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12430A - 复式压接装置及端子供给组件 - Google Patents
复式压接装置及端子供给组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612430A CN1612430A CN 200410085867 CN200410085867A CN1612430A CN 1612430 A CN1612430 A CN 1612430A CN 200410085867 CN200410085867 CN 200410085867 CN 200410085867 A CN200410085867 A CN 200410085867A CN 1612430 A CN1612430 A CN 161243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rminal
- unit
- hand
- crimping
- terminal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title description 8
- 238000002788 crim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2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10000000078 claw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4080 punch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150000001875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claims 4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4
- 230000032258 transport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1
- 230000035611 feed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6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9957 hem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novaluron Chemical compound C1=C(Cl)C(OC(F)(F)C(OC(F)(F)F)F)=CC=C1NC(=O)NC(=O)C1=C(F)C=CC=C1F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665 sag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3381 stabiliz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038 ches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950 defici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307 optical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17 retain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351 stiffen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Manufacturing Of Electrical Connec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复式压接装置,设有供给端子带(B)的多个端子供给单元(110),可择一地与各端子供给单元(110)连接的共用切刀(220)。共用切刀(220)从端子供给单元(110)所供给的端子带(B)上将作为加工对象的端子部分予以切断。还设有端子搬送装置(300、500),其将被该共用切刀(220)切断而成的端子搬送到移动至端子压接位置的冲模之间。本发明可将多种端子自动地向共用的端子压接位置进行送给,且装置本身价格低廉。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复式压接装置及端子供给组件。
背景技术
束线,是用连接件连接了多条被覆电线的电气配线系统。在制造该束线时,具有将构成连接件的端子与被覆电线的末端进行铆接的工序。在铆接该端子的工序中,一般采用将端子和被覆电线搬送至一对冲模中,用上述冲模对端子的筒部进行铆接的方法。这里,作为加工对象的端子一般是多种多样的,故要求用同一个制造流水线高效地对多种端子进行加工。因此,本案申请人迄今为止提出了适合于多品种、少量生产的设备。
作为这样的设备,本案申请人曾提出过一种复式压接机(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190979号公报),其具有:端子压接单元,该端子压接单元具有供给端子连续的端子带的端子供给单元部、从由端子供给单元部所供给的端子带切断端子的切刀、将被切刀切断后的端子进行铆接的冲模,并针对该端子的每一种设置多套;以及择一地对该端子压接单元进行驱动的冲压机构。
作为用同一台冲压机构对多种端子进行冲压的机构,本案申请人,还提出过一种压接装置(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6-267634号公报),该装置设有按直径沿着同一直线的状态而相对的一对工作台,在一个工作台上设有多种加压用冲模片,在另一个工作台上设有与各加压用冲模片对应的多种受压用冲模片,各受压用冲模片分别在圆周方向上等间隔配设并向径向突设,并旋转各工作台使择一对应的冲模的一对沿着两工作台的直径相互面对,用在同一个端子压接位置上所选择的成对的冲模来铆接端子。
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结构中,由于对所需要的每个端子必须设置端子压接单元,故当端子的种类增多时,存在成本非常高的问题。另外,在专利文献2的结构中,由于需要对收容于连接外壳的端子预先进行压接,故不能构成向冲压机构供给多种端子的机构,难以实现自动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作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将多种端子自动地送向共用的端子压接位置的价廉的复式压接装置及端子供给组件。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复式压接装置,具有与多种端子对应的多对冲模,通过使从各对中所选择的一对冲模移动至共用的端子压接位置,在所述端子压接位置将作为加工对象的端子与被覆电线压接,其特征在于,具有:多个端子供给单元,其供给在带状的载体上连接着作为加工对象的端子部分的端子带;共用切刀,其可择一地与各端子供给单元连接、能从端子供给单元所供给的端子带上将作为加工对象的端子部分予以切断;以及端子搬送装置,其将被该共用切刀切断而成的端子搬送到移动至所述端子压接位置的冲模之间。
在该例中,在用同一个端子压接组件对多种端子进行铆接时,由于用单一的共用切刀从多个端子供给单元择一地将端子切出、并用端子搬送装置搬送,故不论端子供给单元的个数如何都能用单一的共用切刀从端子带上将端子切出。另外,由于采用在共用切刀与冲模之间设有端子搬送装置、将共用切刀与冲模分离的结构,故对多种端子进行压接时,能仅驱动冲模来应对端子压接。
本发明的另一形态是一种端子供给组件,其特征在于,具有:供给在带状的载体上连接着作为加工对象的端子部分的端子带的多个端子供给单元;可择一地与各端子供给单元连接、并能从端子供给单元所供给的端子带上将作为加工对象的端子部分予以切断的共用切刀;以及对被该共用切刀切断而成的端子进行搬送的搬送手单元。
在本发明中,在用同一个端子压接组件对多种端子进行铆接时,由于用单一的共用切刀从多个端子供给单元择一地将端子切出、并通过端子搬送装置进行搬送,故不论端子供给单元的个数如何都能用单一的共用切刀从端子带上将端子切出,就能大幅度地降低成本。另外,由于采用在共用切刀与冲模之间设有端子搬送装置、将共用切刀与冲模分离的结构,故在压接多种端子时,能仅驱动冲模来与端子压接相对应,所以能使支承冲模的机构及驱动冲模的机构简单化,能有利于小型化及低廉化。
因此,采用本发明,能将多种端子自动地送至共用的端子压接位置,并且能起到实现低廉化的显著效果。
通过参照附图及对下面的详细内容的描述,就能对本发明的这些目的、特点和优点充分地了解。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复式压接装置的右视图。
图2是表示图1的端子供给组件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3是概略地表示端子供给块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4是端子供给块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切断单元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6是切断单元的局部侧视图。
图7是将切断单元的主要部分放大后的立体图。
图8是对切断单元在将端子部分切断前的搬送手单元的状态仅表示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搬送自动装置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在搬送自动装置上所采用的转动手的外观的主视图。
图11A是该转动手的俯视图。
图11B是该转动手的俯视图。
图12是表示切断单元与搬送手单元联动而从端子带上将端子部分切断的过程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切断单元与搬送手单元联动而从端子带上将端子部分切断的过程的立体图。
图14是表示切断单元与搬送手单元联动而从端子带上将端子部分切断的过程的立体图。
图15是表示切断单元与搬送手单元联动而从端子带上将端子部分切断的过程的立体图。
图16是端子压接组件的主视图。
图17是图16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18是图16的端子压接组件的侧面部分的简图。
图19是概略地表示送给手单元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20是表示送给手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21A是表示光纤(fiber)传感器的作用的侧视简图。
图21B是表示光纤传感器的作用的侧视简图。
图22是表示从搬送手单元向送给手单元交接端子的过程的立体图。
图23是表示从搬送手单元向送给手单元交接端子的过程的立体图。
图24是表示接受端子的送给手单元将端子向端子压接装置供给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5是表示送给端子后的送给手单元与端子压接装置关系的侧面部分的简图。
图26是表示送给端子后的送给手单元与端子压接装置关系的侧面部分的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复式压接装置的右视图。
请参照该图,本发明是将端子供给组件M1(图的右侧)与端子压接组件M2(图的左侧)进行连接而成。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端子供给组件M1与端子压接组件M2相对的方向假设为前方。
端子供给组件M1具有:向左右延伸的框架状的可动基座100;载放在可动基座100上、在左右等间隔隔开而并设的多个端子供给单元110;设在所述可动基座100上、将由各端子供给单元110所供给的端子部分进行切断的切断单元200;对切断单元200所切断而成为端子T(参照图15)的物件进行搬送的搬送手单元300。
图2是表示图1的端子供给组件M1的局部的立体图。
请参照图1和图2,端子供给单元110具有立设在可动基座100上的支承杆111。在该支承杆111上,悬臂状地固定有呈槽状的料盒112,其自由端向后方突出。
在料盒112上安装有装拆自如的端子带盒114。该端子带盒114自身是公知的结构,通过以肘杆夹115的开闭动作而在料盒112上向前后进行插入、拔出,则如图所示,可将端子带B以向前方送出的状态被固定在可动基座100上。
在端子带盒114的底部,下垂着支承端子滚筒R用的滚筒支承杆116(参照图1)。在该滚筒支承杆116的最下部,安装着在使轴芯沿左右方向的状态下可装卸且旋转自如的端子滚筒R。在端子滚筒R上,端子带B和衬纸P以重叠的状态被卷绕。并且,从该端子滚筒R送出的端子带B通过安装在端子带盒114自由端上的交接滚子117而送给到端子带盒114的前方。另外,至于衬纸P则被卷取滚筒119卷取,而该卷取滚筒119被支承在立设于端子带盒114途中部位的滚筒支承杆118上。
在端子带盒114的基端侧(前方),设有端子供给块120。
图3是概略地表示端子供给块120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4是端子供给块120的剖视图。
请参照这些图,端子供给块120是一结构体,其一体地具有向料盒112(参照图1)可插入、拔出的安装板121和固定在该安装板121一侧的大致呈长方体形状的供给块主体122。
供给块主体122,是利用螺栓123(参照图4)被固定在安装板121上的结构体,其上表面122a构成支承端子带B下表面的导向面。
图示例中的端子带B如图3所示,是将等间隔排列的端子部分B2相对带状的载体B1垂直地突出设置的所谓侧部送料形式的端子带。在载体B1上形成有与端子部分B2的间隔相对应的引导孔B3。
在供给块主体122的上表面,利用紧固螺钉151固定着用于将端子带B沿前后方向直线状送给的送给导向件150。该送给导向件150的底部,具有与端子部分B2的起伏相应的凹凸,以将端子带B的载体B1夹在该送给导向件150与供给块主体122之间而不产生浮起,从而位于该送给导向件150与供给块主体122之间的端子带B,可以高精度向前方送给。另外,在图中虽然省略,但在供给块本体122的上表面形成有对端子部分B2的稳定器(stabilizer)进行导向的导向槽。
如图4所示,在供给块主体122的内部,在其大致中央部分形成有收容室122b。在该收容室122b的前后两侧形成有一部分向上方打开的作业室122c、122d。
在供给块主体122的内部,内藏有用于将端子带B向前方送出的送出机构124。该送出机构124具有:沿端子带B的导向方向向水平方向延伸的连接轴124a;固定在连接轴124a的途中部位、并收容在收容室122b中的操作构件124b;悬臂状地安装在操作构件124b上并使自由端向前方延伸的送料爪124c。
上述连接轴124a,通过被支承在由壁部所形成的前后一对轴承部122e、122f上,可在前后方向上滑动自如,该壁部划分出收容室122b与作业室122c、122d。另外,连接轴124a的外周具有夹装在轴承部122e与操作构件124b之间的螺旋弹簧127。
上述操作构件124b,以收容在收容室122b中的状态被固定在连接轴124a的外周上。操作构件124b,如后述那样通过从外部进行操作,对安装在该操作构件124b上的送料爪124c进行驱动,用于将被引导至端子供给块120的端子带B向前方送出。为了从外部驱动操作构件124b,在操作构件124b上下垂着闸柄124d,且穿插过形成在安装板121上的长孔121a并向外部露出。
所述送料爪124c,利用与连接轴124a正交的水平轴124e,呈悬臂状与操作构件124b连接,并被支承成可绕轴124e摆动。送料爪124c的自由端,通过将收容室122b与前方的作业室122c连通起来的连通路122g而进入作业室122c内。另外,在连接轴124a的前端部固定有弹簧片125。在该弹簧片125上,安装着压缩设置在该弹簧片125与送料爪124c的自由端之间的螺旋弹簧126,送料爪124c的自由端受到该螺旋弹簧126的作用向上方压靠。另外,在送料爪124c的自由端,突设有与所述端子带B的引导孔B3卡止的卡止部124f。该卡止部124f在操作构件124b向前方移动的过程中与引导孔B3(参照图3)卡止,就能按每次一个端子部分B2来送给端子带B。
另外,在设在供给块主体122后部的作业室122d内,设有止动机构140。止动机构140具有:沿前后方向横架在作业室122d内的安装轴141;固定在该安装轴141外周上的支架142;轴支承在支架142上的止动爪143。
安装轴141利用向左右方向延伸的销141a被固定在供给块主体122上。
支架142配置在作业室122d的后部,是利用向左右方向延伸的销142a而被固定在安装轴141外周上的构件。在该支架142上立设有突起142b,在突起142b上利用销142c而连接有止动爪143。
所述止动爪143,在其基端部被上述销142c轴支承的状态下,从作业室122d的后部向前方延伸。另外,在支架142的前端部形成有弹簧片142d。在该弹簧片142d上,安装着压缩设置在该弹簧片142d与止动爪143的自由端之间的螺旋弹簧144,止动爪143的自由端受到该螺旋弹簧144的作用向上方压靠。另外,在止动爪143的自由端上,突设有与所述端子带B的引导孔B3卡止的卡止部143b。该卡止部143b在端子带B向前方移动的过程中与引导孔B3(参照图3)卡止,当端子带B每次被送给一个端子部分B2,能弹性地限制端子带B向前方移动。
接着,参照图5对从各端子供给块120供给的端子带B上将端子部分B2进行切断的切断单元200进行说明。
图5是表示切断单元200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图6是切断单元200的局部侧视图,图7是将切断单元200的主要部分放大后的立体图。
参照这些图以及图1,切断单元200具有的搬送系统为沿端子供给组件M1的左右方向全长延伸的单轴自动装置201。在由该单轴自动装置201驱动的滑块202上,支承着对所述端子供给块120的闸柄124d进行操作的驱动机构210(参照图6)和从利用驱动机构210的操作而被送出的端子带B上切断端子部分B2的共用切刀220。
如图6所示,所述驱动机构210具有:沿前后方向被固定在滑块202上的驱动缸211;在前后方向上可相对变位地被安装在该驱动缸211上的升降驱动缸212;支承在该升降驱动缸212上的块214;固定在该块214上并向前后方向延伸的杆215;以及固定在杆215上的操作杆216。
所述驱动缸211的后端部突出有杆211a。在杆211a上固定着大致呈L字形的连接构件217。连接构件217的一端部同轴状固定在升降驱动缸212的后端部上,另一端部铅垂延伸并被固定在杆211a的端部上。因此,当驱动缸211的杆211a向前后方向进退时,升降驱动缸212也通过连接构件217而被前后驱动。
升降驱动缸212,是通过上述杆212a使块214进行升降的构件。在滑块202移动时,通过升降驱动缸212使块214向下方退避,块214及安装在其上的杆215的操作杆216就不会与端子供给块120碰撞,并且在端子切断时,将块214提升,通过操作杆216就能对端子供给块120的闸柄124d进行操作。
如图6所示,固定在块214上的操作杆216,被配置在可从闸柄124d的背后将闸柄124d向前方驱动的位置。并且,如该图6所示,在升降驱动缸212将块214提升后的状态下,通过驱动缸211使杆211a缩短长度,操作杆216就能将闸柄124d向前方驱动,可使端子部分B2只向前方驱动1个端子的长度。
接着,请参照图5-图7,共用切刀220具有:支承在滑块202上的驱动缸221;利用该驱动缸221作上下升降驱动的滑动切刀222;与该滑动切刀222合作将端子带B切断的固定切刀223;以及为了支承固定切刀223而安装在驱动缸221上的框架体224。
使所述驱动缸221的杆221a向上部突出,所述滑动切刀222的基端部利用螺栓225而大致同心地被固定在该杆221a上。
所述滑动切刀222,其整体是呈矩形棒状的金属构件,在其上部,具有面向端子带B并向后方敞开的切断口222a。切断口222a是如下结构:形成有俯视为矩形的刀口222b,利用该刀口222b将端子带B切断并将端子部分B2从端子带B上切离。
所述固定切刀223是矩形的块体,滑动切刀222上下滑动自如地贯穿其中。固定切刀223的贯穿滑动切刀222用的贯通孔223a,形成有与固定切刀223的刀口222b合作对端子带B起到切断作用的刀口223b。
固定切刀223,利用后述的框架体224被保持成:面对各端子供给块120的供给块主体122,且对从供给块主体122送给的端子带B用其上表面进行支承,并可在贯通孔223a中接受切断部分。另外,在固定切刀223的上侧面,突设有形成有槽223c的2条凸肋223d,而所述槽223c用于支承形成在送给的端子带B的端子部分B2上的稳定器(未图示)。
框架体224是一结构体,使安装在驱动缸221侧部的集尘箱226与立设在该集尘箱226上的引导箱227呈一体化。
集尘箱226是用于盛放端子带B的切断屑的箱子,且其开口部226a形成于上部。
引导箱227,是从集尘箱226的开口部226a的内部后端所立设的中空构件。其上端部的一部分呈锥形鼓出,并对所述固定切刀223进行支承。在引导箱227上,形成有与固定切刀223的贯通孔223a连通用的连通口227a。该连通口227a,通过形成在内部的向下倾斜的送给路227b而与开设在引导箱227前侧面的排出口227c相连通。另一方面,在固定切刀223上,形成有使贯通孔223a与连通口227a连通的连通路223e。因此,被两切刀222、223所切断的端子带B的切断屑,从贯通孔223a经过连通路223e和送给路227b而从排出口227c排出,并被回收到集尘箱226的开口部226a内。
在图示的实施例中,通过利用作为搬送系统的单轴自动装置201(参照图5),使共用切刀220的固定切刀223面对供给加工所需的端子带B的端子供给单元110的端子供给块120,同时通过驱动机构210对该端子供给块120的闸柄124d进行操作,就能将端子带B送出,将端子部分B2供给到固定切刀223上。
接着,请参照图8-图15,对将由切断单元200切断的端子T进行搬送的搬送手单元300进行说明。
图8是对切断单元200将端子部分B2切断前的搬送手单元300状态仅表示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9是表示搬送自动装置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
请参照图1和图9,搬送手单元300具有设在端子供给组件M1的可动基座100上的工作台301。工作台301的脚部301a,被设置成在宽度方向横跨端子供给单元110的状态。在工作台301的上部配置着正交型的搬送自动装置302。搬送自动装置302具有:在工作台301全长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宽度方向导轨部303;通过该导轨部303基端部分可左右移动地予以支承、且自由端部分可向前方延伸的前后方向导轨部304。该前后方向的导轨部304支承着向下方下垂的支承杆305,并可利用导轨部304被前后驱动。在支承杆305的下部安装着转动手310。
图10是表示在搬送自动装置上所采用的转动手310的外观的主视图,图11A、图11B是该转动手的俯视图。另外,图12-图15是表示切断单元200与搬送手单元300合作而从端子带B上将端子部分B2切断的过程的立体图。
请参照图8、图10和图11A、图11B,转动手310具有矩形剖面的套筒311。套筒311通过安装构件312被固定在支承杆305上。套筒311沿铅垂线旋转自如地对转动轴314进行支承。在该转动轴314的上部安装着空气促动器315。空气促动器315通过安装构件316被固定在支承杆305上,通过供给加压空气,使转动轴314能双向转动90°。
在转动轴314的下端固定着转动板317。转动板317是俯视方向大致呈长方形的金属板构件,其长度方向的一端被固定在所述转动轴314上,被空气促动器315转动驱动。
为了将转动板317的转动量规定成90°,在套筒311上固定有配置成俯视方向呈L字形的一对止动板318,利用设在各端部上的突起319,来限制转动板317的转动量。另外,在止动板318的一方,如图11A、图11B所示,设有用于弹性地托住转动板317的缓冲突起320。
在转动板317上立设有驱动缸321。驱动缸321被配置在转动板317的大致中央部位,通过其杆321a而对配置在转动板317正下方的升降板322进行支承。为了限制该升降板322的转动,在驱动缸321的两侧配置着一对导向杆323,分别利用立设在各转动板317上的套筒324而上下升降自如地予以支承。各导向杆323的上部,通过加强板323a而与从驱动缸321伸出的杆321a的端部一起构成一体,与驱动缸321的杆321a的升降动作相配合、而均等地将升降动力传递给升降板322。
在升降板322上安装着搬送手325。
搬送手325,是由用加压空气将设在主体325a上的一对爪325b向左右方向开闭的公知空气吸盘被具体化的构件。但是,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2-图15所示,在搬送手325的主体325a上设有推压爪327,并与各爪325b一起向下方下垂着。该推压爪327的前端进入在端子带B的端子部分B2上的圆筒部分,与该端子部分B2(或端子T)的支承面合作而对端子部分B2(或切离后的端子T)进行推压,以使端子部分B2(或端子T)的姿势保持一定。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在推压爪327上形成有箱型的壳体部327a,在该壳体部327a上安装着光纤传感器328。光纤传感器328是用于对位于推压爪327与一对爪825b之间的端子部分B2(或端子T)进行检测的构件。
在图示的实施例中,首先,将端子带B送出并将端子部分B2供给到固定切刀223上。另一方面,搬送手325如图8、图11A和图12所示,转动板317在沿左右方向的状态下被搬送自动装置302(参照图9)驱动。如图12所示,当搬送手325到达固定切刀223的正上方时,驱动缸321(参照图10)使升降板322下降,搬送手325就对位于固定切刀223上的端子部分B2进行夹持。这时,搬送手325的推压爪327在与固定切刀223的上表面之间将端子部分B2夹住而锁定(参照图13)。在该状态下,如图14所示,滑动切刀222下降,在与固定切刀223之间从端子带B上将端子部分B2切断,如图15所示,能获得端子T。另外,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如图11A、图11B、图15所示,在完成端子T的切断动作后,搬送手325在向位于前方的端子压接组件M2交接端子T的过程中,被设定成:利用空气促动器315使止动板317从图11A所示的状态向图11B所示的状态变位成沿前后方向的状态。
接着,参照图16及其以下的图对端子压接组件M2进行说明。
图16是端子压接组件M2的主视图,图17是图16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首先,请参照图1和图16,端子压接组件M2具有可动基座400。在可动基座400上,从图16的右边至左边排列着端子压接装置420、图像检查装置430、高度检查装置440。并且,在可动基座400的最前部,设有将从未图示的电线加工装置所交接的被覆电线W送给各装置420-440的电线搬送单元450,其构成与公知的装置相同,能用一对电线夹子451夹住被调整尺寸、剥皮后的被覆电线W的两端,将被覆电线W的末端部分沿电线搬送路径PH间歇性搬送至各装置420-450的加工位置。另外,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在可动基座400的上部设有罩401,覆盖电线搬送单元450的搬送路径。
请参照图17,图示的端子压接装置420具有矩形的框体421。在该框体421的内部,分别设有分别支承作为冲模的砧座422和卷边装置423的砧座工作台424和卷边工作台425。
砧座工作台424被配置在框体421的下部。另外,砧座工作台424,由未图示的伺服电动机转动自如地支承且其中心线沿前后方向配置。在砧座工作台424的外周,沿圆周方向等间隔配置有多种砧座422,并固定成放射状。
卷边工作台425,配置在通过砧座工作台424的直径的铅垂线上、沿直径而与砧座工作台424上下相对的位置上。卷边工作台425也由未图示的伺服电动机转动自如地支承且其中心线沿前后方向配置。在该卷边工作台425的外周,沿圆周方向等间隔配置有与支承在砧座工作台424上的砧座422构成对的多种卷边装置423,并固定成放射状。卷边装置423是由用于铆接端子T(参照图24)的绝缘筒的卷边器423a、用于导线筒的卷边器423b(都参照图25和图26)所组成的成套公知构件。
另外,卷边工作台425和使卷边工作台425转动的未图示的伺服电动机被安装在升降盘427上。卷边工作台425在该升降盘427上转动,并能对与所选定的砧座422对应的卷边装置423进行选定。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所选定的砧座422和卷边装置423分别沿着在同一铅垂线上的两工作台424、425的直径相对。
升降盘427,利用沿上下方向设在框体421上的一对导轨428而升降自如地予以安装。在该升降盘427的上部,安装着设在框体421顶部上的伺服冲压机构460的连杆461,升降盘427被该伺服冲压机构460向上下方向驱动。其结果,安装在升降盘427上的卷边工作台425的卷边装置423就能在与特定的砧座422之间将端子T进行铆接。这样,在图示的实施例中,作为冲模的砧座422和卷边装置423在框体421的大致中央部分对端子T进行铆接的位置被规定为端子压接位置Pt。在图16中,429是被固定在升降盘427上并将卷边工作台425覆盖的罩。
为在这些砧座422与卷边装置423之间供给端子T,在框体421上,形成有前后贯通所选定的砧座422与卷边装置423之间的开口421a。并且,如图18所示,在端子压接组件M2上,设有从框体421的开口421a将由端子供给组件M1所供给的端子T进行送给的送给手单元500。
图18是图16的端子压接组件M2的局部侧视简图,图19是概略地表示送给手单元500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
请参照图18和图19,送给手单元500的用途是,通过从所述的搬送手单元300接受端子T,而将端子T供给到端子压接装置420,在本实施例中,是与搬送手单元300一起构成端子搬送装置的单元。
送给手单元500,具有设在端子压接组件M2后部的基座501。在该基座501上设有向左右方向延伸的一对LM导向件502(仅在图18上表示)。这些LM导向件502,支承着左右设置的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一对单轴自动装置504。单轴自动装置504被配置成各自在相对方向朝向滑块505的姿势。在各滑块505上安装着沿铅垂方向的无杆驱动缸506。该无杆驱动缸506悬臂状固定有水平延伸的支臂507的基端部分。在各支臂507的自由端上固定着送给手510。
图20是表示送给手510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请参照该图,送给手510是由用加压空气将设在主体511上的一对爪512向左右开闭的公知空气夹头被具体化的构件。在主体511上固定有树脂制的壳体514,在该壳体514上安装有光纤传感器515、516,并从送给手510的各爪512外侧,在爪512的稍前方部分相对。
图21A、图21B是表示光纤传感器515、516作用的侧视简图,图21A表示检测出被正规夹持的端子T的状态,图21B表示由于端子的姿势偏移而未被检测到的状态。
请参照图20和图21A、图21B,各光纤传感器515、516,一方构成为发光侧,另一方构成为受光侧。并且如图21A所示,送给手510的爪512所夹持的端子T被夹持成水平姿势时,在两光纤传感器515、516之间的光被遮断,就能对其进行检测。另一方面,在没有端子T的场合,或如图21B所示,在端子T向斜方倾斜的姿势下,由于在各光纤传感器515、516之间的光未被遮断,故能进行不合格检测。
图22和图23是表示从搬送手单元300向送给手单元500交接端子T过程的立体图。
请参照图18-图23,在从搬送手单元300接受端子T时,为了将端子T的姿势保持成水平,故在所述端子压接装置420与送给手单元500之间,设有作为姿势限制构件的支承台520。支承台520具有:利用支承杆520a立设在端子压接组件M2的可动基座400上的柱状台座521;固定在该台座521顶部上的支承座522。支承座522具有肋状竖立的受压壁522a,在该受压壁522a的上表面进行端子的交接。
图24是表示接受了端子T的送给手单元500将端子T供给端子压接装置420的状态的立体图。
请参照图16、图19和图24,送给手单元500的中心位置(图19所示的位置)设定为,各送给手单元500夹着设定在端子压接装置420上的端子压接位置Pt均等地相对,同时利用所述无杆驱动缸506向上方提升的状态。另外,支承台520被配置在位于中心位置的送给手单元500的正下方,并被设定成当送给手单元500下降到正下方时能将被搬送到支承座522a的端子T的侧部夹持的位置关系。
为了送给手单元500能从该中心位置将端子T向设定在端子压接装置420上的端子压接位置Pt进行供给,而在各单轴自动装置504、504上设有用于向左右方向驱动的驱动自动装置530。驱动自动装置530分别沿左右方向被固定在基座501的两侧,通过使对应的单轴自动装置504、504沿LM导向件502进行往复移动,能使各送给手510择一地与端子压接位置Pt相对,就能送给端子T。并且如图24所示,保持着在左右方向与端子压接位置Pt相对的送给手单元500的单轴自动装置504使支臂507向前方驱动,然后,通过无杆驱动缸506使送给手单元500稍微下降,则送给手单元500进入端子压接装置420的开口421a,就能将端子T送给端子压接位置Pt。
图25和图26是表示送给端子T后的送给手单元500与端子压接装置420的关系的局部侧视简图。
请参照这些图,送给手单元500,被设定成将端子T载放在砧座422上的状态下、对压接工序进行待机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在电线夹子451将被覆电线W送给后,端子压接装置420的伺服冲压机构460通过升降盘427使卷边工作台425下降。送给手单元500如图26所示,对端子T继续夹持直至端子T的压接工序完成为止。伺服冲压机构460在卷边工作台425的上升开始后打开爪512,将端子T释放。
虽然未具体图示,但在本实施例中设有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与未图示的电线加工装置联动,按如下所述驱动各组件M1、M2。
首先,请参照图1和图16,从未图示的电线加工装置,经过调整尺寸、剥皮加工的被覆电线W,被交接到端子压接组件M2的电线搬送单元450的电线夹子451。电线搬送单元450沿该电线搬送路径PH来搬送两电线夹子451,并从下游侧依次向端子压接装置420的中央搬送。由此,被覆电线W的末端暂时停止在该端子压接装置420的端子压接位置Pt的正上方。
另一方面,在端子供给组件M1中,选择能将与向端子压接组件M2所供给的被覆电线W对应的端子T进行供给的端子供给单元110,并由该端子供给单元110进行端子T的供给。
请参照图5,在供给端子T的工序中,通过切断单元200的单轴自动装置201的运作而驱动滑块202,将支承在滑块202上的驱动机构210和共用切刀200搬送到所选择的端子供给单元110。
请参照图6,被搬送的驱动机构210,首先用升降驱动缸212使块214提升,接着,通过驱动驱动缸211,使操作杆216与闸柄124b卡合,对端子供给单元110的送出机构124(参照图4)进行驱动,将端子带B向前方送出。
请参照图8、9和图12,端子带B被送出后,接着对搬送手单元300的搬送自动装置302进行驱动,使搬送手325与移动到共用切刀220的端子带B的端子部分B2相对。在该状态下,如图13-图15所示,首先,在用搬送手325将端子部分B2夹持后,用共用切刀220将端子带B进行切断。由此,切断后的端子T不会发生位置偏移,能以预期的水平姿势被搬送手325夹持。当该切断工序结束时,搬送手单元300立即驱动搬送自动装置302,将驱动机构210和共用切刀220搬送到供给下一个加工中所需要的端子T的端子供给单元110,以与上述同样的顺序将端子带B送出,并待机至终端的端子部分B2被搬送手325夹持。
接着,请参照图15、图18和图20,当端子T的切断结束时,搬送手单元300一边使搬送手325上升、一边利用空气促动器315使转动板317沿着前方,同时与该动作并行地将搬送手325搬送到设在送给手单元500上的一对送给手510的一方。
并且,如图22所示,搬送手325首先将端子T载放在与交接端子T的送给手510相对应的支承台520的支承座522上。在该载放动作中,由于设在搬送手325上的推压爪327在将端子T夹压在与支承座522之间的状态下将端子T锁定,故端子T就在保持水平姿势的状态下被载放在支承座522上。并且,通过对送给手单元500的单轴自动装置504和无杆驱动缸506进行驱动、使送给手510面对支承座522上的端子T,并用各爪512夹持端子T的侧部,从而进行端子T的交接。
搬送手单元300在完成该交接后的时刻,立即向切断单元200所待机的端子供给单元110一方移动,与上述同样地重复接受端子T。
请参照图24和图25,当送给手510接受端子T时,送给手单元500再次对单轴自动装置504、无杆驱动缸506进行驱动,将送给手510导入端子压接装置420的开口421a内,将端子T搬送到端子压接位置Pt。
在搬送该端子T后的时刻,图17所示的伺服冲压机构460进行动作,通过升降盘427使卷边装置423下降。由此,如图26所示,在卷边装置423与砧座422之间将端子T进行铆接,与预先在端子压接装置420的中央进行待机的被覆电线W的末端压接。
在进行该端子压接工序的同时,对供给到下一工序的端子T进行夹持的搬送手325,按上述的顺序将端子T供给到正在待机一方的送给手510。其结果,在端子T供给到一方的送给手510后,在该送给手510将该端子T向端子压接装置420供给的期间,由于下一个工序的端子T被搬送到另一方的送给手510,故送给手单元500可连续地将端子T向端子压接装置420供给。
另外,在将端子T压接后,端子压接装置420的各工作台424、425进行转动,使与压接在下一工序的被覆电线W上的端子T相对应的砧座422与卷边装置423相对,并重复上述工序。
如上所述,采用本实施例,由于在用同一个端子压接组件M2对多种端子T进行铆接时,用单一的共用切刀220从多个端子供给单元110上将端子T择一地切出,并利用作为端子搬送装置的搬送手单元300和送给手单元500进行搬送,故不论端子供给单元110的个数如何,都能用单一的共用切刀220从端子带B上将端子T切出。另外,由于采用在共用切刀220与作为冲模的砧座422和卷边装置423之间设有端子搬送装置(搬送手单元300和送给手单元500)、并将共用切刀220与砧座422及卷边装置423予以分离的结构,故在压接多种端子T时,仅驱动砧座422和卷边装置423就能与端子压接相对应。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在端子供给单元110中设有送出机构124,用与共用切刀220一并设置的单一驱动机构210来驱动该送出机构124,故不论端子供给单元110的个数如何,都能用单一驱动机构210将端子带B送出,能实现大幅度的成本降低。另外,由于将驱动机构210与共用切刀220一并设置而构成单元化,故容易使由驱动机构210产生的送出动作与由共用切刀220产生的切断动作精确地联动。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在将由共用切刀220切出的端子T进行夹持时,可由推压爪327对端子T的姿势进行限制后进行夹持,交接变得可靠。此外,由于端子T被夹持后由共用切刀220切断,故在切断时也难以产生位置偏移。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在端子压接位置Pt对端子T进行压接所需的时间比共用切刀220从端子供给单元110将端子T切出的时间长的场合,由于能将端子T从搬送手单元300供给到多个送给手510,故能吸收在连续对端子T进行压接时作为端子搬送装置的搬送手单元300和送给手单元500中的等待时间。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利用支承台520将搬送手单元300搬送来的端子T姿势限制成预先设定的姿势(在本实施例中是沿前后的水平姿势),故即使在将切离端子带B后的端子T进行搬送的场合,也能以预期的姿势将端子T供给到端子压接装置420。
本申请是基于在2003年10月31日向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03-372246号,并参照其具体化的内容。
虽然本发明是参照附图并对实施例进行充分的描述,但是很明显,对于那些熟悉该技术的人可对它进行各种变更和改进,这是可以理解的,因此,对于那些对本发明进行某些改变和改进的部分都应该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11)
1、一种复式压接装置,具有与多种端子对应的多对冲模,通过使从各对中所选择的一对冲模移动至共用的端子压接位置,在所述端子压接位置将作为加工对象的端子与被覆电线压接,其特征在于,具有:
多个端子供给单元,其供给在带状的载体上连接着作为加工对象的端子部分的端子带;
共用切刀,其可择一地与各端子供给单元连接,可从端子供给单元所供给的端子带上将作为加工对象的端子部分切断;以及
端子搬送装置,其将被该共用切刀切断而成的端子搬送到移动至所述端子压接位置的冲模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式压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设在所述端子供给单元上的、将共用切刀裁切的端子带从该端子供给单元送出的送出机构;以及
共用的驱动机构,其与所述各端子供给单元连接可能地与共用切刀并列设置,对所连接的端子供给单元的送出机构进行驱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式压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送给装置具有,从共用切刀接受端子的搬送手单元;从该搬送手单元接受被共用切刀切断而成的端子、并送给到移动至所述端子压接位置的冲模之间的送给手单元。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式压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搬送手单元,具有夹持端子侧部的一对爪和对被夹持的端子的筒形部分进行推压的推压爪,
所述共用切刀在端子被搬送手单元夹持后对端子带进行切断。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式压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给手单元具有,从搬送手单元接受端子并将端子送至位于端子压接位置的冲模之间的多个送给手,和对各送给手择一地进行驱动、将其从接受位置搬送到冲模之间的驱动部,所述搬送手单元,在1个送给手将端子供给位于端子压接位置的冲模的期间,将端子供给其余的送给手。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式压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搬送装置具有姿势限制构件,其在交接端子的过程中与所述推压爪合作而将搬送手单元所夹持的端子限制成预先设定的姿势。
7、一种端子供给组件,其特征在于,具有:
多个端子供给单元,其供给在带状的载体上连接着作为加工对象的端子部分的端子带;
共用切刀,其可择一地与各端子供给单元连接,可从端子供给单元所供给的端子带上将作为加工对象的端子部分予以切断;以及
端子送给装置,其对被该共用切刀切断成的端子进行搬送。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端子供给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送给装置具有,从共用切刀接受端子的搬送手单元,从该搬送手单元接受被共用切刀切断后的端子、并送给到移动至所述端子压接位置的冲模之间的送给手单元。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端子供给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搬送手单元,具有夹持端子侧部的一对爪和对被夹持的端子的筒形部分进行推压的推压爪,
所述共用切刀在端子被搬送手单元夹持后对端子带进行切断。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端子供给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送给手单元具有,从搬送手单元接受端子并将端子送给位于端子压接位置的冲模之间的多个送给手,和对各送给手择一地进行驱动并将其从接受位置搬送到冲模之间的驱动部,所述搬送手单元,在1个送给手将端子供给位于端子压接位置的冲模的期间,将端子供给其余的送给手。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端子供给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搬送装置具有姿势限制构件,其在交接端子的过程中与所述推压爪合作而将搬送手单元所夹持的端子限制成预先设定的姿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3372246 | 2003-10-31 | ||
JP2003372246A JP3982480B2 (ja) | 2003-10-31 | 2003-10-31 | マルチ圧着装置及び端子供給モジュール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612430A true CN1612430A (zh) | 2005-05-04 |
CN100355158C CN100355158C (zh) | 2007-12-12 |
Family
ID=346486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4100858678A Expired - Lifetime CN100355158C (zh) | 2003-10-31 | 2004-11-01 | 复式压接装置及端子供给组件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3982480B2 (zh) |
CN (1) | CN100355158C (zh) |
MX (1) | MXPA04010660A (zh) |
Cited B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542851B (zh) * | 2007-01-16 | 2011-12-21 | 日本自动机械株式会社 | 端子压接方法、端子压接装置以及端子压接电线制造装置 |
CN101548443B (zh) * | 2006-12-18 | 2012-02-08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端子压接装置 |
CN104070097A (zh) * | 2014-06-16 | 2014-10-01 | 芜湖博康机电有限公司 | 一种多线头线束冲压机工作台 |
CN105612591A (zh) * | 2013-10-07 | 2016-05-25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线束零件移送装置、端子压接电线制造装置、线束零件移送方法、和端子压接电线的制造方法 |
CN105703196A (zh) * | 2016-04-11 | 2016-06-22 | 江苏雷特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端子自动压接装置 |
CN105191022B (zh) * | 2013-05-10 | 2017-08-01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端子压接电线制造装置和端子压接电线的制造方法 |
CN107359493A (zh) * | 2017-08-18 | 2017-11-17 | 厦门海普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多种端子压接系统及压接方法 |
CN107394557A (zh) * | 2017-08-18 | 2017-11-24 | 厦门海普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多种散粒端子压接系统及压接方法 |
CN107465062A (zh) * | 2017-08-18 | 2017-12-12 | 厦门海普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复式压接模具及端子机 |
CN108565563A (zh) * | 2013-02-22 | 2018-09-21 | 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 电线压接装置和电线压接方法 |
CN110197956A (zh) * | 2019-05-22 | 2019-09-03 | 广东长盈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 贴料装置 |
CN111492543A (zh) * | 2018-01-15 | 2020-08-04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端子压接装置和端子压接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125894B2 (ja) * | 2013-05-10 | 2017-05-10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端子圧着電線製造装置及び端子圧着電線の製造方法 |
JP6335467B2 (ja) * | 2013-10-07 | 2018-05-30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ワイヤハーネス部品移送装置、端子圧着電線製造装置、ワイヤハーネス部品移送方法、端子圧着電線の製造方法 |
JP6378892B2 (ja) * | 2014-02-19 | 2018-08-22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ワイヤハーネス部品移送装置、端子圧着電線製造装置、ワイヤハーネス部品移送方法、端子圧着電線の製造方法 |
JP6107639B2 (ja) | 2013-12-18 | 2017-04-05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電線排出装置 |
DE102015102060A1 (de) * | 2015-02-12 | 2016-08-18 | Zoller & Fröhlich GmbH | Crimpmaschine |
JP6564816B2 (ja) | 2017-06-28 | 2019-08-21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端子圧着装置及び端子圧着方法 |
JP6661584B2 (ja) | 2017-09-26 | 2020-03-11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端子圧着装置及び端子圧着方法 |
CN114566847A (zh) * | 2018-06-28 | 2022-05-31 | 日本自动机械株式会社 | 端子压接机、伺服压力机、端子压接电线制造装置及制造方法 |
US12119605B2 (en) * | 2022-07-13 | 2024-10-15 | Te Connectivity Solutions Gmbh | Wire termination system |
CN117162187B (zh) * | 2023-10-31 | 2023-12-26 | 南通源野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方形海绵的切割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373261A (en) * | 1980-09-04 | 1983-02-15 | Amp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electrical harnesses |
JPS60117583A (ja) * | 1983-11-29 | 1985-06-25 |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 自動圧接機における電線長さバリエ−シヨン装置 |
JP2903930B2 (ja) * | 1993-03-09 | 1999-06-14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端子圧着装置 |
JP3003546B2 (ja) * | 1994-11-07 | 2000-01-31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端子金具供給ユニット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マルチ圧着機 |
JPH1064653A (ja) * | 1996-08-23 | 1998-03-06 |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 被覆電線のはんだ式連結装置 |
-
2003
- 2003-10-31 JP JP2003372246A patent/JP3982480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4
- 2004-10-27 MX MXPA04010660 patent/MXPA04010660A/es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4-11-01 CN CNB2004100858678A patent/CN100355158C/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548443B (zh) * | 2006-12-18 | 2012-02-08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端子压接装置 |
CN101542851B (zh) * | 2007-01-16 | 2011-12-21 | 日本自动机械株式会社 | 端子压接方法、端子压接装置以及端子压接电线制造装置 |
CN108565563A (zh) * | 2013-02-22 | 2018-09-21 | 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 电线压接装置和电线压接方法 |
CN108565563B (zh) * | 2013-02-22 | 2020-05-08 | 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 电线压接装置和电线压接方法 |
US10424891B2 (en) | 2013-02-22 | 2019-09-24 |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 Wire crimping device |
CN105191022B (zh) * | 2013-05-10 | 2017-08-01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端子压接电线制造装置和端子压接电线的制造方法 |
CN105612591A (zh) * | 2013-10-07 | 2016-05-25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线束零件移送装置、端子压接电线制造装置、线束零件移送方法、和端子压接电线的制造方法 |
CN105612591B (zh) * | 2013-10-07 | 2017-05-31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线束零件移送装置、端子压接电线制造装置、线束零件移送方法、和端子压接电线的制造方法 |
CN104070097A (zh) * | 2014-06-16 | 2014-10-01 | 芜湖博康机电有限公司 | 一种多线头线束冲压机工作台 |
CN104070097B (zh) * | 2014-06-16 | 2016-09-07 | 芜湖博康机电有限公司 | 一种多线头线束冲压机工作台 |
CN105703196A (zh) * | 2016-04-11 | 2016-06-22 | 江苏雷特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端子自动压接装置 |
CN107359493A (zh) * | 2017-08-18 | 2017-11-17 | 厦门海普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多种端子压接系统及压接方法 |
CN107465062B (zh) * | 2017-08-18 | 2019-09-13 | 厦门海普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复式压接模具及端子机 |
CN107465062A (zh) * | 2017-08-18 | 2017-12-12 | 厦门海普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复式压接模具及端子机 |
CN107394557A (zh) * | 2017-08-18 | 2017-11-24 | 厦门海普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多种散粒端子压接系统及压接方法 |
CN107359493B (zh) * | 2017-08-18 | 2023-07-11 | 厦门海普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多种端子压接系统及压接方法 |
CN111492543A (zh) * | 2018-01-15 | 2020-08-04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端子压接装置和端子压接方法 |
CN111492543B (zh) * | 2018-01-15 | 2022-02-01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端子压接装置和端子压接方法 |
CN110197956A (zh) * | 2019-05-22 | 2019-09-03 | 广东长盈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 贴料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MXPA04010660A (es) | 2007-07-18 |
JP2005135822A (ja) | 2005-05-26 |
CN100355158C (zh) | 2007-12-12 |
JP3982480B2 (ja) | 2007-09-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612430A (zh) | 复式压接装置及端子供给组件 | |
CN1047570C (zh) | 带卷绕装置 | |
CN104378966A (zh) | 电子部件供给装置、电子部件安装装置以及电子部件安装方法 | |
CN1039767C (zh) | 电子元件安装设备 | |
CN106455467B (zh) | 电子部件安装装置 | |
CN1649102A (zh) | 保护带贴附方法和其装置以及保护带分离方法和其装置 | |
JPH10208844A (ja) |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用コネクタ端子の実装装置 | |
CN107877139B (zh) | 偏心轴承偏心距影像找正及压装系统 | |
CN114012424A (zh) | 一种相机自动化生产系统 | |
CN1600194A (zh) | 拉链制造装置 | |
JP2005166399A (ja) | 端子圧着装置 | |
CN207242736U (zh) | 一种开关暗盒自动组装装置 | |
CN1156950A (zh) | 轴型电子元件的插入方法及所用设备 | |
CN1111549A (zh) | 用吸附方式输送的模具 | |
CN1057423C (zh) | 通用引线加工机 | |
CN112935798B (zh) | 芯杆卡簧自动组装机 | |
CN111332751B (zh) | 麻醉蒸发器芯子自动化生产线的定位固定机构及其工艺 | |
CN214799221U (zh) | 一种电机转轴打卡簧装置 | |
CN113399729A (zh) | 一种电子连接器上夹片切除机构、组装装置和方法 | |
JP2001076835A (ja) | 圧接コネクタ用端子実装機 | |
CN1194829C (zh) | 管子插入装置 | |
WO1983001173A1 (en) | Device for inserting electric part | |
KR200218427Y1 (ko) | 지관 절단장치 | |
JP4074849B2 (ja) | 端子圧着装置 | |
KR101479563B1 (ko) | 파이프 자동 공급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12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