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3218528U - 灯管灯脚 - Google Patents

灯管灯脚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218528U
CN203218528U CN 201320185883 CN201320185883U CN203218528U CN 203218528 U CN203218528 U CN 203218528U CN 201320185883 CN201320185883 CN 201320185883 CN 201320185883 U CN201320185883 U CN 201320185883U CN 203218528 U CN203218528 U CN 2032185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nding
district
fluorescent tube
lamp base
tube la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320185883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淑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xhibition Associ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201320185883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2185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2185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21852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ssels And Coating Films For Discharge Lamps (AREA)

Abstract

一种灯管灯脚,包含一壳体单元及两导接端子。壳体单元,包括一基座及一外壳,基座具有一板体、一承台、两个定位凸片,及两个开口部,该承台具有一横板,及一中央分隔板,横板与该两挡止凸片间隔相距。各导接端子包括一主干部、一弹性臂部,及一缺口部,各主干部具有一直立区及一横向区,各弹性臂部具有一第一弯折区及一第二弯折区。电线通过开口及缺口插入且夹设于弹性臂部的第二弯折区与主干部的直立区之间,藉由弹性臂部的第一弯折区及第二弯折区设计,从而提高夹线强度和品质;且本实用新型组装更为简便,减少工序及成本,提高产品信赖性。

Description

灯管灯脚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灯管灯脚,特别是涉及一种支撑固定灯管于导通电源位置的灯管灯脚。
背景技术
一般日光灯具有发光效率高、发光颜色接近日光并光色柔和,且寿命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住家、办公室及学校等场所。日光灯具包括一基座、两个插接于该基座两相反侧且与该基座电连接的灯管灯脚,及一日光灯管。日光灯管的管体两端凸伸间隔相距的两个导电端子,这些导电端子插置且电连接于灯管灯脚而获取电源。
参阅图1,仅示意现有技术的灯管灯脚的部分剖视图。现有技术的灯管灯脚包括一界定出一容置空间111且为绝缘材质制成的壳体单元11、两个间隔相距地设置于容置空间111的导接端子12(图1仅显示其中之一的导接端子12),及一设置于容置空间111且压制两导接端子12的两相反侧的挡板13。壳体单元11还具有一与外界连通的开口部112,每一导接端子12具有一主段121、一自主段121斜向延伸的弯折段122,及一形成在主段121且连通开口部112的缺口部123。开口部112及两缺口部123皆供电线14穿设,各主段121的末端形成一勾状,与各弯折段122相配合夹持电线14。然而,此款的灯管灯脚的内部元件过于复杂,使生产线的作业人员在组装时需花费过多的工时,并且元件过多易发生装配错误,而降低产品的可靠度,并导致成本的增加;再者,当电线14插入后,导接端子12因没有弹性而变形导致夹持力不够,易造成电线14松脱、接触不良等问题。且当电线14抽离退出导接端子12,容易使导接端子12变形,导致再次将电线14插设且电连接于导接端子12时,会无法插入,可能需更换灯管灯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提供一种能减少组装工时从而提升产品可靠度,并降低成本,能电线容易插设及退出,并退出电线后导接端子不会变形,且能提供对电线适当的夹持力的灯管灯脚。
于是,本实用新型灯管灯脚,包含:
一壳体单元,包括一基座,及一套设结合于该基座的外壳,该基座与该外壳相配合界定出一容置空间,该基座具有一板体、一设置在该板体的承台、两个分别设置在该板体前面的两相对侧且相向凸伸的挡止凸片,及两个开口部,该承台具有一横板,及一自该横板向下凸伸的中央分隔板,该中央分隔板具有两分别位于相对侧的侧面,该横板与该两挡止凸片间隔相距,且该两开口部彼此相间隔地贯穿该横板;及
两导接端子,间隔相距地设置在该板体且容置于该容置空间,各该导接端子包括一主干部、一弹性臂部,及一形成在该主干部且连通对应的该开口部的缺口部,各该主干部具有一贴平于该中央分隔板的侧面的直立区,及一贴平于该横板且连接该直立区的横向区,各该弹性臂部具有一自该横向区末端且相反于该直立区的一端朝该横向区延伸的第一弯折区,及一自该第一弯折区的末端朝远离该横向区倾斜延伸的第二弯折区,各该挡止凸片位于对应的该第一弯折区下表面,各该缺口部的位置对应该第二弯折区的位置设置,各该第二弯折区可弹性偏压地抵于该主干部的直立区,且各该第二弯折区可弹性偏压地抵于对应的该挡止凸片。
较佳地,其中,该基座还具有两个自该板体的两相对侧向外凸伸且远离该承台的凸耳,这些凸耳分别抵于该外壳。
较佳地,其中,该基座还具有一自该板体的背面向外凸伸的凸肋,该凸肋分别抵于该外壳。
较佳地,其中,各该导接端子包括一插接段,及一纵向连接该插接段的接触段,该插接段具有该主干部及该弹性臂部,各该插接段的宽度大于各该接触段的宽度。
较佳地,其中,各该接触段具有一主弧部、一自该主弧部中央处向外凸伸的容纳部,及一自该主弧部的一端反折延伸出且呈弧形的抵接部,各该抵接部远离该插接段且可弹性偏压地抵于该外壳。
较佳地,其中,各该接触段还具有一形成于该抵接部及该主弧部的纵向的凹口。
较佳地,其中,该基座还具有两个自该板体的前面两相对侧且相向凸伸的限位凸片,该承台的中央分隔板与分别这些限位凸片间隔相距。
较佳地,其中,各该第二弯折区与该对应的主干部的直立区的夹角角度为45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电线通过开口及缺口插入且夹设于弹性臂部的第二弯折区与主干部的直立区之间,藉由弹性臂部的第一弯折区及第二弯折区特殊的形状设计,提供了两段弹性回复力,以凝聚弹性能量,从而提高夹线强度和夹线品质,且退出电线后导接端子能完全变形而恢复原状,从而能重复使用,不会造成资源浪费;再者,当插入电线时,各个挡止凸片提供了第一弯折区下表面抵靠定位的机制,防止第一弯折区过度变形,使得组装更为简便,能减少组装工序,更能减少成本,提高产品信赖性。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的特征及功效,将在参照图示的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中清楚地呈现,其中:
图1是一说明现有技术的灯管灯脚的部分剖视图;
图2是一说明本实用新型灯管灯脚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平面分解图;
图3是一该较佳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的平面分解图;
图4是一说明该较佳实施例的一导接端子及一基座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5是一说明该较佳实施例的该导接端子组装于该基座的立体图;
图6是一说明该较佳实施例的两导接端子组装于该基座部分剖视示意图;
图7是一对应图3组装后的部分剖视示意图;
图8、9、10是示意说明两个导电端子插设于灯管灯脚动作示意图;
图11是说明外壳的另一形态的侧视图;及
图12是对应图1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一个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被详细描述之前,要注意的是,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
下列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示,用以例示本实用新型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仅是参考附加图示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而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灯管灯脚的一较佳实施例,适用于插设一基座且与基座的电线电连接,并用于支撑固定灯管于导通电源位置,在本实施例中,是以适用于T8灯管的灯脚为例作说明,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适用于相似结构的T5灯管的灯脚,或其他单边具有二端子的灯管的灯脚。参阅图2、图3、图4、图5与图6,灯管灯脚包含一壳体单元2及两导接端子7。
壳体单元2由绝缘材质所制成,并包括一基座3,及一套设结合于基座3的外壳4,基座3与外壳4相配合界定出一容置空间5。基座3的元件左右镜像对称(mirror symmetry),并具有一板体31、一设置在板体31顶部的承台32、两个分别设置在板体31前面的两相对侧且相向凸伸的挡止凸片33,及两个开口部34,各个开口部34具有两个开口341。承台32具有一横板321,及一自横板321向下凸伸的中央分隔板322,中央分隔板322具有两分别位于相对侧的侧面323,横板321与两挡止凸片33间隔相距,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横板321的深度更深,且两开口部34彼此相间隔地贯穿横板321。在本实施例中,中央分隔板322为一呈U形隔板所制成,但也可为一呈长方体的实心板材所制成。
须说明的是,由于两导接端子7结构均相同,为方便说明导接端子7的结构,图4与图5仅示意一导接端子7组装于基座3。
两导接端子7由金属材质如铜所制成,间隔相距地设置在板体31且容置于容置空间5。各个导接端子7包括一呈倒L形的主干部71、一弹性臂部72,及一形成在主干部71且连通对应的开口部34的缺口部73,各个缺口部73具有两个缺口731。各个主干部71具有一贴平于中央分隔板322的侧面323的直立区711,及一贴平于横板321且连接直立区711的横向区712,各个弹性臂部72具有一自横向区712末端且相反于直立区711的一端朝横向区712延伸的第一弯折区721,及一自第一弯折区721的末端朝远离横向区712倾斜延伸的第二弯折区722。各个挡止凸片33位于对应的第一弯折区721下表面,且两挡止凸片33与对应的第一弯折区721的下表面有一间隙(见图6),该间隙提供了弹性臂部72插入电线8及退出电线8时的缓冲区。各个缺口部73的位置对应第二弯折区722的位置设置。且各个第二弯折区722可弹性偏压地抵于主干部71的直立区711,参阅图6与图8,较佳地,第二弯折区722与主干部71的直立区711的夹角角度θ(见图6)为45度,让电线8插入时更易进入,且夹持力更强。也就是说,当电线8通过开口341及缺口731插入时,电线8需克服两段弹性回复力才能夹设于弹性臂部72,也就是使弹性臂部72产生弹性变形,电线8是夹设在弹性臂部72的第二弯折区722与主干部71的直立区711之间。更详细的说,第二弯折区722相对于第一弯折区721产生了弹性弯折,而能蓄积弹性回复力,且第一弯折区721相对于主干部71的横向区712产生了弹性弯折,而能蓄积弹性回复力。且各该第二弯折区722可弹性偏压地抵于对应的该挡止凸片33,也就是说,各个挡止凸片33提供了第一弯折区721下表面抵靠定位的机制,防止第一弯折区721过度变形,使得组装更为简便,能减少组装工序。
当电线8抽出时,第二弯折区722相对于第一弯折区721,产生了弹性回复力,且第一弯折区721相对于主干部71产生了弹性回复力,而使弹性臂部72弹性复位。也就是说,提供了两段弹性回复力,配合参阅图1,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弯折段122相较于主段121只能提供一段弹性弯折,只蓄积一段弹性回复力,本实施例的弹性臂部72更具有弹力并能提供对电线8适当的夹持力,且退出电线8后导接端子7能完全变形而恢复原状,从而能重复使用,不会造成资源浪费。
参阅图2、图3、图4、图5与图6,以下针对灯管灯脚的具体结构及动作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外壳4具有一前壳部41、一与前壳部41间隔相距的后壳部42、一连接前壳部41及后壳部42的侧壳部43,及一形成于前壳部41及侧壳部43的安装槽44,基座3具有一对应安装槽44位置设置的容置槽35,壳体单元2还包括一穿设于安装槽44及容置槽35且外露于外壳4的转体6。转体6的作用在下文中,再进一步说明。
基座3还具有两个自板体31的两相对侧向外凸伸且远离承台32的凸耳36、两个自板体31的背面向外凸伸的凸肋37,及两个自板体31的前面两相对侧且相向凸伸且呈L形的限位凸片38。更详细的说,这些凸耳36设置于安装槽44的两相反侧,这些凸耳36分别抵于外壳4的侧壳部43。这些凸肋37分别抵于外壳4的后壳部42。承台32的中央分隔板322与分别这些限位凸片38间隔相距。虽然在本实施例中,这些凸肋37的数目为二,然则不以此为限,基座3也可仅具有一自板体31的背面向外凸伸的凸肋37。凸耳36及凸肋37的作用在下文中,再进一步说明。
各个导接端子7包括一用以插设电线8(见图8)的插接段70,及一纵向连接插接段70且用以接触灯管的两个导电端子9(见图8)的接触段74,插接段70具有主干部71及弹性臂部72。各个插接段70的宽度大于各接触段74的宽度,更能节省材料成本,此外,若插接段70与接触段74宽度一样,各接触段74会与转体6产生干涉现象。
再者,例如在本实施例中,主干部71的横向区712的长度为7.4mm,与现有技术的灯管灯脚的导接端子12(见图1)相较之下长度增加了50%,因为,本实施例中横向区712的长度要对应第一弯折区721及第二弯折区722的水平长度,且主干部71的宽度变宽更能抵抗变形。
各个接触段74具有一概呈弧形的主弧部741、一自主弧部741中央处向外凸伸且与导电端子9外型相配合的容纳部742、一自主弧部741的一端反折延伸出且概呈弧形的抵接部743,及一形成于抵接部743及主弧部741的纵向的凹口744。各个抵接部743远离插接段70并呈弧形且可弹性偏压地抵于外壳4的侧壳部43(见图9),凹口744的设计,可使抵接部743具有弹簧片的作用,而能更具弹性。
参阅图2、图3、图6、图7与图8,以下说明灯管灯脚组装方式:
先将两导接端子7放入基座3,两挡止凸片33及两限位凸片38起到了对各插接段70限位作用,使两挡止凸片33分别位于弹性臂部72的第一弯折区721的下表面,且两挡止凸片33与对应的第一弯折区721的下表面有一间隙(见图6),该间隙提供了弹性臂部72插入电线8及退出电线8时,弹性臂部72弹性变形的缓冲区,两主干部71的直立区711贴平于中央分隔板322的侧面323,及两主干部71的横向区712贴平于横板321,各接触段74与容置槽35间隔相距。接着,连同两导接端子7与基座3套设并卡合于外壳4,而这些凸耳36与这些凸肋37分别起到了导引定位于外壳4的侧壳部43及后壳部42作用,提高组装合格率。最后,将转体6对准并卡合安装槽44及容置槽35,而转体6外露于外壳4。
当灯管灯脚插设基座(图未示)时,电线8通过开口341及缺口731插入且夹设于弹性臂部72的第二弯折区722与主干部71的直立区711之间,藉由弹性臂部72的第一弯折区721及第二弯折区722特殊的形状设计,提供了两段弹性回复力,以凝聚弹性能量,从而提高夹线强度和夹线品质。再者,当插入电线8时,各个挡止凸片33提供了第一弯折区721下表面抵靠定位的机制,防止第一弯折区721过度变形,与现有技术相较,省略了挡板13(见图1),使得组装更为简便,能减少组装工序,更能减少成本,提高产品信赖性。
参阅图6、图8、图9与图10,当灯管的两个导电端子9插设于灯管灯脚时,导电端子9插入转体6,而使两个导电端子9受导引并介于两接触段74与容置槽35间,且主干部71的直立区711的延伸线与直立区711及主弧部741衔接部夹角α为锐角(见图6),主弧部741形成半圆形的轨道,将转体6旋转90度,最后两个导电端子9置于容纳部742,且容纳部742与导电端子9形成圆弧面接触,从而提升导电性。在旋转过程中,各个抵接部743与外壳4的侧壳部43形成平滑地接触,不会造成干涉,而使接触段74撑开后弹性复位。
参阅图11与图12,是说明外壳的另一形态侧视图。与图3的差异为前壳部41的形态。外壳4还具有一自前壳部41顶端朝外延伸凸缘45,及一形成于凸缘45的端口46。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灯管灯脚,电线8通过开口341及缺口731插入且夹设于弹性臂部72的第二弯折区722与主干部71的直立区711之间,藉由弹性臂部72的第一弯折区721及第二弯折区722特殊的形状设计,提供了两段弹性回复力,以凝聚弹性能量,从而提高夹线强度和夹线品质,且退出电线8后导接端子7能完全变形而恢复原状,从而能重复使用,不会造成资源浪费;再者,当插入电线8时,各个挡止凸片33提供了第一弯折区721下表面抵靠定位的机制,防止第一弯折区721过度变形,使得组装更为简便,能减少组装工序,更能减少成本,提高产品信赖性,故确实能达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惟以上所述的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应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实用新型说明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灯管灯脚,其特征在于:该灯管灯脚,包含
一壳体单元,包括一基座,及一套设结合于该基座的外壳,该基座与该外壳相配合界定出一容置空间,该基座具有一板体、一设置在该板体的承台、两个分别设置在该板体前面的两相对侧且相向凸伸的挡止凸片,及两个开口部,该承台具有一横板,及一自该横板向下凸伸的中央分隔板,该中央分隔板具有两分别位于相对侧的侧面,该横板与该两挡止凸片间隔相距,且该两开口部彼此相间隔地贯穿该横板;及
两导接端子,间隔相距地设置在该板体且容置于该容置空间,各该导接端子包括一主干部、一弹性臂部,及一形成在该主干部且连通对应的该开口部的缺口部,各该主干部具有一贴平于该中央分隔板的侧面的直立区,及一贴平于该横板且连接该直立区的横向区,各该弹性臂部具有一自该横向区末端且相反于该直立区的一端朝该横向区延伸的第一弯折区,及一自该第一弯折区的末端朝远离该横向区倾斜延伸的第二弯折区,各该挡止凸片位于对应的该第一弯折区下表面,各该缺口部的位置对应该第二弯折区的位置设置,各该第二弯折区可弹性偏压地抵于该主干部的直立区,且各该第二弯折区可弹性偏压地抵于对应的该挡止凸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管灯脚,其特征在于:该基座还具有两个自该板体的两相对侧向外凸伸且远离该承台的凸耳,所述凸耳分别抵于该外壳。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灯管灯脚,其特征在于:该基座还具有一自该板体的背面向外凸伸的凸肋,所述凸肋分别抵于该外壳。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灯管灯脚,其特征在于:各该导接端子包括一插接段,及一纵向连接该插接段的接触段,该插接段具有该主干部及该弹性臂部,各该插接段的宽度大于各该接触段的宽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灯管灯脚,其特征在于:各该接触段具有一主弧部、一自该主弧部中央处向外凸伸的容纳部,及一自该主弧部的一端反折延伸出且呈弧形的抵接部,各该抵接部远离该插接段且可弹性偏压地抵于该外壳。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灯管灯脚,其特征在于:各该接触段还具有一形成于该抵接部及该主弧部的纵向的凹口。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灯管灯脚,其特征在于:该基座还具有两个自该板体的前面两相对侧且相向凸伸的限位凸片,该承台的中央分隔板与分别所述限位凸片间隔相距。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灯管灯脚,其特征在于:各该第二弯折区与该对应的主干部的直立区的夹角角度为45度。
CN 201320185883 2013-04-12 2013-04-12 灯管灯脚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2185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185883 CN203218528U (zh) 2013-04-12 2013-04-12 灯管灯脚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185883 CN203218528U (zh) 2013-04-12 2013-04-12 灯管灯脚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218528U true CN203218528U (zh) 2013-09-25

Family

ID=492080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320185883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218528U (zh) 2013-04-12 2013-04-12 灯管灯脚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21852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677919B1 (en) Battery connector
CN205960252U (zh) 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组件
CN105526563A (zh) 连接器和使用该连接器的led照明设备
CN203218528U (zh) 灯管灯脚
CN220475035U (zh) 一种连接器母端结构
CN210723417U (zh) 高强度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CN212848967U (zh) 一种微型大电流btb连接器母座
CN201315387Y (zh) 连接器
CN209544768U (zh) 具有稳固插接功能的rj45带灯连接器
CN203415735U (zh) 插座连接器
CN206595530U (zh) 一种线条灯模组间的通电连接装置
CN205355329U (zh) 一种连接器
CN106352308B (zh) Led电连接器以及led灯
CN204834946U (zh) 卡缘连接器
CN221687821U (zh) 一种连接器的端子装配结构
TWM499672U (zh) 電連接器
CN202602014U (zh) 电连接器的金属壳体、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与电路板的组件
CN210692941U (zh) 连接稳定的连接插座及电子设备
CN205178097U (zh) 一种接线端子
CN222191184U (zh) 铜片结构及其插座
CN204464538U (zh) 插接组件及底座模组
CN222380960U (zh) 一种双排fpc连接器
CN2610511Y (zh) 电连接器
CN203707526U (zh) 用于楔形灯泡的插座
CN215418689U (zh) 一种新型英式插头内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ZHANXIE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XU ZHONGJUN

Effective date: 20131016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1016

Address after: 6, Lane 354, Lane 16, Lane 27, Guangfu Road, Taiwan, Hsinchu, China

Patentee after: Exhibition Association Co., Ltd.

Address before: Neutral zone Chinese Taiwan New Taipei City Dayong Street No. 101 9 floor

Patentee before: Xu Zhongjun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925

Termination date: 2017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