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63226A - 自动终止呼叫的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自动终止呼叫的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663226A CN1663226A CN038139057A CN03813905A CN1663226A CN 1663226 A CN1663226 A CN 1663226A CN 038139057 A CN038139057 A CN 038139057A CN 03813905 A CN03813905 A CN 03813905A CN 1663226 A CN1663226 A CN 166322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ssage
- calling
- subscriber station
- user
- ca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42—Systems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to subscrib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57—Arrangements for indicating or recording the number of the calling subscriber at the called subscriber's se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03/00—Aspects of 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2203/10—Aspects of 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related to the purpose or context of the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03/1008—Calls without connection establishment for implicit information transfer or as a service trigg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03/00—Aspects of 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2203/65—Aspects of 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related to applications where calls are combined with other types of communication
- H04M2203/654—Pre, in or post-call messag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30—Connection releas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Exchange Systems With Centralized Control (AREA)
Abstract
用于在通信系统中自动终止呼叫的系统和技术包括第一用户站108a向第二用户站108b发起呼叫,并且当第二用户站108b振铃时终止该呼叫。
Description
背景
领域
所揭示的实施例一般涉及通信领域,并尤其涉及在通信系统中终止呼叫的方法和设备
背景
通信领域有许多应用,包括诸如寻呼、无线本地环路、因特网电话和卫星通信系统。示例的应用是用于移动用户的蜂窝电话系统。(如这里所使用的,术语“蜂窝”系统包含蜂窝和个人通信服务(PCS)系统频率。)对于这样的蜂窝系统已经开发了设计成允许多个用户访问共用通信介质的现代通信系统。这些现代通信系统可基于码分多址(CDMA)、时分多址(TDMA)、频分多址(FDMA)、空分多址(SDMA)、极化分集多址(PDMA)或其他本领域已知的调制技术。这些调制技术对接收自通信系统多个用户的信号进行解调,从而引起通信系统容量的增长。在其中的连接中,建立了各种无线系统,包括诸如先进移动电话服务(AMPS)、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以及一些其他无线系统。
在FDMA系统中,将总频谱分为多个更小的子频带,并且给予每个用户其自己的子频带以对通信介质进行访问。替换地,在TDMA系统中,在周期性重复的时隙期间给予每个用户整个频谱。CDMA系统提供超越其他类型系统的潜在优点,包括增加的系统容量。在CDMA系统中,在所有时间给予每个用户整个频谱,但是通过使用唯一的码来区分其传输。
可将CDMA系统设计为支持一个或多个CDMA标准,如(1)“TIA/EIA-95-B MobileStation-Base Station Compatibility Standard for Dual-Mode Wideband SpreadSpectrum Cellular System”(IS-95标准)、(2)由名为“3rd GenerationPartnership Project”(3GPP)的联盟提供并嵌入一组文档(包括文档号3G TS25.211、3G TS 25.212、3G TS 25.213和3G TS 25.214)中的标准(W-CDMA标准)、(3)由名为“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2”(3GPP2)的联盟提供并嵌入“TR-45.5 Physical Layer Standard for cdma2000 Spread Spectrum Systems”中的标准(IS-2000标准)以及(4)一些其他标准。
在以上提到的CDMA通信系统和标准中,多个用户同时共享可用频谱,并且使用诸如软切换的技术保持足够质量以支持对延迟敏感的服务(如语音)。数据服务也是可用的。近来,提出了一些系统,这些系统通过使用高阶调制、移动站载波-干扰比(C/I)的超快速反馈、超快速调度以及对具有更宽松延迟需求的服务进行调度,来增加数据服务容量。使用这些技术的仅进行数据通信的系统的例子是符合TIA/EIA/IS-856标准(IS-856标准)的高数据率(HDR)系统。
不同于其他以上提到的标准,IS-856系统使用每个小区中可用的整个频谱将数据一次发送给单个用户。确定对哪个用户服务而使用的一个因素是链路质量。通过将链路质量用作选择所服务用户的因素,当信道良好时,系统花费大部分时间以较高速率发送数据,并由此避免将资源限制为支持非足够速率的传输。实际结果就是更高的数据容量、更高的峰值数据率以及更高的平均吞吐量。
系统能够结合对延迟敏感数据的支持(如在IS-2000标准中所支持的语音信道或数据信道)以及对分组数据服务的支持(如在IS-856标准中所述的)。在由LG电子、LSI Logic、Lucent技术、Nortel网络、高通公司和Samsung向第三代移动通信合作计划2(3GPP2)提交的建议中描述了一种这样的系统。该提议在于2001年6月11日向3GPP2提交的作为文档号C50-20010611-009题为“UpdatedJoint Physical Layer Proposal for 1xEV-DV”的文档、于2001年8月20日向3GPP2提交的作为文档号C50-20010820-011题为“Results of L3NQS SimulationStudy”的文档以及于2001年8月20日向3GPP2提交的作为文档号C50-20010820-012题为“System Simulation Results for the L3NQS FrameworkProposal for cdma2000 1x-EVDV”的文档以及中进行详细描述。这些在下文中都称作为1xEVDV提议。
所有以上提到的标准都没有包含使呼叫尝试自动终止的特征。在通信系统中呼叫是两个端点之间的连接。在一个端点,在第一用户站上的第一用户(也被称为呼叫方)启动呼叫。在另一端点,第二用户站上的第二用户(也被称为被呼叫方)接收进入呼叫的指示。此外,第二用户还可接收第一用户身份的指示,如果第二用户站具有呼叫者ID的特征(或等效的特征),则第二用户能够确定该指示。
通常,第二用户将在第二用户站上监听表示进入呼叫的振铃。第一用户可以仅仅想对第二用户进行振铃而不想与第二用户通话。在这样的情况下,第一用户试图手动终止呼叫,例如通过在第二用户回答呼叫之前对第二用户“挂机”。然而,第二用户可能在第一用户手动终止呼叫(这使得第一用户启动呼叫的尝试无效)之前回答该呼叫。这样,本领域就需要能够自动终止呼叫的特征,它使用户可对其他用户进行振铃,而无需冒呼叫被回复的风险。
概述
这里所揭示的实施例针对能够自动终止呼叫这一特征的需求。如下进一步描述,所揭示的实施例提供实现本发明各个方面的方法和系统元件。
这里所揭示的实施例通过提供自动终止呼叫的方法和设备满足以上陈述的需求。在一个方面,通信的方法包括启动呼叫和指示呼叫的终止,以及响应于所指示的呼叫终止而自动终止呼叫。
在另一方面,通信的方法包括发送启动呼叫的呼叫消息;响应于呼叫消息发送呼叫通知消息,呼叫通知消息提供呼叫的通知;响应于呼叫通知消息发送确认消息,确认消息确认呼叫通知消息的接收;响应于确认消息发送振铃消息,振铃消息表示振铃;响应于确认消息自动发送终止消息,以及响应于终止消息发送对应终止消息。
在另一方面,通信的方法包括接收启动呼叫的消息,它具有终止呼叫的指示,以及响应于接收具有终止呼叫指示的启动呼叫的消息,终止呼叫。
在另一方面,通信的方法包括接收启动呼叫的呼叫消息,接收该呼叫是仅振铃呼叫的指示,响应于呼叫消息发送呼叫通知消息,呼叫通知消息提供呼叫的通知,以及响应于该呼叫是仅振铃呼叫的指示发送终止消息,终止消息终止该呼叫。
在另一方面,用户站包括呼叫启动单元,配置为启动呼叫并指示呼叫的终止,以及终止单元,配置为自动终止呼叫。
在另一方面,用户站包括用于启动呼叫的装置,用于指示呼叫终止的装置以及用于自动终止呼叫的装置。
在另一方面,用户站包括接收单元,它接收启动呼叫并具有终止该呼叫的指示的消息,以及终止单元,它响应于接收具有终止呼叫指示的启动呼叫的消息而终止呼叫。
在另一方面,用户站包括用于接收启动呼叫并具有终止该呼叫的指示的消息的装置,以及用于响应于接收具有终止呼叫指示的启动呼叫的消息而终止呼叫的装置。
在另一方面,网络包括接收单元,配置为接收启动呼叫的呼叫消息并接收该呼叫是仅振铃呼叫的指示,以及发送单元,配置为响应于呼叫消息发送呼叫通知消息,呼叫通知消息提供呼叫的通知,还将发送单元配置为响应于该呼叫是仅振铃呼叫的指示发送终止消息,终止消息终止该呼叫。
在另一方面,通信系统包括第一用户站,配置为产生并发送启动呼叫的消息,还配置为响应于指示振铃的消息产生并自动发送终止消息,终止消息终止该呼叫;以及第二用户站,配置为在接收启动呼叫的消息时振铃,并配置为发送指示振铃的消息。
附图简述
图1是示例通信系统的简化框图;
图2示出当用户仅仅想对第二用户进行振铃而不想与第二用户通话时手动终止呼叫的消息流图;
图3示出通信系统示例实施例的流程图,其中第一用户仅仅想对第二用户进行振铃并且自动终止呼叫;
图4示出通信系统示例实施例的流程图,其中在消息中指示自动呼叫终止的指示;
图5示出CDMA通信系统示例实施例的流程图,其中第一用户仅仅想对第二用户进行振铃并且自动终止呼叫;
图6示出CDMA通信系统示例实施例的流程图,其中在消息中指示自动呼叫终止的指示;
图7示出会话发起协议(SIP)通信系统的流程图,其中在第一用户站上的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站上的第二用户之间创建媒介会话;
图8示出SIP通信系统示例实施例的流程图,其中第一用户仅仅想对第二用户进行振铃并且自动终止呼叫;
图9示出SIP通信系统示例实施例的流程图,其中在消息中指示自动呼叫终止的指示;
图10示出通信系统示例实施例的流程图,其中在消息中指示自动呼叫终止的指示并且第二用户站终止呼叫。
详细描述
以下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旨在作为本发明示例实施例的描述,而并不表示实现本发明仅有这些实施例。整篇说明书所用的术语“示例性”意思是“用作例子、实例或示例”,而不应解释为与其他实施例相比是较佳的或占优的。为了提供对于本发明彻底的理解,该详细描述包括了特定细节。然而没有这些特定细节,本发明也可实现,这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在一些实例中,以框图形式示出了熟知的结构和设备,以避免对本发明的概念难以理解。
在通信系统的示例实施例中,通信设备可访问网络或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该网络可以是基于分组的网络,如因特网或企业内部网、公共交换电话网(PSTN)或任何其他适用网络。接入网可用于提供通信设备和网络之间的无线接口。接入网采用各种形式,作为例子,包括诸如一个或多个与基站控制器通信的基站。该示例通信系统可支持各种通信设备,包括移动或静止用户站。
用户站也被称为用户单元、移动站、移动、远端站、远端终端、接入终端、用户终端、用户代理或用户设备。用户站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计算机或其他连接于无线调制解调器、无线本地环路(WLL)站点、或者个人数字助理或具有无限连接功能的手持设备的处理设备。用户站还可以是会话发起协议(SIP)电话、小区电话或计算机。
虽然在CDMA通信设备的环境中描述本发明的各个方面,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会意识到这里所描述的自动终止呼叫的技术同样适用于各种其他的通信环境,包括基于TDMA、FDMA、SDMA、PDMA和其他本领域已知的调制技术的通信系统以及基于包括AMPS、GSM、HDR的标准和各种CDMA标准以及其他本领域已知的通信标准的通信系统。因此,任何提到CDMA通信系统的地方仅仅旨在示出本发明创造性的方面,同时理解这样的创造性方面具有宽广的应用范围。
图1是能够根据任何CDMA通信系统同时结合本发明各个实施例而操作的示例通信系统100的简化框图。该示例通信系统是基于扩展频谱通信的调制和多址方案的。
通信系统100可用于语音通信、数据通信或两者兼而有之。基站控制器102可用于提供网络104和在整个地理区域分布的所有基站之间的接口。为了说明方便,仅示出了一个基站106。通常将地理区域再分为称为小区的更小区域。每个基站配置为在其各自的小区中向所有用户站提供服务。在一些高话务应用中,小区还可分为扇区,而基站向每一扇区提供服务。示出了与基站106通信的三个用户站108a-c。每个用户站108a-c可通过一个或多个在基站控制器102控制下的基站访问网络或与其他用户站进行通信。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通信系统支持无线通信信道上的高速率数据和高质量语音服务。
示例通信系统100支持基站106和用户站108a-c之间的双向通信。从基站到用户站的传输称为前向链路,而从用户站到基站的传输称为反向链路。
通信系统100中基站和用户站之间的通信可包括语音和数据通信。这样的通信链路还包括用于建立、保持和终止基站和用户站之间数据流的控制消息的通信。控制信息可以采用在源和目的之间通信的消息流形式。因此可通过信令协议层处理控制信息。
可使用用户站来实现除进行语音呼叫和数据呼叫外的功能。例如,用户站的一种非常普及的用途就是短消息服务(SMS)传送。SMS传送使短字符消息在用户站和诸如电子邮件、寻呼和语音邮件系统的外部系统之间传送。
用户站的另一用途就是以类似于寻呼机的方式使用用户站,这在欧洲正迅速普及。在该环境中,用户站的用户使用其用户站对其他用户站“进行振铃”。第一用户站的第一用户向第二用户站的第二用户发起呼叫,并且当第一用户听到指示第二用户站正在振铃的振铃音(也称为拨号音)时第一用户“挂机”,即终止该呼叫。这样,第一用户对第二用户“进行振铃”。
当第一用户站呼叫第二用户站时,第一用户站向第二用户站发送呼叫消息。呼叫消息指示对于第二用户站的进入呼叫。如果第二用户站具有呼叫者ID特性(或等同特性,这是蜂窝电话的通用特性),则第二用户站采集呼叫者的身份。一旦采集,第二用户站就向第二用户指示呼叫者身份。
在显示呼叫者采集身份的情况下,第二用户可以看见诸如“Missed Callfrom First User”的消息。这样的显示消息根据周围环境可具有不同的含义。例如,这样的消息可能意味着第一用户请求第二用户回叫,这类似于第一用户向第二用户发送寻呼,或者,该显示消息是指示第二用户采取一些行动。
当第一用户仅仅想对第二用户进行呼叫而不想与第二用户通话时,第一用户一听到振铃音就进行终止呼叫的操作。第一用户通过诸如在第一用户站的用户接口上发出指示来终止呼叫。在蜂窝通信中,不在空中广播振铃音。网络与第一用户站(该第一用户站与第二用户站具有连接)一通信,就由第一用户站在第一用户站产生振铃音,并且第二用户站就振铃。
图2示出当用户仅仅想对第二用户进行呼叫而不想与第二用户通话时手动终止呼叫的消息流图。
在步骤212,第一用户108a拨打第二用户108b的号码并启动呼叫。呼叫可通过按下呼叫键而启动,或者在语音使能用户站的情况下,呼叫可通过语音命令启动。产生呼叫消息(也称作为呼叫启动请求)并将其发送到网络104。
在步骤214,网络104接收该呼叫消息。网络104在用户登记表中发现第二用户并向第二用户发送寻呼。也就是说,网络104向第二用户发送呼叫通知消息。呼叫通知消息指示有对于第二用户的进入语音呼叫。
在步骤216,第二用户站接收进入呼叫通知消息并开始振铃。第二用户站上激活的呼叫者ID特性使得第一用户的身份在第二用户站上显示。
在步骤218,第二用户站向网络104发送确认消息。确认消息指示第二用户站确认第二用户站接收进入呼叫。
一旦网络104从第二用户站接收了确认消息,网络104就确定第二用户一回复呼叫,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就可通话。因此,在步骤220,网络104向第一用户发送振铃消息。
在步骤222,一接收到振铃消息就在第一用户站上产生振铃音,因此第一用户就听到振铃音108b。通常,这对于第一用户意味着第二用户的用户站正在振铃。
如果第一用户确实想要和第二用户通话,那么第一用户仅需等待第二用户在第二用户站回复该振铃。如果第一用户仅仅想对第二用户进行振铃,则第一用户要在第二用户站108b上发出指示,即第一用呼“挂机”。这样,第一用户手动终止了该呼叫。第一用户可通过按下按钮手动终止该呼叫。在语音使能用户站中,第一用户可通过发出终止呼叫的语音命令终止该呼叫。
在步骤224,在第一用户站108b产生终止消息并将其发送到网络104。随后,在步骤226,在网络104从第一用户站108b接收终止消息后,网络104向第二用户站108b发送相应的终止消息。
在步骤228,在第二用户站终止该呼叫尝试,并且当从网络104接收终止消息时第二用户站停止振铃。在第二用户站的显示屏上可显示指示丢失来自第二用户站108b的呼叫的消息。
在通信系统的示例实施例中,第二用户站一振铃第二用户站108b就终止呼叫的处理是自动的。在通信系统的至少一个示例实施例中,第二用户站108b一产生振铃音,就自动终止该呼叫。与按下按钮或发出语音命令来终止呼叫不同的是,为了终止呼叫,第一用户在听见振铃音后无需按下按钮或做任何事情。
第一用户在第一用户站的用户接口上指示呼叫的自动终止作为呼叫启动过程的一部分。在一实施例中,通过按下按钮结合向第二用户拨号来指示自动呼叫终止。在另一实施例中,通过发出语音命令结合向第二用户拨号来指示自动呼叫终止。在又一实施例中,通过按下按钮和发出语音命令的组合结合向第二用户拨号来指示自动呼叫终止。这样,呼叫者启动呼叫的自动终止作为呼叫启动过程的一部分。
图3示出通信系统示例实施例的流程图,其中第一用户仅仅想对第二用户进行振铃并且自动终止呼叫。在该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呼叫的自动终止,无需改变空中接口和信令消息。因此,图3的流程图看起来类似于图2的流程图,但步骤是不同的。
在步骤312,第一用户108a启动呼叫,该呼叫会对第二用户进行振铃并在第二用户站108b振铃时自动终止。通过第一用户108a拨打第二用户108b的号码启动该呼叫。第一用户108在第一用户站108a的用户接口上指示第二用户站108b振铃时就自动终止该呼叫。这样,产生了呼叫消息并将其发送到网络104,但第一用户站108a已将正在进行尝试的呼叫标识为在第二用户站108b振铃时就要自动终止的呼叫。将正在进行尝试的呼叫标识为要自动终止的呼叫发生在第一用户站并且发送到网络104的呼叫消息中并没有指示。
在步骤314,网络104接收呼叫启动的请求,即呼叫消息。网络104包括接收单元,配置为接收启动呼叫的呼叫消息并配置为接收该呼叫是仅振铃呼叫的指示。该网络还包括发送单元,配置为响应于呼叫消息发送呼叫通知消息(呼叫通知消息提供呼叫的同志)并响应于该呼叫是仅振铃呼叫的指示发送终止消息(终止消息终止该呼叫)。
在步骤316,第二用户站108b接收进入呼叫通知消息并开始振铃。第二用户站108b上激活的呼叫者ID特性使得第一用户的身份在第二用户站108b上显示。在一实施例中,所采集的呼叫者身份在第二用户站的显示屏上显示。替换地,通过第二用户站的扬声器发布所采集的呼叫者身份。
在步骤318,第二用户站108b向网络104发送确认消息。确认消息指示第二用户站108b确认该进入呼叫的接收。
一旦网络104从第二用户站108b接收了确认消息,网络104确定第二用户一回复呼叫,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就可通话。因此,在步骤320,网络104向第一用户发送振铃消息。
在一实施例中,在第一用户站接收振铃消息时就在第一用户站108a产生振铃音,因此在步骤322第一用户就听到振铃音。通常,这对于第一用户意味着第二用户的用户站正在振铃。在另一实施例中,在步骤322,在第一用户站接收振铃消息时在第一用户站108a不产生振铃音。
在步骤324,在第一用户站108a产生终止消息并将其发送到网络104,而无需第一用户108a的任何操作。随后,在步骤326,在网络104从第一用户站108a接收终止消息后,网络104向第二用户站108b发送相应的终止消息。这样,步骤324和326的消息都是自动触发的。在从网络104接收振铃消息时,就触发步骤324和326的终止消息,而无需第一用户的协助。
在步骤328,在第二用户站108b终止该呼叫尝试,并且当从网络104接收终止消息时第二用户站108b停止振铃。在一实施例中,在第二用户站108b的显示屏上显示指示丢失来自第一用户站108a的呼叫的消息。在另一实施例中,通过第二用户站上的扬声器发布丢失来自第一用户站108a的呼叫的消息。
图4示出通信系统示例实施例的流程图,其中第一用户仅仅想对第二用户进行振铃并且自动终止呼叫。在该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呼叫的自动终止,改变了信令消息。在步骤412,当第一用户确定他只想对第二用户进行振铃,就设置一标志指示第一用户只想对第二用户进行振铃。可把该标志编码到呼叫消息内。
在通信系统的至少一个示例实施例中,第一用户通过第一用户站108a的用户接口指示要进行第二用户的振铃而不是第二用户的呼叫。也就是说,对第二用户进行振铃而非呼叫。
在通信系统的至少一个示例实施例中,第一用户指示用在拨打第二用户号码的同时激活的机制对第二用户进行振铃。在通信系统的另一实施例中,第一用户指示用独立于拨打第二用户号码的机制对第二用户进行振铃。该机制在第一用户想要和第二用户通话的情况下和第一用户仅想对第二用户进行振铃的情况下是不同的。在通信系统的至少一个示例实施例中,该机制是至少一个可按下的按钮。在另一示例实施例中,该机制是至少一个可按下的按键。在另一示例实施例中,该机制是至少一个在语音使能用户站中发出的语音命令。在至少一个示例实施例中,通过第一用户站108a上的Web接口实现该机制。如果启动该机制,则待决的呼叫会自动终止。
在步骤414,网络104接收呼叫消息。在一实施例中,网络104在呼叫消息中接收用户只想对第二用户进行振铃的指示。在另一实施例中,网络108在不同于呼叫消息的消息中接收用户只想对第二用户进行振铃的指示。此时,网络104可以从该指示(下文称为仅振铃指示)确定不需要向第一用户站108a发送振铃消息。网络104在用户登记表中发现第二用户并向第二用户发送仅振铃指示。也就是说,网络104向第二用户发送仅对第二用户进行振铃的通知。
在步骤416,第二用户站108b接收进入的仅振铃指示并开始振铃。第二用户站108b上激活的呼叫者ID特性使得第一用户的身份在第二用户站108b上显示。在一实施例中,所采集的呼叫者身份在第二用户站的显示屏上显示。在另一实施例中,通过第二用户站的扬声器发布所采集的呼叫者身份。
在步骤418,第二用户站108b向网络104发送确认消息。确认消息指示第二用户站108b确认该进入呼叫的接收。
在一实施例中,不需要网络向第一用户站108a发送振铃消息,由此节约了从网络104到第一用户站108a的通信信道中的带宽。替换地,网络可向第一用户站108a发送振铃消息。
图5示出CDMA通信系统示例实施例的流程图,其中第一用户仅仅想对第二用户进行振铃并且自动终止呼叫。在该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呼叫的自动终止,无需改变空中接口或信令消息。因此,图5的流程图看起来类似于图2的流程图,但步骤是不同的。
在步骤512,第一用户108a启动呼叫,该呼叫会对第二用户进行振铃并在第二用户站108b振铃时自动终止。通过第一用户108a拨打第二用户108b的号码启动该呼叫。第一用户108在第一用户站108a的用户接口上指示第二用户站108b振铃时就自动终止该呼叫。这样,产生了呼叫消息(也称作为启动消息)并将其发送到网络104,但第一用户站108a已将正在进行尝试的呼叫标识为在第二用户站108b振铃时就要自动终止的呼叫。将正在进行尝试的呼叫标识为要自动终止的呼叫发生在第一用户站并且在发送到网络104的呼叫消息中并没有指示。
在步骤514,网络104接收呼叫启动的请求,即呼叫消息。网络104在用户登记表中发现第二用户并向第二用户发送寻呼。也就是说,网络104向第二用户发送呼叫通知消息(也称作为寻呼消息),指示有对于第二用户的进入语音呼叫。这样网络104将具有其附带资源的第一通信信道分配给第一用户站108a并将具有其附带资源的第二通信信道分配给第二用户站108b。
在步骤515,从网络104向第一用户站108a发送信道分配消息。信道分配消息将第一通信信道分配给第一用户站108a。在一实施例中,在从网络104向第一用户站108a发送振铃消息之前,从网络104向第一用户站108a发送信道分配消息。替换地,在从网络104向第一用户站108a发送振铃消息之后,从网络104向第一用户站108a发送信道分配消息。是在从网络104向第一用户站108a发送振铃消息之前还是之后从网络104向第一用户站108a发送信道分配消息是取决于具体实现的。
在步骤516,第二用户站108b接收进入呼叫通知消息并开始振铃。第二用户站108b上激活的呼叫者ID特性使得第一用户的身份在第二用户站108b上显示。在一实施例中,所采集的呼叫者身份在第二用户站的显示屏上显示。替换地,通过第二用户站的扬声器发布所采集的呼叫者身份。
在步骤518,第二用户站108b向网络104发送确认消息(也称作为寻呼响应消息)。确认消息指示第二用户站108b确认第二用户站108b接收进入呼叫通知。
一旦网络104从第二用户站108b接收了确认消息,网络104确定第二用户一回复呼叫,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就可通话。因此,在步骤520,网络104向第一用户发送振铃消息。在一实施例中,振铃消息是用信息告警消息,它用关于第二用户站108b振铃的信息告警第一用户。
在一实施例中,在网络104向第一用户站108a发送振铃消息之前,由网络104向第一用户站108a发送信道分配消息。替换地,在网络104向第一用户站108a发送振铃消息之后,由网络104向第一用户站108a发送信道分配消息。在一实施例中,网络104不向第一用户站108a发送信道分配消息。
在一实施例中,在第一用户站接收振铃消息时就在第一用户站108a产生振铃音,因此在步骤522第一用户就听到振铃音。通常,这对于第一用户意味着第二用户的用户站正在振铃。在另一实施例中,在步骤522,在第一用户站接收振铃消息时在第一用户站108a不产生振铃音。
在步骤524,在第一用户站108a产生终止消息(也称作为释放命令)并将其发送到网络104,而无需第一用户108a的任何操作。网络释放分配给第一用户站108a的具有附带资源的第一通信信道。随后,在步骤526,在网络104从第一用户站108a接收终止消息后,网络104向第二用户站108b发送相应的终止消息(也称作为释放消息)。网络释放分配给第二用户站108b的具有附带资源的第二通信信道。这样,步骤524和526的消息都是自动触发的。在从网络104接收振铃消息时,就触发步骤524和526的终止消息,而无需第一用户的协助。步骤524和526的终止消息释放为第一用户站108a和第二用户站108b之间的通信信道分配的资源。
在步骤528,在第二用户站108b终止该呼叫尝试,并且当从网络104接收终止消息时第二用户站108b停止振铃。在一实施例中,在第二用户站108b的显示屏上显示指示丢失来自第一用户站108a的呼叫的消息。在另一实施例中,通过第二用户站上的扬声器发布丢失来自第一用户站108a的呼叫的消息。
图6示出CDMA通信系统示例实施例的流程图,其中第一用户仅仅想对第二用户进行振铃并且自动终止呼叫。在该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呼叫的自动终止,改变了信令消息。在步骤412,当第一用户确定他只想对第二用户进行振铃时,就设置一标志,指示第一用户只想对第二用户进行振铃。可把该标志编码到呼叫消息内。
在通信系统的至少一个示例实施例中,第一用户通过第一用户站108a的用户接口指示进行第二用户的振铃而不是第二用户的呼叫。也就是说,对第二用户进行振铃而非呼叫。
在通信系统的至少一个示例实施例中,第一用户指示用拨打第二用户号码的同时激活的机制对第二用户进行振铃。在通信系统的另一实施例中,第一用户指示用独立于拨打第二用户号码的机制对第二用户进行振铃。该机制在第一用户想要和第二用户通话的情况下和第一用户仅想对第二用户进行振铃的情况下是不同的。在通信系统的至少一个示例实施例中,该机制是至少一个可按下的按钮。在另一示例实施例中,该机制是至少一个可按下的按键。在另一示例实施例中,该机制是至少一个在语音使能用户站中发出的语音命令。在至少一个示例实施例中,通过第一用户站108a上的Web接口实现该机制。如果启动该机制,则待决的呼叫会自动终止。
在步骤614,网络104接收呼叫启动请求,即呼叫消息。在一实施例中,网络104在呼叫消息中接收用户只想对第二用户进行振铃的指示。在另一实施例中,网络104在以不同于呼叫消息的消息中接收用户只想对第二用户进行振铃的指示。此时,网络104可以从该指示(下文称为仅振铃指示)确定不需要向第一用户站108a发送振铃消息。网络104在用户登记表中发现第二用户并向第二用户发送仅振铃指示。也就是说,网络104向第二用户发送呼叫通知消息(也称作为寻呼消息)指示仅对第二用户进行振铃。由于网络104知道仅对第二用户进行振铃,就无需分配具有其附带资源的信道。
在步骤616,第二用户站108b接收进入的仅振铃指示并开始振铃。第二用户站108b上激活的呼叫者ID特性使得第一用户的身份在第二用户站108b上显示。在一实施例中,所采集的呼叫者身份在第二用户站的显示屏上显示。在另一实施例中,通过第二用户站的扬声器发布所采集的呼叫者身份。
在步骤618,第二用户站108b向网络104发送确认消息(也称作为寻呼响应消息)。确认消息指示第二用户站108b确认第二用户站108b接收进入的仅振铃指示。
在一实施例中,不需要网络向第一用户站108a发送振铃消息(也称作为用信息告警消息),由此节约了从网络104到第一用户站108a的通信信道中的带宽。替换地,网络可向第一用户站108a发送振铃消息。
一接收到确认消息,网络104就释放分配给第一用户站108a的具有附带资源的第一通信信道并释放分配给第二用户站108b的具有附带资源的第二通信信道。
图7示出会话发起协议(SIP)通信系统的流程图,其中在第一用户站上的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站上的第二用户之间创建媒介会话。在SIP通信系统中,通过代理服务器建立两个用户单元之间的通信。代理服务器用作中介以确保用户站之间的安全。用户站之间的通信链路可以是有线通信链路或无线通信链路。
在步骤712,第一用户108a向第二用户发起呼叫(也称作为邀请)。该呼叫包括第一用户请求的媒介会话类型的细节。可请求的媒介会话类型包括但不限于诸如声音绘画、视频会话以及多媒体会话。由第一用户108a通过拨打第二用户108b的号码启动呼叫。这样,产生了呼叫消息并将其发送到代理服务器704。代理服务器704是用作第一用户站108a和第二用户站108b之间的中介的。
在步骤714,代理服务器704接收呼叫启动的请求,即呼叫消息。代理服务器704在用户登记表中发现第二用户并向第二用户发送寻呼。也就是说,代理服务器704向第二用户发送呼叫通知消息(也称作为邀请),指示有对于第二用户的进入语音呼叫。
在步骤715,从代理服务器704向第一用户站108a发送信道分配消息。信道分配消息将第一通信信道分配给第一用户站108a。
在步骤716,第二用户站108b接收进入呼叫通知消息并开始振铃。这样代理服务器704将具有其附带资源的第一通信信道分配给第一用户站108a并将具有其附带资源的第二通信信道分配给第二用户站108b。
在步骤718,第二用户站108b向代理服务器704发送振铃消息。振铃消息指示第二用户站108b正在振铃。在步骤720,一旦代理服务器704从第二用户站108b接收了振铃消息,代理服务器704就向第一用户站108a发送振铃消息。在步骤722,在第一用户站接收振铃消息时就在第一用户站108a产生振铃音,因此第一用户就听到振铃音。通常,这对于第一用户意味着第二用户的用户站正在振铃。
在步骤730,当第二用户接收该呼叫时,第二用户站108b就向代理服务器704发送确认消息(也称作为O.K.消息)。确认消息指示第二用户站108b上的第二用户已回复了该呼叫。
一旦代理服务器704从第二用户站108b接收了确认消息,代理服务器704就确定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可直接进行通信。因此,在步骤732,代理服务器704向第一用户发送确认消思。
在步骤736,从第一用户站108a直接向第二用户站108b发送确认接收确认消息的确认。在步骤738,一旦第二用户站108b接收了该确认,就在第一用户站108a和第二用户站108b之间创建了媒介会话,并且第一用户108a和第二用户108b就可直接相互通信。
图8示出SIP通信系统示例实施例的流程图,其中第一用户仅仅想对第二用户进行振铃并且自动终止呼叫。在该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呼叫的自动终止,无需改变空中接口或信令消息。
在步骤812,第一用户108a向第二用户发起呼叫(也称作为邀请),该呼叫会对第二用户进行振铃并在第二用户站108b振铃时自动终止。该呼叫包括第一用户请求的媒介会话类型的细节。可请求的媒介会话类型包括但不限于诸如声音会话、视频会话以及多媒体会话。由第一用户108a通过拨打第二用户108b的号码启动呼叫。第一用户108在第一用户站108a的用户接口上指示第二用户站108b振铃时就自动终止该呼叫。这样,产生了呼叫消息并将其发送到代理服务器804,但第一用户站108a已将正在进行尝试的呼叫标识为在第二用户站108b振铃时就要自动终止的呼叫。将正在进行尝试的呼叫标识为要自动终止的呼叫发生在第一用户站并且发送到代理服务器804的呼叫消息中并没有指示。
在步骤814,代理服务器804接收呼叫启动的请求,即呼叫消息。代理服务器804埃用户登记表中发现第二用户并向第二用户发送寻呼。也就是说,代理服务器804向第二用户发送呼叫通知消息(也称作为邀请),指示有对于第二用户的进入语音呼叫。在步骤815,代理服务器704将具有其附带资源的第一通信信道分配给第一用户站108a并将具有其附带资源的第二通信信道分配给第二用户站108b。
在步骤816,第二用户站108b接收进入呼叫通知消息并开始振铃。第二用户站108b上激活的呼叫者ID特性使得第一用户的身份在第二用户站108b上显示。在一实施例中,所采集的呼叫者身份在第二用户站的显示屏上显示。替换地,通过第二用户站的扬声器发布所采集的呼叫者身份。
在步骤818,第二用户站108b向代理服务器704发送振铃消息。振铃消息指示第二用户站108b正在振铃。在步骤820,一旦代理服务器704从第二用户站108b接收了振铃消息,代理服务器704就向第一用户站108a发送振铃消息。在步骤822,在第一用户站接收振铃消息时就在第一用户站108a产生振铃音,因此第一用户就听到振铃音。通常,这对于第一用户意味着第二用户的用户站正在振铃。
在一实施例中,在步骤822,在第一用户站接收振铃消息时就在第一用户站108a产生振铃音,并且第一用户就听到振铃音。通常,这对于第一用户意味着第二用户的用户站正在振铃。在另一实施例中,在步骤822,在第一用户站接收振铃消息时在第一用户站108a不产生振铃音。
在步骤824,在第一用户站108a产生终止消息(也称作为取消)并将其发送到代理服务器804,而无需第一用户108a的任何操作。一接收到终止消息,代理服务器904就释放分配给第一用户站108a的具有附带资源的第一通信信道并释放分配给第二用户站108b的具有附带资源的第二通信信道。
在步骤826,在代理服务器804从第一用户站804a接收终止消息后,代理服务器804向第二用户站108b发送相应的终止消息(也称作为取消)。这样,步骤824和826的消息都是自动触发的。在从代理服务器804接收振铃消息时,就触发步骤824和826的终止消息,而无需第一用户的协助。
在步骤828,在第二用户站108b终止该呼叫尝试,并且当从代理服务器804接收终止消息时第二用户站108b停止振铃。在一实施例中,在第二用户站108b的显示屏上显示指示丢失来自第一用户站108a的呼叫的消息。在另一实施例中,通过第二用户站上的扬声器发布丢失来自第一用户站108a的呼叫的消息。
图9示出SIP通信系统示例实施例的流程图,其中第一用户仅仅想对第二用户进行振铃并且自动终止呼叫。
在该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呼叫的自动终止,改变了信令消息。在步骤912,第一用户108a启动呼叫(也称作为邀请),该呼叫会对第二用户进行振铃并在第二用户站108b振铃时自动终止。在步骤912,当第一用户确定他只想对第二用户进行振铃时,就设置一标志指示第一用户只想对第二用户进行振铃。可把该标志编码到呼叫消息内。
在通信系统的至少一个示例实施例中,第一用户通过第一用户站108a的用户接口指示进行第二用户的振铃而不是第二用户的呼叫。也就是说,对第二用户进行振铃而非呼叫。
在通信系统的至少一个示例实施例中,第一用户指示用拨打第二用户号码的同时激活的机制对第二用户进行振铃。在通信系统的另一实施例中,第一用户指示用独立于拨打第二用户号码的机制对第二用户进行振铃。该机制在第一用户想要和第二用户通话的情况下和第一用户仅想对第二用户进行振铃的情况下是不同的。在通信系统的至少一个示例实施例中,该机制是至少一个可按下的按钮。在另一示例实施例中,该机制是至少一个可按下的按键。在另一示例实施例中,该机制是至少一个在语音使能用户站中发出的语音命令。在至少一个示例实施例中,通过第一用户站108a上的Web接口实现该机制。如果启动该机制,则待决的呼叫会自动终止。
在步骤914,代理服务器904接收呼叫消息。在一实施例中,代理服务器904在呼叫消息中接收用户只想对第二用户进行振铃的指示。在另一实施例中,代理服务器904在不同于呼叫消息的消息中接收用户只想对第二用户进行振铃的指示。此时,代理服务器904可以从该指示(下文称为仅振铃指示)确定不需要向第一用户站108a发送振铃消息。代理服务器904在用户登记表中发现第二用户并向第二用户发送仅振铃指示。也就是说,代理服务器904向第二用户发送呼叫通知消息(也称作为邀请)指示仅对第二用户进行振铃。由于代理服务器904知道仅对第二用户进行振铃,就无需分配具有其附带资源的信道。
在步骤918,第二用户站108b向代理服务器904发送确认消息(也称作为寻呼响应消息)。确认消息指示第二用户站108b确认第二用户站108b接收进入的仅振铃指示。
不需要网络向第一用户站108a发送振铃消息,由此节约了从代理服务器904到第一用户站108a的通信信道中的带宽。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用户站包括呼叫启动单元、接收单元和终止单元。启动单元通过发送呼叫消息启动呼叫。接收单元接收对呼叫消息的响应消息。终止单元自动终止呼叫。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会理解可组合这些单元而不离开本发明的范围。
以下是对自动终止呼叫的第一用户站进行替换的实施例,其中响应于来自第一用户站的呼叫是仅振铃呼叫的指示,第二用户站自动终止该呼叫。因此,该第二用户站除了接收呼叫是仅振铃呼叫的指示的接收单元外还包括用于自动终止呼叫的终止单元。
图10示出通信系统示例实施例的流程图,其中在消息中指示自动呼叫终止的指示,并且第二用户站终止呼叫。
在该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呼叫的自动终止,改变了信令消息。在步骤1012,当第一用户确定他只想对第二用户进行振铃时,就设置一标志,指示第一用户只想对第二用户进行振铃。可把该标志编码到呼叫消息内。
在通信系统的至少一个示例实施例中,第一用户通过第一用户站108a的用户接口指示进行第二用户的振铃而不是第二用户的呼叫。也就是说,对第二用户进行振铃而非呼叫。
在通信系统的至少一个示例实施例中,第一用户指示用拨打第二用户号码的同时激活的机制对第二用户进行振铃。在通信系统的另一实施例中,第一用户指示用独立于拨打第二用户号码的机制对第二用户进行振铃。该机制在第一用户想要和第二用户通话的情况下和第一用户仅想对第二用户进行振铃的情况下是不同的。在通信系统的至少一个示例实施例中,该机制是至少一个可按下的按钮。在另一示例实施例中,该机制是至少一个可按下的按键。在另一示例实施例中,该机制是至少一个在语音使能用户站中发出的语音命令。在至少一个示例实施例中,通过第一用户站108a上的Web接口实现该机制。如果启动该机制,则待决的呼叫会自动终止。
在步骤1014,网络104接收呼叫消息。在一实施例中,网络104在呼叫消息中接收用户只想对第二用户进行振铃的指示。在另一实施例中,网络104在不同于呼叫消息的消息中接收用户只想对第二用户进行振铃的指示。此时,网络104可以从该指示(下文称为仅振铃指示)确定不需要向第一用户站108a发送振铃消息。网络104在用户登记表中发现第二用户并向第二用户发送仅振铃指示。也就是说,网络104向第二用户发送通知仅对第二用户进行振铃。
在步骤1016,第二用户站108b接收进入的仅振铃指示并开始振铃。第二用户站108b上激活的呼叫者ID特性使得第一用户的身份在第二用户站108b上显示。在一实施例中,所采集的呼叫者身份在第二用户站的显示屏上显示。在另一实施例中,通过第二用户站的扬声器发布所采集的呼叫者身份。
在步骤1018,第二用户站108b向网络104发送终止消息。终止消息指示第二用户站108b确认第二用户站108b接收进入的仅振铃呼叫并且指示网络终止该呼叫。
在一实施例中,不需要网络向第一用户站108a发送振铃消息,由此节约了从网络104到第一用户站108a的通信信道中的带宽。替换地,网络可向第一用户站108a发送振铃消息。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还理解第二用户站的“振铃”不需要是第二用户站的听觉振铃。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还会理解“振铃”可以是在第二用户站上告警第二用户已接收进入呼叫的任何指示。例如,“振铃”可以是可视振铃,由此可在第二用户站的显示屏上显示表示振铃的文本。振铃的另一例子可以是第二用户站指示第二用户已接收进入呼叫的物理振动。
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可相互交换方法步骤而不离开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还会理解可使用任何多种不同工艺和技术表示信息和信号。例如,以上通篇说明书所提到的数据、指令、命令、信息、信号、比特、符号以及码片可由电压、电流、电磁波、磁场或磁粒子、光场或光粒子、或者其任意组合表示。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还会意识到结合这里所揭示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性逻辑框、模块、电路和算法步骤可实现为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它们的组合。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相互交换性,以上一般对于其功能描述了各示例性部件、框、模块和步骤。将这些功能实现为硬件还是软件取决于特定应用和施加在整个系统上的设计限制。技术人员可对于每一特定应用以不同方式实现所述的功能,但这样确定的实现不应解释为离开本发明的范围。
可用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晶体管逻辑、分立硬件部件、或者设计为这里所述功能的以上任意组合来实现或执行结合这里所揭示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性框和模块。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但在替换中,处理器可以是任何传统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状态机。处理器还可实现为计算设备的组合,如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多个微处理器的组合、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结合DSP核心、或者任何其他这样的配置。
可直接在硬件、由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两者组合中实现结合这里所揭示实施例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软件模块可驻留在RAM存储器、快闪存储器、ROM存储器、EPROM存储器、EEPROM存储器、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盘、CD-ROM或本领域已知的任何其他形式的存储媒介中。示例的存储媒介耦合于处理器,该处理器可从存储媒介中读取信息并将信息写入。在替换中,存储媒介可集成于处理器。处理器和存储媒介可驻留在ASIC中。ASIC可驻留在用户站中。在替换中,处理器和存储媒介可驻留在用户站中作为分立部件。
以上提供所揭示实施例的描述使得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制造或使用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对于这些实施例的各种修改是显而易见的,并且这里限定的通用原理可应用于其他实施例而不离开本发明的主旨和范围。这样,并不希望本发明限制于这里示出的实施例,而旨在遵循符合这里揭示的原理和新颖性特征的最宽范围。
Claims (23)
1.一种通信的方法,包括:
启动呼叫并指示呼叫的终止;以及
响应于所指示的呼叫终止而自动终止呼叫。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启动呼叫包括发送呼叫消息,所述呼叫消息包括指示呼叫的终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接收所述呼叫消息,所述呼叫消息包括指示呼叫的终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接收对该呼叫的响应消息,其中响应于所指示的呼叫终止以及所接收的响应消息而自动终止呼叫。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接收的响应消息指示振铃。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的方法是会话发起协议通信的方法,启动呼叫包括发送邀请消息,并且响应于所指示的呼叫终止而自动终止呼叫包括发送取消消息。
7.一种通信的方法,包括:
发送启动呼叫的呼叫消息;
响应于呼叫消息发送呼叫通知消息,所述呼叫通知消息提供呼叫的通知;
响应于所述呼叫通知消息发送确认消息,所述确认消息确认所述呼叫通知消息的接收;
响应于所述确认消息发送振铃消息,所述振铃消息指示振铃;
响应于所述确认消息自动发送终止消息,以及
响应于所述终止消息发送相应的终止消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配通信信道。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分配通信信道包括响应于所述呼叫消息发送信道分配消息,所述信道分配消息分配通信信道。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响应于接收所述终止消息释放通信信道。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响应于接收所述确认消息释放通信信道。
12.一种通信的方法,包括:
接收启动呼叫的消息,该消息具有终止呼叫的指示;以及
响应于接收具有终止呼叫指示的启动呼叫的消息终止所述呼叫。
13.一种通信的方法,包括:
接收启动呼叫的呼叫消息;
接收该呼叫是仅振铃呼叫的指示;
响应于所述呼叫消息发送呼叫通知消息,所述呼叫通知消息提供呼叫的通知,以及
响应于该呼叫是仅振铃呼叫的指示发送终止消息,所述终止消息终止该呼叫。
14.一种用户站,包括:
呼叫启动单元,配置为启动呼叫并指示呼叫的终止;以及
终止单元,配置为自动终止呼叫。
15.一种用户站,包括:
用于启动呼叫的装置;
用于指示呼叫终止的装置;以及
用于自动终止呼叫的装置。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用户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终止单元配置为响应于所指示的呼叫终止而自动终止所述呼叫。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用户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终止单元配置为响应于振铃指示而自动终止所述呼叫。
18.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用户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接收单元,配置为接收对所述呼叫的响应消息。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用户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站配置为响应于接收对该呼叫的响应消息而自动终止所述呼叫。
20.一种用户站,包括:
接收单元,它接收启动呼叫并具有终止该呼叫的指示的消息;以及
终止单元,它响应于接收具有终止呼叫指示的启动呼叫的消息而终止呼叫。
21.一种用户站,包括:
用于接收启动呼叫并具有终止该呼叫的指示的消息的装置;以及
用于响应于接收具有终止呼叫指示的启动呼叫的消息而终止呼叫的装置。
22.一种网络,包括:
接收单元,配置为接收启动呼叫的呼叫消息并接收所述呼叫是仅振铃呼叫的指示;以及
发送单元,配置为响应于呼叫消息发送呼叫通知消息,呼叫通知消息提供呼叫的通知,还将发送单元配置为响应于所述呼叫是仅振铃呼叫的指示发送终止消息,终止消息终止所述呼叫。
23.一种通信系统,包括:
第一用户站,配置为产生并发送启动呼叫的消息,还配置为响应于指示振铃的消息产生并自动发送终止消息,所述终止消息终止所述呼叫;以及
第二用户站,配置为在接收启动呼叫的消息时振铃并配置为发送指示振铃的消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10/174,222 | 2002-06-17 | ||
US10/174,222 US7158625B2 (en) | 2002-06-17 | 2002-06-17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utomatically terminating a call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10224557A Division CN101715175A (zh) | 2002-06-17 | 2003-06-13 | 自动终止呼叫的方法和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663226A true CN1663226A (zh) | 2005-08-31 |
Family
ID=2973352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10224557A Pending CN101715175A (zh) | 2002-06-17 | 2003-06-13 | 自动终止呼叫的方法和设备 |
CN038139057A Pending CN1663226A (zh) | 2002-06-17 | 2003-06-13 | 自动终止呼叫的方法和设备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10224557A Pending CN101715175A (zh) | 2002-06-17 | 2003-06-13 | 自动终止呼叫的方法和设备 |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7158625B2 (zh) |
EP (2) | EP1514397A1 (zh) |
JP (2) | JP2005530406A (zh) |
KR (1) | KR20050010930A (zh) |
CN (2) | CN101715175A (zh) |
AU (1) | AU2003236544A1 (zh) |
BR (1) | BR0311876A (zh) |
TW (1) | TWI325266B (zh) |
WO (1) | WO2003107633A1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395954B (zh) * | 2006-03-03 | 2013-09-18 | 摩托罗拉解决方案公司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对发射订户进行中断的方法和系统 |
CN105530355A (zh) * | 2014-10-20 | 2016-04-27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 用于车辆的免提装置和控制该免提装置的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3107146A2 (en) | 2002-06-18 | 2003-12-24 | Wink Interactive, Llc |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management of information content for enhanced accessibility ov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US8037188B2 (en) | 2003-02-12 | 2011-10-1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oft handoff across different networks assisted by an end-to-end application protocol |
ATE396596T1 (de) * | 2003-05-30 | 2008-06-15 | Ari Kahn | Automatischer abbau eines anrufs im rufzustand von einem teilnehmer, der keinen kredit hat |
US20110243069A1 (en) * | 2003-05-30 | 2011-10-06 | Ari Kahn | Automatic Disconnect in Ringing State of Call from User with No Credit |
US7565434B1 (en) * | 2003-10-09 | 2009-07-21 | Sprint Spectrum L.P. | Method and system for canceling setup of a packet-based real-time media conference session |
US7493088B2 (en) * | 2003-12-11 | 2009-02-17 | Motorola, Inc. |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information about a communications device |
TWI250777B (en) * | 2004-05-28 | 2006-03-01 | Shin-Yi Huang | Method to control the ring sound by public communication network |
US20060026649A1 (en) * | 2004-07-12 | 2006-02-02 | Shieh Peter F | Remotely triggering multi-media data delivery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devices |
US8295851B2 (en) | 2005-08-03 | 2012-10-23 | Michael Edward Finnegan | Realtime, interactive and geographically defined computerized personal matching systems and methods |
US8880047B2 (en) | 2005-08-03 | 2014-11-04 | Jeffrey C. Konicek | Realtime, location-based cell phone enhancements, uses, and applications |
US7787876B1 (en) | 2006-09-08 | 2010-08-31 | Sprint Spectrum L.P. | Method and system for mobile call testing using contactless ring detection |
KR100879541B1 (ko) * | 2007-04-09 | 2009-01-22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듀얼 모드 휴대 단말기의 무선 통신 장치 및 방법 |
US8498634B2 (en) * | 2007-07-20 | 2013-07-30 | Starscriber Corporation | Automated call back request for a mobile phone |
US8442562B2 (en) * | 2008-07-18 | 2013-05-14 | Jeffrey C. Konicek | End to end acknowledgment of SMS messages |
US8588385B2 (en) * | 2009-07-31 | 2013-11-19 | Cisco Technology, Inc. | Rich caller ID with communication history |
CN101711020A (zh) * | 2009-11-23 | 2010-05-19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回呼的记账卡业务实现方法及系统 |
MD526Z5 (ro) * | 2011-03-17 | 2013-01-31 | Георге Николаеску | Procedeu de efectuare a apelurilor telefonice informaţionale |
WO2013044033A1 (en) | 2011-09-21 | 2013-03-28 | Ari Kahn | Universal ring free |
US10244574B2 (en) * | 2017-03-09 | 2019-03-26 | T-Mobile Usa, Inc. | Call setup timer triggered and terminated by different protocols |
WO2018224143A1 (en) * | 2017-06-07 | 2018-12-13 |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 Controller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etup of calls from a first terminal to a second terminal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puter program medium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001709A (en) | 1988-02-09 | 1991-03-19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
JP2845368B2 (ja) * | 1988-02-09 | 1999-01-13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通信端末装置 |
US5742674A (en) * | 1995-12-22 | 1998-04-21 | At&T Corp. | Automatic call-back system and method using data indicating best time to call |
US6038309A (en) * | 1996-06-13 | 2000-03-14 | Northern Telecom Limited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externally controlling processing of a service call |
JP3857375B2 (ja) | 1997-02-24 | 2006-12-13 | セコム株式会社 | 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システムに使用する受信装置 |
US6130936A (en) * | 1997-12-19 | 2000-10-10 | 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terminating a telephone call after simulating a telephone connection failure |
US6453034B1 (en) * | 1999-07-29 | 2002-09-17 | Mci Worldcom, Inc. | Method of and system for extending internet telephony over virtual private network direct access lines |
US6373930B1 (en) * | 1999-09-09 | 2002-04-16 |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 Method and system for monitoring telecommunications traffic |
US7092501B2 (en) * | 1999-10-12 | 2006-08-15 | Sbc Properties, L.P.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prepaid local telephone services |
US6477150B1 (en) * | 2000-03-03 | 2002-11-05 | Qualcomm,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group communication services in an existing communication system |
GB2367707A (en) | 2000-06-28 | 2002-04-10 | Neil Lennox Munro | Internet activated telephone alert |
US7126939B2 (en) * | 2000-07-24 | 2006-10-24 |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 Packet-based calls in a wireless network |
US20070047523A1 (en) * | 2001-08-16 | 2007-03-01 | Roamware, Inc. | Method and system for call-setup triggered push content |
AU2002211643A1 (en) * | 2000-10-11 | 2002-04-22 | The Trustees Of Columbia University In The City Of New York | Network telephony appliance and system supporting wireless internet telephony |
US20030130864A1 (en) * | 2002-01-09 | 2003-07-10 | Ho Edwin Kong-Sun | Facilitation of mobile direct response by service callback |
US8555313B2 (en) * | 2002-04-09 | 2013-10-08 | Ericsson Television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ordinatin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programs |
US7280531B2 (en) * | 2002-04-29 | 2007-10-09 | Iwatsu Electric Co., Ltd. | Telephone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8442562B2 (en) * | 2008-07-18 | 2013-05-14 | Jeffrey C. Konicek | End to end acknowledgment of SMS messages |
-
2002
- 2002-06-17 US US10/174,222 patent/US7158625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3
- 2003-06-13 CN CN200910224557A patent/CN101715175A/zh active Pending
- 2003-06-13 EP EP03737101A patent/EP1514397A1/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3-06-13 CN CN038139057A patent/CN1663226A/zh active Pending
- 2003-06-13 JP JP2004514311A patent/JP2005530406A/ja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3-06-13 BR BR0311876-2A patent/BR0311876A/pt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3-06-13 AU AU2003236544A patent/AU2003236544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3-06-13 EP EP10009982A patent/EP2271061A1/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3-06-13 KR KR10-2004-7020424A patent/KR20050010930A/ko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03-06-13 WO PCT/US2003/018879 patent/WO2003107633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3-06-17 TW TW092116412A patent/TWI325266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6
- 2006-11-21 US US11/562,392 patent/US20070093251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9
- 2009-12-25 JP JP2009294746A patent/JP2010158017A/ja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395954B (zh) * | 2006-03-03 | 2013-09-18 | 摩托罗拉解决方案公司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对发射订户进行中断的方法和系统 |
CN105530355A (zh) * | 2014-10-20 | 2016-04-27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 用于车辆的免提装置和控制该免提装置的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0158017A (ja) | 2010-07-15 |
EP2271061A1 (en) | 2011-01-05 |
US20030231753A1 (en) | 2003-12-18 |
KR20050010930A (ko) | 2005-01-28 |
US7158625B2 (en) | 2007-01-02 |
CN101715175A (zh) | 2010-05-26 |
JP2005530406A (ja) | 2005-10-06 |
TWI325266B (en) | 2010-05-21 |
TW200407029A (en) | 2004-05-01 |
AU2003236544A1 (en) | 2003-12-31 |
US20070093251A1 (en) | 2007-04-26 |
WO2003107633A1 (en) | 2003-12-24 |
EP1514397A1 (en) | 2005-03-16 |
BR0311876A (pt) | 2005-03-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663226A (zh) | 自动终止呼叫的方法和设备 | |
CN1774945A (zh) | 在无线电话网络中的广播内容的共享信道递送期间发起点到点呼叫的方法和装置 | |
CN1843047A (zh) | 移动通信终端和通信管理装置 | |
CN1839650A (zh) | 用于在广播通信系统中信令的方法和系统 | |
CN1306727A (zh) | 实现分组交换通信系统中无线资源动态分配的方法 | |
CN1675955A (zh) | 用于通信系统内多播服务起动的方法和系统 | |
CN1798207A (zh) | 一种在被叫用户终端上显示主叫信息的方法 | |
CN101031135A (zh) | 一种紧急呼叫方法及系统 | |
CN1859489A (zh) | 主叫用户下载被叫用户回铃音的相关内容的系统和方法 | |
CN101014197A (zh) | 当主叫呼叫不可达被叫电话时减少试呼次数的系统和方法 | |
CN1852364A (zh) | 主叫终端控制个性化信息的方法和应用该方法的终端设备 | |
CN1852365A (zh) | 一种提供位置信息的方法和系统及一种回铃音设备 | |
CN1717076A (zh) | 一种实现集群业务的系统和方法 | |
CN1885969A (zh) | 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及实现集群业务的方法 | |
CN1708073A (zh) | 一种来话接入方法 | |
CN1852490A (zh) | 组呼业务的实现方法及其系统 | |
CN1413059A (zh) | 信息终端设备,通信方法和存储相应程序的存储介质 | |
CN1290357C (zh) | 普通电话终端接入数字集群系统的方法 | |
CN1852363A (zh) | 一种提供个性化信息的装置和方法 | |
CN1968469A (zh) | 一种拒接来电的方法、移动终端及电话呼叫留言方法 | |
CN101080919A (zh) | 个性化回铃音的合法侦听 | |
CN1942010A (zh) | 便携终端的通话中待机装置及方法 | |
CN1283116C (zh) | 一种实现移动通信系统中用户改号通知的方法 | |
CN1976376A (zh) | 一种呼叫会话的方法、ip电话系统及ip电话终端 | |
CN1543180A (zh) | 一种即时语音消息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081771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Open date: 20050831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081771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