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360058Y - 电连接器结构改良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结构改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360058Y CN201360058Y CNU2009200371294U CN200920037129U CN201360058Y CN 201360058 Y CN201360058 Y CN 201360058Y CN U2009200371294 U CNU2009200371294 U CN U2009200371294U CN 200920037129 U CN200920037129 U CN 200920037129U CN 201360058 Y CN201360058 Y CN 201360058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rminal
- dividing plate
- slot
- rear end
- improved structu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结构改良,它在本体上设有一隔板,隔板的上、下表面设有平行的第一端子插槽、第二端子插槽,第一端子插槽和第二端子插槽的位置相间设置,其中,第一端子插槽在隔板前端折返到隔板的下表面,第一端子插槽端部与第二端子插槽端部在隔板下表面的横截面上没有重叠;隔板下方为电器插件的插入区;第一端子插设固定第一端子插槽中,第二端子自本体后端插设固定于第二端子插槽中,其中,第一端子前端呈“U”字型弯折,接触部位于电连接器的电器插件的插入区上方,第二端子的弹性接触部的前端置于第二端子插槽中;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在本体后端分别弯折,各端子后端的接线端与电路板接点对应焊接。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结构改良。
背景技术
现今计算机科技以日新月异的速度成长,其计算机之发展趋势亦朝运算功能强、速度快及体积小的方向迈进,使计算机连接接口设备的通讯连接端口数量亦随之减少,而计算机与接口设备间的连接器目前最流行的,亦为USB(Universal Serial Bus)连接器,兹因USB接口是一种运用于计算机及电子产业上传递电子信息讯号之连接器,此种接口可以整合如键盘、鼠标、游戏杆、扫描仪、喇叭、打印机及数字相机等外接式计算机接口设备,而使其能以相同规格之插头连接于计算机与接口设备上使用,且USB的传输速率比起个人计算机原先所使用的并行端口(Parallel Port)或是串行端口(Serial Bus Port)都快了许多,所以USB接口对于计算机设备与周边的传输效率皆会有显著的提升,此外,USB接口属于热插拔接口(Hot plug)及支持随插即用(Plug & Play)装置,在可不须重新开机的情况下安装USB装置并使用,使其不须经过繁复的安装程序便可任意将周边装置连结、使用及移除。
此外,受到电子产品朝向轻薄短小发展趋势的影响,USB连接器亦朝向缩小组件体积,以及传输频率高频化设计开发,当电子产品的功能越来越复杂,被动组件的使用数量就越多,故USB连接器未来将朝向提高其产品高频特性、缩小组件体积与整合被动组件为主要发展方向。
然而,当上述连接器朝向体积小之方向发展时,其端子与主体间之结合方式势必透过金属嵌入射出成型的制造方式,由于这种制造方式流程繁琐,导致制造成本较大。
由此可见,上述传统的电连接器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实非一良善之设计者,需要加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电连接器采用金属嵌入射出成型的制造方式流程繁琐,制造成本较大的实际问题,提供一种新的电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连接器结构改良,包括壳体、本体、端子,本体和端子置于壳体中,其特征在于:
本体上设有一隔板,隔板的上表面设有平行的第一端子插槽,隔板的下表面设有平行的第二端子插槽,第一端子插槽与第二端子插槽的位置相间设置,其中,第一端子插槽在隔板前端折返到隔板的下表面,第一端子插槽端部与第二端子插槽端部在隔板下表面的横截面上没有重叠;隔板下方为电器插件的插入区;
第一端子插设固定第一端子插槽中,第一端子前端呈“U”字型弯折后其前端触及横向隔离,接触部位于电连接器的电器插件的插入区上方;第二端子自本体后端插设固定于第二端子插槽中,其弹性接触部的前端置于第二端子插槽中;
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在本体后端分别弯折,各端子后端的接线端与电路板接点对应焊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端子至少设置一个倒勾,通过倒勾将其卡合于第一插槽中。
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端子呈“U”字型弯折将隔板前端包覆。
在本实用新型中:本体后端间隔设置端子固定槽,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在本体后端分别弯折后,接线端穿过端子固定槽与本体定位。
在本实用新型中:本体的后端设有端子固定件,端子固定件中设有固定孔,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在本体后端分别弯折后,接线端穿过端子固定件中的固定孔与本体定位。
在本实用新型中:端子固定件通过两侧的固定部与本体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端子固定件两侧的固定部是指:端子固定件两侧设有与本体相互对接的卡合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由于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分别设在本体的隔板上,隔板下方为电器插件的插入对接区,结构紧凑安装方便;本体中的第一第二端子插槽以及它们的端部在隔板下表面的横截面上没有重叠,确保使用中各端子之间不会发生短路;本体后端间隔设置端子固定槽,或设置端子固定件,可以使各端子与本体之间定位,使电连接器工作更加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述实施例中本体组合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述实施例的立体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所述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本体,11、隔板,12、第一端子插槽,13、第二端子插槽,14、电器插件的插入区,15、卡合部,16、端子固定槽,2、第一端子,21、接触部,22、第一端子本体,23、倒勾,24、接线端,3、第二端子,31、弹性接触部,32、第二端子本体,33、倒勾,34、接线端,4、壳体,5、固定件,51、固定孔,52固定部。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非限制性地公开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体结构,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由图1图2图5可见,电连接器中,本体1上设有一隔板11,隔板11的上表面设有平行的第一端子插槽12,隔板11的下表面设有平行的第二端子插槽13,第一端子插槽12与第二端子插槽13的位置相间设置,其中,第一端子插槽13在隔板11前端折返到隔板11的下表面,第一端子插槽12端部与第二端子插槽13端部在隔板11下表面的横截面上没有重叠;隔板11下方为电器插件的插入区14;第一端子22插设固定第一端子插槽12中,第一端子2前端呈“U”字型弯折后将隔板前端包覆,接触部21位于电连接器的电器插件的插入区14上方;第二端子3自本体后端插设固定于第二插槽13中,其弹性接触部31的前端容置于第二插槽13中;第一端子2和第二端子3在本体1后端分别弯折,每个第一端子2的接线端24和每个第二端子3的接线端34分别与电路板接点对应焊接。
在本实施例中,本体1的后端设有端子固定件5,由图3结合图5可见,端子固定件5中设有固定孔51,第一端子2第二端子3在本体1后端分别弯折后,接线端穿过端子固定件5中的固定孔51与本体1定位。端子固定件5通过两侧的固定部52与本体后端的卡合部15相互对接。由图4结合图5可见,第一端子2前端呈“U”字型弯折后将隔板前端包覆,接触部21位于电连接器的电器插件的插入区14上方。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它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本体1后端间隔设置端子固定槽16,第一端子2和第二端子3在本体1后端分别弯折后,接线端穿过端子固定槽16与本体1定位。
使用时,当对接的电器插件由电连接器插接口插入,进入电器插件的插入区14后,第一端子2的接触部21及第二端子3中端子的弹性接触部31则可同时与插入的电器插件对接,达到讯号传输的目的。
上列详细说明只是对本实施例实施例之具体说明,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进行的等效实施,均应包含于本案的专利范围中。
Claims (7)
1、一种电连接器结构改良,包括壳体、本体、端子,本体和端子置于壳体中,其特征在于:
本体上设有一隔板,隔板的上表面设有平行的第一端子插槽,隔板的下表面设有平行的第二端子插槽,第一端子插槽与第二端子插槽的位置相间设置,其中,第一端子插槽在隔板前端折返到隔板的下表面,第一端子插槽端部与第二端子插槽端部在隔板下表面的横截面上没有重叠;隔板下方为电器插件的插入区;
第一端子插设固定第一端子插槽中,第一端子前端呈“U”字型弯折,接触部位于电连接器的电器插件的插入区上方;第二端子自本体后端插设固定于第二端子插槽中,其弹性接触部的前端置于第二端子插槽中;
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在本体后端分别弯折,各端子后端的接线端与电路板接点对应焊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第一端子至少设置一个倒勾,通过倒勾将其卡合于第一插槽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第一端子呈“U”字型弯折将隔板前端包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本体后端间隔设置端子固定槽,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在本体后端分别弯折后,接线端穿过端子固定槽与本体定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本体的后端设有端子固定件,端子固定件中设有固定孔,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在本体后端分别弯折后,接线端穿过端子固定件中的固定孔与本体定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端子固定件通过两侧的固定部与本体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端子固定件两侧的固定部是指:端子固定件两侧设有与本体相互对接的卡合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U2009200371294U CN201360058Y (zh) | 2009-02-19 | 2009-02-19 | 电连接器结构改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U2009200371294U CN201360058Y (zh) | 2009-02-19 | 2009-02-19 | 电连接器结构改良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360058Y true CN201360058Y (zh) | 2009-12-09 |
Family
ID=414258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U200920037129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360058Y (zh) | 2009-02-19 | 2009-02-19 | 电连接器结构改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360058Y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570125A (zh) * | 2010-12-28 | 2012-07-11 | 泰科电子日本合同会社 | 电路基板组装体、基板装置、电路基板组装体的组装方法 |
CN111211432A (zh) * | 2018-11-22 | 2020-05-29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连接器 |
CN114678712A (zh) * | 2022-03-01 | 2022-06-28 | 深圳市步步精科技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
2009
- 2009-02-19 CN CNU2009200371294U patent/CN201360058Y/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570125A (zh) * | 2010-12-28 | 2012-07-11 | 泰科电子日本合同会社 | 电路基板组装体、基板装置、电路基板组装体的组装方法 |
CN102570125B (zh) * | 2010-12-28 | 2015-11-25 | 泰科电子日本合同会社 | 电路基板组装体、基板装置、电路基板组装体的组装方法 |
CN111211432A (zh) * | 2018-11-22 | 2020-05-29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连接器 |
CN111211432B (zh) * | 2018-11-22 | 2021-05-11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连接器 |
CN114678712A (zh) * | 2022-03-01 | 2022-06-28 | 深圳市步步精科技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114678712B (zh) * | 2022-03-01 | 2024-03-29 | 深圳市步步精科技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623280U (zh) | 电连接器结构 | |
CN201112707Y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708367U (zh)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
TWM451692U (zh) | 連接器插座結構 | |
CN201204298Y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360058Y (zh) | 电连接器结构改良 | |
CN201230095Y (zh) | 电连接器 | |
CN204179317U (zh) | 复合式连接器 | |
CN202094333U (zh) | 插头连接器 | |
CN201708326U (zh) | 一种直立式板端连接器 | |
CN201113078Y (zh) | 电连接器 | |
CN203589285U (zh) | 电源连接器 | |
CN201440548U (zh) | 双协议微型插头连接器 | |
CN206422300U (zh) | 连接器结构 | |
CN202275982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369404Y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097427Y (zh) | 电连接器 | |
CN204516962U (zh) | Usb 3.1插座连接器 | |
CN203690578U (zh) | 一种连接器之组合结构 | |
CN101867100A (zh) | 通用序列总线连接器及其接点阵列 | |
CN201072837Y (zh) | Micro-USB连接器 | |
CN202205948U (zh) | 电连接器 | |
TWM491270U (zh) | 端子模組 | |
CN222261438U (zh) | 一种一次注塑成型Type C连接器 | |
CN222214507U (zh) | 电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209 Termination date: 201202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