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18798B - 发送功率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发送功率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918798B CN1918798B CN2005800044422A CN200580004442A CN1918798B CN 1918798 B CN1918798 B CN 1918798B CN 2005800044422 A CN2005800044422 A CN 2005800044422A CN 200580004442 A CN200580004442 A CN 200580004442A CN 1918798 B CN1918798 B CN 191879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ransmission power
- calculation unit
- value
- gain
- un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G—CONTROL OF AMPLIFICATION
- H03G1/00—Details of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amplification
- H03G1/0005—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ling devices operated by a controlling current or voltage signal
- H03G1/0088—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ling devices operated by a controlling current or voltage signal using discontinuously variable devices, e.g. switch-operated
-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G—CONTROL OF AMPLIFICATION
- H03G3/00—Gain control in amplifiers or frequency changers
- H03G3/20—Automatic control
- H03G3/30—Automatic control in amplifiers hav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 H03G3/3036—Automatic control in amplifiers hav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in high-frequency amplifiers or in frequency-changers
- H03G3/3042—Automatic control in amplifiers hav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in high-frequency amplifiers or in frequency-changers in modulators, frequency-changers, transmitters or power amplifiers
-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G—CONTROL OF AMPLIFICATION
- H03G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ubclass H03G
- H03G2201/10—Gain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led element
- H03G2201/103—Gain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led element being an amplifying element
-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G—CONTROL OF AMPLIFICATION
- H03G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ubclass H03G
- H03G2201/50—Gain control characterized by the means of gain control
- H03G2201/506—Gain control characterized by the means of gain control by selecting one parallel amplifying path
-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G—CONTROL OF AMPLIFICATION
- H03G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ubclass H03G
- H03G2201/70—Gain control characterized by the gain control parameter
- H03G2201/702—Gain control characterized by the gain control parameter being frequency, e.g. frequency devi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G—CONTROL OF AMPLIFICATION
- H03G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ubclass H03G
- H03G2201/70—Gain control characterized by the gain control parameter
- H03G2201/708—Gain control characterized by the gain control parameter being temperatur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2—Transmitters
- H04B1/04—Circuits
- H04B2001/0408—Circuits with power amplifiers
- H04B2001/0416—Circuits with power amplifiers having gain or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Landscapes
- Transmitters (AREA)
- Control Of Amplification And Gain Control (AREA)
- Amplifier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减少在调整发送功率控制装置所需的步骤数量,并且在广的动态范围中进行高精度的发送功率控制的发送功率控制装置。该装置具备分辨率为1dB的第1可变放大电路(122)和分辨率为0.1dB的第2可变放大电路(123),校正值计算单元(106)计算用于补偿由频率特性和温度特性等环境的变化而产生的发送功率精度的恶化的校正值以及补偿发送功率误差的校正值,发送功率计算单元(107)根据接收信号计算对输出给通信对方的指定发送功率进行校正后的发送功率,第1设定值计算单元(108)和第2设定值计算单元(109)根据校正后的发送功率,计算对第1可变放大电路(122)和第2可变放大电路(123)设定的增益值。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送功率控制装置,例如适用于基站装置以及通信终端装置等的无线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无线通信装置有时需要增大发送功率来进行发送,以使通信对方能够接收,但使该功率过大,就会干扰通信对方以外的无线通信装置。因此,通过进行发送功率控制而随时调整到合适的发送功率。
一般,发送功率控制装置如专利文献1所述,使用将模拟控制电压作为输入电压的可变放大电路。可变放大电路具有与由D/A转换器生成的模拟控制电压成比例的增益特性。然而,如码分多址(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方式那样需要宽的动态范围时,难以在所有的电压控制范围中保持输入输出特性(控制电压-增益特性)的线性。对此,用图来说明。
图1是表示对于模拟控制电压的可变放大电路的增益特性图。如该图所示,在模拟电压的增益控制中,当控制电压(DAC码)较低时和较高时变为非线性,宽的动态范围中的控制电压-增益特性变得不均匀。因此,以往的发送功率控制装置将对于任意的发送功率的DAC码存储在存储器中,并且,根据需要从存储器中读取DAC码来控制放大率,所以能够得到准确的发送功率。另外,根据D/A转换器的分辨率和可变放大电路的控制感度特性来决定发送功率分辨率。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第11-177444号公开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以往的发送功率控制装置中存在如下问题:因为进行用于补偿部件偏差的调整,所以具有求对应于宽范围的发送指定功率值的DAC码,并且将求得的DAC码存储在存储器中的步骤,从而增大在调整发送功率控制装置所需的步骤数量。
图20表示使用了模拟控制的可变放大电路时的对于发送功率的D/A转换器的DAC码特性。例如,在将指定发送功率值设定为等间隔时,用于实现该设定的DAC码并非等间隔。即,必须逐一地求DAC码,以便达到规定的指定发送功率值。此时,因为线性较差,所以必须对每个规定的发送功率进行用于补偿部件偏差的调整。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减少在调整发送功率控制装置所需的步骤数量,并且,在宽的动态范围中进行高精度的发送功率控制的发送功率控制装置。
本发明的发送功率控制装置的结构包括:第1以及第2可变放大电路,增益分辨率有所不同,分别将输入信号放大;发送功率指定单元,根据由通信对方发送的通知信息,指定输出给所述通信对方的发送功率;校正值计算单元,计算用于保证发送功率的精度的校正值;发送功率计算单元,通过用所述校正值校正所述指定发送功率而计算发送功率;以及设定值计算单元,根据由所述发送功率计算单元计算出的发送功率,计算对所述第1以及第2可变放大电路设定的增益值,所述发送功率计算单元接受在被计算出偏离所述第2可变放大电路的动态范围的增益值时由所述设定值计算单元生成的反馈信息,并且使所述设定值计算单元再次进行对所述第1可变放大电路以及所述第2可变放大电路设定的增益值的计算.
根据该结构,通过准备增益分辨率不同的第1以及第2可变放大电路,参考用于保证发送功率精度的校正值,只对发送功率的任意1点进行检测,并且进行发送功率控制装置的调整,从而能够使综合增益特性为线性,并且,对于第1以及第2的可变放大电路设定最佳的增益值,所以能够减少在调整上所需的步骤数量,并且,在宽的动态范围中进行高精度的发送功率控制。
根据本发明,通过准备增益分辨率不同的第1可变放大电路和第2可变放大电路,参考用于补偿因频率特性以及温度特性等环境的变化而产生的发送功率精度的恶化的校正值和补偿发送功率误差的校正值,只对发送功率的任意1点进行检测,并且进行发送功率控制装置的调整,从而能够使综合增益特性为线性,并且,对于第1以及第2的可变放大电路设定最佳的增益值,所以能够减少在调整上所需的步骤数量,并且,在宽的动态范围中进行高精度的发送功率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对于模拟控制电压的可变放大电路的增益特性图;
图2是表示使用了模拟控制的可变放大电路时的对于发送功率的D/A转换器的DAC码特性的图;
图3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发送功率控制装置的结构方框图;
图4是表示第1可变放大电路设定增益和第1可变放大电路增益之间的对应关系的表;1
图5是表示第2可变放大电路设定增益和第2可变放大电路增益之间的对应关系的表;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第1可变放大电路的增益特性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第2可变放大电路的增益特性图;
图8是表示电流控制的数字控制可变放大电路的结构图;
图9是表示放大电路的级数变化的数字控制可变放大电路的结构图;
图10是表示使用了检波二极管的发送功率-检波电压特性的图;
图11是表示串行接口将增益设定值控制单元和第1可变放大电路控制单元以及第2可变放大电路控制单元用串行接口连接的结构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串行接口格式的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串行接口格式的图;
图14是表示CDMA(码分多址)方式中的发送输出指定值和可变放大电路设定值之间的对应关系的表;
图15是表示频率和校正值的关系的图;
图16是表示频率和校正值的对应关系的表;
图17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发送功率控制装置的综合增益特性的图;
图18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发送功率控制装置的结构图;
图19表示受到振幅控制单元的控制的I信道信号以及Q信道信号的状况的图;以及
图2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的I/Q振幅特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方式1)
图3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发送功率控制装置的结构方框图。在该图中,发送功率指定单元101取得由通信对方发送的通知信息,并且,将通知信息指定的发送功率通知给误差计算单元102以及发送功率计算单元107。
误差计算单元102计算由发送功率指定单元101通知的发送功率和后述的由有效发送功率计算单元129计算出的实际的发送功率之间的误差,并且将计算出的误差输出给校正值计算单元106。环境变化信息通知单元103当温度以及频率等环境发生变化时,将这些变化量通知给校正值计算单元106。
定时信息生成单元104生成用于计算校正值的定时信息,并且,限制作为计算校正值的次数的校正值量,或者管理校正值的计算周期。由此,例如,能够在CDMA方式的发送功率控制中,将时隙间校正值量控制在规定值内。并且,将生成的定时信息输出到校正值计算单元106。
存储器105存有用于补偿由于部件偏差而引起的发送功率精度的恶化的校正值,以及补偿由于温度特性和频率特性而引起的发送功率精度的恶化的校正值,并且,将这些校正值输出到校正值计算单元106。
校正值计算单元106根据由误差计算单元102、环境变化信息通知单元103、定时信息生成单元104以及存储器105输出的信息,计算将发送功率高精度地补偿的校正值,并且,将计算出的校正值输出到发送功率计算单元107。
发送功率计算单元107根据由发送功率指定单元101通知的指定功率以及由校正值计算单元106输出的校正值来计算发送功率,将计算出的发送功率输出到第1设定值计算单元108和第2设定值计算单元109。另外,当有来自第2设定值计算单元109的反馈信息时,将反馈信息反映到发送功率的计算之中。
第1设定值计算单元108具有如图4所示的表,并且,根据由发送功率计算单元107输出的发送功率值,将按照如图4的表的用于第1可变放大电路122的增益值输出到增益设定值控制单元110。另外,第2设定值计算单元109具有如图5所示的表,并且,根据由发送功率计算单元107输出的发送功率值,将按照如图5的表的第2可变放大电路123用增益值输出到设定值控制单元110。另外,当达到第2可变放大电路123的动态范围的限度时,将反馈信号输出到发送功率计算单元107。由此,能够在第2可变放大电路的动态范围内进行增益控制,并且,能够将第1可变放大电路和第2可变放大电路的综合增益特性保持为线性。
增益设定值控制单元110,根据由第1设定值计算单元108和第2设定值计算单元109输出的增益设定值求增益码,并且,以求出的增益码来分别控制第1可变放大电路控制单元111和第2可变放大电路控制单元112.
第1可变放大电路控制单元111根据由增益设定值控制单元110输出的增益码控制第1可变放大电路122。第2可变放大电路控制单元112根据由增益设定值控制单元110输出的增益码控制第2可变放大电路123。
发送数据生成单元113生成用于发送到通信对方的数据,并且,将生成的数据输出到I/Q分离单元116。振幅控制单元114将控制I/Q信号的振幅的控制信号输出到I/Q分离单元116。由此,能够通过减轻边带抑制(side bandsuppression)来确保误差向量幅度(EVM:error vector magnitude)特性,并且,能够将输入给混频器119以及120的信号的振幅设定为最佳值。DC值控制单元115将控制I/Q信号的DC值的控制信号输出到I/Q分离单元116。由此,能够确保通过载波抑制(carrier suppression)的减轻的误差向量幅度特性。
I/Q分离单元116将由发送数据生成单元113输出的发送数据分离成I信道信号和Q信道信号,并且,进行振幅控制和DC值控制。另外,将I信道信号输出到混频器119,并且,将Q信道信号输出到混频器120。
本机振荡器117将载波频率振荡,振荡信号在混频器119中与I信道信号相乘,另一方面,在移相器118中被移相90度,并且,在混频器120中被乘法计算到Q信道信号。在合成电路121中,对在混频器119和120中与振荡信号相乘的信号进行合成,并且,将其作为发送输出信号输出到第1可变放大电路122。
第1可变放大电路122具有如图6所示的增益特性,并且,通过数字控制,能够对每1dB设定增益值。然后,以随着第1可变放大电路控制单元111的控制的增益值,放大由合成电路121输出的发送输出信号,并且,将放大后的发送输出信号输出到第2可变放大电路123。其中,上述第1设定值计算单元108所具有的如图4所示的表是将如图6所示的增益特性进行汇总的表。
第2可变放大电路123具有如图7所示的增益特性,并且,通过数字控制,能够对每0.1dB设定增益值。然后,以随着第2可变放大电路控制单元112的控制的增益值,放大由第1可变放大电路122输出的发送输出信号,并且,将放大后的发送输出信号输出到限带滤波器(bandlimiting filter)124。其中,上述第2设定值计算单元109所具有的如图5所示的表是将如图7所示的增益特性进行汇总的表。
第1可变放大电路122和第2可变放大电路123具有如图8或者图9所示的结构。图8表示根据电流控制的数字控制可变放大电路的结构。在此图中,通过将多个电流源1至n和开关SW1至SWn并联到可变放大电路中,进行根据电流值的增益控制。其中,开关的切换通过数字控制来进行,并且,增益值是变化的。图9是表示根据放大电路的级数变化的数字控制可变放大电路的结构。将n个放大电路串联,在各个放大电路中设置连动开关,并且,根据切换连动开关进行是否将信号输入给放大电路,从而进行增益控制。在此,连动开关的切换也通过数字控制来进行,并且,增益值发生变化。
第2可变放大电路123放大的发送输出信号在限带滤波器124中被限制频带,在功率放大器125中被放大功率,并且,在耦合器(coupler)126中被分支.分支后的发送输出信号,其中的一方通过天线127被发送到通信对方,另一方被输出到发送功率检测单元128.
发送功率检测单元128是诸如检波二极管等,检测发送功率,并且,将检测结果输出到有效发送功率计算单元129。有效发送功率计算单元129,根据在发送功率检测单元128中检测到的发送功率计算实际发送的信号的发送功率,并且,将计算出的有效发送功率输出到误差计算单元102。但是,使用检波二极管的发送功率-检波电压特性如图10所示,其线性较差,并且,在较低的发送功率区间(段)(11.5dBm以下,包括11.5dBm),在该区间的检波电压也同样较低(例如,25mV至44mV)。由A/D转换器根据检波电压求得发送功率时,因为对于A/D转换器的分辨率不能充分确保发送功率的分辨率,所以,发送功率的检测精度产生恶化。因此,发送功率计算单元107在满足有效发送功率的检测精度的范围内,即,如果在规定的发送功率(指定发送功率)以上,则将由误差计算单元102计算出的发送功率误差反映到校正值的计算之中。另一方面,小于规定的发送功率(指定发送功率)时,不将发送功率误差反映到校正值的计算之中。由此,能够进行高精度的发送功率控制。
这里,使用附图对增益设定值控制单元110、第1可变放大电路控制单元111以及第2可变放大电路控制单元112的具体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1是表示用串行接口连接增益设定值控制单元110和第1可变放大电路控制单元111以及第2可变放大电路控制单元112的结构图。在此图中,增益设定值控制单元串行接口801将数据信号D1、时钟信号C1以及选通信号S1输出到第1可变放大电路控制单元串行接口802。再者,增益设定值控制单元串行接口801将数据信号D1、时钟信号C1以及选通信号S2输出到第2可变放大电路控制单元串行接口803。另外,选通信号S1和S2是用于判别是将数据设定在第1可变放大电路控制单元串行接口802和第2可变放大电路控制单元串行接口803中的哪一个上的信号。
在图11中,虽然备有分别对应于各个串行接口的选通信号,但是,如图12所示,通过将用于判断数据被设定到哪一个接口上的寄存器地址追加到串联数据中,可以共享选通信号。
再者,将第1可变放大电路控制单元111和第2可变放大电路控制单元112共用为一个控制单元时,如图13所示,可以作为一个串行接口格式。如此,使用串行接口格式,独立地控制第1可变放大电路控制单元111和第2可变放大电路控制单元112,从而,即使在各个发送功率控制定时不同时,也能够以各自的定时来进行控制。
接下来说明该实施方式中的发送功率控制装置的原理。例如,在CDMA方式中,指定发送功率值被规定为-56至+24dB,用于取得指定发送功率值的可变放大电路的设定值根据图4和图5成为如图14所示。
在图14中,可变放大电路设定值的p表示第1可变放大电路122的增益控制范围内的任意的增益码。再者,q是第2可变放大电路123的增益控制范围内的任意的增益码。更进一步地说,p、q是表示在某个发送功率中,产品出厂时调整过的部件偏差校正值。
这里,对于补偿根据频率特性的发送功率精度的恶化的校正值进行说明.图15是表示频率和校正值(频率校正值)的关系的图.在此图中,f1至f12是为了事先求出校正值而规定的任意的频率,r1至r12是分别对应于频率f1至f12的频率校正值.这样,只要事先求出频率和频率校正值之间的关系,对于规定的频率之间的频率,就能够通过进行线性近似计算出频率校正值.例如,对于频率f1和f2之间的频率f计算频率校正值r时,例如,可以根据下式(1)求出.
算式1
该实施方式中的发送功率控制装置,将频率和频率校正值之间的关系汇总为如图16所示的表,并且,存储在存储器105中。上式(1)的运算由校正值计算单元106来进行。由此,频率发生变化时,能够进行高速并且高精度的发送功率控制。
这里,虽然对计算频率校正值进行了说明,但是,也能够以相同的方法计算温度校正值。
这里,假设上述的频率校正值和温度校正值等环境校正值为R时,可以表示为R=ra+0.1×rb。根据这样的关系,用下式(2)表示校正后的发送功率Pow。
算式2
Pow(max-x)=p-(max-x)+0.1×q+r
=p-(max-x)+ra+0.1×(q+rb) ···(2)
在算式(2)中,max表示最大发送功率,例如,在上述宽带码分多址(W-CDMA)方式中,当功率等级(Power class)3时为24dBm。另外,x表示小于max的任意值。上式(2)由1dB的分辨率的项和0.1dB的分辨率的项构成,由此,可以分别指定能够对每1dB设定增益值的第1可变放大电路122和能够对每0.1dB设定增益值的第2可变放大电路123的最优增益值。即,设定于第1可变放大电路122中的增益值为p-(max-x)+ra,设定于第2可变放大电路123中的增益值为q+rb。
这样,将第1可变放大电路122和第2可变放大电路123进行组合,在输出电平的任意1点检测发送功率,并且通过由上式(2)求p、q,从而能够取得如图17所示的综合增益特性。即,如图17所示,根据指定发送功率值确保在所有动态范围内的精度。另外,因为事先备有频率校正值和温度校正值,所以,即使在频率和温度发生变化时,只更新环境校正值r就可以实现高精度的发送功率控制。另外,可以同样地校正发送功率误差。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准备分辨率为1dB的可变放大电路和分辨率为0.1dB的可变放大电路,参考补偿由频率特性和温度特性等环境的变化而产生的发送功率精度的恶化的校正值以及补偿发送功率误差的校正值,只对发送功率的任意1点进行检测,并进行发送功率控制装置的调整,从而能够使综合增益特性为线性,并且可以对2个可变放大电路设定最佳的增益值,所以能够减少调整所需的步骤数量,并且在宽的动态范围中进行高精度的发送功率控制。再者,因为不使用D/A转换器和模拟控制可变放大电路,所以能够减少电力消耗。
(实施方式2)
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了设置分辨率不同的2个可变放大电路的情况,而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对设置1个可变放大电路的情况进行说明。
图18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发送功率控制装置的结构图。其中,图18与图3相同的部分附加与图3相同的标号,其详细说明从略。图18与图3的区别在于,将增益设定值控制单元110改变为增益值控制单元1501,并且,分别删除了第2可变放大电路控制单元112和第2可变放大电路123。
增益设定值控制单元1501根据由第1设定值计算单元108和第2设定值计算单元(振幅值计算单元)109输出的增益设定值,求增益码,并且,使用求出的增益码分别控制第1可变放大电路控制单元111和振幅控制单元114。
振幅控制单元114按照由增益设定值控制单元1501输出的增益码,将控制I/Q信号的振幅的控制信号输出到I/Q分离单元116。
图19是表示受到振幅控制单元114的控制的I信道信号以及Q信道信号的情形图。在该图中表示:如果以用实线表示的波为基准的话,对于基准振幅Y,最大振幅为Y+0.1×k/2dB,而最小振幅为Y-0.1×k/2dB;并且,能够在最大振幅和最小振幅之间控制振幅。
另外,在第2设定值计算单元109中,当计算出小于最小振幅的设定值或者大于最大振幅的设定值时,通过将反馈信号输出到发送功率计算单元107,以在规定的范围内对I/Q信号进行振幅控制。由此,可能产生随着载波漏泄(carrier leak)量的变化而产生的误差向量幅度的恶化,或者随着混频器的失真的邻近信道泄漏功率比的恶化。其中,载波漏泄量的变化由I信道信号和Q信道信号的振幅值与该DC值的比决定,而混频器的失真由发送信号的振幅变化产生。但是,发送功率计算单元107在被计算出超出规定的振幅范围的振幅值时,接收由第2设定值计算单元109生成的反馈信号,并且使第1设定值计算单元108以及第2设定值计算单元109再次进行增益值的计算,从而,能够将I信道信号以及Q信道信号的振幅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并且能够避免误差向量幅度的恶化、相邻信道泄漏功率比的恶化。
一般,通过I/Q信号的振幅控制来改变发送功率时,难以在保证性能的基础上取得宽的动态范围。因此,比较适合于在窄的动态范围内实现相当于分辨率为0.1dB的高分辨率,并且,可考虑如图20所示的I/Q振幅特性。这样地控制I/Q信号的振幅,就等于实现相当于在实施方式1中所述的分辨率为0.1dB的第2可变放大电路123的功能。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以I/Q信号的振幅控制实现0.1dB的分辨率,并且将其与分辨率为1dB的可变放大电路进行组合,从而,与设置有多个可变放大电路的情况相比较,可以削减电路规模。
根据本发明的第1个形态的发送功率控制装置,包括:第1以及第2可变放大电路,增益分辨率有所不同,将输入信号放大;校正值计算单元,计算用于保证发送功率的精度的校正值;发送功率指定单元,根据由通信对方发送的信号,指定输出给所述通信对方的发送功率;发送功率计算单元,通过用所述校正值校正所述指定发送功率而计算发送功率;以及设定值计算单元,根据由所述发送功率计算单元计算出的发送功率,计算对所述第1以及第2可变放大电路设定的增益值。
根据该结构,通过准备增益分辨率各异的第1以及第2可变放大电路,参考保证发送功率精度的校正值,只对发送功率的任意1点进行检测,进行发送功率控制装置的调整,从而能够使综合增益特性为线性,并且,可以对第1以及第2可变放大电路设定最佳的增益值,所以能够减少在调整上所需的步骤数量,并且,可以在宽的动态范围中进行高精度的发送功率控制。
根据本发明的第2个形态的发送功率控制装置,包括:第1可变放大电路,将输入信号放大;振幅控制单元,进行I信道信号以及Q信道信号的振幅控制;校正值计算单元,计算用于保证发送功率的精度的校正值;发送功率指定单元,根据由通信对方发送的信号,指定输出给所述通信对方的发送功率;发送功率计算单元,通过用所述校正值校正所述指定发送功率而计算发送功率;设定值计算单元,根据由所述发送功率计算单元计算出的发送功率,计算对所述第1可变放大电路设定的增益值;以及振幅值计算单元,根据由所述发送功率计算单元计算出的校正后的发送功率,计算对所述振幅控制单元设定的振幅值.
根据该结构,对于输出给通信对方的发送功率,第1可变放大电路和控制I信道信号以及Q信道信号的振幅控制单元分别以各异(不同)的分辨率设定增益值,参考保证发送功率精度的校正值,只对发送功率的任意1点进行检测,并且对发送功率控制装置进行调整,从而,能够使综合增益特性成为线性,并且,对于第1以及第2可变放大电路设定最优的增益值,所以,能够减少调整所需的步骤数量,并且,在宽的动态范围中进行高精度的发送功率控制。
根据本发明的第3个形态的发送功率控制装置,在上述结构中,所述校正值计算单元包括:存储单元,存储用于补偿由频率特性以及温度特性引起的发送功率精度的恶化的环境特性校正值;并且,在环境发生变化时,使用存储在所述存储单元中的环境特性校正值计算环境变化后的校正值。
根据该结构,在发生环境变化时,使用存储在所述存储单元中的环境特性校正值计算环境变化后的校正值,从而,能够进行高速并且高精度的发送功率控制。
根据本发明的第4个形态的发送功率控制装置,在上述结构中,所述校正值计算单元包括:误差计算单元,计算由所述发送功率指定单元指定的发送功率和实际输出到通信对方的有效发送功率之间的误差,根据由所述发送功率指定单元指定的发送功率,判断是否将所述误差的校正反映到所述校正值的计算之中。
根据该结构,在检测发送功率时,一般只检测发送功率高的区域,因此,由于高的区域的发送功率在规格上被严格地规定了精度保证,所以根据由发送功率指定单元指定的发送功率,判断是否将所述误差的校正反映到所述校正值的计算之中,从而,当指定的发送功率较高时,因为发送功率的检测精度较高,所以,反映误差的校正,当指定的发送功率较低时,因为发送功率的检测精度较低,所以,不反映误差的校正,从而,能够进行高精度的发送功率控制。
根据本发明的第5个形态的发送功率控制装置,在上述结构中,所述校正值计算单元包括:定时信息生成单元,生成用于计算校正值的定时信息,根据所述定时信息,管理作为计算校正值的次数的校正值量的限制以及校正值的计算周期。
根据该结构,根据所述定时信息,管理作为计算校正值的次数的校正值量的限制以及校正值的计算周期,从而,例如,在CDMA方式等发送功率控制中,能够将时隙间校正值量控制在规定值内计算校正值。
根据本发明的第6个形态的发送功率控制装置,在上述结构中,所述发送功率计算单元接受在被计算出偏离所述第2可变放大电路的动态范围的增益值时由所述设定值计算单元生成的反馈信息,并且使所述设定值计算单元再次进行增益值的计算。
根据该结构,接受在被计算出偏离所述第2可变放大电路的动态范围的增益值时由所述设定值计算单元生成的反馈信息,并且使所述第1设定值计算单元以及所述第2设定值计算单元再次进行增益值的计算,从而能够在第2可变放大电路的动态范围内进行增益控制,并且,能够保持第1可变放大电路和第2可变放大电路的综合增益特性的线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7个形态的发送功率控制装置,在上述结构中,所述发送功率计算单元接受在被计算出超出规定的振幅范围的振幅值时由所述振幅值计算单元生成的反馈信息,并且使所述设定值计算单元以及所述振幅值计算单元再次进行增益值的计算。
根据该结构,在过于增大I信道信号以及Q信道信号的振幅的变化量时,虽然可能产生伴随由I信道信号和Q信道信号的振幅值与该DC值的比决定的载波漏泄(carrier leak)量的变化的误差向量幅度(EVM)的恶化,或者随着由发送信号的振幅变化生成的混频器的失真的邻近信道泄漏功率比的恶化,但是,接受在被计算出超出规定的振幅范围的振幅值时由所述振幅值计算单元生成的反馈信息,并且使第1设定值计算单元以及振幅值计算单元再次进行增益值的计算,从而,能够将I信道信号和Q信道信号的振幅控制在规定的范围中,可以避免误差向量幅度的恶化、相邻信道泄漏功率比的恶化。
根据本发明的第8个形态的发送功率控制装置,在上述结构中,包括:第1可变放大电路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第1可变放大电路的增益值;第2可变放大电路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第2可变放大电路的增益值;以及增益设定值控制单元,根据由所述设定值计算单元计算出的增益值求增益码,并且,用求出的增益码,使用规定的控制格式独立地控制所述第1可变放大电路控制单元以及所述第2可变放大电路控制单元。
根据该结构,使用规定的控制格式独立地控制所述第1可变放大电路控制单元以及所述第2可变放大电路控制单元,从而,即使第1可变放大电路和第2可变放大电路由不同的电路构成,并且各自的发送功率控制定时不同时,也能够以各自的定时进行控制。
根据本发明的第9个形态的发送功率控制装置,在上述结构中,包括:可变放大电路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第1可变放大电路和所述第2可变放大电路的各个增益值;以及增益设定值控制单元,根据由所述设定值计算单元计算出的增益值求增益码,并且,用求出的增益码,使用规定的控制格式控制所述可变放大电路控制单元。
根据该结构,使用规定的控制格式控制所述可变放大电路控制单元,从而,即使第1可变放大电路和第2可变放大电路由相同的电路构成,并且,各自的发送功率控制定时不同时,也能够以各自的定时进行控制。
根据本发明的第10个形态的发送功率控制装置,在上述结构中,包括:第1可变放大电路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第1可变放大电路的增益值;以及增益设定值控制单元,根据由所述设定值计算单元计算出的增益值求增益码,并且,用求出的增益码,使用规定的控制格式独立地控制所述第1可变放大电路控制单元以及所述振幅值控制单元。
根据该结构,使用规定的控制格式独立地控制所述第1可变放大电路控制单元以及所述振幅控制单元,从而,即使第1可变放大电路和振幅控制单元由不同的电路构成,并且各自的发送功率控制定时不同时,也能够以各自的定时进行控制。
本说明书是根据2004年2月12日申请的第2004-035027号日本专利申请。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申请。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发送功率控制装置,具有减少在调整上所需的步骤数量,在宽的动态范围中进行高精度的发送功率控制的效果,并且能够应用于无线通信装置。
Claims (8)
1.一种发送功率控制装置,包括:
第1以及第2可变放大电路,它们的增益分辨率有所不同,并且分别将输入信号放大;
发送功率指定单元,根据由通信对方发送的通知信息,指定输出给所述通信对方的发送功率;
校正值计算单元,计算用于保证所述发送功率的精度的校正值;
发送功率计算单元,通过将被指定的所述发送功率用所述校正值校正而计算发送功率;以及
设定值计算单元,根据由所述发送功率计算单元计算出的校正后的发送功率,计算对所述第1可变放大电路以及所述第2可变放大电路设定的增益值,
所述发送功率计算单元接受在被计算出偏离所述第2可变放大电路的动态范围的增益值时由所述设定值计算单元生成的反馈信息,并且使所述设定值计算单元再次进行对所述第1可变放大电路以及所述第2可变放大电路设定的增益值的计算。
2.一种发送功率控制装置,包括:
第1可变放大电路,将输入信号放大;
振幅控制单元,进行I信道信号以及Q信道信号的振幅控制;
发送功率指定单元,根据由通信对方发送的通知信息,指定输出给所述通信对方的发送功率;
校正值计算单元,计算用于保证所述发送功率的精度的校正值;
发送功率计算单元,通过将被指定的所述发送功率用所述校正值校正而计算发送功率;
设定值计算单元,根据由所述发送功率计算单元计算出的发送功率,计算对所述第1可变放大电路设定的增益值;以及
振幅值计算单元,根据由所述发送功率计算单元计算出的校正后的发送功率,计算对所述振幅控制单元设定的振幅值,
所述发送功率计算单元接受在被计算出超出规定的振幅范围的振幅值时由所述振幅值计算单元生成的反馈信息,并且使所述设定值计算单元以及所述振幅值计算单元再次进行计算。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功率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校正值计算单元包括:存储单元,存储用于补偿由频率特性以及温度特性引起的发送功率精度的恶化的环境特性校正值,
在发生环境变化时,使用存储在所述存储单元中的环境特性校正值计算环境变化后的校正值。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功率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校正值计算单元包括:误差计算单元,计算由所述发送功率指定单元指定的发送功率和实际输出给通信对方的有效发送功率之间的误差,
根据由所述发送功率指定单元指定的发送功率,判断是否将所述误差的校正反映到所述校正值的计算之中。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送功率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校正值计算单元包括:定时信息生成单元,生成用于计算校正值的定时信息,
根据所述定时信息,管理作为计算校正值的次数的校正值量的限制以及校正值的计算周期。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功率控制装置,其中包括:
第1可变放大电路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第1可变放大电路的增益值;
第2可变放大电路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第2可变放大电路的增益值;以及
增益设定值控制单元,根据由所述设定值计算单元计算出的增益值求增益码,并且以求出的增益码,独立地控制所述第1可变放大电路控制单元以及所述第2可变放大电路控制单元。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送功率控制装置,其中包括:
可变放大电路控制单元,将所述第1可变放大电路控制单元和所述第2可变放大电路控制单元共用为一个控制单元。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送功率控制装置,其中包括:
第1可变放大电路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第1可变放大电路的增益值;以及
增益设定值控制单元,根据由所述设定值计算单元和所述振幅值计算单元计算出的增益值求增益码,并且以求出的增益码,独立地控制所述第1可变放大电路控制单元以及所述振幅控制单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035027/2004 | 2004-02-12 | ||
JP2004035027A JP3978433B2 (ja) | 2004-02-12 | 2004-02-12 | 送信電力制御装置 |
PCT/JP2005/001836 WO2005078939A1 (ja) | 2004-02-12 | 2005-02-08 | 送信電力制御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918798A CN1918798A (zh) | 2007-02-21 |
CN1918798B true CN1918798B (zh) | 2010-05-12 |
Family
ID=348576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580004442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18798B (zh) | 2004-02-12 | 2005-02-08 | 发送功率控制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496375B2 (zh) |
JP (1) | JP3978433B2 (zh) |
CN (1) | CN1918798B (zh) |
WO (1) | WO2005078939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899419B2 (en) * | 2004-01-16 | 2011-03-01 |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pensating code channel power in a transmitter |
JP2007295472A (ja) * | 2006-04-27 | 2007-11-08 | Kyocera Corp | Agc回路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無線機 |
US7940859B2 (en) * | 2006-08-04 | 2011-05-10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Transmission circuit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
US8509290B2 (en) | 2006-12-21 | 2013-08-13 | Icera Canada ULC | Closed-loop digital power control for a wireless transmitter |
JP5088131B2 (ja) * | 2007-12-28 | 2012-12-05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電力制御回路及び電力制御方法 |
KR101549572B1 (ko) * | 2008-11-25 | 2015-09-02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멀티 셀 hsdpa를 지원하는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 품질 인식자 전송용 물리제어채널의 전송전력을 조절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US8618983B2 (en) * | 2009-09-13 | 2013-12-31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Phased-array transceiver for millimeter-wave frequencies |
JP5564111B2 (ja) * | 2010-06-22 | 2014-07-30 | ルネサス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 半導体装置 |
CN110291818B (zh) * | 2016-12-15 | 2022-06-28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US20210176714A1 (en) * | 2018-08-21 | 2021-06-10 | Ntt Docomo, Inc. | User equipment and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method |
CN109450564B (zh) * | 2018-10-19 | 2019-10-08 | 小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一种pa发送功率校准和补偿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452473A (en) * | 1994-02-28 | 1995-09-1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Reverse link, transmit power correction and limitation in a radiotelephone system |
JPH08331108A (ja) | 1995-05-31 | 1996-12-13 | Fujitsu Ltd | 線路終端回路 |
JP3094955B2 (ja) * | 1997-06-23 | 2000-10-03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送信増幅器制御回路 |
JPH1174806A (ja) | 1997-08-27 | 1999-03-16 | Daihen Corp | 送信増幅器の非線形歪補償回路 |
JPH11177444A (ja) | 1997-12-15 | 1999-07-02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送信電力制御装置及び方法 |
JP2000013254A (ja) | 1998-06-24 | 2000-01-14 | Hitachi Denshi Ltd | 無線機 |
JP3570898B2 (ja) * | 1998-08-24 | 2004-09-29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プレディストーション回路 |
JP4156735B2 (ja) | 1999-01-08 | 2008-09-24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無線装置、無線装置における送信電力制御方法および記録媒体 |
US6438360B1 (en) * | 1999-07-22 | 2002-08-20 | Motorola, Inc. | Amplifier system with load control to produce an amplitude envelope |
US6819938B2 (en) | 2001-06-26 | 2004-11-1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power control calibration and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
US7058139B2 (en) * | 2001-11-16 | 2006-06-06 |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 Transmitter with transmitter chain phase adjustment on the basis of pre-stored phase information |
US6594501B2 (en) * | 2001-12-14 | 2003-07-1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stems and techniques for channel gain computations |
JP3958066B2 (ja) | 2002-02-21 | 2007-08-15 | ソニー・エリクソン・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送信出力回路および移動体通信端末 |
JP3662888B2 (ja) | 2002-03-06 | 2005-06-22 | 埼玉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送信電力制御装置及びその方法 |
JP4043824B2 (ja) | 2002-03-29 | 2008-02-06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非線形歪補償装置および非線形歪補償方法 |
JP3890264B2 (ja) | 2002-06-26 | 2007-03-07 | 埼玉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無線装置の送信機とその送信レベル制御方法 |
US6870435B2 (en) * | 2003-06-30 | 2005-03-22 | Mia-Com, Inc. | Electromagnetic wave transmitter, receiver and transceiver systems, methods and articles of manufacture |
JP3970177B2 (ja) * | 2002-12-26 | 2007-09-05 | パナソニック 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装置 |
US7424064B2 (en) * | 2003-11-20 | 2008-09-09 | Nokia Corporation | Polar transmitter with digital to RF converter |
-
2004
- 2004-02-12 JP JP2004035027A patent/JP3978433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5
- 2005-02-08 CN CN2005800044422A patent/CN1918798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5-02-08 WO PCT/JP2005/001836 patent/WO2005078939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5-02-08 US US10/589,076 patent/US7496375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05229274A (ja) | 2005-08-25 |
US7496375B2 (en) | 2009-02-24 |
CN1918798A (zh) | 2007-02-21 |
WO2005078939A1 (ja) | 2005-08-25 |
JP3978433B2 (ja) | 2007-09-19 |
US20070176681A1 (en) | 2007-08-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1604456B1 (en) | Closed loop power control of non-constant envelope waveforms using sample/hold | |
EP1806838B1 (en) | Delay controller and delay control method | |
JP4951238B2 (ja) | 極座標変調送信装置及び適応歪補償処理システム並びに極座標変調送信方法及び適応歪補償処理方法 | |
EP2974006B1 (en) | Envelope tracking system with internal power amplifier characterization | |
US7792214B2 (en) | Polar modulation transmitter circuit and communications device | |
JP4767583B2 (ja) | 歪補償回路 | |
US20080139140A1 (en) | Signal predistortion in radio transmitter | |
CN1918798B (zh) | 发送功率控制装置 | |
CN101107797B (zh) | 确定取决于输入信号幅度的传输链路的输出信号幅度和/或相位的方法和系统 | |
GB2346492A (en) | Feedback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in an efficient mobile phone or base station transmitter | |
CN102007689A (zh) | 装置功率检测器 | |
EP2056479A1 (en) | Transmission circuit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 |
US7734263B2 (en) | Transmission circuit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 |
CN101111992A (zh) | 极化调制、极坐标调制方法、集成电路和无线电传送设备 | |
JPH10322137A (ja) | プリディストーション型歪補償回路付送信装置 | |
EP1450482B1 (en) | Circuit and method for compensating for nonlinear distortion of power amplifier | |
US7940859B2 (en) | Transmission circuit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 |
EP1566887B1 (en) | Mobile-communication equipment and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method | |
US7403747B2 (en) | Tuning a station | |
JP2001267851A (ja) | 歪補償増幅器 | |
JP2003023361A (ja) | 送信信号処理装置及び移動局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512 Termination date: 201302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