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05591A - 一种无线承载重配置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线承载重配置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805591A CN1805591A CN 200510000471 CN200510000471A CN1805591A CN 1805591 A CN1805591 A CN 1805591A CN 200510000471 CN200510000471 CN 200510000471 CN 200510000471 A CN200510000471 A CN 200510000471A CN 1805591 A CN1805591 A CN 180559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adio bearer
- utran
- rrc entity
- configuration
- entit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27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7
- 238000003672 processing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2
- 101001055444 Homo sapiens Mediator of RNA polymerase II transcription subunit 20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6
- 102100026165 Mediator of RNA polymerase II transcription subunit 20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26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108091005487 SCARB1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
- 102100037118 Scavenger receptor class B member 1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913 ac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217 dele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0 dele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21 reorgan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1218 segmen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线承载重配置的方法,一种处理方式是:UE收到UTRAN发送的无线承载重配置请求后,保证发送的无线承载重配置响应是通过新的无线承载配置发送的第一条消息;另一种处理方式是:UTRAN侧的RRC实体向UE发送无线承载重配置请求后,配置UTRAN侧的RLC子层的无线承载,并且不删除原有的无线承载配置,分别予以标识,然后UTRAN侧的RRC实体记录收到的来自UE的数据的无线承载配置,通过相应无线承载配置向UE返回相应消息;另外,也可将以上两种实现方式相结合,通过本发明提出的方法大大提高了无线承载重配置的成功率。另外,本发明提供了多种实现方案,可根据实际应用进行灵活选择。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承载技术,特别是指一种无线承载重配置的方法。
背景技术
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MTS,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System)是采用宽带码分多址接入(WCDMA,Wideband Cod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空中接口技术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通常也称为WCDMA通信系统。UNTS采用了与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相类似的结构,包括无线接入网络(UTRAN,UMTS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核心网络(CN,Core Network)和用户设备(UE,User Equipment)。从功能上划分,UMTS又分为接入层(AS,Access Stratum)和非接入层(NAS,Non-Access Stratum),接入层向非接入层提供无线接入承载(RAB,Radio Access Bearer)服务。
UTRAN侧的无线接口分为物理层(L1)、数据链路层(L2)和网络层(L3),这三层构成了接入层,其中,L3包括无线资源控制(RRC,RadioResource Control)子层,L3根据需要向非接入层提供的RAB的服务质量(QoS,Quality of Service)要求配置L2和L1。L2向L3提供的服务被称为无线承载(RB,Radio Bearer),根据承载内容划分,无线承载又可分为业务无线承载(TRB,Traffic Radio Bearer)和信令无线承载(SRB,SignalingRadio Bearer)。
当非接入层对无线接入承载的QoS要求发生改变时,L3将根据需要对L2进行重配置,这一过程被称为无线承载重配置(Radio BearerReconfiguration),具体实现过程如图1所示:
步骤101~步骤102:UTRAN根据新的QoS要求向UE发送无线承载重配置请求(Radio Bearer Reconfiguration),该无线承载重配置请求中携带有新的QoS要求;UE收到无线承载重配置请求后,根据新的QoS要求对无线承载进行重配置,然后向UTRAN返回无线承载重配置响应;UTRAN收到无线承载重配置响应后,确定重配置结束,删除原有的无线承载配置,并使用新的无线承载配置传送信息。
在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项目(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的相关协议中指出,UE侧的无线承载重配置结束后,如果UE的状态为小区专用信道(CELL_DCH)状态或小区前向接入信道(CELL_FACH)状态,则UE向UTRAN返回的无线承载重配置响应将使用新的无线承载配置传送,具体实现过程如图2所示:
UTRAN侧和UE侧的L3中的RRC子层对L2中的无线链路控制(RLC)子层/媒体接入控制(MAC)子层和L1进行配置。当UTRAN侧和UE侧的L3之间需要传送消息时,RRC子层首先将消息传送至RLC子层,然后该消息依次经过MAC子层和L1发送至对端。对端收到消息后,将消息依次经过L1、MAC子层和RLC子层传送至RRC子层。
如前所述,L2向高层提供的服务称为RB,其中承载信令的被称为SRB。RRC子层使用两个无线信令承载,依次被称为SRB1和SRB2,其中,SRB1使用非确认模式(UM)的RLC实体,SRB2使用确认模式(AM)的RLC实体。
在UTRAN侧和UE侧,每一协议层都存在一个对等实体,其中RLC实体对RRC实体的消息进行分段/重组,并根据RRC实体选择的模式提供不同级别的数据传输服务。RLC实体共有三种模式:透明模式(TM)、UM和AM。其中,TM是指RLC实体不对消息进行任何处理,直接发送;UM是指发送方的RLC实体将RRC实体的消息分割为适合传送的数据块,并附加序列号(SN)和分段信息,接收方的RLC实体根据序列号和分段信息,重组并恢复出RRC实体的消息;AM是指RLC实体除UM中实现的功能外,发送方的RLC实体可要求接收方的RLC实体对接收到的数据块进行确认,然后发送方的RLC实体根据需要对接收方没有收到的数据进行重传,从而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
针对前面描述的无线承载重配置过程,UTRAN侧的RRC实体在发送无线承载重配置请求时,既可以选择在SRB1上发送也可选择在SRB2上发送;UE侧结束无线承载重配置后,向UTRAN返回的无线承载重配置响应时,必须在SRB2上发送。
UTRAN向UE发送的无线承载重配置请求中可携带有“激活时间(Activation Time)”这一参数,如果该参数为明确数值,则向UE明确了切换至新的无线承载配置的时刻,通过这一参数即可保证UTRAN和UE同时切换至新的无线承载配置;如果该参数为缺省值“立即(Now)”时,则UE收到无线承载重配置请求后,立即对无线承载进行重配置,并切换至新的无线承载配置,此时,UTRAN在收到UE返回的无线承载重配置响应之前,根本无法确定UE在何时切换至新的无线承载配置,这样,UTRAN在收到UE返回的无线承载重配置响应之前,仍然使用原有的无线承载配置传送消息。
由此引发的问题是:如果UE在收到无线承载重配置请求之前,向UTRAN发送了测量报告,该测量报告在SRB2上发送,即使用AM的RLC实体。假如该测量报告被AM的RLC实体分割成3个数据块,SN为1、2、3,由于空中接口的干扰或其他原因,UTRAN只收到SN为3的数据块,此时,UTRAN侧的RLC实体会使用原有的无线承载配置向UE侧的RLC实体发送状态报告,通知UE侧的RLC实体重新发送SN为1、2的数据块,此时,UE收到无线承载重配置请求后,可能已经切换至新的无线承载配置,UE将无法收到UTRAN通过原有无线承载配置发送的状态报告,也就不会向UTRAN重新发送SN为1、2的数据块。这样,UE侧的RLC实体切换至新的无线承载配置后,将在SRB2上发送无线承载重配置响应,并等待UTRAN侧的RLC实体在SRB2上给予确认。UTRAN侧的RLC实体在SRB2上收到无线承载重配置响应后,由于此前还存在测量报告的SN为1、2的数据块未收到,为保证向RRC实体发送消息的顺序,并不会将收到的无线承载重配置响应发送给L3,而是继续在原有无线承载配置上向RRC实体发送状态报告,通知UE侧的RLC实体重新发送SN为1、2的数据块,并通过原有无线承载配置向UE的RLC对无线承载重配置响应进行确认。然而,UE侧的RLC实体已经切换至新的无线承载配置,自然无法收到上述各消息,就会继续向UTRAN的RLC实体重新发送无线承载重配置响应。这样,UTRAN侧的RLC实体和UE侧的RLC实体将处于死锁状态,最终将导致RLC实体复位,并导致RRC实体连接的释放,使得无线承载重配置的成功率大大降低。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承载重配置的方法,有效提高无线承载重配置的成功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无线承载重配置方法的第一种处理方式是::
A1、UE收到UTRAN发送的无线承载重配置请求后,UE侧的RRC实体检查SRB2上是否存在等待UTRAN确认的消息,如果是,则启动定时器,定时器超时,执行步骤B1;
B1、UE侧的RRC实体在SRB2上向UTRAN返回无线承载重配置响应。
步骤A1中所述定时器超时之前进一步包括:UE侧的RRC实体缓存向RLC实体发送的消息。
所述步骤B1之后进一步包括:UE侧的RRC实体通过SRB2下发缓存的消息。
步骤A1中所述定时器超时之前进一步包括:UE侧的RRC实体收到RLC实体发送的消息已全部得到确认的通知后,则步骤B1中所述无线承载重配置响应为无线承载重配置成功响应。
所述步骤B1之后进一步包括:UE侧的RRC实体删除原有的无线承载配置,并切换至新的无线承载配置上。
步骤A1中所述定时器超时之前进一步包括:UE侧的RRC实体收到RLC实体发送的消息部分得到确认的通知后,则步骤B1中所述无线承载重配置响应为无线承载重配置失败响应。
所述步骤B1之后进一步包括:UE侧的RRC实体仍然使用原有的无线承载配置。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无线承载重配置方法的第二种处理方式是:
UTRAN向UE发送无线承载重配置请求后,配置UTRAN侧的RLC实体的无线承载,分别标识原有无线承载配置和新的无线承载配置;
UTRAN侧的RRC实体记录收到的来自UE的数据的无线承载配置,通过该无线承载配置向UE返回消息。
该方法进一步包括:UTRAN侧的RRC实体收到来自UE的无线承载重配置成功响应后,删除原有的无线承载配置,并切换至新的无线承载配置上。
该方法进一步包括:UTRAN侧的RRC实体收到来自UE的无线承载重配置失败响应后,仍然使用原有的无线承载配置。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无线承载重配置方法的第三种处理方式是:
UE侧
A2、UE收到UTRAN发送的无线承载重配置请求后,UE侧的RRC实体检查SRB2上是否存在等待UTRAN确认的消息,如果是,则启动定时器,定时器超时,执行步骤B2,
B2、UE侧的RRC实体在SRB2上向UTRAN返回无线承载重配置响应;
UTRAN侧
UTRAN向UE发送无线承载重配置请求后,配置UTRAN侧的RLC实体的无线承载,分别标识原有无线承载配置和新的无线承载配置,
UTRAN侧的RRC实体记录收到的来自UE的数据的无线承载配置,通过该无线承载配置向UE返回消息。
步骤A2中所述定时器超时之前进一步包括:UE侧的RRC实体缓存向RLC实体发送的消息。
所述步骤B2之后进一步包括:UE侧的RRC实体通过SRB2下发缓存的消息。
步骤A2中所述定时器超时之前进一步包括:UE侧的RRC实体收到RLC实体发送的消息已全部得到确认的通知后,则步骤B2中所述无线承载重配置响应为无线承载重配置成功响应。
所述步骤B2之后进一步包括:UE侧的RRC实体删除原有的无线承载配置,并切换至新的无线承载配置上;UTRAN侧的RRC实体收到来自UE的无线承载重配置成功响应后,删除原有的无线承载配置,并切换至新的无线承载配置上。
步骤A2中所述定时器超时之前进一步包括:UE侧的RRC实体收到RLC实体发送的消息部分得到确认的通知后,则步骤B2中所述无线承载重配置响应为无线承载重配置失败响应。
所述步骤B2之后进一步包括:UE侧的RRC实体仍然使用原有的无线承载配置;UTRAN侧的RRC实体收到来自UE的无线承载重配置失败响应后,仍然使用原有的无线承载配置。
根据本发明提出的方法,在无线承载重配置过程中,一种处理方式是:UE收到UTRAN发送的无线承载重配置请求后,保证发送的无线承载重配置响应是通过新的无线承载配置发送的第一条消息;另一种处理方式是:UTRAN侧的RRC实体向UE发送无线承载重配置请求后,配置UTRAN侧的RLC子层的无线承载,并且不删除原有的无线承载配置,分别予以标识,然后UTRAN侧的RRC实体记录收到的来自UE的数据的无线承载配置,通过相应无线承载配置向UE返回相应消息;另外,也可将以上两种实现方式相结合,通过本发明提出的方法大大提高了无线承载重配置的成功率。另外,本发明提供了多种实现方案,可根据实际应用进行灵活选择。
通过以上描述的各种处理方式,能够保证UTRAN选择下发数据的无线承载配置与UE正在使用的无线承载配置相同,即使出现UE在发送数据后,未等到接收确认即切换至新的无线承载配置,也可通过AM的RLC实体的重传机制确保消息的正确接收。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无线重配置流程图;
图2示出了无线重配置具体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发明中,在无线承载重配置过程中,一种处理方式是:UE收到UTRAN发送的无线承载重配置请求后,UE侧的RRC实体检查SRB2上是否存在等待UTRAN确认的消息,如果是,则启动定时器,在定时器超时前,不再向SRB2发送新的消息,等待SRB2上等待确认的消息都得到确认后,UE侧的RRC实体在SRB2上向UTRAN返回无线承载重配置响应,以保证UE发送的无线承载重配置响应是通过新的无线承载配置发送的第一条消息,如果定时器超时,仍未能处理完等待确认的消息,则认为处理失败;另一种处理方式是:UTRAN侧的RRC实体向UE发送无线承载重配置请求后,配置UTRAN侧的RLC实体的无线承载,并且不删除原有的无线承载配置,分别予以标识,然后UTRAN侧的RRC实体记录收到的来自UE的数据的无线承载配置,通过相应无线承载配置向UE返回相应消息;另外,也可将以上两种实现方式相结合,确保无线承载重配置的成功率。
第一种处理方式的具体实现过程如下:UE收到UTRAN发送的无线承载重配置请求后,UE侧的RRC实体检查SRB2上是否存在等待UTRAN确认的消息,如果是,则启动定时器,UE侧的RLC实体等待UTRAN返回相应确认消息,定时器超时,如果SRB2上所有消息都已得到确认,则UE侧的RRC实体在SRB2上向UTRAN返回无线承载重配置成功响应,并删除原有的无线承载配置,切换至新的无线承载配置上;如果SRB2上仍然存在等待UTRAN确认的消息,则UE侧的RLC实体不再等待UTRAN返回的相应确认消息,而是直接在SRB2上发送无线承载重配置失败响应,仍然使用原有的无线承载配置,结束当前无线承载重配置流程。
在以上描述的处理过程中,定时器未超时时,UE侧的RRC实体可缓存向RLC实体发送的消息,在UE向UTRAN返回无线承载重配置响应后,依次通过SRB2下发缓存的消息。
另外,在以上描述的处理过程中,定时器未超时时,如果SRB2上等待UTRAN确认的消息全部得到了UTRAN的确认,则UE侧的RLC实体可通知UE侧的RRC实体所有相应消息已全部得到确认,UE侧的RRC实体收到该通知后,在SRB2上向UTRAN返回无线承载重配置响应。
第二种处理方式的具体实现过程如下:UTRAN侧的RRC实体向UE发送无线承载重配置请求后,配置UTRAN侧的RLC实体的无线承载,并且不删除原有的无线承载配置,分别予以标识,此时,UTRAN侧存在两套文选承载配置,如原有无线承载配置以C(0)进行标识,新的无线承载配置以C(1)进行标识。UTRAN收到UE发送的数据后,UTRAN侧的RRC实体检查接收数据的无线承载配置,如果是通过无线承载C(0)接收到的数据,则设置无线承载配置使用标识S为0,如果是通过无线承载C(1)接收到的数据,则设置无线承载配置使用标识S为1。UTRAN侧的RLC实体根据无线承载配置使用标识,确定承载下发数据的无线承载配置,例如,S为0,数据将通过无线承载C(0)下发;S为1,数据将通过无线承载C(1)下发。
UTRAN侧的RRC实体收到来自UE的无线承载重配置响应后,根据该响应是成功响应还是失败响应,确定是否需要删除原有的无线承载配置,即:如果UE返回的是无线承载配置成功响应,则无线承载重配置流程成功,删除原有的无线承载配置,并切换至新的无线承载配置上;如果UE返回的是无线承载配置失败响应,则无线承载重配置流程失败,删除新建的无线承载配置,并回退至原有的无线承载配置上。
本发明提出的第二种处理方式可避免UTRAN将下行数据在两套无线承载配置上分发。由于两套无线承载配置可能是一套无线承载配置在FACH上,另一套无线承载配置在DCH上,这样,数据的发送时序将不一致,另外,通过FACH下发的数据,还可能受到小区公共信道负载的影响,而导致发送的时间不确定,使得UE在无线承载配置切换前后收到重复的数据。同时,UTRAN将下行数据在两套无线承载配置上分发会使UTRAN的缓存增大,导致调度机制也更复杂。
以上所述的两种处理方式可有机结合,即UE侧的无线承载重配置处理流程采用第一种处理方式,同时UTRAN侧的无线承载重配置处理流程采用第二种处理方式。
通过以上描述的各种处理方式,能够保证UTRAN选择下发数据的无线承载配置与UE正在使用的无线承载配置相同,即使出现UE在发送数据后,未等到接收确认即切换至新的无线承载配置,也可通过AM的RLC实体的重传机制确保消息的正确接收。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7)
1、一种无线承载重配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A1、UE收到UTRAN发送的无线承载重配置请求后,UE侧的RRC实体检查SRB2上是否存在等待UTRAN确认的消息,如果是,则启动定时器,定时器超时,执行步骤B1;
B1、UE侧的RRC实体在SRB2上向UTRAN返回无线承载重配置响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1中所述定时器超时之前进一步包括:UE侧的RRC实体缓存向RLC实体发送的消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1之后进一步包括:UE侧的RRC实体通过SRB2下发缓存的消息。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1中所述定时器超时之前进一步包括:UE侧的RRC实体收到RLC实体发送的消息已全部得到确认的通知后,则步骤B1中所述无线承载重配置响应为无线承载重配置成功响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1之后进一步包括:UE侧的RRC实体删除原有的无线承载配置,并切换至新的无线承载配置上。
6、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1中所述定时器超时之前进一步包括:UE侧的RRC实体收到RLC实体发送的消息部分得到确认的通知后,则步骤B1中所述无线承载重配置响应为无线承载重配置失败响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1之后进一步包括:UE侧的RRC实体仍然使用原有的无线承载配置。
8、一种无线承载重配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含:
UTRAN向UE发送无线承载重配置请求后,配置UTRAN侧的RLC实体的无线承载,分别标识原有无线承载配置和新的无线承载配置;
UTRAN侧的RRC实体记录收到的来自UE的数据的无线承载配置,通过该无线承载配置向UE返回消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UTRAN侧的RRC实体收到来自UE的无线承载重配置成功响应后,删除原有的无线承载配置,并切换至新的无线承载配置上。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UTRAN侧的RRC实体收到来自UE的无线承载重配置失败响应后,仍然使用原有的无线承载配置。
11、一种无线承载重配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UE侧
A2、UE收到UTRAN发送的无线承载重配置请求后,UE侧的RRC实体检查SRB2上是否存在等待UTRAN确认的消息,如果是,则启动定时器,定时器超时,执行步骤B2,
B2、UE侧的RRC实体在SRB2上向UTRAN返回无线承载重配置响应;
UTRAN侧
UTRAN向UE发送无线承载重配置请求后,配置UTRAN侧的RLC实体的无线承载,分别标识原有无线承载配置和新的无线承载配置,
UTRAN侧的RRC实体记录收到的来自UE的数据的无线承载配置,通过该无线承载配置向UE返回消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2中所述定时器超时之前进一步包括:UE侧的RRC实体缓存向RLC实体发送的消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2之后进一步包括:UE侧的RRC实体通过SRB2下发缓存的消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1、12或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2中所述定时器超时之前进一步包括:UE侧的RRC实体收到RLC实体发送的消息已全部得到确认的通知后,则步骤B2中所述无线承载重配置响应为无线承载重配置成功响应。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所述步骤B2之后进一步包括:UE侧的RRC实体删除原有的无线承载配置,并切换至新的无线承载配置上;UTRAN侧的RRC实体收到来自UE的无线承载重配置成功响应后,删除原有的无线承载配置,并切换至新的无线承载配置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1、12或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2中所述定时器超时之前进一步包括:UE侧的RRC实体收到RLC实体发送的消息部分得到确认的通知后,则步骤B2中所述无线承载重配置响应为无线承载重配置失败响应。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2之后进一步包括:UE侧的RRC实体仍然使用原有的无线承载配置;UTRAN侧的RRC实体收到来自UE的无线承载重配置失败响应后,仍然使用原有的无线承载配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2005100004713A CN100455105C (zh) | 2005-01-11 | 2005-01-11 | 一种无线承载重配置的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2005100004713A CN100455105C (zh) | 2005-01-11 | 2005-01-11 | 一种无线承载重配置的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805591A true CN1805591A (zh) | 2006-07-19 |
CN100455105C CN100455105C (zh) | 2009-01-21 |
Family
ID=368673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5100004713A Expired - Lifetime CN100455105C (zh) | 2005-01-11 | 2005-01-11 | 一种无线承载重配置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0455105C (zh) |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1009255A1 (zh) * | 2009-07-24 | 2011-01-2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户数据无线承载需求的通知方法及系统 |
CN101965009A (zh) * | 2009-07-22 | 2011-02-0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网络侧无线链路控制层报文异常的处理方法及系统 |
WO2011020440A1 (zh) * | 2009-08-21 | 2011-02-2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路测方法、基站及终端 |
CN101605393B (zh) * | 2009-07-08 | 2011-07-1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连接移动性管理过程中资源处理的方法和系统 |
CN102413528A (zh) * | 2010-09-21 | 2012-04-1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切换失败的处理方法及用户设备 |
CN101379866B (zh) * | 2006-02-08 | 2012-10-03 |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 用于e-utra无线电资源控制的改进连接建立 |
WO2013086856A1 (en) * | 2011-12-16 | 2013-06-20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System and Method of Radio Bearer Management for Multiple Point Transmission |
CN105706387A (zh) * | 2013-11-01 | 2016-06-22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用于重新配置承载的方法及设备 |
CN108055697A (zh) * | 2016-08-30 | 2018-05-18 |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无线资源控制的连接管理方法和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944473B2 (en) * | 2000-06-27 | 2005-09-13 | Motorola, Inc | Method for radio access bearer reconfiguration in a communications system |
CN1173505C (zh) * | 2001-12-27 | 2004-10-2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网中基站接口承载重组的方法 |
US20030210714A1 (en) * | 2002-05-10 | 2003-11-13 | Chih-Hsiang Wu | Method for avoiding loss of pdcp pdu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
-
2005
- 2005-01-11 CN CNB2005100004713A patent/CN100455105C/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379866B (zh) * | 2006-02-08 | 2012-10-03 |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 用于e-utra无线电资源控制的改进连接建立 |
CN101605393B (zh) * | 2009-07-08 | 2011-07-1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连接移动性管理过程中资源处理的方法和系统 |
CN101965009A (zh) * | 2009-07-22 | 2011-02-0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网络侧无线链路控制层报文异常的处理方法及系统 |
WO2011009255A1 (zh) * | 2009-07-24 | 2011-01-2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户数据无线承载需求的通知方法及系统 |
WO2011020440A1 (zh) * | 2009-08-21 | 2011-02-2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路测方法、基站及终端 |
CN102413528B (zh) * | 2010-09-21 | 2015-09-1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切换失败的处理方法及用户设备 |
CN102413528A (zh) * | 2010-09-21 | 2012-04-1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切换失败的处理方法及用户设备 |
US9276810B2 (en) | 2011-12-16 | 2016-03-01 |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of radio bearer management for multiple point transmission |
WO2013086856A1 (en) * | 2011-12-16 | 2013-06-20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System and Method of Radio Bearer Management for Multiple Point Transmission |
US10680881B2 (en) | 2011-12-16 | 2020-06-09 |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of radio bearer management for multiple point transmission |
CN105706387A (zh) * | 2013-11-01 | 2016-06-22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用于重新配置承载的方法及设备 |
US10172179B2 (en) | 2013-11-01 | 2019-01-01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onfiguring a bearer |
CN105706387B (zh) * | 2013-11-01 | 2019-06-07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用于重新配置承载的方法及设备 |
US10805977B2 (en) | 2013-11-01 | 2020-10-13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onfiguring a bearer |
US11490446B2 (en) | 2013-11-01 | 2022-11-01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onfiguring a bearer |
CN108055697A (zh) * | 2016-08-30 | 2018-05-18 |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无线资源控制的连接管理方法和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0455105C (zh) | 2009-01-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1000699B1 (ko) | 무선링크 제어계층에서의 데이터 처리방법 | |
CN110291812B (zh) | 无线通信系统中非活动模式操作的方法和装置 | |
US7266105B2 (en) |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riggering of a PDCP sequence number synchronization procedure | |
CN1190929C (zh) | 分组交换数据传送中的资源分配 | |
JP5215417B2 (ja)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差分符号化を備えたデフォルトコンフィギュレーション | |
JP5357295B2 (ja)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エラー制御メッセージを処理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 |
CN1166133C (zh) | 分组格式通信中的资源分配 | |
WO2019153935A1 (zh) | 传输方式确定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装置 | |
CN110352624B (zh) | 用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轻连接方法和设备 | |
JP5351329B2 (ja)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1対多サービスを受信する方法及び端末 | |
TW200920060A (en) | Management and setup of enhanced MAC-e/es resources in CELL-FACH state | |
TW200935843A (en)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 sequence of data units between a wireless device and a network | |
CN109905916A (zh) | Wtru、操作无线网络的方法以及基站 | |
JP2003283592A (ja) | ワイヤレス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システムのデータ伝送確認方法 | |
WO2007000095A1 (en) | A operating method of a user terminal supporting 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 | |
CN114731560A (zh) | 下一代无线通信系统中在daps移交期间驱动pdcp实体的方法和装置 | |
CN1910839A (zh) | 用于建立移动终端的无线承载的装置和方法 | |
TW200926668A (en) | A method of performing polling procedur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JP2008289150A (ja)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待ち行列機能を管理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 |
CN1859074A (zh) | 一种防止用户设备在基站间切换时数据丢失的方法 | |
CN102868508B (zh) | 一种无线链路控制传输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 |
CN1805591A (zh) | 一种无线承载重配置的方法 | |
EP3993500B1 (en) | Packet redundancy processing method for supporting enhanced handover in next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method for preventing header decompression failure during handover and apparatus therefor | |
CN101052213A (zh) | 长期演进网络中用户设备切换时用户数据传输方法 | |
CN1968493A (zh) | 无损重定位的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223 Address after: 450046 Floor 9, building 1, Zhengshang Boya Plaza, Longzihu wisdom Island, Zhengdong New Area, Zhengzhou City, Hen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xFusion Digital Technologies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Bantian HUAWEI headquarters office building,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Patentee before: 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1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