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684674A - 粘膜组织收缩性治疗剂、与粘膜组织相关的疾病的治疗方法、注射器及治疗装置 - Google Patents

粘膜组织收缩性治疗剂、与粘膜组织相关的疾病的治疗方法、注射器及治疗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84674A
CN1684674A CNA038228467A CN03822846A CN1684674A CN 1684674 A CN1684674 A CN 1684674A CN A038228467 A CNA038228467 A CN A038228467A CN 03822846 A CN03822846 A CN 03822846A CN 1684674 A CN1684674 A CN 16846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ssue
nasal
treatment
therapeutic agent
mucosal tiss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0382284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684674B (zh
Inventor
吴孟达
稻福繁
木村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 Mengda
Original Assignee
Jap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genc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p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gency filed Critical Jap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gency
Publication of CN16846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846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6846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84674B/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56Compounds containing cyclopenta[a]hydrophenanthrene ring systems; Derivatives thereof, e.g. steroi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045Hydroxy compounds, e.g. alcohols; Salts thereof, e.g. alcoholat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56Compounds containing cyclopenta[a]hydrophenanthrene ring systems; Derivatives thereof, e.g. steroids
    • A61K31/57Compounds containing cyclopenta[a]hydrophenanthrene ring systems; Derivatives thereof, e.g. steroids substituted in position 17 beta by a chain of two carbon atoms, e.g. pregnane or progesterone
    • A61K31/573Compounds containing cyclopenta[a]hydrophenanthrene ring systems; Derivatives thereof, e.g. steroids substituted in position 17 beta by a chain of two carbon atoms, e.g. pregnane or progesterone substituted in position 21, e.g. cortisone, dexamethasone, prednisone or aldosteron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5/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ctive ingredi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A61K31/00 - A61K41/00
    • A61K45/06Mixtures of active ingredients without chemical characterisation, e.g. antiphlogistics and cardiaca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78Syringes
    • A61M5/24Ampoule syringes, i.e. syringes with needle for use in combination with replaceable ampoules or carpules, e.g. automatic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11/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respiratory system
    • A61P11/02Nasal agents, e.g. decongesta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11/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respiratory system
    • A61P11/04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respiratory system for throat disord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43/00Drugs for specific purpos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A61P1/00-A61P41/00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78Syringes
    • A61M5/24Ampoule syringes, i.e. syringes with needle for use in combination with replaceable ampoules or carpules, e.g. automatic
    • A61M5/2455Ampoule syringes, i.e. syringes with needle for use in combination with replaceable ampoules or carpules, e.g. automatic with sealing means to be broken or opened
    • A61M5/2466Ampoule syringes, i.e. syringes with needle for use in combination with replaceable ampoules or carpules, e.g. automatic with sealing means to be broken or opened by piercing without internal pressure increas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78Syringes
    • A61M5/31Details
    • A61M5/315Pistons; Piston-rods; Guiding, blocking or restricting the movement of the rod or piston; Appliances on the rod for facilitating dosing ; Dosing mechanisms
    • A61M5/31565Administration mechanisms, i.e.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modes of administering a dose
    • A61M5/31576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r modes of drive mechanisms for piston rods
    • A61M5/31578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r modes of drive mechanisms for piston rods based on axial translation, i.e. components directly operatively associated and axially moved with plunger rod
    • A61M5/3158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r modes of drive mechanisms for piston rods based on axial translation, i.e. components directly operatively associated and axially moved with plunger rod performed by axially moving actuator operated by user, e.g. an injection butt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78Syringes
    • A61M5/31Details
    • A61M5/315Pistons; Piston-rods; Guiding, blocking or restricting the movement of the rod or piston; Appliances on the rod for facilitating dosing ; Dosing mechanisms
    • A61M5/31565Administration mechanisms, i.e.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modes of administering a dose
    • A61M5/31576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r modes of drive mechanisms for piston rods
    • A61M5/31578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r modes of drive mechanisms for piston rods based on axial translation, i.e. components directly operatively associated and axially moved with plunger rod
    • A61M5/31581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r modes of drive mechanisms for piston rods based on axial translation, i.e. components directly operatively associated and axially moved with plunger rod performed by rotationally moving or pivoting actuator operated by user, e.g. an injection lever or handl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78Syringes
    • A61M5/31Details
    • A61M5/315Pistons; Piston-rods; Guiding, blocking or restricting the movement of the rod or piston; Appliances on the rod for facilitating dosing ; Dosing mechanisms
    • A61M5/31565Administration mechanisms, i.e.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modes of administering a dose
    • A61M5/3159Dose expelling manners
    • A61M5/31593Multi-dose, i.e. individually set dose repeatedly administered from the same medicament reservoir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 Acyclic And Carbocyclic Compounds In Medicinal Compositions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 Medicines That Contain Protein Lipid Enzymes And Other Medicines (AREA)
  • Steroid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易于操作且安全、侵袭性极小的可治疗与粘膜组织相关的各种疾患的粘膜组织收缩性治疗剂、使用这样的粘膜组织收缩性治疗剂的与粘膜组织相关的各种疾患的治疗方法、可用于这样的治疗方法的注射器和治疗装置。以含有乙醇作为有效成分为特征,优选含有类固醇剂和/或抗组胺剂的鼻腔粘膜组织收缩性治疗剂、使用这种粘膜组织收缩性治疗剂的粘膜组织炎症疾病的治疗方法,可用于这种治疗方法的注射器及治疗装置。

Description

粘膜组织收缩性治疗剂、与粘膜组织相关的疾病 的治疗方法、注射器及治疗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粘膜组织收缩性治疗剂、使用粘膜组织收缩性治疗剂的治疗与粘膜组织相关疾病的治疗方法、可注入粘膜组织收缩性治疗剂的注射器以及具备这种注射器的治疗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对肥厚性鼻炎、血管运动性鼻炎、过敏性鼻炎以及鼻息肉等鼻部疾患的治疗方法之一,可服用以抗敏剂、抗组胺剂、类固醇制剂制备的内服药。然而,这些内服药中大多仅能保持一时的对症效果,症状除了易反复之外,还多伴有因长期接连服用内服药而带来的痛楚。另外,还存在各种已为人所熟知的副作用,主要如产生嗜睡、口渴、肝和胃肠系统的障碍等。因此,目前通过鼻粘膜切除术、激光烧灼术和冻结手术等的外科处置来进行治疗。其中,鼻粘膜切除术是在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的情形下对鼻的中部的粘膜表面用下鼻甲剪刀进行切除的手术;激光烧灼术是用激光对鼻的粘膜表面进行烧灼的手术;冻结手术是使鼻的粘膜表面冻结而破坏组织的手术。
然而,实施上述鼻粘膜切除术、激光烧灼术和冻结手术,粘膜表面的开放性的侵袭性大,经过手术后的鼻粘膜的恢复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换句话说,这些方法中,由于始终存在粘膜表层的开放性的擦伤这一主要问题,因此在术后的长时期内,产生因长期的粘膜面的损伤导致的粘膜的糜烂或痂皮形成,在其间内,会出现暂时性的鼻部症状的恶化,给患者的身心带来痛苦和不快感。另外,实际上,由于治疗效果往往不能达到神经纤维存在的粘膜深部,因此流鼻涕、打喷嚏等所有的鼻部症状很难同时地得到迅速缓解。并且,以往有许多经验教导在术后的短时间内也不得不进行再治疗和内服药的并用。
上述目前的外科处置方法(激光烧灼术、鼻粘膜切除术和冻结手术)中对打喷嚏、流鼻涕、鼻塞的改善效果,在下表1~3中示出了除不变和恶化之外表现出改善效果的病例的概率(%)。
(表1)
激光手术 报告者 激光   打喷嚏(%)   流鼻涕(%)   报告者(%)
  岩永等1)   1990   YAG   67   67   92
  齐藤等2)   1993   CO2   73   71   73
  古田等3)   1994   CO2   30   61   100
  窪田4)   1994   CO2   66   68   92
  中之坊5)   1995   CO2/KTP   70   72   91
  安田等6)   1998   KTP   68   77   100
  深泽等7)   1999   氩等离子体   44   56   100
  渡边等8)   2000   YAG   84   76   92
  今村等9)   2002   CO2   73   90   85
  Furukido K等10)   2002   CO2   64   59   77
  平均   64   70   90
(表2)
  下鼻甲粘膜广泛切除术 报告者   打喷嚏(%)   流鼻涕(%)   鼻塞(%)
高桥等11) 1978 56 43 84
大塚等12) 1988 56 48 93
  平均   56   46   89
(表3)
  冻结术 报告者   打喷嚏(%)   流鼻涕(%)   鼻塞(%)
  Ozenberger13)   1970   92   100
  平出等12)   1980   85   85   70
  平均   85   89   85
表1~3中的文献如下:
1)岩永康成,前山忠嗣,进 武干:使用接触型YAG激光的鼻过敏的治疗.耳鼻36:977-981,1990
2)齐藤彰治,新川 敦,橘田 丰,铃木秀则,饭田政弘:用二氧化碳气体对过敏性鼻炎进行的鼻粘膜烧灼术.耳喉颈65:871-876,1993
3)古田 茂,出口浩二,大山 胜:对鼻过敏的物理疗法.JOHNS 10:389-392,1994
4)窪田市世:对鼻过敏的下甲激光手术.JOHNS 10:375-381,1993
5)中之坊学:对鼻过敏的激光手术的相关研究.耳鼻临床补77:1-21,1995
6)安田丰稔,石田 孝,喜多村健:对鼻过敏的KTP激光治疗.耳鼻临床91:679-685,1998
7)深泽启二郎,小笠原 宽,藤井惠美,友藤诚一,阪上雅史:由氩等离子体凝固法进行的下甲烧灼术.耳鼻临床92:1063-1069,1999
8)渡边昭仁,川堀真一,后藤 孝,市川良一:鼻过敏的接触型Nd:YAG激光治疗.耳鼻临床93:821-826,2000
9)今村后一,本田英幸:用二氧化碳气体对过敏性鼻炎的治疗-下鼻3次蒸散法的治疗效果.耳鼻临床95:1037-1044,2002
10)Furukido K,Takeno S,Osada R,Ishino T,Yajin K:嗜曙红细胞对患有常年过敏性鼻炎的患者的鼻粘膜活化的研究:CO2激光手术的效果,Am J Rhinol 16:1-6,2002(Furukido K,Takeno S,Osada R,Ishino T,Y aiin K:Study of Eosinophil Activation inNasal Mucosa in Patients with Perennial Nasal Allergy:Effects of CO2 Laser Surgery.Am J Rhinol 16:1-6,2002)
11)高桥光明,奥田 稔,打越 进,大塚博邦,坂口幸作:对过鼻敏性的下鼻甲粘膜广泛切除手术.耳喉50:393-396,1978
12)大塚博邦,坂口喜清,渡濑隆雄等,鼻粘膜广泛切除手术-关于远隔成绩-耳喉颈60:139-144,1988
13)Ozenberger JM:慢性鼻炎中的冻结术Cryosurgery in chronic rhinitis.喉镜80:723-734,1970(Ozenberger JM:Cryosurgery in chronic rhinitis.Laryngoscope80:723-734,1970)
14)平出文久,泽田政道,井上鐡三等:过敏性鼻炎的冻结手术的治疗经验.鼻副鼻腔19:158-159,1980
对改善这样的状况且更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的开发正为人们所期盼,目前,作为闭塞性睡眠时呼吸障碍或鼾症等的外科治疗方法,认为可实际使用的somnoplasty和coblator surgery等的高频组织减量法能够应用于以过敏性疾病为首的鼻粘膜的各种疾病中。
上述的高频组织减量法是通过高频暴露使组织凝固变性的方法,到目前为止可主要用于临床上的肿伤组织的减量治疗。这种对组织的减量效果的原理可以说是借助高频温热的蛋白凝固。即,由于蛋白发生凝固则必然导致组织死亡,因此对像肿伤这样的有机体来说,该方法是除去净余的异常组织的有用方法之一。着眼于该减量作用,在1997年,美国的Powell等首先将该装置用于了口腔咽区域。他们主要是对鼾和轻度的闭塞性呼吸障碍的病例,在腭垂和软腭粘膜进行适当的高频暴露,报道了对粘膜的擦伤作用及临床症状受到了良好的改善的效果(CHEST111,p.1348-1355,1997,CHESTII3,p.1163-1174,1998)。
在该报告的基础上,本发明者也早在2001年的春天,就在日本引入了一种具有更高频率装置的Coblator系统,开始了临床治验。这种治疗方法虽然很难说是一个非常全面的方法,但对有的病例而言是非常有用的治疗方法。
然而,上述高频组织减量法存在着其系统的导入费用和运转费用非常高的问题。并且,实际上经确认得知在治疗后不久的时间内产生了粘膜表面的损伤。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所进行的,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是提供可治疗与粘膜组织相关的各种疾患的粘膜组织收缩性治疗剂、使用这样的粘膜组织收缩性治疗剂的与粘膜组织相关的各种疾患的治疗方法,可用于这样的治疗方法中的注射器以及治疗装置。
具体来说,第一是提供易于操作且安全的、侵袭性极小的可治疗与鼻腔粘膜组织相关的各种疾患的鼻腔粘膜组织收缩性治疗剂、使用这样的鼻腔粘膜组织收缩性治疗剂的与粘膜组织相关的各种疾患的治疗方法。第二是提供易于操作且安全、侵袭性极小的可治疗与口腔咽粘膜组织相关的各种疾患的口腔咽粘膜组织收缩性治疗剂、使用这样的口腔咽粘膜组织收缩性治疗剂的与粘膜组织相关的各种疾患的治疗方法。第三是提供能够做到容易、安全和正确地连续注入治疗剂的注射器,以及具备这种注射器的治疗装置。
本发明者认为,在上述高频组织减量法的临床试验阶段,如果单单是要求组织蛋白的凝固作用,则不仅要进行非常高额的设备投资(当时的Coblator系统的价格为约一千万日元),而且醇也未得到充分应用。醇由于具有极强的蛋白凝固作用,一般在组织形态学的基础领域中被用作组织细胞的固定液而使用。另外,在临床方面,对癌症引起的疼痛或肝肿疡和甲状腺肿疡等,醇被作为感觉神经节或肿疡组织的破坏减量法而应用。然而,至今也无人提出直接向粘膜下部组织注入,通过其蛋白的凝固而引起粘膜的收缩这样的构思。其理由之一恐怕是出于对粘膜的脆弱性及因乙醇导致的组织细胞的障碍性的考虑。也就是说,迄今在临床上,由于可作为神经封闭剂或肿疡破坏剂使用的乙醇的杀伤力太过于强,以致当向微薄的粘膜组织直接注入时有各种综合症状的问题产生的担心,因此,对使用其的可能性还没有什么考虑。
然而,本发明者从确认了具有相同组织障碍的作用机制的高频治疗在实际的临床上的有效性开始,对乙醇也可用于临床加以确认并继续研究,在动物实验中,通过乙醇的局部注入对口腔粘膜的组织擦伤的效果进行了检讨,并报告了该检讨结果(日本耳鼻咽喉科学会报105卷4号予稿集2002年4月20日发行)。并且本发明者在上述报告基础上又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发现了易于操作且安全、侵袭性极小的可治疗与粘膜组织相关的各种疾患的粘膜组织收缩性治疗剂、使用这样的粘膜组织收缩性治疗剂的与粘膜组织相关的各种疾患的治疗方法,可用于这种治疗方法中的注射器,以及治疗装置,至此完成了本发明。
                         发明内容
即,本发明涉及如下方面:以含有乙醇作为有效成分为特征的鼻腔粘膜组织收缩性治疗剂(权利要求1);以含有乙醇和类固醇剂和/或抗组胺剂作为有效成分为特征的鼻腔粘膜组织收缩性治疗剂(权利要求2);以含有30~95质量%的乙醇为特征的权利要求1或2记载的鼻腔粘膜组织收缩性治疗剂(权利要求3);以含有0.01~1.0质量%的类固醇剂为特征的权利要求2或3记载的鼻腔粘膜组织收缩性治疗剂(权利要求4);以含有0.01~1.0质量%的抗组胺剂为特征的权利要求2~4中任何一项记载的鼻腔粘膜组织收缩性治疗剂(权利要求5);以其是有效成分的混合溶液为特征的权利要求2~5中任何一项记载的鼻腔粘膜组织收缩性治疗剂(权利要求6)。
此外,本发明还涉及如下方面:以向鼻腔粘膜下部组织施予权利要求1~6中任何一项记载的鼻腔粘膜组织收缩性治疗剂为特征的治疗与粘膜组织相关的疾病的治疗方法(权利要求7);以向鼻腔粘膜下部组织直接注射施予为特征的权利要求7记载的与粘膜组织相关的疾病的治疗方法(权利要求8);以鼻腔粘膜下部组织是下鼻甲粘膜下部组织为特征的权利要求8记载的与粘膜组织相关的疾病的治疗方法(权利要求9);以鼻腔粘膜下部组织是鼻息肉粘膜下部组织为特征的权利要求8记载的与粘膜组织相关的疾病的治疗方法(权利要求10);以向鼻腔粘膜下部组织的数处注射给定量的鼻腔粘膜组织收缩性治疗剂为特征的权利要求8~10中任何一项记载的与粘膜组织相关的疾病的治疗方法(权利要求11);以一边抽出刺入的注射针一边对刺入通路的数处分配注射为特征的权利要求11记载的治疗与粘膜组织相关的疾病的治疗方法(权利要求12);以给定量为0.05~5.0mL为特征的权利要求11或12记载的与粘膜组织相关的疾病的治疗方法(权利要求13)。
再有,本发明还涉及以作为有效成分含有乙醇和类固醇剂和/或抗组胺剂为特征的口腔咽粘膜组织收缩性治疗剂(权利要求14);以含有30~95质量%的乙醇为特征的权利要求14记载的口腔咽粘膜组织收缩性治疗剂(权利要求15);以含有0.01~1.0质量%的类固醇剂为特征的权利要求14或15记载的口腔咽粘膜组织收缩性治疗剂(权利要求16);以含有0.01~1.0质量%的抗组胺剂为特征的权利要求14~16中任何一项记载的口腔咽粘膜组织收缩性治疗剂(权利要求17);以其是有效成分的混合溶液为特征的权利要求14~17中任何一项记载的口腔咽粘膜组织收缩性治疗剂(权利要求18)。
此外,本发明还涉及如下方面:以向口腔咽粘膜下部组织施予权利要求14~18中任何一项记载的口腔咽粘膜组织收缩性治疗剂为特征的治疗与粘膜组织相关的疾病的治疗方法(权利要求19);以向口腔咽粘膜下部组织直接注射施予为特征的权利要求19记载的与粘膜组织相关的疾病的治疗方法(权利要求20);以口腔咽粘膜下部组织是腭垂粘膜下部组织、软腭粘膜下部组织、腭咽弓粘膜下部组织、咽扁桃体下部组织、腭扁桃体下部组织、舌扁桃体下部组织或咽侧索下部组织为特征的权利要求20记载的与粘膜组织相关的疾病的治疗方法(权利要求21);以向口腔咽粘膜下部组织的数处分配注射给定量的口腔咽粘膜组织收缩性治疗剂为特征的权利要求20或21记载的与粘膜组织相关的疾病的治疗方法(权利要求22);以一边抽出刺入的注射针一边对刺入通路的数处注射为特征的权利要求22记载的与粘膜组织相关的疾病的治疗方法(权利要求23);以给定量为0.05~5.0mL为特征的权利要求22或23记载的与粘膜组织相关的疾病的治疗方法(权利要求24)。
另外,本发明还涉及以下方面:侧部连续推进式注射器,其特征在于该注射器具有:外筒;可在该外筒内移动的活塞;从外筒的侧部靠外侧突出设置的侧部突出构件;通过向外筒内侧推压该侧部突出构件而使活塞前进的活塞和侧部突出构件相接合的开关机构;在活塞前进方的外筒内设置的药剂容器贮存部,它贮存和保持具备通过活塞的前进可以水密状态推入的底构件的药剂容器;防止前进的活塞的复原的停止机构;在外筒的顶端部设置的具备注射针的针构件(权利要求25)、以用于治疗与粘膜组织相关疾病为特征的权利要求25中记载的侧部连续推进式注射器(权利要求26)、以进而具有温度控制装置为特征的权利要求25或26记载的侧部连续推进式注射器(权利要求27)、以注射针的一部分或全部为弯曲的为特征的权利要求25~27的任何一项记载的侧部连续推进式注射器(权利要求28)、以注射针的针端的方向与注射针的轴向方向的角度(弯曲的注射针的针端的方向与针端原来的位置之间的角度)大于0度~130度为特征的权利要求28记载的侧部连续推进式注射器(权利要求29)、以活塞的后部从外筒的后方突出为特征的权利要求25~29的任何一项记载的侧部连续推进式注射器(权利要求30)、以在外筒中设置可使药剂容器进出的开关窗为特征的权利要求25~30的任何一项记载的侧部连续推进式注射器(权利要求31)。
另外,本发明还涉及以下方面:以具备权利要求25~31中任何一项记载的侧部连续推进式注射器和可贮存于该注射器中的装有治疗剂的药剂容器为特征的治疗装置(权利要求32)、以具有通过一次推压侧部突出构件可注出0.01~0.2mL这样的结构为特征的权利要求32记载的治疗装置(权利要求33)、以药剂容器具有主干部、栓塞构件及底构件,在该主干部设置了隔离两药剂的隔壁为特征的权利要求32或33记载的治疗装置(权利要求34)、以隔壁的周缘部固定在主干部的内面且隔壁的表面形成有破断引导部为特征的权利要求34记载的治疗装置(权利要求35)、以破断引导部是C形的线状破断引导部为特征的权利要求35记载的治疗装置(权利要求36)、以药剂容器具有以推压隔壁而破断的钉构件为特征的权利要求34~36中任何一项记载的治疗装置(权利要求37)、以在栓塞构件的附近设置隔壁为特征的权利要求34~37中任何一项记载的治疗装置(权利要求38)、以药剂容器具有主干部、栓塞构件及底构件,在该栓塞构件设置药剂贮存室为特征的权利要求32或33记载的治疗装置(权利要求39)、以在药剂贮存室的底部具备支持构件且在药剂贮存室的底部形成包围支持构件的破断引导部为特征的权利要求39记载的治疗装置(权利要求40)、以破断引导部是C形的线状破断引导部为特征的权利要求40记载的治疗装置(权利要求41)、以具有针构件的注射针为偏心设置,在针构件的外筒安装时,注射针的后端部推压药剂贮存室的底部而破断这样的结构为特征的权利要求39~41中任何一项记载的治疗装置(权利要求42)、以药剂容器中的治疗剂是权利要求1~6中任何一项记载的鼻腔粘膜组织收缩性治疗剂为特征的权利要求32或33记载的治疗装置(权利要求43)、以药剂容器中的治疗剂是权利要求13~17中任何一项记载的口腔咽粘膜组织收缩性治疗剂为特征的权利要求32或33记载的治疗装置(权利要求44)、以权利要求2~5中任何一项记载的鼻腔粘膜组织收缩性治疗剂的有效成分被隔离贮存为特载的权利要求34~42中任何一项记载的治疗装置(权利要求45)、以权利要求13~16中任何一项记载的口腔咽粘膜组织收缩性治疗剂的有效成分被隔离贮存为特征的权利要求34~42中任何一项记载的治疗装置(权利要求46)。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是在使用了本发明的鼻腔粘膜组织收缩性治疗剂的与粘膜组织相关的疾病的治疗方法中,对粘膜组织施予的作用机制进行说明的概略图。
图2(A)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涉及的注射器的概略图,(B)是(A)中所示的注射器的1B-1B的断面图。
图3是对图2所示的注射器的活塞动作的说明图。
图4是对图2所示的注射器的通过推压而挤出治疗剂的射出机构的说明图。
图5(A)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中涉及的注射器的概略图,(B)是(A)中所示的注射器的4B-4B的断面图。
图6是对图5所示的注射器的活塞动作的说明图。
图7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中涉及的注射器的概略图。
图8是贮存于图7所示的注射器中的药剂容器的透视图。
图9是图7所示的注射器的使用说明图。
图10是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中涉及的注射器的概略图。
图11是贮存于图10所示的注射器中的药剂容器的透视图。
图12是图10所示的注射器的使用说明图。
图13是图12所示的注射器的部分放大图。
图14是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中涉及的注射器的概略图。
图15是图14所示的注射器的使用说明图。
图16是图14所示的注射器的使用说明图。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1-1中的乙醇治疗侧的治疗前后通过纤维内窥镜(fiberscope)示出的右下鼻甲粘膜组织的观察结果的照片。
图18是比较例1-1中的对照治疗侧的治疗前后看到的左下鼻甲粘膜组织的观察结果的照片。
图19是按照表4的评价基准,示出对实施了乙醇治疗和对照治疗的患者进行一段时间内的评价所得结果的图。
图20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2中的治疗前后通过纤维内窥镜示出的左下鼻甲粘膜组织的观察结果的照片。
图2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2中的治疗前后通过纤维内窥镜示出的右下鼻甲粘膜组织的观察结果的照片。
图22是表示出按照表4的评价基准,对实施例1-2中的实施了治疗的患者进行一段时间内的评价所得结果的图。
图2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4中的乙醇治疗前后通过纤维内窥镜示出的左下鼻甲粘膜组织的观察结果的照片。
图2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4中的类固醇剂治疗前后通过纤维内窥镜示出的左下鼻甲粘膜组织的观察结果的照片。
图2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5中的进行了乙醇治疗和含类固醇治疗的3名患者在一段时间内的下甲粘膜的侵袭度(平均)的图。
图26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6中的治疗前后通过纤维内窥镜示出的下鼻甲粘膜组织的观察结果的照片。
图27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6中的治疗前后的下鼻甲粘膜组织的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的照片。
图28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7中的治疗前后通过纤维内窥镜示出的下鼻甲粘膜组织的观察结果的照片。
图2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7中的治疗前后的下鼻甲粘膜组织的病理组织学的检查结果的照片。
图3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2-1中的治疗前后通过基于口腔内视诊的眼底照相机示出的腭垂粘膜组织的观察结果的照片。
图3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2-1中的治疗前后通过基于口腔内视诊的眼底照相机示出的腭垂粘膜组织的观察结果的照片。
图3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2-1中的治疗前后通过基于口腔内视诊的眼底照相机示出的腭垂粘膜组织的观察结果的照片。
图3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1中的治疗前与治疗后(从最初的治疗起6个月),根据口腔内视诊,用眼底照相机或纤维内窥镜示出的观察结果、头部X射线标准照片测量(头测量器)的结果、AHI和VSA的结果的照片。
图3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2-2中的治疗前后通过基于口腔内视诊的眼底照相机示出的腭垂粘膜组织的观察结果的照片。
图3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2-3中的使用治疗剂的治疗前和治疗后的VAS的变化的图。
图3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2-3中的使用治疗剂的治疗前和治疗后的腭垂长度的变化的图。
图37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4中的治疗前后通过基于口腔内视诊的眼底照相机或纤维内窥镜示出的腭扁桃体粘膜组织的观察结果的照片。
图38是本发明的比较例2-1中的治疗前后通过基于口腔内视诊的眼底照相机示出的腭垂粘膜组织的观察结果的照片。
                      实施发明的最佳方式
本发明中的鼻腔粘膜组织收缩性治疗剂以含有乙醇作为有效成分为特征。作为适用于本发明的鼻腔粘膜组织收缩性治疗剂的鼻腔粘膜下部组织,例如有下鼻甲粘膜下部组织、中鼻甲粘膜下部组织、鼻息肉的粘膜下部组织等,而又特别优选以下鼻甲粘膜下部组织为治疗对象。特别地,鼻甲粘膜下部组织由于鼻腺、呈海绵状构造的血管网和知觉和自律神经的神经纤维丰富,通常供鼻腔内的空气调节作用和生理的肿胀变化之用,在患过敏性鼻炎这样的病症的情况下,在粘膜下副交感神经过度紧张之下,血管网的扩张和鼻腺分泌机能容易出现抗进,即不仅鼻粘膜的肿胀和过多的鼻涕分泌频繁出现,且由知觉神经中的三叉神经的过敏,介由脑干网状体,在三叉神经与舌咽神经、迷走神经、横隔膜神经等的运动神经系之间形成的喷嚏神经反射弓也达到一级兴奋状态,由此引发频繁的打喷嚏,但是,如果使用了本发明的鼻腔粘膜组织收缩性治疗剂,则不仅会由粘膜收缩量的减少而减轻鼻塞,而且通过乙醇的凝固作用,上述的鼻腺、血管网及副交感神经和三叉神经的神经纤维也同时受到不致造成损伤的部分破坏,从而能够达到使鼻涕分泌减少、粘膜的充血性肿胀降低以及抑制喷嚏发作的效果。
在本发明的鼻腔粘膜组织收缩性治疗剂中,乙醇在治疗剂中的含量优选为30~95质量%,更优选为50~80质量%,进一步优选为60~75质量%,特别优选为65~70质量%。当乙醇的浓度在上述范围内时,通过施于适量的治疗剂而能够使粘膜组织获得适当的收缩,在未对组织施加过度负担之下即可使粘膜组织进行适当的收缩。
另外,本发明中优选含有类固醇剂作为有效成分,这种类固醇剂在治疗剂中的含量优选为0.01~1.0质量%,更优选为0.05~0.5质量%,进一步优选为0.08~0.4质量%,特别优选为0.1~0.3质量%。利用类固醇剂所具有的抗炎症作用和抗浮肿作用能够将乙醇引起的因粘膜变性而出现的局部非特异性的炎症浸润、肿胀等抑制到最小程度。这种效果在后述的实施例中表现得非常明显。由此可以认为施与类固醇剂能够减轻由于施与治疗剂后的粘膜的炎症反应引起的局部的疼痛和不快感等。该处所指的类固醇剂易溶于乙醇溶液,对于混合后两者的相互药理作用,由组织提取物等得到的相关数据表明,外观上无变化,且生化学上也无变化发生,(“厚生省药务局审查第2课:日本药局方外医药品成分规格  厚生省P-P:1282-1284.1989”,“类固醇荷尔蒙.荷尔蒙II肽荷尔蒙.新生化学实验讲座9(日本生化学会编)东京化学同人P-P:81-109,1992”)即使在以乙醇作为有效成分的本发明的治疗剂中含有上述类固醇剂,其效果也能得到充分发挥。
具体而言,上述类固醇剂优选抗炎症效价高的类固醇剂,例如,地塞米松磷酸钠、倍他米松磷酸钠、强的松龙磷酸钠(Prednisolone Sodium Phosphate)、醋酸甲基氢化泼尼松、氢化泼尼松琥珀酸钠、醋酸地塞米松、醋酸倍他米松·倍他米松磷酸钠、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 Acetonide)等。特别地,若从抗炎症作用的效价高和异物反应小等方面考虑,尤以地塞米松磷酸钠、倍他米松磷酸钠为佳。更具体的例子如:デカドロン(注册商标)、オルガドロン(注册商标)、リンデロン(注册商标)、コルソン(注册商标)等,若考虑到溶解性,进一步优选オルガドロン(注册商标)和リンデロン(注册商标)等。
另外,本发明的鼻腔粘膜组织收缩性治疗剂,优选含有抗组胺剂作为有效成分,这种抗组胺剂在治疗剂中的含量优选为0.01~1.0质量%,更优选为0.05~0.5质量%,进一步优选为0.1~0.3质量%。通过含有抗组胺剂,抗组胺剂所起的作用是强烈抑制末梢血管的扩张、血管壁的透过性抗进、腺体组织的分泌增加等作用,从而对注入乙醇时的刺激引起的局部粘膜的炎症反应,特别是暂时性的组织渗出液的过量分泌和浮肿的减轻有效。具体而言,上述抗组胺注射剂可列举出如:盐酸苯海拉明、马来酸氯苯那敏(d1体,d体)、茶氯酸二苯甲氧甲哌啶、盐酸二苯甲氧甲哌啶、盐酸异丙嗪,例如,可举出以下产品:レスミン(注册商标)、クロ一ル·トリメトン(注册商标)、ポララミン(注册商标)、プロコン(注册商标)、ハィスタミン(注册商标)等。考虑到在乙醇中的易于溶解、抗组胺剂的效价高以及抗胆碱作用和中枢神经抑制作用弱等方面,优选レスミン(注册商标)或ポララミン(注册商标)。
本发明的鼻腔粘膜组织收缩性治疗剂的有效成分(乙醇、类固醇剂和抗组胺剂)可以以各自分别存储在容器等中的形态存在,也可以以作成混合液存储在容器等中的形态存在。
由于鼻腔粘膜和口腔咽粘膜对乙醇的反应性不同,因此,本发明的鼻腔粘膜组织收缩性治疗剂中没有必要总是含有类固醇剂和/或抗组胺剂作为有效成分。即,在口腔咽粘膜的情况下,假设虽只有中轻度以下的粘膜的肿胀,但常常有在咽腔发生上气道闭塞的危险性,其将会直接导致窒息等意想不到的事故,因此,有必要并用类固醇剂和/或抗组胺剂,但是在鼻粘膜的情况下,可知通过注入相同量的乙醇产生的局部粘膜的肿胀度最多只达到比较轻的程度,另外,实际上由于原本的鼻粘膜疾病的肿胀,先前的两鼻腔几乎封闭,处于无法提供作为呼吸道机能的状态之中,因此,在注射后也不用过多考虑粘膜愈加的肿胀带来的呼吸痛苦。
另外,本发明的鼻腔粘膜组织收缩性治疗剂还可根据需要含有适量的麻醉剂、防止乙醇的扩散的血管收缩剂等。具体而言,作为麻醉剂,可列举出如利多卡因、盐酸利多卡因、盐酸马比佛卡因(Mepivacaine Hydrochloride)、盐酸プロピトカイン(Propitocaine Hydrochloride)、盐酸普鲁卡因、盐酸丁卡因等。此外,作为血管收缩剂,可列举出如肾上腺素等。特别的,以使用上述麻醉剂和血管收缩剂的合剂,例如利多卡因(キシロカイン)(E注)(注册商标)、シタネスト(E注)(注册商标)更为优选。
通过使用以上说明的本发明的鼻腔粘膜组织收缩性治疗剂,可使鼻腔粘膜组织收缩,从而扩张鼻腔改善鼻通气性,其操作容易安全,且侵袭性极小,可在改善由慢性肥厚性鼻炎、血管运动性鼻炎、常年或季节性的过敏性鼻炎、慢性鼻副鼻腔炎和鼻息肉等引发的鼻塞症状的同时,抑制粘膜下神经纤维的反射弓,从而可改善因神经的刺激反射激起的打喷嚏或鼻涕分泌。并且,由于以乙醇作为有效成分,除价格便宜外,安全性也很高,对人体的副作用和后遗症等的危险性很小。此外,在注射施与含有上述类固醇剂、抗组胺剂、麻醉剂、血管收缩剂等添加剂的本发明的鼻腔粘膜组织收缩性治疗剂的情况下,由于注射后不形成开放性手术创伤,几乎不发生治疗剂的漏出,因而能够非常有效地在组织内保留类固醇剂等添加剂,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它们的作用,从而能够使添加剂的含有量更为减少。
下面,对本发明的鼻腔的粘膜组织相关的各种疾病的治疗方法加以说明。
本发明的治疗与鼻腔的粘膜组织相关的各种疾病的治疗方法的特征在于将上述鼻腔粘膜组织收缩性治疗剂施予到鼻腔粘膜下部组织。作为粘膜组织治疗剂的施予方法,可采用将粘膜组织收缩性治疗剂直接注射到鼻腔粘膜下部组织来施予,这样的注射器虽可使用一般的注射器,但若使用后述的本发明的侧部连续推进式注射器,则能够容易且安全地将治疗剂正确地进行注射,因此较一般的注射器更为理想。作为施予粘膜组织收缩性治疗剂的鼻腔粘膜下部组织,可列举出如,下鼻甲粘膜下部组织、中鼻甲粘膜下部组织、鼻息肉的粘膜下部组织等,尤其当施予对象是下鼻甲粘膜下部组织时最适合。鼻甲粘膜下部组织由于鼻腺、呈海绵状构造的血管网和知觉和自律神经的神经纤维丰富,通常供鼻腔内的空气调节作用和生理的肿胀变化之用,在患过敏性鼻炎这样的病症的情况下,在粘膜下副交感神经过度紧张之下,血管网的扩张和鼻腺分泌机能容易出现抗进,即不仅鼻粘膜的肿胀和过多的鼻涕分泌频繁出现,且由知觉神经中的三叉神经的过敏,介由脑干网状体,在三叉神经与舌咽神经、迷走神经、横隔膜神经等的运动神经系之间形成的喷嚏神经反射弓也达到一级兴奋状态,由此引发频繁的喷嚏,但是,如果依照本发明的治疗与粘膜组织相关的各种疾病的治疗方法,则不仅会由粘膜收缩量的减少而减轻鼻塞,而且通过乙醇的凝固作用,上述的鼻腺、血管网及副交感神经和三叉神经的神经纤维也同时受到不致造成损伤的部分破坏,从而能够达到使鼻涕分泌减少、粘膜的充血性肿胀降低以及抑制喷嚏发作的效果。
粘膜组织治疗剂的施予量取决于病变的状态和症状的程度,但考虑到粘膜下部组织的膨张,一般而言,其施予量优选为0.05~2.0mL,更加优选为0.1~1.0mL。另外,粘膜组织治疗剂可以一次性地施予,但出于防止组织的急变而进行更安全地治疗考虑,优选分批注射至数处,更优选的方案是将注射针尖插入粘膜下部组织,例如,一边抽出注射针一边在该粘膜下部组织内改变注射针尖的位置,对刺入通路的数处分配注射。分配注射时1次的注入量优选为0.01~0.5mL,更优选为0.05~0.3mL,进一步优选为0.08~0.15mL。特别的,在乙醇浓度高的情况下,由于会出现局部的变性、肿胀等更为激烈的变化,因此优选采用在每一处进行少量注入下对数处施予注射的方案。
另外,在本发明的治疗与鼻腔的粘膜组织相关的各种疾病的治疗方法中,当施予的治疗剂中不含类固醇剂和/或抗组胺剂时,也可以在施予前或施予后的任何时候再施予类固醇剂和/或抗组胺剂。另外,在注射前,最好预先对治疗对象粘膜组织用麻醉剂进行表面麻醉或浸润麻醉。关于麻醉方法,基本上所有的局部麻醉都可行,完全没有必要进行全身麻醉,因而治疗可更为简便。再有,由于注射后不需要入院管理和附加治疗,因此可实现手术当日即可离院。
若按照以上说明的本发明的治疗与鼻腔的粘膜组织相关的各种疾病的治疗方法,由于能够使鼻腔粘膜组织收缩,从而扩张鼻腔改善鼻通气性,其操作容易安全,且侵袭性极小,可在改善由慢性肥厚性鼻炎、血管运动性鼻炎、常年或季节性的过敏性鼻炎、慢性鼻副鼻腔炎和鼻息肉等引发的鼻塞症状的同时,抑制粘膜下神经纤维的反射弓,从而可改善因神经的刺激反射激起的打喷嚏或鼻涕分泌。并且,本发明的治疗与鼻腔的粘膜组织相关的各种疾病的治疗方法,由于不直接在鼻腔粘膜表面进行切开·切除或烧灼等操作,治疗后,能够将鼻腔内粘膜的溃疡和痂皮的形成、鼻出血、污染鼻漏的增量和鼻腔内感染症的并发等抑制到最小程度,从而可减轻患者的身体负担。另外,本发明的治疗与鼻腔的粘膜组织相关的各种疾病的治疗方法由于使用了以乙醇作为有效成分的粘膜组织收缩性治疗剂,除价格便宜外,安全性也很高,对人体的副作用和后遗症等的危险性很小。此外,在本发明的治疗与鼻腔的粘膜组织相关的各种疾病的治疗方法中,由于施予(注射)治疗剂后不形成开放性手术创伤,几乎不发生治疗剂的漏出,因而在含有上述类固醇剂、抗组胺剂、麻醉剂、血管收缩剂等添加剂的情况下,能够非常有效地在组织内保留类固醇剂等添加剂,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它们的作用,从而能够使添加剂的含有量更为减少。
下面,参照附图,对使用本发明的鼻腔粘膜组织收缩性治疗剂的与粘膜组织相关疾病的治疗方法中对粘膜组织施予的作用加以说明。图1是使用了本发明的鼻腔粘膜组织收缩性治疗剂的与粘膜组织相关的疾病的治疗方法中,对粘膜组织施予的作用机制进行说明的概略图,(A)表示治疗前,(B)表示治疗时,(C)表示治疗后。
如图1(A)~(C)所示,鼻腔粘膜,特别是下鼻甲粘膜的构成是,在骨膜上具有固有层(粘膜下部组织),该固有层被粘膜上皮层所覆盖。
但是,与鼻涕的分泌有关的鼻腺和自律神经纤维、与打喷嚏有关的知觉神经纤维、与粘膜的反应性肿胀(鼻塞)密切相关的海绵状血管丛主要分布于固有层,因此,鼻炎,特别是过敏性鼻炎时的各种鼻部症状(流鼻涕、打喷嚏、鼻塞等)的出现均与粘膜下层的病态状况密切相关。即,固有层中的病态变化的抑制直接与鼻炎的各种症状的改善有关。另外,粘膜的上皮在对细菌·灰尘的过滤和局部感染的防御等的鼻腔的生理机能的展现上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本发明的方法有望成为在保持粘膜上皮层(完好)的同时能够进对鼻炎的中心病变部的粘膜下部组织进行处理的治疗方法,而原有的激光灼烧术等是去除该粘膜上皮层的各固有层的治疗方法。
另一方面,如图1(B)所示,使用本发明的鼻腔粘膜组织收缩性治疗剂的治疗与粘膜组织相关疾病的治疗方法中,由于治疗剂是直接向固有层施予的,因而能够将粘膜上皮层的损伤抑制到最小限度,同时对鼻腺、神经纤维和血管丛大量存在的固有层仅产生简单有效而又不致损伤的部分的破坏,结果过剩的流鼻涕、打喷嚏的诱发自不必说,除血管丛减少外,不致损伤的部分破坏部分被破坏的粘膜下部组织发展为纤维化,如图1(C)所示,由瘢痕收缩,粘膜整体容积缩小,进一步促进了鼻腔开通和鼻塞的改善效果。
如上所述,使用本发明的鼻腔粘膜组织收缩性治疗剂的治疗与粘膜组织相关疾病的治疗方法中,通过想粘膜下部组织施予治疗剂,不会对粘膜上皮层造成损害,并且使粘膜下部组织收缩,通过其瘢痕纤维化,可使肥大的粘膜组织恢复到正常的形态,可以说取得了非常有效的效果。
对于后述的腔咽粘膜组织收缩性治疗剂,在通过口腔粘膜固有层的瘢痕收缩而获得的减量效果上,与鼻腔粘膜的机理一样,但由于与口腔粘膜相比,鼻腔粘膜的神经纤维、分泌腺和血管丛等极多,与组织的减量具有同样重要意义的神经纤维的变性和分泌腺、血管丛的损伤破坏导致的减少等能够获得以往没有认识到的非常有效的效果。
以下,对本发明的口腔咽粘膜组织收缩性治疗剂进行说明。
本发明涉及的口腔咽粘膜组织收缩性治疗剂的特征时含有乙醇和类固醇剂和/或抗组胺剂作为有效成分。适用本发明的口腔咽粘膜组织收缩性治疗剂的口腔或咽粘膜下部组织可列举出如,腭垂粘膜下部组织、软腭粘膜下部组织、腭舌弓(前腭弓)粘膜下部组织、腭咽头弓(后腭弓)粘膜下部组织、舌根部粘膜下部组织、Waldeyer咽环的粘膜淋巴组织(咽扁桃体组织、腭扁桃体组织、舌扁桃体组织、咽侧索淋巴滤胞)的下部组织等,特别适意的对象是腭垂粘膜下部组织、软腭粘膜下部组织、腭咽头弓粘膜下部组织、咽扁桃体下部组织、腭扁桃体下部组织、舌扁桃体下部组织或咽侧索下部组织。再者,所谓的粘膜下部组织,不仅包含粘膜组织的固有层,还包含其下的组织,如肌肉层等。
一般认为,大多数的鼾症和闭塞型睡眠时呼吸障碍是由软腭型振动鼾或软腭狭窄型呼吸障碍导致的,其口腔咽的诊断结果主要以腭垂过长、软腭肥厚且低位、腭咽弓的宽度增大及扁桃体的肥大等为特征,因此,对这些部位注入治疗剂,对防止由同部位的粘膜瘢痕收缩形成的振动音的减少和口峡部呼吸道(air way)的扩大和组织硬化引起的腭垂·软腭垂的下沉极为有效。进而,对鼾和闭塞型睡眠时呼吸障碍的改善起到很大的作用。进一步对口腔咽粘膜的炎症性疾病中的特别是慢性扁桃体炎和病灶感染等,通过向具有主病变的Waldeyer咽环的扁桃体组织,特别是腭扁桃体组织和咽侧索淋巴滤胞注入治疗剂,由扁桃体组织的凝固导致的收缩硬化作用与引起基本炎症的扁桃体病变组织的减量及稳定化相关,对防止炎症反应的扩大和沉静也起到很大的贡献。
本发明的口腔咽粘膜组织收缩性治疗剂中的乙醇含量优选为治疗剂的30~95质量%,更优选为治疗剂的50~80质量%,进一步优选为治疗剂的60~75质量%,特别优选为治疗剂的65~70质量%。当乙醇的浓度在上述范围内时,通过施于适量的治疗剂而能够使粘膜组织获得适当的收缩,在未对组织施加过度负担之下即可使粘膜组织进行适当的收缩。
另外,类固醇剂在治疗剂中的含量优选为0.01~1.0质量%,更优选为0.05~0.5质量%,进一步优选为0.08~0.4质量%,特别优选为0.1~0.3质量%。利用类固醇剂所具有的抗炎症作用和抗浮肿作用能够将乙醇引起的因粘膜变性而出现的局部非特异性的炎症浸润、肿胀等抑制到最小程度。这种效果在后述的实施例中表现得非常明显。由此可以认为能够减轻施予治疗剂后的粘膜的炎症反应引起的局部的疼痛和不快感等。该处所指的类固醇剂易溶于乙醇溶液,对于混合后两者的相互药理作用,由组织提取物等得到的相关数据表明,外观上无变化,且生化学上也无变化发生(“厚生省药务局审查第2课:日本药局方外医药品成分规格厚生省P-P:1282-1284.1989”,“类固醇荷尔蒙.荷尔蒙II肽荷尔蒙.新生化学实验讲座9(日本生化学会编)东京化学同人P-P:81-109,1992”),即使在以乙醇作为有效成分的本发明的治疗剂中含有上述类固醇剂,其效果也能得到充分发挥。
具体而言,上述类固醇剂优选抗炎症效价高的类固醇剂作为上述类固醇的局部注射剂,例如,地塞米松磷酸钠、倍他米松磷酸钠、强的松龙磷酸钠、醋酸甲基氢化泼尼松、氢化泼尼松琥珀酸钠、醋酸地塞米松、醋酸倍他米松·倍他米松磷酸钠、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 Acetonide)等。特别地,若从抗炎症作用的效价高和异物反应小等方面考虑,尤以地塞米松磷酸钠、倍他米松磷酸钠为佳。更具体的例子如:デカドロン(注册商标)、オルガドロン(注册商标)、リンデロン(注册商标)、コルソン(注册商标)等,若考虑到溶解性,进一步优选オルガドロン(注册商标)和リンデロン(注册商标)等。
另外,这种抗组胺剂在治疗剂中的含量优选为0.01~1.0质量%,更优选为0.05~0.5质量%,进一步优选为0.1~0.3质量%。通过含有抗组胺剂,抗组胺剂所起的作用是强烈抑制末梢血管的扩张、血管壁的透过性抗进、腺体组织的分泌增加等作用,从而对注入乙醇时的刺激引起的局部粘膜的炎症反应,特别是浮肿的减轻有效。具体而言,上述抗组胺注射剂可列举出如:盐酸苯海拉明、马来酸氯苯那敏(d1体,d体)、茶氯酸二苯甲氧甲哌啶、盐酸二苯甲氧甲哌啶、盐酸异丙嗪,例如,可举出以下产品:レスミン(注册商标)、クロ一ル·トリメトン(注册商标)、ポララミン(注册商标)、プロコン(注册商标)、ハィスタミン(注册商标)等。考虑到在乙醇中的易于溶解、抗组胺剂的效价高以及抗胆碱作用和中枢神经抑制作用弱等方面,优选レスミン(注册商标)或ポララミン(注册商标)。
本发明的口腔咽粘膜组织收缩性治疗剂的有效成分(乙醇、类固醇剂和抗组胺剂)可以以各自分别存储在容器等中的形态存在,也可以以作成混合液存储在容器等中的形态存在。
在口腔咽粘膜的情况下,由局部注射处的疼痛引起的摄食困难或粘膜的肿胀带来的上气道的狭窄、不会增加呼吸困难,另外,假设虽只有中轻度以下的粘膜的肿胀,但常常有在咽腔发生上气道闭塞的危险性,其将会直接导致窒息等意想不到的事故,因此,有必要并用类固醇剂和/或抗组胺剂。
另外,本发明的口腔咽粘膜组织收缩性治疗剂还可根据需要含有适量的麻醉剂、防止乙醇的扩散的血管收缩剂等。具体而言,作为麻醉剂,可列举出如利多卡因、盐酸利多卡因、盐酸马比佛卡因(Mepivacaine Hydrochloride)、盐酸プロピトカィン、盐酸普鲁卡因、盐酸丁卡因等。此外,作为血管收缩剂,可列举出如肾上腺素等。特别的,以使用上述麻醉剂和血管收缩剂的合剂,例如キシロカイン(E注)(注册商标)、ミタネスト(E注)(注册商标)更为优选。
通过使用以上说明的本发明的口腔咽粘膜组织收缩性治疗剂,可将该粘膜组织的非特异性炎症浸润、肿胀等抑制到最小,由于可使该粘膜组织收缩,其操作容易安全,且侵袭性极小,可改善鼾症、睡眠时呼吸障碍等。并且本发明的口腔咽粘膜组织收缩性治疗剂中含有的乙醇除价格便宜外,安全性也很高,对人体的副作用和后遗症等的危险性很小。此外,在注射施本发明的口腔咽粘膜组织收缩性治疗剂的情况下,由于注射后不形成开放性手术创伤,几乎不发生治疗剂的漏出,因而能够非常有效地在组织内保留类固醇剂等添加剂,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它们的作用,从而能够使添加剂的含有量更为减少。另外,在含有抗组胺剂、麻醉剂、血管收缩剂等添加剂的场合同样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它们的作用,从而能够使添加剂的含有量更为减少。
下面,对本发明的口腔或咽的粘膜组织相关的各种疾病的治疗方法加以说明。
本发明的治疗与口腔或咽的粘膜组织相关的各种疾病的治疗方法的特征在于将上述口腔咽粘膜组织收缩性治疗剂施予到口腔或咽粘膜下部组织。作为口腔咽组织治疗剂的施予方法,可采用将口腔咽粘膜组织收缩性治疗剂直接注射到口腔或咽粘膜下部组织来施予,这样的注射器虽可使用一般的注射器,但若使用后述的本发明的侧部连续推进式注射器,则能够容易且安全地将治疗剂正确地进行注射,因此较一般的注射器更为理想。作为施予口腔咽粘膜组织收缩性治疗剂的口腔或咽粘膜下部组织,可列举出如,腭垂粘膜下部组织、软腭粘膜下部组织、腭舌弓(前腭弓)粘膜下部组织、腭咽头弓(后腭弓)粘膜下部组织、舌根部粘膜下部组织、Waldeyer咽环的粘膜淋巴组织(咽扁桃体组织、腭扁桃体组织、舌扁桃体组织、咽侧索淋巴滤胞)的下部组织等,特别适合的对象是腭垂粘膜下部组织、软腭粘膜下部组织、腭咽头弓粘膜下部组织、咽扁桃体下部组织、腭扁桃体下部组织、舌扁桃体下部组织或咽侧索下部组织。再者,所谓的粘膜下部组织,不仅包含粘膜组织的固有层,还包含其下的组织,如肌肉层等。
一般认为,大多数的鼾症和闭塞型睡眠呼吸障碍是由软腭型振动鼾或软腭狭窄型呼吸障碍导致的,其口腔咽的诊断结果主要以腭垂过长、软腭肥厚且低位、腭咽弓的宽度增大及扁桃体的肥大等为特征,因此,对这些部位注入治疗剂,对防止由同部位的粘膜瘢痕收缩形成的振动音的减少和口峡部呼吸道的扩大和组织硬化引起的腭垂·软腭垂的下沉极为有效。进而,对鼾和闭塞型睡眠时呼吸障碍的改善起到很大的作用。进一步对口腔咽粘膜的炎症性疾病中的特别是慢性扁桃体炎和病灶感染等,通过向具有主病变的Waldeyer咽环的扁桃体组织,特别是腭扁桃体组织和咽侧索淋巴滤胞注入治疗剂,由扁桃体组织的凝固导致的收缩硬化作用与引起基本炎症的扁桃体病变组织的减量及稳定化相关,对防止炎症反应的扩大和沉静化也起到很大的贡献。
口腔咽粘膜组织治疗剂的施予量取决于病变的状态和症状的程度,但考虑到粘膜下部组织的膨张,一般而言,其施予量优选为0.05~2mL,更加优选为0.1~1.0mL。另外,口腔咽粘膜组织治疗剂可以一次性地施予,但出于防止组织的急变而进行更安全地治疗考虑,优选分批注射至数处,更优选的方案是将注射针尖插入粘膜下部组织,例如,一边抽出注射针一边在该粘膜下部组织内改变注射针尖的位置,对刺入通路的数处分配注射。注射时1次的注入量优选为0.01~0.5mL,更优选为0.05~0.3mL,进一步优选为0.08~0.15mL。特别的,在乙醇浓度高的情况下,由于会出现局部的变性、肿胀等更为激烈的变化,因此优选采用在每一处进行少量注入下对数处施予注射的方案。
另外,在本发明的治疗与口腔或咽的粘膜组织相关的各种疾病的治疗方法中,当施予的治疗剂中不含类固醇剂和/或抗组胺剂时,也可以在施予前或施予后的任何时候再施予类固醇剂和/或抗组胺剂。另外,在注射前,最好预先对治疗对象粘膜组织用麻醉剂进行表面麻醉或浸润麻醉。关于麻醉方法,基本上所有的局部麻醉都可行,完全没有必要进行全身麻醉,因而治疗可更为简便。再有,由于注射后不需要入院管理和附加治疗,因此可实现手术当日即可离院。
若按照以上说明的本发明的治疗与口腔或咽的的粘膜组织相关的各种疾病的治疗方法,可将该粘膜组织的非特异性炎症浸润、肿胀等抑制到最小,由于可使该粘膜组织收缩,其操作容易安全,且侵袭性极小,可改善鼾症、睡眠时呼吸障碍等。并且,本发明的治疗与口腔或咽的粘膜组织相关的各种疾病的治疗方法,由于不直接在该粘膜表面进行切开·切除或烧灼等操作,治疗后,能够将口腔内粘膜的溃疡和痂皮的形成和口腔内感染症的并发等抑制到最小程度,从而可减轻患者的身体负担。另外,本发明的治疗与口腔或咽的粘膜组织相关的各种疾病的治疗方法由于使用了以乙醇作为有效成分的粘膜组织收缩性治疗剂,除价格便宜外,安全性也很高,对人体的副作用和后遗症等的危险性很小。此外,在本发明的治疗与口腔或咽的粘膜组织相关的各种疾病的治疗方法中,由于施予(注射)后不形成开放性手术创伤,几乎不发生治疗剂的漏出,因而能够非常有效地在组织内保留类固醇剂等添加剂,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它们的作用,从而能够使添加剂的含有量更为减少。另外,在含有抗组胺剂、麻醉剂、血管收缩剂等添加剂的场合同样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它们的作用,从而能够使添加剂的含有量更为减少。
以上说明的本发明的鼻腔粘膜组织治疗剂或口腔咽粘膜组织治疗剂的注入优选使用以下说明的本发明的侧部连续推进式注射器。即,虽然也可使用原来习用的普通注射器,但由于此时如果不是熟练的人员,则可能在一处注入大量的治疗剂,的粘膜组织产生过度的损伤的危险性高,因此优选使用能确实防止一次大量注入的以下说明的本发明的侧部连续推进式注射器。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注射器加以说明。图2(A)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涉及的注射器的概略图,图2(B)是图2(A)中所示的注射器的1B-1B的断面图,图3是对图2所示的注射器的活塞动作的说明图,图4是对图2所示的注射器的通过推压而挤出治疗剂的射出机构的说明图。
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注射器10具有:外筒12;可在外筒12内移动的活塞14;从外筒12的侧部靠外侧突出设置的侧部突出构件16;通过向外筒12内侧推压侧部突出构件16而使活塞14前进的活塞14和侧部突出构件16相接合的开关机构18;在活塞14的前进方的外筒12内设置的药剂容器贮存部24,其贮存和保持具备通过活塞14的前进可以水密状态推入的底构件20的药剂容器22;防止前进的活塞14复原的停止构件26(停止机构);在外筒12的顶端部设置的具备注射针34的针构件27。
外筒12是例如内径为10~50mm左右、长度为50~200mm左右的筒状体,其内部具备可沿长轴方向移动的活塞14。活塞14在其前端部具有第1圆盘构件28,在后端部是具有第2圆盘构件30的棒状构件,第1圆盘构件28的直径比药剂容器22的内径略小,在将药剂容器22装入注射器10时,第1圆盘构件28的前侧面与在药剂容器22内滑动的底构件20的外侧面(后面)接触,另外,第2圆盘构件30的直径几乎与外筒12的内径相同,其外周面与外筒12相接。
另外,活塞14的前方设置了药剂容器贮存部24,该药剂容器部24内贮存了药剂容器22。贮存的药剂容器22的构成是:由针构件27的注射针34可插通的栓塞构件36和可滑动的底构件20而使圆筒体32的两侧形成密闭结构,底构件20的滑动是通过活塞14的第1圆盘构件28的推压而实现的,该构成能够在其内部贮存治疗剂。这样的药剂容器22根据用途而具有贮存0.1ml,0.2ml,0.3ml,0.5ml,1.0ml等给定量的治疗剂的构成。但是,当用于上述的粘膜组织相关疾病的治疗中时,优选其构成贮存0.05~2ml的治疗剂,更优选为贮存0.1~1.0ml的治疗剂。这样,通过可将贮存了给定量的治疗剂的药剂容器22脱除这样的构成,在施予含乙醇等挥发性物质的治疗剂时,可以防止治疗剂的挥发。例如,药剂容器贮存部24中,优选设置温度控制装置,从而能够使药剂容器22内的治疗剂的温度保持一定。
侧部突出构件16借助弹性构件而从外筒12的侧部靠外侧突出设置,可相对于与活塞14的长轴方向垂直(图2上、上下方向)地移动。如图2(B)所示,该侧部突出构件16是覆盖在开关机构18的半周侧面的U字状的构件,在其侧部两侧设有与前后方向分别具有给定间隔的第1凸部40和第2凸部42。第1凸部40和第2凸部42其前方侧的面丛凸部上部向下方倾斜而扩大,其后方侧的面从凸部上部向垂直下方延伸。
开关机构18是中空的棱柱体,活塞14贯插其内部。并且,开关机构18的侧部两侧设有将侧部突出构件16的第1凸部40和第2凸部42结合的第3凸部44和第4凸部46,第3凸部44和第4凸部46其前方侧的面丛凸部上部垂直向下方延伸,且其后方侧的面从凸部上部向下方倾斜而扩大。另外,开关机构18具有对贯插其内部的活塞14保持从外周推压、而可使活塞14连续前进的活塞前进机构。
作为这样的活塞前进机构只要使能够使活塞前进的机构即可,无特殊的限制。例如,在特开平05-050792号公报,特开平06-008688号公报,特开平07-251595号公报,特开平08-034194号公报,特开2001-018579号公报,特开2002-166692号公报,特开2002-234292号公报,特开2002-370489号公报,特开2002-362090号公报,特开2002-362088号公报,特开2002-362087号公报,特开2002-362089号公报,特开2002-347385号公报,特开2002-347384号公报,特开2002-326493号公报,特开2002-321493号公报,特开2002-321491号公报,特开2002-301894号公报,特开2002-192881号公报,特开2002-127674号公报,特开2001-270283号公报,特开2001-260588号公报,特开2000-280683号公报,特开2000-211286号公报,特开2000-108579号公报,特开2000-037987号公报,特开2000-025384号公报,特开2000-015987号公报,特开2000-001088号公报,特开平11-309983号公报等中记载的如自动铅笔的方式(连续碰方式)。
另外,外筒12的后部内周面设有结合到活塞14的第2圆盘构件30而防止前进的活塞14复原的停止机构26。该停止机构26是在外筒12的后不的内周面以相当于活塞14的一次的前进距离的间隔连续设置的数个相向的且向前方倾斜的片,其具有在活塞14可前进的一侧,当活塞14前进了给定距离后(超越了片后),能够确实防止活塞后退的构成。在使用上述尖笔方式的场合,由于具备了停止机构,虽不一定必须装备这种片,当为了确实地防止活塞的后退,还是装备了为佳。
进而,在外筒12的顶端部设有针构件27。带有注射针的构件27具有可与外筒12的顶端部脱卸的装卸部48和固定在装卸部48上的注射针34,药剂容器22贮存在药剂容器贮存部24中,当安装针构件27时,注射针34的后部贯通药剂容器22的栓塞构件36,进入药剂容器22内。
如上描述了本发明的注射器10的构成,以下对其动作加以说明。
如图3(A)~(C)及图4所示,注射器10中,通过推压侧部突出构件16的推压面17,使侧部突出构件16向外筒12的内方向(图2上,垂直方向)移动,侧部突出构件16的第1凸部40的前方侧的斜面与开关机构18的第3凸部44的后方侧的斜面,以及侧部突出构件16的第2凸部42的前方侧的斜面与开关机构18的第4凸部46的后方侧的斜面滑动接触移动,从而开关机构18向前方移动给定距离。同时,开关机构18通过活塞前进机构,从外周保持推压贯插于其内部的活塞14,使活塞14前进(图3(A),(B))。一旦侧部突出构件16达到最大限度推压,开关机构18的前进停止时,贯插其内部的活塞14外周面的推压解除(非推压状态),活塞14停止在前进的位置,而开关机构后退,返回原位(图3(C))。此时,随着活塞14的前进,第2圆盘构件30由于活塞14超出了一个前方的停止构件26(参考图4),通过这样的停止构件26确保防止活塞14与开关机构18的共同后退。在上述动作中,由于活塞14从图4中的a前进到b,通过这样的活塞14运动,将药剂容器22的底构件20从图4中的a’向前方推出给定距离到b’,从而可从注射针34射出给定量的治疗剂。因此,反复该动作,可连续地射出相同量的治疗剂。
在上述的注射器10中,通过对侧部突出构件一次推到底的推压,活塞的前进距离通常是为一定的,因而能够射出希望量的治疗剂。另外,由于是从侧部推切突出的侧部突出构件这样的构成,因而可以做到防止推压注射针时进行方向的差错,并可稳定地保持注射器以注入治疗剂。即,可向病变部的适当的位置准确地注入治疗剂,且可防止注入时意外的治疗剂的漏出、散布等。特别是用上述鼻腔粘膜组织收缩性治疗剂或口腔咽粘膜组织收缩性治疗剂作为治疗剂的情况下,可在一边抽出注射针一边对刺入通路的数处注射时,向适当的处所注入治疗剂,并且,可防止治疗剂的漏出、散布并防止对非病患部位粘膜表面的健康的粘膜上皮组织的损伤。
进而,本发明的注射器10由于通过连续推压侧部突出构件而能够射出与前次相同量的治疗剂,因此在一次治疗中向数处注入治疗剂的场合以及向同一处分数次注入的场合特别有用。即,例如,在处理了右鼻腔粘膜后,可换下针构件,继续向左鼻腔粘膜注射,另外,通过刺入注射针,在粘膜下一边改变注射针尖的深度和方向一边多次注入,可实现仅以一次注射,即以最少的侵袭在尽可能广的范围内向粘膜下注入治疗剂。
下面,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中涉及的注射器加以说明。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涉及的注射器10具有同样的构成的构件用相同的标号表示,而省略说明。图5(A)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中涉及的注射器的概略图,图5(B)是图5(A)中所示的注射器的4B-4B的断面图。图6是对图5所示的注射器的活塞动作的说明图。
如图5所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中的注射器50具有:外筒12;可在外筒12内移动的活塞52;从外筒12的侧部靠外侧突出设置的侧部突出构件16;通过向外筒12内侧推压侧部突出构件16而使活塞52前进的活塞52和侧部突出构件16相接合的开关机构54;在活塞52的前进侧的外筒12内设置的药剂容器贮存部24,其贮存和保持具备通过活塞52的前进可以水密状态推入的底构件20的药剂容器22;防止前进的活塞52复原的停止机构的一例的固着机构;设置在外筒12的顶端部的具备注射针的针构件27。
活塞52在其前端部具有第1圆盘构件56,在后端部是具有第2圆盘构件58的棒状构件,第1圆盘构件56的直径比药剂容器22的内径略小,在将药剂容器22装入注射器50时,其前侧面与在药剂容器22内滑动的底构件20的外侧面接触,并且,第2圆盘构件58的直径几乎与外筒12的内径相同,其外周面与外筒12相接。另外,活塞52的中央部前方侧设有向后方加宽的多个相同形状的锥形构件60a,60b,60c,60d。还有,在活塞52的第1圆盘构件56的前面有固着机构,可固着药剂容器22的底构件20的外侧面(后面)。
开关机构54是中空的棱柱体,活塞52贯插其内部。并且,开关机构54的侧部两侧设有将侧部突出构件16的第1凸部40和第2凸部42结合的第3凸部62和第4凸部64,第3凸部62和第4凸部64其前方侧的面丛凸部上部垂直向下方延伸,且其后方侧的面从凸部上部向下方倾斜而加宽。另外,开关机构54的前方顶端部内周设有通过弹性构件而靠于内侧的活塞压出构件66,在使用前的状态下,锥形构件60a的后面与其前面接触。进而,在活塞52的第1圆盘构件56和活塞压出构件66之间,设有将活塞52收进于内部的属于弹性构件的一种的螺旋弹簧68。
如上描述了本发明的注射器50的构成,以下对其动作加以说明。
如图6(A)~(C)所示,注射器50中,通过推压侧部突出构件16的推压面17,使侧部突出构件16向外筒12的内方向(图52上,垂直方向)移动,侧部突出构件16的第1凸部40的前方侧的斜面与开关机构54的第3凸部62的后方侧的斜面,以及侧部突出构件16的第2凸部42的前方侧的斜面与开关机构54的第4凸部64的后方侧的斜面滑动接触移动,从而开关机构54向前方移动给定距离。同时,开关机构54的活塞压出构件66对锥形构件60a的后面进行挤出,从而活塞52向前推进给定的距离(图6(A),(B))。一旦侧部突出构件16达到最大限度推压,开关机构54的前进停止时,开关机构54通过螺旋弹簧68而后退,同时,靠于内侧的活塞压出构件66通过挤出的一个后方的锥形构件60b的侧部而向外侧扩展,在超过锥形构件60b的同时,与靠于内侧的锥形构件60b的后面接触。此时,由于活塞52通过固着机构固着在第1圆盘构件56的前面和药剂容器22的底构件20的外侧面,因此活塞52不会后退,而滞留在前进的位置处。通过以上的动作,给定量的治疗剂由注射针34(参照图5)射出。因此,反复该动作,可连续地射出相同量的治疗剂。
在上述的注射器50中,通过对侧部突出构件一次推到底的推压,活塞的前进距离通常是为一定的,因而能够射出希望量的治疗剂。另外,由于是从侧部推切突出的侧部突出构件这样的构成,因而可以做到防止推压注射针时进行方向的差错,并可稳定地保持注射器以注入治疗剂。即,可向病变部的适当的位置准确地注入治疗剂,且可防止注入时意外的治疗剂的漏出、散布等。特别是用上述鼻腔粘膜组织收缩性治疗剂或口腔咽粘膜组织收缩性治疗剂作为治疗剂的情况下,可在一边抽出注射针一边对刺入通路的数处注射时,向适当的处所注入治疗剂,并且,可防止治疗剂的漏出、散布并防止对非病患部位粘膜表面的健康的粘膜上皮组织的损伤。
进而,本发明的注射器50由于通过连续推压侧部突出构件而能够射出与前次相同量的治疗剂,因此在一次治疗中向数处注入治疗剂的场合以及向同一处分数次注入的场合特别有用。即,例如,在处理了右鼻腔粘膜后,可换下针构件,继续向左鼻腔粘膜注射,另外,通过刺入注射针,在粘膜下一边改变注射针尖的深度和方向一边多次注入,可实现仅以一次注射,即以最少的侵袭在尽可能广的范围内向粘膜下注入治疗剂。
下面,对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中涉及的注射器加以说明。第3实施方式中涉及的注射器用于施予两种药剂的情况下。以往,作为这样的施予两种药剂的注射器,有记载于特开平7-136267号公报、特开平7-148261号公报、等特开平7-136264号公报、特开平6-142203号公报、特开平6-181985号公报、实开平5-152号中公报、特开平4-246364号公报、特开昭62-14863号公报、特开昭62-5357号公报、特开昭64-80371号公报、特开平7-299141号公报、特开平7-265423号公报、特开平9-308688号公报、特开昭51-11691号公报等中的注射器,当这些注射器均具有复杂的构造,其在构思上有别于可连续注入的本发明中涉及的注射器。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中涉及的注射器加以说明。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涉及的注射器10具有同样的构成的构件用相同的标号表示,而省略说明。图7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中涉及的注射器的概略图。图8是贮存于图7所示的注射器中的药剂容器的透视图。图9(A)~(C)是图7所示的注射器的使用说明图。
如图7和图8所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中涉及的注射器70在药剂容器贮存部24中贮存了药剂容器71。贮存于药剂容器贮存部24中的药剂容器71,其圆筒体72(主干部)的两侧通过可贯插带有注射针的构件27a的注射针34a的栓塞构件74和可滑动的底构件76而形成密闭结构,底构件76的滑动是由活塞14的第1圆盘构件28的挤压而实现的,从而可在其内部贮存治疗剂。另外,圆筒体72的栓塞构件74的附近设有隔离药剂的隔壁78,形成贮存药剂A的药剂室80和贮存药剂B的药剂室82,并设置成药剂室80贮存所占比例少的药剂,而药剂室82贮存所占比例多的药剂。对该药剂A和药剂B没有特别的限制,在用于与粘膜组织相关的各种疾病的治疗中时,例如,药剂A为类固醇剂和抗组胺剂,药剂B为含乙醇作为有效成分的治疗剂。隔壁78的周部固着在圆筒体72的内面,另外,隔壁78的表面和/或里面形成有破断引导部84(参照图8)。破断引导部84在隔壁78的中央形成的C形的线状部,其比隔壁78的其他部分薄,沿着该部分,隔壁78容易形成破断。破断引导部84通过形成上述的C形的连接部85,可防止对隔壁78的一部分自本体切断而从治疗剂的注射针注出造成障碍,以及对底构件76的滑动的造成障碍。
另外,药剂容器71中,设置了贯通栓塞构件36,其尖端位于药剂室80内的钉构件86。通过该钉构件86的头部向药剂容器71内部方向推压,钉构件86的尖端推压隔壁78,沿破断引导部84将隔壁78破断。该钉构件86的尖端设置在C形破断引导部84内侧的连接部85附近,这样,沿破断引导部84能充分将隔壁破断,形成大的开口,从而两种药剂能够进行充分地混合。另外,如上所述,通过在栓塞构件74的附近设置隔壁78,可介由钉构件86而容易地将隔壁78破断。
另外,安装在注射器70的顶端部的带注射针的构件27a(参照图7)具有可与外筒12装卸的装着部48a和固定在装着部48a上的注射针34a。该带注射针的构件27a,在注射针34a贯通药剂容器71的栓塞构件74时,自破断引导部84破断的隔壁78与注射针34a相接,注射针34a偏心固定在装着部48a上,使之不妨碍治疗剂的注出(参照图7和图9(C))。另外,自破断引导部84破断的隔壁78由于处于可动的状态,在进行注射之际,通过底构件76的滑动,隔壁78自然地形成向药剂室80的前方侧面押回的状态,因此,不会造成对药剂室内的药液的利用的浪费(参照图9(C))。
使用具有如上构成的注射器70时,首先如图9(A)所示,推压钉构件86,沿破断引导部84(参照图8)将隔壁78破断。这样,药剂室80和药剂室82中分别各自贮存的药剂相互之间可以进行安全、简单且迅速进行混合。然后,如图9(B)所示,拔出钉构件86,再次,如图9(C)所示,安装上带注射针的构件27a。这样与使用注射器10的情况一样,通过推压注射器70的侧部突出构件16,可将混合的治疗剂正确地以相同的量连续地射出。
这样的注射器70除了具有与注射器10和注射器50同样的效果外,还可通过上述的药剂容器的使用使各药剂在完全注射前一直处于相互隔离的状态,因此,直到进行注射时,都能够避免保存期间各药剂之间发生不必要的混合,防止由所谓的配合剂这样的多剂药物的配合保存中易产生的各种药物的品质变化导致的注射效果的差异的发生。另外,也提高了配合药剂本身的生物体安全性。即,在实际中,几乎不用考虑注入前的配合药液的品质管理和保存等问题,可施行更为安全的治疗剂的注入。再有,也使得为制造不同种类的药剂相互之间的配合液而必须进行的繁杂的配合新药的开发过程得以省略或简化。并且,目前仍较为困难的与注射器筒内的充填药物相关的灭菌消毒问题也可以在更为简单的药剂容器制造的水平上得以解决。而且,注射器70构造极为简单,因不需要任何复杂的精细加工,因而能够以更低的价格实现制品的生产。
下面,对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中涉及的注射器90加以说明。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注射器与注射器70同样可用于施予两种药剂的场合。与注射器70具有同样的构成的构件用相同的标号表示,在此省略说明。图10是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中涉及的注射器的概略图,图11是贮存于图10所示的注射器中的药剂容器的透视图,图12(A)(B)是图10所示的注射器的使用说明图,图13是图12所示的注射器的部分放大图。
如图10和11所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中涉及的注射器90中,药剂容器91贮存于药剂容器贮存部24中。贮存于药剂容器贮存部24中的药剂容器91,其圆筒体92(主干部)的两侧通过可贯插带有注射针的构件27a的注射针34a的栓塞构件94和由活塞14的第1圆盘构件28的挤出而可滑动的底构件96而密闭,从而可在其内部贮存治疗剂。栓塞构件94处设有药剂贮存室98,贮存如类固醇剂、抗组胺剂等。在这样的药剂贮存室98的底部的外面99设有破断引导部102,在略靠近其中心处(内部)固着有圆盘状的支持构件100。支持构件100一般是由柔软的材质构成的支持药剂贮存室98的底部、防止受推压的材料的伸长的硬质部材,药剂贮存室98的底部容易破断。破断引导部102由支持构件100包围,形成C形的线状部,自药剂贮存室98的底部的其他部分构件厚度变薄,在安装带有注射针的构件27a的同时,通过在注射针34a的后端部推压药剂贮存室98的底部,使药剂贮存室98的底部沿着破断引导部102破断。破断引导部102,通过形成上述的C形的连接部103(参照图11),可防止对药剂贮存室98的底部的一部分自药剂贮存室98的底部的本体切断而从治疗剂的注射针注出造成障碍,以及对底构件96的滑动造成障碍。
另外,安装在注射器90的顶端部的带有注射针的构件27a(参照图10),具有可装卸于外筒12的顶端部的装着部48a和固定在装着部48a上的注射针34a。在该带有注射针的构件27a的注射针34a在贯通药剂容器91的栓塞构件94的同时,药剂贮存室98的底部破断,沿破断引导部102(参照图11),形成非常大的开口,两种药剂可充分混合,注射针34a将药剂贮存室98的底部的C形的破断引导部102内侧的连接部103(参照图11)附近压闭,从而注射针34a偏心地固定在装着部48a上(参照图13)。此时,优选的方案是外筒12、药剂容器91和带有注射针的构件27a形成标记,以使药剂容器91和带有注射针的构件27a的圆周方向的装着得到固定。即,如图13所示,对于注射针34a,由注射针34a的进入药剂贮存室98的部分,连接部103的弯曲状态得到保持,注射针34a的入口35a将支持构件100压开,压开的支持构件100等将形成的开口部35b隔开,不会对治疗剂的注出造成障碍。同时,注射液可更为顺畅地通过注射针流出,注射针34a的入口35a侧呈倾斜状(锐角)。例如,优选的注射针34a的入口35a在连接部103侧较长(成为锐角),成为倾斜的结构,在其锐角部支持药剂贮存室98的底部的一部分。
使用以上构成的注射器90时,首先,如图12(A)和(B)所示,将带有注射针的构件27a安装在外筒12的顶端,在注射针34的后端部推压药剂贮存室98的底部,沿破断引导部102(参照图11),将药剂贮存室98的底部破断。这样,贮存于药剂贮存室98内的药剂和贮存于药剂容器91本体内的药剂就能够安全、简单且迅速地混合。因此,与使用注射器10的场合相同,通过推压注射器90的侧部突出构件16,可正确地将相同量的混合的微量的治疗剂连续地射出。
这样的注射器90除了具有与注射器10和注射器50同样的效果外,还可通过上述的药剂容器的使用使各药剂在完全注射前一直处于相互隔离的状态,因此,直到进行注射时,都能够避免保存期间各药剂之间发生不必要的混合,防止由所谓的配合剂这样的多剂药物的配合保存中易产生的各种药物的品质变化导致的注射效果的差异的发生。另外,也提高了配合药剂本身的生物体安全性。即,在实际中,几乎不用考虑注入前的配合药液的品质管理和保存等问题,可施行更为安全的治疗剂的注入。再有,也使得为制造不同种类的药剂相互之间的配合液而必须进行的繁杂的配合新药的开发过程得以省略或简化。并且,目前仍较为困难的与注射器筒内的充填药物相关的灭菌消毒问题也可以在更为简单的药剂容器制造的水平上得以解决。而且,注射器90构造极为简单,因不需要任何复杂的精细加工,因而能够以更低的价格实现制品的生产。
下面,对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中涉及的注射器加以说明。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注射器是一种仅交换药剂容器而连续使用注射器的类型。与注射器10具有同样的构成的构件用相同的标号表示,在此省略说明。图14是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中涉及的注射器的概略图,图15(A)、(B)和图16(A)、(B)是图14所示的注射器的使用说明图。
如图14所示,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中涉及的注射器104的外筒106,在其侧部的药剂容器贮存部24(前侧部)的位置上,具有药剂容器22可出入的开关窗108,并且,在停止构件26的位置处也具有开关窗110。另外,活塞112的后部从外筒106的后方突出,同时其端部(后端部)具有第3圆盘构件114。设置了第3圆盘构件114后,握持这样的第3圆盘构件114就能够容易地使活塞112后退。另外,活塞112与注射器10的一样,具有第1圆盘构件116、第2圆盘构件118。
作为如此构成的注射器104的药剂容器22的交换方法,如图15(A)所示,在射出治疗剂后(使活塞112前进后),取下带有注射针的构件27,然后打开开关窗110,即可解除停止构件26与活塞112的结合。然后,如图15(B)所示,通过推压侧部突出构件16,解除开关机构18与活塞112的结合,握持第3圆盘构件114,使活塞112后退,活塞112的第1圆盘构件115与药剂容器22成为非接触状态。由此,如图16(A)所示,打开开关窗108,将使用完了的药剂容器22取出,并导入新的药剂容器。最后,如图16(B)所示,推压侧部突出构件16,使活塞112的第1圆盘部接触到药剂容器22的底构件20,关闭开关窗108和110,安装新的带有注射针的构件,然后可进行以下的使用。这样,通过设置的开关窗108和110,就可以容易且顺畅地进行药剂容器22的交换了。因此,通过反复以上顺序,反复使用注射器104也就变为可能。在本实施例中,使用的药剂容器22当然也可用药剂容器71或药剂容器91代替。
这样的注射器104除了具有与注射器10和注射器50同样的效果外,还可在其破损之前多次重复利用,因此,在每次注射后产生的医疗废弃物仅有药剂容器,这与舍弃的注射器相比,可大量减少医疗废弃物。从制造方面干,由于大量生产供给的只有药剂容器,因此,产品开发变为非常地经济。
以上,列举了几种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注射器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例如,针构件的注射针也可以是一部分或全部弯曲的,此时,针端的方向优选与注射针的轴方向的角度(弯曲的针端的方向与针端原来的位置之间的角度)大于0度~130度,更优选为10~90度,进一步优选为20~70度。在注射针的一部分(前端部)弯曲的情况下,这种弯曲的注射针的前端部的长度优选为5~40mm,更优选为10~30mm。这样,即使对口腔咽粘膜和鼻腔粘膜的下部组织等的注射有困难的场所,也能进行治疗剂的正确注入。具体而言,在向口腭垂注射之际,有必要从口腭垂的前端部向上方插入注射针,此时,通过弯曲的注射针,能够正确地插入注射针并注入治疗剂。
另外,也可以是活塞的后部从外筒的后方突出这样的结构。此时,与普通的注射器相同,通过从后方推压活塞来使用。另外,也可以在侧部突出构件的推压面设置防滑条,这样,可以更安全地注入治疗剂。
另外,本发明的注射器也可以是药剂容器可从前方出入的结构。并且,对隔壁和药剂贮存室底部形成的破断引导部的形状也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在为圆弧状的情况下,可设置连接其圆弧的外部与内部的连接构件,如此,可防止对隔壁和药剂贮存室底部的一部分切断而从治疗剂的注射针注出造成障碍,以及对底构件的滑动的造成障碍。再者,本发明的注射器,除了上述的鼻腔粘膜组织收缩性治疗剂和口腔咽粘膜组织收缩性治疗剂外,还可用于胰岛素等其他的药剂的注入。进而,本发明的注射器可以是使用后舍弃的注射器,也可以是只需更换药剂容器可继续使用的注射器。另外,还可以是组合注射器和药剂容器的治疗装置,此时,可以是注射器本体中收容了药剂容器的形态的治疗装置,也可以是将注射器和药剂容器收容于贮存盒里的形态的治疗装置。再有,为使得微量的治疗剂可多次长期注出,考虑到注射器盒药剂容器的形状等,优选的是通过一次推压注射器的侧部突出构件可注出0.01~0.5ml的构成,更优选的是可注出0.03~0.3ml的构成,进一步优选的是可注出0.08~0.15ml的构成。
以下,用实施例对本发明作具体的说明,但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不限于这些示例。在本实施例中,如果没有特别限定,则“%”表示“质量”。
[实施例1-1]
(乙醇治疗侧)
经患者的同意,施行以下的治疗。患者主要是患有鼻塞、流鼻涕、打喷嚏等症状的27岁的女性,临床诊断的结果是被诊断为季节性、常年性混合型的过敏性鼻炎。
首先进行的前处理是,主要对右下鼻甲粘膜用4%的キシロカィン(盐酸肾上腺素(epinephrine hydrochloride)1∶1000添加)进行表面麻醉。然后,使用弯曲的23G卡德兰(Cattelan)注射针,一边使注射针尖轻轻地向着下鼻甲骨推进,直到超过下鼻甲的中央部后,一边拔出注射针,一边将鼻腔粘膜收缩性治疗剂(70%的乙醇,0.2ml)注入到粘膜最为肿胀的部分的中心的两处的粘膜下部组织中。然后,不是将注射针一下拔出,而是使注射针端停留在最初刺入部附近十几秒后再拔出注射针。注射完毕后,用肾上腺素(止血剂)纱布对下鼻甲粘膜进行10分钟的按压止血,结束治疗。
[比较例1-1]
(对照治疗侧)
与实施例1-1同样地对患者进行一下对照治疗。
首先进行的前处理是,主要对左下鼻甲粘膜用4%的キシロカイン(盐酸肾上腺素1∶1000添加)进行20分钟的表面麻醉。然后,使用高频率加热装置Coblator(ア一スロケア公司制,ENTEC Coblation系统),将电极探头的前端部插入下鼻甲的粘膜下部组织中的共2处,平均对1处放射10秒的高频电流(90W,探头前端温度65℃),对下鼻甲粘膜进行烧灼。烧灼后,用肾上腺素(止血剂)纱布对下鼻甲粘膜进行10分钟的按压止血,结束治疗。
[评价]
通过纤维内窥镜对乙醇治疗侧和对照治疗侧的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后,2周后,4周后,8周后)的下鼻甲粘膜组织进行观察。另外,测定乙醇治疗侧和对照治疗侧的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后,4周后,8周后)的鼻腔的通气度(鼻腔通气阻力)。鼻腔通气阻力,用鼻腔通气度计(チェストエム·アィ公司制,KOC-8900),采用用面罩的anterior法(前方诱导法)测定,该值十客观地反应鼻腔通气度的数值。正常成年人的鼻腔抵抗的基准是,在100帕下吸气时的左右的一侧鼻腔通气阻力为1.2(Pa/ml/s)以下,且全鼻腔阻力为0.3(Pa/ml/s)以下,另外,正常人被定义为以往没有患过鼻部疾病,在平时没有自发的鼻塞的人。(鼻塞的客观测定法1-鼻腔的通气度检测法、acoustic rhinometry-.长谷川诚、河合信孝、本桥贤一、田中英和、一川聡夫Johns,16:1547-1551,2000)。另外,基于下表4所示的评价标准,对实施了上述乙醇治疗和对照治疗的患者的综合鼻部症状(打喷嚏、流鼻涕、鼻塞、日常生活的障碍度)的改善状况进行了调查。
(表4)
Figure A0382284600391
这里,图17是表示与乙醇治疗侧相关的治疗前后由纤维内窥镜观察到的右下鼻甲粘膜组织的观察结果的照片。(a)表示治疗前,(b)表示1周后,(c)表示2周后,(d)表示4周后,(e)表示8周后。另外,图17中,记号●表示鼻中隔,记号▲表示下甲,记号表示中鼻道,记号■表示总鼻道,记号×表示下鼻道,箭头所指向的部分表示中鼻甲。图18是对照治疗侧的治疗前后看到的左下鼻甲粘膜组织的观察结果的照片。(a)表示治疗前,(b)表示1周后,(c)表示2周后,(d)表示4周后,(e)表示8周后。另外,图18中,记号●表示鼻中隔,记号▲表示下甲,记号表示中鼻道,记号■表示总鼻道,记号×表示下鼻道,箭头所指向的部分表示中鼻甲。图17及图18中,P表示在100帕下吸气时的左右各自的鼻腔通气阻力(Pa/ml/s)。图19是按照表4的评价基准,示出对实施了乙醇治疗和对照治疗的患者进行一段时间内的评价所得结果的图。
[结果]
由图17(乙醇治疗侧)可以看出,在使用本发明的含有乙醇的鼻腔粘膜组织收缩性治疗剂的治疗方法中,在治疗剂向下鼻甲粘膜下部组织注入后,一段时间后,粘膜的收缩明显,各鼻道均呈现开通。特别是在第4周后(参照(d)、(e)),此时仍隐藏的中鼻甲也因中鼻道的开通而能够被确切地观察到。而且,对于术后的粘膜面的损伤和痂皮形成的程度,与对照治疗侧相比,可看出要稳便得多。另外,由图17中所示的治疗后的鼻腔通气阻力确实产生降低(右鼻腔通气阻力从治疗前的3.43Pa/ml/s降低到治疗8周后的0.39Pa/ml/s)可以清楚看出,使用本发明的治疗剂的治疗方法,确实能够获得显著的鼻腔(鼻道)的开通效果。
另一方面,由图18可以清楚看出,在对照治疗侧,尽管获得了与乙醇治疗侧同样的粘膜收缩作用,但烧灼后暂时一段时间,其粘膜面上产生严重的溃疡性病变,因此粘膜创伤的恢复需要更长的时间。
另外,由图19可以清楚看出,实施了上述乙醇治疗和对照治疗的患者的自觉症状,从次日起,对鼻部症状,特别是打喷嚏、流鼻涕有直接显著的改善,第4周以后鼻塞感也消除。另外,2周以后,鼻过敏的内服药的使用都不需要,日常生活的障碍度也变为0。即,对左鼻腔应用了在以往的其他疾患中进行的高频组织减量法,由于获得了整体鼻部症状的改善效果,因此可以说采用本发明的治疗法,也获得了鼻部症状的显著改善的效果明显的。
[实施例1-2]
经患者的同意,施行以下的治疗。患者主要是患有鼻塞、流鼻涕、打喷嚏等症状的20岁的女性,临床诊断的结果是被诊断为季节性、常年性混合型的过敏性鼻炎。
以与实施例1-1同样的方法,对患者的两方的鼻腔进行治疗。治疗剂使用的是70%的乙醇,分别向各鼻腔注入0.3ml。
[评价]
通过纤维内窥镜对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后,4周后,8周后,16周后)的下鼻甲粘膜组织进行观察。另外,基于上表4所示的评价标准,对实施了实施例1-2中的治疗的患者的综合鼻部症状(打喷嚏、流鼻涕、鼻塞、日常生活的障碍度)的改善状况进行了调查。
这里,图20是表示实施例1-2中的治疗前后由纤维内窥镜观察到的左下鼻甲粘膜组织的观察结果的照片。(a)表示治疗前,(b)表示2周后,(c)表示4周后,(d)表示8周后,(e)表示16周后。另外,图20中,记号●表示鼻中隔,记号▲表示下甲,记号表示中鼻道,记号■表示总鼻道,记号×表示下鼻道,箭头所指向的部分表示鼻涕。图21是表示实施例1-2中的治疗前后由纤维内窥镜观察到的右下鼻甲粘膜组织的观察结果的照片。(a)表示治疗前,(b)表示2周后,(c)表示4周后,(d)表示8周后,(e)表示16周后。另外,图21中,记号●表示鼻中隔,记号▲表示下甲,记号表示中鼻道,记号■表示总鼻道,记号×表示下鼻道。图20及图21中的P与上述图17和图18中的含义相同。图22是按照表4的评价基准,示出对实施了实施例1-2中的治疗的患者进行一段时间内的评价所得结果的图。
[结果]
由图20可以看出,在实施了使用本发明的含有乙醇的鼻腔粘膜组织收缩性治疗剂的左鼻腔中,治疗前左下鼻甲粘膜的肥厚、总鼻道总存有水样状鼻涕,但在治疗后几乎对粘膜表面没有损伤,不仅粘膜确实产生了收缩,而且也疾步看不到水样状的鼻涕的分泌,其效果一直持续道治疗后的16周。并且,左鼻腔通气阻力在治疗2周以后,常维持在1以下,显示出一定的鼻腔开通的效果。另外,由图21可以看出,在实施了使用本发明的含有乙醇的鼻腔粘膜组织收缩性治疗剂的右鼻腔中也显示出与左鼻腔同样的效果。左右总鼻腔阻力在治疗前为0.83,而在治疗16周后降低到0.27。
进而,由图22可以看出,实施例1-2中的治疗的患者的自觉症状,在一周以内,所谓的过敏性三大症状的打喷嚏、鼻漏、鼻塞的程度均减半。特别是在第2周以后,此时评点3表示的日常生活障碍度变为0,并且在4周以后,鼻部症状均停留1以下。在实施例1-2中的治疗后,进行所有的含镇痛剂的抗过敏剂和抗组胺剂的施予。
如此,可以说本发明的乙醇治疗法的效果与高频组织减量法等同,或比之更好是不容置疑的。并且,经确认也没有因本发明的治疗而产生的鼻腔内感染、鼻出血以及嗅觉障碍等突发的鼻综合症状。
[实施例1-3]
另外,对其他患者(20名)也进行了与实施例1-2进行了同样治疗,结果,以非常高的概率得到了与上述同样的非常好的结果。表5示出了与以往的外科处理(鼻粘膜切除术、激光烧灼术、冻结手术)的比较结果。
(表5)
治疗方法 报告者   打喷嚏(%)   流鼻涕(%)   鼻塞(%)
本发明的治疗方法   本临床试验(n=20) 94 87 90
  激光手术   过去平均   64   70   90
  下鼻甲粘膜广泛切除术   过去平均   56   46   89
  冻结手术   过去平均   85   89   85
具体而言,表5表示出了,对以每2~3周1次的比例,总共实施了1~3次本发明的治疗的常年性/混合性鼻过敏的总共20个病例(年龄15~45岁)的治疗成绩,以打喷嚏、流鼻涕和鼻塞症状的改善率表示的结果。改善率是分别对打喷嚏、流鼻涕和鼻塞的改善效果,是指除了不变和恶化之外表现出改善效果的病例的概率(%)。另外,在对全症病例进行3~6个月的观察期间,施予所有的含抗组胺和类固醇制剂的一般抗过敏药的内服。
由表5可看出,在使用本发明的含乙醇的鼻腔粘膜收缩性治疗剂的治疗方法中,打喷嚏的改善率是94%,流鼻涕是87%,鼻塞是90%。这比起以往的激光手术和下鼻甲粘膜广泛切除术的治疗成绩是非常好的。特别是对打喷嚏的症状的改善尤为突出。
[实施例1-4]
虽由前述的实施例可以看出乙醇治疗的侵袭性小,且确实可以获得鼻部症状的改善效果,但以下对使用含有乙醇作为有效成分的本发明的治疗剂的治疗方法(以下称为乙醇治疗),以及使用含有乙醇和类固醇剂作为有效成分的本发明的治疗剂的治疗方法(以下称为含类固醇的治疗)的临床经过做详细的追逐比较。
乙醇治疗是对诊断为常年性过敏性鼻炎的21岁的女性进行的,以与实施例1-1同样的方法,向左侧鼻腔分配注入由70%乙醇构成的治疗剂0.4ml。另一方面,含类固醇的治疗是对诊断为血管性运动性鼻炎的40岁的男性进行的,以与实施例1-1同样的方法,向左侧鼻腔分配注入向70%乙醇0.4ml中添加0.4%デカドロン0.08ml制成的治疗剂。
[评价]
通过纤维内窥镜对乙醇治疗和含类固醇的治疗各自在治疗前和治疗后(3日后,5日后,10日后)的下鼻甲粘膜组织进行观察。图2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4中的乙醇治疗前后通过纤维内窥镜示出的左下鼻甲粘膜组织的观察结果的照片,(a)表示治疗前,(b)表示3日后,(c)表示5日后,(d)表示10日后。另外,图2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4中的含类固醇剂治疗前后通过纤维内窥镜示出的左下鼻甲粘膜组织的观察结果的照片,(a)表示治疗前,(b)表示3日后,(c)表示5日后,(d)表示10日后。
[结果]
如图23所示,在乙醇治疗中,治疗后的最初的1~2周内,鼻粘膜的上皮层受到注入粘膜下的乙醇的浸透和炎症性刺激等影响,因此产生了部分障碍。如图23(c)和(d)所示,在治疗后约1周前后,与以往的外科治疗相比,其症状非常轻微,但并发了局部粘膜上皮层的糜烂、溃疡和易出血性等症状。
另一方面,如图24所示,在含类固醇的治疗中,可将治疗后产生的对局部组织的炎症性刺激抑制到最小程度。具体的,如图23(c)和(d)以及图24(c)和(d)所示,比较乙醇治疗后约1周前后与向同量·同浓度的乙醇里加入一定浓度的类固醇剂的含类固醇治疗后约1周前后,用肉眼观察含类固醇治疗的局部粘膜,其结果比用乙醇治疗的结果好得多,在粘膜上皮层几乎没有观察到损伤。即,类固醇所具有的抗炎症作用、抗浮肿作用的效果在上皮层中表现出比预想的还要显著的效果,由此可以判明这是容易且确实能够实现本发明的治疗方法中的重要目的之一的抑制上皮层的损伤且尽可能地维持其生理机能这一目的的手段,是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
如上所述,若最终仅仅追求鼻粘膜的收缩效果,这无论是乙醇治疗,还是含类固醇治疗都具有几乎相同的作用,但如果要达成更进一步减轻对粘膜上皮的侵袭性的所谓的粘膜上皮的机能的保留这一极为重要的目的,并同时促进临床治疗过程的缩短,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的品质,则含类固醇治疗的优势明显更大,患者自然也可以在更早的阶段就得到鼻部症状的改善效果。
[实施例1-5]
对与实施例1-4同样进行了乙醇治疗和含类固醇治疗的各3名患者,按照以下基准对治疗后2周的下甲粘膜在一段时间内的变化进行评价。将占据鼻腔这样的下甲粘膜呈现反应性肿胀,除此之外在50%以上的面积中观察到在下甲粘膜上皮层中形成明显的糜烂、溃疡性病变和痂皮等的情况定为+++(评点3)、将观察到下甲粘膜的收缩和鼻道的开通,但粘膜上皮层的溃烂部分残留(小于10%的面积)的情况定为+(评点1)、将处于+++和+之间的情况定为++(评点2)。再有,将观察到部分肿胀,但粘膜上皮层的伤害极小的情况定为±(评点0.5),将粘膜上皮几乎无伤,且确认粘膜组织确实收缩的情况定为-(评点0)。
图2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5中的进行了乙醇治疗和含类固醇治疗的3名患者按照上述评价基准,在一段时间内的下甲粘膜的侵袭度(平均)的图。
如图25所示,对鼻粘膜的侵袭度降低,以及治疗效果的早期体现而言,含类固醇治疗与乙醇治疗相比,其优势是不言而喻的。
[实施例1-6]
(治疗方法)
经患者的同意,施行以下的治疗。患者主要是患有鼻出血症状的61岁的男性,被诊断为慢性鼻炎、鼻中隔弯曲症、左鼻息肉(炎症性息肉)。具体的,初诊时,由前鼻镜观察,确诊为鼻中隔的弯曲偏位、鼻粘膜全部发红,同时,特别是左下鼻甲粘膜的高度肿胀和乳头状增生等。另外,由病理组织观察,经对乳头状增生部分的活检确诊为鼻息肉。在鼻过敏检查中,血清非特异的/特异的抗体定量检查为阴性。鼻腔副鼻腔画想观察中,确诊为左鼻腔内的软部组织阴影。
治疗是将70%乙醇/0.1%デカドロン组成的本发明的治疗剂0.4~0.6ml在每隔3周内共计3次向左鼻腔的鼻息肉变化的下鼻甲粘膜下部组织分配注入。
[评价]
通过纤维内窥镜对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的下鼻甲粘膜组织进行观察。另外,对治疗前的下鼻甲粘膜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的检查。
图26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6中的治疗前后通过纤维内窥镜示出的下鼻甲粘膜组织的观察结果的照片,(a)表示治疗前,(b)表示自治疗后6个月。每张图的左侧的放大倍率低,右侧的放大倍率高。另外,图27是表示实施例1-6中的治疗前的下鼻甲粘膜组织的病理组织学的检查结果的照片。
如图26(a)所示,对治疗前的鼻腔内观察,确诊为左下鼻甲粘膜在中心由分页状的小突起的广基性的增殖性肿瘤。其表面呈红色调,具有易出血性,且一部分被淡黄色至黄灰色的苔状物质覆盖,并伴有坏死(参照图中的标记★)。另外,如图27所示,在治疗前的病理组织学的检查中,确认了肿瘤主要是由粗的结合组织构成,间质的浮肿、细胞浸润、基底膜的玻璃状肥厚、线毛圆柱上皮的剥落、糜烂或变性增殖以及血管的增生、扩张等的各种症状。治疗后,获得了显著的鼻息肉缩小效果,如图26(b)所示,在进行自最初的治疗起的6个月后,观察到鼻腔内的鼻息肉几乎消失,同时各鼻道开通,全部下鼻甲粘膜与健康者中观测到的相类似。
[实施例1-7]
(治疗方法)
经患者的同意,施行以下的治疗。患者主要是患有鼻塞、流鼻涕症状的52岁的女性,被诊断为过敏性鼻炎、鼻中隔弯曲症、两侧鼻腔的鼻息肉(炎症性息肉)。具体的,初诊时,由前鼻镜观察,确诊为鼻中隔的弯曲偏位、两侧鼻粘膜的苍白性肿胀,同时有大量的水样状鼻涕的分泌。另外,两侧的下鼻甲粘膜表现出浮肿状或分叶状的息肉状变化,其一部分的外观呈红色,充满血管,易出血。病理组织诊断为出血性鼻息肉。鼻涕嗜曙红血球检查中,为+++,血清特异抗体定量检查,日本柳杉(3+),豕草(3+),灰尘(3+),副鼻腔画像诊断、一般血液·生化检查无异常。
治疗是将由70%乙醇组成的本发明的治疗剂0.4~0.6ml在每隔3周内共计3次向息肉变性的两侧下鼻甲粘膜下部组织注入。
[评价]
通过纤维内窥镜对治疗前和治疗后8个月的下鼻甲粘膜组织进行观察。另外,对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的下鼻甲粘膜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的检查。
图28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7中的治疗前后通过纤维内窥镜示出的下鼻甲粘膜组织的观察结果的照片,(a)表示治疗前,(b)表示自治疗后8个月。另外,图2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7中的治疗前后的下鼻甲粘膜组织的病理组织学的检查结果的照片,(a)表示治疗前,(b)表示自治疗后6个月。
[结果]
如图28(a)所示,对治疗前的鼻腔内观察,确诊为两侧鼻腔下鼻甲粘膜的浮肿性肥厚和分叶状突起。粘膜的表面的红色充血部分易于出血,但粘膜基本上呈淡红~苍白的色调,其表面有大量的水样状鼻漏。另外,如图29(a)所示,病理组织学的检查看到浮肿性间质上有明显的血管的扩张、增生和出血源(巣)(参照图中的标记★)。再有,确认间质和上皮下的高度的嗜曙红血球的浸润、上皮细胞的脱落欠损等,结合其他的临床检查结果,判断为所谓的过敏性鼻炎,进一步判断为伴随嗜曙红血球的出血性鼻息肉。
因此,治疗后可看出明显的症状的改善。如图29(b)所示,在经过6个月时的病理组织图像中,对粘膜上皮细胞产生的扁平上皮一部分进行观察,未确认其异型性。另外,粘膜下的间质中的浮肿性变化和出血源消失,粘膜下部组织由致密的新生纤维再次构筑。再有,如图28(b)所示,最初治疗后8个月,下鼻甲粘膜的两侧也变为几乎正常的形态。
[实施例2-1]
(治疗剂的调制)
在90%的乙醇1.5mL中混入デカドロン(注册商标)1管(2mg/0.5ml,万有制药),调制成乙醇含有率为67.5%,デカドロン含有率为0.1%的治疗剂(2mL)。
(治疗方法)
经患者的同意,施行以下的治疗。患者主要是患有鼾症状的64岁的男性,被诊断为软腭·腭垂振动型的鼾症和严重的闭塞型睡眠时呼吸障碍。具体的,初诊时,由外部各检查(レ射线,内视镜等)观察,主要确诊为由软腭的下位、腭垂过长引起的所谓的软腭·腭垂振动型的鼾症,在彻夜睡眠连续摄影法(polygraphy)检查中,呼吸障碍指数的AHI(呼吸暂停—精神迟钝指数,apnea-hyponea index)显示为35.2的重度,中途觉醒和不清醒的鼾症也得以确认。另外,由同床者报告的对鼾声的10段评分(VAS(视觉类比量标准疼痛计分法)(visual anolog scale))的评点为10。
首先,作为前处理,主要对腭垂和软腭粘膜进行约5ml的4%的キシロカイン的表面麻醉及2ml的1%的キシロカインE(アストラゼネカ)的浸润麻醉。然后,自腭垂的基部中心向软腭侧(上方)约0.7mm,进而稍靠近左的位置,刺入注射针(参照图30(c)中的箭头),然后,将注射针一直推进到穿过腭垂长轴的中央的福建的粘膜下,在此位置,进而在拔出注射针的腭垂中以及腭垂基部的左侧粘膜下,分配注入总量为0.3ml的口咽粘膜组织收缩性治疗剂。作为第一阶段,这一操作首先以引起腭垂和左侧腭弓粘膜的组织收缩为目的。
最初治疗起6周后的口腔检查中,除轻度的腭垂的缩短外,没有观察到特别大的变化,但在治疗剂注入后,暂时减轻到5的VAS再次变为7~8,鼾也略有再次增大的倾向,因此,作为第二次的治疗,在最初的治疗6周后,自腭垂的前端部(参照图31(b)的箭头部)刺入注射针,向腭垂全部的粘膜下部组织分配注入上述治疗剂0.6ml,进行治疗。进而,作为第三次治疗,在最初的治疗4个月后,再次自腭垂的前端部(参照图32(c)的箭头部)刺入注射针,向腭垂全部的粘膜下部组织注入上述治疗剂0.6ml,进行治疗。
[评价]
对按实施例2-1的治疗前及治疗后的腭垂粘膜组织进行口腔内视诊观察,并利用眼底照相机摄影。另外,进行鼾声10段评分(VAS)。这里,图3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2-1中的治疗前后的腭垂粘膜组织的观察结果的照片,(a)表示治疗前,(b)表示治疗前打鼾时,(c)表示自最初的治疗起1小时后,(d)表示自最初的治疗起2小时后,(e)表示自最初的治疗起4小时后。图3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2-1中的治疗前后的腭垂粘膜组织的观察结果的照片,(a)表示自最初的治疗起6周后,(b)表示自第二次治疗起30分钟后,(c)表示自第二次治疗起1小时后,(d)表示自第二次治疗起3小时后,(e)表示自第二次治疗起1周后(自最初的治疗起7周后),(f)表示自第二次治疗起4周后(自最初的治疗起10周后)。图32同样也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2-1中的治疗前后的腭垂粘膜组织的观察结果的照片,(a)表示自最初的治疗起3个月后,(b)表示自最初的治疗起4个月后,(c)表示自第三次治疗起30分钟后,(d)表示自第三次治疗起1个月后(自最初的治疗起5个月后),(e)表示自最初的治疗起6个月后,(f)表示自最初的治疗起10个月后。图30中,记号★表示腭垂,记号●表示软腭,记号■表示腭弓,记号表示后腭弓,由两箭头所示的空间表示咽腔,箭头指向的点为刺入注射针的点,虚线表示注射针尖的轨迹。图31和图32中,箭头指向的点为刺入注射针的点,虚线表示注射针尖的轨迹。
[结果]
由图30清楚地表明,治疗前(参照(a)),腭垂长约15mm,腭垂宽约6mm,可看出为明显的腭垂过长。实践中,患者座在诊疗椅子上打鼾(参照(b)),腭垂通过完全的呼吸压力向咽腔的后方吸入,鼻咽腔处于弯曲阻塞的状态,此后暂时一段时间内,咽腔的呼吸通路被遮断。治疗1小时后(参照(c)),未观察到出血、疼痛和呼吸痛苦等症状。其后,一切良好,2周以后(参照(d)和(e)),腭垂全体有坚硬的紧绷感。4周后,腭垂长度比治疗前缩短约1mm。由同床者报告的对鼾声的10段评分(VAS)降低到评点5。
另外,如图31所示,最初治疗起6周后(参照(a))的口腔内观察中,虽然除轻度的腭垂的缩短外,没有特别大的变化,但注入治疗剂后暂时减轻到5的VAS再次变为7~8,鼾也略有再次增大的倾向,因此,进行第二次的治疗。如(b)~(d)所示,在第二次的治疗后,虽观察到暂时性的局部粘膜的肿胀,但其程度在1小时(参照(c)左右由峰值起向后慢慢减轻。其间,几乎没有出现呼吸痛苦等的症状。第二次治疗起1周后,用肉眼观察腭垂粘膜,几乎没有损伤(参照(e)),第二次治疗起4周后,腭垂长度缩短至12mm(参照(f))VAS经常在6以下。在第二次治疗中,治疗剂的注入量示第一次时的2倍,注射后的情况基本良好。
如图32所示,无论时在最初治疗起的3个月后还是4个月后,对腭垂的观察均表现出稳定化(参照(a)和(b))。如(c)~(f)所示,第三次治疗以后,一切良好,最后,从自最初的治疗起的10个月时,腭垂的长度瘢痕收缩为10mm(腭垂宽度:5mm)。VAS经常在4以下。
另外,图33中表示出了,主要根据对治疗前和治疗后(最初治疗起6个月后)的口腔内视诊,用眼底照相机摄影的结果、一部分用纤维内窥镜观察的结果、头部X-射线标准照相测试(测颅器)的结果、AHI和VSA的结果。再者,图33中,(a)表示治疗前,(b)表示自最初的治疗起6个月后。如图33所示,治疗前与自最初的治疗起6个月后的结果比较,可看到,治疗后腭垂从15mm缩短到10mm,在实际纤维下,由中咽腔的腭垂((a)的箭头部分)引起的突出减少。另外,头部X-射线标准照相测试(测颅器)中,PNS-P(软腭长:从后鼻刺到腭垂前端的距离)的长度也由50mm变为45mm。再有,在VAS从10向4降低的同时,AHI也由注射前的35.2改善为26.1。
[实施例2-2]
(治疗剂的调制)
与实施例2-1同样地调制治疗剂。
(治疗方法)
经患者的同意,施行以下的治疗。患者主要是患有鼾症状的42岁的男性,被诊断为腭垂振动型的单纯性鼾症。具体的,初诊时,由外部各检查(レ射线,内视镜等)观察,主要确诊为由腭垂过长和其怎重引起的打鼾。另外,在彻夜睡眠连续摄影法(polygraphy)检查中,虽然呼吸障碍指数的AHI判断为1.3,无异常,但由同床者报告的对鼾声的10段评分(VAS)的评点为7。
首先,作为前处理,主要对腭垂和软腭粘膜进行约5ml的4%的キシロカィン的表面麻醉及2ml的1%的キシロカインE(アストラゼネカ)的浸润麻醉。然后,自腭垂的前端部(参照图34(b)的箭头部分),刺入注射针,向腭垂全体的粘膜下部组织注入上述治疗剂0.3ml。另外,在自最初治疗起1个月后,由于腭垂缩短的效果部十分明显,因此再次注入上述治疗药0.6ml进行治疗。
[评价]
对按实施例2-2的治疗前及治疗后的腭垂粘膜组织通过口腔内视诊观察。另外,进行鼾声10段评分(VAS)。这里,图3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2-2中的治疗前后由眼底照相机对腭垂粘膜组织的观察结果的照片,(a)表示治疗前,(b)表示自最初的治疗起30分钟后,(c)表示自最初的治疗起1个月后,(d)表示自第2次治疗起30分钟后,(e)表示自第2次治疗起1周后,(f)表示自第2次治疗起2个月后(自最初的治疗起3个月后)。另外,箭头指向的点为刺入注射针的点,虚线表示注射针尖的轨迹。图31和图32中,箭头指向的点为刺入注射针的点。
[结果]
如图34所示,虽然治疗前看到腭垂过长(11mm),但自最初的治疗起1个月后,腭垂缩短为10mm(参照(c))。第2次治疗后,一切良好,自最初的治疗起3个月后,腭垂缩短为8.5mm,VAS也减轻到2(参照(e)和(f))。进而,即使在自最初的治疗起经过10个月以上,状况也良好。
[实施例2-3]
对诉称患有单纯性或AHI为10以下的轻度的闭塞性睡眠时呼吸障碍(OSAS)且伴随打鼾的VAS为7以上的10名腭垂振动型鼾症(平均腭垂长:15.9±3.2mm)的患者,用本发明的治疗剂进行治疗。对于全症病例,实施每月1次,共1~3次,平均2.4次的治疗。在约3~6个月后,对打鼾的VAS和腭垂长度的变化与治疗前进行比较评价。其结果如图35和36所示。
由图35和图36可清楚的看到,全症病例平均的VAS从治疗前的8.6减少到治疗后的3.0,腭垂长度也从治疗前的15.9mm缩短到治疗后的10.3mm,可清楚地确认其良好的改善效果。
[实施例2-4]
(治疗剂的调制)
与实施例2-1同样地调制治疗剂。
(治疗方法)
经患者的同意,施行以下的治疗。患者是自以前反复患有扁桃体炎和咽部不适,特别是在扁桃体炎的急性期打鼾进一步趋于恶化的27岁的男性,被诊断为腭扁桃体型的单纯性鼾症及习惯性扁桃体炎。具体的,初诊时,由视诊和内视镜检查对的鼻腔、咽腔和喉腔的观察,显示出两侧腭扁桃体为麦肯齐(Mackenzie)分类II度肥大,除了确认一部分的表面附着有脓栓外,没有发现明显的异常。化学·免疫血清检查的ASO(anti streptlysin O)为301(IU/ml)的高值。PSG中的AHI为0.3,虽无异常,但由同床者报告的对鼾声的VAS的评点为7。
首先,作为前处理,主要对腭垂和软腭粘膜进行约5ml的4%的キシロカイン的表面麻醉及2ml的1%的キシロカィンE(アストラゼネカ)的浸润麻醉。然后,对右扁桃体的上极的粘膜下部组织的前端部在中心注入上述治疗剂0.6ml。
[评价]
对按实施例2-4的治疗前及治疗后的腭垂扁桃体粘膜组织通过口腔内视诊或纤维内窥镜观察。图37是实施例2-4中的治疗前后通过口腔内视诊或纤维内窥镜示出的腭扁桃体粘膜组织的观察结果的照片,(a)是基于治疗前的口腔内视诊的眼底照相得到的照片,(b)是由治疗前的纤维内窥镜得到的照片,(c)是治疗开始3周后,基于口腔内视诊的眼底照相机获得的照片,(d)是治疗开始6周后,基于口腔内视诊的眼底照相机获得的照片。
[结果]
如图37(a)所示,在治疗前,两侧的腭扁桃体一同从扁桃体洞露出于咽腔,显示出麦肯齐(Mackenzie)分类的II度肥大。另外,确认两侧扁桃体的一部分的腺窝上附着有脓栓(参照图中箭头)。如图37(b)所示,由纤维内窥镜看到,两侧扁桃体的肥大突出到腭咽弓后方的中咽腔。另外,如图37(c)所示,3周后,观察到明显的右扁桃体上极部分的容积缩小,如图37(d)所示,其效果在6周后得到确认。再者,在治疗后的临床期观察中,无咽感染症、扁桃体咽的急性恶化和呼吸痛苦和咽食困难等综合症状。
[比较例2-1]
在见到本发明的含类固醇剂的治疗剂之前,经患者的同意,施行以下的治疗。患者主要是患有鼾症状的53岁的男性,经诊断为伴随轻度睡眠时呼吸障碍的腭垂型鼾症。
首先,作为前处理,主要对腭垂和软腭粘膜进行约5ml的4%的キシロカィン的表面麻醉及2ml的1%的キシロカインE(アストラゼネカ)的浸润麻醉。然后,进行向腭垂全长附近注入比较例中的由70%乙醇组成的治疗剂0.6ml的治疗。
[评价]
对按比较例2-1的治疗前及治疗后的腭垂粘膜组织通过口腔内视诊或纤维内窥镜观察。另外,在治疗前和治疗2个月后,进行鼾声10段评分(VAS)。这里,图38是本发明的比较例2-1中的治疗前后通过基于口腔内视诊的眼底照相机示出的腭垂粘膜组织的照片,(a)表示治疗前,(b)表示自治疗起30分钟后,(c)表示自治疗起1周后,(d)表示自治疗起2周后,(e)表示自治疗起4周后,(f)表示自治疗起5周后,(g)表示自治疗起2个月后。另外,图38中,箭头指向的点为刺入注射针的点,虚线表示注射针尖的轨迹。
[结果]
如图38(a)所示,治疗前,是伴随腭垂长约19mm(纵向短划线箭头),其宽约8mm(横向短划线箭头)的轻度睡眠时呼吸障碍的腭垂型鼾症。治疗后30分钟时,如图38(b)所示,在腭垂全体高度的肿胀(以橙色的虚线描绘的范围表示隐现于肿的舌根部的腭垂的前端部),同时,一部分的粘膜表面变为灰紫~黑紫色,怀疑有粘膜组织遭受强损伤的可能性。如图38(c)所示,治疗后1周后观察,粘膜损伤程度超过预期值,腭垂粘膜表面的大半形成白色坏死性溃疡病变,特别时前端部分的粘膜恶化到接近死亡的状态,被灰白色的无机质所取代(参照纵向箭头)。如图38(d)所示,2周后,腭垂的坏死性溃疡的病变部显示出了一些改善倾向(参照横向箭头)),前端部的死亡的粘膜已经脱落小时。如图38(e)所示,4周后,粘膜的溃疡部分进一步缩小,但如图38(f)所示,到5周后,粘膜局部的发红和炎症反应等消退。另外,如图38(g)所示,2个月后观察,腭垂的粘膜创面几乎治愈,从形状也可看出明显的收缩效果。(腭垂长:12mm),但腭垂前端部的变性仍存在。
综上所述,与实施例中的含类固醇剂的治疗相比,比较例中的乙醇治疗剂显示出了更强的组织侵袭性。就治疗后的局部粘膜的瘢痕治愈时间而言,相对于约为1~2周的等量乙醇的含类固醇治疗剂的例子,比较例中包含本症例在内,平均(n=3)需要约4~5周左右这样的翻倍以上的时间。
即,比较例中的口腔咽粘膜组织收缩性治疗剂的使用中,其实际的组织损伤作用比预想的要强,由注入粘膜下部组织的乙醇引起的非特异的炎症性反应面广并向粘膜表层部侵袭,从而有易于引起粘膜本身的坏死性溃疡源的形成的倾向。因此,即使瘢痕治愈后,也清楚看到了腭垂的部分欠损和变形易于残留的结果。另外,伴随炎症性反应而扩大的组织损伤的治愈时机拖长,若要得到稳定的粘膜的瘢痕收缩效果,则需要更长期的临床期。于是,自然在长的治愈过程中,由口腔咽的疼痛和不适感,摄食的不自由、食欲低下等对患者的身心带来的痛苦倍增是不言而喻的。并且,在形态上,腭垂全体不能缩小到自然的形态,如果由一部分的构造的欠缺等造成的不自然的变形,则并发任何一种口腔的生理机能变化都是有可能的。事实上,在实施了UPPP(Uvulopalatopharyngoplasty)等的外科治疗后,引起了由口腔粘膜的障碍导致的特别微妙的声音障碍。
由以上可以可知,在口腔咽粘膜组织的治疗中,有必要使用含类固醇剂的治疗剂。
                         产业上利用的可能性
本发明可提供易于操作且安全的、侵袭性极小的可治疗与粘膜组织相关的各种疾患的粘膜组织收缩性治疗剂、使用这样的粘膜组织收缩性治疗剂的与粘膜组织相关的各种疾患的治疗方法、可使用这样的治疗方法的注射器和治疗装置。
符号的说明
10,50,70,90,104…注射器
12,106…外筒
14,52,112…活塞
16…侧部突出构件
17…推压面
18,54…开关机构
20,76,96…底构件
22…药剂容器
27,27a…针构件
28,56,116…第1圆盘构件
30,58,118…第2圆盘构件
32,72,92…圆筒体
34,34a…注射针
35a…入口
35b…开口部
36,74,94…栓塞构件
40…第1凸部
42…第2凸部
44,62…第3凸部
46,64…第4凸部
48,48a…装着部
60a,60b,60c,60d…锥形构件
66…活塞挤出构件
68…螺旋弹簧
86…钉构件
78…隔壁
84,102…破断引导部
85,103…连接部
98…药剂贮存室
99…外面
100…支持构件
108,110…开关窗
114…第3圆盘构件

Claims (46)

1.一种鼻腔粘膜组织收缩性治疗剂,其特征在于,含有乙醇作为有效成分。
2.一种鼻腔粘膜组织收缩性治疗剂,其特征在于,含有乙醇和类固醇剂及/或抗组胺剂作为有效成分。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鼻腔粘膜组织收缩性治疗剂,其特征在于,含有30~95质量%的乙醇。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鼻腔粘膜组织收缩性治疗剂,其特征在于,含有0.01~1.0质量%的类固醇剂。
5.如权利要求2~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鼻腔粘膜组织收缩性治疗剂,其特征在于,含有0.01~1.0质量%的抗组胺剂。
6.如权利要求2~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鼻腔粘膜组织收缩性治疗剂,其特征在于,它是有效成分的混合溶液。
7.一种与粘膜组织相关的疾病的治疗方法,其特征在于,向鼻腔粘膜下部组织施予权利要求1~6中任何一项所述的鼻腔粘膜组织收缩性治疗剂。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与粘膜组织相关的疾病的治疗方法,其特征在于,向鼻腔粘膜下部组织直接注射施予。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与粘膜组织相关的疾病的治疗方法,其特征在于,鼻腔粘膜下部组织是下鼻甲粘膜下部组织。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与粘膜组织相关的疾病的治疗方法,其特征在于,鼻腔粘膜下部组织是鼻息肉粘膜下部组织。
11.如权利要求8~10中任何一项所述的与粘膜组织相关的疾病的治疗方法,其特征在于,向鼻腔粘膜下部组织的数处分配注射给定量的鼻腔粘膜组织收缩性治疗剂。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与粘膜组织相关的疾病的治疗方法,其特征在于,一边抽出刺入的注射针一边对刺入通路的数处分配注射。
13.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与粘膜组织相关的疾病的治疗方法,其特征在于,给定量为0.05~5.0mL。
14.一种口腔咽粘膜组织收缩性治疗剂,其特征在于,作为有效成分含有乙醇和类固醇剂及/或抗组胺剂。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口腔咽粘膜组织收缩性治疗剂,其特征在于,含有30~95质量%的乙醇。
16.如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口腔咽粘膜组织收缩性治疗剂,其特征在于,含有0.01~1.0质量%的类固醇剂。
17.如权利要求14~16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口腔咽粘膜组织收缩性治疗剂,其特征在于,含有0.01~1.0质量%的抗组胺剂。
18.如权利要求14~17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口腔咽粘膜组织收缩性治疗剂,其特征在于,它是有效成分的混合溶液。
19.一种与粘膜组织相关的疾病的治疗方法,其特征在于,向口腔咽粘膜下部组织施予权利要求14~18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口腔咽粘膜组织收缩性治疗剂。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与粘膜组织相关的疾病的治疗方法,其特征在于,向口腔咽粘膜下部组织直接注射施予。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与粘膜组织相关的疾病的治疗方法,其特征在于,口腔咽粘膜下部组织是腭垂粘膜下部组织、软腭粘膜下部组织、腭咽弓粘膜下部组织、咽扁桃体下部组织、腭扁桃体下部组织、舌扁桃体下部组织或咽侧索下部组织。
22.如权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与粘膜组织相关的疾病的治疗方法,其特征在于,向口腔咽粘膜下部组织的数处分配注射给定量的口腔咽粘膜组织收缩性治疗剂。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与粘膜组织相关的疾病的治疗方法,其特征在于,一边抽出刺入的注射针一边对刺入通路的数处分配注射。
24.如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与粘膜组织相关的疾病的治疗方法,其特征在于,给定量为0.05~5.0mL。
25.一种侧部连续推进式注射器,其特征在于,该注射器具有:外筒;可在该外筒内移动的活塞;从外筒的侧部靠外侧突出设置的侧部突出构件;通过向外筒内侧推压该侧部突出构件而使活塞前进的活塞和侧部突出构件相接合的开关机构;在活塞前进方的外筒内设置的药剂容器贮存部,它贮存和保持具备通过活塞的前进可以水密状态推入的底构件的药剂容器;防止前进的活塞的复原的停止机构;在外筒的顶端部设置的具备注射针的针构件。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侧部连续推进式注射器,其特征在于,用于与粘膜组织相关疾病的治疗。
27.如权利要求25或26所述的侧部连续推进式注射器,其特征在于,还具有温度控制装置。
28.如权利要求25~27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侧部连续推进式注射器,其特征在于,注射针的一部分或全部是弯曲的。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侧部连续推进式注射器,其特征在于,注射针的针端的方向与注射针的轴向方向的角度大于0度~130度。
30.如权利要求25~29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侧部连续推进式注射器,其特征在于,活塞的后部从外筒的后方突出。
31.如权利要求25~30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侧部连续推进式注射器,其特征在于,在外筒中设置可使药剂容器进出的开关窗。
32.一种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25~31中任何一项所述的侧部连续推进式注射器和可贮存于该注射器中的装有治疗剂的药剂容器。
33.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通过一次推压侧部突出构件可注出0.01~0.2mL的结构。
34.如权利要求32或33所述的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药剂容器具有主干部、栓塞构件及底构件,在该主干部设置了隔离两药剂的隔壁。
35.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隔壁的周缘部固定在主干部的内面且隔壁的表面形成有破断引导部。
36.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破断引导部是C形的线状破断引导部。
37.如权利要求34~36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药剂容器具有以推压隔壁而破断的钉构件。
38.如权利要求34~37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栓塞构件的附近设置隔壁。
39.如权利要求32或33所述的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药剂容器具有主干部、栓塞构件及底构件,在该栓塞构件设置药剂贮存室。
40.如权利要求39所述的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药剂贮存室的底部具备支持构件且在药剂贮存室的底部形成包围支持构件的破断引导部。
41.权利要求40所述的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破断引导部是C形的线状破断引导部。
42.如权利要求39~41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针构件的注射针为偏心设置,在针构件的外筒安装时,注射针的后端部推压药剂贮存室的底部而破断的结构。
43.如权利要求32或33所述的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药剂容器中的治疗剂是权利要求1~6中任何一项所述的鼻腔粘膜组织收缩性治疗剂。
44.如权利要求32或33所述的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药剂容器中的治疗剂是权利要求13~17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口腔咽粘膜组织收缩性治疗剂。
45.如权利要求34~42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权利要求2~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鼻腔粘膜组织收缩性治疗剂的有效成分被隔离贮存。
46.如权利要求34~42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权利要求13~16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口腔咽粘膜组织收缩性治疗剂的有效成分被隔离贮存。
CN038228467A 2002-09-26 2003-09-26 粘膜组织收缩性治疗剂、注射器及治疗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68467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281321 2002-09-26
JP281321/2002 2002-09-26
PCT/JP2003/012329 WO2004028518A1 (ja) 2002-09-26 2003-09-26 粘膜組織収縮性治療剤、粘膜組織に関わる疾患の治療方法、注射器、及び治療具セッ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84674A true CN1684674A (zh) 2005-10-19
CN1684674B CN1684674B (zh) 2012-05-30

Family

ID=320405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03822846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684674B (zh) 2002-09-26 2003-09-26 粘膜组织收缩性治疗剂、注射器及治疗装置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EP (2) EP2353592A1 (zh)
JP (1) JP3833683B2 (zh)
KR (1) KR100676577B1 (zh)
CN (1) CN1684674B (zh)
AU (1) AU2003266644B2 (zh)
CA (1) CA2499907C (zh)
TW (1) TWI295574B (zh)
WO (1) WO200402851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830713C1 (ru) * 2024-05-07 2024-11-26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бюджетное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высше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Тверско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медицин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Министерства здравоохранения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Способ определения степени стеноза чревного ствола у детей при его компрессии извне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63602B2 (en) 2000-06-16 2003-12-16 Novo Nordisk A/S Injection device
KR101300496B1 (ko) 2004-10-21 2013-09-02 노보 노르디스크 에이/에스 와인드 업 펜의 다이얼 다운 메카니즘
JP4979686B2 (ja) 2005-04-24 2012-07-18 ノボ・ノルデイスク・エー/エス 注入デバイス
WO2007104636A1 (en) 2006-03-10 2007-09-20 Novo Nordisk A/S An injection device and a method of changing a cartridge in the device
EP1996260B1 (en) 2006-03-10 2015-09-23 Novo Nordisk A/S An injection device having a gearing arrangement
JP5197566B2 (ja) 2006-03-20 2013-05-15 ノボ・ノルデイスク・エー/エス 注射針の位置決定
DE602007004972D1 (de) 2006-05-16 2010-04-08 Novo Nordisk As Getriebemechanismus für ein injektionsgerät
PL2073871T3 (pl) 2006-09-29 2013-08-30 Novo Nordisk As Urządzenie wstrzykujące z elektronicznymi środkami wykrywającymi
BRPI0809265A2 (pt) 2007-03-23 2014-10-07 Novo Nordisk As Dispositivo de injeção que compreende uma porca de aperto
WO2009024562A1 (en) 2007-08-17 2009-02-26 Novo Nordisk A/S Medical device with value sensor
PL2229201T3 (pl) 2007-12-31 2012-10-31 Novo Nordisk As Elektronicznie monitorowane urządzenie do wstrzykiwania
MX2014007375A (es) 2011-12-29 2014-08-22 Novo Nordisk As Jeringa autoinyectora de cuerda basada en resorte de torsion con mecanismo dosificador giratorio de aumento/disminucion.
JP7202587B1 (ja) * 2022-08-30 2023-01-12 アットドウス株式会社 注射器及び注射器ユニット

Family Cites Families (5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482015A (en) * 1965-02-08 1969-12-02 Merck & Co Inc Aerosol composition of phenylephrine tartrate and the production of such
US3946732A (en) 1973-08-08 1976-03-30 Ampoules, Inc. Two-chamber mixing syringe
JPS5839620A (ja) * 1981-09-03 1983-03-08 Tokio Matsui 煙草やにとり組成物
ATE19203T1 (de) * 1981-11-12 1986-05-15 John Joseph Jacklich Zahnspritze.
JPS58157142A (ja) * 1982-03-12 1983-09-1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リ−ドフレ−ムの自動収納装置
JPS58157142U (ja) * 1982-04-13 1983-10-20 宮沢 幸敬 注射液を加温することのできる注射器
JPS60152415A (ja) * 1984-01-18 1985-08-10 Sato Seiyaku Kk 外用挫瘡治療剤
DE3687530T2 (de) 1985-06-27 1993-07-22 Duphar Int Res Spritze.
US4613326A (en) 1985-07-12 1986-09-23 Becton, Dickinson And Company Two-component medication syringe assembly
IL86799A (en) 1987-07-02 1993-03-15 Kabi Pharmacia Ab Method and device for injection
JPH0774152B2 (ja) * 1989-07-27 1995-08-09 株式会社大塚製薬工場 皮膚外用液剤
JPH0431892A (ja) * 1990-05-29 1992-02-04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ビデオ信号表示装置
JPH0614756Y2 (ja) 1991-06-26 1994-04-20 株式会社アルテ 組み立て式の2室式容器兼用注射器
JPH0550792A (ja) 1991-08-22 1993-03-02 Oohira:Kk ノツクシヤープペンシルにおける芯ロツク機構
JP2642582B2 (ja) 1992-04-30 1997-08-20 武田薬品工業株式会社 プレフィルドシリンジ
JPH06181985A (ja) 1992-09-18 1994-07-05 Takeda Chem Ind Ltd プレフィルドシリンジ
JPH068688A (ja) 1993-03-22 1994-01-18 Ancos Co Ltd シャープペンシル
JP3246998B2 (ja) 1993-11-17 2002-01-15 株式会社アルテ 2室式容器兼用注射器
JP3141372B2 (ja) 1993-11-26 2001-03-05 株式会社ニッショー 2成分予充填注射器
JP3009598B2 (ja) 1994-02-18 2000-02-14 武田薬品工業株式会社 プレフィルドシリンジ
JPH07251595A (ja) 1994-03-14 1995-10-03 Kotobuki:Kk ノック式シャープペンシル
JPH0834194A (ja) 1994-03-26 1996-02-06 A W Faber Castell Unternehmensverwaltung Gmbh & Co ノック式シャープペンシル
JPH07265423A (ja) 1994-03-28 1995-10-17 Shibuya Kogyo Co Ltd ダブルチャンバーシリンジの中栓の位置決め方法
JPH09297798A (ja) * 1996-05-08 1997-11-1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マルチメディア機器のコピー防止装置
JP4026871B2 (ja) 1996-05-24 2007-12-26 株式会社大協精工 2室を結合した注射器
JP4026097B2 (ja) 1998-04-27 2007-12-26 株式会社トンボ鉛筆 シャープペンシルにおける芯送出機構
JP2000001088A (ja) 1998-06-15 2000-01-07 Pilot Precision Co Ltd 先端チャック式シャープペンシル
JP2000015987A (ja) 1998-07-06 2000-01-18 Kotobuki:Kk ダブルチャック式シャープペンシル
JP2000025384A (ja) 1998-07-10 2000-01-25 Kotobuki:Kk ダブルチャック式シャープペンシル
JP2000037987A (ja) 1998-07-23 2000-02-08 Kotobuki Kk ダブルチャック式シャープペンシル
JP3931451B2 (ja) 1998-09-30 2007-06-13 ぺんてる株式会社 シャ−プペンシル
JP2000211286A (ja) 1999-01-20 2000-08-02 Kotobuki:Kk ダブルチャック式シャ―プペンシル
JP2000280683A (ja) 1999-03-30 2000-10-10 Pentel Corp シャープペンシル
JP2001018579A (ja) 1999-07-12 2001-01-23 Kotobuki:Kk シャープペンシル
JP2001270283A (ja) 2000-01-20 2001-10-02 Kotobuki:Kk ダブルチャック式シャープペンシル及びその内部筆記機構
JP3783513B2 (ja) 2000-03-14 2006-06-07 コクヨ株式会社 繰出鉛筆
JP4736219B2 (ja) 2000-03-30 2011-07-27 ぺんてる株式会社 シャープペンシル
JP4565729B2 (ja) 2000-10-20 2010-10-20 三菱鉛筆株式会社 シャープペンシル
JP2002166692A (ja) 2000-12-01 2002-06-11 Pilot Precision Co Ltd ノック式シャープペンシル
JP2002192881A (ja) 2000-12-26 2002-07-10 Kotobuki:Kk シャープペンシル
JP4601185B2 (ja) 2001-02-08 2010-12-22 株式会社パイロット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ノツク式シャープペンシル
JP4792654B2 (ja) 2001-04-24 2011-10-12 ぺんてる株式会社 シャープペンシル
JP2002321493A (ja) 2001-04-27 2002-11-05 Suemine Takahashi ノック式ペンシル
JP2002326493A (ja) 2001-04-27 2002-11-12 Micro Kk シャ−プペンシル
JP2002347384A (ja) 2001-05-28 2002-12-04 Mitsubishi Pencil Co Ltd シャープペンシル
JP2002347385A (ja) 2001-05-29 2002-12-04 Mitsubishi Pencil Co Ltd シャープペンシル
JP2002362089A (ja) 2001-06-04 2002-12-18 Mitsubishi Pencil Co Ltd シャープペンシル
JP2002362087A (ja) 2001-06-06 2002-12-18 Mitsubishi Pencil Co Ltd シャープペンシル
JP2002362088A (ja) 2001-06-12 2002-12-18 Mitsubishi Pencil Co Ltd シャープペンシル
JP2002362090A (ja) 2001-06-13 2002-12-18 Mitsubishi Pencil Co Ltd シャープペンシル
JP2002370489A (ja) 2001-06-13 2002-12-24 Kotobuki:Kk シャープペンシル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830713C1 (ru) * 2024-05-07 2024-11-26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бюджетное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высше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Тверско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медицин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Министерства здравоохранения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Способ определения степени стеноза чревного ствола у детей при его компрессии извне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84674B (zh) 2012-05-30
EP2353592A1 (en) 2011-08-10
JPWO2004028518A1 (ja) 2006-02-09
JP3833683B2 (ja) 2006-10-18
EP1557163A1 (en) 2005-07-27
EP1557163A4 (en) 2009-03-18
KR20050057591A (ko) 2005-06-16
AU2003266644A1 (en) 2004-04-19
AU2003266644B2 (en) 2008-04-03
TWI295574B (en) 2008-04-11
WO2004028518A1 (ja) 2004-04-08
CA2499907C (en) 2011-06-28
TW200501934A (en) 2005-01-16
CA2499907A1 (en) 2004-04-08
KR100676577B1 (ko) 2007-0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684674A (zh) 粘膜组织收缩性治疗剂、与粘膜组织相关的疾病的治疗方法、注射器及治疗装置
CN1874784A (zh) 用肉毒杆菌毒素治疗鼻窦炎相关的慢性面部疼痛及头痛
CN1466455A (zh) 用于鼻内给药的芬太尼组合物
Hui et al. Co-administration of alfentanil-propofol improves laryngeal mask airway insertion compared to fentanyl-propofol
Ikeda et al. Functional inferior turbinosurgery (FITS) for the treatment of resistant chronic rhinitis
Nordahl et al. Effect of bupivacaine on pain after tonsillectomy: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CN1731998A (zh) 用于治疗、缓解和控制疼痛的包含选择性细胞因子抑制药物的组合物及使用方法
Yi et al. Kindling stimuli delivered at different times in the sleep-wake cycle
CN1543347A (zh) Bibn4096与其它抗偏头痛药物组合对治疗偏头痛的用途
CN1901919A (zh) 治疗眼病的组合物和微管蛋白结合剂用法
CN1720061A (zh) 结合p2y2或p2y1受体的化合物
JP4368858B2 (ja) 粘膜組織収縮性治療剤、粘膜組織に関わる疾患の治療方法、注射器、及び治療具セット
US20050187303A1 (en) Therapeutic causing contraction of mucosal tissue, method of treating diseases relating to mucosal tissues, injector and therapeutic set
Roberson et al. Effect of violation of the labyrinth on the sensory epithelium in the chick cochlea
Yehia et al. Emerging role of cryotherapy and steroids in management of local anaesthetic failure.
US20240238224A1 (en) Composition for local anaesthesia and uses thereof
Shi et al. Cidofovir injection for recurrent laryngeal papillomatosis
Pourfathi et al. The Effect of Retrobulbar Block and Intravenous Atropine on Oculocardiac Reflex in Vitreoretinal Surgery
Firdaus Peritonsillar Block with Triamcinolone as a Preemptive Analgesia in Tonsillectomy with Bipolar Electrocauter
Papastefanou et al. Possible Brainstem Anaesthesia in a Cat after Ultrasound-Guided Retrobulbar Block. Animals 2023, 13, 781
Tawfik et al. Simplified local anesthesia technique for external dacryocystorhinostomy without nasal packing: a new technique and pilot study outcome
Rakesh et al. Local Bupivacaine Infiltration to Reduce Pain after Tonsillectomy: A Low Cost Approach
Chandni et al. Comparison of Effect of Sub-Tenon’s and Peribulbar Local Anesthesia on Intraocular Pressure (IOP) for Cataract Surgery
Abdelfattah et al. Nasolabial cyst: Transnasal marsupialization versus sublabial technique
Jacob et al. Angiolymphoid hyperplasia with eosinophilia—A case repor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WU MENGDA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INDEPENDENT JAP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GENCY

Effective date: 20130204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0204

Address after: Aichi

Patentee after: Wu Mengda

Address before: Saitama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before: Independent Administrative Corporation Japan Science & Tech Corp.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530

Termination date: 20150926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