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956347A - 通信控制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通信控制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56347A
CN1956347A CNA2006101371447A CN200610137144A CN1956347A CN 1956347 A CN1956347 A CN 1956347A CN A2006101371447 A CNA2006101371447 A CN A2006101371447A CN 200610137144 A CN200610137144 A CN 200610137144A CN 1956347 A CN1956347 A CN 19563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sub
mrow
math
mover
communication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13714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臼田昌史
中村武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T Docom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TT Docom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T Docomo Inc filed Critical NTT Docomo Inc
Publication of CN19563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5634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18Negotiat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 H04W52/30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4TPC management, i.e. sharing limited amount of power among users or channels or data types, e.g. cell loa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 H04W52/06TPC algorith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2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taking into account previous information or comman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2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taking into account previous information or commands
    • H04W52/225Calculation of statistics, e.g. average or varia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4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 H04W52/243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taking into account interferen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4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 H04W52/245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taking into account 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4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 H04W52/247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where the output power of a terminal is based on a path parameter sent by anothe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measured or perceived qual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robability & Statistics with Application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能够在通过使用了遗忘系数的加权平均计算测定值的平均值时,通过慢慢增大遗忘系数,减小由于不适当的初始值引起的平均值的误差,根据该平均值以高的精度进行通信的控制。本发明的通信控制装置,具有:在规定的定时,通过使用了遗忘系数的加权平均来更新测定值的平均值的加权平均处理部;慢慢增大所述遗忘系数的遗忘系数计算部;和根据所述平均值控制通信的通信控制部。

Description

通信控制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根据测定值的平均值控制通信的通信控制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历来,在通信控制装置中,被构成为根据规定的测定值的平均值控制通信。
作为这样的通信控制装置中的测定值的平均值的计算方法,已知的有“移动平均”和“加权平均”。
所谓移动平均,是滑动平均值计算区间来计算测定值的平均值。
具体说,这样的通信控制装置,通过移动平均,使用在定时n和一定区间前(测定值的数N个前)的定时n-N+1之间的测定值Sn、Sn-1、Sn-2、Sn-3、…、Sn-N+1按照下式
【数学式10】
S n ‾ = Σ i = n - N + 1 n S n
来计算在定时n的平均值
【数学式9】
S n ‾ .
例如,这样的通信控制装置,通过移动平均,对于S1、S2、S3、…这样的测定值,假定取测定值数N=5,则在测定S5的定时5,使用S1~S5计算平均值,在测定S6的定时6,使用S2~S6计算平均值,在测定S7的定时7,使用S3~S7计算平均值。
在这样的移动平均中,在计算测定值Sn的平均值
【数学式11】
S n ‾
的场合,需要存储N个测定值,产生必须增大存储装置的容量的问题。
另一方面,加权平均使用遗忘系数计算测定值的平均值。
具体说,这样的通信控制装置,通过使用了遗忘系数δ的加权平均,给定时n-1时的平均值
【数学式12】
S n - 1 ‾
和定时n时的测定值Sn加权,按照下式
【数学式14】
S n ‾ = δ · S n - 1 ‾ + ( 1 - δ ) S n
计算在定时n的平均值
【数学式13】
S n ‾
此外,一般,这样的通信控制装置,把遗忘系数δ(0≤δ≤1)设定为大的值(比1稍小的值),对于定时n时的
平均值
【数学式15】
S n ‾
提高定时n-1时的平均值
【数学式16】
S n - 1 ‾
的影响。
在加权平均中,这样的通信控制装置,在计算测定值Sn的平均值
【数学式17】
S n ‾
的场合,因为可以仅存储平均值
【数学式18】
S n - 1 ‾
,所以不需要像移动平均那样存储N个测定值,所以能够减小存储装置的容量。
【专利文献1】特开2002-94415
但是,在这样的通信装置中,在通过使用了上述的遗忘系数δ的加权平均,来计算初次的定时n(n=1)时的平均值
【数学式19】
S 1 ‾
的场合,需要给在定时n-1(n-1=0)时的平均值
【数学式20】
S 0 ‾
设定初始值,有时会给这样的平均值
【数学式21】
S 0 ‾
设定了不适当的初始值。
在这样的场合,当把遗忘系数δ(0≤δ≤1)设定为大的值(比1稍小的值)时,因为在平均值
【数学式22】
S 0 ‾
中所设定的不适当的初始值的影响升高,所以平均值
【数学式23】
S 1 ‾
中产生误差的可能性升高。
进而,由于平均值
【数学式24】
S 1 ‾
的误差,有时在平均值
【数学式25】
S n ‾
中也产生误差。
特别在从初次的定时n(n=1)未经过太多的时间的场合,因为给平均值
【数学式26】
S 0 ‾
设定的不适当的初始值的影响升高,所以通过使用遗忘系数δ的加权平均计算出来的平均值
【数学式27】
S n ‾
有时会得到和通过上述的移动平均计算出来的平均值有很大不同的值。
在这样的场合,存在通信装置不能根据通过使用遗忘系数δ的加权平均计算出来的平均值
【数学式28】
S n ‾
适当进行通信的控制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是鉴于以上的问题提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通信控制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其在通过使用遗忘系数的加权平均计算测定值的平均值时,通过慢慢增大遗忘系数,减小由于不适当的初始值引起的平均值的误差,这样就能够根据该平均值以高精度进行通信的控制。
本发明的第一特征,其要义在于,具有:在规定的定时通过使用了遗忘系数的加权平均更新测定值的平均值的加权平均处理部、慢慢增大所述遗忘系数的遗忘系数计算部、和根据所述平均值控制通信的通信控制部。
在本发明的第一特征中,所述加权平均处理部,也可以被构成为:使用在定时n时的所述遗忘系数δn和在定时n-1时的所述平均值
【数学式29】
S n - 1 ‾ ,
按照
【数学式31】
S n ‾ = δ n · S n - 1 ‾ + ( 1 - δ n ) S n
来更新在定时n时的所述平均值
【数学式30】
S n ‾ .
在本发明的第一特征中,所述遗忘系数计算部,也可以被构成为:遵照
【数学式32】
δ n = min ( 1 - 1 n , δ )
将在定时n时的所述遗忘系数δn,慢慢增大到所述规定的极限值δ。
根据这样的发明,在通过使用了遗忘系数的加权平均更新测定值的平均值时,通过慢慢增大遗忘系数,减小由于不适当的初始值引起的该测定值的平均值的误差,能够根据该测定值的平均值以高的精度控制通信。
在本发明的第一特征中,也可以被构成为:所述通信控制装置,是进行对于移动站的下行用户数据的发送控制的无线基站,所述测定值,是对于所述移动站的下行用户数据的传送状态,所述加权平均处理部,在规定的定时通过使用了所述遗忘系数的加权平均来更新所述传送状态的平均值,所述通信控制部,根据所述传送状态的平均值,进行对于所述移动站的下行用户数据的发送控制。
根据这样的发明,在通过使用了遗忘系数的加权平均更新对于移动站的下行用户数据的传送状态的平均值时,通过慢慢增大遗忘系数,减小由于不适当的初始值引起的该传送状态的平均值的误差,能够根据该传送状态的平均值以高的精度进行用户数据的发送控制。
根据这样的发明,因为能够以高的精度进行对于移动站的用户数据的发送控制,所以能够有效地活用下行无线资源,能够提高下行无线质量。
在本发明的第一特征中,也可以被构成为:所述通信装置,是进行对于移动站的呼叫接收控制的无线基站,所述测定值,是来自所述移动站的上行用户数据的最大允许传送速度,所述加权平均处理部,在规定的定时,通过使用了所述遗忘系数的加权平均更新所述最大允许传送速度的平均值,所述通信控制部,根据所述最大允许传送速度的平均值,进行对于所述移动站的呼叫接收控制。
根据这样的发明,在通过使用了遗忘系数的加权平均更新上行用户数据的最大允许传送速度的平均值时,通过慢慢增大遗忘系数,减小由于不适当的初始值引起的该最大允许传送速度的平均值的误差,能够根据该最大允许传送速度的平均值,以高的精度进行对于移动站的呼叫接收控制。
根据这样的发明,因为能够以高的精度进行对于移动站的呼叫接收控制,所以能够有效地活用上行无线资源,能够提高上行无线质量。
在本发明的第一特征中,也可以被构成为:所述通信装置是控制来自无线基站的下行信道的发送功率的移动站,所述测定值是所述移动站中的下行信道的接收信号功率以及接收噪声干扰功率,所述加权平均处理部,在规定的定时,通过使用了所述遗忘系数的加权平均,更新所述接收信号功率的平均值和所述接收噪声干扰功率的平均值,所述通信控制部,根据所述接收信号功率的平均值和所述接收噪声干扰功率的平均值的比,进行对于来自所述无线基站的下行信道的发送功率的控制。
根据这样的发明,在通过使用了遗忘系数的加权平均更新接收信号功率的平均值和接收噪声干扰功率的平均值时,通过慢慢增大遗忘系数,减小由于不适当的初始值引起的该接收信号功率的平均值、和该接收噪声干扰功率的平均值的误差,能够根据该接收信号功率的平均值和该接收噪声干扰功率的平均值的比,以高的精度进行来自无线基站的下行信道的发送功率的控制。
根据这样的发明,因为能够以高的精度进行来自无线基站的下行信道的发送功率的控制,所以能够有效地活用下行无线资源,能够提高下行无线质量。
本发明的第二特征的要义在于,具有以下步骤:通信控制装置,在规定的定时,通过使用了遗忘系数的加权平均更新测定值的平均值的步骤;所述通信控制装置,慢慢增大所述遗忘系数的步骤;和所述通信控制装置根据所述平均值控制通信的步骤。
在本发明的第二特征中,也可以使用在定时n时的所述遗忘系数δn和在定时n-1时的所述平均值
【数学式34】
S n - 1 ‾
遵照
【数学式35】
S n ‾ = δ n · S n - 1 ‾ + ( 1 - δ n ) S n
来更新在定时n时的所述平均值
【数学式33】
S n ‾ .
在本发明的第二特征中,也可以遵照
【数学式36】
δ n = min ( 1 - 1 n , δ )
将定时n时的所述遗忘系数δn慢慢增大到规定的极限值δ。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这样的通信控制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即在通过使用了遗忘系数的加权平均更新测定值的平均值时,通过慢慢增大遗忘系数,减小由于不适当的初始值引起的平均值的误差,能够根据该平均值以高的精度进行通信的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设置有本发明的第一实施形态的通信控制装置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例的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形态的通信控制装置(无线基站)的概要结构例。
图3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形态的通信控制装置(无线基站)的基带信号处理部的功能框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形态的通信控制装置(无线基站)的基带信号处理部中的MAC-hs功能部的功能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形态的通信控制装置(无线基站)的下行用户数据的发送控制处理的操作例的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形态的通信控制装置(无线基站)的基带信号处理部中的MAC-e功能部的功能框图。
图7是表示对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形态的通信控制装置(无线基站)的移动站的呼叫接收处理的操作例的图。
图8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形态的通信控制装置(移动站)的概要结构例。
图9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形态的通信控制装置(移动站)的基带信号处理部的功能框图。
图10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形态的通信控制装置(移动站)的基带信号处理部中的层1功能部的功能框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形态的通信控制装置(移动站)的下行信道的发送控制处理的操作例的图。
符号说明
100无线基站
101HWY接口
102基带信号处理部
103收发部
104放大器部
105收发天线
106呼叫处理控制部
111层1功能部
112MAC-hs功能部
113MAC-e功能部
113aHARQ处理部
113b接收处理命令部
113c调度部
113d多路复用解除部
113e呼叫接收控制部
120流控制部
130MAC-hs资源计算部
131HS-DSCH功率资源计算部
132HS-DSCH码资源计算部
133硬件资源计算部
140调度器部
141优先队列
150TFR选择部
160加权平均处理部
200移动站
201总线接口部
202呼叫处理控制部
203基带信号处理部
204收发部
205收发天线
211上位层功能部
212RLC功能部
213MAC-d功能部
214MAC-e功能部
215层1功能部
215a物理信道接收部
215b传送信道译码部
215c SINR测定部
215d SINR比较部
215e传送信道编码部
215f物理信道发送部
300无线线路控制站
具体实施方式
【为实施发明的最佳形态】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形态的通信控制装置]
下面参照图1到图4,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形态的通信控制装置的结构。
图1是表示设置有本发明的第一实施形态的通信控制装置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例的图。
如图1所示,第一实施形态的移动通信系统,由无线基站100、移动站200、和无线线路控制站300构成。
这里,无线线路控制站300,也可以连接无线基站100和其他多个无线基站。此外,移动站200,也可以有多个,在第一实施形态中,如图1所示,假定移动站#1到#N正在和无线基站100进行通信。
第一实施形态的移动通信系统,可适应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W-CDMA”或“CDMA2000”。另外,本实施形态的移动通信系统,采用了HSDPA(High Speed Download Packet Access)。
这里,所谓HSDPA,是使用了由移动站#1到#N共享使用的下行共享信道(HS-SCCH(High Speed Shared Control Channel)或HS-DSCH(High SpeedDownload Shared Channel))和附随给移动站#1到#N专用分配的物理信道的附随专用信道(上行以及下行的双向信道)的分组的高速传送方式。
在第一实施形态的移动通信系统中,被构成为:下行用户数据,和下行分组是同义的,通过下行共享信道,高速地被传送。
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形态中,以在无线基站100中设置有上述的通信控制装置为例进行说明。
图2是第一实施形态的无线基站100的概要结构例。
此外,以下的无线基站100的结构,不一定要作为硬件独立存在。亦即,各结构可以合成一体,也可以通过软件的处理来构成。
如图2所示,无线基站100,具有HWY接口101、基带信号处理部102、收发部103、放大器部104、收发天线105、和呼叫处理控制部106。
HWY接口101,被构成为:从位于上位的无线基站100的无线线路控制站300接收要发送的下行用户数据,输入基带信号处理部102。另外,HWY接口101,被构成为:把来自基带信号处理部102的上行用户数据向无线线路控制站300发送。
基带信号处理部102,被构成为:对于下行的用户数据,实施再发送控制(HARQ(Hybrid ARQ))处理或调度处理或传送格式选择处理或信道编码处理或扩频处理等,向收发部103发送包含这样的下行用户数据的基带信号。
另外,基带信号处理部102,被构成为:对于来自基带信号处理部102的基带信号,在执行逆扩频处理或RAKE合成处理或错误校正译码处理等后,把取得的用户数据向HWY接口101发送。
收发部103,被构成为:把从基带信号处理部102来的基带信号变换为无线频带信号。另外,收发部103,被构成为:把从放大器部104来的无线频带信号变换为基带信号。
放大器部104,被构成为:放大来自收发部103的无线频带信号,通过收发天线105发送。另外,放大器部104,被构成为:放大在收发天线105中接收的信号并向收发部103发送。
呼叫处理控制部106,被构成为:在和无线线路控制站300之间,进行呼叫处理控制信号的收发,执行无线基站100的各功能部的状态管理、或层3的硬件资源分配等的处理。
图3是基带信号处理部102的功能框图。如图3所示,基带信号处理部102,具有:层1功能部111、MAC-hs(Medium Access Control-HSDPA)功能部112、和MAC-e功能部113。
此外,层1功能部111以及MAC-hs功能部112,分别和呼叫处理控制部106连接。
层1功能部111,被构成为:对于下行用户数据以及控制信息,执行信道编码处理或者扩频处理等。另外,层1功能部111,被构成为:对于上行用户数据以及控制信息,执行逆扩频处理或者RAKE合成处理。
另外,层1功能部111,被构成为:接收从移动站#1到#N通过上行专用物理信道(DPCCH:Dedicated Physical Control Channel)发送的下行的SIR(Signal to Interface)、或BLER(Bit Error Rate)、或CQI(Cannel QualityIndicator)等,向MAC-hs功能部112的加权平均处理部160输出。
另外,层1功能部111,也可以被构成为:作为下行用户数据的传送状态,把对于移动站#1到#N发送的下行用户数据的传送速度、从移动站#1到#N接收的送达确认的下行用户数据的大小(数据量)、对于移动站#1到#N发送的下行用户数据的大小、或者根据下行的SIR或BLER或CQI等推定的可发送的下行用户数据的大小等,向加权平均处理部160输出。
MAC-hs功能部112,被构成为:根据HSDPA,进行下行用户数据的发送控制。
具体说,MAC-hs功能部112,被构成为:执行在HSDPA中的下行共享信道的再发送控制(HARQ)处理、对于等待发送的下行用户数据的调度处理、或传送格式以及资源选择处理等。
MAC-e功能部113,被构成为:控制MAC子层中的上行无线资源。
图4是MAC-hs功能部112的功能框图。
如图4所示,MAC-hs功能部112,具有:流控制部120、MAC-hs资源计算部130、调度器部140、TFR(传送格式以及资源:Transport Format andResource)选择部150、和加权平均处理部160。
流控制部120由多个流控制(#1到#N)1211到121N构成,被构成为:根据安装的发送队列(缓冲器)的容量等,调整从无线线路控制站300通过HWY接口101接收的下行用户数据的传送速度。
各流控制(#1到#N)1211到121N,监视下行用户数据的流通量(流),当下行用户数据的流通量增大、而发送队列(缓冲器)的空闲容量减小时,进行抑制发送的下行用户数据量的处理。
此外,假定各流控制(#1到#N)1211到121N分别对应和各移动站#1到#N之间的连接#1到#N。
MAC-hs资源计算部130,用于计算给HS-DSCH分配的无线资源(功率资源或码资源或硬件资源),具有:计算功率资源的HS-DSCH功率资源计算部131、计算码资源的HS-DSCH码资源计算部132、和计算硬件资源的硬件资源计算部133。
调度器部140,被构成为:执行对于移动站#1到#N发送的下行用户数据的调度处理(下行用户数据的发送顺序的控制)。
具体说,调度器部140,如后述,在加权平均处理部160中计算的移动站#1到#N的评价函数CN中,选择具有最大的评价函数CN的移动站#N,对于移动站#N分配优先队列141(进行下行共享信道的分配)。
如图4所示,调度器部140,具有:N个优先队列(#1到#N)1411到141N、N个重排序部(#1到#N)1421到142N、N个HARQ部(#1到#N)1431到143N
此外,假定优先队列(#1到#N)1411到141N、重排序部(#1到#N)1421到142N以及HARQ部(#1到#N)1431到143N,分别和各移动站#1到#N之间的连接#1到#N对应。
优先队列(#1到#N)1411到141N是给每一连接设置的发送队列。亦即,优先队列(#1到#N)1411到141N,被构成为:,在到通过调度处理被选择之间,积蓄下行用户数据。
通常,对于一个移动站使用一个优先队列,但是在一个移动站设定了多个连接的场合,对于一个移动站可以使用多个优先队列。
重排序部(#1到#N)1421到142N,被构成为:在使用了HARQ的再发送控制处理中,移动站#1到#N,为了能够进行关于下行用户数据的接收顺序控制处理,对于下行用户数据赋予顺序号,为不使移动站#1到#N的接收缓冲器溢出,进行窗口控制处理。
HARQ部(#1到#N)1431到143N,被构成为:通过停止·等待协议ARQ,根据下行用户数据的用的Ack/Nack反馈,进行关于下行用户数据的再发送控制处理。
TFR选择部150,通过N个TFR选择功能(#1到#N)1511到151N构成。此外,假定各TFR选择功能(#1到#N)1511到151N分别和各移动站#1到#N之间的连接#1到#N对应。
各TFR选择功能(#1到#N)1511到151N,被构成为:,根据通过层1功能部111输出的CQI、或用MAC-hs资源计算部130计算的要给HS-DSCH分配的无线资源(功率资源或码资源或硬件资源)等,决定在各连接#1到#N中利用的下行传送格式(码调制方式或调制多值数或编码率)以及无线资源。
各TFR选择功能(#1到#N)1511到151N,把决定的下行传送格式以及无线资源通知层1功能部111。
加权平均处理部160,如后述,被构成为:在规定的定时,通过使用了遗忘系数的加权平均,更新对于移动站#1到#N的下行用户数据的传送状态的平均值。
加权平均处理部160,如后述,被构成为:根据对于移动站#1到#N的下行用户数据的传送状态的平均值,计算在通过调度器部140的调度处理中使用的评价函数CN
另外,加权平均处理部160,如后述,被构成为:慢慢增大遗忘系数。加权平均处理部160,也可以被构成为:对于规定的每一定时将该遗忘系数慢慢增大到规定的极限值。
此外,所谓规定的定时,是全部的每个TTI(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或者计算在调度处理中使用的评价函数CN的每一TTI等。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形态的通信控制装置的操作)
参照图5,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形态的通信控制装置的动作,具体说,MAC-hs功能部112中的下行用户数据的调度处理的动作。
如图5所示,在步骤S101,加权平均处理部160,进行为计算有关移动站#1到#N的评价函数CN的初始值设定处理。具体说,加权平均处理部160,作为初始值,设定“N=1”、“Cmax=0”以及“Nmax=0”。这里,N表示移动站的下标,Cmax表示评价函数CN的最大值,Nmax表示评价函数CN成为最大的移动站的下标。
在步骤S102,加权平均处理部160,由层1功能部111取得在定时n对于移动站#N的下行用户数据的传送状态Sn(亦即瞬时的对于移动站#N的下行用户数据的传送状态)。
这里,所谓在定时n的对于移动站#N的下行用户数据的传送状态Sn,是对于移动站#N发送的下行用户数据的传送速度、从移动站#N接收的送达确认的下行用户数据大小(数据量)、对于移动站#N发送的下行用户数据的大小、或者根据下行的SIR或BLER或CQI等推定的可能发送的下行用户数据的大小等,是从层1功能部111取得的。
在步骤S103,加权平均处理部160,慢慢增大遗忘系数δ那样,遵照下式,根据收敛的遗忘系数(规定的极限值)计算在定时n的遗忘系数δn。
【数学式37】
δ n = min ( 1 - 1 n , δ )
在步骤S104,加权平均处理部160,使用在步骤S102中取得的传送状态Sn、和在步骤S103计算出来的遗忘系数δn,遵照下式,更新在定时n时的对于移动站#N的下行用户数据的传送状态的平均值
【数学式38】
S n ‾ .
【数学式39】
S n ‾ = δ n · S n - 1 ‾ + ( 1 - δ n ) S n
式中,
【数学式40】
S n - 1 ‾
,是在定时n-1时的对于移动站#N的下行用户数据的传送状态的平均值。
在步骤S105中,加权平均处理部160,使用在步骤S102中取得的传送状态Sn、在步骤S104中更新的传送状态的平均值
【数学式41】
S n ‾ ,
遵照下式,计算对于移动站#N的评价函数CN
【数学式42】
C n = S n S n ‾
在步骤S106,加权平均处理部160,判定在步骤S105中计算出来的评价函数CN是否比评价函数的最大值Cmax大。
在评价函数CN比评价函数的最大值Cmax大的场合(步骤S106的“YES”的场合),现在,因为设定成Cmax=0(初始值),所以在步骤S107,加权平均处理部160,把在步骤S105中计算出来的CN设定为Cmax,把与Cmax对应的移动站#N的下标设定为Nmax
在步骤S108,加权平均处理部160,为计算下一移动站#N+1的评价函数CN+1,把N的值增量+1。
在步骤S109,加权平均处理部160,判定N的值是否比正和无线基站100通信的移动站数大。
在N的值是正和无线基站100通信的移动站数以下的场合(步骤S109的“NO”的场合),本动作,重复执行从步骤S102到步骤S108的循环处理,直到N的值超过正和无线基站100通信的移动站数。其结果,加权平均处理部160,就能够计算出关于正和无线基站100通信的全部移动站#1到#N的评价函数CN
另一方面,在N的值比正和无线基站100通信的移动站数大的场合(步骤S109的“YES”的场合),本动作前进到步骤S110。
在步骤S110,加权平均处理部160,指示调度器部140,对于与在步骤S107设定的Nmax对应的移动站#Nmax进行发送队列的分配。调度器部140,根据该指示,进行发送的队列分配,进行下行用户数据的调度处理。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形态的通信控制装置的作用、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形态的通信控制装置,加权平均处理部160,在通过使用了遗忘系数的加权平均更新对于移动站的下行用户数据的传送状态的平均值时,通过慢慢增大遗忘系数,减小由于不适当的初始值引起的该传送状态的平均值的误差,就能够根据该传送状态的平均值以高的精度进行下行用户数据的发送控制。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形态的通信控制装置,因为能够以高的精度进行对于移动站的下行用户数据的发送控制,所以能够有效活用下行无线资源,能够提高下行无线质量。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形态的通信控制装置]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形态的通信控制装置的结构)
下面,对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形态的通信控制装置的结构,主要说明和上述本发明的第一实施形态的通信控制装置的结构及动作的不同点。
首先,在第二实施形态中,和第一实施形态同样,说明在无线基站100内设置有上述通信控制装置的例子。
此外,以下的无线基站100的结构,不一定作为硬件独立存在。亦即,各结构可以合成一体,也可以通过软件的处理构成。
在设置了第二实施形态的通信控制装置的移动通信系统中,采用了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国际化团体的“3GPP”以及“3GPP2”中研究的、作为在无线基站100和移动站200之间的层1以及MAC子层(层2)中的高速上行无线资源控制方法的“增强型上行链路(EUL:Enhancement Uplink)”。
因此,如图2所示,在第二实施形态的无线基站100中,因为在MAC子层中控制上行无线资源,所以基带信号处理部102,被构成为具有MAC-e功能部113。
另外,在第二实施形态的无线基站100中,被构成为:来自移动站#1到#N的上行用户数据,通过E-DPCH(增强型专用物理信道:Enhanced DedicatedPhysical Channel)和在层1功能部111中从E-DPCH所映射的E-DCH(增强型专用信道:Enhanced Dedicated Channel),被传送到MAC-e功能部113。
此外,E-DPCH包含:传送来自移动站#1到#N的上行用户数据的E-DPDCH(增强型专用物理数据信道:Enhanced Dedicated Physical DataChannel)和传送来自移动站#1到#N的控制信息的E-DPCCH(增强型专用物理控制信道:Enhanced Dedicated Physical Control Channel)。
图6是MAC-e功能部113的功能框图。
如图6所示,MAC-e功能部113,具有:HARQ处理部113a、接收处理命令部113b、调度部113c、多路复用解除部113d、呼叫接收控制部113e。
HARQ处理部113a,被构成为:接收从层1功能部111接收的上行用户数据以及HARQ信息,进行关于该上行用户数据的HARQ处理。
另外,HARQ处理部113a,被构成为:向层1功能部111通知表示关于该上行用户数据的接收处理结果的ACK/NACK。另外,HARQ处理部113a,被构成为:向调度部113c通知ACK/NACK。
接收处理命令部113b,被构成为:根据从层1功能部111接收的每一TTI的E-TFCI(Enhanced Transport Combination Indicator),向层1功能部111通知被确定的各移动站的涉及传输格式的扩频率多码数或编码率。
调度部113c,被构成为:根据从层1功能部111接收的每一TTI的E-TFCI或从HARQ处理部113a接收的ACK/NACK或SIR或SINR等干扰电平,变更上行用户数据的最大允许传送速度。
例如,调度部113c,也可以被构成为:,在干扰电平上升而超过规定值的场合,以一定的比例降低上行用户数据的最大允许传送速度。
另外,调度部113c,也可以被构成为:在干扰电平下降而低于规定值的场合,以一定的比例提高上行用户数据的最大允许传送速度。
这里,上行用户数据的最大允许传送速度,对于全部和无线基站100正通信的移动站#1到#N也可以做成共通的。
此外,上行用户数据的最大允许传送速度,可以是用于发送上行用户数据的发送数据块大小(TSB),可以是通过层1功能部取得的E-DPDCH的功率,也可以是通过层1功能部取得的E-DPDCH和E-DPCCH的发送功率比(发送功率偏移)。
此外,调度部113c,被构成为:作为调度信息,把这样的上行用户数据的最大允许传送速度,通过层1功能部111,通知正和无线基站100通信的全部移动站#1到#N。
另外,调度部113c也可以被构成为:作为调度信息,通知上行用户数据的最大允许传送速度的UP/DOWN。
多路复用解除部113d,被构成为:向HWY接口101发送通过对于从HARQ处理部113a接收到的上行用户数据执行多路复用解除处理取得的上行用户数据。
呼叫接收控制部113e,被构成为:在规定的定时,通过使用了遗忘系数的加权平均,更新上行用户数据的最大允许传送速度的平均值。呼叫接收控制部113e,被构成为:从调度部113c取得上行用户数据的最大允许传送速度。
另外,呼叫接收控制部113e,被构成为:如后述,慢慢增大遗忘系数。呼叫接收控制部113e,也可以被构成为:对于每一规定的定时,慢慢将该遗忘系数增大到规定的极限值。
此外,所谓规定的定时,例如是全部TTI的每一个等。
另外,呼叫接收控制部113e,被构成为:如后述,在有来自不正和无线基站100通信的移动站#N+1的呼叫接收请求的场合,判定上述的上行用户数据的最大允许传送速度的平均值,进行对于移动站#N+1的呼叫接收控制。
例如,呼叫接收控制部113e,也可以被构成为:在上述的上行用户数据的最大允许传送速度的平均值比阈值大的场合,对于移动站#N+1许可呼叫接收。另外,呼叫接收控制部113e,也可以被构成为:在上述的上行用户数据的最大允许传送速度的平均值是阈值以下的场合,对于移动站#N+1拒绝呼叫接收。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形态的通信控制装置的动作)
参照图7,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形态的通信控制装置的动作,具体说,是说明呼叫接收控制部113e对于未正和无线基站100通信的移动站#N+1进行呼叫接收控制的动作。
如图7所示,在步骤S201中,呼叫接收控制部113e,通过调度部113c取得在定时n时的上行用户数据的最大允许传送速度Sn(亦即瞬时的上行用户数据的最大允许传送速度)。
在步骤S202,呼叫接收控制部113e,通过慢慢增大遗忘系数δ,遵照下式,根据收敛的遗忘系数δ(规定的极限值),计算在定时n时的遗忘系数δn
【数学式43】
δ n = min ( 1 - 1 n , δ )
在步骤S203,呼叫接收控制部113e,使用在步骤S201取得的最大允许传送速度Sn、和在步骤S202计算出来的遗忘系数δn,遵照下式,更新在定时n时的上行用户数据的最大允许传送速度的平均值
【数学式44】
S n ‾ .
【数学式45】
S n ‾ = δ n · S n - 1 ‾ + ( 1 - δ n ) S n
其中,
【数学式46】
S n - 1 ‾
是在定时n-1时的上行用户数据的最大允许传送速度的平均值。
在步骤S204,在有来自移动站#N+1的呼叫接收请求的场合,本动作前进到步骤S205。在没有来自移动站#N+1的呼叫接收请求的场合,本动作返回步骤S201,在规定的定时重复步骤S201~步骤S204。
在步骤S205,呼叫接收控制部113e,判定在步骤S203更新的最大允许传送速度的平均值
【数学式47】
S n ‾ .
在步骤S203更新的最大允许传送速度的平均值
【数学式48】
S n ‾
比阈值大的场合(步骤S205的“YES”的场合),在步骤S206,呼叫接收控制部113e,对于移动站#N+1许可呼叫接收。
在步骤S203更新的最大允许传送速度的平均值
【数学式49】
S n ‾
是阈值以下的场合(步骤S205的“NO”的场合),在步骤S207,呼叫接收控制部113e,对于移动站#N+1拒绝呼叫接收。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形态的通信控制装置的作用、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形态的通信控制装置,呼叫接收控制部113e,在通过使用了遗忘系数的加权平均更新上行用户数据的最大允许传送速度的平均值时,通过慢慢增大遗忘系数,减小由于不适当的初始值引起的该最大允许传送速度的平均值的误差,就能够根据该最大允许传送速度的平均值以高的精度进行对于移动站的呼叫接收控制。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形态的通信控制装置,因为能够以高的精度进行对于移动站的呼叫接收控制,所以能够有效活用上行无线资源,能够提高上行无线质量。
[本发明的第三实施形态的通信控制装置]
(本发明的第三实施形态的通信控制装置的结构)
下面,就其本发明的第三实施形态的通信控制装置的结构,主要说明和设定了上述第一实施形态以及第二实施形态的通信控制装置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以及动作的不同点。
另外,在第三实施形态的移动通信系统中,采用了使用闭环的下行信道的发送功率控制。
此外,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形态中,以在移动站200内设置有上述的通信控制装置为例进行说明。
图8是表示第三实施形态的移动站200的概要结构例的图。
此外,以下的移动站200的结构,也未必非要作为硬件独立存在。亦即,各结构,可以合成一体,也可以通过软件的处理构成。
如图8所示,移动站200,具有:总线接口部201、呼叫处理控制部202、基带信号处理部203、收发部204、和收发天线205。另外,移动站200,也可以被构成为具有放大器部(未图示)。
呼叫处理控制部202,被构成为:与总线接口部201以及基带信号处理部203连接,并进行各功能部的状态管理等。
基带信号处理部203,如图9所示,具有:上位层功能部211、作为RLC子层工作的RLC功能部212、MAC-d功能部213、MAC-e功能部214、和作为层1工作的层1功能部215。
收发部204,被构成为:把来自基带信号处理部203的基带信号变换为无线频带信号。另外,收发部204,被构成为:把来自收发天线205的无线频带信号变换为基带信号。
图10是基带信号处理部203的层1功能部215的功能框图。
如图10所示,层1功能部215,具有:物理信道接收部215a、传送信道译码部215b、SINR测定部215c、SINR比较部215d、传送信道编码部215e、和物理信道发送部215f。
物理信道接收部215a,被构成为:通过共同导频信道(CPICH:CommonPilot Channel)或专用物理信道(DPCH:Dedicated Physical Channel)等物理信道,接收来自无线基站的下行用户数据以及控制信息,进行逆扩频处理,并输出接收信号。
这里,DPCH是上行和下行的双向信道,包含传送用户数据的专用物理数据信道(DPDCH:Dedicated Physical Data Channel)和传送控制信息的专用物理控制信道(DPCCH:Dedicated Physical Control Channel)
传送信道译码部215b,被构成为:根据从物理信道接收部215a输出的接收信号,进行RAKE合成处理、错误校正译码处理等,向MAC-e功能部214发送下行用户数据。
SINR测定部215c,被构成为:根据从物理信道接收部215a输出的下行信道的接收信号,测定SINR(Signal to interference-plus-noise ratio)。
具体说,SINR测定部215c,被构成为:根据从物理信道接收部215a输出的CPICH的接收信号,取得CPICH的接收信号功率以及接收噪声干扰功率。
另外,SINR测定部215c,被构成为:在规定的定时,通过使用了遗忘系数的加权平均,更新CPICH的接收信号功率以及接收噪声干扰功率的平均值。
另外,SINR测定部215c,被构成为:测定被更新过的CPICH的接收信号功率的平均值和接收噪声干扰功率的平均值的比的SINR。
另外,SINR测定部215c,也可以被构成为:根据在DPCCH中包含的专用导频信号测定SINR。
另外,SINR测定部215c,被构成为:如后述,慢慢增大遗忘系数。SINR测定部215c,也可以被构成为:对于每个规定的定时,将该遗忘系数慢慢增大到规定的极限值。
此外,所谓规定的定时,例如是全部TTI的每一个。
SINR比较部215d,被构成为:根据SINR进行来自无线基站100的下行信道的发送功率控制。
具体说,SINR比较部215d,被构成为:比较通过SINR测定部215c测定的SINR和目标SINR,根据该比较结果,输出发送功率控制位。
这里,所谓目标SINR,是为确保接收质量,根据错误校正译码处理中的错误率等所决定的SINR的目标值。
例如,SINR比较部215d,也可以被构成为:在通过SINR测定部215c算出的SINR比目标SINR低的场合,输出指示提高下行信道的发送功率的发送功率控制位。
传送信道编码部215e,被构成为:对于上行用户数据以及控制信息,进行错误校正编码处理以及传送速度匹配处理等。
物理信道发送部215f,被构成为:对于上行用户数据以及控制信息进行扩频处理等,通过物理信道来发送。
另外,物理信道发送部215f,被构成为:通过DPCCH对于无线基站100发送发送功率控制位。
(本发明的第三实施形态的通信控制装置的动作)
参照图11,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形态的通信控制装置的动作,具体说,就是说明移动站200进行来自无线基站100的下行信道的发送功率控制的动作。
如图11所示,在步骤S301,SINR测定部215c,取得从物理信道接收部215a输出的接收信号。
在步骤S302,SINR测定部215c,根据在步骤S301取得的接收信号,取得在定时n时的接收信号功率S1n(亦即瞬时接收信号功率)。
在步骤S303,SINR测定部215c,慢慢增大遗忘系数δ1,遵照下式,根据收敛的遗忘系数δ1(规定的极限值),计算在定时n时的遗忘系数δ1n
【数学式50】
δ 1 n = min ( 1 - 1 n , δ 1 )
在步骤S304,SINR测定部215c,使用在步骤S302取得的接收信号功率S1n、和在步骤S303算出的遗忘系数δ1n,遵照下式,更新在定时n时的接收信号功率的平均值
【数学式51】
S 1 n ‾ .
【数学式52】
S 1 n ‾ = δ 1 n · S 1 n - 1 ‾ + ( 1 - δ 1 n ) S 1 n
其中,
【数学式53】
S 1 n - 1 ‾
是在定时n-1时的接收信号功率的平均值。
在步骤S305~S307,和步骤S302~步骤S304同样,更新在定时n时的接收噪声干扰功率的平均值
【数学式54】
S 2 n ‾
(即瞬时接收噪声干扰功率)。
在步骤S308,SINR测定部215c,遵照下式,更新SINR。
【数学式55】
SINR = S 1 n ‾ S 2 n ‾
在步骤S309,SINR比较部215d,判定在步骤S308更新过的SINR是否比目标SINR大。
在SINR比目标SINR大的场合(步骤S309的“YES”的场合),在步骤S310,SINR比较部315d,输出使下行信道的发送功率降低的发送功率控制位。
在SINR是目标SINR以下的场合(步骤S309的“NO”的场合),在步骤S311,SINR比较部315d,输出使下行信道的发送功率升高的发送功率控制位。
(本发明的第三实施形态的通信控制装置的作用、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形态的通信控制装置,SINR测定部215c,在通过使用了遗忘系数的加权平均更新接收信号功率的平均值和接收噪声干扰功率的平均值时,通过慢慢增大遗忘系数,减小由于不适当的初始值引起的该接收信号功率的平均值的误差和该接收噪声干扰功率的平均值的误差,就能够根据该接收信号功率的平均值和该接收噪声干扰功率的平均值的比以高的精度进行来自无线基站的下行信道的发送功率的控制。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形态的通信控制装置,因为能够以高的精度进行来自无线基站的下行信道的发送功率的控制,所以能够有效活用下行无线资源,能够提高下行无线质量。
(变更例)
本发明的第三实施形态的通信控制装置,也可以被构成为:更新接收信号功率的平均值和接收干扰的功率的平均值,根据该接收信号功率的平均值和该接收干扰的功率的比SIR,控制下行信道的发送功率。
[其他实施形态]
本发明根据上述实施形态进行了说明,但是不应该理解为形成其公开的一部分的论述以及附图是限定本发明的。对于业内专业人员来说,从该公开各种代替的实施形态、实施例以及运用技术一定会变得更明了。
例如,本发明的通信控制装置,可以设置在无线线路控制站内。
这样,当然,本发明包含未在这里记载的各种实施形态等。因此,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仅由根据上面的说明涉及妥当的权利要求的范围的发明特定事项决定。

Claims (9)

1.一种通信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在规定的定时,通过使用了遗忘系数的加权平均更新测定值的平均值的加权平均处理部,
慢慢增大所述遗忘系数的遗忘系数计算部,和
根据所述平均值控制通信的通信控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权平均处理部,使用在定时n时的所述遗忘系数δn和在定时n-1时的所述平均值
【数学式1】
S n - 1 ‾ ,
按照
【数学式3】
S n ‾ = δ n · S n - 1 ‾ + ( 1 - δ n ) S n
更新在定时n时的所述平均值
【数学式2】
S n ‾ .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通信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遗忘系数计算部,遵照
【数学式4】
δ n = min ( 1 - 1 n , δ )
将在定时n时的所述遗忘系数δn慢慢增大到所述规定的极限值δ。
4.根据权利要求1到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通信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控制装置,是进行对于移动站的下行用户数据的发送控制的无线基站;
所述测定值,是对于所述移动站的下行用户数据的传送状态;
所述加权平均处理部,在规定的定时,通过使用了所述遗忘系数的加权平均更新所述传送状态的平均值;
所述通信控制部,根据所述传送状态的平均值,进行对于所述移动站的下行用户数据的发送控制。
5.根据权利要求1到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通信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装置,是进行对于移动站的呼叫接收控制的无线基站;
所述测定值,是来自所述移动站的上行用户数据的最大允许传送速度;
所述加权平均处理部,在规定的定时,通过使用了所述遗忘系数的加权平均更新所述最大允许传送速度的平均值;
所述通信控制部,根据所述最大允许传送速度的平均值,进行对于所述移动站的呼叫接收控制。
6.根据权利要求1到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通信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装置,是控制来自无线基站的下行信道的发送功率的移动站;
所述测定值,是所述移动站中的下行信道的接收信号功率以及接收噪声干扰功率;
所述加权平均处理部,在规定的定时,通过使用了所述遗忘系数的加权平均,更新所述接收信号功率的平均值和所述接收噪声干扰功率的平均值;
所述通信控制部,根据所述接收信号功率的平均值和所述接收噪声干扰功率的平均值的比,进行对于来自所述无线基站的下行信道的发送功率的控制。
7.一种通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具有以下步骤:
通信控制装置,在规定的定时,通过使用了遗忘系数的加权平均,更新测定值的平均值的步骤;
所述通信控制装置,慢慢增大所述遗忘系数的步骤;和
所述通信控制装置根据所述平均值控制通信的步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使用在定时n时的所述遗忘系数δn和在定时n-1时的所述平均值
【数学式6】
S n - 1 ‾
遵照
【数学式7】
S n ‾ = δ n · S n - 1 ‾ + ( 1 - δ n ) S n
更新在定时n时的所述平均值
【数学式5】
S n ‾ .
9.根据权利要求7或者8所述的通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遵照
【数学式8】
δ n = min ( 1 - 1 n , δ )
将在定时n时的所述遗忘系数δn慢慢增大到规定的极限值δ。
CNA2006101371447A 2005-10-25 2006-10-24 通信控制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Pending CN195634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310402A JP2007124048A (ja) 2005-10-25 2005-10-25 通信制御装置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JP2005310402 2005-10-2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56347A true CN1956347A (zh) 2007-05-02

Family

ID=376039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6101371447A Pending CN1956347A (zh) 2005-10-25 2006-10-24 通信控制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070115874A1 (zh)
EP (1) EP1780904A1 (zh)
JP (1) JP2007124048A (zh)
KR (1) KR100855293B1 (zh)
CN (1) CN1956347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481545B (en) * 2007-02-02 2012-03-14 Ubiquisys Ltd Access point power control
GB2447439B (en) 2007-02-02 2012-01-25 Ubiquisys Ltd Access point power control
JP4478180B2 (ja) 2007-08-10 2010-06-09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5113541B2 (ja) * 2008-01-24 2013-01-09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伝送速度制御方法及び無線基地局
US8942636B2 (en) * 2008-01-28 2015-01-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Adaptive transmission of resource utilization messages based on throughput
US8139528B2 (en) 2008-01-28 2012-03-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Adaptive transmission of resource utilization messages
US9072120B2 (en) * 2008-07-21 2015-06-30 Go Net Systems Ltd. Methods circuits and systems for providing cellular base station functionality at one or more nodes of a data network
WO2010021337A1 (ja) * 2008-08-19 2010-02-25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基地局、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JP5321199B2 (ja) * 2009-03-31 2013-10-23 富士通株式会社 撮影装置、撮影制御方法、撮影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携帯端末装置
US8312337B2 (en) * 2009-05-01 2012-11-13 Clearwire Ip Holdings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ynamic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enable/disable
US8797945B2 (en) * 2009-05-01 2014-08-05 Clearwire Ip Holdings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hybrid schemes of MIMO mode decision
US8233434B2 (en) * 2009-05-01 2012-07-31 Clearwire Ip Holdings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adaptive control of an averaging parameter for PCINR and RSSI
GB2471681B (en) 2009-07-07 2011-11-02 Ubiquisys Ltd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in a femtocell access point
GB2472597B (en) 2009-08-11 2012-05-16 Ubiquisys Ltd Power setting
US8918135B2 (en) * 2010-03-08 2014-12-2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uplink transmission power
GB2496908B (en) 2011-11-28 2017-04-26 Ubiquisys Ltd Power management in a cellular system
US9332458B2 (en) 2012-03-25 2016-05-03 Cisco Technology,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timizing performance of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9167444B2 (en) 2012-12-04 2015-10-20 Cisco Technology, Inc. Method for managing heterogeneous cellular networks
IL224926A0 (en) 2013-02-26 2013-07-31 Valdimir Yanover A method and system for allocating resources in the @telecommunications@cellphone network
GB2518584B (en) 2013-07-09 2019-12-25 Cisco Tech Inc Power setting
US9918314B2 (en) 2015-04-14 2018-03-13 Cisco Technology,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uplink inter cell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in a network environment
US9860852B2 (en) 2015-07-25 2018-01-02 Cisco Technology, Inc. System and method to facilitate small cell uplink power control in a network environment
US9854536B2 (en) * 2015-08-03 2017-12-26 Cisco Technology, Inc. User equipment power level selection for downlink transmissions
US9820296B2 (en) 2015-10-20 2017-11-14 Cisco Technology,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frequency and time domain downlink inter-cell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US9826408B2 (en) 2015-12-07 2017-11-21 Cisco Technology, Inc. System and method to provide uplink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in a network environment
US10143002B2 (en) 2016-01-12 2018-11-27 Cisco Technology, Inc. System and method to facilitate centralized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in a split radio access network environment
US9813970B2 (en) 2016-01-20 2017-11-07 Cisco Technology, Inc. System and method to provide small cell power control and load balancing for high mobility user equipment in a network environment
US10091697B1 (en) 2016-02-08 2018-10-02 Cisco Technology, Inc. Mitigation of uplink interference within heterogeneous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462033A (en) * 1987-09-02 1989-03-08 Canon Kk Automatic equalizer
CA2026558C (en) * 1989-09-28 1994-07-05 Kensaku Fujii Adaptive digital filter including low-pass filter
KR20000045815A (ko) * 1998-12-30 2000-07-25 서평원 에이티엠 트래픽 량 측정 방법
JP3910366B2 (ja) * 1999-04-23 2007-04-2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回線品質測定装置
US6363127B1 (en) * 1999-06-23 2002-03-26 At&T Wireless Services, Inc. Automatic gain control methods and apparatus suitable for use in OFDM receivers
JP3983542B2 (ja) * 1999-06-29 2007-09-2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自動周波数制御回路および復調装置
JP3695571B2 (ja) * 1999-07-21 2005-09-14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Cdma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cdma受信装置および受信信号電力測定方法
JP2001077724A (ja) * 1999-09-07 2001-03-23 Nec Corp 送信電力制御装置および送信電力制御方法
SE516225C2 (sv) * 1999-09-17 2001-12-03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Ett förfarande för effektkontroll och ett radiosystem
US6658042B1 (en) * 1999-09-24 2003-12-02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ime tracking a signal using hardware and software
FI116643B (fi) * 1999-11-15 2006-01-13 Nokia Corp Kohinan vaimennus
JP2004522326A (ja) * 1999-12-09 2004-07-22 ノキア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パケットラジオサービス適用のための移動装置ベースのフィルタリング
KR20010077733A (ko) * 2000-02-08 2001-08-20 김응석 통신 시스템의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 그 장치
FR2816774B1 (fr) * 2000-11-14 2004-05-21 Nortel Matra Cellular Procede de dispositif d'evaluation du niveau energitique d'un signal radio
US6771690B2 (en) * 2000-12-29 2004-08-03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blind adaptive estimation and reception
JP3682768B2 (ja) * 2001-02-09 2005-08-10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呼受付制御装置及び基地局
US6907081B2 (en) * 2001-03-30 2005-06-14 Emc Corporation MPEG encoder control protocol for on-line encoding and MPEG data storage
US6904021B2 (en) * 2002-03-15 2005-06-07 Meshnetwork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adaptive control of transmit power and data rate in an ad-hoc communication network
JP4150622B2 (ja) * 2003-04-03 2008-09-17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パケット送信制御装置及びパケット送信制御方法
WO2004098226A1 (ja) * 2003-04-30 2004-11-11 Fujitsu Limited 伝送帯域割り付け装置
JP4190962B2 (ja) * 2003-06-26 2008-12-03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Cdma受信装置、及びそのチャネル推定装置と方法
JP4105073B2 (ja) * 2003-10-21 2008-06-18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パケット送信制御装置及びパケット送信制御方法
KR20050049019A (ko) * 2003-11-20 2005-05-2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멀티미디어 데이터 전송을 위한 전송율 조절 방법 및장치
KR100698174B1 (ko) * 2004-07-27 2007-03-2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네트워크 상에서 데이터의 유효 전송율 추정 방법 및데이터 전송 시스템
US9258149B2 (en) * 2004-09-10 2016-02-09 Mstar Semiconductor, Inc. Refinement of channel response calcul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70115874A1 (en) 2007-05-24
KR20070044789A (ko) 2007-04-30
EP1780904A1 (en) 2007-05-02
JP2007124048A (ja) 2007-05-17
KR100855293B1 (ko) 2008-08-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56347A (zh) 通信控制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CN101060705A (zh) 通信模式控制方法,移动通信系统,基站控制装置,基站和移动通信终端
CN1158790C (zh) 通信终端装置
CN1265674C (zh) 用于在数据通信系统内选择服务扇区的方法和装置
CN1943259A (zh) 移动台、基站、通信系统、数据量信息发送方法、发送控制信息通知方法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236568C (zh) 移动通信系统、移动通信方法、基站、移动台和信号发送方法
CN1290352C (zh) 移动通信系统、发送站、接收站、中继站、通信路径决定方法
CN1281093C (zh) 准入控制方法以及准入控制装置
CN1638360A (zh) 数据包发送控制装置和数据包发送控制方法
CN1521991A (zh) 移动通信系统、基站、无线网络控制器及资源分配控制法
CN1171395C (zh) 无线装置及其天线方向性的校准方法
CN1288862C (zh) 正交频分复用通信装置和正交频分复用通信方法
CN1881837A (zh) 通信系统
CN1241380C (zh) 传输装置和传输控制方法、接收装置和接收控制方法
CN101069447A (zh) 移动站、基站、通信系统和通信方法
CN1792053A (zh) 速率控制方法和用于数据分组传输的装置
CN1881833A (zh) 通信系统
CN1525708A (zh) 无线局域网设备
CN1430363A (zh) 控制下行链路数据信道的传输功率的设备和方法
CN101040559A (zh) 分组发送控制装置以及分组发送控制方法
CN1969586A (zh) 传输速率控制方法、发送功率控制方法、发送功率比控制方法、移动通信系统、移动台及无线基站
CN1499856A (zh) 移动通信系统、移动台、基站及分组通信方法
CN1881948A (zh) 通信系统
CN1669255A (zh) 使用专用频道的封包切换连接
CN1695399A (zh) 无线基站和移动通信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070502

C20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deemed to be abandoned or is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