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17163B - 一种配网馈线组分析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配网馈线组分析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517163B CN110517163B CN201910704358.5A CN201910704358A CN110517163B CN 110517163 B CN110517163 B CN 110517163B CN 201910704358 A CN201910704358 A CN 201910704358A CN 110517163 B CN110517163 B CN 11051716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istribution network
- line
- feeder
- group
- feeder group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5—Integrating or interfacing systems involving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9—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database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6—Energy or water supply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10/00—Systems supporting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4S10/50—Systems or methods supporting the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or management, involving a certain degree of interaction with the load-side end user applic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conom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Marketing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Remote Monitoring And Control Of Power-Distribution Network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配网馈线组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搭建与配电GIS系统的数据接口,获取数据信息;S2:根据S1获取的数据信息,进行配网馈线组分析,将具有直接或者间接联系的配电网线路划为一个馈线组;S3:将分析后所有馈线组分别命名;S4:对于配网馈线组分析结果进行分类展示。本发明代替传统人工根据单线图及其他数据进行分析,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同时也保障了数据的分析质量,大大提供电网供电水平,提升了用户供电可靠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配网运行分析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配网馈线组分析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提升配网供电可靠性,配网线路一般通过环网点来实现与其他配网线路联络,当线路本身发生故障时,隔离故障点后,其后端非故障区域供电用户即可通过合上环网开关来实现用户的快速复电。同时,为了实现线路用户快速复电的灵活性,在配网线路上一般安装有多个环网点来达到与不同的线路联络。
在电网规划配网线路分析过程中,把配网线路间具有直接或者间接联络的线路划为一个馈线组,以馈线组为单位进行配电网网络结构分析,在一个馈线组内进行线路结构薄弱环节分析及完善。因此,对于当前配电网线路进行规划结构完善的过程中,需要对目前存在的配网线路进行馈线组分析。
由于配网线路联络关系复杂,并且配网线路规模庞大,如果人工进行馈线组分析效率将极其低下,显得力不从心,且馈线组分析结构准确性也很难得到保障。基于以上分析,急需一种配网馈线组智能分析技术,将具有直接或者间接联络的线路自动划为一个馈线组,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配网馈线组分析方法,提升馈线组分析数据准确性以及工作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配网馈线组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搭建与配电GIS系统的数据接口,获取数据信息;
S2:根据S1获取的数据信息,进行配网馈线组分析,将具有直接或者间接联系的配电网线路划为一个馈线组;
S3:将划分后的所有馈线组分别命名。
优选地,步骤S1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1:配电网GIS系统生成配网线路单线图XML图模,所述XML图模中包括配网线路设备的连接关系以及设备台账属性数据;
S1.2:通过所述XML图模解析配网环网开关,在解析过程中解析开关的卡片信息,对于卡片信息字段中“is ring”为ture的诊断为配网环网开关;
S1.3:对于配网环网开关,自动识别开关卡片信息中所属馈线1及所属馈线 2字段信息,并作为环网开关连接的两侧线路;
S1.4:根据环网开关信息以及其两侧线路信息,生成配网环网信息台账数据表。
优选地,步骤S2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2.1:根据配网环网信息台账数据表中首条记录开始分析,根据配网环网信息台账数据表分析出与首条配网线路A联络的配网线路B与配网线路C,同时将配网线路A、配网线路B和配网线路C的记录置为已分析;
S2.2:从配网环网信息台账数据表中分析出与配网线路B联络的配网线路E 和配网线路F,同时将配网线路E和配网线路F的记录置为已分析;
S2.3:从配网环网信息台账数据表中分析出与配网线路C联络的配网线路D 和配网线路F,同时将配网线路D和配网线路F的记录置为已分析;
S2.4:将配网线路A、配网线路B、配网线路C、配网线路D、配网线路E 和配网线路F定义为一个馈线组;
S2.5:在配网环网信息台账数据表中未置为已分析的记录中,重复循环步骤S2.1-S2.4,直至所有配网线路均参与配网馈线组的分析。
优选地,步骤S3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3.1:对于诊断为同一线路的馈线组,得出该馈线组内配网线路所属供电所,以该供电所名称为所述馈线组的前置名称;
S3.2:若该供电所不存在已经解析的馈线组,则该馈线组顺序号为1;若该供电所已存在已经解析的馈线组,则本馈线组顺序号为已经存在馈线组最大顺序号加1;
S3.3:馈线组命名为:供电所名称+顺序号。
优选地,还包括步骤S4:对于配网馈线组分析结果进行分类展示。
优选地,步骤S4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4.1:对于同一馈线组的配网线路,配网线路的馈线组名称为S3中命名的馈线组名称;
S4.2:对于同一馈线组的配网线路,配网线路馈线组的线路回数为同一馈线组所有线路之和;
S4.3:根据步骤S4.1及S4.2,每回配网线路分别给予配网线路馈线组名称和馈线组线路回数;
S4.4:以市局、区局、供电所维度分别展示配网线路回数等于2、线路回数等于3、线路回数等于4、线路回数等于5、线路回数大于5小于等于10、线路回数大于10的馈线组数;
S4.5:数据除了以表格化展示外,还以图表进行展示,同时建立数字链接,点击馈线组数字即可查看详细的馈线组名称及其对应的配网线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1)配网馈线组的智能分析,代替传统人工根据单线图及其他数据进行分析,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同时也保障了数据的分析质量。
(2)配网馈线组的智能分析。为配电网规划建设提供了数据支撑,为实现配网网架薄弱环节完善提供了支持,大大提供电网供电水平,提升了用户供电可靠性。
(3)配网馈线组的智能分析,是实现“机器代人”的一项重大技术突破,为电网企业其他人工分析业务创新提供了思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实施例中具体实施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一种配网馈线组分析方法,如图1,包括以下步骤:
S1:搭建与配电GIS系统的数据接口,获取数据信息;
步骤S1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1:配电网GIS系统生成配网线路单线图XML图模,所述XML图模中包括配网线路设备的连接关系以及设备台账属性数据;
S1.2:通过所述XML图模解析配网环网开关,在解析过程中解析开关的卡片信息,对于卡片信息字段中“is ring”为ture的诊断为配网环网开关;
S1.3:对于配网环网开关,自动识别开关卡片信息中所属馈线1及所属馈线 2字段信息,并作为环网开关连接的两侧线路;
S1.4:根据环网开关信息以及其两侧线路信息,生成配网环网信息台账数据表。
S2:根据S1获取的数据信息,进行配网馈线组分析,将具有直接或者间接联系的配电网线路划为一个馈线组;
步骤S2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2.1:根据配网环网信息台账数据表中首条记录开始分析,根据配网环网信息台账数据表分析出与首条配网线路A联络的配网线路B与配网线路C,同时将配网线路A、配网线路B和配网线路C的记录置为已分析;
S2.2:从配网环网信息台账数据表中分析出与配网线路B联络的配网线路E 和配网线路F,同时将配网线路E和配网线路F的记录置为已分析;
S2.3:从配网环网信息台账数据表中分析出与配网线路C联络的配网线路D 和配网线路F,同时将配网线路D和配网线路F的记录置为已分析;
S2.4:将配网线路A、配网线路B、配网线路C、配网线路D、配网线路E 和配网线路F定义为一个馈线组;
S2.5:在配网环网信息台账数据表中未置为已分析的记录中,重复循环步骤S2.1-S2.4,直至所有配网线路均参与配网馈线组的分析。
S3:将划分后的所有馈线组分别命名;
步骤S3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3.1:对于诊断为同一线路的馈线组,得出该馈线组内配网线路所属供电所,以该供电所名称为所述馈线组的前置名称;
S3.2:若该供电所不存在已经解析的馈线组,则该馈线组顺序号为1;若该供电所已存在已经解析的馈线组,则本馈线组顺序号为已经存在馈线组最大顺序号加1;
S3.3:馈线组命名为:供电所名称+顺序号。
步骤S4:对于配网馈线组分析结果进行分类展示。
S4:对于配网馈线组分析结果进行分类展示。
步骤S4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4.1:对于同一馈线组的配网线路,配网线路的馈线组名称为S3中命名的馈线组名称;
S4.2:对于同一馈线组的配网线路,配网线路馈线组的线路回数为同一馈线组所有线路之和;
S4.3:根据步骤S4.1及S4.2,每回配网线路分别给予配网线路馈线组名称和馈线组线路回数;
S4.4:以市局、区局、供电所维度分别展示配网线路回数等于2、线路回数等于3、线路回数等于4、线路回数等于5、线路回数大于5小于等于10、线路回数大于10的馈线组数;
S4.5:数据除了以表格化展示外,还以图表进行展示,同时建立数字链接,点击馈线组数字即可查看详细的馈线组名称及其对应的配网线路。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2,配网馈线组智能分析方法开始,通过与配电GIS 系统建立数据接口,进行单线图XML图模获取,XML图模中包含了配网线路设备的连接关系以及设备台账属性等数据;
配网环网台账信息解析,通过XML图模解析配网环网开关,在解析过程中解析开关的卡片信息,对于卡片信息字段中“is ring”为true的诊断为配网环网开关。于配网环网开关,自动识别开关卡片信息中所属馈线1及所属馈线2字段信息,并作为环网开关连接的两侧线路;
基于台账信息解析内容,利用环网开关信息以及其两侧线路信息,自动生成配网环网信息台账数据表;配网馈线组智能分析,基于配网环网信息台账数据表;
进行配网馈线组智能分析。对于具有直接或者间接联系的配电网线路划为一个馈线组。以供电所为单位,如配网线路A跟配网线路B及C具有联络关系,同时配网线路B跟配网线路E、及F具有联络联系,此外,配网线路C跟配网线路 D及E具有联络关系,则将配网线路A、B、C、D、E及F分析为一个馈线组。在配网环网信息台账数据表中未置为已分析的记录中,重复循环过程,直至所有配网线路均参与配网馈线组的分析;
配网馈线组智能命名,根据配网环网信息台账数据表中记录的顺序进行馈线组自动分析后,进行馈线组命名。命名规则为:供电所名称+顺序号。具体实施过程为:(1)对于诊断为同一线路的馈线组,智能分析该馈线组内的线路所属供电所。按照电网建设规划原则,所有具有联络关系的线路应属于同一供电所,因此,同一馈线组只有一个供电所名称;(2)自动分析该供电所是否存在已经解析的馈线组,如果不存在,则本馈线组顺序号为1;如果存在,则本馈线组顺序号为已经存在馈线组最大顺序号加1。如馈线组命名为:城区-1;
将(1)(2)过程全部分析归类后,配网馈线组自动分类,对于同一馈线组的配网线路,配网线路的馈线组名称为S6中智能命名的馈线组名称,对于同一馈线组的配网线路,配网线路馈线组的线路回数为同一馈线组所有线路之和,每回配网线路分别给予配网线路馈线组名称和馈线组线路回数;
进行配网馈线组数据全方位展示,以市局、区局、供电所维度分别展示配网线路回数等于2、线路回数等于3、线路回数等于4、线路回数等于5、线路回数大于5小于等于10、线路回数大于10的馈线组数。数据除了以表格化展示外,还以图表进行展示。同时建立数字链接,点击馈线组数字即可查看详细的馈线组名称及其对应的配网线路。
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
1.一种配网馈线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搭建与配电GIS系统的数据接口,获取数据信息;
S2:根据S1获取的数据信息,进行配网馈线组分析,将具有直接或者间接联系的配电网线路划为一个馈线组;
S3: 将划分后的所有馈线组分别命名;
步骤S1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1:配电网GIS系统生成配网线路单线图XML图模,所述XML图模中包括配网线路设备的连接关系以及设备台账属性数据;
S1.2:通过所述XML图模解析配网环网开关,在解析过程中解析开关的卡片信息,对于卡片信息字段中“is ring”为ture的诊断为配网环网开关;
S1.3:对于配网环网开关,自动识别开关卡片信息中所属馈线1及所属馈线2字段信息,并作为环网开关连接的两侧线路;
S1.4:根据环网开关信息以及其两侧线路信息,生成配网环网信息台账数据表;
步骤S2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2.1:根据配网环网信息台账数据表中首条记录开始分析,根据配网环网信息台账数据表分析出与首条配网线路A联络的配网线路B与配网线路C,同时将配网线路A、配网线路B和配网线路C的记录置为已分析;
S2.2:从配网环网信息台账数据表中分析出与配网线路B联络的配网线路E和配网线路F,同时将配网线路E和配网线路F的记录置为已分析;
S2.3:从配网环网信息台账数据表中分析出与配网线路C联络的配网线路D和配网线路F,同时将配网线路D和配网线路F的记录置为已分析;
S2.4:将配网线路A、配网线路B、配网线路C、配网线路D、配网线路E和配网线路F定义为一个馈线组;
S2.5:在配网环网信息台账数据表中未置为已分析的记录中,重复循环步骤S2.1-S2.4,直至所有配网线路均参与配网馈线组的分析;
步骤S3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3.1:对于诊断为同一线路的馈线组,得出该馈线组内配网线路所属供电所,以该供电所名称为所述馈线组的前置名称;
S3.2:若该供电所不存在已经解析的馈线组,则该馈线组顺序号为1;若该供电所已存在已经解析的馈线组,则本馈线组顺序号为已经存在馈线组最大顺序号加1;
S3.3:馈线组命名为:供电所名称+顺序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网馈线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S4:对于配网馈线组分析结果进行分类展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网馈线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4.1:对于同一馈线组的配网线路,配网线路的馈线组名称为S3中命名的馈线组名称;
S4.2:对于同一馈线组的配网线路,配网线路馈线组的线路回数为同一馈线组所有线路之和;
S4.3:根据步骤S4.1及S4.2,每回配网线路分别给予配网线路馈线组名称和馈线组线路回数;
S4.4:以市局、区局、供电所维度分别展示配网线路回数等于2、线路回数等于3、线路回数等于4、线路回数等于5、线路回数大于5小于等于10、线路回数大于10的馈线组数;
S4.5:数据除了以表格化展示外,还以图表进行展示,同时建立数字链接,点击馈线组数字即可查看详细的馈线组名称及其对应的配网线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704358.5A CN110517163B (zh) | 2019-07-31 | 2019-07-31 | 一种配网馈线组分析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704358.5A CN110517163B (zh) | 2019-07-31 | 2019-07-31 | 一种配网馈线组分析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517163A CN110517163A (zh) | 2019-11-29 |
CN110517163B true CN110517163B (zh) | 2023-01-24 |
Family
ID=686241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704358.5A Active CN110517163B (zh) | 2019-07-31 | 2019-07-31 | 一种配网馈线组分析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517163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190947A (zh) * | 2021-05-27 | 2021-07-30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馈线组的划分方法及装置 |
CN113849672A (zh) * | 2021-10-14 | 2021-12-28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 | 一种配网自动化主站gis单线图更新校验方法及装置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295082A (zh) * | 2012-02-26 | 2013-09-11 | 杭州市电力局 | 一种基于供电范围的电气系统图分层方法 |
CN108536770A (zh) * | 2018-03-22 | 2018-09-14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佛山供电局 | 一种基于配电gis模型的配网环网台帐自动生成方法 |
CN108897909A (zh) * | 2018-05-29 | 2018-11-27 |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基于gis数据的配电网规划全景视图动态展示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256905B2 (en) * | 2000-08-25 | 2016-02-09 | Paradigm Shifting Solutions | Intelligent routing of electric power |
AU2003302883A1 (en) * | 2002-12-12 | 2004-06-30 | Nitin S. Bhagat | Optimal feeder design in distribution system planning |
US9922124B2 (en) * | 2016-01-29 | 2018-03-20 | Yogesh Rathod | Enable user to establish request data specific connections with other users of network(s) for communication, participation and collaboration |
CN103955789B (zh) * | 2014-04-18 | 2017-07-11 |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调配用一体化模型的供电路径分析方法 |
CN104143127B (zh) * | 2014-07-18 | 2017-05-10 | 国家电网公司 | 一种基于cim的配电网三图联动处理方法 |
CN105404967B (zh) * | 2015-11-09 | 2020-08-04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惠州供电局 | 配电网自动化规划方法和系统 |
CN105932666A (zh) * | 2016-05-18 | 2016-09-07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复杂配电网多时间尺度数模混合仿真系统及其仿真方法 |
CN108933437B (zh) * | 2018-06-13 | 2021-07-16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配电网的供电能力自动分析方法 |
CN109166051A (zh) * | 2018-08-17 | 2019-01-08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电网调度数据自动统计及多维可视化展示应用方法 |
CN109933634B (zh) * | 2019-01-28 | 2023-05-26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基于电源辐射范围的电力系统图绘制方法 |
-
2019
- 2019-07-31 CN CN201910704358.5A patent/CN11051716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295082A (zh) * | 2012-02-26 | 2013-09-11 | 杭州市电力局 | 一种基于供电范围的电气系统图分层方法 |
CN108536770A (zh) * | 2018-03-22 | 2018-09-14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佛山供电局 | 一种基于配电gis模型的配网环网台帐自动生成方法 |
CN108897909A (zh) * | 2018-05-29 | 2018-11-27 |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基于gis数据的配电网规划全景视图动态展示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517163A (zh) | 2019-11-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536770B (zh) | 一种基于配电gis模型的配网环网台帐自动生成方法 | |
CN104360835B (zh) | 一种基于拓扑方式的顺控操作票自动生成方法 | |
CN103530913A (zh) | 一种配电线路的巡检管理系统 | |
CN110517163B (zh) | 一种配网馈线组分析方法 | |
CN106779388B (zh) | 一种基于工作量匹配和效用最优的工单智能化派工方法 | |
CN113283096B (zh) | 配网线路台账数据获取及异常数据分析的方法和相关装置 | |
CN110909935A (zh) | 一种基于电网规划数据的网架诊断分析、智能辅助系统 | |
CN105809942A (zh) | 一种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 |
CN108415830A (zh) | 一种软件测试用例的生成方法及装置 | |
CN108206522B (zh) | 一种电力设备状态监控方法及系统 | |
CN111582677A (zh) | 对会议室座位进行排座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04698374A (zh) | 一种提高自动化继电保护测试仪测试效率和准确度的方法 | |
CN111597596B (zh) | 一种基于信号系统的施工图自动绘制方法及装置 | |
CN110688724A (zh) | 一种配网线路同塔架设智能识别方法 | |
CN113205431A (zh) | 一种配网线路多源台账数据异常监测系统和方法 | |
CN103699688B (zh) | 一种支撑终端用户供电可靠性管理的终端模型 | |
CN101882256A (zh) | 一种电能质量监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09871566B (zh) | 基于电网拓扑技术的回路构建方法及存储介质 | |
CN111027299A (zh) | 一种表单生成方法和系统 | |
CN113345288B (zh) | 一种软硬件协同的多场景用电故障的模拟仿真方法 | |
CN106095740A (zh) | 页面图文报表生成方法和系统 | |
CN105977971A (zh) | 基于配网gis电网单线图的停电分析方法 | |
CN115622260B (zh) | 一种多能源组合的集中监控方法及系统 | |
CN103473360A (zh) | 一种大数据智能抽取的管理方法 | |
CN111476547A (zh) | 一种配网线路环网点设置在用户资产分析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