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181427U - 一种手抛式低速高原型靶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手抛式低速高原型靶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181427U CN208181427U CN201820730851.5U CN201820730851U CN208181427U CN 208181427 U CN208181427 U CN 208181427U CN 201820730851 U CN201820730851 U CN 201820730851U CN 208181427 U CN208181427 U CN 20818142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uselage
- wing
- target drone
- low speed
- parachu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手抛式低速高原型靶机,包括机身和机翼,所述机身的上端面为上凸外形,机身的外形横截面为矩形,所述机翼对称安装在机身两侧的前端位置,所述机身的前端设置有发动机,沿着机身的轴向方向上连接有螺旋桨;所述机身内设置有三个舱体,邮箱、控制系统舱和降落伞舱体,所述机身的降落伞舱体外设置有降落伞连接耳片用于与降落伞舱体内的降落伞连接;本实用新型采用上单翼的正常式气动布局,使得靶机具有良好的纵向、横向和航向稳定性。机翼采用大展弦比平直翼,具有升力线斜率大,升阻比高的特点,满足高原飞行对升力的需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固定翼无人机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手抛式低速高原型靶机。
背景技术
靶机是作为射击训练目标的军用飞行器,是一种有升力面、有动力、依靠自动驾驶仪和无线电遥控的可作机动飞行的无人飞行器,主要在于军事演习或武器试射时模拟敌军的航空器或者来袭导弹。
靶机起飞方式主要包括:手抛式、弹射式、地面滑跑起飞和火箭助推起飞。其中手抛式起飞操作最便捷,对场地和人员要求最低。
低速靶机的飞行速度一般不超过0.3马赫数,其动力来源于电动机或者活塞式发动机驱动的螺旋桨,低速靶机具有价格低,使用维护方便的特点。
高原型靶机是指能够在海拔四千米以上的高原地区正常起降和飞行的靶机。由于高原地区的大气压力低、空气密度低、空气含氧量低和温度低,目前大多数手抛式低速靶机无法在海拔四千米以上的高原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抛式低速高原型靶机,以解决海拔四千米以上的高原地区缺乏手抛式低速靶机的问题,显著提高了军事训练的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手抛式低速高原型靶机,包括机身和机翼,所述机身的上端面为上凸外形,机身的外形横截面为矩形,所述机翼对称安装在机身两侧的前端位置,所述机身的前端设置有发动机,沿着机身的轴向方向上连接有螺旋桨;所述机身内设置有三个舱体,邮箱、控制系统舱和降落伞舱体,所述机身的降落伞舱体外设置有降落伞连接耳片用于与降落伞舱体内的降落伞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机身的后端上设置有平尾和垂尾,所述所述垂尾的前缘后掠角为65°。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垂尾的后端铰接有方向舵。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平尾相对于机身的对称面左右对称,所述平尾的后端铰接升降舵。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机翼为大展弦比平直翼。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机翼的后缘上铰接有副翼。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整个靶机采用上单翼的正常式气动布局。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靶机起飞前,启动飞行控制系统并完成任务规划设置,在地面启动发动机,由人工助跑后手抛靶机起飞。靶机飞行中,发动机驱动螺旋桨旋转产生向前的拉力,右机翼和左机翼产生升力,副翼控制靶机的滚转运动,平尾控制靶机的俯仰运动,方向舵控制靶机的偏航运动,飞行轨迹和姿态由飞行控制系统自动控制,也可以人工手动控制。靶机飞行到指定降落点,发动机停车,遥控打开降落伞舱并抛出降落伞,靶机通过降落伞辅助着陆的方式回收。
本实用新型的创新在于:机身和翼面均采用复合材料整体加工,全机最大重量仅9公斤,机翼翼展2.3米,机翼面积达到0.5平方米,能够满足高原飞行对升力的需求。垂尾的前缘采用65°后掠角,可以有效的避免降落伞在抛放时被垂尾缠绕导致的着陆失败。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单翼的正常式气动布局,使得靶机具有良好的纵向、横向和航向稳定性。机翼采用大展弦比平直翼,具有升力线斜率大,升阻比高的特点,满足高原飞行对升力的需求。机身和翼面均采用复合材料整体加工,具有结构重量轻,强度和刚度高的特点,能够显著降低靶机的重量,减小靶机的起飞速度。采用降落伞辅助着陆,增加靶机的使用次数,降低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本发明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中:1-机身、2-发动机、3-螺旋桨、4-右机翼、5-右副翼、6-平尾、7-升降舵、8-方向舵、9-垂尾、10-左副翼、11-右机翼、12-飞行控制系统设备舱、13-油箱、14-降落伞舱、15-降落伞连接耳片。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如图1 和图2所示,一种手抛式低速高原型靶机,包括机身1,机身1的长度为1.5米,机身1采用流线型设计,机身1上表面为上凸外形,机身1横截面为矩形外形,机身1的前端安装有发动机2,发动机2的转轴通过螺栓固定螺旋桨3,机身1的两侧安装有右机翼4和左机翼11,右机翼4与左机翼11相对于机身1的对称面左右对称,右机翼4和左机翼11安装位置靠近机身1的上表面,右机翼4和左机翼11采用NACA4412翼型,右机翼4和左机翼11的总翼展为2.3米,右机翼4和左机翼11的总机翼面积为0.5平米,右机翼4和左机翼11的前缘后掠角为8°,右机翼4和左机翼11分别铰接右副翼5和左副翼10,机身1后端上方安装有垂尾9,垂尾9采用NACA0008翼型,垂尾9的前缘后掠角为65°,垂尾9后端铰接方向舵8,机身1后端安装有平尾6,平尾6相对于机身1的对称面左右对称,平尾6采用NACA0009翼型,平尾6的前缘后掠角为8°,平尾6后端铰接升降舵7,升降舵7的长度与平尾6的长度相同,机身1内部从前向后依次安装有飞行控制系统设备舱12、油箱13和降落伞舱14,机身1上表面安装有四个降落伞连接耳片15。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前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扩展到任何在本说明书中披露的新特征或任何新的组合,以及披露的任一新的方法或过程的步骤或任何新的组合。
Claims (7)
1.一种手抛式低速高原型靶机,包括机身和机翼,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的上端面为上凸外形,机身的外形横截面为矩形,所述机翼对称安装在机身两侧的前端位置,所述机身的前端设置有发动机,沿着机身的轴向方向上连接有螺旋桨;所述机身内设置有三个舱体,邮箱、控制系统舱和降落伞舱体,所述机身的降落伞舱体外设置有降落伞连接耳片用于与降落伞舱体内的降落伞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抛式低速高原型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的后端上设置有平尾和垂尾,所述垂尾的前缘后掠角为6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手抛式低速高原型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垂尾的后端铰接有方向舵。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手抛式低速高原型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尾相对于机身的对称面左右对称,所述平尾的后端铰接升降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抛式低速高原型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翼为大展弦比平直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手抛式低速高原型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翼的后缘上铰接有副翼。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一种手抛式低速高原型靶机,其特征在于整个靶机采用上单翼的正常式气动布局。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730851.5U CN208181427U (zh) | 2018-05-17 | 2018-05-17 | 一种手抛式低速高原型靶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730851.5U CN208181427U (zh) | 2018-05-17 | 2018-05-17 | 一种手抛式低速高原型靶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181427U true CN208181427U (zh) | 2018-12-04 |
Family
ID=644306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0730851.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181427U (zh) | 2018-05-17 | 2018-05-17 | 一种手抛式低速高原型靶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181427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595203A (zh) * | 2019-11-19 | 2020-08-28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 | 一种高速巡航式靶弹 |
CN112284193A (zh) * | 2020-11-18 | 2021-01-29 | 南京新领空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弹射式高原型无人靶机 |
-
2018
- 2018-05-17 CN CN201820730851.5U patent/CN208181427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595203A (zh) * | 2019-11-19 | 2020-08-28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 | 一种高速巡航式靶弹 |
CN112284193A (zh) * | 2020-11-18 | 2021-01-29 | 南京新领空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弹射式高原型无人靶机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5086993A (en) | Airplane with variable-incidence wing | |
CN111498109B (zh) | 垂直起降的飞行器 | |
US9499266B1 (en) | Five-wing aircraft to permit smooth transitions between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flight | |
US20220081111A1 (en) |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Having Foldable Fixed Wing and Based on Twin-Ducted Fan Power System | |
AU755241B2 (en) | Method of reducing a nose-up pitching moment in a ducted rotor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 |
US20100123047A1 (en) | Blended Wing Body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 |
EP2599719A1 (en) | Aircraft with an integral aerodynamic configuration | |
USRE36487E (en) | Airplane with variable-incidence wing | |
CN205022862U (zh) | 带有倾转机构的动力装置和固定翼飞行器 | |
WO2010036419A2 (en) | Vtol aerial vehicle | |
CN104364154A (zh) | 飞行器,优选无人驾驶的飞行器 | |
US20200354050A1 (en) | Convertiplane | |
CN106672231A (zh) | 无人驾驶飞行器 | |
EP3838753A1 (en) | Convertiplano | |
CN209479985U (zh) | 一种加装水翼的多栖飞行器 | |
CN204096094U (zh) | 一种改进的固定翼航测无人机 | |
CN208181427U (zh) | 一种手抛式低速高原型靶机 | |
CN108263594A (zh) | 一种无叶风扇动力垂直起降无人机 | |
US11919633B2 (en) | Convertiplane | |
Bramlette et al. | Design and flight testing of a convertible quadcopter for maximum flight speed | |
CN208979095U (zh) | 一种手抛式低速高原型飞机 | |
CN102180269A (zh) | 多功能直升飞机 | |
RU2604951C1 (ru) | Самолет короткого взлета и посадки | |
CN103832582A (zh) | 多功能直升飞机 | |
CN210116639U (zh) | 一种变构型多模态无人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B03 |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
Inventor after: Zhang Li Inventor after: Yang Junli Inventor before: Zhang Peng Inventor before: Yang Junli |
|
CB03 |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204 Termination date: 20200517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