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86185C - 一种并行测试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并行测试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0486185C CN100486185C CNB2006100805148A CN200610080514A CN100486185C CN 100486185 C CN100486185 C CN 100486185C CN B2006100805148 A CNB2006100805148 A CN B2006100805148A CN 200610080514 A CN200610080514 A CN 200610080514A CN 100486185 C CN100486185 C CN 100486185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st
- measurand
- post
- port
- execution machin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st And Diagnosis Of Digital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并行测试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建立具有至少一个端口的多路适配器与被测对象的连接,每个被测对象分别对应一个端口;B、测试执行机同时将至少一条测试消息发送给多路适配器,每条测试消息分别对应一个端口;C、多路适配器收到测试消息后,根据测试消息所对应的端口将测试消息发送给对应的被测对象;D、被测对象收到测试消息后,通过多路适配器向测试执行机返回测试结果;E、测试执行机根据收到的测试结果确定被测对象的性能。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并行测试系统,该系统包括测试执行机、多路适配器和被测对象。本发明所提供的系统及方法能够降低并行测试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测试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并行测试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通讯行业的迅速发展,通讯终端产品的生产也在不断扩大,为了保证生产质量,需要对大量同类型的终端产品进行测试。测试包括一致性测试和互操作性测试,一致性测试是指在标准接口上,对被测对象是否符合标准定义的流程、特性进行的测试;互操作性测试是指在标准接口上,对被测对象与特定实体如特定网元的流程、特性进行的测试。
对于被测对象各项希望的测试内容,可以通过编写测试例来进行测试,测试例是指通过形式语言描述的特定测试步骤和期望测试结果,一组测试例的集合称作测试套。测试例在逻辑上描述测试流程、测试消息、消息参数、定时器等,其内容可以是用于一致性测试的正常流程测试或异常流程测试,也可以是用于互操作性测试的与模拟特定实体进行的特定流程、特定消息参数测试。
为提高测试效率,通常需要对多个被测对象同时进行测试,即并行测试。一般的并行测试方案主要有以下两种:
一、流水线测试
参见图1,流水线测试是指将被测对象依序置于流水线上,实现并行测试的目的。具体为:对于一组被测对象,若需要进行测试的测试套中包含m个测试例,则在一条流水线中放置m个测试单元,每个测试单元连接一个被测对象,运行一个独立的测试例,根据测试例的内容,向连接的被测对象发送测试消息,执行测试。各个被测对象依次经过m个测试单元的测试后,就可以完成整个测试套的测试目的。从测试的整体角度看,m个被测对象是同时被测试的。
但是,为了达到并行测试的目的,流水线中需要包括多个独立的测试单元,导致测试成本较高,且每个测试单元运行一个测试例,并行测试个数受测试例个数所限,若需要同时测试更多的被测对象,则需要更多的流水线,比如同时测试2m个被测对象则需要两条流水线,从而导致测试成本的加大;并且,各个测试单元内的测试例固定,不能灵活调整测试内容,比如若需要修改测试内容的公共部分如特定参数,则要改动流水线中的每个测试单元。
二、真实环境测试
参见图2,真实环境测试是指利用真实环境对一组被测对象进行测试,实现并行测试的目的,比如通过真实核心网加接入网对终端如手机进行批量测试。
但是,真实环境测试需要的设备复杂、成本高;并且,真实环境不能主动产生异常,因此,只能测试被测对象的正常流程,不能测试异常流程,另外,对于条件比较复杂的正常流程,如多方会议、各种条件下的呼叫前转等业务测试,其测试过程不易控制。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并行测试方法及系统,降低并行测试成本。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并行测试系统包括:测试执行机、多路适配器和被测对象,其中,
测试执行机用于将至少一条测试消息发送给多路适配器,每条测试消息分别对应多路适配器的一个端口,并用于根据多路适配器返回的测试结果,确定被测对象的性能;
多路适配器用于连接被测对象,每个被测对象分别对应一个端口,并用于根据测试消息所对应的端口,将收到的测试消息发送给对应的被测对象,并将来自被测对象的测试结果发送给测试执行机。
其中,所述多路适配器包括逻辑连接模块、映射管理调度模块和物理连接模块,
逻辑连接模块用于将收到的来自测试执行机的测试消息发送给映射管理调度模块,并用于将收到的来自映射管理调度模块的测试结果发送给测试执行机;
映射管理调度模块用于根据测试消息所对应的端口,将收到的来自逻辑连接模块的测试消息发送给物理连接模块上对应的端口,并用于将收到的来自物理连接模块的测试结果发送给逻辑连接模块;
物理连接模块用于通过端口将收到的来自映射管理调度模块的测试消息发送给被测对象,并用于将收到的来自被测对象的测试结果发送给映射管理调度模块。
本发明所提供的并行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建立具有至少一个端口的多路适配器与被测对象的连接,每个被测对象分别对应一个端口;
B、测试执行机同时将至少一条测试消息发送给多路适配器,每条测试消息分别对应一个端口;
C、多路适配器收到测试消息后,根据测试消息所对应的端口将测试消息发送给对应的被测对象;
D、被测对象收到测试消息后,通过多路适配器向测试执行机返回测试结果;
E、测试执行机根据收到的测试结果确定被测对象的性能。
其中,所述步骤B包括:测试执行机加载包括测试例的并行测试套,根据测试例向多路适配器并行发送测试消息,每条测试消息分别对应一个端口。
所述并行测试套进一步包括并行测试策略,
则步骤B所述测试执行机发送测试消息为:测试执行机根据并行测试策略发送测试消息。
由此可见,本发明通过使用多路适配器实现了一个测试执行机与多个被测对象的连接,并通过在一个测试执行机上加载并行测试套实现了同时测试多个被测对象的目的,无需增加额外的测试单元,降低了并行测试成本;并且,并行测试套内容既可以是正常流程测试,也可以是异常流程测试,测试过程较易控制,且可通过修改并行测试套,灵活地调整测试内容。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流水线测试系统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真实环境测试系统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并行测试系统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并行测试方法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多路适配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3所示,本发明所提供的并行测试系统主要包括:测试执行机、多路适配器和被测对象,其中,测试执行机用于将至少一条测试消息发送给多路适配器,每条测试消息分别对应多路适配器的一个端口,并用于根据多路适配器返回的测试结果,确定被测对象的性能;多路适配器用于连接被测对象,每个被测对象分别对应一个端口,并用于根据测试消息所对应的端口,将收到的测试消息发送给对应的被测对象,并将来自被测对象的测试结果发送给测试执行机。
为与背景技术中所述的每次只能加载一个测试例、测试一个被测对象的测试单元相区分,本文中将可同时测试多个被测对象的测试执行部分称作测试执行机,其实质与所述测试单元一致,都是通过加载测试例来执行测试,只不过本文中的测试执行机比测试单元具有更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能够同时处理多路测试。测试执行机具体可由计算机(PC)来实现。
多路适配器是一具有多个端口的设备,各个端口可以接入不同的被测对象。比如,测试执行机需要同时测试m个手机终端,则各个终端可以通过接入不同的端口分别实现与多路适配器的连接。
下面结合图3所示的并行测试系统,对本发明提出的并行测试方法进行详细说明,参见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并行测试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401:建立具有多个端口的多路适配器与被测对象的连接,每个被测对象分别对应一个端口。
步骤402:测试执行机同时将多条测试消息发送给多路适配器,每条测试消息分别对应一个端口。
比如,测试执行机需要同时测试m个被测对象,则测试执行机可同时发送m条测试消息,各条测试消息分别对应不同的端口。
当然,在执行测试之前,需要针对各个被测对象希望测试的各项内容编写测试例,比如,编写测试手机铃声功能的测试例、或编写测试手机显示功能的测试例等。本实施例中,将所有这些测试例的集合称作并行测试套。并行测试套中的每个测试例相互独立,描述一系列测试动作如何应用于一个具体的被测对象,其编写方法与现有技术中测试例的编写方法一致,在逻辑上描述测试流程、测试消息、消息参数、定时器等,其内容可以是用于一致性测试的正常流程测试或异常流程测试,也可以是用于互操作性测试的与模拟特定实体进行的特定流程、特定消息参数测试,测试过程较易控制。实际上,测试执行机是通过加载包括测试例的并行测试套,根据测试例发送测试消息的。由于并行测试套的修改较为方便,因此,可通过修改并行测试套,灵活地调整测试内容。
其中,并行测试套可使用测试与测试控制记法(TTCN3,Test and TestingControl Notation V3)、或工具命令语言(TCL,Tool Command Language)等语言进行编写。TTCN3测试语言通过构造主测试部件(MTC,Main TestComponent)和并行测试部件(PTC,Parallel Test Component)实现并行测试,同时执行多个独立的测试任务;TCL脚本语言可通过扩展方式实现多线程,同样可以同时执行多个独立的测试任务。
另外,为更加灵活地执行并行测试任务,还可以设置并行测试策略,测试执行机根据设置的并行测试策略发送测试消息。并行测试策略是指具体如何测试多个被测对象,包括启动测试的时机、启动测试的个数、对各个被测对象依次启动哪些测试例等。比如,对于多个等待测试的被测对象,若各个被测对象之间相互独立、不存在任何关联关系,则可将并行测试策略设置为同时启动对各个被测对象的测试,即同时发送测试消息;如果被测对象之间存在关联关系,比如共有2n个手机被测对象等待测试,其中,奇数编号的被测对象为手机主叫用户,偶数编号的被测对象为手机被叫用户,若要测试这2n个被测对象,则需要编写一个具体的并行测试策略,以保证先启动对各个奇数编号被测对象的测试,并在一定时间后,及时启动对各个偶数编号被测对象的测试。对于各个被测对象,可在测试执行时指定具体测试例,多个被测对象在并行测试时既可以执行相同的测试例,也可以执行不同的测试例。其中,所述并行测试策略可以在并行测试套中设置,即在编写并行测试套时描述并行测试策略。
步骤403:多路适配器收到测试消息后,根据测试消息所对应的端口将测试消息发送给对应的被测对象。
步骤404:被测对象收到测试消息后,通过多路适配器向测试执行机返回测试结果。
步骤405:测试执行机根据收到的测试结果确定被测对象的性能。
测试执行机根据被测对象返回的测试结果判定被测对象的性能,比如,对于被测对象1,测试执行机发出的测试消息是01010101,如果该被测对象返回给测试执行机的测试结果是10101010,则认为该被测对象通过测试,否则,认为该被测对象没有通过测试,可能存在质量问题。测试执行机不仅可以对单个被测对象的性能作出判定,还可以综合各个被测对象的性能,对所有被测对象的整体性能作出判定。
参见图5所示,多路适配器包括逻辑连接模块、映射管理调度模块和物理连接模块。
其中,逻辑连接模块用于将收到的来自测试执行机的测试消息发送给映射管理调度模块,并用于将收到的来自映射管理调度模块的测试结果发送给测试执行机;
映射管理调度模块用于根据测试消息所对应的端口,将收到的来自逻辑连接模块的测试消息发送给物理连接模块上对应的端口,并用于将收到的来自物理连接模块的测试结果发送给逻辑连接模块;
物理连接模块用于通过端口将收到的来自映射管理调度模块的测试消息发送给被测对象,并用于将收到的来自被测对象的测试结果发送给映射管理调度模块。
实际上,逻辑连接模块从测试执行机处收到的测试消息所对应的端口是逻辑上描述的端口,因此,映射管理调度模块需要根据这些逻辑端口与物理连接模块上各端口的对应关系,将收到的测试消息通过物理连接模块上对应的端口发送给对应的被测对象;并将收到的来自物理连接模块各个不同端口的测试结果发送到对应的逻辑端口。物理连接模块用来实现与被测对象的互连;逻辑连接模块用来区分各个逻辑端口,使各个逻辑端口相互独立通讯。
可见,本发明所提供的系统及方法能够降低并行测试成本,可以灵活调整测试内容,且既可以测试正常流程,也可以测试异常流程。
另外,现有技术中,每个测试单元每次加载一个测试例、测试一个被测对象,完成全部的测试内容,每个被测对象需要经过多个测试单元的测试,被测对象性能的判定,须统计多个测试单元的测试结果并进行分析,也就是说,分散的测试方法不利于测试结果的统计和分析。本实施例中,一个测试执行机能够同时完成多个被测对象的全部测试内容,相比现有的并行测试方法,本发明在测试结果的统计和分析上更为方便;并且,还可利用各个被测对象的测试结果,对所有被测对象的性能作出整体判定。
以上所述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并行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可同时测试多个被测对象的测试执行机、具有多个端口的多路适配器和被测对象,其中,
测试执行机用于将至少一条测试消息发送给多路适配器,每条测试消息分别对应多路适配器的一个端口,并用于根据多路适配器返回的测试结果,确定被测对象的性能;
多路适配器用于连接被测对象,每个被测对象分别对应一个端口,并用于根据测试消息所对应的端口,将收到的测试消息发送给对应的被测对象,并将来自被测对象的测试结果发送给测试执行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路适配器包括逻辑连接模块、映射管理调度模块和物理连接模块,其中,
逻辑连接模块用于将收到的来自测试执行机的测试消息发送给映射管理调度模块,并用于将收到的来自映射管理调度模块的测试结果发送给测试执行机;
映射管理调度模块用于根据测试消息所对应的端口,将收到的来自逻辑连接模块的测试消息发送给物理连接模块上对应的端口,并用于将收到的来自物理连接模块的测试结果发送给逻辑连接模块;
物理连接模块用于通过端口将收到的来自映射管理调度模块的测试消息发送给被测对象,并用于将收到的来自被测对象的测试结果发送给映射管理调度模块。
3、一种并行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建立具有至少一个端口的多路适配器与被测对象的连接,每个被测对象分别对应一个端口;
B、测试执行机同时将至少一条测试消息发送给多路适配器,每条测试消息分别对应一个端口;
C、多路适配器收到测试消息后,根据测试消息所对应的端口将测试消息发送给对应的被测对象;
D、被测对象根据收到的测试消息执行测试,并通过多路适配器向测试执行机返回测试结果;
E、测试执行机根据收到的测试结果确定被测对象的性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包括:测试执行机加载包括测试例的并行测试套,根据测试例向多路适配器发送测试消息,每条测试消息分别对应一个端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并行测试套进一步包括并行测试策略,
则步骤B所述发送测试消息为:测试执行机根据并行测试策略发送测试消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2006100805148A CN100486185C (zh) | 2006-05-11 | 2006-05-11 | 一种并行测试方法及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2006100805148A CN100486185C (zh) | 2006-05-11 | 2006-05-11 | 一种并行测试方法及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983990A CN1983990A (zh) | 2007-06-20 |
CN100486185C true CN100486185C (zh) | 2009-05-06 |
Family
ID=381662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6100805148A Active CN100486185C (zh) | 2006-05-11 | 2006-05-11 | 一种并行测试方法及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0486185C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384410B1 (en) * | 2007-08-24 | 2013-02-26 | Advantest (Singapore) Pte Ltd | Parallel test circuit with active devices |
CN101754160B (zh) * | 2008-12-15 | 2014-03-05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安徽有限公司 | 智能网系统、智能网网关及业务控制点 |
CN102879684A (zh) * | 2012-09-28 | 2013-01-16 | 北京经纬恒润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电器部件的测试系统及方法 |
CN104639379A (zh) * | 2013-11-06 | 2015-05-2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测试代理方法及其装置 |
CN105573903A (zh) * | 2014-10-11 | 2016-05-1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自动化测试方法、装置、系统及访问代理 |
CN104765669B (zh) * | 2015-04-24 | 2018-10-12 | 昆明船舶设备集团有限公司 | 同步复制aftn报文的新机场信息系统并行测试方法 |
CN107948009B (zh) * | 2017-10-30 | 2020-12-25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Plc协议测试的数据交互通道的构建方法及模型 |
CN108307021B (zh) * | 2018-01-18 | 2021-03-02 |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移动终端的并行跟随测试设备、云真机及方法 |
CN110213119B (zh) * | 2018-03-07 | 2022-02-22 | 财付通支付科技有限公司 | 测试桩生成方法、测试系统、测试方法及设备 |
CN108983075B (zh) * | 2018-08-17 | 2023-08-08 | 惠州高盛达科技有限公司 | 多路并行sdio测试系统 |
CN109490754B (zh) * | 2018-11-24 | 2021-03-09 | 苏州旗开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电路板并行测试系统 |
-
2006
- 2006-05-11 CN CNB2006100805148A patent/CN100486185C/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983990A (zh) | 2007-06-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486185C (zh) | 一种并行测试方法及系统 | |
CN101150463B (zh) | 测试方法和系统 | |
CN107562635A (zh) | 嵌入式软件测试辅助系统 | |
CN107506303A (zh) | 用于自动化测试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03684581A (zh) | 一种光网络单元vlan功能的自动化测试工具及测试方法 | |
CN101847118A (zh) | 自动化测试系统 | |
CN101365024A (zh) | 计费测试方法及计费设备 | |
CN110337076A (zh) | 短信平台接口测试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0442502A (zh) | 一种埋点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06648556A (zh) | 前后端集成开发测试的方法及装置 | |
CN116436540A (zh) | Led显示屏接收卡测试方法、装置、测试卡及存储介质 | |
CN107508725A (zh) | 用于自动化测试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02324076A (zh) | 一种基于云计算的统一一卡通支付系统和方法 | |
CN106201852A (zh) | 一种分布式测试方法及测试系统 | |
CN106878570A (zh) | 一种语音业务测试方法及系统 | |
CN100421101C (zh) | 数据核对装置及核对方法 | |
CN106708688A (zh) | 模块测试方法及终端 | |
CN103856277A (zh) | 一种用于测量ZigBee射频性能的自动测试系统及其测试方法 | |
CN110412496B (zh) | 集成电路多参数测试仪的测试功能快速自检电路及方法 | |
KR101634066B1 (ko) | 입체 사이니지 플렉시블 IOT통신모듈을 갖는 인터렉션 플랫폼용 스마트 SoC 테스트장치 | |
CN112911629A (zh) | 网络的测试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3176904A (zh) | 一种仿真测试平台软件架构及基于该架构的测试方法 | |
CN113392011B (zh) | 一种链路分段性能测试方法及装置 | |
CN110177180A (zh) | 具有数字中继呼叫功能的大话务量呼叫器实现方法和装置 | |
CN112953747A (zh) | 一种联盟链的性能分析方法、系统及终端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