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01339A - 一种壳体及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壳体及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101339A CN106101339A CN201610382615.4A CN201610382615A CN106101339A CN 106101339 A CN106101339 A CN 106101339A CN 201610382615 A CN201610382615 A CN 201610382615A CN 106101339 A CN106101339 A CN 10610133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bile terminal
- coil
- groove
- housing
- charging circu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18—Telephone se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ships, mines, or other places exposed to adverse environment
- H04M1/185—Improving the shock resistance of the housing, e.g. by increasing the rigidity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8—Packaging or power distribution
- G06F1/181—Enclosures
-
- H02J7/025—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壳体及移动终端;该壳体内侧面设有凹槽,该内侧面为该壳体靠近移动终端本体的表面,该凹槽内设有与移动终端的充电电路电性连接的线圈,该线圈用于为该移动终端充电;该方案将线圈设置在壳体内侧面的凹槽中,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该线圈不会增加移动终端的厚度,因而增加了移动终端的便携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终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壳体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品的迅猛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移动终端如智能手机的使用越来越普及,移动终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同时,人们对于移动终端的综合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移动终端的防水性能提出了挑战。
传统的移动终端需要设置与充电器相连接的充电接口进行充电,但是随着充电次数增加,充电结构的非密封式设计容易导致外部环境中的水经由充电接口进入移动终端内部,进而降低移动终端的防水性能。因此市场上出现了无线充电的移动终端,使用移动终端中的线圈通过电磁耦合方式从外部接收电能,从而移动终端上不需要设置充电接口。
但是,这种移动终端由于将线圈设置于移动终端内部,导致移动终端的厚度增加,在移动终端日趋薄型化的今天,增加移动终端的厚度会影响移动终端的便携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壳体及移动终端,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线圈增加移动终端厚度,进而影响移动终端便携性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壳体,所述壳体内侧面设有凹槽,所述内侧面为所述壳体靠近移动终端本体的表面,所述凹槽内设有与移动终端的充电电路电性连接的线圈;
所述线圈用于与外部充电设备进行耦合以接收所述外部充电设备提供的电能,并将所述电能传输给所述充电电路,以使得所述充电电路根据所述电能为所述移动终端充电。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凹槽底部的粘接层,所述线圈通过所述粘接层固定在所述凹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线圈的表面还设有保护层。
进一步地,所述凹槽与移动终端的天线区域在所述壳体的厚度方向不重叠。
进一步地,所述线圈包括至少两个子线圈,所述子线圈与移动终端的充电电路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子线圈包括两个输出端,所述充电电路包括两个输入端,所述两个输出端分别与所述两个输入端电性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本体及壳体,所述本体设有充电电路,所述壳体内侧面设有凹槽,所述内侧面为所述壳体靠近所述本体的表面,所述凹槽内设有与所述充电电路电性连接的线圈;
所述线圈用于与外部充电设备进行耦合以接收所述外部充电设备提供的电能,并将所述电能传输给所述充电电路,以使得所述充电电路根据所述电能为所述移动终端充电。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凹槽底部的粘接层,所述线圈通过所述粘接层固定在所述凹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线圈的表面还设有保护层。
进一步地,所述凹槽与所述移动终端的天线区域在所述壳体的厚度方向不重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壳体,该壳体内侧面设有凹槽,该内侧面为该壳体靠近移动终端本体的表面,该凹槽内设有与移动终端的充电电路电性连接的线圈,该线圈用于为该移动终端充电;由于该方案将线圈设置在壳体内侧面的凹槽中,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该线圈不会增加移动终端的厚度,因而增加了移动终端的便携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壳体及移动终端。以下将分别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壳体,该壳体可用于诸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
请参阅图1,图1具体描述了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壳体。
如图1所示,壳体101的内侧面上设置有凹槽102,该凹槽102内设置有线圈103。具体描述如下。
壳体101可以是塑料材料制成的,壳体101的内侧面指的是壳体101在组装到移动终端上时靠近移动终端本体的表面,在壳体101组装到移动终端上后,该内侧面相对于用户是不可见的,相应的,壳体101还具有外侧面,壳体的外侧面即为壳体组装到移动终端上后用户可见的表面。
凹槽102可以具有多种形状,例如圆形、椭圆形、矩形等,在本实施例中,凹槽102为矩形。凹槽102可以是在壳体101加工完成后使用车床、铣床等采用机加工的方式加工出来的,也可以是在壳体101的成型工艺中一体成型的。在具体应用中,壳体101的厚度一般都比较薄,例如,本实施例中的壳体101的厚度可以为2mm,鉴于此,采用机加工的方式加工凹槽时对精度要求很高,因此本实施例中的凹槽102采用一体成型的方式进行加工,凹槽102的深度为1mm。
在本发明其它实施例中,凹槽还可以采用镭雕工艺进行加工,即采用激光雕刻,在壳体内侧面加工出凹槽。
线圈103可以是绕制线圈,即使用带绝缘外层的铜线绕制而成,该铜线具有较小的直径,铜线的直径小于凹槽102的深度,例如,铜线的直径为0.8mm;线圈103也可以是印制线圈,即使用厚度较小的薄铜片采用冲压、电解蚀刻、化学蚀刻、镭射切割等工艺加工而成,该铜片的厚度小于凹槽102的深度,例如,铜片的厚度为0.8mm。线圈103加工完成后可以具有多种形状,例如圆形、矩形等,线圈103的形状与凹槽102的形状相适应。线圈103具有两个端部,即两个输出端。移动终端内部设置有充电电路,该充电电路设置在移动终端的PCB板(印刷电路板)上,充电电路具有两个输入端,线圈103的两个输出端分别与充电电路的两个输入端电性连接,使得线圈103可以与外部充电设备进行耦合以通过电磁感应的方式从外部充电设备接收电能,并将接收的电能传输给该充电电路,使得该充电电路根据该电能为该移动终端充电。
优选地,为了防止在移动终端的使用过程中线圈103在凹槽102内移动或者脱出凹槽102,可以在装入线圈103之前在凹槽102的底部设置一层粘接层,例如,该粘接层可以是胶水层,线圈103通过该粘接层固定在凹槽102内,这样可以避免移动终端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线圈的移动而产生故障,该粘接层具有较小的厚度,例如,粘接层的厚度为0.2mm。也可以在线圈103装入凹槽102之后,在线圈103的外露表面设置粘接层,此时粘接层通过粘接在凹槽102的侧壁上以将线圈103固定在凹槽102的底部,该粘接层同样具有较小的厚度。
优选地,为了防止线圈103被损坏,例如,在移动终端的使用过程中被氧化或者在移动终端的组装过程中被刮伤,可以在线圈103装入凹槽102后,在线圈103表面设置一层保护层,例如设置一层保护膜,该保护膜的大小可以只覆盖线圈103,也可以大于凹槽102的面积。
优选地,移动终端中一般都会设置有天线,而天线是通过辐射和接收电磁波来发射或接收信号的,为了避免线圈103对移动终端的信号产生影响,线圈的位置应该避开天线区域。因此,优选实施方案中,凹槽102的位置与移动终端中天线区域错开设置,即凹槽102的位置与天线区域在壳体101的厚度方向不发生重叠。
由上述可知,本实施例提供的壳体采用在壳体内侧面设置凹槽,在凹槽内设置与移动终端的充电电路电性连接的线圈的技术方案;由于该方案将线圈设置在壳体内侧面的凹槽中,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该线圈不会增加移动终端的厚度,因而增加了移动终端的便携性。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壳体,该壳体可用于诸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
请参阅图2,图2具体描述了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壳体。
如图2所示,壳体201的内侧面上设置有凹槽202,该凹槽202内设置有线圈,该线圈包括子线圈2031和子线圈2032。
具体地,壳体201是由塑料材料制成的,在壳体201的成型工艺中,壳体201的内侧面一体成型有凹槽202,该凹槽202的形状为矩形,该壳体201的厚度为2mm,该凹槽202的深度为1mm。
凹槽202内设置有线圈,该线圈包括子线圈2031和子线圈2032。子线圈2031和子线圈2032均由带有绝缘外层的铜线绕制而成,铜线的直径为0.8mm,在子线圈2031和子线圈2032上分别具有两个输出端。移动终端内部设置有充电电路,该充电电路设置在移动终端的PCB板(印刷电路板)上,充电电路具有两个输入端,子线圈2031上的两个输出端和子线圈2032上的两个输出端分别与该充电电路的两个输入端电性连接。子线圈2031和子线圈2032都可以与外部充电设备进行耦合以通过电磁感应的方式从外部充电设备接收电能,并将接收的电能传输给该充电电路,使得该充电电路根据该电能为该移动终端充电。
实际应用中,当使用外部充电设备通过该线圈给移动终端充电时,由于外部充电设备与该线圈之间通过电磁耦合的方式进行能量传输,外部充电设备与该线圈之间的距离会影响到线圈之间的耦合度,进而影响充电的效率。而本发明实施例中,线圈包括位于壳体201不同位置的多个子线圈2031和2032,当外部充电设备从不同位置给移动终端充电时,线圈位于壳体201不同位置的子线圈可以与外部充电设备的位置较好的适应,从而缩小线圈与外部充电设备之间的距离,增加线圈之间的耦合度,提高充电的效率。
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壳体的凹槽中设置的线圈包括的子线圈数量还可以为大于两个。
优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凹槽202的底部设置有粘接层,该粘接层为胶水层,线圈通过该粘接层固定在凹槽202内。在线圈装入凹槽202后,线圈的外露表面设置有保护膜,该保护膜为透明薄膜。同时,本发明实施例中,子线圈2031和子线圈2032的位置均与移动终端的天线区域错开设置,即子线圈2031和子线圈2032与移动终端天线区域在壳体201的厚度方向不发生重叠。
由上述可知,本实施例提供的壳体在壳体内侧面设置凹槽,在凹槽内设置与移动终端的充电电路电性连接的线圈,该线圈包括两个子线圈;该方案将线圈设置在壳体内侧面的凹槽中,并且该线圈包括多个子线圈,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该线圈不会增加移动终端的厚度,因而增加了移动终端的便携性,同时提高了移动终端的充电效率。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可以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
本实施例的移动终端包括本体,在本体内设置有充电电路,该移动终端还包括实施例一描述的壳体,该充电电路与壳体中的线圈电性连接。
由此可知,本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包括本体及壳体,在壳体内设置有凹槽,在凹槽内设置有与移动终端的充电电路电性连接的线圈;由于该方案将线圈设置在壳体内侧面的凹槽中,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该线圈不会增加移动终端的厚度,因而增加了移动终端的便携性。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壳体及移动终端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侧面设有凹槽,所述内侧面为所述壳体靠近移动终端本体的表面,所述凹槽内设有与移动终端的充电电路电性连接的线圈;
所述线圈用于与外部充电设备进行耦合以接收所述外部充电设备提供的电能,并将所述电能传输给所述充电电路,以使得所述充电电路根据所述电能为所述移动终端充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凹槽底部的粘接层,所述线圈通过所述粘接层固定在所述凹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的表面还设有保护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与移动终端的天线区域在所述壳体的厚度方向不重叠。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包括至少两个子线圈,所述子线圈与移动终端的充电电路电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子线圈包括两个输出端,所述充电电路包括两个输入端,所述两个输出端分别与所述两个输入端电性连接。
7.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包括本体及壳体,所述本体设有充电电路,所述壳体内侧面设有凹槽,所述内侧面为所述壳体靠近所述本体的表面,所述凹槽内设有与所述充电电路电性连接的线圈;
所述线圈,用于与外部充电设备进行耦合以接收所述外部充电设备提供的电能,并将所述电能传输给所述充电电路;
所述充电电路,用于根据所述电能为所述移动终端充电。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凹槽底部的粘接层,所述线圈通过所述粘接层固定在所述凹槽内。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的表面还设有保护层。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与所述移动终端的天线区域在所述壳体的厚度方向不重叠。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382615.4A CN106101339A (zh) | 2016-06-01 | 2016-06-01 | 一种壳体及移动终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382615.4A CN106101339A (zh) | 2016-06-01 | 2016-06-01 | 一种壳体及移动终端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101339A true CN106101339A (zh) | 2016-11-09 |
Family
ID=574469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382615.4A Pending CN106101339A (zh) | 2016-06-01 | 2016-06-01 | 一种壳体及移动终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6101339A (zh)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012490A (zh) * | 2018-01-03 | 2018-05-08 | 深圳顺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电子设备的陶瓷后盖及电子设备 |
CN108962945A (zh) * | 2018-06-22 | 2018-12-07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
CN109004112A (zh) * | 2018-07-23 | 2018-12-14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池盖、壳体组件、电子设备及电池盖的制作方法 |
WO2018233290A1 (zh) * | 2017-06-20 | 2018-12-2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终端无线充电接收装置、发射装置与无线充电系统 |
CN110768309A (zh) * | 2018-07-25 | 2020-02-07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无线充电套件、电子设备及充电模组 |
CN111818749A (zh) * | 2020-09-03 | 2020-10-23 |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 外壳组件及电子设备 |
CN111952056A (zh) * | 2020-09-14 | 2020-11-17 | 苏州安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圆形的绕线无线充电线圈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593896A (zh) * | 2012-02-16 | 2012-07-18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 移动终端及移动终端无线充电的方法 |
KR20130076067A (ko) * | 2011-12-28 | 2013-07-08 | (주) 씨아이디티 | 무접점충전 및 근거리무선통신이 가능한 이동통신단말기 |
CN203536995U (zh) * | 2013-09-18 | 2014-04-09 | 佳必琪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 无线充电背盖 |
CN203674773U (zh) * | 2013-11-25 | 2014-06-25 | 华森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无线充电装置及手机 |
CN104508944A (zh) * | 2012-03-23 | 2015-04-08 | 金宣燮 | 用于非接触式充电系统的接收器的次级线圈 |
CN204578186U (zh) * | 2015-03-09 | 2015-08-19 | 正达国际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及其玻璃背盖结构 |
CN204669051U (zh) * | 2015-04-24 | 2015-09-23 | 东莞劲胜精密组件股份有限公司 | 电子装置 |
CN104969536A (zh) * | 2012-12-27 | 2015-10-07 | 诺基亚技术有限公司 | 对应用参数进行控制 |
CN205004844U (zh) * | 2014-11-10 | 2016-01-27 | 刘跃进 | 一种支持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的动态磁耦合谐振阵列技术装备 |
-
2016
- 2016-06-01 CN CN201610382615.4A patent/CN106101339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130076067A (ko) * | 2011-12-28 | 2013-07-08 | (주) 씨아이디티 | 무접점충전 및 근거리무선통신이 가능한 이동통신단말기 |
CN102593896A (zh) * | 2012-02-16 | 2012-07-18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 移动终端及移动终端无线充电的方法 |
CN104508944A (zh) * | 2012-03-23 | 2015-04-08 | 金宣燮 | 用于非接触式充电系统的接收器的次级线圈 |
CN104969536A (zh) * | 2012-12-27 | 2015-10-07 | 诺基亚技术有限公司 | 对应用参数进行控制 |
CN203536995U (zh) * | 2013-09-18 | 2014-04-09 | 佳必琪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 无线充电背盖 |
CN203674773U (zh) * | 2013-11-25 | 2014-06-25 | 华森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无线充电装置及手机 |
CN205004844U (zh) * | 2014-11-10 | 2016-01-27 | 刘跃进 | 一种支持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的动态磁耦合谐振阵列技术装备 |
CN204578186U (zh) * | 2015-03-09 | 2015-08-19 | 正达国际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及其玻璃背盖结构 |
CN204669051U (zh) * | 2015-04-24 | 2015-09-23 | 东莞劲胜精密组件股份有限公司 | 电子装置 |
Cited B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8233290A1 (zh) * | 2017-06-20 | 2018-12-2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终端无线充电接收装置、发射装置与无线充电系统 |
US11355964B2 (en) | 2017-06-20 | 2022-06-07 | Huawei Digital Power Technologies Co., Ltd. | Wireless charging receiving apparatus, transmitting apparatus, and system of terminal |
US11870272B2 (en) | 2017-06-20 | 2024-01-09 | Huawei Digital Power Technologies Co., Ltd. | Wireless charging receiving apparatus, transmitting apparatus, and system of terminal |
CN108012490A (zh) * | 2018-01-03 | 2018-05-08 | 深圳顺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电子设备的陶瓷后盖及电子设备 |
CN108012490B (zh) * | 2018-01-03 | 2024-01-12 | 深圳顺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电子设备的陶瓷后盖及电子设备 |
CN108962945A (zh) * | 2018-06-22 | 2018-12-07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
CN109004112A (zh) * | 2018-07-23 | 2018-12-14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池盖、壳体组件、电子设备及电池盖的制作方法 |
CN109004112B (zh) * | 2018-07-23 | 2021-06-25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池盖、壳体组件、电子设备及电池盖的制作方法 |
CN110768309A (zh) * | 2018-07-25 | 2020-02-07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无线充电套件、电子设备及充电模组 |
CN111818749A (zh) * | 2020-09-03 | 2020-10-23 |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 外壳组件及电子设备 |
CN111818749B (zh) * | 2020-09-03 | 2021-04-09 |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 外壳组件及电子设备 |
CN111952056A (zh) * | 2020-09-14 | 2020-11-17 | 苏州安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圆形的绕线无线充电线圈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101339A (zh) | 一种壳体及移动终端 | |
US10672556B2 (en) | Wireless charging device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 |
US10861643B2 (en) | Wireless charging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forming the same | |
CN103490482B (zh) | 一种用于电子设备的无线充电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 |
US8855354B2 (en) | Electroacoustic transducer with wireless charging coil | |
CN104466350B (zh) | 移动终端 | |
CN105405578A (zh) | 壳体及包括该壳体的装置 | |
CN212012267U (zh) | 线圈模块 | |
CN203086728U (zh) | 声学模组 | |
CN104821639A (zh) | 无接点充电装置 | |
KR101741364B1 (ko) | 코일 타입 기반의 안테나 및 이의 형성 방법 | |
KR101532052B1 (ko) | 무선충전 및 엔에프씨 통신 겸용 단자부를 포함하는 안테나 패치 | |
CN203608194U (zh) | 一种具有天线和usb接口的线路板及无线收发装置 | |
CN204441445U (zh) | 移动显示终端 | |
CN203233187U (zh) | 可防水的零接孔携带式电子产品 | |
CN103123546B (zh) | 触控显示装置 | |
CN208806632U (zh) | 多功能电磁感应式无线充电器 | |
KR102527072B1 (ko) | 백커버 일체형 무선전력 전송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휴대용 전자기기 | |
CN214799053U (zh) | 线圈模块 | |
CN203481893U (zh) | 一种用于电子设备的无线充电模块 | |
CN102545356A (zh) | 一种植入式无线充电扩展设备 | |
CN203102090U (zh) | 一种带有移动电源的多功能平板电脑保护套 | |
CN105848068A (zh) | 一种扬声器模组及移动终端 | |
CN205583730U (zh) | 具有供电装置的手持装置的立体玻璃背盖 | |
TW201608844A (zh) | 具有nfc和無線充電功能的可攜式裝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1109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