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30836B - 通信装置以及通信系统 - Google Patents
通信装置以及通信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930836B CN1930836B CN2005800077746A CN200580007774A CN1930836B CN 1930836 B CN1930836 B CN 1930836B CN 2005800077746 A CN2005800077746 A CN 2005800077746A CN 200580007774 A CN200580007774 A CN 200580007774A CN 1930836 B CN1930836 B CN 193083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tent
- communication
- frame
- mentioned
- multicas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02—Details
- H04L12/16—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 H04L12/18—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 H04L12/1836—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with heterogeneous network architectur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54—Store-and-forward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56—Packet switching syste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08—Protocols for interworking; Protocol convers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02—Details
- H04L12/16—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 H04L12/18—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 H04L12/1863—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comprising mechanisms for improved reliability, e.g. status reports
- H04L12/1868—Measures taken after transmission, e.g. acknowledg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02—Details
- H04L12/16—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 H04L12/18—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 H04L12/189—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in combination with wireless syste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04L12/4633—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using encapsulation techniques, e.g. tunnel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60—Network structure or processes for video distribution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 or between remote clients; Control signalling between clients, server and network components; Transmission of management data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 e.g. sending from server to client commands for recording incoming content stream; Communication details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
- H04N21/63—Control signaling related to video distribution between client, server and network components; Network processes for video distribution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s or between remote clients, e.g. transmitting basic layer and enhancement layers over different transmission paths, setting up a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 via Internet between remote STB's;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ddressing
- H04N21/64—Addressing
- H04N21/6405—Multicast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60—Network structure or processes for video distribution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 or between remote clients; Control signalling between clients, server and network components; Transmission of management data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 e.g. sending from server to client commands for recording incoming content stream; Communication details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
- H04N21/63—Control signaling related to video distribution between client, server and network components; Network processes for video distribution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s or between remote clients, e.g. transmitting basic layer and enhancement layers over different transmission paths, setting up a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 via Internet between remote STB's;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ddressing
- H04N21/64—Addressing
- H04N21/6408—Unicas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 Two-Way Televisions, Distribution Of Moving Picture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在进行再次发送处理的无线通信中,实现高质量的多点传送。包括:节目分发单元(100),根据多点传送来分发节目;第一通信路径(Y1),传送由节目分发单元(100)所分发的节目;第一通信单元(102a,102b);用户终端(105a~105h);第一通信单元(102a,102b);以及第二通信路径(103),其为用户终端间的通信路径,且是具备帧的再次发送处理的无线通信路径;节目分发单元(100)以多点传送将节目分发到第一通信路径(Y1),第一通信单元(102a,102b)从第一通信路径(Y1)选择用户终端(105a~105h)所请求的节目的多点传送帧,并变换为单点传送帧,传送给用户终端(105a~105h)。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信装置以及通信系统,其通过网络(通信路径)将用户选择的节目及数据等内容传送到用户的终端。
背景技术
以往,使用的系统是从服务器分发映像节目和声音节目等,并通过网络(通信路径)分发到用户使用的终端的系统(以下称为,节目分发系统)。作为这样的系统的代表,例如有在飞机内所使用的节目分发系统(以下称为,飞机节目分发系统)。在飞机节目分发系统中,可以 由飞机内设置的视频服务器所分发的节目,分发到搭乘者(用户)各自坐席上所设置的终端上,使搭乘者选择欣赏喜好的节目。
作为利用网络来分发二个或更多的节目的技术方法,有使用网络协议(IP)的IP多点传送。IP多点传送是指:在网络内指定二个或更多的对方,并发送相同数据手法。以下,利用本发明的IP中的手法, 某个节目分发到二个或更多的用户的手法称为IP多点传送,一般而言, 某个节目分发给二个或更多的用户的传送称为多点传送。另外,与多点传送相对的是单点传送,即:指定单一的对方,并数据发送给特定的对方的手法。
发送节点对某特定的群体发送帧。多点传送的发送节点仅发送1帧,此帧由途中的路由器来复制,被发送到接收终端。途中的路由器 仅在多点传送的接收者在不同的接口的情况下,对帧进行复制。因此,相同内容的帧在需要的场所仅被传送1个。据此,可以有效地利用网络的带宽,因为以分散配置在网络上的路由器来复制帧,所以负荷也被分散。
IP多点传送以RFC2236及RFC1112所规定,等级D(224.0.0.0~239.255.255.255)的IP地址作为多点传送地址被预约。当对这些地址进行多点传送时,向参加该多点传送的群体(地址)一齐发送。
为了参加IP多点传送的群体,使用IGMP(Internet GroupManagement Protocol)的协议。IGMP被使用在接收终端的主机参加或脱离群体,或被使用在IP多点传送路由器之间,进行与群体相关的信息交换。根据IP多点传送的手法,以视频中的节目为单位形成群体并进行IP多点传送,用户可以通过参加自己想要鉴赏的视频节目的多点传送的群体,从而能够视听自己所喜好的节目。
图1示出了根据以往的IP多点传送的节目分发系统的构成概略。在图1中,1000为节目分发单元,例如是视频服务器。1001是通信路径,例如是以太网(R)。1002是路由器,与IP多点传送相对应。1003是路由器,与IP多点传送相对应。1004是用户终端。在用户终端1004附有从a到h的记号。
节目分发单元1000所有的能够分发的节目由IP多点传送来送出(以下称为节目流)。在图1的例子中示出了有(B1,B2,B3,B4)4组节目的情况。
作为一个例子,节目B1使用多点传送用IP地址224.0.0.1,节目B2使用多点传送用IP地址224.0.0.2,节目B3使用多点传送用IP地址224.0.0.3,节目B4使用多点传送用IP地址224.0.0.4。即以IP地址为单位形成节目的组。
通常,在IP多点传送的OSI(开放系统互连的体系结构:OpenSystems Interconnection)模式的第4层(传输层)使用UDP(用户数据报协议:user datagram protocal)。即在OSI模式的第2层(数 据链路层)使用以太网(R),与OSI模式的第3层(网络层)的IP合起来,不进行再次发送,而作为流传送来实现。
因为所有的节目在通信路径1001(X1,X2)中被传送,所以,使用从224.0.0.1到224.0.0.4的多点传送地址,传送节目B1到B4被传送(X2节目传送到下一个路由器(未图示))。
因为路由器1003a管理的用户终端为1004a到1004d,视听节目为B1、B2、B3,所以在X3使用从224.0.0.1到224.0.0.3的多点传送地址,传送节目B1、B2及B3。各个节目由路由器1003a被传送到各用户终端1004。即,在X5使用224.0.0.1向用户终端1004a传送节目B1,在X6使用224.0.0.2向用户终端1004b传送节目B2,在X7使用224.0.0.3向用户终端1004c传送节目B3,在X8使用224.0.0.1向用户终端1004d传送节目B1。此时,在路由器1003a由于用户终端1004a以及用户终端1004d视听相同的节目B1,所以复制并传送节目数据。
同样,因为路由器1003b管理的用户终端为1004e到1004h,视听节目为B1、B2、B4,所以在X4使用224.0.0.1、224.0.0.2、224.0.0.4的多点传送地址,传送节目B1、B2及B4。各个节目由路由器1003b被传送到各用户终端1004。即,在X9使用224.0.0.4向用户终端1004e传送节目B4,在X10使用224.0.0.1向用户终端1004f传送节目B1,在X11使用224.0.0.4向用户终端1004g传送节目B4,在X12使用224.0.0.2向用户终端1004h传送节目B2。在路由器1003b由于用户终端1004e以及用户终端1004g视听相同的节目B4,所以复制并传送节目数据。
在图1中说明了在通信路径使用有线以太网(R)的例子。通常,在飞机上设置通信机器或布线的场所会受到限制。例如,路由器1002被设置在飞机的顶部,X1,X2的布线在顶棚,用户终端1004设置在乘客的各个座席处,路由器1003在每一组座位上设置一个。在图1的例子中,在4列坐席上设置一个路由器1003,从路由器1003向4个用户终端1004分别直接布线。从路由器1002到路由器1003的布线在飞机的 壁板中。
另外,在利用图1的说明中,通信路径1001、节目通信单元1002以以太网(R)为例进行了说明,也有对同轴电缆使用QAM(正交调幅法: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的转调方式进行节目送信的方式。
然而,近几年由于无线的局域网(以下,称为无线LAN)的普及,有想在飞机内利用由无线LAN来进行通讯的要求。如果用无线LAN,则不需要该区间的飞机内的布线,从而大幅度地降低了布线工程。并且,不仅是节目分发,就连乘客所持的个人电脑也可以与网络连接。
作为无线LAN的一个例子,有以IEEE802.11所规定的通信方式。关于IEEE802.11详细,发行了很多专业书籍,例如“802.11高速无线LAN教科书”(株式会社IDG日本发行)中的说明较详细。
在IEEE802.11中有IEEE802.11a(最大通信速率54兆位/秒),IEEE802.11b(最大通信速率11兆位/秒),IEEE802.11g(最大通信速率54兆位/秒)等。实效的IP容许量分别是约20兆位/秒,约4兆位/秒,约20兆位/秒。而且根据IEEE802.11n等的手法,会实现更高的速率。
本发明的着重点是在IEEE802.11等的无线通信中作为数据链路层(OSI第2层)的MAC(介质访问控制)层中具有再次发送机能。在IEEE802.11中发送侧的终端发送帧时,若接收终端正常接收的情况下,则反送表达此意的帧(ACK帧),在发送终端,在一定期间中未接收ACK帧的情况下进行再次发送。通常,此再次发送处理到正常的帧被转送来为止,要重复多次。但是,在MAC层中,只有单点传送的情况下才进行再次发送,像在广播通信或多点传送这样的组地址的情况下,不论哪个接收局均不反送ACK帧。用图对此进行说明。图3是MAC帧的模式图。
在图3中示出了,1900是MAC标题,1901是帧实体,1902为帧效验序列(FCS)。在MAC标题1900中,有4个地址段。1903是地址1,1904是地址2,1905是地址3,1906是地址4。
例如,从存取点(AP)传送到无线网路使用者(STA)的情况下,在地址1中地址1存储接收方地址,地址2存储BSSID,地址3存储发送方地址。另外,此时不使用地址4。此时地址1为单点传送地址的情况下进行再次发送处理,在广播通信或多点传送地址的情况下,不进行再次发送处理。
图2示出了在传送路途中使用无线通信的IP多点传送的模式图。到路由器1102的处理与图1相同。X700是IEEE802.11的无线LAN,传送IP多点传送帧。当无线通信在电波的到达范围内时,所有的接收终端都可以接收帧。在图2中示出了具有以下机能的路由器,即:路由器1102具有无线存取点(AP)机能,路由器1103a及路由器1103b具有能够接收的无线网路使用者(STA)机能。直接适应IP多点传送的结构的话,由于AP1102被二个或更多的STA1103请求相同的节目,因此复制节目,并在MAC地址使用多点传送地址进行传送,必需使二个或更多的STA都能够收传到。
从路由器1103到用户终端1004的处理与图1相同。这样,即使在无线LAN也能够适应IP多点传送,由此产生的问题待后述。
除图1以外,作为以往的例子的以无线LAN进行多点传送的系统,例如有特开平11-196041(以下称为,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是一个发送局(存取点:AP)在能够通信范围的接收局内,互相能够直接接收的接收局之间组成组,并从组中选择任意的接收局作为代表局,代表局像发送局反送的ACK或NAK在组中利用能够接收这一机能,提高多点传送的通信效率。
并且,IP多点传送,部分地变换为单点传送通信,而后,再次返回IP多点传送,作为以往例子有,特开2001-244976(以下称为,专利文献2),特开2001-244978(以下称为,专利文献3),特开2001-230774(以下称为,专利文献4)。上述这些在传输层使用UDP, 在进行单点传送通信的区间中的通信机内进行交涉,作为网络层的结构的IP多点传送,与传送层的UDP相关联,在通信机内具有“管理表(专利文献2及专利文献3的对等管理表)”或“管理表(专利文献4的管理表)”,从单点传送再次返回到IP多点传送。
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3,专利文献4在路由器等未对应多点传送的互联网等通信路径中,是为了让各自的多点传送帧通过的结构,多点传送帧的复制时所需要的那部分技术未明示。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16423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1-244976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1-244978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1-230774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1“802.11高速無線LAN教科書”(株式会社IDGジヤパン发行)
然而,如图2所示通过无线的IP多点传送具有以下的问题。在直接IP多点传送进行无线通信中能够适应的情况下,在MAC层的处理中也能够直接MAC地址适应于多点传送地址。即在IP地址中使用多点传送,若在MAC地址中也使用多点传送用的地址的话,各存取点则判断为是给自己的帧,进行帧的接收处理。一般而言,根据变换规则来变换IP多点传送,使之可以直接在在MAC层进行多点传送,上述变换规则是指IP多点传送的地址的一部分复制到MAC地址,并表示多点传送的数据存储并传送到MAC地址的开头部分。然而,在MAC地址中使用多点传送地址的情况下,不进行再次传送处理。一般而言,由于在无线通信中帧误差率较高,若不进行再次传送的话,就不会有高质量的传送。这是因为在无线通信中具备再次传送机能的缘故。即出现的问题是:在无线传送中的各接收终端可以一齐进行发送帧的多点传送,因此出现通信质量的显著恶化。
并且,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存在以下的问题。在必需互相直接接收可能的各接收局之间进行组化的作业之上,根据电波状况或设置 环境,在无线通信中有直接接收可能的范围动态变化的情况,在设定的组内也有ACK或NAK的接收失败的情况,在专利文献1的构成中会出现不能正常动作的情况。
同时,接收组内的终端的ACK和NAK,使各终端动作的算法,或接收局对代表局进行登记的算法等,由于不是以IEEE802.11所规定的方式,因此不能使用通用的机器,而出现成本加大的问题。
并且,在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3、专利文献4中,为了从单点传送再次返回到IP多点传送,由于在通信机内具备了“管理表(专利文献2及专利文献3对等管理表)”“管理表(专利文献4管理表)”,需要有为了制作各表的通信处理,从而出现各表的管理复杂化的问题。
并且,在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3、专利文献4中,基本上在数据链路层,以不具备以太网(R)等的再次发送机能的协议为前提,然而,在上述的无线通信中,在不具备再次发送机能的情况下,会出现通信质量极度恶化的问题。
同时,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3、专利文献4,是使用了传输层(UDP)的处理的结构,会出现传输层的传送协议被限定的问题。
并且,对于一般的IP多点传送中所有的路由器而言,出现需要具有IP多点传送所需协议的高价路由器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信系统,其能够在进行再次发送处理的无线通信中,实现高质量的多点传送。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涉及本发明的通信系统,(a)包括第一通信装置和第二通信装置,(b)上述第一通信装置包括:(b1)第一内容接收单元,通过第一通信路径,接收存储有内容的多点传送帧;(b2)变换单元,将所接收的多点传送帧变换为,发送给上述第二通信装置的单点传送帧;以及(b3)第一内容发送单元,通过无线的第二通信路径,以具有再次发送处理的协议,将变换后的单点传送帧发送到上述第二通信装置;(c)上述第二通信装置包括:(c1)第二内容接收单元,通过上述第二通信路径,以具有再次发送处理的协议,接收由上述第一通信装置所发送来的单点传送帧;上述多点传送帧为IP多点传送帧;上述变换单元将上述IP多点传送帧变换为单点传送帧,上述单点传送帧将上述第二通信装置的MAC地址作为数据链路层的地址。
据此构成,第一通信装置从第一通信路径中选择内容的多点传送帧,并变换为单点传送帧,再通过第二通信路径将内容传送到第二通信装置,在使用无线铜线通信的情况下作为系统也可以实现高质量的多点传送。
在此,“内容”中不仅含有节目,而且还含有所有种类的数据。并且,“在无线通信路径中的单点传送”是无线的1对1通信,作为前提条件是,一旦通信失败时进行再次发送(具有作为MAC层的协议的播放机能)。另外,多点传送是1对N的通信,不进行再次发送。
并且,本发明不仅作为通信系统来实现,而且还可以作为控制通信系统的方法(以下称为通信方法)来实现。
并且,还可以作为构成通信系统的发送装置及接收装置来实现。
并且,也可以作为控制发送装置的方法(以下称为发送方法)、使计算机系统等来执行发送方法的发送程序,以及记录发送程序的记录介质等来实现。
并且,也可以作为发送装置中所具有的发送机能所实现的系统LSI、在系统LSI上形成发送机能的IPcore(IP核心)(以下称为发送核心),以及记录发送核心的记录介质来实现。
并且,也可以作为控制接收装置的方法(以下称为接收方法)、使计算机系统等来执行接收方法的接收程序,以及记录接收程序的记录介质等来实现。
并且,也可以作为接收装置中所具有的接收机能所实现的系统LSI、在系统LSI上形成接收机能的IPcore(IP核心)(以下称为接收核心),以及记录接收核心的记录介质来实现。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效果是,利用本发明的通信装置以及通信系统,通过网络层及数据链路层的处理,即使在作为网络协议的进行再次发送处理的协议中,作为系统也可以实现高质量的多点传送。即,使用将单点传送作为基础的无线LAN,实现了能够进行高质量的影像传送的多点传送系统。并且,在本发明为了实现利用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的结构,由于不限定传输层的协议,因此在传输层可以使用与系统对应的协议。并且,一般而言,在进行多点传送的情况下,在网络层使用IP多点传送,实际上只要是进行多点传送的协议,在网络层不论使用怎样的协议均可。
并且,由于能够直接利用基于IEEE802.11等通用无线通信标准的通信装置,因此可以构筑廉价的系统。
而且,即使在对带宽有限制的无线LAN中,通过有效利用传送带宽并有效地进行通信,从而实现了高质量的节目分发。
而且,由于采用了无线的传送路径,因此无需布线,从而能够节省安置施工。并且,特别是在飞机等系统中,缩短布线必然是一个问题,由于布线区域是有限的,因此,没有放置长电缆的余地。而且,对于正确对应于机器间距离的电缆而言,不仅需要有一定的长度,而且还必需是能够防止辐射的电缆。为此,本发明可以控制使用飞机上专用的高价电缆,通过减少布线从而在成本上受益。
而且,在使用无线通信路径的部分,对于复制多点传送的帧所必要的部分,本发明也是有效的。
并且,在本发明中并非改变无线通信部分的协议,因此能够使用标准的无线通信部件,从而构筑了简易且廉价的系统或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以往的IP多点传送的节目分发系统的概略构成图。
图2是示出在传送路的途中利用无线通信的IP多点传送的模式 图。
图3是示出MAC帧的模式图。
图4是示出在涉及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搭载了节目分发系统的飞机的示意图。
图5是示出在涉及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搭载了节目分发系统的飞机机内的示意图。
图6是示出在涉及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搭载了节目分发系统的飞机内布线的图。
图7是示出在本发明中多点传送通信系统的构成的图。
图8是示出在本发明中的处理顺序方法的一示例图。
图9是示出在本发明中的处理顺序方法的另一示例图。
图10A是节目分发帧的模式图。
图10B是被重叠的节目数据的分发帧的模式图。
图11是示出本发明中的处理顺序方法的另一示例图。
图12是在本发明中多点传送通信系统的构成的图。
图13是示出本发明的处理顺序方法的另一示例图。
图14是第一通信单元的内部构成的模式图。
图15是示出在变形例中通信系统的构成的图。
图16是示出在变形例中通信系统的构成的图。
符号说明
100节目分发单元(视频服务器)
101第一通信路径
102第一通信单元(无线通信访问点)
103第二通信路径
104第二通信单元
105用户终端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进行说明。另外,作为一般的网络的传送单位的称呼有:数据链路层的传送单位为帧、网络层的传送单位为IP数据报,但是在本发明中统一称为帧。
在本实施方式中的数据分发系统,作为一例使用图4所示的飞机1的机内。在飞机内使用的数据分发系统(以下称为:飞机节目分发系统)如图5所示,在坐席2的靠背背面配置有显示器3,显示由图6所示的视频服务器10所分发的影像节目等。
通常,在飞机上的通信机器或布线等受到配置场所的限制。例如,如图6所示,ADB(Area Distribution Box:区域分配箱)12,配置在飞机1的顶棚部分。干线11在沿着顶棚处布线。显示器3被配置在各个乘客坐席2的靠背背面。SEB(Seat Electric Box:坐席电盒)13每一连串的座席配置一个。在此,作为一个例子,在4列座席2中配置一个SEB13,从SEB13到4个各用户终端3,由线路14分别直接布线。从ADB12向SEB13的布线,不沿着飞机的内壁布线,而以天线(无线通信)来连接。
另外,现在从SEB向各个用户终端是通过以太网等通信用电缆来进行数据传送的,其它的终端用的电源电缆被敷设,不过,加之上述的ADB-SEB之间的无线传送,若利用以电源线来传送数据的输电线通信(PLC),则能够消减通信所用的电缆,更具有省线化的效果。
据此,在飞机机内能够通过无线LAN进行通信,这样则不需要无线LAN的段的布线,从而能够大幅度地减少飞机内地布线工程。并且,由于不必使用飞机用高价电缆,因此可以降低成本。另外,不仅是节目分发,就连乘客自己带来的个人电脑也能够接续到网络上。
并且,由于顶棚或地板变得宽阔,因此可以进行有线布线。通常只是在顶棚进行有线布线。另外,坐席为连接了二个或更多的坐席的连接坐席,由于缩短了物理距离,所以在连接坐席上可以预先在坐席 间进行布线。并且,在航空公司由于航线不同、顾客的需求不同,对于座席间隔,商务/经济坐席的比例等,进行着繁杂的坐席布置的变更。并且,对于航线而言,由于是运用飞机的飞行来获得利益的,因此尽可能地减少待机时间,而且还要在短暂的待机时间内变更坐席布置。并且,一般而言,从顶棚配置的有线到ADB,再从ADB通过内壁布线到设置在坐席下的SEB,从安全的角度来看,有线的布线未被暴露出来,每当变更坐席布置时,变更壁中的布线是较困难的,若预先准备较多的布线的话,在增加布线成本的同时还会加重飞机的重量,从而造成飞机的燃料费用上升。
对此,在本发明所涉及的飞机数据分发系统,可以自由变更坐席设计。并且,即使变更坐席也几乎无需变更布线。而且,不必为了配合二个或更多的坐席设计而准备布线,因此,即不会增加布线成本,也不会增加飞机重量。
考虑到以上的观点,对在本实施方式的飞机数据分发系统(以下略称为:数据分发系统)进行说明。
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多点传送通信系统的构成图。在图7中,100是节目分发单元,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视频服务器的一例,将录像节目作为内容的一个例子进行分发。101为第一通信路径,在本实施方式中为Giga bit以太网(R)。102为第一通信单元,在本实施方式为具有依据IEEE802.11的无线存取点(以下称为,AP)的路由器。103为第二通信单元,为依据IEEE802.11的无线通信路径。104为第二通信单元,在本实施方式为具有依据IEEE802.11的无线网路使用者(以下称为,STA)的路由器。105为用户终端,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用户在鉴赏录像节目的同时,选择希望鉴赏的录像节目的机能。并且,为了对用户终端105说明上的方便,添加了a、b、c、d、e、f、g、h。AP102可以对1个或二个或更多的STA104进行通信。在图7中列举了对于AP102a有2个STA104的例子。AP102b例如是使用与AP102a不同的无线频道,对另1个通信单元104(未图示)进行节目分发。
并且,节目分发单元100相当于图6中的视频服务器10。第一通信路径101,相当于图6中的干线11。第一通信单元102,相当于图6中的ADB12。第二通信路径103,相当于图6中的天线。第二通信单元104,相当于图6中的SEB13。用户终端105,相当于图5中的显示器3。
以下,将“单点传送”称为1对1通信。将“多点传送”称为1对N通信。将“无线单点传送(在无线通信路径的单点传送)”称为在无线通信路径的1对1通信。而且,在无线单点传送中,ACK帧从接受通信一方返回来。并且,在超过规定时间而未返回时进行再次发送。“无线多点传送(无线通信路径中的多点传送)”称为在无线通信路径的1对N通信。并且,在无线多点传送中,由于ACK帧不从接受通信一方返回,因此,不进行再次发送。
在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一通信单元102a,代替无线多点传送的是以二个或更多的发送方为单位,以无线单点传送来发送数据。据此,即使在将发送到二个或更多的对方的数据发送到二个或更多的发送方的情况下,也可以确定是否通过再次发送机能在发信方接收了数据,从而可以实现信赖性高的通信。
具体而言,如图7所示,利用第一通信路径101,从节目分发单元分发所有的节目。在通信路径101的节目分发中,例如使用了IP多点传送的技术。在本实施方式中,节目A1使用多点传送用IP地址224.0.1.1,节目A2使用多点传送用IP地址224.0.1.2,节目A3使用多点传送用IP地址224.0.1.3,节目A4使用多点传送用IP地址224.0.1.4。并且,“多点传送用IP地址”为分配到多点传送小组的IP地址。
第二通信路径为无线LAN。为了将1个节目同时分发给二个或更多的STA时,IP地址为给小组的地址,作为MAC层的处理为了能够接收二个或更多的STA,因此不得不使用多点传送用MAC地址,正如已述那样,由于在MAC层中使用多点传送用MAC地址的情况下不能进行再次发送处理,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网络层的IP处理采用单点传送, 在MAC层采用单点传送通信,据此进行再次发送处理,从而保证高质量的通信。
而且,此方法仅为一个例子,也有在网络层直接使用多点传送用IP地址,只在MAC层使用单点传送用MAC地址的方法。
并且,在从AP到STA的通信中,为了在MAC层进行多点传送,在图3的地址1(1903)中使用多点传送用MAC地址。并且,“多点传送用MAC地址”为由多点传送用IP地址所生成的MAC地址。
用户终端105选择用户希望视听的节目,并通知给第二通信单元104。在图7的情况中示出了用户终端105a及用户终端105b选择节目A1,用户终端105b选择节目A2,用户终端105c选择节目A3。即,在图7所示的第二通信单元104a所管理的4个用户终端105a-d选择3种节目。
各个用户终端的节目选择通过第二通信单元104a,利用IGMP传送到第一通信单元102a。此时,自然第二通信单元104a已经把握了各用户终端105希望视听哪个节目。第一通信单元102a解释IGMP,从在第一通信路径101被多点传送的10个节目中,将用户终端105a-d选择的3个节目(节目A1、A2、A3),转送到第二通信单元104a。即在Y2使用了仅有3个节目的流的带宽。此时,在第二通信路径,3个节目的传送不是多点传送,而是通过对各个节目的单点传送来实现的。
具体而言,第二通信单元104a,将第一通信路径101上的、多点传送用IP地址224.0.1.1的帧(节目A1)、多点传送用IP地址224.0.1.2(节目A2)以及多点传送用IP地址224.0.1.3(节目A3)的帧,传送到第二通信单元104a。此时,在IP地址不使用上述多点传送用IP地址,而使用单点传送用IP地址。例如,第一通信单元102a将133.181.127.200作为发送方地址进行单点传送通信,在第二通信单元104a将133.181.127.201作为接收方的地址进行单点传送通信。此时,MAC地址的地址1(图3的1903)中,例如使用00:80:45:0F:03:00等单点传送用MAC地址。即,将第二通信单元104a的MAC地址作为接 收方的地址。通过在无线通信的MAC层中进行单点传送通信,来进行再次发送处理,从而使高质量的传送成为可能。并且,“单点传送用MAC地址”为分配到发送节点的网络用户界面的MAC地址。并且,“单点传送用IP地址”为设定在发送节点的网络用户界面的IP地址。
据此,在MAC地址中第二通信单元104b不解释给自己的帧,同时,在2通信单元104b分配有133.181.127.202IP地址。因此,用户终端105f希望视听节目A1,用户终端105h希望视听节目A2,由第二通信单元104b到第一通信单元的传送,由于不解释给自己的传送,所以不对第一通信单元102a进行再次发送处理。
对此,在第一通信单元102a向用户终端105f及用户终端105h传送节目A2的情况下,使用由第二通信单元104b所分配的IP地址,进行与第二通信单元104b的单点传送通信。而且,通过第二通信单元104b将节目A2传送到用户终端105f及用户终端105h。并且,对于其它的节目也是同样。并且,在第二通信单元104a及第一通信单元104b以外,对于参加第一通信单元102a的无线节点侧的段的其它的STA或AP也是同样,对以多点传送分发的节目,使用STA或AP的MAC地址进行单点传送,即使用接收转送方的MAC地址进行单点传送。并且,在同时向二个或更多的接收转送方转送同一个节目时,边复制此节目,边将此复制的节目转送到接收转送方。
第二通信单元104a将节目A1转送到用户终端a及用户终端d,将节目A2转送到用户终端d,将节目A3转送到用户终端c。自然在Y3、Y4、Y5、Y6转送1个节目所用的数据。此时,可以再次变换为多点传送用IP地址,也可以使用单点传送用IP地址,而且还可以使用IP以外的协议。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从视频服务器100向第一通信路径,进行IP多点传送通信,从第一通信单元102到第二通信单元104,不论在网络层还是在数据链路层被变换为单点传送通信,最后从第二通信单元104向各个用户终端105再次进行多点传送通信。在第二通信单元104中, 在二个或更多的用户终端希望视听同一个节目的情况下,复制节目与IP多点传送的结构相同,没有从第二通信单元104向各个用户终端105的必要,PLC或专用线等各自的协议也可以。并且,传输层的协议未受限定。
从第一通信单元102a到第二通信单元104b的通信,在第一通信单元102a将133.181.127.200作为发送原地址,在第二通信单元104a将133.181.127.202作为接收侧地址进行单点传送通信。此时,MAC层的MAC地址也作为单点传送用MAC地址。即,以单点传送通信来传送节目A1、A2、A4。此时,对于发送给第二通信单元104b的帧,由于第二通信单元104a不会认为是给自己的帧,因此不进行再次发送处理。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处理手续的一示例图。在图8中仅对第二通信单元104a一侧的处理进行说明。
首先,用户终端105a由节目请求200,向第二通信单元104a请求节目A1。第二通信单元104a接受节目请求200,向第一通信单元102以IGMP请求210来请求分发节目A1。
然后,用户终端105b由节目请求201,向第二通信单元104a请求节目A2。第二通信单元104a接受节目请求201,向第一通信单元102以IGMP请求211来请求分发节目A2。
进一步,用户终端105c由节目请求202,向第二通信单元104a请求节目A3。第二通信单元104a接受节目请求202,向第一通信单元102以IGMP请求212来请求分发节目A3。进一步,用户终端105d由节目请求203,向第二通信单元104a请求节目A1。第二通信单元104a接受节目请求203,向第一通信单元102以IGMP请求213来请求分发节目A1。
接受了以IGMP请求的节目A1、A2、A3的分发请求的第一通信单元102a,从在第一通信路径101上以IP多点传送所传送的所有节目帧当中,仅选择节目A1、A2、A3的帧,并分发给第二通信单元104a。在图8中对此进行说明。第一通信单元102a获得节目帧220(节目A1), 该节目帧220在第一通信路径101上以多点传送用IP地址224.0.1.1被传送,并通过节目分发230,将获得的节目帧220作为发送方地址133.181.127.200、及接收方地址133.181.127.201的单点传送帧(MAC地址也使用单点传送用MAC地址),从第一通信单元102a传送到第二通信单元104a。由于节目A1是用户终端105a及105d所希望视听的节目,因此第二通信单元104a复制传送来的帧,通过节目分发240,将节目分发到用户终端105a,并通过节目分发241将节目分发到用户终端105d。
同样,第一通信单元102a获得节目帧221(节目A2),该节目帧221在第一通信路径101上以多点传送用IP地址224.0.1.2被传送,并通过节目分发231,将获得的节目帧221作为发送方地址133.181.127.200、及接收方地址133.181.127.201的单点传送帧(MAC地址也使用单点传送用MAC地址),从第一通信单元102a传送到第二通信单元104a。由于节目A2是用户终端105b所希望视听的节目,第二的通信单元104a,通过节目分发242将节目分发(A2)分发到用户终端105b上。
同样,第一通信单元102a获得节目帧222(节目A3),该节目帧222在第一通信路径101上以多点传送用IP地址224.0.1.3被传送,并通过节目分发232,将获得的节目帧222作为发送方地址133.181.127.200、及接收方地址133.181.127.201的单点传送帧(MAC地址也使用单点传送用MAC地址),从第一通信单元102a传送到第二通信单元104a。由于节目A3是用户终端105c所希望视听的节目,第二的通信单元104a,通过节目分发243将节目分发(A3)分发到用户终端105b上。
即,每当第一通信单元102a从第一通信路径101检测出节目的帧时,就获得此节目的帧,在此所述节目的帧是指第二通信单元104a所管理的用户终端105a-d所希望视听的节目的帧,并将此节目的帧分发到第二通信单元104a,通过重复从第二通信单元104a向各用户终端 105顺序地进行节目分发,来传送用户终端所希望地节目的帧。
并且,在图8中虽然示出了,用户终端105a-d的节目请求200-203在时间上几乎是同时进行的,在此仅为一例,节目请求的时间是依存于用户的节目视听意图的,在时间上并非必需同时进行。
并且,通过第一通信路径101所播放的各节目的帧也并非必需是像图8所示那样,节目A1、A2、A3的帧不是被井然有序地反复传送,而是根据各节目帧也会出现或多或少,故此帧的顺序也是不受此限的。然而,在第一通信单元102a每当检测出应该分发的节目的帧时,就获得此帧,并根据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的单点传送的结构,传送到第二通信单元104a是在本发明中容易实现的。
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处理手续的一示例图。在图9中说明与图8说明的方法不同的方法。在图9说明的方法与在图8说明的方法不同的是,在从第二通信单元104a向第一通信单元102a发出IGMP请求中,当用户终端105请求视听同一个节目时,在图8说明的方法中将来自用户终端105的节目请求直接作为IGMP请求,由第二通信单元104a向第一通信单元102a发出IGMP请求;然而在图9中说明的方法是,在第二通信单元104a接收来自用户终端105的节目请求,在有相同的节目请求的时候,只进行1次从第二通信单元104a向第一通信单元102a的IGMP请求。以下详细说明。
首先,用户终端105a由节目请求300,向第二通信单元104a请求节目A1。第二通信单元104a接受节目请求300,并以IGMP请求310向第一通信单元102请求分发节目A1。
而后,用户终端105b由节目请求301,向第二通信单元104a请求节目A2。第二通信单元104a接受节目请求301,并以IGMP请求311向第一通信单元102请求分发节目A2。
进一步,用户终端105c由节目请求302,向第二通信单元104a请求节目A3。第二通信单元104a接受节目请求302,并向第一通信单元102以IGMP请求312来请求分发节目A3。
进一步,用户终端105d由节目请求303,向第二通信单元104a请求节目A1。在此,第二通信单元104a已经通过节目请求300接受了来自用户终端105a的节目A1的请求,因此不向第一通信单元102发送节目A1的IGMP请求,从而不必再次进行节目A1的IGMP请求。即节目请求303用于管理节目请求,该节目请求是指用户终端105d向第二通信单元104a请求节目A1。
节目分发320以后的处理与图8相同。即节目送信320相当于节目送信220,节目送信330相当于节目送信230,节目送信340相当于节目送信240,节目送信341相当于节目送信241,节目送信321相当于节目送信221,节目送信331相当于节目送信231,节目送信342相当于节目送信242,节目送信322相当于节目送信222,节目送信332相当于节目送信232,节目送信343相当于节目送信243。
在此需要注意的是,对节目请求303未进行IGMP请求,因为第二通信单元104a把握了用户终端105d和用户终端105a请求的节目相同均为节目A1,因此第二通信单元104a由节目分发341,将通过节目分发330所分发的节目A1的帧分发给用户终端105d。
图14是示出第一通信单元内部构成的模式图。在图14中所示出的第一通信路径101及第二通信路径,与图7及图12所示相同。8000是第一的通信路径界面,是本实施方式进行以太网(R)的界面处理的部分。8001是第二的通信路径界面,是依据了本实施方式进行再次发送处理的IEEE802.11的无线通信界面。8002是CPU。8003是存储器。8004是进行上述构成部分间的数据交换的总线。
第一通信路径界面8000可以使用以太网(R)等通用部件。并且,第二通信路径界面8001可以使用通用的无线通信部件。无线通信的通用部件进行无线通信的再次发送处理。CPU8002及存储器8003也可以使用通用部件。
本发明所具有的特征是存储在存储器8003中的、由CPU8002所处理的软件部分。具体而言,第一通信路径通过第一通信路径界面8000, 接收必要的节目的帧,一旦存储到8003以后,如上述说明,赋与单点传送的IP地址及单点传送的MAC地址,并通过第二通信路径界面8001发送到第二通信路径103。
并且,进行节目请求的IGMP的处理也由CPU8002来执行,IGMP处理的软件依据IGMPv1(RFC 1112)、IGMPv2(RFC 2236)、IGMPv3(RFC3376)。
并且,一般而言,获得接受通信一方的MAC地址处理也可以由无线通信进行。
如上所述,将进行再次发送处理的无线通信部分,通过单点通信,在无线通信区之间进行再次发送的高质量传送的同时,可以实现作为系统的多点传送。即,在本来不进行再次发送的、以播放来进行服务的多点传送中,通过在可靠性较低(错误率高)的无线通信部分利用再次发送机能来提高可靠性。
并且,通过使用无线通信,可以省略布线等设置施工等,从而节省了人力及物力。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节目的请求中使用了IGMP,但并非受其所限,只要能够进行节目请求,不论怎样的形式均可。
并且,AP也不是必需要具备路由器机能,具有电桥机能的AP亦可。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网络层及MAC层这两方的帧变换为单点传送帧。然而,本发明的要点是,由于利用无线通信MAC层的再次发送机能来提高可靠性,因此在网络层并非需要变换为单点传送帧。例如,在网络层保持多点传送帧不变,作为MAC层的单点传送帧进行再次发送也可以实现本发明。因此,即使是这样情况,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实施方式2)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与利用图7进行说明的系统构成不同的情况进行说明。图12是示出在本发明中的多点传送通信系统的构成的图。在图12中,节目分发单元100、第一通信路径101及第一通信单元102 与图7所示相同。在图12与图7不同之处是,用户终端605具有无线网络使用者(STA)。即,作为无线存取点的第一通信单元(AP)102a和用户终端605a-h直接进行无线通信。
图13是示出本发明的处理手续的一示例图。以下,利用图12及图13对本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并且,在图13中的IGMP的处理,已经在用户终端和第一通信单元102a之间进行了,故在此未进行图示。
第一通信单元102a获得节目发送700(节目A1),该节目发送700在第一通信路径101上以多点传送用IP地址224.0.1.1被传送,通过节目分发701,作为发送方地址133.181.127.200、及接收方地址133.181.127.201单点传送帧,向用户终端105a进行节目分发。进而,复制节目,并以节目分发702,作为接收方地址133.181.127.213单点传送帧,向用户终端105d进行节目分发。进而,复制节目,并以节目分发703,作为接收方地址133.181.127.215单点传送帧,向用户终端105f进行节目分发。
而后,第一通信单元102a获得节目发送704(节目A2),该节目发送704在第一通信路径101上以多点传送用IP地址224.0.1.2被传送,通过节目分发705,作为发送方地址133.181.127.200、及接收方地址133.181.127.211单点传送帧,向用户终端105b进行节目分发。进而,复制节目,并以节目分发706,作为接收方地址133.181.127.217单点传送帧,向用户终端105h进行节目分发。
而后,第一通信单元102a获得节目发送707(节目A3),该节目发送707在第一通信路径101上以多点传送用IP地址224.0.1.3被传送,通过节目分发708,作为发送方地址133.181.127.200、及接收方地址133.181.127.212单点传送帧,向用户终端105c进行节目分发。
而后,第一通信单元102a获得节目发送709(节目A4),该节目发送709在第一通信路径101上以多点传送用IP地址224.0.1.4被传送,通过节目分发710,作为发送方地址133.181.127.200、及接收方地址133.181.127.214单点传送帧,向用户终端105e进行节目分发。 进而,复制节目,并以节目分发712,作为接收方地址133.181.127.216单点传送帧,向用户终端105g进行节目分发。
以后,如节目分发713及节目分发714所示,第一通信单元102a自己所管理的用户终端所希望视听的节目的IP多点传送的帧,在第一通信路径101上每当被传送时,在第二通信路径103的无线通信区之间,在网络层变换为单点传送并进行传送。
并且,此时与实施方式1相同,在MAC层的处理中MAC地址也使用单点传送用IP地址。据此,进行无线部分的在此发送处理,从而实现高质量的传送。
在上述情况中的第一通信单元102a的处理,与在实施方式1中利用图14的说明同样可以实现。即,IP地址、MAC地址的更换软件处理是,从第二通信单元变为用户终端。
根据上述说明的处理,作为系统全体,可以实现多点传送的结构。
并且,在图13中,节目分发的顺序仅为一例,可以对利用缓冲器等传送顺序进行适宜的变更,即使是图13以外的传送顺序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网络层及MAC层这两方的帧变换为单点传送帧。此外,本发明的要点是由于利用无线的MAC层的在此发送机能而提高了可靠性,故此在网络层并非必需要变换为单点传送帧。例如,在网络层保持多点传送帧不变,作为MAC层的单点传送帧进行再次发送也可以实现本发明。因此,即使是这样情况,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实施方式3)
在本实施方式中,保持网络层的IP多点传送的帧,在此之上在无线通信区之间,对实现进行再次发送处理的高质量的传送方法进行说明。
具体而言,在无线通信区之间,在接受方IP地址直接使用多点传送用IP地址,并在接收方的MAC地址使用单点传送用MAC地址,据此 进行再次发送处理。
在本实施方式,可以适用于利用图7所说明的实施方式1以及利用图12所说明的实施方式2。并且,IP地址等使用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地址。
首先,如图7的系统构成所示,由于用户终端105a及用户终端105d希望视听节目A1,故此第一通信单元102a在IP地址中使用多点传送用IP地址224.0.1.1,在MAC地址的地址1指定第二通信单元104a的MAC地址,并进行单点传送通信。同样,由于用户终端105b希望视听节目A2,故此,在IP地址中使用多点传送用IP地址224.0.1.2(节目A2),并在MAC地址的地址1指定第二通信单元104a的MAC地址,并进行单点传送通信。并且,由于用户终端105c希望视听节目A3,故此,在IP地址中使用多点传送用IP地址224.0.1.3(节目A3),并在MAC地址的地址1指定第二通信单元104a的MAC地址,并进行单点传送通信。而且,此时的网络层的多点传送用IP地址,只要在节目分发单元(视频服务器)100中进行了设定即可。
在第二通信单元104a,由于判断出在MAC层的处理为给自己的帧,因此移动到作为上位层的网络层的处理,由于在网络层中,IP地址中的多点传送用IP地址被直接传送,因此,从第二通信单元104a向各用户终端的传送可以直接使用IP多点传送的结构。
而且在此时,在第二通信单元104b,被发送的帧的IP地址是多点传送用,例如用户终端105f虽然检知希望视听的节目A1的多点传送用IP地址224.0.1.1的帧,不过,由于MAC地址不是给自己的地址,所以不进行再次发送处理,从而在第一通信单元102a不会有再次发送处理的负荷。
在本实施方式第一通信单元102a,与实施方式1及2同样,是使用图14所说明的构成来实现的。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是进行更换MAC地址的软件处理,而不进行IP地址的更换,因此实现了更加简易的构成。
如上所述,不变更网络层的处理,在无线通信区之间能够保证进行再次发送处理的高质量的传送。
并且,即使在无线通信区间以后的处理,由于保持原有的多点传送用IP地址,所以在第一通信单元及第二通信单元等无线通信区间的通信单元,对于特殊的多点传送用IP地址,可以不必保持管理用的表,可以以简易的构成装置直接继续IP多点传送的处理。
并且,在图12的构成中,从第一通信单元102a向各个用户终端使用多点传送用IP地址,并且MAC地址使用各个用户终端的MAC地址。
并且,与其它的实施方式相同,如在图15所示的构成中,通信路径Y1为有线,在此通信路径Y1中使用多点传送用MAC地址,以多点传送将相同的内容发送到由多点传送的小组所确定的二个或更多的接收方。并且,通信路径Y2为无线,在此通信路径Y2中使用单点传送用MAC地址,以单点传送将相同的内容发送到由多点传送的小组所确定的二个或更多的接收方。并且,通信路径Y3为有线,在此通信路径Y3中使用多点传送用MAC地址,以多点传送将相同的内容发送到由多点传送的小组所确定的二个或更多的接收方。
并且,代替第二通信单元104a的是,如图15所示,可以利用第二通信单元104x,此第二通信单元104x是1个以太网(R)的接续端口。在此情况中,通信路径Y1(有线)使用多点传送用MAC地址,以多点传送来发送。并且,通信路径Y4(无线)使用单点传送用MAC地址,以单点传送来发送。并且,通信路径Y5(有线)使用多点传送用MAC地址,以多点传送将节目A1发送到用户终端105x。
例如,用户终端105x若希望视听节目A1,则第一通信单元102a对包含节目A1的帧,在IP地址使用多点传送用IP地址224.0.1.1,在MAC地址的地址1设定第二通信单元104x的MAC地址,并进行单点传送通信。
并且,第二通信单元104x若从第一通信单元102a接收包含节目A1的帧,对接收的帧判断为在MAC层的处理中是给自己的帧,转移到 作为上位层的网络层的处理。而且,在网络层由于在IP地址直接使用了多点传送用IP地址,因此,使用此多点传送用IP地址,再次进行多点传送通信。
即,第二通信单元104x实现了与实施方式1及2中利用图14所述的第二通信单元104a同样的构成,因此仅进行MAC地址的更换,而不进行IP地址的更换。据此,在网络层没有处理的变更,可以在无线通信区间保证进行再次发送处理的高质量的传送。并且,即使在无线通信区间以后的处理中,由于保持了原有的多点传送用IP地址,所以在第一通信单元102a及第二通信单元104x等无线通信区间的通信单元中,不保持对特殊的多点传送用IP地址进行管理的表,可以以简易的构成装置直接继续进行IP多点传送的处理。
并且,在如图15所示的网络构成以外,如图16所示那样,第二通信单元104x的有线侧的接口通过以太网(R),连接路由器、电桥、集线器等网络机器,第二通信单元104x在后续在网络机器上的用户终端105x上,可以以多点传送来分发节目A1。即,由节目分发单元100以多点传送来分发的帧在无线通信路径Y4中,代替无线多点传送的是使用无线单点传送来分发给第二通信单元104x,在第二通信单元104x,可以再以多点传送分发给后续的网络机器106x。
并且,在图16中示出了,用户终端105x直接接续到网络机器106x的形态,用户终端105x还可以接续到比网络机器106x更靠后的网络机器上(在此未做图示)。
并且,在图16中仅示出了1台用户终端,还可以考虑到直接接续到网络机器106x或连接到与其后的网络机器相连接的二个或更多的用户终端。通过二个或更多的用户终端,在希望视听二个或更多的节目的情况下,二个或更多的多点传送流在无线通信路径中,被变换为各个无线单点传送来传送,在第二通信单元104x中,可以再次变换为多点传送来传送。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通信单元102a中,将本来是以无 线多点传送来传送的帧,以各个接受转送方为单位,以无线单点传送来传送,在接受转送方的STA或AP,若是再次转换为多点传送来传送的构成,则从接受转送的STA或AP以多点传送来传送的机器,可以是用户终端及网络机器中的某一个,也可以是这些以外的通信机器。
并且,第二通信单元104a或第二通信单元104x可以不是STA而是AP。此时,作为AP之间的通信用途一例,在办公楼等2个建筑物中的情况下,可以在建筑物内以有线来进行布线,建筑物之间以无线来进行AP间的通信。
(实施方式4)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更有效的传送方法进行说明。正如已经说明的那样,例如在图8中从第一通信单元102a到第二通信单元104a的节目分发是以传送每个节目的帧来实现的。图10A是节目分发帧的模式图。在图10A中,400表示图8的分发230、401表示图8的节目分发231、402表示图8的节目分发232。在400、401及402中以每个节目所构成的IP帧以时序来传送。并且,在图8只示出了作为网络层的标题的IP标题(IP Header),实际上也附加了指定无线多点传送通信的MAC层以下的标题。
例如,在以IEEE802.11所规定的无线通信中,根据存取控制中的分散协调功能(DCF:Distributed Coordination Function),使用无线通信频道存取方式的情况下,每当帧被传送时,接收终端(在图7中为第二通信单元104)将ACK帧发送到接收终端(在图7中为第一通信单元102),在发送终端,在发送后的一定时间内ACK帧未被接收的情况下,则进行再次发送处理的协议。在图10A中,450、451及452是ACK帧。
并且,根据在集中控制的集中式协调控制功能(PCF:PointCoordination Function)来传送的情况下,在传送帧时也需要进行轮询处理。
即,在无线传送中每当传送帧时,不仅是传送想要传送的帧(在 本实施方式中为节目数据),无线集中式协调控制功能用的帧也需要传送,为此,发送此帧的期间也需要消耗传送带宽,从而导致传送效率的恶化。具体而言,在图10A中消耗的是460、461及462的传送带宽。并且还会发生存取点(第一通信单元102)及无线网路使用者(第二通信单元104)的处理负荷的问题。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0B所示,对效率高的传送进行说明。本发明的重点是,在无线传送中通过减少传送帧的个数来减少无线集中式协调控制功能用的帧,从而可以高效率地传送。在图10B中将3个节目的数据重叠在一个帧内,并传送。
在403中,440为IP标题,441为表示接在后面的节目数据的节目信息为节目A1的信息,与411相同。442为节目A1的数据,与412相同。443为表示接在后面的节目数据的节目信息为节目A2的信息,与421相同。444为节目A2的数据,与422相同。445为表示接在后面的节目数据的节目信息为节目A3的信息,与431相同。446为节目A3的数据,与432相同。在重叠了3个节目的帧403之后,ACK帧452被传送。
图11是示出本发明的处理手续的一示例图。在图11中,以第一通信路径101上的IP多点传送来传送的节目与图9相同。第一通信单元102a顺序地从第一通信路径101上获得节目A1、A2及A3,其中节目A1为以多点传送用IP地址224.0.1.1来传送的节目帧520;节目A2为以多点传送用IP地址224.0.1.2来传送的节目帧521;节目A3为以多点传送用IP地址224.0.1.3来传送的节目帧522。而后,在节目分发530中,作为发送方地址133.181.127.200及接收方地址133.181.127.201的多点传送帧,从第一通信单元102a传送到第二通信单元104a。此时,帧的构造为图10B的403所示构造。接收了节目分发帧530的第二通信单元104a,从节目分发530的帧中抽取节目A1的数据,并以节目分发540分发到用户终端105a。进而,节目A1的数据被复制,并以节目分发541分发到用户终端105d。
进而,第二通信单元104a,从节目分发530的帧中抽取节目A2的数据,并以节目分发542来分发用户终端105b。进而,第二通信单元104a,从节目分发530的帧中抽取节目A3的数据,并以节目分发543来分发用户终端105c。
以后,从节目分发523到节目分发547的处理也是同样的。
另外,在图11中将第一通信路径101上的节目A1、A2及A3,如520、521及522所示被井然有序地传送作为了一例,但是,即使不是这样地顺序,也可以适用于本发明,在此并非受图11所限,其原因为,本发明的本质是通过将二个或更多的节目的数据归结为一个帧,来减少在无线LAN的处理,从而能够有效利用带宽。
在本实施方式的第一通信单元102的处理,是以与实施方式1、2及3中图14的说明相同构成来实现的。此时的CPU8002的软件处理动作为:首先,从第一通信路径101通过第一通信路径界面8000,来接收图10A所示的二个或更多的节目的帧(400、401、402),并一时存储到存储器8003中。而后,从存储器8003中一次性地读出节目信息及节目数据并重叠,并附加第二通信单元或用户终端的IP地址的接收方的IP地址440,来作为403的构成,并通过第二通信路径界面8001发送到第二通信路径103上。
如上述说明,通过归结二个或更多的节目的帧,来减小ACK帧所使用的带宽,从而使有效利用带宽的无线通信成为可能。并且,从图10B可以明确地知道,由于IP标题及无线的MAC帧以下的标题(在图10B中未图示)的数据数被减少,因此可以有效利用减少了数据数那部分的通信带宽。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1、2、3、4中,作为进行在此发送处理的通信方式,例举无线LAN进行了说明,但并非受其所限,即使在进行在此发送处理的其它的通信方式中,也可以适用本发明,适用于其它的通信方式的情况下,也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
并且,将实现在STA或AP等的通信装置中所进行的通信装置的各 机能的程序作为通信程序,并使计算机系统或组合起来的系统等硬件系统能够读出此通信程序,也可以是使计算机能够读取的记录介质等,包括:光学记录介质(例如,CD-ROM等)、磁记录介质(例如,硬盘等)、光磁记录介质(例如,MO等)、半导体记录介质(例如,内存卡等)。
并且,可以是在网络上的硬件系统上保持通信程序,也可以在通过网络下载通信程序的其它的硬件系统中执行。
而且,构成STA或AP等的通信装置的1个以上的机能,可以作为根据不发挥性记忆装置中所存储的程序在通信装置上实现,也可以组装到像网络处理器等系统LSI上。进而,也可以是系统LSI根据全定制LSI(Full-custom Large Scale Integration)来实现。并且,也可以根据ASIC这样的半定制LSI(Semi-custom LSI)来实现。并且,也可以根据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Array)及CPLD(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Device)等可编程逻辑器件(PLD: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来实现。并且,也可以作为动态电路构成可改写的动态可再配置器件(dynamic reconfigurable device)来实现。
进而,也可以构成STA或AP等的通信装置的1个以上的机能,这些在LSI上所形成的设计数据,根据VHDL(超高速集成电路硬件描述语言:Very high speed integrated circuit Hardware DescriptionLanguage)或Verilog-HDL、系统C等硬件描述语言所描述的程序(以下称为“HDL程序)。并且,也可以作为得到逻辑合成HDL程序的门级的网表。并且,也可以作为在门级的网表上附加有排列信息、工艺条件等的区块型模组(Macro cell)信息。并且,也可以是大小、时机等所规定的屏蔽数据。
而且,也可以是在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上记录设计数据,上述记录介质是像计算机系统、组合系统等硬件系统可以读出得到的光学记录介质(例如,CD-ROM等)、磁记录介质(例如,硬盘等)、光磁记录介质(例如,MO等)、半导体存储器(例如,RAM等)。而且,除 通过记录介质在其它的硬件系统上读取设计数据以外,还可以通过下载电缆,下载到可编程逻辑器件(PLD: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
另外,也可以通过经由网络等传送路径,将设计数据保持在传送路上的硬件系统上使得能够以其它的硬件系统来获得。而且,从硬件系统通过传送路径,由其它的硬件系统所读取的设计数据,可以通过下载电缆,下载到可编程逻辑器件(PLD:Programmable LogicDevice)。
并且,可以将逻辑合成、设置以及布线后的设计数据,记录串行ROM上,使得通电时可以由FPGA来转送。而且,在串行ROM中所记录的设计数据,也可以是在通电时直接下载到FPGA。
并且,逻辑合成、设置以及布线后的设计数据,可以在通电时由宏处理器来生成,并下载到FPGA上。
产业上利用的可能性
本发明所涉及的通信装置及通信系统,即使在利用将单点传送作为基础的无线通信等的通信单元的情况下,也可以作为系统来实现多点传送,例如可以适用于将视频装置分发到飞机等二个或更多的用户终端的系统。
Claims (19)
1.一种通信系统,包括第一通信装置和第二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通信装置包括:
第一内容接收单元,通过第一通信路径,接收存储有内容的多点传送帧;
变换单元,将所接收的多点传送帧变换为,发送给上述第二通信装置的单点传送帧;以及
第一内容发送单元,通过无线的第二通信路径,以具有再次发送处理的协议,将变换后的单点传送帧发送到上述第二通信装置;
上述第二通信装置包括:
第二内容接收单元,通过上述第二通信路径,以具有再次发送处理的协议,接收由上述第一通信装置所发送来的单点传送帧;
上述多点传送帧为IP多点传送帧;
上述变换单元将上述IP多点传送帧变换为单点传送帧,上述单点传送帧将上述第二通信装置的MAC地址作为数据链路层的地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变换单元,将上述IP多点传送帧变换为单点传送帧,在上述单点传送帧将上述IP多点传送帧中所含有的IP地址作为网络层的地址,且将上述第二通信装置的MAC地址作为数据链路层的地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变换单元,将上述IP多点传送帧变换为单点传送帧,在上述单点传送帧将上述第二通信装置的IP地址作为网络层的地址,且将上述第二通信装置的MAC地址作为数据链路层的地址的单点传送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通信装置还包括第二内容请求单元,向上述第一通信装置发送请求,请求的内容是想要接收内容;
上述第一通信装置还包括第一内容请求接收单元,接收来自上述第二通信装置的内容请求;
上述第一内容接收单元,从通过上述第一通信路径所发送来的多点传送帧中抽取并接收多点传送帧,该多点传送帧存储有与内容请求相对应的内容,该内容请求是上述第一内容请求接收单元所接收的内容请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通信系统包括二个或更多的上述第二通信装置;
上述第一内容请求接收单元,接收来自二个或更多的上述第二通信装置的内容请求;
上述第一内容接收单元,从通过上述第一通信路径所发送来的多点传送帧中抽取并接收多点传送帧,该多点传送帧对应于与二个或更多的内容请求相对应的二个或更多的内容,该二个或更多的内容请求是上述第一内容请求接收单元所接收的二个或更多的内容请求;
上述变换单元将多点传送帧变换为单点传送帧,该多点传送帧对应于由上述第一内容接收单元所接收的二个或更多的内容,该单点传送帧是发送给作为发出请求方的二个或更多的上述第二通信装置的单点传送帧;
上述第一内容发送单元,将由上述变换单元所变换的单点传送帧,发送到二个或更多的上述第二通信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通信装置还包括第一内容复制单元,复制二个或更多的内容中的由二个或更多的上述第二通信装置所请求的内容,上述二个或更多的内容包含在由第一内容接收单元所接收的多点传送帧中;
上述变换单元将多点传送帧变换为单点传送帧,该多点传送帧对应于由上述第一内容复制单元所复制的二个或更多的同一内容,该单点传送帧是发送给作为发出请求方的二个或更多的上述第二通信装置的单点传送帧;
上述第一内容发送单元将由上述变换单元所变换的单点传送帧,发送到作为发出请求方的二个或更多的上述第二通信装置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通信系统还包括连接在上述第二通信装置的第三通信装置;
上述第二通信装置还包括:第二内容发送单元,将内容发送到上述第三通信装置,该内容包含在由上述第二内容接收单元所接收的单点传送帧中;
上述第三通信装置接收由上述第二通信装置所发送来的内容,并提示给用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内容发送单元将单点传送帧变换为多点传送帧,上述单点传送帧是由上述第二内容接收单元所接收的单点传送帧。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通信装置还包括:第二内容请求接收单元,接收来自上述第三通信装置的内容请求;以及
第二内容请求单元,向上述第一通信装置发送请求,请求的内容是想要接收内容;该内容对应于上述第二内容请求接收单元所接收的内容请求;
上述第一通信装置还包括第一内容请求接收单元,接收来自上述第二通信装置的内容请求;
上述第一内容接收单元从通过上述第一通信路径所发送来的多点传送帧中抽取并接收多点传送帧,该多点传送帧存储有内容,该内容对应于上述第一内容请求接收单元所接收的内容请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通信系统包括二个或更多的上述第三通信装置;
上述第二通信装置还包括:第二内容复制单元,复制二个或更多的内容中的由二个或更多的上述第三通信装置所请求的内容,上述二个或更多的内容包含在由上述第二内容接收单元所接收的单点传送帧中;
上述第二内容发送单元将二个或更多的同一内容发送给作为发出请求方的二个或更多的上述第三通信装置,上述二个或更多的同一内容由上述第二内容复制单元所复制。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通信系统包括二个或更多的上述第三通信装置;
上述第二内容请求单元在由二个或更多的上述第三通信装置所请求的内容为同一内容的情况下,在接收来自这些二个或更多的上述第三通信装置的所有内容请求之后,向上述第一通信装置发送请求,请求的内容是想要接收上述内容。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内容接收单元接收存储有二个或更多的内容的多点传送帧;
上述变换单元为了使1个单点传送帧含有二个或更多的内容,而将多点传送帧变换为单点传送帧,上述多点传送帧对应于由上述第一内容接收单元所接收的二个或更多的内容。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通信路径为有线通信路径;
上述第一内容接收单元,通过上述第一通信路径,以不具备再次发送处理的协议,来接收存储有内容的多点传送帧。
14.一种发送装置,向接收装置发送内容,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内容接收单元,通过第一通信路径,接收存储有内容的多点传送帧;
变换单元,将所接收的多点传送帧变换为,发送给上述接收装置的单点传送帧;以及
第一内容发送单元,通过无线的第二通信路径,以具备再次发送处理的协议,将变换后的单点传送帧发送到上述接收装置;
上述多点传送帧为IP多点传送帧;
上述变换单元将上述IP多点传送帧变换为单点传送帧,上述单点传送帧将上述接收装置的MAC地址作为数据链路层的地址。
15.一种接收装置,接收从发送装置发送来的内容,其特征在于,
上述发送装置包括:
第一内容接收单元,通过第一通信路径,接收存储有内容的多点传送帧;
变换单元,将所接收的多点传送帧变换为,发送给上述接收装置的单点传送帧;以及
第一内容发送单元,通过无线的第二通信路径,以具备再次发送处理的协议,将变换后的单点传送帧发送到上述接收装置;
上述接收装置包括:
第二内容接收单元,通过上述第二通信路径,以具备再次发送处理的协议,接收由上述发送装置所发送来的单点传送帧;以及
变换单元,将由上述第二内容接收单元接收的单点传送帧变换为多点传送帧;
上述多点传送帧为IP多点传送帧;
上述发送装置的上述变换单元将上述IP多点传送帧变换为单点传送帧,上述单点传送帧将上述接收装置的MAC地址作为数据链路层的地址。
16.一种通信方法,将内容传送到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内容接收步骤,通过第一通信路径,接收存储有内容的多点传送帧;
变换步骤,将所接收的多点传送帧变换为,发送给上述接收装置的单点传送帧;以及
第一内容发送步骤,通过无线的第二通信路径,以具有再次发送处理的协议,将变换后的单点传送帧发送到上述接收装置;
上述多点传送帧为IP多点传送帧;
在上述变换步骤将上述IP多点传送帧变换为单点传送帧,上述单点传送帧将上述接收装置的MAC地址作为数据链路层的地址。
17.一种飞机内容分发系统,将内容分发到飞机内的坐席上,包括第一通信装置和第二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通信装置包括:
第一内容接收单元,通过无线的第一通信路径,接收从地上发送来的、存储有内容的多点传送帧;
变换单元,将所接收的多点传送帧变换为,发送给上述第二通信装置的单点传送帧;以及
第一内容发送单元,通过无线的第二通信路径,以具有再次发送处理的协议,将变换后的单点传送帧发送到上述第二通信装置;
上述第二通信装置包括:
第二内容接收单元,通过上述第二通信路径,以具有再次发送处理的协议,接收由上述第一通信装置所发送来的单点传送帧;以及
第二内容发送单元,将内容发送到上述坐席,该内容包含在由上述第二内容接收单元所接收的单点传送帧中;
上述多点传送帧为IP多点传送帧;
上述变换单元将上述IP多点传送帧变换为单点传送帧,上述单点传送帧将上述第二通信装置的MAC地址作为数据链路层的地址。
18.一种通信系统中的通信方法,上述通信系统包括第一通信装置和第二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通信方法包括:
第一内容接收步骤,上述第一通信装置通过第一通信路径,接收存储有内容的多点传送帧;
变换步骤,上述第一通信装置将所接收的多点传送帧变换为,发送给上述第二通信装置的单点传送帧;以及
第一内容发送步骤,上述第一通信装置通过无线的第二通信路径,以具有再次发送处理的协议,将变换后的单点传送帧发送到上述第二通信装置;以及
第二内容接收步骤,上述第二通信装置通过上述第二通信路径,以具有再次发送处理的协议,接收由上述第一通信装置所发送来的单点传送帧;
上述多点传送帧为IP多点传送帧;
在上述变换步骤将上述IP多点传送帧变换为单点传送帧,上述单点传送帧将上述第二通信装置的MAC地址作为数据链路层的地址。
19.一种接收装置进行的通信方法,上述接收装置接收从发送装置发送来的内容,其特征在于,
上述发送装置通过第一通信路径,接收存储有内容的多点传送帧,将所接收的多点传送帧变换为发送给上述接收装置的单点传送帧,并且通过无线的第二通信路径,以具备再次发送处理的协议,将变换后的单点传送帧发送到上述接收装置;
上述通信方法包括:
第二内容接收步骤,通过上述第二通信路径,以具备再次发送处理的协议,接收由上述发送装置所发送来的单点传送帧;以及
变换步骤,将由上述第二内容接收步骤接收的单点传送帧变换为多点传送帧;
上述多点传送帧为IP多点传送帧;
在上述发送装置将上述IP多点传送帧变换为单点传送帧,上述单点传送帧将上述接收装置的MAC地址作为数据链路层的地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098932/2004 | 2004-03-30 | ||
JP2004098932 | 2004-03-30 | ||
PCT/JP2005/005954 WO2005096569A1 (ja) | 2004-03-30 | 2005-03-29 | 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930836A CN1930836A (zh) | 2007-03-14 |
CN1930836B true CN1930836B (zh) | 2012-05-09 |
Family
ID=350641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5800077746A Expired - Lifetime CN1930836B (zh) | 2004-03-30 | 2005-03-29 | 通信装置以及通信系统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178709B2 (zh) |
EP (1) | EP1732272B1 (zh) |
JP (1) | JP4440265B2 (zh) |
CN (1) | CN1930836B (zh) |
TW (1) | TWI387217B (zh) |
WO (1) | WO2005096569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839797B2 (ja) * | 2005-11-25 | 2011-12-21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電力線通信装置及び電力線通信方法 |
WO2007055399A1 (en) * | 2005-11-10 | 2007-05-18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ower line communication |
US20070189290A1 (en) * | 2006-02-14 | 2007-08-16 | Packethop, Inc. | Dynamic multicasting scheme for mesh networks |
DE102006007284A1 (de) * | 2006-02-16 | 2007-08-30 | Airbus Deutschland Gmbh | Informations- und Unterhaltungssystem in einem Flugzeug |
US20070294732A1 (en) * | 2006-06-15 | 2007-12-20 | Thales Avionics, Inc. |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livering on-demand video in an aircraft |
JP4955362B2 (ja) * | 2006-10-13 | 2012-06-20 | Necインフロンティア株式会社 | 無線lan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
JP2008311815A (ja) * | 2007-06-13 | 2008-12-25 | Panasonic Corp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
JP4415036B2 (ja) * | 2007-08-17 | 2010-02-17 | 株式会社日立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テクノロジー | 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ネットワーク装置及び中継装置 |
US20090168708A1 (en) * | 2007-12-26 | 2009-07-02 | Motorola, Inc. | Techniques for maintaining quality of service for connection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
US8498232B2 (en) | 2007-12-27 | 2013-07-30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of transmitting data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EP2134029A1 (en) * | 2008-06-09 | 2009-12-16 | THOMSON Licensing | Network device and method for obtaining terminal multicast status |
JP4620162B2 (ja) * | 2009-06-16 | 2011-01-26 |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 無線lan装置 |
DE102011086830A1 (de) * | 2011-11-22 | 2013-05-23 | Lufthansa Systems Ag | Unterhaltungsnetzwerk für Passagiere in einem Verkehrsmittel |
US20140219156A1 (en) * | 2013-02-01 | 2014-08-07 | Thomson Licensing | Optimizing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communications |
US9225638B2 (en) | 2013-05-09 | 2015-12-29 | Vmware, Inc. | Method and system for service switching using service tags |
US10516568B2 (en) | 2014-09-30 | 2019-12-24 | Nicira, Inc. | Controller driven reconfiguration of a multi-layered application or service model |
US9774537B2 (en) | 2014-09-30 | 2017-09-26 | Nicira, Inc. | Dynamically adjusting load balancing |
US9531590B2 (en) | 2014-09-30 | 2016-12-27 | Nicira, Inc. | Load balancing across a group of load balancers |
US10594743B2 (en) | 2015-04-03 | 2020-03-17 | Nicira, Inc. |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implementing a content switch |
WO2017013841A1 (ja) * | 2015-07-17 | 2017-01-26 |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 アメリカ | 飛行ルート生成方法、飛行ルート生成プログラム及び飛行ルート表示装置 |
JP6891077B2 (ja) * | 2017-08-31 | 2021-06-18 | 古野電気株式会社 | 映像配信システム、映像配信サーバ、無線アクセスポイント、映像送信装置、及び映像配信方法 |
US10797966B2 (en) | 2017-10-29 | 2020-10-06 | Nicira, Inc. | Service operation chaining |
US10797910B2 (en) | 2018-01-26 | 2020-10-06 | Nicira, Inc. | Specifying and utilizing paths through a network |
US10805192B2 (en) | 2018-03-27 | 2020-10-13 | Nicira, Inc. | Detecting failure of layer 2 service using broadcast messages |
US11595250B2 (en) | 2018-09-02 | 2023-02-28 | Vmware, Inc. | Service insertion at logical network gateway |
US11036538B2 (en) | 2019-02-22 | 2021-06-15 | Vmware, Inc. | Providing services with service VM mobility |
US11812115B2 (en) * | 2019-02-27 | 2023-11-07 | British Telecommunications Public Limited Company | Multicast assisted delivery |
US11300936B2 (en) * | 2019-03-26 | 2022-04-12 |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 Extracting EtherCAT datagrams from an EtherCAT frame |
US11140218B2 (en) | 2019-10-30 | 2021-10-05 | Vmware, Inc. | Distributed service chain across multiple clouds |
US11283717B2 (en) | 2019-10-30 | 2022-03-22 | Vmware, Inc. | Distributed fault tolerant service chain |
US11223494B2 (en) * | 2020-01-13 | 2022-01-11 | Vmware, Inc. | Service insertion for multicast traffic at boundary |
US11659061B2 (en) | 2020-01-20 | 2023-05-23 | Vmware, Inc. | Method of adjusting service function chains to improve network performance |
CN113098748B (zh) * | 2020-03-31 | 2023-04-18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一种基于双模通信的抄表方法及抄表系统 |
US11212356B2 (en) | 2020-04-06 | 2021-12-28 | Vmware, Inc. | Providing services at the edge of a network using selected virtual tunnel interfaces |
US11838574B2 (en) * | 2020-04-27 | 2023-12-05 |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oration | Content distribution system |
US11611625B2 (en) | 2020-12-15 | 2023-03-21 | Vmware, Inc. | Providing stateful services in a scalable manner for machines executing on host computers |
US11734043B2 (en) | 2020-12-15 | 2023-08-22 | Vmware, Inc. | Providing stateful services in a scalable manner for machines executing on host computers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134933B1 (en) * | 2000-02-28 | 2004-01-21 | Nec Corporatio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multicasting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973722A (en) * | 1996-09-16 | 1999-10-26 | Sony Corporation | Combined digital audio/video on demand and broadcast distribution system |
JP3922312B2 (ja) * | 1997-02-13 | 2007-05-30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ケーブルモデムおよびケーブルモデムの制御方法 |
US6389023B1 (en) | 1997-04-07 | 2002-05-14 |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 Router device and frame transfer method using datalink layer frame switching |
US6076114A (en) * | 1997-04-18 | 2000-06-13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for reliable data transmission over communications networks |
JP3305247B2 (ja) | 1998-01-06 | 2002-07-22 |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 無線マルチキャストデータ転送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
US6665702B1 (en) * | 1998-07-15 | 2003-12-16 | Radware Ltd. | Load balancing |
US6430155B1 (en) * | 1998-11-30 | 2002-08-06 | Cisco Technology, Inc. | Congestion avoidance on communications networks |
US6788681B1 (en) * | 1999-03-16 | 2004-09-07 |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 Virtual private networks and methods for their operation |
JP2001177523A (ja) | 1999-12-16 | 2001-06-29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マルチキャスト通信方法 |
JP3774351B2 (ja) | 2000-02-17 | 2006-05-10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パケット変換装置およびパケット変換方法 |
JP3506092B2 (ja) | 2000-02-28 | 2004-03-15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マルチキャストパケット転送装置、マルチキャストパケット転送システム及び記憶媒体 |
CA2403628C (en) * | 2000-03-20 | 2007-05-01 | At&T Corp. | Service selection in a shared access network using policy routing |
US6751219B1 (en) * | 2000-04-20 | 2004-06-15 | Aztech Partners, Inc. | Multicast packet duplication at random node or at egress port with frame synchronization |
JP2001326685A (ja) * | 2000-05-18 | 2001-11-22 | Nec Eng Ltd | 同報送信システム及びその宛先データベース管理方式 |
US7924837B1 (en) * | 2000-07-31 | 2011-04-12 | Avaya Communication Israel Ltd. | IP multicast in VLAN environment |
US7280495B1 (en) * | 2000-08-18 | 2007-10-09 |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 Reliable broadcast protocol in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
JP3685727B2 (ja) | 2001-03-23 | 2005-08-24 |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 ストリーム放送中継方法及びシステム装置 |
WO2002080456A1 (en) * | 2001-03-30 | 2002-10-10 | Egc & C Co., Ltd. | Method of intermediating multicasting signal for multicasting embodiment |
US7155168B2 (en) | 2001-04-04 | 2006-12-26 | The Boeing Company | Method and apparatus using variations in power modulation to determine an interfering mobile terminal |
JP2002330469A (ja) * | 2001-05-02 | 2002-11-15 | Internet Research Institute Inc | 複合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それに用いる中継装置 |
JP2003032287A (ja) * | 2001-07-16 | 2003-01-31 |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 ネットワーク間接続方法、その装置およびその装置を用いたシステム |
US6781999B2 (en) * | 2001-07-23 | 2004-08-24 | Airvana, Inc. | Broadcasting and multicast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EP1419614B1 (en) * | 2001-08-21 | 2006-06-14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ulticast in point-to-point packet-switched oriented networks |
JP2003110609A (ja) * | 2001-09-28 | 2003-04-11 | Fujitsu Ltd | 通信装置 |
US7269182B1 (en) * | 2001-10-22 | 2007-09-11 | Redback Network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PPoE multicast |
FI113515B (fi) * | 2002-01-18 | 2004-04-30 | Nokia Corp | Osoitteistus langattomissa lähiverkoissa |
US7411901B1 (en) * | 2002-03-12 | 2008-08-12 | Extreme Network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ynamically selecting timer durations |
US20030174706A1 (en) * | 2002-03-15 | 2003-09-18 | Broadcom Corporation | Fastpath implementation for transparent local area network (LAN) services over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 (MPLS) |
JP4025593B2 (ja) * | 2002-07-11 | 2007-12-19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放送型通信データ配送装置および放送型通信システム |
US7339929B2 (en) * | 2002-08-23 | 2008-03-04 | Corrigent Systems Ltd. | Virtual private LAN service using a multicast protocol |
AU2002339530A1 (en) * | 2002-09-07 | 2004-03-29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 and devices for efficient data transmission link control in mobile multicast communication systems |
US6925094B2 (en) * | 2002-09-23 | 2005-08-02 | Symbol Technologie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wireless network channel management |
EP1547319B1 (en) * | 2002-10-04 | 2010-09-08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Isolation of hosts connected to an access network |
US20040120329A1 (en) * | 2002-12-18 | 2004-06-24 | Wen-Tzu Chung | SNMP management with a layer 2 bridge device |
JP4077330B2 (ja) * | 2003-02-06 | 2008-04-16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データ生成装置 |
US7590114B1 (en) * | 2003-03-24 | 2009-09-15 |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 Efficient IP multicast bridging in ethernet switches |
JP4141304B2 (ja) * | 2003-03-27 | 2008-08-27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マルチキャスト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通信方法、受信端末、l2スイッチおよびl3スイッチ |
US7849217B2 (en) * | 2003-04-30 | 2010-12-07 | Cisco Technology, Inc. | Mobile ethernet |
US7698455B2 (en) * | 2003-08-01 | 2010-04-13 | Foundry Networks, Inc. | Method for providing scalable multicast service in a virtual private LAN service |
BRPI0414952A (pt) * | 2003-10-07 | 2006-11-07 | Thomson Licensing | multidifusão sobre difusão ponto a ponto em uma rede |
US20060259620A1 (en) * | 2003-10-10 | 2006-11-16 | Hiroaki Tamai | Statistical information collec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
US7986694B2 (en) * | 2004-02-03 | 2011-07-26 | Realtek Semiconductor Corp. | Method for fragmenting an incoming packet into a first outgoing packet and a second outgoing packet |
US20070274321A1 (en) * | 2004-03-17 | 2007-11-29 | Jonsson Ulf F | Vlan Mapping For Multi-Service Provisioning |
FR2880491A1 (fr) * | 2005-01-06 | 2006-07-07 | Thomson Licensing Sa | Methode de transmission d'un flux multipoint dans un reseau local et dispositif de connexion implementant la methode |
-
2005
- 2005-03-29 EP EP20050727634 patent/EP1732272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5-03-29 US US10/588,537 patent/US9178709B2/en active Active
- 2005-03-29 CN CN2005800077746A patent/CN1930836B/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5-03-29 JP JP2006519462A patent/JP4440265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5-03-29 WO PCT/JP2005/005954 patent/WO2005096569A1/ja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05-03-30 TW TW94109975A patent/TWI387217B/zh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134933B1 (en) * | 2000-02-28 | 2004-01-21 | Nec Corporatio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multicasting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JP特开2001-177523A 2001.06.29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1732272A4 (en) | 2010-07-07 |
TW200539582A (en) | 2005-12-01 |
JP4440265B2 (ja) | 2010-03-24 |
US20090141718A1 (en) | 2009-06-04 |
CN1930836A (zh) | 2007-03-14 |
EP1732272B1 (en) | 2014-03-19 |
WO2005096569A1 (ja) | 2005-10-13 |
TWI387217B (zh) | 2013-02-21 |
EP1732272A1 (en) | 2006-12-13 |
JPWO2005096569A1 (ja) | 2008-02-21 |
US9178709B2 (en) | 2015-11-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930836B (zh) | 通信装置以及通信系统 | |
US9100323B1 (en) | Deadlock-resistant fabric tree replication in a network device | |
CN100350797C (zh) | 多点传播信息传送系统和多点传播信息传送方法 | |
US6385647B1 (en) | System for selectively routing data via either a network that supports Internet protocol or via satellite transmission network based on size of the data | |
US7254132B2 (en) |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 wireless base station, mobile station, and program | |
US20110255536A1 (en) | Method,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extranet networking of multicast virtual private network | |
US7636793B1 (en) | Multimedia distribution in a heterogeneous network | |
CN115314569B (zh) | 一种基于udp的轻量级mqtt设计方法 | |
JPH10107826A (ja) | ローカルエリアネットワーク | |
JP2001237883A (ja) | マルチキャスト通信システム及び方法、並びに、データ通信装置及びデータ通信方法 | |
JP5542628B2 (ja) | 情報伝送システム,列車伝送システム | |
US8782137B2 (en) | Multi-hop MIMO system and method | |
KR20080065230A (ko) | 분산 구조의 미디어 서버를 이용한 그룹통신 시스템 및 그방법 | |
JP4982434B2 (ja) | 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復号化装置 | |
EP2164203A1 (en) | Message transmissio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implementing multicast services | |
Kadhim et al. | Improving throughput using simple network coding | |
JP2009021652A (ja)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 |
JPH07143181A (ja) | 網間接続装置 | |
JP3685727B2 (ja) | ストリーム放送中継方法及びシステム装置 | |
JP3001423B2 (ja) | スター型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のudpマルチキャスト方式 | |
JP2003152796A (ja) | Ipマルチキャスト通信方式 | |
JP4977359B2 (ja) | 無線lanデータ通信システム、無線アクセスポイント、無線lanデータ通信方法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 |
US6763005B1 (en) | Satellite traffic routing | |
CN117793094A (zh)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Baras et al. | High performance IP multicasting over wireless satellite-terrestrial network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