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912775A - 定影设备 - Google Patents

定影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12775A
CN1912775A CNA200610114843XA CN200610114843A CN1912775A CN 1912775 A CN1912775 A CN 1912775A CN A200610114843X A CNA200610114843X A CN A200610114843XA CN 200610114843 A CN200610114843 A CN 200610114843A CN 1912775 A CN1912775 A CN 19127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roller
paper
warm
mi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11484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井出敦
青木浩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9127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1277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39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fixing temperatur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根据本发明的定影设备的实施例是设置有定影用的辊和加热辊的表面的多个热源的定影设备,其中辊的表面温度被检测,并且被控制在指定温度,同时记录纸片通过辊经受压力和热,以将显影剂定影到记录纸片上,所述定影设备包括:多个温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辊的表面温度,其中温度检测装置的至少之一被布置在从辊的外围表面侧看时不与任何热源重叠的辊的位置中,或被布置在远离将被控制在指定温度的辊区域的位置中。

Description

定影设备
本申请要求于2005年8月9日提交的专利申请No.2005-230863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结合于此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用于将显影图像定影到例如复印机、传真机、和打印机等电子照相图象形成设备中的记录纸片上的定影设备。
背景技术
在这种类型的定影设备中,记录纸片夹在加热辊和压辊之间,并且经受热和压力,从而将显影图像热熔化并定影到记录纸片上。加热辊的表面温度必须是均匀的,以将显影图像均匀地定影到记录纸片上,并且有必要使大体上整个加热辊被均匀加热。
然而,用于在定影设备中加热的加热器的功耗占用图像形成设备的总功耗的大比例部分,因此有必要减少用于在定影设备中加热的加热器的功耗,以减少图像形成设备的功耗。
例如,在专利文件1(JP H08-262920A)的定影设备的加热辊中,多个加热器布置在沿加热辊的长度方向的线上,且对于各种宽度的各种记录纸,温度仅在用于加热与记录纸片接触的加热辊的热表面部分所需的加热器中升高,这避免了不必要的加热器产生的热量增加,从而降低了功耗。并且,设置了用于检测多个位置中的加热辊的表面温度的多个温度传感器,以控制多个加热器产生的热。
温度传感器举例来说是热敏电阻器,并且如在专利文件1和专利文件2(JP H05-188824A)中披露的,通常需要使得温度传感器接触加热辊的表面,以检测加热辊的表面温度。
一方面,由于在单色图像的情形下仅使用黑色显影剂,所以记录纸片上的单色图像的显影剂层薄到20到30μm。与此相反,由于在彩色图像的情形下通过将多个颜色的显影剂叠加到记录纸片上形成彩色图像,所以记录纸片上的彩色图像的显影剂层厚到50到80μm。
为此原因,对于单色图像,压区形成在覆有Teflon(注册商标)或钛的金属加热辊和举例来说用SiO2橡胶覆盖的压辊之间,并且即使利用所述压区将显影剂层定影到记录纸片上,利用所述压区也不能充分定影彩色图像的显影剂层。
这是因为,尽管加热辊的热量必须被充分传输到彩色图像的显影剂层以比热熔化单色图像的显影剂层更多地热熔化显影层,但由于彩色图像的显影剂层较厚,所以利用上述压区不能将加热辊的热量充分传输到显影剂层。
因此,在彩色图像的定影设备中,加热辊和压辊的表面都用SiO2橡胶覆盖,从而实现压区宽度的增加。利用宽度已经增加的压区,接触加热辊的记录纸品的表面面积增加,从而加热辊的热量被充分传输给记录纸片上的显影剂层,并且通过可靠地执行显影剂层的热熔化充分实现定影。
然而,通过使温度传感器与加热辊的表面接触以控制所述彩色图像形成设备中的加热辊的表面温度,由于加热辊的表面是SiO2橡胶,与温度传感器接触对加热辊的表面会造成损坏,从而造成定影的不均匀性。
特别地,由于近年来对提高彩色图像形成设备中的打印速度的需要,且定影设备中的加热辊和压辊的旋转速度一直在提高,所以由于与温度传感器的接触,加热辊的表面上有出现更多损坏的趋势,并且这已成为降低图像质量的原因。
为此原因,已经采用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其中所述温度传感器能不与加热辊表面接触检测加热辊表面的温度。然而,这些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与接触式温度传感器相比较大。
由于彩色图像形成设备小型化的进展,加热辊温度传感器的尺寸增加不是理想的。在多个位置中设置这样的大的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以检测如上所述的相应位置的加热辊的表面温度将要求定影设备内的大空间,这将增加定影设备的尺寸,因此又造成彩色图像形成设备的尺寸增加。
发明内容
考虑到上述传统问题做出本发明,并且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这样一种定影设备,其中甚至可在加热辊和压辊的表面容易损坏时应用接触式温度传感器。
考虑到上述传统问题做出本发明,并且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这样一种能小型化的定影设备,其中可应用接触式和/或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在本发明中,定影设备设置有定影用的辊和加热辊的表面的多个热源,其中辊的表面温度被检测,并且被控制在指定温度,同时记录纸片通过辊经受压力和热,以将显影剂定影到记录纸片上,所述定影设备包括:多个温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辊的表面温度,其中温度检测装置的至少之一布置在从辊的外围表面侧看时不与任何热源重叠的辊的位置。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是设置有定影用的辊和用于加热辊的表面的多个热源的定影设备,其中辊的表面温度被检测,并且被控制在指定温度,同时记录纸片通过辊经受压力和热,以将显影剂定影到记录纸片上,所述定影设备包括:多个温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辊的表面温度,其中温度检测装置的至少之一布置在远离将被控制在指定温度的辊区域的位置。
并且,在本发明中,布置在所述位置的温度检测装置被布置为与辊表面接触。
此外,在本发明中,所述位置是远离使用辊的记录纸片的定影区的位置。
进而,在本发明中,热源包括加热辊长度方向上的中心区域的第一热源和加热辊的中心区域的两侧的第二热源,且控制装置被设置为通过执行对由布置在所述位置的温度检测装置检测的温度的校正和确定将被控制到指定温度的辊区域的温度来控制第二热源,其中根据所述校正确定的温度控制第二热源。
进而,在本发明中,布置在将被控制到指定温度的辊的区域处的温度检测装置被布置为不接触辊表面。
利用本发明,多个温度检测装置被设置为检测辊的表面温度,其中温度检测装置的至少之一布置在从辊的外围表面侧看时不与任何热源重叠的辊的位置中,或被布置在远离将被控制在指定温度的辊区域的位置。在这样的位置中,不存在显影剂到记录纸片上的定影,并且这些位置在使用辊的记录纸片的定影区之外,因此温度检测装置接触辊的表面,且辊的表面被温度检测装置损坏是可接受的。为此原因,可将接触辊表面的接触式部件用作布置在上述位置中的温度检测装置。
由于这样的接触式温度检测装置尺寸小,所以与使用用于所有温度检测装置的大的非接触式部件相比,可能避免增加定影设备和彩色图像形成设备的尺寸。
例如,热源可包括加热辊长度方向上的中心区域的第一热源和加热辊的中心区域的两侧的第二热源。当记录纸片的宽度较窄时,即使仅使得第一热源温度增加,以仅加热相应于记录纸片的宽度的辊的中心区域,也可均匀加热整个记录纸片。并且,当记录纸片的宽度较宽时,通过设置第一和第二热源,以提高温度,使得大体上整个辊被加热,来获得均匀的表面温度。整个记录纸片可被均匀加热。通过仅在记录纸片的宽度较宽时使用第二热源提高温度,可减少定影设备的功耗。
接着,布置在上述位置的温度检测装置没有直接测量将被控制在指定温度的辊的区域的温度,而是检测所述区域周围的温度。因此,检测所述温度检测装置检测的温度,并且确定区域的温度。进而,由于基于以此方式校正确定的温度控制第二热源,所以可精确控制辊的中心区域的两侧上的表面温度,并且可将整个辊表面设定为均匀温度。
并且,布置在将被控制到指定温度的辊的区域处的温度检测装置被布置为不接触辊表面。从而,在使用辊的记录纸片的定影区中,温度检测装置不接触辊的表面,并且不存在由于与温度检测装置接触对辊表面造成的损坏。这样,在辊可被设定在指定温度的区域中不存在由于对辊表面的损坏造成的定影不均匀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定影设备的实施例应用至的图像形成设备的侧面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定影设备的加热辊和压辊的垂直方向剖视图的侧截面。
图3是示出图2的定影设备的加热辊的水平方向剖视图的垂直截面。
图4是示出主加热器加热的加热辊的温度分布特征A和辅加热器加热的加热辊的温度分布特征B的图表。
图5概念性地示出其中加热辊的端部的表面温度和比率的关系的数据表。
图6是示出在记录纸片经过完整定影区时主加热器和辅加热器的供电控制和加热辊的表面温度的改变的时间表。
图7是示出在记录纸片经过窄宽度定影区时辅加热器的供电的控制和加热辊的表面温度的改变的时间表。
图8是示出在记录纸片经过加热辊和压辊之间的压区时加热辊的表面温度分布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看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定影设备的实施例应用至的图像形成设备的侧面图。图像形成设备100是在记录纸片上记录彩色图像的彩色激光打印机,并且举例来说设置有曝光装置1、图像形成站Pa、Pb、Pc和Pd、中间转印带装置2、定影设备3、纸传输系统4和供纸装置5。
图像形成站Pa、Pb、Pc、和Pd分别形成黑色(K)、青色(C)、品红色(M)、和黄色(Y),且每种颜色的色粉图像被转印(transfer)到中间转印带装置2的中间转印带11。图像形成站Pa、Pb、Pc和Pd设置有包括显影装置21a至21d、光敏鼓23a至23d、充电器24a至24d和清洁装置25a至25d。
光敏鼓23a至23d经由中间转印带11压在相应的主转印辊26a至26d上,并且以等于在箭头B的方向上旋转移动的中间转印带11的圆周速度与中间转印带11一起旋转。并且,主转印辊26a至26d也以等于在箭头B的方向上旋转移动的中间转印带11的圆周速度跟随中间转印带11旋转。
充电器24a至24d是接触光敏鼓23a至23d的辊式或刷式装置或充电式装置,并且对光敏鼓23a至23d的表面均匀充电。
曝光装置1举例来说设置有向相应的光敏鼓23a至23d辐射激光的激光源1a和引导激光到相应的光敏鼓23a至23d上的多个反射镜1b。激光被辐射到相应的光敏鼓23a至23d的表面上,同时根据图像数据被调制,使得相应的静电潜像形成在光敏鼓23a至23d的表面上。
应指出,其中例如EL和LEF等光发射元件布置在阵列中的写头可被用作曝光装置1。
显影装置21a至21d保持相应的色粉,并且通过使得这些相应颜色的色粉粘到光敏鼓23a至23d的表面上的静电潜像在光敏鼓23a至23d的表面上形成这些相应颜色的色粉图像。这些色粉从光敏鼓23a至23d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1并叠印在这里。
中间转印带装置2设置有例如中间转印带11、主转印辊26a至26d、驱动支承辊31、惰支承辊32和次转印辊33等部件。中间转印带11通过绕驱动支承辊31和惰支承辊32缠绕被旋转支承,且主转印辊26a至26d和次转印辊33压靠在中间转印带11上。
中间转印带11由厚度举例来说在100μm到150μm范围内的合成树脂膜制成。次转印辊33被支承成可横向移动,并且当它向右移动时,它将中间转印带11夹在它与驱动支承辊31之间,并且形成压区。驱动支承辊31实现次转印辊33的支持辊的作用,并且在主转印辊26a至26d和光敏鼓23a至23d之间的相应压区的下游旋转,从而拉动中间转印带11,并且使其在B箭头方向上旋转移动。因此,压区保持稳定。
应指出,在主转印辊26a至26d和光敏鼓23a至23d中,优选的是它们中的其中之一由硬材料形成,另一由柔性材料形成,以更稳定地在主转印辊26a至26d和光敏鼓23a至23d之间形成相应压区。
主转印辊26a至26d的每个举例来说都由直径在8mm和10mm范围内的圆周由导电弹性材料(例如EPDM和聚氨酯泡沫等)覆盖的金属轴制成。由于中间转印带11夹在主转印辊26a至26d和光敏鼓23a至23d之间的压区中,所以极性与色粉的带电极性相反的偏压被施加给主转印辊26a至26d,使得相应的电场通过中间转印带11作用于光敏鼓23a至23d的表面上的色粉,此后光敏鼓23a至23d的表面上的色粉被吸引和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1。这样,这些颜色的色粉图像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1,并且在这里叠印。
应指出,刷子或类似物可用于代替辊作为主转印辊26a至26d。
清洁设备34举例来说包括清理铲,所述清理铲与中间转印带11的表面滑动接触,并且去除留在中间转印带11的表面上的色粉,以防止将被打印的下一图像模糊等缺陷。
这样,被转印并叠印到中间转印带11上的色粉随着中间转印带11的旋转运动被传输到驱动支承辊31和次转印辊33之间的压区11。接着,由对准调节辊8承载的纪录纸片的前缘与中间转印带11上的色粉图像的前缘对准,且色粉图像和记录纸片重叠,从而色粉图像被转印到记录纸片。
此后,记录纸片被运送到定影设备3,并且在这里夹在加热辊3a和压辊3b之间。这样,记录纸片上的色粉热熔化,并且被混合,从而色粉图像作为彩色图像定影到记录纸片。
记录纸片通过纸张运输系统4被运送到排纸盘35,并且面朝下排到这里。
另一方面,记录纸片被堆叠和储存在图像形成设备100中的供纸卡匣6中。在纸张运输系统4中,拾取辊7-1从供纸卡匣6逐片地拉出记录纸片,并且传送辊4-1将记录纸片传送到对准调节辊8。
可选地,记录纸片装载到人工供纸盘9中。在供纸装置5中,记录纸片被拾取辊7-2从人工供纸盘9拉出,并且记录纸片被传送辊4-7和4-8传送到纸张传输系统4的对准调节辊8。
在纸张传输系统4中,记录纸片通过对准调节辊8临时停止,记录纸盘的前缘被对准,接着记录纸片被对准调节辊8传送到次转印辊33,并且时间选择成使记录纸片的前缘被叠加在形成在中间转印带装置2的中间转印带11上的色粉图像的前缘上。
应指出,也可能仅适用图像形成站Pa形成单色图像,并且将单色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装置2的中间转印带11。与彩色图像相同,单色图像被从中间转印带11转印到记录纸片,并且定影到记录纸片。
并且,当不仅在记录纸片的正面还在两个表面上执行打印时,在记录纸片的正面上的图像由定影设备3定影后,并且在纸张传输系统4的传送辊4-3传送记录纸片时,可使得传送辊4-3停止,接着反向旋转。记录纸片的正面和背面经由纸张运输系统4的反向路径4r反向,且记录纸张被引导到对准调节辊8,并且图像以与记录纸片的正面相同的方式被记录和定影在记录纸片的背面上,此后记录纸片被排放到排纸盘35。
下面是对本实施例的定影设备3的详细描述。图2是示出定影设备3的加热辊3a和压辊3b的垂直方向剖视图的侧截面,且图3是示出定影设备3的加热辊3a的水平方向剖视图的垂直截面。
在本实施例的定影设备3中,加热辊3a和压辊3b旋转支承在轴上,并且彼此压靠,使得形成压区N,其中记录纸片夹在加热辊3a和压辊3b之间。记录纸片由被旋转驱动的辊3a和3b的其中之一和作为从动辊被驱动的另一辊引导到加热辊3a和压辊3b之间的压区N,使得压力和热被辊3a和3b施加给记录纸片。这样,如前所述,记录纸片上的色粉被热熔化,并且被混合,从而色粉图像被作为彩色图像定影到记录纸片。
并且,清洁辊71和71分别压靠加热辊3a和压辊3b,以去除例如色粉和纸屑等粘到辊3a和3b的表面的物质。
进而,纸分离爪72和72分别压靠加热辊3a和压辊3b,以从辊3a和3b的表面去掉记录纸片,并防止记录纸片绕辊3a和3b缠绕。
加热辊3a是金属柱体51的外围表面覆盖以由SiO2橡胶制成的弹性层52而构成的部件。辊环51a设置在柱体51的两端处,且弹性层52布置在辊环51a之间。并且,管轴51设置为从柱体51的辊环51a的中心突出,且这些管轴51b被旋转支承。进而,主加热器53和辅加热器54沿加热辊3a的长度方向布置在柱体51内,且加热辊3a由主加热器53或辅加热器54产生的热加热。主加热器53的末端的端子53a和辅加热器54的末端的端子54a通过管轴51b连接至控制部55。
图4是示出被主加热器53加热的加热辊3a的温度分布特征A和被辅加热器54热的加热辊3a的温度分布特征B的图表。主加热器53布置在加热辊3a的中心附近,并且加热此中心附近的定影区L1的加热辊3a。当加热辊3a仅由主加热器53加热时,加热辊3a的表面温度在中心附近的定影区L1处均匀升高,且加热辊3a的表面温度在远离定影区L1的两端较低。
并且,辅加热器54具有两个加热器部分54b和54b,且这两个加热器部分54b被分配和布置在加热辊3a的末端,使得加热辊3a在两端侧定影区L2被加热。当加热辊3a仅由加热器部分54b加热时,加热辊3a的表面温度在两端侧定影区L2被加热,且加热辊3a的表面温度在远离这些定影区L2的距离处较低。
因此,当仅主加热器53产生热时,加热辊3a的表面温度仅在具有温度分布特征A的定影区L1处为均匀的。
并且,当辅加热器54产生热时,也一直使得主加热器53产生热。这样,加热辊3a的表面温度在完整的定影区L变得均匀,所述完整的定影区包括定影区L1和定影区L2。如图4中所示,当从加热辊3a的外围表面观看时,完整的定影区L稍宽于其中存在主加热器53和辅加热器的生热区M。
当将色粉定影在记录纸片上时,在定影区L1的加热辊3a的表面温度或在完整定影区L的加热辊3a的表面温度被保持在指定温度T1。通过将加热辊3a的表面温度保持在指定温度T1,色粉被适当加热并熔化,以被定影到记录纸片上。
类似于加热辊3a,压辊3b也是金属柱体56的外围表面覆盖以由SiO2橡胶制成的弹性层57而构成的部件。类似于加热辊3a的柱体51,柱体56具有在两端的辊环(图中未示出)和管轴(图中未示出),且管轴可旋转地被支承。并且,单个加热器58沿压辊3b的长度方向布置在柱体56内,且压辊3b通过由加热器58产生的热加热。在加热器58的末端的端子也通过在柱体56的末端的管轴连接至控制部分55。
加热器58加热大体上的整个压辊3b,且使得压辊3b的表面温度在图4中所示的完整定影区L中均匀升高。
当将色粉定影在记录纸片上时,完整定影区L的压辊3b的表面温度保持在与加热辊3a相同的指定温度T1。通过使压辊3b的表面温度保持在指定温度T1,记录纸片被加热,并且提高了色粉关于记录纸片的定影性质。
接着,非接触式热敏电阻61布置在加热辊3a的大致中心附近并稍远离加热辊3a的弹性层52的表面的位置处。并且,接触式热敏电阻62布置为与加热辊3a的弹性层52的端部接触。如图3中所示,当从加热辊3a的外围表面看时,加热辊3a的所述端部相应于既不覆盖主加热器53也不覆盖辅加热器的端部位置处,即在远离生热区M外面的位置处。
两个热敏电阻元件安装在非接触式热敏电阻61内。加热辊3a的弹性层52的表面温度由热敏电阻元件之一检测,且非接触式热敏电阻61的温度由另一热敏电阻元件检测,且分别表示弹性层52的表面温度和非接触式热敏电阻61的温度的检测输出被输出到控制部分55。控制部分55根据来自非接触式热敏电阻61的两个检测输出项确定在定影区L1的加热辊3a的表面温度t1。
并且,接触式热敏电阻62直接检测加热辊3a的弹性层52的端部的表面温度。然而,根据图4中所示的温度分布特征B显然的是,在加热辊3a的弹性层52的端部,端部的表面温度t3低于定影区L2的表面温度t2。从而,控制部分55校正由接触式热敏电阻L2的检测输出表示的端部的表面温度t3,并且确定定影区L2的表面温度t2。
例如,在使得加热辊3a的主加热器53和辅加热器54产生热,且加热辊3a的表面温度从标准温度逐渐升高时,测量加热辊3a的端部的表面温度t3和定影区L2的表面温度t2,且每当加热辊3a的端部的表面温度t3递增地改变时,获得端部的表面温度t3和定影区L2的表面温度t2之间的比率α。事先创建数据表Tb,其中端部的表面温度t3和比率α如图5中所示是关联的,且所述数据表Tb被存储在控制部分55中。
当主加热器53和辅加热器54产生热时,控制部分55搜索数据表Tb来寻找相应于用接触式热敏电阻L2的检测输出表示的端部的表面温度t3的比率α,并且用所述比率α乘表面温度t3,以确定定影区L2的温度t2。
这里,加热辊3a的端部的表面温度的减少由例如来自加热辊3a的直接放热等因素和由于从加热辊3a到周围部件的热传导造成的放热引起。释放的热量是大体确定的,因此可根据使用如上所述的数据表Tb与加热辊3a的端部的表面温度t3的比率α确定定影区L2的温度t2。
非接触式热敏电阻61稍远离定影区L1中的加热辊3a的弹性层52的表面布置,因此不损坏弹性层52的表面。并且,通过将接触式热敏电阻62布置为与远离完整定影区L的加热辊3a的弹性层52的端部接触,所述端部不影响色粉定影到记录纸片上,并且即使所述端部通过与接触式热敏电阻62的接触被损坏,对所述端部的损坏也不是记录纸片上的定影不均匀的原因。
并且,由于仅一个大的非接触式热敏电阻61与小的接触式热敏电阻62组合使用,所以可避免增加定影设备3以及图像形成设备100的尺寸。
另一方面,接触式热敏电阻63布置为与压辊3b的弹性层57的中心附近接触。接触式热敏电阻63直接检测弹性层57的中心附近的表面温度。并且,如前所述,压辊3b的加热器58均匀提高完整的定影区L中的压辊3b的表面温度。从而,控制部分55可将用接触式热敏电阻63的检测输出表示的压辊3b的表面温度确定为完整的定影区L的表面温度。
应指出,即使压辊3b的弹性层57由于与接触式热敏电阻63接触被损坏,压辊3b也仅加热记录纸片,并且不直接加热记录纸片上的色粉,因此压辊3b的弹性层57上的损坏不是记录纸片定影不均匀的原因。
在以此方式配置的定影设备3中,加热辊3a的表面温度和压辊3b的表面温度在图像形成设备100的待机模式或节能模式期间保持低于指定温度T1。
即,控制部分55根据非接触式热敏电阻61的检测输出确定定影区L1中的加热辊3a的表面温度t1,并且控制对加热辊3a的主加热器53供电的打开/关闭,从而表面温度t1是低于指定温度T1的恒定温度,并且也根据接触式热敏电阻62的检测输出确定定影区L2中的加热辊3a的表面温度t2,并且控制对加热辊3a的辅加热器54供电的打开/关闭,从而表面温度t2是低于指定温度T1的恒定温度。类似地,控制部分55控制对压辊3b的加热器58的供电的打开/关闭,从而接触式热敏电阻63检测的压辊3b的表面温度是低于指定温度T1的恒定温度。因此,在待机模式或节能模式期间,加热辊3a的表面温度和完整定影区L中的压辊3b的表面温度保持在恒定温度,并且定影设备3的功耗得以减少。
接着,当打印请求发生时,控制部分55响应接触式热敏电阻63检测的压辊3b的表面温度执行对压辊3b的加热器58供电的打开/关闭控制,并且提高压辊3b的表面温度到指定温度T1。
并且,控制部分55从外部输入记录纸片的宽度,并且响应所述宽度,仅根据非接触式热敏电阻61的检测输出判断是否执行对热辊3a的主加热器53和辅加热器54的供电控制,根据非接触式热敏电阻61的检测输出和接触式热敏电阻62的检测输出执行对主加热器53和辅加热器54的供电控制。
例如,当记录纸片是标准的B4尺寸且记录纸片经过比加热辊3a的完整宽度稍窄的完整定影区L时,仅根据非接触式热敏电阻61的检测输出对执行供电控制作出判断,并且当记录纸片为标准的A4尺寸且记录纸片经过具有窄宽度的定影区L1时,根据非接触式热敏电阻61的检测输出和接触式热敏电阻62的检测输出对执行供电控制作出判断。
接着,如果记录纸片是标准B4尺寸且仅根据非接触式热敏电阻61的检测输出对执行供电控制作出判断,控制部分55根据非接触式热敏电阻61的检测输出确定定影区L1中的加热辊3a的表面温度,并且控制对加热辊3a的主加热器53和辅加热器54的供电打开/关闭,从而表面温度t1变成指定温度T1。
即,当记录纸片是标准B4尺寸且记录纸片经过完整定影区L时,根据用非接触式热敏电阻61的检测输出表示的定影区L1中的表面温度t1执行对主加热器53和辅加热器54的供电控制,使得定影区L1中的表面温度t1被控制在指定温度T1。这样,加热辊3a的表面温度t1变成完整定影区L中的指定温度T1。
图6是示出在记录纸片经过完整定影区L时主加热器53和辅加热器54的供电控制和加热辊3a的表面温度t1的改变的时间表。如时间表中所示,就在开始打印之前,执行对主加热器53和辅加热器54的供电的打开/关闭控制,并且完整定影区L中的表面温度t1被大体保持在指定温度T1。
当打印开始时,记录纸片经过加热辊3a和压辊3b之间的压区N,因此加热辊3a的热量由于记录纸片和记录纸片上的色粉而失去,使得相应于非接触式热敏电阻61的检测输出的加热辊3a的表面温度t1开始下降。为此原因,执行对主加热器53和辅加热器器54的连续供电,并且表面温度t1升高到指定温度T1。接着,当表面温度t1返回指定温度T1时,执行对主加热器53和辅加热器54的供电的打开/关闭控制,并且表面温度t1再次被保持在指定温度T1。
图8是示出在记录纸片经过加热辊3a和压辊3b之间的压区时加热辊3a的表面温度分布的图表。当记录纸片经过完整定影区L时,完整定影区L的任何位置的表面温度t1被保持在如实线C表示的指定温度T1。然而,尽管由于记录纸片和完整定影区L中的记录纸片上的色粉使加热辊3a的热量失去,但加热辊3a的热量在完整定影区L的外侧没有失去,因此由于对主加热器53和辅加热器54的连续供电,加热辊3a变得过热,且表面温度t1变得高于指定温度T1。
并且,如果记录纸片是标准的A4尺寸,且根据非接触式热敏电阻61的检测输出和接触式热敏电阻62的检测输出对执行供电控制作出判断,则控制部分55根据非接触式热敏电阻61的检测输出确定定影区L1中的加热辊3a的表面温度t1,并且控制对主加热器53供电的打开/关闭,从而表面温度变成指定温度T1,并且可根据接触式热敏电阻62的检测输出确定定影区L2中的加热辊3a的表面温度t2,并且控制对加热辊3a的辅加热器54的供电打开/关闭,从而表面温度t2变成指定温度T1。
即,当记录纸片是标准A4尺寸且记录纸片经过具有窄宽度的定影区11时,除了根据非接触式热敏电阻61的检测输出执行对主加热器53的供电控制外,还基于接触式热敏电阻62的检测输出执行对加热辊3a的辅加热器54的供电控制。这样,至少定影区L1中的加热辊3a的表面温度t1被控制在指定温度T1。
图7是示出在记录纸片经过窄宽度定影区L1时辅加热器54的供电的控制和表面温度t1的改变的时间表。如时间表中所示,就在开始打印之前,执行对辅加热器54的供电的打开/关闭控制,并且定影区L2中的表面温度t2被大体保持在指定温度T1。并且,由于接触式热敏电阻62的检测输出被布置为与加热辊3a的端部接触,所以用接触式热敏电阻62表示的端部的表面温度t3延迟,并且跟随表面温度t2。
与表面温度t2相比端部的表面温度t3下降延迟,因此对辅加热器54的供电控制也延迟,结果,定影区L2中的表面温度t2大体被保持在指定温度T1。
假定,当记录纸片经过窄宽度定影区L1时仅根据非接触式热敏电阻61的检测输出执行对加热辊3a的主加热器53和辅加热器54的供电控制,接着如图8中的虚线D所示,即使定影区L1中的表面温度t1可被保持在指定温度T1,在定影区L1的外侧,加热辊3a的热量没有由于记录纸片和色粉而失去,因此由于对主加热器53和辅加热器54的连续供电,发生加热辊3a的过热,使得表面温度t2变得比指定温度T1高很多。
然而,由于根据接触式热敏电阻62的检测输出执行对辅加热器54的供电控制,所以可能避免定影区L1外侧的热滚3a的过热,且表面温度t1可被保持在指定温度T1附近。此外,可降低辅加热器54的功耗。
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定影设备3中,定影区L1中的非接触式热敏电阻61布置在稍远离加热辊3a的弹性层52的表面的位置处,因此对弹性层52的表面没有损坏。并且,由于接触式热敏电阻62布置为与加热辊3a的弹性层53的端部接触,且即使弹性层53的端部由于与接触式热敏电阻62接触而被损坏,对端部的损坏也不会变成记录纸片上的定影不均匀的原因。
并且,由于仅一个大的非接触式热敏电阻61与小的接触式热敏电阻62组合使用,所以可能避免增加定影设备3以及图像形成设备100的尺寸。
应指出,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并且包括其他各种改变。例如,分别由一个非接触式热敏电阻和接触式热敏电阻设置在加热辊3a上,但是也可能设置大量非接触式热敏电阻和接触式热敏电阻。
并且,非接触式热敏电阻和接触式热敏电阻不仅可被设置在加热辊3a上,还可被设置在压辊3b上。
本发明可以不偏离其精神和本质特征的其它不同的形式实现和实施。因此,上述实例在各方面都是例示性而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书而非前面的描述表示。落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等效范围内的所有改变和修改都被认为是涵盖在其中。

Claims (6)

1.一种设置有定影用的辊和多个加热所述辊的表面的热源的定影设备,其中所述辊的表面温度被检测,并且被控制在指定温度,同时记录纸片通过辊经受压力和热,以将显影剂定影到记录纸片上,所述定影设备包括:
多个温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辊的表面温度,
其中温度检测装置的至少之一被布置在从辊的外围表面侧看时不与任何热源重叠的辊的位置。
2.一种设置有定影用的辊和多个加热所述辊的表面的热源的定影设备,其中辊的表面温度被检测,并且被控制在指定温度,同时记录纸片通过辊经受压力和热,以将显影剂定影到记录纸片上,所述定影设备包括:
多个温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辊的表面温度,
其中温度检测装置的至少之一被布置在远离将被控制在指定温度的辊区域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定影设备,其中布置在所述位置的温度检测装置被布置为与辊表面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定影设备,其中所述位置是远离使用辊的记录纸片的定影区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定影设备,其中所述热源包括加热辊长度方向上的中心区域的第一热源和加热辊的中心区域的两侧的第二热源,所述定影设备包括:
控制装置,用于通过执行对由布置在所述位置的温度检测装置检测的温度的校正和确定将被控制到指定温度的辊区域的温度来控制第二热源,其中根据所述校正确定的温度来控制第二热源。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定影设备,其中布置在将被控制到指定温度的辊区域处的温度检测装置被布置为不接触辊表面。
CNA200610114843XA 2005-08-09 2006-08-09 定影设备 Pending CN191277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230863 2005-08-09
JP2005230863A JP2007047390A (ja) 2005-08-09 2005-08-09 定着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12775A true CN1912775A (zh) 2007-02-14

Family

ID=377217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610114843XA Pending CN1912775A (zh) 2005-08-09 2006-08-09 定影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471911B2 (zh)
JP (1) JP2007047390A (zh)
CN (1) CN191277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79551A (zh) * 2010-06-09 2011-12-14 夏普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041565A (ja) * 2005-06-30 2007-02-15 Brother Ind Ltd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430024B2 (ja) * 2006-03-14 2010-03-1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781860B2 (ja) * 2006-03-15 2011-09-28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画像形成装置
JP5141879B2 (ja) * 2007-12-11 2013-02-13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KR101460135B1 (ko) * 2008-01-04 2014-11-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화상형성장치와 그 정착장치 및 정착장치의 제어방법
JP2010066347A (ja) * 2008-09-09 2010-03-25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93973B2 (ja) * 2010-08-30 2014-09-24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906910B2 (ja) 2016-07-28 2021-07-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加熱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88824A (ja) 1992-01-14 1993-07-30 Konic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の定着器
JP3400596B2 (ja) 1995-03-24 2003-04-2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熱定着装置
US6397021B2 (en) * 2000-02-29 2002-05-28 Oki Data Corporatio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3043852A (ja) 2001-07-26 2003-02-14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
JP2003186345A (ja) 2001-12-20 2003-07-04 Fuji Xerox Co Ltd 定着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79551A (zh) * 2010-06-09 2011-12-14 夏普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2279551B (zh) * 2010-06-09 2014-07-16 夏普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4133358A (zh) * 2010-06-09 2014-11-05 夏普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7047390A (ja) 2007-02-22
US7471911B2 (en) 2008-12-30
US20070036572A1 (en) 2007-0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12775A (zh) 定影设备
CN1171127C (zh)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115606C (zh) 热定影设备
US8331813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speed difference control
CN1652041A (zh) 具有从外部加热定影辊表面的加热器的像加热装置
CN1845015A (zh) 图像形成设备
US20030230561A1 (en) Heating device and heating method
CN1873555A (zh) 图像形成设备和控制图像形成设备的方法
CN1311310C (zh) 成像装置
CN1284052C (zh)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
CN104181797A (zh) 定影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表面恢复方法
JP4592782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652045A (zh) 具有从外部加热定影辊表面的加热器的像加热装置
CN1867874A (zh)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928736A (zh) 包含多个用于加热记录薄片的加热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
US20110164890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ming image
US7391984B2 (en) Fixing device
CN104834199A (zh) 定影带、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3853015B (zh)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CN1504834A (zh) 成像装置
US9383695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flat pigment control
US9217965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161140B2 (ja) 定着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CN100338536C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2008216705A (ja) 定着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7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