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170842Y - 鼓盒和显影盒 - Google Patents
鼓盒和显影盒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170842Y CN201170842Y CNU2008200034991U CN200820003499U CN201170842Y CN 201170842 Y CN201170842 Y CN 201170842Y CN U2008200034991 U CNU2008200034991 U CN U2008200034991U CN 200820003499 U CN200820003499 U CN 200820003499U CN 201170842 Y CN201170842 Y CN 201170842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earing
- developing roller
- photosensitive drum
- cartridge
- shaf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以有效地将显影辊向感光鼓推压的鼓盒及显影盒。该鼓盒具有:框体(42),可装卸具有显影辊(32)的显影盒(31);感光鼓(41),可旋转地支撑在上述框体(42)上;和推压部件(50),在将上述显影盒(31)安装到上述框体(42)上的状态下,与上述显影辊(32)的轴承(32A)接触,并将该轴承(32A)向上述感光鼓(41)侧推压。根据本实用新型,可以提供一种对现有的结构的改良技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装卸显影盒的鼓盒、及显影盒。
背景技术
在激光打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中,在感光鼓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影,从显影辊向该静电潜影供给显影剂,从而在感光鼓的表面形成调色剂图像。并且,通过将该显影剂图像转印到纸张上,在纸张上形成图像。
感光鼓及显影辊,为了容易进行维护,而分开设置为具有感光鼓的鼓盒、和具有显影辊及调色剂料斗的显影盒,使显影盒可装卸到鼓盒上。
并且,在现有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是向感光鼓推压显影辊的结构。
在上述结构的工艺盒中,在显影盒上设置凸起。另一方面,在鼓盒或图像形成装置侧设置推压部件,通过用该推压部件推压上述凸起,产生显影辊对感光鼓的推压力(参照下述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0-250378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结构中,作用于显影辊上的推压力被显影盒的框体分散/衰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用于提供一种对上述现有构成的改良技术。
本实用新型的鼓盒,其特征在于,具有:框体,可装卸具有显影辊的显影盒;感光鼓,可旋转地支撑在上述框体上;和推压部件,在将上述显影盒安装到上述框体上的状态下,与上述显影辊的旋转轴或轴承接触,并将该旋转轴或轴承向上述感光鼓侧推压。
根据该构成,推压部件与显影辊的旋转轴或轴承接触并将该旋转轴或轴承向感光鼓侧推压,因此可以有效地将显影辊向感光鼓推压。
优选的是,在上述框体上形成用于支撑上述显影辊的旋转轴或轴承的轴支撑部,上述推压部件设置在上述框体中上述轴支撑部的与上述感光鼓侧的相反侧,是与上述显影辊的旋转轴或轴承弹性接触的弹性部件。
根据该构成,将显影盒安装到鼓盒上时,成为由轴支撑部支撑显影辊的旋转轴或轴承,并将由轴支撑部支撑的显影辊的旋转轴或轴承通过弹性部件的弹力向感光鼓侧推压的状态。
优选的是,上述框体在上述轴支撑部的与上述感光鼓侧的相反侧具有通过路径,在装卸上述显影盒时上述显影辊的旋转或轴承在该通过路径经过,上述弹性部件具有:接触部,从上述轴支撑部朝向上述通过路径的入口侧向使上述通过路径变窄的方向延伸;和引导部,从该接触部的前端朝向上述入口侧向使上述通过路径变宽的方向延伸。
根据该构成,在安装显影盒时,进入到通过路径的显影辊的旋转轴或轴承与弹性部件的引导部接触而使弹性部件弹性变形,抵达轴支撑部。并且,由轴支撑部支撑的显影辊的旋转轴或轴承与弹性部件的接触部弹性接触,成为将显影辊的旋转轴或轴承向感光鼓侧推压的状态。此时,在弹性部件上设置有从接触的前端朝向入口侧而向使通过路径变宽的方向延伸的引导部,因此显影辊的旋转轴或轴承不会挂在弹性部件上而可以抵达轴支撑部,可以更顺利地进行显影盒的安装。
优选的是,上述框体在将上述轴支撑部夹在中间的位置上具有一对上述弹性部件。
此外优选的是,在上述框体上形成用于支撑上述显影辊的旋转轴或轴承的轴支撑部,上述推压部件具有:主体部;滑动部,可滑动地安装到该主体部上;和弹性部,配置在上述主体部和滑动部之间,伴随该滑动部接近上述主体部的接近动作而弹性收缩,上述主体部被安装在上述框体中上述轴支撑部的与上述感光鼓侧的相反侧,上述滑动部在上述弹性部弹性收缩的状态下与上述显影辊的旋转轴或轴承接触。从而,成为将显影辊的旋转轴或轴承通过弹性体的弹力向感光鼓侧推压的状态。
此外,优选的是,在上述框体上形成用于支撑上述显影辊的旋转轴或轴承的轴支撑部,上述框体在上述轴支撑部的靠向上述感光鼓侧的位置上具有被推压突部,上述推压部件具有一对推压脚,该一对推压脚将上述显影辊的旋转轴或轴承和上述被推压突部夹住并将其向接近方向推压。从而,由一对推压脚将显影辊的旋转轴或轴承和被推压突部向接近方向推压,从而将显影辊的旋转轴或轴承向感光鼓侧推压。
此外,优选的是,上述被推压突部是上述感光鼓的旋转轴或轴承。从而可以通过利用感光鼓的旋转轴或轴承,而无需另外设置被推压突部,因此可以简化鼓盒的结构。
此外,优选的是,在上述框体上形成用于支撑上述显影辊的旋转轴或轴承的轴支撑部,上述轴支撑部的位置被设定为,成为上述显影辊向上述感光鼓推压的状态时上述显影辊的旋转轴或轴承的位置,上述推压部件是上述轴支撑部中从与上述感光鼓侧的相反侧与上述显影辊的旋转轴或轴承抵接的抵接边缘。从而,由轴支撑部支撑的显影辊的旋转轴或轴承与抵接边缘抵接而保持向感光鼓侧推压的状态。
此外优选的是,在上述框体上形成用于支撑上述显影辊的旋转轴或轴承的轴支撑部,上述推压部件具有:转动部,可转动地安装在上述框体中上述轴支撑部的上述感光鼓侧;臂部,具有从上述转动部到上述轴支撑部的长度尺寸;和扣合部,设置在上述臂部上,从与上述转动部的相反侧与成为上述显影辊向上述感光鼓推压的状态时的上述显影辊的旋转轴或轴承扣合。
根据该构成,将显影盒安装到鼓盒上并转动推压部件,使扣合部与显影辊的旋转轴或轴承扣合时,保持为将显影辊的旋转轴或轴承向感光鼓侧推压的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显影盒,具有显影辊,可装卸到鼓盒的框体上,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显影辊的旋转轴或轴承上设置有推压部件,该推压部件在安装于上述框体的状态下与上述鼓盒的一部分扣合,从而将上述显影辊的旋转轴或轴承向上述感光鼓侧推压。
此外优选的是,上述推压部件与上述感光鼓的旋转或轴承扣合。
此外优选的是,上述推压部件具有:转动部,可转动地安装在上述显影辊的旋转轴或轴承上;臂部,具有在安装于上述框体上的状态下从上述转动部到上述感光鼓的旋转轴或轴承的长度尺寸;和扣合部,设置在上述臂部上,从与上述转动部的相反侧与成为上述显影辊向上述感光鼓推压的状态时的上述感光鼓的旋转轴或轴承扣合。
<实用新型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可以提供一种对现有的结构的改良技术。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侧面剖视图。
图2是显影盒及鼓盒的透视图。
图3是表示由推压部件推压显影辊的轴承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4是表示由实施方式2的推压部件推压显影辊的轴承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5是表示由实施方式3的推压部件推压显影辊的轴承前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6是表示由推压部件推压显影辊的轴承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7是表示由实施方式4的推压部件推压显影辊的轴承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8是表示由实施方式5的推压部件推压显影辊的轴承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9是表示由实施方式6的推压部件推压显影辊的轴承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0是表示由实施方式7的推压部件推压显影辊的轴承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1是表示由实施方式8的推压部件推压显影辊的轴承的状态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以下参照图1~图3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
本实施方式的鼓盒40设置在作为具有打印功能、复印功能、扫描功能等的复合机的图像形成装置1中使用。以下,在各构成部件中,以图1的右侧为前方、左侧为后方、上侧为上方、下侧为下方进行说明。
(1)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
图像形成装置1具有整体大致呈箱形的主体箱2。在主体箱2内设有用于传送纸张材料3(例如纸张或OHP片等)的供纸部、用于在传送的纸张材料3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5。
(2)供纸部
供纸部4具有供纸盘12、纸张推压板13、供纸辊14、供纸小块15、纸粉取出辊16、17及定位辊18。供纸盘12内的纸张材料3在纸张推压板13的作用下靠向供纸辊14侧,通过供纸辊14和供纸小块15送出到各种辊16~18之间,并逐张地传送到图像形成部5。
(3)图像形成部
图像形成部5具有扫描部20、工艺盒30、定影装置60。
(4)扫描部
扫描部20具有激光发光部(未图示)、多棱镜21、透镜22、23、反射镜24、25、26。从激光发光部发出的激光束,如图1的点划线所示,按照多棱镜21、透镜22、反射镜24、25、透镜23、反射镜26的顺序依次通过或反射,而照射到感光鼓41的表面上。
(5)工艺盒
工艺盒30可装卸到主体箱2上。工艺盒30,在打开设在主体箱2的前侧的前盖11时经由开口进行装卸。工艺盒30安装到主体箱2上时,设置在扫描部20的下方。工艺盒30包括:具有显影盒32的显影盒31;和具有感光鼓41的鼓盒40。
(6)显影盒
显影盒31具有显影辊32、层厚限制刮刀34、供给辊35、及调色剂料斗36。显影辊32可旋转地支撑在显影盒31的框体33上。在显影辊32的轴芯位置具有由金属棒等构成的旋转轴37,旋转轴37的两端分别内嵌在轴承32A中。
轴承32A呈圆筒状,不妨碍旋转轴37的旋转、且不松动地支撑旋转轴37。轴承32A(及内嵌在轴承32A中的旋转轴37的两端)分别向显影盒31的外侧突出(参照图2)。轴承32A,在将显影盒31安装到鼓盒40上时,支撑在其框体42上。
并且,供给辊35向图2的箭头方向(逆时针方向)旋转时,从调色剂料斗36向显影辊32供给调色剂,在供给辊35和显影辊32之间使调色剂摩擦带电为带正电。供给到显影辊32上的调色剂,通过层厚限制刮刀34进一步摩擦带电的同时,作为一定厚度的薄层而承载在显影辊32上。
(7)鼓盒
鼓盒40具有可装卸显影盒31的框体42,在框体上设有感光鼓41、有栅格电极(scorotron)型带电器43、转印辊44。感光鼓41的表面通过有栅格电极型带电器43带正电后,由来自扫描部20的激光束曝光,形成静电潜影。接着,承载在显影辊32的表面上的调色剂被供给到在感光鼓41上形成的静电潜影上而显影。并且,纸张材料3在感光鼓41和转印辊44之间传送,从而将承载在感光鼓41的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纸张材料3上。
在感光鼓41的轴芯位置上具有由金属棒等构成的旋转轴49,旋转轴49的两端分别内嵌在轴承41A中。感光鼓41的轴承41A与框体42一体地设置,不会妨碍旋转轴49的旋转且不会松动地支撑旋转轴49。感光鼓41的轴承41A(及内嵌在轴承41A中的旋转轴49的两端),从鼓盒40的框体42的左右两侧壁42A分别向侧方(框体42的外侧)突出。
在鼓盒40的框体42上,在安装有显影盒31时,形成有用于支撑显影辊32的轴承32A的轴支撑部45。轴支撑部45设置在框体42的左右两侧壁42A上,分别配置在比感光鼓41的轴承41A的位置靠前侧的位置上。
在鼓盒40的框体42上,在将显影盒31装卸到框体上时,形成有用于使显影辊32的轴承32A经过的通过路径46。通过路径46设置在框体42的左右两侧壁42A上,如图3所示,从轴支撑部45向斜上前方直线状地延伸,与轴支撑部45相反侧的端部开口(将通过路径46的开口侧的端部称为通过路径46的入口46A)。通过路径46的宽度尺寸比显影辊32的轴承32A的外形稍大,且从通过路径46的入口46A到轴支撑部45为止的宽度尺寸为恒定。
在鼓盒40的框体42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后述的推压部件50的固定部47。固定部47由逐对地设置在框体42的左右两侧壁42A上的凸起部47A、和逐对地设置的沟槽部47B构成。
凸起部47A设置在轴支撑部45的上斜后方和下斜后方,分别呈圆柱状,从左右两侧壁42A向侧方突出。凸起部47A的突出端比其他部分的外形大一圈,从而限制外嵌在凸起部47A上的推压部件50的外嵌部51的脱离。
沟槽部47B形成在突台部48上,该突台部48设置在框体42的左右两侧壁42A中上侧的凸起部47A的上斜后方的位置、和下侧的凸起部47A的下斜后方的位置上。沟槽部47B具有可经过一条构成推压部件50的线部件的沟槽宽度,沿着框体42的外表面向突台部48的短边方向延伸。
(8)推压部件
在鼓盒40的框体42上设置有推压部件50,该推压部件50在将显影盒31安装于框体42上的状态下与显影辊32的轴承32A接触,向感光鼓41侧推压该轴承32A。推压部件50在将轴支撑部45夹在中间的位置上(轴支撑部45的上下)设置有一对。
推压部件50由卷绕了线材的细簧(细丝弹簧,本实用新型的弹性部件的一例)构成。细簧具有:外嵌部51,外嵌在设于鼓盒40的框体42上的凸起部47A上;和插通部52,插通设于框体42上的沟槽部47B。推压部件50,使外嵌部51外嵌在凸起部47A上并且使插通部52插通沟槽部47B,从而固定在鼓盒40的框体42上。
推压部件50具有从外嵌部51呈山状向前方(通过路径46的入口46A侧)延伸的延伸部53。延伸部53能以外嵌部51为支点向上下方向弹性移位。延伸部53具有:从外嵌部51直线状地延伸的接触部53A;和从接触部53A的前端向与接触部53A的延伸方向不同的方向直线状地延伸的引导部53B。延伸部53的弯曲部分(顶峰部分)以向通过路径46突出的状态进行配置。接触部53A从轴支撑部45的上方及下方朝向通过路径46的入口46A侧向使通过路径46变窄的朝向(互相接近的朝向)延伸,引导部53B从接触部53A的前端朝向入口46A侧向使通过路径46变宽的朝向(互相远离的朝向)延伸。
将显影盒31安装到鼓盒40的框体42上时,从通过路径46的入口46A插入到通过路径46内的显影辊32的轴承32A,与引导部53B接触而使延伸部53向上方及下方弹性变形,越过引导部53B(延伸部53的顶峰)。并且,显影辊32的轴承32A由弹性恢复的延伸部53(接触部53A)向后方(感光鼓41侧)推压并到达轴支撑部45,而被轴支撑部45支撑。成为接触部53A与由轴支撑部45支撑的显影辊32的轴承32A弹性接触的状态,通过该弹力保持为将显影辊32的轴承32A向后方(感光鼓41侧)推压的状态。
(9)定影装置
定影装置60具有加热辊61、加压辊62及传送辊63。纸张材料3在加热辊61和加压辊62之间经过时,使纸张材料3上的调色剂热定影,其后通过一对传送辊63将纸张材料3传送到排纸通路64。传送到排纸通路64的纸张材料3由排纸辊65排出到排纸盘66上。
(10)本实施方式的效果
鼓盒50具有推压部件50,因此显影盒31完全安装到鼓盒40上时,推压部件50的接触部53A与显影辊32的轴承32A弹性接触,成为将轴承32A向后方(感光鼓41侧)推压的状态。通过该推压作用,保持为将显影辊32向感光鼓41推压的状态。该轴承32A外嵌在显影辊32的旋转轴37上,因此推压轴承32A的力几乎不会降低地传递到显影辊32。因此,不会如现有技术那样发生作用于显影辊上的推压力的分散/衰减,可以有效地将显影辊32向感光鼓41推压。另外,推压部件50与轴承32A接触,因此与直接接触显影辊32的旋转轴37的情况相比,对显影辊32的旋转动作带来的影响较少。
此外在安装显影盒31时,进入通过路径46的显影辊32的轴承32A与推压部件50的引导部53B接触,而使延伸部53弹性变形,抵达轴支撑部45。这样一来,由于在推压部件50上设置有从接触部53A的前端朝向入口46A侧向使通过路径46变宽的方向延伸的引导部53B,因此显影辊32的轴承32A不会挂在向通过路径46突出的推压部件50上而可以抵达轴支撑部45,可以更顺利地进行显影盒31的安装。
进而,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构成,仅通过将显影盒31安装到鼓盒40中,就可以称为将显影盒32向感光鼓41推压的状态,因此例如在将显影盒安装到鼓盒后,可以不另外进行将显影辊向感光鼓推压的操作,可以容易地进行安装作业。此外,可以不在主体箱2内设置推压部件,从而可以简化主体箱2的结构。
<实施方式2>
接下来参照图4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2的鼓盒80。
本实施方式的鼓盒80与实施方式1的不同点是,推压部件81由将金属板弯曲的板簧(本实用新型的弹性部件的一例)构成。另外,对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构成,标以相同标号而省略重复的说明。
在鼓盒80的框体42的左右两侧壁42A上,设置有沿着通过路径46的上下两边缘和轴支撑部45的周边向侧方突出的支撑板部84。
推压部件81固定在支撑板部84上。推压部件81具有:固定板部82,配置在支撑板部84中沿着通过路径46的下侧边缘的部分的上表面上;和接触部83,从固定板部82的后端向斜上前方(朝向通过路径46的入口46A侧向使通过路径46变窄的方向)延伸。推压部件81通过将固定板部82拧紧到支撑板部84上而固定在鼓盒80的框体42上。接触部83能以固定板部82的后端为支点而弹性移位。
在将显影盒31安装到鼓盒80的框体42上时,显影辊32的轴承32A从通过路径46的入口46A插入并与推压部件81的接触部83接触,使接触部83向下方(使通过路径变宽的方向)弹性移位。并且,显影辊32的轴承32A越过接触部83抵达轴支撑部45。这样一来,由轴支撑部45支撑的显影辊32的轴承32A保持为由要弹性恢复的接触部83向后方(感光鼓41侧)推压的状态。
这样一来,将显影盒31完全安装到鼓盒80上时,推压部件81的接触部83与显影辊32的轴承32A弹性接触,成为将轴承32A向后方(感光鼓41侧)推压的状态。因此,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推压轴承32A的力几乎不会降低地传递到显影辊32,因此可以有效地将显影辊32向感光鼓41推压。
<实施方式3>
接下来参照图5及图6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3的鼓盒90。
本实施方式的鼓盒90与实施方式1的不同点是,推压部件91的构成不同。另外,对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构成标以相关标号而省略重复的说明。
推压部件91包括:主体部92;滑动部93,可滑动地组装到主体部92上;和弹性部94,配置在主体部92和滑动部93之间。
主体部92安装在鼓盒90的框体42中轴支撑部45的前侧(感光鼓41侧的相反侧)。主体部92具有:可转动地安装到框体42上的安装部92A;和收容弹性部94的收容部92B。收容部92B呈向与安装部92A侧相反的一侧开口的状态。
滑动部93外嵌在主体部92的收容部92B上,呈堵塞其开口端的形状。滑动部93中与主体部92的安装部92A相对配置的部分,为与显影辊32的轴承32A接触的接触部93A。滑动部93可以向使其接触部93A接近安装部92A的方向(接近方向)滑动地安装在主体部92上。在接触部93A上设置有与显影辊32的轴承32A扣合的扣合凹部93B。扣合凹部93B呈沿着轴承32A的外形较浅地凹陷的形状。
弹性部94例如由螺旋弹簧等构成。弹性部94以使其弹性收缩方向为与滑动部93的滑动方向一致的朝向的方式进行设置,伴随滑动部93接近主体部92的动作而弹性收缩。弹性部94的长度尺寸为在接触部93A与显影辊32的轴承32A接触的状态下弹性收缩的尺寸。
如图5所示将显影盒31安装到鼓盒90后,如图6所示转动推压部件91而使接触部93A与显影辊32的轴承32A接触。这样一来,将接触部93A向显影辊32的轴承32A推压,使滑动部93向接近主体部92的方向滑动,同时弹性部94弹性收缩,显影辊32的轴承32A受到向后(向感光鼓41侧)的推压力。并且,接触部93A的扣合凹部93B外嵌在显影辊32的轴承32A上时,显影辊32的轴承32A保持为由弹性部94的弹力向感光鼓41侧推压的状态,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推压轴承32A的力几乎不会降低地传递到显影辊32,因此可以有效地将显影辊32向感光鼓41推压。
<实施方式4>
接下来参照图7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4的鼓盒100。
本实施方式的鼓盒100与实施方式1的不同点是推压部件50的构成不同。另外,对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构成标以相同标号而省略重复的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的鼓盒100的框体42上具有被推压突部102。被推压突部102设置在框体42的左右两侧壁42A的外表面,配置在轴支撑部45的后方(感光鼓41侧)的位置上,详细地说配置在感光鼓41的轴承41A和轴支撑部45之间的位置上。
推压部件101具有将显影辊32的轴承32A和被推压突部102夹住并将其向接近方向推压的一对推压脚103。一对推压脚103呈彼此大致平行的一对棒状。一对推压脚103的间隔被设定为:使得在将显影辊32的轴承32A和被推压突部102夹在中间时该轴承32A和被推压突部102之间的间隔,与将显影辊32适当地向感光鼓41推压的状态下的轴承32A和被推压突部102之间的间隔相等。
在一对推压脚103的前端形成有引导面103A,该引导面103A与显影辊32的轴承32A及被推压突部102接触并将其向推压脚103之间引导。引导面103A设置在一对推压脚103的前端中彼此相对的一侧,呈相对方向的间隔朝向前方变宽的倾斜形状。
推压部件101具有用于连接一对推压脚103的一端之间的连接部104。一对推压脚103和连接部104,在将显影辊32的轴承32A和被推压突部102夹在推压脚103之间的状态下,具有足够抵抗显影辊32的轴承32A和被推压突部102要分离的力的刚性。
将显影盒31安装到鼓盒100后,用一对推压脚103夹住被推压突部102和显影辊32的轴承32A,使推压部件101接近。这样一来,显影辊32的轴承32A和被推压突部102,与推压脚103的前端的引导面103A接触并被引导其倾斜,显影辊32的轴承32A和被推压突部102在缩小彼此的间隔的同时插入到推压脚103之间。并且,显影辊32的轴承32A和被推压突部102抵达推压脚103的根部位置(接近连接部104的位置),保持为由一对推压脚103向彼此接近的方向推压的状态。从而,显影辊32的轴承32A保持为向感光鼓41侧推压的状态,因此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可以有效地将显影辊向感光鼓41推压。
<实施方式5>
接下来参照图8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5的鼓盒110。
本实施方式的鼓盒110与实施方式1的不同点在于推压部件50的构成不同,与实施方式4的不同点在于实施方式4的被推压突部是感光鼓41的轴承41A。另外,对与实施方式1及实施方式4相同的构成标以相同标号而省略重复的说明。
推压部件111与实施方式4同样地,具有:一对推压脚112,夹住显影辊32的轴承32A和感光鼓41的轴承41A,并将其向接近方向推压;和连接部113,连接一对推压脚112。并且,在一对推压脚112的前端,与实施方式4同样地形成有引导面112A。
并且,在将显影盒31安装到鼓盒110后,组装推压部件111时,显影辊32的轴承32和感光鼓41的轴承41A保持为由一对推压脚112向接近方向推压的状态。从而,与实施方式1及实施方式4同样地,可以有效地将显影辊32向感光鼓41推压。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推压部件111与感光鼓41的轴承41A扣合,因此不需要另外设置实施方式4那样的被推压突部,可以简化鼓盒110的结构。
<实施方式6>
接下来参照图9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6的鼓盒120。
本实施方式的鼓盒120与实施方式1的不同点在于,推压部件是轴支撑部122中从与感光鼓41侧的相反侧与显影辊32的轴承32A抵接的抵接边缘122A。另外,对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标以相同标号而省略重复的说明。
设置在鼓盒120的框体42上的轴支撑部122的位置被设定为,将显影辊32适当地向感光鼓41推压的状态下的显影辊32的轴承32A的位置。轴支撑部122的两侧边缘大致平行,且在相对于由轴支撑部122支撑的显影辊32的轴承32A和感光鼓41的轴承41A的相对方向稍微倾斜的方向(从通过路径46的后端朝向上方接近感光鼓41的轴承41A的方向)上倾斜。轴支撑部122的两侧边缘中远离感光鼓41一侧的边缘,是从前方(感光鼓41侧的相反侧)与显影辊32的轴承32A抵接的抵接边缘122A。
将显影盒31安装到鼓盒120上时,显影辊32的轴承32A在通过路径46经过而抵达其后端,其后由轴支撑部122的两侧边缘向斜上后方引导而抵达轴支撑部122。并且,由轴支撑部122支撑的显影辊32的轴承32A保持为与抵接边缘122A抵接并被推压向感光鼓41侧的状态,因此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可以有效地将显影辊32向感光鼓41推压。此外,轴支撑部122的抵接边缘122A构成推压部件,因此与另外设置推压部件的情况相比,可以简化鼓盒120的结构。
<实施方式7>
接下来参照图10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7的鼓盒130。
本实施方式的鼓盒130与实施方式1的不同点在于推压部件131的构成不同。另外,对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构成标以相同标号而省略重复的说明。
推压部件131具有可转动地安装到感光鼓41的轴承41A上的转动部132。转动部132呈外嵌在感光鼓41的轴承41A上的圆筒状,可相对于感光鼓41的轴承41A向任意方向(图10的箭头方向)转动360度。
推压部件131具有从转动部132向切线方向延伸的呈棒状的臂部133。臂部133具有从转动部132至轴支撑部45的长度尺寸。
推压部件131具有扣合部134,该扣合部134从前侧(转动部132的相反侧)与将显影辊32适当地向感光鼓41推压的状态下的显影辊32的轴承32A扣合。扣合部134设置在臂部133中与转动部132连接的一侧的相反侧的端部上,呈沿着显影辊32的轴承32A的外形的大致圆弧状。
将显影盒31安装到鼓盒130后,在使臂部133从上方接近显影辊32的轴承32A的方向上使推压部件131转动时,扣合部134的前端与显影辊32的轴承32A的上边部分接触。并且,进一步将推压部件131向转动方向推压时,显影辊32的轴承32A由扣合部134向后方(感光鼓41侧)推压,成为与扣合部134的后侧嵌合的状态。与扣合部134嵌合的显影辊32的轴承32A保持为被推压向感光鼓41的状态,因此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可以有效地将显影辊32向感光鼓41推压。
<实施方式8>
接下来参照图11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8的显影盒140。
本实施方式与实施方式1的不同点在于,推压部件141不是设置在鼓盒40上,而是设置在显影盒140上。另外,对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构成标以相同标号而省略重复的说明。
推压部件141包括可转动地安装在显影辊32的轴承32A上的转动部142。转动部142呈外嵌在显影辊32的轴承32A上的圆筒状,可相对于显影辊32的轴承32A在任意方向(图11的箭头方向)上转动360度。
推压部件141具有从转动部142向切线方向延伸的呈棒状的臂部143。臂部143具有从转动部142到感光鼓41的轴承41A的长度尺寸。
推压部件141具有扣合部144,该扣合部144从后侧(转动部142的相反侧)与将显影辊32适当地向感光鼓41推压的状态下的感光鼓41的轴承41A扣合。扣合部144设置在臂部143中与转动部142连接的一侧的相反侧的端部上,呈沿着感光鼓41的轴承41A的外形的大致圆弧状。
将显影盒140安装到鼓盒40后,在使臂部143从上方接近感光鼓41的轴承41A的方向上使推压部件141转动时,扣合部144的前端与感光鼓41的轴承41A的上边部分接触。并且,进一步将推压部件141向转动方向推压时,随着扣合部144向感光鼓41的轴承41A的后方移动,将显影辊32的轴承32A向感光鼓41侧推压。并且扣合部144与感光鼓41的轴承41A扣合时,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保持为将显影辊32的轴承32A向感光鼓41侧推压的状态,因此可以有效地将显影辊32向感光鼓41推压。
<其他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不限于通过上述说明及附图所述的实施方式,例如以下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内。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推压部件50推压显影辊32的轴承32A,但推压部件50也可以推压显影辊32的旋转轴37。
(2)本实用新型的轴承例如可以具有如下两个部件:安装在显影辊32的旋转轴37的突出端侧的部件(保护部件的套环等);和安装在旋转轴37的突出部分中的根部侧的部分。并且推压部件可以推压轴承的任意部件。
(3)在实施方式3中,推压部件50转动并与显影辊32的轴承32A扣合,但不限于此,例如可以将推压部件的主体部可在前后方向上滑动地安装到鼓盒的框体上,使主体部向显影辊的轴承侧滑动而扣合。
(4)在实施方式4中,被推压突部102配置在感光鼓41的轴承41A和轴支撑部45之间,但不限于此,也可以配置在感光鼓的轴承的后侧。
(5)在实施方式4及实施方式5中,一对推压脚103(112)和连接部104(113),为了保持使显影辊32的轴承32A和被推压突部102(感光鼓41的轴承41A)接近的状态而具有足够的刚性,但例如也可以稍微缩小一对推压脚的间隔并使推压脚在张开方向上弹性移位而嵌住显影辊的轴承和被推压突部(感光鼓的轴承)的结构,通过其弹力保持使显影辊的轴承和被推压突部(感光鼓的轴承)接近的状态。
(6)在实施方式7中,转动部132可转动地安装到感光鼓41的轴承41A上,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在感光鼓侧的框体上设置突出部并在该突出部上安装转动部。
(7)在实施方式8中,推压部件141推压感光鼓41的轴承41A,但推压部件141也可以推压感光鼓41的旋转轴49。进而推压部件141也可以不推压感光鼓41的轴承41A,而如图7所示的实施方式那样,与鼓盒的一部分扣合而产生推压力。
Claims (12)
1.一种鼓盒,其特征在于,具有:
框体,具有显影辊的显影盒能够在该框体中装卸;
感光鼓,可旋转地被支撑在上述框体上;和
推压部件,在上述显影盒安装到上述框体上的状态下,上述推压部件与上述显影辊的旋转轴或轴承接触,并将该旋转轴或轴承向上述感光鼓侧推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鼓盒,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框体上形成用于支撑上述显影辊的旋转轴或轴承的轴支撑部,
上述推压部件设置在上述框体中上述轴支撑部的与上述感光鼓侧相反的一侧,是与上述显影辊的旋转轴或轴承弹性接触的弹性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鼓盒,其特征在于,
上述框体在上述轴支撑部的与上述感光鼓侧相反的一侧具有通过路径,在装卸上述显影盒时上述显影辊的旋转轴或轴承通过该通过路径,
上述弹性部件具有:接触部,从上述轴支撑部朝向上述通过路径的入口侧向使上述通过路径变窄的方向延伸;和引导部,从该接触部的前端朝向上述入口侧向使上述通过路径变宽的方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鼓盒,其特征在于,
上述框体在将上述轴支撑部夹在中间的位置上具有一对上述弹性部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鼓盒,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框体上形成用于支撑上述显影辊的旋转轴或轴承的轴支撑部,
上述推压部件具有:主体部;滑动部,安装到该主体部上并能够滑动;和弹性部,配置在上述主体部和滑动部之间,伴随该滑动部接近上述主体部的接近动作而弹性收缩,
上述主体部被安装在上述框体中上述轴支撑部的与上述感光鼓侧相反的一侧,上述滑动部在上述弹性部弹性收缩的状态下与上述显影辊的旋转轴或轴承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鼓盒,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框体上形成用于支撑上述显影辊的旋转轴或轴承的轴支撑部,
上述框体在比上述轴支撑部更靠向上述感光鼓侧的位置上具有被推压突部,
上述推压部件具有一对推压脚,该一对推压脚将上述显影辊的旋转轴或轴承和上述被推压突部夹住并将其向接近方向推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鼓盒,其特征在于,
上述被推压突部是上述感光鼓的旋转轴或轴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鼓盒,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框体上形成用于支撑上述显影辊的旋转轴或轴承的轴支撑部,
上述轴支撑部的位置被设定为,成为上述显影辊向上述感光鼓推压的状态时上述显影辊的旋转轴或轴承的位置,
上述推压部件是上述轴支撑部中从与上述感光鼓侧相反的一侧与上述显影辊的旋转轴或轴承抵接的抵接边缘。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鼓盒,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框体上形成用于支撑上述显影辊的旋转轴或轴承的轴支撑部,
上述推压部件具有:转动部,可转动地安装在上述框体中上述轴支撑部的上述感光鼓侧;臂部,具有从上述转动部到上述轴支撑部的长度尺寸;和扣合部,设置在上述臂部上,从与上述转动部的相反侧与成为上述显影辊向上述感光鼓推压的状态时的上述显影辊的旋转轴或轴承扣合。
10.一种显影盒,具有显影辊,该显影盒能够在鼓盒的框体中装卸,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显影辊的旋转轴或轴承上设置有推压部件,在安装于上述框体的状态下该推压部件与上述鼓盒的一部分扣合,从而将上述显影辊的旋转轴或轴承向上述感光鼓侧推压。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
上述推压部件与上述感光鼓的旋转轴或轴承扣合。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影辊,其特征在于,
上述推压部件具有:转动部,可转动地安装在上述显影辊的旋转轴或轴承上;臂部,具有在安装于上述框体上的状态下从上述转动部到上述感光鼓的旋转轴或轴承的长度尺寸;和扣合部,设置在上述臂部上,从与上述转动部的相反侧与成为上述显影辊向上述感光鼓推压的状态时的上述感光鼓的旋转轴或轴承扣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8020769A JP2009181002A (ja) | 2008-01-31 | 2008-01-31 | ドラム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
JP2008020769 | 2008-01-31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170842Y true CN201170842Y (zh) | 2008-12-24 |
Family
ID=402098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U2008200034991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170842Y (zh) | 2008-01-31 | 2008-03-07 | 鼓盒和显影盒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2009181002A (zh) |
CN (1) | CN201170842Y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053552A (zh) * | 2009-11-05 | 2011-05-11 | 株式会社理光 | 处理盒和成像设备 |
CN104428722A (zh) * | 2012-07-09 | 2015-03-18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感光体盒、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
CN106154789A (zh) * | 2016-08-08 | 2016-11-23 | 珠海赛纳打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显影盒、处理盒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488498B2 (ja) | 2011-03-04 | 2014-05-14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5810754B2 (ja) * | 2011-08-31 | 2015-11-11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14191077A (ja) * | 2013-03-26 | 2014-10-06 | Brother Ind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EP3226078B1 (en) | 2014-11-28 | 2020-04-01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device |
KR20170077594A (ko) * | 2015-12-28 | 2017-07-06 | 에스프린팅솔루션 주식회사 | 현상 카트리지 및 이를 채용한 전자사진방식 화상형성장치 |
JP7305417B2 (ja) | 2019-04-25 | 2023-07-10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CN116018563A (zh) | 2020-09-10 | 2023-04-25 | 株式会社理光 | 定位部件,保持装置,处理卡盒,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
2008
- 2008-01-31 JP JP2008020769A patent/JP2009181002A/ja active Pending
- 2008-03-07 CN CNU2008200034991U patent/CN201170842Y/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053552A (zh) * | 2009-11-05 | 2011-05-11 | 株式会社理光 | 处理盒和成像设备 |
CN104428722A (zh) * | 2012-07-09 | 2015-03-18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感光体盒、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
CN104428722B (zh) * | 2012-07-09 | 2019-04-19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感光体盒、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
CN106154789A (zh) * | 2016-08-08 | 2016-11-23 | 珠海赛纳打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显影盒、处理盒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WO2018028480A1 (zh) * | 2016-08-08 | 2018-02-15 | 珠海赛纳打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显影盒、处理盒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US10423121B2 (en) | 2016-08-08 | 2019-09-24 | Zhuhai Pantum Electronics Co., Ltd. | Developing cartridge, processing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CN106154789B (zh) * | 2016-08-08 | 2020-07-03 | 珠海赛纳打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显影盒、处理盒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09181002A (ja) | 2009-08-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170842Y (zh) | 鼓盒和显影盒 | |
US8611802B2 (en) | Fixing device | |
US7555239B2 (en) | Image forming device and fixing unit | |
US8472835B2 (en) | Fixing device with grounded fusing film | |
CN201222169Y (zh) | 显影盒 | |
US10831149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mountable and demountable photosensitive member cartridge and developing cartridge | |
US11846910B2 (en) |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US20110211882A1 (en) | Fixing Device | |
US7463848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a state in which a conveying roller is pressed toward a recording medium | |
JP5821292B2 (ja) | 定着装置 | |
CN201229468Y (zh) | 显影盒 | |
CN201170841Y (zh) | 鼓盒 | |
JP2009020158A (ja) |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US20130322894A1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apable of Reliably Detecting Movement of Passage Defining Assembly | |
JP5987282B2 (ja) |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 |
JP3167013U (ja) | ドラム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 |
CN112051718A (zh) | 转印带单元和包括转印带单元的图像形成设备 | |
JP5724678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6277823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CN104950646A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EP2866098B1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aintenance method thereof | |
JP6206454B2 (ja) | 定着装置 | |
JP5772992B2 (ja) | 定着装置 | |
JP5146005B2 (ja) |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US8002271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curl correction using guide rib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224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