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282471U - 电端子和具有压接安装的电端子的电连接器组件 - Google Patents
电端子和具有压接安装的电端子的电连接器组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2282471U CN202282471U CN2011204065420U CN201120406542U CN202282471U CN 202282471 U CN202282471 U CN 202282471U CN 2011204065420 U CN2011204065420 U CN 2011204065420U CN 201120406542 U CN201120406542 U CN 201120406542U CN 202282471 U CN202282471 U CN 20228247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ctric
- proximal end
- end region
- electric terminal
- auxiliary se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2788 crim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0
- 230000000295 complement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7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4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5355 Hal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991 molded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615 non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717 retain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group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352 cla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04350 Strabismu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44 ada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07 epitax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304 jo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797 qual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19 trans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50—Fixed connections
- H01R12/59—Fixed connection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65—Fixed connection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rminal
- H01R12/67—Fixed connection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rminal insulation penetrating terminals
- H01R12/68—Fixed connection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rminal insulation penetrating terminals comprising deformable por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1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 H01R4/18—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by crimping
- H01R4/182—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by crimping for flat conductive elements, e.g. flat cabl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Multi-Conductor Connections (AREA)
- Connections Effected By Soldering, Adhesion, Or Permanent Deformation (AREA)
Abstract
根据一个实施例,一种电端子包括:配合部,所述配合部限定出用于可移除地电连接至互补电部件的电端子的接触表面;以及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包括安装构件和从安装构件延伸的压接构件,所述压接构件具有挠性压接齿,所述挠性压接齿被配置为沿第一方向刺穿扁平柔性电缆,且进一步被配置为在压接时被折回并且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大体相反的第二方向刺穿扁平柔性电缆,从而将扁平柔性电缆安装到电端子的安装部,其中,所述压接构件沿大体平行于所述配合部与所述安装部隔开方向的方向从所述安装构件延伸。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组件。
Description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以下美国临时专利申请的优先权:2010年9月7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61/380,460;2010年9月7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61/380,438;2011年1月28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61/437,543,上述每一个申请的公开内容在此被整体以引用方式并入。
本申请与以下美国专利申请的主题相关:2010年9月7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No.29/369,322;2010年9月7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No.29/369,333;2011年1月28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No.29/384,323;2011年1月28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No.29/384,325;2011年6月1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No.29/393,270;2011年6月1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No.29/393,276;2011年6月1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No.29/393,280;2011年6月1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No.29/393,282。上述每一个专利申请的主题在此被整体以引用方式并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更具体地涉及包括压接接头的电端子。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通常包括保持着多个导电端子的壳体,这些导电端子限定出配置成与对应的第一和第二互补电装置电连通的相反的安装端和配合端。例如,扁平柔性电缆被广泛应用于连接第一电装置至电连接器的安装端。因此,当电连接器适配到第二电装置时,第一和第二电装置则形成电连接。扁平柔性电缆越来越广泛地用作那些成本高,尤其是重量大的电缆捆束的替代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实现电连接器与扁平柔性电缆的良好连接。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压接接头的电端子,并且提供了一种包括这种电端子的电连接器组件。
根据一个实施例,电端子包括配合部和与配合部一体的安装部。配合部用于可移除地电连接到互补电部件的电端子。安装部承载有压接构件。该压接构件具有挠性压接齿,所述挠性压接齿被配置为沿第一方向刺穿扁平柔性电缆,且进一步被配置为在压接时被折回并且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大体相反的第二方向刺穿扁平柔性电缆,从而将扁平柔性电缆安装到电端子的安装部,其中,所述压接构件沿大体平行于所述配合部与所述安装部隔开方向的方向从所述安装构件延伸。
优选地,所述压接构件沿远离所述接触表面的方向从安装构件延伸。
优选地,所述压接构件沿朝向所述接触表面的方向从安装构件延伸。
优选地,所述配合部包括近端区、远端区和连接在近端区和远端区之间的挠性弯折中间区,其中,所述近端区限定出接触互补电端子从而导致所述挠性弯折中间区挠曲使所述近端区朝向所述远端区压缩的接触表面。
优选地,所述近端区沿与所述压接构件从所述安装构件延伸的方向大致相同的方向压缩。
优选地,所述近端区沿与所述压接构件从所述安装构件延伸的方向大致相反的方向压缩。
优选地,所述近端区承载着用于将电端子固定到连接器壳体上的固持构件,并且所述近端区重叠在所述安装部上。
优选地,所述远端区重叠在所述近端区和所述安装部上。
优选地,还包括连接在所述配合部和所述安装部之间的中间部,其中,所述配合部和所述安装部分别从所述中间部的间隔开的第一和第二位置开始延伸。
优选地,所述配合部和所述安装部沿相同的方向从所述中间部开始延伸,以使所述配合部和所述安装部彼此重叠。
优选地,所述配合部限定出近端区、远端区和连接在近端区和远端区之间的弯折区,以使所述近端区和所述远端区彼此重叠。
优选地,所述弯折区限定出大致180°的弯折部。
优选地,每个所述压接齿限定出锥形远端。
根据一个实施例,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包括:连接器壳体,其包括第一壳体表面和第二壳体表面,所述第一壳体表面限定出与互补电连接器配合的配合接口,所述第二壳体表面限定出固定到扁平柔性电缆的安装接口;由所述连接器壳体支承的至少一个电端子,所述电端子限定出从所述第一壳体表面向外设置的配合部和包括至少一个压接构件的安装部,所述压接构件包括多个压接齿,所述压接齿从所述第二壳体表面朝外设置并且配置成刺穿扁平柔性电缆,从而将电端子的安装部电连接到扁平柔性电缆;以及应力释放组件,其被配置成在所述电端子的安装部已经电连接到扁平柔性电缆之后将扁平柔性电缆压抵连接器壳体,其中,所述压接构件沿大体平行于所述配合部与所述安装部隔开方向的方向从所述安装构件延伸。
优选地,所述压接构件沿远离所述配合部的方向从所述安装构件开始延伸。
优选地,所述压接构件沿朝向所述配合部的方向从所述安装构件开始延伸。
优选地,所述配合部包括近端区、远端区和连接在近端区和远端区之间的挠性弯折中间区,其中,所述近端区限定出接触互补电端子从而导致所述挠性弯折中间区挠曲使所述近端区朝向所述远端区压缩的接触表面。
优选地,所述近端区沿与所述压接构件从所述安装构件延伸的方向大致相同的方向压缩。
优选地,所述近端区沿与所述压接构件从所述安装构件延伸的方向大致相反的方向压缩。
本实用新型实现了电连接器与扁平柔性电缆的良好连接,提供了一种具有压接接头的电端子,并且提供了一种包括这种电端子的电连接器组件。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阅读,可以更好地理解前述概要和下面的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为了阐述本实用新型,附图示出了现有的优选实施例。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附图中公开的特定方式。在附图中:
图1是电连接器组件的透视图,其中电连接器组件包括电连接器和安装到电连接器的扁平柔性电缆;
图2A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透视图;
图2B是图2A所示电连接器的另一个透视图;
图3A是图2A-2B所示电连接器的电连接器壳体的透视图;
图3B是图3A所示电连接器壳体的另一个透视图;
图4是图2A-2B所示电连接器的电端子的透视图;
图5A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组件的透视图,示出了扁平柔性电缆以未压接的配置安装到电连接器;
图5B是图5A所示电连接器组件的另一透视图;
图5C是电连接器组件的另一透视图,示出了扁平柔性电缆安装到电连接器的电端子;
图6A是与图1所示电连接器类似的电连接器的透视图,但是包括根据替代实施例构造的电连接器壳体;
图6B是电连接器组件的示意性组装图,包括用于保持柔性电缆连接器的应力释放组件,所述电缆连接器例如是图1和6A所示类型的电缆连接器;
图6C是图6B所示电连接器组件的俯视平面图;
图7是具有安全约束系统的机动车的一部分的简图,该安全约束系统包括图1所示的电连接器组件;
图8是用于图7所示安全约束系统中的座位传感器装置的俯视平面图;
图9是图8所示座位传感器装置的一部分的仰视平面图;
图10是图8所示座位传感器装置的一部分放大透视图,但是该图为清楚起见未示出柔性印刷电路;
图11是连接到霍尔效应传感器组件之前的柔性印刷电路垫、框架和三个端子的一部分的局部俯视平面图;
图12是图10所示传感器组件的第一壳体构件的透视图;
图13是图10所示传感器组件的第一子组件的横截面图,包括图12所示的第一壳体构件和霍尔效应传感器;
图14是图13所示第一子组件的透视图,其中一部分被切除;
图15是用于图10所示传感器组件中的第二壳体构件的透视图;
图16是用于图10所示传感器组件的第二子组件的横截面图,包括图15所示第二壳体构件和永磁体;
图17是如图10所示的透视图,不同之处在于第二子组件向凹陷位置移动了;
图18是用于将图10所示传感器组件连接到柔性印刷电路垫的一个端子的俯视平面图;
图19是图18所示端子的侧面正视图;
图20是沿线20-20截面的图19所示端子的横截面图;
图21是与图2A所示电连接器类似的电连接器的透视图,但是包括具有面朝内设置的压接构件的电触点;
图22是图21所示电连接器的透视图,示出在组装期间未弯曲结构的电触点;
图23A是图22所示电触点之一的透视图;
图23B是图23所示电触点的透视图,其示出为组装到图21所示电连接器中;
图24是与图21所示电连接器类似的电连接器的透视图,但它是根据可选实施例构造而成的;
图25是图24所示电连接器的电触点之一的透视图;
图26A是与图25所示电触点类似的电触点的透视图,但它是根据可选实施例构造而成的;以及
图26B是图26A所示电触点的透视图,示出未弯曲结构的电触点。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参照图1-2B,电连接器组件200包括电连接器202和也被称为柔性印刷电路(FPC)22的扁平柔性电缆,其用于安装到电连接器202上。电连接器202包括介电或电绝缘的连接器壳体204。连接器壳体204包括大体矩形的壳体主体205,该壳体主体205限定了顶端206、相反的底端208、前端210、相反的后端212和相反的侧部214。相反的侧部214沿纵向L隔开,前端210和后端212沿侧向A隔开,其中侧向A大致垂直于纵向L,而顶端206和底端208沿横向T隔开,其中横向T大致垂直于侧向A和纵向L。根据所示实施例,横向T竖直定向,纵向L和侧向A水平定向,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了解电连接器202的定向在使用期间可以变化。根据所示实施例,连接器壳体204示出为在纵向上伸长。
连接器壳体204限定了靠近顶端206设置的适配接口216,以及靠近底端208设置的安装接口218。安装接口218被配置为操作地接合扁平柔性电缆22,而适配接口216用于操作地接合第二互补电连接器。
电连接器202包括多个电端子220,这些电端子是导电的并且由连接器壳体204固持。电连接器202根据需要可包括任意数量的电端子220。电端子220分别限定了配合部222和相反的安装部224,其中配合部222用于电连接,例如可移除地电连接,到与电连接器202配合的互补电部件的互补电端子,而安装部224用于电连接到扁平柔性电缆22。配合部222靠近适配接口216设置,而相反的安装部224靠近安装接口218设置。具体地,配合部222沿连接器壳体204的顶端206基本侧向延伸,并且能够延伸出顶端206,而电端子220的安装部224可以沿底端208基本侧向延伸,并且能够延伸出底端208。因此,配合部222从可以限定顶端206的连接器壳体204的第一壳体表面朝外,而安装部224从可以限定底端208的连接器壳体的第二壳体表面朝外。
现在参照图3A-B,连接器壳体204包括由壳体主体205承载的多个触点对准构件226和触点固持构件228。触点对准构件226用于将电端子220以理想的对准结构固持在连接器壳体204上,而触点固持构件228用于固持已对准结构中的电端子220。根据所示实施例,对准构件226示出为从壳体主体205凸出的凸肋230,这样便在相邻凸肋230之间形成固持槽232。具体地,凸肋230示出为从壳体主体205的底端208横向向外或向下凸出。凸肋230侧向伸长,并且从壳体主体205的后端212延伸到前端210,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凸肋230可以根据需要限定任意尺寸和形状。固持槽232至少部分地由相邻凸肋230和壳体主体205的底端208限定,并且因此相对于凸肋230的横向外表面凹进。
触点固持构件228示出为横向向下延伸到壳体主体205的顶端206内的固持凹口234。连接器壳体204限定了多个设置在相邻凹口234之间的分隔壁236。固持凹口234从前端210向后端212侧向向后延伸,然后终止,以使得壳体主体205限定出悬垂部235,该悬垂部形成凹口234的后端的上壁。因此,固持凹口234在悬垂部235下面延伸。分隔壁236可向前延伸超出壳体主体205的前端210,并且能够进一步限定出侧壁238,该侧壁限定了固持凹口234的侧向边界。分隔壁236能够限定出槽口240,该槽口延伸到侧壁238中,以便于电端子220最初插入并随后固持在固持凹口234中。
连接器壳体204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接合构件242,其用于接合互补设备的互补接合构件,该互补设备固持着与互补电装置处于配合配置中的电连接器202。例如,互补接合构件可以设置在互补电装置上或由互补电装置支承,或者可以设置在接合电连接器202的辅助结构上或由接合电连接器202的辅助结构支承,从而有助于保持与互补电装置处于配合配置中的电连接器202。
如图3A-B所示,接合构件242可以包括一对导轨244,所述导轨244被提供为纵向延伸到壳体主体205的相反侧部214中的槽246,并且分别在前端210和后端212之间侧向伸长。如图所示,槽246可以从后端212延伸到前端210。导轨244被配置成当电连接器202与互补电连接器配合时接纳互补引导构件。
接合构件242还可以包括一对卡锁臂247,其从壳体主体205向前延伸。例如,卡锁臂247在竖直偏置(例如向下)或者可替代地竖直对准导轨244的位置从相反的侧部214向前延伸。卡锁臂247可以限定向外倒钩的前向端248,其与互补设备的互补接合构件接合或者互锁,从而将电连接器202保持于与互补电装置适配的配置中。此外,如图6A所示,电连接器202的接合构件242可以包括一对导轨249,其从连接器壳体204的侧部214侧向向外延伸,并且在前端210和后端212之间拉伸。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了解,电连接器202是根据一个实施例来说明的,而电连接器202还可以根据多个实施例来构造,以电连接一对互补电装置。
现在参照图4,每个电端子220可以构造成蓄电池端子,它可以包括端子主体,端子主体限定出配合部222和安装部224,以及连接在配合部222和安装部224之间的中间部250。根据所示实施例,配合部222、安装部224和中间部250彼此一体形成。而且,根据所示实施例,配合部222和安装部224分别沿相同方向从中间部250的相应第一和第二隔开位置开始延伸,以使得配合部222和安装部224在横向T上对准。因此,在横向T上延伸的线穿过配合部222和安装部224。中间部250示出为腿部,其竖直延伸,并限定出能够限定第一位置的第一端或顶端250a,以及与顶端250a隔开且能够限定第二位置的相反的第二端或底端250b。因此,配合部222从顶端250a延伸并悬于其上,安装部224从底端250b延伸并悬于其上。
根据所示实施例,配合部222包括臂部252,该臂部限定近端区252a、远端区252c和挠性中间弯折区252b,该挠性中间弯折区连接在近端区252a和远端区252c之间。近端区252a从中间部250的顶端250a在与中间部250成角度偏置的方向上侧向向后延伸。如图所示,配合部222的近端区252a大致垂直于中间部250延伸。根据所示实施例,中间区252b是弯曲的,且它限定出从近端区252a的后端开始的大致呈180度的大致U形弯。因此,远端区252c在基本平行于近端区252a的方向上从中间区252b向前延伸到肘部254和触点部256,该触点部从肘部254向前且横向向外延伸。触点部256示出为基本钩形,它限定出第一接触表面258和远端260,该远端从接触表面258向下朝着中间部250延伸。远端260可以如图所示在横向T上与中间部250基本竖直对准。
安装部224可以包括安装构件,其可被构造成基本平面的安装板262,该安装板从中间部250的底端250b开始在与中间部250成角度偏置的方向上侧向向后延伸。如图所示,安装板262沿大致垂直于中间部250且基本平行于配合部222的近端区252a的方向在水平面中大致平坦地延伸。安装板262限定出外部横向或下部第一接触表面264以及相反的内部横向或上部第二表面265。安装板262可以具有大于电端子220的剩余部分的横向厚度,或者可以具有相对于电端子220的剩余部分基本恒定的厚度。
安装部224还包括由安装板262承载的至少一个压接构件267,例如一对侧向隔开的压接构件267。具体地,根据所示的实施例,每个压接构件267包括多个压接齿268,其从接触表面264向下延伸到锥形远端268a。因此,每个压接构件267可以从安装板262例如从接触表面264沿与配合部222隔开安装部224的方向基本平行的方向延伸。例如,每个压接构件267可以从安装板开始沿远离配合部222的方向,由此远离近端区252a和远端区252c,以及由此进一步远离接触表面258的方向延伸。近端区252a可以设置在远端区252c和安装板262之间,因此也设置在远端区252c和压接构件267之间。电连接器壳体204限定了第一和第二相反的壳体表面,它们分别限定了连接器壳体204的顶端206和连接器壳体204的底端208。相反的第一和第二壳体表面的第一个表面例如位于顶端206的壳体表面被配置成与互补连接器配合,相反的第二壳体表面例如位于底端208的壳体表面被配置成固定扁平柔性电缆22。电端子220限定了相应的配合部222和压接齿268,其中配合部沿第一方向从第一壳体表面朝外,压接齿沿从第一方向角度偏置的第二方向从第二壳体表面朝外。例如,第二方向可以与第一方向相反,或者可替代地可以大致垂直于第一方向。电端子220限定了从第一表面面朝外的相应配合部222和从第二表面面朝外的压接齿268。而且,电端子220例如在电端子220的配合部222和电端子220的安装板224分别限定第一和第二相反的表面。所述相反的表面的第一个表面例如位于配合部222的表面被配置成与互补连接器配合,与第一表面朝向相反的相反的第二表面例如位于安装部224的表面用于固定扁平柔性电缆22。
如图所示,压接齿268可以从安装板262压制或以其他方式切割而成,从而形成横向延伸穿过安装板262的孔270。替代地,压接齿268可以离散地连接(例如焊接)到安装板262。每个压接构件267包括四个压接齿268,它们绕延伸穿过安装板262的横向孔270相互等距间隔。根据所示的实施例,每个压接构件267的压接齿268可以设置成环绕圆周或其它弯曲表面,以使得每个压接构件267类似星形。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应了解,每个压接构件267可以包括相互等距隔开或变距隔开的任意数量的压接齿268,例如至少一个压接齿268。
在操作过程中,至少一个电端子220直至所有电端子220可以构造成提供具有基本垂直于配合部222的接触表面258的方向分量的弹性力。例如,接触表面258可以与互补电端子机械和电接触以使得配合部222处于受压状态,从而将配合部222可靠地适配到互补电端子。例如,当接触表面258,以及由此远端区252c,受到在横向T上朝向近端区252a,以及由此朝向安装部224,的力(例如由互补电端子施加)时,中间弯折区252b弯曲,以使得远端区252c沿横向T朝向近端区252a,以及由此朝向安装部224压缩。当压接构件267从安装板262开始沿远离配合部222以及由此远离近端区252a和远端区252c,以及由此远离接触表面258的方向延伸时,近端区252a沿与压接构件267从安装板262向外延伸的方向基本相同的方向弯曲。
再次参照图2A-B和图4,通过将电端子220连接到电连接器壳体204,可组装电连接器202。例如,电端子220首先对准一个对应的固持槽232以及一个对准的固持凹口234。接着,每个电端子220安装到连接器壳体,以使得连接器壳体204的前端210容纳在安装板262和固持臂252的近端252a之间的间隙中。安装板262容纳在对准的固持槽232中,并且该臂252容纳在对准的固持凹口234中。电端子220相对于连接器壳体204向后平移,直到中间区252b邻接壳体主体205的前端。
当电端子220安装到连接器壳体204时,每个端子的安装板262设置在对准的固持槽232中,并且臂252被接收在对准的固持凹口234中。臂252的近端区252a和远端区252b的外部横向表面可以限定横向厚度,该横向厚度比固持凹口234在悬垂部235下面位置的厚度略小,以使得臂252可以被压入配合到固持凹口234内。
而且,每个电端子22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将电端子220固定到连接器壳体204上的固持构件。例如,该固持构件可以包括第一组一个或多个柄脚272,所述柄脚例如从固持臂252的近端区252a侧向向外伸出。柄脚272被配置成压入配合到侧壁238例如槽口240中。该固持构件还可以包括凸起273,该凸起在相对于柄脚272向后的位置从近端区252a向外延伸。凸起273可以侧向向外延伸到相对于柄脚272凹陷的位置,以使得凸起能够在槽口240后面的位置压入配合抵靠侧壁238。固持构件还可以包括第二组一个或多个柄脚272,它们从触点部256的远端260倾斜向外伸出。柄脚272还可以根据需要压配合倚靠侧壁238。此外,固持臂252的近端区252a和远端区252c的后端连同中间区252b一起可以压配合到悬垂部235下面,以使得近端区252a和远端区252c压缩在悬垂部235和凹口234的底部之间。虽然已经根据例示实施例说明了电端子220,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了解,电端子220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成任何合适的尺寸和形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了解,包括固持构件的近端区252a可以设置在包括压接构件267的安装部224的上方并叠在其上。而且,包括接触表面258的远端区252c可以设置在包括固持构件的近端区252a的上方并叠在其上,还可以设置在包括压接构件267的安装部224的上方并叠在其上。
电端子220可以沿向后的安装方向221安装在连接器壳体204上(见图2A)。一旦电端子220安装到连接器壳体204上,则端子220的配合部222被设置为与互补电装置电连通,所述互补电装置可以是任何所需装置,例如传感器或处理器,或者可以是依次连接到其它电装置例如传感器或处理器上的互补电连接器。配合部222可以是顺从性的,以被弹性偏压与互补电装置的互补电端子接触。
现在参照图2A-B和5A-B,安装部224可以通过将压接齿268压接到扁平柔性电缆22上而电连接到扁平柔性电缆22,从而使得电端子220与穿过扁平柔性电缆22的电迹电连通。例如,扁平柔性电缆22可以放置成抵靠连接器壳体204的底端208,以使得压接齿268沿图5A所示的第一方向刺穿扁平柔性电缆22。接着,压接构件267可以利用抵靠压接齿268的模具压制,从而使得压接齿268沿与第一方向基本相反的第二方向折回,以使得锥形远端268a刺穿扁平柔性电缆22,并且接触到穿过其中的迹线(见图1)。因此,压接齿268可以是柔性的,以便在压制力的作用下折回。压制操作能够致使压接齿268根据需要向外或向内折叠。因此,当模具接触到压接齿268时,连接器壳体204的底端208提供支承压制操作的心轴。
为了减小在压制操作中施加到连接器壳体204的压接力,连接器壳体204可以利用板或者任何合适的结构加强,例如根据需要能够在压接构件267处支承连接器壳体204的内表面从而在压接操作中对连接器壳体204的整体性提供结构支承的加强工具。可替代地,如图5C所示,安装部224以及因此安装板262可以在压制操作中从连接器壳体204向外延伸,以使得第二表面265支靠在诸如第一模具的支承体上。扁平柔性电缆22可以靠近压接齿268例如靠近锥形远端268a设置,并且抵住压接齿268,如此使得压接齿268刺穿扁平柔性电缆22并且延伸穿过扁平柔性电缆22。第二模具可以靠近压接齿268定位,以使得扁平柔性电缆22和安装部224设置在第一和第二模具之间。然后,可以在压接齿268刺穿扁平柔性电缆22之后,朝向彼此移动第一和第二模具,由此导致压接齿268朝向扁平柔性电缆22折回,以使得锥形远端268a嵌入扁平柔性电缆22。当根据需要不压接时,压接齿268可以具有任何高度,应了解,随着压接齿268的高度增加,在施加到连接器壳体204上的压制力减小的情况下,压接齿268也可以被压接到扁平柔性电缆22上。
因此,将压接齿268压接在扁平柔性电缆22上,从而电端子220使与电端子220的配合部222配合的互补电装置与扁平柔性电缆22电连通。因此,扁平柔性电缆22限定出安装到端子的安装部224上的第一端,以及电连接到互补电装置例如传感器或处理器的相反的第二端。因此,扁平柔性电缆22可以使处理器与电端子220的安装部224电连通,并且配合部222可以电连接到传感器。相反,扁平柔性电缆22可以使传感器与电端子220的安装部224电连通,并且配合部222可以电连接到处理器。应了解,压接构件267可以将柔性连接固定到互补电装置,同时允许电连接器202在提供容易可制造性的同时具有紧凑的设计。
现在参照图6B-C,应了解,在操作期间可能在扁平柔性电缆22上施加应力。例如,如果向扁平柔性电缆22施加较大拉力,则应力可能影响扁平柔性电缆22和压接齿268之间连接的整体性。因此,电连接器组件200可以包括用于容纳电连接器202的应力释放组件400。应力释放组件400包括至少一个固持力构件,其在扁平柔性电缆22上提供固持力。因此,当在与应力释放组件400隔开的位置处向扁平柔性电缆22施加拉力或张力F,并且该拉力小于固持力时,该拉力会被固持力吸收,从而使该拉力不会对扁平柔性电缆22和压接构件267之间的连接造成影响。
应力释放组件400包括第一和第二互补应力释放构件402和404。第一应力释放构件402包括第一支承壁406,其平行于连接器壳体204的底端208延伸且邻接连接器壳体204的底端208。当扁平柔性电缆22安装到压接构件267时,第一支承壁406可以邻接扁平柔性电缆22,并且因此被配置为将扁平柔性电缆22压抵底端208。第二应力释放构件404包括第二支承壁408,其与第一支承壁406相对设置,并且配置成邻接连接器壳体204的顶端206,以使得连接器壳体204夹在第一支承壁406和第二支承壁408之间。应力释放组件400限定了延伸穿过第二支承壁408的触点通道窗410。触点通道窗410的尺寸可以设置成接纳所示的所有电端子220的配合端222,或者可以分叉以限定独立的槽,每个槽接纳选定的一个或多个配合端222。例如在如图6B所示的定向中的支承壁308的下端处,触点通道窗410可以封闭,或者可以如图所示打开。
第二支承壁408可以具有小于电端子220的配合端222超出连接器壳体204的顶端206的数值的厚度,以使得配合端222穿过触点通道窗410,并且可以与互补电连接器的互补电端子相配合。
应力释放组件400还可以包括底座411,其从支承壁406和支承壁408之一或两者开始并且朝向相对的支承壁延伸。底座411用于如图所示支承连接器壳体204的前端210。因此,根据所示实施例,扁平柔性电缆22沿连接器壳体204的底端208延伸,并且伸出后端212。根据所示实施例,底座411从第一支承壁406的底部开始朝着第二支承壁408延伸。
第二应力释放构件404还包括盖412,其在预期的方向上,例如从连接器壳体204开始在关于连接器壳体204的底端208成角度偏置例如基本垂直的方向上向下,引导扁平柔性电缆22。替代地,第一应力释放构件402可以包括沿关于连接器壳体204的前端210成角度偏置例如垂直的方向向上引导扁平柔性电缆22的盖。应了解,底座411可以可替代地支承连接器壳体204的后端212,以使得扁平柔性电缆22可以穿出前端210,并且根据需要可以以上述方式被引导。
应力释放组件400还包括压缩组件414,其可以根据需要构建,以便向扁平柔性电缆22施加压缩固持力。根据所示实施例,压缩组件414包括压缩凸缘416,其从第一支承壁406的相对端沿朝向第二支承壁的方向向前延伸,并且限定从压缩凸缘416的远端向内延伸的固持唇缘418。应力释放组件400限定了位于固持唇缘418和第一支承壁406之间的通道420,所述通道的尺寸D基本等于或略小于第二支承壁408的厚度、电连接器202的高度和扁平柔性电缆22的厚度的组合。因此,当电连接器202设置在第一和第二应力释放构件402和404之间,并且第二支承壁408设置在通道420中时,压缩力被施加到连接器壳体204的底端208和第一支承壁406之间的扁平柔性电缆22。根据所示实施例,应力释放组件400可以将扁平柔性电缆22直接压抵连接器壳体202。然而,应了解,应力释放组件400还可以可替代地将扁平柔性电缆22间接地,例如根据需要通过中间部件,压抵连接器壳体202。
因此,压缩固持力被施加到扁平柔性电缆22上,以便抵抗施加到扁平柔性电缆22的拉力,否则该拉力会对压接构件267和扁平柔性电缆22之间的连接造成影响。应了解,第一和第二应力释放构件402和404可以任何所需方式附接或操作地连接,以便对扁平柔性电缆22施加压缩固持力。而且,因为扁平柔性电缆22被压抵连接器壳体204,所以应了解,例如当电连接器202在使用当中经受重冲击和振动时,以及当扁平柔性电缆22在使用当中处于拉伸状态时,应力释放组件400也能够保持扁平柔性电缆22和电端子220的安装部224之间的连接整体性。
应力释放组件400还可包括用于接合电连接器202的接合构件242的接合构件422。例如,接合构件422可以设置成延伸到压缩凸缘416中的对置的槽424,槽424的尺寸设置成接纳电连接器202的导轨249。槽424的尺寸和/或位置设置成使得第二支承壁308能够以上述方式将电连接器202和扁平柔性电缆22压抵第一支承壁406。替代地,电连接器202也可以不设置导轨249,并且第一和第二应力释放构件402和404之间的压缩能够将电连接器保持在所需的位置。
参照图7,示出了具有包含本实用新型特征的安全约束系统12的机动车10的一部分的示意图。虽然本实用新型将参照附图所示示例性实施例来进行说明,但是应了解,本实用新型还可以体现为许多其它替代形式。此外,可以采用任意合适的尺寸、形状或类型的元件或材料。
在美国专利No.6,129,168和6,932,382中公开了一种类似的安全约束系统,上述每个美国专利的公开内容被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中。安全约束系统12大致包括控制器14、气囊16、17以及位于座位18下面的座位传感器装置20。在所示实施例中,气囊16是安装在方向盘上的气囊。气囊17是安装在安全带上的气囊。控制器14可以连接到机动车10中的其它气囊,例如安装在乘客侧挡板(dashborad)上的气囊和侧面安装气囊。控制器14还连接到气囊16、17以便控制气囊展开。正如本领域所公知的那样,制器14还连接到位于机动车周围的各个传感器。
连接到控制器14的其中一个传感器是位于座位18下面的座位传感器装置20。在所示实施例中,座位传感器装置20被示出位于驾驶员座位中。在一个或多个乘客座位中也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另外的座位传感器装置。座位传感器装置20适用于测定乘坐在座位上的人的尺寸和位置。座位传感器装置20检测到的信息被传递到控制器14,以允许控制器确定在发生事故时是否应该展开或者在多大力时展开气囊16、17。
现在参照图8-10,座位传感器装置20大致包括扁平柔性电缆或柔性印刷电路(FPC)22、框架24和多个霍尔效应传感器组件26。控制器14可以包括如上所述的安装到扁平柔性电缆22的电连接器202,以及适配到电连接器202且具有处理器的互补电装置,所述处理器接收来自不同传感器的信号,以确定是否应展开或者在多大力时展开气囊16、17。如图8所示,柔性印刷电路22被设置成大致垫的形状。扁平柔性电缆垫22具有带有接触部30的连接尾部28。导电体32穿过扁平柔性电缆垫22,并被电绝缘体覆盖。框架24通常由模制塑料构成。框架24为扁平柔性电缆垫22提供支承。框架24抵接扁平柔性电缆垫22的底侧。如图11所示,框架24包括多对卡扣锁闩34,它们延伸穿过扁平柔性电缆垫22的孔,以使得这些卡扣锁闩位于扁平柔性电缆垫22的顶侧上。每一对卡扣锁闩34的对置卡扣锁闩34在扁平柔性电缆垫22顶侧上在它们之间形成容纳区域36。如图9所示,框架24包括通过支承网格部40相互连接的支承部38。支承部38包括大致平面的盘形。卡扣锁闩34从支承部38的顶侧延伸。因此,支承部38在每对卡扣锁闩34之间在框架24的顶侧上提供大致平表面42。
现在具体参照图10,框架24的一部分如图所示具有一个连接到其上的霍尔效应传感器组件26。图10示出座位传感器装置,但是为清楚起见并没有示出扁平柔性电缆垫22。扁平柔性电缆垫22可以位于平表面42和霍尔效应传感器组件26的底侧之间。扁平柔性电缆垫大致夹在传感器组件26的底侧和平表面42之间。霍尔效应传感器组件26大致包括壳体44、霍尔效应传感器46、磁体48和弹簧50。在所示实施例中,座位传感器装置20包括十六个霍尔效应传感器组件26(见图8)。然而,在替代实施例中,座位传感器装置可以包括多于或少于十六个霍尔效应传感器组件。此外,霍尔效应传感器组件可以以任意合适类型的阵列设置在扁平柔性电缆垫22上。
参照图12-16,壳体44大致包括第一壳体构件52和第二壳体构件54。第一壳体构件52优选由模制塑料或聚合物材料制成。如图12和13所示,第一壳体构件52大致包括基座部56和大致管状部58。基座部56大致包括具有开孔62的延伸部60、锁扣边缘64和中心弹簧腔66。大致管状部58从基座部56的顶侧开始绕弹簧腔66在向上的方向上延伸。大致管状部58大致包括两个对置的曲柱68。这两个柱68在它们之间限定了磁体移动路径。更具体而言,这两个柱68限定出适于容纳第二壳体构件54的区域70,第二壳体构件54容纳磁体,下面将进一步说明。在所示实施例中,每个柱68包括对准槽72。对准槽72用于将第二壳体构件54可移动地连接到第一壳体构件52,下面将进一步说明。对准槽72的顶侧由柱的横向部74封闭。
具体地参照图13和14,霍尔效应传感器46至少部分容纳在第一壳体构件52中。因此,第一壳体构件52和霍尔效应传感器46形成第一子组件82。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第一壳体构件52包括包覆成型在霍尔效应传感器46的部分上的包覆成型的壳体。霍尔效应传感器46大致包括检测部76和三根电导线78。一根电导线接电源,一根电导线接地,另一个电导线接信号。在优选实施例中,霍尔效应传感器46是能够连续发送磁体相对于传感器46的距离信号的测距传感器。然而,在可选实施例中,霍尔效应传感器可以被适于发送两个或更多个间距设置的信号,例如通过采用步阶传感器(step capable sensor)。
三根电导线78跨过第一壳体构件52中的延伸部60的开孔62,更具体而言,电导线78包括在其上面没有包覆成型的壳体构件52的外露中间部。电导线78包括通过包覆成型工艺固定连接到第一壳体构件52的远端80。电导线78的近端也通过包覆成型工艺固定连接到第一壳体构件。因此,第一壳体构件52将电导线的外露中间部固持在相对彼此固定的、隔开的定向中以及相对包覆成型的壳体构件52固定的定向中。
具体参照图15和16,第二壳体构件54大致包括单体式构件,其优选由模制塑料或聚合物材料形成。第二壳体构件54大致包括管形部84、顶部86和形成管形部84的底部的卡扣锁闩88。磁体48位于管形部84中紧靠顶部86的底侧。磁体48优选压配合插入到第二壳体构件中。因此,第二壳体构件54和磁体48形成第二子组件90。
如图10所示,弹簧50连接到两个子组件82和90之间。弹簧50的第一端位于第一壳体构件52的弹簧腔66中(见图12),弹簧的第二相反端位于第二壳体构件54的管形部84中。弹簧50的第二相反端直接抵靠磁体48的底侧。弹簧50如图10所示在向上的方向上偏压第二子组件90。在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弹簧由不含铁材料形成,以使其不影响到磁场。
为了将两个子组件82、90和弹簧50组装在一起,弹簧设置在弹簧腔66中,第二子组件90以使第二壳体54的底部进入到两个柱68之间的区域70中的方式被如箭头92所示插入到第一子组件82的顶部。区域70的尺寸和形状设置成可滑动地接纳第二壳体构件54。当第二壳体构件54插入到区域70中时,卡扣锁闩88被在向内的方向上弹性偏压,直到锁闩经过柱68的横向部74。然后卡扣锁闩88能够向外偏移并且进入到两个对准槽72中。这使得第二壳体构件54可以卡扣锁定连接到第一壳体构件52。
卡扣锁定连接只能防止第二子组件90脱离第一子组件82。然而,两个子组件82、90的相互连接提供了活动式连接。更具体而言,卡扣锁闩88的外部适于在对准槽72中竖直地滑动。还参照图17,所示霍尔效应传感器组件26和图10中所示的传感器组件类似,但在这本结构中,第二子组件90已经被如箭头92所示在向内的方向上压;进一步进入区域70。这导致弹簧50弹性压缩,从而磁体48更加靠近霍尔效应传感器46。当在第二子组件90的顶表面上施加的力减小时,弹簧50可以在远离霍尔效应传感器46的方向上移动第二子组件和磁体48。根据本实用新型,两个壳体构件52、54之间的活动式连接是伸缩式运动,这允许磁体沿霍尔效应中心检测轴线47朝着和远离霍尔效应传感器46运动(见图13)。这种活动式连接被设计成防止磁体48偏离与霍尔效应传感器46平行的位置关系超过10度。在优选实施例中,磁体仅能倾斜或脱离对准位置5-10度。
参照图11和14,座位传感器装置20包括电端子94。更具体而言,在所示实施例中,在每个传感器组件26中设置三个端子94;霍尔效应传感器46的每一个电导线78对应一个端子。再参照图18-20,示出了一个端子94。每个端子94大致包括单体式导电构件。在优选实施例中,端子94由已经被压制成如图所示的形状的平面板金金属构成。端子94大致包括中心部96、底面延伸部98、顶面延伸部100和向上延伸侧部102。
在传感器组件26被连接之前,端子94固定连接到扁平柔性电缆垫22。更具体而言,端子94被压抵在扁平柔性电缆垫22的顶表面,底面延伸部98刺穿扁平柔性电缆垫22,且向外向上变形,从而与垫中的各个导电体32形成机械和电连接。当传感器组件26连接到扁平柔性电缆垫22和框架24的卡扣锁闩34时,端子94被接纳在穿过第一壳体构件52的底部的延伸部60的开孔62中。霍尔效应传感器46的电导线78分别被定位于一个端子的侧部102之间的区域104中。
然后,侧部102朝区域104向内变形,以夹紧电导线78的中间外露部,使其倚靠中心部96的顶侧而与顶面延伸部100和侧部102机械和电连接。如果电导线78包括电绝缘体,则顶部延伸部100上相对锋利的边缘被适于穿透电绝缘体,从而确保端子94和电导线78的导电体之间的电接触。然而,在替代实施例中,将电导线78电连接到扁平柔性电缆垫22的导电体32上的任何合适类型的端子或者方法可以被提供。然而,在所示实施例中,端子94适用于允许侧部102再次移动到打开位置,以使得传感器组件26脱离与端子的连接。替代传感器组件可以连接到扁平柔性电缆垫,以便替代破损或故障的原始传感器组件26。因此,在优选实施例中,传感器组件26与扁平柔性电缆垫中的导体的电连接优选是可移除的连接。在替代实施例中,该电连接可不包括可移除的连接。
回到图10,通过将基座部56插入穿过对置的成对卡扣锁闩34的顶侧,而将传感器组件26连接到框架24。第一壳体构件52的锁扣边缘64(见图12)锁扣到卡扣锁闩34部分的下面。不同于传统设计,本实用新型不需要单独的锁定件将框架连接到扁平柔性电缆垫。利用本实用新型,第一壳体构件52用作将扁平柔性电缆垫连接到框架24的锁。将第一壳体构件52用作锁允许座位传感器装置20的制造零部件减少。座位传感器装置20的组装步骤更少,从而组装起来更快。
现在参照图21-23B,图1所示的电连接器组件200可以包括基本上如上所述参照电连接器202进行构造的电连接器302,但包括根据替代实施例构建的电端子320,其中每个电端子320分别限定配合部322和相反的安装部324。例如,当电连接器202的压接构件267被定向成使压接齿268横向向外远离配合部222延伸,如图4所示,则电连接器302的电端子320包括被定向成使压接齿268横向向内朝着配合部322延伸的压接构件367。
根据所示实施例,电连接器302包括介电的或电绝缘的连接器壳体304。连接器壳体304包括大致矩形的壳体主体305,该壳体主体限定了顶端306、相反的底端308、前端310、相反的后端312和相反的侧部314。相反的侧部314沿纵向L间隔,前端310和后端312沿侧向A间隔,其中侧向A大致垂直于纵向L,而顶端306和底端308沿横向T间隔,其中横向T大致垂直于侧向A和纵向L。根据所示实施例,横向T竖直定向,而纵向L和侧向A水平定向,但应了解,电连接器302的定向在使用当中可以变化。根据所示实施例,连接器壳体304示出为在纵向上伸长。
连接器壳体304限定了靠近顶端306设置的适配接口316,以及靠近底端308设置的安装接口318。安装接口318用于操作地接合扁平柔性电缆例如图1所示的扁平柔性电缆22,而适配接口316用于操作地接合到第二互补电连接器。
电连接器302包括多个电端子320,这些电端子是导电体并且由连接器壳体304固持。电连接器302可以根据需要包括任意数量的电端子320。电端子320分别限定靠近适配接口316设置的配合部322和靠近安装接口318设置的相反的安装部324。具体地,配合部322大体沿顶端306侧向延伸,而电端子320的安装部324大体沿底端308侧向延伸。连接器壳体304包括多个触点对准和固持构件,该多个触点对准和固持构件以参照图3A-B所述的方式由壳体主体305承载。
连接器壳体304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接合构件342,其用于接合互补设备的互补接合构件,以有助于电连接器302与互补电装置配合。接合构件342可以包括一对导轨349,其从连接器壳体304的侧部314侧向向外延伸,并且在前端310和后端312之间伸长。因此,应了解,电连接器302是根据一个实施例来说明的,该电连接器302还可以根据多个实施例来进行构建,以便电连接一对互补电装置。
每个电端子320限定配合部322和安装部324,以及连接在配合部322和安装部324之间的中间部350。根据所示实施例,中间部350示出为腿部,其竖直延伸,且限定出第一端或顶端350a以及相反的第二端或底端350b。配合部322从顶端350a延伸,安装部324从底端350b延伸。
根据所示实施例,配合部322包括臂部352,该臂部限定了近端区352a、远端区352c和挠性中间弯折区352b,该挠性中间弯折区连接在近端区352a和远端区352c之间。近端区352a在与中间部350成角度偏置的方向上从中间部350的顶端350a侧向向后延伸。如图所示,配合部322的近端区352a大致垂直于中间部350延伸。中间区352b限定出从近端区352a的后端开始呈大致180度的U形弯折部。因此,远端区352c沿基本平行于近端区352a的方向从中间区352b向前延伸到肘部354和触点部356,该触点部从肘部354向前横向向外延伸。触点部356示出为大致钩形,它限定出接触表面358和远端360,该远端从接触表面358向着中间部350向下延伸。远端360可以如图所示与中间部350大致竖直对准,或者根据需要相对于中间部350向内隔开(例如凹陷)。
安装部324示出为包括安装构件,其能够构造成基本为平面的安装板362,该安装板在与中间部350成角度偏置的方向上从中间部350的底端350b侧向向后延伸。如图所示,安装板362沿大致垂直于中间部350且基本平行于配合部322的近端区352a的方向,在水平面中大体呈平面延伸。安装板362限定出外部横向或下接触表面364以及相反的内部横向或上表面365。安装板362可以具有大于电端子320的剩余部分的横向厚度,或者可以相对于电端子320的剩余部分具有基本一致的厚度。
安装部324还包括由安装板362承载的至少一个压接构件367,例如一对侧向隔开的压接构件367。根据所示实施例,压接齿368可以限定锥形远端368a,并且从接触表面364延伸到锥形远端368a。电端子320可以如上所述参照电端子220进行构建,除了压接构件367沿朝向配合部322的方向从接触表面364朝向相应锥形远端368a向上延伸,从而设置在安装板362和固持臂352之间的凹槽355中。因此,每个压接构件367可以沿与配合部322隔开安装部324的方向基本平行的方向,从安装板362例如从接触表面364延伸。例如,每个压接构件367可以沿朝向配合部322因此朝向近端区352a和远端区352c,以及由此朝向接触表面358的方向从安装板362延伸。近端区352a可以设置在远端区352c和安装板362之间,因此也设置在远端区352c和压接构件367之间。
在操作过程中,至少一个电端子320至所有电端子320可以构造成提供弹性力,该弹性力具有基本垂直于配合部322的接触表面358的方向分量。例如,接触表面358可以机械和电接触到互补电端子以使得配合部322受压,从而使配合部322可靠地与互补电端子配合。例如,当接触表面358,以及由此远端区352c受到横向T上的朝向近端区352a,由此朝向安装部324的力(例如由互补电端子施加)时,中间弯折区352b弯曲,以使得远端区352c沿横向T朝向近端区352a,以及由此朝向安装部324压缩。当压接构件367沿朝向配合部322,以及由此朝向近端区352a和远端区352c,以及由此朝向接触表面358的方向从安装板362延伸时,那么近端区352a沿与压接构件367从安装板362延伸的方向大体相反的方向挠曲。
如上所述,连接器壳体304包括可以限定连接器壳体304的顶端306的第一壳体表面,以及可以限定连接器壳体304的底端308的第二壳体表面。第一和第二壳体表面中的第一个表面,例如位于顶端306的壳体表面被配置成与互补连接器配合,而相反的第二壳体表面例如位于底端308的壳体表面被配置成固定扁平柔性电缆22。电端子320限定相应的配合部322和压接齿368,其中配合部沿第一方向从第一壳体表面朝外设置,压接齿沿第二方向从第二壳体表面朝外设置,第二方向可以与第一方向大致相同和一致。电端子320限定了从第一表面朝外设置的相应配合部322和从第二表面朝外设置的压接齿368。而且,电端子320例如在电端子320的配合部322和电端子320的安装部324分别限定了第一和第二相反的表面。相反表面的第一个表面例如位于配合部322的表面用于与互补连接器配合,相反的第二表面例如位于安装部324的表面用于固定扁平柔性电缆22。第一表面可以朝向第一方向,压接齿368可以朝向与第一方向基本一致的第二方向从第二表面面向外延伸。
如图所示,压接齿368可以由安装板362压制而成或者切割而成,从而形成横向延伸穿过安装板362的孔370。可替代地,压接齿368可以离散地连接(例如焊接)到安装板362。每个压接构件367包括四个压接齿368,它们绕延伸穿过安装板362的横向孔370彼此等距间隔。根据所示的实施例,压接齿368可以设置成使得每个压接构件367类似星形。然而,应了解,每个压接构件367可以包括彼此等距或变距隔开的任意数量的压接齿368,例如至少一个压接齿368。
而且,每个电端子320可以包括用于将电端子320固定到连接器壳体304上的至少一个固持构件。例如,该固持构件可以包括例如从固持臂352的近端区352a侧向向外伸出的第一组一个或多个柄脚372。该固持构件还可以包括在相对于柄脚372向后的位置从近端区352a向外延伸的凸起373。凸起373可以侧向向外延伸到相对于柄脚372凹陷的位置。该固持构件还可以包括从触点部356的远端360倾斜向外伸出的第二组一个或多个柄脚372。虽然已经根据所述实施例说明了电端子320,但应了解,电端子320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成任何合适的替代尺寸和形状。
压接齿368可以上述方式固定到柔性印刷电路。例如,柔性印刷电路可以靠着压接齿268设置,以使得压接齿268刺穿柔性印刷电路。接着,安装板362的底表面可以利用模具压制,从而使得压接齿268抵靠着连接器壳体304折回,以使锥形远端268a刺穿柔性印刷电路,并且接触到其中延伸的迹线。该压制操作能够致使压接齿268根据需要向外或向内折叠。
为了减小在压制操作中施加到连接器壳体304的压接力,连接器壳体304可以利用板或者能够在压接操作中对连接器壳体304的整体性提供结构支承的任何合适结构例如加强工具进行加强。当不希望压接时,压接齿368可以具有任何高度,但应了解,随着压接齿368的高度增加,在施加到连接器壳体304上的压制力减小的情况下,压接齿368也可以被压接到柔性印刷电路上。
参照图22,电端子320可以沿向后安装方向321安装在连接器壳体304上,以使相应配合部322安装在连接器壳体304中。在电端子320的制造过程中产生的多余材料357可以从电端子320去除,并且电端子320可以弯曲成图23B所示形状。一旦电端子320已经安装到连接器壳体304上,则端子320的配合部322就被配置为与互补电装置电连通,根据需要所述互补电装置可以是任何装置,例如传感器或处理器,或者可替代地可以是依次连接到诸如传感器或处理器的另一电装置的互补电连接器。配合部322可以是顺应性的,以被弹性偏压而与互补电装置的互补电端子接触。
应了解,虽然已经根据特定实施例说明了电端子220和320,但是根据需要它们也可以根据任何合适的实施例进行构建,除非文中有明确说明。例如,如图4和23B所示,电端子220和320的中间区252b和352b分别相对于安装板262和362的远端259和359侧向向内设置(或者凹入)。可替代地,中间区252b和352b也可以设置成与远端259和359大致对准。仍可替代地,中间区252b和352b还可以相对于远端259和359侧向向外或者向远端设置,从而增大电端子220和320的侧向尺寸。例如,参照图24-25,电端子320的中间区352b如图所示相对于安装板362的远端359向外或者向远端延伸。因此,可以说,配合端322在侧向方向上延伸超出安装端324。因此,电连接器可以构造成使得连接器壳体根据需要限定任何合适的侧向尺寸,以容纳安装在壳体中的电触点的侧向尺寸。
而且,如图26A-B所示,安装端324可以限定有助于将电端子320固定到连接器壳体304的固持构件。例如,安装板36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凹口形式的固持构件371,所述凹口如图所示延伸到安装板362中并且侧向延伸到远端359中,其能够接纳连接器壳体304的互补凸起形式的互补接合构件。可替代地,固持构件371可以设置成从安装板362向外延伸的一个或多个凸起,并且被接纳在连接器壳体304的互补凹口中。
结合所示实施例描述的实施例已经通过示例的方式呈现,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公开的实施例。而且,上述每个实施例的结构和特征可以应用到此处描述的其它实施例,除非有明确说明。例如,关于电连接器202及其部件描述和说明的各种特征可以应用到电连接器302及其部件中。同样,关于电连接器302及其部件的各个特征也可以应用到电连接器202及其部件中。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认识到,本实用新型旨在包含落在例如由权利要求书来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限定内的所有变型和替代设置。
Claims (19)
1.一种电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
配合部,所述配合部限定出用于可移除地电连接至互补电部件的电端子的接触表面;以及
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包括安装构件和从安装构件延伸的压接构件,所述压接构件具有挠性压接齿,所述挠性压接齿被配置为沿第一方向刺穿扁平柔性电缆,且进一步被配置为在压接时被折回并且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大体相反的第二方向刺穿扁平柔性电缆,从而将扁平柔性电缆安装到电端子的安装部,
其中,所述压接构件沿大体平行于所述配合部与所述安装部隔开方向的方向从所述安装构件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接构件沿远离所述接触表面的方向从安装构件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接构件沿朝向所述接触表面的方向从安装构件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部包括近端区、远端区和连接在近端区和远端区之间的挠性弯折中间区,其中,所述近端区限定出接触互补电端子从而导致所述挠性弯折中间区挠曲使所述近端区朝向所述远端区压缩的接触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近端区沿与所述压接构件从所述安装构件延伸的方向大致相同的方向压缩。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近端区沿与所述压接构件从所述安装构件延伸的方向大致相反的方向压缩。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近端区承载着用于将电端子固定到连接器壳体上的固持构件,并且所述近端区重叠在所述安装部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端区重叠在所述近端区和所述安装部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端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在所述配合部和所述安装部之间的中间部,其中,所述配合部和所述安装部分别从所述中间部的间隔开的第一和第二位置开始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部和所述安装部沿相同的方向从所述中间部开始延伸,以使所述配合部和所述安装部彼此重叠。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部限定出近端区、远端区和连接在近端区和远端区之间的弯折区,以使所述近端区和所述远端区彼此重叠。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区限定出大致180°的弯折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压接齿限定出锥形远端。
14.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连接器壳体,其包括第一壳体表面和第二壳体表面,所述第一壳体表面限定出与互补电连接器配合的配合接口,所述第二壳体表面限定出固定到扁平柔性电缆的安装接口;
由所述连接器壳体支承的至少一个电端子,所述电端子限定出从所述第一壳体表面向外设置的配合部和包括至少一个压接构件的安装部,所述压接构件包括多个压接齿,所述压接齿从所述第二壳体表面朝外设置并且配置成刺穿扁平柔性电缆,从而将电端子的安装部电连接到扁平柔性电缆;以及
应力释放组件,其被配置成在所述电端子的安装部已经电连接到扁平柔性电缆之后将扁平柔性电缆压抵连接器壳体,
其中,所述压接构件沿大体平行于所述配合部与所述安装部隔开方向的方向从所述安装构件延伸。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接构件沿远离所述配合部的方向从所述安装构件开始延伸。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接构件沿朝向所述配合部的方向从所述安装构件开始延伸。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部包括近端区、远端区和连接在近端区和远端区之间的挠性弯折中间区,其中,所述近端区限定出接触互补电端子从而导致所述挠性弯折中间区挠曲使所述近端区朝向所述远端区压缩的接触表面。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近端区沿与所述压接构件从所述安装构件延伸的方向大致相同的方向压缩。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近端区沿与所述压接构件从所述安装构件延伸的方向大致相反的方向压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38046010P | 2010-09-07 | 2010-09-07 | |
US38043810P | 2010-09-07 | 2010-09-07 | |
US61/380,460 | 2010-09-07 | ||
US61/380,438 | 2010-09-07 | ||
US201161437543P | 2011-01-28 | 2011-01-28 | |
US61/437,543 | 2011-01-28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2282471U true CN202282471U (zh) | 2012-06-20 |
Family
ID=457710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20406542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282471U (zh) | 2010-09-07 | 2011-09-07 | 电端子和具有压接安装的电端子的电连接器组件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672704B2 (zh) |
JP (1) | JP3178926U (zh) |
CN (1) | CN202282471U (zh) |
BR (1) | BRPI1104452A2 (zh) |
TW (2) | TW201230496A (zh) |
WO (1) | WO2012033799A2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BRPI1104453A2 (pt) | 2010-09-07 | 2015-12-22 | Framatome Connectors Int | arranjo de conector elétrico e método para transmissão de dados de um módulo |
US20120309225A1 (en) * | 2011-06-01 | 2012-12-06 | Motomu Kajiura |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crimp-mounted electrical terminals |
US8936483B2 (en) * | 2012-11-19 | 2015-01-20 | Intel Corporation | Connector having a portion protruding from an over-mold portion receivable in connectors of multiple form factors |
CN205385059U (zh) * | 2015-12-21 | 2016-07-13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源连接器 |
JP6796621B2 (ja) * | 2018-07-06 | 2020-12-09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電線と端子の接続構造の製造方法及び電線と端子の接続構造の製造方法に使用される端子 |
JP1667253S (ja) * | 2020-02-14 | 2020-08-31 | コネクタ用コンタクト | |
EP4050744A1 (en) * | 2021-02-24 | 2022-08-31 | Erico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 Support assembly for power conductors |
CN114142271B (zh) * | 2021-11-29 | 2024-06-14 | 胜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ffc连接端子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315621A (en) | 1964-03-23 | 1967-04-25 | Sawyer S Inc | Stand or the like |
US3612747A (en) | 1969-02-14 | 1971-10-12 | Shlesinger Jr Bernard E | Nonstrip connector for insulated electrical conductors and electrical conductors therefor |
GB1474249A (en) | 1974-01-09 | 1977-05-18 | Amp Inc | Electrical contact for flat conductor cable |
US4171858A (en) | 1978-06-01 | 1979-10-23 | Litton Systems, Inc. | Insulation displacement connector for a flat multi-conductor cable |
US4371225A (en) | 1980-07-31 | 1983-02-01 | Thomas & Betts Corporation |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terminating flat multiconductor cable |
GB2101422A (en) | 1981-06-30 | 1983-01-12 | Trw Carr Limited | Subminiature multi-pin/socket connector |
US4564253A (en) | 1984-12-11 | 1986-01-14 | Aries Electronics, Inc. | Crimp-on connector for flat cable |
BR8701399A (pt) | 1986-04-03 | 1988-01-05 | Du Pont | Tira de contacto e processo para a producao de uma fileira de conectores de grampo de borda,ou de um unico conector de grampo de borda |
US4784623A (en) | 1987-04-03 | 1988-11-15 | Amp Incorporated | Mass terminable flat flexible cable to pin connector |
JPH0754720B2 (ja) | 1987-04-10 | 1995-06-07 | フレキシブルプリント回路板用電気接続端子 | |
US5631098A (en) | 1994-09-06 | 1997-05-20 | Nikon Corporation | Battery holder |
US5567545A (en) | 1994-09-07 | 1996-10-22 | Nikon Corporation | Battery housing device with movable electrical contact member |
USD409143S (en) | 1997-03-12 | 1999-05-04 | Smk Corporation | Electrical connector terminal |
USD410226S (en) | 1997-03-26 | 1999-05-25 | Smk Corporation | Electrical connector terminal |
USD408353S (en) | 1997-04-10 | 1999-04-20 | Smk Corporation | Electrical connector terminal |
US6129168A (en) | 1997-11-19 | 2000-10-10 | Breed Automotive Technology, Inc. | Weight sensor for vehicular safety restraint systems |
GB2344700A (en) | 1998-12-09 | 2000-06-14 | Ibm | Releasing latched connectors |
JP3286783B2 (ja) | 1999-02-18 | 2002-05-27 |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コンタクト |
US6083059A (en) | 1999-05-28 | 2000-07-04 | Ant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 Structure of a terminal |
JP3775557B2 (ja) | 1999-11-04 | 2006-05-17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US6309241B2 (en) | 2000-01-26 | 2001-10-30 | Yazaki Corporation | Branch connection structure for flat cable |
USD447122S1 (en) | 2000-05-30 | 2001-08-28 | J.S.T. Mfg. Co., Ltd. | Housing for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
US7001205B2 (en) | 2000-10-02 | 2006-02-21 | Fci | Electrical connector module with housings for receiving forwardly-inserted female contacts |
FR2814864B1 (fr) | 2000-10-02 | 2005-01-14 | Fci Automotive France | Dispositif de maintien des zones de sertissage d'un circuit souple dans un connecteur electrique et le connecteur equipe |
FR2819791B1 (fr) * | 2001-01-23 | 2003-02-28 | Fci Automotive France | Modules de connecteurs adaptes a leur mise en bande |
JP2003297482A (ja) | 2002-02-01 | 2003-10-17 |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 プルタブを用いたロック解除機構及びコネクタ |
USD473192S1 (en) | 2002-02-14 | 2003-04-15 |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 Electric connector |
USD481996S1 (en) | 2002-03-20 | 2003-11-11 | J.S.T. Mfg. Co., Ltd. | Pressure contact terminal for power supply jack |
TW532630U (en) | 2002-05-24 | 2003-05-11 | Molex Inc | Electrical connector |
US7476462B2 (en) | 2002-08-24 | 2009-01-13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Battery pack locking device for portable wireless terminal |
DE60325446D1 (de) | 2002-10-07 | 2009-02-05 | Tyco Electronics Amp Gmbh | Crimpverbinder |
USD485807S1 (en) | 2002-10-22 | 2004-01-27 |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
US6835089B2 (en) | 2002-11-27 | 2004-12-28 | Fci Americas Technology, Inc. | Flex cable and IDC electrical wiring harness assembly |
TWM253091U (en) | 2003-10-17 | 2004-12-11 |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 I/O connector |
US6932382B2 (en) | 2003-10-28 | 2005-08-23 | Fci Americas Technology, Inc. | Hall effect sensor assembly |
US6933445B1 (en) | 2004-02-12 | 2005-08-23 |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 Electrical contact and connector |
CN2718819Y (zh) | 2004-06-23 | 2005-08-17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柔性印刷电路连接器 |
US7662507B2 (en) | 2004-06-28 | 2010-02-16 |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 HVAC controller battery tray |
JP2006120448A (ja) | 2004-10-21 | 2006-05-11 | Sony Corp | コネクタの取付構造 |
TWD107879S1 (zh) | 2004-12-03 | 2005-11-21 | 連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電性端子 |
TWD108593S1 (zh) | 2004-12-03 | 2006-01-01 | 連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電池連接器 |
JP4668687B2 (ja) * | 2005-05-27 | 2011-04-13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ピアッシング端子、フラット回路体とピアッシング端子との接続構造、及び、フラット回路体とピアッシング端子との接続方法 |
TWI255077B (en) * | 2005-06-27 | 2006-05-11 | Fci Asia Technology Pte Ltd | Housing, terminal and connector using the housing and the terminal |
USD530679S1 (en) | 2005-08-31 | 2006-10-24 |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 Electrical connector |
TWD113759S1 (zh) | 2005-09-30 | 2006-11-11 | 連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連接器端子 |
TWD113761S1 (zh) | 2005-10-07 | 2006-11-11 | 連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連接器端子 |
TWM291104U (en) | 2005-11-04 | 2006-05-21 | Advanced Connectek Inc | Plate-to-plate connector |
USD528985S1 (en) | 2005-12-13 | 2006-09-26 |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 Electrical connector |
TWD114576S1 (zh) | 2006-01-06 | 2006-12-21 | 正崴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電連接器 |
USD555095S1 (en) | 2006-02-09 | 2007-11-13 |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 Electrical terminal |
TWM298810U (en) | 2006-02-27 | 2006-10-01 |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 Electrical connector |
USD555096S1 (en) | 2006-03-30 | 2007-11-13 |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 Connector contact |
DE102006018010A1 (de) | 2006-04-07 | 2007-10-11 | Robert Bosch Gmbh | Akkupack |
DE102006020955B4 (de) | 2006-05-05 | 2010-12-02 | Lumberg Connect Gmbh | Andruckkontakt und Andruckverbinder |
USD555131S1 (en) | 2006-05-15 | 2007-11-13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obile phone |
USD582348S1 (en) | 2006-11-03 | 2008-12-09 | Singatron Enterprise Co., Ltd. | Terminal of a connector |
USD603795S1 (en) | 2006-11-16 | 2009-11-10 | Sanyo Seimitsu Co., Ltd. | Retainer for a vibration motor |
USD559180S1 (en) | 2006-12-20 | 2008-01-08 |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 Battery connector |
USD568246S1 (en) | 2006-12-29 | 2008-05-06 |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 Connector contact |
USD570288S1 (en) | 2007-02-05 | 2008-06-03 |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 Contact of electrical connector |
CN101241978B (zh) | 2007-02-09 | 2010-12-01 |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 电池盖结构 |
USD569343S1 (en) | 2007-05-11 | 2008-05-20 |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 Terminal connector |
US7607952B2 (en) | 2007-05-15 | 2009-10-27 | Fci Americas Technology, Inc. | Battery contact |
USD586294S1 (en) | 2007-07-12 | 2009-02-10 |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 Electrical connector |
USD569801S1 (en) | 2007-09-04 | 2008-05-27 |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 Electrical contact |
USD569802S1 (en) | 2007-09-12 | 2008-05-27 |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 Contact for electrical connector |
USD584231S1 (en) | 2007-09-22 | 2009-01-06 |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 Electrical connector |
USD568248S1 (en) | 2007-09-24 | 2008-05-06 |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 Contact of connector |
JP2011502339A (ja) | 2007-10-29 | 2011-01-20 | アーデント コンセプツ、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 コンプライアント接点及びアセンブリ |
US7575439B2 (en) | 2007-12-03 | 2009-08-18 |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 Speaker connector |
USD584237S1 (en) | 2007-12-03 | 2009-01-06 |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 Electrical connector |
USD596575S1 (en) | 2008-09-09 | 2009-07-21 |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 Connector |
US7585192B1 (en) | 2009-02-24 | 2009-09-08 |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 Electrical connector |
USD614031S1 (en) | 2009-03-12 | 2010-04-20 |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 Container for hair care composition |
USD601970S1 (en) | 2009-03-24 | 2009-10-13 |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 Contact |
USD605137S1 (en) | 2009-04-06 | 2009-12-01 |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 Multi-contact point terminal |
USD601971S1 (en) | 2009-04-09 | 2009-10-13 |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 Multi-contact point terminal |
USD607835S1 (en) | 2009-06-29 | 2010-01-12 |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 Connector contact |
USD607834S1 (en) | 2009-06-29 | 2010-01-12 |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 Contact of audio jack connector |
USD608295S1 (en) | 2009-06-29 | 2010-01-19 |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 Connector contact |
USD615493S1 (en) | 2009-07-24 | 2010-05-11 | Garmin Ltd. | Battery contact |
USD619538S1 (en) | 2009-07-31 | 2010-07-13 |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 Receptacle connector |
USD614507S1 (en) | 2009-08-31 | 2010-04-27 | Eveready Battery Company, Inc. | Razor holder |
USD614583S1 (en) | 2009-10-30 | 2010-04-27 |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 Switch contact |
USD618173S1 (en) | 2010-01-20 | 2010-06-22 |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 Connector |
USD630586S1 (en) | 2010-01-29 | 2011-01-11 | Fci Americas Technology Llc | Straddle mount connector |
US8690589B2 (en) | 2010-06-07 | 2014-04-08 | Fci Americas Technology Llc | Electrical card-edge connector |
USD640201S1 (en) | 2010-06-07 | 2011-06-21 | Fci Americas Technology Llc | Electrical card-edge connector |
USD638457S1 (en) | 2010-07-13 | 2011-05-24 | Sony Corporation | Video camcorder |
US8382509B2 (en) | 2010-08-06 | 2013-02-26 | Fci Americas Technology Llc |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including compliant heat sink |
USD649517S1 (en) | 2010-09-07 | 2011-11-29 | Fci | Electrical connector |
USD642981S1 (en) | 2010-09-07 | 2011-08-09 | Fci | Electrical terminal |
USD644177S1 (en) | 2010-09-07 | 2011-08-30 | Fci | Electrical terminal |
USD659645S1 (en) | 2011-01-28 | 2012-05-15 | Fci | Electrical connector |
USD659646S1 (en) | 2011-01-28 | 2012-05-15 | Fci | Electrical connector |
US8491340B2 (en) | 2011-02-22 | 2013-07-23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Edge connector that accommodates printed circuit boards of varying thickness |
USD666151S1 (en) | 2011-04-28 | 2012-08-28 |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 Connector |
USD647863S1 (en) | 2011-05-09 | 2011-11-01 |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 Connector |
USD671501S1 (en) | 2011-06-01 | 2012-11-27 | Fci | Electrical terminal |
USD672724S1 (en) | 2011-06-01 | 2012-12-18 | Fci | Housing for electrical connector |
-
2011
- 2011-09-06 BR BRPI1104452-7A patent/BRPI1104452A2/pt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1-09-07 TW TW100132342A patent/TW201230496A/zh unknown
- 2011-09-07 WO PCT/US2011/050631 patent/WO2012033799A2/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1-09-07 US US13/226,864 patent/US8672704B2/en active Active
- 2011-09-07 TW TW100216808U patent/TWM439916U/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1-09-07 CN CN2011204065420U patent/CN202282471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1-11-21 JP JP2011006854U patent/JP3178926U/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20058668A1 (en) | 2012-03-08 |
US8672704B2 (en) | 2014-03-18 |
TW201230496A (en) | 2012-07-16 |
WO2012033799A2 (en) | 2012-03-15 |
JP3178926U (ja) | 2012-10-11 |
WO2012033799A3 (en) | 2012-06-14 |
TWM439916U (en) | 2012-10-21 |
BRPI1104452A2 (pt) | 2014-01-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2282471U (zh) | 电端子和具有压接安装的电端子的电连接器组件 | |
CN105703105B (zh) | 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 | |
CN1237667C (zh) | 包含锁定部件的电接插件 | |
CN1110110C (zh) | 带卡锁装置的电子卡连接器 | |
CN101536262B (zh) | 相交-夹紧-连接件以及用于连接两个部件的方法 | |
CN107611717A (zh) | 带屏蔽板电连接器 | |
JP2018078079A (ja) |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US20120184144A1 (en) | Joint connector and busbar | |
CN1581593A (zh) | 浮动连接器 | |
JP2014017166A (ja) | 電気コネクタ | |
CN103959568A (zh) | 具有减小的法向力的电连接器 | |
CN102394205B (zh) | 缓冲件、适配器以及安装有缓冲件或适配器的连接装置 | |
US8702443B2 (en) | Electrical terminal having crimp members with different number of crimp teeth | |
CN1808790A (zh) | 电转接器及其组件 | |
CN102820562A (zh) | 具有压接安装的电气端子的电连接器 | |
CN1601822A (zh) | 电连接装置 | |
CN102017324A (zh) | 弹性构件和具有该弹性构件的屏蔽连接器组件 | |
CN106207549B (zh) | 一种汽车线束端子及其安装结构 | |
GB2337222A (en) | Ultrasonic welding of flat cable to connector contacts | |
US8926359B2 (en) | Electrical module having extra electrical terminals | |
WO2013092193A1 (en) | Safety restrain system connector | |
KR20130043075A (ko) | 커넥터 및 커넥터 조립체 | |
US20040127108A1 (en) | Male Terminal For a Lateral Insertion Connector | |
JP3936577B2 (ja) | 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 |
CN1612428A (zh) | 电插头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620 Termination date: 201309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