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196951U - 板端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板端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2196951U CN202196951U CN2011202442982U CN201120244298U CN202196951U CN 202196951 U CN202196951 U CN 202196951U CN 2011202442982 U CN2011202442982 U CN 2011202442982U CN 201120244298 U CN201120244298 U CN 201120244298U CN 202196951 U CN202196951 U CN 20219695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xed part
- fixed
- plate terminal
- fixture
- terminal adapt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一种板端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固定于绝缘本体上的若干导电端子及固定于绝缘本体上的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设有固定于绝缘本体上的第一固定部及自第一固定部延伸出来的“U”形夹持部,所述夹持部设有用以部分收容对接连接器的夹持空间,所述夹持部包括位于第一端部上的弹性臂,所述弹性臂设有凸伸入夹持空间内且用以与对接连接器相接触的抵压部。如此设置,可以提高与对接连接器相配合时插拔力,能够起到稳定收容对接连接器的功效。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板端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改良结构固定件的板端连接器。
【背景技术】
板对板连接器组件常常被用来连接两块电路板,其中该板对板连接器组件通常包括焊接于第一块电路板上的公连接器及焊接于第二块电路板上的母连接器。为了确保两块电路板连接的稳定性,对公、母连接器相互之间配合的稳定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现有技术可参阅2010年2月9日公告的美国专利US 7,658,636 B2,该专利所揭示的母连接器安装有用以与公连接器干涉配合的一对固定件,以提高插拔力。然而,由于位于每一个固定件中部的抵压片强度较弱且仅能从一个方向与公连接器相抵压,导致公、母连接器相互之间配合的稳定性稍差。
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改进结构的板端连接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稳定收容对接连接器的板端连接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板端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固定于绝缘本体上的若干导电端子及固定于绝缘本体上的第一固定件,所述绝缘本体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壁与第二端壁、垂直于第一端壁与第二端壁的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以及位于第一、第二端壁及第一、第二侧壁之间的中间凸岛,所述中间凸岛设有位于两端的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所述第一固定件设有固定于第一端壁内的第一固定部及自第一固定部延伸出来的夹持部,所述夹持部设有用以部分收容对接连接器的夹持空间,所述夹持部包括位于第一端部上的弹性臂,所述弹性臂设有凸伸入夹持空间内且用以与对接连接器相接触的抵压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弹性臂设有自抵压部向第二端壁弯折的末端部,所述中间凸岛的第一端部设有收容该末端部的第一收容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夹持部为“U”形,其包括自第一固定部延伸且与弹性臂相对的延伸部,以及连接延伸部与弹性臂的连接部,所述夹持空间由延伸部、连接部及弹性臂共同围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固定部设有凸伸入夹持空间内的凸肋,所述凸肋面向弹性臂的抵压部且用以抵压对接连接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固定件设有自第一固定部弯折的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固定于第一侧壁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固定部垂直于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件还设有自第二固定部延伸的第一焊接部,所述第一焊接部垂直于第一固定部及第二固定部且延伸超出绝缘本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固定件设有自第一固定部弯折且与第二固定部相对的第三固定部,所述第三固定部固定于第一侧壁内,所述第二、第三固定部相互平行且位于第一固定部的同一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三固定部垂直于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件还设有自第三固定部延伸的第二焊接部,所述第二焊接部垂直于第一固定部及第三固定部且延伸超出绝缘本体,所述第一焊接部与第二焊接部对齐。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板端连接器还设有固定于绝缘本体上的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与第二固定件对称地设置于中间凸岛的两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若干导电端子包括分别固定于第一、第二侧壁内的定位部及排列于中间凸岛两侧的弹性接触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板端连接器的夹持部设有用以部分收容对接连接器的夹持空间,所述弹性臂设有凸伸入夹持空间内且用以与对接连接器相接触的抵压部,如此设置,可以提高与对接连接器相配合时插拔力,能够起到稳定收容对接连接器的功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板端连接器及对接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板端连接器及对接连接器于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3是图1所示的板端连接器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其中第一固定件及一对导电端子从绝缘本体内分离出来。
图4是图3所示的板端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板端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相互配合时的立体图。
图6是沿图5中A-A线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板端连接器100,用以与对接连接器200相配合。所述板端连接器100包括呈框体状的绝缘本体1、固定于绝缘本体1上的若干导电端子2及固定于绝缘本体1上的一对固定件3。所述固定件3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固定件31及第二固定件32。所述对接连接器200包括绝缘体4及固定于绝缘体4上的若干端子5。所述绝缘体4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安装部41及第二安装部42。
所述绝缘本体1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壁11与第二端壁12、垂直于第一端壁11与第二端壁12的第一侧壁13与第二侧壁14、以及位于第一、第二端壁11、12及第一、第二侧壁13、14之间的中间凸岛15。所述第一端壁11与第二端壁12大致平行。第一侧壁13与第二侧壁14也大致平行。所述中间凸岛15设有位于两端的第一端部151与第二端部152。由于所述第一端壁11与第二端壁12是对称的,以下仅以第一端壁11为例进行详细介绍。
所述第一端壁11包括第一定位槽111,所述第一侧壁13设有第二定位槽131,所述第二侧壁14设有第三定位槽141,上第一、第二、第三定位槽111、131、141用以固定第一、第二固定件31、32。
所述中间凸岛15的第一、第二端部151、152分别设有自其上表面150凹设的第一收容槽153及第二收容槽154。
由于第一、第二固定件31、32是对称的且在结构上完全相同,以下仅以第一固定件31为例进行详细介绍。
所述第一固定件31包括固定于第一定位槽111内的第一固定部311、自第一固定部311的一侧弯折且收容于第二定位槽131内的第二固定部312、自第一固定部311的另一侧弯折且收容于第三定位槽141内的第三固定部313、及自第一固定部311的中部延伸出来的夹持部6。所述第二固定部312与第三固定部313相对设置。所述第二、第三固定部312、313相互平行且位于第一固定部311的同一侧。所述第二、第三固定部312、313均垂直于第一固定部311。另外,所述第一固定件31还设有自第二固定部312延伸的第一焊接部314、及自第三固定部313延伸的第二焊接部315。所述第一焊接部314垂直于第一固定部311及第二固定部312且延伸超出绝缘本体1。所述第二焊接部315垂直于第一固定部311及第三固定部313且延伸超出绝缘本体1。所述第一焊接部314与第二焊接部315对齐且用以表面焊接于电路板(未图示)上。
所述夹持部6设有用以部分收容对接连接器200的夹持空间60。所述夹持部6为“U”形,其包括位于第一端部151上的弹性臂61、自第一固定部311延伸且与弹性臂61相对的延伸部62、以及连接延伸部62与弹性臂61的连接部63。所述夹持空间60由延伸部62、连接部63及弹性臂61共同围成。所述弹性臂61设有凸伸入夹持空间60内且用以与对接连接器200的第一安装部41相接触的抵压部611。所述弹性臂61还设有自抵压部611向第二端壁12弯折的末端部612,所述末端部612收容于中间凸岛15的第一收容槽153内,用以保护中间凸岛15不被对接连接器200盲插时磨损。
所述第一固定部311设有凸伸入夹持空间60内的凸肋316,所述凸肋316面向弹性臂61的抵压部611且用以抵压对接连接器200以增加插拔力。
所述第一固定件31与第二固定件31对称地设置于中间凸岛15的两端。
所述若干导电端子2包括分别固定于第一、第二侧壁13、14内的定位部21及排列于中间凸岛15两侧的弹性接触部22。
请参图5及图6所示,当板端连接器100与对接连接器200相配合时,所述对接连接器200的第一安装部41收容于夹持部6的夹持空间60内。该夹持部6所形成的夹持空间60可以提高板端连接器100与对接连接器200相配合时插拔力,能够起到稳定收容对接连接器200的功效。另外,通过弹性臂61的导引可以保护中间凸岛15不被对接连接器200盲插时磨损,从而提高了板端连接器100的使用寿命。
Claims (10)
1.一种板端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固定于绝缘本体上的若干导电端子及固定于绝缘本体上的第一固定件,所述绝缘本体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壁与第二端壁、垂直于第一端壁与第二端壁的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以及位于第一、第二端壁及第一、第二侧壁之间的中间凸岛,所述中间凸岛设有位于两端的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件设有固定于第一端壁内的第一固定部及自第一固定部延伸出来的夹持部,所述夹持部设有用以部分收容对接连接器的夹持空间,所述夹持部包括位于第一端部上的弹性臂,所述弹性臂设有凸伸入夹持空间内且用以与对接连接器相接触的抵压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臂设有自抵压部向第二端壁弯折的末端部,所述中间凸岛的第一端部设有收容该末端部的第一收容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为“U”形,其包括自第一固定部延伸且与弹性臂相对的延伸部,以及连接延伸部与弹性臂的连接部,所述夹持空间由延伸部、连接部及弹性臂共同围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设有凸伸入夹持空间内的凸肋,所述凸肋面向弹性臂的抵压部且用以抵压对接连接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件设有自第一固定部弯折的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固定于第一侧壁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板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部垂直于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件还设有自第二固定部延伸的第一焊接部,所述第一焊接部垂直于第一固定部及第二固定部且延伸超出绝缘本体。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板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件设有自第一固定部弯折且与第二固定部相对的第三固定部,所述第三固定部固定于第一侧壁内,所述第二、第三固定部相互平行且位于第一固定部的同一侧。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板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固定部垂直于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件还设有自第三固定部延伸的第二焊接部,所述第二焊接部垂直于第一固定部及第三固定部且延伸超出绝缘本体,所述第一焊接部与第二焊接部对齐。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端连接器还设有固定于绝缘本体上的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与第二固定件对称地设置于中间凸岛的两端。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导电端子包括分别固定于第一、第二侧壁内的定位部及排列于中间凸岛两侧的弹性接触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202442982U CN202196951U (zh) | 2011-07-12 | 2011-07-12 | 板端连接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202442982U CN202196951U (zh) | 2011-07-12 | 2011-07-12 | 板端连接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2196951U true CN202196951U (zh) | 2012-04-18 |
Family
ID=459518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20244298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196951U (zh) | 2011-07-12 | 2011-07-12 | 板端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2196951U (zh) |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811886A (zh) * | 2012-11-02 | 2014-05-21 |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 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装体 |
CN104332767A (zh) * | 2014-11-11 | 2015-02-04 | 昆山嘉华电子有限公司 | 板对板连接器 |
CN104425987A (zh) * | 2013-09-09 | 2015-03-18 |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 连接器装置 |
CN106058516A (zh) * | 2015-04-01 | 2016-10-26 |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 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 |
TWI587582B (zh) * | 2014-04-17 | 2017-06-11 | 泰科電子(上海)有限公司 | 端子、電連接器、以及電連接器組件 |
CN106848654A (zh) * | 2013-02-27 | 2017-06-13 |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 连接器、及在该连接器中使用的插头件和插口件 |
CN109004459A (zh) * | 2017-06-06 | 2018-12-14 |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 电连接器 |
US11682860B2 (en) | 2017-10-10 | 2023-06-20 | Iriso Electronics Co., Ltd. | Connector |
-
2011
- 2011-07-12 CN CN2011202442982U patent/CN202196951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811886B (zh) * | 2012-11-02 | 2016-08-17 |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 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装体 |
CN103811886A (zh) * | 2012-11-02 | 2014-05-21 |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 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装体 |
CN106848654B (zh) * | 2013-02-27 | 2019-06-04 |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 连接器、及在该连接器中使用的插头件和插口件 |
CN106848654A (zh) * | 2013-02-27 | 2017-06-13 |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 连接器、及在该连接器中使用的插头件和插口件 |
CN104425987A (zh) * | 2013-09-09 | 2015-03-18 |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 连接器装置 |
TWI587582B (zh) * | 2014-04-17 | 2017-06-11 | 泰科電子(上海)有限公司 | 端子、電連接器、以及電連接器組件 |
CN104332767A (zh) * | 2014-11-11 | 2015-02-04 | 昆山嘉华电子有限公司 | 板对板连接器 |
CN106058516A (zh) * | 2015-04-01 | 2016-10-26 |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 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 |
JP2016195057A (ja) * | 2015-04-01 | 2016-11-17 |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 |
CN106058516B (zh) * | 2015-04-01 | 2019-07-16 |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 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 |
CN109004459A (zh) * | 2017-06-06 | 2018-12-14 |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 电连接器 |
CN109004459B (zh) * | 2017-06-06 | 2020-11-27 |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 电连接器 |
US11682860B2 (en) | 2017-10-10 | 2023-06-20 | Iriso Electronics Co., Ltd. | Connector |
EP3696921B1 (en) * | 2017-10-10 | 2025-03-26 | Iriso Electronics Co., Ltd. | Connector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2196951U (zh) | 板端连接器 | |
CN202308404U (zh) | 电连接器及其组件 | |
CN201252205Y (zh) | 电连接器 | |
TWM500382U (zh) | 電連接器及其組合 | |
CN110556651B (zh) | 一种可浮动双通道的电连接器 | |
CN201797097U (zh) | 一种电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 | |
TWM601913U (zh) | 插頭電連接器與插座電連接器 | |
CN201498826U (zh) | 电连接器 | |
CN107026337A (zh) | 电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 | |
CN201708330U (zh) | 电连接器 | |
CN105470713A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430274Y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515054U (zh) | 板端电连接器 | |
CN105428939A (zh) | 一种导电接触件及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件 | |
CN201829689U (zh) | 电连接器 | |
CN210576570U (zh) | 板对板插头及板对板连接器组件 | |
CN2660702Y (zh) | 板对板连接器 | |
CN201717404U (zh) | 导电端子 | |
CN201805027U (zh) | 一种电池连接器 | |
CN202308419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741876U (zh) | 一种电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 | |
CN201355724Y (zh) | 电连接器、对接连接器及其组件 | |
CN201639013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2076510U (zh) |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件 | |
CN201708336U (zh) | 一种电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418 Termination date: 201207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