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85672A - 通信控制方法及系统,数据包转发及监测方法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通信控制方法及系统,数据包转发及监测方法和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685672A CN1685672A CN03822640.5A CN03822640A CN1685672A CN 1685672 A CN1685672 A CN 1685672A CN 03822640 A CN03822640 A CN 03822640A CN 1685672 A CN1685672 A CN 168567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acket
- mentioned
- monitoring
- terminal installation
- lev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32—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by discarding or delaying data units, e.g. packets or fram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11—Identifying conges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0—Traffic polic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15—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using token-bucke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4—Traffic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attributes, e.g. priority or QoS
- H04L47/2408—Traffic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attributes, e.g. priority or QoS for supporting different services, e.g. a differentiated services [DiffServ] type of servic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4—Traffic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attributes, e.g. priority or QoS
- H04L47/2441—Traffic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attributes, e.g. priority or QoS relying on flow classification, e.g. using integrated services [IntServ]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8—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in relation to timing consider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一种终端装置首先转发试用级数据包。但通信质量不够时,终端装置确定在预定时间段之后,是否依照优先级数据包的通信量速率再次转发试用级数据包。提供有不放弃试用级数据包的试用级带宽容量,和不放弃优先级数据包的优先级带宽容量。超过试用级带宽容量的试用级数据包被放弃,但是数据包一旦变成优先级数据包就不会被放弃,除非超出了优先级带宽容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重试通信控制方法及其系统、数据包转发可能性的确定方法、数据包转发装置、数据包转发系统、数据包监测方法、呼叫控制装置、监测装置以及方法。尤其涉及终端单元在预通信阶段将试验数据包以低于原始的优先权的试用级进行发送,并且依照试通信的结果,以原始优先权的优先级或再次以试用级发送数据包,从而以终端单元为主体并确保通信质量的以基于测量的呼叫授理系统为前提的重试通信控制方法及其系统、数据包转发可能性的确定方法、数据包转发装置、数据包转发系统、数据包监测方法、呼叫控制装置、监测装置以及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已经提议过一种在数据包转发系统中,终端单元通过在预通信阶段以低于原始的通信的优先权的试用级发送试验数据包,对应该通信结果确定可否进行通信,通信质量可否确保的终端主导的基于测量的呼叫授理控制系统(例如Viktoria Elek以及其他两名人员(Gunnar Karlsson,Rovert Ronngren),“基于端对端测量的授理控制”(Admission control based on end-to-endmeasurements),Infocom2000,美国,IEEE,2000年3月29日)。
该终端主导的基于测量的授理控制采用了带宽保护(band securing)的通信方法,该方法通过在终端提供每次通信(这里与数据流同义)的状态管理和授理控制的功能,减轻了通信网络的授理负载,实现可量测性以及节约通信成本。
在这种系统中,在试用级的试验数据发送失败之后试图再发送的情况下,系统内的每个终端并不被此时的负载状况限制,而是自由地重发数据包,在超负荷的时候,试用数据包溢出,总处理能力下降。
如上所述,对于数据包通信量增加并且总处理能力下降的问题,还没有提出一种技术可以依照总处理能力改变重试的频率,或者以总处理能力使重试的定时同步从而回避无用的冲突。
另一方面,在该终端主导的基于测量的授理控制中,数据包网内的以路由器为代表的数据包转发装置采用Diffserv(Differentiated services)即区分服务型的优先级控制队列。
作为典型的具体例子,有一种存在转发原本数据流的优先级和转发试验数据包的试用级,设定带宽上限为优先级和试用级的总带宽,并且使优先级在试用级之前转发的机构。即,假设对于100Mbps的传输路径,设定了40Mbps的总带宽的上限值,并且在传输线中已经有优先级35Mbps的数据流存在。如果新数据流要求5Mbps以下的带宽,则用于请求的试验数据包可以以试用级进行转发,通过从接收终端将这些内容通知给传输终端,传输终端可以以优先级设置新的数据流。另一方面,如果是要求超过5Mbps带宽的数据流,在传输阶段内试用数据包质量恶化,由于该有故障结果是由接收终端通知的,所以传输终端不发送原本想要的数据流。
依照这种机构,路由器不对每个数据流进行状态管理或授理确定,可以仅以等级进行数据流速限制,在包含终端的通信系统整体中,实现授理确定且保证每个数据流质量。
作为数据流速监测和数据流速限制的机构,ATM的UPC是一个具有代表的例子,虽然UPC也规定了监测包括CLP=0的优先级单元和CLP=1的试用级单元的总带宽的ATM转发能力,但是,在违反的时候,或者即使是优先级单元也进行放弃,或者将优先级单元变成非优先级单元。
但是,较优的是优先级数据流并不被总带宽的上限所限制,一旦被授理的优先级的数据流不进行放弃,而是继续保持原样发送,另外,在特定的情况下,与总带宽的上限值不相关,也存在不通过试用级的试验流程而是马上授理优先级授理的数据流。以下以三种例子说明该特定情况。
列举了带宽可变型数据流的带宽变动的情况作为第一例。考虑了在数据数据流速变化的通信中,实际的通信带宽下降到比试验数据包下的通信带宽低的情况。例如,对于40Mbps的上限,在已经设定了10条4Mbps带宽的数据流的情况下,分别使带宽下降到3.5Mbps。于是,实际的总使用带宽为35Mbps,产生了5Mbps的空余。因为在这种状态下,如果要设定5Mbps的新数据流,如果发送5Mbps的试用级的试验数据包,则此时在带宽上产生空余,所以在接收终端肯定为质量良好,并且实际设置新的优先级数据流。但是,之后,如果每个数据流恢复到原本通信带宽的4Mbps,则总带宽变为45Mbps,在现有技术中,超过了带宽上限40Mbps的5Mbps的部分被放弃。在这种情况下,会影响所有的数据流,并且使通信网络总处理能力显著下降。作为解决其的方法,考虑了一种在大于原本数据流带宽的带宽中进行试验数据包的发送。即,在上述例子中,以大于原本5Mbps数据数据流速的6Mbps发送试验数据包而避免上述问题。然而,稳定整个网络的信息量的技术极大的增加了每一数据流的试验数据包的数目。另外,该技术经常不能建立新的数据流,特别是包括窄带宽的访问部分。或者,作为解决其的方法,虽然存在有一种通过延长试验数据包的测量时间而消减通信量变化的方法,但是,确定建立数据流的可能性时间变长,且因此可靠性恶化。
因此,在相关的情况下,理想的是与数据流量的变化无关,也可以保持原样地持续以5Mbps转发一旦接收的优先级的数据流。
另外,在以下的第2例和第3例中,涉及不通过试用级的试验方法,也不被总带宽的上限值限制,而立即授理优先级数据流。
即,作为第2例,列举了强制切换电路的情况。以往,存在一种考虑产生了电路故障的情况并设定备用的通信电路的方式。具体内容如图18所示,假设在两个数据包转发装置11h、11i之间准备两条电路,通过某种方法使负载数据流接数据流的分散在每个电路。在该状态下,在一方的电路(例如电路A)产生了故障的情况下,不能将经该电路A进行转发的数据流X完全转发到备用电路(例如电路B)中。但是,在故障产生之前备用电路(电路B)已经存在数据流Y的情况下,产生了它们的总和超过了一条电路的容量,并且无论数据流X还是Y都产生了放弃的问题。即,在上述例子中,分别在两电路中设定40Mbps的上限,并且已经以35Mbps转发优先级的数据包。如果在该状态下在某一方的电路中产生故障,则将在通常电路上试图转发70Mbps的优先级的数据包,并且对超过带宽限制的上限40Mbps相当于30Mbps的数据包进行放弃。但是,实际上,在该情况下,对特定数据流限定的放弃,如果不能通过路由器存储数据流上的信息则就不能实现,相应的损害会波及所有的数据流,会使通信网络总处理能力显著下降。
因此,在该情况下,即使在从故障电路转换到另一电路之后超过了电路的容量,至少使优先级的数据流在新的电路中持续转发。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切换的数据流不通过以试用级重试的流程,而且必须使其在优先级下保持原样继续。
另外,作为第3例,列举了实现移动终端中的移交的情况。在上述现有技术中,在假设了移动终端的移交的情况下,重新发送试验数据包到作用为目标路径的新的通信路径,并确定可否通信,但是如果在新通信电路中在优先级数据包已经用至上限,且新的数据流移交到通信路径上的情况下,移交的数据流不具有到优良的质量,通信质量恶化。并且,与上述2例相同,并不限于已经移交的数据流,而是会导致所有共有相同电路的数据流质量恶化。
因此,与上述第2例相同,理想的是不论电路容量的上限值,在新的通信路径中立即对移交的数据流以优先级持续下去。
同样,上述现有的终端主导的基于测量的呼叫授理系统存在以下问题。
即,如上述现有技术,在通过比原本通信的优先级数据包较低的优先权转发试验数据包,而终端以完全独立的且分布式的方法,提供公共通信服务的情况下,有以下状况。总之,为了进行实际的流量控制,在呼叫控制装置进行了包括服务同意的肯定的主要授理确定,而且边缘(edge)数据包转发装置必须监测用户的数据包发送量,而且必须监测优先权转换。呼叫控制装置必须一直控制边缘数据包转发装置,从而边缘数据包转发装置正确执行监测任务。由此,呼叫控制装置必须与边缘数据包转发装置进行频繁的控制信号交换,结果增加了必要的通信带宽和授理负载。
另外,在现有的质量保证型数据包转发系统的数据包数据流速监测中,仅仅测量数据流速的最大值。但是,在终端主导的基于测量授理控制的情况下,终端降低通信量或中止通信会被确定为通信网络呈可用状态。因此,这时其他终端发送试验数据包被授理为新的通信。
另外,在上述现有终端主导的基于测量的呼叫授理控制系统中,还有以下要求。
即,上述文献中公开的终端主导的基于测量的呼叫授理控制系统,由于以下的特征,使得对终端操作进行的精确监测变得必要。在该系统中,传输端在建立通信之前发送试验数据包并肯定通信质量、接收端正确地向传输端通知接收的数据包的状态、传输端对应数据包接收状态确定可否通信话路发送规则的通信话路数据包、将规则的通信话路数据包以比用于试验数据包的带宽要窄但不太窄的带宽进行发送这些都是终端正确地工作所必须的条件。因此,该通信系统比较现有的网络主导型呼叫授理控制系统,必须在更详细的等级下对终端操作进行监测,该系统以这些条件是否合适的工作有效地实现了影响系统运作成本。但是,在已经提议的终端主导的基于测量的呼叫授理控制系统中,没有对这种终端监测进行详细的研究。
进而,在上述终端主导的基于测量的呼叫授理控制系统中,在通过网络中的监测装置来监测终端操作的情况下,无法从监测装置中得知从监测装置到接收终端之间的部分的质量恶化。即使该部分内没有得到很好的质量,接收端也可以有意的通知了良好质量。这样的的恶意操作必须进行监测。
另外,在上述现有的终端主导的基于测量的呼叫授理控制系统中,在预通信阶段将试验数据包设定在低于原本想要的通信的优先权的试用级并将其发送,依照试通信结果,在再次以试验级或原本想要的优先级发送数据包。以这样的配置,该系统并不能确定对终端装置收费的定时。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目的在于监测数据包通信量和数据包的通信质量,根据监测结果进行数据包的发送控制,例如,通过根据监测结果的发送优先级数据包的控制、试用级数据包的重试控制、试用级数据包的立即中止、根据概率的同步发送控制防止在终端的信息量堵塞,由此提高了总处理能力。
另外,本发明鉴于上述其他问题,目的在于解决不被数据流速限制,而立即授理数据包为优先级数据包,且保证授理的数据流的质量直到数据流的结束。另外,本发明鉴于上述其他问题,目的在于执行终端主导的基于测量的授理控制,其包括不增加处理负载而以各自的优先级转发试验和优先数据包,同时以低成本适当地进行数据包的服务种类(ToS)和数据流速的监测。
另外,本发明鉴于上述其他问题,目的在于设置终端操作的监测装置,从而要监测的与通信相关的数据包是通过监测装置而转发。从而实现集中的监测,在削减数据包转发装置设备成本的同时,也削减了数据包转发系统的操作成本。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通过将根据试验数据包确定授理可能性的阶段和进行合适的通信的阶段分离监测的监测装置,可以扩大可以监测的通信话路数目,并降低每个通信话路的监测装置的成本。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通过利用监测装置有意的放弃传输终端发送的试验数据包,监测接收终端是否正确的将接收结果通知给传输终端,由此可以检测出恶意动作。
发明内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重试通信控制方法所用于的数据包通信系统具备连接到网络和至少一个终端装置的多个数据包转发装置,且可以依照分配到数据包的优先权等级交换终端装置之间的数据包。该方法包括从呼叫源终端装置在预定时间段将试用级的数据包送出,估计该数据包的通信质量是否足够,如果足够,之后将数据包作为优先级的数据包发送,如果不够,则在第二时间段停止试用级的数据包发送,在经过上述预定时间之后,基于监测到的优先级的数据包通信量,估计是否可以发送试用级的数据包,在确定为可以的情况下,上述呼叫源终端装置在预定时间内再度发送试用级的数据包。
另外,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另一重试通信控制方法所用于的数据包通信系统具备连接到网络和至少一个终端装置的多个数据包转发装置,且可以依照分配到数据包的优先权等级交换终端装置之间的数据包。该方法包括从呼叫源终端装置在预定时间段将试用级的数据包送出,估计该数据包的通信质量是否足够,如果足够,之后将数据包作为优先级的数据包发送,如果不够,则在第二时间段停止试用级的数据包发送,在经过第二预定时间段之后,基于之前的试用级的数据包通信质量的等级,估计是否可以发送试用级的数据包,在确定为可以的情况下,上述呼叫源终端装置在预定时间段再度发送试用级的数据包。
另外,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另一重试通信控制方法所用于的数据包通信系统具备连接到网络和至少一个终端装置的多个数据包转发装置,且可以依照分配到数据包的优先权等级交换终端装置之间的数据包。该方法包括从呼叫源终端装置在预定时间段将试用级的数据包送出,估计该数据包的通信质量是否足够,如果足够,之后将数据包作为优先级的数据包发送,如果不够,则在第二时间段停止试用级的数据包发送,在经过第二预定时间段之后,基于从之前的试用级的数据包通信质量所估计的执行概率,估计是否可以发送试用级的数据包,在确定为可以的情况下,上述呼叫源终端装置在预定时间段再度发送试用级的数据包。
另外,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另一重试通信控制方法所用于的数据包通信系统具备连接到网络和至少一个终端装置的多个数据包转发装置,且可以依照分配到数据包的优先权等级交换终端装置之间的数据包。该方法包括从呼叫源终端装置在预定时间段将试用级的数据包开始送出,随时的间估计该数据包的通信质量是否足够,如果足够且足够的状态持续预定的时间段,将数据包作为优先级的数据包发送,如果不够,马上停止试用级的数据包发送,并且停止在第二预定时间段发送试用级的数据包,在通过第二预定时间段之后,估计是否可以发送试用级的数据包,在确定为可以的情况下,上述呼叫源终端装置在预定时间段再度发送试用级的数据包。
在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中,从开始转发优先级的数据包的时间开始,对上述呼叫源终端装置收费。
另外,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重试通信控制系统,其包括连接到网络和至少一个终端装置的多个数据包转发装置,试用级的数据包从一个终端装置被发送到另一终端装置,从而依照发送的数据包的质量确定可否发送优先级的数据包。该系统包括将试用级的数据包在预定时间段内送出的设备;估计该数据包的通信质量是否足够的设备;如果足够,之后将数据包作为优先级的数据包发送的设备;如果不够,则在第二预定时间段停止试用级的数据包发送的设备;在经过第二预定时间段之后,基于监测到的优先级的数据包通信量速率估计是否可以发送试用级的数据包的设备;和在确定为可以的情况下,从呼叫源终端装置在预定时间段内再度发送试用级的数据包的设备。
在该最佳实施方式中,每个终端装置都具备上述各个设备。
在该最佳实施方式中,每个数据包转发装置都具备上述各个设备。
在该最佳实施方式中,该系统还具备在转发优先级的数据包的时刻开始对上述呼叫源终端装置开始收费的呼叫控制装置。
另外,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另一重试通信控制系统,其包括连接到网络和至少一个终端装置的多个数据包转发装置,试用级的数据包从一个终端装置被发送到另一终端装置,从而依照发送的数据包的质量确定可否发送优先级的数据包。该系统包括:将试用级的数据包在预定时间段内送出的设备;估计该数据包的通信质量是否足够的设备;如果足够,之后将数据包作为优先级的数据包发送的设备;如果不够,则在第二预定时间段内停止试用级的数据包发送的设备;在经过第二预定时间段之后,基于之前的试用级的数据包的通信质量等级估计是否可以发送试用级的数据包的设备;在确定为可以的情况下,从上述呼叫源终端装置在上述预定时间段内再度发送试用级的数据包的设备。
在该最佳实施方式中,每个终端装置都具备上述各个设备。
在该最佳实施方式中,每个数据包转发装置都具备上述各个设备。
在该最佳实施方式中,该系统还具备在转发优先级的数据包的时刻开始对上述呼叫源终端装置开始收费的呼叫控制装置。
另外,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提供另一重试通信控制系统,其包括连接到网络和至少一个终端装置的多个数据包转发装置,试用级的数据包从一个终端装置被发送到另一终端装置,从而依照发送的数据包的质量确定可否发送优先级的数据包。该系统包括:将试用级的数据包在预定时间段内送出的设备;估计该数据包的通信质量是否足够的设备;如果足够,之后将数据包作为优先级的数据包发送的设备;如果不够,则在第二预定时间段内停止试用级的数据包发送的设备;在经过上述第二预定时间段之后,基于从发送之前的试用级的数据包通信质量中估计出的执行概率,估计是否可以发送试用级的数据包的设备;在确定为可以的情况下,从上述呼叫源终端装置在上述预定时间段内再度发送试用级的数据包的设备。
在该最佳实施方式中,每个终端装置都具备上述各个设备。
在该最佳实施方式中,每个数据包转发装置都具备上述各个设备。
在该最佳实施方式中,该系统还具备在转发优先级的数据包的时刻开始对上述呼叫源终端装置开始收费的呼叫控制装置。
另外,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另一重试通信控制系统,其包括连接到网络和至少一个终端装置的多个数据包转发装置,试用级的数据包从一个终端装置被发送到另一终端装置,从而依照发送的数据包的质量确定可否发送优先级的数据包。该系统包括:将试用级的数据包在预定时间段内送出的设备;随时的估计该数据包的通信质量是否足够的设备;如果通信质量足够且足够的状态持续预定的时间段,将数据包作为优先级的数据包发送的设备;如果通信质量不够,则马上停止上述试用级的数据包发送,并在第二预定时间段内停止该数据包的发送的设备;在通过上述第二预定时间段之后,估计是否可以发送试用级的数据包的设备;在确定为可以的情况下,从上述呼叫源终端装置在上述预定时间段内再度发送试用级的数据包的设备。在该最佳实施方式中,每个终端装置都具备上述各个设备。
在该最佳实施方式中,每个数据包转发装置都具备上述各个设备。
在该最佳实施方式中,该系统还具备在转发优先级的数据包的时刻开始对上述呼叫源终端装置开始收费的呼叫控制装置。
另外,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实施在数据包通信系统中的方法,该系统包括连接到网络和至少一个终端装置的多个数据包转发装置,其可以分配给数据包的优先权等级在终端装置之间交换数据包。该方法使得数据包通信系统执行:将试用级的数据包在预定时间段从呼叫源终端终端发送的方法;估计该数据包的通信质量是否足够的方法;如果通信质量足够,之后将数据包作为优先级的数据包发送的方法;如果不够,则在第二预定时间段内停止试用级的数据包发送的方法;在通过上述第二预定时间段之后,基于监测到的优先级的数据包通信数据流速估计是否可以发送试用级的数据包的方法;在确定为可以的情况下,从上述呼叫源终端装置在上述预定时间段内再度发送试用级的数据包的方法。
另外,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用于数据包转发装置的数据包转发可能性确定方法,该数据包转发装置依照数据包转发优先级等级,例如由来自第一终端装置的转发请求指定的试用级或优先级,将数据包从第一终端装置转发到第二终端装置。该数据包转发可能性确定方法包括:预设不放弃试用级的数据包的试用级带宽容量,并且试用级和优先级的数据包的总数据流速超过上述试用级带宽容量的情况下,放弃试用级的数据包。
在本发明中,在由于带宽变动或者新的传输请求等导致试用级和优先级的总数据流速超过上述试用级带宽容量的情况下,则放弃试用级数据包。
在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中,在包括新的传输请求的数据包的总数据包数据流速超过上述试用级带宽容量的情况下,在该新数据包是试用级的数据包的时候,放弃该新数据包,在是优先级的数据包的时候,使该新数据包通过。
在该实施方式中,包括新的传输请求的数据包的总数据包数据流速超过上述试用级带宽容量的情况,如果该新数据包变成优先级的数据包,则也使其通过。
在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中,还预设不放弃优先级的数据包的优先级带宽容量,在包括新的传输请求的优先级的数据包的总数据包数据流速超过优先级带宽容量的情况下,放弃该新优先级的数据包。
在该实施方式中,在包括新的传输请求的优先级的数据包的总数据包数据流速超过上述试用级带宽容量的情况下,即使该新数据包是优先级的数据包,则也放弃该数据包。
在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中,以通信带宽可变的数据流转发数据包,在由于通信带宽扩大而使上述总数据流速超过上述试用级带宽容量的情况下,则放弃该试用级的数据包。
在本实施方式中,以通信带宽可变的数据流转发数据包,在由于通信带宽扩大而使上述总数据流速超过上述试用级带宽容量的时候,如果是试用级的数据包则对其进行放弃。
在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中,还预设不放弃优先级的数据包的优先级带宽容量,在由于通信带宽扩大而使上述总数据流速超过上述试用级带宽容量的情况下,则放弃该优先级的数据包。
在本实施方式中,预设不放弃优先级的数据包的优先级带宽容量,在由于通信带宽扩大而使上述总数据流速超过上述优先级带宽容量的时候,即使是优先级的数据包也要对其进行放弃。
在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中,一终端装置作出传输试用级的数据包请求,并且对应产生的传输质量,作出传输优先级的数据包或者再度传输试用级的数据包的请求。
在本发明中,终端装置应用于终端主导的基于测量的授理控制,其中终端装置作出传输试用级的数据包的请求,并且对应产生的传输质量,作出传输优先级的数据包或者再度传输试用级的数据包的请求。
另外,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数据包转发装置用于依照数据包转发优先权等级,例如由来自第一终端装置的转发请求所指定的试用级或优先级,将数据包从第一终端装置转发到第二终端装置。该数据包转发装置包括:预存不放弃试用级的数据包的试用级带宽容量的存储部;在试用级和优先级数据包的总数据流速超过上述试用级带宽容量的情况下,放弃试用级的数据包的数据流速监测部。
在本发明中,在由于带宽变动或者新发送请求等使试用级和优先级的数据包总数据流速超过上述试用级带宽容量的情况下,放弃试用级的数据包。
在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中,上述数据流速监测部在包括新传输请求的数据包的总数据包数据流速超过上述试用级带宽容量的情况下,在该新数据包是试用级的数据包的时候,则放弃该新数据包,在是优先级的数据包的时候,则使该新数据包通过。
在该实施方式中,在包括新传输请求的数据包的总数据包数据流速超过上述试用级带宽容量的情况下,,如果该新数据包是优先级的数据包,则也使其通过。
在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中,还在上述存储部预存不放弃优先级的数据包的优先级带宽容量,上述数据流速监测部在包括新传输请求的数据包的总数据包数据流速超过上述优先级带宽容量的情况下,放弃该新的优先级的数据包。
在该实施方式中,在包括新传输请求的数据包的总数据包数据流速超过上述优先级带宽容量的情况下,即使该新数据包是优先级的数据包也要放弃该数据包。
在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中,以通信带宽可变的数据流转发数据包,上述数据流速监测部在由于扩大通信带宽而使上述总数据流速超过上述试用级带宽容量的情况下,则放弃上述试用级的数据包。
在本实施方式中,以通信带宽可变的数据流转发数据包,在由于通信带宽扩大而使上述总数据流速超过上述试用级带宽容量的时候,如果是试用级的数据包则进行放弃。
在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中,还在上述存储部预存不放弃优先级的数据包的优先级带宽容量,上述数据流速监测部在由于通信带宽扩大而使上述总数据流速超过上述优先级带宽容量的情况下,放弃优先级的数据包。
在本实施方式中,以通信带宽可变的数据流转发数据包,在由于通信带宽扩大而使上述总数据流速超过上述优先级带宽容量的时候,即使是优先级的数据包也要进行放弃。
在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中,安排有可以分别转发优先级和试用级的数据包,并且由上述数据流速监测部进行监测的多条电路,如果至少在一条电路上产生故障,从而该至少一条故障电路上的数据包的所有数据流被转换到其他电路中的至少第二电路,且如果在上述第二电路中的上述试用级和优先级数据包的总数据流速超过试用级带宽容量的情况下,上述数据流速监测部放弃上述试用级的数据包。
本实施方式中如果至少一个电路发生故障,则将所有故障电路中的数据包的数据流转换到至少的第二电路。
在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中,上述终端装置是以无线电发送上述数据包的移动终端装置,在由于由该移动终端装置的移动所导致的的移交,使上述试用级和优先级数据包的总数据流速超过上述试用级带宽容量的情况下,上述数据流速监测部放弃上述试用级的数据包。
在该实施方式中,终端装置是以无线电发送上述数据包的移动终端装置,适用于存在伴随该移动终端装置的移动的移交的情况。
另外,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实施在数据包转发装置中的方法,用于依照数据包转发优先权等级,例如由来自第一终端装置的转发请求所指定的试用级或优先级,将数据包从第一终端装置转发到第二终端装置。该方法使得数据包转发装置执行以下方法:预设不放弃试用级的数据包的试用级带宽容量的方法;和在试用级和优先级的数据包的总数据流速超过上述试用级带宽容量的情况下,放弃试用级的数据包的方法。
在本发明中,在由于带宽变动或者新发送请求等使试用级和优先级的数据包的总数据流速超过上述试用级带宽容量的情况下,放弃试用级数据包。
另外,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数据包转发系统包括多个终端装置,多个数据包转发装置和一呼叫控制装置,该终端装置作出作为数据包转发优先权等级的试用级的呼叫设置请求,并且对应产生的通信质量结果,作出优先级的或再度作出试用级的呼叫设置请求,该数据包转发装置介于多个终端装置之间,从而以各自的优先权等级转发数据包,该呼叫控制装置管理各个终端装置发出的呼叫状态。上述呼叫控制装置预先存储合同信息,该合同信息至少包含对于由呼叫控制装置控制的终端装置可用的优先权等级转换模式,且在建立了呼叫的时候,对调节呼叫进行终端装置的数据包转发装置通知监测信息,该监测信息包括对与呼叫相关交换的数据包进行识别的信息、用于确定结合呼叫交换的数据包是否符合合同信息的信息,且至少包括表示优先权等级转换模式的标识符。上述数据包转发装置接收上述监测信息,且基于上述标识符,估计来自涉及呼叫的终端装置的数据包的优先权等级转换,还确定与每一数据包的优先权等级相关的服务类型是否符合合同信息。
本发明进行终端主导的基于测量的授理控制,其中作出作为数据包转发优先权等级的试用级的呼叫设置请求,并且与相关的通信质量结果对应,作出优先级或者再次作出试用级呼叫设置请求。呼叫控制装置因为在进行向数据包发出监测指示之际,通知表示优先权等级的转换模式的标识符,所以,数据包转发装置之后基于该标识符,可以一边对与呼叫相关的终端装置发送的数据包的优先权等级转换进行估计,一边进行监测。
在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中,上述数据包转发装置在确定上述服务类型不符合上述合同信息的时候,将该内容通知给上述呼叫控制装置,上述呼叫控制装置则切断与该呼叫相关的通信。
在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中,上述数据包转发装置在确定上述服务类型不符合上述合同信息的时候,则放弃该数据包。
在本实施方式中,违反合同的数据包被放弃。因此,本实施例仅转发符合合同信息的数据包。
在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中,上述数据包转发装置在确定上述数据包服务类型不符合上述合同信息的时候,以与符合上述合同信息的服务类型相关的优先权等级转发数据包。
在本实施方式中,违反合同的数据包被变更为符合合同信息的数据包。因此,所有的数据包变为符合合同信息的数据包。
在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中,上述呼叫控制装置在从上述终端装置发送呼叫设置请求的时候,确定被呼叫设置请求的服务类型是否符合上述合同信息,如果不符合,则拒绝该呼叫设置请求。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果呼叫设置请求不符合合同信息,则拒绝该呼叫设置。因此,在发送数据包之前,拒绝违反合同的呼叫。
另外,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另一数据包转发系统包括多个终端装置,多个数据包转发装置和一呼叫控制装置,该终端装置作出以相应于多个优先权等级之一的服务类型转发数据包的呼叫设置请求,该数据包转发装置介于多个终端装置之间,从而以各自的优先权等级转发来自终端装置的数据包,该呼叫控制装置管理来自各个终端装置的呼叫状态。上述呼叫控制装置在建立了呼叫的时候,对调节呼叫进行终端装置的数据包转发装置通知监测信息,该监测信息包括对与呼叫相关交换的数据包进行识别的信息、用于确定涉及呼叫而交换的数据包是否符合合同信息的信息。上述数据包转发装置具有用于数据包的最小数据流速的预设的阈值,基于接收上述监测信息,监测来自关于呼叫的终端装置发送出的数据包的数据流速,且在数据流速小于上述阈值的情况下,将该内容通知给上述呼叫控制装置,上述呼叫控制装置如果接收到数据流速小于上述阈值的内容,则切断与呼叫相关的通信。
在本发明中,建立了呼叫并且开始数据包通信,而且在数据包的数据流速比阈值的情况下,则切断该呼叫相关的通信。
在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中,上述数据包转发装置具有用于数据包最大数据流速的预设的上限阈值,在数据流速大于上述上限阈值的情况下,将该内容通知给上述呼叫控制装置,上述呼叫控制装置如果接收到数据流速大于上述阈值的内容,则切断与呼叫相关的通信。
本实施方式在用于呼叫的数据包的数据流速大于上限阈值的情况下,切断与呼叫相关的通信。本实施同样监测数据包的数据流速小于下限阈值的情况。
在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中,上述数据包转发装置基于令牌桶(bucket)的大小监测数据包的数据流速,并且设定大于令牌计数器的初始值的值作为用于上述数据包的最小数据流速的阈值。
在本实施方式中,基于令牌桶的令牌计数器,整体监测数据包数据流速的增减。
另外,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数据包监测方法用于数据包转发系统,该系统作出作为数据包转发优先权等级的试用级的呼叫设置请求,且依照相关的通信质量结果,作出优先级或者再次作出试用级的呼叫设置请求,从而转发数据包。该方法包括:预设至少包含对每一使用者可用的优先权等级转换模式的合同信息;在建立了呼叫之后,基于监测信息估计要转发的数据包的优先权等级,该监测信息包含了用于识别与呼叫有关进行交换的数据包的信息、和用于确定与呼叫有关进行交换的数据包是否符合上述合同信息的,且至少包括表示优先权等级转换模式的标识符的信息;并且确定与指定数据包的优先权等级相关的服务类型是否符合上述合同信息。
本发明进行终端主导的基于测量的授理控制,该控制作出作为数据包转发优先权等级的试用级的呼叫设置请求,并且依照相关的通信质量结果,作出优先级或者再次作出试用级的呼叫设置请求。在向数据包转发装置的发出监测指示之际,通知表示优先权等级转换模式的标识符,所以,数据包转发装置之后基于该标识符,可以一边估计基于呼叫互相通信的终端装置发送的数据包的优先级等级的转换,一边进行监测。
另外,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用于数据包转发系统的另一数据包监测方法,该系统以相应于多个优先权等级之一的服务类型作出用于转发数据包的呼叫设置请求,并且转发每一优先权等级的数据包。该方法包括,在建立呼叫之后,监测与呼叫相关的数据包的数据流速,并且如果数据流速低于用于数据包最小流速的预设阈值,切断与呼叫相关的通信。
在本发明中,虽然建立了呼叫并且开始数据包通信,但是,在数据包的数据流速比阈值低的情况下,则切断与该呼叫相关的通信。
另外,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呼叫控制装置接收作为数据包转发优先权等级的试用级的呼叫设置请求,并与通信质量结果对应,接收优先级或者再次接收试用级的呼叫设置请求。该呼叫控制装置具备:预存合同信息的合同信息存储部,该合同信息至少包含对调节终端装置可用的优先级等级的转换模式;合同信息确定部,其在呼叫设置请求的时候,确定与呼叫设置请求相关的呼叫的服务类型是否与上述合同信息符合;监测信息通知部,其将包含了用于识别与呼叫有关进行交换的数据包的信息、用于确定与呼叫有关进行交换的数据包是否符合上述合同信息的信息,且至少包含表示上述优先权等级转换模式的标识符的信息的监测信息,在建立了呼叫的时候,通知给调节终端装置的数据包转发装置;和呼叫状态管理部,其在从数据包转发装置接收了指定数据包的服务类型不符合合同信息的时候,切断与呼叫相关的通信。
另外,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数据包转发装置是一种将数据包以与其服务类型对应的优先权等级转发的数据包转发装置,其具备:级别转换监测部,其如果接收到监测信息,该监测信息包括对结合呼叫交换的数据包进行识别的信息、用于确定与呼叫相关交换的数据包是否符合合同信息的信息,且至少包括表示优先权等级转换模式的标识符,则基于上述标识符,一边对来自与呼叫相关的终端装置的数据包的优先权等级的转换进行估计,一边确定与每一数据包的优先权等级相关的服务类型是否适合上述合同信息;数据包放弃部,其在确定为服务类型不符合上述合同信息的时候,则放弃该数据包;数据包改写部,其在确定为上述数据包类型不符合上述合同信息的时候,将上述服务类型改写为符合上述合同信息的服务类型。
另外,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数据包转发装置是一种将数据包以与其服务类型对应的优先权等级转发的数据包转发装置,其具备数据包数据流速监测部,该数据包数据流速监测部具有与上述数据包的最小数据流速相关的预设的阈值,其基于接收到的监测信息,监测来自上述与呼叫有关的终端装置发送出的数据包的数据流速是否低于上述阈值,该监测信息包括对结合呼叫交换的数据包进行识别的信息、用于确定与呼叫相关交换的数据包是否符合合同信息的信息。
另外,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数据包转发系统包括存在于多个终端装置间的多个数据包转发装置,从而以各自的优先权等级转发数据包,该系统具备:进行上述数据包监测的监测装置;呼叫控制装置,其在管理上述终端装置间的呼叫状态的同时,在接收呼设定请求的时候,确定是否将与该呼叫相关的数据包作为监测对象,并且在确定为设为监测对象的情况下,控制该数据包使其通过上述监测装置。
在本发明中,对于监测的呼叫所交换的数据包通过监测装置被转发。因此,监测功能可以被一元化在监测装置中。
在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中,上述呼叫控制装置在确定监测与呼叫相关的数据包的情况下,将上述监测装置的地址作为目标地址通知给进行与上述呼叫相关的数据包的交换的终端装置,并将包含了进行与上述呼叫相关的数据包交换的终端装置的地址的监测开始指示发送给上述监测装置,上述监测装置在接收到了上述监测开始指示之后,对包含在上述监测开始指示中的第一个终端装置地址是发送源地址的数据包进行监测,对于该数据包,将数据包的目标地址改写为包含在上述监测开始指示中的第二个终端装置的地址,并且发送该数据包。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监测装置地址作为目标地址通知给在监测的以呼叫进行通信的终端装置,并且将终端装置发送的数据包转发给监测装置,并在监测装置中改写目标地址和发送地址然后转发到真正的目标终端装置中。因此,在作为监测目标的终端装置的对于呼叫的而交换的数据包经由监测装置被收发。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另一种数据包转发系统是一种存在于多个终端装置间,对呼叫源终端装置以各自的优先权等级发出数据包并转发到目标终端装置中的系统,其具备:进行上述数据包监测的监测装置;呼叫控制装置,其在管理上述终端装置间的呼叫状态的同时,在将转发的数据包作为监测对象的情况下,控制该监测的数据包使其到达上述监测装置。
本发明控制监测的数据包使其到达监测装置。因此,监测功能可以被一元化在监测装置。
在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中,上述呼叫控制装置在将上述转发的数据包作为监测和转发对象的时候,将与上述监测对象数据包的通信相关的终端装置的地址通知给调节与上述监测的数据包的通信相关的终端装置的各个数据包转发装置,并将包含了与上述监测的数据包的通信相关的终端装置的地址的监测开始指示发送到上述监测装置中,上述数据包转发装置在接收了与上述监测的数据包的通信相关的终端装置的地址之后,将数据包的发送源地址在通知的地址中的的数据包的目标地址改写为上述监测装置的地址,并转发该数据包。该监测装置在接收了上述监测开始指示之后,对发送源地址是在包含于监测开始指示的终端装置地址中的数据包进行监测,并且对于该数据包,将目标地址改写为包含在上述监测开始指示中的目标终端装置的地址,并发送该数据包。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边缘数据包转发装置中,监测的数据包的目标地址被改写为监测装置的地址然后被转发到监测装置中,在监测装置中,数据包的目标地址被改写为真正的目标终端装置的地址并被转发到真正的目标终端装置中。因此,监测的数据包经由监测装置被交换。
在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中,上述数据包转发装置依照MPLS(多协议标签转换Multi Protocol Label Switching)转发数据包,并且将用于在所有终端装置间通过上述监测装置的LSP(标签转换路径Label Switch Path)预设在上述数据包转发装置中,上述呼叫控制装置在将上述转发数据包作为监测对象的情况下,将与上述监测的数据包的通信相关的终端装置的地址通知给调节与上述监测的数据包的通信相关的终端装置的各个数据包转发装置,上述数据包转发装置在接收了与上述监测的数据包的通信相关的终端装置的地址之后,将用于通过上述监测装置的LSP标签,设置为从具有被通知的地址的终端装置向目标终端装置发送的数据包的MPLS的标签。
在本实施方式中,边缘数据包转发装置选择用于通过监测装置的LSP的标签作为监测的数据包的标签并进行转发。因此,监测的数据包经由监测装置被交换。
在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中,连接上述监测装置,使其可以从预先确定的两个数据包转发装置之间的路径中获取数据包,上述数据包转发装置通过MPLS转发数据包,并且在整个终端装置之间,在上述数据包转发装置上预先设定经由上述两个数据包转发装置之间的路径的LSP。上述呼叫控制装置在以上述转发的数据包为监测对象的情况下,将与上述监测对象的数据包的通信相关的终端装置的地址,通知给调节与上述监测的数据包的通信相关的终端装置的各个数据包转发装置,上述数据包转发装置在接收了与上述监测的数据包的通信相关的终端装置的地址之后,设置用于通过两个数据包转发装置之间的路径的LSP标签,为从具有被通知的地址的终端装置发送到目标终端装置的每一监测的数据包的MPLS标签。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边缘数据包转发装置中,选择用于经由特定的两个数据包转发装置之间的路径的LSP标签作为监测的数据包的标签。在该路径中,连接监测装置使其可以从路径获取数据包。因此,监测的数据包可以到达监测装置。
在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中,各个数据包转发装置具有与上述监测装置对应的输出端口,上述呼叫控制装置在将上述转发数据作为监测对象的情况下,将与上述监测的数据包的通信相关的终端装置的地址,通知给调节与上述监测的数据包的通信相关的终端装置的各个数据包转发装置,上述数据包转发装置在接收了与上述监测的数据包的通信相关的终端装置的地址之后,将通过与上述监测的数据包的通信相关的终端装置的地址对应的端口的数据包,复制到与上述监测装置对应的输出端口中。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边缘数据包转发装置中,将通过与上述监测的数据包的通信相关的终端装置的地址对应的端口的数据包,复制到了与上述监测装置对应的输出端口中。因此,监测的数据包到达监测装置。
在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中,还具备可以识别上述监测的数据包的输入设备。
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从外部指定应该监测的数据包。
在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中,通过将指定呼叫的指示输入到上述输入设备中,从而识别上述监测的数据包。
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呼叫接呼叫的指定应该作为监测对象的数据包。
在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中,通过将指定的终端装置指示输入到上述输入设备中,识别上述监测的数据包。
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终端装置接终端装置的指定应该作为监测对象的数据包。
在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中,通过将指定特定用户的指示输入到上述输入设备中,从而识别监测的数据包。
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用户接用户的指定应该作为监测对象的数据包。
在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中,上述呼叫控制装置具备对每个终端装置和用户记录监测的结果的通信历史管理部,终端装置或者用户发出新的通信请求的时候,基于该监测结果识别上述监测的数据包。
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可以参考过去监测结果的历史,从进行异常动作可能性高的终端装置开始选择监测对象。在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中,上述呼叫控制装置在进行新的通信请求的时候,基于记载在呼叫控制信号中的通信属性来识别上述监测的数据包。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异常操作的可能性不相关,例如也可以从请求较大的通信带宽的呼叫开始依照顺序选择监测对象。
在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中,上述呼叫控制装置在进行新的通信请求的时候,基于记载在呼叫控制信号中的路由信息识别上述监测的数据包。
本实施例可以降低通信的监测可能性,该通信是经由具有监测功能的可靠家庭网关按路由进行的。
在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中,上述监测装置具备试验数据包监测部,其仅对试用级的试验数据包进行监测。
在本实施方式应用于终端主导型的通信系统,该系统利用试验数据包估计通信可能性。本实施例设置只监测例如试验数据包的试验数据包监测部,可以有效地进行监测装置的监测操作。
在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中,上述监测装置在将接收到的数据包转发到目标终端装置之际,有意放弃接收到的数据包,在从上述目标终端装置中接受了正确接收到该放弃的数据包的报告的情况下,则确定该目标终端装置为进行了恶意操作的终端装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检测出在正常接收的情况下错误报告为异常接收的终端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数据包监测方法是数据包转发系统中的一种方法,该数据包转发系统具备存在于多个终端装置之间并以各自的优先权等级对数据包进行转发的多个数据包转发装置、控制上述终端装置之间的呼叫状态的呼叫控制装置、和进行上述数据包监测的监测装置。上述呼叫控制装置在接收呼叫设置请求的时候,确定与该呼叫相关的数据包是否必须为监测对象,在上述呼叫控制装置确定与该呼叫相关的数据包为监测对象的情况下,将上述监测装置的地址作为目标地址,通知给进行与上述呼叫相关的数据包的交换的终端装置。上述呼叫控制装置将包含了与呼叫相关的数据包交换的终端装置的地址的监测开始指示发送给上述监测装置。上述监测装置在接收上述监测开始指示之后,对包含在上述监测开始指示中的终端装置的地址的第一个是发送源地址的数据包进行监测,上述监测装置将数据包的目标装置地址改写为包含在上述监测开始指示中的第二个终端装置的地址,并发送该数据包。
在本发明中,将监测装置的地址作为目标地址基于监测的呼叫通知给互相通信的终端装置。从终端装置发送出的数据包被转发到监测装置中,在监测装置中改写目标地址和发送源地址并发送到真正的目标终端装置中。因此,成为监测对象的终端装置在呼叫下交换的数据包经由监测装置被转发。
另外,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另一种数据包监测方法是数据包转发系统中的一种方法,该数据包转发系统具备存在于多个终端装置之间并以各自的优先权等级对数据包进行转发的多个数据包转发装置、管理上述终端装置之间的呼叫状态的呼叫控制装置、进行上述数据包监测的监测装置。上述呼叫控制装置在以上述转发的数据包为监测对象的情况下,将与上述监测的数据包的交换相关的终端装置的地址,通知给调节与上述监测的数据包的交换相关的终端装置的各个数据包转发装置。上述呼叫控制装置将包含了交换与上述呼叫相关的数据包的终端装置的地址的监测开始指示转发给上述监测装置。上述数据包转发装置在接收了上述监测的数据包通信相关的终端装置的地址之后,将发送源地址是在通知的地址中的数据包的目标地址改写为上述监测装置的地址,并发送该数据包。上述监测装置在接收上述监测开始指示之后,对发送源地址是在包含于上述监测开始指示中的终端装置的地址的数据包进行监测。上述监测装置将数据包的目标地址改写为包含在上述监测开始指示中的终端装置的地址,并以发送该数据包为主要内容。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边缘数据包转发装置中,监测的数据包的目标地址被改写为监测装置的地址然后被转发到监测装置中,在监测装置中,数据包的目标地址被改写并被转发到真正的目标终端装置中。因此,监测的数据包经由监测装置被转发。
另外,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另一种数据包监测方法是数据包转发系统中的一种方法,该数据包转发系统具备存在于多个终端装置之间,依照MPLS进行转发,且具有使得终端装置通过上述监测装置的预设LSP的多个数据包转发装置;管理上述终端装置之间的呼叫状态的呼叫控制装置;进行上述数据包监测的监测装置。在该数据包监测方法中,上述呼叫控制装置在以上述转发的数据包为监测对象的情况下,将与上述监测的数据包的交换相关的终端装置的地址,通知给调节与上述监测的数据包的交换相关的终端装置的各个数据包转发装置,上述数据包转发装置在接收到与上述监测的数据包交换相关的终端装置的地址之后,将用于通过上述监测装置的LSP标签设置为从具有被通知的地址的终端装置向目标终端装置发送的每一监测的数据包的MPLS的标签。
在本发明中,在边缘数据包转发装置中,选择用于经由监测装置的LSP标签作为监测的数据包的标签进行转发。因此,监测的数据包经由监测装置被交换。
另外,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另一种数据包监测方法是数据包转发系统中的一种方法,该数据包转发系统具备存在于多个终端装置之间,依照MPLS进行转发,且具有用于通过终端装置之间的上述监测装置的预设LSP的多个数据包转发装置;管理上述终端装置之间的呼叫状态的呼叫控制装置;可以从预设的两个数据包转发装置之间的路径获取数据包并进行上述数据包监测的监测装置。在该数据包监测方法中,上述呼叫控制装置在以上述转发的数据包为监测对象的情况下,将与上述监测的数据包的交换相关的终端装置的地址通知给调节终端装置的数据包转发装置。数据包转发装置在接收到上述监测的数据包交换相关的终端装置的地址的通知之后,将用于通过两个数据包转发装置之间的路径的LSP标签,设置为从具有被通知的地址的终端装置向目标终端装置发送的每一监测的数据包的MPLS的标签。
在本发明中,在边缘数据包转发装置中,选择用于经由两个数据包转发装置之间的路径的LSP标签作为监测的数据包的标签。该路径连接到监测装置,从而监测装置可以从路径获取数据包。因此,监测的数据包到达监测装置。
另外,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另一种数据包监测方法是数据包转发系统中的一种方法,该数据包转发系统具备进行数据包监测的监测装置;存在于多个终端装置之间,并具有与上述监测装置对应的输出端口,并对数据包以各自的优先权等级进行转发的多个数据包转发装置;管理上述终端装置之间的呼叫状态的呼叫控制装置。上述呼叫控制装置在以上述转发的数据包为监测对象的情况下,将与上述监测的数据包的交换相关的终端装置的地址,通知给调节与上述监测的数据包的交换相关的终端装置的各个数据包转发装置。上述数据包转发装置在被通知了与上述监测的数据包交换相关的终端装置的地址之后,将通过与上述监测的数据包交换相关的终端装置地址对应的端口的数据包,复制到与上述监测装置相应的输出端口中,并以此为主要内容。
在本发明中,在边缘数据包转发装置中,将通过与上述监测的数据包交换相关的终端装置地址对应的端口的数据包,复制到与上述监测装置对应的输出端口中。因此,监测的数据包到达监测装置。
另外,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呼叫控制装置具备:管理终端装置之间的呼叫状态的呼叫状态管理部;监测对象确定部,其在接收设置呼叫请求的时候确定与该呼叫相关的数据包是否必须为监测对象,并确定是否以该呼叫为监测对象;地址通知部,其在确定为将与上述呼叫相关的数据包设为监测对象的情况下,将监测装置的地址作为目标地址通知给进行与上述呼叫相关的数据包交换的终端装置;监测通信部,其将包含了进行与该呼叫相关的数据包交换的终端装置地址的显示开始指示传输到监测装置中。
另外,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另一种呼叫控制装置具备:管理终端装置之间的呼叫状态的呼叫状态管理部;地址通知部,其在将终端装置之间转发的数据包设为监测对象的情况下,将与上述监测的数据包交换相关的终端装置的地址通知给调节与上述监测的数据包交换相关的终端装置的各个数据包转发装置;监测通信部,其将包含了进行监测的数据包交换的终端装置地址的显示开始指示传输到监测装置中。
另外,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数据包转发装置具备:对呼叫源终端装置发出的数据包以优先权等级转发到目标终端装置中的数据包转发部;数据包改写部,其在被通知了与监测的数据包交换相关的终端装置的地址之后,将发送源地址是在已经通知的地址中的数据包的目标地址改写为监测装置的地址。
另外,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另一种数据包转发装置具备:对呼叫源终端装置发出的数据包以优先权等级转发到目标终端装置中的数据包转发部;标签改写部,其在被通知了与监测的数据包交换相关的终端装置的地址之后,将用于通过上述监测装置的LSP标签,设置为从具有被通知的地址的终端装置向目标终端装置发送的数据包的MPLS的标签。
另外,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另一种数据包转发装置具备:数据包监测部,其在接收了监测开始指示之后,对发送源地址是包含在上述监测开始指示中的终端装置的地址的数据包进行监测;数据包改写部,其对于被监测的数据包,将监测的数据包的目标地址改写为,包含在上述监测开始指示中的、且涉及上述监测的数据包通信的目标终端装置的地址。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重试通信控制系统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整体配置的示图;
图2是依照本发明的重试通信控制方法的第一实施方式用于说明对数据包设置的优先权转换的示图;
图3是依照本发明的重试通信控制方法的第一实施方式用于说明对数据包设置的优先权转换的示图;
图4是依照本发明的重试通信控制方法的第一实施方式说明流程的流程图;
图5是依照本发明的重试通信控制方法的第二实施方式说明对数据包设置的优先权转换的示图;
图6是依照本发明的重试通信控制方法的第二实施方式说明流程的流程图;
图7是依照本发明的重试通信控制方法的第三实施方式说明对数据包设置的优先权转换的示图;
图8是依照本发明的重试通信控制方法的第三实施方式说明流程的流程图;图9是依照本发明的重试通信控制方法的第四实施方式说明对数据包设置的优先权转换的示图;
图10是依照本发明的重试通信控制方法的第四实施方式说明流程的流程图;
图11是依照本发明的数据包转发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配置的示图;
图12是依照本发明的数据包转发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配置的示图配置;
图13是概要说明数据包转发装置内的处理的示图;
图14A和14B是概要表示数据包转发装置内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15是具有时间轴和带宽使用率的示图,其表示数据包转发装置内执行的处理的实例,例如,利用ToS控制优先权转发处理的通信质量控制处理;
图16是表示确定是否依照令牌桶中的数量来转发数据包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17A和17B是表示令牌桶的令牌计数值的改变的具体例子的示图;
图18是表示数据包转发可能性确定方法依照本发明所应用的第一典型实例的示图;
图19是表示数据包转发可能性确定方法依照本发明所应用的第二典型实例的示图;
图20是依照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表示数据包转发系统的配置的示图;
图21是表示数据包转发系统中的数据包优先权等级的示图;
图22是表示接收呼叫设置请求时候的呼叫控制装置中执行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23是表示建立了呼叫时候的呼叫控制装置中执行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24是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表示与到达数据包对应的令牌计数器中的变化的示图;
图25是依照采用了单一专用监测装置的本发明显示数据包转发系统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整体配置的示图;
图26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数据包转发系统在接收呼叫设置请求时候执行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27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数据包转发系统在建立呼叫时候执行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28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数据包转发系统中执行的监测流程的流程图;
图29是表示在数据包转发系统在监测的对象是呼叫且接收到呼叫设置请求的情况下执行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30是依照采用了单一专用监测装置的本发明显示数据包转发系统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整体配置的示图;
图31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数据包转发系统执行的监测流程的流程图;
图32是依照第二实施方式的修改例显示数据包转发装置的配置图;
图33是依照采用了单一专用监测装置的本发明显示数据包转发系统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整体配置的示图;
图34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数据包转发系统执行的监测流程的流程图;
图35是依照本发明显示数据包转发系统的第三实施方式的修改例的整体结构的示图;
图36是依照第三实施方式的修改例显示数据包转发系统中执行的监测流程的流程图;
图37是表示监测装置的修改例的配置的示图;
图38是表示相互分离的监测数据包改写单元和数据包监测单元构成的监测装置的示图;
图39是表示监测数据包改写单元执行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40是表示数据包监测单元执行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41A和41B是用于说明监测装置中执行的监测流程的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重试通信控制系统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整体配置的示图。
在图1中,数据包转发装置10a~10c将终端装置40a~40e与IP(因特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网络1000连接,并将终端装置40a~40e发送的IP数据包转发到IP网络1000中。例如,数据包转发装置10a将终端装置40a和IP网络1000连接,并且对应优先权来转发优先级和试行级的数据包,并且由终端装置40a指定该转发数据包的优先权,例如,以优先级进行转发还是以试用级进行转发。
<重试通信控制方法及该系统的第一实施方式>
首先,对本发明的重试通信控制方法及该系统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2和图3是是依照本发明的重试通信控制方法的第一实施方式说明对数据包设置的优先权转换的示图。
在以下说明中,对优先权等级例如优先级和试行级进行说明,但是,对于设置了三个以上的等级,例如低级、试行级、优先级和最高优先级四个等级的系统,本发明也同样有效。
例如,终端装置40a首先在预定时间段T1内发送出试用级的数据包,如果质量足够,终端装置40a将例如Tos(服务类型:Type of Service)值设为优先级,并转发优先级的数据包,IP网络1000将该数据包作为优先级数据包发送到目的地。如果该试用级的数据包质量不够,则停止转发,并在经过预定时间段T2之后,终端装置40a再次发送试用级的数据包。为确定是否必须发送该试用级的数据包,终端装置40a依赖于例如终端装置的不同功能的机体测量的、且经由IP网络得到的优先级数据包的通信量数据。
在图2中,终端装置40a转发数据包,数据包转发装置10a将数据包以试用级的数据包在预定时间段T1内转发,且因为该数据包的通信质量足够,所以通过将其优先权变换为优先级而以优先级数据包转发。
在图3中,虽然数据包转发装置10a将从终端装置40a发出的数据包以试用级的数据包在预定时间段T1内转发,但是,因为该数据包的通信质量不够,所以,终端装置40a中止数据包发送。在通过预定时间段T2之后,终端装置40a例如从IP网络1000中得到优先级通信量速率CA,在判断优先级的通信量速率CA存在空余的情况下,再次发送试用级的数据包。
另外,该数据包是在以优先级转发还是以试用级转发是通过设置终端装置40a的发送数据包的例如ToS值为优先或者试用而进行的。
图4是依照本发明的重试通信控制方法的第一实施方式说明流程的流程图。以下,基于图4对本发明的重试通信控制方法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处理流程进行说明。
首先,终端装置40a在预定时间段T1内发送出试用级的数据包(流程S1)。数据包转发装置10a将终端装置40a发送出的数据包作为试用级数据包转发到IP网络1000中(步骤S2)。终端装置40a估计在步骤S2中,数据包转发装置10a转发的该数据包的通信质量是否足够(步骤S3)。在步骤S3中,如果足够,则进入步骤S4,如果不够,则进入步骤S5。
在步骤S4中,终端装置40a将数据包作为优先级数据包进行发送,数据包转发装置10a将优先级的数据包以优先级进行转发。
另一方面,在步骤S5中,终端装置40a在预定时间段(例如T2)内部分或者全部停止数据包发送。在经过预定时间段T2之后,终端装置40a基于监测到的优先级的数据包通信量速率CA,估计判断是否可以发送试用级数据包(步骤S6)。
在步骤S6中,如果判断为可以,则返回到步骤S1,终端装置40a在预定时间段T1内再次发送试用级的数据包,并由数据包转发装置10a进行转发。
另一方面,如果判断为不可以,则返回到步骤S5,并在预定时间段(例如T2)内停止数据包的发送。并且,重复步骤S6中的监测。
另外,从步骤S4中的开始转发优先级数据包的时候开始,呼叫控制装置(未图示)对终端装置40a开始收费(步骤S7)。
通过以上的方法,可以防止试用级的数据包传输中的IP网络1000整体的最大处理能力降低。
另外,也可以由数据包转发装置10a代行步骤S1、S3、S5和S6中记载的终端装置40a的功能。
<重试通信控制方法及该系统的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重试通信控制方法及该系统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5是依照本发明的重试通信控制方法的第二实施方式说明对数据包设置的优先权转换的示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经过了判断通信质量的预定时间段T1而且发送试用级数据包没有得到足够的通信质量的情况下,在又经过了预定时间段T2之后,并再次发送试用级数据包的通信方式中,基于之前的试用级通信质量CQ,决定可否发送后续的试用级数据包。另外,虽然终端装置40a进行了该之前的试用级通信质量CQ的评价,不过也可以由数据包转发装置10a代行。
图6是依照本发明的重试通信控制方法的第二实施方式说明流程的流程图。以下,基于图6对本发明的重试通信控制方法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处理流程进行说明。
首先,终端装置40a在预定时间段T1内发送出试用级的数据包(步骤S11)。数据包转发装置10a将终端装置40a发送出的数据包作为试用级数据包转发到IP网络1000中(步骤S12)。终端装置40a估计在步骤S12中数据包转发装置10a转发的该数据包的通信质量是否足够(步骤S13)。在步骤S13中,如果足够,则进入流程S14,如果不够,则进入步骤S15。
在步骤S14中,终端装置40a对优先级数据包进行发送,数据包转发装置10a将该数据包作为优先级的数据包进行转发。
另一方面,在步骤S15中,终端装置40a在预定时间段(例如T2)内停止数据包发送。在经过预定时间段T2之后,终端装置40a基于之前的试用级数据包通信质量CQ,估计判断是否可以发送试用级的数据包(步骤S16)。
在步骤S16中,如果判断为可以,则返回到步骤S11,其中终端装置40a在预定时间段T1内再次发送试用级的数据包,并由数据包转发装置10a进行转发。
另一方面,如果判断为不可以,则返回到步骤S15,并在预定时间段(例如T2)内部分或者全部停止数据包发送。并且,重复步骤S16中的监测。
另外,从步骤S14开始转发优先级数据包的时候,呼叫控制装置(未图示)对终端装置40a开始收费(步骤S17)。
另外,也可以由数据包转发装置10a代行步骤S11、S13、S15和S16中记载的终端装置40a的功能。
<重试通信控制方法及该系统的第三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重试通信控制方法及该系统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7是依照本发明的重试通信控制方法的第三实施方式说明对数据包设置的优先权转换的示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经过了判断通信质量的预定时间段T1而且试用级数据包发送没有得到足够的通信质量的情况下,在又经过了预定时间段T2之后,对应之前的试用级数据包通信质量CQ,估计发送后续的试用级数据包的执行概率,且基于该概率确定是否可以发送数据包。在这种情况下,具有足够的通信质量的试用级数据包的可能性为高,所以,之后,终端装置40a在传输优先级的数据包,数据包转发装置10a可以作为优先数据包进行转发。
图8是依照本发明的重试通信控制方法的第三实施方式说明流程的流程图流程。以下,基于图8对本发明的重试通信控制方法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处理流程进行说明。
首先,终端装置40a在预定时间段T1内发送出试用级的数据包(步骤S21)。数据包转发装置10a将终端装置40a发送出的数据包作为试用级数据包转发到IP网络1000中(步骤S22)。终端装置40a估计在步骤S22中数据包转发装置10a转发的该数据包的通信质量是否足够(步骤S23)。在步骤S23中,如果足够,则进入步骤S24,如果不够,则进入步骤S25。
在步骤S24中,终端装置40a对优先级数据包进行发送,数据包转发装置10a将该数据包作为优先级的数据包进行转发。
另一方面,在步骤S25中,终端装置40a在预定时间段(例如T2)内停止数据包发送。在经过预定时间段T2之后,终端装置40a基于从之前的试用级数据包通信质量CQ估计出执行概率,且基于该概率,确定是否可以发送试用级数据包(步骤S26)。
在步骤S26中,如果确定为可以,则返回到步骤S21,终端装置40a在预定时间段T1内再次发送试用级的数据包,并由数据包转发装置10a进行转发。
另一方面,如果确定为不可以,则返回到步骤S25,并在预定时间段(例如T2)内停止数据包发送。并且,重复步骤S26中的监测。
另外,从步骤S24中开始转发优先级数据包的时候开始,呼叫控制装置(未图示)对终端装置40a开始收费(步骤S27)。
另外,也可以由数据包转发装置10a代行步骤S21、S23、S25和S26中记载的终端装置40a的功能。
这里,对上述“执行概率”进行简洁易懂的说明。
例如,将可以在某时间段单位内传输试用级数据包的终端装置设为5台(终端装置40a~40e)。如果这5台终端装置全都在相同时间段单位内传输数据包,则IP网络溢出。例如,可能性条件被设置为:如果3台在相同时间单位内以良好的通信状态发送试用级数据包,随机选择的终端装置40a、40b、40d执行试用级数据包的传输,第二终端装置40c、40e停止试用级数据包的发送。例如,终端装置40a以这种估计概率为基础,在实施后续的试行级数据包的发送中得到足够良好的通信质量,以优先级数据包进行之后的发送。另外,为找到试用级数据包的发送概率,存在将之前的试用级数据包损失率设为R的情况下,将P=1-R设为重试参考,在求出在0~1之间的随机值之后,在该随机值大于上述参考P的情况下,执行重试。例如,在数据包损失率为0.4即40%的情况下,P=0.6,在随机值大于0.6的情况下,可以重试。
<重试通信控制方法及该系统的第四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重试通信控制方法及该系统的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9是依照本发明的重试通信控制方法的第四实施方式说明对数据包设置的优先权转换的示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终端装置40a在预定时间段T1确定通信质量,在确定了试用级数据包的发送没有得到足够的通信质量的情况下,马上结束试用级数据包的发送,在经过预定时间段T3之后,确定可否发送试用级数据包,如果可以发送,则再次发送试用级的数据包。
图10是依照本发明的重试通信控制方法的第四实施方式说明流程的流程图流程。以下,基于图10对本发明的重试通信控制方法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处理流程进行说明。
首先,终端装置40a发送试用级的数据包(步骤S31)。数据包转发装置10a将终端装置40a发送出的数据包作为试用级数据包转发到IP网络1000中(步骤S32)。终端装置40a发送试用级数据包的同时,随时估计在步骤S32中数据包转发装置10a转发的该数据包的通信质量是否足够(步骤S33)。在步骤S33中,如果足够,则进入步骤S34,如果不够,则进入步骤S36。
在步骤S34中,确定是否超过了预定时间段T1。在没有经过预定时间段T1的情况下,返回到步骤S33。另一方面,在经过了预定时间段T1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35。在步骤S35中,终端装置40a将数据包作为优先级数据包进行发送,数据包转发装置10a则将该数据包作为优先级的数据包进行转发。
另一方面,在步骤S36中,终端装置40a在预定时间段(例如T3)内停止数据包发送。在经过预定时间段T3之后,终端装置40a确定是否可以发送试用级数据包(步骤S37)。这里,在第四实施方式中,没有指定用于估计或确定是否可以发送试用级数据包的参考,但是,上述第一~第三实施方式中的任何一种方法都是可以采用参考。即,可以如第一实施方式一样基于优先级数据包的通信量进行估计,也可以如第二实施方式一样基于之前的试用级通信质量的等级进行估计,还可以如第三实施方式一样基于之前的试用级通信质量估计出的执行概率进行估计。
在步骤S37中,如果确定为可以,则返回到步骤S31,终端装置40a开始再次发送试用级的数据包,并由数据包转发装置10a进行转发。
另一方面,如果确定为不可以,则返回到步骤S36,并在预定时间段(例如T3)内停止数据包发送。并且,重复步骤S36中的监测。
另外,从步骤S35开始转发优先级数据包的时候,呼叫控制装置(未图示)对终端装置40a开始收费(流程S38)。
另外,也可以由数据包转发装置10a代行步骤S31、S33、S34和S36中记载的终端装置40a的功能。
但是,虽然图1的终端装置40a~40e具有代表性的是个人计算机和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s)等计算机终端,不过也可以是家庭网关和宽带路由器,其经由IP网络1000进行与通信目标的IP(Internet Protocol)的数据包通信。另外,终端装置40a~40e是可以设置数据包通信中的优先权的终端装置,还可以是可以估计经由IP网络1000交换的数据包的通信质量的终端装置。
另外,图1中的数据包转发装置10a、10b、10c具有代表性的是边缘路由器,其接收终端装置40a~40e发送的数据包,并以例如优先级和试用级的优先权转发数据包。
图4中的步骤S1、S3、S5和S6的处理、图6中的步骤S11、S13、S15和S16的处理、图8中的步骤S21、S23、S25和S26的处理、图10中的步骤S31、S33、S34、S36和S37的处理具有代表性的是终端装置40a可以执行的流程。另外,图4中的步骤S2和S4的处理、图6中的步骤S12和S14的处理、图8中的步骤S22和S24的处理、图10中的步骤S32和S35的处理具有代表性的是数据包转发装置10a可以执行的流程。不过,如前所述,终端装置40a中的处理可以由数据包转发装置10a代行。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试用级的数据包通信质量不够的情况下,在预定时间段T2或者T3内停止发送试用级的数据包为前提进行了叙述,但是,也可以适用于基于试用级的数据包通信质量导出可利用的通信带宽,并且在小于原本请求的该可利用的通信带宽下发送优先级数据包,在经过预定时间段T2或者T3之后,为了确保原本请求的通信带宽而发送试用级的数据包。
接下来,基于本发明的数据包转发可能性确定方法、数据包转发装置和流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1是依照本发明的数据包转发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配置的示图。
在图11中,数据包转发装置11由实现与外部的物理电路连接的电路处理部111、内部进行数据包转发的转换部112构成。从电路处理部111开始转发带有数据包报头的数据包99。另外,电路处理部111还由基于数据包报头信息选择数据包处理方法的分级部1111、监测每一等级的数据流速的数据流速监测部1112、对于物理电路进行数据包2上的读取控制的队列部1113、实现与外部物理电路的连接的物理电路处理部1114构成。本发明的数据流速控制由上述数据流速监测部1112执行。另外,数据流速监测部1112具有后述的、存储了不放弃优先级(H级)数据包的阈值容量BWh和不放弃试用级(M级)数据包的阈值容量BWmh的存储部。
图12是依照本发明的数据包转发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配置的示图。
在图12所示的数据包转发系统中,在连接终端装置50a~50c、51a~51c到终端装置52a~52c、53a~53c的数据包通信网中,终端装置50a~50c、51a~51c与数据包转发装置11a连接,终端装置52a~52c、53a~53c与数据包转发装置11c连接,数据包转发装置11a和数据包转发装置11c通过数据包转发装置11b被连接。
例如,在从终端装置50a和50b中的每一个向终端装置52a和52b中的每一个发送数据包的情况下,成为数据包传输终端的终端装置50a和50b将发送到目标终端装置52a和52b的数据包的ToS值设置为试用级(M级)并进行转发。另一方面,在从各个终端装置51a和51b向各个终端装置53a和53b传输数据包的情况下,成为数据包传输终端的终端装置51a~51b将发送到目标终端装置53a和53b的数据包的ToS值设置为优先级(H级)并进行转发。
数据包转发装置11a分别将终端装置50a和50b转发的数据包流分等级为M级,终端装置51a和51b转发的数据包流分等级为H级,并以各自的优先权将数据包流转发到数据包转发装置11b中。数据包转发装置11b将从数据包转发装置11a接收到的数据包流转发到数据包转发装置11c中。数据包转发装置11c基于该数据包报头记载的目标信息,将从数据包转发装置11b接收到的数据包流转发到终端装置52a、52b和53a、53b中。另外,数据包的优先权也可以由每个终端装置决定,也可以在相同终端装置的相同数据流通信中被变更。
图13是概要说明数据包转发装置内的处理的示图。图14A和14B是概要表示数据包转发装置内的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13所示,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对电路容量BW设计了两个阈值,即,不放弃M级数据包的容量BWmh和不放弃H级数据包的容量BWh。
将目前传输终端装置50c发送到接收终端装置52c中的数据包流的ToS值设为M级,并开始数据包的转发。接收到了该数据包流的数据包转发装置11a(步骤S41)读取该数据流的ToS,并且将该数据包流分类为M级。
数据包转发装置11a测量包含终端装置50c接收到的数据包(数据流速:bwMin)、M级数据包(数据流速:bwm)和H级数据包(数据流速:bwh)的总数据流速(bwh+bwm+bwMin)(步骤S42)。如果该总数据流速没有超过阈值BWmh,则进行持续转发(步骤S43),而不放弃数据包。如果总数据流速超过阈值BWmh,则数据包转发装置11a放弃新流入的M级数据包(步骤S44)。
另一方面,将目前传输终端装置50c发送到接收终端装置52c中的数据包流的ToS值设为H级,并开始数据包的转发。接收到了该数据流的数据包转发装置11a(步骤S45)读取该数据流的ToS,并且将该数据包流分类为H级。
数据包转发装置11a测量包含终端装置50c接收到的数据包(数据流速:bwMin)、H级数据包(数据流速:bwh)和M级数据包(数据流速:bwm)的总数据流速(bwh+bwm+bwMin)(步骤S46)。如果该总数据流速没有超过阈值BWh,则进行持续转发(步骤S47),而不放弃数据包。如果总数据流速超过阈值BWh,则数据包转发装置11a放弃新流入的H级数据包(步骤S48)。
图13表示下面的状况。即,现状是数据流速是bwm的M级数据包和数据流速是bwh的H级数据包处于通信中。在那里,因为如果存在将要新输入的数据流速为bwMin的M级数据包,则总数据流速超过了BWmh,所以该新的M级数据包被放弃。另一方面,在那里,因为如果存在将要新输入的数据流速为bwHin的H级数据包,如果总数据流速没有超过BWh,所以该新的H级数据包被授理并被转发。
图15是具有时间轴和带宽使用率的示图,其表示数据包转发装置内执行的处理的实例,例如,利用ToS控制优先权转发处理的通信质量控制处理。本图中与图13相同,也同样设置了两个阈值BWmh和BWh。
如上所述,在以本发明前提技术的数据包转发系统中,终端装置在预定时间段内转发了试用级(M级)的数据包之后,如果确认没有放弃该M级数据包而是到达了目标终端装置(另外,在这种情况下,没有考虑通过上述的重试通信控制的方法),则开始H级数据包的转发来代替M级数据包转发。
在图15中,如※1的部分,如果在该状态下流入数据流速为bwMin的M级数据包,则因为bwh+bwMin<BWmh,所以该数据包变为H级并继续被转发。但是,如※3所示,如果在该状态下还流入数据流速为bwMin的M级数据包,则因为bwh+bwMin>BWmh,所以该新流入的数据包被放弃。
另一方面,如※4的部分,从最初开始,在H级数据包的情况下,即使容量超过BWmh,也会被授理并被转发。在最初开始就是H级数据包的情况出现于,如后所述,在为了应对电路故障而事先预备了相同的两电路,且已经产生了故障的数据流被切换到另一条电路的情况,或出现于移交的情况。另外,即使从最初开始是H级的数据包,如果由于该流入而使总数据流速超过了容量BWh,则或者放弃该新流入的H级数据包,或者如果已经存在M级数据包则放弃该M级数据包。
接下来,对通过测量令牌桶中的数量来估计带宽的剩余容量,并确定是否依照令牌桶中的数量进行新的数据包转发的方法进行说明。
图19是表示数据包转发可能性确定方法依照本发明所应用的第二典型实例的示图。
这里,准备大小分别是Bh和Bm(字节)的两个令牌桶I和II。并且,分别将令牌桶I和II的令牌桶速率设为Rh和Rm(字节/秒)。另外,设令牌桶速率Rh>令牌桶速率Rm。另外,分别将数据包I和II的令牌计数器变量设为TcI和TcII(字节)。另外,分别将令牌桶I和II的正常数据包之前的到达时刻值设为LCTI和LCTII(秒)。另外,分别将令牌桶I和II的计算变量设为TcI’和TcII’。另外,将到达的数据包的到达时刻设为ta(秒),且该数据包的长度为N(字节)。另外,令牌桶计数器TcI和TcII的初始值分别是令牌桶I和II的大小,即,Bh和Bm。另外,A(字节)在令牌桶II的确定中,是用于使M级数据包不会被错误通过的补偿值,这是本发明的特征所在。
令牌桶I和II在图13中,分别对应不放弃H级数据包的容量BWh和不放弃M级数据包的容量BWmh。
在图16中,如果新数据包到达,则首先计算出公式(1)和(2)的值(步骤S51)。
TcI’=TcI+Rh×(ta-LCTI)……(1)
TcII’=TcII+Rh×(ta-LCTII)……(2)
这里,TcI’和TcII’分别是在新数据包到达的时刻的令牌桶I和II的令牌计数器值,并且依照之前的正常数据包的到达开始的经过时间段,以桶速率进行增加。因此,如果这些值大于该新数据包的大小,则该数据包被接收。进而进行以下的后续处理。
首先,确定TcI’是否小于数据包的长度N(步骤S52)。在TcI’小于数据包的长度N的情况下,因为M级数据包和H级数据包双方都不被接收,所以确定该新数据包为违反数据包(步骤S53)。此时,因为不接收数据包并进行放弃,所以也不更新令牌计数器值(步骤S54)。
另一方面,在步骤S52中TcI’大于或者等于数据包长度N的情况下,接下来,确定该新数据包是否是M级数据包(步骤S55)。在新数据包是M级数据包的情况下,接下来确定TcII’是否小于在数据包长度上加上补偿值的和(N+A)(步骤S56)。
在TcII’小于在数据包长度上加上补偿值的和(N+A)的情况下,因为M级数据包不被接收,所以该新数据包被确定为违反数据包(步骤S57)。此时,因为不接收数据包并进行放弃,所以不更新令牌计数器的值(步骤S58)。
另一方面,在步骤S56中,TcII’大于或等于在数据包长度上加上补偿值(N+A)的和的情况下,因为M级数据包被授理,所以该新数据包被确定为正常的M级数据包(步骤S59)。此时,基于公式(3)和(4)更新令牌计数器(步骤S60)。
TcI=min(TcI’,Bh)-N ……(3)
TcII=mix(TcII’,Bm)-N ……(4)
另一方面,在步骤S55中,在新数据包不是M级数据包的情况下,因为该新数据包必须是H级数据包,所以确定该新数据包是正常的H级数据包(步骤S61)。此时。基于公式(5)和(6)更新令牌桶计数器(步骤S62)。
TcI=min(TcI’,Bh)-N ……(5)
TcII=max(min(TcII’,Bm)-N,0) ……(6)
在公式(6)中,在“min(TcII’,Bm)-N”和“0”中选择较大的一方,H级数据包对于令牌桶I也并不违反,从而通过。在对于令牌桶II违反的情况下,因为虽然令牌桶II的令牌计数器值小于0,也可以对其归0然后从0再进行增加。
图17A和17B是表示令牌桶的令牌计数值的变化的具体例子的示图。
在图17A和17B中,纵轴和横轴分别表示令牌计数器值以及经过时间的时间。这里,#1和#2因为到达时候的令牌计数器值大于数据包的长度,所以被确定为正常数据包并通过。对于#3,因为是M级数据包,并且令牌桶II的令牌计数器值小于在数据包长度上增加了补偿值的值,所以作为违反数据包被放弃。对于#4和#5,虽然对令牌桶II违反,但是因为是H级数据包,所以通过。#6因为令牌桶I的令牌计数器值小于数据包的长度,所以在图16的步骤S52中,无论优先权都被作为违反数据包放弃。#7与#4和#5同样通过。#8与#3同样被放弃。#9和#10与#4、#5和#7同样通过。#11与#6同样被放弃。#12与#2同样通过。#13与#3和#8同样被放弃。#14与#3同样,因为令牌桶II的令牌计数器值小于数据包长度加上补偿值的值,所以作为违反数据包被放弃。
图18是表示数据包转发可能性确定方法依照本发明所应用的第一典型实例的示图。
在两个数据包转发装置11h、11i之间,考虑电路故障而设置了两个电路A和电路B。这里,在每个电路中,依照一定方法数据流接数据流的分配负载。另外,目前,设在电路A中流入数据流速bwhA的H级数据包,在电路B中流入数据流速bwhB的M级数据包和数据流速bwhB的H级数据包。
因此,设在电路A中发生故障,数据流速bwhA的H级数据包转换到预备电路的电路B中。此时,如果BWmh≥bwhA+bwhB+bwmB,则所有的数据包不会被放弃。但是,在BWmh<bwhA+bwhB+bwmB的情况下,虽然不会在H级数据包中产生放弃,但是会在M级数据包中产生放弃。
图19是表示数据包转发可能性确定方法依照本发明所应用的第二典型实例的示图。
在图19中,在作为移动终端的终端装置60b和终端装置60a通信的情况下,首先在最初的位置上,终端装置60b对通过数据包转发装置11d、11e、11f的路径发送试用级(M级)数据包进行可否通信的确定。如果接收被授理,则其后,终端装置60b发送优先级(H级)的数据包(大小:bwhlf)而与终端装置60a进行通信。之后,与终端装置60a通信的同时,终端装置60b移动到利用通过了数据包转发装置11d、11e、11f的路径进行通信的位置上。总之,进行了移交。在进行相关的移交的时候,通信必须继续。因此,数据包转发装置11e在进行移交的时候,不进行通过M即数据包的通信可能性确定,而必须从最初就将H级数据包向数据包转发装置11g进行转发。此时,如果采用上述本发明的处理方法,则在至此从数据包转发装置11e中接收了数据包的数据包转发装置11f中产生空余带宽。在从数据包转发装置11e重新开始接收数据包的数据包转发装置11g中,如果BWmh≥bwhlf+bwhlg+bwmlg(将数据包转发装置11g本来转发的数据包的大小设为bwhlg+bwmlg),则开始接收H级数据包。但是,在BWmh<bwhlf+bwhlg+bwmlg的情况下,虽然不会在H级数据包中产生放弃,但是会在M级数据包中产生放弃。
另外,在现有技术中叙述的带宽可变型数据流的情况下,在本发明中,在扩大带宽并且总数据流速超过了容量BWmh的时候,如果M级数据包被转发,则对其进行放弃。如果没有M级数据包,则允许直到容量Bwh的带宽变动。
另外,利用单一带宽阈值的方法可以称为静态模式,利用两个带宽阈值的方法也可以称为弹性模式。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虽然终端装置转发将优先权表示为ToS值的数据包,并且数据包转发装置分别相应于数据包的优先权分配等级并进行了转发,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与此,也可以用数据包转发装置(边缘路由器和家庭网关)来代替终端装置进行该作业,另外,也可以应用于不按照每个优先权划分等级,而是按照重要性来划分等级的通信。
接下来,对ToS转换和数据包数据流速监测相关的本发明的数据包转发系统、数据包监测方法、呼叫控制装置以及数据包转发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20是依照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表示数据包转发系统的配置的示图。图21是表示数据包转发系统中的数据包优先权等级的示图。
因为本实施方式的数据包转发系统1a进行IP(Internet Protocol)数据包的转发,从而执行通过IP数据包进行声音通信之类的实时通信,并根据终端装置发出的请求确立与其他终端装置之间的实时通信的呼叫,从而控制终端装置之间的数据包转发。
另外,数据包转发系统基于IP数据包报头的服务信息控制服务质量(QoS:Quality of Service),并且各个终端装置根据合同确定传输的IP数据包的服务质量。
在图20中,本实施方式的数据包转发系统1a具备:进行数据包转发的多个数据包转发装置12a~12d;呼叫控制装置20,其与该多个数据包转发装置12a~12d进行通信并且控制分别与数据包转发装置12a、12d连接的终端装置70a、70d之间声音通信等的呼叫的同时,存储了各个终端装置的服务质量的合同信息。
呼叫控制装置20具备:合同信息确定部201,其确定终端装置70a、70b实际请求了的服务类型等是否包含在合同信息中包含的服务类型中;每个呼叫的ToS通知部202,其在对每个呼叫发出数据包监测指示之际,将ToS信息通知给数据包转发装置12a、12d;监测信息预通知部203,其在对每次呼叫发出数据包监测指示之际,将监测信息通知给数据包转发装置12a、12d;控制终端装置之间的呼叫的呼叫控制功能部204;预存合同信息的合同信息存储部205,该合同信息至少包含调节的各个终端装置可以使用的优先权等级转换模式。
数据包转发装置12a(12d)具备:数据包改写部121a(121d),其在终端装置70a(70b)发送出的IP数据包报头的服务类型与监测信息中设置的通信服务类型不一致的时候,将接收到的数据包服务类型改写为监测信息中设置的通信服务类型;数据包放弃部122a(122d),其在终端装置70a(70b)发送出的IP数据包报头的服务类型与监测信息中设置的通信服务类型不一致的时候,放弃接收到的数据包;级别转换监测部123a(123d),其监测终端装置70a(70b)发送出的通信的数据包,在确定IP数据包报头的服务类型是否与监测信息中设置的通信的服务类型一致的同时,依照数据包的优先权等级的转换监测数据包;数据包数据流速监测部124a(124d),其监测通信的数据包的数据流速,并确定数据流速是否处于最大参考值和最小参考值的范围内;数据包转发作用部125a(125d)其以终端装置之间的优先权转发数据包。
数据包转发装置12a~12d基于接收到的数据包报头中设置的服务类型(ToS),分配数据包优先权等级例如DiffServ(Differentiated Services),并进行转发。例如图21所示,将优先权等级分为优先级(H级)和试用级(M级),基于服务类型将接收到的数据包标记为任何一种等级,在标记的等级的顺序下,转发数据包。
呼叫控制装置20存储的合同信息包括服务类型,例如表示没有带宽保证的数据通信、具有带宽保证或转发延迟、延迟变动以及数据包损失率保证的实时通信等,在终端请求的服务类型与合同服务类型一致的时候允许通信,但是如果不一致,拒绝该通信。
进而,数据包的服务类型与数据包优先权等级、与数据包优先权等级转换模式对应,呼叫控制装置20将这些监测信息通过监测信息预通知部203从呼叫控制装置20中发送到数据包转发装置中。
图22是表示接收呼叫设置请求时候的呼叫控制装置中执行的流程的流程图。
在数据包转发系统1a中,在终端装置70a试图设置实时通信的呼叫的情况下,首先,终端装置70a将包含了表示希望通信的对象的信息和实时通信的服务类型的信息等的呼叫设置请求发送到呼叫控制装置20中。
呼叫控制装置20如果接收从终端装置70a发出的呼叫设置请求,则从包含在呼叫设置请求中的信息中获取请求通信的服务类型(步骤S71),比较已经获取的服务类型和存储在合同信息存储部205中的关于呼叫源终端装置70a的合同信息中所写的服务类型(步骤S72),如果进行了呼叫设置请求的通信的服务类型不符合在合同信息的服务类型(在步骤S72中为否定判定),则拒绝呼叫(步骤S76)。
如果进行了呼叫设置请求的通信的服务类型符合合同信息的服务类型(在步骤S72中为肯定的确定),则依照目标地址的信息从与目标终端装置70b相关的合同信息中中读取出目标终端装置服务类型(步骤S73),并且比较呼叫设置请求的通信的服务类型和目标终端装置70b的合同信息中列举出的服务类型(步骤S74),如果呼叫设置请求中的服务类型与在目标终端装置70b的合同信息中列举出的服务类型不一致(在步骤S74中为否定判定),则拒绝该呼叫(步骤S76)。
如果呼叫设置请求中的服务类型包含在合同信息中列举出的服务类型(在步骤S74中为肯定的确定),则为了向目标终端装置70b询问是否可以通信,而将包含了呼叫源终端装置70a的信息和通信的服务类型的信息等的呼叫设置请求,发送到目标终端装置70b中(步骤S75)。
目标终端装置70b如果从呼叫控制装置20中接收呼叫设置请求,则确定呼叫源终端装置70a的信息和通信的服务类型的信息等,如果确定为可以通信,则将可以通信的内容返回给呼叫控制装置20。
图23是表示建立了呼叫时候的呼叫控制装置中执行的流程的流程图。
呼叫控制装置20如果被目标的终端装置70b通知可以通信,则将识别号码等识别信息分配到呼叫(步骤S81),授理已经发送的呼叫,并将呼叫源终端装置70a和目标终端装置70b的信息和通信的服务类型的信息等连同相关的识别信息进行存储(步骤S82)。
接下来,呼叫控制装置20将包含识别终端装置70a、70b之间交换的数据包的信息(例如,双方的IP地址和端口号码信息等)和通信的服务类型的信息和呼叫的识别信息等的监测信息,分别通知给调节了呼叫源终端装置70a的数据包转发装置12a和调节了目标终端装置70b的数据包转发装置12d,并指示监测数据包(步骤S83)。
接下来,呼叫控制装置20通知呼叫源终端装置70a和目标终端70b双方已经建立了呼叫(步骤S84)。
如果接收到已经建立了呼叫的通知,则终端装置70a、70b根据RTP(实时传送协议: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等实时通信协议,分别开始向目标终端装置进行实时通信。
接收到了服务类型的数据包转发装置12a、12d基于从呼叫控制装置20的监测信息预通知部203接收的信息,从服务信息中检索监测信息。数据包转发装置12a、12d的级别转换监测部123a、123d分别监测终端装置70a、70b发送出的数据包,并且确定IP数据包报头中的服务类型是否与监测信息中设置的通信的服务类型一致。另外,数据包转发装置12a、12d的数据包数据流速监测部124a、124d监测该通信的数据包数据流速,并且确定数据流速是否处于最大参考值和最小参考值之间。另外,基于这种最大参考值和最小参考值的数据流速监测可以在如上述数据包数据流速监测部124a(124d)一样的单个单元下实现,相关结构会降低设备成本。
如果IP数据包报头的优先权等级与通信的服务类型对应的优先权等级一致,并且数据流速处于最大参考值和最小参考值的范围内,则数据包转发装置12a、12d确定其为适当的数据包,并且将该数据包以其优先权等级进行转发。
在使用终端主导的基于测量授理控制方式的情况下,在通信中的优先权等级将变更。因此,本发明使用对呼叫控制装置20和数据包转发装置12a、12d的数据包等级的通常转换模式,并以标识符提供通常的转换模式。呼叫控制装置20在对指定呼叫发出数据包监测指示之际,将转换模式标识符通知给数据包转发装置12a、12d。数据包转发装置12a、12d的级别转换监测部123a、123d在确定数据包适当之后,参考到与已经通知的标识符对应的转换模式,由此,不从呼叫控制装置20中依次接收单个指示,而是找出下一个到达的数据包的适当优先权等级以及随之的数据流速,并准备下一个数据包的监测。作为优先权等级的适当模式(转换模式)的例子,参考了上述重试通信控制方法进行说明。该模式包含:确定可否通信而在通信开始的5秒的时间段或更长的时间段发送试用级(M级)试验数据包;从试验数据包的通信状况确定为不可能通信的时候,设置预定的等待时间段,;如果确定为可以通信则以优先级(H级)继续发送优先数据包等。
数据包转发装置12a、12d在IP数据包报头的优先权等级与通信的服务类型对应的优先权等级不一致,或者数据流速超过最大参考值,或者数据流速小于最低参考值的情况下,将包含了呼叫的识别信息和违反原因信息的违反合同通知发送给呼叫控制装置20。
呼叫控制装置20如果接收违反合同通知,则从已经通知的呼叫识别信息中读取通信中的成对终端装置的信息,并且进行向每个终端装置请求切断和释放呼叫的通知。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也检查目标终端装置的合同内容,在请求的等级高于合同等级的情况下,拒绝建立呼叫。也可以依照目标终端装置的合同内容建立呼叫,也可以从目标终端装置到呼叫源终端装置、或者从呼叫源终端装置到目标终端装置使通信的优先权等级适合目标终端装置的合同内容而建立呼叫。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一个修改例,在数据包转发装置12a、12d中,在终端装置70a、70b发出的IP数据包的数据包报头的服务类型与监测信息中设置的通信的服务类型不一致的时候,由数据包放弃部122a、122d放弃已经接收到的数据包。根据这种配置可以防止违反合同的数据包的流入,也可以进行仅符合合同的数据包的通信。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另一个修改例,在数据包转发装置12a、12d中,在终端装置70a、70b发出的IP数据包的数据包报头的服务类型与监测信息中设置的通信的服务类型不一致的时候,由数据包改写部121a、121d将已经接收到的数据包的服务类型改写为监测信息中设置的通信的服务类型。根据这种配置可以将违反合同的数据包作为适合合同信息的数据包进行转发,从而仅对符合合同的数据包进行通信。
接下来,通过上述的数据包数据流速监测部124a(124d)这种整体装置,通过具体的例子对可以实现数据流速上限和下限的监测进行说明。图24是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表示与到达数据包对应的令牌计数器中的变化的示图。
在图24中,将成组(burst)量B1设为令牌计数器的初始值,与数据包的到达对应,从令牌计数器的令牌计数器值中减去数据包长度,之后,与泄漏速度对应进行增加。在图24所示的例子中,因为根据#3表示的数据包到达超越了成组量(下限值),换句话说,因为数据流速超过了最大参考值,所以该数据包由于违反而被放弃。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将令牌计数器的上限值设为大于初始值,令牌计数器也允许增加到大于初始值的某个程度。在图24中,设置上限值为从初始值还增加了B2字节(数据流速的最小参考值)。根据该运算,还可以监测小量数据包的到达(数据流速极少)的状况。
另外,监测小量数据包的到达,必须在从数据包到达的不同的定时下确认令牌计数器值。因此,作为该监测方法,具有:在发送之前的数据包的时候,计算出令牌计数器值在超出上限之前所需要的时间段,并且设置监测定时。另外,设置周期地监测定时,从而与数据包到达无关而周期性的监测令牌计数器。在图24所示的例子中,#7表示的数据包到达之后,因为令牌计数器值超过了上限值(数据流速小于最小参考值),所以由于数据包通信量不足而切断了相应的通信。
接下来,对进行数据包监测的分散的专用监测装置相关的本发明的数据包转发系统、数据包监测方法、呼叫控制装置、数据包转发装置以及监测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采用了单一专用监测装置的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
图25是依照采用了单一专用监测装置的本发明显示数据包转发系统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整体配置的示图。
本实施方式的数据包转发系统1b因为与上述的系统同样进行IP数据包的转发,尤其通过IP数据包进行声音通信这种实时通信,所以根据终端装置发出的请求,建立与其他终端装置的实时通信的呼叫,并且控制终端装置之间的数据包转发。
在图25中,本实施方式的数据包转发系统1b具备:进行数据包转发的多个数据包转发装置13a~13d;控制分别与数据包转发装置13a、13d连接的终端装置80a、80b之间的声音通信等的呼叫的呼叫控制装置21;监测接收到的数据包并且转发到已经指定的地址中的监测装置30。
该数据包转发系统1b使用监测装置30可以监测终端装置发送的数据包(检查数据包的内容,在数据包中增加变更,放弃数据包,检查转发质量,发送流程),呼叫控制装置20设置监测的终端装置的地址。
数据包转发装置13a(13d)具有数据包转发部131a(131d),从而在终端装置之间以各自的优先权等级转发数据包。
另外,呼叫控制装置21具备:管理各个终端装置的用户信息的用户管理部211;管理终端装置之间交换的数据包的通信历史的通信历史管理部212;管理终端装置之间呼叫状态的呼叫状态管理部213;在接收呼叫设置请求的时候确定是否将该呼叫作为监测目标的监测目标确定部214;地址通知部215,其在接收呼叫设置请求的时候,将监测装置30的地址通知给与呼叫相关的终端;监测通信部216,其将监测目标的信息传送给监测装置30并指示开始监测。
另外,监测装置30具有:数据包监测部301,其传送终端装置之间交换的普通数据包,并阅读该内容;数据包改写部302,其改写这些数据包的目标和发送源。
图26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数据包转发系统在接收呼叫设置请求时候执行的流程的流程图。
在这种数据包转发系统1b中,在终端装置80a设置实时通信的呼叫的情况下,首先,将包含了希望通信的目标地址的信息和通信的服务类型的信息等的呼叫设置请求转发到呼叫控制装置21中。
呼叫控制装置21如果接收从终端装置80a发送的呼叫设置请求,则如图26的流程图所示,确定终端装置80a或者目标终端装置80b中的任何一方是否为监测目标终端装置(步骤S91)。
如果所有的终端装置都不是监测目标终端装置,则呼叫控制装置21将包含了呼叫源终端装置80a的信息和通信的服务类型的信息等的呼叫设置请求发送到目标终端装置80b中,并且询问目标终端装置80b是否可以通信(步骤S93)。
目标终端装置80b如果从呼叫控制装置21中接收呼叫设置请求,则检查呼叫源终端装置80a的信息和通信的服务类型的信息等,如果判定为可以通信,则将表示可以通信的可通信通知返回给呼叫控制装置21,并且通过RTP(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等实时通信协议,开始从终端装置80b到终端装置80a的实时通信。
呼叫控制装置21如果从目标终端装置80b中接收可通信通知,则确定该呼叫已经建立;将识别号码等识别信息分配给已经设置的呼叫;并且将呼叫源终端装置80a和目标终端装置80b的信息和通信的服务类型的信息等连同相关的识别信息进行存储;将包含目标终端装置80b的地址信息的可通信通知作为目标地址信息发送给呼叫源终端装置80a。
终端装置80a如果接收可通信通知,则通过RTP等实时通信协议,开始从终端装置80b到终端装置80a的实时通信。
这里列举了SIP(会话初始化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作为所述的呼叫控制流程的具体例子。另外,也可以在目标终端装置应答并确定了通信方式的时候确定终端装置是否是监测目标。
返回到图26的流程图中,在接受呼叫设置请求的时候,在呼叫源、目标终端装置中的任何一方变为监测目标终端装置的时候,呼叫控制装置21将包含在询问目标终端装置80b是否可以通信的呼叫设置请求中的呼叫源终端装置80a的信息的地址改写为监测装置30的地址,并且与通信的服务类型的信息等一起发送到目标终端装置80b中(步骤S92)。
目标终端装置80b如果从呼叫控制装置21中接收呼叫设置请求,则检查呼叫源终端装置80a的信息和通信的服务类型的信息等,如果确定为可以通信,则将表示可以通信的可通信通知返回给呼叫控制装置21。然后相应于设置在呼叫源的地址信息中的地址信息(监测装置30的地址信息)开始实时通信。
图27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数据包转发系统在建立呼叫时候执行的流程的流程图。
呼叫控制装置21如果从目标终端装置80b中接收可通信通知,确定呼叫已经建立;如图27的流程图所示,传输设置了呼叫源终端装置80a和目标终端装置80b的地址信息、监测类型信息、通信的服务类型信息等的监测开始指示到监测装置30(步骤S101)。
然后,呼叫控制装置21在已经设置了的呼叫中分配识别号码等识别信息(步骤S102),并且将呼叫源终端装置80a和目标终端装置80b的信息和通信的服务类型的信息等连同相关的识别信息进行存储(步骤S103),并且,将包括了作为目标地址信息的监测装置30的地址信息的可通信通知发送给呼叫源终端装置80a(步骤S104)。
监测装置80a接收监测开始指示,并且存储设置在监测开始指示中的信息,从而依照终端装置80a和80b的地址信息对信息进行检索。
监测装置80a接收可通信通知,并且相应于设定在目标地址信息中的地址(监测装置30的地址信息)开始实时通信。
在这样的监测的呼叫中,在终端装置80a转发数据包的时候,终端装置80a发送数据包到,设置在已经包含在可通信通知中的的目标地址信息的地址(监测装置30的地址)。该数据包在数据包转发系统内被转发并且到达监测装置30中。
图28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数据包转发系统中执行的59监测流程的流程图。
监测装置30如图28的流程图所示,参考接收到的数据包的发送源地址,从发送源地址中读取监测类型和真正的目标地址信息(终端装置80b的地址信息)(步骤S111),在按照监测类型进行监测处理之后(步骤S112),将接收到的数据包的目标地址改写为终端装置80b的地址(步骤S113),并将接收到的数据包的发送源地址改写为本装置地址(步骤S114),将地址被改写了的数据包转发到下一个数据包转发装置中(步骤S115)。该数据包在数据包转发系统内被转发并且到达终端装置80b中。
在终端装置80b转发目标地址是作出呼叫设置请求的呼叫源终端装置的地址信息中设置的地址(监测装置30的地址),作为目标地址的数据包。该数据包在数据包转发系统内被转发,并且到达监测装置30中。
监测装置30参考接收到的数据包的发送源地址,并读取监测类型和真正的目标地址信息(终端装置80a的地址信息),在按照监测类型进行监测处理之后,将目标地址改写为终端装置80a的地址,并将发送源地址改写为本装置地址,并转发到下一个数据包转发装置中。该数据包在数据包转发系统内被转发并且到达终端装置80a中。
这样,终端装置80a、80b之间的通信可以经由监测装置30而执行,且在终端装置80a、80b的使用者不知情的期间进行监测。
然后,如果通信结束并从终端装置80a、80b发送切断呼叫请求,则呼叫控制装置21将包含了终端装置80a、80b的地址信息的监测结束指示发送到监测装置30中,并且删除已经存储了的呼叫识别信息、终端装置的信息、通信的服务信息等。
监测装置30如果接收监测结束指示,则删除存储在其中且设置在监测开始指示中的终端装置80a、80b的信息。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呼叫控制装置21在设置呼叫的时候,将监测装置30的地址信息作为目标地址信息,通知给为监测对象的与呼叫相关的终端装置;改写在监测装置30中接收到的数据包的发送源地址、目标地址并发送。所以任意的呼叫的通信可以通过监测装置30,而无需在各个边缘数据包转发装置中具备监测功能,从而可以减少设备成本。
另外,因为本发明是以单个监测装置监测数据包,所以无需从多个数据包转发装置收集监测结果,从而可以降低管理成本。
在上述说明中,监测目标的确定虽然基于预先注册的终端信息,但是,关于监测对象和监测对象的逻辑选择也考虑到了下面的修改例。
监测的对象可以是终端,从而监测与终端相关的每一个呼叫。。监测的对象可以是指定的呼叫。或者监测的对象可以是用户,从而监测与用户相关的每一个呼叫。
作为逻辑选择,例如任意选择,可以是基于之前监测到的结果的选择、基于记载在呼叫控制信号中的通信属性的选择、基于设置以设置在呼叫设置信号的路由装置的出现的选择。
基于之前监测到的结果的选择的例子将进行说明。首先任意选择监测,并在监测出可能存在异常操作的情况下,将该内容记录在呼叫控制装置21的通信历史管理部212中。在重新从相同终端或者用户发送信号的时候,参考已经存储了的通信历史,并且从异常操作可能性较高的部分中选择作为监测目标。
在基于通信属性的选择中,考虑恶意(fraudulent)的终端带给通信网络的影响,请求通信带宽较大的通信设置为监测的目标。假设即使是恶意终端,请求通信带宽较小的通信带给通信网络的影响也较小,也不会作为监测目标。
将说明基于设置在呼叫设置信号的路由装置的出现的选择的实例。在传输终端和监测装置之间存在通信公司提供的可靠的、且提供终端监测功能的家庭网关装置。或者存在通信公司提供的可靠的终端软件。这种情况下,在呼叫设置信号中记载了可靠性,接收了该信号的呼叫控制装置将监测目标的优先权等级下降然后监测呼叫。
另外,这里的说明虽然表示了监测目标是终端,并依照其地址识别通信的例子。但是在监测目标是呼叫的情况下,依照传输和接收的终端的IP地址,和相应于呼叫的端口号码对呼叫进行识别。在这种情况下,呼叫控制装置在确定监测目标之后,必须从监测装置获取端口,且将端口通知给呼叫源终端装置和目标终端装置。
图29是表示数据包转发系统在监测的对象是呼叫且接收到呼叫设置请求的情况下执行的流程的流程图。
在这种情况下,在步骤S122中,呼叫控制装置21从监测装置获取端口,从而向呼叫源终端装置和目标终端装置通知端口。其他的处理与图26所示的处理相同。
<采用了单一专用监测装置的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
图30是依照采用了单一专用监测装置的本发明显示数据包转发系统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整体配置的示图。
本实施方式的数据包转发系统1c的特征在于,其将在成为监测目标的呼叫下交换的数据包地址,由调节发送该数据包的终端装置的数据包转发装置或监测装置改写,即使不将监测装置的地址通知给终端装置也可以进行监测。
在图30中,本实施方式的数据包转发系统1c具备:转发数据包的多个数据包转发装置14a~14d;呼叫控制装置22,其控制分别与数据包转发装置14a、14d连接的终端装置80a、80b之间的声音通信等的呼叫;监测装置31,其监测接收到的数据包并转发到已经指定的目标地址中。
数据包转发装置14a(14d)具备:数据包转发部141a(141d),其以各自的优先权等级在终端装置之间转发数据包;改写转发的数据包的目标和发送源地址的数据包改写部142a(142d)。
该数据包转发系统1c可以使用监测装置31监测终端装置发送的数据包。
在这种数据包转发系统1c中,在终端装置80a进行实时通信的呼叫设置的情况下,终端装置80a首先将包含了希望通信的目标的信息和通信的服务类型的信息等的呼叫设置请求发送到呼叫控制装置22中。
呼叫控制装置22如果接收从终端装置80a发送的呼叫设置请求,则将包含了呼叫源终端装置80a的信息和通信的服务类型的信息等的呼叫设置请求发送到目标的终端装置80b中,并询问目标终端装置80b是否可以通信。
目标终端装置80b如果从呼叫控制装置22中接收呼叫设置请求,则检查呼叫源终端装置80a的信息和通信的服务类型的信息等,如果确定为可以通信,则将表示可以通信的可通信通知返回给呼叫控制装置22,并且通过RTP(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等实时通信协议,开始从终端装置80b到终端装置80a的实时通信。
呼叫控制装置22如果从目标终端装置80b中接收可通信通知,确定呼叫已经建立,将识别号码等识别信息分配给已经设置的呼叫,并且与呼叫源终端装置80a和目标终端装置80b的信息和通信的服务类型的信息等连同相关的识别信息进行存储,将包含目标终端装置80b的地址信息的可通信通知转发给呼叫源终端装置80a。
终端装置80a如果接收可通信通知,则通过RTP等实时通信协议,开始从终端装置80a到终端装置80b的实时通信。
这样设置的呼叫由呼叫控制装置22管理,可以根据与呼叫控制装置22连接的输入装置91中输入的指示,在显示单元上显示一列呼叫和与希望的终端装置相关的呼叫,可以对这样显示的呼叫通过输入指示而进行监测。
如果与上述一样在呼叫控制装置22中接收到监测指定呼叫的指示,则呼叫控制装置22将包含了在该呼叫下互相通信的终端装置80a、80b的地址信息的监测转发开始指示,发送到调节终端装置80a、80b的数据包转发装置14a、14d的同时,将设置了终端装置80a、80b的地址信息和监测类型信息等的监测开始指示发送到监测装置31中。
数据包转发装置14a、14d如果接收监测转发开始指示,则从监测转发开始指示中设置的终端装置的地址信息中找到,调节终端装置的地址和目标终端装置的地址;存储监测转发开始指示中设置的信息,从而该信息是依照调节终端装置的地址信息而可检索的进行存储;接收从调节终端装置向目标终端装置发送的数据包;且将该数据包的目标地址改写为监测装置31的地址,并进行转发。
监测装置31如果接收监测开始指示,则根据终端装置80a、80b的地址信息可检索地存储为设置在监测开始指示中的信息。
图31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数据包转发系统60执行的监测过程的流程图。
监测装置31如果接收数据包,则如图31所示,参考接收到的数据包的发送源地址,从发送源地址中读取监测类型和真正的目标地址信息(终端装置80b的地址信息)(步骤S131),在按照监测类型进行监测处理之后(步骤S132),将接收到的数据包的目标地址改写为终端装置80b的地址(步骤S133),并将改写了地址的数据包发送到下一个数据包转发装置中(步骤S134)。该数据包在数据包转发系统内被转发并到达终端装置80b。
从终端装置80b到终端装置80a的数据包转发也同样,通过数据包转发装置14d将终端装置80b发送出的数据包的目标地址改写为监测装置31的地址,监测装置31在监测之后,将数据包的目标地址改写为真正的目标地址,从而该数据包在数据包转发系统内被转发并到达终端装置80a。
这样,终端装置80a、80b之间的通信在终端装置80a、80b的使用者不知晓的情况下成为通过监测装置31的通信,且监测终端装置80a、80b之间的通信。
然后,如果在呼叫控制装置22接收到监测结束指示,或者在通信结束并且从终端装置80a、80b发送出了呼叫切断请求时,则呼叫控制装置22将包含了终端装置80a、80b的地址信息的监测转发结束指示,发送到调节终端装置80a、80b的数据包转发装置14a、14d中,并将包含了终端装置80a、80b的地址信息的监测结束指示发送到监测装置31中,并删除已经存储的呼叫识别信息和终端装置信息和通信服务信息等。
数据包转发装置14a、14d如果接收监测转发结束指示,则删除设置在监测的转发开始指示中的终端装置80a、80b的存储信息。
监测装置31接收监测结束指示,并且删除设置在监测开始指示中的终端装置80a和80b的信息。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对于被监测的呼叫而通信的终端装置进行调节的数据包转发装置中,因为将对于被监测的呼叫而通信的终端装置进行调节的数据包转发装置中接收到的数据包的目标地址,改写为监测装置31的地址,并且监测装置31将接收到的数据包的目标地址改写为真正的目标地址并进行转发,所以任意的呼叫的通信可以经由监测装置31,并且不需提供具有监测功能的边缘数据包转发装置,由此可以削减设备成本。
另外,因为监测就在监测装置一个地方进行,所以无需通过多个数据包转发装置进行监测结果的收集就可以完成,可以降低使用成本。
另外,因为数据包转发装置改写了地址,所以可以在通信中的任意定时下开始监测。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在通信中的呼叫中指定了成为监测目标的呼叫,但是,为了可以指定终端装置作为监测目标,在不存在通信中的呼叫的状态下,最好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在呼叫设置的时候将监测的转发开始指示发送到相应的数据包转发装置中并进行终端装置的监测。
<第二实施方式的修改例>
图32是依照第二实施方式的修改例显示数据包转发装置的配置图。如图32所示,该修改例中的数据包转发装置15a具备:使终端装置间以各自的优先权等级转发数据包的数据包转发部151a;将通过特定端口的数据包复制到另一端口中的数据包复制部152a。
在相关结构中,也考虑到了一种数据包转发装置15a将通过特定端口的数据包复制到其他端口中,并且与其连接的监测装置选择的进行监测的方法。
<采用了单一专用监测装置的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
图33是依照采用了单一专用监测装置的本发明显示数据包转发系统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整体配置的示图。
本实施方式的数据包转发系统的特征在于,其通过MPLS(多协议标签转换:Multi Protocol Label Switching)转发数据包,并且预先在各个终端装置间预先设置经由监测装置的LSP(标签转换路径:Label Switch Path),如果指示监测,则将经由监测装置的LSP的标签提供给成为监测目标的数据包的MPLS的标签,并且使其可以经由监测装置。
在图33中,本实施方式的数据包转发装置1d具备:进行数据包转发的多个数据包转发装置16a~16d;呼叫控制装置23,其控制分别与数据包转发装置16a、16d连接的终端装置80a、80d之间声音通信等的呼叫;监测装置32,其监测接收到的数据包并转发到指定的目标地址中。
在数据包转发装置16a~16d中,分别连接了终端装置80a、80b的数据包转发装置16a、16d被特别地称为边缘转发装置。
数据包转发装置16a(16d)具备:数据包转发部161a(161d),在终端装置之间以各自的优先权等级转发数据包;标签改写部162a(162d),其对转发的数据包的多协议标签转换(MPLS:Multi Protocol Label Switching)的标签进行改写。
在这种数据包转发系统1d中,在终端装置80a进行实时通信的呼叫设置的情况下,将包含了与其通信的目标地址的信息和通信的服务类型的信息等的呼叫设置请求发送到呼叫控制装置23中。
呼叫控制装置23如果接收从终端装置80a发送的呼叫设置请求,则将包含了呼叫源终端装置80a的信息和通信的服务类型的信息等的呼叫设置请求,发送到目标终端装置80b中,并确定目标终端装置80b是否可以通信。
目标终端装置80b如果从呼叫控制装置23中接收呼叫设置请求,则检查呼叫源终端装置80a的信息和通信的服务类型的信息等,如果确定为可以通信,则将表示可以通信的可通信通知返回给呼叫控制装置23,并且开始向终端装置80a的实时通信。
呼叫控制装置23如果从目标终端装置80b中接收可通信通知,则确定呼叫已经设置,将识别号码等识别信息分配给已经设置的呼叫,并且将呼叫源终端装置80a和目标终端装置80b的信息和通信的服务类型的信息等连同相关的识别信息进行存储,将包含目标终端装置80b的地址信息的可通信通知发送给呼叫源终端装置80a。
终端装置80a如果接收可通信通知,则开始向终端装置80b的实时通信。
这样,被设置了的呼叫由呼叫控制装置23管理,可以根据与呼叫控制装置23连接的输入装置91中输入的指示,在显示单元上显示和希望的终端装置通信的一列呼叫和一个呼叫,可以对这样显示的呼叫进行监测。
另外,设置了经由监测装置32的双向数据包转发路由(LSP)作为终端装置80a、80b之间的数据包转发路由,调节终端装置80a、80b的数据包转发装置16a、16d对于每个目标终端装置存储了经由监测装置的LSP标签。
如上所述,如果在呼叫控制装置23中接收到监测指定呼叫的指示时,则呼叫控制装置23将包含了对于呼叫而互相通信的终端装置80a、80b的地址信息的监测的转发开始指示,分别发送到调节终端装置80a、80b的数据包转发装置16a、16d。
数据包转发装置16a、16d如果接收监测转发开始指示,则从监测转发开始指示中包含的终端装置的地址信息中,找出调节的终端装置的地址和目标终端装置的地址;并根据调节终端装置的地址信息可检索的存储设置在监测转发开始指示中的信息;接收从调节终端装置向目标终端装置发送的数据包;将经由监测装置的且与目标终端装置对应的LSP标签设置为该数据包上附加的填充报头标签,并转发该数据包。
图34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数据包转发系统执行的监测过程的流程图。
监测装置32如果接收数据包,则在进行监测处理(步骤S141)之后,参考接收到的数据包的填充报头,选择与接收到的数据包的填充报头对应的输出标签(步骤S142),并将接收的填充报头的标签改写为选择的输出标签(步骤S143),将改写了标签的数据包发送到下一个数据包转发装置中(步骤S144)。该数据包在数据包转发系统1d内标识被改写,并按照标识预先设定的LSP被转发并到达终端装置80b。
这样,终端装置80a、80b之间的通信在终端装置80a、80b的使用者不知晓的期间经由监测装置32,且由监测终端装置80a、80b监测。
然后,如果在呼叫控制装置23中接收了监测结束指示,或者通信结束并且从终端装置80a、80b发送出了呼叫切断请求,则呼叫控制装置23将包含了终端装置80a、80b的地址信息的监测转发结束指示发送到调节终端装置80a、80b的数据包转发装置16a、16d中,并删除已经存储的呼叫识别信息、终端装置信息和通信的服务信息等。
数据包转发装置16a、16d如果接收监测转发结束的指示,则删除设置在监测的转发开始指示中的终端装置80a、80b的存储信息。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预先在各个终端装置之间设置经由监测装置32转发数据包的LSP,在对于监测的呼叫而通信的终端装置进行调节的数据包转发装置中设置LSP标签,从而来自用于呼叫的调节终端装置的每一数据包经由监测装置32并转发。因为对在监测装置中接收到的数据包进行监测,所以任意的呼叫的通信可以经由监测装置32,并且无需具备监测功能的边缘数据包转发装置,由此可以削减设备成本。
另外,因为监测在监测装置一个地方进行,所以无需通过多个数据包转发装置进行监测结果的收集就可以完成,由此可以降低使用成本。
另外,因为边缘数据包转发装置进行标签变换操作,所以可以在通信中的任意时刻开始监测。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从通信的呼叫中指定出了成为监测对象的呼叫,但是,为了能将终端装置指示为监测对象,在不存在通信的呼叫的状态下,也可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在呼叫设置的时候向数据包转发装置发送监测转发开始指示,从而监测终端装置。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监测装置32虽然对所有接收到的数据包进行相同的监测,但是,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也可以在开始监测的时候从呼叫控制装置23向监测装置32发送监测开始指示,而通知监测的终端装置的地址、监测的LSP输入标签和监测类型等,并且呼叫接呼叫的改变监测类型。
<第三实施方式的修改例>
图35是依照本发明显示数据包转发系统的第三实施方式的修改例的整体结构的示图。另外,因为本实施例的结构与上述第三实施方式大概相同,所以,对相同结构赋予相同符号,仅对特征部分进行说明。
在图35中,该修改例的数据包转发系统1e具备:进行数据包转发的多个数据包转发装置16a~16d;呼叫控制装置23,其控制分别与数据包转发装置16a、16d连接的终端装置80a、80b之间的声音通信等的呼叫;对已经指定了的数据包进行监测的监测装置33。
与图33的结构不同,在本结构中,监测装置33不进行通信的传送,而是直接从数据包转发装置16c和数据包转发装置16d之间的数据包转发路由中获取数据包,并进行监测。
在数据包转发装置16a~16d中,分别连接了终端装置80a、80b的数据包转发装置16a、16d被称为边缘数据包转发装置。
在这种数据包转发系统1e中,在终端装置80a设置实时通信的呼叫的情况下,将包含希望通信的目标的信息和通信的服务类型信息等信息的呼叫设置请求转发到呼叫控制装置23中。
呼叫控制装置23如果接收从终端装置80a发送的呼叫设置请求,则将包含了呼叫源终端装置80a的信息和通信的服务类型的信息等的呼叫设置请求,发送到目标终端装置80b中,并确定目标终端装置80b是否可以通信。
目标终端装置80b如果从呼叫控制装置23中接收呼叫设置请求,则检查呼叫源终端装置80a的信息和通信的服务类型的信息等,如果确定为可以通信,则将表示可以通信的可通信通知返回给呼叫控制装置23,并且开始向终端装置80a的实时通信。
呼叫控制装置23如果从目标终端装置80b中接收可通信通知,则呼叫已经设置,将识别号码等识别信息分配给已经设置的呼叫,并且将呼叫源终端装置80a和目标终端装置80b的信息和通信的服务信息等连同相关的识别信息进行存储,并通知呼叫源终端装置80a可以通信。
终端装置80a如果接收可通信通知,则开始向终端装置80a的实时通信。
这样,被设置了的呼叫由呼叫控制装置23管理,可以根据与呼叫控制装置23连接的输入单元91中输入的指示,在显示装置上显示希望的终端装置通信的一个呼叫和一列呼叫,可以对这样显示的呼叫进行监测。
另外,为了与监测对象进行通信,将用于被监测的通信的双向数据包转发路由(LSP)设置为经由终端装置80a、80b之间的数据包转发装置16c。,调节终端装置80a、80b的数据包转发装置16a、16d对于每个目标地址的终端装置存储了经由数据包转发装置的LSP标签。
如上所述,如果在呼叫控制装置23中接收到监测指定呼叫的指示,则呼叫控制装置23将包含了对于呼叫而互相通信的终端装置80a、80b的地址信息的监测转发开始指示,发送到调节终端装置80a、80b的数据包转发装置16a、16d。
数据包转发装置16a、16d如果接收监测转发开始指示,则从监测转发开始指示中包含的终端装置的地址信息中,找出调节终端装置的地址和目标终端装置的地址,并对根据调节终端装置的地址信息可检索的且设置在监测转发开始指示中的信息进行存储,接收从调节终端装置向目标终端装置发送的数据包,将经由监测装置的且与目标终端装置对应的LSP标签设置为该数据包上附加的填充报头标签,并进行转发。
数据包转发装置16c进行标准数据包转发装置的操作,该数据包在数据包转发系统内被改写标签的同时,根据预先设置的LSP被转发到终端装置80b。
图36是依照第三实施方式的修改例显示数据包转发系统中执行的监测过程的流程图。
监测装置33如果直接从数据包转发装置16c和数据包转发装置16d之间的数据包转发路由中获得数据包,则进行监测处理(步骤S151)。
这样,终端装置80a、80b之间的通信在终端装置80a、80b的使用者不知晓期间成为通过数据包转发装置16c和数据包转发装置16d之间的路径的通信,且监测装置33可以监测终端装置80a、80b之间的通信。
然后,如果在呼叫控制装置23中接收到监测结束指示,或者在通信结束并且从终端装置80a、80b发送出了呼叫切断请求,则呼叫控制装置23将包含了终端装置80a、80b的地址信息的监测转发结束指示,发送到调节终端装置80a、80b的数据包转发装置16a、16d中,并删除已经存储的呼叫识别信息、终端装置信息和通信服务信息等。
数据包转发装置16a、16d如果接收监测转发结束的指示,则删除设置监测开始指示信息中的存储的终端装置80a、80b的信息。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预先设置经由数据包转发装置16c和数据包转发装置16d之间的路径转发数据包的LSP,监测装置33可以监测经由数据包转发装置16c和数据包转发装置16d之间的路径的数据包,在调节对于监测的呼叫而进行通信的终端装置的数据包转发装置中,在成为调节监测目标的呼叫下通信的终端装置中接收到的数据包中:附加经由数据包转发装置16c和数据包转发装置16d之间的路径并转发数据包的LSP标签,因为在监测装置33中对数据包进行监测,所以任意呼叫的通信可以经由数据包转发装置16c和数据包转发装置16d之间的路径,并且每个边缘数据包转发装置中无需提供监测功能,由此可以削减设备成本。
另外,因为监测在监测装置一个地方进行,所以无需通过多个数据包转发装置进行监测结果的收集就可以完成,由此可以降低使用成本。
另外,因为边缘数据包转发装置改变级别的设置,所以可以在通信中的任意时刻开始监测。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从通信的呼叫中指定出了成为监测对象的呼叫,但是,为了能将终端装置指定为监测对象,在不存在通信的呼叫的状态下,也可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在呼叫设置的时候向调节终端装置的数据包转发装置转发监测转发开始指示,从而进行监测。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监测装置33虽然对所有得到的数据包进行相同的监测,但是,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也可以在开始监测的时候从呼叫控制装置23向监测装置33发送监测对象的终端装置的地址和监测对象的LSP输入标签和监测类型等的通知,从而呼叫接呼叫的改变监测类型。
<监测装置的修改例>
图37是表示监测装置的修改例的配置的示图。
如图37所示,依照修改例的监测装置30a具备:试验数据包监测部303,其传送终端装置之间交换的试验数据包,并且读取该内容;数据包监测部301,其转送终端装置之间交换的通常数据包,并且读取该内容;数据包改写部302,其改写这些数据包的目标和发送源。
如图37所示,仅对试用级的试验数据包由专用功能模块(试验数据包监测部303)进行操作。一旦授理的优先级受支配于有限的监测项目。由此,可以削减试验数据包监测部303应该处理的数据包数量,并且使监测装置30a处理的的呼叫的数量增加。
进而,也考虑到了如果一终端装置从最初开始就进行异常操作,则在试验数据包监测部303的处理中,在开始传输试验数据包的时候监测所有的试验数据包,不过对于可以确认操作正常的监测项目则不进行监测,这样可以不仅削减了监测时间也削减了监测项目。由此,可以进一步减少试验数据包监测部303的处理负载,也可以使监测装置30a可以处理的呼叫数量增加。
<监测装置的分解结构例>
至此说明中所示的监测装置的结构虽然如图25所示,整体具备进行监测对象数据包的改写的数据包改写部、进行监测处理的数据包监测部。但是,如图38所示,也可以考虑将监测数据包改写单元341、数据包监测单元342物理分离的监测装置的结构。另外,在这种情况下,监测数据包改写单元341具有数据包获取部3411、数据包提取部3412、数据包改写部3413。数据包监测单元342具有试验数据包监测部3421和数据包监测部3422。数据包监测单元342在从呼叫控制装置接收到了监测对象通知的时候,对监测数据包改写单元341指示监测对象数据包和与该数据包相关的必要信息。
图39是表示监测数据包改写单元执行的过程的流程图。
监测数据包改写单元341如图39的流程图所示,参考接收到的数据包的发送源地址,从发送源地址中读取出监测所必需的信息和真正的目标地址信息(步骤S161),并从接收到的数据包中提取监测所必需的信息(步骤S162),在将提取出的信息通知给数据包监测单元342之后(步骤S163),将接收到的数据包的目标地址改写为目标终端装置的地址(步骤S164),并将接受到的数据包的发送源地址改写为监测单元的地址(步骤S165),将改写了地址的数据包转发到下一个数据包转发装置中(步骤S166)。
图40是表示数据包监测单元执行的过程的流程图。
数据包监测单元342如图40的流程图所示,从已经通知的关于监测对象数据包的信息中读取监测类型(步骤S171),并根据监测类型进行监测处理(步骤S172)。
在该结构中,由于监测数据包改写单元341通知给数据包监测单元342的信息仅限于监测处理所必需的信息,所以,可以削减装置之间的通信造成的内务操作,也可以通过对应各个装置的处理能力灵活地组合,从而降低成本地制作出监测装置。
<监测装置的监测过程>
图41A和41B是用于说明监测装置中执行的监测过程的示图。
这里,左边(图41A)显示了只监测依照RTP传输的主信息的内容的被动监测,此外监测装置还积极地干涉RTP数据包,例如故意废弃RTP数据包,且监测接收终端是否报告与放弃对应的质量。探测接收终端的恶意操作例如有无论实际接受到的RTP数据包的质量,而错误报告高质量。在图41A中,表示了在没有损失数据包的情况、在传输终端和监测装置之间产生了数据包损失的情况、监测装置和接收终端之间产生了数据包损失的情况这三种情况。无论哪一个,接收终端以RTCP数据包报告正常接收结果。
接收终端接收数据包M#1~M#3,并以RTCP#1,报告正常接收了M#1~M#3。因此,监测装置可以确认接收终端正常。
另外,在传输终端传输数据包M#4~M#6中,M#5在到达监测装置之前就被损失。因此,监测装置仅将M#4和M#6发送到接收终端,接收终端以RTCP#2报告正常接收了M#4和M#6。因此,监测装置可以确认接收终端正常。另一方面,接收终端以RTCP#2报告正常接收M#4~M#6,在该报告到达监测装置的情况下,因为监测装置并没有传输M#5,所以,监测装置可以立即确定接收终端装置发出了错误报告。
另外,在传输终端传输的、进而监测装置传输的M#7~M#9中,M#8在到达接收终端之前就被损失。在这种情况下,接收终端以RTCP#3报告正常接收了M#7和M#9。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监测装置推测M#8到达接收装置之前就已经损失。另一方面,在这种情况下,接收终端在以RTCP#3报告正常接收M#7和M#9,在监测装置接收了该报告的情况下,监测装置不能检测出接收终端发出的该错误报告。总之,即使接收终端错误报告了正常接收了M#8,因为监测装置不能检测出其发送到接收终端的数据包损失,所以,也不能检测出该错误报告。
为了使监测装置可以检测出上述第三个例子的错误报告,如图41B所示,监测装置积极地进行数据包监测,即,监测装置故意主动放弃从接收终端接收到的RTP数据包而不发送到接收终端,此时,监测装置可以肯定接收终端是否返回错误报告,也就是监测装置可以检测出上述第三个例子的错误报告。在图41B中,监测装置在从传输终端接收到的M#7~M#9中,故意放弃M#8。如果接收终端以RTCP#3中报告正常接收到了M#7和M#9,则监测装置就可以肯定接收终端的报告的正确。另一方面,如果接收终端以RTCP#3报告正常接收到了M#7~M#9,则监测装置可以检测出接收终端的错误报告。
工业用途
本发明的重试通信控制方法和系统以及方法考虑优先级数据包的通信量而转发试用级的数据包,或者基于执行概率通过以不同步技术避免终端之间的冲突而传输试用级的数据包,或者如果试用级数据包的通信质量不够立即停止试用级的发送,从而可以提高整体的最大处理能力。
另外,依照本发明的数据包转发装置,依照各自的数据包转发优先权等级,例如通过从第一终端装置转发请求而指定的试用级或优先级,将数据包从第一终端装置转发到第二终端装置。本发明预先设置不放弃试用级数据包的试用级带宽容量和不放弃优先级数据包的优先级带宽容量,在总数据流速超过了试用级带宽容量的情况下,如果是试用级的数据包就进行放弃,如果是优先级的数据包则授理到优先级的带宽容量。因此优先级数据包一旦被授理就不会被放弃,且其质量得到保证直到数据流结束为止。
另外,本发明适用于终端主导的基于测量的授理控制,其中终端装置首先作出以试用级传输数据包的请求,对应该传输的质量结果作出以优先级或者再次以试用级传输数据包的请求。如果以试用级传输数据包的请求造成总数据流速超过了试用级带宽容量的时候,该试用级的数据包不被授理而是被放弃,从而保证现存的优先级数据包的数据流。
进而,即使在根据新的数据包的发送请求,总数据流速超过了试用级带宽容量的情况下,因为如果其为优先级的数据包则被接收,所以即使在电路转换和移交的情况下这样的请求也可以被接收。所以,一旦被授理的优先级的数据包即使在电路转换和移交的情况下也不被放弃,并且其质量在该数据流结束之前一直被确保。
例如,对于实际的电路带宽100Mbps,如果将试用级带宽容量设置为40Mbps,则在超过了40Mbps的状态下,试用级的数据包不被转发,所以通常保持40Mbps或以下的数据流。并且,即使产生电路转换,优先级的数据包不受限制于40Mbps的带宽,而以优先质量持续通信。并且,直到总数据流速下降低于40Mbps之前,对于试用级的数据包不设置新的数据流。一旦下降低于40Mbps,则接收新的试用级数据包的数据流且转发试用级数据包,结果是可以自动地稳定数据包的数据流速。
另外,可以提供一种即使出现移交的情况下,也可以不放弃优先级的数据包而在不需重复保证用于优先级数据包的必要带宽的情况下持续通信。因此平稳实现基站间的移交。
进而,在带宽可变的情况下,即使由于带宽变化,总数据流速超过试用级带宽容量,因为优先级数据包的数据流不局限于试用级带宽容量,所以一旦建立数据流则优先级数据包的数据流得到保证。且由此可以缩短优先级数据包的测量时间。
另外,如上说明,本发明由呼叫控制装置向数据包转发装置提供包括表示优先权等级转换模式的标识符的监测指示。之后,数据包转发装置基于该标签符,一边预测来自用于指定呼叫的终端装置传输的数据包的优先权等级转换,一边依照预测进行监测。所以即使在终端主导的基于测量的授理控制中,也无需烦杂的处理就可以进行数据包的优先权等级监测。
另外,如果要放弃违反了合同的数据包,可以阻碍违反合同的数据包的流入,且维持符合合同内容的服务质量。
另外,如果改写违反了合同的数据包的服务类型使其符合合同,则可以转发违反合同的数据包作为符合合同的数据包,结果是可以维持符合合同内容的服务质量。
其中,本发明确定在设置呼叫时请求的服务类型是否符合合同,如果违反了合同,就拒绝建立呼叫。则可以在转发数据包之前就拒绝违反合同的呼叫,从而维持符合合同内容的服务质量。
进而,对于数据包的数据流速,不仅是上限,对于下限也可以通过一个监测部集中进行监测,从而减少监测成本。
另外,如上说明,如果采用本发明,因为在呼叫设置的时候确定为监测对象的呼叫的数据包经由监测装置被转发,所以可以在监测装置中集中监测数据包,而数据包转发装置无需监测功能,在削减了数据包转发装置的设备成本的同时,还可以削减数据包转发系统的管理成本。
在呼叫设置的时候,将监测装置的地址作为目标终端装置的地址通知给与呼叫相关的终端装置,且通过在监测装置改写每一数据包的目标地址和发送源地址,而作出到监测装置的监测的呼叫的导向数据包。该技术可以将与监测的呼叫相关的数据包转发到监测装置中,且因此可以在监测装置集中执行将监测操作。
采用本发明,如果作为监测对象的呼叫、终端或者用户被指定,则将与该呼叫、终端或者用户相关的数据包经由监测装置的数据包进行转发。也就是监测装置集中监测要监测的数据包,且数据包转发装置无需具有监测功能。结果是可以削减数据包转发装置的设备成本的同时,也削减数据包转发系统的管理成本。
此时,在调节交换监测的数据包的终端装置的数据包转发装置中,数据包转发装置将作为监测对象数据包的目标地址改写为监测装置的地址。然后因为监测装置将接收到的数据包的目标地址改写为真正的目标地址并进行了发送,所以,与呼叫、终端或者用户相关的数据包可以经由监测装置而按路由发送,该监测装置可以集中监测数据包。
另外,本发明预设了在各个终端装置之间的LSP从而经由监测装置转发数据包。在调节交换监测的数据包的终端装置的数据包转发装置中,因为在每一作为监测对象的数据包中附加了LSP标签,从而经由监测装置按指定路径转发数据包。所以本发明可以使与呼叫、终端或者用户相关的数据包经由监测装置进行转发,该监测装置可以集中监测数据包。
另外,在呼叫控制装置中,如上所述,可以选择以与特定终端相关的呼叫为对象的基于终端的监测、仅以特定的呼叫为监测对象的基于呼叫的监测、以与特定用户相关的呼叫为对象的基于用户的监测。该配置可以检测出由于特定终端而引起的异常操作和由于特定用户而引起的异常操作。
进而,在呼叫控制装置中,可以采用如逻辑选择、任意选择的,基于之前监测到的结果的选择、基于包含在呼叫控制信号中的通信属性的选择、或基于包含在呼叫设置信号中的路由装置的信息的选择。这使得例如,基于频率的异常操作的检测成为可能、使得对通信网络影响较大的特定监测大带宽通信成为可能、且使得排除包括可实现终端和可实现家庭网关之外的特定监测不可实现通信成为可能。
另外,根据上述内容,本发明可以进行持续的非间歇的异常操作的检测、在对通信网络的影响程度控制在最小的数据包监测、具有稿概率异常操作的的通信的特定监测监测,结果是有效利用了监测装置。
Claims (75)
1.一种重试通信控制方法,其所用于的数据包通信系统具备连接到网络(1000)和至少一个终端装置(40a~40e)的多个数据包转发装置(10a、10b、10c),且可以依照分配到数据包的优先权等级交换终端装置之间的数据包,该重试通信控制方法包括:
从呼叫源终端装置在预定时间段(T1)发送试用级的数据包(S1);
估计数据包的通信质量是否足够(S3);
如果足够,之后发送优先级的数据包(S4);
如果不够,则在第二预定时间段(T2)停止试用级的数据包发送(S5);
在经过第二预定时间段之后,基于监测到的优先级的数据包通信量速率(CA),估计是否可以发送试用级的数据包(S6);以及
在确定为可以的情况下,从呼叫源终端装置在预定时间段(T1)内再度发送试用级的数据包(S1)。
2.一种重试通信控制方法,其所用于的数据包的通信系统具备连接到网络(1000)和至少一个终端装置(40a~40e)的多个数据包转发装置(10a、10b、10c),且可以依照分配到数据包的优先权等级交换终端装置之间的数据包,该重试通信控制方法包括:
从呼叫源终端装置在预定时间段(T1)发送试用级的数据包(S11);
估计数据包的通信质量是否足够(S13);
如果足够,则发送优先级的数据包(S14);
如果不够,则在第二预定时间段(T2)内停止发送试用级的数据包(S15);
在经过第二预定时间段之后,基于之前的试用级数据包的通信质量等级(CQ),估计是否可以发送试用级的数据包(S16);以及
在确定为可以的情况下,从呼叫源终端装置在预定时间段(T1)内再度发送试用级的数据包(S11)。
3.一种重试通信控制方法,其所用于的数据包的通信系统具备连接到网络(1000)和至少一个终端装置(40a~40e)的多个数据包转发装置(10a、10b、10c),且可以依照分配到数据包的优先权等级交换终端装置之间的数据包,该重试通信控制方法包括:
从呼叫源终端装置在预定时间段(T1)发送试用级的数据包(S21);
估计数据包的通信质量是否足够(S23);
如果足够,则之后发送优先级的数据包(S24);,
如果不够,则在第二预定时间段(T2)内停止发送试用级的数据包(S25);
在经过第二预定时间段之后,基于之前的试用级数据包的通信质量(CQ)估计出的执行概率,估计是否可以发送试用级的数据包(S26);以及
在确定为可以的情况下,从呼叫源终端装置在预定时间段(T1)内再度发送试用级的数据包(S21)。
4.一种重试通信控制方法,其所用于的数据包的通信系统具备连接到网络(1000)和至少一个终端装置(40a~40e)的多个数据包转发装置(10a、10b、10c),且可以依照分配到数据包的优先权等级交换终端装置之间的数据包,该重试通信控制方法包括:
从呼叫源终端装置开始发送试用级的数据包(S31);
随时估计数据包的通信质量是否足够(S33);
如果足够,且足够的状态持续了预定时间段(T1),发送优先级的数据包(S35);
如果不够,则马上停止发送试用级数据包,并在第二预定时间段(T3)内持续停止发送试用级的数据包(S36);
在经过第二预定时间段之后,估计是否可以发送试用级的数据包(S37);以及
在确定为可以的情况下,从呼叫源终端装置开始再度发送试用级的数据包(S31)。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重试通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从开始转发优先级数据包的时刻开始,上述呼叫源终端装置被收费。
6.一种重试通信控制系统,其具备与网络(1000)和至少一个终端装置(40a~40e)连接的多个数据包转发装置(10a、10b、10c),在终端装置之间发送试用级的数据包,从而基于该发送数据包的通信质量确定是否可以发送优先级数据包,该重试通信控制系统的特征在于,具备:
在预定时间段(T1)发送试用级的数据包的设备;
估计数据包的通信质量是否足够的设备;
如果足够,则之后发送优先级的数据包的设备;
如果不够,则在第二预定时间段(T2)内停止发送试用级的数据包的设备;
在经过第二预定时间段之后,基于监测的优先级数据包的通信量速率(CA),估计是否可以发送试用级的数据包的设备;以及
在确定为可以的情况下,从呼叫源终端装置在预定时间段(T1)内再度发送试用级的数据包的设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重试通信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一终端装置(40a~40e)都具备上述每个设备。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重试通信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一数据包转发装置(10a、10b、10c)都具备上述每个设备。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重试通信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从开始转发优先级数据包的时刻开始,对上述呼叫源终端装置进行收费的呼叫控制装置。
10.一种重试通信控制系统,其具备与网络(1000)和至少一个终端装置(40a~40e)连接的多个数据包转发装置(10a、10b、10c),在终端装置之间发送试用级的数据包,从而基于该发送数据包的通信质量确定是否可以发送优先级数据包,该重试通信控制系统的特征在于,具备:
在预定时间段(T1)发送试用级的数据包的设备;
估计数据包的通信质量是否足够的设备;
如果足够,则之后发送优先级的数据包的设备;
如果不够,则在第二预定时间段(T2)内停止发送试用级的数据包的设备;
在经过第二预定时间段之后,基于之前的试用级数据包的通信质量等级(CQ),估计是否可以发送试用级的数据包的设备;以及
在确定为可以的情况下,从呼叫源终端装置在上述预定时间段(T1)内再度发送试用级的数据包的设备。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重试通信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一终端装置(40a~40e)都具备上述每个设备。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重试通信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一数据包转发装置(10a、10b、10c)都具备上述每个设备。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重试通信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从开始转发优先级数据包的时刻开始,对上述呼叫源终端装置进行收费的呼叫控制装置。
14.一种重试通信控制系统,其具备与网络(1000)和至少一个终端装置(40a~40e)连接的多个数据包转发装置(10a、10b、10c),在终端装置之间发送试用级的数据包,从而基于该发送数据包的通信质量确定是否可以发送优先级数据包,该重试通信控制系统的特征在于,具备:
在预定时间段(T1)发送试用级的数据包的设备;
估计数据包的通信质量是否足够的设备;
如果足够,则之后发送优先级的数据包的设备;
如果不够,则在第二预定时间段(T2)内停止发送试用级的数据包的设备;
在经过第二预定时间段之后,基于从之前试用级数据包的通信质量(CQ)估计出的执行概率,估计是否可以发送试用级的数据包的设备;以及
在确定为可以的情况下,从呼叫源终端装置在预定时间段(T1)内再度发送试用级的数据包的设备。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重试通信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一终端装置(40a~40e)都具备上述每个设备。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重试通信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一数据包转发装置(10a、10b、10c)都具备上述每个设备。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重试通信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从开始转发优先级数据包的时刻开始,对上述呼叫源终端装置进行收费的呼叫控制装置。
18.一种重试通信控制系统,其具备与网络(1000)和至少一个终端装置(40a~40e)连接的多个数据包转发装置(10a、10b、10c),在终端装置之间发送试用级的数据包,从而基于该发送数据包的通信质量确定是否可以发送优先级数据包,该重试通信控制系统的特征在于,具备:
开始发送试用级的数据包的设备;
随时估计数据包的通信质量是否足够的设备;
如果足够且足够的状态持续预定时间段(T1),则发送优先级的数据包的设备;
如果不够,则马上停止发送试用级的数据包,并在第二预定时间段(T3)内持续停止发送该数据包的设备;
在经过第二预定时间段之后,估计是否可以发送试用级的数据包的设备;以及
在确定为可以的情况下,从呼叫源终端装置再度开始发送试用级的数据包的设备。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重试通信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一终端装置(40a~40e)都具备上述每个设备。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重试通信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一数据包转发装置(10a、10b、10c)都具备上述每个设备。
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重试通信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从开始转发优先级数据包的时刻开始,对上述呼叫源终端装置进行收费的呼叫控制装置。
22.一种实施在数据包通信系统上的方法,该数据包通信系统具备连接到网络(1000)和至少一个终端装置(40a~40e)的多个数据包转发装置(10a、10b、10c),且可以依照分配到数据包的优先权等级交换终端装置之间的数据包,该方法的特征在于,其用于使上述数据包通信系统执行以下步骤:
从呼叫源终端装置在预定时间段(T1)发送试用级的数据包的步骤(S1);
估计数据包的通信质量是否足够的步骤(S3);
如果足够,则之后发送优先级的数据包的步骤(S4);
如果不够,则在第二预定时间段(T2)内停止发送试用级数据包的步骤(S5);
在经过第二预定时间段之后,基于监测的优先级数据包的通信量速率(CA)估计是否可以发送试用级的数据包的步骤(S6);以及
在确定为可以的情况下,从呼叫源终端装置在预定时间段(T1)内再度发送试用级的数据包的步骤(S1)。
23.一种用于数据包转发装置(11a~11i)的数据包转发可能性确定方法,该数据包转发装置(11a~11i)依照数据包转发优先权等级,例如由第一终端装置的转发请求指定的试用级或优先级,从第一终端装置(例如50a)转发数据包到第二终端装置,该数据包转发可能性确定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
预设不放弃试用级数据包的试用级带宽容量(BWmh);以及
在试用级和优先级的数据包总数据流速超过上述试用级带宽(BWmh)的情况下,放弃试用级的数据包。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数据包转发可能性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由于存在新的数据包传输请求,数据包总数据流速超过试用级带宽容量(BWmh)的情况下,在该新的数据包是试用级数据包的时候,放弃该新的数据包,并且在是优先级数据包的时候,使该新数据包通过。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数据包转发可能性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预设不放弃优先级数据包的优先级带宽容量(BWh);以及
在由于新的优先级的数据包传输请求,数据包总数据流速超过上述优先级带宽容量(BWh)的情况下,放弃该新的优先级的数据包。
26.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数据包转发可能性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数据包基于通信带宽可变的数据流被转发,在由于通信带宽扩大而使总数据流速超过上述试用级带宽容量(BWmh)的情况下,放弃上述试用级数据包。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数据包转发可能性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预设不放弃优先级数据包的优先级带宽容量(BWh);以及
在由于通信带宽扩大而使数据包总数据流速超过上述优先级带宽容量(BWmh)的情况下,放弃上述优先级数据包。
28.根据权利要求23~27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数据包转发可能性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终端装置(例如50a)作出传输试用级数据包的请求,并依照传输质量结果,作出传输优先级或者再次传输试用级数据包的请求。
29.一种数据包转发装置(11a~11i),其用于依照数据包转发优先权等级,例如由第一终端装置的转发请求指定的试用级或优先级,将数据包从第一终端装置(50a)转发到第二终端装置,该数据包转发装置(11a~11i)的特征在于,具备:
预存不放弃试用级数据包的试用级带宽容量(BWmh)的存储部(1112);以及
在试用级和优先级数据包的总数据流速超过上述试用级带宽容量(BWmh)的情况下,放弃试用级的数据包的数据流速监测部(1112)。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数据包转发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数据流速监测部(1112)在由于新传输请求而使上述总数据流速超过上述试用级带宽容量(BWmh)的情况下,在该新的数据包是试用级数据包的时候,放弃该新的数据包,并且在是优先级数据包的时候,使该新数据包通过。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数据包转发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存储部(1112)还预存了不放弃优先级数据包的优先级带宽容量(BWh);以及
上述数据流速监测部(1112)在由于存在新的优先级的数据包传输请求而使上述总数据流速超过上述优先级带宽容量(BWh)的情况下,放弃该新的优先级的数据包。
32.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数据包转发装置,其特征在于,以通信带宽可变的数据流转发数据包,而且上述数据流速监测部(1112)在由于通信带宽扩大而使上述总数据流速超过上述试用级带宽容量(BWmh)的情况下,放弃上述试用级数据包。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数据包转发装置,其特征在于,
存储部1112还预存不放弃优先级数据包的优先级带宽容量(BWh);以及
上述数据流速监测部(1112)在由于通信带宽扩大而使总数据流速超过上述优先级带宽容量(BWh)的情况下,放弃该优先级的数据包。
34.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数据包转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可以分别转发优先级和试用级数据包,且由上述数据流速监测部(1112)进行监测的多条电路(A、B),
其中,如果至少一条电路上发生故障,从而在故障电路中的所有数据包数据流被转换到至少第二电路,且如果第二电路中的试用级和优先级数据包的总数据流速超过了试用级带宽容量(BWmh)的情况下,数据流速监测部(1112)放弃上述试用级数据包。
35.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数据包转发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终端装置是以无线电转发数据包的移动终端装置(60b),且如果由于该移动终端装置的移动所引起的移交而使试用级和优先级数据包的总数据流速超过试用级带宽容量(BWmh)的情况下,数据流速监测部(1112)放弃上述试用级数据包。
36.一种实施在数据包转发装置(11a~11i)中的方法,该数据包转发装置(11a~11i)用于依照数据包转发优先权等级,例如由第一终端装置的转发请求指定的试用级或优先级,从第一终端装置(例如50a)转发数据包到第二终端装置,该方法的特征在于,其用于使上述数据包转发装置(11a~11i)执行以下步骤:
预设不放弃试用级数据包的试用级带宽容量(BWmh)的步骤;以及
在试用级和优先级数据包的总数据流速超过(S42)上述试用级带宽容量的情况下,放弃(S44)试用级数据包的步骤。
37.一种数据包转发系统(1a),其具备:作出如数据包转发优先权等级的试用级的呼叫设置请求,并依照该呼叫相关的通信质量结果,作出优先级或者再次作出试用级的呼叫设置请求的多个终端装置(70a、70b);存在于多个终端装置之间,并且以各自的优先权等级转发数据包的多个数据包转发装置(12a、12d);管理各个终端装置发出的呼叫的状态的呼叫控制装置(20),该数据包转发系统的特征在于,
上述呼叫控制装置(20)预存至少包含呼叫控制装置控制的各个终端装置可以使用的优先权等级转换模式的合同信息,且在建立了呼叫的时候,将监测信息通知给调节进行呼叫的终端装置的数据包转发装置(S83),该监测信息包括:用于识别结合呼叫交换的数据包的信息,和用于确定结合呼叫交换的数据包是否符合合同信息的信息,且至少包含了代表上述优先权等级转换模式的标识符,
上述数据包转发装置(12a、12d)如果接收上述监测信息,则基于上述标识符,估计来自关于呼叫的终端装置的数据包的优先权等级转换,且确定与每一数据包的优先权等级相关的服务类型是否符合合同信息。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数据包转发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数据包转发装置(12a、12d)在确定了上述服务类型不符合于上述合同信息的时候,将该确定通知给上述呼叫控制装置(20),上述呼叫控制装置(20)切断与该呼叫相关的通信。
39.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数据包转发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数据包转发装置(12a、12d)在确定了上述服务类型不符合于上述合同信息的时候,放弃该数据包。
40.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数据包转发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数据包转发装置(12a、12d)在确定了上述服务类型不符合于上述合同信息的时候,以与符合合同信息的服务类型对应的优先权等级转发数据包。
41.根据权利要求37~40的任一个所述的数据包转发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呼叫控制装置(20)确定来自终端装置(70a、70b)的呼叫设置请求所请求的服务类型是否符合合同信息(S72、S74),且如果不符合,则拒绝该呼叫设置请求(S76)。
42.一种数据包转发系统(1a),其具备:作出以相应于多个优先权等级的一个的服务类型转发数据包的呼叫设置请求的多个终端装置(70a、70b);存在于多个终端装置之间,并且以各自优先权等级转发数据包的多个数据包转发装置(12a、12d);管理各个终端装置发出的呼叫的状态的呼叫控制装置(20),该数据包转发装置的特征在于,
上述呼叫控制装置(20)在建立了呼叫的时候,将监测信息通知给调节进行呼叫的终端装置的数据包转发装置(S83),该监测信息包括:用于识别结合呼叫交换的数据包的信息,和用于确定结合呼叫交换的数据包是否符合合同信息的信息,
上述数据包转发装置(12a、12d)具有与数据包的最小数据流速相关的预设阈值,如果接收上述监测信息,则监测关于呼叫的终端装置发送的数据包数据流速,且在数据流速小于上述阈值的情况下,将该情况通知给上述呼叫控制装置(20),
上述呼叫控制装置(20)如果接收到数据流速小于上述阈值的通知,则切断与该呼叫相关的通信。
43.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数据包转发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数据包转发装置(12a、12d)具有与数据包的最大数据流速相关的预设的阈值上限,在数据流速大于阈值上限的情况下,将该情况通知给上述呼叫控制装置(20),上述呼叫控制装置(20)如果接收到数据流速大于上述阈值上限的通知,则切断与该呼叫相关的通信。
44.根据权利要求42或43所述的数据包转发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数据包转发装置(12a、12d)基于令牌桶(TB)的大小监测数据包的数据流速,并将大于令牌计数器的初始值(B1)的值(B1+B2)设置为与数据包的最小数据流速相关的阈值。
45.一种数据包监测方法,其所用于的数据包转发系统(1a)作出如数据包转发优先权等级的试用级的呼叫设置请求,并且对应该呼叫相关的通信质量结果,作出优先级或者再次作出试用级的呼叫设置请求,并转发数据包,该数据包监测方法的特征在于,
预设至少包含每个使用者都可用的优先权等级转换模式的合同信息;
在建立了呼叫之后,基于监测信息估计要转发的数据包的优先权等级转换,并确定与指定数据包的优先权等级相关的服务类型是否符合合同信息,该监测信息包括:用于识别结合呼叫交换的数据包的信息,和用于确定结合呼叫交换的数据包是否符合合同信息的信息,且至少包含了代表上述优先权等级转换模式的标识符。
46.一种数据包监测方法,其所用于的数据包转发系统(1a)作出以多个优先权等级之一对应的服务类型转发数据包的呼叫设置请求,并且以各自优先权等级转发数据包,该数据包监测方法的特征在于,
在确立了呼叫以后,监测与该呼叫相关的数据包数据流速,在数据流速小于与数据包的最小数据流速相关的预设的阈值的情况下,切断与该呼叫相关的通信。
47.一种呼叫控制装置(20),其用于接收如数据包转发优先权等级的试用级的呼叫设置请求,并且对应与该呼叫相关的通信质量结果,接收优先级或者再次接收试用级呼叫设置请求,该呼叫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合同信息存储部(205),其预存至少包含了调节各个终端装置可用的优先权等级转换模式的合同信息;
合同信息确定部(201),其在呼叫设置请求确定与呼叫设置请求相关的呼叫的服务类型是否与合同信息符合;
监测信息通知部(203),其在建立了呼叫的时候,将监测信息通知给调节进行呼叫的终端装置的数据包转发装置,该监测信息包括:用于识别结合呼叫交换的数据包的信息,和用于确定结合呼叫交换的数据包是否符合合同信息的信息,且至少包含了代表上述优先权等级转换模式的标识符;以及
呼叫状态管理部(204),其在从数据包转发装置中接收到指定数据包的服务类型不符合上述合同信息的通知的时候,切断与该呼叫相关的通信。
48.一种数据包转发装置(12a、12b),其用于以数据包的服务类型对应的优先权等级转发数据包,该数据包转发装置(12a、12b)的特征在于,具备:
级别转换监测部(124a、124d),其接收监测信息,基于上述标识符,估计来自关于呼叫的终端装置的数据包的优先权等级转换,且确定与每一数据包的优先权等级相关的服务类型是否符合于合同信息,该监测信息包括:用于识别结合呼叫交换的数据包的信息,和用于确定结合呼叫交换的数据包是否符合合同信息的信息,且至少包含了代表上述优先权等级转换模式的标识符;
数据包放弃部(122a、122d),其在确定了上述服务类型不符合上述合同信息的时候,放弃数据包;
数据包改写部(121a、121d),其在确定上述服务类型不符合上述合同信息的时候,将该服务类型改写为符合上述合同信息的服务类型。
49.一种数据包转发装置,其用于以数据包的服务类型对应的优先权等级转发数据包,该数据包转发装置(12a、12b)的特征在于,具备:
数据包数据流速监测部(124a、124d),其具有与上述数据包的最小数据流速相关的预设的阈值,从而基于监测信息监测关于呼叫的终端装置发送的数据包的数据流速是否小于阈值,该监测信息包括识别结合呼叫交换的数据包的信息、和确定结合呼叫交换的数据包是否符合合同信息的信息。
50.一种数据包转发系统(1b),其具备存在于多个终端装置(80a、80b)之间,并且以各自的优先权等级转发数据包的多个数据包转发装置(13a~13d),该数据包转系统(1b)的特征在于,具备:
监测数据包的监测装置(30);以及
呼叫控制装置(21),其控制终端装置之间的呼叫状态,确定是否将与该呼叫相关的数据包作为监测对象,在确定了作为监测对象的情况下,控制该数据包使其经过上述监测装置(30)。
51.根据权利要求50所述的数据包转发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呼叫控制装置(21)在确定将与上述呼叫相关的数据包设为监测对象的情况下,将上述监测装置(30)的地址作为目标地址通知给交换与上述呼叫相关的数据包的终端装置(80a、80b),并且将监测开始指示转发到上述监测装置(30)中,该监测开始指示包含了交换与上述呼叫相关的数据包的终端装置(80a、80b)的地址;以及
上述监测装置(30)在接收了上述监测开始指示之后,对数据包的发送源地址是监测开始指示中的第一个终端装置地址的数据包进行监测,将该数据包的目标地址改写为包含在上述监测开始指示中的第二个终端装置地址,并转发该数据包。
52.一种数据包转发系统(1c、1d、1e),其具备存在于多个终端装置(80a、80b)之间,并且以各自的优先权等级将数据包从呼叫源终端装置转发到目标终端装置的多个数据包转发装置(14a~14d,15a,16a~16d),该数据包转发系统的特征在于,具备:
监测数据包的监测装置(30a、31、32、33、341、342);以及
呼叫控制装置(22、23),其控制终端装置之间的呼叫状态,将要被转发和被监测的数据包发送到监测装置(30a、31、32、33、341、342)。
53.根据权利要求52所述的数据包转发系统,其特征在于,
呼叫控制装置(22)在存在将要被转发和被监测的数据包的情况下,将与上述监测的数据包的通信相关的终端装置的地址,通知给调节了与监测的数据包的通信相关的终端装置的每一个数据包转发装置(14a、14d),并且将包含了与上述监测的数据包的通信相关的终端装置的地址的监测开始指示转发给监测装置;
上述数据包转发装置(14a、14d)接收与监测的数据包的通信相关的终端装置的地址,将数据包的发送源地址是在被通知的地址中的数据包目标地址改写为监测装置(31)的地址,并转发该数据包;以及
上述监测装置(31)接收上述监测开始指示,对数据包的发送源地址是在上述监测开始指示中的数据包进行监测,将该数据包的目标地址改写为包含在上述监测开始指示中的目标终端装置的地址,并转发该数据包。
54.根据权利要求52所述的数据包转发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数据包转发装置(16a~16d)根据多协议标签转换转发数据包,并且具有用于经过所有终端装置之间的监测装置的预设标签转换路径;
上述呼叫控制装置(33)在将上述转发的数据包作为监测对象的情况下,将与上述监测的数据包的通信相关的终端装置的地址,通知给调节了与上述监测的数据包的通信相关的终端装置的各个数据包转发装置(16a、16d);以及
上述数据包转发装置(16a、16d)在接收与上述监测的数据包的通信相关的终端装置的地址的基础上,将用于经由上述监测装置的LSP标签,设置为从具有被通知的地址的终端装置发送到目标终端装置的监测的数据包的MPLS标签。
55.根据权利要求52所述的数据包转发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监测装置(33)被连接,从而可以从预定的两个数据包转发装置(16c、16d)之间的路径中获取数据包,上述数据包转发装置(16a~16d)根据多协议标签转换转发数据包,并且具有所有终端装置之间的预设LSP,该预设LSP包括该两预定数据包转发装置之间的路径;
上述呼叫控制装置(23)在将上述转发的数据包作为监测对象的情况下,将与上述监测的数据包的通信相关的终端装置的地址,通知给调节了与上述监测的数据包的通信相关的终端装置的各个数据包转发装置(16a、16d);以及
上述数据包转发装置(16a、16d)在接收了与上述监测的数据包的通信相关的终端装置的地址的通知的基础上,将用于经由两数据包转发装置(16c、16d)之间的路径的LSP标签,设置为从具有被通知的地址的终端装置发送到目标终端装置的监测的数据包的MPLS标签。
56.根据权利要求52所述的数据包转发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数据包转发装置(15a)具有与上述监测装置对应的输出端口;
上述呼叫控制装置在将上述转发的数据包设为监测对象的情况下,将与上述监测的数据包的通信相关的终端装置的地址,通知给调节了与上述监测对象数据包的通信相关的终端装置的数据包转发装置(15a);以及
上述数据包转发装置(15a)在被通知了与上述监测的数据包的通信相关的终端装置的地址之后,将通过与上述监测的数据包的通信相关的终端装置的地址相对应的端口的数据包,复制到与上述监测装置对应的输出端口中。
57.根据权利要求52~56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数据包转发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具备可以识别上述监测的数据包的输入设备(91)。
58.根据权利要求57所述的数据包转发系统,其特征在于,在识别监测的数据包的上述输入设备(91)中,输入指定特定的呼叫的指示。
59.根据权利要求57所述的数据包转发系统,其特征在于,通过将指定特定的终端装置的指示输入到上述输入设备(91)中,从而识别上述监测的数据包。
60.根据权利要求57所述的数据包转发系统,其特征在于,通过将指定特定的用户的指示输入到上述输入设备(91)中,从而识别上述监测的数据包。
61.根据权利要求52~56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数据包转发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呼叫控制装置(22、23)具备对于每个终端装置和用户记录了过去监测的结果的通信历史管理部(212),并且在终端装置或者用户发出新的通信请求的时候,基于该监测的结果识别监测的数据包。
62.根据权利要求52~56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数据包转发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呼叫控制装置(22、23)在新的通信请求被作出的时候,基于记载在呼叫控制信号中的通信属性识别监测的数据包。
63.根据权利要求52~56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数据包转发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呼叫控制装置(22、23)在新的通信请求被作出的时候,基于记载在呼叫设置信号中的路由装置信息识别监测的数据包。
64.根据权利要求50~56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数据包转发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监测装置(30a)具备试验数据包监测部(303),其仅对上述试用级的试验数据包进行监测。
65.根据权利要求50~5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数据包转发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监测装置(30、31、32、30a)在将接收到的数据包转发到目标终端装置之际,有意放弃接收到的数据包,并且如果接收到正确接收到了被放弃的数据包的报告,确定该目标终端装置为恶意操作的终端装置。
66.一种数据包监测方法,其所用于的数据包转发系统具备以各自的优先权等级转发数据包且介于终端装置(80a、80b)之间的多个数据包转发装置(13a~13d)、控制终端装置之间的呼叫状态的呼叫控制装置(21)、和监测数据包的监测装置(30),该数据包监测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
在呼叫控制装置(21)接收到呼叫设置请求的时候,确定是否将与该呼叫相关的数据包作为监测对象(S91);
在呼叫控制装置(21),如果确定将上述呼叫相关的数据包为监测对象的情况下,将上述监测装置的地址作为目标地址通知给对于呼叫交换数据包的终端装置(S92);
在呼叫控制装置(21),将包含了对于呼叫交换数据包的终端装置的地址的监测开始指示转发给上述监测装置(30)(S101);
在监测装置(30),在接收了上述监测开始指示的基础上,对数据包的发送源地址是包含在监测开始指示中的第一个终端装置的地址的数据包进行监测(S112);以及
在监测装置(30),将该数据包的目标地址改写为包含在上述监测开始指示中的第二个终端装置的地址(S113),并转发该数据包(S115)。
67.一种数据包监测方法,其所用于的数据包转发系统(1c)具备以各自的优先权等级转发数据包且介于终端装置(80a、80b)之间的多个数据包转发装置(14a~14d)、控制终端装置之间的呼叫状态的呼叫控制装置(22)、和监测数据包的监测装置(31),该数据包监测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
上述呼叫控制装置(22)在将上述转发的数据包作为监测对象的情况下,将与上述监测的数据包通信相关的终端装置的地址,通知给调节了交换监测的数据包的终端装置的数据包转发装置(14a、14d);
上述呼叫控制装置(22)将包含了交换被检测的数据包的终端装置的地址的监测开始指示,转发到监测装置;
上述数据包转发装置(14a、14d)在接收了交换被监测的数据包的终端装置的地址之后,将数据包的发送源地址是在被通知的地址中的数据包的目标地址改写为上述监测装置的地址,并转发该数据包;
上述监测装置(31)在接收了上述监测开始指示之后,对数据包的发送源地址是包含在监测开始指示中的终端装置地址的数据包进行监测(S132);以及
上述监测装置(31),将该数据包的目标地址改写为包含在上述监测开始指示中的目标终端装置的地址(S133),并转发该数据包(S134)。
68.一种数据包监测方法,其所用于的数据包转发系统(1d)中具备多个数据包转发装置(16a~16d),其存在于多个终端装置(80a、80b)之间,根据多协议标签转换转发数据包,具有用于经由整个终端装置之间的监测装置的预设标签转换路径(LSP:Label Switch Path);管理上述终端装置之间的呼叫状态的呼叫控制装置(23);和监测上述数据包的监测装置(32),该数据包监测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
上述呼叫控制装置(23)在将上述转发的数据包作为监测对象的情况下,将交换被监测的数据包的终端装置的地址,通知给调节了终端装置的数据包转发装置(16a、16d),该被调节的终端装置交换了被监测的数据包;以及
上述数据包转发装置(16a、16d)在接收了交换被监测的数据包的终端装置的地址之后,将用于经由上述监测装置的LSP标签,设置为从具有被通知的地址的终端装置发送到目标终端装置的数据包的MPLS标签(S142、S143)。
69.一种数据包监测方法,其所用于的数据包转发系统(1e)具备:多个数据包转发装置(16a~16d),其存在于多个终端装置(80a、80b)之间,根据多协议标签转换转发数据包,具有用于经由整个终端装置之间的监测装置的预设标签转换路径;管理上述终端装置之间的呼叫状态的呼叫控制装置(23);和监测装置(33),该监测装置被连接从而从两预定数据包转发装置之间的路径获取数据包,并且监测该数据包,该数据包监测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
上述呼叫控制装置(23)在将上述转发的数据包作为监测对象的情况下,将交换被监测的数据包的终端装置的地址,通知给调节了终端装置的数据包转发装置(16a、16d),该被调节的终端装置交换了被监测的数据包;以及
上述数据包转发装置(16a、16d)在接收了交换被监测的数据包的终端装置的地址之后,将用于经由上述两预定数据包转发装置之间的路径的LSP标签,设置为从具有被通知的地址的终端装置发送到目标终端装置的数据包的MPLS标签。
70.一种数据包监测方法,其所用于的数据包转发系统具备:监测数据包的监测装置;多个数据包转发装置(15a),其介于多个终端装置之间,具有相应于监测装置的输出端口,且以各自的优先权等级转发数据包;管理终端装置之间的呼叫状态的呼叫控制装置,该数据包监测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
上述呼叫控制装置在将上述转发的数据包作为监测对象的情况下,将交换被监测的数据包的终端装置的地址,通知给调节了终端装置的数据包转发装置(15a),该被调节的终端装置交换了被监测的数据包;以及
上述数据包转发装置(15a)在接收了交换被监测的数据包的终端装置的地址之后,,将经由一端口的每一数据包复制到与上述监测装置对应的输出端口中,该一端口相应于交换被监测的数据包的终端装置的地址。
71.一种呼叫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管理终端装置(80a、80b)之间的呼叫状态的呼叫状态管理部(213);
监测对象确定部(214),其在接收呼叫设置请求的时候,确定是否将与该呼叫相关的数据包作为监测对象,并确定是否将该呼叫作为监测对象;
地址通知部(215),其在确定与上述呼叫相关的数据包作为监测对象的情况下,将监测装置的地址作为目标地址,通知给交换关于呼叫的数据包的终端装置;
监测通信部(216),转发监测开始指示到监测装置中,该监测开始指示包含了交换关于呼叫的数据包的终端装置的地址。
72.一种呼叫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管理终端装置之间的呼叫状态的呼叫状态管理部(213);
地址通知部(215),其在确定在终端装置之间交换的数据包作为监测对象的情况下,将交换被监测的数据包的终端装置的地址,通知给调节终端装置的数据包转发装置,该被调节的终端装置交换被监测的数据包;以及
监测通信部(216),转发监测开始指示到监测装置中,该监测开始指示包含了交换被监测的数据包的终端装置的地址。
73.一种数据包转发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数据包转发部(141a、141d),其以一优先权等级将数据包从呼叫源终端装置转发到目标终端装置中;以及
数据包改写部(142a、142d),其在被通知了交换被监测的数据包的终端装置的地址之后,将数据包的发送源地址是在被通知的地址中的数据包的目标地址改写为监测装置的地址。
74.一种数据包转发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数据包转发部(161a、161d),其以一优先权等级将数据包从呼叫源终端装置转发到目标终端装置中;以及
标签改写部(162a、162d),其在被通知了交换被监测的数据包的终端装置的地址的基础上,将用于经由监测装置的LSP标签,设置为从终端装置的地址是在被通知的地址中的终端装置发送到目标终端装置的数据包的MPLS标签。
75.一种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数据包监测部(301),其在接收监测开始指示的基础上,对数据包的发送源地址是包含在上述监测开始指示中的终端装置的地址的数据包进行监测;
数据包改写部(302),其将被监测的数据包的目标地址,改写为是在监测开始指示中的且涉及被监测的数据包的通信的目标终端装置的地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0)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2222146A JP3779655B2 (ja) | 2002-07-30 | 2002-07-30 | エッジノード、信号制御サーバ、エッジノードにおける処理方法、信号制御サーバにおける処理方法、通信品質制御方法および通信品質制御装置 |
JP222146/2002 | 2002-07-30 | ||
JP175485/2003 | 2003-06-19 | ||
JP2003175485A JP3786934B2 (ja) | 2003-06-19 | 2003-06-19 | パケット転送システム、パケット監視方法、呼制御装置、およびパケット転送装置 |
JP176547/2003 | 2003-06-20 | ||
JP176432/2003 | 2003-06-20 | ||
JP2003176846A JP3786936B2 (ja) | 2003-06-20 | 2003-06-20 | パケット転送システム、パケット監視方法、呼制御装置、パケット転送装置、およびモニタ装置 |
JP176846/2003 | 2003-06-20 | ||
JP2003176547A JP3833632B2 (ja) | 2003-06-20 | 2003-06-20 | パケット転送可否判断方法、パケット転送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JP2003176432A JP3786935B2 (ja) | 2003-06-20 | 2003-06-20 | 再挑戦通信制御方法及びそのシステム、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101452458A Division CN101350784B (zh) | 2002-07-30 | 2003-07-30 | 数据包转发装置和系统、数据包监测方法和呼叫控制装置 |
CN2008101452462A Division CN101350785B (zh) | 2002-07-30 | 2003-07-30 | 数据包转发的装置、实施方法以及可能性确定方法 |
CN2008101452443A Division CN101350783B (zh) | 2002-07-30 | 2003-07-30 | 数据包转发装置、系统及监测方法和呼叫控制及监测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685672A true CN1685672A (zh) | 2005-10-19 |
CN100448220C CN100448220C (zh) | 2008-12-31 |
Family
ID=319508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03822640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48220C (zh) | 2002-07-30 | 2003-07-30 | 通信控制方法及系统,数据包转发及监测方法和系统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694677B2 (zh) |
EP (1) | EP1528725B1 (zh) |
CN (1) | CN100448220C (zh) |
AU (1) | AU2003252736A1 (zh) |
WO (1) | WO2004019567A1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111259A (zh) * | 2017-12-28 | 2018-06-01 | 北京航天晨信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用于窄带数据可靠传输方法 |
CN111586178A (zh) * | 2020-05-09 | 2020-08-25 | 黄春梅 |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智能通信分配系统 |
CN112929234A (zh) * | 2014-07-14 | 2021-06-08 | Sk 普兰尼特有限公司 | 云流服务器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554860B1 (en) * | 2003-09-05 | 2013-10-08 |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 Traffic segmentation |
US7529247B2 (en) * | 2003-09-17 | 2009-05-05 | Rivulet Communications, Inc. | Empirical scheduling of network packets |
US7468948B2 (en) | 2003-09-17 | 2008-12-23 | Steven A Rogers | Empirical scheduling of network packets using coarse and fine testing periods |
DE10350353A1 (de) * | 2003-10-29 | 2005-06-02 | Siemens Ag | Verfahren zur Aufwandsbeschränkung bei der Übertragung von unidirektionalen Informationsströmen |
US7590055B2 (en) * | 2004-02-09 | 2009-09-15 | Alcatel Lucent | High availability broadband connections through switching from wireline to diverse wireless network |
US7453885B2 (en) | 2004-10-13 | 2008-11-18 | Rivulet Communications, Inc. | Network connection device |
WO2007002034A2 (en) * | 2005-06-20 | 2007-01-04 | Comcast Cable Holdings, Llc | Method and system of managing and allocating communication related resources |
EP1761091B1 (en) * | 2005-08-30 | 2012-11-07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performing admission control in a cellular network |
US9094257B2 (en) | 2006-06-30 | 2015-07-28 | Centurylink Intellectual Property Ll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lecting a content delivery network |
US8194643B2 (en) | 2006-10-19 | 2012-06-05 | Embarq Holdings Company, Ll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 the connection of an end-user to a remote network |
US8289965B2 (en) | 2006-10-19 | 2012-10-16 | Embarq Holdings Company, Ll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a communications session with an end-user based on the state of a network connection |
US8477614B2 (en) | 2006-06-30 | 2013-07-02 | Centurylink Intellectual Property Ll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routing calls if potential call paths are impaired or congested |
US8488447B2 (en) | 2006-06-30 | 2013-07-16 | Centurylink Intellectual Property Ll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adjusting code speed in a transmission path during call set-up due to reduced transmission performance |
US8189468B2 (en) | 2006-10-25 | 2012-05-29 | Embarq Holdings, Company, LL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gulating messages between networks |
US8199653B2 (en) | 2006-08-22 | 2012-06-12 | Embarq Holdings Company, Ll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ng network performance information over a packet network |
US8015294B2 (en) | 2006-08-22 | 2011-09-06 | Embarq Holdings Company, LP | Pin-hole firewall for communicating data packets on a packet network |
US7843831B2 (en) | 2006-08-22 | 2010-11-30 | Embarq Holdings Company Ll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routing data on a packet network |
US8144587B2 (en) | 2006-08-22 | 2012-03-27 | Embarq Holdings Company, Ll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load balancing network resources using a connection admission control engine |
US8224255B2 (en) | 2006-08-22 | 2012-07-17 | Embarq Holdings Company, Ll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radio frequency windows |
US8619600B2 (en) | 2006-08-22 | 2013-12-31 | Centurylink Intellectual Property Ll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calls over a call path having best path metrics |
US8537695B2 (en) | 2006-08-22 | 2013-09-17 | Centurylink Intellectual Property Ll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a call being received by a trunk on a packet network |
US8064391B2 (en) | 2006-08-22 | 2011-11-22 | Embarq Holdings Company, Ll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 and optimizing network performance to a wireless device |
US8130793B2 (en) | 2006-08-22 | 2012-03-06 | Embarq Holdings Company, Ll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enabling reciprocal billing for different types of communications over a packet network |
US8274905B2 (en) | 2006-08-22 | 2012-09-25 | Embarq Holdings Company, Ll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splaying a graph representative of network performance over a time period |
US8238253B2 (en) | 2006-08-22 | 2012-08-07 | Embarq Holdings Company, Ll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 interlayer devices and optimizing network performance |
US8531954B2 (en) | 2006-08-22 | 2013-09-10 | Centurylink Intellectual Property Ll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handling reservation requests with a connection admission control engine |
US8576722B2 (en) | 2006-08-22 | 2013-11-05 | Centurylink Intellectual Property Ll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difying connectivity fault management packets |
US9479341B2 (en) | 2006-08-22 | 2016-10-25 | Centurylink Intellectual Property Ll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itiating diagnostics on a packet network node |
US8307065B2 (en) | 2006-08-22 | 2012-11-06 | Centurylink Intellectual Property Ll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motely controlling network operators |
US8385194B2 (en) * | 2007-03-13 | 2013-02-26 | Alcatel Lucent | Quality of service admission control network |
US8068425B2 (en) | 2008-04-09 | 2011-11-29 | Embarq Holdings Company, Ll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using network performance information to determine improved measures of path states |
US8300792B2 (en) * | 2008-05-14 | 2012-10-30 | At&T Mobility Ii Llc | Changing assigned priority of active voice or data session |
US8630193B2 (en) | 2009-06-11 | 2014-01-14 | Centurylink Intellectual Property Ll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dicating performance information to a user to enhance communications |
US9049617B2 (en) * | 2009-09-23 | 2015-06-02 |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 Signaling-less dynamic call setup and teardown by utilizing observed session state information |
JP2012129648A (ja) | 2010-12-13 | 2012-07-05 | Fujitsu Ltd | サーバ装置、管理装置、転送先アドレス設定プログラムおよび仮想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
US20160242072A1 (en) * | 2015-02-18 | 2016-08-1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Handling over-sized call setup messages |
US11425046B2 (en) | 2018-01-22 | 2022-08-23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Probabilistic packet marking with fast adaptation mechanisms |
WO2019177889A1 (en) * | 2018-03-12 | 2019-09-19 | Privilege Wireless Llc | Method of measuring the quality of servic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
US12166637B2 (en) | 2020-06-19 | 2024-12-10 | Intel Corporation | Multi-access management service frameworks for cloud and edge networks |
US12184554B2 (en) * | 2020-09-11 | 2024-12-31 | Intel Corporation | Multi-access management service packet classification and prioritization technique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627819A (en) | 1995-01-09 | 1997-05-06 | Cabletron Systems, Inc. | Use of multipoint connection services to establish call-tapping points in a switched network |
US6097722A (en) * | 1996-12-13 | 2000-08-01 | Nortel Networks Corporation | Bandwidth management processes and systems for 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networks using variable virtual paths |
WO1999066761A1 (en) * | 1998-06-19 | 1999-12-23 | Unisphere Solutions, Inc. | Device for performing ip forwarding and atm switching |
AU4613499A (en) * | 1999-06-18 | 2001-01-09 | Nokia Corporation | A measurement-based connection admission control (mbac) device for a packet datanetwork |
JP3606188B2 (ja) * | 2000-10-18 | 2005-01-05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通信パケットの優先クラス設定制御方法及びそのシステム並びにそれに用いる装置及び記録媒体 |
CA2327896A1 (en) * | 2000-12-08 | 2002-06-08 | Alcatel Canada Inc. | An mpls implementation on an atm platform |
JP2002190804A (ja) * | 2000-12-21 | 2002-07-05 |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 帯域予約方法、および装置 |
JP3994707B2 (ja) * | 2001-09-17 | 2007-10-24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情報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の課金方法および端末装置 |
-
2003
- 2003-07-30 EP EP03792642A patent/EP1528725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3-07-30 US US10/523,348 patent/US8694677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3-07-30 AU AU2003252736A patent/AU2003252736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3-07-30 CN CNB038226405A patent/CN100448220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3-07-30 WO PCT/JP2003/009683 patent/WO2004019567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929234A (zh) * | 2014-07-14 | 2021-06-08 | Sk 普兰尼特有限公司 | 云流服务器 |
CN112929234B (zh) * | 2014-07-14 | 2024-04-30 | Sk普兰尼特有限公司 | 云流服务器 |
CN108111259A (zh) * | 2017-12-28 | 2018-06-01 | 北京航天晨信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用于窄带数据可靠传输方法 |
CN111586178A (zh) * | 2020-05-09 | 2020-08-25 | 黄春梅 |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智能通信分配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8694677B2 (en) | 2014-04-08 |
WO2004019567A1 (ja) | 2004-03-04 |
US20060168336A1 (en) | 2006-07-27 |
AU2003252736A1 (en) | 2004-03-11 |
EP1528725A1 (en) | 2005-05-04 |
EP1528725B1 (en) | 2011-09-14 |
CN100448220C (zh) | 2008-12-3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685672A (zh) | 通信控制方法及系统,数据包转发及监测方法和系统 | |
CN1201533C (zh) | 因特网电话网络系统、网络访问方法及通话装置适配器 | |
CN1795646A (zh) | 数据通信系统、通信装置及其通信程序 | |
CN100336352C (zh) | 内容发布系统、描述数据发布设备和内容发布方法 | |
CN1160915C (zh) | 用于在互联网路由提供商之间互连的专用网络接入点路由器 | |
CN1507725A (zh) | 因特网通信系统、因特网通信方法、对话管理服务器、通信适配器、通信中继服务器及程序 | |
CN1282096C (zh) | 网络通信装置、通信装置、以及数据发送接收处理方法 | |
CN1653790A (zh) | 应用程序接口 | |
CN1663204A (zh) | 网关装置和在该网关装置中的信号处理方法 | |
CN1531282A (zh) | 分组中继装置 | |
CN1679279A (zh) | 网络系统、生成树构成方法、生成树构成节点和生成树构成程序 | |
CN1565105A (zh) | 手持无线会议技术 | |
CN1405986A (zh) | 第2层虚拟专用网络中继系统 | |
CN1890944A (zh) | 用于web服务中介体的端口类型不可知的代理支持 | |
CN1486102A (zh) | 移动通信系统,路由器,移动节点和移动通信方法 | |
CN1147176C (zh) | 呼叫控制和载体控制分离的无线网及其中建立呼叫的方法 | |
CN1437413A (zh) | 通讯系统、通讯设备和通讯方法 | |
CN1412973A (zh) | 虚拟个人网络服务管理系统及其服务管理器和服务代理器 | |
CN1968251A (zh) | 数据通信装置 | |
CN1750543A (zh) | 服务器负载平衡系统、装置以及内容管理装置 | |
CN1762123A (zh) | 使未采用集中管理的匿名非信任方之间的通信和资源共享安全的方法与装置 | |
CN1592259A (zh) | 网络用交换装置、路径管理服务器、网络接口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
CN1647455A (zh) | 在多群集网络中进行通信的方法、连接设备及网桥 | |
CN1431800A (zh) | 内容自适应服务控制系统 | |
CN1832457A (zh) | 数据包通信装置及功能扩展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231 Termination date: 20150730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