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16076A - 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及供血不足的药物、药物制备方法及制剂 - Google Patents
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及供血不足的药物、药物制备方法及制剂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616076A CN1616076A CNA2004100646689A CN200410064668A CN1616076A CN 1616076 A CN1616076 A CN 1616076A CN A2004100646689 A CNA2004100646689 A CN A2004100646689A CN 200410064668 A CN200410064668 A CN 200410064668A CN 1616076 A CN1616076 A CN 161607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anoderma
- powder
- pheretima
- medicine
- extractu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及供血不足的药物、药物制备方法及制剂,其特征是原料药组成为:灵芝、银杏叶、淫羊藿、葛根、川芎、丹参、山楂和地龙。它可以制备为各种口服剂型和注射剂型。本发明药物具有益气活血、化淤通络、降脂消栓、醒脑开窍的作用,并能增强免疫功能。治疗脑外伤、中风(包括脑血栓、脑栓塞、脑出血)、冠心病、高血脂、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脉管炎、颈椎病骨质增生、椎尖盘突出症等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及供血不足见效快,临床痊愈、显效率高,远期疗效显著。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治疗脑外伤、脑血栓、脑栓塞、脑出血、冠心病、高血脂、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脉管炎、颈椎病骨质增生、椎尖盘突出症等心脑血管病及供血不足的药物、其制备方法及制剂,属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对于脑外伤、脑血栓、脑栓塞、脑出血、冠心病、高血脂、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脉管炎、颈椎病骨质增生、椎尖盘突出症等心脑血管病及供血不足治疗,不论是口服中成药,复方丹参片、步长脑心通胶襄和通心络胶襄,还是口服西药,维脑路通、西比林、硝笨地平、尼群地平都只能缓解症状,远期疗效差,大多数病人常期服药都无法解决复发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避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及供血不足的药物,以期更为有效地治疗脑外伤、脑血栓、脑栓塞、脑出血、冠心病、高血脂、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脉管炎、颈椎病骨质增生、椎尖盘突出症等。
本发明同时提供药物的制备方法及制剂。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药物的特点是:按重量份的原料药组成为:灵芝6~25、银杏叶6~30、淫羊藿6~15、葛根6~30、川芎6~30、丹参6~30、山楂6~30、地龙5~15。
本发明药物制备方法的特点是按如下步骤操作:
a、按配伍称取各原料药备用;
b、取地龙,醋炙法炮制;取30-80%灵芝粉碎成120目得灵芝细粉;将淫羊藿、银杏叶、葛根用50~90%乙醇回流提取三次,滤过,回收乙醇,浓缩至80℃下的相对密度为1.25的浸膏;余下的灵芝粉碎成10目得灵芝粗粉,灵芝粗粉与川芎、丹参、山楂和地龙按重量份加水3-8倍量煎煮三次,合并煎液滤过,浓缩至80℃下的相对密度为1.15的浸膏;
c、将由上述步骤b所得的各浸膏及灵芝细粉合并,加入常规辅料后,减压干燥,制得干浸膏即为药物活性组成。
本发明药物的特点还在于按重量份的原料药组成为:灵芝6~25、银杏叶6~30、淫羊藿6~15、葛根6~30、川芎6~30、丹参6~30、山楂6~30、地龙5~1、水蛭6~25、红花3~15、三七3~15。
本发明药物的制备方法的特点也在于按如下步骤操作:
a、按配伍称取各原料药备用;
b、取地龙,醋炙法炮制;取30-80%灵芝粉碎成120目得灵芝细粉;将淫羊藿、银杏叶、葛根用50~90%乙醇回流提取三次,滤过,回收乙醇,浓缩至80℃下的相对密度为1.25的浸膏;余下部分的灵芝粉碎成10目得灵芝粗粉;红花加1.7倍95℃以上的沸水漫泡1小时过滤,第二次加1.5倍95℃以上的沸水漫泡1小时过滤,合并得红花滤液,分离红花药渣;红花药渣与川芎、丹参、山楂、地龙、水蛭、三七及灵芝粗粉按重量份加水3-8倍量煎煮三次,合并煎液及红花滤液,滤过,浓缩至80℃下的相对密度为1.15的浸膏;
c、将由上述步骤b所得的各浸膏及灵芝细粉合并,加入常规辅料后,减压干燥,制得干浸膏即为药物活性组成。
本发明药物的特点还在于按重量份的原料药组成为:灵芝6~25、银杏叶6~30、淫羊藿6~15、葛根6~30、川芎6~30、丹参6~30、山楂6~30、地龙5~1、水蛭6~25、红花3~15、三七3~15、冰片0.1~5。
本发明药物制备方法的特点也在于按如下步骤操作:
a、按配伍称取各原料药备用;
b、取地龙,醋炙法炮制;取5-40%灵芝粉碎成120目得灵芝细粉;取冰片粉碎成150目冰片细粉;将淫羊藿、银杏叶、葛根用50~90%乙醇回流提取三次,滤过,回收乙醇,浓缩至80℃下的相对密度为1.25的浸膏;余下部分灵芝粉碎成10目得灵芝粗粉、红花加1.7倍95℃以上的沸水漫泡1小时过滤,第二次加1.5倍95℃以上的沸水漫泡1小时过滤,合并得红花滤液,分离红花药渣,红花药渣与川芎、丹参、山楂、地龙、水蛭、三七及灵芝粗粉按重量份加水3-8倍量煎煮三次,合并煎液及红花滤液,滤过,浓缩至80℃下的相对密度为1.15的浸膏;
c、将由上述步骤b所得的各浸膏及灵芝、冰片细粉合并,加入常规辅料后,减压干燥,制得干浸膏即为药物活性组成。
本发明药物制剂的特点是其制剂包括口服剂型和注射剂型。
冠心病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暂时性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发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适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症。属于中医胸痹、心痛等病症范畴。
高血压病是以动脉血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属于中医学眩晕、头痛等病症范畴。
高脂血症是以血浆脂质浓度增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在血液循环中,血脂一般与血载脂蛋白结合成脂蛋白参与运转和代谢,故高脂血症常反映于高脂蛋白血症。属中医痰浊等范畴。
中风病又名卒中,是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逐、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症,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急性脑血管病。
颈椎病系颈椎及其附属结构退行性改变,刺激或压迫相关组织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体证。本病属于中医学痹证、痿证、头痛、眩晕等范畴。
针对上种五种病症,本发明所采用的药物组成中灵芝,甘、平。归心、肺、肝、肾经。补气安神,银杏叶,甘、苦、涩、平。归心经。活血化瘀、止痛。淫羊藿,辛、甘、温,归肝、肾经,补肾阳、强筋骨。葛根,甘、辛、凉。主治高血压颈项强痛。川芎,辛、温。归肝、胆、心包经。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丹参苦,微寒。归心、肝经。祛瘀止痛,活血通络,清心除烦。山楂酸、甘。主治心腹刺痛、高脂血症。地龙,咸,寒。归肝、脾、膀胱经。清热定惊,通络。主治:高血压,肢体麻木,半身不遂。本方各药都有协同作用,具有益气活血、化瘀通络、降脂消栓、醒脑开窍的作用,并能增强免疫功能。如能增加水蛭、红花、三七、冰片四味药且益气活血、化瘀通络、降脂消栓、醒脑开窍的作用更强。疗效更好。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将上述中药进行配伍,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长期的临床应用中已得到体现:
治疗药物:选择实施例1制备的胶囊制剂,每粒含0.4克(内含生药1.29克)
功能:益气活血、化瘀通络、降脂消栓、醒脑开窍。
主治:胸痛、胸闷、心悸气短,头痛、眩晕、失语、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肢软无力、手足麻木、视物模糊,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弦涩。
治疗方法:口服:一日三次,一次五粒,一个月为一个疗程。
病例选择标准和疗效判断: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卫生部1993年发布)
中医证候疗效评定
□ | 临床控制 | 主要症状基本消失,临床症状积分值下降≥90%. |
□ | 显效 | 主要病症明显改善,临床症状积分值下降≥60%≤89%. |
□ | 有效 | 主要症状有所缓解,临床症状积分值下降≥30%≤59%. |
□ | 无效 | 主要症状无明显改善,临床症状积分值下降<30%. |
中医单项症状疗效判定标准
□ | 临床控制 | 症状疗后基本消失,临床症状积分值下降≥90%. |
□ | 显效 | 病症疗后明显改善,临床症状积分值下降≥60%≤89%. |
□ | 有效 | 症状疗后有所缓解,临床症状积分值下降≥30%≤59%. |
□ | 无效 | 症状疗后无明显改善,临床症状积分值下降<30%. |
经治冠心病心绞痛375例,其中临床控制275例、显效63例、有效34例、无效3例。其中,临床控制、显效率达到90%。
经治高血压病头痛225例,其中临床控制205例、显效8例、有效7例、无效5例。其中,临床控制、显效率达到94.6%。
经治高脂血症357例,其中临床控制302例、显效41例、有效8例、无效6例。其中,临床控制、显效率达到96%。
经治中风病42例,其中临床控制9例、显效19例、有效10例、无效4例。其中,临床控制、显效率达到66.66%。
经治颈椎病78例,其中临床控制25例、显效41例、有效8例、无效4例。其中,临床控制、显效率达到84.6%。
病例1:黄达仁、男、55岁、98年4日5日就诊,自述眩晕,头痛,心悸不安,舌质红、苔黄,脉弦涩。血脂检查:血清CT6.50mmol/L,TG87mmol/L服用本发明胶囊制剂15后,症状明显好转,30天后症状全部消失。血脂检查:血清CT4.80mmol/L,TG65mmol/L达到临床控制标准。
病例2:李发友、男、45岁、97年10月12日就诊,自述胸痛、胸闷、心悸气短,舌淡紫,脉涩。心电图S-T段,直立T波平坦,平坦T波倒置。服本发明胶囊制剂10后,症状明显好转,30天后症状大部分消失。连服三个月心电图正常。临床控制。至今未見复发。
病例3:张中来、男、45岁、99年4月6日就诊。自述高血压病头痛多年,经常服多种西药都不能阻止发作。服用本发明胶囊制剂,一天三次,一次五粒,一个月就获显效,连服三个月临床控制。至今未見头痛复发。
病例4:汪力伟、男、59岁、97年12月17日就诊。自述中风病半年、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红,脉涩。服用本发明胶囊制剂,一天三次,一次五粒,二个月就获显效,连服六个月临床控制。现在能参加体力劳动。
病例5:汪美珍、女、58岁、2001年10月9日就诊。自述患颈椎病20多年、经常发作。头痛、眩晕、上肢麻木,无力。服用本发明胶囊制剂,一天三次,一次五粒,15就获显效,连服3个月临床体症基本消失,随访一年未見复发。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中,按重量份的药物配方为:灵芝6~25、银杏叶6~30、淫羊藿6~15、葛根6~30、川芎6~30、丹参6~30、山楂6~30、地龙5~15。
其按重量份的较佳配方如表1所列:
表1:
灵芝 | 银杏叶 | 淫羊藿 | 葛根 | 川芎 | 丹参 | 山楂 | 地龙 | |
1 | 6.0 | 6.0 | 6.0 | 9.0 | 6.0 | 9.0 | 6.0 | 5.0 |
2 | 18.6 | 18.6 | 13.6 | 18.6 | 18.6 | 18.6 | 18.6 | 13.6 |
3 | 25.0 | 30.0 | 15.0 | 30.0 | 30.0 | 30.0 | 30.0 | 15.0 |
其按重量份的优选配方为:灵芝11.5、银杏叶11.5、淫羊藿11.5、葛根17.5、川芎11.5、丹参17.5、山楂11.5、地龙11.5。针对该配方的制备方法如下述实施例1至实施例6:
实施例1,胶囊剂的制备:
步骤1、取地龙,按2000年版一部药典照醋炙法(附录IID)炮制。将淫羊藿、银杏叶、葛根用50~90%乙醇回流提取三次,滤过,回收乙醇,浓缩至80℃下的相对密度为1.25的浸膏;取50%灵芝粉碎成10目灵芝粗粉,灵芝粗粉与川芎、丹参、山楂和地龙按重量份加水5倍煎煮三次,合并煎液滤过,浓缩至80℃下的相对密度为1.15的浸膏;
步骤2、余下的50%的灵芝粉碎成120目灵芝细粉;
步骤3、将由上述步骤1所得的各浸膏及由步骤2所得灵芝细粉合并,加入2g乳糖后,减压干燥,制得干浸膏即为药物活性组成。
步骤4:将制得的干浸膏粉碎、灭菌后分装入胶囊,制成100粒,即得。
实施例2,片剂的制备:
步骤1、2同实施例1。
步骤3:将由上述步骤1所得的各浸膏及由步骤2所得灵芝细粉合并,减压干燥,制得干浸膏即为药物活性组成。
步骤4:将制得的干浸膏粉碎,减压干燥,压制成100片,包糖衣或薄膜衣,即得。
实施例3,丸剂的制备:
步骤1、2同实施例1,步骤3如下:
步骤3:将所得干浸膏粉碎,混匀。每100克粉末中用炼蜜40﹀50克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90﹀100克制成大蜜丸。
实施例4,颗粒剂的制备
步骤1、2同实施例1,步骤3如下:
步骤3:将由上述步骤1所得的各浸膏及由步骤2所得灵芝细粉合并,每1g干浸膏加4.5g蔗糖和1g糊精,混匀,减压干燥后粉碎成细粉,制成颗粒,干燥,即得。
步骤4也可以是:将由上述步骤1所得的各浸膏及由步骤2所得灵芝细粉合并,喷雾干燥,取干膏粉,每1g干浸膏加1g糊精和适量甜菊糖,混匀,真空干燥,粉碎成细粉,制成无糖颗粒,干燥,即得。
实施例5,糖浆或浸膏的制备
取地龙,按2000年版一部药典照醋炙法(附录IID)炮制。将淫羊藿、银杏叶、葛根用50~90%乙醇回流提取三次,滤过,回收乙醇,浓缩至80℃下的相对密度为1.25的浸膏;灵芝与川芎、丹参、山楂和地龙按重量份加水5倍煎煮三次,合并煎液滤过,浓缩至80℃下的相对密度为1.15的浸膏,放冷,加乙醇适量,静置,吸取上清液,余液滤过,滤液与上清液合并,加入180g蔗糖,煮沸,静置,滤过,滤液浓缩。加入聚山梨酯、苯甲酸纳等适量,用枸橼酸调节pH值为4.5﹀5.5。搅匀,滤过,静置,灌装,灭菌,即得糖浆或浸膏。
实施例6,注射剂的制备:
取地龙,按2000年版一部药典照醋炙法(附录IID)炮制。将淫羊藿、银杏叶、葛根用50~90%乙醇回流提取三次,滤过,回收乙醇,浓缩至80℃下的相对密度为1.25的浸膏;灵芝与川芎、丹参、山楂和地龙按重量份加水5倍煎煮三次,合并煎液滤过,浓缩至80℃下的相对密度为1.15的浸膏,放冷,加乙醇适量,静置,吸取上清液,余液滤过,滤液与上清液合并,用乙醇沉淀处理两次,第一次溶液中含醇量为70%,第二次为85%,每次均于3﹀4℃冷藏放置24小时后滤过,滤液浓缩至20mml,加注射用水至80mml,预测含量,调节pH值,滤过,加注射用水至100mml,灌封,灭菌,即得。
此外,本发明药物按重量份的原料药的较佳的配方还包括表2所列:
表2:
灵芝 | 银杏叶 | 淫羊藿 | 葛根 | 川芎 | 丹参 | 山楂 | 地龙 | 水蛭 | 红花 | 三七 | |
1 | 6.0 | 6.0 | 6.0 | 9.0 | 6.0 | 9.0 | 6.0 | 5.0 | 6.0 | 3.0 | 3.0 |
2 | 18.6 | 18.6 | 13.6 | 18.6 | 18.6 | 18.6 | 18.6 | 13.6 | 13.6 | 9.0 | 13.6 |
3 | 25.0 | 30.0 | 15.0 | 30.0 | 30.0 | 30.0 | 30.0 | 15.0 | 15 | 15 | 15 |
其按重量份的优选配方为:灵芝、银杏叶、淫羊藿、川芎、山楂11.5、地龙11.5和水蛭各11.5、红花和三七各6.0、葛根和丹参各17.5。针对该配方的具体制备步骤为:
a、按配伍称取各原料药备用;
b、取地龙,醋炙法炮制;取50%灵芝粉碎成120目得灵芝细粉;将淫羊藿、银杏叶、葛根用50~90%乙醇回流提取三次,滤过,回收乙醇,浓缩至80℃下的相对密度为1.25的浸膏;余下部分的灵芝粉碎成10目得灵芝粗粉;红花加1.7倍95℃以上的沸水漫泡1小时过滤,第二次加1.5倍95℃以上的沸水漫泡1小时过滤,合并得红花滤液,分离红花药渣;该红花药渣与川芎、丹参、山楂、地龙、水蛭、三七及灵芝粗粉按重量份加水5倍量煎煮三次,合并煎液及药花滤液,滤过,浓缩至80℃下的相对密度为1.15的浸膏;
c、将由上述步骤b所得的各浸膏及灵芝细粉合并,加入常规辅料后,减压干燥,制得干浸膏即为药物活性组成。
本发明药物按重量份的原料药的较佳的配方还包括表3所列:
表3:
灵芝 | 银杏叶 | 淫羊藿 | 葛根 | 川芎 | 丹参 | 山楂 | 地龙 | 水蛭 | 红花 | 三七 | 冰片 | |
1 | 6.0 | 6.0 | 6.0 | 9.0 | 6.0 | 9.0 | 6.0 | 5.0 | 6.0 | 3.0 | 3.0 | 0.1 |
2 | 18.6 | 18.6 | 13.6 | 18.6 | 18.6 | 18.6 | 18.6 | 13.6 | 13.6 | 9.0 | 13.6 | 3.0 |
3 | 25.0 | 30.0 | 15.0 | 30.0 | 30.0 | 30.0 | 30.0 | 15.0 | 15 | 15 | 15 | 5.0 |
其按重量份的优选配方为:灵芝、银杏叶、淫羊藿、川芎、山楂、地龙和水蛭各11.5、红花和三七各6.0、葛根和丹参各17.5、冰片2.0。针对该配方的具体制备步骤为:
a、按配伍称取各原料药备用;
b、取地龙,醋炙法炮制;取15%灵芝粉碎成120目得灵芝细粉;取冰片粉碎成150目冰片细粉;将淫羊藿、银杏叶、葛根用50~90%乙醇回流提取三次,滤过,回收乙醇,浓缩至80℃下的相对密度为1.25的浸膏;余下部分灵芝粉碎成10目得灵芝粗粉、红花加1.7倍95℃以上的沸水漫泡1小时过滤,第二次加1.5倍95℃以上的沸水漫泡1小时过滤,合并红花滤液,分离红花药渣;该红花药渣与川芎、丹参、山楂、地龙、水蛭、三七及灵芝粗粉按重量份加水5倍量煎煮三次,合并煎液及红花滤液,滤过,浓缩至80℃下的相对密度为1.15的浸膏;
c、将由上述步骤b所得的各浸膏及灵芝、冰片细粉合并,加入常规辅料后,减压干燥,制得干浸膏即为药物活性组成。
Claims (10)
1、一种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及供血不足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的原料药组成为:灵芝6~25、银杏叶6~30、淫羊藿6~15、葛根6~30、川芎6~30、丹参6~30、山楂6~30、地龙5~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其特征是所述原料药按重量份的优选配方为:灵芝、银杏叶、淫羊藿、川芎、山楂和地龙各11.5、葛根和丹参各17.5。
3、一种权利要求1或2所述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按如下步骤操作:
a、按配伍称取各原料药备用;
b、取地龙,醋炙法炮制;取30-80%灵芝粉碎成120目得灵芝细粉;将淫羊藿、银杏叶、葛根用50~90%乙醇回流提取三次,滤过,回收乙醇,浓缩至80℃下的相对密度为1.25的浸膏;余下的灵芝粉碎成10目得灵芝粗粉,灵芝粗粉与川芎、丹参、山楂和地龙按重量份加水3-8倍量煎煮三次,合并煎液滤过,浓缩至80℃下的相对密度为1.15的浸膏;
c、将由上述步骤b所得的各浸膏及灵芝细粉合并,加入常规辅料后,减压干燥,制得干浸膏即为药物活性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其特征是所述的原料药中按重量份另有:水蛭6~25、红花3~15、三七3~1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药物,其特征是所述药物按重量份的优选配方为:灵芝、银杏叶、淫羊藿、川芎、山楂11.5、地龙11.5和水蛭各11.5、红花和三七各6.0、葛根和丹参各17.5。
6、一种权利要求4所述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按如下步骤操作:
a、按配伍称取各原料药备用;
b、取地龙,醋炙法炮制;取30-80%灵芝粉碎成120目得灵芝细粉;将淫羊藿、银杏叶、葛根用50~90%乙醇回流提取三次,滤过,回收乙醇,浓缩至80℃下的相对密度为1.25的浸膏;余下部分的灵芝粉碎成10目得灵芝粗粉;红花加1.7倍95℃以上的沸水漫泡1小时过滤,第二次加1.5倍95℃以上的沸水漫泡1小时过滤,合并得红花滤液,分离红花药渣;红花药渣与川芎、丹参、山楂、地龙、水蛭、三七及灵芝粗粉按重量份加水3-8倍量煎煮三次,合并煎液及红花滤液,滤过,浓缩至80℃下的相对密度为1.15的浸膏;
c、将由上述步骤b所得的各浸膏及灵芝细粉合并,加入常规辅料后,减压干燥,制得干浸膏即为药物活性组成。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药物,其特征是所述的原料药中按重量份另有冰片0.1~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药物,其特征是所述原料药按重量份的优选配方为:灵芝、银杏叶、淫羊藿、川芎、山楂、地龙和水蛭各11.5、红花和三七各6.0、葛根和丹参各17.5、冰片2.0。
9、一种权利要求7所述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按如下步骤操作:
a、按配伍称取各原料药备用;
b、取地龙,醋炙法炮制;取5-40%灵芝粉碎成120目得灵芝细粉;取冰片粉碎成150目冰片细粉;将淫羊藿、银杏叶、葛根用50~90%乙醇回流提取三次,滤过,回收乙醇,浓缩至80℃下的相对密度为1.25的浸膏;余下部分灵芝粉碎成10目得灵芝粗粉、红花加1.7倍95℃以上的沸水漫泡1小时过滤,第二次加1.5倍95℃以上的沸水漫泡1小时过滤,合并得红花滤液,分离红花药渣,红花药渣与川芎、丹参、山楂、地龙、水蛭、三七及灵芝粗粉按重量份加水3-8倍量煎煮三次,合并煎液及红花滤液,滤过,浓缩至80℃下的相对密度为1.15的浸膏;
c、将由上述步骤b所得的各浸膏及灵芝、冰片细粉合并,加入常规辅料后,减压干燥,制得干浸膏即为药物活性组成。
10、一种权利要求1或4或7所述药物的药物制剂,其特征是所述制剂包括口服剂型和注射剂型。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2004100646689A CN1279944C (zh) | 2004-09-17 | 2004-09-17 | 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及供血不足的药物、药物制备方法及制剂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2004100646689A CN1279944C (zh) | 2004-09-17 | 2004-09-17 | 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及供血不足的药物、药物制备方法及制剂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616076A true CN1616076A (zh) | 2005-05-18 |
CN1279944C CN1279944C (zh) | 2006-10-18 |
Family
ID=347645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410064668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79944C (zh) | 2004-09-17 | 2004-09-17 | 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及供血不足的药物、药物制备方法及制剂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279944C (zh)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348223C (zh) * | 2005-11-01 | 2007-11-14 | 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 | 治疗缺血性脑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CN102178734A (zh) * | 2011-04-26 | 2011-09-14 | 庞会心 | 一种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和抗疲劳的中药组合物 |
CN102441096A (zh) * | 2011-12-02 | 2012-05-09 | 孙殿良 | 新型化瘀通络复方丸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106938048A (zh) * | 2017-04-11 | 2017-07-11 | 王敬顺 | 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制剂 |
CN107485687A (zh) * | 2017-07-07 | 2017-12-19 | 杨雪林 | 一种活血化瘀的保健品 |
CN109589401A (zh) * | 2019-01-29 | 2019-04-09 | 上海葆颐康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治疗冠心病的中药产品及其制备方法 |
CN114306519A (zh) * | 2022-01-19 | 2022-04-12 | 项二磊 | 一种用于心脑血管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2004
- 2004-09-17 CN CNB2004100646689A patent/CN1279944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348223C (zh) * | 2005-11-01 | 2007-11-14 | 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 | 治疗缺血性脑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CN102178734A (zh) * | 2011-04-26 | 2011-09-14 | 庞会心 | 一种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和抗疲劳的中药组合物 |
CN102178734B (zh) * | 2011-04-26 | 2012-05-23 | 庞会心 | 一种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和抗疲劳的中药组合物 |
CN102441096A (zh) * | 2011-12-02 | 2012-05-09 | 孙殿良 | 新型化瘀通络复方丸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102441096B (zh) * | 2011-12-02 | 2016-07-27 | 孙殿良 | 化瘀通络复方丸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106938048A (zh) * | 2017-04-11 | 2017-07-11 | 王敬顺 | 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制剂 |
CN107485687A (zh) * | 2017-07-07 | 2017-12-19 | 杨雪林 | 一种活血化瘀的保健品 |
CN109589401A (zh) * | 2019-01-29 | 2019-04-09 | 上海葆颐康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治疗冠心病的中药产品及其制备方法 |
CN114306519A (zh) * | 2022-01-19 | 2022-04-12 | 项二磊 | 一种用于心脑血管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NL2033577B1 (en) * | 2022-01-19 | 2023-08-01 | Xiang Erlei |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mposition for heart and cerebral vessels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for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279944C (zh) | 2006-10-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650923A (zh) | 一种治疗风湿类风湿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240416C (zh) | 治疗高血压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279944C (zh) | 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及供血不足的药物、药物制备方法及制剂 | |
CN1304769A (zh) | 清血丸 | |
CN1232279C (zh) | 一种降血脂的中药 | |
CN100345571C (zh) | 治疗股骨头坏死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895593A (zh) | 一种治疗痤疮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245197C (zh) | 治疗冠心病、病毒性心肌炎的中药制剂 | |
CN1443545A (zh) | 治疗痤疮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11054C (zh) | 一种治疗中风的药物及其生产方法 | |
CN100484542C (zh) | 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中药小复方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83936C (zh) | 一种治疗高血压病的药物及其茶剂制备方法 | |
CN1045892C (zh) | 防治冠心病心绞痛的中药制剂 | |
CN1236810C (zh) | 一种治疗胃炎的中药 | |
CN1850160A (zh) | 芪丹通脉片及其制备工艺 | |
CN1256976C (zh) | 一种抗癌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290551C (zh) | 一种用于补肾壮骨的中药组合物 | |
CN1168473C (zh) | 治疗动脉硬化的中药制剂 | |
CN1695639A (zh) | 一种治疗痛经、月经不调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 |
CN1475243A (zh) | 一种治疗白癜风的外用药 | |
CN101983712A (zh) | 冠心病的新型治疗药物 | |
CN1205989C (zh) | 用于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911357A (zh) | 一种治疗骨质增生的药物组合物 | |
CN100335111C (zh) | 一种治疗风湿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666763A (zh) | 六味地黄滴丸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1018 Termination date: 20150917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