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17611A - 成像设备和成像方法 - Google Patents
成像设备和成像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917611A CN1917611A CNA2006101059277A CN200610105927A CN1917611A CN 1917611 A CN1917611 A CN 1917611A CN A2006101059277 A CNA2006101059277 A CN A2006101059277A CN 200610105927 A CN200610105927 A CN 200610105927A CN 1917611 A CN1917611 A CN 191761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mage
- view data
- equal
- imaging device
- record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4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0
- 239000012634 fragm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6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7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7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512 characteriz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052 compa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806 monitoring devi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091 pan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452 restrain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150052726 DSP2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872198 Serjania polyphyll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913 ac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49 cogni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295 complem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79 coope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144 data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9 depend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84 extra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71 general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44991 metal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4706 metal oxid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93 optoelectronic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70 samp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896 sensitive det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7/00—Image analysis
- G06T7/20—Analysis of motion
- G06T7/254—Analysis of motion involving subtraction of imag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4—Computer-aided capture of images, e.g. transfer from script file into camera, check of taken image quality, advice or proposal for image composition or decision on when to take imag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76—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 H04N5/765—Interface circuits between an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and another apparatus
- H04N5/77—Interface circuits between an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and another apparatus between a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a television camera
- H04N5/772—Interface circuits between an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and another apparatus between a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a television camera the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the television camera being placed in the same enclosur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76—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 H04N5/907—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using static stores, e.g. storage tubes or semiconductor memo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Television Signal Processing For Recording (AREA)
Abstract
一种成像设备包括成像元件;配置用于临时存储在预定定时经由成像元件被逐个捕捉的多个图像数据判定的存储器单元;用于比较记录在存储器单元内的图像数据以检测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的图像变化是否已出现的比较器;配置用于在所述比较装置已检测到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图像变化的情况下,通过比较记录在所述存储器单元内的图像数据来判定所述图像变化是否已收敛至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的量的判定单元;以及配置用于实施控制以使得在判定图像变化已收敛于一个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的量的情况下,在预定的记录介质上记录经由所述成像元件捕捉的图像数据的控制器。
Description
相关申请的对照
本发明包括的主题涉及于2005年7月15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JP2005-206361,其全文合并在此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拍摄对象图像并在记录介质上记录该图像为静止图像数据的成像设备。
背景技术
在犯罪预防类的监视摄像机中,只要检测到捕捉图像的变化,就开始拍摄图像,使得在发生诸如可疑人员非法闯入事件的情况下,能够在事件发生同时有效记录图像。例如根据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No.50-81914中描述的技术,自动监视装置能够在被捕捉图像内出现变化时记录图像。
在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No.50-81914中描述的自动监视装置从经由电视摄像机成像获取的对象视频信号中提取屏幕(图像)的多点视频信号并将这些视频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并对新获取的视频信号进行类似地处理。随后,该自动监视装置比较对应于相同对象不同时间图像的数字化视频信号以检查图像是否出现在被捕捉的图像中,从而例如能够在确定出现变化的情况下激活记录设备以记录图像。
使用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No.50-81914中描述的技术就可以防止记录介质上对图像的无效记录,并且在图像中出现变化的情况下能够快速可靠地记录图像。这样,使用某些现有技术就可构造出可靠的自动监视设备。此外,通过组合诸如红外线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的各类传感器,就能够准确检测要被检测的各种状态并记录这些状态。
发明内容
在现今的照相机(包括数字和胶卷)中,各部分采用电子形式实现自动化,并且提供诸如自动曝光和自动调焦之类的功能作为普通功能,这就使得非专业人员也能拍摄曝光和焦距合适的图像。此外,在由数码照相机所捕捉拍摄的图像送入个人计算机时还可使用各种图像处理软件程序对曝光不足的成像进行某种程度上的补偿。
尽管如此,却不能自动拍摄带有预期构成并处于预期状态的移动对象图像。这是因为无法自动检测预期构成或预期状态的出现。如上所述就无法自动确定拍摄图像的构成或准确定时。此外,即使已拍摄图像可由个人计算机等进行校正,通常也无法获取带有预期构成并处于预期状态的对象图像。
显然在日本未审查专利公开No.50-81914中描述的监视装置的照相机中,由于其固定在某个位置从而能够以相同的构成恒定地成像相同的对象,所以就能够检测所捕捉图像的变化并在恰当的时刻拍摄预期的图像。但是在由普通用户使用的数码照相机时,用户通常携带并手持数码照相机进行操作,并且对象根据用户意图常常变化,这就无法使用在监视装置中可用的照相机技术。
如上所述,对于使用普通数码照相机拍摄静止图像的构成和定时是不允许个人计算机对其进行自动化或校正的,所以这两点仍旧是拍摄良好图像未解决的主要问题。普通数码照相机的情况与监视摄像机相反,即期望在最符合用户意图的定时(依据用户意图的定时)自动拍摄图像。
期望能够根据用户意图且不错过恰当时机而自动拍摄图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成像设备,该设备包括成像元件;配置用于临时存储对应于多个图像的多个图像数据片段的存储器单元,其中所述多个图像数据片段在预定定时经由成像元件逐个捕捉;比较装置,用于比较记录在存储器单元内的多个图像数据片段以检测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的图像变化是否已经出现;判定装置,用于在比较装置已经检测到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的图像变化时,通过比较记录在存储器单元内多个图像数据片段来判定所述图像变化是否已收敛于一个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的量;以及控制装置,用于实施控制以使得在判定装置判定图像变化已收敛于一个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的量的情况下可以在预定的记录介质上记录经由成像元件捕捉的图像数据。
在根据该实施例的成像设备中,在预定定时处经由成像元件逐个捕捉的图像数据片段被顺序存储在存储器单元内。存储器单元能够存储多个图像数据片段并可由顺序捕捉的图像数据片段更新。存储器单元存储在预定定时被逐个顺序获取的新旧图像数据片段,例如至少在最近捕捉的图像数据和之前紧接捕捉的图像数据。
比较装置比较拍摄并记录在存储器单元内的多个片段的成像数据以检测是否出现了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的变化。在比较装置确定已经出现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图像变化的情况下,判定装置就判定所述图像变化是否已收敛于一个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的量,当判定装置判定所述图像变化已收敛于一个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的量时就在控制装置的控制下自动拍摄新图像并将该拍摄的图像记录在记录介质上。
随后就重复在存储器单元内记录图像数据和在预定定时处顺序捕捉并记录在存储器单元内图像数据的比较、检查等操作以根据图像数据间的变化自动拍摄图像。
这样就能够例如避免拍摄大量不需要的图像。此外,即使在用户不执行诸如按下快门按钮的拍摄对象图像的操作时,也能自动检测拍摄带有预期构成的预期对象图像的恰当定时并能自动拍摄图像。即能够实现根据用户意图的自动成像。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成像设备,该设备包括用于检测成像条件内变化量的检测装置;判定装置,用于判定由检测装置检测到的变化量是否已经变得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并在随后收敛于一个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的量;以及控制装置,用于实施控制以使得在判定装置判定所述变化量已经变得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并在随后收敛于一个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的量的情况下在预定的记录介质上记录经由成像元件捕捉的图像数据。
在根据该实施例的成像设备中,能够手动或自动地调节各种成像条件。当调节成像条件时,就可由检测装置自动检测变化量。代表变化量并由检测装置输出的检测结果受判定装置监视。当所述变化量已经变得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并在随后收敛于一个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的量的情况下就认为成像装置已准备好拍摄预期对象的图像(例如,包括该对象已固定、图像质量以调节或预定对象已对焦的成像范围)。于是控制装置就控制相关部分以自动拍摄图像并在记录介质上记录该图像数据。
这样就能够例如避免拍摄大量不需要的图像。此外,即使在用户不执行诸如按下快门按钮的拍摄对象图像的操作时,也能自动检测拍摄带有预期构成的预期对象图像的恰当定时并能自动拍摄图像。即能够实现根据用户意图的自动成像。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由成像装置使用的成像方法,其中所述成像设备包括成像元件并包括配置用于临时存储对应于多个图像的多个图像数据片段的存储器单元,所述的多个图像数据片段在预定定时经由成像元件逐个捕捉,所述成像方法包括步骤如下:比较存储在存储器单元内的多个图像数据片段以检测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的图像变化是否已出现;在经比较已经检测到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图像变化的情况下,通过比较记录在存储器单元内多个图像数据片段来判定所述图像变化是否已收敛于一个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的量;并实施控制以使得在判定图像变化已收敛于一个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的量的情况下在预定的记录介质上记录经由成像元件捕捉的图像数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成像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检测成像条件内的变化量;判定检测到的变化量是否已经变得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并在随后收敛于一个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的量;并实施控制以使得在判定由所述变化量已经变得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并在随后收敛于一个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的量的情况下在预定的记录介质上记录经由成像元件捕捉的图像数据。
根据本发明的这些实施例,就能够解决这些对于拍摄良好图像很重要但相比于曝光或调焦不可能实现自动调节的图像拍摄构成或定时的问题,这就让即使不习惯拍摄图像的用户也能不错过合适的定时地拍摄带有预定构成和预定内容的预定对象图像。也就是说用户能够自动拍摄其满意的良好图像。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成像设备框图;
图2是用于解释基于图像内的变化而自动拍摄图像的一个实例的示意图;
图3是在基于图像内的变化而自动拍摄图像的情况下所述成像设备运行的流程图;
图4是在基于成像条件的变化而自动拍摄图像的情况下所述成像设备运行的流程图;
图5是在基于成像设备运动的变化而自动拍摄图像的情况下所述成像设备运行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将根据一成像设备的实例对该实施例进行描述,其中(诸如数码静止照相机或数码视频摄像机的)该成像设备能够以静止图像的形式成像目标对象并以数字数据的形式在记录介质上记录该静止图像。
成像设备的配置和基本操作
图1是根据该实施例的成像设备框图。如图1所示,根据该实施例的成像设备通常包括照相机单元1、照相机数字信号处理器(DSP)2和控制器3。此外,照相机DSP 2例如还可与诸如半导体存储器的可移动存储介质4、液晶显示器(LCD)5和数字输入/输出端6相连。此外,控制器3还可连接至操作单元7和陀螺仪(此后缩写为gyro)8。
如图1所示,照相机单元包括光学模块11、作为成像元件的电荷耦合器件(CCD)12、预处理电路13、光学模块驱动器14、CCD驱动器15和定时发生电路16。光学模块11包括透镜、聚焦机构、快门机构以及光圈机构等。如下将描述,可在光学模块11处于自动调节模式时在控制器3的控制下执行自动调节,而在光学模块11处于手动调节模式时允许用户进行手动调节。
自动调节模式和手动调节模式之间的切换可以经由连接至控制器3的操作单元7执行。虽然根据该实施例使用CCD作为成像设备中的成像元件,但是也可以使用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图像传感器。
照相机DSP 2包括第一存储器21、用于临时存储图像数据的第二存储器23、信号处理器22以及用于比较图像数据的比较器24。第一存储器21是临时存储经由CCD12在每个预定定时处顺序捕捉的图像数据的第一存储器单元。
第一存储器21具有记录至少足以存储两幅图像(两个屏幕)图像数据的存储容量。第一存储器21一直准备临时独立存储新旧图像的图像数据,即最近捕捉的图像数据和之前紧接捕捉的图像数据。
更具体地,第一存储器21具有两个图像存储区域。在最近捕捉的图像数据被存储在两个图像存储区域之一而之前紧接捕捉的图像数据被存储在另一个区域内的情况下,当捕捉新图像数据时,新图像数据覆盖已记录有旧图像数据的存储区域,从而能够如上所述一直存储新旧图像(两个屏幕)的图像数据。
第二存储器23是临时存储最近拍摄并记录在如下所述的记录介质4上的图像数据的第二存储器单元。如下将描述,通过比较临时存储在第二存储器23中的图像数据和临时存储在第一存储器21中的图像数据,就能够检查图像是否与先前捕捉的图像间存在显著变化。
如下将详述,照相机DSP 2的信号处理器22能够执行对所捕捉图像所需的信号处理并将结果输出至记录介质4、LCD 5或数字输入/输出端6,处理读取自记录介质4的图像数据并将结果输出至LCD 5或数字输入/输出端6,或者处理经由数字输入/输出端6接收的图像数据并将所得结果记录在记录介质4上或将结果提供给LCD 5。此外,信号处理器22还具有将拍摄并记录在记录介质4上的最新图像数据存储在第二存储器23内的功能。
此外,信号处理器22还具有差异检验器的功能。更具体地,当新近拍摄并记录的一个屏幕图像的图像数据与之前记录的一个屏幕图像的图像数据间的差异小于或等于一预定值时,信号处理器22就记录该新近拍摄并记录的一个屏幕图像的图像数据与之前记录的一个屏幕图像的图像数据间的差异作为新近拍摄并存储的图像数据。
如下将详述,照相机DSP 2的比较器24比较最后拍摄并记录在记录介质4上存储在第二存储器23内的图像数据与顺序存储在第一存储器21内的图像数据以检测它们之间的差值,并将该差值报告给控制器3,从而能够检查新捕捉的图像与已拍摄的图像是否存在显著变化。
此外,在已拍摄并临时存储在第二存储器23内的图像与新近拍摄图像之间的显著变化出现以后,比较器24就比较暂时存储在第一存储器21内的新旧图像数据以检测它们之间的差值,并将该差值报告给控制器3,从而能够检查图像间的变化是否已收敛至一个小于或等于一预定值的量。
控制器3是在其中中央处理单元(CPU)31、只读存储器(ROM)32、随机存取存储器(RAM)33、闪存34和计时电路35经由CPU系统总线相连的微型计算机。控制器3根据本实施例控制成像设备的各部分。
CPU 31通过执行各种程序、生成供给各部分的控制信号并将这些控制信号提供给预期电路部分来起到控制该成像设备的主要作用。ROM 32存储由CPU 31执行的各种程序以及处理所需的数据等等。
RAM 33主要作为工作区,例如用于临时存储处理过程中的中间结果。计时电路35能够提供当前的年、月、日、星期以及当前时刻并且还具有日历功能,从而计时电路35就能够提供例如成像的日期和时间。此外,计时电路35还具有测量各周期的测量计数器功能。
连接至控制器3的操作单元7包括电源开/关键、快门按钮、缩放操作键以及其他的功能键或操作旋钮。操作单元7接收用户的输入操作并将相应的操作电信号提供给控制器3。
在根据本实施例的成像设备中提供的gyro 8具有两个轴,即垂直轴和水平轴。当水平或垂直摇摄根据本实施例的成像设备时,gyro 8就检测移动的方向和量(移动方向和角度)并将该方向和量报告给控制器3。
当打开根据本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电源并选择自动调节模式以使得光学模块11的机构如先前所述受到自动控制时,光学模块驱动器14就在控制器3的控制下生成用于光学模块11操作的驱动信号并将这些驱动信号提供给光学模块11以使得光学模块11能够根据驱动信号运行。在光学模块11中,调焦机构、快门机构以及光圈机构都受控于光学模块驱动器14提供的驱动信号,这就能够捕捉对应于对象图像的光学信息并将该信息提供给CCD 12,从而在CCD 12上形成图像。
CCD 12对光学模块11提供的图像执行光电转换并输出所得电信号。CCD12根据CCD驱动器15提供的驱动信号运行。CCD 12捕捉由光学模块11提供的对象图像,并基于受控于控制器3的定时发生电路16所提供的定时信号将该捕捉的对象图像(图像信息)转换成电信号,再将所述电信号提供给预处理电路13。
如上所述,定时发生电路16在控制器3的控制下生成代表特定定时的定时信号。CCD驱动器15基于由定时发生电路16提供的这些定时信号生成提供给CCD 12的控制信号。
预处理电路13对以电信号的形式提供给它的图像信息执行互相关二重抽样(CDS)以维持有利的信噪比。预处理电路13还进行自动增益控制(AGC)以控制增益,执行模拟/数字(A/D)转换以生成数字信号形式的图像数据并将图像数据提供给照相机DSP 2。
照相机DSP 2将由预处理电路13提供的图像数据临时存储在第一存储器21,对临时存储在第一存储器21内的图像数据执行诸如自动对焦(AF)、自动曝光(AE)和自动白平衡(AWB)的照相机信号处理,将所得图像数据转换成模拟视频信号并将该模拟视频信号提供给LCD 5,并且在LCD 5上显示经由光学模块11当前捕捉的图像。
当如前所述在第一存储器21内记录图像数据时,就在业已记录旧图像数据的存储区域内记录该图像数据,从而就在第一存储器21内存储经由CCD 12捕捉的对应于新旧图像(两个屏幕)的图像数据。
由于照相机单元1捕捉的图像由照相机DSP 2连续执行处理并在LCD 5上显示,所以用户就能够经由LCD 5认识到当前图像捕捉的状态。也就是说,用户能够通过LCD 5监视由根据本实施例的照相机单元1成像设备所捕捉的图像。
当按下操作单元7的快门按钮以指示图像拍摄时,控制器3就控制照相机DSP2以使得当前经由照相机单元1捕捉并在LCD 5上显示的图像数据被临时存储在第二存储器23内并被记录在记录介质4上。当在记录介质4上记录图像数据时,就能根据预定的数据压缩方法压缩图像数据。
如上所述,用户在检查LCD 5上显示的对象图像的同时等待并确定拍摄图像的恰当定时,控制器3在按下快门按钮的定时处控制相关部分来拍摄目标对象的图像并将该图像数据临时存储在第二存储器23内并记录在记录介质4上。
在选择手动调节模式,即光学模块11的机构由用户手动调节代替控制器3对光学模块驱动器14进行控制的情况下,就允许用户直接操作光学模块11的相关部分以控制对焦机构和光圈机构。此外,光学模块11的快门机构响应于按下操作单元7快门按钮的操作而操作。
同样在手动调节模式中,在用户按下快门键的定时处,经由照相机单元1捕捉并由照相机DSP 2处理的图像数据可以被记录在记录介质4上。
响应于经由操作单元7接收的用户操作,就从记录介质4中读取以压缩形式记录的预期图像数据,在信号处理器22内解压缩图像数据,把所得的解压缩数据转换成模拟视频信号并将该模拟视频信号提供给LCD 5以显示对应图像。如上所述,可以使用记录在记录介质4上的图像。
显然能够将经由数字输入/输出端6接收的图像数据转换成用于在记录介质4上记录的格式数据并在记录介质4上记录该数据,或者把读取自记录介质4的图像数据经由数字输入/输出端6提供给外部个人计算机等。
数字输入/输出端6是与IEEE(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1394或USB(通用串行总线)兼容的数字接口。显然,数字输入/输出端6也可以与其他类型的接口兼容。例如,数字输入/输出端6可以是与光学或广播无线接口兼容的输入/输出端。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的成像设备能够拍摄对象的图像并在该成像设备所加载的记录介质4上记录该图像,还能够读取记录在记录介质4上的图像数据以及回放并使用该图像数据。如前所述,根据该实施例的成像设备主要可用于拍摄静止图像但也可用于拍摄移动图像并在记录介质4上记录移动图像。
自动成像模式的使用
在根据本实施例的成像设备中,为防止错失合适的拍摄图像定时,提供了自动成像模式,该模式能自动检测合适的拍摄图像定时并自动拍摄图像。在自动成像模式中,除了自动检测拍摄图像的恰当定时,即自动拍摄图像之外,也能在用户按下快门键时拍摄图像。
通常为了不错过拍摄图像的恰当时机,就可采取例如以预定时间间隔连续拍摄图像的方法。但在此情况下就可能无效记录大量基本相同的图像。而在根据本实施例的成像设备中对图像的拍摄和记录响应于如下三个事件的出现作为触发。因此就能不错过拍摄图像的恰当时机并避免记录大量类似的图像,从而避免了对记录介质的无效使用。
第一事件涉及图像本身的改变。更具体地,在诸如构成、对象、角度之类的显著变化已经在图像中出现并且该变化已经收敛的情况下就可认为第一事件已经出现。该事件的出现例如可以是用户已经改变了根据本实施例成像设备的方向、目标对象已经移动或者当对象是人或动物时已经改变了对象的动作或姿态,并且该变化随后得到收敛的情况。
第二事件涉及成像条件的改变。例如,在由用户或照相机自动机构导致了会使图像发生显著变化的成像条件中的这一变化并且该变化随后得到收敛的情况下就可认为第二事件已经出现。该事件的出现例如可以是用户或照相机的自动机构已经改变了光圈、变焦头的焦距或者焦点和变化已经完成的情况。
第三事件涉及成像设备本身的运动。例如,在照相机全景摇摄并且该摇摄已收敛的情况下就认为第三事件已经出现。该事件的出现例如可以是向左或向右全景摇摄成像设备或者向上或向下全景摇摄成像设备并且该运动已接近结束的情况。
即使用户不对快门按钮进行操作,只要有第一、第二和第三事件之一出现就自动拍摄图像。第一事件由图1中根据该实施例所示的成像设备的照相机DSP 2中提供的比较器24的功能来检测,即计算并监视最后拍摄并存储在第一存储器21内的图像数据和顺序存储在第一存储器21内的最新图像数据之间的差异,并由此检测图像中变化收敛出现的一系列事件。
第二事件由图1中根据该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控制器3基于某变化量进行检测,其中对所述变化量根据在光学模块驱动器14上进行的控制来识别或者根据来自光学模块11并代表用户手动操作的信息来识别。第三事件则是基于表示与图1中根据该实施例的成像设备控制器3相连的gyro 8的检测结果的输出来检测的。
接下来,将描述响应于第一事件自动拍摄图像的特定实例。图2是用于解释响应第一事件而自动拍摄图像的特定实例示意图。图2中的部分A示出了对象的位置以及取景窗(finder view)的状态。在根据本实施例的成像设备中仅捕捉取景窗内的图像作为图像信息。在此实例中,如图2中部分A所示的对象包括两个人和一棵树,图中可见左边的人的一部分位于取景窗(成像区域)外。
在根据本实施例的成像设备中,在打开成像设备电源的情况下将经由照相机单元1在预定定时捕捉的图像数据顺序写入照相机DSP 2的第一存储器21并在信号处理器22中得到处理,并在LCD 5的显示屏上显示对应的图像。随后在自动或由用户按下快门按钮作为的情况下,拍摄当前经由照相机单元1捕捉并显示在LCD5上的图像,即图2所示实例中部分A的图像作为第一图像。这样图2部分A的图像数据就被记录在记录介质4上并如图2的部分B所示,被临时存储在根据本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照相机DSP 2的第二存储器23内。
随后在用户略微改变照相机方向并调节变焦距镜头的情况下,如图2的部分C所示,在取景窗内包括作为对象的两个人并且还包括树的一部分。在此情况下经由照相机单元1新近捕捉并临时存储在第一存储器21内的图像数据具有图2中部分C所示的构成。
在此情况下,照相机DSP 2的比较器24就比较被临时存储在第二存储器23内并对应于图2部分B所示图像的图像数据与最新临时存储在第一存储器21内并对应于图2部分C所示图像的图像数据。
通过比较器24的比较例如就可计算图像数据亮度分量之间的差异并将其提供给控制器3。在判定由比较器24提供的差异大于或等于第一预定阈值从而图像中已经出现了相对明显的变化时,控制器3就控制照相机DSP 2的比较器24比较经由照相机单元1在预定定时顺序捕捉并临时存储在第一存储器21内的新旧图像数据。
如前所述,第一存储器21具有存储至少两幅图像(两个屏幕)图像数据的容量,并且每个预定定时顺序捕捉的图像数据覆盖记录在先前时刻捕捉的图像数据的存储区域。结果就能一直在第一存储器21中临时存储最新捕捉和之前紧接捕捉的图像数据(在捕捉最新图像数据时刻前一时刻捕捉的图像数据)。
这样,照相机DSP 2的比较器24就在每次将新捕捉的图像数据存储在第一存储器21内时比较新旧图像数据。在此情况下,还计算临时存储在第一存储器21内的新旧图像数据之间的亮度差异并将其提供给控制器3。
当临时存储在第一存储器21内的新旧图像数据间的差异变得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阈值时,即当图2的部分C所示的图像状态变化不再显著而图像之间比较的差异已变得较小时,控制器3就判定图像中的变化已收敛。控制器3就在随后控制诸如照相机单元1和照相机DSP 2之类的相关部分以拍摄如图2部分C所示经由照相机单元1所捕捉的图像,并将拍摄的图像数据存储在第二存储器23内并如图2的部分D所示将其记录在记录介质4上。
这样在经由照相机单元1新近捕捉的图像相较于上次拍摄并记录在第二存储器23和记录介质4上的图像数据已显著改变的情况下,就在检测到图像中变化收敛的时刻拍摄变化收敛后的图像并将其记录在记录介质4上且无需用户按下快门按钮之类的操作。
在此情况下,与以预定时间间隔自动拍摄图像相反,其主要条件是新近捕捉的图像与之前紧挨着拍摄的图像相比发生了显著变化。这就避免了拍摄大量类似图像的情况出现。这就能避免对记录介质的无效使用并能迅速找出想要的图像。
在根据本发明的成像设备中,当如上所述打开成像设备电源或响应于用户的快门操作时,就记录图2部分B中示出的图像1。当用户不改变照相机方向或者作为对象的人不移动时,下一个成像操作就不会自动出现。尽管如此,由成像设备捕捉并在每个预定定时获取的图像被临时存储在第一存储器21内并与已经存储在第二存储器23内如图2部分B所示的图像相比较。
用户随后就操作照相机使其方向略微向左并拉远镜头,以使得两个人都能如图2部分C所示包括在取景窗内。这样由成像元件捕捉的如图2部分C所示的图像与已经记录的如图2部分B所示的图像相比就发生了显著变化。于是在已检测到变化并且图像中的该变化也已收敛时,就能拍摄经由照相机单元1新近捕捉的图像并在记录介质4上记录如图2中部分D所示的图像。
于是在每次图像内出现显著变化且该变化得以收敛时,例如在用户调焦或改变照相机方向时或者在作为对象的人移动时,就能检测该变化并自动拍摄图像。因此就能拍摄根据用户意图的图像而不错过拍摄图像的恰当时机。
虽然在上述实例中使用图像平均亮度间的差异来比较图像,但是也可基于其他参数的差异对图像进行比较。例如,可以基于图像的平均色调相对于对照之间的差异来认识图像中的变化大小。在此情况下,例如检测从具有诸如蓝色或红色之类明色的图像到具有诸如灰色或黑色之类暗色的图像变化,就能在图像色调变化已经收敛的情况下自动拍摄图像。
另外还可以在整个屏幕上收集诸如与已记录图像的每像素RGB值(红色(R)、绿色(G)和蓝色(B)的颜色信号值)差异的局部信息,并能在所得值超过预定阈值时判定已出现显著变化并在所得值收敛在预定值内时判定图像中的该变化已收敛。
此外还可以使用某些图像识别技术检测对象在屏幕上的位置或方向或者对象的出现与否以检查是否已超过预定阈值。例如,检查每幅图像内相对于对照的对象边沿,并且检查关于对象存在与否或者共同对象的位置或方向的差异以确定图像与对照之间是否已出现显著的变化,并且在已出现显著变化时判定该变化是否已收敛。
于是在检测到图像与对照之间特征对象消失或者出现新特征对象或者特征对象的位置和方向已经改变时就可确定图像与对照之间已经出现显著变化。当不再存在不同对象或者对象的位置和方向不再显著不同时就可确定图像内的变化已经收敛。
另外,还可以检查图像和对照间的匹配以确定匹配程度,从而在匹配程度较低时判定已出现显著变化而在匹配程度随后增加时判定图像内的变化已收敛。还可以相反地判定图像和对照间失配程度,从而在失配程度较高时判定图像内已出现显著变化而在失配程度随后降低时判定图像内的变化已收敛。
如上所述,当根据本实施例的成像设备捕捉的图像在用户改变成像设备方向或做出焦点、缩放等各种调节以拍摄期望图像的情况下发生显著改变从而能够捕捉带有预期构成的期望图像时,用户通常努力保持成像设备的方向并且只做出略微的调整。
于是在成像设备捕捉的图像已经发生显著改变之后,在捕捉的图像不再变化或只略微变化时就可判定能够捕捉到带有预期构成的期望图像。因此就能在预期时刻自动捕获带有预期构成的预期对象的图像而不错失拍摄图像的恰当时机。
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使用第一存储器21和第二存储器23确定图像中的变化大小,但是很显然也可以通过比较最近的图像数据和在预定定时捕捉的前一图像数据来确定图像中的变化大小。
在成像时刻对图像数据的差异记录
在记录介质4上记录已拍摄图像的情况下,并不记录最近拍摄的完整图像数据,而是计算最近拍摄图像数据与在此之前刚刚记录的一个屏幕完整数据的基础图像(例如,图2部分B中所示的图像)间的差异,并且在记录介质4上记录该差异作为已拍摄的图像数据。这样就能够减少记录的数据量以促进对记录介质4的有效使用。
然而在最近拍摄的图像数据与在此之前刚刚记录的一个屏幕完整数据的基础图像完全不同的情况下,计算这些图像间的差异就未必会降低数据量。于是在根据该实施例的成像设备中,在照相机DSP 2信号处理器22内提供的差异检验器首先计算最近拍摄图像数据与在此之前刚刚记录的一个屏幕完整数据的基础图像间的差异,并且在差异的数据量小于或等于特定阈值时在记录介质4上记录该差异数据作为差异图像。
如上所述,顺序计算最近拍摄图像数据与在此之前刚刚记录的一个屏幕完整数据的基础图像间的差异数据。当差异数据小于或等于预定阈值时,就判定该图像类似,并且记录该差异数据作为隶属于基本图像的差异图像1-a,1-b,...。
如上所述,可以优选地一并记录基本图像和隶属于该基本图像的差异图像作为单组用于后续处理。于是,如在有两幅差异图像隶属于基本图像的情况下,作为对单个图像数据的索引就可为某一编号附加子编号(_00,_01和_02),诸如“基础图像:001234567_00”,“差异图像1:001234567_01”和“差异图像2:001234567_02”。另外,还可以在记录介质内创建文件夹并在同文件夹内存储包括一基础图像和若干差异图像的组。
当在此之前刚刚记录的一个屏幕完整数据的基础图像与最近拍摄图像数据之间的差异较大时,这些图像之间的相似度就较低。在此情况下就无法减小数据量,并且还会降低该图像的再现精确度。于是就考虑将新拍摄的图像作为基础图像并在记录介质4上记录其完整的图像数据。这样在成像设备直接指向一个完全不同的成像目标时,就在记录介质4上记录新记录图像的完整数据从而不会降低该图像的再现精确度。
当播放记录在记录介质4上的差异图像时,就执行处理以在相关联的基本图像上反映差异图像的差异数据,从而能够重建用于回放的原始图像并在LCD 5上显示或用于其他目的。
其他事件的使用
在如上参考图2描述的实施例中,基于第一事件,即图像本身的变化检测根据用户意图的成像时刻,并在检测到的时刻上自动拍摄期望对象的图像。然而本发明不限于该实施例。如前所述,可以基于第二事件,即图像条件的变化或基于第三事件,即成像设备本身移动的变化来检测根据用户意图的成像时刻,并在检测到的时刻上自动拍摄期望对象的图像。
如前所述,第二事件,即图像条件的变化指的是根据本实施例的成像设备本身成像条件的变化。更具体地,第二事件指的是其值可被连续(逐渐)调整的诸如焦距、缩放、光圈之类参数的变化。在自动调节模式下,因为控制器3本身控制光学模块11,则可由控制器3直接识别焦距、缩放、光圈等的变化量。在手动调节模式中,可将对应于用户对光学模块11操作的信息报告给控制器3。
这样,控制器3就能识别与光学模块11调节量相应的焦距、缩放、光圈等的变化量。当识别的变化量大于或等于第一预定阈值时,控制器3就判定成像条件内的变化已经出现,并在随后该变化量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阈值时判定成像条件的变化已收敛。
第三事件,即成像设备本身的移动变化指的是由成像设备的摄像机摇摄所引起的移动。根据该实施例的成像设备包括gyro 8。当摇摄根据本实施例的成像设备时,成像设备就基于gyro 8的检测结果识别该成像设备被摇摄的方向(摇摄方向)以及该成像设备被移动的角度(由摇摄移动的角度)。
在此实施例中的摇摄方向通常是从用户视角看的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在已检测到成像设备方向的改变大于或等于第一预定阈值的情况下判定该移动角度已改变,并在移动角度的变化随后变得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阈值的情况下判定移动角度的变化已经收敛,于是就可以自动拍摄图像。
当使用第三事件时,由推测可知,与垂直摇摄相比,与水平摇摄相关联的图像变化更为常见。于是就能优选地把与垂直摇摄相关的第一阈值设置的相对较小而把与水平摇摄相关的第一阈值设置的相对较大,从而能够灵敏检测和快速响应对图像影响更大的垂直摇摄。
响应独立事件操作成像设备
接下来将参考图3至图5所示的流程图描述即使在用户未按下快门按钮的情况下也能响应上述第一、第二和第三事件而自动获取图像的进程。
首先将描述使用第一事件(图像变化)进行操作的情况。图3是在响应于第一事件,即图像内的变化而自动拍摄图像的情况下所述成像设备运行的流程图。图3所示进程可由控制器3控制相关部分执行。
当打开根据本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电源时,控制器3就执行图3所示的进程。在步骤S101中,控制器3控制照相机单元1、照相机DSP 2等,从而能够经由照相机单元1的光学模块11顺序捕捉图像。更具体地,控制器3控制照相机单元1、照相机DSP 2和LCD 5,从而能够经由照相机单元1的光学模块11顺序捕捉图像、把图像写入照相机DSP 2的第一存储器21,在信号处理器22内处理图像并提供结果,并且在LCD 5的显示屏上显示捕捉的图像,于是用户就可识别由成像设备捕捉的图像。
在步骤S102中,为了快速准确地获取用作对照的第一图像,控制器3在成像设备上电后已流逝预定时间前或在快门按钮被用户按下前一直等待。使用计时电路35来测量成像设备上电后所流逝的时间就能判定是否已流逝了预定的时间。
当在步骤S102中判定成像设备上电后已流逝了预定时间或者快门按钮已被用户按下时,在步骤S103,控制器3就控制照相机单元1和照相机DSP 2,以便拍摄当前视野内的图像并且把经由照相机单元1最新记录在第一存储器21上的图像数据记录在记录介质4和第二存储器23上。
在步骤S104中,控制器3控制照相机DSP 2,以便通过照相机DSP 2的比较器24对由照相机单元1最新捕捉并临时存储在第一存储器21内的图像数据和最后拍摄并临时存储在第二存储器23内的图像数据进行比较。如前所述,步骤S104中的比较涉及基于亮度、色调或每个像素的RGB值的差异检测,或使用图像识别技术的差异检测。
一旦接收来自比较器24的比较结果报告,控制器3就在步骤S105中检查在图像与对照之间是否已经出现大于或等于第一预定阈值的显著图像变化。若在步骤S105中判定显著图像变化未出现,该进程就回到步骤S104,并重复新捕捉图像和最后拍摄图像之间的比较。
若在步骤S105中判定出现了显著图像变化,则控制器3就在步骤S106中控制照相机DSP 2,由比较器24对临时存储在第一存储器21内的新旧图像进行比较。类似于步骤S104中的比较,步骤S106中的比较也涉及两图像间基于亮度、色调或每个像素的RGB值的差异检测,或使用图像识别技术的差异检测。
在步骤S107中,控制器3基于由比较器24报告的比较结果检查图像与对照之间的变化是否已变得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阈值,即持续出现的图像变化是否已收敛。若在步骤S107中判定图像内的变化未收敛,该进程就回到步骤S106,并重复新捕捉图像和先前拍摄图像之间的比较。
若在步骤S107中判定图像内的变化已收敛,则控制器3就在步骤S108中控制照相机单元1和照相机DSP 2拍摄当前捕捉的图像,以便将经由照相机单元1最新记录在第一存储器21上的图像数据记录在记录介质4和第二存储器23上。这就改变了临时存储在第二存储器23内的图像。
在步骤S109中,控制器3检查是否已通过操作单元7执行关闭成像设备电源以退出允许成像状态的操作。若未退出该状态,则该进程就回到步骤S104,并重复新拍摄图像和最近捕捉在第一存储器21内的图像之间的比较。
若在步骤S109中判定已执行退出操作,控制器3就在步骤S110中控制相关部分执行包括终止经由照相机单元1捕捉图像在内的终止进程。随后就退出图3所示的进程。
如上所述,根据成像设备捕捉的图像变化,就能基于图像变化并且不错过定时地预测并识别依据用户意图拍摄图像的恰当时机,从而即便在用户未按下快门按钮的情况下也能自动拍摄图像。
接下来将描述使用第二事件(成像条件变化)进行操作的情况。图4是在响应于第二事件,即成像条件的变化而自动拍摄图像的情况下所述成像设备运行的流程图。图4所示进程可由控制器3控制相关部分执行。
当打开根据本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电源时,控制器3就执行图4所示的进程。图4所示的步骤S201至S203中所执行的进程与图3所示的步骤S101至S103中的进程相类似。当执行步骤S203中的进程而在成像设备上电后第一次拍摄图像时,控制器3在步骤S204中开始监视成像条件。
在步骤S204中,诸如焦距、缩放和光圈的一个或多个参数的变化量被独立监视。在步骤S205中,控制器3检查大于或等于第一预定阈值的被监视成像条件的显著变化是否已出现。
若在步骤S205中判定未出现显著的成像条件变化,就继续对成像条件的监视并重复步骤S205中进程。若在步骤S205中判定出现了显著图像变化,则继续对成像条件变化量的监视,并在步骤S206中检查被监视成像条件的变化量是否已收敛到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阈值。
若在步骤S206中判定成像条件的变化未收敛,就继续对成像条件的监视并重复步骤S206中进程。若在步骤S206中判定成像条件的变化已收敛,则控制器3就在步骤S207中控制照相机单元1和照相机DSP 2拍摄当前捕捉的图像,以便将经由照相机单元1最新记录在第一存储器21上的图像数据记录在记录介质4和第二存储器23上。这就改变了临时存储在第二存储器23内的图像。
在步骤S208中,控制器3检查是否已通过操作单元7执行关闭成像设备电源以退出允许成像状态的操作。若未退出该状态,则该进程就返回步骤S205并继续对成像条件的监视。
若在步骤S208中判定已执行退出操作,控制器3就在步骤S209中控制相关部分执行包括终止经由照相机单元1捕捉图像在内的终止进程。随后就退出图4所示的进程。
如上所述,根据成像设备成像条件的变化,就能基于图像中的变化且不错过定时地预测并识别依据用户意图拍摄图像的恰当时机,从而即便在用户未按下快门按钮的情况下也能自动拍摄图像。
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使用了焦距、缩放和光圈的一个或多个成像条件,但本发明不限于该实施例。例如,当用户改变图像聚焦的取景窗(寻象器)焦点时,就可在变化大于或等于预定值的情况下(例如焦点从取景窗中间移至取景窗左端时)自动拍摄图像。
另外,还可以在快门速度已有大于或等于预定值的量的改变时自动拍摄图像。同样地,在根据本实施例的成像设备中与拍摄图像有关的若干条件被改变时,例如当图像质量变化时,就能在该变化大于或等于第一预定阈值并在随后该变化收敛至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阈值的量时自动拍摄图像。
接下来将描述使用第三事件(成像设备移动的变化)进行操作的情况。图5是在响应于第三事件,即成像设备移动的变化而自动拍摄图像的情况下所述成像设备运行的流程图。图5所示进程可由控制器3控制相关部分执行。
当打开根据本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电源时,控制器3就执行图5所示的进程。图5所示的步骤S301至S303中所执行的进程与图3所示的步骤S101至S103中的进程相类似。当执行步骤S303中的进程而在成像设备上电后第一次拍摄图像时,控制器3在步骤S304中开始对安装在根据本实施例的成像设备上的gyro 8的状态进行监视。
安装在根据本实施例的成像设备上的gyro 8是能够检测与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相关的旋转方向和角度的双轴陀螺仪。在步骤S305中,控制器3基于由被监视gyro 8输出的检测结果检查是否已检测出大于或等于第一预定阈值的显著变化。
若在步骤S305中判定显著变化没有被gyro 8检测到,就继续对gyro 8输出的检测结果的监视并重复步骤S305中进程。若在步骤S305中判定检测到显著变化,则继续对gyro 8输出的检测结果的监视,并在步骤S306中检查gyro 8输出的检测结果是否已收敛至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阈值。
若在步骤S306中判定gyro 8输出的检测结果未收敛,就继续对gyro 8输出的检测结果的监视并重复步骤S306中进程。若在步骤S306中判定gyro 8输出的检测结果已收敛,则控制器3就在步骤S307中控制照相机单元1和照相机DSP 2拍摄当前捕捉的图像,以便将经由照相机单元1最新记录在第一存储器21上的图像数据记录在记录介质4和第二存储器23上。这就改变了临时存储在第二存储器23内的图像。
在步骤S308中,控制器3检查是否已通过操作单元7执行关闭成像设备电源以退出允许成像状态的操作。若未退出该状态,则该进程就返回步骤S305并继续对gyro 8输出的检测结果的监视。
若在步骤S308中判定已执行退出操作,控制器3就在步骤S309中控制相关部分执行包括终止经由照相机单元1捕捉图像在内的终止进程。随后就退出图5所示的进程。
如上所述,根据安装在成像设备上gyro 8输出的检测结果的变化,就能基于图像中的变化且不错过定时地预测并识别依据用户意图拍摄图像的恰当时机,从而即便在用户未按下快门按钮的情况下也能自动拍摄期望的图像。
虽然以上独立使用了第一事件(图像中的变化)、第二事件(成像条件的变化)和第三事件(成像设备的移动),但很显然可以一并使用全部的第一、第二和第三事件。
在打开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电源并通过操作调节成像设备的方向、缩放、光圈等,或者即便未执行这些操作却出现了关于对象的某些变化的情况下,就可在操作结束时刻或变化收敛时刻自动拍摄图像。可以想见以上述方式拍摄的图像会包括具有良好角度并在恰当时刻拍摄的图像。
即使如上所述自动拍摄了图像,也只有在图像中出现变化时才进行记录。这就可以避免拍摄大量类似的图像和占用存储介质容量,并且能够节省在拍摄图像后用肉眼检查大量类似图像以挑选合适图像的劳动。
此外,通过记录基础图像和差异图像,就能节省记录介质的存储空间并能在拍摄图像后立即检查该图像与基础图像相比发生了什么样的改变。显然通过组合差异图像和基础图像就能重构原始图像,并且打印或查看重构的图像。
此外,利用上述的全部特征就能克服仍是拍摄良好图像一大困难的拍摄角度和时间的问题,这就使得初学者也能够轻易拍摄超过其拍摄能力的好图像。
在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成像设备中,能够设置以使得自动成像的定时通常要早于用户按下快门按钮的时刻。这就可以避免错过拍摄图像的恰当时机。更具体地,例如在拍摄快速移动对象图像的情况下能够可靠拍摄合适的对象图像。
当由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成像设备自动拍摄图像时,由于用户不执行诸如按下快门按钮的操作,就不会在拍摄的图像中产生模糊。
本发明还可应用于能够拍摄静止图像并以数字数据的形式记录该静止图像的各种成像设备。此外,以预定的恰当时机拍摄图像以及基于第二或第三事件自动拍摄图像的技术例如还可应用于模拟照相机(胶卷照相机)。
在上述实施例中,照相机DSP 2的比较器24和控制器3协作起到比较装置和判定装置的作用,并且该控制器3还起到控制装置的作用。此外,照相机DSP 2的差异检验器主要起到检查装置的作用。此外,主要与其他部分协作的控制器3起到检测装置和判定装置的作用。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以根据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来实现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改变,只要它们位于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效物范围之内。
Claims (24)
1.一种成像设备,包括:
成像元件;
存储器单元,配置用于临时存储与多个图像对应的多个图像数据片段,其中所述多个图像数据片段以预定定时经由成像元件被逐个捕捉;
比较装置,用于比较记录在存储器单元内的多个图像数据片段以检测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的图像变化是否已出现;
判定装置,用于在所述比较装置已检测到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的图像变化时,通过比较记录在所述存储器单元内的多个图像数据片段来判定所述图像变化是否已收敛至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的量;以及
控制装置,用于实施控制以使得在所述判定装置判定图像变化已收敛于一个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的量时,在预定的记录介质上记录经由所述成像元件捕捉的图像数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存储器单元包括:
配置用于临时存储通过所述成像元件以预定定时逐个捕捉到的多个图像数据片段的第一存储器,以及
配置用于临时存储最后拍摄的图像数据片段的第二存储器,
所述比较装置将记录在所述第一存储器内的多个图像数据片段之一与存储在第二存储器内的图像数据片段进行比较以检测是否出现了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阈值的图像变化,
所述判定装置比较记录在所述第一存储器内的多个图像数据片段以判定所述图像变化是否已收敛至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的量,并且
所述控制装置将经由所述成像元件捕捉的所述图像数据记录在所述第二存储器和所述预定记录介质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检查装置,该装置用于检查被最后记录在所述预定记录介质上关于一个屏幕图像数据的图像数据片段与新拍摄的图像数据片段之间的差异是否小于或等于一个预定值,
所述控制装置实施控制以便于在所述检查装置判定所述差异小于或等于所述预定值时将所述差异作为新拍摄的图像数据记录在所述预定的记录介质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实施控制使得关于一个屏幕的所述图像数据与相关于所述图像数据的差异数据作为一个组被记录在预定记录介质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
由所述比较装置和所述判定装置检测到的所述图像变化是图像的平均亮度变化。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
由所述比较装置和所述判定装置检测到的所述图像变化是图像的平均色调变化。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
由所述比较装置和所述判定装置检测到的所述图像变化涉及被比较图像之间的对象存在与否、对象位置差异以及对象方向差异中的至少一种。
8.一种成像设备,包括:
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成像条件变化量;
判定装置,用于判定由所述检测装置所检测的变化量是否已变得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并在随后收敛至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的量;以及
控制装置,用于实施控制以使得在所述判定装置判定所述变化量已经变得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并在随后收敛至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的量时,在预定的记录介质上记录经由成像元件捕捉的图像数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检查装置,该装置用于检查被最后记录在所述预定记录介质上关于一个屏幕图像数据的图像数据片段与新拍摄的图像数据片段之间的差异是否小于或等于一个预定值,
所述控制装置实施控制以便于在所述检查装置判定所述差异小于或等于所述预定值时将所述差异作为新拍摄的图像数据记录在所述预定的记录介质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实施控制使得关于一个屏幕的所述图像数据与所述图像数据相关的差异数据作为一个组被记录在预定记录介质上。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
由所述检测装置检测到的所述变化量是焦距、缩放、光圈和摇摄时刻移动角度中至少一种的变化量。
12.一种由成像装置使用的成像方法,其中所述成像设备包括成像元件以及配置用于临时存储与多个图像对应的多个图像数据片段的存储器单元,所述的多个图像数据片段以预定定时经由成像元件被逐个地捕捉,所述成像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比较存储在所述存储器单元内的多个图像数据片段以检测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的图像变化是否已出现;
在经比较检测到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的图像变化时,通过比较记录在所述存储器单元内的多个图像数据片段来判定所述图像变化是否已收敛至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的量;并且
实施控制以使得在判定图像变化已收敛至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的量时,在预定的记录介质上记录经由所述成像元件捕捉的图像数据。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存储器单元包括:
配置用于临时存储经由所述成像元件以预定定时逐个捕捉到的多个图像数据片段的第一存储器,以及
配置用于临时存储最后拍摄的图像数据片段的第二存储器,
所述比较将记录在所述第一存储器内的多个图像数据片段之一与存储在第二存储器内的图像数据片段进行比较以检测是否出现了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阈值的图像变化,
对所述图像变化是否已收敛至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的量的判定是通过比较记录在所述第一存储器内的多个图像数据片段而确定的,并且
实施所述控制以便将经由所述成像元件捕捉的所述图像数据记录在所述第二存储器和所述预定记录介质上。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检查被最后记录在所述预定记录介质上关于一个屏幕图像数据的图像数据片段与新拍摄的图像数据片段之间的差异是否小于或等于一个预定值的步骤,
实施所述控制以便于在所述检查判定所述差异小于或等于所述预定值时,将所述差异作为新拍摄的图像数据记录在所述预定的记录介质上。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
实施所述控制使得关于一个屏幕的所述图像数据与相关于所述图像数据的差异数据作为一个组被记录在预定记录介质上。
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比较所述多个图像数据片段并判定所述图像变化是否已收敛的情况下的所检测的图像变化是图像的平均亮度变化。
17.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比较所述多个图像数据片段并判定所述图像变化是否已收敛的情况下的所检测的图像变化是图像的平均色调变化。
18.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比较所述多个图像数据片段并判定所述图像变化是否已收敛的情况下的所检测的图像变化涉及被比较图像之间的对象存在与否、对象位置差异以及对象方向差异中的至少一种。
19.一种成像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检测成像条件内的变化量;
判定检测到的所述变化量是否已经变得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并在随后收敛至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的量;并且
实施控制以使得在判定所述变化量已经变得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并在随后收敛至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的量时,在预定的记录介质上记录经由所述成像元件捕捉的图像数据。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检查被最后记录在所述预定记录介质上关于一个屏幕图像数据的图像数据片段与新拍摄的图像数据片段之间的差异是否小于或等于一个预定值的步骤,
实施所述控制以便于在通过检查判定所述差异小于或等于所述预定值时,将所述差异作为新拍摄的图像数据记录在所述预定的记录介质上。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
实施所述控制使得关于一个屏幕的所述图像数据与相关于所述图像数据的差异数据作为一个组被记录在预定记录介质上。
22.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
检测到的所述变化量是焦距、缩放、光圈和摇摄时刻移动角度中至少一种的变化量。
23.一种成像设备,包括:
成像元件;
存储器单元,配置用于临时存储与多个图像对应的多个图像数据片段,其中所述多个图像数据片段以预定定时经由成像元件被逐个捕捉;
比较器,用于比较记录在存储器单元内的多个图像数据片段以检测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的图像变化是否已出现;
判定单元,用于在所述比较器已检测到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图像变化时,通过比较记录在所述存储器单元内的多个图像数据片段来判定所述图像变化是否已收敛至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的量;以及
控制器,用于实施控制以使得在所述判定单元判定图像变化已收敛于一个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的量时,在预定的记录介质上记录经所述成像元件捕捉的图像数据。
24.一种成像设备,包括:
检测器,用于检测成像条件变化量;
判定单元,用于判定由所述检测器所检测的变化量是否已变得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并在随后收敛至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的量;以及
控制器,用于实施控制以使得在所述判定单元判定由所述变化量已经变得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并在随后收敛至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的量时,在预定的记录介质上记录经由成像元件捕捉的图像数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5206361A JP4613724B2 (ja) | 2005-07-15 | 2005-07-15 | 撮像装置および撮像方法 |
JP2005-206361 | 2005-07-15 | ||
JP2005206361 | 2005-07-15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917611A true CN1917611A (zh) | 2007-02-21 |
CN1917611B CN1917611B (zh) | 2012-06-13 |
Family
ID=376613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610105927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17611B (zh) | 2005-07-15 | 2006-07-14 | 成像设备和成像方法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7889241B2 (zh) |
JP (1) | JP4613724B2 (zh) |
KR (1) | KR20070009429A (zh) |
CN (1) | CN1917611B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248902A (zh) * | 2012-02-08 | 2013-08-14 | 佳能株式会社 | 设置有用于合成多个所拍摄图像的功能的摄像设备 |
CN103716564A (zh) * | 2013-12-09 | 2014-04-09 | 乐视致新电子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 一种控制参数值的调节方法和装置 |
CN104427114A (zh) * | 2013-09-03 | 2015-03-1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拍摄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
CN110944101A (zh) * | 2018-09-25 | 2020-03-31 | 株式会社理光 | 摄像装置及图像记录方法 |
CN117835042A (zh) * | 2023-12-29 | 2024-04-05 | 深圳市软赢科技有限公司 | 机器运动的采集拍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7835042B (zh) * | 2023-12-29 | 2025-03-21 | 深圳市软赢科技有限公司 | 机器运动的采集拍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264709B (en) * | 2005-11-01 | 2006-10-21 | Lite On It Corp | DVD recorder with monitoring function |
JP4899982B2 (ja) * | 2007-03-28 | 2012-03-21 |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 撮像装置、撮像画像の撮影記録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US7676145B2 (en) * | 2007-05-30 | 2010-03-09 | Eastman Kodak Company | Camera configurable for autonomous self-learning operation |
JP2009077264A (ja) * | 2007-09-21 | 2009-04-09 | Toru Kinukawa | 記録装置、記録システム、記録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
US8274596B2 (en) * | 2008-04-30 | 2012-09-25 | Motorola Mobility Ll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tion detection in auto-focus applications |
JP4760947B2 (ja) * | 2008-08-05 | 2011-08-31 |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 画像処理装置、プログラム |
FR2942890A1 (fr) * | 2009-03-05 | 2010-09-10 | Thomson Licensing | Procede de creation d'une suite animee de photographies, et appareil pour mettre en oeuvre le procede |
JP5358826B2 (ja) * | 2009-03-18 | 2013-12-04 | リコーイメ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 デジタルカメラ |
CN102479382A (zh) * | 2010-11-23 | 2012-05-30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拍摄影像优化系统及方法 |
CN102412625B (zh) * | 2011-11-14 | 2013-10-09 | 航天科工深圳(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遥信数据采集方法及装置 |
KR20130104437A (ko) * | 2012-03-14 | 2013-09-25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휴대단말기의 이미지촬영 장치 및 방법 |
US8941743B2 (en) | 2012-09-24 | 2015-01-27 |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 Preventing motion artifacts by intelligently disabling video stabilization |
US9554042B2 (en) | 2012-09-24 | 2017-01-24 |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 Preventing motion artifacts by intelligently disabling video stabilization |
US9007383B2 (en) * | 2012-12-05 | 2015-04-14 | Vysoká {hacek over (s)}kola bá{hacek over (n)}ská—Technická Univerzita Ostrava | Creating presentations by capturing content of a simulated second monitor |
DE102013207683A1 (de) * | 2013-04-26 | 2014-11-13 | Robert Bosch Gmbh |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Herstellen einer mikrofluidischen Analysekartusche |
JP6164297B2 (ja) * | 2013-09-30 | 2017-07-19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映像蓄積配信装置、システム、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KR20170010485A (ko) * | 2015-07-20 | 2017-02-01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단말 장치 및 단말 장치의 제어 방법 |
JP6642280B2 (ja) * | 2016-05-30 | 2020-02-05 |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 画像表示システム |
US10812450B2 (en) | 2018-05-30 | 2020-10-20 | Cognosante Holdings, Llc | Protecting the integrity and privacy of data shared over a remote connection from risks in the remote environment |
JP7333688B2 (ja) * | 2018-10-18 | 2023-08-25 |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 カメラ異常検出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3711918C2 (de) * | 1987-04-08 | 1998-05-28 | Gsf Forschungszentrum Umwelt | Verfahren zur automatischen Verfolgung von jeweils einem Teilchen unter mehreren Teilchen |
US5034986A (en) * | 1989-03-01 | 1991-07-23 |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 Method for detecting and tracking moving objects in a digital image sequence having a stationary background |
GB9001468D0 (en) * | 1990-01-23 | 1990-03-21 | Sarnoff David Res Center | Computing multiple motions within an image region |
US5233417A (en) * | 1990-06-01 | 1993-08-03 | Nissan Motor Co., Ltd. | Image movement detecting apparatus |
JPH05181970A (ja) * | 1991-12-27 | 1993-07-23 | Toshiba Corp | 動画像処理装置 |
US5245436A (en) * | 1992-02-14 | 1993-09-14 | Intel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fades in digital video sequences |
JPH06149902A (ja) * | 1992-11-09 | 1994-05-31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動画像記録媒体、動画像記録装置、及び動画像再生装置 |
JPH0743697A (ja) | 1993-07-26 | 1995-02-14 | Casio Comput Co Ltd | フィルム液晶装置 |
JP3175456B2 (ja) * | 1993-12-27 | 2001-06-11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ディジタル信号処理装置 |
US5877804A (en) * | 1994-04-25 | 1999-03-02 | Fujikura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ving object detection |
JP2584898Y2 (ja) * | 1995-01-09 | 1998-11-11 | 株式会社ニコン | カメラ |
JPH08279954A (ja) * | 1995-04-04 | 1996-10-22 | Canon Inc | 撮像装置 |
JP3560217B2 (ja) * | 1998-04-30 | 2004-09-02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データ符号化装置、データ符号化方法及びデータ伝送方法 |
US6298144B1 (en) * | 1998-05-20 | 2001-10-02 |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National Security Agency | Device for and method of detecting motion in an image |
JP2000115710A (ja) * | 1998-09-30 | 2000-04-21 | Toshiba Corp | デジタル映像再生装置及びデジタル映像再生方法 |
JP4146955B2 (ja) * | 1999-02-15 | 2008-09-10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処理方法及び画像処理装置 |
JP2001149643A (ja) * | 1999-09-16 | 2001-06-05 | Sony Computer Entertainment Inc | 3次元ゲームにおけるオブジェクト表示方法、情報記録媒体およびエンタテインメント装置 |
JP2001197351A (ja) * | 2000-01-06 | 2001-07-19 | Olympus Optical Co Ltd | 電子カメラ |
JP4291251B2 (ja) * | 2000-09-28 | 2009-07-08 | 株式会社日立国際電気 | 物体検出方法及び物体検出装置並びに物体検出プログラム |
TW503650B (en) * | 2001-04-13 | 2002-09-21 | Huper Lab Co Ltd | Method using image screen to detect movement of object |
CN1406049A (zh) | 2001-08-13 | 2003-03-26 | 力捷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 自动撷取静态图像的装置及方法 |
JP4542301B2 (ja) * | 2002-02-27 | 2010-09-15 | ホットアルバムコム株式会社 | 動画データ生成システム及び動画データ生成方法 |
JP3758586B2 (ja) * | 2002-02-27 | 2006-03-22 |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 車両用走行制御装置 |
JP2004032551A (ja) * | 2002-06-27 | 2004-01-29 | Seiko Epson Corp | 画像処理方法、画像処理装置及びプロジェクタ |
JP2004354420A (ja) * | 2003-05-27 | 2004-12-16 | Fuji Photo Film Co Ltd | 自動撮影システム |
JP3883529B2 (ja) * | 2003-08-28 | 2007-02-21 |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 車両後退支援装置 |
-
2005
- 2005-07-15 JP JP2005206361A patent/JP4613724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6
- 2006-07-12 US US11/485,095 patent/US7889241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6-07-13 KR KR1020060065710A patent/KR20070009429A/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6-07-14 CN CN2006101059277A patent/CN1917611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0
- 2010-06-30 US US12/826,993 patent/US8081233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248902A (zh) * | 2012-02-08 | 2013-08-14 | 佳能株式会社 | 设置有用于合成多个所拍摄图像的功能的摄像设备 |
US9414035B2 (en) | 2012-02-08 | 2016-08-09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a function of combining a plurality of captured images |
CN104427114A (zh) * | 2013-09-03 | 2015-03-1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拍摄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
CN103716564A (zh) * | 2013-12-09 | 2014-04-09 | 乐视致新电子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 一种控制参数值的调节方法和装置 |
CN103716564B (zh) * | 2013-12-09 | 2017-02-15 | 乐视致新电子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 一种控制参数值的调节方法和装置 |
CN110944101A (zh) * | 2018-09-25 | 2020-03-31 | 株式会社理光 | 摄像装置及图像记录方法 |
CN117835042A (zh) * | 2023-12-29 | 2024-04-05 | 深圳市软赢科技有限公司 | 机器运动的采集拍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7835042B (zh) * | 2023-12-29 | 2025-03-21 | 深圳市软赢科技有限公司 | 机器运动的采集拍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070013777A1 (en) | 2007-01-18 |
CN1917611B (zh) | 2012-06-13 |
US7889241B2 (en) | 2011-02-15 |
JP2007028123A (ja) | 2007-02-01 |
US20100265361A1 (en) | 2010-10-21 |
JP4613724B2 (ja) | 2011-01-19 |
KR20070009429A (ko) | 2007-01-18 |
US8081233B2 (en) | 2011-12-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917611A (zh) | 成像设备和成像方法 | |
KR100815512B1 (ko) | 촬상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 |
US9137445B2 (en) | Efficient display and selection of images generated during bracketed imaging | |
CN101867724B (zh) | 成像装置以及成像方法 | |
CN1738364A (zh) | 图像摄取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 |
CN1928692A (zh) | 具有多个摄像元件的照相机装置 | |
US7801436B2 (en) | Photography apparatus, photography method, and photography program | |
CN101047794A (zh) | 图像处理设备、图像处理方法和图像捕获设备 | |
CN1933558A (zh) | 图像处理装置和方法、及其程序 | |
JP4974812B2 (ja) | 電子カメラ | |
CN1816110A (zh) | 摄像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
CN1678034A (zh) | 成像设备、聚焦方法、聚焦控制方法 | |
CN1154623A (zh) | 固态摄象器的故障象素检测电路及含该电路的摄象器 | |
JP2008289004A (ja) |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 |
CN1928604A (zh) | 透镜装置、图像拾取装置及图像拾取系统 | |
US20050088543A1 (en) | Digital camera and image generating method | |
CN101030016A (zh) | 具有帮助功能的摄像设备和用于控制该摄像设备的方法 | |
CN1514297A (zh) | 照相机及其测距方法 | |
CN1756309A (zh) | 图像捕获设备及控制方法、使计算机执行该方法的程序、图像处理设备 | |
US7940435B2 (en) | Apparatus, method and program for image display | |
JP2005045552A (ja) | 撮像装置及び方法 | |
JP2007124056A (ja) | 画像処理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
US8514305B2 (en) | Imaging apparatus | |
CN1812478A (zh) | 图像摄取设备及该设备的控制方法 | |
CN1520163A (zh) | 数字照相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613 Termination date: 20150714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