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503139U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2503139U CN202503139U CN2012200377292U CN201220037729U CN202503139U CN 202503139 U CN202503139 U CN 202503139U CN 2012200377292 U CN2012200377292 U CN 2012200377292U CN 201220037729 U CN201220037729 U CN 201220037729U CN 202503139 U CN202503139 U CN 20250313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ge
- pressure surface
- stop section
- electric connector
- termin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3
- 208000004350 Strabismus Diseas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1815 fa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10000001503 joint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ATJFFYVFTNAWJD-UHFFFAOYSA-N Tin Chemical compound [Sn] ATJFFYVFTNAWJ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568 ce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467 final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37 promo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82—Coupling devices connected with low or zero insertion force
- H01R12/85—Coupling devices connected with low or zero insertion force contact pressure producing means, contacts activated after insertion of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082—Coupling device supported only by cooperation with PCB
Landscapes
- Connecting Device With Holders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本体,其设有多个收容槽;多个端子,分别对应容置于所述收容槽中,所述端子具有一挡止部;一盖座,其滑动盖设于所述本体上,所述盖座设有多个被压面,分别对应于所述挡止部,所述盖座相对于所述本体朝第一方向滑动过程中,所述挡止部限制所述被压面向上位移,从而限制所述盖座向上翘曲,确保所述端子与对接元件良好接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指一种用于电性连接一芯片模块至一电路板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现有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本体,多个端子、一盖座及一驱动件,所述本体设有多个收容槽贯穿所述本体,所述端子收容于所述收容槽中,所述盖座位于所述本体上,所述驱动件收容于所述盖座和所述本体中,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盖座相对于所述本体滑动。这种结构的连接器中,所述盖座相对于所述本体滑动过程中,所述盖座容易向上翘曲过大而无法完成任务;甚至所述盖座容易因向上翘曲过大而造成结构破裂,导致整个电连接器无法继续使用。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电连接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限制盖座向上翘曲的电连接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本体,其设有多个收容槽;多个端子,分别对应容置于所述收容槽中,所述端子具有一挡止部;一盖座,其滑动盖设于所述本体上,所述盖座设有多个被压面,分别对应于所述挡止部,所述盖座相对于所述本体朝第一方向滑动过程中,所述挡止部限制所述被压面向上位移。
进一步,所述盖座设有多个推动面,所述盖座朝所述第一方向滑动过程中,所述推动面推动所述端子朝所述第一方向偏移,所述端子对所述推动面产生向上作用力。
进一步,所述盖座设有多个连接部,所述被压面和所述推动面为所述连接部的两个不同面。
进一步,所述挡止部位于所述被压面正上方。
进一步,所述盖座朝所述第一方向滑动过程中,所述被压面推动所述挡止部朝所述第一方向偏移,所述挡止部对所述被压面产生向下的作用力。
进一步,所述被压面为弧形,且在所述盖座朝所述第一方向滑动过程中所述挡止部与所述被压面的接触点位于所述被压面对应的圆心以上。
进一步,所述挡止部也为弧形,所述挡止部对应的圆心位于所述被压面对应的圆心以上。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连接器,用于电性连接一对接元件,包括:一本体,其设有多个收容槽;多个端子,分别对应容置于所述收容槽中,所述端子具有一挡止部及一接触部;一盖座,其滑动盖设于所述本体上,所述盖座设有多个被压面,分别对应于所述挡止部,当所述盖座处于起始位置时,所述接触部高于所述盖座的上表面;所述盖座先相对于所述本体朝第一方向滑动,此过程中,所述盖座推动所述端子使得所述接触部朝下偏移,且所述挡止部限制所述被压面向上位移,然后所述盖座再朝所述第一方向的相反方向滑动,使得所述接触部向上偏移且与所述对接元件抵接。
进一步,当所述盖座沿所述本体上表面朝所述第一方向滑动至终点时,所述接触部向下偏移至所述盖座的上表面以下;当所述盖座朝所述第一方向的相反方向滑动时,所述接触部露出所述盖座的上表面。
进一步,所述盖座朝所述第一方向的相反方向滑动过程中,所述端子不受外力推动,仅依靠自身的弹性而向上反弹,使得所述接触部向上偏移来推动所述对接元件至预定高度。
进一步,所述盖座设有多个推动面,所述盖座沿所述本体上表面朝所述第一方向滑动过程中,所述推动面推动所述端子朝下偏移,所述端子对所述推动面产生向上作用力。
进一步,所述盖座设有多个连接部,所述被压面和所述推动面为所述连接部的两个不同面。
进一步,所述挡止部位于所述被压面正上方。
进一步,所述盖座朝所述第一方向滑动过程中,所述被压面推动所述挡止部朝所述第一方向偏移,所述挡止部对所述被压面产生向下的作用力。
进一步,所述被压面为弧形,且在所述盖座朝所述第一方向滑动过程中所述挡止部与所述被压面的接触点位于所述被压面对应的圆心以上。
进一步,所述挡止部也为弧形,所述挡止部对应的圆心位于所述被压面对应的圆心以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述盖座朝所述第一方向滑动过程中,由于所述端子的所述挡止部限制所述盖座的所述被压面向上位移,从而限制所述盖座向上翘曲,进而确保所述电连接器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第一实施例与芯片模块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图1所示电连接器第一实施例与芯片模块的立体组合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第一实施例盖座处于起始位置时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第一实施例盖座朝第一方向滑动至终点时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第一实施例盖座朝第一方向的相反方向滑动至终点时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第二实施例盖座朝第一方向滑动至终点时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第三实施例端子的立体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第三实施例盖座处于起始位置时的剖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第三实施例盖座朝第一方向滑动至终点时的剖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第三实施例盖座朝第一方向的相反方向滑动至终点时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
本体 | 1 | 端子 | 2 | 盖座 | 3 |
驱动件 | 4 | 压框 | 5 | 芯片模块 | 6 |
底壁 | 11 | 侧壁 | 12 | 收容槽 | 110 |
凸块 | 120 | 基部 | 21 | 臂部 | 22 |
弯折臂 | 221 | 受推部 | 222 | 挡止部 | 223 |
连接部 | 224 | 接触部 | 225 | 焊接部 | 23 |
沟槽 | 31 | 延伸部 | 32 | 通孔 | 33 |
推动面 | 320 | 被压面 | 321 | 开口 | 51 |
扣槽 | 52 | ||||
臂部 | 22’ | 弯折臂 | 221’ | 挡止部 | 223’ |
连接部 | 224’ | 接触部 | 225’ | 延伸部 | 32’ |
被压面 | 321′ | ||||
基部 | 21” | 臂部 | 22” | 弯折臂 | 221” |
第二档止部 | 222” | 第一挡止部 | 223” | 连接部 | 224” |
接触部 | 225” | 焊接部 | 23” | 固持孔 | 230” |
锡球 | 7 | 延伸部 | 32” | 第一被压面 | 321” |
第二被压面 | 322” |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照图1至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第一实施例,本实施例中电连接器为TLGA(Translational Land Grid Array)电连接器,其用于电性连接一芯片模块6至一电路板(未图示),其包括一本体1、收容于所述本体1中的多个端子2、盖设于所述本体1上的一盖座3,所述盖座3可相对于所述本体1朝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一方向的相反方向即第二方向滑动,所述盖座3相对于所述本体1朝所述第一方向滑动时,可推动所述端子2向下偏移,所述盖座3相对于所述本体1朝所述第二方向滑动时,所述端子2向上偏移,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一驱动件4及一压框5,所述芯片模块6位于所述盖座3和所述压框5之间。
请参照图1和图3,所述本体1由塑胶制成,包括一底壁11及自所述底壁11的侧边向上延伸形成的侧壁12,所述底壁11设有多个收容槽110贯穿所述底壁11的上表面和底面,所述收容槽110呈矩阵排列,所述侧壁12设有多个凸块120。
请参照图3,所述端子2由金属板材冲折成,其具有竖直的一基部21固定于所述收容槽110中,自所述基部21竖直向下延伸形成一焊接部23,用于焊接于所述电路板上,自所述基部21向上延伸形成一臂部22,所述臂部22包括一弯折臂221收容于所述收容槽110内,自所述弯折臂221向上竖直延伸形成的一受推部222(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受推部222也可以为弧形或其它形状),自所述受推部222向右弯折延伸形成的一挡止部223,自所述挡止部223斜向上延伸形成的一连接部224,以及自所述连接部224向上延伸形成的一接触部225用于向上接触所述芯片模块6。
请参照图1和图3,所述盖座3由塑胶制成,其设有多个沟槽31贯穿所述盖座3的上表面和底面,每一所述沟槽31对应一排所述收容槽110。所述沟槽31间隔凸设有多个延伸部32,分别位于对应的所述受推部222右侧,所述延伸部32延伸至所述盖座3的底面但未延伸至所述盖座3的上表面,所述延伸部32的左侧具有一推动面320,用于推动所述受推部222,所述延伸部32的上表面具有一被压面321(本实施例中,所述被压面321设置于所述延伸部32上是为了使所述被压面321和所述推动面320一体成型,便于加工,当然,所述被压面321也可不设于所述延伸部32上,即所述被压面321与所述推动面320非一体成型),其位于所述端子2的所述挡止部223的正下方(当然,所述被压面321也可不位于所述挡止部223正下方但所述挡止部223至少局部位于所述被压面321向上位移路径上,相对而言所述被压面321位于所述挡止部223正下方,会使得所述挡止部223限制所述被压面321向上位移的效果更佳)。所述沟槽31于相邻所述二延伸部32之间设有一通孔33,相邻所述二通孔33于所述延伸部32上方连通至所述盖座3的上表面,所述通孔33用以收容所述端子2的所述臂部22,具体而言,当所述盖座3处于起始位置时,所述受推部222、所述挡止部223和所述连接部224均收容于所述通孔33内,而所述接触部225露出于所述盖座3的上表面。
请参照图1,所述驱动件4穿过所述盖座3和所述本体1,用于驱动所述盖座3相对于所述本体1朝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滑动,所述第一方向为如图4中粗箭头所示的水平向左,所述第二方向为如图5中粗箭头所示的水平向右。
请参照图1,所述压框5由金属材料冲压成型,用于压制所述芯片模块6,所述压框5的上表面设有一开口51,其尺寸小于所述芯片模块6。所述压框5的侧边设有多个扣槽52,分别与所述本体1的所述凸块120配合,用以固定所述压框5。
将所述芯片模块6安装于所述电连接器时,需要进行如下步骤:
首先,旋转所述驱动件4,驱动所述盖座3朝所述第一方向滑动,所述延伸部32的所述推动面320推动所述受推部222,使得所述臂部22以所述臂部22与所述基部21的连接处为支点向左并向下偏转,于是所述受推部222朝所述第一方向倾斜,且所述受推部222与所述推动面320的接触点位于所述推动面320对应的圆心以下,从而所述推动面320对所述受推部222产生向下作用力,而所述受推部222对所述推动面320产生向上的反作用力(当然,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所述推动面320为弧形,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推动面320也可以为斜面或其它形状,只要是使得所述推动面320对所述受推部222产生向下作用力即可),从而所述盖座3有向上移动的趋势,但此时所述端子2的所述挡止部223会向下抵压所述延伸部32的所述被压面321即所述挡止部223对所述被压面321产生向下作用力,可限制所述被压面321向上位移,从而限制所述盖座3向上翘曲。当所述盖座3朝所述第一方向滑动至终点后,所述接触部225向下偏移至所述盖座3的上表面以下(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接触部225稍微露出所述盖座3的上表面也是可以的),即所述接触部225收容于所述通孔33内,最终状态如图4所示。
然后,将所述芯片模块6置于所述盖座3上表面,且将所述压框5固定于所述本体1上,此时所述压框5与所述芯片模块6之间具有间隙。
最后,反向旋转所述驱动件4,驱动所述盖座3朝第二方向滑动。此过程中,所述盖座3的所述延伸部32对所述端子2的所述受推部222的作用力逐渐减小甚至消失,于是所述臂部22依靠自身的弹性而向上反弹,使得所述接触部225向上移动,故所述接触部225对所述芯片模块6产生向上作用力,使得所述芯片模块6向上移动一定距离至抵触所述压框5,从而所述接触部225伸出所述盖座3的上表面且抵接所述芯片模块6,进而实现所述端子2与所述芯片模块6的良好接触,最终状态如图5所示。
请参照图6,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第二实施例,其与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在第二实施例中,所述端子2的所述臂部22’包括一弯折臂221’,与所述弯折臂221’连接且呈弧形的一挡止部223’,自所述挡止部223’斜向上延伸形成的一连接部224’,以及自所述连接部224’向上延伸形成的一接触部225’用以接触所述芯片模块6。所述盖座3的所述延伸部32’接触所述挡止部223’的部位形成一被压面321’(本实施例中,所述被压面321’同时作为推动面),所述延伸部32’截面为圆形,且所述延伸部32’对应的圆心位于所述端子2的所述挡止部223’对应的圆心以下,如此可保证所述盖座3朝所述第一方向滑动过程中,所述被压面321’对所述端子2的所述挡止部223’产生的作用力一直是向上的,而所述挡止部223’对所述被压面321’产生的反作用力一直是向下的,从而限制所述盖座3向上翘曲。本实施例中,所述延伸部32’截面为圆形是为了方便加工一弧面,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延伸部32’也可为其他形状,只要保证所述被压面321’为弧形且所述挡止部223’对应的圆心位于所述被压面321’对应的圆心位于以上即可。
请参照图7至图10,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第三实施例,其与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在第三实施例中,所述端子2包括一基部21”固定于所述收容槽110内,自所述基部21”向上延伸一臂部22”,所述臂部22”包括一弯折臂221”,与所述弯折臂221”连接且呈弧形的一第二挡止部222”、与所述第二挡止部222”连接且呈弧形的一第一挡止部223”、自所述第一挡止部223”向左上方延伸的一连接部224”,以及自所述连接部224”向上延伸形成的一接触部225”,所述第一挡止部223”和所述第二挡止部222”形成一个S形。自所述基部21”向下弯折延伸形成一焊接部23”用于焊接于所述电路板上,所述焊接部23”设有一固持孔230”,用于固持一锡球7。所述盖座3的所述延伸部32”的左上角设有呈弧形的一第一被压面321”,所述延伸部32”的右下角设有呈弧形的一第二被压面322”,所述第一被压面321”对应的圆心位于其左侧的所述第一挡止部223”对应的圆心以下,所述第二被压面322”位于其右侧的所述第二挡止部222”对应的圆心以下,本实施例中,除了位于最左侧的所述延伸部32”仅设有所述第二被压面322”、最右侧的所述延伸部32”仅设有所述第一被压面321”,位于中间的其它各所述延伸部32”均设有所述第一被压面321”和所述第二被压面322”。
请参照图9,所述盖座3朝第一方向滑动过程中,所述延伸部32”的所述第一被压面321”推动所述端子2的所述第一挡止部223”,使得所述臂部22”以所述臂部22”与所述基部21”的连接处为支点向左并向下偏转,由于第一被压面321”对应的圆心位于所述第一挡止部223”对应的圆心以下,故所述第一被压面321”对所述第一挡止部223”产生的作用力一直是向上的,而所述第一挡止部223”对所述第一被压面321”产生的反作用力一直是向下的,故所述第一挡止部223”可限制所述第一被压面321”向上位移,从而限制所述盖座3向上翘曲。
当然,为了使所述盖座3朝所述第一方向滑动过程中所述第一挡止部223”对所述第一被压面321”产生向下的作用力,所述第一被压面321”和第一挡止部223”也可不均为弧形,例如所述第一被压面321”为弧形,所述挡止部223’为斜面,且在所述盖座3朝所述第一方向滑动过程中所述挡止部223’与所述第一被压面321”的接触点位于所述第一被压面321”对应的圆心以上,或者在所述盖座3朝所述第一方向滑动过程中,所述第一被压面321”为向右倾斜的斜面,所述挡止部223’也为向右倾斜的斜面等等。
请参照图10,所述盖座3朝所述第二方向滑动过程中,所述延伸部32”的所述第二被压面322”推动所述端子2的所述第二挡止部222”,由于所述第二被压面322”对应的圆心位于所述第二挡止部222”对应的圆心以下,故所述第二被压面322”对所述第二挡止部222”产生一个向上的作用力,而所述第二挡止部222”对所述第二被压面322”产生向下的反作用力,故所述第二挡止部222”可限制所述第二被压面322”向上位移,从而限制所述盖座3向上翘曲。另,所述盖座3的所述第二被压面322”推动所述端子2的所述第二挡止部222”,可使得所述接触部225”向上抵接所述芯片模块6,进而实现所述端子2与所述芯片模块6间良好的电性连接。
当然,利用所述端子的所述挡止部与所述盖座的所述被压面配合来限制所述盖座向上翘曲并不限于以上三种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所述挡止部和所述被压面还可以为其它的结构,例如,在所述臂部一侧凸设有所述挡止部,所述盖座对应所述挡止部设有一凹槽,所述凹槽的下表面形成所述被压面;或者,所述延伸部向下凹形成一凹部,所述盖座凸设有一凸部位于所述凹部中,所述凹部的顶面形成所述挡止部,所述凸部的顶面形成所述被压面,当然,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能由此联想到其它结构,在此就不再一一列举。
上述三种实施例中,均是利用所述盖座来推动所述端子,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比如,在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在所述盖座上连接一推动件,通过所述推动件的滑动来推动所述端子,也可以利用所述端子来推动所述盖座。另外,当所述盖座滑动时,所述端子也可以保持不动。如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TLGA电连接器,还可为其它的LGA(Land GridArray)电连接器,也可以为PGA(Pin Grid Array)电连接器等等其它类型的电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所述盖座相对于所述本体朝所述第一方向滑动过程中,由于所述端子的所述挡止部限制所述盖座的所述被压面向上位移,从而限制所述盖座向上翘曲,故所述盖座可达成推动端子的任务,进而避免因所述盖座向上翘曲过大而造成所述盖座朝所述第一方向的相反方向滑动过程中所述端子不能露出所述盖座上表面的情形,确保所述端子与对接元件良好接触。
2.当放置所述芯片模块时,由于所述接触部位于所述盖座的上表面以下,故操作者可不费力地将所述芯片模块安装于所述电连接器的所述盖座上。
3.所述电连接器在运输过程中,由于所述接触部位于所述盖座的上表面以下,故可避免所述端子因受外力碰撞而被损坏。
4.在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中,所述盖座相对于所述本体朝第一方向的相反方向滑动过程中,所述端子的所述臂部依靠自身的弹性而向上反弹,使得所述接触部向上移动,故所述接触部向上抵接所述芯片模块且对所述芯片模块产生向上作用力,从而确保所述接触部与所述芯片模块间充足的正向力,进而实现所述端子与所述芯片模块间良好的电性连接。
以上详细说明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说明,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所以,凡运用本创作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为的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
Claims (16)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本体,其设有多个收容槽;
多个端子,分别对应容置于所述收容槽中,所述端子具有一挡止部;
一盖座,其滑动盖设于所述本体上,所述盖座设有多个被压面,分别对应于所述挡止部,所述盖座相对于所述本体朝第一方向滑动过程中,所述挡止部限制所述被压面向上位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座设有多个推动面,所述盖座朝所述第一方向滑动过程中,所述推动面推动所述端子朝所述第一方向偏移,所述端子对所述推动面产生向上作用力。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座设有多个延伸部,所述被压面和所述推动面为所述延伸部的两个不同面。
4.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止部位于所述被压面正上方。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座朝所述第一方向滑动过程中,所述被压面推动所述挡止部朝所述第一方向偏移,所述挡止部对所述被压面产生向下的作用力。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压面为弧形,且在所述盖座朝所述第一方向滑动过程中所述挡止部与所述被压面的接触点位于所述被压面对应的圆心以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止部也为弧形,所述挡止部对应的圆心位于所述被压面对应的圆心以上。
8.一种电连接器,用于电性连接一对接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本体,其设有多个收容槽;
多个端子,分别对应容置于所述收容槽中,所述端子具有一挡止部及一接触部;
一盖座,其滑动盖设于所述本体上,所述盖座设有多个被压面,分别对应于所述挡止部,当所述盖座处于起始位置时,所述接触部高于所述盖座的上表面;
所述盖座先相对于所述本体朝第一方向滑动,此过程中,所述盖座推动所述端子使得所述接触部朝下偏移,且所述挡止部限制所述被压面向上位移,然后所述盖座再朝所述第一方向的相反方向滑动,使得所述接触部向上偏移且与所述对接元件抵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盖座沿所述本体上表面朝所述第一方向滑动至终点时,所述接触部向下偏移至所述盖座的上表面以下;当所述盖座朝所述第一方向的相反方向滑动时,所述接触部露出所述盖座的上表面。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座朝所述第一方向的相反方向滑动过程中,所述端子不受外力推动,仅依靠自身的弹性而向上反弹,使得所述接触部向上偏移来推动所述对接元件至预定高度。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座设有多个推动面,所述盖座沿所述本体上表面朝所述第一方向滑动过程中,所述推动面推动所述端子朝下偏移,所述端子对所述推动面产生向上作用力。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座设有多个延伸部,所述被压面和所述推动面为所述延伸部的两个不同面。
13.如权利要求8或1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止部位于所述被压面正上方。
14.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座朝所述第一方向滑动过程中,所述被压面推动所述挡止部朝所述第一方向偏移,所述挡止部对所述被压面产生向下的作用力。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压面为弧形,且在所述盖座朝所述第一方向滑动过程中所述挡止部与所述被压面的接触点位于所述被压面对应的圆心以上。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止部也为弧形,所述挡止部对应的圆心位于所述被压面对应的圆心以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13/435,048 US8545250B2 (en) | 2011-04-01 | 2012-03-30 |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connecting chip module to circuit board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201161470669P | 2011-04-01 | 2011-04-01 | |
US61470669 | 2011-04-01 | ||
US201161473607P | 2011-04-08 | 2011-04-08 | |
US61473607 | 2011-04-08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2503139U true CN202503139U (zh) | 2012-10-24 |
Family
ID=470397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200377292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503139U (zh) | 2011-04-01 | 2012-01-19 | 电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545250B2 (zh) |
CN (1) | CN202503139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190444A (zh) * | 2018-07-10 | 2019-08-30 | 吉佳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结合高度减少的基板配合连接器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697386B2 (en) * | 2015-07-28 | 2017-07-04 | Lotes Co., Ltd. | Electrical connector |
CN205104653U (zh) * | 2015-10-16 | 2016-03-23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夹持件及电连接器组件 |
CN206685558U (zh) * | 2017-04-01 | 2017-11-28 |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JP7011543B2 (ja) * | 2018-06-28 | 2022-01-26 |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US11956886B2 (en) * | 2019-04-03 | 2024-04-09 | I-Pex Inc. | Connecto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
CN113130432B (zh) * | 2019-12-30 | 2022-12-27 | 华为机器有限公司 | 一种电子模块及电子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415559A (en) * | 1992-05-18 | 1995-05-16 |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a plurality of contact pin springs |
US5419710A (en) * | 1994-06-10 | 1995-05-30 | Pfaff; Wayne K. | Mounting apparatus for ball grid array device |
JP3771811B2 (ja) * | 2001-05-21 | 2006-04-26 | 山一電機株式会社 | Icソケット |
JP3703741B2 (ja) * | 2001-07-04 | 2005-10-05 | 山一電機株式会社 | Icソケット |
JP4365066B2 (ja) * | 2002-04-11 | 2009-11-18 | 株式会社エンプラス | 電気部品用ソケット |
TW200611459A (en) * | 2004-09-17 | 2006-04-01 | Top Yang Technology Entpr Co | Electrical connector |
US8118603B2 (en) * | 2010-03-11 | 2012-02-21 | Lotes Co., Ltd. | Electrical connector |
CN202178411U (zh) * | 2011-03-14 | 2012-03-28 |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
2012
- 2012-01-19 CN CN2012200377292U patent/CN202503139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12-03-30 US US13/435,048 patent/US8545250B2/en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190444A (zh) * | 2018-07-10 | 2019-08-30 | 吉佳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结合高度减少的基板配合连接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8545250B2 (en) | 2013-10-01 |
US20120252239A1 (en) | 2012-10-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2503139U (zh) | 电连接器 | |
US8888525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dual arm contact | |
CN101361230A (zh) | 连接器 | |
CN101958480A (zh) | 电连接器 | |
US8152553B2 (en) | Socket contact and PGA IC socket | |
CN202503164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2103182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927783U (zh) | 电连接器 | |
CN102280792A (zh) | 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 |
CN201197040Y (zh) | 电连接器组件 | |
CN201498701U (zh) | 导电端子及具有该导电端子的电连接器 | |
CN202855980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2523871U (zh) | 一种高性能弹片 | |
CN203536675U (zh) | 同轴连接器 | |
CN202042665U (zh) | 电连接器 | |
CN102683937A (zh) | 电连接器 | |
CN202134681U (zh) | 插座连接器及其端子结构 | |
CN204464576U (zh) | 电子卡连接器 | |
CN201112741Y (zh) | 电连接器及其端子 | |
CN202103186U (zh) | 电连接模组 | |
CN202695786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3056181U (zh) | 电连接器及其端子 | |
CN221379783U (zh) | 电连接器 | |
CN100470942C (zh) | 低插入力插座连接器 | |
CN202434788U (zh) | 电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0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