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578186U - 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及其玻璃背盖结构 - Google Patents
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及其玻璃背盖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578186U CN204578186U CN201520148886.4U CN201520148886U CN204578186U CN 204578186 U CN204578186 U CN 204578186U CN 201520148886 U CN201520148886 U CN 201520148886U CN 204578186 U CN204578186 U CN 20457818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ireless charging
- receiving coil
- charging receiving
- conductive contact
- contact en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及其玻璃背盖结构。玻璃背盖结构包括立体玻璃基板、无线充电接收线圈及磁场吸收遮蔽体。无线充电接收线圈设置在立体玻璃基板上。磁场吸收遮蔽体设置在立体玻璃基板上,以覆盖无线充电接收线圈。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的第一、二导电接触端从磁场吸收遮蔽体裸露而出。立体玻璃基板设置在便携式电子装置的背面,且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的第一、二导电接触端分别电性接触便携式电子装置的正、负极接点。因此,当便携式电子装置放置在具有无线充电发射线圈的无线充电板上时,无线充电发射线圈产生的电磁场穿过立体玻璃基板,以无线的方式传递至无线充电接收线圈。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携式电子装置及其玻璃背盖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及其玻璃背盖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科技不断的进步,人们对于电子产品的要求也相对地提高,尤以消费性电子商品为主,以往体积庞大的电子产品已精简化变成便携带且效能高的电子产品,如多媒体播放器、移动电话或笔记本电脑等,以使人们的生活更加有效率。
上述的多媒体播放器、移动电话等携带式电子产品于使用时所需的电力,大多采用如镍氢电池或锂电池等充电电池,充电电池主要通过一充电装置进行充电,充电装置包括充电座及插座,充电座与插座以有线方式连接,且充电座设有充电槽,以供充电电池放置于充电槽中,而插座则插设于电源插座,藉以提供充电时所需的电压或电流,笔记本电脑则需通过转换器与电源插座连接,通过转换器提供笔记本电脑所需的电压或电流。然而,由于携带式电子产品须通过转换器或充电电池提供所需的电力,人们若外出需使用这些携带式电子产品时,需要携带不同转换器或专用充电器,使其外出或洽公时不便携带,降低使用的便利性,另外,由于充电装置或转换器要将充电所需的电能通过有线线路连结传递至充电电池,使其使用范围有限。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及其玻璃背盖结构。
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玻璃背盖结构,其包括:一立体玻璃基板、一无线充电接收线圈、及一磁场吸收遮蔽体。所述立体玻璃基板具有一主体玻璃部及一从所述主体玻璃部的周围向上弯曲延伸而出的围绕状玻璃部,其中所述主体玻璃部被所述围绕状玻璃部所围绕;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线圈设置在所述立体玻璃基板上,其中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线圈具有一第一导电接触端及一对应于所述第一导电接触端的第二导电接触端;以及,所述磁场吸收遮蔽体设置在所述立体玻璃基板上,以覆盖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线圈,其中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的所述第一导电接触端及所述第二导电接触端都从所述磁场吸收遮蔽体裸露而出;其中,所述立体玻璃基板设置在一便携式电子装置的背面,且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的所述第一导电接触端及所述第二导电接触端分别电性接触所述便携式电子装置的一正极接点及一负极接点;其中,所述便携式电子装置放置在具有一无线充电发射线圈的一无线充电板上,且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线圈所产生的电磁场穿过所述立体玻璃基板,以无线的方式传递至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线圈。
本实用新型另外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玻璃背盖结构,其包括:一立体玻璃基板、一无线充电接收线圈、及一磁场吸收遮蔽体。所述立体玻璃基板具有一主体玻璃部及一从所述主体玻璃部的周围向上弯曲延伸而出的围绕状玻璃部,其中所述主体玻璃部被所述围绕状玻璃部所围绕;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线圈设置在所述立体玻璃基板上,其中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线圈具有一第一导电接触端及一对应于所述第一导电接触端的第二导电接触端;以及,所述磁场吸收遮蔽体设置在所述立体玻璃基板上,以覆盖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线圈,其中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的所述第一导电接触端及所述第二导电接触端都从所述磁场吸收遮蔽体裸露而出;其中,所述立体玻璃基板设置在一便携式电子装置的背面,以作为所述便携式电子装置的一固定式背盖或一可拆卸式背盖,且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的所述第一导电接触端及所述第二导电接触端分别电性接触所述便携式电子装置的一正极接点及一负极接点;其中,所述主体玻璃部具有一面向所述便携式电子装置的第一表面、一形成在所述第一表面上的容置凹槽、及一相对于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且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线圈设置在所述主体玻璃部的所述容置凹槽内;其中,所述便携式电子装置放置在具有一无线充电发射线圈的一无线充电板上,且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线圈所产生的电磁场穿过所述立体玻璃基板,以无线的方式传递至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线圈。
本实用新型另外再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式电子装置使用一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玻璃背盖结构,所述玻璃背盖结构包括:一立体玻璃基板、一无线充电接收线圈、及一磁场吸收遮蔽体。所述立体玻璃基板具有一主体玻璃部及一从所述主体玻璃部的周围向上弯曲延伸而出的围绕状玻璃部,其中所述主体玻璃部被所述围绕状玻璃部所围绕;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线圈设置在所述立体玻璃基板上,其中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线圈具有一第一导电接触端及一对应于所述第一导电接触端的第二导电接触端;以及,所述磁场吸收遮蔽体设置在所述立体玻璃基板上,以覆盖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线圈,其中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的所述第一导电接触端及所述第二导电接触端都从所述磁场吸收遮蔽体裸露而出;其中,所述立体玻璃基板设置在所述便携式电子装置的背面,以作为所述便携式电子装置的一固定式背盖或一可拆卸式背盖,且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的所述第一导电接触端及所述第二导电接触端分别电性接触所述便携式电子装置的一正极接点及一负极接点;其中,所述便携式电子装置放置在具有一无线充电发射线圈的一无线充电板上,且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线圈所产生的电磁场穿过所述立体玻璃基板,以无线的方式传递至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线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可以在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及其玻璃背盖结构,其可通过“所述立体玻璃基板设置在所述便携式电子装置的背面,以作为所述便携式电子装置的一固定式背盖或一可拆卸式背盖,且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的所述第一导电接触端及所述第二导电接触端分别电性接触所述便携式电子装置的一正极接点及一负极接点”的设计,以使得当所述便携式电子装置放置在具有一无线充电发射线圈的一无线充电板上时,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线圈所产生的电磁场即可穿过所述立体玻璃基板,以无线的方式传递至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线圈。
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说明书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公开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玻璃背盖结构的侧视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公开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玻璃背盖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公开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玻璃背盖结构的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的示意图。
图4为图1的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公开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玻璃背盖结构可固定地或可拆卸地设置在暂时无背盖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背面之前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公开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便携式电子装置被放置在具有无线充电发射线圈的无线充电板上的侧视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公开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玻璃背盖结构可拆卸地设置在已经有背盖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背面之前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所公开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玻璃背盖结构的侧视剖面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所公开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玻璃背盖结构的侧视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玻璃背盖结构 S
立体玻璃基板 1
主体玻璃部 11
第一表面 111
容置凹槽 110
第二表面 112
凸出体 113
围绕状玻璃部 12
颜色装饰层 13
公电连接器 14
电连接线 15
无线充电接收线圈 2
第一导电接触端 21
第二导电接触端 22
磁场吸收遮蔽体 3
第一绝缘层 30
磁场吸收层 31
第二绝缘层 32
近距离无线通信模块 4
近距离无线通信天线 41
天线馈入端 410
保护覆盖层 42
发光信号指示模块 5
发光二极管 50
第一导电线路 51
第二导电线路 52
无线充电板 6
无线充电发射线圈 60
控制电路模块 7
电路基板 70
电子元件 71
导电线 72
便携式电子装置 P
正极接点 P1
负极接点 P2
天线信号接收端子 P3
母电连接器 P4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公开有关“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及其玻璃背盖结构”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了解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可通过其他不同的具体实施例加以施行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亦可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不悖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与变更。另外,本实用新型的附图仅为简单示意说明,并非依实际尺寸的描绘,先予叙明。以下的实施方式将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相关技术内容,但所公开的内容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畴。
〔第一实施例〕
请参阅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玻璃背盖结构S,其包括:一立体玻璃基板1、一无线充电接收线圈2、及一磁场吸收遮蔽体3。
首先,配合图1、图2及图5所示,立体玻璃基板1具有一主体玻璃部11及一从主体玻璃部11的周围向上弯曲延伸而出的围绕状玻璃部12,并且主体玻璃部11连接于围绕状玻璃部12且被围绕状玻璃部12所围绕。更进一步来说,配合图1及图5所示,主体玻璃部11具有一面向便携式电子装置P(例如手机或平板电脑)的第一表面111、一形成在第一表面111上的容置凹槽110、及一相对于第一表面111的第二表面112。举例来说,具有容置凹槽110的立体玻璃基板1可以是由3D热成型或3D热加工方式所形成的单一玻璃构件。当然,容置凹槽110亦可通过后续冷加工的方式来完成。
再者,配合图1、图2及图3所示,无线充电接收线圈2设置在立体玻璃基板1上,并且无线充电接收线圈2具有一第一导电接触端21及一对应于第一导电接触端21的第二导电接触端22。更进一步来说,无线充电接收线圈2可设置在主体玻璃部11的容置凹槽110内。举例来说,无线充电接收线圈2可由小于2Ω以下的低阻值的导电线圈经过多圈围绕而成。
另外,配合图1、图2及图4所示,其中图4为图1的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磁场吸收遮蔽体3设置在立体玻璃基板1上,以覆盖无线充电接收线圈2,其中无线充电接收线圈2的第一导电接触端21及第二导电接触端22都从磁场吸收遮蔽体3裸露而出。举例来说,配合图1及图4所示,主体玻璃部11的第一表面111被一颜色装饰层13所完全覆盖而只裸露出磁场吸收遮蔽体3。此外,磁场吸收遮蔽体3包括一用于封闭容置凹槽110且覆盖无线充电接收线圈2的第一绝缘层30、一设置在第一绝缘层30上的磁场吸收层31(例如Al材,或者是吸波材料层,或是电磁屏蔽层)、及一设置在磁场吸收层31上的第二绝缘层32,并且无线充电接收线圈2的第一导电接触端21及第二导电接触端22都会依序穿过第一绝缘层30、磁场吸收层31、及第二绝缘层32,以从第二绝缘层32裸露而出。
值得一提的是,配合图1、图2及图4所示,第一实施例的玻璃背盖结构S可更进一步包括:一近距离无线通信模块4及一发光信号指示模块5。更进一步来说,近距离无线通信模块4包括一近距离无线通信天线41(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Antenna,NFC Antenna)及一保护覆盖层42。近距离无线通信天线41设置在颜色装饰层13上,并且近距离无线通信天线41具有两个天线馈入端410。另外,保护覆盖层42设置在颜色装饰层13上,以覆盖近距离无线通信天线41,其中两个天线馈入端410都从保护覆盖层42裸露而出。再者,如图2所示,发光信号指示模块5包括一设置在主体玻璃部11的第一表面111上的发光二极管50、一设置在颜色装饰层13上且电性连接于发光二极管50的第一导电线路51、及一设置在颜色装饰层13上且电性连接于发光二极管50的第二导电线路52。举例来说,当发光信号指示模块5使用单颗发光二极管50时,可以通过单颗发光二极管50的发光强弱来表示便携式电子装置P的充电比例状态。当发光信号指示模块5使用多个发光二极管50时,可以通过多个发光二极管50的发光颗数来显示便携式电子装置P的充电比例状态。
值得注意的是,配合图1及图5所示,依据不同的使用要求,立体玻璃基板1可固定地设置在便携式电子装置P的背面,以作为便携式电子装置P的一固定式背盖;或者是,立体玻璃基板1可拆卸地设置在便携式电子装置P的背面,以作为便携式电子装置P的一可拆卸式背盖。值得一提的是,如图5所示,由于立体玻璃基板1属于透明的基板,所以无线充电接收线圈2可以被布局成一可看见的标识图形,以供观看。
承上所言,如图5所示,当立体玻璃基板1可固定地或可拆卸地设置在便携式电子装置P的背面时,无线充电接收线圈2的第一导电接触端21及第二导电接触端22会分别电性接触便携式电子装置P的一正极接点P1及一负极接点P2,并且近距离无线通信天线41的两个天线馈入端410会分别接触便携式电子装置P的两个天线信号接收端子P3。更进一步来说,发光信号指示模块5的第一导电线路51及第二导电线路52可分别电性连接于便携式电子装置P的两个导电端子(图未示)。
因此,配合图5及图6所示,当具有玻璃背盖结构S的便携式电子装置P被放置在具有一无线充电发射线圈60的一无线充电板6(例如非接触式无线充电板)上时,无线充电发射线圈60产生的电磁场会穿过立体玻璃基板1,以无线的方式(非接触式的方式)传递至无线充电接收线圈2。换言之,当已组装有玻璃背盖结构S的便携式电子装置P被放置在具有无线充电发射线圈60的无线充电板6上时,无线充电板6从市电电源所接收到的交流电会通过其内的控制电路(图未示),以传送至无线充电发射线圈60。然后,无线充电发射线圈60会通过交流电的推动而产生交流电磁场。接下来,当无线充电接收线圈2以无线的方式接收到无线充电发射线圈60所产生的交流电磁场后,交流电磁场会通过便携式电子装置P的控制电路(图未示)以转换成电能,藉以进行便携式电子装置P的充电。
值得一提的是,配合图2及图6所示,当便携式电子装置P在进行无线充电时,发光信号指示模块5的发光二极管50会得到便携式电子装置P所提供的一正在充电的信号而发亮。
值得注意的是,如图7所示,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公开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玻璃背盖结构S可拆卸地设置在已经有背盖的便携式电子装置P的背面之前的部分剖面示意图。第一实施例也可省略近距离无线通信模块4及发光信号指示模块5的使用,并且立体玻璃基板1还可以另外增设一设置在围绕状玻璃部12上的公电连接器14及一内嵌在立体玻璃基板1内部且电性连接于公电连接器14与无线充电接收线圈2的电连接线15。因此,玻璃背盖结构S的公电连接器14可以插入便携式电子装置P的母电连接器P4内,以进行便携式电子装置P的充电。
更进一步来说,如图7所示,玻璃背盖结构S更进一步包括一设置在主体玻璃部11的第一表面111上的控制电路模块7,其中控制电路模块7包括一设置在主体玻璃部11的第一表面111上的电路基板70、多个设置在电路基板70上且电性连接于电路基板70的电子元件71(例如驱动晶片)、及一电性连接于电路基板70与无线充电接收线圈2之间的导电线72。因此,当无线充电接收线圈2以无线的方式接收到无线充电发射线圈60所产生的交流电磁场后,交流电磁场会通过控制电路模块7以转换成电能,藉以进行便携式电子装置P的充电。
〔第二实施例〕
请参阅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玻璃背盖结构S,其包括:一立体玻璃基板1、一无线充电接收线圈2、及一磁场吸收遮蔽体3。由图8与图1的比较可知,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最大的差别在于:在第二实施例中,主体玻璃部11具有一从第二表面112向外凸出且对应于容置凹槽110的凸出体113。另外,第二实施例也可依据不同的使用需求来选择性增设近距离无线通信模块4或发光信号指示模块5。
〔第三实施例〕
请参阅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玻璃背盖结构S,其包括:一立体玻璃基板1、一无线充电接收线圈2、及一磁场吸收遮蔽体3。由图9与图1的比较可知,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最大的差别在于:第三实施例可省略容置凹槽110的设计,而使得主体玻璃部11的第一表面111可视为一无凹槽的平整表面,其中无线充电接收线圈2就直接设置在主体玻璃部11的第一表面111上。另外,第三实施例也可依据不同的使用需求来选择性增设近距离无线通信模块4或发光信号指示模块5。
〔实施例的可能功效〕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可以在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便携式电子装置P及其玻璃背盖结构S,其可通过“立体玻璃基板1设置在便携式电子装置P的背面,以作为便携式电子装置P的一固定式背盖或一可拆卸式背盖,且无线充电接收线圈2的第一导电接触端21及第二导电接触端22分别电性接触便携式电子装置P的一正极接点P1及一负极接点P2”的设计,以使得当便携式电子装置P放置在具有一无线充电发射线圈60的一无线充电板6上时,无线充电发射线圈60所产生的电磁场即可穿过立体玻璃基板1,以无线的方式传递至无线充电接收线圈2。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可行实施例,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故举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玻璃背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背盖结构包括:
一立体玻璃基板,所述立体玻璃基板具有一主体玻璃部及一从所述主体玻璃部的周围向上弯曲延伸而出的围绕状玻璃部,其中所述主体玻璃部被所述围绕状玻璃部所围绕;
一无线充电接收线圈,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线圈设置在所述立体玻璃基板上,其中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线圈具有一第一导电接触端及一对应于所述第一导电接触端的第二导电接触端;以及
一磁场吸收遮蔽体,所述磁场吸收遮蔽体设置在所述立体玻璃基板上,以覆盖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线圈,其中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的所述第一导电接触端及所述第二导电接触端都从所述磁场吸收遮蔽体裸露而出;
其中,所述立体玻璃基板设置在一便携式电子装置的背面,且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的所述第一导电接触端及所述第二导电接触端分别电性接触所述便携式电子装置的一正极接点及一负极接点;
其中,所述便携式电子装置放置在具有一无线充电发射线圈的一无线充电板上,且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线圈所产生的电磁场穿过所述立体玻璃基板,以无线的方式传递至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线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玻璃背盖结构,其中所述主体玻璃部具有一面向所述便携式电子装置的第一表面、一形成在所述第一表面上的容置凹槽、及一相对于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且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线圈设置在所述主体玻璃部的所述容置凹槽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玻璃背盖结构,其中所述主体玻璃部具有一从所述第二表面向外凸出且对应于所述容置凹槽的凸出体,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线圈为小于2Ω以下的低阻值的导电线圈,且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线圈布局成一可看见的标识图形。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玻璃背盖结构,其中所述主体玻璃部的所述第一表面被一颜色装饰层所完全覆盖而只裸露出所述磁场吸收遮蔽体,所述磁场吸收遮蔽体包括一用于封闭所述容置凹槽且覆盖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的第一绝缘层、一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层上的磁场吸收层、及一设置在所述磁场吸收层上的第二绝缘层,且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的所述第一导电接触端及所述第二导电接触端都依序穿过所述第一绝缘层、所述磁场吸收层、及所述第二绝缘层,以从所述第二绝缘层裸露而出。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玻璃背盖结构,更进一步包括:
一近距离无线通信模块,其中所述近距离无线通信模块包括:
一近距离无线通信天线,所述近距离无线通信天线设置在所述颜色装饰层上,其中所述近距离无线通信天线具有两个天线馈入端;以及
一保护覆盖层,所述保护覆盖层设置在所述颜色装饰层上,以覆盖所述近距离无线通信天线,其中两个所述天线馈入端都从所述保护覆盖层裸露而出,且两个所述天线馈入端分别接触所述便携式电子装置的两个天线信号接收端子;
一发光信号指示模块,所述发光信号指示模块包括一设置在所述主体玻璃部的所述第一表面上的发光二极管、一设置在所述颜色装饰层上且电性连接于所述发光二极管的第一导电线路、及一设置在所述颜色装饰层上且电性连接于所述发光二极管的第二导电线路,其中所述发光信号指示模块的所述第一导电线路及所述第二导电线路电性连接于所述便携式电子装置;以及
一控制电路模块,所述控制电路模块设置在所述主体玻璃部的所述第一表面上,其中所述控制电路模块包括一设置在所述主体玻璃部的所述第一表面上的电路基板、多个设置在所述电路基板上且电性连接于所述电路基板的电子元件、及一电性连接于所述电路基板与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线圈之间的导电线。
6.一种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玻璃背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背盖结构包括:
一立体玻璃基板,所述立体玻璃基板具有一主体玻璃部及一从所述主体玻璃部的周围向上弯曲延伸而出的围绕状玻璃部,其中所述主体玻璃部被所述围绕状玻璃部所围绕;
一无线充电接收线圈,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线圈设置在所述立体玻璃基板上,其中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线圈具有一第一导电接触端及一对应于所述第一导电接触端的第二导电接触端;以及
一磁场吸收遮蔽体,所述磁场吸收遮蔽体设置在所述立体玻璃基板上,以覆盖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线圈,其中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的所述第一导电接触端及所述第二导电接触端都从所述磁场吸收遮蔽体裸露而出;
其中,所述立体玻璃基板设置在一便携式电子装置的背面,以作为所述便携式电子装置的一固定式背盖或一可拆卸式背盖,且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的所述第一导电接触端及所述第二导电接触端分别电性接触所述便携式电子装置的一正极接点及一负极接点;
其中,所述主体玻璃部具有一面向所述便携式电子装置的第一表面、一形成在所述第一表面上的容置凹槽、及一相对于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且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线圈设置在所述主体玻璃部的所述容置凹槽内;
其中,所述便携式电子装置放置在具有一无线充电发射线圈的一无线充电板上,且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线圈所产生的电磁场穿过所述立体玻璃基板,以无线的方式传递至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线圈。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玻璃背盖结构,其中所述主体玻璃部具有一从所述第二表面向外凸出且对应于所述容置凹槽的凸出体,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线圈为小于2Ω以下的低阻值的导电线圈,且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线圈布局成一可看见的标识图形。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玻璃背盖结构,其中所述主体玻璃部的所述第一表面被一颜色装饰层所完全覆盖而只裸露出所述磁场吸收遮蔽体,所述磁场吸收遮蔽体包括一用于封闭所述容置凹槽且覆盖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的第一绝缘层、一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层上的磁场吸收层、及一设置在所述磁场吸收层上的第二绝缘层,且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的所述第一导电接触端及所述第二导电接触端都依序穿过所述第一绝缘层、所述磁场吸收层、及所述第二绝缘层,以从所述第二绝缘层裸露而出。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玻璃背盖结构,更进一步包括:
一近距离无线通信模块,其中所述近距离无线通信模块包括:
一近距离无线通信天线,所述近距离无线通信天线设置在所述颜色装饰层上,其中所述近距离无线通信天线具有两个天线馈入端;以及
一保护覆盖层,所述保护覆盖层设置在所述颜色装饰层上,以覆盖所述近距离无线通信天线,其中两个所述天线馈入端都从所述保护覆盖层裸露而出,且两个所述天线馈入端分别接触所述便携式电子装置的两个天线信号接收端子;
一发光信号指示模块,所述发光信号指示模块包括一设置在所述主体玻璃部的所述第一表面上的发光二极管、一设置在所述颜色装饰层上且电性连接于所述发光二极管的第一导电线路、及一设置在所述颜色装饰层上且电性连接于所述发光二极管的第二导电线路,其中所述发光信号指示模块的所述第一导电线路及所述第二导电线路电性连接于所述便携式电子装置;以及
一控制电路模块,所述控制电路模块设置在所述主体玻璃部的所述第一表面上,其中所述控制电路模块包括一设置在所述主体玻璃部的所述第一表面上的电路基板、多个设置在所述电路基板上且电性连接于所述电路基板的电子元件、及一电性连接于所述电路基板与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线圈之间的导电线。
10.一种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式电子装置使用一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玻璃背盖结构,所述玻璃背盖结构包括:
一立体玻璃基板,所述立体玻璃基板具有一主体玻璃部及一从所述主体玻璃部的周围向上弯曲延伸而出的围绕状玻璃部,其中所述主体玻璃部被所述围绕状玻璃部所围绕;
一无线充电接收线圈,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线圈设置在所述立体玻璃基板上,其中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线圈具有一第一导电接触端及一对应于所述第一导电接触端的第二导电接触端;以及
一磁场吸收遮蔽体,所述磁场吸收遮蔽体设置在所述立体玻璃基板上,以覆盖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线圈,其中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的所述第一导电接触端及所述第二导电接触端都从所述磁场吸收遮蔽体裸露而出;
其中,所述立体玻璃基板设置在所述便携式电子装置的背面,以作为所述便携式电子装置的一固定式背盖或一可拆卸式背盖,且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的所述第一导电接触端及所述第二导电接触端分别电性接触所述便携式电子装置的一正极接点及一负极接点;
其中,所述便携式电子装置放置在具有一无线充电发射线圈的一无线充电板上,且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线圈所产生的电磁场穿过所述立体玻璃基板,以无线的方式传递至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线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4203457U TWM508116U (zh) | 2015-03-09 | 2015-03-09 | 具有無線充電功能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及其玻璃背蓋結構 |
TW104203457 | 2015-03-09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578186U true CN204578186U (zh) | 2015-08-19 |
Family
ID=538707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148886.4U Expired - Lifetime CN204578186U (zh) | 2015-03-09 | 2015-03-16 | 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及其玻璃背盖结构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578186U (zh) |
TW (1) | TWM508116U (zh) |
Cited B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163539A (zh) * | 2015-09-16 | 2015-12-16 | 东莞劲胜精密组件股份有限公司 | 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氧化锆陶瓷后盖及其制造方法 |
CN105188295A (zh) * | 2015-09-23 | 2015-12-23 | 东莞劲胜精密组件股份有限公司 | 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钢化玻璃后盖及其制造方法 |
CN106101339A (zh) * | 2016-06-01 | 2016-11-09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壳体及移动终端 |
CN106686175A (zh) * | 2017-03-14 | 2017-05-17 | 凯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无线充电的手机后盖 |
CN107154652A (zh) * | 2016-03-03 | 2017-09-12 | 秦文隆 | 具有供电装置的手持装置的立体玻璃背盖 |
CN108063844A (zh) * | 2017-12-12 | 2018-05-22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移动终端及其后壳 |
CN109492741A (zh) * | 2018-11-26 | 2019-03-19 | 昆山联滔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电子模组及电子装置 |
CN110648831A (zh) * | 2018-06-11 | 2020-01-03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无线充电线圈、无线充电组件及电子设备 |
CN110768311A (zh) * | 2018-07-25 | 2020-02-07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无线充电配件、组件及系统 |
CN112994257A (zh) * | 2020-11-24 | 2021-06-18 | 东莞美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具备无线充电功能的壳体及其制备方法 |
CN114430201A (zh) * | 2020-10-28 | 2022-05-03 |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通用型无线充电装置 |
-
2015
- 2015-03-09 TW TW104203457U patent/TWM508116U/zh unknown
- 2015-03-16 CN CN201520148886.4U patent/CN204578186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163539A (zh) * | 2015-09-16 | 2015-12-16 | 东莞劲胜精密组件股份有限公司 | 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氧化锆陶瓷后盖及其制造方法 |
CN105163539B (zh) * | 2015-09-16 | 2018-10-02 | 广东劲胜智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氧化锆陶瓷后盖及其制造方法 |
CN105188295B (zh) * | 2015-09-23 | 2018-10-02 | 广东劲胜智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钢化玻璃后盖及其制造方法 |
CN105188295A (zh) * | 2015-09-23 | 2015-12-23 | 东莞劲胜精密组件股份有限公司 | 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钢化玻璃后盖及其制造方法 |
CN107154652A (zh) * | 2016-03-03 | 2017-09-12 | 秦文隆 | 具有供电装置的手持装置的立体玻璃背盖 |
CN106101339A (zh) * | 2016-06-01 | 2016-11-09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壳体及移动终端 |
CN106686175A (zh) * | 2017-03-14 | 2017-05-17 | 凯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无线充电的手机后盖 |
CN108063844A (zh) * | 2017-12-12 | 2018-05-22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移动终端及其后壳 |
CN110648831A (zh) * | 2018-06-11 | 2020-01-03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无线充电线圈、无线充电组件及电子设备 |
CN110648831B (zh) * | 2018-06-11 | 2025-01-28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无线充电线圈、无线充电组件及电子设备 |
CN110768311A (zh) * | 2018-07-25 | 2020-02-07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无线充电配件、组件及系统 |
CN109492741A (zh) * | 2018-11-26 | 2019-03-19 | 昆山联滔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电子模组及电子装置 |
CN114430201A (zh) * | 2020-10-28 | 2022-05-03 |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通用型无线充电装置 |
CN112994257A (zh) * | 2020-11-24 | 2021-06-18 | 东莞美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具备无线充电功能的壳体及其制备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M508116U (zh) | 2015-09-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578186U (zh) | 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及其玻璃背盖结构 | |
CN204633430U (zh) | 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及其玻璃背盖结构 | |
CN102456936A (zh) | 无线充电系统,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电池以及电子设备 | |
CN109036796A (zh) | 一种双面无线充电发射端模组 | |
CN203119980U (zh) | 一种无线充电手机壳 | |
CN202104503U (zh) | 无线充电桌 | |
CN104124719A (zh) | 磁力吸附式的移动设备充电装置 | |
CN204741303U (zh) | 一种无线充电式手机保护壳 | |
CN103219808A (zh) | 一种兼容性好的无线充电器接收器 | |
CN208656457U (zh) | 一种可分离式无线充电便携磁吸充电宝 | |
JP2012075283A (ja) | 電力伝送システム、及び送電装置 | |
CN203119585U (zh) | 一种柔性的无线充电接收装置 | |
CN203071611U (zh) | 一种一体式移动电源 | |
TWM461926U (zh) | 無線充電裝置之充電發射器位置調節結構 | |
CN207896688U (zh) | 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充电器 | |
CN201741770U (zh) | 多接口手机充电器 | |
CN205017059U (zh) | 灵敏型无线充电器 | |
CN204732935U (zh) | 一种微型充电器 | |
CN203368078U (zh) | 一种具有接触式充电结构的设备 | |
CN208241336U (zh) | 一种充电设备及系统 | |
CN207408886U (zh) | 一种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电脑机箱 | |
CN202888898U (zh) | 基于qi标准的无线充电器套件 | |
CN208806632U (zh) | 多功能电磁感应式无线充电器 | |
CN201503895U (zh) | Usb充电器 | |
CN105610227B (zh) | 一种移动终端的无线充电结构及移动终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8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