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药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口服给药的中药复方药物及其制备方法。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脉络宁注射液是治疗脉管炎、脑血栓及其后遗症等血栓闭塞性疾病的中药复方静脉注射剂,以牛膝、玄参、金银花、石斛等中药材为原料,经醇、酯类溶剂以科学方法提取精制而成。具有养阴清热、补益肝肾、活血化瘀的功效,其作用机理与抗凝、溶栓、解痉、止痛、扩张血管、改善循环、调节免疫、抗自由基等有关。经过十多年的临床应用实践,该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起效迅速、疗效确切、但近年来,随着临床应用日趋广泛,文献陆续报道其引起的不良反应如皮肤损害、急性呼吸窘迫症、过敏性休克等。这可能与其药物直接进入静脉有关,目前有人将其制成滴丸制剂,以克服注射液自身存在的缺陷,申请号为03131739.1,公的专利文献提供了一种滴丸的制备方法,该方法虽然克服了片剂吸收慢,显效慢,注射剂携带不方便、不良反应较多的缺点,但该方法制成的滴丸所用的辅料多为化学合成,而目前人们更加渴望回归自然,利用纯天然程度高的药物治疗、预防一些化学合成药物所不能解决得问题,因此天然植物药的应用超出它原来民族传统文化的背景。从天然药物中寻求副作用小、且物美价廉的药物成为世界各国医药企业所追逐的目标,而我国传统中药产生的众多产品由于尚不能符合国际医药市场的标准和要求而被拒之门外。
随着市场全球范围的拓展以及人类回归自然要求,使用毒副作用低的药物,尤其是纯天然药物越来越成为人们的首选,滴丸制剂是一种具有高效、速效新型中药制剂,其克服了以往中药制剂的缺点与不足,但目前的滴丸制剂普遍面临以下问题:1、滴丸辅料纯天然程度不高:目前,滴丸基质辅料多为化学合成品,天然程度较低,新的替代基质辅料的寻找、特别是天然程度高的替代基质辅料的寻找及其制备工艺的确定,又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因为目前常见可能的天然基质辅料替代品所需的制备条件非常苛刻,辅料温度及其滴丸滴制条件都是影响滴丸制备成型的关键。辅料熔融温度过高则粘性低,可塑性差,辅料熔融温度过低可塑性虽强,但滴丸有易粘丸、变形等缺点,因此,寻找纯天然程度高,且适于替代现有滴丸基质的辅料是非常艰辛的一项工作。2、滴丸出口遇到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越来越国际化,中国也正努力适应这种趋势,目前作为保健食品的中药滴丸制剂,已成功的出口到许多国家,但目前也面临许多问题,因为不同的国家对中药滴丸制剂所选用的辅料的认同有所不同,尤其是工业发达的欧洲,对食品辅料及医药辅料的更为严格,而作为保健食品出口的滴丸制剂所选用的化学合成辅料(如聚乙二醇)并不在某些国家的食品添加剂的目录中,这对中药滴丸制剂走向国际市场非常不利,成为中药进入国际市场的绊脚石,因此,寻找一种或更多的新的、能为国际市场接受的基质辅料尤为重要,也刻不容缓。3、口感及起效速度的缺点:中药及其制剂的口感较差是其一大特点,人们在服用某些药物时对药物所具有的不良味道的恐惧甚至远远胜于对疾病的恐惧,更有甚者,一些患者因为不能克服中药或其制剂的不良口味或气味而放弃中药的治疗,如将药物制成胶囊剂或糖衣片剂虽可改善口感,减少刺激,但崩解速度却延长,不利于药物迅速起效,对某些疾病,特别是需药物迅速起效的疾病不适用。4、滴丸工业化生产的制剂工艺困难:在滴丸制剂辅料的替换过程中,其工业化生产的制剂工艺的确定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如基质辅料的熔融温度、滴制温度、辅料与药物的配比、滴管口径的比例、冷凝剂等均是影响滴丸的因素,因此,基质的替换且能适于工业化生产是一件耗时、耗费大量资金的工作。
为了改变滴丸剂基质辅料长期以化学合成辅料为主的局面,解决目前滴丸基质所面临的纯天然程度低,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要求回归自然、服用低毒、无毒副作用的纯天然药物的问题;也可解决中药制剂,特别是滴丸制剂在出口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增强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本发明通过大量的试验及制剂工艺的研究,发明了一种毒副作用低、疗效显著、价格适中、适应工业化大生产的纯中药滴丸制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以新型天然基质辅料制备的中药滴丸。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中药滴丸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所选用的基质辅料是通过大量的试验所得到的,具有分子量小,易溶于水,溶散速度更快,纯天然程度高,毒副作用更低,且能降低药物刺激性气味,口腔含服时具有改善口腔酸碱度,改善口腔气味的特点,本发明所用基质辅料为食品轿味剂,服用口感好、患者易接受的特点,是未来基质辅料发展的方向。
本发明药物组分、用量及其辅料的选择也是经过发明人进行大量摸索总结得出的,本发明药物包括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物:牛膝1-4份、玄参1-4份、石斛1-4份、金银花1-4份、适量辅料,其中辅料包括填充剂和增塑性基质,所说的填充剂选自下述一种或一种以上植物来源的天然辅料:赤藓糖醇、山梨醇、果糖、D-核糖酸-γ-内酯、阿拉伯醇、海藻糖、D-核糖、低熔点琼脂糖、虫胶、木糖醇、棉子糖、葡萄糖、苹果酸、枸橼酸、异麦芽醇、乳糖醇、麦芽糖等,以及它们含结晶水化合物;所说的增塑性基质选自下述一种或一种以上植物来源的天然辅料:淀粉及其衍生物、纤维素及其衍生物、阿拉伯胶、右旋糖酐、甲壳素、田箐胶、卡拉胶、印度胶、红藻胶、西黄蓍胶、角叉菜胶、罗望子胶、果胶、黄原胶、海藻酸及其盐、糊精、环糊精、琼脂、乳糖;所述淀粉及其衍生物如预胶化淀粉、变性淀粉、羟丙基淀粉、羧甲基淀粉,所述纤维素及其衍生物如甲基纤维素、微晶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羟乙基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
优选的本发明药物包括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物:牛膝3份、玄参3份、石斛2份、金银花1.5份、适量辅料,其中的填充剂辅料选自下述一种或一种以上植物来源的天然辅料:木糖醇、乳糖醇;其中的增塑性基质选自下述一种或一种以上植物来源的天然辅料:淀粉、阿拉伯胶。
优选的本发明药物填充剂辅料选自下述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植物来源天然辅料:木糖醇、乳糖醇;其中的增塑性基质选自下述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植物来源天然辅料:淀粉、阿拉伯胶;
最佳的本发明药物填充剂辅料为木糖醇和淀粉混合物或木糖醇和阿拉伯胶混合物或为乳糖醇和淀粉混合物。
在辅料配比对成为木糖醇与淀粉、乳糖醇与淀粉、木糖醇与阿拉伯胶的组合中,低熔点基质辅料与增塑性基质辅料的重量之比为1∶0~1∶1.5,优选为1∶0.1~1∶0.9,进一步优选为1∶0.1~1∶0.5;本发明最佳的基质辅料为木糖醇和淀粉,木糖醇与淀粉的重量之比为1∶0.2~1∶0.3;或为乳糖醇和淀粉,乳糖醇与淀粉的重量之比为1∶0.2~1∶0.3;或为木糖醇和阿拉伯胶,木糖醇和阿拉伯胶的重量之比为1∶0.2~1∶0.4。
本发明中基质辅料与牛膝、玄参、石斛、金银花提取物的重量之和比为1∶0.1~1∶1。
优选的本发明中基质辅料与牛膝、玄参、石斛、金银花提取物的重量之和比为1∶0.1~1∶0.6。
最佳的本发明中基质辅料与牛膝、玄参、石斛、金银花提取物的重量之和比为1∶0.2~1∶0.4。
本发明药物中基质辅料与药物的用量比可以是制剂学上允许的范围,这里所述的药物可以是原药材也可以是药物有效成分提取物。
本发明可以制成片剂、颗粒剂、胶囊、丸剂、口服液、崩解片、微丸、滴丸。
本发明药物可以采用中药制剂常规方法制备。本发明药物有效成分的制备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水提法、水提醇沉法、萃取法、浸渍法、渗漉法、回流提取法、连续回流提取法、大孔树脂吸附法制备。例如,可将这些原料药研成粉末混合均匀制成散剂冲服;也可以将这些药物一起水煎,然后浓缩水煎液,制成口服液;但是为了使该药物各原料药更好地发挥药效,优选对原料采用如下工艺提取、制成滴丸制剂,但是这不能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药物的制备方法如下:
(1)取牛膝、玄参、石斛、金银花备用;
(2)将4味药材加4-8倍水浸泡0.5-3小时,煎煮1-3次,每次1-3小时,合并煎煮液,过滤,滤液浓缩至80℃时的相对密度为1.10-1.20,6000-10000rpm离心,得上清液;将上清液通过大孔吸附树脂柱,流速为每小时1-4倍树脂床体积,用水洗涤树脂柱,再用50-80%,乙醇洗脱,流速为每小时2-6倍树脂床体积,收集乙醇洗脱液,回收乙醇,浓缩至80℃时相对密度为1.20-1.40;干燥,粉碎,过80-100目筛,得干浸膏粉;
(3)取上述干浸膏粉和适当辅料混和均匀后,混合物在45~115℃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1~120分钟,保温,在45~115℃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0~4.0毫米,滴入-20~25℃的液体石蜡、甲基硅油或植物油中,制成滴丸,即得。
步骤(3)中混合物在60~85℃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10~30分钟,保温,在60~85℃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1~3.5毫米,滴入0~18℃的液体石蜡、甲基硅油中,将形成的滴丸沥尽并擦去冷却液,待干燥后分装,制成滴丸,即得。
步骤(3)中混合物在60~68℃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10~30分钟,保温,在60~68℃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2~2.5毫米,滴入0~8℃的甲基硅油中,将形成的滴丸沥尽并擦去冷却液,待干燥后分装,制成滴丸,即得。
以上组成在生产时可按照相应的比例增大或减少,如大规模生产可以以公斤或以吨为单位,小规模生产也可以以克为单位,重量可以增大或减小,但各组成之间的生药材料重量配比比例不变。
以上各组成中的单味中药,尤其是佐药、使药或佐药与使药,可以单独或同时被适当的具有相同药性、功效的中药替换,替换后中药制剂及其药物作用不变。
本发明的药物在使用时可根据病人的情况确定用法用量,可每日1-3次,每日各生药用量以国家药典用药量为准,不超过药典规定量。
本发明所制备的滴丸,除了具有常规滴丸剂优点如制备简单、质量稳定、可使液体药物固体化、给药方便、高效、速效外,其最大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所选用辅料纯天然程度高:本发明中所使用的基质辅料来源于天然植物或以天然植物来源的基质辅料为主,所选用的基质辅料为木糖醇与淀粉或乳糖醇与淀粉或木糖醇与阿拉伯胶,此基质辅料具有纯天然程度高,毒副作用低,口感好,溶散时限短,起效快,是一种新型基质辅料,可以用来替代目前的化学合成基质辅料,以此种辅料制成的滴丸,可以解决目前滴丸基质所面临的纯天然程度低,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要求回归自然、服用低毒、无毒副作用的纯天然药物的问题。
2、解决中药出口中的一些问题:本发明药物也可解决中药制剂,特别是滴丸制剂在出口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解决因为不同的国家,尤其是工业发达的欧洲国家对中药滴丸制剂所选用的辅料的不同认定,克服作为保健食品出口的滴丸制剂所选用的辅料聚乙二醇并不在某些国家的食品添加剂目录中的缺陷,提高中药滴丸制剂走向国际市场,增强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
3、解决滴丸口味较差的问题并进一步提高药物起效速度(溶散时限):以此种基质辅料制成的本发明药物滴丸,可改善中药制剂、特别是目前滴丸制剂口味不佳的缺点,改善口感,更易为患者接受,而且采用本发明药物所选用的辅料制成的滴丸具有更短的溶散时限,使药物起效更快。
4、更高的安全性及解决滴丸存贮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本发明所选用的基质不仅是食品工业中常用的添加剂、营养剂,而且也可作药用,但未见其作为药物基质辅料用,因此,就基质而言绝对安全、无毒副作用,大量试验证明,此辅料制成的滴丸可降低有效成分在贮存过程中的析出、滴丸粘丸、易吸潮变软等缺点,可适宜工业化大生产。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用本发明药物,按照实施例2方法制备,以下称新脉络宁滴丸(简称新)与以聚乙二醇为基质辅料按照申请号为03131739.1文献方法中实施例1制备方法制成,以下称旧脉络宁滴丸(简称旧),通过对二者的溶散时限、丸重差异、滴丸软硬度、滴丸粘丸、动物实验研究等试验说明本发明的优点。
试验例1:溶散时限、丸重差异对比实验例
体外试验
本发明药物新脉络宁滴丸与以聚乙二醇为辅料制成的脉络宁滴丸进行比较,通过测定溶散时限,考察其良好的释放效果;通过测定丸重差异等指标,考察其在制备工艺是否成熟,是否适合工业化生产。
1.试验用药:本发明药物(新),以聚乙二醇为辅料制成的脉络宁滴丸(旧)。
2.方法和结果:
溶散时限:按《中国药典》该项下方法进行测定;丸重差异:按《中国药典》该项下方法进行测定。试验结果见表1。
表1三批以新型基质辅料制成的本发明药物(新)与以聚乙二醇为辅料制成的脉络宁滴丸(旧)溶散时限、重量差异比较
|
0月 |
1月 |
2月 |
3月 |
6月 |
12月 |
18月 |
1批次 |
判断标准 |
结果 |
重量差异(±15%) |
均在10%以内 |
均在10%以内 |
均在10%以内 |
均在10%以内 |
均在10%以内 |
均在10%以内 |
均在10%以内 |
溶散时限(新)(旧) | 3′58″4′35″ | 3′58″4′34″ | 3′59″4′36″ | 4′1″4′37″ | 4′1″4′38″ | 4′3″4′39″ | 4′5″4′41″ |
2批次 |
重量差异(±15%) |
均在10%以内 |
均在10%以内 |
均在10%以内 |
均在10%以内 |
均在10%以内 |
均在10%以内 |
均在10%以内 |
溶散时限(新)(旧) |
3′57″4′35″ |
3′57″4′37″ |
3′57″4′36″ |
4′3″4′33″ |
4′3″4′37″ |
4′5″4′39″ |
4′5″4′40″ |
3批次 |
重量差异(±15%) |
均在10%以内 |
均在10%以内 |
均在10%以内 |
均在10%以内 |
均在10%以内 |
均在10%以内 |
均在10%以内 |
溶散时限(新)(旧) |
3′56″4′35″ |
3′57″4′37″ |
3′58″4′36″ |
3′57″4′35″ |
4′2″4′37″ |
4′3″4′40″ |
4′6″4′42″ |
试验数据显示,本发明药物的溶散时限较以聚乙二醇为辅料制成的脉络宁滴丸少,二者的丸重差异均控制在药典规定范围以内。试验结果说明,本发明药物的溶散速度更快,更利于药物在最短的时间发挥作用,丸重差异均控制在药典规定范围以内,说明此天然基质辅料可替代目前化学合成辅料,可工业化生产。
试验例2:本发明与以聚乙二醇为辅料制成的脉络宁滴丸软硬度、滴丸粘丸比较观察
本发明药物与以聚乙二醇为辅料制成的脉络宁滴丸进行比较,通过测定上述等指标,考察其效果。
1.试验用药:本发明药物(新),以聚乙二醇为辅料制成的脉络宁滴丸。
2.方法和结果:
取本发明药物(新)、以聚乙二醇为辅料制成的脉络宁滴丸三批次,分别装于瓷瓶内,并用瓶塞密封好。将其放入底部有饱和Nacl(湿度75%)溶液的干燥器中,再将干燥器放入恒温40℃干燥箱中,定时取样,观察滴丸软硬度、滴丸粘丸等情况,结果见表2.1、表2.2。
表2.1三批以聚乙二醇为辅料制成的脉络宁滴丸留样观察比较
| 0月 | 1月 | 2月 | 3月 | 6月 | 12月 | 18月 |
1批次 |
判断标准 |
结果 |
粘丸 |
不粘 |
不粘 |
不粘 |
不粘 |
不粘 |
稍粘 |
稍粘 |
软硬度 |
硬 |
硬 |
硬 |
硬 |
硬 |
较硬 |
较硬 |
2批次 |
粘丸 |
不粘 |
不粘 |
不粘 |
不粘 |
不粘 |
不粘 |
稍粘 |
软硬度 |
硬 |
硬 |
硬 |
硬 |
硬 |
较硬 |
较硬 |
3批次 |
粘丸 |
不粘 |
不粘 |
不粘 |
不粘 |
不粘 |
稍粘 |
稍粘 |
软硬度 |
硬 |
硬 |
硬 |
硬 |
硬 |
较硬 |
较硬 |
表2.2:三批本发明药物(新)与以聚乙二醇为辅料制成的脉络宁滴丸(旧)性状观察比较
| 0月 | 1月 | 2月 | 3月 | 6月 | 12月 | 18月 |
|
判断标准 |
结果 |
1批次 | 粘丸 |
不粘(旧)不粘(新) |
不粘(旧)不粘(新) |
不粘(旧)不粘(新) |
不粘(旧)不粘(新) |
稍粘(旧)不粘(新) |
稍粘(旧)稍粘(新) |
粘(旧)稍粘(新) |
软硬度 | 硬(旧)硬(新) | 硬(旧)硬(新) | 硬(旧)硬(新) | 硬(旧)硬(新) | 较硬(旧)硬(新) | 稍硬(旧)稍硬(新) | 稍硬(旧)稍硬(新) |
2批次 | 粘丸 |
不粘(旧)不粘(新) |
不粘(旧)不粘(新) |
不粘(旧)不粘(新) |
不粘(旧)不粘(新) |
不粘(旧)不粘(新) |
稍粘(旧)不粘(新) |
稍粘(旧)稍粘(新) |
软硬度 | 硬(旧)硬(新) | 硬(旧)硬(新) | 硬(旧)硬(新) | 硬(旧)硬(新) | 较硬(旧)硬(新) | 稍硬(旧)硬(新) | 稍硬(旧)稍硬(新) |
3批次 | 粘丸 |
不粘(旧)不粘(新) |
不粘(旧)不粘(新) |
不粘(旧)不粘(新) |
不粘(旧)不粘(新) |
稍粘(旧)不粘(新) |
稍粘(旧)稍粘(新) |
粘(旧)稍粘(新) |
软硬度 |
硬(旧)硬(新) |
硬(旧)硬(新) |
硬(旧)硬(新) |
硬(旧)硬(新) |
硬(旧)硬(新) |
稍硬(旧)硬(新) |
稍硬(旧)稍硬(新) |
以上试验数据显示,本发明药物制成滴丸的软硬度变化与以聚乙二醇为辅料制成的脉络宁滴丸相似,稍强;本发明的滴丸粘丸变化、硬度变化与以聚乙二醇为辅料制成的脉络宁滴丸的相似。结果说明,本发明药物与聚乙二醇为辅料制成的脉络宁滴丸的粘丸变化、硬度变化相似,此天然基质辅料可替代目前化学合成辅料,可工业化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1)取牛膝、玄参、石斛、金银花备用;
(2)将4味药材加4-8倍水浸泡0.5-3小时,煎煮1-3次,每次1-3小时,合并煎煮液,过滤,滤液浓缩至80℃时的相对密度为1.10-1.20,6000-10000rpm离心,得上清液;将上清液通过大孔吸附树脂柱,流速为每小时1-4倍树脂床体积,用水洗涤树脂柱,再用50-80%,乙醇洗脱,流速为每小时2-6倍树脂床体积,收集乙醇洗脱液,回收乙醇,浓缩至80℃时相对密度为1.20-1.40;干燥,粉碎,过80-100目筛,得干浸膏粉。
实施例2
(a):取按照实施例1方法获得的干浸膏粉8g、乳糖醇17.3g、淀粉5.2g备用;
(b):将乳糖醇与淀粉的混合,置于容器内,充分混合,混合物在60~85℃加热熔融,加入黄连提取物细粉搅拌均匀,使完全溶解,再依次加入厚朴提取物、木香油、干姜油、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10~30分钟,保温,在60~85℃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1~3.5毫米,滴入0~18℃的甲基硅油中,将形成的滴丸沥尽并擦去冷却液,待干燥后分装,制成1000粒滴丸,即得。
实施例3
(a):取按照实施例1方法获得的干浸膏粉25g、木糖醇48.75g、阿拉伯胶13.25g备用;
(b):将木糖醇和阿拉伯胶的混合,置于容器内,混合物在60~85℃加热熔融,加入上述原料药粉,充分混合,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10~30分钟,保温,在60~85℃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2~2.5毫米,滴入0~18℃的液体石蜡将形成的滴丸沥尽并擦去冷却液,待干燥后分装,制成2000粒滴丸,即得。
实施例4
(a):取按照实施例1方法获得的干浸膏粉16g、木糖醇52.5g、淀粉16.85g备用;
(b):将木糖醇、淀粉混和均匀,加入上述原料药粉,制成颗粒,压片,制成500片,即得。
实施例5
(a):取按照实施例1方法获得的干浸膏粉10g、木糖醇18.5g、淀粉9.0g备用;
(b):将木糖醇和淀粉混合,置于容器内,加入上述原料药粉,充分混合,制成胶囊,即得。
实施例6
(a):取按照实施例1方法获得的干浸膏粉9g、木糖醇25.6g、海藻酸9.4g备用;
(b):将木糖醇、海藻酸混和均匀,置于容器内,加入上述原料药粉,充分混合,混合物在64℃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10~30分钟,保温,在64℃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2~2.5毫米,滴入0℃的甲基硅油中,将形成的滴丸沥尽并擦去冷却液,待干燥后分装,制成1000粒滴丸即得。
实施例7
(a):取按照实施例1方法获得的干浸膏粉11.5g、木糖醇20.5g、糊精6.2g、琼脂4.3g备用;
(b):将木糖醇、糊精、琼脂混和均匀,置于容器内,加入上述原料药粉,充分混合,混合物在64℃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10~30分钟,保温,在64℃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2~2.5毫米,滴入0℃的甲基硅油中,将形成的滴丸沥尽并擦去冷却液,待干燥后分装,制成1000粒滴丸即得。
实施例8
(a):取按照实施例1方法获得的干浸膏粉2g、山梨醇15g、羧甲基淀粉3.5g备用;
(b):将山梨醇、羧甲基淀粉混和均匀,置于容器内,加入上述原料药粉,充分混合,混合物在58~64℃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30~50分钟,保温,在58~64℃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25~2.5毫米,滴入10℃的甲基硅油中,将形成的滴丸沥尽并擦去冷却液,待干燥后分装,制成1000粒滴丸即得。
实施例9
(a):取按照实施例1方法获得的干浸膏粉4.9g、木糖醇20.4g、淀粉4.1g备用;
(b):将木糖醇、淀粉混和均匀,置于容器内,加入上述黄连提取物、厚朴提取物、木香油、干姜油,充分混合,混合物在64℃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10~30分钟,保温,在64℃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2~2.5毫米,滴入0℃的甲基硅油中,将形成的滴丸沥尽并擦去冷却液,待干燥后分装,制成1000粒滴丸即得。
实施例10
(a):取按照实施例1方法获得的干浸膏粉5.5g、木糖醇13.5g、淀粉9g备用;
(b):向木糖醇和淀粉混合物中加入上述原料药粉,充分混合,混合物在64℃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10~30分钟,保温,在64℃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2~2.5毫米,滴入0℃的甲基硅油中,将形成的滴丸沥尽并擦去冷却液,待干燥后分装,制成1000粒滴丸即得。
实施例11
(a):取按照实施例1方法获得的干浸膏粉4.5g、乳糖醇15.5g、淀粉9g备用;
(b):向乳糖醇和淀粉混合物中加入上述原料药粉,充分混合,混合物在64℃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10~30分钟,保温,在64℃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2~2.5毫米,滴入0℃的甲基硅油中,将形成的滴丸沥尽并擦去冷却液,待干燥后分装,制成1000粒滴丸即得。
实施例12
(a):取按照实施例1方法获得的干浸膏粉13g、木糖醇23.5g、阿拉伯胶9g备用;
(b):向木糖醇和阿拉伯胶混合物中加入上述原料药粉,充分混合,混合物在64℃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10~30分钟,保温,在64℃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2~2.5毫米,滴入0~15℃的液体石蜡中,将形成的滴丸沥尽并擦去冷却液,待干燥后分装,制成1000粒滴丸即得。
实施例13
(a):取按照实施例1方法获得的干浸膏粉12g、木糖醇18g、淀粉4.5g备用;
(b):将木糖醇和淀粉充分混合,加入上述原料药粉,混合物在60~85℃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5~30分钟,保温,在60~70℃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0~4.0毫米,滴入5~15℃的液体石蜡中,将形成的滴丸沥尽并擦去冷却液,制成1000粒滴丸,即得。
实施例14
(a):取按照实施例1方法获得的干浸膏粉8.5g、乳糖醇17.3g、预胶化淀粉5.2g备用;
(b):将乳糖醇与预胶化淀粉的混合,置于容器内,充分混合,混合物在70~85℃加热熔融,加入黄连提取物细粉搅拌均匀,使完全溶解,再依次加入厚朴提取物、木香油、干姜油、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20分钟,保温,在70~85℃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5~2.5毫米,滴入0~8℃的甲基硅油中,将形成的滴丸沥尽并擦去冷却液,待干燥后分装,制成1000粒滴丸,即得。
实施例15
(a):取按照实施例1方法获得的干浸膏粉9.5g、山梨醇48.75g、糊精13.25g备用;
(b):将山梨醇和糊精的混合,置于容器内,混合物在80~80℃加热熔融,加入上述原料药粉,充分混合,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25分钟,保温,在80~85℃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25~2.5毫米,滴入0~18℃的液体石蜡将形成的滴丸沥尽并擦去冷却液,待干燥后分装,制成5000粒滴丸,即得。
实施例16
(a):取按照实施例1方法获得的干浸膏粉115.5g、木糖醇25.6g、羟丙基甲基纤维素9.4g备用;
(b):将木糖醇、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混和均匀,置于容器内,加入上述原料药粉,充分混合,混合物在64℃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10~30分钟,保温,在64℃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2~2.5毫米,滴入0℃的甲基硅油中,将形成的滴丸沥尽并擦去冷却液,待干燥后分装,制成1000粒滴丸即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