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955094A - 具有用于输送记录介质的输送装置的图像记录设备 - Google Patents

具有用于输送记录介质的输送装置的图像记录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55094A
CN1955094A CNA2006101595518A CN200610159551A CN1955094A CN 1955094 A CN1955094 A CN 1955094A CN A2006101595518 A CNA2006101595518 A CN A2006101595518A CN 200610159551 A CN200610159551 A CN 200610159551A CN 1955094 A CN1955094 A CN 19550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er
image recording
recording
paper
convey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15955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55094B (zh
Inventor
寺田宏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9550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550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9550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5509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3/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 B41J13/02Rollers
    • B41J13/025Special roller holding or lifting means, e.g. for temporarily raising one roller of a pair of nipping rollers for inserting printing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6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printing on both faces of the printing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407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marking on special material
    • B41J3/4071Printing on disk-shaped media, e.g. CDs

Landscapes

  • Delivering By Means Of Belts And Rollers (AREA)
  • Ink Jet (AREA)
  • Handling Of Cut Paper (AREA)

Abstract

一种图像记录设备的输送装置,包括驱动辊、从动辊、推压构件、支承件、枢转支撑构件以及驱动单元。推压构件向从动辊施加压力,以便将从动辊压靠在驱动辊上。支承件支撑着推压构件,并可转动地支撑着从动辊。枢转支撑构件如此支撑着支承件,从而该支承件可以绕着驱动辊的转动轴线和与该转动轴线不同的另一条轴线中的任一条轴线枢转运动。驱动单元使枢转支撑构件和支承件在以下两个位置之间枢转运动:第一位置,在第一位置从动辊位于用于输送记录介质的输送路径上;和第二位置,在第二位置从动辊从输送路径撤回。

Description

具有用于输送记录介质的输送装置的图像记录设备
相关申请的交叉参考
本申请要求了于2005年9月28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5-283000的优先权。该在先申请的全部内容在这里被引用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设有一输送装置的图像记录设备,该输送装置包括一驱动辊和用压力接触着驱动辊的一从动辊,以便将片状记录介质输送到图像记录位置。
背景技术
在日本专利申请文献Nos.2000-211775和HEI-5-4396中所披露的一种传统喷墨式图像记录设备包括:一纸盒;一输纸路径;以及沿着输纸路径设置用来沿着输纸路径输送来自纸盒的记录纸张的一对输送辊和一对排出辊。图像记录设备还包括设置在输纸路径上的一压板、可沿着与输送记录纸张的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滑动运动的一滑架、以及按照面对着压板的方式安装在滑架中的一记录头。在具有这种结构的图像记录设备中,记录纸张在压板上间歇地输送预定步数,同时滑架输送记录头,并且记录头从在其中的喷嘴将墨水喷射到记录纸张上,由此通过预定区域记录了图像。
控制器控制着沿着输纸方向设置在压板上游的输送辊、以及沿着输纸方向设置在压板下游的排出辊的转动,以便间歇地输送记录纸张。输送辊由用从电机等传递出的旋转力驱动转动的驱动辊、从动辊和推压从动辊以与驱动辊压力接触的螺旋弹簧构成。
用于使从动辊运动的传统凸轮机构,包括支撑在位于其大致中央部分中支撑位置处的一臂和一偏心凸轮。臂的一个端部与从动辊的旋转轴连接,而另一个端部由被电机等驱动的偏心凸轮操作。臂利用杠杆原理使从动辊上下运动。
发明内容
但是,上述传统凸轮机构必须使用较大电机,来产生出足够的力矩,以压缩螺旋弹簧,从而需要为电机配备足够的空间。另外,虽然可以想到以更慢的速度驱动电机,或者使用减速齿轮来输出这个力矩,但是用这种结构使从动辊下降的操作需要更多时间。由于驱动偏心凸轮也需要单独的电机,所以这不仅增加了机械部件例如电机和传动机构,而且还增加了控制这些电机所需的控制电路,由此增大了设备规模并且导致更复杂的电路结构。另外,电机和减速齿轮的使用产生出噪声。
鉴于上面的情况,本发明一个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这样一种图像记录设备,它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在反向输送记录介质时使输送装置从输送路径回撤。
为了实现上面和其它目的,根据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图像记录设备。该图像记录设备包括主体、图像记录单元和输送装置。主体形成有输送路径,沿着所述输送路径输送记录介质。图像记录单元在图像记录位置处在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输送装置将记录介质输送到图像记录位置。输送装置包括驱动辊、从动辊、推压构件、支承件、枢转支撑构件以及驱动单元。驱动辊可以绕着转动轴线转动。从动辊与驱动辊压力接触。推压构件向从动辊施加压力,以便将从动辊压在驱动辊上。支承件支撑着推压构件,并且可转动地支撑着从动辊。枢转支撑构件如此支撑着支承件,从而该支承件可以绕着转动轴线和与该转动轴线不同的另一条轴线中的任一条轴线枢转运动。驱动单元使枢转支撑构件和支承件在以下两个位置之间枢转运动:第一位置,在该第一位置从动辊位于用于输送记录介质的输送路径上;和第二位置,在该第二位置从动辊从输送路径撤回。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照以下附图对根据本发明的各个示例性方面进行详细说明,其中:
图1为一透视图,显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多功能设备的外观;
图2为设在图1的多功能设备中的打印单元的侧剖视图;
图3为打印单元在已经拆除了扫描单元时的平面图;
图4为一透视图,显示出在图像记录单元周围的结构;
图5为一平面图,显示出在图像记录单元周围的结构;
图6为一透视图,显示出输送装置的整体结构;
图7为输送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图8为输送装置的侧视图;
图9为沿着在图8中的IX-IX线剖开的剖视图;
图10为沿着在图8中的X-X线剖开的剖视图;
图11为支撑臂的放大透视图;
图12A至12C为说明图,显示出压紧辊支架在沿着向前方向输送记录纸张时的状态;
图13A至13C为说明图,显示出压紧辊支架在沿着反向方向输送记录纸张时的状态;
图14A至14C为说明图,显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多功能设备的输送装置,并且具体显示出压紧辊支架在沿着反向方向输送介质盘时的状态;
图15A为一说明图,显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的输送装置的支撑结构,其中压紧辊位于用于输送记录纸张的输送路径上;
图15B为一说明图,显示出在图15A中所示的输送装置的支撑结构,其中压紧辊从输送路径撤回;
图16A至16C为说明图,显示出用于在进行单面打印时输送记录纸张的根据一比较实施例的图像记录设备;
图17A至17C为说明图,显示出用于在进行双面打印时输送记录纸张的根据一比较实施例的图像记录设备;
图18A至18C为说明图,显示出用于输送介质盘的根据另一个比较实施例的图像记录设备;并且
图19为一说明图,显示出在根据该比较实施例的图像记录设备中、用于使从动辊下降的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方面>
下面将参照图1至13C,对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图像记录设备进行说明。
在下面的说明书中,术语“前”、“后”、“上”、“下”、“右”和“左”用来在将图像记录设备设置在打算要使用它的取向中时限定各个部分。
图1为一透视图,显示出用作根据第一方面的图像记录设备的多功能设备1的外观。如图1所示,多功能设备1由以下部件整体地构成:设置在多功能设备1的底部中的一打印单元2;设置在多功能设备1的顶部中的一扫描单元3;设置在扫描单元3的顶部上的一原稿盖板7;设置在多功能设备1的前侧和顶面上的一控制面板9;以及设置在多功能设备1的前表面上的一插槽部分8。该多功能设备1具有打印功能、扫描功能、复印功能、传真功能等。但是,本发明可以用任意功能的组合例如扫描功能和传真功能来实现。因此,本发明可以应用于只具有打印功能的独立打印机。
该多功能设备1主要与计算机(未示出)连接,并且根据从计算机传送出的、包括图像数据和文本数据的打印数据,在打印单元2中在记录纸张上记录图像和文本。另外,通过使数码相机或其它外设与多功能设备1连接,从而多功能设备1可以将从外设输出的图像数据记录在记录纸张上。同样,通过将存储卡或其它存储媒介插入在多功能设备1中,从而该多功能设备1能够将存储在存储媒介中的图像数据等记录到记录纸张上。该多功能设备1具有用于根据打印数据只在纸张的一面上记录图像和文本的单面打印功能、以及用于记录纸张的双面的双面打印功能。在下面说明书中多功能设备1的结构仅仅是根据本发明的图像记录设备的一个实施例,并且应该清楚的是,该结构可以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进行适当地改变。
控制面板9设在扫描单元3的顶部前表面上,这也是多功能设备1的前侧上的顶面,用于使得用户能够操作打印单元2和扫描单元3。控制面板9由各种操作按键以及一液晶显示单元11构成。因此,用户可以通过借助控制面板9输入指令来操作多功能设备1。这些操作按键可以包括:一启动按键,用于启动在打印单元2和扫描单元3上的操作;一停止按键,用于中止操作或取消设定;一模式选择按键,用于选择传真功能;数字按键,用于输入副本数量、扫描单元3的扫描分辨率等;一设定按键,用于设定单面打印(单面复印)或双面打印(双面复印);以及其它输入键。控制器根据来自控制面板9的输入,操作多功能设备1。当然,如上所述,在多功能设备1与计算机连接时,可以借助打印机驱动器或扫描仪驱动器,根据从计算机接收到的指令操作多功能设备1。
插槽部分8在多功能设备1的前表面上设在其左侧附近。可以将各种小型存储卡插入到该插槽部分8中。多功能设备1读取存储在插入到插槽部分8中的存储卡上的图像数据,并且在液晶显示单元11上显示出与该图像数据相关的数据,从而使得用户能够使用扫描单元3在记录纸张上打印所期望的图像。用户借助控制面板9输入选择。
如图1所示,扫描单元3包括用作平板式扫描仪的原稿扫描基座5。原稿盖板7通过设在后侧表面上的铰链(未示出)安装在原稿扫描基座5上,以便能够借助这些铰链打开和关闭。原稿扫描基座5具有在本领域中公知的结构,例如这样的一种结构,其具有设置在顶面上的接触玻璃、和设置在接触玻璃下方并且容纳着接触式图像传感器(CIS)的一图像扫描单元。原稿盖板7还包括一自动输稿器(ADF)6。在用作平板式扫描仪时,在图像扫描单元在接触玻璃下面运动时,扫描单元3通过对文稿进行曝光和扫描,从安放在接触玻璃上的原始文稿中读取图像。在使用ADF6读取原始图像时,由ADF6输送的原稿经过接触玻璃的扫描表面,同时固定在扫描表面下方的适当位置中的图像扫描单元从原稿中读取图像。还应该清楚的是,本发明可以应用于由图像传感器例如电荷耦合器件(CCD)或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构成的图像扫描单元。由于在本发明中的扫描单元3的这种结构是随意的,所以在这方面将不包括图像扫描单元的详细说明。
接下来将参照图1-5,对打印单元2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图2为设在多功能设备1中的打印单元2的侧剖视图。图3为该打印单元2在已经拆除了扫描单元3时的平面图。图4为一透视图,显示出在随后所述的图像记录单元周围的结构。图5为一平面图,显示出在图像记录单元周围的结构。为了方便起见,从图5中已经省略了下面所述的记录头、皮带驱动机构、导轨和清洗机构。下面所述的打印单元2可以进行单面打印和双面打印。
如图1和2所示,在打印单元2的前表面侧中形成有一开口4。将纸盒20和排纸盘21通过该开口4安装在多功能设备1中。图1中已经省略了纸盒20和排纸盘21。纸盒20可以容纳具有所期望规格例如A4规格或B5规格的记录纸张。如图2所示,在将纸盒20安装在多功能设备1中时,容纳在纸盒20中的纸张的纵向方向沿着多功能设备1的深度方向(前后方向)延伸。排纸盘21支撑在纸盒20上,并且设置在其上方。因此,纸盒20和排纸盘21在安装在多功能设备1中时层叠在两个垂直高度中。
在纸盒20安装在多功能设备1中时,在纸盒20的远侧(后侧)上设有一分纸斜面22。该分纸斜面22用来使从纸盒20供给的纸张分离,并且将纸张向上引导。
在分纸斜面22上方形成有输送路径23。该输送路径23从分纸斜面22的顶侧向上延伸,并且朝着多功能设备1的前表面侧弯曲。该输送路径23从多功能设备1的后侧向前侧延伸,从而穿过输送装置54的夹持部分,并且在后面所述的图像记录单元24下方,并且延伸至排纸盘21、因此,从纸盒20送出的纸张沿着从输送路径23的底部到顶部的U形路径,引导至图像记录单元24。在图像记录单元24在纸张上记录图像之后,将该纸张排放到排纸盘21上。
在输送路径23的内侧上,形成有反向输送路径56。通过将反向输送以便进行双面打印的纸张引导至输送路径23,该反向输送路径56用来使记录纸张如此反向,从而下表面面向上。反向输送路径56从输送装置54的上游侧开始,在分纸斜面22上方延伸至输送路径23的入口附近,并且在入口附近与输送路径23汇合。反向输送路径56和输送路径23的相交部分具有这样一种形状,所述形状能够从反向输送路径56将纸张平滑地引导进输送路径23。在反向输送路径56上设有一对输送辊57,以输送从输送装置54侧进入反向输送路径56的记录纸张。输送辊57包括由电机等驱动的一驱动辊、和压靠在驱动辊上并且随着其转动而转动的一压紧辊。
在纸盒20上方设有一供纸辊25。该供纸辊25支撑在供纸臂26的后端上。该供纸臂26能够如此上下运动,从而供纸辊25能够接触纸盒20或者与之分离。由多个啮合齿轮构成的传动机构27传递来自电机(未示出)的驱动力,以使供纸辊25转动。供纸辊25用来一次将层叠在纸盒20上的纸张分离出一张并且将它送给输送路径23。更具体地说,供纸辊25用压力接触着层叠在纸盒20上的记录纸张的最上面一张。通过转动,供纸辊25在供纸辊25的辊面和记录纸张之间产生出摩擦力,这将最上面一张纸张输送给分纸斜面22。由供纸辊25送入的纸张的前缘接触着分纸斜面22,并且被向上引导进输送路径23。如果在最上面一张下面的一张纸张由于在这些纸张之间作用的摩擦力或静电而与最上面一张一起输送,则在最上面一张下面的纸张在接触到分纸斜面22时停止,从而只输送最上面一张纸。
除了由图像记录单元24等所占据的区域之外,输送路径23和反向输送路径56由以预定距离彼此面对的外引导表面和内引导表面构成。例如,输送路径23的形成在多功能设备1的后侧上的部分,具有与多功能设备1的框架形成为一体的外引导表面1A、以及由固定在框架内侧上的引导构件28构成的内引导表面28A。输送辊29沿着输送路径23、并且具体沿着输送路径23的弯曲区域设置在预定位置处。输送辊29如此设置,从而其表面从外引导表面1A或内引导表面28A暴露出,并且能够绕着与输送路径23的宽度方向平行的轴转动。输送辊29使得记录纸张在接触到在输送路径23的弯曲区域中的引导表面1A和28A时能够被平滑地输送。
图像记录单元24包括一滑架31,滑架31沿着主扫描方向(与在图2中的图面垂直的方向)往复运动。在该滑架31中安装有一记录头30。从墨水容器32通过墨水管33向记录头30提供青色(C)、品红色(M)、黄色(Y)和黑色(Bk)墨水(参见图3)。记录头30通过形成在其底面中的喷嘴以微墨滴形式喷射每种颜色墨水。在滑架31沿着主扫描方向往复运动,以使记录头30在记录纸张上扫描时,记录头30在压板34上输送的记录纸张上记录图像。
如图3和4所示,在输送路径23上方,在图像记录单元24上设有一对导轨35和36。导轨35和36沿着输送路径23的宽度方向延伸,并且沿着记录纸张的输送方向彼此分离。滑架31设置成跨座在导轨35和36上,并且能够沿着输送路径23的宽度方向在导轨35和36上滑动。导轨35设置在沿着输纸方向的上游侧(后侧)上,并且具有在输送路径23的宽度方向上比滑架31的扫描范围更长的板状形状。导轨35的顶面可滑动地支撑着滑架31的上游端。
设置在沿着输纸方向的下游侧(前侧)上的导轨36为板状,并且其沿着输送路径23的宽度方向的长度基本上与导轨35相同。导轨36的顶面基本上成直角弯曲,以形成沿着输纸方向在导轨36的上游侧上向上倾斜的端部37。在滑架31上设有接合构件(未示出),用于通过夹持端部37的两侧而与导轨36的端部37接合。这样,滑架31可滑动地支撑在导轨35和36上,并且能够沿着导轨36的端部37在输送路径23的宽度方向上往复运动。也可以使用一对辊等,代替用于夹持端部37的接合构件。另外,在由滑架31接触的导轨35和36的部分表面上,也可以设有滑动构件,以降低摩擦。
在导轨36的顶面上设有一皮带驱动机构38。该皮带驱动机构38包括:驱动皮带轮39和从动皮带轮40,它们设置在输送路径23的两个宽度方向端部附近;以及环形同步皮带41,其围绕着驱动皮带轮39和从动皮带轮40设置。该同步皮带41具有形成在其内侧表面上的齿。一电机(未示出)与驱动皮带轮39的轴连接,以将驱动力输入到驱动皮带轮39的轴中。在驱动皮带轮39转动时,同步皮带41以环形动作运动。同步皮带41也可以由其两个端部固定在滑架31上的皮带构成。
滑架31固定在同步皮带41上。通过使同步皮带41环形运动,从而滑架31在基于端部37的位置中在导轨35和36上往复运动。由于记录头30安装在滑架31中,所以记录头30也与滑架31一起沿着输送路径23的宽度方向即主扫描方向往复运动。在导轨36上沿着端部37设有线性编码器42的编码带42。线性编码器用光斩波器检测编码带42,并且控制器(未示出)根据来自线性编码器的检测信号控制滑架31的往复运动。
如图2、4和5所示,压板34以与记录头30面对的方式设置在输送路径23的底部上。压板34在滑架31的往复运动范围内的中央区域上延伸,记录纸张穿过该中央区域。压板34的宽度比能够在多功能设备1中输送的记录纸张的最大宽度明显更大,从而纸张的两个边缘在压板34上通过。
如图3所示,在记录头30的图像记录范围外侧、并且更具体地说在位于记录纸张不会从中穿过的压板34的两侧上的区域中,设有一清洗机构43和一废墨盘44。清洗机构43用来从形成在记录头30中的喷嘴等,将气泡和杂质与墨水一起抽出。清洗机构43包括用于覆盖记录头30的喷嘴表面的一盖帽45。一泵机构与盖帽45连接。还设有一运动机构,用于使盖帽45运动,以与记录头30的喷嘴表面接触或分离。在进行操作以从记录头30去除气泡等时,滑架31如此运动,从而将记录头30设置在盖帽45上方。随后,运动机构使盖帽45向上运动,以在形成在记录头30的底面中的喷嘴上形成气密密封。与盖帽45连接的泵机构然后从喷嘴中将墨水抽出。
废墨盘44在滑架31的图像记录范围外面的位置中,设置在沿着宽度方向与清洗机构43相对的侧面上。该废墨盘44接收已经从记录头30冲洗出的墨水(该操作也被称为“冲洗”)。清洗机构43和废墨盘44构成一维护单元,所述维护单元能够进行这样的维护操作,例如从记录头30中清除气泡和不同颜色的混合墨水。
如图3所示,墨水容器32容纳在设置在打印单元2的右前侧中的墨水容器容纳部分46中。墨水容器32与在打印单元2中的滑架31和记录头30分开设置。墨水容器32包括四个墨水容器32C、32M、32Y和32K,它们分别装有相应的青色(C)、品红色(M)、黄色(Y)和黑色(Bk)墨水。这些墨水容器32通过墨水管33向滑架31供墨。
通过彼此单独设置的墨水管33,从容纳在墨水容器容纳部分46中的墨水容器32C、32M、32Y和32K中提供墨水。墨水管33为由合成树脂形成的管子,并且是柔性的,以便能够在滑架31沿着扫描方向运动时弯曲。形成在墨水管33的一个端部处的开口,与设在位于墨水容器容纳部分46中的墨水容器容纳位置处的相应接头连接。墨水管33C与墨水容器32C对应,并且从中供应青色墨水。同样,墨水管33M、33Y和33K与墨水容器32M、32Y和32K对应,并且从中供应相应的品红色、黄色和黑色墨水。
墨水管33从墨水容器容纳部分46、沿着多功能设备1的宽度方向延伸至在其中央附近的位置,在那个位置处墨水管33固定在位于设备框架等上的适当构件上。墨水管33从固定部分到滑架31的部分为一U形弯曲部分,所述U形弯曲部分没有固定在设备框架等上,并且其形状随着滑架31往复运动而变化。因此,随着滑架31沿着往复运动方向朝着一个端部(在图3中的左侧)运动,墨水管33沿着与滑架31相同的方向运动,同时弯曲,从而U形弯曲部分的弯曲半径变小。在滑架31沿着往复运动方向朝着另一个端部(在图3中的右侧)运动时,墨水管33沿着相同的方向运动,同时弯曲,从而U形弯曲部分的弯曲半径变大。
如图2、4和5所示,输送装置54设置在图像记录单元24的上游侧上。输送装置54为由驱动辊47、压紧辊48和弹簧61构成的一集成单元。通过驱动输送装置54的驱动辊47向前转动,使从纸盒20送出并且夹在驱动辊47和压紧辊48之间的记录纸张在压板34上面向下游输送。下面将对输送装置54的结构进行更详细说明。
一对排纸辊55设在图像记录单元24的下游侧上,并且包括一驱动辊49和设置在驱动辊49上方的带齿辊50(spur roller)。在已经将图像记录在纸张上之后,该纸张夹在驱动辊49和带齿辊50之间,并且沿着预定方向输送。通过沿着向前方向驱动驱动辊49,从而记录纸张沿着向前方向输送,并且排入到排纸盘21上。通过驱动驱动辊49沿着反向方向转动,记录纸张沿着反向方向输送。带齿辊50的表面形成为不规则的齿状结构,从而不会损坏记录在纸张上的图像。为此,在排纸辊55之间的压力设定为小于在输送装置54中的压力。
如图4和5所示,一电机59与驱动辊47的一个轴向端部连接。从电机59传递出的驱动力驱动驱动辊47和49转动。后面所述的控制电路板52(参见图3)具有安装在其上驱动电路(未示出),所述驱动电路用于控制驱动辊47和49。通过转换电机59的方向、或者转换用来将电机59的转动力传递给这些辊的转轴的齿轮,驱动电路使驱动辊47和49的转动方向在向前转动和反向转动之间转换。
通过控制电机59的驱动,电机59以预定的换行宽度间歇地驱动驱动辊47和49。驱动辊47和49同步转动。如图4所示,旋转编码器包括设在驱动辊47上的编码圆盘51、和用于检测编码圆盘51的光斩波器60。根据来自旋转编码器的检测信号,来控制电机59驱动驱动辊47和49。
因此,夹在驱动辊47和压紧辊48之间的纸张以预定的换行宽度在压板34上间歇地输送。记录头30在每次换行之后扫描纸张,以从纸张的前缘侧开始记录图像。在已经将图像记录在纸张上之后,前缘侧变得夹在驱动辊49和带齿辊50之间。这时,纸张以预定的换行宽度间歇地输送,同时纸张的前缘侧夹在驱动辊49和带齿辊50之间,并且后缘侧夹在驱动辊47和压紧辊48之间,在这期间记录头30继续在纸张上记录图像。在进一步输送纸张之后,纸张的后缘穿过驱动辊47和压紧辊48并且与它们分开。因此,在记录头30在每次换行之后继续记录图像时,该纸张以预定的换行宽度间歇地输送,同时只是夹在驱动辊49和带齿辊50之间。
在进行单面打印时,在记录头30已经在纸张的预定区域中完成了记录图像之后,驱动驱动辊49连续地转动。因此将夹在驱动辊49和带齿辊50之间的纸张排放到排纸盘21上。但是,在进行双面打印时,在记录头30已经在纸张的预定区域中完成记录图像之后,转换电机59的转动方向,由此将驱动辊47和49的转动方向从向前切换成反向方向。
如图3所示,控制电路板52设置在多功能设备1的前表面侧上。记录信号通过扁平电缆53从控制电路板52传送给记录头30。扁平电缆53为由用合成树脂薄膜例如聚酯薄膜包覆的、用于传送电信号的导体构成的绝缘带状电缆。该扁平电缆53使控制电路板52与在记录头30中的控制电路板(未示出)电连接。该扁平电缆53从滑架31沿着往复运动方向延伸,并且折回以形成基本上为U形的部分。该U形部分没有固定在任何其它构件上,并且其形状随着滑架31往复运动而变化。
接下来,将参照图6至11对输送装置54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图6为一透视图,显示出输送装置54的整体结构。图7为输送装置54的分解透视图。图8为输送装置54的侧视图。图9为沿着在图8中的IX-IX线剖开的剖视图。图10为沿着在图8中的X-X线剖开的剖视图。图11为下面所述的支撑臂的放大透视图;
如在这些附图中所示一样,输送装置54为主要由驱动辊47、压紧辊48、弹簧61、一压紧辊支架62和支撑臂63构成的集成单元。
如图6和7所示,压紧辊支架62具有细长形状,并且如此取向,从而纵向方向与记录纸张的宽度方向匹配。压紧辊支架62具有基本上为U形的横截面。在压紧辊支架62面对着驱动辊47的顶面上,设有四个辊容纳腔室64和八个弹簧容纳腔室65。辊容纳腔室64沿着压紧辊支架62的纵向方向以预定的间隔形成。弹簧容纳腔室65形成在辊容纳腔室64的两端附近并在辊容纳腔室64的两端上。压紧辊48容纳在辊容纳腔室64中,并且具有与压紧辊支架62的纵向方向对准的转轴66(参见图7)。弹簧61在压缩状态中容纳在弹簧容纳腔室65中。该结构是一个实施例,但是应该了解的是,压紧辊48和弹簧61的数目以及容纳方法可以适当地改变。
弹簧容纳腔室65由竖立在弹簧容纳腔室65的两个纵向侧面上的分隔板67限定。在每个分隔板67中形成有支承部分68,用于支撑相应压紧辊48的转轴66。支承部分68在每个弹簧容纳腔室65的相对分隔板67中形成为长垂直沟槽,从而相应的转轴66可以在支承部分68中垂直运动。
压紧辊支架62通过支撑臂63与驱动辊47连接。如图11所示,每个支撑臂63包括:可转动地支撑着(夹着)驱动辊47的轴的夹持部分69;插入到形成在压紧辊支架62中的U形沟槽62a中的插入部分71;和装配到形成在压紧辊支架62的底面中的接合孔62b中的伸出部分70。在夹持部分69中,形成有其内径与驱动辊47的轴的外径基本上相同的支承部分(通孔)72。驱动辊47的轴可转动地插入到支承部分72中。通过将插入部分71插入到压紧辊支架62中并且将伸出部分70接合在接合孔62b中,从而将支撑臂63固定在压紧辊支架62中。这时,支撑臂63从压紧辊支架62朝着驱动辊47延伸。通过将支撑臂63安装在驱动辊47的转轴上并且将支撑臂63连接在压紧辊支架62上,从而压紧辊支架62通过支撑臂63可枢转地支撑在驱动辊47的转轴上。
采用输送装置54的这种结构,弹簧61容纳在弹簧容纳腔室65中,并且压紧辊48的转轴66插入到支承部分68中,从而使弹簧61压缩。另外,如图9和10所示,压紧辊支架62通过支撑臂63与驱动辊47连接,并且压紧辊48压靠在驱动辊47上。压缩弹簧61的弹性力将压紧辊48朝着驱动辊47推压。换句话说,将朝着驱动辊47的推压力施加在压紧辊48上,从而使得压紧辊48与驱动辊47压力接触。因此,压紧辊48由弹簧61推压,并且可转动地支撑在压紧辊支架62中。在将较厚的输送纸张输送穿过多功能设备1时,纸张克服弹簧61的推压力,将压紧辊48推压离开驱动辊47与纸张厚度对应的距离。
当在上述输送装置54中没有将转动力从电机59传递给驱动辊47时,压紧辊支架62通过支撑臂63从驱动辊47的轴下垂,并且由在夹持部分69和驱动辊47的轴之间产生出的静摩擦力保持着。但是,在驱动驱动辊47转动时,压紧辊支架62沿着与该转动方向对应的方向枢转,并且向预定位置枢转运动并且保持在该预定位置。
接下来,将参照图12A至13C,对压紧辊支架62的枢转操作进行详细说明。图12A至12C为说明图,显示出压紧辊支架62在沿着向前方向输送纸张时的状态。图13A至13C为说明图,显示出压紧辊支架62在沿着反向方向输送记录纸张时的状态。
在下面的说明书中,将在记录纸张S的两面上打印图像。当在多功能设备1中输入打印指令时,驱动驱动辊47和49,沿着由在图12A至12C中的箭头Z1所示的向前方向转动。因此,输送装置54沿着Z1方向(图12A)枢转,直到接触着设在设备框架(未示出)上的限制肋条74。限制肋条74限制了输送装置54沿着Z1方向进一步枢转,并且使输送装置54保持在那个位置中不动。限制肋条74如此设置在用于保持该输送装置54的位置中,从而连接着驱动辊47的轴向中心和压紧辊48的轴向中心的直线段从垂直方向向右稍微向下倾斜。在限制肋条74处于固定位置(第一位置)中时,输送装置54能够输送记录纸张S。在以这样的方式由输送装置54输送时,记录纸张S压靠在压板34上,并且被阻止从压板34升起。
同时,一张记录纸张S从排纸盘31送出,并且输送到输送路径23上。如图12A所示,在沿着输送路径23输送的记录纸张S的前缘到达在驱动辊47和压紧辊48之间的夹持部分处时,驱动辊47和压紧辊48夹着记录纸张S的前缘,并且开始输送记录纸张S。
如图12B所示,在记录纸张S输送并且将图像记录在记录纸张S的表面上时,记录纸张S的前缘最终变得夹在排出辊55中,这时输送装置54和排出辊55正在输送记录纸张S。如图12C所示,在记录纸张S进一步输送时,记录纸张S的后缘如此穿过输送装置54,从而只有排出辊55正在输送记录纸张S。
在已经将图像记录在记录纸张S的第一表面上之后,驱动辊47和49暂时停止。随后,如图13A所示,这些辊的转动方向切换到由箭头Z2所示的反向方向。因此,如图13B所示,在一面上记录有图像的记录纸张S沿着反向方向输送。同时,输送装置54由于驱动辊47的反向转动而沿着Z2方向枢转,直到接触沿着输送路径23的外引导表面延伸的限制部分75。限制部分75限制了输送装置54沿着Z2方向进一步枢转,并且使输送装置54保持在该位置(第二位置)处不动。如图13A至13C所示,限制部分75设置在使得压紧辊48能够从输送路径23回撤的位置处。由于在切换了驱动辊47的转动方向以便反向输送记录纸张S时,压紧辊支架62自动地枢转离开输送路径23,所以可以在不用设置单独电机等的情况下,将记录纸张S平滑地反向输送到反向输送路径56上。
如图13B所示,在进一步反向输送记录纸张S时,沿着当前输送方向的前缘在没有夹在其中的情况下通过输送装置54,并且被引导进反向输送路径56。因此,即使在喷射到记录纸张S上的墨水还没有完全干的情况下,记录纸张S也能够沿着反向输送路径56输送,而不用等待墨水干噪,由此缩短了输送时间。在记录纸张S反向输送时,由于记录纸张S没有被输送装置54夹着,所以该结构能够防止所记录的图像受到影响。如图13C所示,在记录纸张S进入反向输送路径56之后,输送辊57从反向输送路径56将记录纸张S输送回到输送路径23上,从而记录纸张S的第二表面(下侧表面)面向上。这样,在记录纸张S的后缘通过输送装置54之后,可以以适当地时间选择使记录纸张S翻转,并且随后可以将驱动辊47和49的转动方向切换成由箭头Z1所示的向前方向。在这期间,输送辊57的转动方向没有改变。接着,输送装置54夹着并且朝着压板34输送记录纸张S,并且下侧表面面向上;记录头30在记录纸张S的第二表面上记录图像;并且排出辊55将记录纸张S排出到排纸盘21上。
这样,可以通过不需要例如电机或传动装置的专门机械部件的简单机构,来改变从动辊48的位置。上述结构也可以防止输送装置54损害记录纸张S,并且防止出现输送问题。
另外,在上述结构中,压紧辊48沿着驱动辊47的轴向方向以预定的间隔受到支撑。由于所有压紧辊48同时枢转,所以压紧辊48可以构成为,在将记录纸张S向图像记录位置输送时,压靠在驱动辊47上,并且均匀地夹着记录纸张S的前缘。
<第二方面>
下面将参照图14A至14C,对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图像记录设备进行说明,其中相同的部分和部件由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以避免重复说明。
在上述第一方面中,在进行双面打印时,在多功能设备1中进行操作,以使输送装置54旋转。但是,在该第二方面中,本发明应用于具有在记录介质77的圆盘表面上记录图像的功能的多功能设备。记录介质77安放在介质盘78中,并且该介质盘78通过排纸盘21沿着反向方向插入到输送路径23上(参见图2)。在介质盘78反向输送时,在记录介质77的圆盘表面上记录图像。接下来,将参照图14A至14C,对在介质盘78反向输送时用来使压紧辊支架62旋转的操作进行说明。图14A至14C为说明图,显示出压紧辊支架62在沿着反向方向输送介质盘78时的状态。
在根据该第二方面的多功能设备中,设有一回撤路径79,来代替反向输送路径56,作为延伸至用于接收介质盘78的压板34表面的延伸部分。除了回撤路径79之外,该多功能设备的结构与在上述第一方面中的多功能设备1相同。因此,将不再重复多功能设备的结构的说明。另外,应该了解的是,本发明可以应用于具有反向输送路径56和回撤路径79的多功能设备。
记录介质77为具有能够记录的圆盘表面的CD-ROM圆盘或DVD-ROM圆盘。当在记录介质77的圆盘表面上记录图像时,将记录介质77装载在介质盘78中,并且通过排纸盘21将介质盘78插入到输送路径23上。这时,传感器(未示出)检测到该介质盘78,促使驱动辊47和49开始沿着反向方向驱动。具体地说,如图14A至14C所示一样,驱动辊47和49沿着由箭头Z2所示的方向转动。随着驱动辊47反向转动,输送装置54沿着Z2方向枢转,直到接触着限制部分75,在这个位置处限制部分75限制了输送装置54的进一步枢转。由于输送装置54这样回撤,所以介质盘78能够进入到回撤路径79中,而不会与输送装置54干涉,由此防止了在将记录介质77和介质盘78夹在输送装置54中的情况下会出现对记录介质77或介质盘78的损坏。
在介质盘78中的记录介质77在压板34上通过之后,暂时中止驱动辊47和49的驱动,并且随后将这些辊的转动方向切换至向前位置。接下来,在记录头30在记录介质77的圆盘表面上记录图像时,介质盘78沿着向前方向在压板34上通过。最后,将记录介质77和介质盘78排放到排纸盘21上。虽然驱动辊47也可以与介质盘78分开,但是驱动辊47应该如此定位,从而驱动辊47的向前转动力传递给介质盘78,以便沿着向前方向平滑地输送介质盘78。
<第三方面>
下面将参照图15A和15B,对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的图像记录设备进行说明,其中相同的部分和部件由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以避免重复说明。
在上述各个方面中,压紧辊62由支撑臂63支撑,这些支撑臂由驱动辊47的转轴枢转支撑。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这种支撑结构。例如,在图15A和15B中,根据第三方面的支撑结构包括具有基本上U形的支撑臂163。支撑臂163的一个端部由与驱动辊47的转轴不同的枢转轴180枢转支撑。压紧辊支架(未示出)支撑在支撑臂163的另一个端部上。压紧辊48由压紧辊支架可转动地支撑。弹簧161设置在压紧辊支架处,以便将压紧辊48压在驱动辊47上。因此,压紧辊48构成为绕着驱动辊47旋转。与电机59分开的驱动源(未示出)与枢转轴163的连接部分190连接,并且使支撑臂163枢转运动。要指出的是,驱动源可以是电机59自身。通过控制该驱动源,可以使支撑臂163枢转,以在以下位置之间切换压紧辊支架和压紧辊48:第一位置(图15A),在第一位置压紧辊48位于用于输送记录纸张S的输送路径上;以及第二位置(图15B),在第二位置压紧辊48从输送路径回撤。通过这个简单结构,可以使压紧辊48从输送路径回撤,以防止对记录纸张S或介质盘78造成损坏。用于利用驱动源使支撑臂163枢转的这种结构,也可以应用于上述第一和第二方面上。
虽然已经参照了上面的其各个方面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要了解的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在其中作出各种变化和改进。
<比较实施例>
下面将参照图16A至19,对根据比较实施例的图像记录设备进行说明。
如图16A至16C所示,图像记录设备包括:一纸盒(未示出);一输纸路径110;和一对输送辊103和一对排出辊104,它们沿着输纸路径119设置,以便从纸盒沿着输纸路径110输送记录纸张S。该图像记录设备还包括:设置在输纸路径110上的一压板102;一滑架101,其可以通过沿着与用于输送记录纸张S的输送方向(在图16A至16C中的左右方向)垂直的方向(与图16A至16C的图面垂直的方向)滑动而运动;以及一记录头100,其按照面对着压板102的方式安装在滑架101中。在具有这种结构的图像记录设备中,记录纸张S在压板102上间歇地输送预定步数,同时滑架101输送记录头100,并且记录头100从其中的喷嘴将墨水喷射到记录纸张S上,由此记录预定区域的图像。
控制器(未示出)控制设在压板102沿着输纸方向的上游(下面简称为“上游侧”)的输送辊103、以及设在压板102沿着输纸方向的下游(下面简称为“下游侧”)的排出辊104的转动,以便间歇地输送记录纸张S。输送辊103包括:一驱动辊105,它由从电机等传递的转动力驱动转动;一从动辊106;以及螺旋弹簧107,其推压从动辊106以用压力接触驱动辊105。同样,排出辊104包括一驱动辊108和一从动辊109。但是,由于在已经在记录纸张S上记录了图像之后排出辊104夹着并且输送记录纸张S,所以从动辊109的压力设定为小于在输送辊103中的压力,以避免损害图像。
如图16A至16C所示,驱动辊105设置在压板102的上表面上方,并且向下输送记录纸张S,以便将记录纸张S压在压板102上,并且防止记录纸张S从压板102中浮起。设置从动辊106,从而使其从相对于直接位于驱动辊105下方的位置稍微向后的位置,压靠在驱动辊105上。还存在另一种图像记录设备,其中从动辊106和驱动辊105的位置颠倒。
在进行单面打印时,即当在记录纸张S的第一表面上记录图像时,上述图像记录设备如下输送记录纸张S。首先,如图16A所示,在记录纸张S的前缘到达输送辊103时,记录纸张S变得夹在沿着向前方向驱动的驱动辊105和从动辊106之间,并且由输送辊103向前输送。在输送辊103进一步输送记录纸张S时,如图16B所示,排出辊104如此夹着记录纸张S的前缘,从而记录纸张S现在由输送辊103和排出辊104输送。在进一步输送记录纸张S时,如图16C所示,记录纸张S的后缘与输送辊103分开,从而记录纸张S只由排出辊104输送。随后,排出辊104将记录纸张S排出到排纸盘112上。
在双面打印的情况中,即在记录纸张S的两面上打印图像时,如图17A所示,在记录纸张S的第一面上记录了图像之后,暂时中止驱动辊104的驱动。随后,反向驱动排出辊104,从而反向输送记录纸张S。在反向输送记录纸张S时,随动辊106也下降。因此,如图17B所示一样,记录纸张S没有夹在输送辊103之间,而是穿过输送辊103,并且被引导进反向输送路径111。如图17C所示,沿着反向输送路径111设有一对反向输送辊113,用于使沿着反向输送路径111引导的记录纸张S返回到输纸路径110。该过程使记录纸张S翻转,从而纸面也翻转。随后,将输送辊103和排出辊104的转动方向转换成向前方向,并且在第二面(下侧表面)面向上的情况下,将记录纸张S输送到压板102上。
在反向输送记录纸张S时,使从动辊106下降,从而记录纸张S没有由输送辊103夹持并输送,这防止了出现各种问题,例如在图像干燥之前由夹着记录纸张S的输送辊103造成的图像品质下降,由于输送辊103相对于压板102的偏置位置而导致出现的在输送记录纸张S中的问题,以及由于这些输送问题而导致的对记录纸张S的损坏。
在图18A至18C中所示的另一种图像记录设备具有一介质盘115,在介质盘115中可以插入存储介质114,例如CD-ROM圆盘,并且所述图像记录设备具有用于在存储介质114的圆盘表面上记录图像的功能。在该图像记录设备中,介质盘115可以从排纸盘112侧插入到图像记录设备中,并且由反向转动的输送辊103和排出辊104沿着反向方向输送。从动辊106在该情况中也下降,以防止输送辊103夹着并且损坏存储介质114或介质盘115。在反向输送介质盘115时,介质盘115的前部沿着单独的路径(未示出)回撤。
在图19中显示出用于使从动辊106下降的凸轮机构。如图19所示,凸轮机构包括在其大致中央处支撑在支撑位置118处的一臂117和一偏心凸轮116。如图19所示,臂117的一个端部与从动辊106的转轴连接,同时通过驱动偏心凸轮116的电机等,来使另一个端部上下运动。臂117利用杠杆原理使从动辊106上下运动。在该凸轮机构中,在驱动辊105正在如由图19中的箭头Y1所示那样向前转动时,偏心凸轮116由电机(未示出)驱动至这样一个位置,从而使偏心凸轮116的向上位移最小。这时,螺旋弹簧107伸展至最大量,并且向上推压从动辊106,从而从动辊106压靠在驱动辊105上。在驱动辊105由图18中的箭头Y2所示一样反向转动时,偏心凸轮116由电机驱动,以使臂117向上移动最大距离。这时,螺旋弹簧107由臂117压缩,并且从动辊106下降,并且与驱动辊105分开。
但是,图19的凸轮机构使用了用于产生足够力矩以压缩螺旋弹簧107的大型电机,从而需要为该电机配备足够的空间。另外,虽然可以想到以更慢的速度驱动电机、或者使用减速齿轮来输出该力矩,但是用这种结构来使从动辊106下降的操作需要更多时间。由于还需要单独电机来驱动偏心凸轮116,所以不仅增加了机械部件例如电机和传动机构,而且还增加了用于控制这些电机的控制电路,由此增大了该设备的规模,并且导致更加复杂的电路结构。另外,电机和减速齿轮的使用产生出噪声。
相反,在根据上述方面的图像记录设备中,在切换驱动辊47的转动方向以便反向输送记录纸张S时,压紧辊支架62自动地枢转离开输送路径23。因此,可以在不设置单独电机等的情况下,平稳地将记录纸张S反向输送到反向输送路径56上。因此,不会出现上述比较实施例的问题。

Claims (11)

1.一种图像记录设备,它包括:
主体,所述主体形成有输送路径,沿着所述输送路径输送记录介质;
图像记录单元,所述图像记录单元在图像记录位置处在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以及
输送装置,所述输送装置将记录介质输送到图像记录位置,所述输送装置包括:
驱动辊,所述驱动辊能够绕着转动轴线转动;
从动辊,所述从动辊与驱动辊压力接触;
推压构件,所述推压构件向从动辊施加压力,以便将从动辊压靠在驱动辊上;
支承件,所述支承件支撑着推压构件,并且可转动地支撑着从动辊;
枢转支撑构件,所述枢转支撑构件如此支撑支承件,从而该支承件能够绕着转动轴线和与该转动轴线不同的另一条轴线中的任一轴线枢转运动;以及
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使枢转支撑构件和支承件在以下两个位置之间枢转运动:第一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从动辊位于用于输送记录介质的输送路径上;和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二位置从动辊从输送路径撤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其中所述枢转支撑构件从支承件朝着驱动辊延伸,并且所述枢转支撑构件可转动地支撑着驱动辊;并且
其中所述驱动单元包括:
驱动源,用来给驱动辊提供转动力;以及
转换控制单元,用来控制驱动源,以转换驱动辊的转动方向。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其中所述从动辊包括多个从动辊;并且
其中所述支承件沿着与转动轴线平行的方向、以预定的间隔一体地支撑着多个从动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其中所述输送路径包括反向输送路径,用于使反向输送的记录介质翻转,并且在驱动辊的转动方向转换至反向方向时,将记录介质以翻转取向引导至图像记录位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其中所述输送路径包括回撤路径,用于在驱动辊的转动方向转换至反向方向时,接收存储介质和保持着反向输送的存储介质的介质盘中的至少一个。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其中所述支承件沿着与转动轴线平行的纵向方向延伸,并且具有基本上为U形的横截面;
其中所述支承件形成有辊容纳腔室和推压构件容纳腔室,所述辊容纳腔室和推压构件容纳腔室都面对着驱动辊;
其中所述从动辊容纳在辊容纳腔室中;并且
其中所述推压构件在压缩状态中容纳在推压构件容纳腔室中。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其中所述辊容纳腔室包括沿着支承件的纵向方向、以预定的间隔形成的多个辊容纳腔室;并且
其中所述推压构件容纳腔室包括多个推压构件容纳腔室,所述多个推压构件容纳腔室形成为与所述多个辊容纳腔室的每一个的两端相邻,并且形成在所述多个辊容纳腔室的每一个的两端上。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其中所述推压构件容纳腔室由竖立在推压构件容纳腔室的两个纵向侧面上的分隔板限定;并且
其中支承部分形成为在每个分隔板中的沟槽,从而从动辊的转轴能够沿着朝向驱动辊的方向和离开驱动辊的方向在支承部分中运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其中所述支承件沿着与转动轴线平行的纵向方向延伸,并且具有基本上为U形的横截面;并且
其中所述枢转支撑构件包括:
夹持部分,所述夹持部分形成有将驱动辊的转轴插入到其中的通孔,由此可转动地支撑驱动辊的转轴;以及
插入部分,所述插入部分插入到形成在支承件中的U形沟槽中,并且固定在支承件上。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其中所述主体具有第一限制部分和第二限制部分;
其中在驱动驱动辊沿着第一转动方向转动时,支承件沿着第一方向枢转运动直到接触第一限制部分,第一限制部分限制了支承件沿着第一方向的进一步枢转运动,并且使支承件保持在第一位置中;并且
其中在驱动驱动辊沿着第二转动方向转动时,支承件沿着第二方向枢转运动直到接触第二限制部分,第二限制部分限制了支承件沿着第二方向的进一步枢转运动,并且使支承件保持在第二位置中。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还包括与图像记录单元相面对地设置的压板,
其中所述第一限制部分如此设置在用于保持支承件的位置处,从而连接着驱动辊的轴向中心和从动辊的轴向中心的直线段从垂直方向稍微倾斜,从而使得记录介质能够压靠在压板上,并防止记录介质从压板升起。
CN2006101595518A 2005-09-28 2006-09-27 具有用于输送记录介质的输送装置的图像记录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5509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283000 2005-09-28
JP2005283000A JP4458012B2 (ja) 2005-09-28 2005-09-28 画像記録装置
JP2005-283000 2005-09-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55094A true CN1955094A (zh) 2007-05-02
CN1955094B CN1955094B (zh) 2010-06-23

Family

ID=376674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159551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55094B (zh) 2005-09-28 2006-09-27 具有用于输送记录介质的输送装置的图像记录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527264B2 (zh)
EP (1) EP1769932B1 (zh)
JP (1) JP4458012B2 (zh)
CN (1) CN1955094B (zh)
DE (1) DE602006010786D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97965A (zh) * 2013-04-11 2014-10-15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纸张传送用的偏向滚轮装置及改变纸张传送路径的方法
CN106395447A (zh) * 2015-07-30 2017-02-15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片材输送装置和图像读取设备
CN107020846A (zh) * 2015-11-30 2017-08-08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控制装置和控制方法
CN110271307A (zh) * 2015-03-20 2019-09-24 富士通电子零件有限公司 打印机
CN114834946A (zh) * 2021-02-02 2022-08-02 罗兰Dg有限公司 介质输送装置、打印机及切割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303115U (en) * 2006-05-05 2006-12-21 Lite On Technology Corp Idler roller mounting mechanism for paper feeding apparatus
TWI344442B (en) * 2007-07-20 2011-07-01 Avision Inc Document feeder using document ejecting mechanism
JP5240436B2 (ja) * 2008-04-23 2013-07-1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5360365B2 (ja) * 2008-08-11 2013-12-0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5316404B2 (ja) 2009-12-29 2013-10-1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US8768235B2 (en) 2009-12-29 2014-07-01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Double-sided image recording device having a compact form factor
JP2011157155A (ja) 2010-01-29 2011-08-18 Brother Industries Ltd 画像記録装置
JP4985801B2 (ja) * 2010-02-26 2012-07-25 Necアクセステクニカ株式会社 原稿読取装置
JP5577893B2 (ja) * 2010-06-30 2014-08-2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TW201246903A (en) * 2011-05-12 2012-11-16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Controlling method and system for flatbed scanner
JP5879304B2 (ja) * 2013-05-28 2016-03-0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5617967B2 (ja) * 2013-07-11 2014-11-0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JP6222499B2 (ja) * 2016-03-24 2017-11-0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974952A (en) * 1956-06-19 1961-03-14 Zeuthen & Aagaard As Registering mechanism for the accurate feed of sheets of paper to a printing device, particularly to duplicating machines
JPS5541569A (en) * 1978-09-19 1980-03-24 Nec Corp Paper feeding mechanism
US4502804A (en) * 1982-09-24 1985-03-05 Willcox Frederick P Paper feeding and guiding system
US4550902A (en) * 1983-07-27 1985-11-05 Godlewski Edward S Stock feeding machine
JPS60116487A (ja) * 1983-11-30 1985-06-22 Nec Home Electronics Ltd プリンタの紙送り装置
DE3545304A1 (de) * 1985-12-20 1987-07-02 Helmut Steinhilber Vorrichtung zum transportieren von duennen werkstoffen wie blaettern, bogen und bahnen insb. aus papier
JP2623014B2 (ja) * 1989-12-12 1997-06-25 ビルコン株式会社 用紙の搬送装置
JPH05439A (ja) 1991-06-25 1993-01-08 Hitachi Cable Ltd 装置間真空保持用連結筒における異物除去装置
US5426497A (en) * 1994-05-18 1995-06-20 Eastman Kodak Company Roller pair assembly usable i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5760926A (en) * 1995-10-20 1998-06-02 Apple Computer, Inc. Apparatus for utilizing a single paper path for scanning, faxing, copying, and printing
JP2000211775A (ja) * 1999-01-20 2000-08-02 Sharp Corp シ―ト反転搬送装置
CN1216777C (zh) * 1999-04-19 2005-08-31 西铁城时计株式会社 打印机
JP2001058734A (ja) * 1999-06-09 2001-03-06 Tohoku Ricoh Co Ltd 印刷装置
JP2001330038A (ja) * 2000-03-17 2001-11-30 Nsk Ltd 転がり支持装置
JP2002003000A (ja) * 2000-06-23 2002-01-09 Fuji Photo Film Co Ltd シート状記録材料の搬送方法及び装置
JP3667617B2 (ja) * 2000-09-28 2005-07-06 ニスカ株式会社 カード処理装置
US7066463B2 (en) * 2002-04-08 2006-06-27 Ecr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sheet transporting using dual capstan rollers
US7222955B2 (en) * 2003-04-18 2007-05-2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Both-side recording apparatus
JP2005089057A (ja) * 2003-09-16 2005-04-07 Fuji Photo Film Co Ltd シート状記録材料の搬送方法及び装置
JP2005125517A (ja) * 2003-10-21 2005-05-19 Nisca Corp 印刷装置
KR100701323B1 (ko) * 2005-09-29 2007-03-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화상형성장치의 용지이송장치
US7523933B2 (en) * 2006-08-17 2009-04-28 Xerox Corporation Adjustable force driving nip assemblies for sheet handling systems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97965A (zh) * 2013-04-11 2014-10-15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纸张传送用的偏向滚轮装置及改变纸张传送路径的方法
CN110271307A (zh) * 2015-03-20 2019-09-24 富士通电子零件有限公司 打印机
CN106395447A (zh) * 2015-07-30 2017-02-15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片材输送装置和图像读取设备
CN106395447B (zh) * 2015-07-30 2019-07-26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片材输送装置和图像读取设备
CN107020846A (zh) * 2015-11-30 2017-08-08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控制装置和控制方法
CN107020846B (zh) * 2015-11-30 2019-12-17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控制装置和控制方法
CN114834946A (zh) * 2021-02-02 2022-08-02 罗兰Dg有限公司 介质输送装置、打印机及切割装置
CN114834946B (zh) * 2021-02-02 2024-04-26 罗兰Dg有限公司 介质输送装置、打印机及切割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602006010786D1 (de) 2010-01-14
JP4458012B2 (ja) 2010-04-28
US20070069457A1 (en) 2007-03-29
EP1769932A1 (en) 2007-04-04
US7527264B2 (en) 2009-05-05
JP2007091409A (ja) 2007-04-12
CN1955094B (zh) 2010-06-23
EP1769932B1 (en) 2009-1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55094A (zh) 具有用于输送记录介质的输送装置的图像记录设备
US8514463B2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JP4935564B2 (ja) 画像記録装置
US7591467B2 (en) Sheet detecting device for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CN101031017A (zh) 扫描仪和铰链
CN1923648A (zh) 供纸装置和包括它的图像记录设备
CN1269652C (zh) 片材导向机构、备有该机构的片材送给装置及记录装置
CN1939750A (zh) 图像记录装置
JP2007238252A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画像読取装置
CN1939824A (zh) 通过滚动支承件支承输送辊的图像记录设备
CN2715439Y (zh) 图像扫描器
CN1982072A (zh) 喷墨记录设备
CN101031018A (zh) 扫描仪
CN1974223A (zh) 墨盒装载装置
JP2010076913A (ja) 自動シート搬送装置、自動原稿読取装置及びこの自動原稿読取装置を備えた画像記録装置
JP4415937B2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画像記録装置
CN2887803Y (zh) 一种供纸盒及图像记录设备
JP4225316B2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画像記録装置
KR102006643B1 (ko) 시트 반송 장치 및 화상독취장치
JP4581711B2 (ja) 画像記録装置
CN211518905U (zh) 扫描装置及多功能打印机
JP2022161608A (ja) 読取装置
CN113574462A (zh) 能用设在上部单元的图像读取单元进行平板扫描的扫描仪
JP6935827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2006086698A (ja) 画像処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62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