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102220U - 可换透镜、相机主体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可换透镜、相机主体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2102220U CN202102220U CN2011200431432U CN201120043143U CN202102220U CN 202102220 U CN202102220 U CN 202102220U CN 2011200431432 U CN2011200431432 U CN 2011200431432U CN 201120043143 U CN201120043143 U CN 201120043143U CN 202102220 U CN202102220 U CN 20210222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contact
- signal
- clock signal
- configur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 G03B17/12—Bodies with means for supporting objectives, supplementary lenses, filters, masks, or turrets
- G03B17/14—Bodies with means for supporting objectives, supplementary lenses, filters, masks, or turrets interchangeably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1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adapted to interchange lense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56—Accessories
- G03B17/565—Optical accessories, e.g. converters for close-up photography, tele-convertors, wide-angle converto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6—Remote 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parts, e.g. by remote control devices
- H04N23/663—Remote 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parts, e.g. by remote control devices for controlling interchangeable camera parts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Structure And Mechanism Of Camera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Exposure Control For Cameras (AREA)
Abstract
提供独立的二个通信系统彼此进行良好的通信的可换透镜、相机主体及电子设备。可换透镜具有:第1通信系统接点,将传送时钟信号的接点(LP3)、与时钟信号同步地传送数据信号的接点(LP4及LP5)、传送与时钟信号不同步的非同步信号的接点(LP6)配置在保持部上;和第2通信系统接点,将传送时钟信号的接点(LP9)、与时钟信号同步地传送数据信号的接点(LP10)、传送与时钟信号不同步的非同步信号的接点(LP7及LP8)配置在保持部上。接点(LP6)配置在比接点(LP3~LP5)靠近第2通信系统接点的位置,接点(LP7及LP8)配置在比接点(LP9及LP10)靠近第1通信系统接点的位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换透镜、相机主体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公知有在相机主体和可换透镜之间进行电气通信的相机系统。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具有如下部件的可换透镜:用于与相机主体进行通信的端子组;以及用于与中间环、后焦点转换器等适配器进行通信的端子组。这二个端子组构成彼此独立的通信系统,可换透镜在适配器安装时,首先通过一个通信系统与适配器进行通信。可换透镜之后通过另一通信系统与相机主体进行通信。
专利文献1:JP特开平7-234432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专利文献1所述的相机主体和可换透镜,在独立的二个通信系统同时进行通信时,可能对彼此的通信产生不良影响。
技术方案1的实用新型是一种可换透镜,能够相对于相机主体拆装,且具有配置了多个接点的保持部,其特征在于,具有:第1通信系统接点,将第1接点、第2接点、第3接点和第4接点配置到保持部,第1接点用于输入从相机主体输出的第1时钟信号,第2接点用于输入从相机主体与第1时钟信号同步输出的第1数据信号,第3接点用于与第1时钟信号同步地将第2数据信号输出到相机主体,第4接点用于将与第1时钟信号不同步的第1非同步信号输出到相机主体;以及第2通信系统接点,将第5接点、第6接点、第7接点和第8接点配置到保持部上的与第1通信系统接点的配置位置不同的位置,第5 接点用于输入从相机主体输出的第2时钟信号,第6接点用于与第2时钟信号同步地将第3数据信号输出到相机主体,第7接点用于从相机主体输入与第2时钟信号不同步的第2非同步信号,第8接点用于将与第2时钟信号不同步的第3非同步信号输出到相机主体,第4接点配置在比第1接点、第2接点及第3接点靠近第2通信系统接点的位置,第7接点及第8接点配置在比第5接点及第6接点靠近第1通信系统接点的位置。
技术方案2的实用新型是一种可换透镜,能够相对于相机主体拆装,且具有配置了多个接点的保持部,其特征在于,具有:第1通信系统接点,将第1接点、第2接点、第3接点和第4接点配置到保持部,第1接点用于输入从相机主体输出的第1时钟信号,第2接点用于输入从相机主体与第1时钟信号同步输出的第1数据信号,第3接点用于与第1时钟信号同步地将第2数据信号输出到相机主体,第4接点用于将与第1时钟信号不同步的第1非同步信号输出到相机主体;第2通信系统接点,将第5接点、第6接点、第7接点和第8接点配置到保持部上的与第1通信系统接点的配置位置不同的位置,第5接点用于输入从相机主体输出的第2时钟信号,第6接点用于与第2时钟信号同步地将第3数据信号输出到相机主体,第7接点用于从相机主体输入与第2时钟信号不同步的第2非同步信号,第8接点用于将与第2时钟信号不同步的第3非同步信号输出到相机主体;第1通信单元,根据从第4接点输出的第1非同步信号及在第1接点输入的第1时钟信号,使用第2接点从相机主体接收第1数据信号,并使用第3接点向相机主体发送第2数据信号;以及第2通信单元,根据在第7接点输入的第2非同步信号、从第8接点输出的第3非同步信号及在第5接点输入的第2时钟信号,使用第6接点向相机主体发送第3数据信号,第4接点配置在比第1接点、第2接点及第3接点靠近第2通信系统接点的位置,第7接点及第8接点配置在比第5接点及第6接点靠近第1通信系统接点的位置。
技术方案12的实用新型是一种可换透镜,能够相对于相机主体拆装,且具有被驱动部件,其特征在于,具有:第1接点,用于输入从相机主体输出的第1时钟信号;第2接点,用于输入从相机主体与第1时钟信号同步输出的第1数据信号;第3接点,用于与第1时钟信号同步地将第2数据信号输出到相机主体;第4接点,用于将与第1时钟信号不同步的第1非同步信号输出到相机主体;第5接点,用于输入从相机主体输出的第2时钟信号;第6接点,用于与第2时钟信号同步地将第3数据信号输出到相机主体;第7接点,用于从相机主体输入与第2时钟信号不同步的第2非同步信号;第8接点,用于将与第2时钟信号不同步的第3非同步信号输出到相机主体;第9接点,用于驱动被驱动部件的驱动电压被从相机主体提供到该第9接点;第10接点,成为与驱动电压对应的接地端子;第11接点,与驱动电压不同的电压值的动作电压被从相机主体提供到该第11接点;第12接点,成为与动作电压对应的接地端子;以及保持部,配置有第1接点到第12接点这12个接点,在保持部中的12个接点的配置的一端配置第11接点,在另一端配置第9接点,在12个接点的配置中,第12接点配置在第11接点的旁边,在12个接点的配置中,第1接点相对于第12接点配置在第11接点的相反侧,在12个接点的配置中,第2接点相对于第1接点配置在第12接点的相反侧,在12个接点的配置中,第3接点相对于第2接点配置在第1接点的相反侧,在12个接点的配置中,第4接点相对于第3接点配置在第2接点的相反侧,在12个接点的配置中,第7接点相对于第4接点配置在第3接点的相反侧,在12个接点的配置中,第8接点相对于第7接点配置在第4接点的相反侧,在12个接点的配置中,第5接点相对于第8接点配置在第7接点的相反侧,在12个接点的配置中,第6接点相对于第5接点配置在第8接点的相反侧,在12个接点的配置中,第10接点相对于第6接点配置在第5接点的相反侧、且配置在第9接点的旁边。
技术方案15的实用新型是能够拆装可换透镜,具有配置有多个接点的保持部,其特征在于,具有:第1通信系统接点,将第1接点、 第2接点、第3接点和第4接点配置到保持部,第1接点用于向可换透镜输出第1时钟信号,第2接点用于与第1时钟信号同步地向可换透镜输出第1数据信号,第3接点用于与第1时钟信号同步地从可换透镜输入第2数据信号,第4接点用于从可换透镜输入与第1时钟信号不同步的第1非同步信号;以及第2通信系统接点,将第5接点、第6接点、第7接点和第8接点配置到保持部上的与第1通信系接点的配置位置不同的位置,第5接点用于向可换透镜输出第2时钟信号,第6接点用于与第2时钟信号同步地从可换透镜输入第3数据信号,第7接点用于将与第2时钟信号不同步的第2非同步信号输出到可换透镜,第8接点用于从可换透镜输入与第2时钟信号不同步的第3非同步信号,第4接点配置在比第1接点、第2接点及第3接点靠近第2通信系统接点的位置,第7接点及第8接点配置在比第5接点及第6接点靠近第1通信系统接点的位置。
技术方案16的实用新型是一种相机主体,能够拆装可换透镜,具有配置有多个接点的保持部,其特征在于,具有:第1通信系统接点,将第1接点、第2接点、第3接点和第4接点配置到保持部,第1接点用于向可换透镜输出第1时钟信号,第2接点用于与第1时钟信号同步地向可换透镜输出第1数据信号,第3接点用于与第1时钟信号同步地从可换透镜输入第2数据信号,第4接点用于从可换透镜输入与第1时钟信号不同步的第1非同步信号;第2通信系统接点,将第5接点、第6接点、第7接点和第8接点配置到保持部上的与第1通信系接点的配置位置不同的位置,第5接点用于向可换透镜输出第2时钟信号,第6接点用于与第2时钟信号同步地从可换透镜输入第3数据信号,第7接点用于将与第2时钟信号不同步的第2非同步信号输出到可换透镜,第8接点用于从可换透镜输入与第2时钟信号不同步的第3非同步信号;第1通信单元,根据在第4接点输入的第1非同步信号及从第1接点输出的第1时钟信号,使用第2接点向可换透镜发送第1数据信号,并使用第3接点从可换透镜接收第2数据信号;以及第2通信单元,根据从第7接点输出的第2非同步信号、在第8 接点输入的第3非同步信号及从第5接点输出的第2时钟信号,使用第6接点从可换透镜接收第3数据信号,第4接点配置在比第1接点、第2接点及第3接点靠近第2通信系统接点的位置,第7接点及第8接点配置在比第5接点及第6接点靠近第1通信系统接点的位置。
技术方案22的实用新型是一种相机主体,能够拆装具有被驱动部件的可换透镜,其特征在于,具有:第1接点,用于向可换透镜输出第1时钟信号;第2接点,用于与第1时钟信号同步地向可换透镜输出第1数据信号;第3接点,用于与第1时钟信号同步地从可换透镜输入第2数据信号;第4接点,用于从可换透镜输入与第1时钟信号不同步的第1非同步信号;第5接点,用于输出第2时钟信号;第6接点,用于与第2时钟信号同步地从可换透镜输入第3数据信号;第7接点,用于向可换透镜输出与第2时钟信号不同步的第2非同步信号;第8接点,用于从可换透镜输入与第2时钟信号不同步的第3非同步信号;第9接点,被提供用于驱动可换透镜的被驱动部件的驱动电压;第10接点,成为与驱动电压对应的接地端子;第11接点,被提供用于向可换透镜提供的与驱动电压不同的电压值的动作电压;第12接点,成为与动作电压对应的接地端子;以及保持部,配置有第1接点到第12接点这12个接点,在保持部中的12个接点的配置的一端配置第11接点,在另一端配置第9接点,在12个接点的配置中,第12接点配置在第11接点的旁边,在12个接点的配置中,第1接点相对于第12接点配置在第11接点的相反侧,在12个接点的配置中,第2接点相对于第1接点配置在第12接点的相反侧,在12个接点的配置中,第3接点相对于第2接点配置在第1接点的相反侧,在12个接点的配置中,第4接点相对于第3接点配置在第2接点的相反侧,在12个接点的配置中,第7接点相对于第4接点配置在第3接点的相反侧,在12个接点的配置中,第8接点相对于第7接点配置在第4接点的相反侧,在12个接点的配置中,第5接点相对于第8接点配置在第7接点的相反侧,在12个接点的配置中,第6接点相对于第5接点配置在第8接点的相反侧,在12个接点的配置中,第10接点相对于第6接点配置在 第5接点的相反侧、且配置在第9接点的旁边。
技术方案23的实用新型是一种电子设备,能够拆装具有被驱动部件的可换透镜,其特征在于,具有:第1接点,用于向可换透镜输出第1时钟信号;第2接点,用于与第1时钟信号同步地向可换透镜输出第1数据信号;第3接点,用于与第1时钟信号同步地从可换透镜输入第2数据信号;第4接点,用于从可换透镜输入与第1时钟信号不同步的第1非同步信号;第5接点,用于输出第2时钟信号;第6接点,用于与第2时钟信号同步地从可换透镜输入第3数据信号;第7接点,用于向可换透镜输出与第2时钟信号不同步的第2非同步信号;第8接点,用于从可换透镜输入与第2时钟信号不同步的第3非同步信号;第9接点,被提供用于驱动可换透镜的被驱动部件的驱动电压;第10接点,成为与驱动电压对应的接地端子;第11接点,被提供用于向可换透镜提供的与驱动电压不同的电压值的动作电压;第12接点,成为与动作电压对应的接地端子;以及保持部,配置有第1接点到第12接点这12个接点,在保持部中的12个接点的配置的一端配置第11接点,在另一端配置第9接点,在12个接点的配置中,第12接点配置在第11接点的旁边,在12个接点的配置中,第1接点相对于第12接点配置在第11接点的相反侧,在12个接点的配置中,第2接点相对于第1接点配置在第12接点的相反侧,在12个接点的配置中,第3接点相对于第2接点配置在第1接点的相反侧,在12个接点的配置中,第4接点相对于第3接点配置在第2接点的相反侧,在12个接点的配置中,第7接点相对于第4接点配置在第3接点的相反侧,在12个接点的配置中,第8接点相对于第7接点配置在第4接点的相反侧,在12个接点的配置中,第5接点相对于第8接点配置在第7接点的相反侧,在12个接点的配置中,第6接点相对于第5接点配置在第8接点的相反侧,在12个接点的配置中,第10接点相对于第6接点配置在第5接点的相反侧、且配置在第9接点的旁边。
根据本实用新型,独立的二个通信系统可彼此进行良好的通信。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适用了本实用新型的透镜可换式的相机系统的透视图。
图2是表示适用了本实用新型的透镜可换式的相机系统的截面图。
图3是表示保持部102、202的详情的示意图。
图4是透镜框架101及透镜框架201的正面图,其中,图4(a)是从相机主体侧观察可换透镜的透镜框架201的图,图4(b)是从可换透镜侧观察相机主体的透镜框架101的图。
图5是表示命令数据通信的示例的时序图。
图6是表示热线通信的示例的时序图,其中,图6(a)是表示每隔预定周期Tn反复执行热线通信的情况的图,图6(b)是表示反复执行的热线通信中将某一次通信的期间Tx放大后的情况的图。
符号说明
1…相机;100…相机主体;101、201…透镜框架;102、202…保持部;103…主体侧控制部;117…主体侧第1通信部;118…主体侧第2通信部;200…可换透镜;203…透镜侧控制部;210…成像光学系统;217…透镜侧第1通信部;218…透镜侧第2通信部。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适用了本实用新型的透镜可换式的相机系统的透视图。此外,在图1中仅表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设备及装置,对这以外的设备及装置省略图示和说明。相机1由相机主体100和能够相对于相机主体100拆装的可换透镜200构成。
在相机主体100上设有可拆装地安装可换透镜200的透镜框架101。如图3(b)、图4(b)所示,在相机主体100的透镜框架101附近(透镜框架101的内周侧)的位置上,在向透镜框架101的内周侧部分突出的状态下,设置有保持接点的保持部(电连接部)102。在 该保持部102上设置有多个接点。
并且,在可换透镜200上设有与主体侧的透镜框架101对应的、可拆装地安装相机主体100的透镜框架201。如图3(a)、4(a)所示,在可换透镜200的透镜框架201附近(透镜框架201的内周侧)的位置上,在向透镜框架201的内周侧部分突出的状态下,设置有保持接点的保持部(电连接部)202。在该保持部202上设置有多个接点。
可换透镜200安装到相机主体100后,设置了多个接点的保持部102(稍后详述)与设置了多个接点的保持部202(稍后详述)电连接且物理连接。两个保持部102、202被用于从相机主体100向可换透镜200的供电、及相机主体100和可换透镜200间的信号的收发。
在相机主体100内的透镜框架101的后方,设有摄像元件104。在相机主体100的上方设有作为输入装置的按钮107。用户使用按钮107等输入装置,对相机主体100进行摄影指示、摄影条件的设定指示等。
图2是表示适用了本实用新型的透镜可换式的相机系统的截面图。可换透镜200具有使被拍摄体像成像的成像光学系统210。成像光学系统210由多个透镜210a~210c构成。该多个透镜210a~210c中包括用于控制被拍摄体像的焦点位置的聚焦透镜210b。
在可换透镜200内部,设有进行可换透镜200的各部的控制的透镜侧控制部203。透镜侧控制部203由未图示的微型计算机及其外围电路等构成。在透镜侧控制部203连接有:透镜侧第1通信部217、透镜侧第2通信部218、透镜驱动部212、透镜位置检测部213、ROM215及RAM216。
透镜侧第1通信部217及透镜侧第2通信部218经由保持部102、202进行与相机主体100的数据收发。该透镜侧第1通信部217和透镜 侧第2通信部218分别是可换透镜侧的通信接口。透镜CPU203使用这些通信接口,在与相机主体100(下述主体侧控制部103)之间,进行下述各通信(热线(hot line)通信、命令数据通信)。
透镜驱动部212例如具有步进马达等促动器,根据输入到透镜驱动部212的信号,驱动聚焦透镜210b。透镜位置检测部213例如对于向透镜驱动部212具有的步进马达输入的信号的脉冲数进行计数,检测聚焦透镜210b的位置。或者也可使用在可换透镜200设置的公知的距离编码器等,检测出聚焦透镜210b的位置。
此外,在可换透镜200内也可设置上述聚焦透镜210b以外的被驱动部件。例如也可和上述聚焦透镜210b一样,作为可在可换透镜(成像光学系统210的光轴方向上移动的部件而具有变焦透镜,将电驱动该变焦透镜的机构(电动变焦机构)设置在可换透镜200内。并且也可将抖动校正机构设置在可换透镜200内,该抖动校正机构包括可在包含与成像光学系统210的光轴方向垂直的方向的成分(X、Y方向成分)的移动方向上移动的抖动校正透镜,通过驱动该抖动校正透镜进行手抖动校正。并且,也可将光圈电动机构设置在可换透镜200内,该光圈电动机构控制可移动的光圈部件(光阑叶片)的驱动,以变更被拍摄体的光束通过的光圈开口的大小。在设置有这样的被驱动部件时,透镜侧控制部203使用透镜驱动部212及透镜位置检测部213,控制抖动校正透镜、光圈部件、变焦透镜各自的驱动、位置检测。
ROM215是非易失性的存储介质,预先存储透镜侧控制部203执行的预定的控制程序等。RAM216是易失性存储介质,通过透镜侧控制部203作为各种数据的存储区域来使用。
在摄像元件104的前面设有:用于控制摄像元件104的曝光状态的快门115;组合了光学低通滤波器、红外线截止滤波器的光学滤波器116。透过了成像光学系统210的被拍摄体光经由快门115及滤波器 116,入射到摄像元件104。
在相机主体100内部设有进行相机主体100各部的控制的主体侧控制部103。主体侧控制部103由未图示的微型计算机、RAM及其外围电路等构成。
在主体侧控制部103连接有主体侧第1通信部117及主体侧第2通信部118。主体侧第1通信部117与保持部102连接,可与透镜侧第1通信部217进行数据的收发。同样,主体侧第2通信部118可与透镜侧第2通信部218进行数据的收发。换言之,主体侧第1通信部117和主体侧第2通信部118分别是主体侧的通信接口。主体侧控制部103使用这些通信接口,在与可换透镜200(透镜侧控制部203)之间,进行下述各通信(热线通信、命令数据通信)。
在相机主体100的背面配置由LCD面板等构成的显示装置111。主体侧控制部103在该显示装置111上显示基于摄像元件104的输出的被拍摄体的图像(所谓取景图像)、用于设定摄影条件等的各种菜单画面。
(保持部102、202的说明)
图3是表示保持部102、202的详情的示意图。并且图3简要记载了框架构造。因此成为相机主体100的透镜框架101和保持部102存在于同一面上的图。但是,实际的框架构造中,保持部102配置在和相机主体100的透镜框架101的框架面相比靠向内部的场所(在图3中比透镜框架101靠向右侧的场所)。
在图3中也简要记载了可换透镜侧的框架构造,因此变为可换透镜200的透镜框架201和保持部202存在于同一面上的图。但实际上,保持部202配置在比透镜框架201的框架面突出的场所(在图3中比透镜框架201靠向右侧的场所)。因实际上如上构成,所以在使透镜 框架101的框架面和透镜框架201的框架面接触、使相机主体100和可换透镜200框架结合时,保持部102和保持部202连接,设于两个保持部的电连接点之间也连接。上述框架构造是公知的,因此省略进一步的说明、图示。
如图3所示,在保持部102上存在BP1~BP12这12个接点。并且保持部202上存在和上述12个接点分别对应的LP1~LP12这12个接点。
接点BP1及接点BP2与相机主体100内的第1电源电路120连接。第1电源电路120向接点BP1提供除了透镜驱动部212以外的可换透镜200内的各部的动作电压。即,从接点BP1及接点LP1提供除了透镜驱动部212以外的可换透镜200内的各部(包括透镜侧第1通信部217及透镜侧第2通信部218)的动作电压。可提供到该接点BP1的电压值具有最小电压值~最大电压值(例如3V左右的电压幅度),而标准提供的电压值是该最大电压值和最小电压值的中间值附近的电压值。这样一来,从相机主体100侧提供到可换透镜200侧的电流值在电源接通(ON)状态下,是约数10mA~数100mA范围内的电流值。
接点BP2是和提供到接点BP1的上述动作电压对应的接地端子。即,接点BP2及接点LP2是和上述动作电压对应的接地端子电压。
在以下说明中,将由接点BP1及接点LP1构成的信号线称为信号线V33。并且将由接点BP2及接点LP2构成的信号线称为信号线GND。这些接点LP1、LP2、BP1、BP2构成用于从相机主体100侧向可换透镜200侧供电的电源系统接点。
接点BP3、BP4、BP5及BP6与主体侧第1通信部117连接。和这些接点对应的可换透镜200侧的接点LP3、LP4、LP5及LP6与透镜侧第1通信部217连接。主体侧第1通信部117和透镜侧第1通信部217使用这些接点(通信系统接点),彼此进行数据的收发。对主体侧 第1通信部117和透镜侧第1通信部217进行的通信的内容稍后详述。
并且在以下说明中,将由接点BP3及接点LP3构成的信号线称为信号线CLK。同样,将由接点BP4及接点LP4构成的信号线称为信号线BDAT,将由接点BP5及接点LP5构成的信号线称为信号线LDAT,将由接点BP6及接点LP6构成的信号线称为信号线RDY。
接点BP7、BP8、BP9及BP10与主体侧第2通信部118连接。和这些接点对应的可换透镜200侧的接点LP7、LP8、LP9及LP10与透镜侧第2通信部218连接。透镜侧第2通信部218使用这些接点(通信系统接点),对主体侧第2通信部118进行数据的发送。对主体侧第2通信部118和透镜侧第2通信部218进行的通信内容稍后详述。
并且在以下说明中,将由接点BP7及接点LP7构成的信号线称为信号线HREQ。同样,将由接点BP8及接点LP8构成的信号线称为信号线HANS,将由接点BP9及接点LP9构成的信号线称为信号线HCLK,将由接点BP10及接点LP10构成的信号线称为信号线HDAT。
接点BP11及接点BP12与相机主体100内的第2电源电路121连接。第2电源电路121向接点BP12提供透镜驱动部212的驱动电压。即,从接点BP12及接点LP12提供透镜驱动部212的驱动电压。可提供到该接点BP12的电压值具有最小电压值~最大电压值的范围,而该范围均是比可提供到上述接点BP1的电压范围大的电压值(例如,可提供到接点BP12的最大电压值是可提供到接点BP1的最大电压值的数倍左右)。即,提供到接点BP12的电压值和提供到上述接点BP1的电压值相比,是大小不同的电压值。此外,标准地提供到接点BP12的电压值是可提供到接点BP12的最大电压值和最小电压值的中间值附近的电压值。这样一来,从相机主体100侧提供到可换透镜200侧的电流值在电源接通状态下,是约数10mA~数A的电流值。
接点B11是和提供到接点BP12的上述驱动电压对应的接地端子。即,接点BP11及接点LP11是和上述驱动电压对应的接地端子。
在以下说明中,将由接点BP11及接点LP11构成的信号线称为信号线PGND。并且将由接点BP12及接点LP12构成的信号线称为信号线BAT。这些接点LP11、LP12、BP11、BP12构成用于从相机主体100侧向可换透镜200侧的供电的电源系统接点。
此外,由上述提供到接点BP12、接点LP12的电压值(电流值)和提供到接点BP1、LP1的电压值(电流值)的大小关系可知,与提供到各接点的电压分别相对的、在作为接地端子的接点BP11及接点LP11中流动的电流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大于在接点BP2及接点LP2中流动的电流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这是因为:具有促动器等驱动系统的透镜驱动部212所消耗的电力大于可换透镜200内的透镜侧控制部203等的电子电路;以及当不需要驱动聚焦透镜210b时,透镜驱动部212不消耗电力。
图4是透镜框架101及透镜框架201的正面图。图4(a)是从相机主体100侧观察可换透镜200的透镜框架201的图,图4(b)是从可换透镜200侧观察相机主体100的透镜框架101的图。
如图4(a)所示,在保持部202中,接点LP3、LP4、LP5及LP6在沿着透镜框架201的方向(沿着外观形状是大致圆形的透镜框架的一部分的圆弧方向)上,圆弧状(圆弧形状)地整齐排列配置。并且,接点LP7、LP8、LP9及LP10在上述接点LP3~LP6排列的方向(圆弧方向)的延长方向上圆弧状地整齐排列配置。其中,接点LP6与接点LP3~LP5相比配置在靠近接点LP7~LP10的位置。并且,接点LP7及LP8与接点LP9及LP10相比配置在靠近接点LP3~LP6的位置。
接点LP11及LP12在上述接点LP3~LP6排列的方向(圆弧方向) 的延长方向上圆弧状地整齐排列配置。其中,接点LP7~LP10成为配置在接点LP3~LP6、和接点LP11及LP12之间的形态。并且,接点LP10配置在接点LP11的旁边。
接点LP1及LP2在上述接点LP3~LP6排列的方向(圆弧方向)的延长方向上圆弧状地整齐排列配置。其中,接点LP3~LP6成为配置在接点LP7~LP10、和接点LP1及LP2之间的形态。并且,接点LP2和接点LP1相比配置在靠近接点LP3~LP6的位置。
即,上述12个接点LP1~LP12圆弧状地整齐排列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圆弧(分别连接框架中心和接点LP1的中心及接点LP12的中心的扇形)的角度θ1约为105度,各接点间的圆弧角度θ2分别约为9.5度。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12个接点各自的圆弧方向的宽度约为1.5mm。并且,框架中心与到各接点(LP1~LP12)的中心为止的距离约为15mm,因此各接点的中心间的圆弧方向的距离约为2.5mm。并且,各接点的圆弧方向的宽度约为1mm,因此各接点间的圆弧方向的间隙约为1mm。
此外,各接点的宽度、间隙可适当变更。例如可使各接点的圆弧方向的宽度以1/10mm单位(零点几毫米单位)变大或变小,与之对应,间隙的圆弧方向的宽度能以1/10mm单位(零点几毫米单位,例如正负0.2mm)适当变更。
进一步,接点LP3配置在接点LP2的旁边,接点LP5配置在接点LP6的旁边,接点LP4配置在接点LP3和接点LP5之间,接点LP7配置在接点LP6旁边,接点LP8配置在接点LP9旁边。
关注从相机主体100向可换透镜200提供电压的接点,接点的排列如下。接点LP1~LP12这12个接点在保持部202上圆弧状排列配置。接点LP12配置在该圆弧状排列的一端,接点LP1配置在另一端。接点 LP11配置在接点LP12的旁边,接点LP2配置在接点LP1的旁边。并且,接点LP3~LP6在接点LP2的旁边圆弧状排列配置,接点LP7~LP10在接点LP11旁边圆弧状排列配置。
即,圆弧状排列的接点中,在两端配置提供电源电压的接点LP1、LP12,在其内侧一个配置作为与各电源电压对应的接地端子的接点LP2、LP11。并且,其他通信系统的接点LP3~LP10配置在这二个作为接地端子的接点LP2、LP11之间。
在作为通信系统的接点(通信系统接点)的接点LP3~LP10和电源系统的接点中提供电源电压(上述动作电压、驱动电压)的接点LP1及LP12之间,配置成为其接地端子的接点(接地接点)LP2及LP11,之所以这样构成是为了将电源系统的接点(信号线)对通信系统的接点(信号线)造成的影响抑制到最小限度。
提供电源电压的信号线(包括LP1、LP12的信号线)根据电源电压的供给目标中的负荷变动,产生较大的电压变化。该较大的电压变化有时会对通信系统的信号线造成不良影响。为了抑制该不良影响,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与电源接点(LP1、LP12)相比电压变化稳定的接地端子用的接点(接地接点LP2及LP11)配置在通信系统接点LP3~LP10和电源接点LP1、LP12之间。
连接到透镜侧第1通信部217的接点LP3~LP6和连接到透镜侧第2通信部218的接点LP7~LP10彼此相邻配置,但透镜侧第1通信部217的接点LP3、LP4、LP5和透镜侧第2通信部218的接点LP9、LP10,构成不配置在与彼此不同(另一个)的通信部(217或218)连接的接点的旁边。即,在靠近与不同(另一个)的通信部连接的接点的位置,集中配置接点LP6、LP7及LP8。这是为了,如下所述,向接点LP6、LP7及LP8传送与时钟信号不同步的信号(和时钟信号、与其同步的信号相比变化较少的信号,例如单位时间下的状态变化为1kHz~数kHz 左右的信号)。一般情况下,时钟信号、与其同步的信号的单位时间下的变化较激烈,为数MHz左右(作为一例,时钟信号是8MHz,与其同步的数据信号(也取决于数据量)为4MHz),易成为杂音源。因此,为了使这种端子对通信造成的影响为最小限度,优选从连接到不同(另一个)通信部的接点彼此离开配置。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如下接点配置:使传送与时钟信号不同步的信号的接点组(接点LP6、LP7、LP8),介于在透镜侧第1通信部217内传送时钟信号及与其同步的信号的接点组(接点LP3、LP4、LP5)和在透镜侧第2通信部218内传送时钟信号及与其同步的信号的接点组(接点LP9、LP10)之间。
接点LP7~LP10配置得靠近第2电源电路121,接点LP3~LP6配置得靠近第1电源电路120。这是因为,接点LP7~LP10受到杂音的影响较小。第2电源电路121向透镜驱动部212供电,但透镜驱动部212的耗电在驱动聚焦透镜210b时和不驱动时激烈变化。因此,在接点LP11中流动的电流的大小激烈变化,对相邻的通信系统的接点的影响大于接点LP2。但如下所述,使用接点LP7~LP10进行的通信和使用接点LP3~LP6进行的通信相比,周期较短(使用接点LP7~LP10的通信的周期是使用接点LP3~LP6的通信的周期的1/10以下左右的周期。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接点LP7~LP10的通信以16msec周期进行,使用接点LP3~LP6的通信以1msec周期进行,稍后详述),即使因接点LP11的影响而通信失败,也可迅速地重新通信。即,如果是接点LP7~LP10,即使配置在接点LP11旁边,和接点LP3~LP6相比,杂音的影响也较小。
并且,接点LP11配置在接点LP10的旁边。这是因为,和接点LP9相比,接点LP10对杂音的耐性强。如下所述,时钟信号传送到接点LP9,与该时钟信号同步的数据信号传送到接点LP10。时钟信号受到杂音的影响而使上升、下降的边沿变得不明时,在接收侧难于正确取得同步。另一方面,数据信号在时钟信号的上升、下降的时序下进行信号电平的采样。因此,在上述时序下,只要信号电平变得明确即可, 对杂音的耐性比时钟信号强。
此外,图4(b)所示的相机主体100侧的保持部102上配置的接点BP1~Bp12,和上述可换透镜200一侧的接点LP1~LP12相同,因此省略说明。并且从图1、图4可知,相机主体侧的框架101的构造是,与可换透镜侧的框架201相对后,旋转并扣合。因此如图4(a)、(b)所示,接点BP1~BP12的排列方向与接点LP1~LP12的排列方向相反(在图4中,LP1配置在左端,LP12配置在右端,与之相对,BP1配置在右端,BP12配置在左端)。
(命令数据通信的说明)
透镜侧控制部203控制透镜侧第1通信部217,经由接点LP3~LP6、即信号线CLK、BDAT、LDAT及RDY,以第1预定周期(在本实施方式中是16msec)并列进行:自主体侧第1通信部117的控制数据的接收;和对主体侧第1通信部117的响应数据的发送。以下详细说明在透镜侧第1通信部217和主体侧第1通信部117之间进行的通信。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在透镜侧控制部203及透镜侧第1通信部217、与主体侧控制部103及主体侧第1通信部117之间进行的通信称为“命令数据通信”。
图5是表示命令数据通信的例子的时序图。主体侧控制部103及主体侧第1通信部117在命令数据通信开始时(T1),首先确认信号线RDY的信号电平。信号线RDY的信号电平表示透镜侧第1通信部217可否通信。透镜侧控制部203及透镜侧第1通信部217在为无法通信的状态时,从接点LP6输出H(High,高)电平的信号。即,使信号线RDY的信号电平为H电平。主体侧控制部103及主体侧第1通信部117在信号线RDY为H电平时,在其变为L电平前不开始通信。不执行通信中的下一处理。
若信号线RDY是L(Low,低)电平,则主体侧控制部103及主体侧第1通信部117从接点BP3输出时钟信号401。即,经由信号线CLK向透镜侧第1通信部217传送时钟信号401。主体侧控制部103及主体侧第1通信部117与该时钟信号401同步,从接点BP4输出作为控制数据的前半部分的主体侧命令包信号402。即,经由信号线BDAT向透镜侧第1通信部217传送主体侧命令包信号402。
并且,向信号线CLK输出时钟信号401时,透镜侧控制部203及透镜侧第1通信部217与时钟信号401同步地从接点LP5输出作为响应数据的前半部分的透镜侧命令包信号403。即,经由信号线LDAT向主体侧第1通信部117传送透镜侧命令包信号403。
透镜侧控制部203及透镜侧第1通信部217,对应透镜侧命令包信号403的发送完成,使信号线RDY的信号电平为H电平(H2)。透镜侧控制部203使与接收到的主体侧命令包信号402的内容对应的处理即第1控制处理404(后述)开始。
透镜侧控制部203在完成第1控制处理404后,向透镜侧第1通信部217通知第1控制处理404的完成。透镜侧第1通信部217根据该通知,从接点LP6输出L电平的信号。即,使信号线RDY的信号电平为L电平(T3)。主体侧控制部103及主体侧第1通信部117对应该信号电平的变化,从接点BP3输出时钟信号405。即,经由信号线CLK向透镜侧第1通信部217输出时钟信号405。
主体侧控制部103及主体侧第1通信部117与该时钟信号405同步地从接点BP4输出作为控制数据的后半部分的主体侧数据包信号406。即,经由信号线BDAT向透镜侧第1通信部217传送主体侧数据包信号406。
并且,向信号线CLK输出时钟信号405后,透镜侧控制部203及 透镜侧第1通信部217与时钟信号405同步地从接点LP5输出作为响应数据的后半部分的透镜侧数据包信号407。即,经由信号线LDAT向主体侧第1通信部117传送透镜侧数据包信号407。
透镜侧控制部203及透镜侧第1通信部217,对应透镜侧数据包信号407的发送完成,使信号线RDY的信号电平再次为H电平(T4)。透镜侧控制部203开始与接收的主体侧数据包信号406的内容对应的处理即第2控制处理408(后述)。
在此说明透镜侧控制部203进行的第1控制处理404及第2控制处理408。
例如对接收的主体侧命令包信号402是要求可换透镜侧的特定的数据的内容的情况进行说明。透镜侧控制部203作为第1控制处理404执行以下处理:解析处理命令包信号402的内容,并且生成该要求的特定数据。进一步,透镜侧控制部203作为第1控制处理404,还执行以下通信出错检验处理:使用命令包信号402中含有的校验和数据,对命令包信号402的通信中是否出错,可根据数据字节数轻易地检验。通过该第1控制处理404生成的特定数据的信号,作为透镜侧数据包信号407输出到主体侧。并且这种情况下,在命令包信号402后从主体侧输出的主体侧数据包信号406,变为对透镜侧没有特别意义的伪数据信号(包括校验和数据)。这种情况下,透镜侧控制部203作为第2控制处理408,执行上述通信出错检验处理,其利用了主体侧数据包信号406中含有的校验和数据。
并且,例如对接收的主体侧命令包信号402是驱动透镜侧的被驱动部件的指示的情况进行说明。例如说明以下情况:命令包信号402是聚焦透镜210b的驱动指示,接收的主体侧数据包信号406是聚焦透镜210b的驱动量。透镜侧控制部203作为第1控制处理404,解析处理命令包信号402的内容,并且生成表示理解了其内容的理解信号。 进一步,透镜侧控制部203作为第1控制处理404,使用命令包信号402中含有的校验和数据,也进行上述通信出错检验处理。通过该第1控制处理404生成的理解信号,作为透镜侧数据包信号407输出到主体侧。并且,透镜侧控制部203作为第2控制处理408,执行主体侧数据包信号406的内容的解析处理,并且进行上述通信出错检验处理,该处理使用了主体侧数据包信号406中含有的校验和数据。
透镜侧控制部203在第2控制处理408完成时,向透镜侧第1通信部217通知第2控制处理408完成。这样一来,透镜侧控制部203向透镜侧第1通信部217从接点LP6输出L电平的信号。即,使信号线RDY的信号电平为L电平(T5)。
此外,接收的主体侧命令包信号402是驱动上述透镜侧的被驱动部件(例如聚焦透镜)的指示时,透镜侧控制部203在透镜侧第1通信部217使信号线RDY的信号电平为L电平,同时使透镜驱动部212执行以对应驱动量驱动聚焦透镜210b的处理。
在上述时刻T1~时刻T5进行的通信是一次命令数据通信。如上所述,在一次命令数据通信中,通过主体侧控制部103及主体侧第1通信部117,各发送一个主体侧命令包信号402及主体侧数据包信号406。即,虽然为了处理方便而分割为二个来发送,但主体侧命令包信号402及主体侧数据包信号406二个合并而构成一个控制数据。
同样,在一次命令数据通信中,通过透镜侧控制部203及透镜侧第1通信部217,各发送一个透镜侧命令包信号403及透镜侧数据包信号407。即,透镜侧命令包信号403及透镜侧数据包信号407二个合并而构成一个响应数据。
如上所述,透镜侧控制部203及透镜侧第1通信部217并列进行:自主体侧第1通信部117的控制数据的接收;和向主体侧第1通信部 117的响应数据的发送。用于命令数据通信的接点LP6及接点BP6是传送与其他时钟信号不同步的非同步信号(信号线RDY的信号电平/H(高)电平、或L(低)电平)的接点。
(热线通信的说明)
透镜侧控制部203控制透镜侧第2通信部218,经由接点LP7~LP10、即信号线HREQ、HANS、HCLK及HDAT,向主体侧第2通信部118发送透镜位置数据。以下详细说明在透镜侧第2通信部218和主体侧第2通信部118之间进行的通信。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在透镜侧控制部203及透镜侧第2通信部218、与主体侧控制部103及主体侧第2通信部118之间进行的通信,称为“热线通信”。
图6是表示热线通信的例子的时序图。本实施方式的主体侧控制部103的构成是,每隔第2预定周期(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是1毫秒)开始热线通信。该周期比进行命令数据通信的周期短。图6(a)是表示每隔预定周期Tn反复执行热线通信的情况的图。图6(b)表示反复执行的热线通信中将某一次通信的期间Tx放大后的情况。以下根据图6(b)的时序图说明热线通信的步骤。
主体侧控制部103及主体侧第2通信部118在热线通信开始时(T6),首先从接点BP7输出L电平的信号。即,使信号线HREQ的信号电平为L电平。透镜侧第2通信部218将该信号被输入到接点LP7的情况通知给透镜侧控制部203。透镜侧控制部203根据该通知,开始执行生成透镜位置数据的生成处理501。生成处理501是指,透镜侧控制部203使透镜位置检测部213检测出聚焦透镜210b的位置并生成表示检测结果的透镜位置数据的处理。
透镜侧控制部203执行完生成处理501后,透镜侧控制部203及 透镜侧第2通信部218从接点LP8输出L电平的信号(T7)。即,使信号线HANS的信号电平为L电平。主体侧控制部103及主体侧第2通信部118根据该信号被输入到BP8,而从接点BP9输出时钟信号502。即,经由信号线HCLK向透镜侧第2通信部218传送时钟信号。
透镜侧控制部203及透镜侧第2通信部218,与该时钟信号502同步地从接点LP10输出表示透镜位置数据的透镜位置数据信号503。即,经由信号线HDAT向主体侧第2通信部118传送透镜位置数据信号503。
透镜位置数据信号503的发送完成后,透镜侧控制部203及透镜侧第2通信部218从接点LP8输出H电平的信号。即,使信号线HANS的信号电平为H电平(T8)。主体侧第2通信部118,对应于该信号被输入到接点BP8,而从接点LP7输出H电平的信号。即,使信号线HREQ的信号电平为H电平(T9)。
在上述时刻T6~时刻T9进行的通信是一次热线通信。如上所述,在一次热线通信中,通过透镜侧控制部203及透镜侧第2通信部218,发送一个透镜位置数据信号503。用于热线通信的接点LP7、LP8、BP7及BP8是传送与其他时钟信号不同步的非同步信号的接点。即,接点LP7及BP7是传送非同步信号(信号线HREQ的信号电平/H(高)电平或L(低)电平)的接点,接点LP8及BP8是传送非同步信号(信号线HANS的信号电平/H(高)电平或L(低)电平)的接点。
此外,命令数据通信和热线通信可同时或部分并列进行。即,透镜侧第1通信部217和透镜侧第2通信部218中的一个,在另一个与相机主体100进行通信时,也可与相机主体100进行通信。
根据上述第1实施方式下的相机系统,可获得以下作用效果。
(1)在透镜框架201上的保持部202上圆弧状地排列配置以下接点:从相机主体100传送时钟信号401、405的接点LP3;与时钟信号401、405同步地从相机主体100传送主体侧命令包信号402及主体侧数据包信号406的接点LP4;与时钟信号401、405同步地将透镜侧命令包信号403及透镜侧数据包信号407传送到相机主体100的接点LP5;和将与时钟信号401、405不同步的非同步信号传送到相机主体100的接点LP6。并且,在透镜框架201上的保持部202上,在圆弧状的延长方向上排列配置以下接点:从相机主体100传送时钟信号502的接点LP9;与时钟信号502同步地将透镜位置数据信号503传送到相机主体100的接点LP10;从相机主体100传送与时钟信号502不同步的非同步信号的接点LP7;和将与时钟信号502不同步的非同步信号传送到相机主体100的接点LP8。透镜侧第1通信部217经由接点LP3~LP6,从相机主体100接收控制数据并向相机主体100发送响应数据。并且,透镜侧第2通信部218经由接点LP7~LP10,向相机主体100发送透镜位置数据。透镜侧第1通信部217和透镜侧第2通信部218中的一个,在另一个与相机主体100进行通信时,也可与相机主体100进行通信。并且,接点LP6和接点LP3~LP5相比配置在靠近接点LP7~LP10的位置,接点LP7及接点LP8和接点LP9及接点LP10相比配置在靠近接点LP3~LP6的位置。这样一来,可使独立的二个通信系统对彼此的通信的影响抑制到最小限度。
(2)透镜框架201上的保持部202上,在圆弧状的延长方向上排列配置:被从相机主体100提供透镜驱动部212的驱动电压的接点LP12;和成为与该驱动电压对应的接地端子的接点LP11。其中,接点LP7~LP10配置在接点LP3~LP6和接点LP10、LP11之间,接点LP10配置在接点LP11的旁边。这样一来,可使提供透镜驱动部212的驱动电压的信号线BAT对用于进行热线通信的信号线的影响最小。
(3)自透镜框架201上的保持部202上,在圆弧状的延长方向上排列配置:从相机主体100被提供用于进行命令数据通信、热线通信 的动作电压(透镜侧第1通信部217及透镜侧第2通信部218的动作电压)的接点LP1;和成为与该动作电压对应的接地端子的接点LP2。其中,在接点LP11中流动的电流的上限和下限之差,大于在接点LP2中流动的电流的上限和下限之差。并且,接点LP3~LP6配置在接点LP7~LP10和接点LP1、LP2之间,接点LP2和接点LP1相比配置在靠近接点LP3~LP6的位置。这样一来,可使信号线V33对用于进行命令数据通信的信号线的影响最小。并且,可使在信号线PGND中流动的电流的变化对通信系统的信号线的影响最小。
(4)接点LP3配置在接点LP2的旁边,接点LP5配置在接点LP6的旁边,接点LP4配置在接点LP3和接点LP5之间,接点LP7配置在接点LP6的旁边,接点LP8配置在接点LP9的旁边。这样一来,可使各接点间产生的杂音的影响最小。
(5)将以下12个接点在透镜框架201上的保持部202上圆弧状地排列配置:从相机主体100被提供用于使透镜驱动部212动作的驱动电压的接点LP12;成为与该驱动电压对应的接地端子的接点LP11;从相机主体100传送时钟信号401、405的接点LP3;与时钟信号401、405同步地从相机主体100传送主体侧命令包信号402及主体侧数据包信号406的接点LP4;与时钟信号401、405同步地向相机主体100传送透镜侧命令包信号403及透镜侧数据包信号407的接点LP5;从相机主体100传送时钟信号502的接点LP9;与时钟信号502同步地向相机主体100传送透镜位置数据信号503的接点LP10;将与时钟信号401、405及时钟信号502不同步的非同步信号传送到相机主体100的接点LP6;从相机主体100传送与时钟信号401、405及时钟信号502不同步的非同步信号的接点LP7;将与时钟信号401、405及时钟信号502不同步的非同步信号传送到相机主体100的接点LP8;被从相机主体100提供透镜侧第1通信部217及透镜侧第2通信部218的动作电压的接点LP1;以及成为与该动作电压对应的接地端子的接点LP2。其中,接点LP12配置在12个接点的排列的一端,接点LP1配置在另一端。 并且,接点LP11配置在接点LP12的旁边,接点LP2配置在接点LP1的旁边。这样一来,抑制了来自外部的杂音对通信系统的影响。
(6)接点LP3、接点LP4、接点LP5、接点LP6在接点LP2的旁边圆弧状排列配置,接点LP7、接点LP8、接点LP9、接点LP10在接点LP11的旁边圆弧状排列配置。这样一来,可使独立的二个通信系统线彼此产生的影响最小。
下述变形也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可将变形例的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实施方式组合。
(变形例1)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将多个接点沿着框架的边缘一列配置。该多个接点也能以这以外的方式一列配置。例如可将多个接点直线状配置。并且,多个接点也可配置在透镜框架101、201的任意位置。在图4中,多个接点配置在透镜框架101、201的下部,也可将其配置在上部或左右。
(变形例2)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热线通信中说明了将聚焦透镜210b的位置数据从可换透镜200发送到相机主体100的情况。但也可构成以下系统:使用热线通信,还发送聚焦透镜以外的被驱动部件的状态信息。例如在可换透镜200中设置有用于手抖动校正的抖动校正透镜时,也可发送该抖动校正透镜的位置(X、Y位置)。并且也可发送可换透镜内的光圈的位置(与光圈开口尺寸相关的信息)。并且,如果可换透镜200是变焦透镜,则可发送和透镜的焦距相关的信息。这种情况下,作为图6(b)所示的生成处理501,包括以下处理:生成抖动校正透镜的位置数据的处理;生成用于形成光圈开口的光圈的控制位置数据(和开口尺寸对应的位置信息)的处理;生成变焦透镜的位置数据的处理。
(变形例3)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保持部102(主体侧)及保持部202(透镜侧)分别是一体部件(一个部件)。但该保持部102、202也可分别是以下构成:通过组合被分割为几个(按照几个接点)的多个保持部件而形成为一体。
(变形例4)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信接口相对二个通信(热线通信、命令数据通信)分别单独设置,但它们也可一体形成。即,在可换透镜侧,透镜侧第1通信部217和透镜侧第2通信部218可一体形成。同样在相机主体侧,主体侧第1通信部117和主体侧第2通信部118可一体形成。
进一步,也可替代主体侧控制部103、透镜侧控制部203,使用组合了它们的各通信接口功能的主体侧控制部、透镜侧控制部。
(变形例5)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由相机主体100和可换透镜200构成的相机系统。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相机系统。只要是具有可拆装可换透镜200的框架、与可换透镜200可通信且可向可换透镜供电的电子设备,则也可将以上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构成(相机主体侧的构成)适用于该电子设备。作为这种电子设备,例如包括投影仪。通过使投影仪的投影透镜部分为可拆装的可换式的投影透镜来构成,可获得和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投影系统。
(变形例6)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抖动校正机构,说明了包括以具有与成像光学系统210的光轴方向垂直的方向的成分的方式能够移动的抖动校正透镜、并通过驱动该抖动校正透镜进行手抖动校正的机构。但作 为抖动校正机构不限于此,也可是以下方式的机构:使抖动校正光学系统在包括成像光学系统210的光轴的面内方向上旋转(摆动),并进行抖动校正。
只要不破坏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则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范围内可考虑的其他方式也包含在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Claims (23)
1.一种可换透镜,能够相对于相机主体拆装,且具有配置了多个接点的保持部,其特征在于,
具有:第1通信系统接点,将第1接点、第2接点、第3接点和第4接点配置到上述保持部,上述第1接点用于输入从相机主体输出的第1时钟信号,上述第2接点用于输入从上述相机主体与上述第1时钟信号同步输出的第1数据信号,上述第3接点用于与上述第1时钟信号同步地将第2数据信号输出到上述相机主体,上述第4接点用于将与上述第1时钟信号不同步的第1非同步信号输出到上述相机主体;以及
第2通信系统接点,将第5接点、第6接点、第7接点和第8接点配置到上述保持部上的与上述第1通信系统接点的配置位置不同的位置,上述第5接点用于输入从上述相机主体输出的第2时钟信号,上述第6接点用于与上述第2时钟信号同步地将第3数据信号输出到上述相机主体,上述第7接点用于从上述相机主体输入与上述第2时钟信号不同步的第2非同步信号,上述第8接点用于将与上述第2时钟信号不同步的第3非同步信号输出到上述相机主体,
上述第4接点配置在比上述第1接点、上述第2接点及上述第3接点靠近上述第2通信系统接点的位置,
上述第7接点及上述第8接点配置在比上述第5接点及上述第6接点靠近上述第1通信系统接点的位置。
2.一种可换透镜,能够相对于相机主体拆装,且具有配置了多个接点的保持部,其特征在于,
具有:第1通信系统接点,将第1接点、第2接点、第3接点和第4接点配置到上述保持部,上述第1接点用于输入从相机主体输出的第1时钟信号,上述第2接点用于输入从上述相机主体与上述第1时钟信号同步输出的第1数据信号,上述第3接点用于与上述第1时钟信号同步地将第2数据信号输出到上述相机主体,上述第4接点用 于将与上述第1时钟信号不同步的第1非同步信号输出到上述相机主体;
第2通信系统接点,将第5接点、第6接点、第7接点和第8接点配置到上述保持部上的与上述第1通信系统接点的配置位置不同的位置,上述第5接点用于输入从上述相机主体输出的第2时钟信号,上述第6接点用于与上述第2时钟信号同步地将第3数据信号输出到上述相机主体,上述第7接点用于从上述相机主体输入与上述第2时钟信号不同步的第2非同步信号,上述第8接点用于将与上述第2时钟信号不同步的第3非同步信号输出到上述相机主体;
第1通信单元,根据从上述第4接点输出的上述第1非同步信号及在上述第1接点输入的上述第1时钟信号,使用上述第2接点从上述相机主体接收上述第1数据信号,并使用上述第3接点向上述相机主体发送上述第2数据信号;以及
第2通信单元,根据在上述第7接点输入的上述第2非同步信号、从上述第8接点输出的上述第3非同步信号及在上述第5接点输入的上述第2时钟信号,使用上述第6接点向上述相机主体发送上述第3数据信号,
上述第4接点配置在比上述第1接点、上述第2接点及上述第3接点靠近上述第2通信系统接点的位置,
上述第7接点及上述第8接点配置在比上述第5接点及上述第6接点靠近上述第1通信系统接点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换透镜,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驱动单元,驱动被驱动部件;以及
第1电源系统接点,将第9接点和第10接点配置在上述保持部上的与上述第1通信系统接点及上述第2通信系统接点的配置位置不同的位置上,上述驱动单元的驱动电压被从上述相机主体提供到上述第9接点,上述第10接点成为与上述驱动电压对应的接地端子,
上述第1电源系统接点相对于上述第2通信系统接点配置在上述第1通信系统接点的相反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换透镜,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1电源系统接点中,上述第10接点被配置成最靠近上述第2通信系统接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换透镜,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2通信系统接点中,上述第6接点被配置成最靠近上述第10接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换透镜,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第2电源系统接点,其将第11接点和第12接点配置在上述保持部上的与上述第1通信系统接点、上述第2通信系统接点及上述第1电源系统接点的位置不同的位置上,与上述驱动电压不同的电压值的动作电压被从上述相机主体提供到上述第11接点,上述第12接点成为与上述动作电压对应的接地端子,
提供到上述第11接点的上述动作电压的电压值小于提供到上述第9接点的上述驱动电压的电压值,
上述第2电源系统接点相对于上述第1通信系统接点配置在上述第2通信系统接点的相反侧,
上述第12接点配置在比上述第11接点靠近上述第1通信系统接点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换透镜,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接点相对于上述第12接点配置在上述第11接点的相反侧,
上述第3接点相对于上述第4接点配置在上述第2通信系统接点的相反侧,
上述第2接点配置在上述第1接点和上述第3接点之间,
上述第7接点相对于上述第4接点配置在上述第3接点的相反侧,
上述第8接点相对于上述第7接点配置在上述第4接点的相反侧。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换透镜,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1接点、上述第12接点、上述第1接点、上述第2接点、上述第3接点、上述第4接点、上述第7接点、上述第8接点、上述第5接点、上述第6接点、上述第10接点及上述第9接点,按照上述记载的顺序圆弧状排列而配置在上述保持部。
9.根据权利要求6~8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可换透镜,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10接点中流动的电流的上限和下限之差大于在上述第12接点中流动的电流的上限和下限之差。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换透镜,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驱动单元,驱动被驱动部件;
第1电源系统接点,将第9接点和第10接点配置在上述保持部上的与上述第1通信系统接点及上述第2通信系统接点的配置位置不同的位置上,上述驱动单元的驱动电压被从上述相机主体提供到上述第9接点,上述第10接点成为与上述驱动电压对应的接地端子;以及
第2电源系统接点,将第11接点和第12接点配置在上述保持部上的与上述第1通信系统接点、上述第2通信系统接点及上述第1电源系统接点的配置位置不同的位置上,上述第1通信单元及上述第2通信单元的动作电压被从上述相机主体提供到上述第11接点,上述第12接点成为与上述动作电压对应的接地端子,
提供到上述第11接点的上述动作电压的电压值小于提供到上述第9接点的上述驱动电压的电压值,
上述第1电源系统接点相对于上述第2通信系统接点配置在上述第1通信系统接点的相反侧,
上述第2电源系统接点相对于上述第1通信系统接点配置在上述第2通信系统接点的相反侧,
上述第12接点配置在比上述第11接点靠近上述第1通信系统接点的位置,
上述第1接点相对于上述第12接点配置在上述第11接点的相反侧,
上述第3接点相对于上述第4接点配置在上述第2通信系统接点的相反侧,
上述第2接点配置在上述第1接点和上述第3接点之间,
上述第7接点相对于上述第4接点配置在上述第3接点的相反侧,
上述第8接点相对于上述第7接点配置在上述第4接点的相反侧。
11.根据权利要求2或10所述的可换透镜,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通信单元和上述第2通信单元中的一方,在另一方与上述相机主体进行通信时,也能够与上述相机主体进行通信。
12.一种可换透镜,能够相对于相机主体拆装,且具有被驱动部件,其特征在于,
具有:第1接点,用于输入从相机主体输出的第1时钟信号;
第2接点,用于输入从上述相机主体与上述第1时钟信号同步输出的第1数据信号;
第3接点,用于与上述第1时钟信号同步地将第2数据信号输出到上述相机主体;
第4接点,用于将与上述第1时钟信号不同步的第1非同步信号输出到上述相机主体;
第5接点,用于输入从上述相机主体输出的第2时钟信号;
第6接点,用于与上述第2时钟信号同步地将第3数据信号输出到上述相机主体;
第7接点,用于从上述相机主体输入与上述第2时钟信号不同步的第2非同步信号;
第8接点,用于将与上述第2时钟信号不同步的第3非同步信号输出到上述相机主体;
第9接点,用于驱动上述被驱动部件的驱动电压被从上述相机主体提供到该第9接点;
第10接点,成为与上述驱动电压对应的接地端子;
第11接点,与上述驱动电压不同的电压值的动作电压被从上述相机主体提供到该第11接点;
第12接点,成为与上述动作电压对应的接地端子;以及
保持部,配置有上述第1接点到上述第12接点这12个接点,
在上述保持部中的上述12个接点的配置的一端配置上述第11接点,在另一端配置上述第9接点,
在上述12个接点的配置中,上述第12接点配置在上述第11接点的旁边,
在上述12个接点的配置中,上述第1接点相对于上述第12接点配置在上述第11接点的相反侧,
在上述12个接点的配置中,上述第2接点相对于上述第1接点配置在上述第12接点的相反侧,
在上述12个接点的配置中,上述第3接点相对于上述第2接点配置在上述第1接点的相反侧,
在上述12个接点的配置中,上述第4接点相对于上述第3接点配置在上述第2接点的相反侧,
在上述12个接点的配置中,上述第7接点相对于上述第4接点配置在上述第3接点的相反侧,
在上述12个接点的配置中,上述第8接点相对于上述第7接点配置在上述第4接点的相反侧,
在上述12个接点的配置中,上述第5接点相对于上述第8接点配置在上述第7接点的相反侧,
在上述12个接点的配置中,上述第6接点相对于上述第5接点配置在上述第8接点的相反侧,
在上述12个接点的配置中,上述第10接点相对于上述第6接点配置在上述第5接点的相反侧、且配置在上述第9接点的旁边。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可换透镜,其特征在于,
上述驱动电压的电压值大于上述动作电压的电压值。
14.根据权利要求1、2、4~8、10、12、1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可换透镜,其特征在于,
上述被驱动部件包括以下部件中的任意一个:能够在光学系统的光轴方向上移动的部件;能够移动以包含与上述光轴方向垂直的方向的成分的部件;能够移动以变更光束通过的开口的大小的部件。
15.一种相机主体,能够拆装可换透镜,具有配置有多个接点的保持部,其特征在于,
具有:第1通信系统接点,将第1接点、第2接点、第3接点和第4接点配置到上述保持部,上述第1接点用于向上述可换透镜输出第1时钟信号,上述第2接点用于与上述第1时钟信号同步地向上述可换透镜输出第1数据信号,上述第3接点用于与上述第1时钟信号同步地从上述可换透镜输入第2数据信号,上述第4接点用于从上述可换透镜输入与上述第1时钟信号不同步的第1非同步信号;以及
第2通信系统接点,将第5接点、第6接点、第7接点和第8接点配置到上述保持部上的与上述第1通信系接点的配置位置不同的位置,上述第5接点用于向上述可换透镜输出第2时钟信号,上述第6接点用于与上述第2时钟信号同步地从上述可换透镜输入第3数据信号,上述第7接点用于将与上述第2时钟信号不同步的第2非同步信号输出到上述可换透镜,上述第8接点用于从上述可换透镜输入与上述第2时钟信号不同步的第3非同步信号,
上述第4接点配置在比上述第1接点、上述第2接点及上述第3接点靠近上述第2通信系统接点的位置,
上述第7接点及上述第8接点配置在比上述第5接点及上述第6接点靠近上述第1通信系统接点的位置。
16.一种相机主体,能够拆装可换透镜,具有配置有多个接点的保持部,其特征在于,
具有:第1通信系统接点,将第1接点、第2接点、第3接点和 第4接点配置到上述保持部,上述第1接点用于向上述可换透镜输出第1时钟信号,上述第2接点用于与上述第1时钟信号同步地向上述可换透镜输出第1数据信号,上述第3接点用于与上述第1时钟信号同步地从上述可换透镜输入第2数据信号,上述第4接点用于从上述可换透镜输入与上述第1时钟信号不同步的第1非同步信号;
第2通信系统接点,将第5接点、第6接点、第7接点和第8接点配置到上述保持部上的与上述第1通信系接点的配置位置不同的位置,上述第5接点用于向上述可换透镜输出第2时钟信号,上述第6接点用于与上述第2时钟信号同步地从上述可换透镜输入第3数据信号,上述第7接点用于将与上述第2时钟信号不同步的第2非同步信号输出到上述可换透镜,上述第8接点用于从上述可换透镜输入与上述第2时钟信号不同步的第3非同步信号;
第1通信单元,根据在上述第4接点输入的上述第1非同步信号及从上述第1接点输出的上述第1时钟信号,使用上述第2接点向上述可换透镜发送上述第1数据信号,并使用上述第3接点从上述可换透镜接收上述第2数据信号;以及
第2通信单元,根据从上述第7接点输出的上述第2非同步信号、在上述第8接点输入的上述第3非同步信号及从上述第5接点输出的上述第2时钟信号,使用上述第6接点从上述可换透镜接收上述第3数据信号,
上述第4接点配置在比上述第1接点、上述第2接点及上述第3接点靠近上述第2通信系统接点的位置,
上述第7接点及上述第8接点配置在比上述第5接点及上述第6接点靠近上述第1通信系统接点的位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相机主体,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第1电源系统接点,其将第9接点和第10接点配置在上述保持部上的与上述第1通信系统接点及上述第2通信系统接点的配置位置不同的位置上,用于驱动上述可换透镜的被驱动部件的驱动电压被提供到上述第9接点,上述第10接点成为与上述驱动电压对应的接 地端子,
上述第1电源系统接点相对于上述第2通信系统接点配置在上述第1通信系统接点的相反侧。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相机主体,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1电源系统接点中,上述第10接点被配置成最靠近上述第2通信系统接点。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相机主体,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2电源系统接点中,上述第6接点被配置成最靠近上述第10接点。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相机主体,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第2电源系统接点,其将第11接点和第12接点配置在上述保持部上的与上述第1通信系统接点、上述第2通信系统接点及上述第1电源系统接点的配置位置不同的位置上,用于向上述可换透镜提供的与上述驱动电压不同的电压值的动作电压被提供到上述第11接点,上述第12接点成为与上述动作电压对应的接地端子,
提供到上述第11接点的上述动作电压的电压值小于提供到上述第9接点的上述驱动电压的电压值,
上述第2电源系统接点相对于上述第1通信系统接点配置在上述第2通信系统接点的相反侧,
上述第12接点配置在比上述第11接点靠近上述第1通信系统接点的位置。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相机主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接点相对于上述第12接点配置在上述第11接点的相反侧,
上述第3接点相对于上述第4接点配置在上述第2通信系统接点的相反侧,
上述第2接点配置在上述第1接点和上述第3接点之间,
上述第7接点相对于上述第4接点配置在上述第3接点的相反侧,
上述第8接点相对于上述第7接点配置在上述第4接点的相反侧。
22.一种相机主体,能够拆装具有被驱动部件的可换透镜,其特征在于,
具有:第1接点,用于向上述可换透镜输出第1时钟信号;
第2接点,用于与上述第1时钟信号同步地向上述可换透镜输出第1数据信号;
第3接点,用于与上述第1时钟信号同步地从上述可换透镜输入第2数据信号;
第4接点,用于从上述可换透镜输入与上述第1时钟信号不同步的第1非同步信号;
第5接点,用于输出第2时钟信号;
第6接点,用于与上述第2时钟信号同步地从上述可换透镜输入第3数据信号;
第7接点,用于向上述可换透镜输出与上述第2时钟信号不同步的第2非同步信号;
第8接点,用于从上述可换透镜输入与上述第2时钟信号不同步的第3非同步信号;
第9接点,被提供用于驱动上述可换透镜的上述被驱动部件的驱动电压;
第10接点,成为与上述驱动电压对应的接地端子;
第11接点,被提供用于向上述可换透镜提供的与上述驱动电压不同的电压值的动作电压;
第12接点,成为与上述动作电压对应的接地端子;以及
保持部,配置有上述第1接点到上述第12接点这12个接点,
在上述保持部中的上述12个接点的配置的一端配置上述第11接点,在另一端配置上述第9接点,
在上述12个接点的配置中,上述第12接点配置在上述第11接点 的旁边,
在上述12个接点的配置中,上述第1接点相对于上述第12接点配置在上述第11接点的相反侧,
在上述12个接点的配置中,上述第2接点相对于上述第1接点配置在上述第12接点的相反侧,
在上述12个接点的配置中,上述第3接点相对于上述第2接点配置在上述第1接点的相反侧,
在上述12个接点的配置中,上述第4接点相对于上述第3接点配置在上述第2接点的相反侧,
在上述12个接点的配置中,上述第7接点相对于上述第4接点配置在上述第3接点的相反侧,
在上述12个接点的配置中,上述第8接点相对于上述第7接点配置在上述第4接点的相反侧,
在上述12个接点的配置中,上述第5接点相对于上述第8接点配置在上述第7接点的相反侧,
在上述12个接点的配置中,上述第6接点相对于上述第5接点配置在上述第8接点的相反侧,
在上述12个接点的配置中,上述第10接点相对于上述第6接点配置在上述第5接点的相反侧、且配置在上述第9接点的旁边。
23.一种电子设备,能够拆装具有被驱动部件的可换透镜,其特征在于,
具有:第1接点,用于向上述可换透镜输出第1时钟信号;
第2接点,用于与上述第1时钟信号同步地向上述可换透镜输出第1数据信号;
第3接点,用于与上述第1时钟信号同步地从上述可换透镜输入第2数据信号;
第4接点,用于从上述可换透镜输入与上述第1时钟信号不同步的第1非同步信号;
第5接点,用于输出第2时钟信号;
第6接点,用于与上述第2时钟信号同步地从上述可换透镜输入第3数据信号;
第7接点,用于向上述可换透镜输出与上述第2时钟信号不同步的第2非同步信号;
第8接点,用于从上述可换透镜输入与上述第2时钟信号不同步的第3非同步信号;
第9接点,被提供用于驱动上述可换透镜的上述被驱动部件的驱动电压;
第10接点,成为与上述驱动电压对应的接地端子;
第11接点,被提供用于向上述可换透镜提供的与上述驱动电压不同的电压值的动作电压;
第12接点,成为与上述动作电压对应的接地端子;以及
保持部,配置有上述第1接点到上述第12接点这12个接点,
在上述保持部中的上述12个接点的配置的一端配置上述第11接点,在另一端配置上述第9接点,
在上述12个接点的配置中,上述第12接点配置在上述第11接点的旁边,
在上述12个接点的配置中,上述第1接点相对于上述第12接点配置在上述第11接点的相反侧,
在上述12个接点的配置中,上述第2接点相对于上述第1接点配置在上述第12接点的相反侧,
在上述12个接点的配置中,上述第3接点相对于上述第2接点配置在上述第1接点的相反侧,
在上述12个接点的配置中,上述第4接点相对于上述第3接点配置在上述第2接点的相反侧,
在上述12个接点的配置中,上述第7接点相对于上述第4接点配置在上述第3接点的相反侧,
在上述12个接点的配置中,上述第8接点相对于上述第7接点配置在上述第4接点的相反侧,
在上述12个接点的配置中,上述第5接点相对于上述第8接点配 置在上述第7接点的相反侧,
在上述12个接点的配置中,上述第6接点相对于上述第5接点配置在上述第8接点的相反侧,
在上述12个接点的配置中,上述第10接点相对于上述第6接点配置在上述第5接点的相反侧、且配置在上述第9接点的旁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0-202104 | 2010-09-09 | ||
JP2010202104 | 2010-09-09 | ||
JP2010294513A JP4952845B2 (ja) | 2010-09-09 | 2010-12-29 | 交換レンズ、カメラボディおよび電子機器 |
JP2010-294513 | 2010-12-29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2102220U true CN202102220U (zh) | 2012-01-04 |
Family
ID=4538822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042338.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02100B (zh) | 2010-09-09 | 2011-02-18 | 可换透镜、相机主体及电子设备 |
CN201120043143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102220U (zh) | 2010-09-09 | 2011-02-18 | 可换透镜、相机主体及电子设备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042338.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02100B (zh) | 2010-09-09 | 2011-02-18 | 可换透镜、相机主体及电子设备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US (6) | US8400722B2 (zh) |
CN (2) | CN102402100B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365042A (zh) * | 2012-04-04 | 2013-10-23 | 佳能株式会社 | 摄像设备和照相机附件 |
CN104104848A (zh) * | 2013-04-09 | 2014-10-15 | 佳能株式会社 | 照相机、透镜单元和图像拾取系统 |
US9638987B2 (en) | 2012-04-04 | 2017-05-02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Camera and camera accessory |
US9684229B2 (en) | 2012-04-04 | 2017-06-20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Camera accessory and camera |
US9729769B2 (en) | 2012-04-04 | 2017-08-08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Camera and camera accessory |
US10545393B2 (en) | 2012-04-04 | 2020-01-28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Camera accessory and camera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605030B2 (ja) * | 2010-07-06 | 2014-10-15 | 株式会社ニコン | カメラボディおよび交換レンズ |
CN102402100B (zh) | 2010-09-09 | 2014-10-15 | 株式会社尼康 | 可换透镜、相机主体及电子设备 |
JP4952845B2 (ja) | 2010-09-09 | 2012-06-13 | 株式会社ニコン | 交換レンズ、カメラボディおよび電子機器 |
US8792783B2 (en) | 2011-08-31 | 2014-07-29 | Nikon Corporation | Exchangeable lens |
US8693863B2 (en) * | 2011-09-20 | 2014-04-08 | Nikon Corporation | Exchangeable lens |
US8639111B2 (en) | 2011-09-20 | 2014-01-28 | Nikon Corporation | Exchangeable lens |
US8714844B2 (en) | 2011-09-20 | 2014-05-06 | Nikon Corporation | Intermediate adapter, camera accessory, and exchangeable lens |
US8649677B2 (en) | 2011-09-20 | 2014-02-11 | Nikon Corporation | Exchangeable lens |
EP4310569A1 (en) * | 2011-11-11 | 2024-01-24 | Nikon Corporation | Focal point adjustment device, image capture device, and lens barrel |
JP6003199B2 (ja) * | 2012-05-08 | 2016-10-05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レンズ交換式カメラシステムおよびレンズデータ取得プログラム |
JP5645875B2 (ja) * | 2012-05-14 | 2014-12-2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撮像装置、レンズ装置および撮像システム |
JP2014006340A (ja) * | 2012-06-22 | 2014-01-16 | Sony Corp | 像振れ補正装置と像振れ補正方法および撮像装置 |
EP2995982B1 (en) | 2013-05-10 | 2021-07-21 | Nikon Corporation | Lens barrel, camera system, and imaging device |
JP6459984B2 (ja) * | 2014-01-30 | 2019-01-30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カメラおよびアダプタ |
JP6724288B2 (ja) | 2014-11-07 | 2020-07-15 | 株式会社ニコン | 交換レンズ、カメラ本体およびカメラ |
JP6272382B2 (ja) * | 2016-03-31 | 2018-01-3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アクセサリ装置、撮像装置および通信制御プログラム |
JP6877907B2 (ja) * | 2016-07-25 | 2021-05-26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撮像装置、アクセサリ装置、撮像システムおよびこれらの制御方法 |
JP6667417B2 (ja) * | 2016-10-27 | 2020-03-1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撮像装置、アクセサリ装置およ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
CN108989656B (zh) | 2017-05-31 | 2021-01-05 | 佳能株式会社 | 摄像设备、镜头设备、配件和照相机系统 |
TWI776256B (zh) | 2017-05-31 | 2022-09-01 | 日商佳能股份有限公司 | 安裝件設備和配件 |
CN108989625B (zh) | 2017-05-31 | 2021-02-19 | 佳能株式会社 | 配件和摄像设备 |
JP6866236B2 (ja) | 2017-05-31 | 2021-04-2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アクセサリ装置 |
RU2755029C2 (ru) | 2017-05-31 | 2021-09-10 | Кэнон Кабусики Кайся | Аксессуар, устройство захвата изображений, на котором он может устанавливаться, и система камеры |
SG10201909089WA (en) | 2017-05-31 | 2019-11-28 | Canon Kk | Adapter device, imaging apparatus, and accessory |
RU2724453C2 (ru) | 2017-05-31 | 2020-06-23 | Кэнон Кабусики Кайся | Устройство объектива, устройство захвата изображений, на котором может устанавливаться устройство объектива, и система камеры |
US10656504B2 (en) | 2017-05-31 | 2020-05-19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and accessories |
RU2714847C2 (ru) | 2017-05-31 | 2020-02-19 | Кэнон Кабусики Кайся | Устройство захвата изображения и аксессуары |
CN208401980U (zh) | 2017-05-31 | 2019-01-18 | 佳能株式会社 | 摄像设备和配件 |
EP3410201B1 (en) * | 2017-05-31 | 2020-03-11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Accessory, image pickup apparatus on which same is mountable, and camera system |
TWI681245B (zh) | 2017-05-31 | 2020-01-01 | 日商佳能股份有限公司 | 安裝設備及用於成像設備的配件 |
CN113109982B (zh) * | 2017-05-31 | 2024-08-23 | 佳能株式会社 | 镜头设备、摄像设备和中间配件 |
CN208386721U (zh) | 2017-05-31 | 2019-01-15 | 佳能株式会社 | 配件、能够安装该配件的摄像设备及相机系统 |
RU2714842C2 (ru) | 2017-05-31 | 2020-02-19 | Кэнон Кабусики Кайся | Устройство захвата изображения и аксессуары |
CN208479765U (zh) | 2017-05-31 | 2019-02-05 | 佳能株式会社 | 摄像设备、镜头设备和中间配件 |
JP7046709B2 (ja) * | 2018-05-17 | 2022-04-0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アクセサリ装置、これを備えるカメラシステム、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JP6569784B1 (ja) * | 2018-07-18 | 2019-09-04 | 株式会社ニコン | アクセサリ |
JP6593499B1 (ja) * | 2018-07-20 | 2019-10-23 | 株式会社ニコン | 交換レンズおよびデータ送信方法 |
JP6508402B1 (ja) * | 2018-08-21 | 2019-05-08 | 株式会社ニコン | 交換レンズ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177520A (en) * | 1988-12-05 | 1993-01-05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Optical apparatus |
JP3128840B2 (ja) * | 1991-03-06 | 2001-01-29 | 株式会社ニコン | カメラシステム |
JP2769524B2 (ja) * | 1994-05-09 | 1998-06-25 | 株式会社ニコン | 交換レンズ及びカメラシステム |
JP4358942B2 (ja) * | 1999-08-30 | 2009-11-04 | 株式会社シグマ | レンズ交換式カメラシステム及び交換レンズ |
US7519291B2 (en) * | 2005-03-24 | 2009-04-14 | Fujifilm Corporation | Digital camera, lens unit, and camera system having the same |
JP2007129433A (ja) | 2005-11-02 | 2007-05-24 | Fujifilm Corp | デジタルカメラ |
US7874747B2 (en) | 2008-04-28 | 2011-01-25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Intermediate adapter, camera body and imaging system |
CN102402100B (zh) * | 2010-09-09 | 2014-10-15 | 株式会社尼康 | 可换透镜、相机主体及电子设备 |
-
2011
- 2011-02-18 CN CN201110042338.XA patent/CN102402100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1-02-18 CN CN2011200431432U patent/CN202102220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1-02-23 US US13/033,166 patent/US8400722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3
- 2013-01-18 US US13/745,464 patent/US20130129339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3-07-12 US US13/940,768 patent/US8995069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5
- 2015-02-20 US US14/627,532 patent/US9823548B2/en active Active
-
2017
- 2017-10-26 US US15/794,771 patent/US10599017B2/en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02-18 US US16/793,003 patent/US11163217B2/en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365042A (zh) * | 2012-04-04 | 2013-10-23 | 佳能株式会社 | 摄像设备和照相机附件 |
US9164256B2 (en) | 2012-04-04 | 2015-10-20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pickup apparatus and lens unit |
CN103365042B (zh) * | 2012-04-04 | 2016-06-29 | 佳能株式会社 | 摄像设备和照相机附件 |
US9453984B2 (en) | 2012-04-04 | 2016-09-27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pickup apparatus and lens unit |
US9638987B2 (en) | 2012-04-04 | 2017-05-02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Camera and camera accessory |
US9684229B2 (en) | 2012-04-04 | 2017-06-20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Camera accessory and camera |
US9729769B2 (en) | 2012-04-04 | 2017-08-08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Camera and camera accessory |
US10545393B2 (en) | 2012-04-04 | 2020-01-28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Camera accessory and camera |
US10921691B2 (en) | 2012-04-04 | 2021-02-16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Camera accessory and camera |
US11169431B2 (en) | 2012-04-04 | 2021-11-09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Camera and camera accessory |
CN104104848A (zh) * | 2013-04-09 | 2014-10-15 | 佳能株式会社 | 照相机、透镜单元和图像拾取系统 |
CN104104848B (zh) * | 2013-04-09 | 2017-08-01 | 佳能株式会社 | 照相机、透镜单元和图像拾取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10599017B2 (en) | 2020-03-24 |
CN102402100A (zh) | 2012-04-04 |
CN102402100B (zh) | 2014-10-15 |
US20180046066A1 (en) | 2018-02-15 |
US11163217B2 (en) | 2021-11-02 |
US20200183256A1 (en) | 2020-06-11 |
US20140133842A1 (en) | 2014-05-15 |
US9823548B2 (en) | 2017-11-21 |
US20130129339A1 (en) | 2013-05-23 |
US8400722B2 (en) | 2013-03-19 |
US20120063016A1 (en) | 2012-03-15 |
US20150168814A1 (en) | 2015-06-18 |
US8995069B2 (en) | 2015-03-3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2102220U (zh) | 可换透镜、相机主体及电子设备 | |
CN202102219U (zh) | 可换透镜、相机主体及电子设备 | |
CN104330943A (zh) | 可换透镜、相机主体及设备 | |
CN103926782A (zh) | 可换透镜、相机主体及设备 | |
CN203217222U (zh) | 可更换镜头 | |
CN203037976U (zh) | 可更换镜头 | |
CN203037974U (zh) | 可更换镜头 | |
CN103019009B (zh) | 交换镜头 | |
CN102650803B (zh) | 相机附件、相机机身及相机系统 | |
JP6890745B2 (ja) | カメラアクセサリ | |
CN103019007A (zh) | 可更换镜头 | |
CN103019006A (zh) | 可更换镜头 | |
CN103019008A (zh) | 中间适配器、配件及交换镜头 | |
CN102778805A (zh) | 交换镜头及相机机身 | |
JP5729067B2 (ja) | 交換レンズおよびカメラシステム | |
JP5316687B2 (ja) | 交換レンズ | |
JP5257537B2 (ja) | 交換レンズ | |
JP2013057812A (ja) | 交換レンズ | |
JP2013057813A (ja) | 交換レンズ | |
CN203037975U (zh) | 交换镜头 | |
JP6677224B2 (ja) | 交換レンズおよびカメラボディ | |
JP5817258B2 (ja) | 交換レンズおよびカメラ | |
JP2016027424A (ja) | 交換レンズおよびカメラボディ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104 Termination date: 201602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