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22670A - 通信系统、通信终端设备及会议控制单元 - Google Patents
通信系统、通信终端设备及会议控制单元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722670A CN1722670A CN200510078547.4A CN200510078547A CN1722670A CN 1722670 A CN1722670 A CN 1722670A CN 200510078547 A CN200510078547 A CN 200510078547A CN 1722670 A CN1722670 A CN 172267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ference
- information
- communication terminal
- communication system
- sess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42—Systems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to subscribers
- H04M3/56—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several subscribers to a common circuit, i.e. affording conference faciliti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02—Details
- H04L12/16—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 H04L12/18—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 H04L12/1813—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for computer conferences, e.g. chat rooms
- H04L12/1822—Conducting the conference, e.g. admission, detection, selection or grouping of participants, correlating users to one or more conference sessions, prioritising transmiss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Architectures or entities
- H04L65/1016—IP multimedia subsystem [I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5/1083—In-session procedures
- H04L65/1093—In-session procedures by adding participants; by removing participa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5/1101—Session protoco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5/1101—Session protocols
- H04L65/1104—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SIP]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40—Support for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5/403—Arrangements for multi-party communication, e.g. for conferences
- H04L65/4038—Arrangements for multi-party communication, e.g. for conferences with floor contro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40—Support for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5/403—Arrangements for multi-party communication, e.g. for conferences
- H04L65/4046—Arrangements for multi-party communication, e.g. for conferences with distributed floor contro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6—Selective distribution of broadcast services, e.g.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MBMS]; Services to user groups; One-way selective calling services
- H04W4/08—User group manageme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18—Processing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e.g. subscribed services, user preferences or user profiles; Transfer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 H04W8/186—Processing of subscriber group data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03/00—Aspects of 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2203/50—Aspects of 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related to audio conference
- H04M2203/5009—Adding a party to an existing conferen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通信系统、通信终端设备、会议控制单元、通信系统控制方法、通信终端设备控制方法及会议控制单元控制方法。一种具有一个会议服务器及一个会议控制单元的通信终端设备,一个呼叫控制协议信息会被传送到该会议控制单元,让会议控制单元能够判定是否应将一个通信终端设备加到一个会议中,及/或是否应创造一个会议,及/或是否应结束一个会议,及/或是否应将关于至少一个由会议服务器管理的会议资料传送到一个通信终端设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信系统、通信终端设备、会议控制单元、通信系统控制方法、通信终端设备控制方法及会议控制单元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第3代移动通信伙伴合作计划(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Project)为所谓的网际网络通信协议多媒体核心网络子系统(IMS:Internet-Protokoll-Multimedia-Core network-Subsystem)的建构方法开发了一个标准。
IMS(也就是3GPP根据通信网路的需求开发出来的IMS标准)能够以网际网络通信协议(IP)为基础为移动通信终端设备提供各种不同的通信服务。
这些通信服务包括网际网络电话(VoIP:Voice-over-Internet-Protocol)、视讯电话及视讯会议,例如电话会议。
依据IMS,通信服务的数据传输是以网际网络通信协议(Internet-Protocol)为基础。因此通信服务可以经由所有以数据包为基础的通信系统来进行,例如无线局域网络(W-LAN:Wireless-Local-Area-Network)、整合数据包无线技术(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全球移动通信系统(UMTS: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特别是IMS还可以为许多种通信服务提供进入以许多使用者为基础的应用方式的路径。
(IMS)会议服务的内容除了包括权利授予(发言权控制:Floor Control)的方法及设定会议规则(会议规则控制协议:Conference Policy ControlProtocol)外,还包括以会议初始协议(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为基础的程序,也就是关于如何创造、管理(Management)、结束、进入、以及离开一场多媒体会议的程序。
此外,会议服务的内容还包括通知开会者与该次会议有关的信息及事件(Events)的方法。
在这个会议服务的范围内,各种不同的媒体可以在会议参加者之间被交换。
例如可以提供语音会议、视讯会议、实时传讯会议、聊天会议、游戏会议等不同型式的会议。
参考文献[1]描述一种行星状的会议结构,这种会议结构是以一种会议控制程序经由信号连结的方式将所有的会议参加者连结在一起。前句提及之会议控制程序是用来控制会议,而且是在一种所谓的(会议)焦点((Conference)-Focus)的方式被执行。在此这个焦点(Focus)就是在IMS中的一个逻辑单元。
被归属于某一种特定焦点(Focus)的一个会议,也就是说被一种特定焦点(Focus)控制及执行的一个特定会议,都会分派到一个被称为会议统一资源指示器(C-URI:Conference Uniform Resource Indicator)的会议地址。
会议地址就是代表一个会议,通信系统的使用者经由会议地址就可以加入这个会议地址所代表的会议。
焦点(Focus)的执行范围还包括管理一个会议规则服务器(CPS:Conference
Policy Server)的会议规则(Conference Policy)。
除了会议规则的转换及执行外,焦点(Focus)的另外一个任务是是针对该次会议将媒体内容分配给会议参加者。
为完成这个任务焦点(Focus)需使用一种所谓的混合器,这种混合器是依据属于会议规则的一部分的媒体规则(Media Policy)运作,这种混合器受到焦点(Focus),且负责将媒体内容作各别的组织及分派给会议的参加者。
参考文献[2]的内容是描述利用焦点(Focus)的地址来创造(Create)会议及加入(Join)会议的方法,以下也将这个地址称为会议统一资源指示器(C-URI)。
如果这个会议地址已经被预约,则使用这种方法会有发生冲突的风险。
也就是说,当一位使用者想要创造一个新的会议时,有可能会被加到一个已经存在的会议中,而不是创造一个新的会议,关于这一点在本文后面将有详细的说明。
参考文献[2]提出两种可以用来创造会议的会议初始协议(SIP)程序,也就是说提出两种以会议的会议初始协议(SIP)为基础来创造会议的方法。
根据参考文献[2]提出的第一种方法,想要创造会议的使用者应向会议工厂统一资源指示器(Conference-Factory-URI)发出一个”会议初始协议邀请(SIP INVITE)”的信息(请参见参考文献[3])。
会议工厂统一资源指示器(Conference-Factory-URI)是一个会议服务器的地址,也就是说是一个能够创造及管理会议及其所属的焦点的服务器的地址。
参考文献[4]提出的会议初始协议(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的必要构造包括一个用来创造焦点的会议服务器、一个归属于焦点的会议统一资源指示器(C-URI)、以及一个会议。
参考文献[2]提出的第二种创造会议的方法会用到一个事前预约的会议统一资源指示器(C-URI)。
在此情况下,一个属于这个地址的焦点亦存在于一个预约的会议统一资源指示器(C-URI)中。在此情况下,想要创造会议的使用者应直接向焦点发出一个”会议初始协议邀请(SIP INVITE)”的信息。
根本参考文献[2]的说明,在”会议初始协议邀请(SIP INVITE)”的信息被接收到后,就会创造一个会议,当然前提是这个会议本来是不存在的。这样这个会议所需的资源就会被预约,然后被释放出来。
如果一位使用者想要加入一个已经存在的会议,这位使用者及/或他所使用的终端设备也是应该向会议统一资源指示器(C-URI)发出一个”会议初始协议邀请(SIP INVITE)”的信息。在接收到这个信息后,归属于这个会议统一资源指示器(C-URI)的焦点就会将这位使用者加入一个已经存在并经由会议统一资源指示器(C-URI)指定的会议中。
从使用者的观点来看,创造一个新的会议的方法和加入一个已经存在的会议的方法并无区别(请比较参考文献[2])。
但是对焦点而言,这两种方法之间是有区别的,这个区别就是焦点是要为这位使用者创造一个预约的会议,或是要让这位使用者加入一个已经存在的会议。
在参考文献[4]中也有提及可以将整个地址区为会议预约下来,例如一个完整的网域(conf.vodafone.com)或是副网域(
例如从 conference9999@conf.vodafone.com到conference9999@conf.vodafone.com的地址区)。
这个预约的地址区可以被应用于会议。
但是在此情况下是可能发生冲突的。如果某一位使用者已经以一个特定的会议统一资源指示器(C-URI)(例如conference666@conf.vodafone.com)创造了一个会议,则当另外一位使用者试图以相同的名称及/或会议统一资源指示器(C-URI)创造一个会议时,这位使用者就会被加入在以这个名称及/或地址已经存在的这个会议中。
这样就会在创造(Create)新的会议及加入(Join)已经存在的会议之间创造冲突。
另外一个缺点是没有任何一个方法可以用来询问由一个会议服务器经由以会议初始协议(SIP)为基础的程序进行管理及准备的会议。
此外,目前使用的IMS会议服务规格(请参见参考文献[2])无法依据会议初始协议邀请(SIP INVITE)”的信息区分一位会议参加者是要离开一个会议,或是要结束整个会议。
如果一个会议被一位使用者结束掉,表示所有的会议参加者都离开这个会议,这就等于解除所有会议参加者及焦点之间的信号连结(SIP会议)。
但是,根据参考文献[2]描述的现有技术,只有在所有的会议参加者都已经离开会议,会议才会结束。这在某些情况下是一个很大的缺点,例如当一位使用者创造了一个会议并由他负担相关的费用,但是在他离开这个会议时却无法确定这个会议是否真的已经被结束。
参考文献[1]、[2]、及[4]有提及使用者如何经由SIP信息结束参与一个会议的方法。
这种方法是经由一个“SIP-BYE”信息结束SIP对话(Dialog),因而连带将会议参加者及焦点之间的SIP会议(Session)结束掉。
到目前为止,利用述方式只能让一位会议参加者结束参加会议,但是在一般情况下,只要这个会议还有其它参加者存在,那么这个会议就会继续进行下去。
虽然在一般情况下可以事先约定一个会议规则(ConferencePolicy),规定只要某位特定的会议参加者离开会议,整个会议就全部结束,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种以会议初始协议(SIP)为基础的结束会议的方法存在(请比较参考文献[1])。
这种以设定会议规则来结束会议的方式的先决条件是,创造会议的使用者能够影响/设定会议规则,或是能够以适当的标准值在创造会议时就自动设定会议规则。
但是并不是在每一种情况在都能够以IMS标准来设定会议规则。
根据参考文献[2]的方式只能选择性的以会议规则控制协议(CPCP:Conference Policy Control Protocol)的支持来设定/操作会议规则。即使使用者能够支持这种协议,也就是说这个协议能够在使用者使用的通信器具中被执行,这位使用者也只能在他当地的公众地带移动网络(H-PLMN:Home 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进行的会议依据IMS-Rel-6-构造原理使用会议规则控制协议(CPCP),也就是说只能在使用者所在的国家进行的会议使用会议规则控制协议(CPCP)。
如上所述,一般而言只有在所有的会议参加者都已经离开会议才能将这个会议结束掉。
以上的缺点不只是会对究竟应如何计算使用者应为会议支付多少费率造成很大的问题,从IMS的会议服务的SIP程序及ISP功能的完整性的观点来看,更是很大的缺点。
参考文献[5]提出一种方法,使用者及/或使用者所使用的使用者代理人客户(UAC:User Agent Client)可以经由这种方法说明他偏好他的要求应以何种方式被处理。
此处可区分为两种不同类型的偏好。
第一种类型的偏好称为“要求处理偏好(Request-Handling-Preferences)”,这种类型的偏好是明确指示服务器应如何处理他的要求(Request)。
例如,经由这种类型的偏好可以指示服务器应将他的要求同时向不同的接触地址及使用者呼叫的会议参加者的通信终端设备发送,这也就是所谓的“分岔(forking)”;或是指示服务器应依序接触不同的接触地址,这也就是所谓的“依序寻找(search sequentially)”。
以上的指示会以“要求-意向(Request-Diposition)”的名称被放在一个SIP要求(SIP-Request)的信息前缀线(Header)被传送出去。
第二种类型的偏好称为“特征偏好(Feature-Preferences)”,这种类型的偏好让发送出一个SIP要求的使用者可以指定一组特征,以描述被呼叫的会议参加者的使用者代理人(UA:User Agent)应具备那些特征。
能够支持会议初始协议(SIP)的通信终端设备,也就是说能够发送SIP要求(SIP Requests)及以SIP回答(SIP Responses)响应SIP要求的信终端设备被称为SIP使用者代理人(UA:User Agent)。一个使用者代理人(UA:User Agent)具有一个能够发送要求的使用者代理人客户(UAC:User AgentClient)及一个能够回答要求的使用者代理人服务器(UAS:User AgentServer)。以下的说明将假定每一个通信终端设备都具有一个使用者代理人(UA:User Agent)。
为了传送特征偏好,将所使用带有“接受接触(Accept-Contact)标志”的信息前缀线及带有“拒绝接触(Reject-Contact)标志”的信息前缀线。
关于特征及/或特征偏好的指示是利用一种所谓的“特征卷标(FeatureTags)”的方式来进行,也就是在信息前缀线加上特定的卷标(Tags)。
参考文献[6]提出各种不同的基本卷标(Base Tags)。
除了上句提及的基本卷标(Base Tags)外,网际网络工程工作小组(IETF)标准也容许使用其它的卷标。
根据参考文献[5],特征的解读工作可以由一种特殊的SIP服务器(又称为SIP登记器)来进行,想要利用IMS的使用者可以经由这种服务器完成登记工作;也可以由使用者代理人服务器(UAS)本身来完成这个工作。
使用者代理人(UA)可以经由带有“接触信息前缀线(Contact-Header)”之标示的参数传送到SIP登记器或是其它的使用者代理人(UA)。
这样,在建构一个会议(Session)的时候就可以将发出呼叫的使用者要求的特征与每一个被呼叫的使用者所属之SIP登记器的使用者代理人(UA)的接触地址的特征作一比较。
接着就可以选出具有与发出呼叫的使用者要求的特征最符合的特征的使用者代理人(UA)及其相应的接触地址。
接着发出呼叫的使用者的要求就会被传送到这些接触地址。
参考文献[1]、[2]、及[4]就是利用这种方法发出某一个使用者代理人(UA)就是焦点的指示。也就是说,这个使用者代理人(UA)会加上一个被标示为“isfocus”的在参考文献[6]提及的特征卷标(属于一种基本卷标),作为一个被传送到另外一个使用者代理人(UA)的SIP信息的接触前缀线信息前缀线的参数。此时收到这个带有相应的“接触前缀线(Contact-Header)”的SIP信息的另外一位使用者代理人(UA)就可以辨识出发送这个SIP信息的使用者代理人(UA)就是具有相应的功能的焦点。
参考文献[7]描述一种所谓的SIP-REFER方法,和在参考文献[1]及[2]一样,会议的参加者可以利用这种方法要求一个焦点将一个位于REFER信息内的SIP信息(例如一个BYE信息或INVITE信息)传送到一个在REFER信息内的地址,例如以一个SIP URI的形式传送。
一位会议参加者可以经由SIP-REFER要求焦点向一位特定的使用者及/或其使用者代理人(UA)发送一个SIP-INVITE信息。收到这个SIP-INVITE信息的使用者就会经由这种方式受邀加入会议。
也就是说这位使用者受到向焦点发送REFER信息的会议参加者的邀请加入会议。
参考文献[8]描述IMS的构造及程序(阶段2)。
参考文献[9]描述一种会议管理程序,这种管理程序是用来在一定的条件下将会议结束。
参考文献[10]描述一种在至少3位参加者之间举行的电话会议,这种电话会议是由储存在参加者名单中的一位远距通信网路的参加者及一位申请创造电话会议的参加者经由一道电桥(Bridge)连结而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是要避免在创造会议及加入会议时可能出现的冲突情况、能够询问关于由一个会议服务器管理的会议的信息、以及让使用者能够经由SIP信息来结束会议。
经由具有本发明之专利申请范围中的独立申请项目之特征的一种通信系统、通信终端设备、会议控制单元、通信系统控制方法、通信终端设备控制方法及会议控制单元控制方法即可达成上述任务。
本发明提出的通信系统具有一个会议服务器、一个会议控制单元、以及至少一个通信终端设备,其中会议服务器的任务是为多个通信终端设备提供至少一个会议;本发明之通信系统具有的至少一个通信终端设备具有一个信息产生单元,这个信息产生单元的任务是产生一个呼叫控制协议信息,这个呼叫控制协议信息含有呼叫控制协议信息控制信息,这个呼叫控制协议信息控制信息的任务是说明是否应将这至少一个通信终端设备加到一个会议中,及/或是否应创造一个会议,是否应结束一个会议,及/或是否应将关于至少一个由会议服务器提供的会议的资料传送到这至少一个通信终端设备;会议控制单元具有一个测定装置,这个测定装置的任务是从所收到的信息中测定出所需的控制信息;会议控制单元具有一个控制装置,这个控制装置的任务是依据测定出的控制信息将这至少一个通信终端设备加到一个会议中,及/或创造一个会议,及/或结束一个会议,及/或将关于至少一个由会议服务器提供的会议的资料传送到这至少一个通信终端设备。
此外,本发明的内容还包括为上述的通信系统而提出的通信终端设备、会议控制单元、通信系统控制方法、通信终端设备控制方法及会议控制单元控制方法。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会议控制单元就是焦点(Focus)。
在本发明的另外一种实施方式中,会议控制单元是属于会议服务器的一部分。
为方便说明起见,可以将本发明的内容视为利将通信系统的标准(例如网际网络工程工作小组(IETF)或是第3代移动通信伙伴合作计划(3GPP)标准)容许的信号可能性加以适当的利用或是在标准容许的范围内加以扩充,以便达到一个对所使用的标准而言的一个新功能。
本发明可以解决以上提及的在创造一个新的会议及加入一个已经存在的会议之间可能发生的冲突,这是因为经由控制信息可以正确分辨使用者是要加入一个已经存在的会议,还是要创造一个新的会议。
此外,本发明也可以经由一个通信终端设备询问关于由会议服务器管理的会议的资料。
此外,本发明也可以让使用者能够结束一个会议,尤其是可以让使用者明确的指示结束一个会议。这个功能对于创造会议且必须按会议进行的时间支付相关费用的使用者而言尤其重要。
本发明之其它有利的实施方式均详载于专利申请项目中。与本发明提出之通信系统有关之本发明的其它有利的实施方式亦适用于本发明提出之通信终端设备、会议控制单元、通信系统控制方法、通信终端设备控制方法、以及会议控制单元控制方法。
呼叫控制协议信息最好是符合会议初始协议(SIP)要求之信息型式。
在这种情况下,在一个已经准备好的会议中就可以让多个通信终端设备彼此交换各种不同的数据,例如以闲谈(Chat)方式或是视讯流动的方式交换的数据。经由会议初始协议(SIP)建构的整个媒体流也被称为多媒体会议(Mulimedia-Session)。
在本发明的一种有利的实施方式中,控制信息系以特征卷标的型式内含于呼叫控制协议信息中。
在本发明的一种有利的实施方式中,通信系统依据第3代移动通信伙伴合作计划(3GPP)标准设计。
本发明的另外一种有利的实施方式所使用的特征卷标是一种不同于网际网络工程工作小组(IETF)标准或第3代移动通信伙伴合作计划(3GPP)标准定义的新的特征卷标。
例如使用一种不同于网际网络工程工作小组(IETF)标准或第3代移动通信伙伴合作计划(3GPP)标准定义的新的卷标“加入(Join)”或“创造(Create)”来解决在创造一个新的会议及加入一个已经存在的会议时可能发生的冲突问题。
本发明的另外一种实施方式使用一种不同于网际网络工程工作小组(IETF)标准或第3代移动通信伙伴合作计划(3GPP)标准定义的新的卷标“结束(Terminate)”或“继续(Continue)”来分辨会议参加者是否想要离开或是结束一个会议。
本发明的另外一种实施方式使用一种不同于网际网络工程工作小组(IETF)标准或第3代移动通信伙伴合作计划(3GPP)标准定义的新的卷标来明确的询问关于由一个会议服务器管理的会议的资料。
最好是将特征卷标加到呼叫控制定信息的接受接触(Accept-Contact)信息前缀线或拒绝接触(Reject-Contat)前缀线。
例如,通信终端设备可以会产生一个信息来解决在创造一个新的会议及加入一个已经存在的会议时可能发生的冲突问题,这个信息的接受接触信息前缀线或拒绝接触前缀线含有一个网际网络工程工作小组(IETF)标准或第3代移动通信伙伴合作计划(3GPP)标准定义的isfocus特征卷标。
本发明的另外一种实施方式是以被加到接受接触信息前缀线或拒绝接触前缀线的isfocus特征卷标来分辨会议参加者是否想要离开或是结束一个会议。
控制信息最好是以一种参考资料的型式内含于呼叫控制协议信息中。
例如,要发出结束会议的信号时,可以由通信终端设备产生一个会议初始协议(SIP)REFER信息,并将这个信息传送到会议统一资源指示器(C-URI:Conference Uniform Ressource Indicator),在这个会议初始协议(SIP)REFER信息中含有C-URI应结束的会议的资料及在Refer-to-信息前缀线中的字符串“method=BYE”。
此外,这个参考数据最好是至少具有一个虚拟参量。
例如,要发出结束会议的信号时,可以由通信终端设备产生一个REFER信息,并将这个信息传送到会议统一资源指示器(C-URI:ConferenceUniform Ressource Indicator),在这个REFER信息中含有虚拟参量(通配符号,例如“*”或“?”)及字符串“method=BYE”,这样就可以经由REFER信息的Refer-to-信息前缀线将所有出自一个特定地址区的通信终端设备均纳入参考。利用这种方式就可以指示这些参考通信终端设备不应继续参加一个要被结束的会议。因此只要适当的选择地址区就可以明确的结束会议。
很明显的,将一个带有虚拟参量之参考资料的信息发送到焦点,就会使一个相当于参数值“method”的信息(例如一个BYE信息)被发送到所有参加会议的通信终端设备,因此这些通信终端设备就会接到指示,告知它们应离开这个会议或是明确的将这个会议结束掉。
在本发明的另外一种有利的实施方式中,会议服务器本身会经由Refer-to-信息前缀线被参考,这样会议服务器就会被指示将会议结束。
参考资料最好是具有一个或数个参数值。
例如,要发出结束会议的信号时,可以由通信终端设备产生一个REFER信息,这个REFER信息除了在Refer-to-信息前缀线含有一个参数“method”的值为“BYE”的字符串“method=BYE”来说明统一资源指示器(C-URI:Conference Uniform Ressource Indicator)外,还含有另外一个以一个字符串(例如“terminate”)来表示的参数。
最好是将参考资料加到Refer-to-信息前缀线。
本发明的另外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是依据H.323协议设计呼叫控制协议信息。
由会议服务器提供的会议最好是至少有一种是多媒体会议,例如语音会议、视讯会议、实时传讯会议、聊天会议、游戏会议等。
附图说明
以下配合图式及实际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内容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
图2: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信息流。
图3: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信息流。
图4: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信息流。
图1显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100)。
具体实施方式
通信系统(100)是依据第3代移动通信伙伴合作计划(3GPP:3rd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描述的全球移动通信系统(UMTS)建构方法设计而成,其主要的组成成分为IMS(请参照参考文献[8])。
通信终端设备(101)经由一进口入网络(102)与一个IMS(111)连结。
入口网络(102)可以是一种依据全球移动通信系统(UMTS)标准设计的移动无线通信网路,也就是一种全球移动通信存取网络(UniversalTerrestrial Access network),这种网络可以经由一个数据包传送网域(Packet-Switshed-Domain)找到通信终端设备到IMS(111)的入口;入口网络(102)也可以是一种依据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标准设计的入口网络,也就是一种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增强数据率无线存取网络(GSM EDGERadio Access Network)。
入口网络(102)也可以是一种固定网络,例如通信终端设备可以具有一种能够建立通往网际网络(Internet)的入口的装置,例如一种数字用户线(DSL:Digital Subscriber Line)—调制解调器(Modem)。在图1的实施方式中,通信终端设备是经由网际网络(Internet)与IMS(111)连结。
相应于入口网络(102)的型式,通信终端设备(102)可以是一具移动电话、一部配备移动无线模块的计算机、或是一部没有配备移动无线模块的计算机。
在图1的实施方式中,入口网络(102)是一种依据UMTS通信标准设计的移动无线通信系统。
入口网络(102)的移动无线网络(112)具有UMTS无线网络的结构,这种UMTS无线网络也被称为UMTS无线存取网络(UTRAN:UMTS-Terrestrial-Radio-Access-Network)
入口网络具有一个PS网域(140)。PS网域(140)是由支持GPRS服务节点(SGSN:Serving GPRS Support Node)及GPRS支持节点通信网关(GGSN:Gateway GPRS Support Node)构成,并形成移动无线网络(112)及外部数据包数据网络之间的数据包交换连结的界面,以及通往IMS(111)的入口。
PS网域(140)会执行所有为确保数据包交换数据之传送所需的功能。此外,PS网域(140)还能够将信号信息传送到IMS。
此外入口网络还具有一个本籍地址记录器HLR(141),这是一个储存会议参加者所有资料的中央数据库,这些资料都是建立连结及执行会议服务所需的资料。
通信终端设备(101)经由入口网络(102)与IMS(111)的一个P-CSCF(103)连结。此处的P-CSCF是Proxy-CSCF(CSCF:Call SessionControl Function(呼叫会议控制功能))的缩写。
作为交换处的P-CSCF(103)与一个DNS(104)及一个I-CSCF(105)连结。此处的DNS是网域名称服务器(Doma in Name Server)的缩写,I-CSCF是指查询CSCF(Interrogating-CSCF)。
I-CSCF(105)与一个HSS(106)及一个S-CSCF(107)连结。此处的HSS是住宅用户服务器(Home Subscriber Server)的缩写,S-CSCF是Serving-CSCF(服务呼叫会议控制功能))的缩写。
S-CSCF(107)与多个应用服务器(AS:Applikation Server)连结,不过在图式中仅绘出其中一个应用服务器(138)作为代表。
此外,S-CSCF(107)还与一个MRFC(142)连结。此处MRFC是媒体资源功能控制器(Media Resource Function Controller)的缩写。
应用服务器(138)及MRFC(142)构成一个会议服务器及至少一个焦点。
通信终端设备(101)、入口网络(102)、P-CSCF(103)、以及DNS(104)都是被访问的网络V-PLMN(109)的一部分。
I-CSCF(105)、HSS(106)、S-CSCF(107)、以及应用服务器(138)都是住宅通信网路H-PLMN(108)的一部分。
如参考文献[8]所描述,P-CSCF(103)、I-CSCF(105)、HSS(106)、以及S-CSCF(107)都是网际网络通信协议多媒体核心网络子系统IMS(IPMultimedia Core network-Subsystem)(111)的一部分。
使用者可以经由通信终端设备(101)利用IMS(111)提供的会议服务,例如向另外一个与通信系统(100)连结的通信终端设备发送一个“实时信息(Instant-Message)”,或是和其它与通信系统(100)连结的使用者共同进行一个会议。
图2显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信息流(200)。
图2显示的信息流系发生在一个通信终端设备(201)、一个P-CSCF(202)、一个S-CSCF(204)、以及一个应用服务器(206)之间。其中P-CSCF(202)是被访问的网络(203)的一部分,S-CSCF(204)是通信终端设备(205)的住宅网络的一部分,应用服务器(206)是应用服务器(207)的住宅网络的一部分。在以下的说明中,应用服务器将和一个MRFC一起出现。
在图2的实施方式中,应用服务器(206)具有一个会议服务器及至少一个焦点的功能。
图2的实施方式是用来解决前面提及的在应用C-URI创造一个新的会议及应用C-URI加入一个已经存在的会议时,可能会发生冲突的问题。
在步骤(208),通信终端设备(201)的使用者从通信终端设备(201)发出的一个SIP“邀请(INVITE)”信息会经由P-CSCF(202)被传送到C-URI及应用服务器AS(206)。在此过程中,这个INVITE信息是按照以下的步骤经由图2中的网络组件被传送到应用服务器AS(206)。
这个INVITE信息的构造如表1所示。
INVITE sip:conference666@mrfc2.home2.net SIP/2.0 |
Via:SIP/2.0/UDP[5555::aaa:bbb:ccc:ddd]:1357;comp=sigcomp;branch=z9hG4bKnashds 7 |
Max-Forwards:70 |
Route:<sip:pcscf1.visited1.net:7531;lr;comp=sigcomp>,<sip:orig@scscf1.home1.net;lr> |
P-Preferred-Identity:″Holger Schmidt″<sip:user1_public1@home1.net> |
P-Access-Network-Info:3GPP-UTRAN-FDD;utran-cell-id-3gpp |
=234151D0FCE11 |
Privacy:none |
From:<sip:user1_public1@home1.net>;tag=211172 |
To:<sip:conference666@mrfc2.home2.net> |
Call-ID:cb03a0s09a2sdfglkj490333 |
Cseq:127INVITE |
Require:precondition,sec-agree |
Proxy-Require:sec-agree |
Supported:100rel |
Security-Verify:ipsec-3gpp;q=0.1;alg=hmac-sha-1-96;spi-c=98765432;spi-s=87654321;port-c=8642;port-s=7531 |
Contact:<sip:[5555::aaa:bbb:ccc:ddd]:1357;comp=sigcomp> |
Allow:INVITE,ACK,CANCEL,BYE,PRACK,UPDATE,REFER,MESSAGE |
Accept-Contact:isfocus |
Content-Type:application/sdp |
Content-Length:(...) |
表1
(未显示会议描述协议SDP(session Description Protocol))
这个INVITE信息具有一个带有“接受接触(Accept-Contact)”标志的信息前缀线,并使用“isfocus”-特征卷标(见表1第18行)。
在步骤(209),P-SCS(202)会利用INVITE信息说明的C-URI(见表1第9行)将INVITE信息传送到S-CSCF(204)。
在步骤(210),S-CSCF(204)会利用INVITE信息说明的C-URI将INVITE信息传送到应用服务器(206),再由应用服务器(206)产生相应于所给定之C-URI的焦点(216)。
在步骤(211),焦点(216)会检验INVITE信息是否具有isfocus特征卷标。
如果INVITE信息具有isfocus特征卷标,则焦点(216)就会受到指示创造一个相应于所给定之C-URI的会议。
如果INVITE信息没有isfocus特征卷标,则焦点(216)就会受到指示将使用者加到经由C-URI给定的会议中。
由于在这个实施方式中,INVITE信息具有isfocus特征卷标,因此焦点(216)会受到指示创造所给定的会议。
这样通信终端设备就会利用isfocus特征卷标向焦点(206)发出信号,以便告知焦点(206)它本身要创造一个预约的会议,而不是要被加到一个已经存在的会议中。
在步骤(212),焦点(216)会检验是否已经有一个隶属于它且相应于C-URI的会议被创造出来。
这种实施方式系假定在这之前相应于C-URI(也就是conference@mrfc2.home2.net,见表1)的会议已经由另外一位者用者创造出来,而且也已经被应用了。
因此焦点(216)不会将通信终端设备(201)加到已经存在的会议中,而是以一个SIP“4xx”信息的形式发出一个错误信号给通信终端设备(201),这个“4xx”信息会在步骤(213)被传送到S-CSCF(204)。
在步骤(214),S-CSCF(204)会将这个“4xx”信息传送到P-CSCF(202),然后再由P-CSCF(202)在步骤(215)将这个“4xx”信息传送到通信终端设备(201)。
此时通信终端设备(201)就可以在为会议预约的地址区中选出另外一个C-URI,以便创造一个新的会议。接着,通信终端设备(201)就可以利用这个新选出的C-URI重新尝试去创造及激活一个会议。
因此,利用isfocus特征卷标就可以判定使用者是想要创造一个新的会议,或是想要加入一个已经存在的会议。
在本发明的另外一种实施方式中,如果使用者想要加入由C-URI给定的会议,则通信终端设备是将isfocus特征卷标加到接受接触信息前缀线。
在本发明的另外一种实施方式中,有一种不同于所使用之标准的新的特征通卷标被定义,这种新的特征卷标的应用方式在前面描述的isfocus特征卷标一样。
例如,如果一个“加入(Join)”特征卷标或是一个“创造(Create)”特征卷标被定义,当使用者想要创造一个相应于所给定的C-URI的会议时,通信终端设备就会将“创造(Create)”特征卷标加到接受接触信息前缀线,当者用者想要加入一个相应于所给定的C-URI的会议时,通信终端设备就会将“加入(Join)”特征卷标加到接受接触信息前缀线。
本发明的另外一种实施方式是使用拒绝接触信息前缀线,而不是使用接受接触信息前缀线。
如前面所述,根据参考文献[5],利用这个拒绝接触信息前缀线可以判定使用者代理人(UA)不应具有何种特征。拒绝接触信息前缀线可以比照接受接触信息前缀线的方式被应用,例如,当使用者想要加入一个会议,在步骤(208)被传送的信息就应该具有一个拒绝接受信息前缀线,并将isfocus特征卷标加到这个拒绝接受信息前缀线。
同样的,也可以应用拒绝接受信息前缀线来进行前面提及的替代方式。
在应用拒绝接受信息前缀线时,新定义的特征卷标相对于所使用之标准定义的特征卷标的优点是可以避免因含义模糊而造成错误。
只要略作修改,图2显示的实施方式就可以应用SIP程序来询问关于由一个会议服务器管理的会议的资料。不过在此情况下讯是是被传送到会议工厂统一资源指示器(Conference Factory URI)。
在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中将使用一种不同于所使用标准的新的特征卷标,其名称为“fetch”。
这种实施方式的信息流类似于图2之实施方式的信息流。
在这种实施方式中,INVITE信息是被传送到应用服务器(206),而不是像上面一种实施方式一样被直接传送到由应用服务器(206)产生的一个焦点,如果这个NVITE信息的接受接触信息前缀线具有一个fetch特征卷标,则应用服务器(206)就会创造一个会议,并将关于由会议服务器管理的会议的资料传送到通信终端设备(UE)(201)。
为此在会议服务器的一个回答信息的信息主体区会所含有的关于由会议服务器管理的会议的资料(例如由会议服务器管理的会议名单)会被传送到INVITE信息。
这个回答信息可以是“200OK”信息,或是另外一个信息,例如一个临时的回答信息。
例如,这个回答信息可以含有以下关于由会议服务器管理的会议的资料:
--会议的地址,也就是会议的会议统一资源指示器(C-URIC);
--创造会议的使用者代理人(UA)的统一资源指示器(URI);
--关于会议的描述,例如会议的主题。
这样就可以将询问关于由会议服务器管理的会议的资料整合到创造会议的程序中。
图3显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信息流(300)。
图3显示的信息流系发生在一个通信终端设备(301)、一个P-CSCF(302)、一个S-CSCF(304)、以及一个应用服务器(306)之间。其中P-CSCF(302)是被访问的网络(303)的一部分,应用服务器(306)是通信终端设备(305)的住宅网络的一部分。
在这种实施方式中,应用服务器(306)是一个会议服务器。
经由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可以利用SIP信息结束一个会议。
在步骤(308),通信终端设备(301)的使用者从通信终端设备(301)将一个含有关于C-URI之说明的名称为“BYE”的信息传送到P-CSCF(302)。
这个BYE信息的构造如表2所示。
这个BYE信息具有一个名称为“接受接触”的信息前缀区,且这个信息前缀区有加上“isfocus”特征卷标(见表2第11行)。
Via:SIP/2.0/UDP[5555::aaa:bbb:ccc:ddd]:1357;comp=sigcomp;branch=z9hG4bKnashds7 |
Max-Forwards:70 |
Route:<sip:pcscf1.visited1.net:7531;lr;comp=sigcomp>,<sip:orig@scscf1.home1.net;lr> |
P-Access-Network-Info:3GPP-UTRAN-FDD;utran-cell-id-3gpp=234151D0FCE11 |
From:<sip:user1_public1@home1.net>;tag=171828 |
To:<sip:conference-factory1@mrfc1.home1.net>;tag=314159 |
Call-ID:cb03a0s09a2sdfglkj490333 |
Require:sec-agree |
Proxy-Require:sec-agree |
Security-Verify:ipsec-3gpp;q=0.1;alg=hmac-sha-1-96;spi-c=98765432;spi-s=87654321;port-c=8642;port-s=7531 |
Accept-Contact:isfocus |
Cseq:153BYE |
Content-Length:0 |
表2
在步骤(309),P-SCS(302)会利用BYE信息说明的C-URI(见表2第6行)将BYE信息传送到S-CSCF(304)。
在步骤(310),S-CSCF(304)会利用BYE信息说明的C-URI将BYE信息传送到应用服务器(306),再由应用服务器(306)产生焦点(316),这个焦点(316)会提供经由C-URI编址的会议。
在步骤(311),焦点(316)会检验BYE信息是否具有isfocus特征卷标。
如果BYE信息具有isfocus特征卷标,则焦点(316)就会结束经由C-URI编址的会议。这样所有的会议参加者都会离开这个会议。如果BYE信息没有isfocus特征卷标,则焦点(316)就会让使用者(301)离开这个会议。
由于在这个实施方式中,BYE信息具有isfocus特征卷标,因此焦点(316)会受到指示将相应于C-URI的会议结束掉,并让所有的使用者离开这个会议。
在步骤(312),焦点(316)以“200OK”的信息回答通信终端设备(301),备这个”200OK”信息会被传送到S-CSCF(304)。
在步骤(313),S-CSCF(304)将“200OK”信息传送到P-CSCF(302),然后再由P-CSCF(302)在步骤(314)将“200OK”信息传送到通信终端设备(301)。
这种实施方式系假定除了利用通信终端设备(301)的使用者外,还有其它的会议参加者。
由于在这种实施方式中,BYE信息具有isfocus特征卷标,因此焦点(316)会在步骤(315)将会议结束,也就是结束与其它会议参加者的SIP交谈。
在这种实施方式中,利用BYE信息的接受接触信息前缀区的isfocus特征卷标就可以判定使用者是想离开会议(但是会议仍继续进行下去),或是想要结会议(在这种情况下使用者当然也会离开会议)。
和图2的实施方式一样,图3的实施方式也有多种不同的替代实施方式。
尤其是可以和类似于图2的实施方式一样,不使用isfocus特征卷标,而是使用愈同于所使用标准的新定义的特征卷标作为信号,利如以名称为“结束(terminate)”的特征卷标表明要结束会议,或是以名称为“继续(continue)”的特征卷标表明使用者要离开会议,但是会议仍继续进行下去。
图4显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信息流(400)。
图4显示的信息流系发生在一个通信终端设备(401)、一个P-CSCF(402)、一个S-CSCF(404)、以及一个应用服务器(406)之间。其中P-CSCF(402)是被访问的网络(403)的一部分,应用服务器(406)是通信终端设备(405)的住宅网络的一部分。
在这种实施方式中,应用服务器(406)是一个会议服务器。
以下描述的实施方式是图3的实施方式的一种替代实施方式,也可以用来结束一个会议。
以下描述的实施方式是利用参考文献[7]说明的SIP-REFER方法来结束一个会议。
在步骤(407),通信终端设备(401)的使用者从通信终端设备(401)将一个含有C-URI的SIP“REFER”信息传送到P-CSCF(402)。
这个REFER信息的构造如表3所示。
REFER sip:conference666@mrfc1.home1.net SIP/2.0 |
Via:SIP/2.0/UDP[5555::aaa:bbb:ccc:ddd]:1357;comp=sigcomp;branch=z9hG4bKnashds7 |
Max-Forwards:70 |
Route:<sip:pcscf1.visited1.net:7531;lr;comp=sigcomp>, |
<sip:orig@scscf1.home1.net;lr> |
P-Preferred-Identity:″Holger Schmidt″<sip:user1_public1@home1.net> |
P-Access-Network-Info:3GPP-UTRAN-FDD;utran-cell-id-3gpp=234151D0FCE11 |
Privacy:none |
From:<sip:user1_public1@home1.net>;tag=171828 |
To:<conference666@mrfc1.home1.net> |
Call-ID:cb03a0s09a2sdfglkj490333 |
Cseq:127REFER |
Require:sec-agree |
Refer-To:<sip:conference666@mrfc1.home1.net;method=BYE> |
Referred-By:<sip:user1_public1@home1.net> |
Proxy-Require:sec-agree |
Security-Verify:ipsec-3gpp;q=0.1;alg=hmac-sha-1-96;spi-c=98765432;spi-s=87654321;port-c=8642;port-s=7531 |
Contact:<sip:[5555::aaa:bbb:ccc:ddd]:1357;comp=sigcomp> |
Content-Length:0 |
表3
这个REFER信息具有一个名称为“Refer-To”的信息前缀区(其定义如参考文献[7]所述),且这个信息前缀区含有C-URI及一个参数值为“BYE”的名称为“method”的参数,也就是说这个信息前缀区含有字符串“method=BYE”(见表3第13行)。
在步骤(408),P-SCS(402)会利用REFER信息说明的C-URI(见表3第9行)将REFER信息传送到S-CSCF(404)。
在步骤(409),S-CSCF(404)会利用REFER信息说明的C-URI将REFER信息传送到应用服务器(406),再由应用服务器(406)产生相应于所给定的第一个C-URI的焦点(421)。
在步骤(410),焦点(421)会检验REFER信息的Refer-To信息前缀区是否含有C-URI及字符串“method=BYE”。
如果REFER信息的Refer-To信息前缀区含有C-URI及字符串“method=BYE”,则焦点(421)就会结束相应于C-URI的会议。
在步骤(412),S-CSCF(404)会将接受信息传送到P-CSCF(402),然后再由P-CSCF(402)在步骤(423)将这个接受信息传送到通信终端设备(401)。
由于在这个实施方式中,REFER信息的Refer-To信息前缀区含有C-URI及字符串“method=BYE”,因此焦点会在步骤(414)将会议结束掉,也就是结束与所有会议参加者的SIP交谈,并释放出这个会议所占用的资源。
此时利用通信终端设备(401)的使用者会离开会议。因此焦点(421)会在步骤(415)将一个名称为“BYE”的信息传送到S-CSCF(404),然后再进一步被传送到通信终端设备(401)。
在步骤(416),S-CSCF(404)将这个”BYE”信息传送到P-CSCF(402),然后再由P-CSCF(402)在步骤(417)将这个“BYE”信息通信终端设备(401)。
在步骤(418),为了证实已收到这个“BYE”信息,通信终端设备会会向P-CSCF(402)发出一个“200OK”信息,且这个“200OK”信息会被进一步传送到应用服务器(406)。
在步骤(419),P-CSCF(402)将这个“200OK”信息传送到S-CSCF(404),然后再由S-CSCF(404)在步骤(420)将这个“200OK”信息传送到焦点(4210。
依据参考文献[7],在Refer-to信息前缀区中可以使用一个一般的参数。
在可以作为图4之实施方式的一种可行的替代实施方式中,这个一般的参数是用来告知焦点(421)应将由所给定的C-URI编址的会议结束掉。
这种替代实施方式的信息流与图4之实施方式的信息流类似。这种替代实施方式的REFER信息的构造如表4所示。
REFER sip:conference666@mrfc1.home1.net SIP/2.0 |
Via:SIP/2.0/UDP[5555::aaa:bbb:ccc:ddd]:1357;comp=sigcomp;branch=z9hG4bKnashds7 |
Max-Forwards:70 |
Route:<sip:pcscf1.visited1.net:7531;lr;comp=sigcomp>, |
<sip:orig@scscf1.home1.net;lr> |
P-Preferred-Identity:″Holger Schmidt″<sip:user1_public1@home1.net> |
P-Access-Network-Info:3GPP-UTRAN-FDD;utran-cell-id-3gpp=234151D0FCE11 |
Privacy:none |
From:<sip:user1_public1@home1.net>;tag=171828 |
To:<conference666@mrfc1.home1.net> |
Call-ID:cb03a0s09a2sdfglkj490333 |
Cseq:127REFER |
Require:sec-agree |
Refer-To:<sip:conference666@mrfc1.home1.net;method=BYE;terminate> |
Referred-By:<sip:user1_public1@home1.net> |
Proxy-Require:sec-agree |
Security-Verify:ipsec-3gpp;q=0.1;alg=hmac-sha-1-96;spi-c=98765432;spi-s=87654321;port-c=8642;port-s=7531 |
Contact:<sip:[5555::aaa:bbb:ccc:ddd]:1357;comp=sigcomp> |
Content-Length:0 |
表4
如表4第13行所示,相较于图4的实施方式,替代实施方式另外再加上一个参数值为“结束(terminate)”的一般参数。
字符串“terminate”的作用是指示会议服务器将相应于所给定的C-URI的会议结束掉。
本发明的另外一种实施方式的信息流也是与图4之实施方式的信息流类似,不过其REFER信息的构造则是如表5所示。
REFER sip:conference666@mrfc1.home1.net SIP/2.0 |
Via:SIP/2.0/UDP[5555::aaa:bbb:ccc:ddd]:1357;comp=sigcomp;branch=z9hG4bKnashds 7 |
Max-Forwards:70 |
Route:<sip:pcscf1.visited1.net:7531;lr;comp=sigcomp>, |
<sip:orig@scscf1.home1.net;lr> |
P-Preferred-Identity:″Holger Schmidt″<sip:user1_public1@home1.net> |
P-Access-Network-Info:3GPP-UTRAN-FDD;utran-cell-id-3gpp=234151D0FCE11 |
Privacy:none |
From:<sip:user1_public1@home1.net>;tag=171828 |
To:<conference666@mrfc1.home1.net> |
Call-ID:cb03a0s09a2sdfglkj490333 |
Cseq:127REFER |
Require:sec-agree |
Refer-To:<sip:*@*;method=BYE> |
Referred-By:<sip:user1_public1@home1.net> |
Proxy-Require:sec-agree |
Security-Verify:ipsec-3gpp;q=0.1;alg=hmac-sha-1-96;spi-c=98765432;spi-s=87654321;port-c=8642;port-s=7531 |
Contact:<sip:[5555::aaa:bbb:ccc:ddd]:1357;comp=sigcomp> |
Content-Length:0 |
表5
如表5第13行所示,在这种实施方式的Refer-to信息前缀区含有虚拟参量,也就是所谓的通配符号(Wildcard)。
虚拟参量”@”代表所有的地址区。
也可以利用虚拟参量来代表单一的地址区,例如以
*@-mobile.de来代表。
由于所有会议参加者的通信终端设备都是由虚拟参量“@”来代表,因此焦点(421)在接收到REFER信息后就会向所有的会议参加者发出一个BYE信息。
经由向所有会议参加者传送一个BYE讯就可以让所有会议参加者离会议,这样会议就会被结束掉。
只要有一位使用者发出如上述的REFER信息,会议就会被结束掉。
因此只要经由SIP信息就可以按照上述方式明确的将会议结束掉。
本说明书引用的参考文献如下:
[1]IETF SIPPING Working Groupe:draft-ietf-sipping-conferencing-framwork-01
[2]3GPP TR 29.847:Conferencing based on SIP,SDP,and other protocols
[3]RFS 3261: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4]IETF SIPPING Working Groupe:draft-ietf-sipping-cc-conferencing-03
[5]IETF SIPPING Working Groupe:draft-ietf-sip-callerprefs-10
[6]IETF SIPPING Working Groupe:draft-ietf-sip-callee-03
[7]IETF RFC 3515:The SIP Refer Method
[8]3GPP TS 23.228:IP multimedia subsystem;Stage 2
[9]US 5 737 530
[10]DE 100 30 189 A1
附图标记说明
100 通信系统
101 通信终端设备
102 入口网络
103 P-CSCF
104 DNS
105 I-CSCF
106 HSS
107 S-CSCF
108 H-PLMN
109 V-PLMN
111 IMS
112 移动无线网络
138 应用服务器
140 PS网域
141 本籍地址记录器(HLR)
142 MRFC
200 通信系统
201 通信终端设备
202 P-CSCF
203 被访问的网络
204 S-CSCF
205 通信终端设备的住宅网络
206 应用服务器
207 应用服务器的住宅网络
208-215 操作步骤
216 焦点
300 信息流
301 通信终端设备
302 P-CSCF
303 被访问的网络
304 S-CSCF
305 通信终端设备的住宅网络
306 应用服务器
308-315 操作步骤
316 焦点
400 信息流
401 通信终端设备
402 P-CSCF
403 被访问的网络
404 S-CSCF
405 通信终端设备的住宅网络
406 应用服务器
407-420 操作步骤
421 焦点
Claims (18)
1.一种通信系统,这种通信系统具有一个会议服务器、一个会议控制单元、以及至少一个通信终端设备,其中,
--会议服务器的任务是为多个通信终端设备提供至少一个会议;
--这至少一个通信终端设备具有一个信息产生单元,这个信息产生单元的任务是产生一个会议初始协议信息,这个会议初始协议信息含有会议初始协议信息控制信息,这个呼叫控制协议信息控制信息的任务是说明:
--是否应将这至少一个通信终端设备加到一个会议中,及/或
--是否应创造一个会议,及/或
--是否应结束一个会议,及/或
--是否应将关于至少一个由会议服务器提供的会议的资料传送到这至少一个通信终端设备;
--会议控制单元具有一个测定装置,这个测定装置的任务是从所收到的信息中测定出所需的控制信息;
--会议控制单元具有一个控制装置,这个控制装置的任务是依据测定出的控制信息,
--将这至少一个通信终端设备加到一个会议中,及/或
--创造一个会议,及/或
--结束一个会议,及/或
--将关于至少一个由会议服务器提供的会议的资料传送到这至少一个通信终端设备。
2.如权利要求1的通信系统,其特征为:控制信息以特征卷标的型式内含于呼叫控制协议信息中。
3.如权利要求2的通信系统,其特征为:通信系统依据第3代移动通信伙伴合作计划(3GPP)标准设计。
4.如权利要求3的通信系统,其特征为:所使用的特征卷标是网际网络工程工作小组(IETF)标准或第3代移动通信伙伴合作计划(3GPP)标准所定义的特征标题。
5.如权利要求3的通信系统,其特征为:所使用的特征卷标不是网际网络工程工作小组(IETF)标准或第3代移动通信伙伴合作计划(3GPP)标准所定义的特征标题,而是重新定义的标题。
6.如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的通信系统,其特征为:将特征卷标加到会议初始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信息的接受接触(Accept-Contact)信息前缀线或拒绝接触(Reject-Contat)前缀线。
7.如权利要求1的通信系统,其特征为:控制信息以一种参考资料的型式内含于呼叫控制协议信息中。
8.如权利要求7的通信系统,其特征为:参考数据至少具有一个虚拟参量。
9.如权利要求7或8的通信系统,其特征为:参考资料具有一个或数个参数值。
10.如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项的通信系统,其特征为:通信系统系依据第3代移动通信伙伴合作计划(3GPP)标准设计。
11.如权利要求10的通信系统,其特征为:将参考资料加到Refer-to-信息前缀线。
12.如权利要求1的通信系统,其特征为:依据H.323协议设计会议初始协议(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信息。
13.如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的通信系统,其特征为:由会议服务器提供的会议至少有一种是多媒体会议。
14.一种控制通信系统的方法,这种通信系统具有一个能够为多个通信终端设备提供至少一个会议的会议服务器、一个会议控制单元、以及至少一个通信终端设备,根据这种控制通信系统的方法:
--这至少一个通信终端设备能够产生一个会议初始协议信息,这个会议初始协议信息含有会议初始协议信息控制信息,这个呼叫控制协议信息控制信息的任务是说明:
--是否应将这至少一个通信终端设备加到一个会议中,及/或
--是否应创造一个会议,及/或
--是否应结束一个会议,及/或
--是否应将关于至少一个由会议服务器提供的会议的资料传送到这至少一个通信终端设备;
--会议控制单元能够从所收到的信息中测定出所需的控制信息;
--会议控制单元能够根据测定出的控制信息决定:
--将这至少一个通信终端设备加到一个会议中,及/或
--创造一个会议,及/或
--结束一个会议,及/或
--将关于至少一个由会议服务器提供的会议的资料传送到这至少一个通信终端设备。
15.通信系统的一种通信终端设备方法,这种通信系统具有一个能够为多个通信终端设备提供至少一个会议的会议服务器,同时,
--这个通信终端设备具有一个信息产生单元,这个信息产生单元的任务是产生一个会议初始协议信息,这个会议初始协议信息含有会议初始协议信息控制信息,这个呼叫控制协议信息控制信息的任务是说明:
--是否应将这个通信终端设备加到一个会议中,及/或
--是否应创造一个会议,及/或
--是否应结束一个会议,及/或
--是否应将关于至少一个由会议服务器提供的会议的资料传送到这个通信终端设备。
16.一种控制通信系统之通信终端设备的方法,这种通信系统具有一个能够为多个通信终端设备提供至少一个会议的会议服务器,根据这种控制通信系统之通信终端设备的方法:
--这个通信终端设备能够产生一个会议初始协议信息,这个会议初始协议信息含有会议初始协议信息控制信息,这个呼叫控制协议信息控制信息的任务是说明:
--是否应将这个通信终端设备加到一个会议中,及/或
--是否应创造一个会议,及/或
--是否应结束一个会议,及/或
--是否应将关于至少一个由会议服务器提供的会议的资料传送到这个通信终端设备。
17.通信系统的一种通信控制单元,这种通信系统至少具有一个通信终端设备,及一个会议服务器,这个会议服务器的任务是为多个通信终端设备提供至少一个会议,同时,
--会议控制单元具有一个测定装置,这个测定装置的任务是从所收到的信息中测定出所需的控制信息以决定:
--将这至少一个通信终端设备加到一个会议中,及/或
--创造一个会议,及/或
--结束一个会议,及/或
--将关于至少一个由会议服务器提供的会议的资料传送到这至少一个通信终端设备;
--会议控制单元具有一个控制装置,这个控制装置的任务是依据测定出的控制信息,
--将这至少一个通信终端设备加到一个会议中,及/或
--创造一个会议,及/或
--结束一个会议,及/或
--将关于至少一个由会议服务器提供的会议的资料传送到这至少一个通信终端设备。
18.一种控制通信系统的通信控制单元的方法,这种通信系统至少具有一个通信终端设备,及一个会议服务器,这个会议服务器的任务是为多个通信终端设备提供至少一个会议,根据这种控制通信系统的通信控制单元的方法:
--会议控制单元能够从所收到的信息中测定出所需的控制信息以决定:
--将这至少一个通信终端设备加到一个会议中,及/或
--创造一个会议,及/或
--结束一个会议,及/或
--将关于至少一个由会议服务器提供的会议的资料传送到这至少一个通信终端设备;
--会议控制单元能够依据测定出的控制信息,
--将这至少一个通信终端设备加到一个会议中,及/或
--创造一个会议,及/或
--结束一个会议,及/或
--将关于至少一个由会议服务器提供的会议的资料传送到这至少一个通信终端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DE102004026785A DE102004026785B4 (de) | 2004-06-02 | 2004-06-02 | Kommunikationssystem, Kommunikationsendgerät, Konferenzsteuereinheit, Verfahren zum Steuern eines Kommunikationssystems, Verfahren zum Steuern eines Kommunikationsendgeräts und Verfahren zum Steuern einer Konferenzsteuereinheit |
DE102004026785.5 | 2004-06-02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10095204.2A Division CN101621500A (zh) | 2004-06-02 | 2005-06-02 | 通信系统、通信终端设备及会议控制单元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722670A true CN1722670A (zh) | 2006-01-18 |
CN100438418C CN100438418C (zh) | 2008-11-26 |
Family
ID=3550782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10095204.2A Pending CN101621500A (zh) | 2004-06-02 | 2005-06-02 | 通信系统、通信终端设备及会议控制单元 |
CNB200510078547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38418C (zh) | 2004-06-02 | 2005-06-02 | 通信终端设备及其控制方法,会议控制单元及其控制方法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10095204.2A Pending CN101621500A (zh) | 2004-06-02 | 2005-06-02 | 通信系统、通信终端设备及会议控制单元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060153352A1 (zh) |
CN (2) | CN101621500A (zh) |
DE (1) | DE102004026785B4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215117A (zh) * | 2010-04-09 | 2011-10-12 | 夏普株式会社 | 电子会议系统、电子会议运用方法以及会议运用终端 |
CN101267325B (zh) * | 2007-03-16 | 2012-02-1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发起和加入会议通话的方法、会议服务器和终端 |
US8311201B2 (en) | 2006-12-19 | 2012-11-13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a conference |
CN104170345A (zh) * | 2012-03-27 | 2014-11-26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用于基于规则的服务的无条件的和立即的服务能力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1245915B1 (ko) * | 2005-05-25 | 2013-03-20 | 텔레폰악티에볼라겟엘엠에릭슨(펍) | Ims 서비스를 식별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US9883028B2 (en) * | 2005-07-28 | 2018-01-30 | Onmobile Global Limi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interactive media during communication in channel-based media telecommunication protocols |
RU2327300C2 (ru) | 2005-08-12 | 2008-06-20 | Самсунг Электроникс Ко., Лтд. | Система и способ передачи системных сообщений в протоколе инициирования сеанса связи (sip) |
DE102005043003A1 (de) * | 2005-09-09 | 2007-03-22 |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 Telekommunikationskonferenz-Server, Telekommunikations-Endgerät, Verfahren zum Erzeugen einer Telekommunikationskonferenz-Steuernachricht, Verfahren zum Steuern einer Telekommunikationskonferenz, computerlesbare Speichermedien und Computerprogrammelemente |
JP2009514277A (ja) * | 2005-10-28 | 2009-04-02 | テレフオンアクチーボラゲット エル エム エリクソン(パブル) | メディア共有 |
EP2020813B1 (en) | 2006-05-24 | 2013-04-17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A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implementing the session service |
DE102006037749A1 (de) * | 2006-08-11 | 2008-02-14 |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 Verfahren zum Erzeugen einer Kommunikationssitzung-Steuernachricht, Verfahren zum Steuern einer Kommunikationssitzung mit mehreren Kommunikationsendgeräten, Kommunikationssitzung-Steuernachricht-Erzeugungseinheit, Kommunikationsendgerät und Kommunikationssitzung-Steuereinheit |
US20090207988A1 (en) * | 2008-02-15 | 2009-08-20 | Ericsson, Inc. | Method and system for telecommunication sessions using only initial signal messages |
US9641564B2 (en) | 2009-05-14 | 2017-05-0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aintaining controllee information in collaborative sessions |
US9641567B2 (en) * | 2009-05-14 | 2017-05-0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ontrolling media and informing controller status in collaborative sessions |
US8675524B2 (en) * | 2009-09-23 | 2014-03-18 |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ynamically allocating resources for large-scale multimedia conferences |
WO2013037413A1 (en) * | 2011-09-15 | 2013-03-21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onfiguring and implementing ip multimedia subsystem supplementary services |
US20140122600A1 (en) * | 2012-10-26 | 2014-05-01 | Foundation Of Soongsil University-Industry Cooperation | Conference server in a system for providing a conference service in rtcweb |
EP2755368B1 (en) * | 2013-01-10 | 2018-08-08 | Nxp B.V. | Teleconferencing system comprising Master Communication Device for mixing audio and connecting to neighbouring devices |
JP2018084878A (ja) * | 2016-11-21 | 2018-05-31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4335031A1 (de) * | 1993-10-14 | 1995-04-20 | Sel Alcatel Ag | Mobilfunknetz und Konferenzdienst-Einrichtung dafür |
DE4344345A1 (de) * | 1993-12-23 | 1994-05-19 | Siemens Ag | Verfahren zum Ankoppeln eines Teilnehmerendgerätes an einen existierenden Ruf |
CA2159249C (en) * | 1994-11-21 | 1998-09-22 | Mark A. Fitser | Method for automatically establishing a conference call |
US5559876A (en) * | 1995-09-01 | 1996-09-24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Conferencing circuit, and associated method, for automatically conferencing subscriber units together in a telephonic conference |
US5737530A (en) * | 1995-09-28 | 1998-04-07 | Intel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ditionally terminating a personal computer conference |
US5995608A (en) * | 1997-03-28 | 1999-11-30 | Confertech System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n-demand teleconferencing |
EP1014666A1 (de) * | 1998-12-21 | 2000-06-28 |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 Verfahren zum Realisieren von Multipunktverbindungen zwischen mehreren Endgeräten eines H.323-Datenkommunikationsnetzes |
EP1033863A1 (en) * | 1999-03-01 | 2000-09-06 | Alcatel | System for partly adding a party to a conference call |
EP1033862A1 (en) * | 1999-03-01 | 2000-09-06 | Alcatel | System for partly removing a party from a conference call |
DE10030189A1 (de) * | 2000-06-20 | 2002-01-03 | Siemens Ag | WAP-Group-Call |
WO2002087204A1 (en) * | 2001-04-20 | 2002-10-31 | Nokia Corporation | Conference call system |
US20030014488A1 (en) * | 2001-06-13 | 2003-01-16 | Siddhartha Dalal | System and method for enabling multimedia conferencing services on a real-time communications platform |
DE10128727A1 (de) * | 2001-06-13 | 2003-01-02 | Siemens Ag | Verfahren und Anordnung zum Aufbau und zur Steuerung einer Konferenzschaltung |
US7590692B2 (en) * | 2001-07-09 | 2009-09-15 | Dialogic Corporation | Conferencing architecture employing media servers and enhanced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
CN1190079C (zh) * | 2002-03-29 | 2005-02-16 |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 基于软交换的视频会议系统多点控制器 |
EP1372328A1 (de) * | 2002-06-12 | 2003-12-17 | Siemens AG | Ein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Aufbau einer Konferenzschaltung in Telekommunikationsnetzen |
DE10238285A1 (de) * | 2002-08-21 | 2004-03-04 | Siemens Ag |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Bereitstellen von Konferenzen |
US7027577B2 (en) * | 2002-08-26 | 2006-04-11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 and system for multi-party call conferencing |
GB0219947D0 (en) * | 2002-08-28 | 2002-10-02 | Nokia Corp | Conferencing system |
CN100438460C (zh) * | 2002-10-01 | 2008-11-2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语音、数据和视频综合业务系统和设备 |
EP2296343B1 (en) * | 2003-02-19 | 2015-04-15 | Nokia Technologies OY | Routing messages via an IMS system |
US7624188B2 (en) * | 2004-05-03 | 2009-11-24 | Nokia Corporation | Apparatus and method to provide conference data sharing between user agent conference participants |
-
2004
- 2004-06-02 DE DE102004026785A patent/DE102004026785B4/de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5
- 2005-05-31 US US11/142,007 patent/US20060153352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5-06-02 CN CN200810095204.2A patent/CN101621500A/zh active Pending
- 2005-06-02 CN CNB2005100785474A patent/CN100438418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311201B2 (en) | 2006-12-19 | 2012-11-13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a conference |
CN101267325B (zh) * | 2007-03-16 | 2012-02-1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发起和加入会议通话的方法、会议服务器和终端 |
CN102215117A (zh) * | 2010-04-09 | 2011-10-12 | 夏普株式会社 | 电子会议系统、电子会议运用方法以及会议运用终端 |
CN104170345A (zh) * | 2012-03-27 | 2014-11-26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用于基于规则的服务的无条件的和立即的服务能力 |
CN104170345B (zh) * | 2012-03-27 | 2018-04-03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用于基于规则的服务的无条件的和立即的服务能力 |
US10218565B2 (en) | 2012-03-27 | 2019-02-26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Unconditional and immediate service capabilities for rule based services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621500A (zh) | 2010-01-06 |
DE102004026785A1 (de) | 2006-01-19 |
CN100438418C (zh) | 2008-11-26 |
DE102004026785B4 (de) | 2006-12-28 |
US20060153352A1 (en) | 2006-07-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722670A (zh) | 通信系统、通信终端设备及会议控制单元 | |
CN101061729A (zh) | 用于提供组合网络服务的方法和相关移动通信系统 | |
CN101053231A (zh) | 负载控制信息的基于消息的传递 | |
CN1801810A (zh) | 一种会话初始化协议消息体内容处理方法及网络 | |
US7965704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ling IMS terminal's call request including request for real-time service received over IMS domain by CSI terminal | |
CN1509577A (zh) | Ip多媒体中的存在服务器 | |
CN1625907A (zh) | 分组模式语音通信 | |
CN101052154A (zh) | Ip多媒体子系统及其编解码转换控制方法 | |
CN101043701A (zh) | 一种ip多媒体子系统为移动电路域用户提供注册和呼叫接续的方法及其系统 | |
CN101047515A (zh) | 一种应用业务的计费关联方法及系统 | |
CN1773967A (zh) | 通过分组域为电路域用户提供业务的方法 | |
CN1909681A (zh) |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跨域路由控制方法 | |
CN101052161A (zh) | 一种实现ims业务互通的方法和系统 | |
CN101030964A (zh) | 会话控制装置和方法 | |
CN1747470A (zh) | 分组域业务信号处理系统及其方法 | |
CN1893427A (zh) | 一种进行业务支持能力协商的方法 | |
CN1852081A (zh) | 一种通过下一代网络实现多方会议的方法 | |
CN1941933A (zh) | 电路域用户接入ims域的方法及通信系统 | |
CN1874328A (zh) | 实现业务互通的方法及系统 | |
CN101064863A (zh) | 一种ims网络下提供媒体资源服务的方法和系统 | |
CN101047628A (zh) | 一种电路域终端接入分组网络实现分组业务的系统和方法 | |
CN1868197A (zh) | 借助于sip协议的荷载信道变更的信令方法、软件产品和装置 | |
CN1838610A (zh) | 一种实现网际协议多媒体子系统中用户注册的方法 | |
CN101047630A (zh) | 实现短消息业务的系统和上发以及下发短消息的方法 | |
CN1859395A (zh) | Ip多媒体子系统业务实现系统和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1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