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4306551A - 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血栓性疾病药物中的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血栓性疾病药物中的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06551A
CN114306551A CN202011051275.XA CN202011051275A CN114306551A CN 114306551 A CN114306551 A CN 114306551A CN 202011051275 A CN202011051275 A CN 202011051275A CN 114306551 A CN114306551 A CN 1143065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root
radix
prepared
traditional chine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5127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智伟
赵静
苗倩倩
肖雨晨
王珑
刘小军
刘欢
朱露
丁娟
寻岁利
姜振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Xinrun Pharmaceut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 Xinrun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Xinrun Pharmaceut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 Xinrun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05127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06551A/zh
Publication of CN1143065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0655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血栓性疾病药物中的应用,所述中药组合物是由以下原料药制成: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组份由当归、白芍、麦冬、熟地、竹沥、天竺黄、延胡索、黄芪、莪术、葛根、薤白、川芎、牛膝13味组成,该中药组合物具有:滋阴、活血化瘀、益气、通络止痛之功效,能够有效缓解或者治愈血栓性疾病。该中药组合物制备工艺简单可行,疗效确切,起效快,无毒副作用,对血栓性疾病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血栓性疾病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血栓性疾病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血栓性疾病是一种常见多发病,严重影响人类健康。近年来,随着都市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人们不合理的膳食与不规律的作息,血栓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据世界卫生组织《2017世界卫生统计报告》数据显示,2015年大约有1770万人死于血栓性疾病,占全球死亡人数的31%,我国每年大约有3%的城镇居民发生不同程度的血栓性疾病,因此血栓性疾病将成为全球致死率最高的疾病。
中医学历代文献未出现血栓性疾病病名,但相关的论述早有详细描述。从其所表现的症状和临床体征方面划分,常见的血栓病有心肌梗死、缺血性脑梗塞、外周血管病、静脉血栓栓塞,每种发病率均为1-3/1000人/年。外周血管病发病率为心脑血管病的总和,血栓是导致老年人死亡的第一位原因。血栓性疾病属于中医学血证中的“瘀血证”、“中风”、“胸痹”等范畴。
血栓可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甚至可以发生全身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血栓常发生的部位是动脉或者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主要包括动脉粥样血栓形成、静脉血栓栓塞和外周动脉栓塞。动脉血栓形成主要有心血管、脑血管和外周动脉血管,这些部位的血栓形成,多数是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的基础上形成的,严重导致心肌梗死、脑梗死和急性下肢缺血、坏死等。深静脉血栓形成最危险的并发症是肺栓塞,通常称为静脉血栓栓塞。欧美国家静脉栓塞导致的死亡,排在先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之后的第三位。我国发病率也相当高,外科大手术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在50%左右。
中医理论认为,血栓性疾病以血栓发生的部位不同而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发生的部位会有疼痛固定不移,即“通则不痛”,或头痛或肢体其它部位的疼痛,严重者可以引起肢体局部的水肿、青紫;瘀血阻于脑窍,还会出现头晕目眩、肢体软弱无力乃至偏瘫等症状。中医治疗血栓性疾病常辨证选择具有破血逐瘀、滋阴活血的中成药进行治疗。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组份由当归、白芍、麦冬、熟地、竹沥、天竺黄、延胡索、黄芪、莪术、葛根、薤白、川芎、牛膝13味组成,该中药组合物以当归为君,以其辛温,活血养血、止痛之力,散瘀以通脑脉络,养血以滋润髓海,瘀血去,新血生,脉络通,痛止、髓满脑明。《本草正》有“当归,其味甘而苦,故能补血,其气轻而辛,又能行血,补中有动,行中有补,血中之圣药也”。
该中药组合物以白芍、熟地、麦冬共为臣药,可辅佐君药逐瘀血,生新血,滋阴生津,使血脉通畅。白芍: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熟地:补血滋阴,益精填髓;麦冬:养阴生津,润肺清心。
该中药组合物以黄芪、莪术、葛根、延胡索、竹沥、天竺黄、薤白共为佐药,可辅佐君药活血化瘀、臣药滋阴补血。具有生津益气、扶正固本之功效。其中黄芪: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莪术:行气破血,消积止痛;葛根:解肌退热,生津止渴,透疹,升阳止泻,通经活络,解酒毒;延胡索:活血,行气,止痛。竹沥:清热豁痰;天竺黄:清热豁痰,凉心定惊;薤白:通阳散结,行气导滞。
该中药组合物以川芎、牛膝共为使药,可活血行气,祛风止痛,逐瘀血通经络。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牛膝:逐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尿通淋,引血下行。其中众药合用共奏具有:滋阴、活血化瘀、益气、通络止痛之功效,能够有效治愈或者缓解血栓性的疾病。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疗效好、副作用小,用于治疗血栓性疾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组合物制备工艺简单可行,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血栓性疾病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血栓性疾病药物应用的活性成份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是提供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血栓性疾病药物应用的颗粒剂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之四是提供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血栓性疾病药物应用的膏剂制备方法。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血栓性疾病药物的应用,该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
当归120~220份、白芍100~200份、麦冬80~250份、熟地80~200份、竹沥60~200份,天竺黄50~180份,延胡索120~300份、黄芪50~200份、莪术80~180份、葛根60~180份、薤白40~150份,川芎100~200份、牛膝25~120份。
本发明所述中药组合物的重量份比优选为:
当归120份、白芍200份、麦冬80份、熟地200份、竹沥60份,天竺黄180份,延胡索120份、黄芪200份、莪术80份、葛根180份、薤白40份,川芎200份、牛膝25份。
本发明所述中药组合物的重量份比还优选为:
当归220份、白芍100份、麦冬250份、熟地80份、竹沥200份,天竺黄50份,延胡索300份、黄芪50份、莪术180份、葛根60份、薤白150份,川芎100份、牛膝120份。
本发明所述中药组合物的述重量份比还优选为:
当归150份,白芍120份,麦冬100份,熟地100份,竹沥80份,天竺黄70份,延胡索150份,黄芪80份,莪术100份,葛根80份,薤白60份,川芎110份,牛膝50份。
本发明所述中药组合物的重量份比还优选为:
当归180份,白芍150份,麦冬150份,熟地150份,竹沥130份,天竺黄100份,延胡索200份,黄芪120份,莪术120份,葛根120份,薤白90份,川芎135份,牛膝80份。
本发明所述中药组合物的重量份比还优选为:
当归200份,白芍180份,麦冬200份,熟地180份,竹沥180份,天竺黄130份,延胡索250份,黄芪150份,莪术150份,葛根150份,薤白135份,川芎160份,牛膝100份。
本发明所示中药组合物由当归、延胡索、白芍、麦冬、熟地、竹沥、天竺黄、黄芪、莪术、葛根、薤白、川芎、牛膝13味药材组成。方中多药合用,兼具滋阴、活血化瘀、益气、通络止痛的功效,本发明相对其他同类中药组合物有明显优势,能够有效治愈或者缓解血栓性的疾病。实验验证显示,该中药组合物对治疗血栓性疾病具有显著疗效。本发明所述中药组合物可以被有相同或者相似功能的中药代替。
本发明所述中药组合物的活性成份由以下步骤制成:
(1)称取当归、白芍、麦冬、熟地、竹沥、天竺黄、延胡索、黄芪、莪术、葛根、薤白、川芎、牛膝;
(2)将所述步骤(1)中称取当归、白芍、麦冬、熟地、竹沥、天竺黄、延胡索、黄芪、莪术、葛根、薤白、川芎、牛膝13味药材在50-80℃烘干,粉碎成为粗粉备用;
(3)取步骤(2)中的药材粗粉置提取罐内,加入8~12倍量饮用水加热煮沸提取1~3次,每次1~3小时,过滤,合并滤液;
(4)合并滤液,70-90℃浓缩至相对密度1.15-1.3的稠膏;
步骤(4)所得稠膏构成该中药组合物的活性成分。
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剂型为:胶囊剂、颗粒剂、膏剂、散剂、片剂、丸剂、糖浆剂。
为了使上述剂型能够实现,需要在制备这些剂型的同时加入药学可接受的辅料,例如:填充剂、崩解剂、甜味剂、防腐剂、基质等。
所述膏剂由以下步骤制成:
(1)称取当归、白芍、麦冬、熟地、竹沥、天竺黄、延胡索、黄芪、莪术、葛根、薤白、川芎、牛膝;
(2)将所述步骤(1)中称取当归、白芍、麦冬、熟地、竹沥、天竺黄、延胡索、黄芪、莪术、葛根、薤白、川芎、牛膝13味药材在50-80℃烘干,粉碎成为粗粉备用;
(3)取步骤(2)中的药材粗粉置提取罐内,加入8~12倍量饮用水加热煮沸提取1~3次,每次1~3小时,过滤,合并滤液;
(4)合并滤液,70-90℃浓缩至相对密度1.20-1.25的稠膏。
所述颗粒剂由以下步骤制成:
(1)称取当归、白芍、麦冬、熟地、竹沥、天竺黄、延胡索、黄芪、莪术、葛根、薤白、川芎、牛膝;
(2)将所述步骤(1)中称取当归、白芍、麦冬、熟地、竹沥、天竺黄、延胡索、黄芪、莪术、葛根、薤白、川芎、牛膝13味药材在50-80℃烘干,粉碎成为粗粉备用;
(3)取步骤(2)中的药材粗粉置提取罐内,加入8~12倍量饮用水加热煮沸提取1~3次,每次1~3小时,过滤,合并滤液,70-90℃浓缩至相对密度1.15-1.20的稠膏;
(4)取步骤(3)的稠膏,与辅料800份糊精混合,湿法制粒,置烘箱60-80℃烘干,过筛,整粒包装即得。
本发明除颗粒剂和膏剂的其他剂型制备方法为:按照比例称取原料药,采用常规的制备方法制备。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的治疗血栓性疾病的中药组合物中各味原料药的功效如下:
当归:辛,温。归肝、心、脾经。功能主治: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肠燥便秘。
白芍:苦、酸,微寒。归肝、脾经。功能主治: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用于头痛眩晕,胁痛,腹痛,四肢挛痛,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
麦冬:甘、微苦,微寒。归心、肺、胃经。功能主治: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用于肺燥干咳,阴虚痨嗽,喉痹咽痛,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心烦失眠,肠燥便秘。
熟地:甘,微温。归肝、肾经。功能主治:补血滋阴,益精填髓。用于血虚萎黄,心悸怔忡,月经不调,崩漏下血,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内热消渴,眩晕,耳鸣,须发早白。
竹沥:甘,凉。归心、肝、肺经。功能主治:清热豁痰。用于中风痰壅,肺热喘咳,热病烦躁
天竺黄:甘,寒。归心、肝经。功能主治:清热豁痰,凉心定惊。用于热病神昏,中风痰迷,小儿痰热惊痫、抽搐、夜啼。
延胡索:辛、苦,温。归肝、脾经。功能主治:活血,行气,止痛。用于胸胁、脘腹疼痛,胸痹心痛,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跌扑肿痛。
黄芪:甘,微温。归肺、脾经。功能主治: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半身不遂,痹痛麻木,痈疽难溃,久溃不敛。
莪术:辛、苦,温。归肝、脾经。功能主治:行气破血,消积止痛。用于癥瘕痞块,瘀血经闭,胸痹心痛,食积胀痛。
葛根:甘、辛,凉。归脾、胃、肺经。功能主治:解肌退热,生津止渴,透疹,升阳止泻,通经活络,解酒毒。用于外感发热头痛,项背强痛,口渴,消渴,麻疹不透,热痢,泄泻,眩晕头痛,中风偏瘫,胸痹心痛,酒毒伤中。
薤白:辛、苦,温。归肺、胃、大肠经。功能主治:通阳散结,行气导滞。用于胸痹疼痛,痰饮咳喘,泄痢后重。
川芎:辛,温。归肝、胆、心包经。功能主治: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
牛膝:苦、甘、酸,平。归肝、肾经。功能主治:逐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尿通淋,引血下行。用于经闭,痛经,腰膝酸痛,筋骨无力,淋证,水肿,头痛,眩晕,牙痛,口疮,吐血,衄血。
本发明所示中药组合物由当归、延胡索、白芍、麦冬、熟地、竹沥、天竺黄、黄芪、莪术、葛根、薤白、川芎、牛膝13味药材组成。方中多药合用,兼具滋阴、活血化瘀、益气、通络止痛的功效,本发明相对其他同类中药组合物有明显优势,能够有效治愈或者缓解血栓性的疾病。实验验证显示,该中药组合物对治疗血栓性疾病具有显著疗效。本发明所述中药组合物可以被有相同或者相似功能的中药代替。
下面实施例用于举例说明本发明药物的制备,但其不能对本发明的范围构成任何限制。
实施例1:
处方一:
当归120份、白芍200份、麦冬80份、熟地200份、竹沥60份,天竺黄180份,延胡索120份、黄芪200份、莪术80份、葛根180份、薤白40份,川芎200份、牛膝25份。
所述中药组合物的活性成份由下面步骤制成:
(1)称取当归、白芍、麦冬、熟地、竹沥、天竺黄、延胡索、黄芪、莪术、葛根、薤白、川芎、牛膝;
(2)将所述步骤(1)中称取当归、白芍、麦冬、熟地、竹沥、天竺黄、延胡索、黄芪、莪术、葛根、薤白、川芎、牛膝13味药材在50℃烘干,粉碎成为粗粉备用;
(3)取步骤(2)中的药材粗粉置提取罐内,加入8倍量饮用水加热煮沸提取1次,每次3小时,过滤,合并滤液;
(4)合并滤液,70℃浓缩至相对密度1.15的稠膏;
步骤(4)所得稠膏构成该中药组合物的活性成分;
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剂型为:胶囊剂、颗粒剂、膏剂、散剂、片剂、丸剂、糖浆剂。
为了使上述剂型能够实现,需要在制备这些剂型的同时加入药学可接受的辅料,例如:填充剂、崩解剂、甜味剂、防腐剂、基质等。
实施例2:
处方二:
当归220份、白芍100份、麦冬250份、熟地80份、竹沥200份,天竺黄50份,延胡索300份、黄芪50份、莪术180份、葛根60份、薤白150份,川芎100份、牛膝120份。
所述中药组合物的活性成份由下面步骤制成:
(1)称取当归、白芍、麦冬、熟地、竹沥、天竺黄、延胡索、黄芪、莪术、葛根、薤白、川芎、牛膝;
(2)将所述步骤(1)中称取当归、白芍、麦冬、熟地、竹沥、天竺黄、延胡索、黄芪、莪术、葛根、薤白、川芎、牛膝13味药材在60℃烘干,粉碎成为粗粉备用;
(3)取步骤(2)中的药材粗粉置提取罐内,加入9倍量饮用水加热煮沸提取2次,每次2小时,过滤,合并滤液;
(4)合并滤液,75℃浓缩至相对密度1.3的稠膏;
步骤(4)所得稠膏构成该中药组合物的活性成分。
实施例3
处方三:
当归150份,白芍120份,麦冬100份,熟地100份,竹沥80份,天竺黄70份,延胡索150份,黄芪80份,莪术100份,葛根80份,薤白60份,川芎110份,牛膝50份。
所述中药组合物的膏剂由下面步骤制成:
(1)称取当归、白芍、麦冬、熟地、竹沥、天竺黄、延胡索、黄芪、莪术、葛根、薤白、川芎、牛膝;
(2)将所述步骤(1)中称取当归、白芍、麦冬、熟地、竹沥、天竺黄、延胡索、黄芪、莪术、葛根、薤白、川芎、牛膝13味药材在70℃烘干,粉碎成为粗粉备用;
(3)取步骤(2)中的药材粗粉置提取罐内,加入12倍量饮用水加热煮沸提取3次,每次1小时,过滤,合并滤液;
(4)合并滤液,80℃浓缩至相对密度1.25的稠膏。
实施例4:
处方四:
当归180份,白芍150份,麦冬150份,熟地150份,竹沥130份,天竺黄100份,延胡索200份,黄芪120份,莪术120份,葛根120份,薤白90份,川芎135份,牛膝80份。
所述中药组合物的颗粒剂由下面步骤制成:
(1)称取当归、白芍、麦冬、熟地、竹沥、天竺黄、延胡索、黄芪、莪术、葛根、薤白、川芎、牛膝;
(2)将所述步骤(1)中称取当归、白芍、麦冬、熟地、竹沥、天竺黄、延胡索、黄芪、莪术、葛根、薤白、川芎、牛膝13味药材在85℃烘干,粉碎成为粗粉备用;
(3)取步骤(2)中的药材粗粉置提取罐内,加入10倍量饮用水加热煮沸提取3次,每次1.5小时,过滤,合并滤液,90℃浓缩至相对密度1.20的稠膏;
(4)取步骤(3)的稠膏,与辅料800份糊精混合,湿法制粒,置烘箱60℃烘干,过筛,整粒包装即得。
实施例5:
处方5:
当归200份,白芍180份,麦冬200份,熟地180份,竹沥180份,天竺黄130份,延胡索250份,黄芪150份,莪术150份,葛根150份,薤白135份,川芎160份,牛膝100份。
所述中药组合物的颗粒剂由下面步骤制成:
(1)称取当归、白芍、麦冬、熟地、竹沥、天竺黄、延胡索、黄芪、莪术、葛根、薤白、川芎、牛膝;
(2)将所述步骤(1)中称取当归、白芍、麦冬、熟地、竹沥、天竺黄、延胡索、黄芪、莪术、葛根、薤白、川芎、牛膝13味药材在75℃烘干,粉碎成为粗粉备用;
(3)取步骤(2)中的药材粗粉置提取罐内,加入8倍量饮用水加热煮沸提取2次,每次2.5小时,过滤,合并滤液,85℃浓缩至相对密度1.15的稠膏;
(4)取步骤(3)的稠膏,与辅料800份糊精混合,湿法制粒,置烘箱80℃烘干,过筛,整粒包装即得。
发明除颗粒剂和膏剂的其他剂型制备方法为:按照比例称取原料药,采用常规的制备方法制备。
为了表明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及中药组成物膏剂及颗粒剂上述组分在治疗血栓性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针对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中药组合物,还进行了动物学药效学验证实验。试验中应用本发明具体实施例3、4、5中制备的治疗血栓性疾病药品,本药品药效学作用和治疗效果如表1至表2可知,本发明有良好的滋阴、活血化瘀、益气、通络止痛效果,对血栓性疾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并且在实验期间未观察到明显的不良现象,说明本发明制备的用于治疗血栓性疾病的中药组合物可以快速有效地减轻血栓性疾病的症状,进而治愈血栓性疾病。且疗效显著,副作用小,无不良反应。
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对大鼠滋阴、活血化瘀的实验及相关数据结果。
一、实验内容
(1)实验动物:
取SD健康大鼠60只,雄性,大鼠在室温20~25℃通风良好,相对湿度40%~70%的实验室内饲养7天适应环境后开始试验。
(2)分组:
将大鼠随机分6组,每组10只,即正常对照组、常规血栓组、阴虚血栓组、实施例3、实施例4、实施例5共6组。
(3)给药:
给药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长时间给大鼠温热药使大鼠津液加速消耗,导致大鼠阴虚体弱,再进行静脉结扎引起血流瘀滞,致使局部血栓形成。
对正常对照组、常规血栓组大鼠上下午均灌胃给予蒸馏水。
对于阴虚血栓组大鼠每天上午按体重灌胃给予附子、肉桂、干姜按照1:1:1的分量,共计10g生药/kg,并且下午灌胃给予蒸馏水10ml//kg;
对于实施例3组大鼠大鼠每天上午按体重灌胃给予附子、肉桂、干姜按照1:1:1的分量,共计10g生药/kg,下午灌胃给予实施例3组大鼠4g生药/kg;
对于实施例4组大鼠每天上午按体重灌胃给予附子、肉桂、干姜按照1:1:1的分量,共计10g生药/kg,下午灌胃给予实施例4组大鼠4g生药/kg;
对于实施例5组大鼠每天上午按体重灌胃给予附子、肉桂、干姜按照1:1:1的分量,共计10g生药/kg,下午灌胃给予实施例5组大鼠4g生药/kg。各组大鼠均连续给药16天。
(4)血栓模型制备:
在第16天对各组大鼠称重、进行大便硬度评分:大便干燥评为1分,正常评为2分,稀软评为3分。称量大鼠摄食量及饮水量,并对每只大鼠进行游泳耐力时间测定。末次给药后,各组大鼠禁食自由饮水12h。
次日,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给药后1h,用12%水合氯醛360mg/kg麻醉大鼠,腹部消毒,经大鼠腹部正中切口进腹,将小肠牵向术野左侧,充分显露下腔静脉,打开后腹膜,确认左肾静脉下方2mm处的下腔静脉结扎点,仔细游离下腔静脉,于左肾静脉下方用丝线结扎下腔静脉,缝合腹壁,结扎5h后重新开腹,在结扎下方2cm处夹闭血管,剥开管壁,取出血栓,称血栓湿重,称重后血栓置80℃烘箱中烘烤6小时,称取血栓干重,以此来判断实施例对血栓形成的影响。
二、数据分析及试验结果
(1)实施例对大鼠摄食量、饮水量及大便评分的影响
试验开始后16天正常对照组每只大鼠每日摄食量为35.6g,饮水量为39.5ml,10只大鼠大便均正常评为2分,每只大鼠的游泳平均时间为12.56min。常规血栓组大鼠摄食量为34.3g,饮水量为40ml,10只大鼠大便均正常评为2分,每只大鼠的游泳平均时间为11.17min,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详细结果见表1:实施例对大鼠摄食量、饮水量、大便评分和游泳时间的影响。
表1实施例对大鼠摄食量、饮水量、大便评分和游泳时间的影响
Figure BDA0002709630570000131
Figure BDA0002709630570000132
与阴虚血栓组比较,*p<0.05。
表一的实验数据显示:
第一,实施例3、实施例4、实施例5共计三组大鼠饮水量、大便软硬度均显著改善,评分均值分别为1.90、1.70、1.80,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实施例3、实施例4、实施例5共计三组组大鼠游泳时间也较模阴虚血栓组显著延长,与阴虚血栓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实施例3、实施例4、实施例5对耗阴药导致大鼠口干引起饮水量增加,大便偏硬,体力减弱等症状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第二,阴虚血栓组大鼠摄食量为35.9g,与常规血栓组摄食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饮水量增加至71ml,大鼠大便偏硬综合评为1.5分,每只大鼠的游泳平均时间显著缩短为6.89min,与常规血栓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向大鼠给与耗阴药可导致大鼠口干引起饮水量增加,大便偏硬,体力减弱。与阴虚血栓组比较,实施例3、实施例4、实施例5三组大鼠摄食量略有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
(2)实施例对大鼠血栓干、湿重的影响
实验结果见表2:实施例对大鼠血栓湿重和干重的影响。
表2实施例对大鼠血栓湿重和干重的影响(
Figure BDA0002709630570000141
单位:mg)
Figure BDA0002709630570000142
与阴虚血栓组比较,*p<0.05。
通过表2可见,正常对照组大鼠未插线无血栓形成。正常血栓组大鼠血栓湿重为9.30mg,血栓干重为2.68mg。与正常血栓组比较,阴虚血栓组大鼠血栓湿重增加为19.84mg,血栓干重增加为5.69mg;提示耗阴药可导致大鼠血栓增加,与正常血栓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与阴虚血栓组比较,实施例3、实施例4、实施例5均可显著降低三组大鼠血栓湿重和干重,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果显示,实施例3、实施例4、实施例5对于三组大鼠由于耗阴药导致大鼠血栓有显著对抗作用(p<0.05)。
试验结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对实施例3、实施例4、实施例5中三组大鼠耗阴药导致大鼠口干引起饮水量增加,大便偏硬,体力减弱等症状有很好的改善作用,对耗阴药导致的三组大鼠体内血栓有很好的治疗作用,该中药组合物能够有效改善血栓性疾病的阴虚和血栓问题,显示其具有良好的抗血栓作用。
从上述实验可知,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具有滋阴、活血化瘀功效,并对对血栓性疾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并且在实验期间未观察到三组大鼠存在明显的不良现象,说明本发明制备的用于治疗血栓性疾病的中药组合物可以快速有效地减轻血栓性疾病的症状,进而治愈血栓性疾病,且疗效显著,副作用小,无不良反应。
以上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血栓性疾病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
当归120~220份、白芍100~200份、麦冬80~250份、熟地80~200份、竹沥60~200份,天竺黄50~180份,延胡索120~300份、黄芪50~200份、莪术80~180份、葛根60~180份、薤白40~150份,川芎100~200份、牛膝25~12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
当归120份、白芍200份、麦冬80份、熟地200份、竹沥60份,天竺黄180份,延胡索120份、黄芪200份、莪术80份、葛根180份、薤白40份,川芎200份、牛膝25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
当归220份、白芍100份、麦冬250份、熟地80份、竹沥200份,天竺黄50份,延胡索300份、黄芪50份、莪术180份、葛根60份、薤白150份,川芎100份、牛膝120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
当归150份,白芍120份,麦冬100份,熟地100份,竹沥80份,天竺黄70份,延胡索150份,黄芪80份,莪术100份,葛根80份,薤白60份,川芎110份,牛膝50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
当归180份,白芍150份,麦冬150份,熟地150份,竹沥130份,天竺黄100份,延胡索200份,黄芪120份,莪术120份,葛根120份,薤白90份,川芎135份,牛膝80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
当归200份,白芍180份,麦冬200份,熟地180份,竹沥180份,天竺黄130份,延胡索250份,黄芪150份,莪术150份,葛根150份,薤白135份,川芎160份,牛膝100份。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的活性成份由以下步骤制成:
(1)称取当归、白芍、麦冬、熟地、竹沥、天竺黄、延胡索、黄芪、莪术、葛根、薤白、川芎、牛膝;
(2)将所述步骤(1)中称取当归、白芍、麦冬、熟地、竹沥、天竺黄、延胡索、黄芪、莪术、葛根、薤白、川芎、牛膝13味药材在50-80℃烘干,粉碎成为粗粉备用;
(3)取步骤(2)中的药材粗粉置提取罐内,加入8~12倍量饮用水加热煮沸提取1~3次,每次1~3小时,过滤,合并滤液;
(4)合并滤液,70-90℃浓缩至相对密度1.15-1.3的稠膏;
步骤(4)所得稠膏构成该中药组合物的活性成分。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所述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剂型为:胶囊剂、颗粒剂、膏剂、散剂、片剂、丸剂、糖浆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膏剂由以下步骤制成:
(1)称取当归、白芍、麦冬、熟地、竹沥、天竺黄、延胡索、黄芪、莪术、葛根、薤白、川芎、牛膝;
(2)将所述步骤(1)中称取当归、白芍、麦冬、熟地、竹沥、天竺黄、延胡索、黄芪、莪术、葛根、薤白、川芎、牛膝13味药材在50-80℃烘干,粉碎成为粗粉备用;
(3)取步骤(2)中的药材粗粉置提取罐内,加入8~12倍量饮用水加热煮沸提取1~3次,每次1~3小时,过滤,合并滤液;
(4)合并滤液,70-90℃浓缩至相对密度1.20-1.25的稠膏。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颗粒剂由以下步骤制成:
(1)称取当归、白芍、麦冬、熟地、竹沥、天竺黄、延胡索、黄芪、莪术、葛根、薤白、川芎、牛膝;
(2)将所述步骤(1)中称取当归、白芍、麦冬、熟地、竹沥、天竺黄、延胡索、黄芪、莪术、葛根、薤白、川芎、牛膝13味药材在50-80℃烘干,粉碎成为粗粉备用;
(3)取步骤(2)中的药材粗粉置提取罐内,加入8~12倍量饮用水加热煮沸提取1~3次,每次1~3小时,过滤,合并滤液,70-90℃浓缩至相对密度1.15-1.2的稠膏;
(4)取步骤(3)的稠膏,与辅料800份糊精混合,湿法制粒,置烘箱60-80℃烘干,过筛,整粒包装即得。
CN202011051275.XA 2020-09-29 2020-09-29 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血栓性疾病药物中的应用 Pending CN11430655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51275.XA CN114306551A (zh) 2020-09-29 2020-09-29 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血栓性疾病药物中的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51275.XA CN114306551A (zh) 2020-09-29 2020-09-29 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血栓性疾病药物中的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06551A true CN114306551A (zh) 2022-04-12

Family

ID=810106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51275.XA Pending CN114306551A (zh) 2020-09-29 2020-09-29 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血栓性疾病药物中的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06551A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89633A (zh) * 2004-04-30 2005-11-02 王达桂 四物软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CN101670064A (zh) * 2008-09-11 2010-03-17 北京天科仁祥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复方中药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89633A (zh) * 2004-04-30 2005-11-02 王达桂 四物软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CN101670064A (zh) * 2008-09-11 2010-03-17 北京天科仁祥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复方中药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周蓓: "《中医药学基础》", 31 December 2019,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05596B (zh) 一种降压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8014243A (zh) 用于调理血瘀体质的中药膏方及其加工方法
CN106421663A (zh) 一种治疗风湿骨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7789484B (zh) 一种治疗月经不调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66579A (zh) 一种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417086B (zh) 一种治疗心肌缺血的中药制剂
CN100420454C (zh) 用于治疗中风病的药物组合物和其制备方法
CN102240376A (zh) 一种治疗中风的药物
CN102198228A (zh) 治疗高血压的中药制剂
CN106109521A (zh) 一种三七口服液
CN111643605A (zh) 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63658B (zh) 一种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943705A (zh) 一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687788A (zh) 一种软化血管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5250427A (zh) 一种治疗心脏疾病的药物组合物
CN112274586B (zh) 一种治疗肝纤维化的中药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5770711A (zh) 一种骨筋丸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35567A (zh) 一种含绞股蓝的治疗痛风的中药组合物
CN114306551A (zh) 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血栓性疾病药物中的应用
CN109876127B (zh) 一种养血当归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CN102935156B (zh) 一种治疗骨质增生症的丸剂
CN103784879A (zh) 一种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中药复方制剂
CN105343688A (zh) 一种治疗心肌梗塞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4857363A (zh) 一种降血脂的中药组合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031087A (zh) 一种祛风除湿药酒及其制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