[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4885709U - 电连接器与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与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885709U
CN204885709U CN201520683072.0U CN201520683072U CN204885709U CN 204885709 U CN204885709 U CN 204885709U CN 201520683072 U CN201520683072 U CN 201520683072U CN 204885709 U CN204885709 U CN 2048857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n
width
opening
terminals
rece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68307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秋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E SHENG EXACT INDUSTRIAL CO LTD
Assem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E SHENG EXACT INDUSTRIAL CO LTD
Assem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E SHENG EXACT INDUSTRIAL CO LTD, Assem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E SHENG EXACT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68307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8857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8857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88570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与具有该电连接器的电子装置。该电连接器包括:一端子组,包含并排且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端子与多个第二端子;一绝缘本体,以嵌入成型的方式一体成型包覆该端子组,该绝缘本体一端形成一舌板,该多个第一端子与该多个第二端子分别设置于该舌板的相对两侧;一金属外壳,包覆设于该绝缘本体的外部,并围绕该舌板的外部空间而形成具有一开口的对接部。其中,该金属外壳包括至少一邻近该开口的固定接脚,该至少一固定接脚在邻近该开口的一侧具有一阶梯结构。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与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关于一种能够提高机械结合强度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是各种电子产品进行电性连接及信息交流的主要通道,通常由电连接器透过内部所具有的各端子进行电子信号的信息交流。目前,电连接器通常通过金属壳体包覆固定有端子组件的绝缘体,然后再通过金属壳体与电路板组件进行固定,其中,金属壳体与绝缘体通过卡合组件进行相互固定。
然而,当该电连接器在使用过程中受到垂直于电路板方向的压力时,容易造成金属壳体沿邻近电路板的方向产生移位而使得电连接器出现下沉以及松脱现象,进而导致电连接器与电路板连接强度下降,甚至导致金属外壳与电路板之间的电性连接受到影响或者失效,从而对电连接器的质量及使用寿命造成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较为稳定地固定于电路板的电连接器。
进一步,提供一种具有前述电连接器的电子装置。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
一端子组,包含并排且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端子与多个第二端子;
一绝缘本体,以嵌入成型的方式一体成型包覆该端子组,该绝缘本体一端形成一舌板,该多个第一端子与该多个第二端子分别设置于该舌板的相对两侧;及
一金属外壳,包覆设于该绝缘本体的外部,并围绕该舌板的外部空间而形成具有一开口的对接部;
其中,该金属外壳包括至少一邻近该开口的固定接脚,该至少一固定接脚在邻近该开口的一侧具有一阶梯结构。
较佳地,该多个第一、第二端子沿第一方向间隔预定距离并且设置,且沿第一方向延伸,该至少一固定接脚包括一延伸部、承接部与接脚,该延伸部自屏蔽壳外侧沿第一方向延伸,该承接部与该接脚并列沿第三方向垂直连接于该延伸部,该承接部较该接脚邻近该开口,且该承接部在第三方向上的高度小于该接脚在第三方向上的高度,该第一方向、第二方向以及第三方向相互垂直。
较佳地,该承接部在远离该延伸部的一侧系包括一承接面,该接脚在邻近该承接部的一侧具有一承靠面,该承接面与该承靠面构成该阶梯结构。
较佳地,该承接面与该承靠面通过一弧形且向该延伸部方向内凹的缓冲部连接。
较佳地,该延伸部在第二方向具有第一宽度,该承接部在该第二方向具有第二宽度,该接脚在该第三方向具有第三宽度,该第二宽度与该第三宽度之和等于该第一宽度,且该第三宽度大于该第二宽度。
一种电子装置,包括:
一电路板,包括多个电连接端与至少一开孔;
一电连接器,包括:
一端子组,包含并排且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端子与多个第二端子;
一绝缘本体,以嵌入成型的方式一体成型包覆端子组,该绝缘本体一端形成一舌板,该多个第一端子与该多个第二端子分别设置于该舌板的相对两侧;及
一金属外壳,包覆设于该绝缘本体的外部,并围绕该舌板的外部空间而形成具有一开口的对接部;
其中,该金属外壳包括至少一邻近该开口的固定接脚,该至少一固定接脚在邻近该开口的一侧具有一阶梯结构,该固定接脚通过该阶梯结构与该开孔配合以将该电连接器固定于该电路板上。
较佳地,该多个第一、第二端子沿第一方向间隔预定距离并且设置,且沿第一方向延伸,该至少一固定接脚包括一延伸部、承接部与接脚,该延伸部自屏蔽壳外侧沿第一方向延伸,该承接部与该接脚并列沿第三方向垂直连接于该延伸部,该承接部较该接脚邻近该开口,且该承接部在第三方向上的高度小于该接脚在第三方向上的高度,该第一方向、第二方向以及第三方向相互垂直,该承接部抵接于该开孔周边的该电路板表面,该接脚嵌入该开孔内。
较佳地,该承接部在远离该延伸部的一侧系包括一承接面,该接脚在邻近该承接部的一侧具有一承靠面,该承接面与该承靠面构成该阶梯结构,该承接面抵接该开孔周边的该电路板表面,该承靠面抵接该开孔内壁,该承接面与该承靠面通过一弧形且向该延伸部方向内凹的缓冲部连接。
较佳地,该延伸部在第二方向具有第一宽度,该承接部在该第二方向具有第二宽度,该接脚在该第三方向具有第三宽度,该第二宽度与该第三宽度之和等于该第一宽度,且该第三宽度大于该第二宽度。
较佳地,该接脚在该电路板远离该承接部的表面沿平行于该电路板的方向具有一弯折部,该弯折部沿远离该金属外壳的方向延伸。
相较于现有技术,电连接器中该阶梯结构使得固定接脚在与其他支撑组件进行固定时,能够有效提高电连接器与电路板的机械结合强度,增强电连接器与电路板的机械连接与电性连接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电连接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3为电连接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金属外壳的第一固定接脚沿IV线的放大示意图。
图5-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中电子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所示电子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5所示电子装置沿VIII-VIII线的剖面结构示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中电子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方式中电连接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电连接器 10、20
端子组 11
中隔屏蔽板 12
绝缘本体 13
EMI屏蔽板 14
金属外壳 15
开口 151
对接部 152
第一固定接脚 153
第二固定接脚 154
延伸部 153a
承接部 153b
接脚 153c
弯折部 153d
承接面 153e
承靠面 153f
缓冲部 153g
扣接部 153h
第一方向 X
第二方向 Y
第三方向 Z
第一高度 H1
第二高度 H2
第一宽度 W1
第二宽度 W2
第三宽度 W3
阶梯结构 155
第一表面 50a
电路板 50
第二表面 50b
电连接端 501
开孔 502
第一端子组 110
第二端子组 112
第一端子 110a
第二端子 112a
舌板 131
固持部 132
第一金属件 141
第二金属件 142
电子装置 100、200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3,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电连接器1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3为电连接器10分别沿二相反方向的分解结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电连接器10是以插座连接器为例进行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10包括端子组11、中隔屏蔽板12、绝缘本体13、EMI屏蔽板14及金属外壳15。
其中,端子组11包括第一端子组110与第二端子组112。第一端子组110包括沿第一方向X间隔预定距离且并列设置的多个第一端子110a,该多个第一端子110a沿着第二方向Y延伸。第二端子组112亦沿第一方向X间隔预定距离且并列设置的多个第二端子112a,该多个第二端子112a沿第二方向Y延伸。其中,每一第一端子110a与每一第二端子112a一端还包括有一弯折的接触部(图未示),其中,该接触部系用于与电路板电性连接。该多个第一端子110a与该多个第二端子112a用于与其他电连接器的信号传输端子电性接触,从而使得电连接器与电连接器10进行信号交互。本实施中,第一端子组110与第二端子组112均分别包括5个第一端子110a与第二端子112a。其中,为便于说明,定义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以及第三方向Z相互垂直,从而构成一三维坐标系。
该中隔屏蔽板12间隔设置于该第一端子组110及该第二端子组112之间,中隔屏蔽板12为一导电材质的平板结构,用于屏蔽外界传输至第一端子组110及该第二端子组112的电磁干扰信号,防止对第一端子组110及该第二端子组112受到外界电磁信号的干扰(ElectroMagneticInterference,EMI)。
该绝缘本体13是以嵌入成型(InsertMolding)的方式一体成型包覆端子组11中的第一端子组110、第二端子组112及该中隔屏蔽板12。
绝缘本体13包括舌板131与固持部132,该第一端子组110及该第二端子组112分别位于该舌板131的上、下表面,该多个第一端子110a、该多个第二端子112a包覆于该舌板131内。固持部132位于舌板131的一端,且厚度大于该舌板131的厚度,其中,多个第一端子110a、该多个第二端子112a延伸至该固持部132内,并且自该固持部132延伸出该绝缘本体13。
该EMI屏蔽板14包括第一金属件141及第二金属件142,该第一金属件141及第二金属件142分别包覆部分固持部132,且通过卡合结构(未标示)固定于该固持部132上。第一金属件141与第二金属件142系对应该绝缘本体13的形状而制成。EMI屏蔽板14亦用作防止该第一端子组110及该第二端子组112受到外界电磁信号的干扰。
该金属外壳15与固持部132卡合连接且成基本呈方形包覆于该绝缘本体13的外部,并围绕该舌板131的外部空间而形成具有开口151的对接部152,以连接一电连接器(图中未显示)作使用。金属外壳15整体沿第二方向Y延伸设置。可变更地,金属外壳15也可以整体呈椭圆形的方式包覆于绝缘本体13的外部。
金属外壳15进一步包括间隔一预定距离的一对第一固定接脚153与一对第二固定接脚154,其中,该一对第一固定接脚153邻近该开口151设置于金属外壳15的相对两侧,该一对第二固定接脚154在远离该开口151的位置设置于金属外壳15的相对两侧。
请一并参阅图1与图4,其中,图4为图1中金属外壳15的其中一第一固定接脚153沿IV线的放大示意图。
第一固定接脚153包括延伸部153a、承接部153b、接脚153c以及弯折部153d,其中,延伸部153a为自金属外壳15外侧横向(第一方向X)延伸的板状结构,且延伸部153a沿第二方向Y具有第一宽度W1。承接部153b与接脚153c通过弯折部153d并排垂直连接于该延伸部153a,其中,承接部153b较接脚153c邻近该开口151。
具体地,弯折部153d位于该延伸部153a与承接部153b、接脚153c之间,为一弧形结构。
承接部153b沿第三方向Z连接于该弯折部153d,该承接部153b在远离该延伸部153a以及弯折部153d的一侧系包括一承接面153e,该承接面153e在第二方向Y上具有第二宽度W2,同时,在第三方向Z上具有第一高度H1。较佳地,该承接面153e为一平面。
接脚153c沿第三方向Z连接于该弯折部153d,该接脚153c在邻近该承接部153b的一侧具有一承靠面153f。该接脚153c在第二方向Y上具有第三宽度W3,同时,第三方向Z上具有第二高度H2。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宽度W2与第三宽度W3之和等于第一宽度W1,同时,第三宽度W3大于第二宽度W2。另外,该第二高度H2大于该第一高度H1,由此,该承靠面153f与该承接面153e形成一阶梯结构155。
较佳地,该承靠面153f与该承接面153e还包括一弧形且向该延伸部153a方向内凹的缓冲部153g,换言的,承靠面153f与该承接面153e通过该缓冲部153g进行连接。该缓冲部153g用于缓冲施加至该承接部153b与接脚153c的压力,提高第一固定接脚153的机械强度。
该第一固定接脚153系通过在金属外壳15的本体上形成U型刻痕,然后通过冲压等机械手段将第一固定接脚153自金属外壳15的本体的刻痕处撕裂并向外突出并且形成弯折结构。另外,在通过切割手段将弯折部分在邻近开口151的一侧进行切割从而形成缺口状的阶梯结构155。
相较于现有技术,阶梯结构155使得第一固定接脚153在与其他支撑组件(图未示)进行固定时,能够分担部分在第三方向Z上施加至第一固定接脚153的压力,提高第一固定接脚153在受到第三方向Z上的压力时的机械结合强度。
可变更地,第一固定接脚153与第二固定接脚154的形状相同。
请参阅图5-8图,其中,图5-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的电连接器10固定于电路板50构成电子装置10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5所示电子装置100分解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5所示电子装置100沿VIII-VIII线的剖面结构示图。
电路板50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50a与第二表面50b,以及多个电连接端501与多个开孔502。其中,电路板50整体呈U型结构,该多个电连接端501设置于第二表面50b上,多个开孔502贯穿该第一表面50a与第二表面50b。该多个电连接端501用于与该电连接器10的该第一端子110a与第二端子112a进行电连接,以传输电信号。开孔502用于与电连接器10中的一对第一固定接脚153与一对第二固定接脚154配合,以使得电连接器10固定于该电路板50上。
具体地,当电连接器10通过第一固定接脚153固定于电路板50时,电连接器10位于该U型结构内,第一固定接脚153的延伸部153a位于第一表面50a的一侧,且与该第一表面50a间隔一定距离,本实施方式中,该延伸部153a与第一表面50a之间具有第一高度H1。
承接部153b的承接面153e在第二方向Y抵接于第一表面50a,接脚153c则自第一表面50a在第三方向Z上嵌入开孔502内,且承靠面153f抵靠于开孔502的内壁。由此,阶梯结构155则与开孔502的内壁以及第一表面50a进行卡合,使得第一固定接脚153稳定地卡合于开孔502上。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一高度H1为通过延伸部153a自金属外壳15表面延伸出的位置而进行调整的,仅需保证电连接器10平行于第一方向X的中心面与电路板50基本在同一平面即可。另外,第二高度H2不小于电路板的厚度。
请参阅图9,其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中电子装置20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电子装置200的结构与第二实施方式中电子装置100的结构基本相同,区别仅在于第一固定接脚153在第二表面50b还包括一扣接部153h,其中,扣接部153h基本平行于第二表面50b。
其中,该扣接部153h为接脚153c自第一表面50a嵌入开孔502并显露出第二表面50b后,沿平行于第二表面50b的方向进行弯折形成。较佳地,该弯折部153d沿远离电连接器10主体的方向设置。
请参阅图10,其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方式中电连接器20的分解结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本实施方式中电连接器20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电连接器10的结构基本相同,区别仅在于第一端子110a与第二端子112a的数量不同,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端子组110与第二端子组112均分别包括12个第一端子110a与第二端子112a。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
一端子组,包含并排且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端子与多个第二端子;
一绝缘本体,以嵌入成型的方式一体成型包覆该端子组,该绝缘本体一端形成一舌板,该多个第一端子与该多个第二端子分别设置于该舌板的相对两侧;
一金属外壳,包覆于该绝缘本体的外部,并围绕该舌板的外部空间形成具有一开口的对接部;
其特征在于,该金属外壳包括至少一邻近该开口的固定接脚,且该至少一固定接脚在邻近该开口的一侧具有一阶梯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多个第一、第二端子沿第一方向间隔预定距离并且设置,且沿第一方向延伸,该至少一固定接脚包括一延伸部、承接部与接脚,该延伸部自屏蔽壳外侧沿第一方向延伸,该承接部与该接脚并列沿第三方向垂直连接于该延伸部,该承接部较该接脚邻近该开口,且该承接部在第三方向上的高度小于该接脚在第三方向上的高度,该第一方向、第二方向以及第三方向相互垂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承接部在远离该延伸部的一侧系包括一承接面,该接脚在邻近该承接部的一侧具有一承靠面,该承接面与该承靠面构成该阶梯结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该承接面与该承靠面之间通过一弧形且向该延伸部方向内凹的缓冲部连接。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延伸部在第二方向具有第一宽度,该承接部在该第二方向具有第二宽度,该接脚在该第三方向具有第三宽度,该第二宽度与该第三宽度之和等于该第一宽度,且该第三宽度大于该第二宽度。
6.一种电子装置,包括:
一电路板,包括多个电连接端与至少一开孔;
一电连接器,包括:
一端子组,包含并排且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端子与多个第二端子;
一绝缘本体,以嵌入成型的方式一体成型包覆端子组,该绝缘本体一端形成一舌板,该多个第一端子与该多个第二端子分别设置于该舌板的相对两侧;
一金属外壳,包覆于该绝缘本体的外部,并围绕该舌板的外部空间形成具有一开口的对接部;
其特征在于,该金属外壳包括至少一邻近该开口的固定接脚,该至少一固定接脚在邻近该开口的一侧具有一阶梯结构,该固定接脚通过该阶梯结构与该开孔配合以将该电连接器固定于该电路板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多个第一、第二端子沿第一方向间隔预定距离并且设置,且沿第一方向延伸,该至少一固定接脚包括一延伸部、承接部与接脚,该延伸部自屏蔽壳外侧沿第一方向延伸,该承接部与该接脚并列沿第三方向垂直连接于该延伸部,该承接部较该接脚邻近该开口,且该承接部在第三方向上的高度小于该接脚在第三方向上的高度,该第一方向、第二方向以及第三方向相互垂直,该承接部抵接于该开孔周边的该电路板,该接脚嵌入该开孔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承接部在远离该延伸部的一侧系包括一承接面,该接脚在邻近该承接部的一侧具有一承靠面,该承接面与该承靠面构成该阶梯结构,该承接面抵接该开孔周边的该电路板的表面,该承靠面抵接该开孔内壁,该承接面与该承靠面通过一弧形且向该延伸部方向内凹的缓冲部连接。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延伸部在第二方向具有第一宽度,该承接部在该第二方向具有第二宽度,该接脚在该第三方向具有第三宽度,该第二宽度与该第三宽度之和等于该第一宽度,且该第三宽度大于该第二宽度。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接脚在该电路板远离该承接部的表面沿平行于该电路板的方向具有一扣接部,该扣接部沿远离该金属外壳的方向延伸。
CN201520683072.0U 2015-09-07 2015-09-07 电连接器与电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8857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683072.0U CN204885709U (zh) 2015-09-07 2015-09-07 电连接器与电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683072.0U CN204885709U (zh) 2015-09-07 2015-09-07 电连接器与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885709U true CN204885709U (zh) 2015-12-16

Family

ID=548300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683072.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885709U (zh) 2015-09-07 2015-09-07 电连接器与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885709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03104A (zh) * 2016-01-19 2016-06-22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射频连接器
CN106953195A (zh) * 2016-01-07 2017-07-14 岱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与电连接器组件
CN113497369A (zh) * 2020-03-18 2021-10-12 连展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14389086A (zh) * 2020-10-20 2022-04-22 连展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53195A (zh) * 2016-01-07 2017-07-14 岱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与电连接器组件
CN105703104A (zh) * 2016-01-19 2016-06-22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射频连接器
CN113497369A (zh) * 2020-03-18 2021-10-12 连展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13497369B (zh) * 2020-03-18 2025-02-25 连展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14389086A (zh) * 2020-10-20 2022-04-22 连展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103454B2 (ja) 基板接続用電気コネクタ装置
CN110800169B (zh) 电连接器装置
JP6179564B2 (ja) 基板接続用電気コネクタ
TWI624114B (zh) 基板連接用電連接器
CN104795654B (zh) 端子、电连接器、以及电连接器组件
JP3200315U (ja) 電気コネクタ
CN201097406Y (zh) 电连接器
KR20120022624A (ko) 전기 커넥터 및 회로 보드 어셈블리
CN204885709U (zh) 电连接器与电子装置
CN204597020U (zh) 电连接器组合
JP2016184505A (ja) 基板接続用電気コネクタ及び基板接続用電気コネクタ装置
JP2017111931A (ja) 基板接続用電気コネクタ
CN106953195A (zh) 电连接器与电连接器组件
CN207098149U (zh) 板对板电连接器组件及其插座连接器与插头连接器
CN209329230U (zh) 电连接器、电连接器组件以及电气组件
JP2006172738A (ja) プラグコネクタ、プラグコンタクト、及びプラグコネクタの組立方法
TWM515705U (zh) 電連接器與電子裝置
CN202513411U (zh) 具限位功能的电连接器插座
TW201807904A (zh) 電連接器
CN201204297Y (zh) 电连接器
CN203589254U (zh) 电连接器
CN202513373U (zh) 电连接器和电连接器组件
TWI426667B (zh) 電連接器及其組裝方法
TWM466384U (zh) 連接器結構
CN201142384Y (zh) 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216

Termination date: 2021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