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98833A - 复方苦参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复方苦参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698833A CN1698833A CN 200510076630 CN200510076630A CN1698833A CN 1698833 A CN1698833 A CN 1698833A CN 200510076630 CN200510076630 CN 200510076630 CN 200510076630 A CN200510076630 A CN 200510076630A CN 1698833 A CN1698833 A CN 169883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lyethylene glycol
- drug extract
- substrate
- mixed
- prepar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散结止痛作用,用于治疗癌性疼痛的出血等症的药物组合物,特别涉及以中药苦参、白土苓为原料,与作为基质的可药用载体一起制备而成的一种药物组合物口服制剂。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补充现有用于治疗上述病症口服药物制剂之不足,提供一种生物利用度高,快速释药,快速显效,毒副作用小,制造和医疗成本低,价格便宜,宜于家庭使用的口服复方苦参滴丸。本发明所涉及的复方苦参滴丸,以中药苦参、白土苓为原料,与作为基质的可药用载体一起制备而成。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散结止痛作用,用于治疗癌性疼痛的出血等症的药物组合物,特别涉及以中药苦参、白土苓为原料,与作为基质的可药用载体一起制备而成的一种药物组合物口服制剂。
背景技术
根据国家部颁药品标准WS3-B-2752-97中给出的配方和提取工艺制备而成的复方苦参注射液,是一种用于治疗癌性疼痛的出血等症的纯中药注射剂,经多年临床验证,质量稳定,疗效确切,是临床上和家庭用于治疗上述疾病的常用药物。
以下是药品标准WS3-B-2752-97中给出的配方和提取工艺:
处方:苦参1400g、白土苓600g;
制法:以上二味,粉碎成粗粉,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渗漉法(附录IO),用1%醋酸作溶剂,浸渍48小时后进行渗漉,收集漉液,减压浓缩(75℃以下)至适量,药渣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小时,合并漉液,浓缩至适量;与漉液合并,加乙醇使含醇量达65%,静置,滤过,回收乙醇,并减压浓缩药液,再加乙醇使含醇量为90%,静置过液,滤过,回收并除尽乙醇,加注射用水至900ml,加活性炭4g,加热微沸20分钟,放冷,滤过,用20%氢氧化钠调PH值,加注射用水至1000ml,滤过,灌封,灭菌、即得。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散结止痛。用于癌性疼痛的出血。
由于受现有注射剂制备技术限制及中药成份复杂性的影响,中药注射液往往容易产生急性过敏反应或不良反应,同时还存在着操作难度大,患者痛苦大,制造和医疗成本高,运输储存不便,患者经济负担重,不宜家庭使用等缺点。
另外,由于制备技术等原因,大多数药物的口服制剂,服用后均存在着溶散时限长、溶出度低、吸收较差、肝肠首过效应和生物利用度较低等问题,从而影响药效的发挥,也直接影响着治疗效果。同时,常规的口服剂型,如片剂、胶囊等,在制备过程中由于有制粒的工艺,因此会产生较大的粉尘污染,一定程度上会对工作人员的身体造成危害,同时也会给环境造成一定污染。再者,常规口服制剂的生产工艺复杂,生产成本较高,从而使患者的用药成本也随之提高,不利于提高广大患者的就医能力,也不利于提高社会的总体健康水平。因此,有必要寻求更好的红花药物的口服剂型以满足临床治疗和家庭使用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补充现有用于治疗前述病症口服药物制剂之不足,提供一种生物利用度高,快速释药,快速显效,毒副作用小,制造和医疗成本低,价格便宜,宜于家庭使用的口服复方苦参滴丸。本发明所涉及的复方苦参滴丸,以中药苦参、白土苓为原料,与作为基质的可药用载体一起制备而成。采用以下技术方案进行制备,即可得到本发明所涉及的复方苦参滴丸。
[制备方法]
1.药物提取物的制备:以g或kg为单位,取苦参七份、白土苓三份,以上2味药材,粉碎成粗粉,参照200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附录IO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渗漉法,用1%醋酸作溶剂,浸渍48小时后进行渗漉,收集漉液,备用;药渣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小时,滤过并与前漉液合并,加乙醇使含醇量达65%,静置24小时至48小时,滤过,回收并除尽乙醇,再减压至0.1Mpa,75℃以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1.35的稠膏,或在相同条件下继续使干燥,粉碎成干粉,即得;
2.基质:聚乙二醇类、山梨醇酐类、聚氧乙烯山梨醇酐类、硬脂酸聚烃氧40酯、倍他环糊精、泊洛沙姆、羧甲基淀粉钠、十二烷基硫酸钠、硬脂酸、硬脂酸钠、甘油明胶、虫胶等可药用载体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3.配比:以g或kg为单位,按重量份计,药物提取物∶基质=1∶1~1∶9;
4.按照配方所给出的比例,准确称取药物提取物和基质,将其置于加热容器内边搅拌边加热,直至得到含有药物提取物和基质的熔融液和/或乳浊液和/或混悬液备用;
5.采用自制的或通用的滴丸机(如北京长征天民高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TZDW-1型滴丸机),并调整滴丸机的温度控制系统,使滴丸机的滴头温度加热并保持在(50~90)℃,冷凝剂的温度冷却并保持在(40~-5)℃;
6.待滴丸机滴头和冷凝柱内冷凝剂的温度分别稳定达到所要求的温度状态时,将含有药物提取物和基质的熔融液和/或乳浊液和/或混悬液,置于滴丸机的滴头罐内,滴入冷凝剂中,冷凝剂可以是液体石蜡、甲基硅油、植物油中的任意一种;
7.由滴丸机出口将收缩成型的滴丸取出,去掉表面冷凝剂,干燥即得。
[有益效果]
根据国家部颁药品标准WS3-B-2752-97中给出的配方和提取工艺制备而成的复方苦参注射液,是一种用于治疗癌性疼痛的出血等症的纯中药注射剂,经多年临床验证,质量稳定,疗效确切,是临床上和家庭用于治疗上述疾病的常用药物。
由于受现有注射剂制备技术限制及中药成份复杂性的影响,中药注射液往往容易产生急性过敏反应或不良反应,同时还存在着操作难度大,患者痛苦大,制造和医疗成本高,运输储存不便,患者经济负担重,不宜家庭使用等缺点。
大多数药物的口服制剂,尤其是中药的口服制剂,服用后均存在着溶散时限长、溶出度低、吸收较差、肝肠首过效应和生物利用度较低等问题,从而影响药效的发挥,也直接影响着治疗效果。另外,常规的口服剂型,如片剂、胶囊等,在制备过程中由于有制粒的工艺,因此会产生较大的粉尘污染,一定程度上会对工作人员的身体造成危害,同时也会给环境造成一定污染。再者,常规口服制剂的生产工艺复杂,生产成本较高,从而使患者的用药成本也随之提高,不利于提高广大患者的就医能力,也不利于提高社会的总体健康水平。
本发明所涉及的复方苦参滴丸与复方苦参注射液相比,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所涉及的复方苦参滴丸,利用表面活性剂为基质,与含有苦参、白土苓药物活性成分的浸膏或干粉一起制成固体分散剂,使药物呈分子、胶体或微晶状态分散于基质中,药物的总表面积增大,且基质为亲水性,对药物具有润湿作用,能使药物迅速溶散成微粒或溶液,因而使药物的溶解和吸收加快。从而提高了生物利用度,发挥高效、速效作用等。
与传统口服制剂的给药方式相比,存在着本质区别。用固体分散技术制备的滴丸,可采用口服和舌下给药,能使药物有效成分与粘膜表面充分接触,通过粘膜上皮细胞吸收,直接进入循环系统。由于不经胃肠道和肝脏而直接进入循环系统,有效地避免了首过效应,也避免了胃肠道刺激症状,从而具有起效迅速,生物利用度高,副作用小,用药方便等特点。
中成药注射液类产品因生产及基础研究严重滞后,药品的标准化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中药材原料本身就是一个化学成分混杂的复合体,迄今还没有一种有效的质量控制方法能够全面、综合、真实地反映出产品的质量及其差异,并能有效地进行生产全过程的质量控制,造成药品质量不稳定。目前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时有发生,但却无法从根本上弄清是哪种成分所致,因此不能及时做出有针对性的善后处理补救措施,给医院临床用药留下隐患。另外注射液制造、运输成本高,使用不便,这既加重了患者经济负担,又增加了应用上的痛苦。与红花注射液相比,口服滴丸剂避免了药物直接入血,可有效地减少急性毒副作用和过敏反应的发生,使用安全方便,作用持久,应用范围广;同时制造和医疗成本大大降低,有效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而且储存、运输、携带和使用都更为方便。
2.本发明所涉及的复方苦参滴丸,与唾液接触即迅速溶化,并由口腔黏膜吸收,不仅起效快,而且不受进食的影响,即饭前饭后均可含化服用。
3.本发明所涉及的复方苦参滴丸把含有药物活性成分的提取物与熔融的基质相混合,滴入不相混溶的冷凝液中制成。因此,药物的稳定性高,不易水解、氧化,且操作是在液态下进行,无粉尘污染,不易受晶型的影响,从而保证了药品的质量,增加了稳定性。
4.本发明所涉及的复方苦参滴丸,性质稳定,较之注射剂,具有不易出现过敏反应,副作用小,同时也具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等优点。
5.制备滴丸的生产工艺、设备简单,操作方便,自动化程度高,劳动强度低,生产效率高。同时生产车间无粉尘,也有利于劳动保护和环保。
6.制备滴丸的生产成本通常在同品种其它口服制剂的50%左右,且与口服液相比,滴丸的剂量准确,从而使得患者服用计量容易控制。
具体实施方式
现以几组具体实施例,就本发明所述复方苦参滴丸的制备方法作进一步说明。
[第一组:单一基质的试验]
1.原料:按照制备方法1预先制得含有中药苦参、白土苓活性药物成分的干粉备用;
2.基质:聚乙二醇1000、聚乙二醇4000、聚乙二醇60000、聚乙二醇10000、聚乙二醇20000、司盘40、硬脂酸聚烃氧40酯、泊洛沙姆、十二烷基硫酸钠、硬脂酸、硬脂酸钠、甘油明胶、虫胶;
3.配比:以g或kg为单位,按重量份计,药物提取物∶基质=1∶1~1∶9;
4.按照[制备方法]4~7给出的过程进行制备,即可得到不同规格的复方苦参滴丸。
[试验结果]
试验1:为了观察药物提取物与不同基质在1∶1的配比时所制得的复方苦参滴丸在质量上的差异,按照1∶1的比例,将药物提取物分别与聚乙二醇1000、聚乙二醇2000、聚乙二醇4000、聚乙二醇6000、聚乙二醇8000、聚乙二醇10000、聚乙二醇20000、硬脂酸聚烃氧40酯、倍他环糊精、泊洛沙姆、羧甲基淀粉钠、十二烷基硫酸钠、硬脂酸、硬脂酸钠、甘油明胶、虫胶等可药用载体相配合,按照制备方法中规定的步骤进行制备,可得到13个含有药物提取物与不同基质的药物组合物实验,并得到13组不同的实验结果见表1。
试验2:为了观察药物提取物与不同基质在1∶3的配比时所制得的复方苦参滴丸在质量上的差异,按照1∶3的比例,将药物提取物分别与聚乙二醇1000、聚乙二醇2000、聚乙二醇4000、聚乙二醇6000、聚乙二醇8000、聚乙二醇10000、聚乙二醇20000、硬脂酸聚烃氧40酯、倍他环糊精、泊洛沙姆、羧甲基淀粉钠、十二烷基硫酸钠、硬脂酸、硬脂酸钠、甘油明胶、虫胶等可药用载体相配合,按照制备方法中规定的步骤进行制备,可得到13个含有药物提取物与不同基质的药物组合物实验,并得到13组不同的实验结果见表2。
试验3:为了观察药物提取物与不同基质在1∶9的配比时所制得的复方苦参滴丸在质量上的差异,按照1∶9的比例,将药物提取物分别与聚乙二醇1000、聚乙二醇2000、聚乙二醇4000、聚乙二醇6000、聚乙二醇8000、聚乙二醇10000、聚乙二醇20000、硬脂酸聚烃氧40酯、倍他环糊精、泊洛沙姆、羧甲基淀粉钠、十二烷基硫酸钠、硬脂酸、硬脂酸钠、甘油明胶、虫胶等可药用载体相配合,按照制备方法中规定的步骤进行制备,可得到13个含有药物提取物与不同基质的药物组合物实验,并得到13组不同的实验结果见表3。
[第二组:混合基质的试验]
1.原料:按照制备方法1预先制得含有中药苦参、白土苓活性药物成分的干粉备用;
2.基质:
2.1聚乙二醇——英文名Macrogol,
2.2硬脂酸聚烃氧40酯——英文名Polyoxyl(40)Stearate,
分子式以C17H35COO(CH2CH2O)nH表示,n约为40,
2.3泊洛沙姆——英文名Poloxamer,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
分子式HO(C2H4O)a(C3H6O)b(C2H4O)cH,
2.4羧甲基淀粉钠——英文名Carboxymethylstach Sodium,淀粉在碱性条件下与氯乙酸作用生成的淀粉羧甲基醚的钠盐,
2.5倍他环糊精——英文名Betacyclodextrin,分子式C6H10O5,本品为环状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作用于淀粉而生成的7个葡萄糖以α-1,4-糖苷键结合的环状低聚糖;
3.配比:以g或kg为单位,按重量份计,药物提取物∶基质=1∶1~1∶9;
4.按照[制备方法]4~7给出的过程进行制备,即可得到不同规格的复方苦参滴丸。
[试验结果]
试验4:为了观察药物提取物与混合基质在1∶1的配比时所制得的复方苦参滴丸的质量差异,将硬脂酸聚烃氧40酯、泊洛沙姆、羧甲基淀粉钠、倍他环糊精等4种载体分别和聚乙二醇以1∶1的比例混合均匀作为混合基质,再按照1∶1的比例将药物提取物分别与4种不同混合基质相混合并使均匀,按照制备方法中规定的步骤进行制备,可得到4个药物提取物与混合基质所构成的药物组合物实验,并得到4组不同的实验结果见表4。
试验5:为了观察药物提取物与混合基质在1∶3的配比时所制得的复方苦参滴丸的质量差异,将硬脂酸聚烃氧40酯、泊洛沙姆、羧甲基淀粉钠、倍他环糊精等4种载体分别和聚乙二醇以1∶1的比例混合均匀作为混合基质,再按照1∶3的比例将药物提取物分别与4种不同混合基质相混合并使均匀,按照制备方法中规定的步骤进行制备,可得到4个药物提取物与混合基质所构成的药物组合物实验,并得到4组不同的实验结果见表5。
试验6:为了观察药物提取物与混合基质在1∶9的配比时所制得的复方苦参滴丸的质量差异,将硬脂酸聚烃氧40酯、泊洛沙姆、羧甲基淀粉钠、倍他环糊精等4种载体分别和聚乙二醇以1∶1的比例混合均匀作为混合基质,再按照1∶9的比例将药物提取物分别与4种不同混合基质相混合并使均匀,按照制备方法中规定的步骤进行制备,可得到4个药物提取物与混合基质所构成的药物组合物实验,并得到4组不同的实验结果见表6。
试验7:为了观察药物提取物与混合基质在1∶1的配比时所制得的复方苦参滴丸的质量差异,将硬脂酸聚烃氧40酯、泊洛沙姆、羧甲基淀粉钠、倍他环糊精等4种载体分别和聚乙二醇以1∶5的比例混合均匀作为混合基质,再按照1∶1的比例将药物提取物分别与4种不同混合基质相混合并使均匀,按照制备方法中规定的步骤进行制备,可得到4个药物提取物与混合基质所构成的药物组合物实验,并得到4组不同的实验结果见表7。
试验8:为了观察药物提取物与混合基质在1∶3的配比时所制得的复方苦参滴丸的质量差异,将硬脂酸聚烃氧40酯、泊洛沙姆、羧甲基淀粉钠、倍他环糊精等4种载体分别和聚乙二醇以1∶5的比例混合均匀作为混合基质,再按照1∶3的比例将药物提取物分别与4种不同混合基质相混合并使均匀,按照制备方法中规定的步骤进行制备,可得到4个药物提取物与混合基质所构成的药物组合物实验,并得到4组不同的实验结果见表8。
试验9:为了观察药物提取物与混合基质在1∶9的配比时所制得的复方苦参滴丸的质量差异,将硬脂酸聚烃氧40酯、泊洛沙姆、羧甲基淀粉钠、倍他环糊精等4种载体分别和聚乙二醇以1∶5的比例混合均匀作为混合基质,再按照1∶9的比例将药物提取物分别与4种不同混合基质相混合并使均匀,按照制备方法中规定的步骤进行制备,可得到4个药物提取物与混合基质所构成的药物组合物实验,并得到4组不同的实验结果见表9。
试验10:为了观察药物提取物与混合基质在1∶1的配比时所制得的复方苦参滴丸的质量差异,将硬脂酸聚烃氧40酯、泊洛沙姆、羧甲基淀粉钠、倍他环糊精等4种载体分别和聚乙二醇以1∶10的比例混合均匀作为混合基质,再按照1∶1的比例将药物提取物分别与4种不同的混合基质相混合并使均匀,按照制备方法中规定的步骤进行制备,可得到4个药物提取物与混合基质所构成的药物组合物实验,并得到4组不同的实验结果见表10。
试验11:为了观察药物提取物与混合基质在1∶3的配比时所制得的复方苦参滴丸的质量差异,将硬脂酸聚烃氧40酯、泊洛沙姆、羧甲基淀粉钠、倍他环糊精等4种载体分别和聚乙二醇以1∶10的比例混合均匀作为混合基质,再按照1∶3的比例将药物提取物分别与4种不同的混合基质相混合并使均匀,按照制备方法中规定的步骤进行制备,可得到4个药物提取物与混合基质所构成的药物组合物实验,并得到4组不同的实验结果见表11。
试验12:为了观察药物提取物与混合基质在1∶9的配比时所制得的复方苦参滴丸的质量差异,将硬脂酸聚烃氧40酯、泊洛沙姆、羧甲基淀粉钠、倍他环糊精等4种载体分别和聚乙二醇以1∶10的比例混合均匀作为混合基质,再按照1∶9的比例将药物提取物分别与4种不同的混合基质相混合并使均匀,按照制备方法中规定的步骤进行制备,可得到4个药物提取物与混合基质所构成的药物组合物实验,并得到4组不同的实验结果见表12。
表1药物提取物与单一基质的组合实验
(药物提取物∶基质=1∶1)
基质名称 | 有效成分(%) | 圆整率(%) | 溶散时限(分钟) | 丸重差异(%) | 硬度 |
聚乙二醇1000 | 50.0 | 62 | <30 | >10 | + |
聚乙二醇4000 | 50.0 | 80 | <30 | >10 | ++ |
聚乙二醇6000 | 50.0 | 81 | <30 | >10 | ++ |
聚乙二醇10000 | 50.0 | 83 | <30 | >10 | ++ |
聚乙二醇20000 | 50.0 | 83 | <30 | >10 | ++ |
司盘40 | 50.0 | 62 | <30 | >10 | ++ |
硬脂酸聚烃氧40酯 | 50.0 | 80 | <30 | >10 | + |
泊洛沙姆 | 50.0 | 82 | <30 | >10 | + |
十二烷基硫酸钠 | 50.0 | 60 | >30 | >10 | ++ |
硬脂酸 | 50.0 | 61 | >30 | >10 | ++ |
硬脂酸钠 | 50.0 | 61 | >30 | >10 | + |
甘油明胶 | 50.0 | 60 | >30 | >10 | + |
虫胶 | 50.0 | 59 | >30 | >10 | + |
表2药物提取物与单一基质的组合实验
(药物提取物∶基质=1∶3)
基质名称 | 有效成分(%) | 圆整率(%) | 溶散时限(分钟) | 丸重差异(%) | 硬度 |
聚乙二醇1000 | 25.0 | 76 | <30 | >10 | ++ |
聚乙二醇4000 | 25.0 | 87 | <30 | <10 | +++ |
聚乙二醇6000 | 25.0 | 88 | <30 | <10 | +++ |
聚乙二醇10000 | 25.0 | 89 | <30 | <10 | +++ |
聚乙二醇20000 | 25.0 | 89 | <30 | <10 | +++ |
司盘40 | 25.0 | 62 | <30 | <10 | +++ |
硬脂酸聚烃氧40酯 | 25.0 | 84 | <30 | >10 | ++ |
泊洛沙姆 | 25.0 | 86 | <30 | <10 | +++ |
十二烷基硫酸钠 | 25.0 | 74 | >30 | >10 | +++ |
硬脂酸 | 25.0 | 73 | >30 | >10 | +++ |
硬脂酸钠 | 25.0 | 72 | >30 | >10 | +++ |
甘油明胶 | 25.0 | 71 | >30 | >10 | +++ |
虫胶 | 25.0 | 71 | >30 | >10 | ++ |
表3药物提取物与单一基质的组合实验
(药物提取物∶基质=1∶9)
基质名称 | 有效成分(%) | 圆整率(%) | 溶散时限(分钟) | 丸重差异(%) | 硬度 |
聚乙二醇1000 | 10.0 | 82 | <30 | >10 | ++ |
聚乙二醇4000 | 10.0 | 88 | <30 | <10 | +++ |
聚乙二醇6000 | 10.0 | 89 | <30 | <10 | +++ |
聚乙二醇10000 | 10.0 | 89 | <30 | <10 | +++ |
聚乙二醇20000 | 10.0 | 90 | <30 | <10 | +++ |
司盘40 | 10.0 | 66 | <30 | <10 | +++ |
硬脂酸聚烃氧40酯 | 10.0 | 84 | <30 | <10 | ++ |
泊洛沙姆 | 10.0 | 87 | <30 | <10 | +++ |
十二烷基硫酸钠 | 10.0 | 75 | >30 | >10 | +++ |
硬脂酸 | 10.0 | 74 | >30 | >10 | +++ |
硬脂酸钠 | 10.0 | 73 | >30 | >10 | +++ |
甘油明胶 | 10.0 | 73 | >30 | >10 | +++ |
虫胶 | 10.0 | 72 | >30 | >10 | ++ |
表4药物提取物与混合基质的组合实验
(药物提取物∶混合基质=1∶1)
基质名称 | 有效成分(%) | 圆整率(%) | 溶散时限(分钟) | 丸重差异(%) | 硬度 |
硬脂酸聚烃氧40酯∶聚乙二醇=1∶1 | 50 | 84 | <30 | >10 | ++ |
泊洛沙姆∶聚乙二醇=1∶1 | 50 | 83 | <30 | >10 | ++ |
羧甲基淀粉钠∶聚乙二醇=1∶1 | 50 | 81 | <30 | >10 | ++ |
倍他环糊精∶聚乙二醇=1∶1 | 50 | 79 | <30 | >10 | + |
表5药物提取物与混合基质的组合实验
(药物提取物∶混合基质=1∶3)
基质名称 | 有效成分(%) | 圆整率(%) | 溶散时限(分钟) | 丸重差异(%) | 硬度 |
硬脂酸聚烃氧40酯∶聚乙二醇=1∶1 | 25 | 89 | <30 | <10 | +++ |
泊洛沙姆∶聚乙二醇=1∶1 | 25 | 87 | <30 | <10 | +++ |
羧甲基淀粉钠∶聚乙二醇=1∶1 | 25 | 88 | <30 | >10 | ++ |
倍他环糊精∶聚乙二醇=1∶1 | 25 | 87 | <30 | >10 | ++ |
表6药物提取物与混合基质的组合实验
(药物提取物∶混合基质=1∶9)
基质名称 | 有效成分(%) | 圆整率(%) | 溶散时限(分钟) | 丸重差异(%) | 硬度 |
硬脂酸聚烃氧40酯∶聚乙二醇=1∶1 | 10 | 92 | <30 | <10 | +++ |
泊洛沙姆∶聚乙二醇=1∶1 | 10 | 91 | <30 | <10 | +++ |
羧甲基淀粉钠∶聚乙二醇=1∶1 | 10 | 89 | <30 | <10 | +++ |
倍他环糊精∶聚乙二醇=1∶1 | 10 | 91 | <30 | >10 | +++ |
表7药物提取物与混合基质的组合实验
(药物提取物∶混合基质=1∶1)
基质名称 | 有效成分(%) | 圆整率(%) | 溶散时限(分钟) | 丸重差异(%) | 硬度 |
硬脂酸聚烃氧40酯∶聚乙二醇=1∶5 | 50 | 90 | <30 | <10 | +++ |
泊洛沙姆∶聚乙二醇=1∶5 | 50 | 92 | <30 | <10 | +++ |
羧甲基淀粉钠∶聚乙二醇=1∶5 | 50 | 90 | <30 | <10 | +++ |
倍他环糊精∶聚乙二醇=1∶5 | 50 | 91 | <30 | <10 | ++ |
表8药物提取物与混合基质的组合实验
(药物提取物∶混合基质=1∶3)
基质名称 | 有效成分(%) | 圆整率(%) | 溶散时限(分钟) | 丸重差异(%) | 硬度 |
硬脂酸聚烃氧40酯∶聚乙二醇=1∶5 | 25 | 92 | <30 | <10 | +++ |
泊洛沙姆∶聚乙二醇=1∶5 | 25 | 91 | <30 | <10 | +++ |
羧甲基淀粉钠∶聚乙二醇=1∶5 | 25 | 91 | <30 | <10 | +++ |
倍他环糊精∶聚乙二醇=1∶5 | 25 | 90 | <30 | <10 | +++ |
表9药物提取物与混合基质的组合实验
(药物提取物∶混合基质=1∶9)
基质名称 | 有效成分(%) | 圆整率(%) | 溶散时限(分钟) | 丸重差异(%) | 硬度 |
硬脂酸聚烃氧40酯∶聚乙二醇=1∶5 | 10 | 92 | <30 | <10 | +++ |
泊洛沙姆∶聚乙二醇=1∶5 | 10 | 90 | <30 | <10 | +++ |
羧甲基淀粉钠∶聚乙二醇=1∶5 | 10 | 90 | <30 | <10 | +++ |
倍他环糊精∶聚乙二醇=1∶5 | 10 | 91 | <30 | <10 | +++ |
表10药物提取物与混合基质的组合实验
(药物提取物∶混合基质=1∶1)
基质名称 | 有效成分(%) | 圆整率(%) | 溶散时限(分钟) | 丸重差异(%) | 硬度 |
硬脂酸聚烃氧40酯∶聚乙二醇=1∶10 | 50 | 91 | <30 | <10 | +++ |
泊洛沙姆∶聚乙二醇=1∶10 | 50 | 92 | <30 | <10 | +++ |
羧甲基淀粉钠∶聚乙二醇=1∶10 | 50 | 88 | <30 | <10 | +++ |
倍他环糊精∶聚乙二醇=1∶10 | 50 | 92 | <30 | >10 | +++ |
表11药物提取物与混合基质的组合实验
(药物提取物∶混合基质=1∶3)
基质名称 | 有效成分(%) | 圆整率(%) | 溶散时限(分钟) | 丸重差异(%) | 硬度 |
硬脂酸聚烃氧40酯∶聚乙二醇=1∶10 | 25 | 90 | <30 | <10 | +++ |
泊洛沙姆∶聚乙二醇=1∶10 | 25 | 91 | <30 | <10 | +++ |
羧甲基淀粉钠∶聚乙二醇=1∶10 | 25 | 89 | <30 | <10 | +++ |
倍他环糊精∶聚乙二醇=1∶10 | 25 | 89 | <30 | <10 | +++ |
表12药物提取物与混合基质的组合实验
(药物提取物∶混合基质=1∶9)
基质名称 | 有效成分(%) | 圆整率(%) | 溶散时限(分钟) | 丸重差异(%) | 硬度 |
硬脂酸聚烃氧40酯∶聚乙二醇=1∶10 | 10 | 92 | <30 | <10 | +++ |
泊洛沙姆∶聚乙二醇=1∶10 | 10 | 92 | <30 | <10 | +++ |
羧甲基淀粉钠∶聚乙二醇=1∶10 | 10 | 90 | <30 | <10 | +++ |
倍他环糊精∶聚乙二醇=1∶10 | 10 | 91 | <30 | <10 | +++ |
1.由表中的结果可以看到:当药物提取物与基质的比例为1∶1时,其圆整率、丸重差异和硬度等指标均不理想,而溶散时限所受影响不明显。
2.当药物提取物与基质的比例为1∶3时,圆整率、丸重差异和硬度等指标稍均开始进入较佳的状态。
3.当药物提取物与基质的比例为1∶9时,圆整率、丸重差异和硬度等指标提高已不明显。
4.复合基质的总体效果优于单一基质。
5.附表中的硬度表示方法,采用将滴丸置于玻璃板上,用手指按之,观察其形态变化。“+”表示轻按即变。
Claims (5)
1.一种用于治疗癌性疼痛的出血等症的药物组合物复方苦参滴丸,以中药苦参、白土苓为原料,与作为基质的可药用载体一起制备而成,其中:
1.1药物提取物的制备:以g或kg为单位,取苦参七份、白土苓三份,以上2味药材,粉碎成粗粉,参照200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附录IO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渗漉法,用1%醋酸作溶剂,浸渍48小时后进行渗漉,收集漉液,备用;药渣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小时,滤过并与前漉液合并,加乙醇使含醇量达65%,静置24小时至48小时,滤过,回收并除尽乙醇,再减压至0.1Mpa,75℃以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1.35的稠膏,或在相同条件下继续使干燥,粉碎成干粉,即得;
1.2基质:聚乙二醇类、山梨醇酐类、聚氧乙烯山梨醇酐类、硬脂酸聚烃氧40酯、倍他环糊精、泊洛沙姆、羧甲基淀粉钠、十二烷基硫酸钠、硬脂酸、硬脂酸钠、甘油明胶、虫胶等可药用载体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1.3配比:以g或kg为单位,按重量份计,药物提取物∶基质=1∶1~1∶9。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方苦参滴丸,其特征在于:所述基质是聚乙二醇和硬脂酸聚烃氧40酯或聚乙二醇和泊洛沙姆或聚乙二醇和羧甲基淀粉钠或聚乙二醇和倍他环糊精的混合物;以g或kg为单位,按重量份计,其混合比例为硬脂酸聚烃氧40酯∶聚乙二醇或泊洛沙姆∶聚乙二醇或羧甲基淀粉钠∶聚乙二醇或倍他环糊精∶聚乙二醇=1∶1~1∶10。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任何一种复方苦参滴丸,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提取物与基质的混合比例为1∶1~1∶5。
4.一种复方苦参滴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以下过程构成:
4.1药物提取物的制备:以g或kg为单位,取苦参七份、白土苓三份,以上2味药材,粉碎成粗粉,参照200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附录IO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渗漉法,用1%醋酸作溶剂,浸渍48小时后进行渗漉,收集漉液,备用;药渣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小时,滤过并与前漉液合并,加乙醇使含醇量达65%,静置24小时至48小时,滤过,回收并除尽乙醇,再减压至0.1Mpa,75℃以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1.35的稠膏,或在相同条件下继续使干燥,粉碎成干粉,即得;
4.2基质:聚乙二醇类、山梨醇酐类、聚氧乙烯山梨醇酐类、硬脂酸聚烃氧40酯、倍他环糊精、泊洛沙姆、羧甲基淀粉钠、十二烷基硫酸钠、硬脂酸、硬脂酸钠、甘油明胶、虫胶等可药用载体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4.3配比:以g或kg为单位,按重量份计,药物提取物∶基质=1∶1~1∶9;
4.4按照配方所给出的比例,准确称取药物提取物和基质,将其置于加热容器内边搅拌边加热,直至得到含有药物提取物和基质的熔融液和/或乳浊液和/或混悬液备用;
4.5调整滴丸机的温度控制系统,使滴丸机的滴头温度加热并保持在50℃~90℃,冷凝剂的温度冷却并保持在40℃~-5℃;
4.6待滴丸机滴头和冷凝柱内冷凝剂的温度分别达到所要求的温度状态时,将含有药物提取物和基质的熔融液和/或乳浊液和/或混悬液置于滴丸机的滴头罐内,滴入冷凝剂中,收缩成型即得。
5.如权利要求4所述复方苦参滴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剂是甲基硅油或/和液体石蜡或/和植物油。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2005100766308A CN100375630C (zh) | 2005-06-13 | 2005-06-13 | 复方苦参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2005100766308A CN100375630C (zh) | 2005-06-13 | 2005-06-13 | 复方苦参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698833A true CN1698833A (zh) | 2005-11-23 |
CN100375630C CN100375630C (zh) | 2008-03-19 |
Family
ID=354751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510076630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75630C (zh) | 2005-06-13 | 2005-06-13 | 复方苦参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0375630C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352477A (zh) * | 2014-11-04 | 2015-02-18 | 湖南利诺生物药业有限公司 | 中药止痛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2181C (zh) * | 1997-07-16 | 2001-02-21 | 山西金晶药业有限公司 | 复方苦参注射液 |
-
2005
- 2005-06-13 CN CNB2005100766308A patent/CN100375630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352477A (zh) * | 2014-11-04 | 2015-02-18 | 湖南利诺生物药业有限公司 | 中药止痛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0375630C (zh) | 2008-03-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301101C (zh) | 一种用于止咳祛痰的口服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 |
CN1634509A (zh) | 一种治疗疼痛的伊痛舒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0341487C (zh) | 一种用于消炎的双黄消炎滴丸 | |
CN1686389A (zh) | 一种以丹参、红花制备而成的丹红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 |
CN1316957C (zh) | 穿山龙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 |
CN1686342A (zh) | 人参果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 |
CN1634452A (zh) | 养阴清肺滴丸 | |
CN1698833A (zh) | 复方苦参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 |
CN1634508A (zh) | 雪莲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 |
CN1634511A (zh) | 一种治疗风湿病的风湿宁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 |
CN1679676A (zh) | 六味西红花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 |
CN1307975C (zh) | 红花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 |
CN1316958C (zh) | 丁公藤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 |
CN1301107C (zh) | 以穿心莲内酯磺化物制备而成的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 |
CN1292738C (zh) | 用于补心益肾参茸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 |
CN1686385A (zh) | 复方麝香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 |
CN1686388A (zh) | 一种治疗肿瘤、乙肝的康艾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 |
CN1686384A (zh) | 一种治疗心脏病的冠心宁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 |
CN1660364A (zh) | 一种用于清热解毒的莲芝消炎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 |
CN1301094C (zh) | 一种治疗口腔疾病的喉痛消炎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 |
CN1307978C (zh) | 四季消炎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 |
CN1634437A (zh) | 一种具有退热解毒作用的口服滴丸制剂 | |
CN1686387A (zh) | 一种治疗癌症疼痛的乌头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 |
CN1301095C (zh) | 一种治疗感冒发热咳嗽的银柴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 |
CN1709420A (zh) | 益母草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319 Termination date: 201006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