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029113Y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029113Y CN201029113Y CNU200720034224XU CN200720034224U CN201029113Y CN 201029113 Y CN201029113 Y CN 201029113Y CN U200720034224X U CNU200720034224X U CN U200720034224XU CN 200720034224 U CN200720034224 U CN 200720034224U CN 201029113 Y CN201029113 Y CN 201029113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nector
- fixture
- insulating body
- electric connector
- clamping par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第一连接器包括第一绝缘本体、若干第一导电端子及具有第一卡扣部的第一固定件,第二连接器包括第二绝缘本体、若干第二导电端子及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固定件包括基部、基部两端的翼部及自该基部中部向外延伸的弹性臂,该弹性臂上设有与第一卡扣部相互卡扣的第二卡扣部,此弹性扣合臂可增强第一、第二固定件对接时的对接力。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能有效增强对接力且制造更为简单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目前,人们广泛采用一种板对板电连接器来连接两电路板,以实现信号传输,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现有技术所涉及的板对板电连接器,通常具有一插头及一插座,所述插头与插座均设有片状固定件,固定件上分别设置具有卡扣部的对接部,所述插头与插座通过固定件对接部上所设的卡扣部实现对接并卡扣。上述电连接器中插头与插座间对接力仅仅是依靠插座固定件的卡扣部挤压插头固定件使插头固定件的对接部产生一定的弹性变形而形成的,但随着对连接器对接稳固性要求的不断提高,要求有足够的弹性扣持力以确保对接的稳固性,然而该弹性力较小,无法满足需求,其次在对接过程中,若对接不准或用力不当,易导致两固定件对接部的物理损伤,有可能造成对接部的永久性弯折破坏,同时由于固定件是组装于本体的,容易致使固定件与本体的固持关系变得不稳定而造成脱落。
现有另外一种板对板电连接器,其插头与插座上均不设置固定件,而是通过在其绝缘本体内分别设置相互扣合的凸块及凹口以实现彼此之间的卡扣配合,此种依靠所述凸块及凹口相互扣合实现固持的电连接器,其凸块与凹口均为塑胶材料,若其卡扣力较强则不易于插拔,且经多次插拔后极易产生磨损;若设置成容易插拔的形态则其扣持力不足,从而影响插头与插座间的对接性能。所以需要一种改进的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有效增强对接力的电连接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第一连接器及与第一连接器对接的第二连接器,第一连接器包括第一绝缘本体、收容于第一绝缘本体内的若干第一导电端子及设有第一卡扣部的第一固定件,第二连接器包括第二绝缘本体、收容于第二绝缘本体内的若干第二导电端子及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固定件包括基部、基部两端的翼部及自该基部中部向外延伸的弹性臂,该弹性臂上设有与第一卡扣部相互卡扣的第二卡扣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通过在所述第二固定件上设置一弹性臂,使第一固定件的第一卡扣部与第二固定件的第二卡扣部扣合时,形成弹性对接,且在其扣合方向上提供一足够的对接力,确保两连接器之间的稳固配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配前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第一连接器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第二连接器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4是图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配后的立体图。
图5是图4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沿A-A线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第一连接器10及第二连接器20,其彼此组配对接并分别固定于电路板(未图示)上。
请参阅图2至图5所示,第一连接器10包括第一绝缘本体11、若干收容于第一绝缘本体11内的第一导电端子12、一对第一固定件13及若干L型插片14。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1为一纵长形绝缘本体,其设有一环形周壁,该周壁由一对纵向侧壁111、一对横向端壁112及一底壁组成,所述侧壁111上开设有若干贯通侧壁111上、下表面的容纳孔114,且在所述侧壁111靠近两端壁112处分别设有一插槽117,所述两横向端壁112的中部各设有一凹槽118,上述环形周壁的中央设有一自第一绝缘本体11之底部向上凸伸出来的突台部113,该突台部113两侧壁上开设有若干第一槽道116,用以收容第一导电端子12,该突台部113与环形周壁形成一收容部115,该收容部115与第一槽道116相通,所述收容部115与一对横向端壁112的交界处分别设有一纵向贯穿第一绝缘本体11的收容槽119,用以容纳所述第一固定件13。
第一导电端子12包括主体部120、由主体部120水平延伸的连接臂121、由连接臂121末端向上延伸的对接部122、干涉部123及焊接部124,所述干涉部123由主体部120向上延伸形成,所述焊接部124自主体部120延伸出第一绝缘本体11以与电路板焊接,其中主体部120与连接臂121呈水平设置,所述连接臂121用以连接主体部120与对接部122,对接部122收容于所述突台部113两侧壁的第一槽道116内,其自由尾端设有一接触凸刺125,干涉部123收容在第一绝缘本体11纵向侧壁111上的容纳孔114内,其两侧设有凸刺用于与容纳孔114的内壁实现干涉固持。
第一固定件13设置于所述收容槽119内,其包括两块对称的板体部131,连接两板体部131的连接部132,自该连接部132上方向后弯折的弯曲部133及由上述板体部131和连接部132形成的凹口134,其中板体部131插设于所述收容槽119内,其两侧设有凸刺135用以与收容槽119的内壁相固持,弯曲部133置于所述凹槽118内,所述凹口134形成第一卡扣部;所述L型插片14包括一竖直面141及一底平面142,其中竖直面141插设于所述插槽117内,其上设有若干凸刺143用以与插槽117的内壁相固持,底平面142延伸出第一绝缘本体11外以焊接在电路板上。
请参阅图3及图5所示,第二连接器20包括第二绝缘本体21、收容于第二绝缘本体21内的第二导电端子22及第二固定件23。所述第二绝缘本体21为一纵长形绝缘本体,其具有两相对侧壁211及两相对端壁212,所述侧壁211与端壁212围成一收容空间213,所述侧壁211内表面开设有若干沿绝缘本体21纵长方向排列的第二槽道(未图示),侧壁211上开设有若干对应于第二槽道并贯通侧壁211内、外表面的通孔214,所述两端壁212上分别设有一用以容置所述第二固定件23的U型凹陷部215,于该凹陷部215上设有贯穿第二绝缘本体21的通孔216。
第二导电端子22与第二绝缘本体21为一体注塑成型,所述第二导电端子22大致呈“L”形,其包括一水平部221及一竖直部222,该水平部221上设有一焊接脚(未标号),所述焊接脚延伸出第二绝缘本体21以与电路板焊接,竖直部222具有较水平部221更宽的宽度,其收容于侧壁211内表面的第二槽道内,用以与第一导电端子12的对接部122接触。
第二固定件23置于所述凹陷部215上,且与第二绝缘本体21一体注塑成型,其包括一基部231、由基部231两端延伸的两翼部232及自基部231延伸的一弹性臂(未标号),其中所述翼部232两端向下弯折延伸形成一从侧壁211底部延伸出第二绝缘本体21的焊接端(未标号),用以与电路板焊接,所述弹性臂包括自基部231中部向下弯折延伸的第一弯折臂233、自该第一弯折臂233末端向上弯折延伸的第二弯折臂234及连接该第一、第二弯折臂233、234的过渡部,所述第二弯折臂上设有一接触面235,该接触面235上设有一形成第二卡扣部的接触凸点236,用以与对接的第一固定件13上的凹口134对接并卡扣。
第一连接器10及第二连接器20分别设有第一固定件13及第二固定件23,当第一连接器10与第二连接器20组配时,第一固定件13与第二固定件23相对接,请参阅图2至图5所示,所述第一连接器10的突台部113收容于第二连接器20的收容空间213内,第二连接器20的两相对侧壁211及两相对端壁212收容于第一连接器10的收容部115内,所述第一导电端子12与第二导电端子22相互电性接触,第一固定件13与第二固定件23通过其上所设凹口134及弹性臂上的凸点236实现弹性卡扣,如此,增强了第一、第二电连接器对接过程中的对接力,从而确保第一、第二电连接器的稳固对接。
Claims (10)
1.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第一连接器及与第一连接器对接的第二连接器,第一连接器包括第一绝缘本体、收容于第一绝缘本体内的若干第一导电端子及设有第一卡扣部的第一固定件,第二连接器包括第二绝缘本体、收容于第二绝缘本体内的若干第二导电端子及第二固定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件包括弹性臂,该弹性臂上设有与第一卡扣部相互卡扣的第二卡扣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件还包括基部及基部两端的翼部,所述弹性臂上设有形成第二卡扣部的接触凸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臂包括自基部中部向下弯折延伸的第一弯折臂及自该第一弯折臂向上弯折延伸的第二弯折臂。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件包括两块对称的板体部、连接该两块板体部的连接部、自该连接部向后弯折延伸的弯曲部及由上述板体部和连接部形成的凹口,该凹口形成第一卡扣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包括一对纵向侧壁及一对横向端壁,在两端壁处分别设有贯穿第一绝缘本体用以收容第一固定件的收容槽。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横向端壁上分别设有一凹陷部,所述第一固定件的弯曲部收容在该凹陷部内。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器还包括若干具有凸刺的L型插片,所述每一纵向侧壁在靠近两端壁处分别设有收容所述插片的插槽。
8.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具有向第一绝缘本体内弯折延伸的对接部,所述对接部的自由尾端设有接触凸刺。
9.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包括两相对侧壁及收容所述第二固定件的两相对端壁。
10.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呈L型,其包括一水平部及一竖直部,所述竖直部具有较水平部更宽的宽度,所述第二固定件、第二导电端子及第二绝缘本体为一体注塑成型。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U200720034224XU CN201029113Y (zh) | 2007-01-31 | 2007-01-31 | 电连接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U200720034224XU CN201029113Y (zh) | 2007-01-31 | 2007-01-31 | 电连接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029113Y true CN201029113Y (zh) | 2008-02-27 |
Family
ID=391333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U200720034224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029113Y (zh) | 2007-01-31 | 2007-01-31 | 电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029113Y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117483A (zh) * | 2013-02-28 | 2013-05-22 | 昆山嘉华电子有限公司 | 板对板连接器及板对板连接器组合 |
CN108429055A (zh) * | 2017-02-14 | 2018-08-21 |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 安装配件、连接器、插头以及连接系统 |
-
2007
- 2007-01-31 CN CNU200720034224XU patent/CN201029113Y/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117483A (zh) * | 2013-02-28 | 2013-05-22 | 昆山嘉华电子有限公司 | 板对板连接器及板对板连接器组合 |
CN108429055A (zh) * | 2017-02-14 | 2018-08-21 |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 安装配件、连接器、插头以及连接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160164Y (zh) | 电连接器 | |
US8087942B2 (en) | Board-to-board connector assembly | |
CN2932673Y (zh) | 电子卡连接器 | |
TWM436971U (en) | Board-to-board connector | |
CN108233024A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515054U (zh) | 板端电连接器 | |
CN111129807A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266731Y (zh) |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件 | |
CN201029113Y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430259Y (zh) | 卡缘连接器 | |
CN203150824U (zh) | 板对板连接器及板对板连接器组合 | |
CN104868270B (zh) | 一种夹线座及其制作方法 | |
US8197261B2 (en) | Telecommunication connector having a flexible circuit board wound across a support member and ends being bent into fixing plates coupled to two rows of terminals | |
CN201315361Y (zh) | 电路板连接器 | |
CN215119288U (zh) | 电连接器 | |
CN101783448B (zh) | 一种板对板电连接器 | |
CN210224362U (zh) | 一种电连接端子及其应用的公母互配电连接器 | |
CN201041854Y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392914Y (zh) | 板对板连接器 | |
CN201303102Y (zh) |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件 | |
CN201594610U (zh) | 电连接器 | |
CN221530316U (zh) | 一种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 |
CN201639029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204314Y (zh) | 电子卡连接器 | |
CN104393438A (zh) | 电连接器组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2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