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82003B - 网间、局向互连互通测试方法 - Google Patents
网间、局向互连互通测试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882003B CN1882003B CN2006100851413A CN200610085141A CN1882003B CN 1882003 B CN1882003 B CN 1882003B CN 2006100851413 A CN2006100851413 A CN 2006100851413A CN 200610085141 A CN200610085141 A CN 200610085141A CN 1882003 B CN1882003 B CN 188200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witching equipment
- call
- route selection
- test
- pla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Monitoring And Testing Of Exchan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网间、局向互连互通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集合分组的方法,其方法为:首先把呼叫发起方的所有测试线路定义为“主叫”集合;把呼叫应答方的所有测试线路定义为“被叫”集合,另外把编制中已生成的预定呼叫计划作为“计划详情”集合,作为是否符合生成新的测试计划的判断条件;然后生成新测试计划的步骤是:在同一个呼叫批次中,分别从“主叫”和“被叫”集合中,选出未占用的线路,再与“计划详情”集合中的元素进行检查比较,如主叫和被叫线路所对应的交换设备之间没有生成过测试计划,即认为满足条件从而生成新的测试计划。本发明优点是节省了大量人力成本,具有适用范围广,易于控制,不易出现漏呼、重呼,保证了测试精度和并发性,同时时间记录准确,便于统计分析。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网间、局向互连互通测试方法,尤其涉及网间、局向的互连互通测试计划编制的方法。
背景技术
网间、局向的互连互通测试通常采用人工拨打方式或者自动拨号测试设备,然后记录后汇总,这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时可能由于测试局点多、参与人员范围广,难免出现个别的漏呼、重呼等情况,另外测试过程难以控制、周期偏长等因素都将影响到整体测试效果。
网间、局向的互连互通测试的关键在于对占用的呼叫资源、呼叫时间的正确计算和分配。下面从最理想的全本地网所有局向间的互呼为例进行算法分析比较,假设全本地网共有200个交换设备,每一交换设备对应有一个网络测试单元,每一网络测试单元上有2条双向话路,单次呼叫时间从发起到结束共耗时1分钟,现要求编制测试方法实现:每一交换设备的网络测试单元同其它所有交换设备的网络测试单元完成对呼的测试任务。
方法1:单个依次实现的方法,把网络测试单元的一条线路作为主叫,另一条线路作为被叫,先让一交换设备(A局)与下一交换设备(B局)对呼,完成之后同再下一个交换设备(C局)对呼,在该交换设备完成同其它所有的交换设备的对呼后;对下一交换设备(B局)进行同样的处理,只是不需再同上一交换设备(A局)对呼。很容易得出呼叫的总时间为:199+198+197+……+1分钟=19900分钟。这是一种直观的算法,实现也非常容易,但缺点也是明显的,因为在同一时间内只有两个网络测试单元被利用,剩余的网络测试单元全都处于空闲状态。
方法2:简单分组的方法,两个网络测试单元为一组来实现两个交换设备间的对呼,首先让A局和B局对呼,同时C局和D局对呼……,在完成第一轮呼叫之后,让B局同C局互换,……,即A局和C局对呼,同时B局和D局对呼……,依此交叉进行,直到所有的交换设备之间都实现了对呼。可看出同一时间内利用了所有的网络测试单元、建立了100组呼叫,理想的呼叫总时间为:19900/100=199分钟,照此思路,该方法可以高效地利用测试资源。考虑到实际情况下,待测试局向的交换设备和与之互连互通局向的交换设备数量上往往不对等,网络测试单元上的线路失效也会引起线路数量上的不对等,那么一方面调度实现非常困难,另一方面也无法象理想情况那样保证测试资源利用的高效性。总之该方法测试资源的利用率较高,但适用范围小,不易实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发明一种保证不漏呼、不重呼基础上,分时分批高效快速地完成多局点间的互连互通测试的网间、局向互连互通测试方法。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网间、局向互连互通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标准C语言编程,运行于测试设备的PC服务器上,采用集合分组的方法,其方法为:
第一步:首先把呼叫发起方的所有测试线路定义为“主叫”集合;把呼叫应答方的所有测试线路定义为“被叫”集合,另外把编制中已生成的预定呼叫计划作为“计划详情”集合,作为是否符合生成新的测试计划的判断条件;
第二步:生成新测试计划的步骤:在同一个呼叫批次中,分别从“主叫”和“被叫”集合中,选出未占用的线路,再与“计划详情”集合中的元素进行检查比较,如主叫和被叫线路所对应的交换设备之间没有生成过测试计划,即认为满足条件从而生成新的测试计划;
第三步:进行算法优化以加快计算速度,其优化方法为:
a.建立两个集合,主叫集合:A_ExchNtuLine,被叫集合:B_ExchNtuLine;
b.待测方与互连互通方交换设备的总数:iAExchCount,iBExchCount,以及两者之间的重复数,以iABRepeatExchCount来表示;
c.计算计划中的呼叫测试次数总数,以iTotalNumber来表示,由待测方与互连互通方交换设备的总数、待测方与互连互通方交换设备中的重复数,以及测试的单双向性、是否包含交换设备内部呼叫来确定,
计算公式如下:
单向测试:
i.包含交换设备的内部呼叫
iTotalNumber=iAExchCount*iBExchCount
ii.不包含交换设备的内部呼叫
iTotalNumber=iAExchCount*iBExchCount-iABRepeatExchCount
d.算法优化:
算法优化一:集合A_ExchNtuLine的选线范围优化,起始值取上一轮首次选线成功的线路号,而不直接从集合中的第一条线路开始;
算法优化二:集合B_ExchNtuLine的选线范围优化,以上一次选线成功的线路号为分隔,拆分为优先和补充选线两个区间,优先在前一线路段选线,如没有满足条件的线路,再在后一线路段补充选线;
算法优化三:无论预选线是否成功,都记录下预选线所对应的AB交换设备,在下一次预选过程中,如预选线所对应的AB交换设备同上次的AB交换设备相同,则本次预选一定不可能满足呼叫条件,因为如上一次满足呼叫条件,就已经生成了呼叫记录,本次无须再进行呼叫;如上一次未满足呼叫条件,则本次预选也不可能满足。
本发明在同一个呼叫批次中,会检查所有空闲的网络测试单元线路,只要满足条件就会生成新测试计划,更为重要的是采用集合分组的方法无论待测试局向的交换设备和与之互连互通局向的交换设备之间数量如何、网络测试单元的线路数量多少,都可适用,而且充分利用了空闲的网络测试单元线路,从而可保证测试资源利用的高效性。
本发明可适用三类测试任务:接受呼入测试、呼出测试和双向对呼测试。下面以呼出测试(对待测试方而言)为例进行说明,因为接受呼入测试(对待测试方而言)相对于呼出测试只需把主叫方和被叫方对换即可,而呼入呼出双向测试为简便起见,可看成是前两者计划之和,只需要把预定的呼叫时间错开。因此这三类测试计划的算法的实现过程基本相同。
本发明优点是节省了大量人力成本,具有适用范围广,易于控制,不易出现漏呼、重呼,保证了测试精度和并发性,同时时间记录准确,便于统计分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集合分组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附表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本发明仍以上面的案例来进行说明,图1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示意图,从呼叫中所涉及的测试线路入手,首先定义200个交换设备的400条双向测试线路,既作为“主叫”集合、也作为“被叫”集合,另外把编制中已生成的预定呼叫计划作为“计划详情”集合,以判断是否符合生成新的测试计划条件。生成新测试计划的步骤:在同一个呼叫批次中,分别从“主叫”和“被叫”集合中,选出未占用的线路,再与“计划详情”集合中的元素进行检查比较,如主叫和被叫线路所对应的交换设备之间没有生成过过测试计划,即认为满足条件从而生成新的测试计划,(图中,表示该测试线路已占用)
在本例中由于所有的网络测试单元线路都将满足生成新测试计划的条件,所以全部的网络测试单元理论上都得到了利用,呼叫总时间的理想值为199分钟,附表一是本发明与前两个测试方法的综合性能比较。
表一、算法的性能比较
算法 | 在上例中呼叫的总时间 | 测试资源利用率 | 易理解程度 | 适用范围 | 实现难易程度 |
单个依次实现法 | 19900分钟 | 低效 | 容易理解 | 广 | 容易实现 |
简单分组法 | 199分钟 | 理想情况下高效,复杂情况视实际而定 | 较易理解 | 窄 | 理想情况下较易实现,复杂情况难以实现 |
集合分组法 | 199分钟 | 高效 | 较易理解 | 所有情况 | 较容易实现 |
综合比较上面三种算法的测试资源利用率、适用范围、实现的难易程度等,集合分组法综合性能最佳,
下面较详细地说明其具体实现方法:
根据系统各项参数,经分析整理可得到以下初始条件:
测试设备资源,作为主被叫集合,根据待测试方的交换设备和与之互连互通方的交换设备或电话号码范围,可以得到相应的测试设备资源,由此建立两个集合,即待测试方所对应的测试设备资源,主叫集合:A_ExchNtuLine,与之互连互通方所对应的测试设备资源,被叫集合:B_ExchNtuLine。
每个集合中的具体设备有:
sNtu-网络测试单元
iLine-网络测试单元中相应测试线路
sExch-所对应的交换设备
bused-该线路是否占用
所有这些设备都是原来用手工测试的设备。
待测方与互连互通方交换设备的总数:iAExchCount,iBExchCount,以及两者之间的重复数,以iABRepeatExchCount来表示。
计算计划中的呼叫测试次数总数,以iTotalNumber来表示。由待测方与互连互通方交换设备的总数,待测方与互连互通方交换设备中的重复数,以及测试的单双向性、是否包含交换设备内部呼叫来确定。
计算公式如下:
单向测试:
i.包含交换设备的内部呼叫
iTotalNumber=iAExchCount*iBExchCount
ii.不包含交换设备的内部呼叫
iTotalNumber=iAExchCount*iBExchCount-iABRepeatExchCount
由于实现过程比较复杂,下面采用类似于伪代码的方式来对计算过程进一步说明。
先定义以下变量:
iTestOrder:本测试计划中的测试顺序或指已编记录的总数,初始值=0
bBatchBuildRecord:一轮中是否有新记录生成,每轮开始选线就进行初始化,初始值=False
循环1,执行条件:iTestOrder<iTotalNumber
目的:编制出本测试计划的所有预定测试记录
{loop1_start
循环2,执行条件:集合A_ExchNtuLine从头至尾选线,即第一条线路到最后一条目的:编制同一轮(批)测试的记录,它们的预定开始呼叫时间相同。
[loop2_start
A端网络测试单元预选线
(预选条件:该条线路未占用)
循环3,执行条件:集合B_ExchNtuLine从头至尾
目的:在B端网络测试单元中选线,同A端网络测试单元的预选线之间建立呼叫。
<loop3_start
B端网络测试单元预选线
(预选条件:该条线路未占用)
算法优化:可增加筛选条件,本次选线必须同上次预选线对应的AB端交换设备不一致
AB端预选线综合判断(同时满足条件1和条件2)
(条件1:如有重复的交换设备,AB端不能选用同一网络测试单元的同一线路)
(条件2:AB端预选线所对应的交换设备之间没有建立过呼叫)
如通过以上检查,则AB端预选就转为选线确定,直接跳出循环3。
loop3_end>
如AB端选好线,后续处理:
iTestOrder加1,生成一条新记录(包括测试顺序,主被叫Ntu、线路等)
置AB端所选线已占用标记
(如AB端有重复的交换设备,需把对应端集合中的同一线路同时置为已占用。)
标记AB端所选线的交换设备间已建立呼叫。
bBatchBuildRecord=True。
loop2_end]
保护性措施#
如bBatchBuildRecord=False,则表明本轮没有生成任何记录,退出循环1,计算结束。
下一轮重新初始化:
重置AB端的所有测试线未占用
设定下一轮呼叫预定时间
bBatchBuildRecord=False
loop1_end}
图二为本发明集合分组法的流程图,交换设备如数量较多,测试计划的编制时间也大大延长,有必要进行算法优化,进行优化主要是为了加快计算速度,并不会影响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算法优化一:集合A_ExchNtuLine的选线范围优化,起始值取上一轮首次选线成功的线路号,而不直接从集合中的第一条线路开始。
算法优化二:集合B_ExchNtuLine的选线范围优化,以上一次选线成功的线路号为分隔,拆分为优先和补充选线两个区间,优先在前一线路段选线,如没有满足条件的线路,再在后一线路段补充选线。
算法优化三:无论预选线是否成功,都记录下预选线所对应的AB交换设备,在下一次预选过程中,如预选线所对应的AB交换设备同上次的AB交换设备相同,则本次预选一定不可能满足呼叫条件。因为如上一次满足呼叫条件,就已经生成了呼叫记录,本次无须再进行呼叫;如上一次未满足呼叫条件,则本次预选也不可能满足。
通过试验,算法优化可明显加快运算速度。
集合分组算法采用了枚举法,在每一轮选线中都轮询了空闲的测试线路资源,实现起来简单易行,加之辅助相应的算法优化,保证了运算快速性。从而实现了高效利用测试线路资源、快速编制测试计划的预定目的。
Claims (1)
1.一种网间、局向互连互通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标准C语言编程,运行于测试设备的PC服务器上,采用集合分组的方法,其方法为:
第一步:首先把呼叫发起方的所有测试线路定义为“主叫”集合;把呼叫应答方的所有测试线路定义为“被叫”集合,另外把编制中已生成的预定呼叫计划作为“计划详情”集合,作为是否符合生成新的测试计划的判断条件;
第二步:生成新测试计划的步骤:在同一个呼叫批次中,分别从“主叫”和“被叫”集合中,选出未占用的线路,再与“计划详情”集合中的元素进行检查比较,如主叫和被叫集合线路所对应的交换设备之间没有生成过测试计划,即认为满足条件从而生成新的测试计划;
第三步:进行算法优化以加快计算速度,其优化方法为:
a.建立两个集合,主叫集合:A_ExchNtuLine,被叫集合:B_ExchNtuLine;
b.待测方与互连互通方交换设备的总数:iAExchCount,iBExchCount,以及两者之间的重复数,以iABRepeatExchCount来表示;
c.计算计划中的呼叫测试次数总数,以iTotalNumber来表示,由待测方与互连互通方交换设备的总数、待测方与互连互通方交换设备中的重复数,以及测试的单双向性、是否包含交换设备内部呼叫来确定,
计算公式如下:
单向测试:
i.包含交换设备的内部呼叫
iTotalNumber=iAExchCount*iBExchCount
ii.不包含交换设备的内部呼叫
iTotalNumber=iAExchCount*iBExchCount-iABRepeatExchCount
d.算法优化:
算法优化一:集合A_ExchNtuLine的选线范围优化,起始值取上一轮首次选线成功的线路号,而不直接从集合中的第一条线路开始;
算法优化二:集合B_ExchNtuLine的选线范围优化,以上一次选线成功的线路号为分隔,拆分为优先和补充选线两个区间,优先在前一线路段选线,如没有满足条件的线路,再在后一线路段补充选线;
算法优化三:无论预选线是否成功,都记录下预选线所对应的AB交换设备,在下一次预选过程中,如预选线所对应的AB交换设备同上次的AB交换设备相同,则本次预选一定不可能满足呼叫条件,因为如上一次满足呼叫条件,就已经生成了呼叫记录,本次无须再进行呼叫;如上一次未满足呼叫条件,则本次预选也不可能满足。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6100851413A CN1882003B (zh) | 2005-05-30 | 2006-05-28 | 网间、局向互连互通测试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510026274.9 | 2005-05-30 | ||
CN200510026274 | 2005-05-30 | ||
CN2006100851413A CN1882003B (zh) | 2005-05-30 | 2006-05-28 | 网间、局向互连互通测试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882003A CN1882003A (zh) | 2006-12-20 |
CN1882003B true CN1882003B (zh) | 2010-05-12 |
Family
ID=375199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610085141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882003B (zh) | 2005-05-30 | 2006-05-28 | 网间、局向互连互通测试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882003B (zh)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020032047A (ko) * | 2000-10-25 | 2002-05-03 | 이계철 | 가입자망의 회선시험/유지보수 장치 및 그 방법 |
CN1549531A (zh) * | 2003-05-21 | 2004-11-2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测试网络设备传输性能的装置及其方法 |
JP2005094232A (ja) * | 2003-09-16 | 2005-04-07 |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 遠隔試験システムおよびゲートウエイ装置 |
-
2006
- 2006-05-28 CN CN2006100851413A patent/CN1882003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020032047A (ko) * | 2000-10-25 | 2002-05-03 | 이계철 | 가입자망의 회선시험/유지보수 장치 및 그 방법 |
CN1549531A (zh) * | 2003-05-21 | 2004-11-2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测试网络设备传输性能的装置及其方法 |
JP2005094232A (ja) * | 2003-09-16 | 2005-04-07 |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 遠隔試験システムおよびゲートウエイ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882003A (zh) | 2006-12-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468259B (zh) | 一种通讯业务资费自动化测试方法 | |
CN100486185C (zh) | 一种并行测试方法及系统 | |
CN111538951B (zh) | 一种异常定位方法及装置 | |
CN100422954C (zh) | 软件系统多用户特性测试方法和系统 | |
CN108399114A (zh) | 一种系统性能测试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
CN103905659B (zh) | 测试呼叫中心智能话务排队系统功能的方法 | |
CN109242324B (zh) | 客服水平的评估方法、装置及设备 | |
CN107315889A (zh) | 仿真引擎的性能测试方法及存储介质 | |
CN109472496A (zh) | 基于可视化引导及自动校验的工作流程构建方法及装置 | |
CN104181873A (zh) | 一种数字化的产品检测的实现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06020777A (zh) |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02571454A (zh) | 基于故障分布的通信网络服务可靠性试验与指标验证方法 | |
EP0113349A1 (en) | AUTOMATED DATA ACQUISITION AND ANALYSIS. | |
CN103345552A (zh) | 电力ict通信网可靠性的评估方法及系统 | |
CN106685954B (zh) | 一种插件扫描、确定插件内规则调度顺序的方法及装置 | |
CN1882003B (zh) | 网间、局向互连互通测试方法 | |
CN108132886A (zh) | 呼叫中心gui的测试方法及系统、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0517163B (zh) | 一种配网馈线组分析方法 | |
CN108924369A (zh) | 基于电话调查的nps测评运营方法、系统和管理平台 | |
CN106294106A (zh) | Web应用系统的测试方法及装置 | |
CN108694082A (zh) | 一种跨域作业流调度方法及系统 | |
CN105743720B (zh) | 一种链路质量评估方法及其装置 | |
Aston et al. | Waiting time distributions of competing patterns in higher-order Markovian sequences | |
CN111600384B (zh) | 一种配网策略开关环网图的生成及校核定值的方法和系统 | |
CN115080203A (zh) | 一种基于任务关联性的北斗测试任务调度方法和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512 Termination date: 201305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