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060682Y - 散热模组 - Google Patents
散热模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060682Y CN201060682Y CNU2007201477615U CN200720147761U CN201060682Y CN 201060682 Y CN201060682 Y CN 201060682Y CN U2007201477615 U CNU2007201477615 U CN U2007201477615U CN 200720147761 U CN200720147761 U CN 200720147761U CN 201060682 Y CN201060682 Y CN 201060682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uckling piece
- heat dissipation
- blocking part
- heat sink
- lock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一种散热模组,其是由数个散热片组合构成,该散热片包含一主板体、二侧墙及至少二卡合组件。该主板体具有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该二侧墙向上冲压弯折形成于该主板体的相对二侧缘。该各卡合组件是分别具有一卡掣部及一扣合件,该卡掣部形成于该主板体上,且接近该侧墙,该卡掣部设有一卡掣孔;该扣合件则对应该卡掣部设置于该侧墙上,该扣合件形成有一钩部。藉由弯折该其中一散热片的扣合件,使该扣合件的钩部对位卡掣于该另一散热片的卡掣部的卡掣孔内,以便该各散热片堆叠组成该散热模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散热模组,特别是关于一种利用在数个散热片上冲压弯折形成一卡掣部及一扣合件,以便该数个散热片相互卡扣定位形成一散热模组的散热模组。
背景技术
一种现有散热模组如中国台湾专利第M289496号《层迭散热片扣组结构》新型专利所述,其是由数个散热片构成,该散热片包含一主体、二垂直片及数个连结组件。该主体是为一板体,其选自一具高导热能力的金属材质制成,例如:银、铜及其合金等。该主体的相对二侧边是向上冲压弯折形成该二垂直片,以形成该主体的二侧墙。该各连结组件是包含一通孔、一定位槽、一定位凸部、一第一卡掣块、一第二卡掣块、一凸柄及一压抵件,该通孔及压抵件形成于该主体上,而该定位槽、定位凸部、凸柄及第一、第二卡掣块则形成于该垂直片上。该通孔开设于该主体上,且邻设于该垂直片的一侧。该压抵件向上冲压弯折形成于该通孔的一端。该二垂直片的顶部是对应向内弯折且向上延伸分别形成该凸柄,且该二垂直片弯折形成该凸柄的位置亦对应形成该定位槽,同时该定位凸部对应该定位槽凸设于该垂直片的底部。该第一卡掣决是凸设于各该凸柄的一侧面;该第二卡掣块则凸设于该二垂直片的相对内侧面,且该第二卡掣块是紧邻该通孔,该凸柄的背面对应该第二卡掣块的形状凹设一卡掣凹部。
当利用现有散热模组组合数个该散热片时,其步骤如下:将位于下方的该散热片的凸柄对位通过位于上方的该散热片的通孔;接着,使该上方的散热片的第二卡掣块对位卡掣于该下方的散热片的卡掣凹部;最后,将该上方的散热片的压抵件朝该通孔方向弯折,以抵靠于该下方的散热片的第一卡掣块上,藉此避免该上方的散热片的第二卡掣块任意脱离该下方的散热片的卡掣凹部,进而提升结合可靠度。
一般而言,上述现有散热模组具有下列缺点,例如:该散热片上的连结组件的设置过于繁杂,不但在制作该散热片的加工制程较于困难,且增加该散热片的制作成本。同时,亦导致组装过程过于繁琐,而降低组装效率。基于上述理由,其确实有必要进一步改良上述现有散热模组。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改良上述现有散热模组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散热模组,其是藉由在一散热片上设置至少二卡合组件,该卡合组件设有一卡掣部及一扣合件,以便另一散热片的各扣合件对应弯折扣合于该散热片的各卡掣部,使得本实用新型确实具有效提升结合强度、简化卡合构造及增进组装效率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散热模组,其中该卡掣部设有一卡掣孔,该扣合件的一钩部是弯折卡合于该卡掣孔内,以避免各该散热片间任意移动,使得本实用新型确实具有简化卡合构造及提升组装效率的功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散热模组,其由数个散热片组合构成,这些散热片包含一主板体、二侧墙及至少二卡合组件。该主板体具有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该二侧墙向上冲压弯折形成于该主板体的相对二侧缘,该各卡合组件分别具有一卡掣部及一扣合件,该卡掣部形成于该主板体上,且接近该侧墙,该卡掣部设有一卡掣孔;该扣合件则对应该卡掣部设置于该侧墙上,该扣合件形成有一钩部。藉由弯折该其中一散热片的扣合件,使该扣合件的钩部对位卡掣于该另一散热片的卡掣部的卡掣孔内,以便该各散热片堆叠组成该散热模组。
本实用新型藉由在一散热片上设置至少二卡合组件,该卡合组件设有一卡掣部及一扣合件,在将该散热片堆叠于另一散热片上时,经由该下方的散热片的各扣合件对位扣合于该上方的散热片的各卡掣部,藉此使得本实用新型确实可增强各该散热片间的结合强度及组装稳定性,同时亦简化该散热模组,进而达到增进组装效率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式简单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散热模组的组合立体图。
图2: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散热模组的局部放大及透视图。
图3: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散热模组的组合剖视及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散热模组组的组合后的局部放大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 主板体 10 穿孔
11 第一表面 12 第二表面
2 侧墙 21 缺槽
3 卡合组件 31 卡掣部
311 卡掣孔 312 端面
313 外侧面 32 扣合件
321 板部 322 钩部
323 第一侧面 324 第二侧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征及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照图1及2所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散热模组是由数个散热片组合而成,而各散热片均包含一主板体1、二侧墙2及至少二卡合组件3。该主板体1较佳是由一具高导热能力的金属材质(例如:银、铜及其合金等)制成,其开设有至少一穿孔10,以供至少一热管(未绘示)对应组装穿设。该主板体1的相对二侧表面分别为一第一表面11及一第二表面12,第一表面11及第二表面12的配置较佳是互相平行。该二侧墙2是分别向上冲压弯折形成于该主板体1的相对二侧缘,且该二侧墙2较佳是互相平行。该至少二卡合组件3的各构件是分别对应一体成型设置于该主板体1及二侧墙2上。
请再参照图1及2所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卡合组件3包含一卡掣部31及一扣合件32,该卡掣部31是形成于该主板体1邻接该二侧墙2的位置,且该卡掣部31的一端连结于该侧墙2的底缘。该二侧墙2较佳是对应该卡掣部31的位置设有至少一缺槽21,该缺槽21选自一倒三角形缺槽构造,该扣合件32亦藉由冲压方式弯折成形于该二侧墙2的缺槽21内。
请再参照图1及2所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卡掣部31设有一卡掣孔311、一端面312及一外侧面313,该卡掣孔311对应开设于邻接该扣合件32的位置。该扣合件32具有一板部321及一钩部322,该板部321的一端是与该卡掣部31的一端相连结;该钩部322则形成于该板部321的另一端,其用以对应钩扣于该卡掣孔311内。该板部321的相对二侧面分别为一第一侧面323及一第二侧面324。
请再参照图1及2所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卡合组件3较佳是利用该主板体1直接冲压形成,首先在该主板体1贯穿形成该卡掣孔311后,利用冲压方式自该主板体1的第一表面11朝向该第二表面12弯折成形该卡掣部31且该卡掣部31相对该主板体1的端缘保持一适当距离;接着,对应该卡掣孔311在该主板体1的端缘位置同时加工形成该缺槽21及扣合件32,并弯折该扣合件32的一端,以形成该扣合件32的钩部322;最后,以该卡掣部31的一侧缘为弯折支点利用冲压方式向上弯折形成该侧墙2于该主板体1的一侧。
请参照图3及4所示,当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散热片进行组合时,首先弯折一散热片A的卡掣部31,使得该卡掣部31相对垂直于该主板体1;接着,以另一散热片B的第一表面11接近该散热片A的第二表面12,直至该散热片A的卡掣部31的端面312及外侧面313分别抵靠于该散热片B的第一表面1及侧墙2的内壁面;最后,藉由抵压该扣合件32的第一侧面323,以将该散热片B的扣合件32朝向该卡掣部31弯折,使该扣合件32的钩部322对位隐入该卡掣孔311内,且该扣合件32的第二侧面324抵靠于该卡掣部31的外侧面313。利用上述组装程序使该散热片B的各扣合件32对应卡合于该散热片A的各卡掣部31,该散热片A即可与该散热片B紧密结合。同理,该其他散热片亦可执行如上述组装程序,进而与该散热片A、B及其他散热片结合。藉此,本实用新型仅需同时将该下方的散热片的扣合件32对应卡合于该上方的散热片的卡掣部31内,即可将该各散热片快速组装成该散热模组,进而有效简化组装构件及增进组装效率,并维持良好的组装可靠度。
如上所述,相较于现有散热模组不但在制作该散热片的加工制程较于困难,而导致增加制作成本,同时,组装过程亦过于繁琐,造成降低组装效率等缺点,本实用新型是藉由在该各散热片上设置该至少二卡合组件3,当该散热片A堆叠于该另一散热片B上时,经由该散热片B的各扣合件32的钩部322对位扣合于该散热片A的各卡掣部31的卡掣孔311内,进一步组装形成该散热模组。藉此,使得本实用新型确实可增强各该散热片间的组装可靠度,同时亦简化该散热模组,进而增进组装效率。
Claims (5)
1.一种散热模组,其是由数个散热片结合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散热片包含:
一个主板体,其具有一个第一表面及一个第二表面;
二个侧墙,其由该主板体的相对二侧缘垂直延伸突出于该主板体的第一表面;及
至少二个卡合组件,其分别具有一个卡掣部及一个扣合件,该卡掣部设置于该主板体上,且接近所述的侧墙,该卡掣部设有一卡掣孔,该扣合件对应该卡掣部设置于该侧墙上,该扣合件形成有一钩部;
其中藉由弯折该其中一个散热片的扣合件,该扣合件的钩部对位隐入于该另一散热片的卡掣部的卡掣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侧墙对应该卡掣部的位置分别设有至少一缺槽,该扣合件对应形成于该缺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掣部的一端连结于该侧墙的底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掣孔对应开设于邻接该扣合件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该扣合件另具有一个板部,该板部的一端与该卡掣部的一端相连结,该扣合件的钩部形成于该板部的另一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U2007201477615U CN201060682Y (zh) | 2007-04-27 | 2007-04-27 | 散热模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U2007201477615U CN201060682Y (zh) | 2007-04-27 | 2007-04-27 | 散热模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060682Y true CN201060682Y (zh) | 2008-05-14 |
Family
ID=394091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U2007201477615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060682Y (zh) | 2007-04-27 | 2007-04-27 | 散热模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060682Y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793672A (zh) * | 2016-11-18 | 2017-05-31 | 深圳市超频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堆叠式散热器及其散热片 |
-
2007
- 2007-04-27 CN CNU2007201477615U patent/CN201060682Y/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793672A (zh) * | 2016-11-18 | 2017-05-31 | 深圳市超频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堆叠式散热器及其散热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3144103U (ja) | 放熱部材および該放熱部材を有するラジエータ | |
CN206932538U (zh) | 散热器固定结构及电连接器壳座组合 | |
JP4482595B2 (ja) | 放熱フィンを有するラジエータ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構造 | |
JP2001110966A (ja) | 電子機器用放熱装置 | |
US6880621B2 (en) | Radiator | |
TWI731479B (zh) | 散熱鰭片的沖壓鉚合結構 | |
CN2713637Y (zh) | 散热器 | |
CN201060682Y (zh) | 散热模组 | |
US10582643B2 (en) | Radiating fin and connection structure thereof | |
CN201266042Y (zh) | 散热鳍片组 | |
US20120327606A1 (en) | Wire clip and heat sink assembly using the same | |
CN201083467Y (zh) | 散热模组 | |
CN206821128U (zh) | 散热器 | |
CN214582674U (zh) | 一种金属散热面板压合构造及多通道散热器 | |
CN2706864Y (zh) | 堆叠鳍片式散热器 | |
CN211782981U (zh) | 散热器 | |
CN201060681Y (zh) | 散热模组 | |
CN2590172Y (zh) | 散热器鳍片 | |
CN201364743Y (zh) | 散热模块 | |
CN204272481U (zh) | 散热器的尾部固定支架 | |
CN201163855Y (zh) | 散热组件及具有该散热组件的散热器 | |
CN202307855U (zh) | 散热装置 | |
CN211557804U (zh) | 一种实现自动组装鳍片的散热器 | |
CN201000770Y (zh) | 散热片卡扣结构 | |
TWM243893U (en) | Heat sink clip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514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