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1230095Y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230095Y
CN201230095Y CNU2008200348734U CN200820034873U CN201230095Y CN 201230095 Y CN201230095 Y CN 201230095Y CN U2008200348734 U CNU2008200348734 U CN U2008200348734U CN 200820034873 U CN200820034873 U CN 200820034873U CN 201230095 Y CN201230095 Y CN 201230095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connector
terminal group
terminal
tongue piece
contact si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82003487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家勇
郑启升
顾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U20082003487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230095Y/zh
Priority to JP2009000935U priority patent/JP3150303U/ja
Priority to US12/384,820 priority patent/US7811110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230095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230095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第一本体、第一端子组,第一本体包括主体部及自主体部延伸的舌片,第一端子组包括第一竖直部、设于舌片上的第一水平部及自第一水平部延伸的第一接触部,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第二端子组,所述第二端子组包括设于舌片上的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一竖直部位于第一平面内,第一水平部位于与第一平面相平行的第二平面内,第一、第二接触部沿舌片的长度方向错开设置,通过增加第二端子组,提高了电连接器信号传输速率。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可提高信号传输速率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作为一种标准的输入/输出接口,已被广泛应用于众多电子设备中。1994年,英特尔、康柏、数字、IBM、微软、NEC、Northern Telecom等7家世界著名的计算机和通信公司联合成立了USB协会(USB-IF),初步设立USB接口规范。到目前为止,USB协会已经发布了1.0,1.1及2.0等版本。
上述USB 1.0,1.1,2.0版本分别支持下述三种传输速率:(1)、低速模式传输速率为1.5兆比特每秒,多用于键盘和鼠标;(2)、全速模式传输速率为12兆比特每秒;(3)、高速模式传输速率为480兆比特每秒。然而,随着电子工业的发展,即使USB 2.0的传输速率已经不能满足某些需求,例如,传输音频或视频文件时,为了保证信号传输质量,传输速率往往高达1G至2G每秒(1G=1000兆比特)。电连接器领域内的另外的两类接口,如PCI-E(传输速率可达2.5G每秒)及SATA接口(传输速率可达1.5G至3.0G每秒)的传输速率已经明显超过了USB 2.0接口。
但是,PCI-E及SATA接口由于应用远远不及USB,且这两类接口的端子数量过多、体积较大也难以适应未来电子工业轻、薄、短、小的发展趋势。
图7至图8示意的是现有标准USB 2.0插头700和USB 2.0电连接器600,其中,USB插头700外部连接有线缆77并包覆有绝缘主体部75,包括绝缘舌片72、安装于绝缘舌片72上表面的四根现有USB标准插头端子73以及遮蔽绝缘舌片72和端子73的遮蔽壳体即插头壳体74。绝缘舌片72上表面和插头壳体74顶部之间形成一收容空间76,以收容USB电连接器600的绝缘舌片62。插头端子73包括电源端子731、负信号端子732、正信号端子733以及接地端子734,负信号端子732和正信号端子733用于接受和传输资料。
USB电连接器600包括绝缘舌片62、安装于绝缘舌片62下表面的四根现有USB标准插座端子63、遮蔽壳体即插座壳体64,现有USB标准插座端子63包括电源端子631、负信号端子632、正信号端子633以及接地端子634。绝缘舌片62下表面与插座壳体64底部之间形成一收容空间66,以收容USB插头700的绝缘舌片72。USB电连接器600和USB插头700对接时,所有插座端子63与插头端子73一一对应,实现机械和电性连接。
因此,为了提高信号传输的速度,有必要对现有的电连接器进行改进以克服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较高传输速率的电连接器。
为达成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第一本体、第一端子组,第一本体包括主体部及自主体部延伸的舌片,第一端子组包括第一竖直部、设于舌片上的第一水平部及自第一水平部延伸的第一接触部,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第二端子组,所述第二端子组包括设于舌片上的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一竖直部位于第一平面内,第一水平部位于与第一平面相平行的第二平面内,第一、第二接触部沿舌片的长度方向错开设置。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通过增加第二端子组,提高了电连接器信号传输速率;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相平行,使电连接器占用电路板较少安装面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另一角度立体组合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另一角度立体分解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立体组合图。
图7是现有标准USB 2.0插头的示意图。
图8是现有标准USB 2.0电连接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可供标准USB 2.0插头700及其它对接插头(未图示)插接,其包括第一本体1、固持在第一本体1上的第二本体2、安装于第一本体1上的第一端子组3、镶埋成型于第一本体1上的第二端子组4及遮蔽体5。
第一本体1包括主体部11及自主体部11向前延伸的舌片12,主体部11底部具有水平设置的安装面111,舌片12所在平面与安装面111相垂直,如此可使电连接器100占用电路板(未图示)较少安装面积。主体部11的一侧凹设有若干固持槽112,固持槽112向下延伸至安装面111,舌片12上进一步凹设有与固持槽112一一对应并水平设置的收容槽122,收容槽122比固持槽112较深。舌片12具有位于最前端的对接面124,对接面124与安装面111相垂直设置,舌片12前端形成有若干定位槽123,定位槽123与收容槽122相隔开且向前延伸至对接面124。
第一本体1主体部11内侧的前后端分别设有凹槽13,固持槽112向前贯穿凹槽13并延伸至舌片12后端,主体部11前端具有位于舌片12下方的且开口朝向前的卡口14,主体部11的外侧设有向后延伸的凹陷15。
第二本体2向第一本体1凸设有与固持槽112一一对应的抵压部22及与凹槽13相配合的凸缘23,凸缘23上进一步设有凸部26,第二本体2前端也设有与第一本体1卡口14在左右方向上相对齐的卡口24,及第二本体2的外侧也设有向后延伸的凹陷25。
第一端子组3与USB 2.0插头700的插头端子73一一对应设置,其设有一电源端子31、一对第一差分信号端子32及一第一接地端子33。第一端子组3包括第一竖直部34、第一水平部37、自第一竖直部34一端向下竖直延伸的第一焊接脚39、自第一竖直部34另一端向上倾斜延伸的第一弯折部35、连接第一弯折部35与第一水平部37的第一连接部36及自第一水平部37延伸的圆弧状的弹性结构的第一接触部38。第一竖直部34位于竖直设置的第一平面内,第一水平部37位于与第一平面相平行的第二平面内,如此设计使电连接器100占用电路板较小安装面积。第一弯折部35也位于第一平面内,第一连接部36垂直于第一平面的方向弯折延伸设置。
第二端子组4包括一对第二差分信号端子42及一第二接地端子43。两对第二差分信号端子42用于传输高速信号,第二接地端子43位于两对第二差分信号端子42之间,用以降低第二差分信号端子42在传输信号时产生的串扰,第二端子组4与第一端子组3结构部分相同,其也包括第二竖直部44、第二水平部47、自第二竖直部44一端向下竖直延伸的第二焊接脚49、自第二竖直部44另一端向上倾斜延伸的第二弯折部45、连接第二弯折部45与第二水平部47的第二连接部46及平板状结构的第二接触部48。第二竖直部44、第二水平部47、第二弯折部45、第二焊接脚49及第二连接部46分别与第一竖直部34、第一水平部37、第一弯折部35、第一焊接脚39及第一连接部36相平行设置。第二接触部48与第二水平部47之间还连接有与第二连接部46相平行的垂直部41。第二端子组4镶埋成型于第一本体1上,第二接触部48设于定位槽123内可供对接插头(未图示)插接,第二焊接脚49延伸出第一本体1。
遮蔽体5包括顶壁51、底壁52、与顶壁51及底壁52相连的两侧壁53,顶壁51、底壁52及两侧壁53前端均设有向内侧延伸的弹片54,两侧壁53后端分别向内侧冲设有与凹陷15、25相对应的固持片531,两侧壁53向下延伸有可与电路板(未图示)相固持的固持脚532。
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组装时,首先,将第一端子组3安装于第一本体1上,第一竖直部34、第一弯折部35、第一连接部36及部分第一水平部37固持于固持槽112内,第一水平部37另一部分收容于舌片12收容槽122内,由于收容槽122比固持槽112较深,所以第一水平部37及第一接触部38为悬空状态,使第一接触部38与对接插头(未图示)具有较好的弹性接触效果,第一焊接脚39向下延伸出第一本体1,整体观察,第一、第二接触部38、48设置于舌片12的同一侧且沿舌片12的长度方向上错开设置为两排,第一、第二接触部38、48在舌片12的厚度方向上位于不同高度,第二接触部48比第一接触部38更靠近对接面124。
其次,将第二本体2与第一本体1相固持在一起,第一本体1主体部11前后端的凹槽13与第二本体2的凸缘23相配合,凸缘23向后抵压在第一连接部46上,可限制第二本体2及第一端子组3相对第一本体1前后移动,同时第二本体2上抵压部22凸伸入固持槽112内并抵压于第一端子组3第一竖直部34及第一弯折部35上,凸缘23上的凸部26抵压在第一水平部37上,可限制第二本体2相对第一本体1上下移动,并进一步将第一端子组3固持牢固。
最后,将遮蔽体5套设于第一、第二本体2、3外部,两侧壁53上的固持片531分别卡持于第一、第二本体1、2上凹陷15、25内,及底壁52的后端卡扣于第一、第二本体1、2卡口14、24内,共同限制遮蔽体5相对第一、第二本体1、2前后移动,遮蔽体5前端与舌片12、第一接触部38及第二接触部48之间形成有用以收容对接插头(未图示)的收容空间50,遮蔽体5的弹片54延伸入收容空间50内,电连接器100组装完成。
舌片12的尺寸设置为与标准USB2.0电连接器600的绝缘舌片62尺寸(长度、宽度及高度)本质上相同,但允许有一定的误差,如此设计使电连接器100可供标准USB 2.0插头700插接。电连接器100与USB 2.0插头700对接时,第二端子组4与插头端子72接触以形成电性连接,而第一端子组3与插头端子73断开。
通过上述实施方式的具体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在USB2.0电连接器600的基础上增加设置第二端子组4,提高了电连接器100信号传输速率;将第二端子组4镶埋成型于第一本体1内,可简化装配流程,从而降低了电连接器100制造成本,且电连接器100的高频电性能也能够得到有效保证;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相平行,使电连接器100占用电路板(未图示)较小安装面积。
请参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中,该电连接器200与上述实施方式电连接器100的区别仅在于:电连接器200第一、第二端子组201、202的第三焊接脚203水平设置,从而使该电连接器200可采用表面焊接技术焊接于电路板(未图示)上,电连接器200同样可达到本实用新型的创作目的,通过第二端子组201镶埋成型设置,可以保证第三焊接脚203的共面度。当然本实用新型除上述两实施方式外,还可以有其它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例如,可以将第一端子组镶埋成型于第二本体上,再将第二本体与第一本体相固持在一起,上述设计都可以达到本实用新型的创作目的。

Claims (10)

1.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第一本体、第一端子组,第一本体包括主体部及自主体部延伸的舌片,第一端子组包括第一竖直部、设于舌片上的第一水平部及自第一水平部延伸的第一接触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第二端子组,所述第二端子组包括设于舌片上的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一竖直部位于第一平面内,第一水平部位于与第一平面相平行的第二平面内,第一、第二接触部沿舌片的长度方向错开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接触部设置在舌片的同一侧且在舌片的厚度方向上位于不同高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部为弹性结构,第二接触部为平板状结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子组镶埋成型于第一本体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组还包括自第一竖直部一端延伸出第一本体的焊接脚及自第一竖直部另一端向上倾斜延伸的第一弯折部,第一弯折部位于第一平面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组包括连接第一弯折部与第一水平部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沿垂直第一平面的方向弯折延伸。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子组包括分别与第一竖直部、第一弯折部、第一连接部及第一水平部相平行的第二竖直部、第二弯折部、第二连接部及第二水平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组包括电源端子、一对第一差分信号端子及第一接地端子,所述一对第一差分信号端子设于第一电源端子与第一接地端子之间,所述第二端子组包括两对第二差分信号端子及设于两对第二差分信号端子之间的第二接地端子。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固持于第一本体上的第二本体,所述第一本体设有固持第二端子组的固持槽,第二本体设有凸伸入固持槽内并抵压于第一端子组上的抵压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包覆第一、第二本体的遮蔽体,遮蔽体与舌片、第一接触部及第二接触部之间形成有收容空间。
CNU2008200348734U 2008-04-09 2008-04-21 电连接器 Expired - Lifetime CN201230095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0348734U CN201230095Y (zh) 2008-04-21 2008-04-21 电连接器
JP2009000935U JP3150303U (ja) 2008-04-09 2009-02-23 電気コネクタ
US12/384,820 US7811110B2 (en) 2008-04-09 2009-04-09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contact arrangement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0348734U CN201230095Y (zh) 2008-04-21 2008-04-21 电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230095Y true CN201230095Y (zh) 2009-04-29

Family

ID=406350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8200348734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230095Y (zh) 2008-04-09 2008-04-21 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230095Y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89699A (zh) * 2009-07-31 2011-03-23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连接器
CN101997199B (zh) * 2009-08-10 2012-10-03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103199385A (zh) * 2012-01-06 2013-07-10 星电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2055086B (zh) * 2009-11-04 2014-09-24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CN109546395A (zh) * 2018-11-09 2019-03-29 贵州振华华联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异型结构的汽车接插件
CN112640225A (zh) * 2018-07-04 2021-04-09 堺显示器制品株式会社 第一连接器、第二连接器以及连接器装置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89699A (zh) * 2009-07-31 2011-03-23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连接器
CN101989699B (zh) * 2009-07-31 2012-11-28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连接器
CN101997199B (zh) * 2009-08-10 2012-10-03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102055086B (zh) * 2009-11-04 2014-09-24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CN103199385A (zh) * 2012-01-06 2013-07-10 星电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3199385B (zh) * 2012-01-06 2016-08-31 星电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12640225A (zh) * 2018-07-04 2021-04-09 堺显示器制品株式会社 第一连接器、第二连接器以及连接器装置
CN109546395A (zh) * 2018-11-09 2019-03-29 贵州振华华联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异型结构的汽车接插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498836U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101364678B (zh) 电连接器
CN101677168B (zh) 电连接器组件及其插座电连接器与插头电连接器
CN101997199B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101409395B (zh) 插座电连接器及插头电连接器
CN2682644Y (zh) 电连接器
CN101431190B (zh) 电连接器
CN102394408B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102544802B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102082341B (zh) 连接器
CN2932689Y (zh) 电连接器
CN2766363Y (zh) 电连接器
CN102544803B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102931523B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03026652U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101577392A (zh) 插座电连接器、插头电连接器及其组件
CN102957013A (zh) 线缆插头连接器、板端插座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CN201230095Y (zh) 电连接器
CN203631881U (zh) 电连接器
CN203481460U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104348040A (zh) 电连接器
CN201097428Y (zh) 堆叠式电连接器
CN202159800U (zh) 线缆插头连接器、板端插座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CN201204298Y (zh) 电连接器
CN203225389U (zh) 电连接器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