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076502U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2076502U CN202076502U CN201020697481.3U CN201020697481U CN202076502U CN 202076502 U CN202076502 U CN 202076502U CN 201020697481 U CN201020697481 U CN 201020697481U CN 202076502 U CN202076502 U CN 20207650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tact
- shaped
- electrical connector
- clamping
- shaped por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10—Sockets for co-operation with pins or blades
- H01R13/11—Resilient sockets
- H01R13/113—Resilient sockets co-operating with pins or blades having a rectangular transverse section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15—Pins, blades or sockets having separate spring member for producing or increasing contact pressure
- H01R13/18—Pins, blades or sockets having separate spring member for producing or increasing contact pressure with the spring member surrounding the socket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至少两个可插接端子组件,它们相互间隔开一个第一距离以分别容纳至少两个插接导体中的对应的一个,插接导体之间相互间隔一个第二距离。每个可插接端子组件包括:一对接触构件,用于接触对应的插接导体;和一个夹持构件,设置成夹持该对接触构件以向接触构件和对应的插接导体施加保持力;其中,夹持构件插入穿过该对接触构件,并且夹持构件和该对接触构件适于沿垂直于所述插接导体的插接方向的方向偏摆,以允许补偿所述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之间的偏差。在这种电连接器中,可插接端子组件设计成浮动式,可实现更大的转动或摆动,当进行插接时,允许较大的位置和距离误差,从而实现顺畅插接和优良接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涉及能够与存在较大位置误差的插接导体实现良好接触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通常用在配电系统中,以将来自电源的电力分配到多个电气装置中,或实现电气装置之间的电连接。在这种配电系统或电气装置中,电连接器与对应的两个或多个插接导体相互插接接触,实现电力的传输。
通常,如图1A所示,插接导体20之间相互隔开的预定距离与电连接器10的接触端子11之间的隔开距离相同,以实现二者之间的正确插接。但是,由于生产公差,这些隔开距离与标准距离之间存在偏差,并且在安装电连接器时无法避免安装位置误差,如图1B所示中的“A”所示。当这种偏差或位置误差较大时,插接导体顺场地插接到电连接器上,或者虽然能够实现插接,但电连接器的接触端子不能与插接导体接触或接触不牢固,从而导致电接触不良。
现有的电连接器仅允许上述距离具有非常小的误差,如0.1到0.15mm,因此对电连接器和插接导体的生产和安装精度要求非常高。
发明内容
考虑到现有电连接器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电连接器,其至少能够解决上述多个问题中的一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其可插接端子组件设计成浮动式,或在一定角度内可转动或摆动,当进行插接或对接时,该电连接器允许较大的距离误差,从而实现顺畅插接和优良接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包括至少两个可插接端子组件,它们相互间隔开一个第一距离以分别容纳至少两个插接导体中的对应的一个,所述至少两个插接导体相互间隔一个第二距离。每个可插接端子组件包括:一对接触构件,用于接触所述至少两个插接导体中对应的一个;和一个夹持构件,设置成夹持该对接触构件以在该对接触构件和对应的一个插接导体之间施加保持力;其中,所述夹持构件沿与所述插接导体的插接方向相反的方向插入穿过该对接触构件,并且所述夹持构件和该对接触构件适于沿垂直于所述插接导体的插接方向的方向偏摆,以允许补偿所述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之间的偏差。
在上述电连接器中,每个接触构件可以包括一个接触端子和与该接触端子连接的一个弹性S形结构,该接触端子具有适于接触插接导体的一个接触面,所述夹持构件插入穿过该弹性S形结构。
在上述电连接器中,每个接触构件可以设置有至少一个限位构件,所述限位构件设置成在所述接触端子之间保持适于所述插接导体插入其中的间隙。
在上述电连接器中,所述弹性S形结构可以包括一个第一U形部和一个第二U形部,其中第一U形部和第二U形部连接在一起以形成S形形状,该第一U形部与该接触端子连接,并且所述夹持构件插入穿过该第二U形部。
在上述电连接器中,所述第二U形部可以包括顺次连接在一起以形成U形形状的一个第一端、一个凹部和一个第二端,该第一端与所述第一U形部连接,该第二端与适于将该电连接器固定安装至一个电路板的一个固定件连接,该凹部形成有适合所述夹持构件插入穿过的至少一个开口。
在上述电连接器中,U形的夹持构件可以沿与所述插接导体的插接方向相反的方向插入穿过该对接触构件,以围绕所述第二U形部的所述第一端和凹部并使所述第二U形部的所述第二端位于该U形构件之外。
在上述电连接器中,所述夹持构件可以包括适于插入穿过所述弹性S性结构或其开口的至少一个指状夹持体,所述至少一个指状夹持体构造为紧密接触所述接触构件,以施加所述保持力。
在上述电连接器中,每个接触构件可以包括与所述多个指状夹持体接触的一个夹持面,该夹持面上设置有多个凹槽,每个指状夹持体设置有大体垂直于所述夹持面的一个突出端,该突出端适于嵌入对应的一个凹槽中并在进行所述偏摆时适于在该凹槽中滑动。
在上述电连接器中,所述夹持构件可以为U形构件,所述多个指状夹持体形成在该U形构件的两端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电连接器,其可插接端子组件构造成浮动式,或在一定角度内可左右摆动或转动,从而能够根据可插接端子组件和插接导体之间的位置偏差和距离偏差进行角度调整,使得插接导体顺利插接。并且,由于与接触端子连接的部分采用S形结构,利用S形结构的较大的弹性变形实现较大的角度调整,而且,夹持构件插入穿过S形结构中的开口,在开口中能够以常规夹持构件大的幅度左右摆动,从而容许更大的位置和距离误差,并且通过S形结构的弹性和/或夹持构件在开口中更大幅度的摆动,能够随时施加足够的夹持力,实现良好的电接触,并避免插接导体在使用过程中脱落。
在参阅下述详细的实施方式及相关的图示与申请专利范围后,阅者将能更好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目的、特征及优点。
附图说明
参阅后续的图示与描述将可更好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文中未详列暨非限制性的实施例则请参考该后续图示的描述。图示中的组成元件并不一定符合比例,而系以强调的方式描绘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图示中,相同的元件系于不同图示中标出相同对应的部分。
图1A示出了正在进行插接的电连接器和插接导体;
图1B示出了电连接器和插接导体之间的偏差;
图2A为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的封装前的可插接端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B为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的封装后的可插接端子组件的示意图;
图3A和3B为分别示出一个可插接端子组件的左、右接触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示出一个可插接端子组件的夹持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A和5B示出了在存在距离偏差的情况下,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与插接导体之间的插接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2A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的封装前的可插接端子组件的结构,图2B示出了该可插接端子组件由壳体5封装之后的结构。电连接器通常包括适于与至少两个插接导体对接的至少两个可插接端子组件,例如两个可插接端子组件,如图1A所示。
如图2A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的可插接端子组件1包括一对接触构件2和一个夹持构件3,该对接触构件包括右接触构件21和左接触构件22。每个接触构件2都设置有一个接触端子211和221,接触端子适于与插入其中的插接导体接触,实现电力的输送或电连接。夹持构件3设置或构造成夹持该对接触构件2,以在该对接触构件和对应的一个插接导体之间施加保持力,以实现良好的电接触。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夹持构件3插入穿过该对接触构件2,对该对接触构件的接触端子211和221进行夹持,使接触端子牢固地接触插接导体。
图3A和3B详细示出了右接触构件21和左接触构件22的结构。右接触构件21和左接触构件22具有对称的镜像结构,以下将参照图3A对左接触构件22进行详细描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左接触构件22包括所述接触端子221和一个S形结构222。接触端子221和S形结构222可以一体形成,或者可以连接在一起。接触端子221由导电或金属材料制成,具有适于与插接导体接触的一个接触面,如图所示,接触面可以具有向内突出的弧形形状,但不限于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S形结构222由弹性材料制成,在接触端子221由于插接导体的插入而转动或偏转时,S形结构222的一部分弹性变形,以施加抵抗这种偏转的作用力。
如图3A所示,S形结构222包括一个第一U形部223和一个第二U形部224,其中第一U形部223和第二U形部224连接在一起以形成S形形状,第一U形部223与接触端子221连接,第二U形部224与适于将电连接器安装或固定在诸如电路板之类的基板上的固定件4连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一U形部223和第二U形部224具有沿垂直于基板方向的高度或宽度,以及大致沿插接方向的长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如图3A所示,第二U形部224包括顺次连接在一起以形成U形形状的一个公共端、一个凹部226和一个第二端225,公共端与第一U形部223连接或与第一U形部223共用,第二端225与适于将电连接器固定安装至一个电路板的一个固定件4连接,凹部226形成有适合夹持构件3插入穿过的至少一个开口227。在本实用新型中,右接触构件21与左接触构件22对称,也形成有类似的开口217,如图3B所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开口227和217形成为适于夹持构件3从中插入穿过,并且构造为允许夹持构件3在受外力时,如受到插接导体与电连接器非中心对称插接时施加的偏转力时,能够在开口227和217内左右摆动,以适应插接导体的插接方向。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夹持构件3为U性夹持构件,U性夹持构件的自由端设置有适于插入穿过开口227的至少一个指状夹持体31,如图2A和4所示。指状夹持体31构造为在其插入穿过开口227和217之后,紧密接触接触构件的接触端子221和211,以施加牢固地保持插接的插接导体的保持力。
如图2A所示,每个接触端子包括与指状夹持体31接触的一个夹持面,夹持面与接触端子的上述接触面相对。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该夹持面上设置有多个凹槽,每个指状夹持体31前端设置有大体垂直于夹持面的一个突出端32,如图2A和4所示。突出端32适于嵌入对应的一个凹槽中,并且构造为在接触构件2左右偏转时偏摆时适于沿凹槽滑动,使得夹持构件3在与接触构件2一起偏转的同时紧密地夹持接触构件2。
根据本实用新型,夹持构件3为U形构件,其指状夹持体31沿与插接导体的插接方向相反的方向插入穿过接触构件2的开口217和227,以围绕S形结构,但U形部的与固定件4连接的第二端位于该U形构件之外。第二U形部224的开口宽度或其公共端和第二端225之间的间距可以根据需要设计,以适应夹持构件3的偏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方式,如图2A和图3A-3B,接触构件2还可以设置有至少一个限位构件,如右接触构件21上的限位构件218和左接触构件22上的限位构件228。限位构件设置成在接触端子之间保持适于插接导体插入其中的间隙。
图5A和5B分别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与具有不同间距的插接导体的插接状态。在图5A和5B中,示出了电连接器具有两个可插接端子组件,其能够与对应的两个插接导体进行插接,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可插接端子组件的数量可以为三个或更多。如图5A所示,两个可插接端子组件之间的间距为L1,两个插接导体之间的间距为L2,其中L2<L1,由此在外力的作用下,如插接过程中施加的外力和插接后刚性固定的插接导体对可插接端子组件的作用力,可插接端子组件发生偏转。其中,两个接触构件向内相互靠近,直至二者之间的间距与两个插接导体之间的间距L2相同,以保证插接导体顺畅插接。同时,两个S形结构相应地向外相互远离,S形结构与接触端子接触的部分弹性变形,以挤压同一个接触构件的两个接触端子,使得这两个接触端子牢固地接触并夹持对应的插接导体。并且,夹持接触构件的夹持构件与接触构件一致地偏转,例如指状夹持体在开口227和开口217中滑动或摆动,以顺从接触构件的偏转,同时夹紧接触端子,从而既能够保证其间具有间距偏差的可插接端子组件和插接导体顺畅插接,又能够向插接导体施加足够的夹持力,实现良好的电接触。
类似地,如图5B所示,两个可插接端子组件之间的间距为L1,两个插接导体之间的间距为L2’,当L2’>L1时,在外力的作用下,可插接端子组件发生偏转。其中,两个接触构件向外相互远离,直至二者之间的间距与两个插接导体之间的间距L2’相同,以保证插接导体顺畅插接。同时,两个S形结构相应地向内相互靠近,S形结构与接触端子接触的部分弹性变形,以挤压同一个接触构件的两个接触端子,使得这两个接触端子牢固地接触并夹持对应的插接导体。并且,夹持接触构件的夹持构件与接触构件一致地偏转,例如指状夹持体在开口227和开口217中滑动或摆动,以顺从接触构件的偏转,同时夹紧接触端子,从而既能够保证其间具有间距偏差的可插接端子组件和插接导体顺畅插接,又能够向插接导体施加足够的夹持力,实现良好的电接触。
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将电连接器的可插接端子组件构造成浮动式,或在一定角度内可左右摆动或转动,从而能够根据可插接端子组件和插接导体之间的位置偏差和距离偏差进行角度调整,使得插接导体顺利插接。并且,由于与接触端子连接的部分采用S形结构,利用S形结构的较大的弹性变形实现较大的角度调整,而且,夹持构件插入穿过S形结构中的开口,在开口中能够以常规夹持构件大的幅度左右摆动,从而容许更大的位置和距离误差。此外,S形结构的弹性使接触端子与插接导体接触牢固,夹持构件在开口中的顺从性摆动使得无论接触构件偏转到任何需要的位置都能够向其接触端子施加足够的保持力,避免插接导体在使用过程中脱落。
上述的实施例与附图仅供本领域技术人员对于本实用新型的各不同实施例具有概括性的了解。该些图示与说明并非想要对利用此处所述的结构或方法的装置与系统中的所有元件及特征作完整性的描述。通过阅读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更能明白本实用新型的许多其他的实施例,将源自本实用新型的披露的内容。在不悖离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可以进行结构与逻辑的置换与改变。此外,本实用新型的附图仅用于图示而非按比例进行绘制。附图中的某些部分可能会被放大以进行强调,而其他部分可能被简略。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与附图应当视为描述而非限制性质,并将由下文中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来限制。应注意,措词“包括”不排除其它元件或步骤,措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多个。另外,权利要求的任何元件标号不应理解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
至少两个可插接端子组件,相互间隔开一个第一距离以分别容纳至少两个插接导体中的对应的一个,所述至少两个插接导体相互间隔一个第二距离;
每个可插接端子组件包括:
一对接触构件,用于接触所述至少两个插接导体中对应的一个;和
一个夹持构件,设置成夹持该对接触构件以向该对接触构件和对应的一个插接导体施加保持力;
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构件沿与所述插接导体的插接方向相反的方向插入穿过该对接触构件,并且所述夹持构件和该对接触构件适于沿垂直于所述插接导体的插接方向的方向偏摆,以允许补偿所述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之间的偏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每个接触构件包括一个接触端子和与该接触端子连接的一个弹性S形结构,该接触端子具有适于接触插接导体的一个接触面,所述夹持构件插入穿过该弹性S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每个接触构件设置有至少一个限位构件,所述限位构件设置成在所述接触端子之间保持适于所述插接导体插入其中的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S形结构包括一个第一U形部和一个第二U形部,其中第一U形部和第二U形部连接在一起以形成S形形状,该第一U形部与该接触端子连接,并且所述夹持构件插入穿过该第二U形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U形部包括顺次连接在一起以形成U形形状的一个第一端、一个凹部和一个第二端,该第一端与所述第一U形部连接,该第二端与适于将该电连接器固定安装至一个电路板的一个固定件连接,该凹部形成有适合所述夹持构件插入穿过的至少一个开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持构件为U形构件,并且沿与所述插接导体的插接方向相反的方向插入穿过该对接触构件,以围绕所述第二U形部的所述第一端和凹部并使所述第二U形部的所述第二端位于该U形构件之外。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构件包括适于插入穿过所述弹性S性结构的至少一个指状夹持体,所述至少一个指状夹持体构造为紧密接触所述接触构件,以施加所述保持力。
8.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持构件包括适于插入穿过所述至少一个开口的至少一个指状夹持体,所述至少一个指状夹持体构造为紧密接触所述接触构件,以施加所述保持力。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每个接触构件包括与所述多个指状夹持体接触的一个夹持面,该夹持面上设置有多个凹槽,每个指状夹持体设置有大体垂直于所述夹持面的一个突出端,该突出端适于嵌入对应的一个凹槽中并在进行所述偏摆时适于在该凹槽中滑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持构件为U形构件,所述多个指状夹持体形成在该U形构件的两端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20697481.3U CN202076502U (zh) | 2010-12-30 | 2010-12-30 | 电连接器 |
US13/332,586 US8449338B2 (en) | 2010-12-30 | 2011-12-21 | Electrical connector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20697481.3U CN202076502U (zh) | 2010-12-30 | 2010-12-30 | 电连接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2076502U true CN202076502U (zh) | 2011-12-14 |
Family
ID=451145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20697481.3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076502U (zh) | 2010-12-30 | 2010-12-30 | 电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449338B2 (zh) |
CN (1) | CN202076502U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798259A (zh) * | 2012-11-29 | 2015-07-22 | 泰科电子公司 | 具有对准件的电力连接器组件 |
CN104733919B (zh) * | 2013-12-19 | 2017-09-15 |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109904659A (zh) * | 2019-03-19 | 2019-06-18 |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 端子组合及电连接器组件 |
CN111193124A (zh) * | 2018-11-15 | 2020-05-22 |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111370903A (zh) * | 2020-03-26 | 2020-07-03 |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连接器 |
CN115189180A (zh) * | 2021-04-07 | 2022-10-14 |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组件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979600B2 (en) * | 2012-09-25 | 2015-03-17 | Cooper Technologies Company | Fuse holder and fuse clip assembly with dual directional bias element support |
US9065260B2 (en) | 2012-12-06 | 2015-06-23 | Phoenix Contact Development and Manufacturing, Inc. | Modular electric power distribution system |
DE102013105148A1 (de) * | 2013-05-21 | 2014-11-27 | Phoenix Contact Gmbh & Co. Kg | Steckbrücke mit übereinanderliegenden Blechelementen |
DE202013103444U1 (de) * | 2013-07-31 | 2014-11-04 | Weidmüller Interface GmbH & Co. KG | Kontaktelement für eine Steckanordnung eines insbesondere außen geführten Bussystems |
US9142902B2 (en) * | 2013-08-01 | 2015-09-22 | Lear Corporation | Electrical terminal assembly |
CN203774516U (zh) * | 2014-03-27 | 2014-08-13 |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和电连接器组件 |
CN204441546U (zh) * | 2015-02-09 | 2015-07-01 | 欧品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 铜排连接器及端子组件 |
DE102016209493A1 (de) * | 2016-05-31 | 2017-11-30 | Te Connectivity Germany Gmbh | Elektrische Verbindungsbaugruppe mit überbogenem Lötstift |
TWM534908U (zh) * | 2016-06-24 | 2017-01-01 | Bellwether Electronic Corp | 電源連接器及其電源端子 |
US9905953B1 (en) * | 2016-09-30 | 2018-02-27 | Slobodan Pavlovic | High power spring-actua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
CN109524822B (zh) | 2017-09-20 | 2024-09-17 |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 导电端子和连接器 |
US10193247B1 (en) * | 2017-11-14 | 2019-01-29 | Lear Corporation | Electrical contact spring with extensions |
KR102592165B1 (ko) | 2018-02-26 | 2023-10-19 | 인벤티브 컨설팅 엘엘씨 | 고전력 응용을 위한 스프링 작동식 전기 커넥터 |
US10431945B1 (en) | 2018-06-04 | 2019-10-01 | Te Connectivity Corporation | Power connector having a touch safe shroud |
CN112956085B (zh) | 2018-06-07 | 2023-09-15 | 皇家精密制品有限责任公司 | 具有内部弹簧部件的电连接器系统及其应用 |
DE112020000424T5 (de) | 2019-01-15 | 2021-09-23 | Royal Precision Products, Llc | Abgeschirmtes elektrisches steckverbindersystem mit innenliegendem federelement |
CN113508498B (zh) | 2019-01-21 | 2025-03-18 | 皇家精密制品有限责任公司 | 汇流排系统 |
CN110265815A (zh) * | 2019-06-21 | 2019-09-20 | 陈丽霞 | 一种弯头连接器插孔 |
US11721942B2 (en) | 2019-09-09 | 2023-08-08 | Eaton Intelligent Power Limited | Connector system for a component in a power management system in a motor vehicle |
DE112020003846T5 (de) | 2019-09-09 | 2022-05-12 | Royal Precision Products Llc | Verbinderaufzeichnungssystem mit lesbaren und aufzeichenbarenkennzeichnungen |
TWI718736B (zh) * | 2019-10-30 | 2021-02-11 | 大陸商東莞訊滔電子有限公司 | 電性端子以及電連接器 |
US11069999B2 (en) * | 2019-12-20 | 2021-07-20 | Lear Corporation | Electrical terminal assembly with connection retainer |
JP2023537688A (ja) | 2020-07-29 | 2023-09-05 | イートン インテリジェント パワー リミテッド | インターロックシステムを含むコネクタシステム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351583A (en) * | 1980-06-19 | 1982-09-28 | Gte Products Corporation | Electrical terminal |
DE8811020U1 (de) * | 1988-08-31 | 1988-10-20 | Grote & Hartmann Gmbh & Co Kg, 5600 Wuppertal | Federarmkontakt mit Außenüberfeder |
JP2865247B2 (ja) * | 1994-06-17 | 1999-03-08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雌型電気接続子における弾性接触片の係止構造 |
EP1207588B1 (de) * | 2000-11-20 | 2011-05-04 | Tyco Electronics AMP GmbH | Elektrischer Verbinder für flexible Flachkabel oder flexible Leiterplatten |
US7595715B2 (en) * | 2007-09-27 | 2009-09-29 | Lear Corporation | High power case fuse |
DE102008009357A1 (de) * | 2008-02-14 | 2009-08-27 | Phoenix Contact Gmbh & Co. Kg | Elektrische Anschlusseinrichtung |
US7802994B1 (en) * | 2009-04-06 | 2010-09-28 |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 Combination of connector assembly and two printed circuit boards |
US7892050B2 (en) * | 2009-06-17 | 2011-02-22 | Lear Corporation | High power fuse terminal with scalability |
-
2010
- 2010-12-30 CN CN201020697481.3U patent/CN202076502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11
- 2011-12-21 US US13/332,586 patent/US8449338B2/en active Active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798259A (zh) * | 2012-11-29 | 2015-07-22 | 泰科电子公司 | 具有对准件的电力连接器组件 |
CN104798259B (zh) * | 2012-11-29 | 2017-07-04 | 泰科电子公司 | 具有对准件的电力连接器组件 |
CN104733919B (zh) * | 2013-12-19 | 2017-09-15 |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111193124A (zh) * | 2018-11-15 | 2020-05-22 |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111193124B (zh) * | 2018-11-15 | 2021-07-27 |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109904659A (zh) * | 2019-03-19 | 2019-06-18 |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 端子组合及电连接器组件 |
CN111370903A (zh) * | 2020-03-26 | 2020-07-03 |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连接器 |
CN111370903B (zh) * | 2020-03-26 | 2021-05-14 |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连接器 |
CN115189180A (zh) * | 2021-04-07 | 2022-10-14 |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组件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20171889A1 (en) | 2012-07-05 |
US8449338B2 (en) | 2013-05-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2076502U (zh) | 电连接器 | |
US7874870B1 (en) |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with a connection terminal having a resilient tongue section | |
JP5974087B2 (ja) | 端子およびそれを伴う電気コネクタ | |
US7713077B1 (en) | Interposer connector | |
US9935398B2 (en) | Connector | |
CN104733919B (zh) | 电连接器 | |
CN106030928B (zh) | 电源连接器 | |
US8888507B2 (en) | Board-to-board connector | |
CN105612672A (zh) | 带浮动机构的同轴连接器 | |
TW200805818A (en) | Boardmount header to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 |
TWM519339U (zh) | 電源插座端子 | |
US20130260587A1 (en) | Board-to-board connector | |
US9627812B2 (en) | USB plug capable of being inserted face up and face down | |
US8137134B1 (en) |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with an insulating member with a bendable section with a pair of projections | |
TW201916478A (zh) | 電連接器總成及其板端連接器與線端連接器 | |
US8262409B2 (en) | Connection terminal with a base with two upwardly extending sections with angled and oblique edges to clamp an internal conductor of a coaxial cable | |
CN110098518A (zh) | 一种稳定型母端子及其应用的稳定型公母对插电连接器 | |
JP6342997B2 (ja) | プラグおよびプラグアセンブリ | |
CN104332767A (zh) | 板对板连接器 | |
CN201515054U (zh) | 板端电连接器 | |
CN103515761A (zh) |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件 | |
TWM564273U (zh) | 電連接器總成及其板端連接器與線端連接器 | |
CN219018019U (zh) | 螺纹端头插座连接器 | |
TWM599040U (zh) | 電連接器總成及其線端連接器 | |
US7887378B2 (en) | Audio jack connector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214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