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171095Y - 板对板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板对板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171095Y CN201171095Y CNU2008200445081U CN200820044508U CN201171095Y CN 201171095 Y CN201171095 Y CN 201171095Y CN U2008200445081 U CNU2008200445081 U CN U2008200445081U CN 200820044508 U CN200820044508 U CN 200820044508U CN 201171095 Y CN201171095 Y CN 201171095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uckle
- male
- female
- board
- substr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板对板连接器,其包括两个结构相同的公母同体连接器,每一公母同体连接器具有一绝缘本体,该绝缘本体具有一公体部和一母体部。公体部上开设有若干个公端子槽,该等公端子槽内分别收容有一个公端子;母体部上开设有一收容腔和与收容腔连通的若干个母端子槽,该等母端子槽内分别收容有一个母端子。绝缘本体上开设有若干个卡扣槽,该等卡扣槽内皆装设有卡扣。本实用新型板对板连接器通过两公母同体连接器上的相扣合在一起的若干个卡扣提供扣持力,从而保持公端子与母端子的稳固可靠的电性连接。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板对板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公母同体的板对板连接器。
背景技术
公元1996年3月12日公告的美国专利第5,498,167号揭示了一种公母同体的板对板连接器。请参阅图1,该板对板连接器具有两结构相同的绝缘本体50,每一绝缘本体50内设置有若干个公端子52和母端子54,公端子52与母端子54一端分别与一印刷电路板60电性连接,另一端分别与设置在另一绝缘本体50上的母端子54、公端子52相互嵌插而彼此电性连接,从而实现两印刷电路板60之间的电性连接。
然而,上述板对板连接器是通过相互嵌插的公端子52与母端子54之间的接触来提供其保持力,由于公端子52与母端子54之间的接触力较弱,因此在受到碰撞或拉扯时,公端子52与母端子54容易产生滑脱,从而导致其接触不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保持端子可靠连接的板对板连接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板对板连接器包括两个结构相同的公母同体连接器,每一公母同体连接器具有一绝缘本体、若干个公端子、若干个母端子及若干个卡扣。该绝缘本体具有一基板及从该基板上凸伸出来的一公体部和一母体部。公体部上开设有若干个公端子槽,母体部上开设有一收容腔和与收容腔连通的若干个母端子槽,该等公端子收容于公端子槽内,该等母端子收容于母端子槽内。绝缘本体上开设有若干个卡扣槽,且该等卡扣槽皆具有开设于母体部的朝向公体部的一侧壁上的并贯穿基板的第一卡扣槽、从母体部的顶面开设的贯穿该母体部和基板的第二卡扣槽及开设于基板的底面上并分别与第一卡扣槽和第二卡扣槽连通的第三卡扣槽,该等卡扣皆具有一呈条状的卡扣基部,卡扣基部的一端垂直向上凸伸形成有一扣合部,扣合部的末端向外凸伸有一扣合凸部,卡扣基部的另一端垂直向上凸伸形成一与扣合部平行的卡扣固持部。扣合部收容于第一卡扣槽内,扣合凸部凸伸出母体部的朝向公体部的侧壁并与另一公母同体连接器的卡扣的扣合凸部扣合,卡扣固持部收容于第二卡扣槽内,卡扣基部收容于第三卡扣槽内。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板对板连接器通过两公母同体连接器上的相扣合在一起的若干个卡扣提供扣持力,使本实用新型板对板连接器保持稳固可靠的连接,从而避免了因受外力碰撞或拉扯而产生的滑脱,进而保持公端子及母端子稳固可靠的电性连接。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现有公母同体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板对板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3是图2所示板对板连接器的一公母同体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4是图3所示公母同体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处于分离状态的板对板连接器的一种剖视图。
图6是图2沿VI-VI线的剖视图。
图7是图2沿VII-VII线的剖视图。
图中各零部件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本实用新型]
公母同体连接器 1 绝缘本体 10
基板 11 公体部 12
公端子槽 121 第一公端子槽 1211
第二公端子槽 1212 第三公端子槽 1213
母体部 13 收容腔 131
母端子槽 132 第一母端子槽 1321
第二母端子槽 1322 第三母端子槽 1323
收容槽 14 卡扣槽 16
第一卡扣槽 161 第二卡扣槽 162
第三卡扣槽 163 公端子 20
公端子基部 21 公端子接触部 22
公端子凸部 221 公端子固持部 23
公端子焊接部 24 母端子 30
母端子基部 31 母端子接触部 32
母端子凸部 321 母端子固持部 33
母端子焊接部 34 卡扣 40
卡扣基部 41 扣合部 42
扣合凸部 421 卡扣固持部 43
卡扣固定部 44
[背景技术]
绝缘本体 50 公端子 52
母端子 54 印刷电路板 60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功效,以下兹举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请参阅图2,本实用新型板对板连接器包括两个结构相同的公母同体连接器1。
请结合图3参阅图4和图5,每一公母同体连接器1包括一绝缘本体10,绝缘本体10具有一呈矩形的基板11,基板11顶面的左半部分向下开设有收容槽14。收容槽14的底壁上向上凸伸形成一前后延伸的呈矩形体状的公体部12。公体部12的一侧壁上开设有上下延伸的第一公端子槽1211,公体部12的顶面上向下开设有与第一公端子槽1211等数量的第二公端子槽1212,基板11的底面上开设有横向延伸的分别与第一公端子槽1211和第二公端子槽1212连通的第三公端子槽1213。第一公端子槽1211、第二公端子槽1212和第三公端子槽1213组成公端子槽121。
基板11顶面的右半部分向上凸伸有一前后延伸的大致呈矩形体状的母体部13,该母体部13上开设有一前后延伸的收容腔131。收容腔131的侧壁上开设有上下延伸的第一母端子槽1321,母体部13的顶面上向下开设有与第一母端子槽1321等数量的第二母端子槽1322,基板11的底面上开设有横向延伸的分别与第一母端子槽1321、第二母端子槽1322和收容腔131连通的第三母端子槽1323。第一母端子槽1321、第二母端子槽1322和第三母端子槽1323组成母端子槽132。
请参阅图3、图4及图5,每一公端子槽121内收容一公端子20,公端子20具有一呈条状的公端子基部21,公端子基部21一端垂直向上凸伸形成一公端子接触部22,公端子接触部22的末端凸伸有一公端子凸部221。公端子基部21的大致中部处垂直向上凸伸形成一与公端子接触部22平行的公端子固持部23。公端子基部21的靠近公端子固持部23的一端向下凸伸形成一公端子焊接部24。公端子接触部22收容于第一公端子槽1211内,公端子凸部221伸出公体部12的开设有第一公端子槽1211的侧壁,公端子固持部23收容于第二公端子槽1212内,公端子基部21收容于第三公端子槽1213内,公端子焊接部24用于与一印刷电路板(图中未示)焊接。
每一母端子槽132内收容一母端子30,母端子30具有一呈条状的母端子基部31,母端子基部31的一端向上弯折延伸形成一母端子接触部32,母端子接触部32的末端凸伸有一母端子凸部321。母端子基部31的另一端向上垂直凸伸形成一母端子固持部33,且该端向下凸伸形成有一母端子焊接部34。母端子接触部32收容于第一母端子槽1321内,母端子凸部321伸入收容腔131内,母端子固持部33收容于第二母端子槽1322内,母端子基部31收容于第三母端子槽1323内,母端子焊接部34用于与印刷电路板焊接。
请参阅图4和图7,母体部13的朝向公体部12的侧壁上开设有上下延伸的第一卡扣槽161,该第一卡扣槽161贯穿基板11并与收容槽14连通。母体部13的顶面上开设有贯穿该母体部13和基板11的第二卡扣槽162,基板11的底面上开设有横向延伸的分别与第一卡扣槽161和第二卡扣槽162连通的第三卡扣槽163。第一卡扣槽161、第二卡扣槽162与第三卡扣槽163组成卡扣槽16。
卡扣槽16内收容一卡扣40,卡扣40具有一呈条状的卡扣基部41,卡扣基部41的一端垂直向上凸伸形成一扣合部42,扣合部42末端向外凸伸形成一扣合凸部421。卡扣基部41的另一端垂直向上凸伸形成一与扣合部42平行的卡扣固持部43。卡扣基部41的两端分别向下凸伸形成一卡扣固定部44。扣合部42收容于第一卡扣槽161内,扣合凸部421凸伸出母体部13的朝向公体部12的侧壁,卡扣固持部43收容于第二卡扣槽162内,卡扣基部41收容于第三卡扣槽163内,卡扣固定部44用于与印刷电路板焊接。
请参阅图5、图6及图7,当应用本实用新型板对板连接器时,将两公母同体连接器1互相嵌插,其中一公母同体连接器1的公体部12插入另一公母同体连接器1的收容腔131内,母体部13嵌入另一公母同体连接器1的收容槽14内,卡扣40的扣合部42的扣合凸部421与另一公母同体连接器1的卡扣40的扣合凸部421对应扣合,公端子20及母端子30与另一公母同体连接器1的母端子30及公端子20相抵接,从而实现两印刷电路板之间的电性连接。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板对板连接器通过两公母同体连接器1上的相扣合的卡扣40提供扣持力,从而使本实用新型板对板连接器保持稳固可靠的连接,避免了因受外力碰撞或拉扯而产生的滑脱,进而保持公端子20及母端子30稳固可靠的电性连接。
Claims (2)
1.一种板对板连接器,包括两个结构相同的公母同体连接器,每一公母同体连接器具有一绝缘本体、若干个公端子和若干个母端子,该绝缘本体具有一基板及从该基板上凸伸出来的一公体部和一母体部,公体部上开设有若干个公端子槽,该等公端子收容于公端子槽内,母体部上开设有一收容腔和与该收容腔连通的若干个母端子槽,该等母端子收容于母端子槽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上开设有若干个卡扣槽,且该等卡扣槽皆具有开设于母体部的朝向公体部的一侧壁上的并贯穿基板的第一卡扣槽、从母体部的顶面开设的贯穿该母体部和基板的第二卡扣槽及开设于基板的底面上并分别与第一卡扣槽和第二卡扣槽连通的第三卡扣槽;该等卡扣槽内收容有若干个卡扣,该等卡扣皆具有一呈条状的卡扣基部,卡扣基部的一端垂直向上凸伸有一扣合部,扣合部的末端向外凸伸有一扣合凸部,卡扣基部的另一端垂直向上凸伸形成一与扣合部平行的卡扣固持部,扣合部收容于第一卡扣槽内,扣合凸部凸伸出母体部的朝向公体部的侧壁并与另一公母同体连接器的卡扣的扣合凸部扣合,卡扣固持部收容于第二卡扣槽内,卡扣基部收容于第三卡扣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的顶面的一侧向下开设有一收容槽,所述公体部由该收容槽的底壁向上凸伸形成,所述母体部由该基板的顶面的另一相对侧向上凸伸形成。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U2008200445081U CN201171095Y (zh) | 2008-02-29 | 2008-02-29 | 板对板连接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U2008200445081U CN201171095Y (zh) | 2008-02-29 | 2008-02-29 | 板对板连接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171095Y true CN201171095Y (zh) | 2008-12-24 |
Family
ID=402101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U200820044508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171095Y (zh) | 2008-02-29 | 2008-02-29 | 板对板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171095Y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255154A (zh) * | 2010-03-30 | 2011-11-23 |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 连接器 |
CN105071166A (zh) * | 2015-08-25 | 2015-11-18 | 翊腾电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 板对板连接器组件 |
CN109586063A (zh) * | 2018-11-26 | 2019-04-05 | 昆山嘉华电子有限公司 | 基板用连接器及其组合 |
-
2008
- 2008-02-29 CN CNU2008200445081U patent/CN201171095Y/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255154A (zh) * | 2010-03-30 | 2011-11-23 |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 连接器 |
US8602811B2 (en) | 2010-03-30 | 2013-12-10 |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imited | Connector assembly including first connector and second connector configured to be mounted on a circuit board and easily mated |
CN105071166A (zh) * | 2015-08-25 | 2015-11-18 | 翊腾电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 板对板连接器组件 |
CN105071166B (zh) * | 2015-08-25 | 2017-03-29 | 翊腾电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 板对板连接器组件 |
CN109586063A (zh) * | 2018-11-26 | 2019-04-05 | 昆山嘉华电子有限公司 | 基板用连接器及其组合 |
CN109586063B (zh) * | 2018-11-26 | 2024-04-16 | 昆山嘉华电子有限公司 | 基板用连接器及其组合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683974A (zh) | 连接器组件 | |
US9960514B1 (en) | Double-sided pluggable power plug, power socket and combination structure thereof | |
CN201072831Y (zh) | 板对板连接器 | |
TWI305691B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 |
CN201072832Y (zh) | 板对板连接器 | |
CN201171095Y (zh) | 板对板连接器 | |
CN205911460U (zh) | 线对板的电连接器模块 | |
CN2901611Y (zh) | 板对板连接器 | |
TWI586043B (zh) | Electrical connector | |
CN205211996U (zh) | 转接器及其端子 | |
CN204243358U (zh) | 插头连接器及与其对接的插座连接器 | |
CN202205949U (zh) | 电连接器 | |
TW202404191A (zh) | 線端連接器及連接器元件 | |
CN201146266Y (zh) | 板对板连接器 | |
CN201601248U (zh) | Hdmi连接器 | |
CN216648731U (zh) | 一种带卡扣的连接器 | |
CN201392914Y (zh) | 板对板连接器 | |
CN201029113Y (zh) | 电连接器 | |
CN206340745U (zh) | 一种电连接器 | |
CN201336405Y (zh) | 电路板连接器 | |
CN204905540U (zh) | 电源连接器 | |
CN205282694U (zh) | 电连接器 | |
CN222422387U (zh) | 一种pcb与fpc连接用连接器 | |
CN215600692U (zh) | 一种混合传输电流和信号的板对板连接器 | |
TWI483494B (zh) | Electrical connector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224 Termination date: 201202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