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51620A - 纬管备纱卷绕方法和包括纬管备纱卷绕装置的纺纱机 - Google Patents
纬管备纱卷绕方法和包括纬管备纱卷绕装置的纺纱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651620A CN1651620A CN 200510006787 CN200510006787A CN1651620A CN 1651620 A CN1651620 A CN 1651620A CN 200510006787 CN200510006787 CN 200510006787 CN 200510006787 A CN200510006787 A CN 200510006787A CN 1651620 A CN1651620 A CN 165162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unch
- bobbin
- spun yarn
- bare bobbin
- yar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9987 spinn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50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08000012886 Vertigo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42
- 230000035611 feed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550 mark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323 axial lengt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3351 chees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62 cor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373 indent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4/00—Winding, coiling, or deposit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54/02—Winding and traversing material on to reels, bobbins, tubes, or like package cores or formers
- B65H54/28—Traversing devices; Package-shaping arrangements
- B65H54/34—Traversing devices; Package-shaping arrangements for laying subsidiary winding, e.g. transfer tails
- B65H54/343—Traversing devices; Package-shaping arrangements for laying subsidiary winding, e.g. transfer tails when starting winding on an empty bobbi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4/00—Winding, coiling, or deposit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54/02—Winding and traversing material on to reels, bobbins, tubes, or like package cores or formers
- B65H54/40—Arrangements for rotating packages
- B65H54/54—Arrangements for supporting cores or formers at winding stations; Securing cores or formers to driving members
- B65H54/553—Both-ends supporting arrangemen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65/00—Securing material to cores or form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30—Handled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2701/31—Textiles threads or artificial strands of filaments
Landscapes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 Winding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捕捉连续喂入细纱10的细纱端部和在空筒管22上执行纬管备纱卷绕的纬管备纱卷绕方法,其中纬管备纱卷绕不容易失败。一个卡盘车床89保持空筒管22以便空隙(g2)在空筒管22的一端与一个筒管保持器86之间被形成。在这种状态下,连续喂入的细纱10的端部被吸入和捕捉在其中的吸入管88被用于引导细纱10到空隙(g2)的内部。然后,在这种状态下,支架操作臂90允许空筒管22在筒管保持器85,86之间被夹持,以便在空筒管22的一端与筒管保持器86之间夹住细纱10以夹持细纱10。在这种状态下,空筒管22被旋转,以在空筒管22上形成直的卷绕。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通过环绕空筒管卷绕纱线形成卷装的开始阶段在空筒管上执行纬管备纱(bunch)卷绕的纬管备纱卷绕方法。本发明也涉及一种包括执行这样纬管备纱卷绕的纺纱机。
背景技术
已审查过的日本实用新型申请公开号(Jikko-Hei)为NO.6-38043(第2页,右栏,42行起)公开一种如前所述的纬管备纱卷绕方法的实施例。采取这种方法,如在已审查过的日本实用新型申请公开号(Jikko-Hei)NO.6-38043中图4和图5所示,一个凹口状的钩被形成在一个筒管保持器的外围边缘上,筒管保持器在其之间夹持圆柱形筒管(纸管)的端部。一个纱线处理部件或类似的部件被用于朝着空筒管一端偏置纱线。然后,在这种状态下,空筒管被旋转在钩中锁住纱线以夹住纱线的端部。因而,纬管备纱卷绕被执行。
然而,如在已审查的日本实用新型申请公开号(Jikko-Hei)No.6-38043公开的那样,当纱线端部在钩中被简单的锁住,不可否认的是钩的锁住力是很微弱的。相应地,在其锁在钩中的部分外侧的纱线端部的一部分在空筒管旋转时摇摆。这样施加在纱线的离心力使纱线从钩中滑出。因此,纬管备纱卷绕失败。这样的失败经常发生。
本发明鉴于这些因素被提出。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执行合理的纬管备纱卷绕以减少失败次数的纬管备纱卷绕方法。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包括有减少这样失败发生率的纬管备纱卷绕装置的纺纱机。
发明内容
被本发明解决的问题的描述已被给出。现在,用于解决这些问题的装置和这些装置的效果的描述将被给出。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如下所述纬管备纱卷绕方法。一个空筒管被保持以便在空筒管的至少一端与筒管保持器中的一个之间形成空隙。在这种情况下,用于吸入和捕捉连续喂入的细纱端部的吸入和捕捉装置被用于引导细纱到上述空隙的内部。筒管保持器被允许在筒管保持器之间夹持空筒管,以便在空筒管的一端和筒管保持器中的一个之间夹住细纱以夹持细纱。在这种状态下,空筒管被旋转以在空筒管预定位置形成纬管备纱卷绕。
细纱通过应用一种方法在空筒管的一端被稳定地夹持,这种方法是在空筒管的一端与筒管保持器中的一个之间形成一个空隙,并且引导细纱到空隙的内部,以沿着轴向在空筒管的一端和筒管保持器中的一个之间夹持纱线。这用于避免如现有技术中的在纬管备纱卷绕期间细纱没有被充分地固定的失败和纱线的滑动。此外,尽管细纱从上游侧被连续地喂入,以上的结构可以用吸入和捕捉装置以没有松弛地吸入和收集细纱。因此,细纱可以被适宜地引导到空隙的内部。
根据纬管备纱卷绕方法,调节连续喂入的细纱的纱线路径的纬管备纱导纱器优选地引导细纱到吸入和捕捉装置的捕捉部分与纬管备纱导纱器之间的空隙内部。
这样,纬管备纱导纱器可以稳定和可靠地引导连续喂入的纱线到空隙内部。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如以下所述结构的纺纱机。纺纱机包括纬管备纱卷绕装置,其在被作为筒管支撑部分的筒管保持器支撑的空筒管上执行纬管备纱卷绕。纬管备纱卷绕装置包括操作装置,其用于操作筒管保持器以便在空筒管的一端与筒管保持器中的一个之间形成空隙,以及吸入和捕捉装置,用于捕捉连续喂入的细纱端部以引导细纱到上述空隙内部。当细纱通过吸入和捕捉装置被引导到上述空隙内部,操作装置操作筒管保持器以消除这个空隙,以在空筒管的一端和筒管保持器中的一个之间夹住细纱以夹持细纱。在这种状态下,空筒管被旋转以在空筒管的预定位置形成纬管备纱卷绕。
细纱可以用一种方法在空筒管的一端被稳定夹持,这种方法是用操作装置在空筒管的末端和简管保持器中的一个之间形成一个空隙,和引导细纱到上述空隙的内部并且进一步用操作装置消除这个空隙以在空筒管的一个末端和轴向中的筒管保持器中的一个之间夹住细纱。这用于避免细纱没有被有效地固定的和作为现有技术的情况的在纬管备纱卷绕期间纱线的滑动。此外,尽管细纱从上游侧被连续地喂入,以上的结构可以用作吸入和捕捉装置以没有松弛地吸入和收集细纱。因此,细纱可以被适宜地引导到上述空隙的内部。
在纺纱机中,纬管备纱卷绕装置包括调节连续喂入的细纱纱线路径的纬管备纱导纱器,纬管备纱导纱器沿着纱线路径被设置一个位置,在该位置空隙在纬管备纱导纱器与吸入和捕捉装置的纱线捕捉部分之间被夹住。
这样,纬管备纱导纱器可以稳定和可靠地引导连续喂入的细纱到上述空隙内部。
在纺纱机中,纬管备纱导纱器有一个纬管备纱喂入面,细纱沿着纬管备纱喂入面被引导和喂入到一个位置,当空筒管被旋转用于纬管备纱卷绕时,该位置比空筒管的一端稍微更靠近空筒管的中心。
这样,在纬管备纱卷绕期间,细纱被自然地沿着纬管备纱喂入面引导。因此,纬管备纱卷绕可以在比空筒管的一端稍微更靠近空筒管中心的合适位置形成。
在纺纱机中,纬管备纱导纱器被安装到吸入和捕捉装置上。
这使实现稳定引导连续喂入细纱的简单结构成为可能。
在纺纱机中,吸入和捕捉装置设置有纱线切断刀。
这样,多余的细纱端部靠近一个区域被切断,在这个区域中细纱在空筒管与筒管保持器之间被夹住。在纬管备纱卷绕期间,这使避免多余细纱任意摆动并且与其它部件缠绕成为可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纺纱机的竖直侧视图。
图2是从图1中箭头A方向看的吸入管的顶端部分的放大视图。
图3是纬管备纱卷绕装置的透视图,其示出了细纱的纱线端部被引导到空筒管的端部和筒管保持器中的一个之间的空隙。
图4是透视图,示出在图3所示状态下,上述空隙被消除以夹住空筒管的一端和筒管保持器的一个之间的纱线。
图5是示出空筒管被旋转以形成纬管备纱卷绕的透视图。
图6显示了当纬管备纱卷绕被形成时,与空筒管的末端相比,细纱被喂入稍微更靠近空筒管的中心。
图7是本发明的基本部分的放大视图,其示出了卷装的纬管备纱卷绕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参照相应的附图以下将被描述。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纺纱机的竖直侧视图。图2是从图1中箭头A方向看的吸入管的顶端部分的放大视图。图3是纬管备纱卷绕装置的透视图,其示出了纱线端部被引导到空筒管一端和筒管保持器中的一个之间的空隙。
图1示出了包括纺纱单元2的纺纱机1。如图1所示,纺纱单元2主要由牵伸装置7、纺纱部件9、纱线喂入装置11和卷绕装置12构成,牵伸装置7被设置在纺纱机1主体的上部分。纺纱部件9纺制被牵伸装置7喂入的纤维束8。纱线喂入装置11把被纺纱部件9纺制的细纱10向下喂入。然后卷绕装置12卷绕细纱10以形成卷装45。
如图1所示,牵伸装置7牵伸棉条13以形成纤维束8。牵伸装置7由四个罗拉构成,其包括后罗拉14、第三罗拉15,环绕皮圈16环绕其延伸的中罗拉17、和前罗拉18。
而且,纱线喂入装置11包括支撑在纺纱机1主体上的输出罗拉39以及与输出罗拉39自由接触和分离的压送罗拉40。从纺纱部件9纺制的细纱10通过旋转驱动输出罗拉39喂入到卷绕装置12,其中细纱10被夹在输出罗拉39和压送罗拉40之间。
包括筒管支撑部分的卷绕装置12主要包括旋转地支撑圆柱形筒管22的第一臂71和第二臂72、以及旋转地驱动空筒管22的驱动鼓79,其中圆柱形筒管22作为卷装45的芯材料,如图3所示。第一臂71和第二臂构成保持空筒管22的支架。空筒管22包括圆柱形筒子纱-卷绕筒管以及有大直径侧和小直径侧的截头锥体状锥体卷绕筒管。
如图3所示,两个臂71,72的下端通过第一铰链31绕着纺纱机1枢转。臂71,72可以被旋转移动以便朝着纺纱机的前方被放置(图1和3的左侧)。推进弹簧(在图中未示出)弹性地连接到臂71,72以在臂71,72上施加一个推动力,并且推动力沿着臂71,72直立的方向起作用。
保持圆柱形筒管22的端部的筒管保持器85,86分别被旋转地设置在臂71,72的顶端上,并且相互相对。相应地,在空筒管22被保持在筒管保持器85,86之间时,当空筒管22与驱动鼓79接触时,在这个状态下,驱动鼓79被旋转驱动,细纱10通过旋转空筒管22可以被卷绕。此时,两个筒管保持器85,86与空筒管22一体地旋转。
如图3所示,第一臂71的下端通过第二铰链32被枢转。第一臂71的下端可以被旋转移动,以便沿着该下端从第二臂72移开的方向被设置,第二臂与第一臂71相对。这样旋转移动第一臂71使一个满的卷装45(如图1中的点划线所示)从卷绕装置12被移走并且使空筒管22将被安装在卷绕装置12上。一个回动弹簧(在图中未示出)被弹性地连接到第一臂71以在第一臂71上施加一个推动力,并且这个推动力沿着第一臂71靠近第二臂71的方向起作用。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纺纱机1有一个纬管备纱卷绕装置4。纬管备纱卷绕装置4有一个外壳80,其包括吸入管88、卡盘车床(chucker)89、支架操作臂90、和纬管备纱卷绕驱动臂91。吸入管(吸入和捕捉装置)88可以被自由地放置或提升并且扩张或缩小,以捕捉从纺纱部件9连续纺制的纱线的端部,同时吸入纱线端部并且引导纱线端部到卷绕装置12。卡盘车床89可旋转地移动,以供应空筒管22到卷绕装置12。支架操作臂90(操作装置)可旋转地移动以操作卷绕装置12的第一臂71的顶端。此外,纬管备纱卷绕驱动臂91可旋转地移动,以允许纬管备纱卷绕被执行以开始绕着空筒管22卷绕细纱10。
吸入口(捕捉部分)25被形成在吸入管88的顶端的下面以吸入细纱10。吸入装置(在图中未示出)使一个吸入力在吸入口25中被产生。而且,纬管备纱导纱器26被设置在吸入管88的顶端的上面以在纬管备纱卷绕期间引导细纱10。此外,一个切断机(纱线切断刀)27被固定在吸入口25的上方和附近以切断多余的细纱端部,这个端部离细纱10的前端比离纬管备纱卷绕所需的细纱10的一部分更近。
图2示出从图1中箭头A方向看吸入管88的顶端部分。图3是示出吸入管88被降低的透视图。如图2和3所示,纬管备纱导纱器26从吸入管88的顶端突出。
纬管备纱导纱器26包括相互重叠的薄板状部件26a,26b。如图2所示,下部第一板状部件26a形成引导槽29和用于喂入细纱10到引导槽内部的倾斜引导面47。上部的第二板状部件26b有一个可以关闭引导槽29的开口侧的钩状突出部30和类似于第一引导面47的用于喂入细纱10到引导槽29中的第二引导面48。
第一板状部件26a通过众所周知的滑动机构例如凸轮或气动汽缸连接到吸入管88的顶端部分。第一板状部件26a可根据预定的行程沿着吸入管88的纵向方向(图2中的横向方向)移动。因此,第一板状部件26a可以在图2中实线所示的槽打开状态与突出部30接近引导槽29的槽关闭状态之间转换。
现在,被纬管备纱卷绕装置4完成的纬管备纱卷绕操作的描述将被给出。图3是示出细纱端部已被引导到空筒管的一端和筒管保持器中的一个之间的空隙中的透视图。图4的透视图示出在图3所示状态下,这个空隙被消除以在空筒管一端和筒管保持器中的一个之间夹住细纱。图5是示出空筒管被旋转以形成纬管备纱卷绕的透视图。图6的视图示出纬管备纱正在被形成时,细纱被喂入到一个位置,这个位置比空筒管的端部稍微更靠近空筒管的中心。
一旦从纺纱机1控制部分接收到筒管需求信号,纬管备纱卷绕装置4使吸入管88扩张,同时将吸入管可转动地向上倾斜移动。这样纬管备纱卷绕装置4移动吸入部分25到直接位于纱线喂入装置11的输出罗拉39和压送罗拉40下游的一个区域(如图1中点划线所示;参照标记88’)。此时,纱线喂入装置11的两个罗拉39,40夹住被纺纱部件9纺制的细纱10的纱线端部并且把纱线进一步喂入到下游。因此,细纱的纱线端部在吸入管88的吸入部分25中被吸入和捕捉。
如图1中参考标记88’所示,当被纱线喂入装置11喂入的纱线端部在吸入管88中被捕捉,吸入管88被定位成基本上直立以便它的吸入部分25直接相对纱线喂入装置11。相应地,纬管备纱导纱器26稍微地被牵引到纺纱机的前方(图1的左边)。
因此,当纱线端部在吸入部分25内被捕捉时纬管备纱导纱器26干扰纬管备纱导纱器26。
几乎同时,纬管备纱卷绕装置4旋转移动支架操作臂90以推动卷绕装置12的第一臂71(如图3)。这样纬管备纱卷绕装置4倾斜第一臂71以便朝着纺纱机1的前方放置第一臂71。值此之际,卷绕装置12的第二臂72紧随第一臂71并且朝着纺纱机1的前方被倾斜。此外,操作臂90推动第一臂71以便使它和第二臂72分离。
这样,卡盘车床89被允许夹住空筒管22(如图1的纬管备纱卷绕装置4的外壳80内部储存的)并且然后前行。这样,被卡盘车床89支撑的空筒管22在卷绕装置12的两个臂71,72之间被定位,如图3所示。
此时,支架操作臂90使卷绕装置12的第一臂71远离第二臂72倾斜。因此,两个臂71,72之间的距离(筒管保持器85,86之间的距离)比空筒管22的轴向长度长。因此,卡盘车床89保持空筒管22的两个端部以便在空筒管22的两个端部和卷绕装置12的臂71,72之间形成轴向空隙(g1),(g2)。
纬管备纱卷绕驱动臂91也移动,使它的移动稍微落后于卡盘车床89的移动。这样纬管备纱卷绕驱动臂91把设置在它的顶端的驱动罗拉92放置成接近被卡盘车床89保持的空筒管22,如图3所示。在这种状态下,驱动罗拉92仍没有被旋转驱动。
然后,当从纺纱部件9纺制的细纱10的纱线端部被吸入到吸入部分25时,位于图1点划线所示位置的吸入管88被缩小并且被向下撤回以进一步地旋转移动。这样细纱10被引导到被卡盘车床89支撑的空筒管22的一个端部附近。然后,吸入管88停止,使其吸入部分25位于在图3所示位置,也就是说,紧挨着在空筒管22和第二臂72的筒管保持器86之间形成的空隙(g2)d的下面。
在吸入管88从图1中点划线所示的位置(88’)被降低并且旋转移动时它被放置。通过这种旋转移动,从吸入管88的顶端向上突出的纬管备纱导纱器26逐渐地前进到细纱10的纱线路径中,纱线路径延伸在纱线喂入装置11和吸入口25之间。当吸入管88被降低和旋转移动时,细纱10被恒定地吸入到吸入口25中。因此,尽管细纱10通过纱线喂入装置11被连续地喂入,一个合适的张力在吸入口25和纱线喂入装置11之间被施加到细纱10上。相应地,由于纬管备纱导纱器26前进到纱线路径中和纬管备纱导纱器26的两个引导面47,48的引导作用,捕捉在吸入管88中的细纱10被自然地喂入到纬管备纱导纱器26的引导槽29中,如图3所示。细纱的纱线路径这样被调整。
引导槽29被形成在几乎紧挨着吸入管88的吸入口25的上部(如图2所示)。而且,当吸入管88呈现图3中所示的一种姿势时,引导槽29被形成以便位于紧挨着空隙(g2)的上部。尤其是,纬管备纱导纱器26沿着纱线路径的方向设置在一个位置,在这个位置空隙(g2)被夹在纬管备纱导纱器26和吸入管88的吸入口25之间。因此,细纱10在吸入口25和引导槽29之间被引导,以便经过空筒管22和第二臂72之间的空隙(g2)的内部。
然后,如图4所示,纬管备纱卷绕装置4移动支架操作臂90靠近第二臂72。纬管备纱卷绕装置4因而允许空筒管22在两个臂71,72之间(在两个保持器85,86之间)被夹住。这消除了空筒管22和筒管保持器86之间的空隙(g2)(以及相对的空隙(g1)),以在空筒管22的一端和第二臂72的筒管保持器86之间夹住细纱10。几乎同时,空筒管22被卡盘车床89的夹持被取消。在这种情况下,当细纱10被夹住时,细纱10仍然从上游侧被连续喂入。因此,细纱10被松弛。然而,合适的松弛消除装置(在图中未示出)可以用于吸收这种松弛。
紧接着在这之后,如图5所示,纬管备纱卷绕装置4滑动地移动纬管备纱导纱器26的第一板状部件26a以如上所述靠近引导槽。纬管备纱卷绕装置4因而用第一板状部件26a的突出部30以靠近第一板状部件26a中的引导槽29。此外,纬管备纱驱动臂91被移动以使位于其顶端的驱动罗拉92与空筒管22的圆周面接触。而且,驱动罗拉92被旋转驱动以旋转空筒管22。
当空筒管沿着图5中粗箭头所示的方向旋转,它施加朝着图5的纸页的右端作用在空筒管22之上的细纱10的一部分上的力。细纱这样倾向于从引导槽29中滑出,但是这被突出部30阻止。此时,由于形成在纬管备纱导纱器26的第二板状部件26b的倾斜的纬管备纱喂入面49(如图2所示)的引导作用,细纱10如图6中箭头所示朝着空筒管22的轴向中心被喂入一个短距离。该轴向喂入执行细纱10的直的卷绕,以在比空筒管22的一端稍微更靠近空筒管22的中心的位置形成纬管备纱卷绕部分50,如图7所示。
当空筒管22被旋转预定次数以形成具有几个卷绕的纬管备纱卷绕部分50时,纬管备纱卷绕被完成。当空筒管22旋转时,在吸入口25多余的细纱10被自然地喂入切断机27。多于的细纱10然后被切断并且吸入到吸入口25中被处理。
在图5所示的状态中,一旦纬管备纱卷绕被完成,纬管备纱导纱器26的第一板状部件26a立刻被滑动地移动到撤回侧以打开引导槽。此外。吸入管88被旋转向上移动以回到图1中实线所示的位置。卡盘车床89、纬管备纱卷绕驱动臂91、和驱动罗拉92也被向上牵引,如图1所示。由于吸入管88的提升,细纱10自然地从纬管备纱导纱器26中的引导槽29滑出。而且,几乎同时,支架操作臂90被提升和撤回以取消第一臂71朝着纺纱机1前方的倾斜。在臂71,72之间被夹住的空筒管22因而与被旋转驱动的驱动鼓79接触。空筒管22因而被旋转驱动以开始绕着空筒管22卷绕细纱10。在卷绕期间,一个众所周知的横动装置(在图中未示出)横向移动细纱10。
通过使用电机(在图中未示出)驱动被纬管备纱卷绕装置4的外壳80支撑的凸轮轴(在图中未示出),卡盘车床89、支架操作臂90、纬管备纱驱动臂91、和吸入管88的旋转运动被顺序地连续执行,例如如图1,3,4,5,和1的顺序连续执行。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纺纱机1用下述的方法执行纬管备纱卷绕。
(a)卡盘车床89保持空筒管22以便一个空隙(g2)在空筒管22的一端和筒管保持器86之间被形成。(b)在这种状态下,吸入管88用于吸入被纺纱部件9连续喂入的细纱10的纱线端部。细纱10因而被引导到空隙(g2)的内部。(c)空筒管22被筒管保持器86夹持以便在空筒管22的一端和筒管保持器86之间夹住细纱。(d)在这种状态下,空筒管22被旋转以在空筒管22上形成一个纬管备纱卷绕部分50。
而且,根据本发明的纬管备纱卷绕装置4包括支架操作臂90,其操作卷绕装置12以便在空筒管22的一端和筒管保持器86之间形成一个空隙(g2),并且还包括吸入管88,被纺纱部件9连续地纺制的细纱10的端部通过吸入管88被捕捉并且然后被引导到空隙(g2)的内部。当细纱10通过空隙(g2),支架操作臂90操作卷绕装置12以消除空隙(g2)。这使在空筒管22的一端和筒管保持器86之间夹住细纱10成为可能。然后,通过细纱10在空筒管22的一端和筒管保持器86之间的夹持,空筒管22被旋转以在空筒管22上形成纬管备纱卷绕部分50。
这样,细纱10通过应用一种方法在空筒管22的端部被稳定地夹持,这种方法是在空筒管22的一端与筒管保持器86之间形成一个空隙(g2)和引导细纱10到空隙(g2)的内部,以在空筒管22和筒管保持器86之间沿着轴向方向夹持纱线10。这可防止细纱10被不充分地固定并且防止如现有技术那样纱线10在纬管备纱卷绕期间被切断。此外,细纱10在上游侧被连续地纺制,并且甚至当细纱10被连续地引导用于纬管备纱卷绕时被恒定地喂入。然而,吸入管88被用于吸收和收集细纱10以防止细纱10松弛。因此,细纱10可以被适宜地引导到空隙(g2)的内部。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纬管备纱卷绕装置4包括纬管备纱导纱器26。细纱10在吸入管88的吸入口25和纬管备纱导纱器26的引导槽29之间被引导到空隙(g2)的内部。因此,纬管备纱导纱器26可以稳定地喂入恒定喂入的细纱10,以可靠地把它喂入到空隙(g2)的内部。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纬管备纱卷绕26有纬管备纱喂入面49。纬管备纱喂入面49被采用,以便当空筒管22被旋转用于纬管备纱卷绕时,细纱10被引导和喂入到比空筒管22的一端稍微更靠近空筒管中心的位置。
此外,纬管备纱卷绕26被连接到吸入管88。这样提供用于稳定引导细纱10的简单结构。此外,切断机27被连接到吸入管88。相应地,多余的细纱端部可以在靠近细纱10在空筒管22和筒管保持器86之间被夹住的区域被切断。在纬管备纱卷绕期间,这使得可避免多余的细纱任意摆动并且和其它的部件缠绕。
在本实施例中,在附图中的纺纱机1仅包括纺纱单元2。然而,当然,根据本发明的纬管备纱卷绕方法也适用于较多数量的纺纱单元被设置的纺纱机1。
Claims (7)
1.一种捕捉连续喂入的细纱端部以在空筒管上进行纬管备纱卷绕的纬管备纱卷绕方法,该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保持空筒管以在空筒管的一端与筒管保持器中的一个之间形成一个空隙;在这种状态下下,通过用于吸入和捕捉连续喂入的细纱端部的吸入和捕捉装置引导细纱到空隙的内部;允许筒管保持器夹住空筒管以在空筒管的一端与筒管保持器中的一个之间夹住细纱以夹持细纱;以及在这种状态下,旋转空筒管以在空筒管的预定位置形成纬管备纱卷绕。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纬管备纱卷绕方法,其特征在于:调节连续喂入的细纱的纱线路径的纬管备纱导纱器将细纱引导到在吸入和捕捉装置的捕捉部分与纬管备纱导纱器之间的空隙内部。
3.一种纺纱机,包括在被筒管支撑部分支撑的空筒管上进行纬管备纱卷绕的纬管备纱卷绕装置,该纺纱机的特征在于:纬管备纱卷绕装置包括操作装置,其操作筒管支撑部分以便在空筒管的一端与筒管保持器中的一个之间形成空隙;吸入和捕捉装置,用于捕捉连续纺制的细纱端部以引导细纱到所述空隙的内部,当细纱被吸入和捕捉装置引导到空隙的内部时,操作装置操作筒管支撑部分以消除所述空隙,以在空筒管的一端与筒管保持器中的一个之间夹住细纱以夹持细纱,并且在这种状态下,旋转空筒管以在空筒管的预定位置形成纬管备纱卷绕。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纺纱机,其特征在于:纬管备纱卷绕装置包括调节连续喂入的细纱的纱线路径的纬管备纱导纱器,所述纬管备纱导纱器沿着纱线路径的方向被设置在一个位置,在所述位置所述空隙在纬管备纱导纱器与吸入和捕捉装置的纱线吸入部分之间被夹住。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纺纱机,其特征在于:纬管备纱导纱器具有纬管备纱喂入面,当空筒管被旋转用于纬管备纱卷绕时,沿着纬管备纱喂入面细纱被引导和喂入到比空筒管的一端稍微更靠近空筒管中心的位置。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纺纱机,其特征在于:纬管备纱导纱器被安装到吸入和捕捉装置上。
7.如权利要求3-6任一所述的纺纱机,其特征在于:吸入和捕捉装置设置有纱线切断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4030284A JP4059206B2 (ja) | 2004-02-06 | 2004-02-06 | バンチ巻装置を備えた紡績機 |
JP030284/2004 | 2004-02-06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651620A true CN1651620A (zh) | 2005-08-10 |
CN100582332C CN100582332C (zh) | 2010-01-20 |
Family
ID=346755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510006787A Expired - Lifetime CN100582332C (zh) | 2004-02-06 | 2005-02-04 | 纬管备纱卷绕方法和包括纬管备纱卷绕装置的纺纱机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1561717B1 (zh) |
JP (1) | JP4059206B2 (zh) |
CN (1) | CN100582332C (zh) |
DE (1) | DE602004016112D1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452579A (zh) * | 2010-10-18 | 2012-05-16 |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 筒管设置装置以及具备该筒管设置装置的绕纱机 |
CN106132855A (zh) * | 2014-01-29 | 2016-11-16 | 高周波热錬株式会社 | 线材插入装置、细长工件缠绕装置及线材插入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1162351A (ja) | 2010-01-15 | 2011-08-25 | Murata Machinery Ltd | 玉揚げ装置 |
JP2012086924A (ja) * | 2010-10-18 | 2012-05-10 | Murata Machinery Ltd | ボビンセット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る糸巻取機 |
CH709605A1 (de) * | 2014-05-08 | 2015-11-13 | Rieter Ag Maschf | Textilmaschine zur Herstellung von Vorgarn sowie Verfahren zum Betrieb einer entsprechenden Textilmaschine. |
DE102016004563A1 (de) * | 2016-04-15 | 2017-10-19 | Oerlikon Textile Gmbh & Co. Kg | Vorrichtung zum Aufwickeln eines Faden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S167565B1 (zh) * | 1972-09-25 | 1976-04-29 | ||
DE2506362C2 (de) * | 1975-02-14 | 1992-01-02 | Stahlecker, Fritz, 7347 Bad Überkingen | Offenend-Spinnmaschine |
GB2179066B (en) * | 1983-05-20 | 1988-03-23 | Rieter Ag Maschf | Forming overwrapped thread reserves on bobbins |
DE3483482D1 (de) * | 1983-05-20 | 1990-11-29 | Rieter Ag Maschf | Vorrichtung zum einlegen von spulenhuelsen. |
DE3733353A1 (de) * | 1987-06-17 | 1988-12-29 | Schlafhorst & Co W | Fadenreserve und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herstellen der fadenreserve |
GB9510826D0 (en) * | 1995-05-23 | 1995-07-19 | Rieter Scragg Ltd | Yarn winding mechanism |
EP0921087B1 (de) * | 1997-11-14 | 2002-09-04 | B a r m a g AG | Verfahren und Aufwickelvorrichtung zum Aufwickeln eines kontinuierlich zulaufenden Fadens |
EP0916610B1 (de) * | 1997-11-14 | 2003-04-02 | B a r m a g AG | Aufwickelvorrichtung |
DE50003358D1 (de) * | 1999-03-13 | 2003-09-25 | Barmag Barmer Maschf |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führen und schneiden eines zulaufenden fadens beim spulenwechsel |
ITMI20032006A1 (it) * | 2003-10-16 | 2005-04-17 | Savio Macchine Tessili Spa | Dispositivo e procedimento di deposito della riserva di filo sui tubetti dei filatoi open-end |
-
2004
- 2004-02-06 JP JP2004030284A patent/JP4059206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4-12-30 EP EP20040031035 patent/EP1561717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4-12-30 DE DE200460016112 patent/DE602004016112D1/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5
- 2005-02-04 CN CN200510006787A patent/CN100582332C/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452579A (zh) * | 2010-10-18 | 2012-05-16 |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 筒管设置装置以及具备该筒管设置装置的绕纱机 |
CN105173888A (zh) * | 2010-10-18 | 2015-12-23 |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 筒管设置装置以及具备该筒管设置装置的绕纱机 |
CN105173888B (zh) * | 2010-10-18 | 2018-05-08 |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 筒管设置装置以及具备该筒管设置装置的绕纱机 |
CN106132855A (zh) * | 2014-01-29 | 2016-11-16 | 高周波热錬株式会社 | 线材插入装置、细长工件缠绕装置及线材插入方法 |
CN106132855B (zh) * | 2014-01-29 | 2019-02-22 | 高周波热錬株式会社 | 线材插入装置、细长工件缠绕装置及线材插入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4059206B2 (ja) | 2008-03-12 |
EP1561717B1 (en) | 2008-08-27 |
JP2005219880A (ja) | 2005-08-18 |
CN100582332C (zh) | 2010-01-20 |
DE602004016112D1 (de) | 2008-10-09 |
EP1561717A1 (en) | 2005-08-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62315C (zh) | 在卷筒更换时用来引导和切断输入的长丝的装置和方法 | |
JP2730585B2 (ja) | 紡績運転を迅速に再開する方法と装置 | |
EP2441720B1 (en) | Method of operating a yarn winding apparatus | |
CN1405377A (zh) | 气流纺纱机重新接头的方法和装置 | |
CN1220643A (zh) | 自动换筒方法及带换筒装置的络筒设备 | |
CN100347062C (zh) | 开动一制造交叉卷绕筒子的纺织机的工作位置的方法和装置 | |
EP1826166A1 (en) | Yarn winding machine | |
CN1847486A (zh) | 纤维机 | |
CN1080331C (zh) | 在气流纺纱机上纱线生头的方法以及装置 | |
CN1530478A (zh) | 纺纱机 | |
CN1497075A (zh) | 用于纺纱机的纱线松弛消除装置 | |
JPH09156831A (ja) | 綾巻きパッケージを巻成する繊維機械の綾巻きパッケージ交換装置 | |
CN1688500A (zh) | 横动设备 | |
JP2015147633A (ja) | ボビンセット装置、及び糸巻取機 | |
CN1273559A (zh) | 合成纤维卷绕器 | |
CN1651620A (zh) | 纬管备纱卷绕方法和包括纬管备纱卷绕装置的纺纱机 | |
CN1629375A (zh) | 用于气动连接纱线的纱线捻接装置 | |
CN1530309A (zh) | 纱线卷取机 | |
CN1648300A (zh) | 用于自由端纺纱机的自由端纺纱单元的移动维护装置 | |
CN1232432C (zh) | 在更换卷筒时用来引导和切断输入长丝的装置和方法及具有该装置的假捻卷曲变形机 | |
CN1619024A (zh) | 用于自由端纺纱机的维护小车 | |
CN1639396A (zh) | 变形机 | |
EP2441719A2 (en) | Bobbin installation device and yarn wind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 |
CN1738758A (zh) | 用于回转型自动络纱机的纱线引导装置 | |
CN1516759A (zh) | 变形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