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130764Y - 电连接器组件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组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130764Y CN201130764Y CNU200720041759XU CN200720041759U CN201130764Y CN 201130764 Y CN201130764 Y CN 201130764Y CN U200720041759X U CNU200720041759X U CN U200720041759XU CN 200720041759 U CN200720041759 U CN 200720041759U CN 201130764 Y CN201130764 Y CN 201130764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emale
- connector
- male
- coupler component
- electric coupl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包括相互对接的公母电连接器,公母电连接器均包括各自绝缘本体及收容于其内的若干导电端子,其中母连接器设有与公连接器相互配合的收容槽,而公连接器设有相应的岛状体,且上述岛状体在宽度方向的面上设有沿公连接器插入方向延伸的配合柱,公连接器设有与其配合的配合槽,这样的设计,可以防止公连接器在母连接器内发生旋转,从而保证了公母连接器稳定可靠的电性接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尤指一种在两个分离的电子元件之间建立电性导通路径的电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业的迅速发展,在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中,板对板电连接器被广泛的应用于电性连接两个分离的电子元件,该种电连接器一般包括相互对接的公连接器和母连接器,其中,公母连接器分别包括各自的绝缘本体和分别收容于各自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公母连接器的绝缘本体均包括:底壁及自底壁四周边缘向上延伸的侧壁,所不同的是:母连接器绝缘本体底壁还设置有一个向上突伸的岛状体,该岛状体的四侧壁与绝缘本体的四侧壁形成一个收容槽道,而公连接器的绝缘本体底壁没有任何结构,因此,其四侧壁围成一个中空的收容槽,另外,公母连接器的导电端子分别容置于各自绝缘本体的侧壁内,其中每一个导电端子包括:固持于绝缘本体侧壁内的固持部以及分别自固持部两端延伸的焊接部和接触部,其中,接触部自固持部一端延伸至绝缘本体的收容槽或者收容槽道内,当公母连接器相互配合时,公连接器的侧壁正好容置于母连接器的收容槽道内,且在该收容槽道中,公母连接器的导电端子通过接触部而电性连接。
业界人士应该都知道,板对板电连接器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其关键就是,公母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的接触一定要稳定,然而,这种公母配对的电连接器组件,有时为了装配便利,在制造时,都留有一定的公差,而这些公差的存在就使得公母连接器的配合不是很紧密,当该电连接器组件受到外界较大的冲击力时,公连接器就有可能在母连接器内发生旋转,从而使得,公连接器的导电端子与母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的接触部发生错位,从而影响到该电连接器组件稳定的电性连接。
鉴于以上问题,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电连接器组件,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防止旋转且具有稳定电性连接的电连接器组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包括相互对接的公母连接器,每一个连接器均包括各自绝缘本体及收容于其内的若干导电端子,公母连接器的绝缘本体均包括底壁及自底壁四周垂直向上延伸的侧壁,其中母连接器绝缘本体底壁进一步包括向上升起的岛状体,该岛状体与绝缘本体侧壁形成嵌合槽道,且该岛状体沿宽度方向延伸的一对边沿公连接器插入方向设有配合柱,而公连接器的对应位置设有配合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至少具有以下优点:由于该电连接器组件的母连接器岛状体沿宽度方向延伸的边在沿公连接器插入方向设有配合柱,而公连接器的相应位置设有配合槽,如此,配合柱和配合槽的配合,可以有效防止公母连接器发生旋转,从而提供稳定的电性连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的立体组合图。
图2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自II-II处的剖视图。
图3是母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图4是母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公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图6是公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1,包括相互对接的公连接器和母连接器,且该公母连接器被安装在两个平行放置的电路板上,从而在两个分离的电路板(未图示)之间建立电性导通路径。
母连接器包括母绝缘本体10及收容于其内的若干母导电端子30。母绝缘本体10大致成矩形,包括:底壁(未图示)及自底壁的四周边缘分别向上垂直延伸且两两相对的第一、第二侧壁101、103,底壁中央位置还设有一个向上升起的岛状体105,该岛状体105与上述侧壁101、103围成一个嵌合槽道107,底壁上开设有若干与母导电端子30数量相等且等间距的第一端子槽1013,相对的第一侧壁101上设有若干固持母导电端子30的安装槽1011,该安装槽1011自第一侧壁101顶部延伸至底部并与上述第一端子槽1013贯穿,另外,第一侧壁101顶部的四个角处分别设有向下凹陷并与嵌合槽道107贯通的凹部1015,而嵌合槽道107内设有连接岛状体105和第二侧壁103的固定结构,该固定结构沿岛状体105长度方向延伸,包括:自岛状体105宽度方向的一端向第二侧壁103延伸的条状体1071以及置于条状体1071与第二侧壁103之间且沿公连接器插入方向延伸的柱状体1073,公连接器于相应位置设有相匹配的结构,从而使得公母连接器稳定配合。
如前所述,岛状体105自母绝缘本体10底壁向上升起而形成,包括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端部和沿宽度方向延伸的端部,其中,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端部分别设有若干与嵌合槽道107相通且与底板垂直的收容孔1051,用于收容母导电端子30的相应结构,而在沿宽度方向延伸的端部分别设有配合柱1075,该配合柱1075沿公连接器插入方向延伸至底板,且顶部与岛状体105顶面平齐,此外,上述配合柱1075在岛状体105的两个端部呈对角设置,且与定位结构相邻设置。
母导电端子30,由铜材制成,包括:第一基部301,自第一基部301中央位置向上垂直延伸的第一固持部303,以及自第一基部301的两端分别延伸的第一焊接部307和第一弹性部305,其中第一固持部303收容于母绝缘本体10的安装槽1011内,第一焊接部307自母绝缘本体10底部延伸至外部,用以与电路板连接,第一弹性部305暴露于母连接器的嵌合槽道107内,其末端设有第一接触点307,且自母绝缘本体10岛状体105相应的收容孔1051延伸至嵌合槽道107内,以利于与公导电端子70电性接触。
公绝缘本体50,由底板501及自底板501的四周边缘垂直向上延伸的第一、第二侧墙503、505组成,上述底板501及第一、第二侧墙503、505围成一个收容空间507,其中,底板501在第一侧墙503位置开设有与公导电端子70数量相等的第二端子槽5031,用以固持公导电端子70,为了与母绝缘本体10相固持及定位,该公绝缘本体50在沿长度方向的两端部设有配合结构,该配合结构包括置于母绝缘本体10第一侧壁101凹部1015上的块状结构509、与母绝缘本体10固定结构的条状体1071相配合的通槽5051,以及与上述固定结构的柱状体1073相配合的凹槽5053。其中,上述配合结构与公绝缘本体50一体成型,上述通槽5051自公绝缘本体50第二侧墙505的中央位置顶部向下切一定深度并延伸至配合结构的端部而形成,且该通槽5051具有一定宽度,而上述凹槽5053是在配合结构的端部向内凹陷并与上述通槽5051贯通而形成,另外,第二侧墙505的内侧墙与母绝缘本体10岛状体105的配合柱1075对应位置设有配合槽5055用以防止该电连接器组件1发生旋转。
公导电端子70,由铜材制成,与母导电端子30的结构相类似,包括第二基部701、自第二基部701的一端垂直向上延伸的第二固持部707、自第二基部701的一端延伸出公绝缘本体50外部的第二焊接部703,以及自第二基部701的另一端延伸出的第二弹性部705,其中第二弹性部705与第二固持部707形成U形结构,第二弹性部705与第二固持部707相对的部分,我们称作腿部,该腿部与第二固持部707相对的一面称作内表面,相对的一面称作外表面,在该外表面上设有与公绝缘本体50干涉的倒刺7051。
下面请结合图1至图6所示,介绍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1的组装过程:首先将公连接器和母连接器分别组装,即,分别将公导电端子70和母导电端子30分别组装于各自的绝缘本体10、50内,并藉由各自固持部303、707组装于各自绝缘本体10、50内,其焊接部307、703均自绝缘本体10、50底部延伸出外部,弹性部305、705暴露于收容空间507或者嵌合槽道107内,接着将公母连接器对接,即,将公连接器自上而下地与母连接器组装,其中公连接器的各个侧壁正好容置于母连接器的嵌合槽道107内,其块状结构509容置于母绝缘本体10第一侧壁101的凹部1015,而母绝缘本体10固定结构的条状体1071置于公连接器相应地通槽5051内,与其相邻的柱状体1073置于公连接器配合结构端部的凹槽5053内,而母绝缘本体10岛状体105端部的配合柱1075正好与公绝缘本体50内侧墙的配合槽5055配合,如此,公母连接器配合完成,此时,公母连接器的导电端子30、70在母绝缘本体10的嵌合槽道107内彼此接触,从而提供稳定的电性导通路径。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防止电连接器组件发生旋转,在母连接器岛状体105宽度方向的端部设置配合柱1075,而在公连接器相应的位置设置收容上述配合柱1075的配合槽5055,如此,当公母连接器由于外界的影响要发生旋转时,上述配合柱1075和配合槽5055形成的结构可以提供一个相反的力量,从而阻止旋转的发生。
在这里值得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以及附图中,上述配合柱1075是沿对角线方向配置的,然而,为了达到同样的效果,如果在岛状体105宽度方向的端部的四个角位置均设置配合柱,也是可以的,且其效果会更好。
另外,对于配合柱1075的位置,从理论上讲,其设置在岛状体四周的任何一个面上都是可以的,然而,考虑到其沿长度方向延伸的两个面设置有收容孔1051,母导电端子30的部分会容置于该位置,故而,将配合柱1075设置于宽度方向的两个面,如此,岛状体105的的强度也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不是全部或唯一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实用新型说明书而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8)
1.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包括相互对接的公母连接器,且公母连接器均包括各自绝缘本体及容置于其内的若干导电端子,其中,公连接器设有由四侧壁围成的收容空间,母连接器设有与上述收容空间相配合的岛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岛状体与收容空间,一个设置配合柱,另一个设置配合槽,且上述配合柱和配合槽在宽度方向上沿公连接器插入方向延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柱设置于岛状体上,配合槽设置于收容空间内侧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槽在岛状体的两端部呈对角线配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母绝缘本体包括底壁及自底壁四周边缘垂直向上延伸的四侧壁,其中,岛状体设置有配合柱的端部与侧壁之间设置有固定结构,该固定结构包括沿岛状体长度方向延伸的条状体和沿公连接器插入方向延伸的柱状体,而公连接器于上述固定结构设置有相应的配合结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母绝缘本体的岛状体与各侧壁围成嵌合槽道,而沿长度方向延伸的侧壁设置有自顶部向下凹陷且与上述嵌合槽道相通的凹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岛状体沿长度方向延伸的面设置有与母导电端子数量相等的收容孔,该收容孔与嵌合槽道贯通。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公导电端子包括第二基部、自第二基部垂直向上延伸的第二固持部,以及自第二基部的两端分别延伸的第二弹性部和第二焊接部,其中,第二弹性部和第二固持部形成U形结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结构与第二固持部相对的腿部外表面设置有倒刺。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U200720041759XU CN201130764Y (zh) | 2007-11-29 | 2007-11-29 | 电连接器组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U200720041759XU CN201130764Y (zh) | 2007-11-29 | 2007-11-29 | 电连接器组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130764Y true CN201130764Y (zh) | 2008-10-08 |
Family
ID=400186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U200720041759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130764Y (zh) | 2007-11-29 | 2007-11-29 | 电连接器组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130764Y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112947A (zh) * | 2013-04-18 | 2014-10-22 |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 电连接器 |
CN104283059A (zh) * | 2013-07-05 | 2015-01-14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 高电压连接器 |
CN109586063A (zh) * | 2018-11-26 | 2019-04-05 | 昆山嘉华电子有限公司 | 基板用连接器及其组合 |
-
2007
- 2007-11-29 CN CNU200720041759XU patent/CN201130764Y/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112947A (zh) * | 2013-04-18 | 2014-10-22 |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 电连接器 |
CN104112947B (zh) * | 2013-04-18 | 2016-08-17 |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 电连接器 |
CN104283059A (zh) * | 2013-07-05 | 2015-01-14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 高电压连接器 |
CN104283059B (zh) * | 2013-07-05 | 2018-04-10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 高电压连接器 |
CN109586063A (zh) * | 2018-11-26 | 2019-04-05 | 昆山嘉华电子有限公司 | 基板用连接器及其组合 |
CN109586063B (zh) * | 2018-11-26 | 2024-04-16 | 昆山嘉华电子有限公司 | 基板用连接器及其组合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6593471B2 (ja) | 基板接続用電気コネクタ装置 | |
TWI624119B (zh) | 基板連接用電連接器 | |
JP6256426B2 (ja) | 基板接続用電気コネクタ | |
CN100547858C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160164Y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927733U (zh) | 电连接器 | |
CN101369693B (zh) | 电连接器 | |
CN104733911B (zh) | 电连接器组合 | |
CN110571555B (zh) | 板对板连接器组件 | |
TWM284091U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 |
KR20100043273A (ko) | 기판 대 기판 커넥터 | |
CN201130764Y (zh) | 电连接器组件 | |
CN210576565U (zh) | 板对板连接器组件 | |
CN105870675B (zh) | 基板连接用连接器装置 | |
JPWO2008001453A1 (ja) | 同軸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 | |
CN107978938B (zh) | 同轴连接器 | |
JP2006164943A (ja) | 電気コネクタ | |
CN212085268U (zh) | 一种板对板连接器 | |
TWM339103U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 |
CN201178175Y (zh) | 电连接器 | |
CN113540851B (zh) | 一种端子、端子组件及电连接器 | |
CN210111173U (zh) | 电连接器组合 | |
CN201142384Y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498795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303072Y (zh) | 电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008 Termination date: 201011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