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587312U - 一种吸能器变载控制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吸能器变载控制机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587312U CN204587312U CN201520076650.4U CN201520076650U CN204587312U CN 204587312 U CN204587312 U CN 204587312U CN 201520076650 U CN201520076650 U CN 201520076650U CN 204587312 U CN204587312 U CN 20458731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nergy absorber
- attaching parts
- signaling handle
- variable load
- control mechanis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9000006096 absorb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7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9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1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1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0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280 bloo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369 blood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4994 deat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1100000517 death Toxicit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812 deficienc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900 installat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83 surviv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吸能器变载控制机构,属于抗坠毁技术领域,尤其是抗坠毁座椅技术领域,包括吸能器、吸能器连接件、锁定插销、第一压缩弹簧、盖板、第一钢丝绳套限位件、钢丝绳装置、钢丝绳连接件、操纵把手、操纵把手下盖、第二压缩弹簧、操纵把手上盖、第二钢丝绳套限位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克服了定载吸能器不能保证所有乘员安全的缺陷,以及变载吸能器的结构复杂、重量重、经济成本高的问题,广泛应用于飞行抗坠毁装置设备中。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吸能器变载控制机构,属于抗坠毁技术领域,尤其是抗坠毁座椅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座椅吸能装置简称吸能器,是抗坠毁座椅的关键部件,它在飞机坠落时能有效减小从机身传到乘员的载荷,以减少乘员由加速度引起的伤亡。
目前,吸能器分定载吸能器和变载吸能器两种,传统的定载吸能器以50百分位男性乘员满足95%生存率为条件设计,它不能为全体乘员提供保护,如专利号为201320481010.2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飞机抗坠毁的吸能结构单元,但这种吸能结构单元是定载的,并不能根据载荷随时自行调整,不能保证所有乘员的安全。
变载吸能器能够根据乘员重量而调节动作载荷,为全体乘员提供最合理的保护,同时可以大大降低吸能器的冲击行程,但目前中国国内应用的吸能器变载控制机构大多结构较为复杂,如包含重量传感器、逻辑控制器、液压调节系统等,通过以上单元的共同作用实现连接在座椅上的吸能器由一倍载荷变化为两倍载荷,或由两倍载荷变化为一倍载荷,同时变载控制机构重量较重,经济成本较高。比如,专利号为CN102774501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直升机抗坠毁座椅的减力装置,其中涉及到变载吸能器的使用,但它同时也需要传感器、控制器等装置配套使用,结构复杂,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重量轻便、经济实用、且可以快速实现变载的吸能器变载控制机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吸能器变载控制机构,包括吸能器、吸能器连接件、锁定插销、第一压缩弹簧、盖板、第一钢丝绳套限位件、钢丝绳装置、钢丝绳连接件、操纵把手、操纵把手下盖、第二压缩弹簧、操纵把手上盖、第二钢丝绳套限位件,所述钢丝绳装置包括钢丝绳和壳体;所述吸能器与所述吸能器连接件相连,所述吸能器连接件、盖板、第一钢丝绳套限位件顺次连接,所述吸能器连接件内设有锁定插销,所述钢丝绳的左 端顺次穿过所述第一钢丝绳套限位件、盖板、第一压缩弹簧后连接所述锁定插销,所述钢丝绳的右端、钢丝绳连接件、操纵把手、操纵把手下盖、操纵把手上盖、第二钢丝绳套限位件依次连接,所述操纵把手下盖上安装第二压缩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吸能器上设有吸能器接头,所述吸能器接头上开设有与所述锁定插销相匹配的通孔,所述吸能器的数量至少为2个。
进一步地,所述吸能器连接件内设有一条水平安装槽,以及与水平安装槽相互垂直的竖直安装槽,所述竖直安装槽至少为2条,左侧的竖直安装槽与右侧的竖直安装槽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锁定插销的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锁定插销置于所述吸能器连接件的水平安装槽中,所述锁定插销的右端设有安装孔,所述吸能器接头置于所述吸能器连接件的竖直安装槽中,且吸能器接头上的通孔与所述锁定插销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进一步地,所述盖板的中央设有圆孔,沿所述圆孔的边缘在盖板的一侧的垂直方向上设有一筒形凸起,所述筒形凸起插入所述吸能器连接件的右端,所述筒形凸起的外壁与所述吸能器连接件的水平安装槽的右端的内壁贴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钢丝绳套限位件的左端插入所述盖板的圆孔中,采用锁紧螺母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钢丝绳连接件上设有安装槽、传动轴,所述钢丝绳连接件上的安装槽中安装所述钢丝绳装置的右端。
进一步地,所述操纵把手的一端设有U型槽、旋转轴和连接孔,所述U型槽中安装所述钢丝绳连接件的传动轴,所述旋转轴安装在所述操纵把手下盖的安装孔中,所述连接孔连接第二压缩弹簧的一端,所述第二压缩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操纵把手下盖上。
进一步地,所述操纵把手下盖与所述操纵把手上盖扣合在一起,在操纵把手上盖和操纵把手下盖的左端套设第二钢丝绳套限位件,采用两个管状柳钉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钢丝绳沿第一压缩弹簧的轴心方向穿过第一压缩弹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本实用新型只需要扳动操纵把手便可以针对乘员来调整合适的吸能器载荷范围,能够快速实现吸能器的变载。
2.重量轻:本实用新型吸能器变载控制机构简化,重量降低。
3.经济实用:本实用新型制造简单,成本低,稳定可靠,满足不同体重乘员的抗坠毁指标需求,能对全体乘员提供保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吸能器变载控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吸能器变载控制机构的结构爆炸图;
图3是图1所示的双倍载荷状态变载为一倍载荷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中:1-吸能器、101-吸能器接头、102-通孔;2-吸能器连接件、201-水平安装槽、202-竖直安装槽;3-锁定插销;4-第一压缩弹簧;5-盖板、501-筒形凸起;6-第一钢丝绳套限位件;7-钢丝绳装置、701-钢丝绳、702-壳体;8-钢丝绳连接件、801-传动轴;9-操纵把手、901-U型槽、902-旋转轴、903-连接孔;10-操纵把手下盖;11-第二压缩弹簧;12-操纵把手上盖;13-第二钢丝绳套限位件;14-管状铆钉;15-锁紧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图1~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吸能器变载控制机构。
所述吸能器变载控制机构,包括吸能器1、吸能器连接件2、锁定插销3、第一压缩弹簧4、盖板5、第一钢丝绳套限位件6、钢丝绳装置7、钢丝绳连接件8、操纵把手9、操纵把手下盖10、第二压缩弹簧11、操纵把手上盖12、第二钢丝绳套限位件13,所述钢丝绳装置7包括钢丝绳701和壳体702;所述吸能器1与所述吸能器连接件2相连,所述吸能器连接件2、盖板5、第一钢丝绳套限位件6顺次连接,所述吸能器连接件2内设有锁定插销3,所述钢丝绳701的左端顺次穿过所述第一钢丝绳套限位件6、盖板5、第一压缩弹簧4后连接所述锁定插销3,所述钢丝绳701的右端、钢丝绳连接件8、操纵把手9、操纵把手下盖10、操纵把手上盖12、第二钢丝绳套限位件13依次连接,所述操纵把手下盖10上安装第二压缩弹簧11。
所述吸能器1上设有吸能器接头101,所述吸能器接头101上开设有与所述锁定插销3相匹配的通孔102,所述吸能器的数量为2个。
所述吸能器连接件2内设有一条水平安装槽201,以及与水平安装槽201相互垂直的竖直安装槽202,所述竖直安装槽202为2条;2条竖直安装槽202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锁定插销3的长度。
所述锁定插销3置于所述吸能器连接件2的水平安装槽201中,所述锁定插销3的右端设有安装孔,所述吸能器接头101置于所述吸能器连接件2的竖直安装槽202中,且吸能器 接头101上的通孔102与所述锁定插销3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所述盖板5的中央设有圆孔,沿所述圆孔的边缘在盖板5的一侧的垂直方向上设有一筒形凸起501,所述筒形凸起501插入所述吸能器连接件2的右端,所述筒形凸起501的外壁与所述吸能器连接件2的水平安装槽201的右端的内壁贴合。
所述第一钢丝绳套限位件6的左端插入所述盖板5的圆孔中,采用锁紧螺母15固定。
所述钢丝绳连接件8上设有安装槽、传动轴801,所述钢丝绳连接件8上的安装槽中安装所述钢丝绳装置7的右端。
所述操纵把手9的一端设有U型槽901、旋转轴902和连接孔903,所述U型槽901中安装所述钢丝绳连接件8的传动轴801,所述旋转轴902安装在所述操纵把手下盖10的安装孔中,所述连接孔903连接第二压缩弹簧11的一端,所述第二压缩弹簧11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操纵把手下盖10上。
所述操纵把手下盖10与所述操纵把手上盖12扣合在一起,在操纵把手上盖10和操纵把手下盖12的左端套设第二钢丝绳套限位件13,采用两个管状铆钉14固定。
所述钢丝绳701沿第一压缩弹簧4的轴心方向穿过第一压缩弹簧4。
本实用新型吸能器变载控制机构的变载过程如下:
在图1所示状态下,逆时针扳动操纵把手9使操纵把手9旋转,第二压缩弹簧11被压缩,顶压操纵把手9,锁定插销3在钢丝绳701的拉力的作用下脱离左边的吸能器接头101,实现了吸能器由两倍载荷快速转换为一倍载荷,此时吸能器变载控制机构转换成图3所示状态;
在图3所示状态下,顺时针扳动操纵把手9,当操纵把手9转过第二压缩弹簧11的平衡点后,第二压缩弹簧11快速回弹,在第二压缩弹簧11及第一压缩弹簧4的回弹力的作用下,锁定插销3插入左边的吸能器接头101,实现了吸能器由一倍载荷快速转换为两倍载荷,此时吸能器变载控制机构又转换成图1所示状态;
综上,顺时针或逆时针扳动操纵把手9即能够快速实现吸能器载荷的变化,以适应不同体重乘员的抗坠毁指标需求。
本实用新型吸能器变载控制机构的安装过程如下:
将钢丝绳装置7的右端放入钢丝绳连接件8的安装槽中,将钢丝绳连接件8的传动轴801放入操纵把手9的U型槽901中,将操纵把手9的旋转轴902放入操纵把手下盖10的安装孔中,在操纵把手下盖10内安装第二压缩弹簧11,盖上操纵把手上盖12,套上第二钢丝绳套限位件13,安装两个管状铆钉14,此时吸能器变载控制机构的右端安装完成;
将第一钢丝绳套限位件6插入盖板5中,使用锁紧螺母15固定,将钢丝绳装置7的钢丝绳701套上第一压缩弹簧4后放入锁紧插销3的安装孔内,将吸能器接头101放入吸能器连接件2的竖直安装槽202中,使用锁定插销3连接吸能器接头101及吸能器连接件2,将盖板5压入吸能器连接件2中,此时吸能器变载控制机构安装全部完成。
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的任何变形、改进、替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吸能器变载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吸能器、吸能器连接件、锁定插销、第一压缩弹簧、盖板、第一钢丝绳套限位件、钢丝绳装置、钢丝绳连接件、操纵把手、操纵把手下盖、第二压缩弹簧、操纵把手上盖、第二钢丝绳套限位件,所述钢丝绳装置包括钢丝绳和壳体;所述吸能器与所述吸能器连接件相连,所述吸能器连接件、盖板、第一钢丝绳套限位件顺次连接,所述吸能器连接件内设有锁定插销,所述钢丝绳的左端顺次穿过所述第一钢丝绳套限位件、盖板、第一压缩弹簧后连接所述锁定插销,所述钢丝绳的右端、钢丝绳连接件、操纵把手、操纵把手下盖、操纵把手上盖、第二钢丝绳套限位件依次连接,所述操纵把手下盖上安装第二压缩弹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能器变载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器上设有吸能器接头,所述吸能器接头上开设有与所述锁定插销相匹配的通孔,所述吸能器的数量至少为2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能器变载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器连接件内设有一条水平安装槽,以及与水平安装槽相互垂直的竖直安装槽,所述竖直安装槽至少为2条,左侧的竖直安装槽与右侧的竖直安装槽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锁定插销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能器变载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插销置于所述吸能器连接件的水平安装槽中,所述锁定插销的右端设有安装孔,所述吸能器接头置于所述吸能器连接件的竖直安装槽中,且吸能器接头上的通孔与所述锁定插销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能器变载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的中央设有圆孔,沿所述圆孔的边缘在盖板的一侧的垂直方向上设有一筒形凸起,所述筒形凸起插入所述吸能器连接件的右端,所述筒形凸起的外壁与所述吸能器连接件的水平安装槽的右端的内壁贴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能器变载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钢丝绳套限位件的左端插入所述盖板的圆孔中,采用锁紧螺母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能器变载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丝绳连接件上设有安装槽、传动轴,所述钢丝绳连接件上的安装槽中安装所述钢丝绳装置的右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能器变载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操纵把手的一端设有U型槽、旋转轴和连接孔,所述U型槽中安装所述钢丝绳连接件的传动轴,所述旋转轴安装在所述操纵把手下盖的安装孔中,所述连接孔连接第二压缩弹簧的一端,所述第二压缩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操纵把手下盖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能器变载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操纵把手下盖与所述 操纵把手上盖扣合在一起,在操纵把手上盖和操纵把手下盖的左端套设第二钢丝绳套限位件,采用两个管状铆钉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能器变载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丝绳沿第一压缩弹簧的轴心方向穿过第一压缩弹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076650.4U CN204587312U (zh) | 2015-02-03 | 2015-02-03 | 一种吸能器变载控制机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076650.4U CN204587312U (zh) | 2015-02-03 | 2015-02-03 | 一种吸能器变载控制机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587312U true CN204587312U (zh) | 2015-08-26 |
Family
ID=539234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076650.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587312U (zh) | 2015-02-03 | 2015-02-03 | 一种吸能器变载控制机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587312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697306A (zh) * | 2017-09-26 | 2018-02-16 | 湖北楚慧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自适应抗坠毁座椅 |
CN109159901A (zh) * | 2018-08-24 | 2019-01-08 | 湖北文理学院 | 一种变载吸能器及防护座椅 |
CN112224420A (zh) * | 2020-10-14 | 2021-01-15 | 航宇救生装备有限公司 | 能变载吸能的抗坠毁座椅 |
-
2015
- 2015-02-03 CN CN201520076650.4U patent/CN204587312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697306A (zh) * | 2017-09-26 | 2018-02-16 | 湖北楚慧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自适应抗坠毁座椅 |
CN109159901A (zh) * | 2018-08-24 | 2019-01-08 | 湖北文理学院 | 一种变载吸能器及防护座椅 |
CN112224420A (zh) * | 2020-10-14 | 2021-01-15 | 航宇救生装备有限公司 | 能变载吸能的抗坠毁座椅 |
CN112224420B (zh) * | 2020-10-14 | 2023-12-05 | 航宇救生装备有限公司 | 能变载吸能的抗坠毁座椅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587679B (zh) | 机械式飞机脚蹬调节机构 | |
CN204587312U (zh) | 一种吸能器变载控制机构 | |
CN204507281U (zh) | 内置伞仓开伞结构 | |
CN202988636U (zh) | 一种电磁式电梯制动装置 | |
CN202783777U (zh) | 一种无人机起落架 | |
CN201606331U (zh) | 飞机起落架上位锁 | |
CN104477394A (zh) | 带回复力的座椅机械锁 | |
CN203464898U (zh) | 一种并联双冗余lvdt式位移传感器 | |
CN205709301U (zh) | 一种断绳防坠装置 | |
CN206000802U (zh) | 一种气缸锁紧结构 | |
CN104828668A (zh) | 电梯用调节型离心限速装置 | |
CN201824827U (zh) | 一种汽车前副车架与控制臂的安装结构 | |
CN203819442U (zh) | 一种滑板车隐藏式后轮避震装置 | |
CN103204235A (zh) | 一种用于整流罩的锁闭机构 | |
CN203404207U (zh) | 一种托板螺栓连接装置 | |
CN204250370U (zh) | 带回复力的座椅机械锁 | |
CN206766035U (zh) | 一种机车车钩 | |
CN201620677U (zh) | 一种座舱凸轮钩式锁 | |
CN202987512U (zh) | 双伞限载装置 | |
CN205837167U (zh) | 一种复合材料整体油箱机翼机身连接装置 | |
CN205406707U (zh) | 一种飞机天线安装支座与机背的连接结构 | |
CN103171761B (zh) | 一种防止飞机前轮摆振的装置 | |
CN206358100U (zh) | 一种汽车前端保险杠 | |
CN203808702U (zh) | 一种车窗玻璃升降器 | |
CN201231751Y (zh) | 矿用信号员专用车减震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826 Termination date: 202102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