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07361A - 控制空调器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控制空调器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607361A CN1607361A CNA2004100634817A CN200410063481A CN1607361A CN 1607361 A CN1607361 A CN 1607361A CN A2004100634817 A CNA2004100634817 A CN A2004100634817A CN 200410063481 A CN200410063481 A CN 200410063481A CN 1607361 A CN1607361 A CN 160736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mpressor
- air
- indoor
- discharge pressure
- condition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 F25B49/025—Motor control arrangemen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500/00—Problems to be solved
- F25B2500/07—Exceeding a certain pressure value in a refrigeration component or cycl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B2600/02—Compressor control
- F25B2600/021—Inverters therefo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700/00—Sensing or detecting of parameters; Sensors therefor
- F25B2700/19—Pressures
- F25B2700/193—Pressures of the compressor
- F25B2700/1931—Discharge pressur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700/00—Sensing or detecting of parameters; Sensors therefor
- F25B2700/19—Pressures
- F25B2700/193—Pressures of the compressor
- F25B2700/1933—Suction pressur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05—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of safety devic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控制空调器的方法。尤其是,确定运行中的压缩机的要素的驱动模式,即压缩机的吸入/排放压强,从而控制可变装置,以确保该压缩机的要素在安全区的预定的数值范围内。按照本发明,通常在压缩机处于不稳定区时发生的振动/噪音被大大地减少了,从而,能保护压缩机免于受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大体上涉及一种空调器的操作控制,特别涉及控制空调器的方法,其中,将当前运行的空调器的室外单元的压缩机的吸入/排放压强与预定的吸入/排放压强相比较,以确定压缩机的驱动模式是在安全区还是不稳定区,如果证实压缩机的驱动模式是不稳定的,则控制可变因素以使压缩机的驱动模式处于安全区。
背景技术
图1为相关领域的分体式空调器的室内单元和室外单元的截面示意图。
如图1所示,分体式空调器包括安装在外面的室外单元1以及安装在室内的室内单元2。
室外单元1包括:将制冷剂压缩到高温/高压状态的压缩机10,将来自压缩机10的制冷剂转化为常温/高压状态的冷凝器12,用于冷却冷凝器12的室外风扇13,以及风扇电动机5。
室内单元2包括:用于将冷凝器12提供的制冷剂膨胀为低压状态的一EEV(electrical expansion valve,即电子膨胀阀)14a,用于将来自EEV 14a的制冷剂转化为低温/低压状态的一蒸发器15,以及一风扇15,用于将吸入室内单元2的室内空气吹向该蒸发器15,以强制进行热交换。
图1所示的EEV 14a位于室内单元2中仅用以举例,也就是说,EEV 14a还可安装在室外单元1中。
图2是安装在室外单元1中的EEV 14a的截面示意图。
EEV 14a是用于膨胀来自冷凝器12的常温/高压的制冷剂的装置(参见图1)。
如图2所示,EEV 14a通过入口管22a与出口管23a循环制冷剂。
来自冷凝器12的制冷剂通过入口管22,22a流入EEV 14a。当针3在垂直方向平移时,孔4使制冷剂膨胀到出口管23、23a,并被注入。该针的平移运动是由一步进电机9驱动螺钉8操作而引起的。
因此,制冷剂的注入流由针3与孔4控制。
图3为包括EEV 14a的室外单元1的截面示意图,而图4为包括EEV 14a的室内单元2的截面示意图。
首先参见图3,来自冷凝器12的常温/高压的制冷剂通过入口管22、22a流入EEV 14a,被膨胀并最终被导入出口管23、23a。
现在参见图4,来自室外单元1的冷凝器12的常温/高压的制冷剂通过入口管22、22a流入EEV 14a,被膨胀并最终被导入出口管23、23a。
一般地,空调器是通过将冷空气排放于一限定的空间内,而冷却该限定空间内的空气的装置。为了产生冷却的空气,制冷剂经历压缩、冷凝、膨胀与蒸发。如前所述,空调器包括安装在外面的室外单元1以及安装在室内的室内单元2。室外单元包括:压缩机10,气液分离器(accumulator)17,四向阀11,起室外热交换器功能的冷凝器12,和一室外风扇13。室内单元包括:膨胀阀14,起室内热交换器功能的蒸发器15,以及室内风扇16。
空调器可以包括一个室内单元与一个室外单元。然而,在一些情况下,多个室内单元被连接到一个室外单元的集中式空调器,更适合于同时对许多室内空间制冷或制热。
图5显示了具有上述结构的空调器是如何工作的。如图5所示,低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剂从室内热交换器15流入压缩机10,并在压缩机10的压缩下转化为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同时,该制冷剂通过被切换到用于冷循环的四向阀11,被排放到室外热交换器12。该被排放到室外热交换器12的制冷剂在室外热交换器12中循环,并且,当室外风扇13运行时,在该制冷剂与被吸入室外单元的室外空气之间就有热交换进行。结果是,该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经过相变而成为常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
接着,该液态制冷剂被排放到膨胀阀14,在那里,该液态制冷剂被减压到低温、低压的液态,以能更容易地被蒸发,接着,该减压后的制冷剂被排放到室内热交换器15,在那里,制冷剂与室内热交换器15中的环境空气进行热交换,以变成低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剂。该低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剂再次通过四向阀11流入压缩机10中。
因此,与通过四向阀11的、位于该室内热交换器15中的减压后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的室内空气,将热卸给制冷剂而变成冷却空气,接着,该冷却空气通过室内风扇被排放到室内,进而完成了凉爽舒适的室内空气调节。
空调器的制热过程正好与其制冷过程相反。如图6所示,来自室外热交换器12的低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剂被压缩机10压缩,而变成高温、高压的气态。该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通过被切换到用于热循环的四向阀11,被排放到室内热交换器15。在室内热交换器15中,是在被排放的气态制冷剂与该室内热交换器15中的环境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而使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经历相变化,变成常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接着被排放到膨胀阀14。这里,与该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的环境空气,通过吸收制冷剂的热而变为热空气,同时通过室内风扇16,被排放到室内,进而完成了室内温度的增加。
此外,该被排放到膨胀阀14的制冷剂被减压到低温、低压的液态,并被排放到室外热交换器12用于蒸发。在室外热交换器12中,在被排放到室外热交换器12中的气态制冷剂与流入室外单元的环境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在热交换之后,该低温、低压的液态制冷剂转变为低温、低压的气态,并通过四向阀11再次流入压缩机10。
通过控制想要的压强与温度,可以实现上述制冷与制热过程。
换句话说,相关领域中的空调器是根据该压缩机10的吸入/排放压强(sucking/discharge compressure)控制系统,或压缩机10预定的驱动步骤运行的,该驱动步骤通过计算室内/室外温度以及室内单元运行的制冷或致热量来获得。当空调器基于压强与温度值运行,运行中的压缩机10的至少一个吸入压强与排放压强会降低。在这种情况下,压缩机10离开其运行振动/噪音均很低并且不会过度运行的安全区,并进入如图7所示的不稳定区,在该不稳定区,压缩机10的振动/噪音均很大。
当压缩机10在不稳定区运行较长时间时,压缩机10很容易因振动/噪音的增加而受损,从而不久就需要更换。压缩机10上的机械损坏导致空调器的性能与制冷或致热量的恶化。
更甚之,如果压缩机10主要是由于增加的振动/噪音而受损,将导致压缩机本身的可靠性与耐用性的严重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至少解决上述问题和/或弊端,以提供下文所述的优点。
因而,本发明的一个目的通过提供用于控制空调器的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在该方法中,将当前运行的室外单元的压缩机的吸入/排放压强,与预定的用于压缩机的吸入/排放压强的最优值相比较,以确定压缩机的驱动模式是在安全区还是不稳定区,如果证实压缩机的驱动模式是在不稳定区,则控制可变要素,例如,压缩机操作频率、室内/室外EEV以及室内/室外风扇,以使压缩机的驱动模式处于安全区域,由此在不稳定区由操作产生的振动/噪音被抑制,而保护压缩机免于受损,进而加强了压缩机的可靠性与耐用性。
通过提供控制空调器的方法,该空调器包括至少一个具有压缩机的室内单元和至少一个具有冷凝器的室外单元,来实现上述与其他目的与优点,其中,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预先确定至少一个运行值,其包括压缩机处于安全区的压强/温度值;测量当前运行的压缩机的运行值;将该运行值测量值与该安全区的预定运行值进行比较;如果压缩机当前的驱动模式不满足该安全区,则控制可变装置以确保压缩机运行在安全区。
按照本发明,通常在压缩机处于不稳定区时,产生的振动/噪音被大大地减少了,从而,能保护压缩机免于受损。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的与特征将在以下的描述中部分地阐述,并且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会变得明显,或者可以从本发明的实践中领略到。正如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特别指出的那样,可实现与获得本发明的目的与优点。
附图说明
将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的元件。
图1为相关领域的分体式空调器的室内单元和室外单元的截面示意图;
图2为安装在室外单元或室内单元中的EEV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安装在相关领域的分体式空调器的室外单元的EEV的截面示意图;
图4为安装在相关领域的分体式空调器的室内单元的EEV的截面示意图;
图5显示了相关领域的空调器的制冷循环;
图6显示了相关领域的空调器的制热循环;
图7为显示了压缩机在不稳定区的驱动模式的图形,其中,运行中的压缩机的吸入/排放压强不在预定的吸入/排放压强范围内;
图8为按照本发明,将压缩机的不稳定的驱动模式改变为在预定的吸入/排放压强范围内的安全的驱动模式的过程的流程图;
图9图示了处于不稳定区的压缩机的驱动模式,其中,运行中的压缩机的吸入压强处于预定的吸入压强的最低限之外;
图10为按照本发明的第一优选实施例,将处于预定的吸入压强的最低限之外的压缩机的不稳定驱动模式,改变为在第一、第二预定的吸入压强的范围内的安全驱动模式的过程的流程图;
图11显示了在变频压缩机(inverter compressor)与恒速压缩机中执行图10过程的示意;
图12图形地示出了处于不稳定区的压缩机的驱动模式,其中,运行中的压缩机的排放压强处于预定的排放压强的最低限之外;
图13为按照本发明的第二优选实施例,将处于预定的排放压强的最低限之外的压缩机的不稳定驱动模式,改变为在第一、第二预定的排放压强的范围内的安全驱动模式的过程的流程图;
图14显示了在变频压缩机与恒速压缩机中进行的图13的过程;
图15图形地显示了处于不稳定区的压缩机的驱动模式,其中,运行中的压缩机的吸入/排放压强处于预定的吸入/排放压强的最低限之外;
图16为按照本发明的第三优选实施例,将处于预定的吸入/排放压强的最低限之外的压缩机的不稳定驱动模式,改变为在第一、第二预定的吸入/排放压强的范围内的安全驱动模式的过程的流程图;
图17显示了在变频压缩机与恒速压缩机中进行的图16的过程;
图18描述了按照本发明,控制可变因素以控制压缩机的驱动模式(即制冷/制热),以及控制变频/恒速压缩机的过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详细的描述将参考附图,提供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控制空调器的方法。
图8为按照本发明,将压缩机的不稳定的驱动模式改变为在预定的吸入/排放压强范围内的安全的驱动模式的过程的流程图。
下面提供该控制空调器的方法的更多细节。将相同的附图标记应用于本发明与相关领域的相同的元件。
如图8所示,该控制空调器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测量用于制冷/制热的压缩机10的吸入/排放压强(Psc/Pdc)(S801);将测得的吸入/排放压强与预定的吸入/排放压强相比;判断该吸入/排放压强(Psc/Pdc)的测量值是否落入第一、第二预定的吸入/排放压强范围(Ps1,Ps2/Pd1,Pd2)(S802);如果吸入/排放压强(Psc/Pdc)测量值不在第一、第二预定的吸入/排放压强范围(Ps1,Ps2/Pd1,Pd2)内,则控制可变装置(variable means)以使吸入/排放压强(Psc/Pdc)测量值落入预定的吸入/排放压强范围(Ps1,Ps2/Pd1,Pd2)内(S803)。
在控制可变装置之后,再次判断压缩机10的吸入/排放压强(Psc/Pdc)是否在预定的吸入/排放压强范围(Ps1,Ps2/Pd1,Pd2)。
因此,本发明的控制空调器的方法基本上是控制空调器的可变要素,以确保通常基于被设定的压强和/或温度值工作的空调器,发挥出目标制冷/制热过程的最大能力。
也就是说,即使压缩机10按照预定的驱动步骤工作,该预定的驱动步骤基于室内/室外温度的计算值以及室内单元所需运行的制冷或致热量而获得,也可以使得压缩机10始终运行于安全区。这通过控制压缩机10的吸入/排放压强(Psc,Pdc),或通过控制至少一个可变装置,该可变装置包括压缩机10的运行频率、室内/室外EEV 14a以及室外风扇13,来改变处于不稳定区的、吸入压强(Psc)和/或排放压强(Pdc)被降低了的压缩机10的驱动模式进入安全区来实现。
控制在制冷/制热模式下的空调器的可变装置至少包括以下一种:控制压缩机10的运行频率(HZ),开启/关闭压缩机10,调节室内/室外EEV 14a脉冲,改变室内/室外风扇的气流。
通过控制上述可变装置,压缩机10的驱动模式不在预定的吸入/排放压强范围(Ps1,Ps2/Pd1,Pd2)内的、处于不稳定区的压缩机10的该吸入/排放压强(Psc,Pdc)增加,压缩机10进入在第一、第二预定的吸入/排放压强范围(Ps1,Ps2/Pd1,Pd2)内的安全区。结果是,保证了压缩机10的可靠性。
压缩机10的安全区是振动与噪音均很低,以及可确保驱动的可靠性的区域。例如,日本的大金工业有限公司(Daikin Industries Ltd.)制造的压缩机吸入压强(Ps1,Ps2)在0.18-0.8MPa(兆帕)范围内,排放压强(Pd1,Pd2)在1.26-3.4MPa范围内。尽管不同于大金工业有限公司制造的压缩机的其他压缩机具有不同的安全区范围,通过本发明的控制空调器的方法,这些压缩机也能够被从不稳定区改变到安全区。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将0.18MPa指定为第一吸入压强(Ps1),将0.8MPa指定为第二吸入压强(Ps2)。同时,将1.26MPa指定为第一排放压强(Ps1),将3.4MPa指定为第二排放压强(Ps2)。
如图8的流程图所示,为了控制空调器,测量制冷/制热模式下的压缩机10的吸入/排放压强(Psc/Pdc)(S801)。
压缩机10的吸入/排放压强(Psc/Pdc)的测量值与预定的吸入/排放压强相比,从而判断吸入/排放压强(Psc/Pdc)的测量值是否落入第一和第二预定的吸入压强(Ps1,Ps2),即0.18-0.8MPa,以及第一、第二预定的排放压强(Pd1,Pd2),即1.26-3.4MPa的范围内(S802)。
如果证实吸入/排放压强(Psc/Pdc)的测量值在第一和第二预定的吸入/排放压强范围(Ps1,Ps2/Pd1,Pd2)内,压缩机被允许保持其原状态运行(S804)。相反地,如果至少一个吸入/排放压强(Psc/Pdc)的测量值不在第一和第二预定的吸入/排放压强范围(Ps1,Ps2/Pd1,Pd2)内,改变空调器中的处于(制冷/制热)安全区的压缩机10的运行频率(Hz),或者开启/关闭压缩机10,或者调节室内/室外EEV的脉冲,和/或改变室内/室外风扇的气流(S803),以使吸入/排放压强(Psc/Pdc)的测量值落入预定的吸入/排放压强范围(Ps1,Ps2/Pd1,Pd2)内。
在控制该可变装置后,再次判断压缩机10的吸入/排放压强(Psc/Pdc)是否在预定的吸入/排放压强范围(Ps1,Ps2/Pd1,Pd2)内。如果压缩机10的吸入/排放压强(Psc/Pdc)在预定的吸入/排放压强范围(Ps1,Ps2/Pd1,Pd2)内,压缩机10被允许运行在当前的驱动模式。然而,如果压缩机10的吸入/排放压强(Psc/Pdc)不在预定的吸入/排放压强范围(Ps1,Ps2/Pd1,Pd2)内,重复上述过程,直到压缩机10的吸入/排放压强(Psc/Pdc)处于预定的吸入/排放压强范围(Ps1,Ps2/Pd1,Pd2)内。
在一些情况下,只有压缩机10的排放压强(Pdc)落入预定的排放压强范围(Pd1,Pd2)内,而吸入压强(Psc)处于预定的吸入压强的最低限(Ps1)之外。而在另外的情况下,只有压缩机10的排放压强(Pdc)处于预定的排放压强的最低限(Pd1)在外。还有这样的情况,吸入/排放压强(Psc,Pdc)二者均处于预定的吸入/排放压强范围的最低限(Ps1,Pd1)之外。现在将讨论每种情况,并以控制空调器的第一、第二、第三实施例来说明。
图9图示了处于不稳定区的压缩机的驱动模式,其中,运行中的压缩机的吸入压强处于吸入压强的最低限之外;图10为按照本发明的第一优选实施例,将处于预定的吸入压强最低限之外的压缩机的不稳定驱动模式,改变为在第一、第二预定的吸入压强的范围内的安全驱动模式的过程的流程图。
如图10所示,根据本发明的控制空调器的方法,处于预定的吸入压强的最低限(Ps1)之外的压缩机10的不稳定驱动模式,被改变为在第一、第二预定的吸入压强范围(Ps1,Ps2)内的安全驱动模式。
首先,测量在制冷/制热模式下的压缩机的吸入/排放压强(Psc,Pdc),将吸入/排放压强的测量值(Psc,Pdc)与预定的吸入/排放压强相比较,以确定吸入/排放压强的测量值(Psc,Pdc)是否处于第一、第二预定的吸入/排放压强范围(Ps1,Ps2/Pd1,Pd2)内。
如果证实压缩机10的排放压强(Pdc)在预定的排放压强范围(Pd1,Pd2)内,而吸入压强(Psc)处于预定的吸入压强的最低限(Ps1)之外,控制可变装置以使吸入压强(Psc)落入预定的吸入压强范围(Ps1,Ps2)内。
在控制该可变装置后,再次判断压缩机10的吸入/排放压强(Psc/Pdc)是否在预定的吸入/排放压强范围(Ps1,Ps2/Pd1,Pd2)内。
控制在制冷/制热模式下的空调器的可变装置至少包括以下一种:降低压缩机10的运行频率(HZ),在制冷模式下增加室内EEV的脉冲,在制热模式下增加室外EEV的脉冲,在制冷模式下减少室内风扇16的气流,在制热模式下增加室外风扇13的气流。
通过控制可变装置,曾经处于预定的吸入压强的最低(第一)限(Ps1)之外的压缩机10的吸入压强(Psc),进入与第一、第二预定的吸入压强范围(Ps1,Ps2)相同的区域。结果是,保证了压缩机10的可靠性。
现在,将参考图10中的流程图详细描述上述方法。
如图10所示,测量在制冷/制热模式下的空调器的压缩机10的吸入/排放压强(Psc/Pdc)(S1001)。
将吸入/排放压强(Psc/Pdc)的测量值与预定的吸入/排放压强相比较,并判断吸入/排放压强(Psc/Pdc)的测量值是否分别落入第一和第二预定的吸入压强(Ps1,Ps2),即0.18-0.8Mpa,以及第一和第二预定的排放压强(Pd1,Pd2),即1.26-3.4MPa的范围内(S1002)。
如果证实吸入/排放压强(Psc/Pdc)的测量值在第一和第二吸入/排放压强范围(Ps1,Ps2/Pd1,Pd2),即0.18-0.8MPa/1.26-3.4Mpa之内,压缩机被允许保持其当前的驱动模式(S1006)。
另一方面,如果只有压缩机10的排放压强(Pdc)在第一和第二预定的排放压强范围(Pd1,Pd2),即1.26-3.4Mpa之内,而压缩机10的吸入压强(Psc)小于预定的吸入压强的最低限(Ps1),即0.18MPa(S1003),这就有必要使压缩机10的吸入压强(Psc)落入预定的吸入压强范围(Ps1,Ps2)内。为了做到这一点,降低压缩机10(如果压缩机在制冷模式下)的运行频率(Hz),或者增加室内EEV的脉冲,或者减少室内风扇的气流(S1004),而如果压缩机10在制热模式下,降低压缩机10的运行频率(Hz),或者增加室外EEV的脉冲,或者减少室外风扇13的气流(S1005)。
在控制了可变装置后,再次判断压缩机10的吸入压强(Psc)是否在预定的吸入/排放压强范围(Ps1,Ps2/Pd1,Pd2)内。如果压缩机10的吸入压强(Psc)在预定的吸入/排放压强范围(Ps1,Ps2/Pd1,Pd2)内,即处于吸入压强的0.18-0.8Mpa的范围内,和排放压强的1.26-3.4Mpa的范围内,压缩机10被允许运行在当前的驱动模式(S1006)。然而,如果压缩机10的吸入压强(Psc)低于预定的吸入压强范围的最低限(Ps1)时,重复上述过程,直到压缩机10的吸入压强(Psc)在预定的吸入压强范围(Ps1,Ps2)内。
图11显示了在变频压缩机(inverter compressor)与恒速压缩机中进行图10的过程。
由于与图10的基本操作相同,这里不再提供更多的细节。
唯一的区别是,在变频压缩机的情况下,控制制冷/制热模式下的运行频率,而在恒速压缩机的情况下,开启/关闭压缩机。
图12图示了处于不稳定区的压缩机的驱动模式,其中,运行中的压缩机的排放压强处于预定的排放压强的最低限之外;图13为按照本发明的第二优选实施例,将处于预定排放压强最低限之外的压缩机的不稳定驱动模式,改变为在第一、第二预定的排放压强的范围内的安全驱动模式的过程的流程图。
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处于预定的排放压强最低限(Pd1)之外的压缩机10的不稳定驱动模式,被改变为在第一、第二预定的排放压强范围(Pd1,Pd2)内的安全驱动模式。
如图13所示,测量在制冷/制热模式下的压缩机10的吸入/排放压强(Psc,Pdc),并与压缩机10的预定吸入/排放压强相比,以确定吸入/排放压强的测量值(Psc,Pdc)是否在第一、第二预定的吸入/排放压强范围(Ps1,Ps2/Pd1,Pd2)内。
如果证实压缩机的吸入压强(Psc)在预定的吸入压强范围(Ps1,Ps2)内,而排放压强(Pdc)处于预定的排放压强的最低限(Pd1)之外,则控制可变装置,以使排放压强(Pdc)落入预定的排放压强范围(Pd1,Pd2)内。
在控制了该可变装置后,再次判断压缩机10的吸入/排放压强(Psc/Pdc)是否在预定的吸入/排放压强范围(Ps1,Ps2/Pd1,Pd2)内。
控制在制冷/制热模式下的空调器的可变装置至少包括以下一种:增加在制冷/制热模式下的空调器的压缩机10的运行频率(HZ),在制热模式下减少室内EEV的脉冲,在制冷模式下减少室外EEV的脉冲,在制冷模式下减少室外风扇13的气流,在制热模式下减少室内风扇16的气流。
通过控制该可变装置,曾经处于预定的排放压强的最低(第一)限(Pd1)之外的压缩机10的排放压强(Pdc),返回到与第一、第二预定的排放压强范围(Pd1,Pd2)相同的区域。结果是,保证了压缩机10的可靠性。
现在,将参考图13中的流程图详细描述上述方法。
如图13所示,测量在制冷/制热模式下的空调器的压缩机10的吸入/排放压强(Psc,Pdc)(S1301)。
将压缩机10的吸入/排放压强(Psc/Pdc)的测量值与预定的吸入/排放压强相比较,并判断吸入/排放压强(Psc/Pdc)的测量值是否分别落入第一和第二预定的吸入压强(Ps1,Ps2),即0.18-0.8MPa,以及第一和第二预定的排放压强(Pd1,Pd2),即1.26-3.4MPa的范围内(S1302)。
如果证实吸入/排放压强(Psc,Pdc)的测量值在第一和第二吸入/排放压强范围(Ps1,Ps2/Pd1,Pd2)内,即0.18-0.8MPa/1.26-3.4MPa,压缩机被允许保持其当前的驱动模式(S1306)。
相反地,如果只有压缩机10的吸入压强(Psc)在第一和第二预定的吸入压强范围(Ps1,Ps2)内,即0.18-0.8Mpa之内,而压缩机10的排放压强(Pdc)小于预定的排放压强的最低限(Pd1),即1.26MPa,(S1303),就有必要使压缩机10的排放压强(Pdc)落入预定的排放压强范围(Pd1,Pd2)内。为了做到这一点,增加压缩机10(如果压缩机在制冷模式下)的运行频率(Hz),或者减少室内EEV的脉冲,或者减少室外风扇13的气流(S1304),而如果压缩机10在制热模式下,增加压缩机10的运行频率(Hz),或者减少室外EEV的脉冲,或者减少室内风扇16中的气流(S1305)。
在控制了该可变装置后,再次判断压缩机10的排放压强(Pdc)是否在预定的吸入/排放压强范围(Ps1,Ps2/Pd1,Pd2)内。如果压缩机10的排放压强(Psc)在预定的吸入/排放压强范围(Ps1,Ps2/Pd1,Pd2)内,即对于吸入压强在0.18-0.8Mpa的范围内和对于排放压强在1.26-3.4Mpa的范围内,压缩机10被允许运行在当前的驱动模式。然而,如果压缩机10的排放压强(Pdc)低于预定的排放压强范围的最低限(Pd1)时,重复上述过程,直到压缩机10的排放压强(Pdc)处于预定的排放压强范围(Pd1,Pd2)内。
图14显示了在变频压缩机与恒速压缩机中进行的图13的过程。
由于与图13的基本操作相同,这里不再提供更多的细节。
唯一的区别是,在变频压缩机的情况下,控制在制冷/制热模式下的运行频率,而在恒速压缩机的情况下,开启/关闭压缩机。
图15显示了处于不稳定区的压缩机的驱动模式,其中,运行中的压缩机的吸入/排放压强处于预定的吸入/排放压强的最低限之外;图16为按照本发明的第三优选实施例,将处于预定的吸入/排放压强的最低限之外的压缩机的不稳定驱动模式,改变为在第一、第二预定的吸入/排放压强的范围内的安全驱动模式的过程的流程图。
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中,处于预定的吸入/排放压强的最低限(Ps1,Pd1)之外的压缩机10的不稳定驱动模式,被改变为在第一、第二预定的吸入/排放压强范围(Ps1,Ps2/Pd1,Pd2)内的安全驱动模式。
如图16所示,测量在制冷/制热模式下的压缩机10的吸入/排放压强(Psc,Pdc),并与压缩机10的预定的吸入/排放压强相比较,以确定吸入/排放压强的测量值(Psc,Pdc)是否在第一、第二预定的吸入/排放压强范围(Ps1,Ps2/Pd1,Pd2)内。
如果证实压缩机的吸入/排放压强(Psc,Pdc)处于预定的吸入/排放压强范围的最低限(Ps1,Pd1)之外,控制可变装置以确保吸入/排放压强(Psc,Pdc)落入预定的吸入/排放压强范围(Ps1,Ps2/Pd1,Pd2)之内。
在控制了可变装置后,再次判断压缩机10的吸入/排放压强(Psc/Pdc)是否在预定的吸入/排放压强范围(Ps1,Ps2/Pd1,Pd2)内。
控制在制冷/制热模式下的空调器的可变装置至少包括以下一种:增加在制冷/制热模式下的空调器的压缩机10的运行频率(HZ),在制冷模式下增加室内EEV的脉冲,在制热模式下增加室外EEV的脉冲。
通过控制该可变装置,已经处于预定的吸入/排放压强的最低(第一)限(Ps1,Pd1)之外的压缩机10的吸入/排放压强(Psc,Pdc),进入与第一、第二预定的吸入/排放压强范围(Ps1,Ps2/Pd1,Pd2)相同的区域。结果是,保证了压缩机10的可靠性。
现在,将参考图16中的流程图详细描述上述方法。
如图16所示,测量在制冷/制热模式下的空调器的压缩机10的吸入/排放压强(Psc/Pdc)(S1601)。
将压缩机10的吸入/排放压强(Psc/Pdc)的测量值与预定的吸入/排放压强相比较,并判断吸入/排放压强(Psc/Pdc)的测量值是否分别落入第一和第二预定的吸入压强(Ps1,Ps2),即0.18-0.8MPa,以及第一和第二预定的排放压强(Pd1,Pd2),即1.26-3.4MPa的范围内(S1602)。
如果证实吸入/排放压强(Psc/Pdc)的测量值在第一和第二吸入/排放压强范围(Ps1,Ps2/Pd1,Pd2)内,即0.18-0.8MPa/1.26-3.4MPa,压缩机被允许保持其当前的驱动模式(S1606)。
相反地,如果压缩机10的吸入压强(Psc)小于预定的吸入压强的最低限(Ps1),即0.18MPa,而压缩机10的排放压强(Pdc)小于预定的排放压强的最低限(Pd1),即1.26MPa(S1603),则有必要使压缩机10的吸入/排放压强(Psc/Pdc)落入预定的压强范围内。为了做到这一点,增加压缩机10(如果压缩机在制冷模式下)的运行频率(Hz),或者增加室内EEV的脉冲,或者减少室外风扇13的气流(步骤1604)。
如果压缩机10在制热模式下,增加压缩机10的运行频率(Hz),或者增加室外EEV的脉冲,或者减少室内风扇16的气流(S1605)。
通过增加该压缩机10的吸入/排放压强(Psc/Pdc),可确保它们落入预定的吸入/排放压强范围(Ps1,Ps2/Pd1,Pd2)内。
在控制了可变装置后,再次判断压缩机10的吸入/排放压强(Psc/Pdc)是否在预定的吸入/排放压强范围(Ps1,Ps2/Pd1,Pd2)内。如果压缩机10的吸入/排放压强(Psc/Pdc)在预定的吸入/排放压强范围(Ps1,Ps2/Pd1,Pd2)内,即对于吸入压强在0.18-0.8Mpa的范围内和对于排放压强在1.26-3.4Mpa的范围内,压缩机10被允许运行在当前的驱动模式。然而,如果压缩机10的吸入/排放压强(Psc/Pdc)仍旧低于预定的吸入/排放压强范围的最低限(Ps1,Pd1),重复上述过程,直到压缩机10的吸入/排放压强(Psc/Pdc)落入预定的吸入/排放压强范围(Ps1,Ps2/Pd1,Pd2)内。
图17演示了在变频压缩机与恒速压缩机中进行的图16的过程。
由于与图16的基本操作相同,这里不再提供更多的细节。
唯一的区别是,在变频压缩机的情况下,控制在制冷/制热模式下的运行频率,而在恒速压缩机的情况下,开启/关闭该压缩机。
图18描述了按照本发明,控制可变要素以控制压缩机的驱动模式(即制冷/制热),以及控制变频/恒速压缩机的过程。
如图18所示,使用者预定压缩机处于正确驱动模式下的压强与温度(S1801)。
使用者比较运行中的压缩机的当前吸入/排放压强与预定的压强值(S1802)。
如果证实运行中的压缩机的吸入/排放压强处于预定的压强范围之外(S1803),假定压缩机为变频压缩机的情况下,控制至少以下的其中之一:在制冷/制热模式下的压缩机的运行频率,室内/室外EEV,室内/室外风扇的气流(S1804,S1805)。
同时,如果运行中的恒速压缩机的吸入/排放压强处于预定的压强范围之外(S1803),关闭/开启在制冷/制热模式下的压缩机,或者控制室内/室外EEV,或者控制室内/室外风扇的气流(S1806,S1807)。
总之,根据本发明的控制空调器的方法,使用者确定当前运行的压缩机10的驱动模式是在安全区还是在不稳定区,并通过控制可变装置确保压缩机10处于安全区。通过这样做,在不稳定区产生的振动与噪音被大大地减少,从而,提高了压缩机10的可靠性与持久性。本发明的另一个优点是还可以应用于集中-分体式空调器,其中多个室内单元被连接到一个室外单元,从而同时对多个室内空间进行制冷或制热。
本发明已通过参考特定的优选实施例得以说明与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可理解到,在不脱离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与范围的基础上,可以在形式上与细节上进行各种修改。
前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而不应被考虑为限定本发明。本发明的教导可被容易地应用于其他类型的装置。本发明的说明书意图解释,而不是限制权利要求的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各种替换、修改与变化都是显而易见的。在权利要求书中,装置+功能的句子意图覆盖这里描述的能够执行前述功能的结构,不仅包括结构上的等同物,而且包括等同的结构。
Claims (31)
1.一种控制空调器的方法,该空调器包括至少一个具有一蒸发器的室内单元以及至少一个具有一冷凝器和一压缩机的室外单元,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预先确定该压缩机处于一安全区的至少一个包括压强/温度值的运行值;
测量当前运行着的压缩机的运行值;
将该运行值的测量值与该安全区中的预定运行值相比较;
如果该压缩机当前的驱动模式不满足该安全区,则控制可变装置以确保该压缩机运行在该安全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如果该空调器处于制冷/制热模式下,至少测量该压缩机的吸入压强与排放压强的其中之一。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如果该吸入或排放压强的测量值在预定的第一、第二吸入压强范围与预定的第一、第二排放压强范围内,则允许该压缩机保持其当前的驱动模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如果该压缩机的当前驱动模式处于不稳定区而不在该安全区,则分别控制一变频压缩机的可变装置与一恒速压缩机的可变装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如果涉及该变频压缩机,至少控制以下的其中之一:该压缩机的运行频率、室内/室外EEV,以及室内/室外风扇气流。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如果涉及该恒速压缩机,至少进行以下的其中之一:开启/关闭该压缩机、室内/室外EEV的控制,以及室内/室外风扇气流的控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如果该压缩机运行值的测量值中的当前排放压强在预定的排放压强范围内,而当前的吸入压强处于预定的吸入压强的最低限之外,则控制可变装置,以确保该当前的吸入压强落入该预定的吸入压强范围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一变频压缩机的可变装置至少包括以下的其中之一:压缩机的运行频率、室内/室外EEV、室内/室外风扇气流。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如果该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增加该室内EEV的脉冲。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如果该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减少该室内风扇的气流。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如果该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增加该室外EEV的脉冲。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如果该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减少该室外风扇的气流。
13.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恒速压缩机的可变装置至少包括以下的其中之一:开启/关闭该压缩机、室内/室外EEV的控制,以及室内/室外风扇气流的控制。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如果该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至少进行以下的其中之一:开启/关闭该压缩机、增加室内EEV的脉冲,以及减少该室外风扇的气流。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如果该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至少进行以下的其中之一:开启/关闭该压缩机、增加室外EEV的脉冲,以及该减少该室外风扇的气流。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如果该压缩机运行值的测量值中的当前吸入压强在预定的吸入压强范围内,而当前的排放压强处于预定的排放压强的最低限之外,则控制可变装置,以确保该当前的排放压强落入该预定的排放压强范围内。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变频压缩机的可变装置至少包括以下的其中之一:压缩机的运行频率、室内/室外EEV、室内/室外风扇的气流。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中,如果该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减少该室内EEV的脉冲。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中,如果该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减少该室外风扇的气流。
20.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中,如果该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减少该室外EEV的脉冲。
21.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中,如果该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减少该室内风扇的气流。
22.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恒速压缩机的可变装置至少包括以下的其中之一:开启/关闭该压缩机、室内/室外EEV的控制,以及室内/室外风扇气流的控制。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中,如果该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至少进行以下的其中之一:开启/关闭该压缩机、减少该室内EEV的脉冲,以及减少该室外风扇的气流。
24.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中,如果该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至少进行以下的其中之一:开启/关闭该压缩机、增加室外EEV的脉冲,以及减少该室内风扇的气流。
2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如果该压缩机运行值的测量值中的当前吸入/排放压强处于预定的吸入/排放压强范围的最低限之外,则控制可变装置,以确保该当前的吸入/排放压强落入该预定的吸入/排放压强范围内。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中,变频压缩机的可变装置至少包括以下的其中之一:压缩机的运行频率、室内/室外EEV、和室内/室外风扇的气流。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中,如果该空调器处于制冷或制热模式,减少该室内EEV的脉冲。
28.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中,如果该空调器处于制冷或制热模式,减少该室外风扇的气流。
29.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中,恒速压缩机的可变装置至少包括以下的其中之一:开启/关闭该压缩机、室内/室外EEV的控制,以及室内/室外风扇气流的控制。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方法,其中,如果该空调器处于制冷或制热模式,至少进行以下的其中之一:开启/关闭该压缩机、增加该室内EEV的脉冲,以及减少该室外风扇的气流。
31.一种控制空调器的方法,该空调器包括至少一个具有一蒸发器的室内单元和至少一个具有冷凝器和压缩机的室外单元,其中,确定运行中的该压缩机的要素的驱动模式,从而控制可变装置,以确保该压缩机的该要素处于预定的数值范围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1020030071990A KR100557039B1 (ko) | 2003-10-16 | 2003-10-16 | 에어컨 제어방법 |
KR1020030071990 | 2003-10-16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607361A true CN1607361A (zh) | 2005-04-20 |
CN100380056C CN100380056C (zh) | 2008-04-09 |
Family
ID=343742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410063481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80056C (zh) | 2003-10-16 | 2004-07-06 | 控制空调器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472559B2 (zh) |
EP (1) | EP1524480B1 (zh) |
JP (1) | JP2005121359A (zh) |
KR (1) | KR100557039B1 (zh) |
CN (1) | CN100380056C (zh) |
Cited B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21505B (zh) * | 2007-10-05 | 2013-06-19 | 艾默生环境优化技术有限公司 | 可变速压缩机中的振动保护 |
CN104697260A (zh) * | 2015-02-13 | 2015-06-10 | 广东芬尼克兹节能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热泵机组调频点控制方法 |
CN105020846A (zh) * | 2014-04-22 | 2015-11-04 | Lg电子株式会社 | 空气调节器的控制方法 |
CN108344115A (zh) * | 2018-02-07 | 2018-07-31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风冷机组的控制方法、风冷机组及存储介质 |
CN108397375A (zh) * | 2018-02-07 | 2018-08-14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压缩机的控制方法、空调器及存储介质 |
CN109945454A (zh) * | 2019-03-27 | 2019-06-28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系统压缩机控制方法、空调控制器和空调 |
CN110410944A (zh) * | 2019-07-23 | 2019-11-05 |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器的压力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空调器 |
CN110733314A (zh) * | 2018-07-18 | 2020-01-31 | 广东威灵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 汽车空调压缩机控制方法及装置 |
CN112594884A (zh) * | 2020-12-10 | 2021-04-02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机组及其冷凝器风机控制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
CN113432353A (zh) * | 2021-06-15 | 2021-09-24 | 广东芬尼克兹节能设备有限公司 | 压缩比调节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857363A1 (fr) * | 2006-05-19 | 2007-11-21 | Lebrun Nimy | Dispositif de régulation de température |
JP2007327717A (ja) * | 2006-06-09 | 2007-12-20 | Mitsubishi Electric Building Techno Service Co Ltd | 空気調和機 |
KR100766177B1 (ko) * | 2006-08-04 | 2007-10-10 | 주식회사 대우일렉트로닉스 | 공기 조화기의 운전 제어 방법 |
KR101470631B1 (ko) * | 2008-03-12 | 2014-12-08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공기 조화기의 제어방법 |
JPWO2009157320A1 (ja) * | 2008-06-24 | 2011-12-08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及び空気調和装置 |
CN103868195A (zh) * | 2012-12-14 | 2014-06-18 |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 一种防止空调压缩机过负荷运行的控制方法 |
CN103912956B (zh) * | 2013-01-04 | 2016-12-28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变频空调及其共振点跳跃自适应方法 |
CN104564641B (zh) * | 2014-12-22 | 2018-01-02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家用电器中变频压缩机的故障诊断方法、装置和系统 |
KR102362039B1 (ko) * | 2015-10-06 | 2022-02-14 | 한온시스템 주식회사 | 차량용 공조장치 |
CN106642806B (zh) * | 2016-10-31 | 2019-01-15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控制压缩机的运行的控制方法和热泵机组 |
CN107218705B (zh) * | 2017-06-23 | 2020-01-14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室外电机的控制方法、空调器、及存储介质 |
KR102662870B1 (ko) | 2019-08-30 | 2024-05-07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공기 조화기 및 그 제어 방법 |
CN113071289B (zh) * | 2021-04-28 | 2024-05-10 | 蔚来汽车科技(安徽)有限公司 | 一种电动汽车座舱加热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422853A (en) * | 1916-08-18 | 1922-07-18 | Refrigerating Specialties Comp | Controlling mechanism for refrigerating apparatus |
JPH0638007B2 (ja) * | 1986-03-28 | 1994-05-18 | 株式会社東芝 | 冷凍機の能力制御方法 |
KR910004393B1 (ko) * | 1987-04-22 | 1991-06-27 | 미츠비시 덴키 가부시키가이샤 | 멀티 냉동사이클의 주파수 제어장치 |
JP2661781B2 (ja) * | 1990-08-20 | 1997-10-08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マルチ空調機の冷凍サイクル制御方法 |
JP2710698B2 (ja) * | 1991-01-18 | 1998-02-10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マルチ式空気調和装置 |
JPH04283361A (ja) | 1991-03-13 | 1992-10-08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多室形空気調和機 |
JP2974179B2 (ja) * | 1991-10-09 | 1999-11-08 | 松下冷機株式会社 | 多室型空気調和機 |
US5203179A (en) * | 1992-03-04 | 1993-04-20 | Ecoair Corporation | Control system for an air conditioning/refrigeration system |
JPH06323639A (ja) * | 1993-05-10 | 1994-11-25 | Hitachi Ltd | 冷水供給装置の制御方法 |
JP3265803B2 (ja) | 1994-03-18 | 2002-03-18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多室空気調和機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
JPH0828983A (ja) * | 1994-07-14 | 1996-02-02 | Hitachi Ltd | 多室空調機の制御装置 |
JP3529449B2 (ja) * | 1994-08-25 | 2004-05-24 | 東プレ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装置 |
JPH0861750A (ja) * | 1994-08-26 | 1996-03-08 | Hitachi Ltd | 空気調和機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
JPH08128740A (ja) | 1994-10-31 | 1996-05-21 | Daikin Ind Ltd | 空気調和装置の運転制御装置 |
JP3329603B2 (ja) | 1994-12-14 | 2002-09-30 | 東芝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機 |
JPH0914766A (ja) * | 1995-06-30 | 1997-01-17 |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 冷凍装置 |
JP3685533B2 (ja) * | 1995-09-14 | 2005-08-17 |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装置 |
US6092378A (en) | 1997-12-22 | 2000-07-25 | Carrier Corporation | Vapor line pressure control |
JP3597053B2 (ja) * | 1998-08-07 | 2004-12-02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機 |
JP2000105017A (ja) * | 1998-09-29 | 2000-04-11 | Hitachi Building Equipment Engineering Co Ltd | 水冷チラー形冷房装置の改造方法、および、冷水循環式の冷房装置 |
JP2000249408A (ja) * | 1999-02-26 | 2000-09-14 | Daikin Ind Ltd | 冷凍装置 |
US6301911B1 (en) * | 1999-03-26 | 2001-10-16 | Carrier Corporation | Compressor operating envelope management |
JP2001153504A (ja) * | 1999-12-02 | 2001-06-08 | Matsushita Refrig Co Ltd | 空気調和機 |
JP2001280669A (ja) * | 2000-03-30 | 2001-10-10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
JP4104813B2 (ja) * | 2000-07-07 | 2008-06-18 | カルソニックカンセイ株式会社 | 冷房サイクル |
JP2003004316A (ja) * | 2001-06-21 | 2003-01-08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冷凍装置の制御方法 |
JP3937065B2 (ja) * | 2001-06-26 | 2007-06-27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空気調和装置 |
-
2003
- 2003-10-16 KR KR1020030071990A patent/KR100557039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4
- 2004-06-03 US US10/861,999 patent/US7472559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4-07-06 CN CNB2004100634817A patent/CN100380056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4-10-04 JP JP2004291582A patent/JP2005121359A/ja active Pending
- 2004-10-18 EP EP04077849.0A patent/EP1524480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21505B (zh) * | 2007-10-05 | 2013-06-19 | 艾默生环境优化技术有限公司 | 可变速压缩机中的振动保护 |
CN105020846A (zh) * | 2014-04-22 | 2015-11-04 | Lg电子株式会社 | 空气调节器的控制方法 |
CN104697260A (zh) * | 2015-02-13 | 2015-06-10 | 广东芬尼克兹节能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热泵机组调频点控制方法 |
CN108344115B (zh) * | 2018-02-07 | 2020-10-20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风冷机组的控制方法、风冷机组及存储介质 |
CN108397375A (zh) * | 2018-02-07 | 2018-08-14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压缩机的控制方法、空调器及存储介质 |
CN108344115A (zh) * | 2018-02-07 | 2018-07-31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风冷机组的控制方法、风冷机组及存储介质 |
CN110733314A (zh) * | 2018-07-18 | 2020-01-31 | 广东威灵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 汽车空调压缩机控制方法及装置 |
CN109945454A (zh) * | 2019-03-27 | 2019-06-28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系统压缩机控制方法、空调控制器和空调 |
CN109945454B (zh) * | 2019-03-27 | 2020-07-28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系统压缩机控制方法、空调控制器和空调 |
CN110410944A (zh) * | 2019-07-23 | 2019-11-05 |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器的压力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空调器 |
CN110410944B (zh) * | 2019-07-23 | 2021-08-20 |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器的压力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空调器 |
CN112594884A (zh) * | 2020-12-10 | 2021-04-02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机组及其冷凝器风机控制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
CN112594884B (zh) * | 2020-12-10 | 2022-02-18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机组及其冷凝器风机控制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
CN113432353A (zh) * | 2021-06-15 | 2021-09-24 | 广东芬尼克兹节能设备有限公司 | 压缩比调节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7472559B2 (en) | 2009-01-06 |
EP1524480A1 (en) | 2005-04-20 |
KR20050036345A (ko) | 2005-04-20 |
US20040221593A1 (en) | 2004-11-11 |
EP1524480B1 (en) | 2016-02-24 |
KR100557039B1 (ko) | 2006-03-03 |
JP2005121359A (ja) | 2005-05-12 |
CN100380056C (zh) | 2008-04-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607361A (zh) | 控制空调器的方法 | |
CN1149373C (zh) | 冰箱 | |
CN1108491C (zh) | 空调机 | |
CN1324278C (zh) | 用于控制冷却循环设备的线性膨胀阀的方法 | |
CN1104602C (zh) | 空调器 | |
CN1645017A (zh) | 控制热泵系统中过热度的设备和方法 | |
CN1112556C (zh) | 制冷循环中的容量控制装置 | |
CN1975276A (zh) | 用于控制空调的系统及方法 | |
CN1831335A (zh) | 用于车辆的空调系统 | |
CN1484746A (zh) | 换热器组件 | |
CN1553111A (zh) | 变频空调的启动控制方法 | |
CN1828190A (zh) | 冷媒循环装置 | |
CN1896643A (zh) | 热电联产系统 | |
CN1779391A (zh) |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573256A (zh) | 冷却设备 | |
CN1130745A (zh) | 空调机的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30532C (zh) | 复合型空调低温控制方法 | |
CN1704705A (zh) | 冰箱蒸发器的除霜装置 | |
CN1793744A (zh) | 空调器 | |
CN1482425A (zh) | 使用多压缩机的热泵型空调系统的线性膨胀阀的控制方法 | |
CN1690592A (zh) | 复合动力源热泵式空调装置 | |
JP4764326B2 (ja) | 空気調和機 | |
CN1573250A (zh) | 空调机 | |
CN1757979A (zh) | 空调 | |
CN1204030A (zh) | 防止空调系统中蒸发器结冰的装置及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409 Termination date: 201907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