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670359U - 单推力桨碟形无人飞行器 - Google Patents
单推力桨碟形无人飞行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670359U CN201670359U CN2010201382890U CN201020138289U CN201670359U CN 201670359 U CN201670359 U CN 201670359U CN 2010201382890 U CN2010201382890 U CN 2010201382890U CN 201020138289 U CN201020138289 U CN 201020138289U CN 201670359 U CN201670359 U CN 20167035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uct
- thrust
- rudder
- frame
- disc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单推力桨碟形无人飞行器,起落架上端部位固定有涵道,涵道上端部位安装有机架,机架中心部位装有动力装置处于涵道中心轴线上,动力装置顶部装有电气舱,电气舱左右对称装有燃油箱,动力装置通过桨轴、连接推力桨置于涵道内上部,涵道下部内壁与中舱外壁之间安装有均匀圆周排列的止旋固定舵面,涵道底部纵向前后两端对称分别装有气流喷口舵,涵道底部横向左右两端对称分别装有气流喷口舵,中舱内装有自动驾驶仪。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设计合理,可在任何地方垂直起降、悬停、盘旋、隐蔽性好,它具有低空低速、机动性强,飞行效率高,并节省燃料,维护简便,安全可靠。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无人空中飞行交通工具,尤其是一种单推力桨碟形无人飞行器。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现代普通无人固定翼飞行器起飞和降落需要有较高的速度才能使机翼产生足够的升力,造成约50%左右飞行事故在起飞着陆时发生,并且在地面停放占用场地很大。现代普通旋翼无人飞行器大多数采用直升机的单旋翼带尾桨及共轴双桨结构。高速旋转的桨叶对操作人员是致命的威胁。高速旋转的桨叶还很容易碰到物体而产生飞行事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紧凑、设计合理,低空低速、垂直起降、安全使用的单推力桨碟形无人飞行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起落架上端部位固定有涵道,涵道上端部位安装有机架,机架中心部位装有动力装置处于涵道中心轴线上,动力装置顶部装有电气舱,电气舱左右对称装有燃油箱,动力装置通过桨轴、连接推力桨置于涵道内上部,涵道下部内壁与中舱外壁之间安装有均匀圆周排列的止旋固定舵面,涵道底部纵向前后两端对称分别装有气流喷口舵,涵道底部横向左右两端对称分别装有气流喷口舵,中舱内装有自动驾驶仪。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结构紧凑、设计合理,可在任何地方垂直起降、悬停、盘旋、飞行时噪音非常低,隐蔽性非常好;
2、它具有低空低速、机动性强,能做各种特技飞行;
3、飞行效率高,并节省燃料,维护简便,经济实用;
4、适应性强,适应城市,乡间,工厂,海岸,舰艇,草原,高山,高速公路等地方的垂直起降飞行;
5、安全可靠,涵道推力桨的设计,对飞行器飞行和人员的安全大有益处;
6、本实用新型可以进行空中摄影、广告宣传,通信中继,输油管道监察,火灾汛情监测,追捕逃犯,交通指挥等,在军事上同样有其它交通工具难以比拟的优点,反恐作战,军情侦察、反潜扫雷,各种目标的打击、攻击武装直升机和中低空巡航导弹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的剖视图;
图3是图1的仰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由图1一图4可知,本实用新型起落架10上端部位固定有涵道1,涵道1上端部位安装有机架2,机架2中心部位装有动力装置5处于涵道1中心轴线上,动力装置5顶部装有电气舱11,电气舱11左右对称装有燃油箱8,动力装置5通过桨轴3、连接推力桨4置于涵道1内上部,涵道1下部内壁与中舱12外壁之间安装有均匀圆周排列的止旋固定舵面6,涵道1底部纵向前后两端对称分别装有气流喷口舵7,涵道1底部横向左右两端对称分别装有气流喷口舵7,中舱12内装有自动驾驶仪9。
所述的气流喷口舵7由内1-100个舵面组成。
所述的止旋固定舵面6由3-100个止旋固定舵面组成。
本实用新型涵道1连接在机架2上,机架2连接动力装置5放置于涵道1顶部,动力装置5顶部装有电气舱11,电气舱11左右对称装有燃油箱8,涵道1下端与中体12连接气流喷口舵7。
在涵道1连接在机架2上,机架2连接动力装置5放置于涵道1顶部处于涵道1中心轴线上,动力装置5顶部装有电气舱11,电气舱11左右对称装有燃油箱8,,动力装置5通过桨轴3连接推力桨4置于涵道1内上部,涵道1内下部与中舱12之间装有止旋固定舵面6,涵道1底部与 中舱12之间装有气流喷口舵7,中舱12内下部装有自动驾驶仪9,机架2连接起落架10。
在涵道1连接在机架2上,机架2连接动力装置5放置于涵道1中心轴线上,推力桨4置于涵道1内部,中舱12与涵道1之间均匀圆周排列着止旋固定舵面6,纵向前后对称分别装有气流喷口舵7,横向左右对称分别装有气流喷口舵7,机架2连接起落架10。
在起落架10上固定有涵道1,涵道1上端部位安装有机架2,机架2中心部位装有动力装置5处于涵道1中心轴线上,动力装置5顶部装有电气舱11,电气舱11左右对称装有燃油箱8,推力桨4置于涵道1内上部,涵道1内下部内壁与中舱12外壁之间装有均匀圆周排列的止旋固定舵面6,涵道1底部纵向前后对称分别装有气流喷口舵7,涵道1底部横向左右对称分别装有气流喷口舵7。
单推力桨碟形无人飞行器工作原理是这样的,内场外场地面安装检查完毕后起动动力装置5,动力装置5输出动力给桨轴3,桨轴3带动推力桨4旋转,燃油箱8为动力装置5提供燃料,推力桨4的旋转时在桨尖与涵道1之间产生负压,推力桨4和涵道1共同产生向上升力,众所周知,推力桨4在旋转时产生的气动力同时又产生了反向扭矩,反扭矩由推力桨4旋转产生的滑流在止旋固定舵面6产生的气动力平衡推力桨4在旋转时产生的反扭矩。气流喷口舵7由自动驾驶仪9自动控制和增稳飞行器三轴飞行姿态,电气舱11内装有:遥控遥测设备,卫星导航设备,任务载荷设备等。起落架10支持飞行器垂直起飞和降落。
Claims (3)
1.一种单推力桨碟形无人飞行器,包括起落架(10),其特征在于:起落架(10)上端部位固定有涵道(1),涵道(1)上端部位安装有机架(2),机架(2)中心部位装有动力装置(5)处于涵道(1)中心轴线上,动力装置(5)顶部装有电气舱(11),电气舱(11)左右对称装有燃油箱(8),动力装置(5)通过桨轴(3)、连接推力桨(4)置于涵道(1)内上部,涵道(1)下部内壁与中舱(12)外壁之间安装有均匀圆周排列的止旋固定舵面(6),涵道(1)底部纵向前后两端对称分别装有气流喷口舵(7),涵道(1)底部横向左右两端对称分别装有气流喷口舵(7),中舱(12)内装有自动驾驶仪(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推力桨碟形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流喷口舵(7)由内1-100个舵面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推力桨碟形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止旋固定舵面(6)由3-100个止旋固定舵面组成。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201382890U CN201670359U (zh) | 2010-03-23 | 2010-03-23 | 单推力桨碟形无人飞行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201382890U CN201670359U (zh) | 2010-03-23 | 2010-03-23 | 单推力桨碟形无人飞行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670359U true CN201670359U (zh) | 2010-12-15 |
Family
ID=433277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201382890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670359U (zh) | 2010-03-23 | 2010-03-23 | 单推力桨碟形无人飞行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670359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616368A (zh) * | 2012-02-22 | 2012-08-01 | 北京科实医学图像技术研究所 | 飞机尾舵设计的改进方案 |
CN113911330A (zh) * | 2021-11-12 | 2022-01-11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一种油动涵道飞行器 |
-
2010
- 2010-03-23 CN CN2010201382890U patent/CN201670359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616368A (zh) * | 2012-02-22 | 2012-08-01 | 北京科实医学图像技术研究所 | 飞机尾舵设计的改进方案 |
CN113911330A (zh) * | 2021-11-12 | 2022-01-11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一种油动涵道飞行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704415A (zh) | 涵道单桨碟形无人飞行器 | |
US11142309B2 (en) | Convertible airplane with exposable rotors | |
US10124890B2 (en) | Modular nacelles to provide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 (VTOL) capabilities to fixed wing aerial vehicles, and associ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 |
US8950698B1 (en) | Convertible compounded rotorcraft | |
CN104290907B (zh) | 新型混合动力垂直短距起降无人飞行器 | |
CN201211928Y (zh) | 涵道单旋翼碟形无人飞行器 | |
CN102126554A (zh) | 面对称布局的多旋翼无人飞行器 | |
CN103738496A (zh) | 适用于垂直起降飞行器的动力系统结构及其控制方法 | |
CN206141828U (zh) | 无人自转旋翼直升飞机 | |
RU2635431C1 (ru) | Конвертоплан | |
CN106672231A (zh) | 无人驾驶飞行器 | |
CN105217033A (zh) | 水陆两用旋翼无人机 | |
RU139040U1 (ru) | Летательный аппарат "lanner" | |
CN202453736U (zh) | 无人机侦察系统 | |
CN201753104U (zh) | 单桨碟形无人飞行器 | |
CN201670359U (zh) | 单推力桨碟形无人飞行器 | |
CN101214856A (zh) | 一种垂直起降飞行器安全自救装置 | |
CN101857086A (zh) | 双涵道垂直起降无人飞行器 | |
CN201520410U (zh) | 涵道单桨碟形无人飞行器 | |
RU2643063C2 (ru) | Беспилотный авиационный комплекс | |
CN101746505A (zh) | 单推力桨碟形无人飞行器 | |
CN208181427U (zh) | 一种手抛式低速高原型靶机 | |
RU2529568C1 (ru) | Криогенный электрический вертолет-самолет | |
CN207417142U (zh) | 一种复合直升机 | |
CN201592779U (zh) | 单推力桨碟形无人飞行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215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