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83533A - 用于治疗中风病的药物组合物和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治疗中风病的药物组合物和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883533A CN1883533A CN 200610083029 CN200610083029A CN1883533A CN 1883533 A CN1883533 A CN 1883533A CN 200610083029 CN200610083029 CN 200610083029 CN 200610083029 A CN200610083029 A CN 200610083029A CN 1883533 A CN1883533 A CN 188353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
- extractum
- apoplexy
- water
- prepar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中风病和/或中风后遗症的药物组合物、该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和制药用途。该组合物含有豨莶草、红花和川牛漆,并选择性地含有一种或多种药用载体。所述各活性组分的重量份数比是豨莶草200-1000、红花10-100和川牛漆10-100。该组合物具有祛风活血、通络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瘀血阻络所导致的中风病,以及各种中风后遗症,例如偏瘫、肢体麻木、语言不利、口眼歪斜等。该组合物可制成各种常规的制剂,优选口服液。该组合物和含有该组合物的各种制剂可按照制药领域的常规方法,应用制药领域的常用载体制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药物组合物,具体的,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治疗中风病的药物组合物,以及该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和应用,该组合物含有豨莶草、红花和川牛漆,并可含有一种或多种药用载体。
背景技术
中风,即急性脑血管病,是一种严重损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是成年人,特别是老年人的多发病和常见病,是人类的三大死亡疾病之一。根据我国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我国脑卒中患者的人数达到400-500万人,每年新发病的人数达到130万,由于其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和复发率均较高,因此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极大。
按发病的原因和性质,中风分为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两类。前者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者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形成和脑梗塞。出血性中风,西医多采用手术及药物治疗,疗效优于中药。缺血性中风,是脑部血管突然阻塞,治疗原则是减轻脑水肿,减低血液粘稠度,扩张血管,抗凝溶栓。中医历代对缺血性中风的辨证和治疗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及大量效验方药,并对其病因病机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理论,至今仍有效地指导着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对该病的I临床治疗。近年来有关该病的临床研究报道较多,也开发了一些以中风为适应症的中药新药,但与目前日益升高的中风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相比,所开发的中药新药仍有不足之感。
有关脑血栓形成中风中经络的中成药治疗。一般多采用上述各证历代治疗“中风”之传统丸散制剂。据检索,《国家基本药物·中药制剂品种目录》收载的中药制剂主治中风者有三十多种。按证型分类,肝阳化风证有安宫降压丸、脑立清丸、清眩治瘫丸、速效牛黄丸;风痰阻络证有人参再造丸、透骨镇风丸、华佗再造丸、愈风丹、鲜竹沥、复方牵正膏、参桂再造丸:痰热闭阻证有安宫牛黄丸、牛黄至宝丸、局方至宝丸、万氏牛黄清心丸、竹沥化痰丸、牛黄醒脑片、安脑牛黄片、通关散;瘀血阻络证有消栓口服液、偏瘫复原丸、大活络丸、活络丸、中风回春丸、消栓再造丸、醒脑再造丸、脑血康口服液、抗栓保荣胶囊、消栓通络片、血塞通注射液、抗栓再造丸、麝香抗栓丸、脑血栓片。
综观这些品种,明确以中风复合证型的品种并不多见,且上述此类药的剂型多为丸剂,使用不方便。
近年来,对类似疾病的防治研究非常活跃,市场上也出现各种各样的治疗药物,关于此类药物也有发明专利,但多数中药制剂包含的药材繁多,药性复杂。例如,赵宏伟的中国专利申请CN200510041960.3,发明名称为“一种防治脑中风的中成药”,其中所述的中成药由生炙黄芪、人参、太子参、土白术、当归、阿胶珠、炙首乌、焦杜仲、骨碎补、炙龟板、麦冬、桑寄生、天麻、广地龙、金蝎、白僵蚕、蜈蚣、石决明、川芎、丹参、牛夕、桃仁、红花、制乳香、制没药、苏土元、水蛭、鸡血藤、炮山甲、片姜黄、乌蛇、木瓜、豨莶草、炒桑枝、海风藤、威灵仙、伸筋草、防风、羌活、桂枝、制白附片、猪牙皂、葛根、夏枯草、川军、炒苍术、苏合香、陈皮、广木香、降香、三七、冰片、勾藤、石菖蒲、远志、黄芩、赤芍、蒲黄、砂仁、山楂、干姜、茯苓和炙甘草按一定配比粉碎后混合制成药剂。
又如,汪海锦的中国专利申请CN200410039479.6,发明名称为“一种治疗中风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其中所述用于治疗中风的药物组合物主要由炙黄芪、防风、五加皮、白花蛇、川芎、天麻、水蛭、蜈蚣、丹参、牛膝、威灵仙、石菖蒲、豨莶草、炙甘草原料药组成。
本发明用于治疗中风及中风后遗症的药物组合物仅包含3种中药材,且与已有的同类药物相比,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及各种制剂对中风及中风后遗症有良好的疗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治疗中风和/或中风后遗症的药物组合物,该组合物含有豨莶草、红花和川牛漆,并选择性地含有一种或多种药用载体。
本发明药物组合物中各种中药材组分的重量份数比是稀莶草200-1000、红花10-100和川牛漆10-100。优选的,其中各组分的重量份数比为豨莶草600、红花50和川牛漆50。
本发明药物组合物中重用稀莶草,其能祛风湿、利关节,具有破血逐瘀作用,常用于治疗腰膝酸软、四肢麻痹和风湿关节疼痛;辅以红花助豨莶草活血祛瘀止痛;配以牛漆,逐瘀通络,通利关节。
其中所使用的中药材豨莶草,拉丁名为Herba Siegesbeckia,为菊科植物稀莶Siegesbeckia orientalis L.、腺梗稀莶Siegesbeckiapubescens Makino或毛梗稀莶Siegesbeckiaglabrescens Makino的干燥地上部分。豨莶草性味苦、寒,归肝、脾、肾经,具有祛风湿、利关节和解毒的功效,可用于风湿痹痛筋骨无力,腰膝酸软,四肢麻痹,半身不遂,风疹湿疮等。
其中所使用的中药材川牛漆,拉丁名为Achyranthes officiualisKuan,牛漆姑草属,石竹科,约40种,广布于全球,我国有4种,产于北部和东北部,常见于碱滩上。用于治疗心热,气滞血淤,心区作痛,心跳气短和心神不安等。
其中所使用的中药材红花,为菊科植物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L.的干燥花。性辛,温,归心、肝经。有活血通经、祛瘀止痛的作用,主治痛经闭经、跌打损伤、关节酸痛、冠心病。
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可被制剂成常规的药用制剂,优选口服制剂,例如片剂、胶囊、颗粒剂、丸剂等,为便于服用和吸收,优选的口服制剂是口服液。
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以及含有该组合物的各种制剂可以不加入任何药用载体,也可以根据需要,任选的加入一种或多种常规的药用载体。所述的载体可以是制药领域的常规载体,例如液体或固体赋形剂、稀释剂、湿润剂、防腐剂、甜味剂、矫味剂以及着色剂等。在制备口服制剂时,最常用的药用载体例如是淀粉、糊精、滑石粉、蔗糖、乳糖、甜菊素、水、黄酒等。
对药用载体的品种和/或用量的选择可依据制药领域的常规原则进行。通常,载体的用量可以有很大变化,例如,以重量计,药用载体的用量可以是生药总量的大约1%至几倍的量。就固体口服制剂而言,载体的用量可以是生药总量的大约10%至几倍的量,例如载体的用量是生药总量的大约20%至80%;就液体口服制剂例如口服液而言,液体赋形剂的含量至少应该能够形成适于药用浓度的溶液或悬浮液;其它辅剂如甜味剂、芳香剂等的含量应以使口服液具有适于口服的口感为原则;防腐剂等的使用量应该以能够保证该药剂在使用期内的稳定性为原则。
例如,当本发明的组合物被制剂成口服液时,其中所述的药用载体是水、黄酒和/或甜味剂,所述的水优选是纯净水;其中还优选使用甜味剂,例如甜菊素、蔗糖素等,优选甜菊素。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了所述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可用本领域的常规方法制备。
例如,本发明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可按下述方法制备:
(1)将各组分加水煎煮多次;
(2)将合并的煎煮液浓缩成浸膏;
(3)将浸膏冷却后,加入所需的药用载体,得到所需的药物组合物。
该制备方法中,在将各组分加水煎煮之前,也可以首先将各组分用乙醇回流提取多次,然后将合并的提取液浓缩成浸膏。
即,本发明的组合物可按照下述方法制备:
(1)将各组分用乙醇提取多次;
(2)将合并的提取液浓缩成浸膏;
(3)将步骤1乙醇提取后的药渣加水煎煮多次;
(4)将合并的煎煮液浓缩成浸膏;
(5)合并二种冷却后的浸膏,加入所需的药用载体,得到所需的药物组合物。
在上述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中,所制备的水提浸膏在50℃时的密度大约是1.10-1.12g/ml3。
具体的,本发明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各组分用乙醇,优选75%的乙醇回流提取,和/或将各组分加水煎煮多次,其中药材与所述乙醇或水的重量体积比大约为1∶2-8;
(2)将合并的醇提取物或煎煮液分别浓缩成浸膏;
(3)将浸膏冷却后,加入所需的药用载体,即得到所需的药物组合物。
更具体的,本发明的组合物按照下述方法制备:
(1)将各组分用75%的乙醇回流提取,其中药材与乙醇的重量体积比为1∶2-8;
(2)将合并的醇提取物浓缩成浸膏;
(3)将步骤1的滤渣加水煎煮多次,其中药材与水的重量体积比为1∶2-8;
(4)将合并的煎煮液浓缩成浸膏;
(5)合并冷却后的浸膏,加入所需的药用载体,即得到所需的药物组合物。
本发明使用的所有药材可按《中国药典》中所述的炮制方法预先进行炮制。例如,其中所使用的豨莶草可采用煨法预先炮制。
根据需要,可将上述方法获得的组合物按照制药领域的常规制药方法制成所需的制剂。例如待所述的浸膏冷却后,加入液体赋形剂如水或黄酒至预定的体积,并选择性地加入甜味剂、防腐剂等其它辅剂,制成本发明药物组合物中的口服液;或按照其它制药领域的常规制药方法制成所需的片剂、颗粒剂、胶囊等。
当上述组合物制备方法中所制备的制剂是口服液时,优选该制剂所用的的赋形剂是水或药用黄酒,优选水或药用黄酒,更优选药用黄酒;所用的甜味剂是甜菊素或蔗糖素,优选甜菊素。
应用上述方法制备的口服液的pH值大约是4.3-7.0。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了本发明所述药物组合物用于治疗中风和/或中风后遗症等疾病的用途,该组合物具有祛风活血、通络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瘀血阻络所导致的中风病,以及各种中风后遗症,例如偏瘫、肢体麻木、语言不利、口眼歪斜等。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了所述药物组合物用于制备治疗中风和/或中风后遗症等疾病的药物的用途,其中所所述的药物可以是药剂学领域任一适用的制剂,例如所述的制剂可以是口服制剂如片剂、颗粒剂、胶囊剂、溶液等,优选口服液。
经药理实验证明,本发明组合物具有明显的活血祛瘀、消炎镇痛和抗风湿作用。临床应用对中风病以及各种中风后遗症,例如偏瘫、肢体麻木、语言不利、口眼歪斜等有明显的疗效。
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在用于上述疾病的治疗时,其用量可根据多种因素变化,例如具体的病症、疾病的严重程度、开始治疗的时间、病人的体质、年龄和体重等。以口服液为例,以生药量计算通常成人每天的口服剂量为大约10-50g,优选大约20-30g,可一次服用,或分多次服用,例如分二次或三次服用,以分多次服用效果更好。
本发明人对本发明药物组合物进行了临床试验,以本发明实施例1的口服液作为试验药物,每日三次,每次10ml,试验期间禁用其它的活血化瘀药物。试验采用对照的方法进行比较,用T检验法进行统计处理。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的组合物对中风病人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与此同时,还对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中的抗炎作用、降压作用进行了实验,说明本发明组合物对大鼠蛋清性关节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麻醉动物的血压有明显的降低作用。
关于本发明药物组合物中的毒性,以本发明实施例1的口服液植物试验药物,经测定,本发明口服液用于静脉注射时的LD50值为45.54+1.44g/kg;口服给药时的LD50值为257.6±31.65g/kg,是人治疗用量的320倍,说明本发明的组合物是基本无毒的。
本发明用于治疗中风及中风后遗症的药物组合物仅包含3种中药材,与已有的同类药物相比,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各种制剂对中风及中风后遗症有良好的疗效。由于优选使用口服液制剂,使用方便、易于吸收也是一大优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例举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说明,而不会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口服液的制备
1.按以下数量称取生药原料:豨莶草600g、红花50g和川牛漆50g;
2.将各组分一起加水煎煮二次,每次加水4000-5000ml,每次30分钟;合并煎煮液,过滤,浓缩,得到浸膏70-85g,出膏率10%-12%,所述浸膏在50℃时的密度是1.10-1.12g/ml3;
3.自然冷却,向其中加入甜菊素3g,加入药用黄酒100ml,加纯化水至1000ml摇匀,过滤,分装于100个10ml的小瓶中。
所得到的口服液的pH值大约是5.0,其生药含量是每10ml含有7g量生药。
实施例2 口服液的制备
1.按以下数量称取生药原料:豨莶草600g、红花50g和川牛漆50g;
2.所有药材加75%乙醇5000ml回流提取1小时,过滤,浓缩回收乙醇,得到浸膏2-3g,出膏率3%-4%,;
3.将上一步骤的药渣加水煎煮二次,每次加水4000-5000ml,每次30分钟,合并煎煮液,过滤浓缩得到50℃时的相对密度为1.10-1.12g/ml3的浸膏70-85g,出膏率10%-12%,;
4.自然冷却,与步骤2得到的浸膏合并,向其中加入甜菊素3g,加纯净水至1000ml,摇匀,过滤,分装于100个10ml的小瓶中。
所得到的口服液中的生药含量是每10ml含有7g量生药。
实施例3 本发明口服液对大鼠体内血栓形成的影响
采用体内血栓形成仪测定体内血栓形成时间。
实验目的
比较两种药品在延长大鼠体内血栓形成时间的作用强度,为豨红通络口服液溶栓作用提供科学依据。
实验材料
实验药物:实施例1中风口服液10ml/支,由吉林省通化卫京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批号为050408。对照药品,通化东宝永健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为040901。实验前用蒸馏水配制成所需浓度,置4℃冰箱保存备用。实验时采用不同浓度等体积(20ml/kg)灌胃给药。
对照药物:脑血栓口服液(通化东宝永健制药厂产品)。
动物:Wistar品系大鼠,体重200-250g,雌雄各半,由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大鼠合格证号:2003-0013。
仪器:BT87-3型实验性体内血栓形成测定仪,包头医学院心血管研究室研制。
方法和结果
实验参照李仪奎主编《中药药理实验方法学》,第一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p 145所述的方法进行。
取Wistar大鼠70只,雌雄各半,随机等分七组,每组10只,第一组为正常对照组,给予相同体积的蒸馏水,第二、三、四分别为本发明中风口服液6、3、1.5ml/kg,第五、六、七组分别为对照药品6、3、1.5nl/kg,灌胃给药,每日一次,连续七日,给药体积均为20ml/kg,于末次给药后1小时,用水合氯醛麻醉,仰卧固定,剥离一侧颈总动脉,长约1.5cm,以塑料布遮盖伤口附近组织避免组织温度影响血管壁温度采用BT87-3型实验性体内血栓形成测定仪测定体内血栓形成时间。实验数据采用统计学“方差齐性”和“七检验”方法分析处理,比较各组间的差异显著性。结果见表1。
表1 对大鼠体内血栓形成时间的影响(n=10,
x±s)
组别 | 剂量(ml/kg) | 体内血栓形成时间(min) |
正常对照组实施例1口服液实施例1口服液实施例1口服液脑血栓口服液脑血栓口服液脑血栓口服液 | 631.5631.5 | 18.2±5.7735.7±10.8***47.6±8.67***35.8±13.0**33.6±10.9***35.5±13.9***34.2±19.0*** |
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P<0.01;***P<0.001。
由表1结果可见,本发明实施例1的口服液比脑血栓口服液大鼠体内血栓形成时间略长。均可延长大鼠体内血栓形成时间。
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两种药品均能明显延长大鼠体内血栓形成时间,且在相同剂量时,本发明的实施例1口服液血栓形成时间略长,说明该口服液具有溶栓作用。
以上实验表明与已有的类似药物相比,本发明的组合物用于治疗中风和/或中风后遗症时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现已经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很明显可以做很多改进和变化而不会背离本发明的基本精神。所有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认为是本发明的范围之内,其特征由上述说明书确定。
Claims (10)
1、一种用于治疗中风病的药物组合物,该组合物含有豨莶草、红花和川牛漆,其中各组分的重量份数比是:豨莶草200-1000、红花1-100和川牛漆1-100,该组合物中还选择性地含有一种或多种药用载体。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中各组分的重量份数比为豨莶草600、红花50和川牛漆50。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中所述的组合物是口服制剂,优选的口服制剂是口服液。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中所述口服液中的药用载体选自水、黄酒和/或甜味剂,其中所述甜味剂优选的是甜菊素。
5、按照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各组分加水煎煮多次;
(2)将合并的煎煮液浓缩成浸膏;
(3)将浸膏冷却后,加入所需药用载体,得到所需的药物组合物。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中在将各组分加水煎煮之前,首先用乙醇回流提取多次,然后将合并的醇提取液浓缩成浸膏。
7、按照权利要求5或6所述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
(1)将各组分用75%的乙醇回流提取,其中药材与乙醇的重量体积比为1∶2-8;
(2)将合并的醇提取物浓缩成浸膏;
(3)将步骤1的滤渣加水煎煮多次,其中药材与水的重量体积比为1∶2-8;
(4)将合并的煎煮液浓缩成浸膏;
(5)合并冷却后的两种浸膏,加入所需的药用载体,即得到所需的药物组合物。
8、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水提浸膏在50℃时的密度是1.10-1.12g/ml3。
9、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的药用载体是水、黄酒和/或甜味剂,其中所述甜味剂优选甜菊素。
10、按照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治疗中风和/或中风后遗症的药物中的应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2006100830296A CN100420454C (zh) | 2006-05-29 | 2006-05-29 | 用于治疗中风病的药物组合物和其制备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2006100830296A CN100420454C (zh) | 2006-05-29 | 2006-05-29 | 用于治疗中风病的药物组合物和其制备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883533A true CN1883533A (zh) | 2006-12-27 |
CN100420454C CN100420454C (zh) | 2008-09-24 |
Family
ID=375819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6100830296A Active CN100420454C (zh) | 2006-05-29 | 2006-05-29 | 用于治疗中风病的药物组合物和其制备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0420454C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389450A (zh) * | 2011-11-23 | 2012-03-28 | 通化卫京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快速通过血脑屏障的豨红通络口服液 |
CN102631639A (zh) * | 2012-04-23 | 2012-08-15 | 常州亚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治疗脑血管病的中成药及其制备方法 |
CN104435045A (zh) * | 2014-12-25 | 2015-03-25 | 通化卫京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治疗中风及其后遗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CN106266759A (zh) * | 2016-08-16 | 2017-01-04 | 甘肃鑫晟源生物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用于中风后遗症及风湿类风湿疾病的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
CN108653364A (zh) * | 2017-04-01 | 2018-10-16 | 通化卫京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豨红通络口服液在制备用于治疗脑卒中后疼痛的药物中的应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80821C (zh) * | 2002-10-18 | 2004-12-22 | 吉林省长源药业有限公司 | 一种治疗脑血栓的药物及制备方法 |
-
2006
- 2006-05-29 CN CNB2006100830296A patent/CN100420454C/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389450A (zh) * | 2011-11-23 | 2012-03-28 | 通化卫京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快速通过血脑屏障的豨红通络口服液 |
CN102631639A (zh) * | 2012-04-23 | 2012-08-15 | 常州亚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治疗脑血管病的中成药及其制备方法 |
CN104435045A (zh) * | 2014-12-25 | 2015-03-25 | 通化卫京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治疗中风及其后遗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CN106266759A (zh) * | 2016-08-16 | 2017-01-04 | 甘肃鑫晟源生物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用于中风后遗症及风湿类风湿疾病的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
CN108653364A (zh) * | 2017-04-01 | 2018-10-16 | 通化卫京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豨红通络口服液在制备用于治疗脑卒中后疼痛的药物中的应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0420454C (zh) | 2008-09-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973882A (zh) | 一种治疗疼痛的膏药及其制作方法 | |
CN100420454C (zh) | 用于治疗中风病的药物组合物和其制备方法 | |
CN1943727A (zh) | 一种治疗牛皮癣的组合中药 | |
CN1277572C (zh) | 一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1015670A (zh) | 治疗闭合性外伤的中药洗剂制备方法 | |
CN105943705A (zh) | 一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337989A (zh) | 一种含鹅不食草和乳香的治疗痛风的中药组合物 | |
CN1296087C (zh) | 用于治疗中风中经络风痰瘀阻的复方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873659A (zh) | 治疗湿疹的中药剂及制法 | |
CN104435079A (zh) | 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组合物 | |
CN103520574B (zh) | 一种治疗慢性肝炎的中药 | |
CN1282475C (zh) | 一种治疗胆囊疾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0279823B (zh) | 一种治疗登革热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9596C (zh) | 一种治疗关节炎的药物组合物 | |
CN116570696B (zh) | 一种用于治疗前列腺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310669C (zh) | 一种治疗慢性肝炎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9954029A (zh) | 一种透骨草川乌祛风除湿膏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5943700A (zh) | 一种补肾通痹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5560427A (zh) | 一种透皮通关散 | |
CN107468976B (zh) | 一种钻山风合剂 | |
CN104337889B (zh) | 一种含蚯蚓的治疗痛风的中药组合物 | |
WO2023072171A1 (zh) | 荆防制剂在制备预防或治疗丙型病毒性肝炎的药物中的用途 | |
CN103784587A (zh) | 一种治疗马皮肤病的药物组合 | |
CN114306551A (zh) | 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血栓性疾病药物中的应用 | |
CN117414390A (zh) | 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中药组合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56 |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
Owner name: TONGHUA WEI JI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TONGHUA WEIJI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Tonghua City, Jilin Province Dongchang District Long Street No. 16 Patentee after: Tonghua Weiji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Address before: Tonghua City, Jilin Province Dongchang District Long Street No. 16 Patentee before: Tonghua Weiji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