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30478A - 纺纱机 - Google Patents
纺纱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530478A CN1530478A CNA2004100304200A CN200410030420A CN1530478A CN 1530478 A CN1530478 A CN 1530478A CN A2004100304200 A CNA2004100304200 A CN A2004100304200A CN 200410030420 A CN200410030420 A CN 200410030420A CN 1530478 A CN1530478 A CN 153047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yarn
- roller
- lax
- spinning
- elimina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13/00—Other common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 D01H13/10—Tension devices
- D01H13/104—Regulating tension by devices acting on running yarn and not associated with supply or take-up devic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1/00—Forward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51/20—Devices for temporarily stor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during forwarding, e.g. for buffer storage
- B65H51/22—Reels or cages, e.g. cylindrical, with storing and forwarding surfaces provided by rollers or ba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7/00—Guides for filamentary materials; Supports therefor
- B65H57/003—Arrangements for threading or unthreading the guid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9/00—Adjusting or controlling tension in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for preventing snarling; Applications of tension indicators
- B65H59/10—Adjusting or controlling tension in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for preventing snarling; Applications of tension indicators by devices acting on running material and not associated with supply or take-up devices
- B65H59/18—Driven rotary elemen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69/00—Methods of, or devices for, interconnecting successive lengths of material; Knot-tying devices ;Control of the correct working of the interconnecting devic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30—Handled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2701/31—Textiles threads or artificial strands of fila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 Forwarding And Storing Of Filamentary Material (AREA)
- Winding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纺纱机,其具有一由成束的供给纤维(F)产生和纺制成纱线(Y)的纺纱装置(5)和一线束卷绕装置(19),当纱线被引导到线束卷绕操作的筒管架(14b1)上时,纺纱机提供有一个松弛消除辊(10),其保持和吸收在抽吸管(17)与纺纱装置(5)之间的松弛纱线。此外,由纺纱装置(5)喂给的纱线的运行在筒管架附近基本停止。该纺纱机提供有松弛消除辊(21),当纱线被捕获到用于线束卷绕操作的筒管架上时,松弛消除辊保持和吸收纱线捕获装置与纺纱装置之间的松弛纱线,且由纺纱装置所喂给的纱线的运行在筒管架附近基本停止。因此,与实施于与一摩擦辊接触并高速转动的筒管上的传统线束卷绕方式相比,线束卷绕的成功率得以明显改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纺纱机,它包括有可在落纱操作期间使空的筒管进行线束卷绕的线束卷绕装置。
背景技术
迄今已知一种纺纱机,其具有按照如下方式操作的线束卷绕装置。其中,由产生纱线的纺纱机喂给的纱线通过一吸嘴被吸入并抓住。然后,一纱线处理构件在水平方向移动,以将纱线传送到位于由筒管处理构件所保持的空筒管的端部附近的纱线处理构件上。随后,一纱线端部引导构件向下移动,以将在纱线处理构件与吸嘴之间延伸的纱线移动到筒管架附近。纱线因此在一个形成于筒管架上的凹口部分处被抓住并且随后被切断,以在空筒管上进行线束卷绕。
如上所述的具有线束卷绕装置的纺纱机的一个实例已披露在公开号为No.6-38043的日本实用新型申请。
在上述传统纺纱机中,用于线束卷绕的纱线速度等于正常纺纱(喂给)速度。当下列操作在纱线正在运行并以正常、高的纺纱速度移动的情况下执行时,线束卷绕操作可能会失败,这些操作包括:由纱线处理构件完成的操作,以通过沿水平方向移动使纱线传送到纱线处理构件上;或由纱线端部引导构件完成的操作,以使筒管架与在纱线处理构件与吸嘴之间延伸的纱线结合并将纱线转移到筒管架上。即,当纱线处理构件、纱线保持构件、以及纱线端部引导构件不能严格布置或当用于它们的操作定时不精确时,纱线传送操作、转移操作、或类似操作将不能恰当地完成。特别是,当高速纺纱机以高速纺纱速度操作时,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具有上述传统线束卷绕装置的纺纱机所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为达到上述目的,提供了一种纺纱机,该纺纱机具有从成束提供的纤维中产生和纺制出纱线的纺纱装置和线束卷绕装置。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该纺纱机设有一松弛消除辊,其保持和吸收在一纱线捕获装置与纺纱装置之间的松弛纱线,该纺纱机还设有一纱线捕获构件,该纱线捕获构件将纱线捕捉到松弛消除辊上,以使松弛纱线绕着松弛消除辊卷绕,并且提供这样的控制,以在纱线已被捕捉到松弛消除辊上并卷绕在松弛消除辊上后,线束卷绕装置将纱线捕捉在筒管架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该松弛消除装置具有一纱线张力施加构件,其将一预定张力施加到由松弛消除装置所供给的纱线上,该纱线在线束卷绕期间被供给到线束卷绕位置以进行卷绕操作。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该松弛消除装置具有一个松弛消除辊,松弛的纱线绕着该松弛消除辊被卷绕,并且纱线张力施加构件为一个退绕张力施加构件,其可与松弛消除辊同心转动,并且当一预定数值或更小的负载作用在纱线张力施加构件上时,该退绕张力施加构件可与松弛消除辊同步转动,以及当一大于预定数值的负载作用在纱线张力施加构件上时,该退绕张力施加构件可独立于松弛消除辊转动,以将一预定的纱线张力施加到从松弛消除辊上退绕出的纱线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一传送力调节机构提供在松弛消除辊与退绕张力施加构件之间,以将旋转驱动从松弛消除辊传送至退绕张力施加构件,并且该传送力调节机构具有一个传送力调节操作部分,其提供在松弛消除辊与退绕张力施加构件之间的连接处,以用来设定传送力的量值。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该纺纱机进一步包括一卷绕装置和一纱线速度限制驱动装置,该卷绕装置将由纺纱装置纺制出的纱线卷绕成一卷装,该纱线速度限制驱动装置在线束卷绕之前将一定量的纱线的速度设定为低于正常卷绕时的卷绕速度,该一定量的纱线对应于从卷绕开始起计预定数目的卷绕匝数。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该纱线速度限制驱动装置包括一个可转动驱动的辊和一个臂状构件,该臂状构件可使所述辊在其抵靠筒管的位置与一备用位置之间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在其转动驱动停止时,该纱线速度限制驱动装置的辊抵靠在一个满卷装上,以制动满卷装的惯性转动。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该线束卷绕形成于一个锥形筒管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纺纱机的示意性正视图;
图2是构成本发明的纺纱机的纺纱单元和作业台车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3是构成本发明的纺纱机的纺纱单元和作业台车的另一示意性侧视图;
图4是构成本发明的纺纱机的一低速转动驱动装置和其他装置的部分放大侧视图;
图5是构成本发明的纺纱机的线束卷绕装置和其他装置的透视图;
图6是构成本发明的纺纱机的线束卷绕装置和其他装置的部分垂直截面图;
图7是构成本发明的纺纱机的纺纱单元和其他单元的部分放大截面图;
图8是从前面看到的构成本发明的纺纱机的纱线松弛消除装置附近的部分透视图;
图9是构成本发明的纺纱机的松弛消除辊和其他构件的透视图;
图10是构成本发明的纺纱机的纱线松弛消除装置的松弛消除辊和其他构件的垂直侧面剖视图;
图11是类似于图7的部分放大侧视图,示出了构成本发明的纺纱机的纺纱单元和其他单元;
图12A是构成本发明的纺纱机的纱线松弛消除装置和其他装置的部分放大侧视图,图12B是图12A中的松弛消除辊和其他构件的正视图;
图13是类似于图8的部分透视图,示出了从前面看到的根据本发明的纺纱机的纱线松弛消除装置的附近的情况;
图14是构成本发明的纺纱机的所有分离构件、低速转动驱动装置、后罗拉、可移动引导件以及松弛消除辊的驱动定时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描述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然而,本发明不限定于本实施例。对于该实施例所做出的任何改变或变化均不会脱离本发明的精神。
下面结合一个实例描述本发明的纺纱机,其中一纱线捻接装置沿着纺纱机置于一作业台车上。在说明书中,术语“上游”或“下游”基于纺纱期间纱线的运行方向而定。特别是,纺纱装置侧被称为“上游侧”,而卷绕装置侧被称为“下游侧”。
首先,参考图1和图2,将简要描述纺纱机1、驱动控制系统和构成纺纱机1的纺纱单元2的大体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纺纱机1装备有一控制部分1A、一纺纱单元2成行排列在其中的纺纱部分1B、一鼓风部分1C、以及一落纱装置3a。纺纱机1的主要元件包括一个沿着纺纱机1所布置的轨道R运行的作业台车3。
控制部分1A控制用来分别驱动驱动轴S1,S2,S3的马达M1,M2,M3的操作,其将驱动力施加到所有构成纺纱部分1B的纺纱单元2、驱动构件M4,M5(如分别为纺纱单元2提供的马达)以及后面将要描述的卷绕装置等上。在本实施例中,以输入到一输入部分(a)中的各设定值(纺纱速度、纺纱速度与卷绕辊速度之比等)为基础,一计算部分(b)通过一变换器(c)或一驱动器基片D1将纺纱速度信息输出到马达M1至M4。计算部分b通过一个驱动器基片D2将关于构成下面所述纱线松弛消除装置的松弛消除辊的转动速度的信息输出至用于纱线松弛消除装置的驱动构件M5。
纺纱部分1B具有大量成行排列的纺纱单元2。鼓风部分1C装有负压供给装置,其用于将负压(空吸压力)通过一个空气管施加到纺纱单元2所需部分上。鼓风部分1C使负压作用在下面所述的纱线抽吸装置和类似装置上。
纺纱单元2由牵伸装置4、纺纱装置5、纱线喂给装置6、纱线抽吸装置7、纱线切断装置8、纱线缺陷探测器9、纱线松弛消除装置10、上蜡装置11、卷绕装置12和其他装置组成。这些装置根据上述顺序从上游侧向着下游侧排列。
作为例子,牵伸装置4被构造为一四列牵伸装置,它包括后罗拉4a、第三罗拉4b、其上伸出一皮圈4c的第二罗拉4d、以及前罗拉4e。作为例子,纺纱装置5可以采用这样一种类型,其中旋转空气流用于产生一源于成束纤维F的纱线Y。纱线喂给装置6由夹持辊6a和传输辊6b组成。夹持辊6a和总是转动的传输辊6b将纱线Y夹持在它们之间并将纱线朝向卷绕装置12喂给。纱线抽吸装置7始终执行一抽吸操作。当纱线缺陷探测器9在纱线Y上检测出一线疵时,纱线抽吸装置7抽吸并且除去通过纱线切断装置8所切断的纱线Y。纺纱装置5还可适于使用种气动纺纱喷嘴和一加捻辊,以代替利用涡旋空气流来产生源于成束纤维F的纱线Y。还可使用包括一自由端纺纱的各种其它纺纱装置。卷绕装置12将纱线卷绕在由筒管保持构件14所保持的筒管15上,以形成卷装16。卷绕装置12包括一个摩擦辊13,其与空筒管15或卷装16接触地转动。筒管保持构件14这样构造,以使其可转动地移动,从而可从摩擦辊13上分离或接触空筒管15或卷装16。
作业台车3这样构造,以根据来自纺纱单元2的落纱请求信号,其在轨道R上运行到并制动在请求落纱的任意纺纱单元2的位置上。下述的落纱装置设置在作业台车3上。
抽吸管17提供在作业台车3上,并且在其前端具有一个吸气端口17a。抽吸管17这样构造,以使其可以在落纱操作期间绕一个枢轴支撑部分17b转动地移动。在落纱操作期间,如图3中由一长和两短线交替构成的虚线所示,抽吸管17从图3中实线所示的备用位置向上转动地移动到吸气端口17a靠近纺纱装置5中的纱线排出端口的位置上。然后,抽吸管17吸附和捕获被纺制的纱线Y并且随后向下转动地移到备用位置。该抽吸管17构成一纱线捕获装置。
作业台车3还提供有一低速转动(纱线速度限制)驱动装置18,其沿卷绕方向以低速度转动由筒管保持构件14保持的空筒管15和满卷装16f。该低速转动驱动装置18将在下面结合图4进行描述。
低速转动驱动装置18具有一个由水平轴18a枢轴支撑的枢转臂18b,该水平轴18a连接在作业台车3的一适当支架上。一对滑轮18c1,18c2可枢轴转动地安置在水平轴18a上。水平轴18b1通过一适当轴承可转动地放置在枢转臂18b的前端部分处。辊18b2和滑轮18b3连接在水平轴18b1上。杠杆18d与位于靠近水平轴18a的枢转臂18b的一个端部相连。18e代表一个由作业台车3的适当支架枢轴支撑的汽缸。杠杆18d的前端部分可枢轴转动地与汽缸18e的活塞杆18e1的前端部分相连。18f代表置于作业台车3上的一马达。滑轮18f2与马达18f的输出轴18f1相连。水平轴18g位于靠近水平轴18a的马达18f的上方并连接在作业台车3的一个适当支架上。一对中间滑轮18g1,18g2可转动地连接在水平轴18g上。
一环形皮带B1延伸在安置于马达18f的输出轴18f1上的滑轮18f2与中间滑轮18g1,18g2中的一个中间滑轮18g1之间,该中间滑轮18g1,18g2构成一滑轮对并并可枢轴转动地安置在水平轴18g上。一个环形皮带B2延伸在中间滑轮18g1,18g2中的另一中间滑轮18g2与滑轮18c1,18c2中的一个滑轮18c1之间,其中中间滑轮18g1,18g2构成一滑轮对并可枢轴转动地安置在水平轴18g上,而滑轮18c1,18c2则构成一滑轮对并可枢轴转动地安置在水平轴18a上,并由此使枢转臂18b被可枢转地支撑。此外,一个环形皮带B3延伸在滑轮18c1,18c2中的另一滑轮18c2与滑轮18b3之间,其中滑轮18c1,18c2构成一滑轮对并可枢轴转动地安置到水平轴18a上,并由此使枢转臂18b被可枢转地支撑,而滑轮18b3则安置在水平轴18b1上,并可转动地支撑在枢转臂18b的前端部分处。
在备用位置处,此时枢转臂18b位于水平轴18a之下,以便在基本垂直的方向上延伸,当汽缸18e被启动而缩回活塞杆18e1时,连接在枢转臂18b上的杠杆18d绕着水平轴18a以图4所示的顺时针方向转动移动。因此,枢转臂18b同样以顺时针方向转动移动到一个启动位置,在此其基本上沿水平方向延伸。由于枢转臂18b基本上被弯成字母V型,以致不会与处于启动位置并位于上方的摩擦辊13接触。枢转臂18b提供有适当数量的惰轮18b4,以便沿着基本弯成字母V型的枢转臂18b布置的环形皮带B3不会从枢转臂18b中伸出。
低速转动驱动装置18按照如上所述方式构造。因此,当汽缸18e被启动而缩回活塞杆18e1时,置于备用位置上的枢转臂18b可转动地移动到启动位置,其中在备用位置上,枢转臂18b基本上沿垂直方向延伸,而在启动位置上,枢转臂18b则基本上沿水平方向延伸。另一方面,当活塞杆18e1被推进时,位于启动位置上且基本上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枢转臂18b将返回到备用位置上并基本上沿垂直方向延伸。此外,马达18f被驱动,以通过滑轮18f2、环形皮带B1、中间滑轮18g1、中间滑轮18g2、环形皮带B2、滑轮18c1、滑轮18c2、环形皮带B3和滑轮18b3转动驱动设置在枢转臂18b前端部分处的辊18b2。
此外,线束卷绕装置19置于作业台车3上,从而可使由筒管保持构件14所保持的筒管15承受线束卷绕。线束卷绕装置19将在下面主要结合图5和图6进行描述。
线束卷绕装置19位于备用位置上,其靠近抽吸管17并位于筒管保持构件14的保持臂14a的上方,其中该抽吸管已经吸附并捕捉到纺制纱线Y的一纱线端并且转动移动到该备用位置。线束卷绕装置19包括一个可在水平方向转动移动的纱线处理构件19A、一个位于筒管保持构件14的另一保持臂14b上方的固定纱线保持构件19B、以及一个可在垂直方向转动移动的纱线引导构件19C。
纱线处理构件19A包括一个水平转动驱动臂19a和一个形成于水平转动移动臂19a的前端部分处的纱线锁定钩19b。纱线保持构件19B形成有一个向下延伸的纱线锁定棘爪19c。纱线引导构件19C具有一个垂直枢转臂19d、一个连接在一滑动件19f上的移动引导板19g、一个与该垂直枢转臂19d的前端部分相连的汽缸19h、以及一个纱线引导件19i,其中,该滑动件19f可沿着一个形成于垂直枢转臂19d的前端部分上的槽19e滑动,该引导件19i也与垂直枢转臂19d的前端部分相连并向上延伸以及基本上垂直于移动引导板19g。移动引导板19g与汽缸19h的活塞杆相连。一纱线接合凹槽部分19g1形成于移动引导板19g的前端。一纱线接合凹槽部分19i1靠近纱线引导板19i的根部形成。
通过适当的轴承构件,筒管保持件14a1,14b1分别可转动地置于筒管保持构件14的成对的相对保持臂14a,14b上。图5和图6和其他附图示出了一个例子,其中锥形筒管15被夹持和保持在成对筒管保持件14a1,14b1之间。纱线捕获凹槽14b2绕着紧靠锥形筒管15的较大直径部分15a的筒管保持件14b1的外圆周部分形成。一个环形槽14b3形成于靠近保持臂14b的筒管保持件14b1的一侧。而且,一个切刀14c设置在靠近筒管保持件14b1的保持臂14b的一侧。切刀14的切削刃14c1位于形成在接近保持臂14b的筒管保持件14b1的一侧的环形槽14b3中。
此外,如图2和其他附图所示,一分离构件20提供在筒管保持构件14上,以便将由筒管保持构件14所保持的筒管或卷装与摩擦辊13分离。分离构件20被构成一汽缸20b,其具有一个其前端部分可枢转地支撑在一下臂14e上的活塞杆20a,该下臂14e位于一个水平支撑轴14d的下面,该支撑轴可作为筒管保持构件14的转动移动中心。汽缸20b的下端部分具有可枢转地支撑在纺纱机1的适当支架上的下端部分。然后,由筒管保持构件14所保持的筒管15或卷装16可以通过驱动汽缸20b来推进活塞杆10a从而与摩擦辊13分离。
下面参考图7至11描述提供于每一纺纱单元1中的纱线松弛消除装置10。
纱线松弛消除装置10包括有松弛消除辊21、杆状构件22、驱动构件M5(如步进马达,其转动地驱动松弛消除辊21)、驱动器基片D2(其控制驱动构件M5)、下游侧引导件36(其具有一个形成在松弛消除辊2 1的下游侧的开口36a)和其他元件。纱线松弛消除装置10通过一个支架37设置在纺纱单元2上。在由线束卷绕装置19所进行的线束卷绕操作期间,纱线松弛消除装置10将由纺纱装置所纺制的纱线Y绕着松弛消除辊21卷绕,以保持住纱线并吸收其松弛。在除了线束卷绕操作外的正常纺纱状态下,纱线松弛消除装置10将纱线Y绕着松弛消除辊21卷绕,以吸收和控制被卷绕成卷装的纱线Y的张力的变化。
松弛消除辊21的形状基本类似于一手鼓,其固定在起驱动构件M5作用的一马达的驱动轴35上。驱动轴35与松弛消除辊21一起转动。松弛消除辊21具有一个位于松弛消除辊21的中间部分并具有均匀直径的圆柱部分21a、一个近端锥形部分21b和一个前端锥形部分21c,该近端锥形部分21b具有朝向松弛消除辊21的近端Q(驱动构件35所在的一侧)逐渐增加的直径,该前端锥形部分21c具有朝着松弛消除辊21的前端P(越过圆柱部分21a并与驱动构件35相对的一侧)逐渐增加的直径。在线束卷绕操作期间,由纺纱装置5纺制的纱线Y在朝着卷绕装置12从前端P退绕之前绕着近端锥形部分21b卷绕,并且然后经过圆柱部分21a和前端成锥形部分21c。近端锥形部分21b具有将卷绕纱线Y平滑地移动到圆柱部分21a并有序地围绕着圆柱部分21a卷绕的功能。当纱线A从松弛消除辊21上退绕以允许纱线Y平滑地拉出时,前端锥形部分21c具有阻止纱线A滑出的功能。一空腔部分21d基本上形成在松弛消除辊21的半个区域中。中心构件21e形成在空腔部分21d中,以沿松弛消除辊21的轴线延伸。
根据作用在杆状构件22上的负载的不同,杆状纱线捕获和退绕张力施加构件(此后称为“杆状构件”)22可以与松弛消除棍21同步或独立地转动,所述杆状构件具有纱线捕获功能和退绕张力控制功能。尤其是,杆状构件22通过一个轴承构件24(如轴承)与置于中心构件21e上的轮形构件25相连。一个垫圈状传送力施加构件26抵紧着轮形构件25。传送力施加构件26以插入方式安装在中心构件21e上,并且相对于中心构件21e不能转动但可沿其轴向移动。一加压构件27也以插入方式安装在中心构件21e上,以便抵靠着传送力施加装置26。而且,一螺母28拧接在加工于中心构件21e上的螺纹部分21d上。
转动螺母28使得可以调节施加在传送力施加构件26的轮形构件25上的接触压力。即,转动螺母28使其靠近轮形构件25,从而通过设置在压力构件27与轮形构件25之间的传送力施加构件26来增大施加在轮形构件25上的接触压力(摩擦力)。因此,为独立于松弛消除辊21地转动移动杆状构件22,需要一个大的外力(负载)。另一方面,转动螺母28使其移动离开轮形构件,从而通过设置在压力构件27与轮形构件25之间的传送力施加构件26减小施加轮形构件25上的接触压力(摩擦力)。因此,一微小的外力(负载)便足以独立于松弛消除辊21地转动移动杆状构件22。因此,通过适当地转动螺母28来调节由传送力施加构件26施加于轮形构件25上的接触力,从而有可能将独立于松弛消除辊21而转动杆状构件22时所需的外力(负载)调整至一预定值,以反过来调节从松弛消除辊21上退绕的纱线Y的张力。在这一点上,传送力施加构件26是基于摩擦力而调节的。然而,传送力施加构件26也可以基于一电磁力进行调节;在这种情况下,传送力是通过一磁体所产生的电磁力,并且该电磁力是可调节的。
上述杆状构件22包括一越过松弛消除辊21的前端部分P而延伸到前端P的附近的基部22a、从基部22a的前端部分朝着松弛消除辊21的近端Q延伸以便围绕松弛消除辊21的前端P的翻转部分22b、以及一形成在翻转部分22b的前端部分处的通常呈V形的纱线捕获段22c。
纺纱单元2具有一位于松弛消除辊21稍上游侧的板状可移动引导件23和一导槽23a,纱线Y可以通过该导槽23a插入。可移动引导件23通过一弹性构件如螺旋弹簧(图中未示出)推动,以便朝着纺纱机1的支架向后移动。可移动引导件23被构造成抵靠一与纺纱单元2相连的制动件(图中未示出),以便阻止进一步向后移动。在正常备用位置(向后位置)中,由纺纱装置5所产生的纱线Y通过导槽23a被插入到可移动引导件23中。
由汽缸或类似物构成的一前进和缩回构件38被布置在作业台车3上。当前进和缩回构件38的活塞杆38a前进以使与该活塞杆38a相连的推动件38b克服弹性构件的阻力使可移动引导件23向着一前进位置(如由一长线和两短线交替构成的虚线所示)移动时,由纺纱装置5所产生的纱线Y的纱线路径处于这样的位置,以离开纱线松弛消除装置10的杆状构件22的转动轨迹平面。当前进和缩回构件38的活塞杆38a向后移动时,在弹性构件的阻力的影响下,可移动引导件23返回到由图11的实线所示的备用位置(后退位置)。在后退位置处,纱线Y的纱线路径横过松弛消除辊21的杆状构件22的转动轨迹平面。
利用松弛消除辊21(其构成上述纱线松弛消除装置10),如果纱线Y在正常纺纱状态下未围绕松弛消除辊21卷绕,则位于纺纱单元2中的驱动构件M5(如马达)在这种状态下是不被驱动的。因此,松弛消除辊21和杆状构件22被制动。此外,在正常纺纱状态下,通过轴承构件24安装到置于松弛消除辊21的中心构件21e上的轮形构件25上的杆状构件22处于由图11中的一长线和两短线交替构成的虚线所示的缩回位置,从而不会与由纺纱装置5所产生的纱线Y接触。在正常纺纱状态中,松弛消除辊21是放置在不与纱线Y接触的位置上。
在正常纺纱状态下,图2所示,成束纤维F通过牵伸装置4被牵伸然后进入纺纱装置5,该纺纱装置5然后将纤维形成为纱线Y。所产生的纱线Y由纱线喂给装置6朝着卷绕装置12并经过纱线抽吸装置7、纱线切断装置8、纱线缺陷探测器9、位于其后退位置的可移动引导件23、纱线松弛消除装置10、下游侧引导件36、上蜡装置11、卷绕装置12和其他装置被喂给。纱线由此被卷绕成卷装16。在这种正常的纺纱状态中,如上所述,构成纱线松弛装置10的杆状构件22位于如图11中由交替的一长线和两短线构成的虚线所示的缩回位置。因此,纱线Y不会与杆状构件22接触。
在正常纺纱已完成之后,为了实现落纱操作,根据来自纺纱单元2的满卷装的信号,台车3停留在请求落纱的纺纱单元2的位置上。在该纺纱单元2处的台车3的到来可使纺纱单元2传送一个到达传感信号。根据该信号,驱动构件M(如马达)通过置于纺纱单元2中的驱动器基片D2被驱动,从而转动驱动构成纱线松弛消除装置10的松弛消除辊21和杆状构件22。在这一点上,即使纱线Y与构成纱线松弛消除装置10的纱线捕获部分22c接合,其也不会绕着松弛消除辊21卷绕。这是因为松弛消除辊21在这种情况下不被转动驱动,而且因为即使其被转动驱动,纱线Y也具有一特定或较高的张力。
此外,在正常纺纱过程中,通过始终驱动纱线松弛消除装置10,在旋转松弛消除辊21和杆状构件22的同时适当地调节卷绕速度以松弛纱线Y,以及将前进和缩回构件38置于其后退位置以使纱线Y和杆状构件22接合,可以将纱线Y卷绕到松弛消除辊21上。这使得对纱线卷绕成为卷装16时所可能产生的纱线张力变化的吸收成为可能。
现在将描述根据上述构造的纺纱机所完成的落卷操作和线束卷绕操作。
当任一纺纱单元2探测到卷装16已满时,来自纺纱单元2的一个满卷装信号被传输到纱线切断装置8,以切断纱线Y。位于卷绕装置12一侧的切断纱线Y绕满卷装16卷绕。如果纱线Y始终绕松弛消除辊21卷绕(甚至在正常纺纱中),卷装16的旋转将导致位于松弛消除辊21上的纱线Y完全退卷并且缠绕在卷装16上。之后,松弛消除辊21的旋转驱动被停止。位于卷绕装置12一侧上的切断纱线Y被吸入纱线抽吸装置7中。来自纺纱单元2的满卷装信号也停止牵伸装置4的后罗拉4a和第三罗拉4b的转动。因此,纤维F的线束在停止的第三罗拉4b和继续旋转的第二罗拉4d之间被切断。位于纺纱装置5一侧的切断纤维F的线束通过仍被驱动的纺纱装置5形成纱线Y。所产生的纱线Y通过纱线抽吸装置7被抽吸和移除。随后,纺纱装置5的驱动被停止。此外,来自纺纱单元2的满卷装信号驱动构成分离构件20的汽缸20b,以向前推进活塞杆20a。因此,由筒管保持构件14保持的满卷装16与摩擦辊13分离。
根据来自纺纱单元2的满卷装信号,作业台车3移动到形成满卷装16的纺纱单元2,并在纺纱单元2的前面停止。接着,设置在作业台车3上的低速旋转驱动装置18的汽缸18e被启动,以缩回活塞杆18e1。因此,与转动臂18b相连的杠杆18d被旋转移动,以将位于基本垂直备用位置的转动臂18b枢转到基本水平的启动位置。这使得置于枢转臂18b引导末端部分的辊18b2抵靠着与摩擦辊13分离的满卷装16。在这种状态下,电机18f未被驱动,因此辊18b2未旋转。因此,辊18b2紧靠着满卷装16,以在与摩擦辊13分离后立即停止满卷装16的惯性旋转。在满卷装16的惯性旋转已经被停止之后,汽缸18e被启动,以推进活塞杆18e,以便旋转移动与枢转臂18b相连的杠杆18d。因此,位于基本水平工作位置的枢轴转动杆18b返回到基本垂直备用位置。随后,置于作业台车3上的一个保持臂延伸构件(图中未示出)向外移动筒管保持构件14的一个保持臂14a,以松开由筒管保持构件14保持的满卷装16。满卷装16因而被置于一输送装置例如一皮带输送器(图中未示出)上。接着,置于作业台车3上的一筒管供给装置(图中未示出)允许筒管保持构件14保持筒管15。
如上所述,在满卷装16已经从筒管保持构件14卸下并且筒管保持构件14已经保持住筒管15之后,来自置于作业台车3上的一个控制部分的指令启动设置在作业台车3上的前进和缩回构件38,以推进活塞杆38a。接着,如图11中由一长线和两短线构成的虚线所示,推杆38b推进活动导杆23。之后,根据一个显示作业台车3已经到达纺纱单元2的信号,例如马达的驱动构件M5通过驱动位于纺纱单元2中的基片D2被驱动。几乎同时,当构成纱线松弛消除装置10的松弛消除辊21和杆状构件22就位时,抽吸管17向上旋转,以使抽吸管17中的抽吸口17a靠近纺纱装置5中的纱线送出口定位。
此外,停止的后罗拉4a和第三罗拉4b被重新启动,以将纤维束F喂入几乎与后罗拉4a和第三罗拉4b的重新驱动同时被驱动的纺纱装置5中,以重新开始纺纱。纺纱装置5被重新驱动,并且由纺纱装置5纺制的纱线Y被抽吸并进入抽吸管17中。因此,抽吸管17向下旋转并在其备用位置停止。
接着,置于作业台车3上的控制部分给出一个指令,以启动前进和缩回构件38向后移动与活塞杆38a相连的推杆38b。因此,在弹性构件的推动力作用下,活动导杆23返回到如图11中实线所示的备用位置(后退位置)。因此,如图12A、12B和13所示,由纺纱装置5纺制的纱线Y被捕获在与松弛消除辊21一起旋转的杆状构件22的纱线捕捉部分22c上。然后,纱线Y绕着松弛消除辊21的外周被引导,并因而卷绕在松弛消除辊21上。
随后,上述线束卷绕装置19被启动。现在参考附图5和6,将描述由线束卷绕装置19执行的线束卷绕操作。
在线束卷绕装置19开始线束卷绕操作之前,置于作业台车3上的低速旋转驱动装置18的汽缸18e被重新启动,以缩回活塞杆18e1。因此,与枢转臂18b相连的杠杆18d被旋转移动,以将处于基本垂直的备用位置的枢转臂18b转动到基本水平的启动位置。因此,置于枢转臂18b2的引导端部处的辊18b2与筒管15接触,该筒管15与摩擦辊13分离并且也由筒管保持构件14保持,以使筒管以低速并沿与正常纺纱相同的方向旋转。在此使用的术语“低速”指通过低速旋转驱动装置18旋转的筒管15的外周速度(筒管15的外周表面速度),该速度比筒管15与摩擦辊接触着而旋转时的速度低,也就是说,该速度比在正常纺纱期间发生的筒管15的外周速度(筒管15的外周表面速度)低。
随后,纱线保持构件19A从实线所示的位置朝着纱线保持构件19B水平地旋转运动。在抽吸管19中抽吸和捕获到的纱线Y因此被锁定在纱线配合钩19b上,并接着被移动至纱线保持构件19B。纱线Y因而被送至纱线保持构件19B的纱线配合爪19c。然后,纱线引导构件19C向下旋转,以与在纱线保持构件19B的纱线锁定爪19c和抽吸管19之间延伸的纱线Y配合,而且纱线配合凹入部分19g1形成在置于纱线引导构件19C中的移动引导板19g中。该纱线引导构件19C进一步向下旋转,以使与纱线Y配合的移动引导板19g靠近筒管保持构件14的一保持臂14b。这一系列的操作使纱线Y从纱线保持构件19B的纱线锁定爪19c脱离,并使之在移动引导板19g的配合凹入部分19g1和抽吸管17之间延伸。此外,纱线Y再次抵靠纱线引导片19i并与形成于纱线引导片19I中的纱线配合凹入部分19i1配合。
接着,汽缸19h被启动,以推动活塞杆而降低移动引导板19g。接着,在移动引导扳19g的配合凹入部分19g1和抽吸管17之间延伸的纱线Y接近筒管保持器14b1的外周。因此,绕筒管保持器14b1的外周部分形成的纱线捕获凹入部分14b2锁定在移动引导板19g的纱线配合凹入部分19g1和纱线引导片19i的配合凹入部分19i1之间延伸的纱线Y。随后,筒管15和筒管保持器14b1旋转,以将纱线Y引导至绕筒管保持器14b1的外周部分形成的纱线捕获凹入部分14b2。然后,纱线Y被保持和捕获在纱线捕获凹入部分14b2中,并然后卷绕到筒管15上。随后,筒管15和筒管保持器14b1进一步旋转,以使位于移动引导板19g的纱线配合凹入部分19g1和绕筒管保持器14b1的外周部分形成的纱线捕获凹入部分14b2之间的纱线抵靠着与保持臂14b相连的切断器14c。然后,纱线Y被切断。随后,在通过上述线束卷绕装置19执行线束卷绕期间,由筒管保持构件14保持的筒管15最初通过低速旋转驱动装置18的辊19b2以低速并沿与正常卷绕方向相同的方向旋转。因此,已经卷绕在松弛消除辊21上的纱线Y被卷绕到正低速旋转的筒管15上,以形成线束。接着,随着移动引导片19g被降低,低速旋转驱动装置18的汽缸18e被启动,以推进活塞杆18e1而旋转移动与枢转臂18b相连的杠杆18d。因此,处于基本水平的启动位置的枢转臂18b返回到基本垂直的备用位置。接着,分离构件20通过摩擦辊13接触筒管15,以形成一个具有足够量的纱线Y的线束卷绕。与切断器14c抵靠并由其切断的纱线Y通过抽吸管17被抽吸并移除。通过这种方式,线束卷绕被形成在锥形筒管15的一个较大直径部分15a中的一个预定线束卷绕位置上。
随后,卷绕成为线束的纱线Y被送至一横动装置(图中未示出)的一个横动导向件T1。其后,纱线Y卷绕在筒管15上,同时通过横动装置的横动导向件T1横向往复运动,以形成卷装16。在线束卷绕操作已经完成之后,构成线束卷绕装置19的纱线保持构件19A和纱线末端引导构件19C返回它们的备用位置。
如上所述,在由线束卷绕装置19执行的线束卷绕期间,筒管15最初通过低速旋转驱动装置18以低速并沿与正常纺纱方向相同的方向旋转。此外,卷绕并保持在松弛消除辊21上的纱线Y被用于线束卷绕,以代替由高速纺纱装置5纺制的纱线Y。因此,在线束卷绕操作期间,直到纱线被捕获在筒管保持器14b1的纱线捕获凹入部分14b2中为止,纱线保持构件19A和其它构件共同拉出保持在松弛消除辊21上的纱线Y。这使纱线Y的运行可以基本上被停止。因此,与正在运行的纱线的保持和发送相比,构件可以被自由布置,并且可以使用任意的操作定时。这样便提高了纱线捕获并因此进行的线束卷绕的成功率。
此外,当纱线Y在纱线捕获之后通过低速旋转驱动装置18卷绕时,卷绕成线束的纱线Y在卷绕开始之后以低速运行预定的匝数(例如1或2)。因此,和在与摩擦辊13接触的筒管15上执行并且最初以高速旋转的传统线束卷绕相比,有可能减小纱线Y的张力在纱线捕获前(当纱线运行保持停止时)和纱线捕获后的差异。因而可防止纱线Y在纱线捕获之后立即被牵伸和断裂。这样可提高线束卷绕的成功率。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所有的线束卷绕以低的纱线运行速度执行,线束卷绕操作将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然而,即使纱线Y以预定数量的初始卷绕被卷绕成线束,并且筒管15随后与摩擦辊13接触并以高速旋转,也可防止纱线Y被牵伸和断裂。因此,在线束卷绕之后,筒管15的旋转驱动可以从低速旋转驱动装置18切换至摩擦辊13。
如果一个如图5和6中所示的锥形筒管15被用于在较大直径部分15a一侧形成一个线束卷绕,则即使摩擦辊13以相同的速度旋转,筒管15的外周表面速度将高于圆柱状筒管的外周表面速度。假定纺制纱线Y被直接捕获并以与摩擦辊13接触的筒管15的较大直径部分15a处的外周速度卷绕成线束。那么,卷绕速度高于纺纱速度,这样纺制纱线Y的供给将跟不上线束卷绕的卷绕速度。结果,纱线Y可能被拉伸和断裂。因此,根据本发明,将被卷绕成为线束的纱线Y被预卷绕到松弛消除辊21上,以在其上保持足够数量的纱线Y。因此,在线束卷绕期间,所需数量的纱线Y从松弛消除辊21上退卷。因此,即使线束卷绕在较大直径部分15a一侧进行,也可避免来自纺纱侧的纱线Y供给的短缺,以防止纱线Y被拉伸和断裂。
如上所述,在线束卷绕操作期间,由纺纱装置5产生并喂入的纱线Y被卷绕在松弛消除辊21上。随后,纱线Y连续卷绕到被连续驱动的松弛消除装置10的松弛消除辊21上。被卷绕到筒管15或卷装16上的纱线Y的卷绕速度被设定为略微高于由纺纱装置5纺制纱线Y的纺纱速度,以便在纱线Y上施加适当的张力。因此,在纱线松弛消除装置10和卷绕装置12之间的纱线Y的张力上升超过一个特定值,以在纱线Y上施加一个将纱线Y拉至卷绕装置1的力。因此,在纱线松弛消除装置10和卷绕装置12之间的纱线Y的张力导致一个作用在杆状构件22上的预定载荷。当该预定载荷因此作用在杆状构件22上时,杆状构件22开始抵抗着由松弛消除辊21传递的力而独立旋转,该松弛消除辊21沿由纺纱装置5纺制的纱线Y的卷绕方向旋转。卷绕并保持在松弛消除辊21上的纱线Y通过下游侧导纱器从松弛消除辊21上被逐步拉出并退卷。另一方面,如果卷绕速度在杆状构件22和卷绕装置12之间升高,则杆状构件22将独立于松弛消除辊21并沿与松弛消除辊21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这减小了在杆状构件22和卷绕装置12之间的纱线Y的张力,否则该张力将上升。因此,可以始终使从松弛消除辊21退卷的纱线Y的退卷张力保持一致。因而,特别是在线束卷绕期间,一个适当的保持力可以施加在筒管15上以用于线束卷绕。这样便防止了线束在线束卷绕操作后变得松弛。
如图13所示,纱线穿过的下游侧导纱器36处于在其引导端P一侧的松弛消除辊21的中心轴线的延长线上。其原因将在下面描述。
当纱线Y从松弛消除辊21退卷时,如果纱线所穿过的下游侧导纱器36的位置偏离松弛消除辊21中心轴线的延长线,那么根据纱线Y离开松弛消除辊21的位置,该位置和下游侧导纱器36之间的距离可能发生变化,并因而纱线Y从松弛消除辊21退卷的退卷张力可能发生变化。如果纱线穿过的下游侧导纱器36的位置非常大地偏离松弛消除辊21中心轴线的延长线,那么可能绕松弛消除辊21施加一个力,其利用松弛消除辊21的旋转力以卷绕否则将卷绕成为卷装的纱线Y。
假定将纱线Y卷绕成为卷装16的操作已经重新开始。那么,如果在正常卷绕状态下,纱线Y未被卷绕在松弛消除辊21上,但是卷绕和保持在松弛消除辊21上的纱线Y由于某些原因被消耗殆尽,则由于从松弛消除辊21获得的旋转力与运行纱线Y的张力之间的平衡,杆状构件22a在如图12中所示的位置与纱线Y保持配合。如果在正常纺纱状态下,纱线Y未被卷绕在松弛消除辊21上而是被保持原样,其在卷绕成为卷装16之前与杆状构件22的纱线捕获部分22c接触着运行。因此,纱线Y的质量可能被纱线Y和杆状构件22的纱线捕获部分22c之间的摩擦所影响。因此,如果卷绕并保持在松弛消除辊21上的纱线Y被耗尽,松弛消除辊21反向旋转过约180度,以将杆状构件22的纱线捕获部分22c移动到一个与纱线不接触的位置,如图11中交替的一长、两短虚线所示。随后,松弛消除装置10的驱动以及松弛消除辊21的旋转被停止。这可以防止纱线Y与杆状构件22接触所造成的退化。
用于如上所述的松弛消除辊21的反向旋转的定时控制可以被调节,例如通过计时器控制。特别的,可以进行这样的设定,以使一旦从松弛消除装置10中的纱线松弛消除操作开始起松弛消除辊21的旋转已经达到预定的时间,松弛消除辊21便自动反向旋转并且然后被停止。
或者,一张力传感器可以设置在松弛消除辊21的上游或下游的适当位置,以检测被卷绕纱线的张力。那么,一旦张力值达到特定条件,可以确定松弛消除辊21上的纱线Y已经完全耗尽。因此,松弛消除辊21可以反向旋转并然后被停止。
或者,如果例如使用如图5和6中示出的锥形筒管15,则在纺纱装置5的正常纺纱状态下,纱线松弛消除装置10可以始终被启动,以连续旋转松弛消除辊21。在这种情况下,提供与上述分离构件20不同的一分离构件。在卷绕到松弛消除辊21上纱线Y的数量已经达到一个预定或更小的值或变为零之后的一个预定时间,分离构件被驱动,以使卷装16与摩擦辊13分离,以暂时减小卷装16的旋转速度。卷绕成为卷装16的纱线Y的卷绕速度被减小到小于由纺纱装置5纺制纱线Y的纺纱速度,以提高卷绕到松弛消除辊21上的纱线Y的数量。如果卷绕到松弛消除辊21上的纱线Y的数量达到一个预定值,分离构件使卷装16与摩擦辊13接触,以继续将纱线Y卷绕成卷装16。该操作用于保持卷绕在松弛消除辊21上的预定数量的纱线Y。或者,可以在每一个纺纱单元中提供一马达,以旋转驱动摩擦辊13,从而适当地控制其加速和减速。
通过因此保持卷绕在松弛消除辊21上的纱线Y的数量,可以独立于松弛消除辊21地旋转杆状构件22,以吸收在锥形筒管15或锥形卷装16的较大直径部分15a和较小直径部分15b之间的纱线张力差异,该差异可能由当纱线卷绕到锥形筒管15上以形成锥形卷装16时较大直径部分15a和较小直径部分15b所造成。因此,纱线Y的卷绕张力可以始终保持基本不变。
图14显示了用于启动分离构件20的定时设计、用于启动低速旋转驱动装置18的定时设计、用于停止后罗拉4a和第三罗拉4b驱动的定时设计、用于向前和向后移动活动导纱器23的定时设计、以及用于停止松弛消除辊21旋转的定时设计。
如果任一纺纱单元21探测到卷装16已满,牵伸装置4的后罗拉4a和第三罗拉4b的旋转被停止。随后,分离构件20(汽缸20b)被启动,以使满卷装16与摩擦辊13分离(时间T1)。接着,低速旋转驱动装置18被启动,以将枢转臂18b转动到其基本水平启动位置而与不旋转的辊18b2邻接,并抵靠与摩擦辊13分离的满卷装16(时间T2)。满卷装16的惯性转动因而被停止。随后,满卷装16从筒管保持构件14上卸下,并且一个新的筒管15被安装到筒管保持构件14中。此后,低速旋转驱动装置18的枢转臂18b返回到其备用位置(时间T3)。分离构件20仍然处于激活状态,因此甚至在筒管保持构件14已经保持住筒管15后,筒管15不与摩擦辊13接触。
在线束卷绕操作中,前进和缩回构件38被启动,以将可移动导纱器23置于其前进位置(时间T4)。此外,在后罗拉4a和第三罗拉4b的驱动被重新启动之前,抽吸管17中的抽吸口17a被定位成靠近纺纱装置5的纱线送出口。随后,后罗拉4a和第三罗拉4b的驱动被重新启动,纺纱装置5被重新启动以产生纱线Y。接着,抽吸管17抽吸和捕获由纺纱装置5喂入的纱线Y,并且抽吸管随后旋转向下移动。此外,几乎在后罗拉4a和第三罗拉4b被重新启动的同时,松弛消除辊21被旋转(时间T5)。
在后罗拉4a和第三罗拉4b已经被重新启动之后的一个预定时间后,移动导纱器被向后移动,以绕松弛消除辊21卷绕由纺纱装置5喂入的纱线Y,其中纺纱装置5的驱动已经被重新启动(时间T6)。此后,低速旋转驱动装置18的汽缸18e被重新启动,以将臂18b枢转动到其基本水平启动位置。此外,辊18b2在电机18f的驱动下开始旋转。辊18b2因此紧靠着与摩擦辊13分离的筒管15,以使筒管15以低速旋转(时间T7)。此后,线束卷绕装置19被降低,以执行如上所述的线束卷绕操作(时间T8至T11)。
在线束卷绕已经开始之后(时间T8),线束卷绕以较低速度进行(低速线束卷绕),同时低速旋转驱动装置18的辊18b2与筒管15接触。随后,低速旋转驱动装置18的汽缸18e被启动,以将枢转臂18b返回到其基本垂直备用位置(时间T9)。接着,分离构件20使筒管15与摩擦辊13接触(时间T10)。线束卷绕然后以高速状态执行(高速线束卷绕)。接着,一旦足够的线束卷绕已经完成,移动导纱板19g被升高,以完成线束卷绕。承受线束卷绕的筒管15被带入正常卷绕状态(时间T11)。
在上述实施例中,作业台车3被使用。然而,如果不使用作业台车3,可为每个纺纱单元2提供设置在作业台车3的线束卷绕所需构件,例如抽吸管17、低速旋转驱动装置18、以及前进和缩回构件38。
本发明按照如上方式构造并因而可以产生下述效果。
纺纱机设有松弛消除辊以及纱线捕获构件,该松弛消除辊保持和吸收在纱线捕获装置和纺纱装置之间的纱线松弛,该纱线捕获构件将纱线捕获到松弛消除辊,以绕该松弛消除辊卷绕松弛纱线。此外,提供控制,以便在纱线已经被捕获到松弛消除辊并绕辊卷绕之后,线束卷绕装置将纱线捕捉到筒管保持器。因此,与传统的在筒管上完成的线束卷绕相比,线束卷绕的成功率大大提高。
松弛消除装置具有纱线张力施加构件,其将一预定张力施加到纱线上,该纱线在线束卷绕期间由消除装置供给至线束卷绕位置,以进行线束卷绕操作。这样便防止了用于线束卷绕操作的纱线松弛或者被拉伸和断裂。线束卷绕成功率因此可以被提高。
松弛消除装置具有松弛消除辊,松弛的纱线绕着该松弛消除辊被卷绕,并且纱线张力施加构件被构造成可作为退卷张力施加构件,其可以与松弛消除辊同心旋转,并且当一个预定值或更小的载荷作用在纱线张力施加构件上时,其与松弛消除辊同步旋转,而当一个大于预定值的载荷作用在纱线张力施加构件上时,其独立于松弛消除辊旋转运动,以施加一个预定的纱线张力至从松弛消除辊上退卷的纱线。因而,有可能使从松弛消除辊上退卷的纱线的张力始终保持一致。特别地,在线束卷绕操作期间,一个适当的保持力可以被施加在用于线束卷绕的筒管上。这样便有可能防止例如在线束卷绕操作之后线束卷绕变得松弛。
该纺纱机设有纱线速度限制驱动装置,其在线束卷绕之前,将一定数量的纱线的速度设定成低于用于正常卷绕的卷绕速度,所述一定数量的纱线与从卷绕开始时计算的预定卷绕匝数相对应。因此,线束卷绕成功率可以被提高。此外,线束卷绕操作所需的时间可以被减少。
该卷装形成于锥形筒管上。即使线束卷绕在锥形筒管的较大直径部分上执行,也可以防止纱线在线束卷绕期间被拉伸和断裂。
Claims (8)
1.一种纺纱机,它具有从成束的供给纤维中产生和纺制出纱线的纺纱装置和线束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纺纱机设有一松弛消除辊和一纱线捕获构件,该松弛消除辊保持和吸收在一纱线捕获装置与该纺纱装置之间的松弛纱线,该纱线捕获构件将纱线捕捉到该松弛消除辊上,以使松弛纱线绕着松弛消除辊卷绕,并且提供这样的控制,以在纱线已被捕捉到松弛消除辊上并围绕松弛消除辊卷绕之后,线束卷绕装置将纱线引导至筒管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松弛消除装置具有一纱线张力施加构件,其将一预定张力施加到由松弛消除装置所供给的纱线上,该纱线在线束卷绕期间被供给到线束卷绕位置以进行卷绕操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纺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松弛消除装置具有一松弛消除辊,松弛的纱线绕着该松弛消除辊被卷绕,并且所述纱线张力施加构件为一退绕张力施加构件,其可与松弛消除辊同心转动,并且当一预定数值或更小的负载作用在纱线张力施加构件上时,该退绕张力施加构件可与松弛消除辊同步转动,以及当一大于预定数值的负载作用在纱线张力施加构件上时,该退绕张力施加构件可独立于松弛消除辊转动,以将一预定的纱线张力施加到从松弛消除辊上退绕出的纱线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纺纱机,其特征在于,一传送力调节机构设置在松弛消除辊与退绕张力施加构件之间,以将旋转驱动从松弛消除辊传送至退绕张力施加构件,并且该传送力调节机构具有一传送力调节操作部分,其设置在松弛消除辊与退绕张力施加构件之间的连接处,以用来设定传送力的量值。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纺纱机,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卷绕装置和一纱线速度限制驱动装置,该卷绕装置将由纺纱装置纺制出的纱线卷绕成一卷装,该纱线速度限制驱动装置在线束卷绕之前将一定量的纱线的速度设定为低于正常卷绕时的卷绕速度,该一定量的纱线对应于从卷绕开始起计预定数目的卷绕匝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纺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纱线速度限制驱动装置包括一可转动驱动的辊和一臂状构件,该臂状构件可使所述辊在一抵靠筒管的位置与一备用位置之间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纺纱机,其特征在于,在转动驱动停止时,该纱线速度限制驱动装置的辊抵靠在一个满卷装上,以制动满卷装的惯性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纺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卷绕形成于一个锥形筒管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067526/2003 | 2003-03-13 | ||
JP2003067526A JP3700706B2 (ja) | 2003-03-13 | 2003-03-13 | 紡績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530478A true CN1530478A (zh) | 2004-09-22 |
CN100497774C CN100497774C (zh) | 2009-06-10 |
Family
ID=327679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410030420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97774C (zh) | 2003-03-13 | 2004-03-15 | 纺纱机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1457448A3 (zh) |
JP (1) | JP3700706B2 (zh) |
CN (1) | CN100497774C (zh) |
Cited By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68873B (zh) * | 2006-10-23 | 2011-03-23 |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 具有纱线松弛去除装置的纺纱机 |
CN102021688A (zh) * | 2009-09-18 | 2011-04-20 |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 纺纱机械 |
CN101374746B (zh) * | 2006-01-30 | 2012-03-21 | 东丽株式会社 | 纱条横动导纱器 |
CN103014939A (zh) * | 2011-09-20 | 2013-04-03 |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 纺纱单元以及纺纱装置 |
CN104088041A (zh) * | 2010-04-22 | 2014-10-08 |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 纺纱机 |
CN104787616A (zh) * | 2013-12-20 | 2015-07-22 | 里特捷克有限公司 | 用于纺织机器的滚筒中间存储器装置 |
CN103014942B (zh) * | 2011-09-21 | 2016-06-01 |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 纺纱机 |
CN103510209B (zh) * | 2012-06-28 | 2017-04-26 |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 纤维机械 |
CN106927300A (zh) * | 2017-04-12 | 2017-07-07 | 佛山职业技术学院 | 一种送线装置 |
CN109335871A (zh) * | 2018-11-22 | 2019-02-15 | 卓郎(江苏)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 具有纱卷倒转驱动装置的纺织机械及其纺纱方法 |
CN109911694A (zh) * | 2017-12-12 | 2019-06-21 |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 纱线卷取机、纱线卷取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
CN112093584A (zh) * | 2019-06-18 | 2020-12-18 | 卓郎纺织解决方案两合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无结连接两个纱线头的纱线连接装置 |
CN115074896A (zh) * | 2021-08-17 | 2022-09-20 | 深圳市海弘装备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丝线限位装置及其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6306588A (ja) * | 2005-04-28 | 2006-11-09 | Murata Mach Ltd | 繊維機械における糸の弛み取り装置 |
JP2013067882A (ja) * | 2011-09-21 | 2013-04-18 | Murata Mach Ltd | 糸巻取機、及び紡績糸の製造方法 |
JP2013067484A (ja) * | 2011-09-21 | 2013-04-18 | Murata Machinery Ltd | 紡績機 |
CZ2012479A3 (cs) | 2012-07-12 | 2013-06-05 | Rieter Cz S.R.O. | Bubnový mezizásobník príze na pracovním míste textilního stroje a zpusob jeho rízení |
CN109632486A (zh) * | 2019-01-14 | 2019-04-16 | 长乐恒申合纤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氨纶退绕性能检测装置及其方法 |
CN110240013B (zh) * | 2019-05-27 | 2023-12-22 | 张家港锦亿化纤有限公司 | 一种涤纶丝制品用生产中卷收设备 |
JP2021075812A (ja) * | 2019-11-07 | 2021-05-20 |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 紡績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047937B2 (ja) * | 1980-10-17 | 1985-10-24 |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 糸継台車を備えた紡績装置 |
US4553709A (en) * | 1982-10-16 | 1985-11-19 | Schubert & Salzer | Yarn accumulator |
DE3238376C2 (de) * | 1982-10-16 | 1984-08-09 | Schubert & Salzer Maschinenfabrik Ag, 8070 Ingolstadt | Fadenspeicher |
JPS6290333A (ja) * | 1985-10-14 | 1987-04-24 | Toray Ind Inc | 自動糸継ぎ玉揚げ装置 |
DE4104863A1 (de) * | 1991-02-16 | 1992-08-20 | Fritz Stahlecker | Vorrichtung zum zwischenspeichern eines fadens |
JP2001159039A (ja) * | 1999-11-25 | 2001-06-12 | Murata Mach Ltd | 糸継ぎ装置 |
DE10124270A1 (de) * | 2001-05-18 | 2002-12-05 | Volkmann Gmbh | Verfahren zum "Wiederinbetriebsetzen einer Zwirneinrichtung nach einem Fadenbruch" |
-
2003
- 2003-03-13 JP JP2003067526A patent/JP3700706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4
- 2004-03-03 EP EP04004984A patent/EP1457448A3/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4-03-15 CN CNB2004100304200A patent/CN100497774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374746B (zh) * | 2006-01-30 | 2012-03-21 | 东丽株式会社 | 纱条横动导纱器 |
CN101168873B (zh) * | 2006-10-23 | 2011-03-23 |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 具有纱线松弛去除装置的纺纱机 |
CN102021688A (zh) * | 2009-09-18 | 2011-04-20 |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 纺纱机械 |
CN104328539A (zh) * | 2009-09-18 | 2015-02-04 |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 纺纱单元、纺纱机械以及纺纱机械中的洗涤剂供给方法 |
CN105568445B (zh) * | 2009-09-18 | 2018-05-01 |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 纺纱单元以及纺纱机械 |
CN105568445A (zh) * | 2009-09-18 | 2016-05-11 |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 纺纱单元以及纺纱机械 |
CN102021688B (zh) * | 2009-09-18 | 2016-10-05 |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 纺纱机械 |
CN104088041A (zh) * | 2010-04-22 | 2014-10-08 |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 纺纱机 |
CN103014939B (zh) * | 2011-09-20 | 2017-10-13 |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 纺纱单元以及纺纱装置 |
CN103014939A (zh) * | 2011-09-20 | 2013-04-03 |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 纺纱单元以及纺纱装置 |
CN103014942B (zh) * | 2011-09-21 | 2016-06-01 |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 纺纱机 |
CN103510209B (zh) * | 2012-06-28 | 2017-04-26 |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 纤维机械 |
CN104787616A (zh) * | 2013-12-20 | 2015-07-22 | 里特捷克有限公司 | 用于纺织机器的滚筒中间存储器装置 |
CN104787616B (zh) * | 2013-12-20 | 2019-12-10 | 里特捷克有限公司 | 用于纺织机器的滚筒中间存储器装置 |
CN106927300A (zh) * | 2017-04-12 | 2017-07-07 | 佛山职业技术学院 | 一种送线装置 |
CN109911694A (zh) * | 2017-12-12 | 2019-06-21 |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 纱线卷取机、纱线卷取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
CN109911694B (zh) * | 2017-12-12 | 2021-11-30 |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 纱线卷取机、纱线卷取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
CN109335871A (zh) * | 2018-11-22 | 2019-02-15 | 卓郎(江苏)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 具有纱卷倒转驱动装置的纺织机械及其纺纱方法 |
CN112093584A (zh) * | 2019-06-18 | 2020-12-18 | 卓郎纺织解决方案两合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无结连接两个纱线头的纱线连接装置 |
CN112093584B (zh) * | 2019-06-18 | 2022-08-30 | 卓郎纺织解决方案两合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无结连接两个纱线头的纱线连接装置 |
CN115074896A (zh) * | 2021-08-17 | 2022-09-20 | 深圳市海弘装备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丝线限位装置及其方法 |
CN115074896B (zh) * | 2021-08-17 | 2024-06-07 | 深圳市海弘装备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丝线限位装置及其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0497774C (zh) | 2009-06-10 |
JP2004277031A (ja) | 2004-10-07 |
JP3700706B2 (ja) | 2005-09-28 |
EP1457448A2 (en) | 2004-09-15 |
EP1457448A3 (en) | 2005-04-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497774C (zh) | 纺纱机 | |
CN103787150B (zh) | 纱线卷取机以及纱线卷取方法 | |
CN101994176B (zh) | 纺纱机械 | |
CN102452583B (zh) | 落纱装置以及具备该落纱装置的绕纱机 | |
CN1162315C (zh) | 在卷筒更换时用来引导和切断输入的长丝的装置和方法 | |
CN1405374A (zh) | 自由端气流纺纱机 | |
CN101994174B (zh) | 纺纱机械 | |
CN1405377A (zh) | 气流纺纱机重新接头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2453987B (zh) | 绕纱机 | |
CN1094462C (zh) | 用于引导和切断连续输入长丝的装置和方法 | |
CN103010816B (zh) | 纱线卷取机 | |
CN109850677A (zh) | 摇绞机 | |
CN101994175A (zh) | 纺纱机械以及残留于纱线贮存罗拉的细纱的除去方法 | |
CN101469468A (zh) | 纺纱机械 | |
CN1688500A (zh) | 横动设备 | |
CN1267592C (zh) | 抑制气圈的纺纱方法和装置 | |
CN1861507A (zh) | 自动络纱机的落纱装置 | |
CN1159492A (zh) | 在气流纺纱机上纱线生头的方法以及装置 | |
CN105645178B (zh) | 纱线卷取机 | |
JP2865836B2 (ja) | フライヤ粗紡機において粗糸を切断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 |
CN209685012U (zh) | 摇绞机 | |
CN1530309A (zh) | 纱线卷取机 | |
CN1251951C (zh) | 合成纤维的卷绕方法和装置以及纱线卷装的使用方法 | |
CN103898641B (zh) | 纺纱机 | |
CN1313343C (zh) | 卷曲变形机和用于行进中的长丝生头的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610 Termination date: 201803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