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076524U - 电连接器及其绝缘壳体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及其绝缘壳体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2076524U CN202076524U CN2011200099184U CN201120009918U CN202076524U CN 202076524 U CN202076524 U CN 202076524U CN 2011200099184 U CN2011200099184 U CN 2011200099184U CN 201120009918 U CN201120009918 U CN 201120009918U CN 202076524 U CN202076524 U CN 20207652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tact
- installation cavity
- insulation shell
- electric connector
- power suppl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及其绝缘壳体,绝缘壳体中开设有装配电源接触件的接触件安装腔,所述接触件安装腔的腔壁上设有与接触片上的弹性倒刺卡配的卡槽,所述卡槽后端的槽壁在接触件安装腔腔壁上形成朝前的、用于与电源接触件的弹性倒刺末端挡止配合的台阶面,所述卡槽所在的接触件安装腔的腔壁上还设有处于所述台阶面之后的加固凸台,加固凸台前端具有朝前的与所述台阶面齐平的补充挡止端面。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的绝缘壳体在接触件安装腔的卡槽后端处设有加固凸台,该加固凸台的增加了卡槽后端台阶面的厚度,从而增大并加强了与接触件的弹性倒刺配合的接触部分受力性能,使绝缘壳体更加耐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电路板中的承载大电流的两个适配电连接器是通过电连接器中的电源接触件的插配来传输电流,由于通过电流较高,为减少接触件升温对电连接器所在电路的影响,因此要求电连接器具有良好的散热结构,同时要求插头接触件和插座接触件在插合后电接触可靠,接触电阻尽可能的小。现有的此类电连接器如中国专利公告号CN 201466269所公开的一种电源接触件及具有该接触件的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包括绝缘壳体及其中开设的多个装配电源接触件的接触件安装腔,各接触件安装腔两侧的腔壁上设有与电源接触件上的外翻的弹性倒刺卡配的卡槽,该卡槽从接触件安装腔处于电连接器插接端的口部向后延伸至接触件安装腔腔壁的中部,卡槽后端的槽壁在接触件安装腔腔壁上形成朝前的、用于与电源接触件的弹性倒刺挡止配合的台阶面,此台阶面封堵于卡槽后端与对应的电源接触件的弹性倒刺末端顶配而实现对接触件的定位,在使用时将承受电源接触件在插接时的阻力,当此台阶面面积较小或当电源接触件受力过大或时,有可能发生电源接触件将台阶面整个戳掉或削薄而导致定位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接触件定位结构的受力性能的绝缘壳体,同时提供具有该绝缘壳体的电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连接器,包括前端为插接端的绝缘壳体,所述绝缘壳体中开设有装配电源接触件的接触件安装腔,所述电源接触件包括并列间隔设置的一对接触片,各接触件片上设有与接触件安装腔定位配合的弹性倒刺,所述弹性倒刺为根部与接触片呈一体连接、末端向外翻折而向后弹性悬伸于接触片的外表面之上的悬臂,所述接触件安装腔的腔壁上设有与接触片上的弹性倒刺卡配的卡槽,所述卡槽后端的槽壁在接触件安装腔腔壁上形成朝前的、用于与电源接触件的弹性倒刺末端挡止配合的台阶面,所述卡槽所在的接触件安装腔的腔壁上还设有处于所述台阶面之后的加固凸台,加固凸台前端具有朝前的与所述台阶面齐平的补充挡止端面。
所述加固凸台的后端部具有向后延伸的下降坡面,接触件安装腔的腔壁于加固凸台后端之后具有低于加固凸台的壁面。
所述加固凸台自所述台阶面向后延伸至接触件安装腔的后端形成凸筋。
所述接触件片包括处于前端的作为插接端的舌片和舌片后端一体连接的平面板,所述弹性倒刺设置于平面板上,所述平面板上还设有与绝缘壳体的对应挡止面止推配合的挡止装置,所述弹性倒刺和挡止装置前后相对定位作用于绝缘壳体上,所述各接触件安装腔上还设有用于前后导向插配所述平面板的导向安装槽。
所述平面板上设有凸出于平板面的内表面之上的、用于与另一接触片上的对称结构互抵配合的前、后支撑凸部,前支撑凸部设于靠近舌片的位置,后支撑凸部设置于前支撑凸部之后。
所述电源接触件有多个,其中至少有一个电源接触件的舌片长度大于另一个电源接触片的舌片长度。
所述接触片平面板的下侧边缘一体伸出有多个用于和电路板连接的端接脚, 所述绝缘壳体具有安装时与适配电路板对应的的底面及与电路板安装位置距离最远的顶面,所述绝缘壳体底面上于每个接触件安装腔后部设有与接触件安装腔后部相通的开口槽,开口槽可容电源接触件的端接脚插穿并露出,绝缘壳体顶面上于每个接触件安装腔后部设有与接触件安装腔后部相通的散热槽,所述电源接触件的两个接触片的两平面板之间留有用于空气流动的散热空间,所述散热槽与开口槽相对设置于散热空间两侧。
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的绝缘壳体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连接器的绝缘壳体,绝缘壳体前端为插接端,所述绝缘壳体中开设有用于装配电源接触件的接触件安装腔,所述接触件安装腔的腔壁上设有用于与接触片上的弹性倒刺卡配的卡槽,所述卡槽后端的槽壁在接触件安装腔腔壁上形成朝前的、用于与电源接触件的弹性倒刺末端挡止配合的台阶面,所述卡槽所在的接触件安装腔的腔壁上还设有处于所述台阶面之后的加固凸台,加固凸台前端具有朝前的与所述台阶面齐平的补充挡止端面。
所述加固凸台的后端部具有向后延伸的下降坡面,接触件安装腔的腔壁于加固凸台后端之后具有低于加固凸台的壁面。
所述加固凸台自所述台阶面向后延伸至接触件安装腔的后端形成凸筋。
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的绝缘壳体在接触件安装腔的卡槽后端处设有加固凸台,该加固凸台的增加了卡槽后端台阶面的厚度,从而增大并加强了与接触件的弹性倒刺配合的接触部分受力性能,使绝缘壳体更加耐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实施例1中电源接触件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接触片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平面视图;
图4是图3的右视图;
图5是图4中A部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立体示意图;
图7是图6中的绝缘壳体的局部示意图;
图8是图6中的绝缘壳体与接触片配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6中的绝缘壳体与接触片配合的剖视图;
图10是图6中的绝缘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的B-B剖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实施例2中的绝缘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的C-C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的实施例1,该实施例是一种同时具有电源接触件和信号接触件50的电连接器插头,电源接触件和信号接触件50装配于电连接器的矩形壳体30中,该绝缘壳体30同时本实用新型的绝缘壳体的实施例1,绝缘壳体30的前端为插接端,绝缘壳体30具有安装时与适配电路板对应的的底面及与电路板安装位置距离最远的顶面,绝缘壳体30的长度方向的两侧为左右两侧。其中的电源接触件包括装配于电连接器的绝缘壳体30中的两个较长的电源接触件40和三个较短的电源接触件41,各电源接触件除了长度外的结构相同,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电源接触件的个数和长度也可以发生适应需要的变化。
电源接触件40是由使用时左右并列设置的一对接触片20、21组成,两接触片的结构以使用状态下两者间所夹的平面对称。由于两接触片的除对称区别外结构实质上相同,以下仅对左边的接触片20的实施例进行介绍,接触件片20包括处于前端的作为插接端的舌片11和舌片11后端一体连接的平面板1,舌片11为前小后大的梯形,平面板11的下侧边缘一体向下伸出有多个用于和电路板连接的端接脚5, 平面板11的下侧边缘于端接脚5之前还凸设有用于和与适配绝缘壳体的对应挡止面止推配合的挡止凸部4。各接触片具有在使用状态下朝向贴近的接触片的内表面和与内表面朝向相反的外表面。
平面板1上设有用于与适配绝缘壳体的对应卡槽扣配锁紧的弹性倒刺9,弹性倒刺9为根部与平面板1呈一体连接、末端向后延伸并向外翻折而弹性悬伸于平面板1的外表面之上的悬臂。弹性倒刺9从平面板1上的相应通孔中挖出并悬浮于相应通孔的孔口上。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弹性倒刺数量也可以是多个。
平面板1上于弹性倒刺9的根部之前位置设有凸出于平板面1的内表面之上的、用于与另一接触片上的对称结构互抵配合的前支撑凸部12,平面板1上于前支撑凸部12之后位置设有凸出于平板面1的内表面之上的、用于与另一接触片上的对称结构互抵配合的后支撑凸部7。前、后支撑凸部12、7均为两端与支撑板一体连接、中部从平面1的相应通孔中挖出并凸设于相应通孔的孔口之上的拱形凸起。所述前支撑凸部12是两侧宽度大于两端跨度的拱形,该结构利于提高前支撑凸起12的抗弯强度;后支撑凸部7 有两个,分置于所述弹性倒刺9的上下两侧,后支撑凸部7为跨度大于宽度的截面为弓形的拱形。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前、后支撑凸部12、7的截面形状可以互换,也可以是其他形状如弧形、圆形,前、后支撑凸部12、7数量均可以是两个以上。
将接触片的平面板1内、外表面朝向的一侧分别定义为内、外侧。所述舌片11自后端部向前依次设有弯折过渡连接的内折片段111、外折片段112、舌尖段113,各段的主体均为内外侧为平面的平薄片,所述内折片段111后端与平面板1前端相连,内折片段111前端相对于其后端向内侧翘起,外折片段112后端与内折片段111相连,外折片段112前端相对于其后前端向外侧翘起,舌尖段113后端与外折片段112相连,舌尖段113前端相对于其后前端向内侧翘起。外折片段111的前端部还设有与舌尖段113相连的接触平面部分114,接触平面部分114相对于其后端所连的外折片段111其他部分向内侧弯折,但接触平面部分114的弯折程度要小于所述舌尖段113的翘起程度,从而使接触平面部分114在舌尖段113之后的部分的形成一个较为平坦的接触面,利于增大与适配的插座接触件的导电接触面积,减少了大幅度弯折的舌尖段113的尖角对导电接触造成的不良影响。在本实施例中的接触平面部分114为外侧面为平面的平薄片,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接触平面部分114也可以是外侧为弧面的圆弧片。
所述绝缘壳体30开设有多个贯通其前后端的用于装配所述电源接触件40的接触件安装腔35,各接触件安装腔35在电连接器的长度方向上左右并列设置。绝缘壳体30底面上于每个接触件安装腔35后部设有与接触件安装腔后部相通的开口槽31,开口槽31可容电源接触件40的端接脚5插穿并露出,绝缘壳体30顶面上于每个接触件安装腔35后部设有与接触件安装腔后部相通的散热槽32。所述电源接触件40的两个接触片20、21的两平面板1之间留有用于空气流动的散热空间,所述散热槽32与开口槽31相对设置于散热空间两侧,使热量可从电路板经散热空间排出。各接触件安装腔35的靠近电连接器顶、底面两侧的槽壁上相对设有两对用于前后导向插配所述接触片的平面板1的导向安装槽,在图7中显示为右边的一对底侧的导向安装槽33、顶侧的导向安装槽34。所述开口槽31后端通至电连接器后端并具有朝后的用于与接触片上的挡止凸部4挡止配合的槽壁面37。各接触件安装腔35左右两侧的腔壁上设有与接触片上弹性倒刺9卡配的卡槽36,该卡槽36从接触件安装腔35处于电连接器前端的口部向后延伸至接触件安装腔腔壁的中部,卡槽36后端的槽壁在接触件安装腔腔壁上形成朝前的、用于与电源接触件的弹性倒刺末端挡止配合的台阶面361。所述卡槽36所在的接触件安装腔35的腔壁上还设有处于所述台阶面361之后的加固凸台39,加固凸台39前端具有朝前的与所述台阶面361齐平的补充挡止端面391,在电连接器的实施例1中,该加固凸台39的后端部具有向后延伸的下降坡面,接触件安装腔35的腔壁于加固凸台39后端之后具有低于加固凸台39的壁面。以上所述的绝缘壳体的结构同时是本实用新型的绝缘壳体的实施例1。
上述实施例中的接触片从绝缘壳体30的后端(插接端为前端)装入绝缘壳体中接触件安装腔35的过程:接触片的舌片先进入接触件安装腔,比舌片宽的平面板1插入导向安装槽33、34,接触片的弹性倒刺9受到外力收缩进入卡槽36中,弹性倒刺9在自身的弹性形变作用下张开,弹性倒刺9的末端顶住卡槽36的朝前的台阶面361阻止接触片向后移动,接触片上的挡止凸部4顶住开口槽31的朝后的槽壁面37阻止接触片向前移动,使接触片在前后方向锁紧,产品安装到位。需要补充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阻止接触件向前移动的定位结构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中的接触件上的挡止凸部4与绝缘壳体30上的槽壁面37的配合,也可以采用接触片上其他部位凸设的凸部与接触件安装腔内部或外口上设置的挡止配合面配合,或者是利用接触片本身结构上形成的处于舌片之后的朝前的台阶面与接触件安装腔内部的台阶面配合而形成阻止接触件向前移动的挡止配合,比如可以利用平面板1的前端面与导向安装槽中对应设置的封堵面的挡止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插头与适配的插座插合时,两接触片的舌片11先进入适配的插座接触件的插孔内,由于舌片11的外折片段112的向外翘起,使两个接触片的宽度尺寸大于插孔的宽度,故舌片11向内收缩,发生弹性形变的舌片11压紧插座接触件的插孔表面,同时两接触片上的后支撑凸部7贴紧抵靠在一起,将接触片的平面板1紧紧的压在绝缘壳体30上,使两接触片上的平面板相互分开,阻止两平面板贴合,两接触片上的两个前支撑凸部12的互抵为两舌片11根部提供了弯折的支点,保证舌片11与插孔接触可靠,而且使得舌片11的向内收缩形变不会传至接触片后部,从而避免了弹性倒刺9从绝缘壳体的卡槽36中脱出;同时前支撑凸部12也起到与后支撑凸部7相同的撑开相对的两平面板1的作用。
在上述的电连接器的实施例中,电源接触件为两接触片分体结构,而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主要创新在于绝缘体卡槽的加固凸台结构,因此在本实用新型其他的电连接器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如现有技术中的两接触片通过桥接结构连接的接触件,电源接触件既可以是公接触件也可以母接触件。
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的实施例2,如图12~13所示,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绝缘壳体中的加固凸台69自所述台阶面361向后延伸至接触件安装腔的后端形成长度较长的凸筋,以上所述的电连接器的实施例2中的绝缘壳体的结构同时是本实用新型的绝缘壳体的实施例2。
Claims (10)
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前端为插接端的绝缘壳体,所述绝缘壳体中开设有装配电源接触件的接触件安装腔,所述电源接触件包括并列间隔设置的一对接触片,各接触件片上设有与接触件安装腔定位配合的弹性倒刺,所述弹性倒刺为根部与接触片呈一体连接、末端向外翻折而向后弹性悬伸于接触片的外表面之上的悬臂,所述接触件安装腔的腔壁上设有与接触片上的弹性倒刺卡配的卡槽,所述卡槽后端的槽壁在接触件安装腔腔壁上形成朝前的、用于与电源接触件的弹性倒刺末端挡止配合的台阶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所在的接触件安装腔的腔壁上还设有处于所述台阶面之后的加固凸台,加固凸台前端具有朝前的与所述台阶面齐平的补充挡止端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凸台的后端部具有向后延伸的下降坡面,接触件安装腔的腔壁于加固凸台后端之后具有低于加固凸台的壁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凸台自所述台阶面向后延伸至接触件安装腔的后端形成凸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件片包括处于前端的作为插接端的舌片和舌片后端一体连接的平面板,所述弹性倒刺设置于平面板上,所述平面板上还设有与绝缘壳体的对应挡止面止推配合的挡止装置,所述弹性倒刺和挡止装置前后相对定位作用于绝缘壳体上,所述各接触件安装腔上还设有用于前后导向插配所述平面板的导向安装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平面板上设有凸出于平板面的内表面之上的、用于与另一接触片上的对称结构互抵配合的前、后支撑凸部,前支撑凸部设于靠近舌片的位置,后支撑凸部设置于前支撑凸部之后。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接触件有多个,其中至少有一个电源接触件的舌片长度大于另一个电源接触片的舌片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片平面板的下侧边缘一体伸出有多个用于和电路板连接的端接脚, 所述绝缘壳体具有安装时与适配电路板对应的的底面及与电路板安装位置距离最远的顶面,所述绝缘壳体底面上于每个接触件安装腔后部设有与接触件安装腔后部相通的开口槽,开口槽可容电源接触件的端接脚插穿并露出,绝缘壳体顶面上于每个接触件安装腔后部设有与接触件安装腔后部相通的散热槽,所述电源接触件的两个接触片的两平面板之间留有用于空气流动的散热空间,所述散热槽与开口槽相对设置于散热空间两侧。
8.一种电连接器的绝缘壳体,绝缘壳体前端为插接端,所述绝缘壳体中开设有用于装配电源接触件的接触件安装腔,所述接触件安装腔的腔壁上设有用于与接触片上的弹性倒刺卡配的卡槽,所述卡槽后端的槽壁在接触件安装腔腔壁上形成朝前的、用于与电源接触件的弹性倒刺末端挡止配合的台阶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所在的接触件安装腔的腔壁上还设有处于所述台阶面之后的加固凸台,加固凸台前端具有朝前的与所述台阶面齐平的补充挡止端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绝缘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凸台的后端部具有向后延伸的下降坡面,接触件安装腔的腔壁于加固凸台后端之后具有低于加固凸台的壁面。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绝缘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凸台自所述台阶面向后延伸至接触件安装腔的后端形成凸筋。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200099184U CN202076524U (zh) | 2011-01-13 | 2011-01-13 | 电连接器及其绝缘壳体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200099184U CN202076524U (zh) | 2011-01-13 | 2011-01-13 | 电连接器及其绝缘壳体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2076524U true CN202076524U (zh) | 2011-12-14 |
Family
ID=451146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20009918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076524U (zh) | 2011-01-13 | 2011-01-13 | 电连接器及其绝缘壳体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2076524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350354A (zh) * | 2019-07-02 | 2019-10-18 |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连接器及绝缘壳体 |
CN110350342A (zh) * | 2019-07-02 | 2019-10-18 |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信号孔接触件 |
-
2011
- 2011-01-13 CN CN2011200099184U patent/CN202076524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350354A (zh) * | 2019-07-02 | 2019-10-18 |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连接器及绝缘壳体 |
CN110350342A (zh) * | 2019-07-02 | 2019-10-18 |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信号孔接触件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157824B (zh) | 电源接触件及其接触片以及电连接器 | |
CN2886841Y (zh) | 电连接器 | |
CN101764305A (zh) | 电力连接器 | |
CN201112941Y (zh) | 电连接器 | |
CN202076524U (zh) | 电连接器及其绝缘壳体 | |
CN101587995B (zh) | 电源接触件及具有该接触件的电连接器 | |
CN202034531U (zh) | 一种电源接触件及其接触片以及电连接器 | |
CN102157825A (zh) | 电源孔接触件及其接触片以及电连接器 | |
CN104993263A (zh) | 便于组装焊线的usb2.0 type-c连接器 | |
CN201656071U (zh) | 电连接的联接器或插座结构 | |
CN202103190U (zh) | 一种电源孔接触件及其接触片以及电连接器 | |
CN202067937U (zh) | 一种功率接触片及使用该接触片的矩形电连接器 | |
CN102185199B (zh) | 具有功率接触件的矩形电连接器 | |
CN201466269U (zh) | 一种电源接触件及具有该接触件的电连接器 | |
CN202076477U (zh) | 一种具有功率接触件的矩形电连接器 | |
CN201918520U (zh) | 具有改良端子结构的电源连接器组件 | |
CN102185198B (zh) | 功率接触件及其接触片 | |
CN101847799B (zh) | 电连接器 | |
CN202103195U (zh) | 一种功率接触件及其接触片 | |
CN218975843U (zh) | 电连接器 | |
CN214797812U (zh) | 一种正向力稳定多触点连接器 | |
CN216818685U (zh) | 一种usb连接器 | |
CN219498247U (zh) | 一种导电插套组件及插座 | |
CN201904458U (zh) | 一种用于矩形电连接器的功率接触件 | |
CN217983784U (zh) | 一种卡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214 Termination date: 20190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