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99359A - 在子微微网坐标方位仪和目标装置之间通信的方法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在子微微网坐标方位仪和目标装置之间通信的方法和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599359A CN1599359A CNA2004100781290A CN200410078129A CN1599359A CN 1599359 A CN1599359 A CN 1599359A CN A2004100781290 A CNA2004100781290 A CN A2004100781290A CN 200410078129 A CN200410078129 A CN 200410078129A CN 1599359 A CN1599359 A CN 159935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conet
- pnc
- father
- sub
- pni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4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13399 edible fruit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96 convention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797 qual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523 samp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70 samp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2—Inter-networking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18—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作为父微微网成员与其子微微网的子PNC的第一装置与存在于父微微网或子微微网中的第二装置通信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利用识别微微网的标识符和唯一分配给装置的装置ID来生成命令帧以请求用于与第二装置通信的信道时间,并且将生成的命令帧发送到父PNC;接收从命令帧已被发送至其的父PNC分配的信道时间,在此期间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被允许通信;以及,允许在所分配的信道时间内在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间发送和接收数据。即使两个装置具有相同的装置ID,它们之间也可以进行正确的通信。
Description
本申请要求2003年9月18日和2003年10月2日提交到韩国知识产权局的申请号为10-2003-0064857和10-2003-0068844的韩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该申请公开与此以资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无线通信环境中在装置间发送和接收数据的设备和方法,尤其涉及在无线个人区字段网(PAN)环境中操作并且存在于不同的微微网(piconet)中的装置间通信的设备和方法。
当父微微网和一个或多个子微微网共存时,不同的微微网可以包括父微微网和子微微网,或者子微微网和不同的子微微网。
背景技术
父微微网和子微微网可以共存在无线PAN中。其优点在于当父微微网和子微微网共存时它们可以共享一个频率。然而,在子微微网生成媒体存取控制(MAC)报头以将命令帧或数据帧发送到特定目标装置时,一个不明确的问题可能会由于父微微网和子微微网的共存而引起。
图1是示出根据传统方式中的IEEE802.15.3标准通过子微微网通信的方框图。
微微网坐标方位仪(Piconet Coordinator(PNC))保证每一在微微网内相关的装置有装置标识符(在IEEE标准规范中被表示为“DEVID”)。在这点上,所有相关装置实际被分配有它们的唯一ID。
PNC本身例外。作为PNC工作的装置可以具有两个或更多装置ID。在PNC具有的装置ID中,称作PNCID的0x00的值被分配用于使用与其它装置相关的PNC功能,并且PNC的一个不同的装置ID值被分配用于使用与PNC不相关的通信业务(即,不是作为PNC而是作为普通装置通信)。
当微微网启动时,PNC分配给它自身一个附加装置ID以便与作为这个新生成的微微网的成员的其它装置交换数据。
如图1中所示,父微微网与子微微网以独立方式工作。父微微网与子微微网分配给它们自身的微微网中的装置唯一的装置ID。因此,那些具有同样装置ID的装置可以在父微微网和子微微网中同时存在。
在此情况下,在作为子PNC并且存在于父微微网中的装置#4意图发送命令帧到存在于父微微网中的装置#3 13时,装置#4 14不得不生成一个表示作为目的装置的装置#3 13的MAC报头。然而,由于装置#4 14具有两个3号装置(即,装置#3 13和装置#3 23)的信息,用于发送命令帧的正确MAC报头不能生成。这里就出现了不明确的问题。
参照图2,单独的父微微网100可以在其下具有多个子微微网110和120。当作为第一子微微网110的成员并且具有4作为DEVID的装置#4 114意图与作为第二子微微网120的成员并且具有2作为DEVID的装置#2 122通信时,无法分辨存在于微微网100和110中的具有DEVID为2的装置102和112。
在无线PAN中,诸如父微微网的独立微微网和诸如子微微网的从属微微网可以共存。然而,无法在独立微微网的成员和从属微微网的成员间、或者在从属微微网成员和不同的从属微微网的成员间通信。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在作为父微微网的装置的并且同时执行子微微网的子PNC功能的装置与用于通信的特定目标装置间有效通信的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使属于微微网的装置与存在于不同的微微网中的装置通信的方法。尤其是,提供一种不使用IEEE802.1标准规范中的桥接概念来解决这种在MAC层通信的问题的方法。
本发明的一方面在于提供允许一种作为父微微网的装置的并且执行子PNC功能的装置与特定目标装置的装置通信的方法。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这个和其它方面,提供用于作为父微微网成员与其子微微网的子PNC的第一装置与存在于父微微网或子微微网中的第二装置通信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利用识别微微网的标识符和唯一分配给装置的装置ID生成命令帧以请求用于与第二装置通信的信道时间,并且将生成的命令帧发送到父PNC(第一步骤);接收从命令帧已被发送至其的父PNC分配的信道时间,在此期间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被允许通信(第二步骤);以及,允许在所分配的信道时间内在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间发送和接收数据(第三步骤)。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作为父微微网的成员和其子微微网的子PNC的第一装置与存在于父微微网或子微微网中的第二装置通信的系统,包括:第一装置,利用识别微微网的标识符和唯一分配给装置的装置ID生成命令帧以请求用于与第二装置通信的信道时间并且将生成的命令发送到父PNC,并且从父PNC分配用于与第二装置通信的信道时间;以及,第二装置,从子PNC或父PNC分配到装置ID并且在信道时间内从第一装置接收数据并且将数据发送到第一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第一装置与共存于微微网系统中的第二装置通信的方法,此系统中父微微网和一个或多个子微微网共存,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子PNC通过预定的命令帧从父PNC和其它子PNC接收在PNC上的成员装置(a)的信息,并且将信息存储在它自身的装置信息表中(第一步骤);第一子PNC负责的子微微网的成员装置(b)通过预定的命令帧从第一子PNC接收成员装置(a)的信息,并且将接收的信息存储到其自身的装置信息表中(第二步骤);属于成员装置(a)的第一装置尝试与属于不同的微微网的成员装置的第二装置通信(第三步骤);第一装置利用存储在其自身的装置信息表生成将被发送到第二装置的数据帧(第四步骤);=以及第一装置发送所生成的数据帧到第二装置(第五步骤),其中装置信息表包括识别微微网的标识符。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给定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的描述,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方面、特点和优点将会变得清楚,其中:
图1是示出根据传统方式中的IEEE802.15.3标准通过子微微网通信的方框图;
图2是示出具有多个微微网的微微网系统的示图;
图3是示出根据IEEE802.15.3标准的每一装置的分级结构的示图;
图4A-1和4A-2是每个都示出根据传统技术子PNC具有的内部DEV结合表的示图;
图4B-1和4B-2是每个都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将PNID应用到PNC具有的内部DEV结合表的例子的示图;
图4C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将PNID应用到PNC具有的内部DEV结合表的另一例子的示图;
图5A是示出PNC信息命令帧的结构的示图;
图5B是示出PNC信息命令帧的DEV info字段的详细结构的示图;
图5C是示出MAC帧的报头部分的结构的示图;
图6是示出当PNID应用于图1情况下的示图;
图7是示出通过PNID的应用在装置和PNC间发送和接收命令帧的过程的示图;
图8是示出本发明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图9A-1-9A-3是示出装置分别具有的内部DEV结合表的第一例的示图;
图9B是示出装置分别具有的内部DEV结合表的第二例的示图;
图10是示出本发明工作的流程图;以及
图11是示出在图10中操作之后的本发明工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
参照图3示出的栈结构,根据IEEE802.15.3标准具有装置间通信的方案将被简要描述。MAC层320和物理(PHY)层具有它们各自的管理实体。MAC层具有的管理实体被称作MLME(MAC层管理实体)340,并且PHY层具有的管理实体被称作PLME(PHY层管理实体)350。这些实体提供服务接口以便允许层管理功能在每一层执行。
而且,为了在MAC层执行正确操作,装置管理实体(DME)360必须存在。DME在每一层独立工作,具有从几层中的管理实体收集每一层的从属层状态信息并且设置每一层的特殊层参数的功能。
多个服务访问点(SAP)作为在上述的不同的实体间发送信息的门工作。PHY层330和MAC层320间的信息被PHY SAP303发送,并且MAC层320和帧会聚子层(FCSL)310间的信息被MAC SAP302发送。DME360和PLME350间的信息被PLME SAP305发送,并且MLME340和PLME350间的信息被MLME-PLME SAP306发送。
图4A-1和4A-2是每个都示出根据传统技术子PNC具有的内部DEV结合表的示图。每一装置使用内部DEV结合表以存储该装置自身所在的相同微微网中的成员的各种信息。作为父微微网的装置并且执行作为子微微网的子PNC功能的装置具有内部DEV结合表410和420:一个用于存储存在于父微微网中的成员的信息,另一个用于存储存在于子微微网中的成员的信息。与父微微网信息有关的字段、与装置结合(DEV结合)信息有关的字段、以及与卖主特定信息有关的字段或其它字段在每一表中按装置ID排列。字段可以有具有字段的详细信息的子字段。
每一装置在每一行中具有如上所述的字段的信息。表410和420示出具有相同装置ID的装置可以存在。因此,装置发送数据到具有相同ID的另一装置是不可能的。
图4B-1和4B-2是每个都示出根据本发明将PNID应用到PNC具有的内部DEV结合表的例子的示图。由于在IEEE802.15.3标准规范中定义的PNID(微微网标识符)和BSID(信标源标识符)都被分配到每一微微网,所以它们彼此类似。如果PNC发现使用相同的PNID或BSID的不同的PNC,则它改变自身的PNID或BSID。在此情况下,PNID必须改变,但是BSID不能改变。标准规范规定PNID和BSID不能同时改变。因此,使用PNID作为标识符以识别微微网是更加有效和可靠的。根据本发明,PNID被加到每个内部DEV结合表中,每当交换多种原语时种类所加入的PNID就被发送,从而即使装置ID(DEVID)相同每一装置的唯一ID也可以被识别,并且装置可以和其它所期望的装置通信。例如,如果子PNC希望发送数据到装置#2 12(其父微微网的成员),则即使存在其装置ID为2的两个装置12和22,由于其装置ID为2并且PNID为0x06的装置是唯一的,它还是可以正确发送数据到装置#2 12。
除了将PNID应用于表本身的方法之外,在使用单一表时输入PNID到对应于每一装置的每一行的方法可以被认为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图4C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将PNID应用到PNC具有的内部DEV结合表的另一例子的示图。该方法的缺点在于在PNID必须被输入每一行。然而,该方法的优点在于对于以不需要有多个微微网的表的简单方式管理单一表。在根据本方法的单一内部DEV结合表中,PNID被加到内部DEV结合表的每一行,么当改变原语的种类时所加入的PNID就被发送,从而即使装置ID(DEVID)相同每一装置的唯一ID也可以被识别,并且装置可以和所期望的其它装置通信。
图5A是示出PNC信息命令帧的结构的示图,图5B是示出PNC信息命令帧的DEV信息字段的详细结构的示图,以及图5C是示出MAC帧的报头部分的结构的示图。
父微微网的成员装置通过PNC信息命令帧从父PNC周期性地接收存在于父微微网中的成员的信息。属于父微微网的子PNC已经知道其本身覆盖的子微微网的成员的信息,因此,子PNC可以利用已知的子微微网成员的信息和包含在发送的帧中的信息构建内部DEV结合表。PNC信息命令帧包含表示命令帧类型的命令类型字段501、表示将被DEV信息字段占用的信息量的长度字段502、以及多个DEV信息字段503到505。DEV信息字段的每一个具有如图5B中所示的详细结构。
如果在微微网内改变已经发生,则PNC信息命令是正在广播的命令帧。因此,子PNC通过PNC信息命令帧广播子微微网中的改变,并且接收到该命令帧的父PNC和其它子PNC当在它们自身微微网中已经发生改变时,广播PNC信息命令。由于DEV信息字段503到505是可变的,它们不能被限定于装置的数量。
然而,由于内部DEV结合表被PNID区分,PNID的信息是绝对必需的。PNID信息被写入PNID字段,即一个构成MAC报头520的字段。MAC520的结构在图5C中示出。
图6是示出当PNID应用于图1情况时所产生的区别的示图。与图1中相同,如果子PNC14希望发送数据到其父微微网的装置#3 13,则它可以从其自身的内部DEV结合表确定装置#3 13具有装置ID3以及PNID1。因此,由于装置#3 13不同于具有相同装置ID的子微微网的装置#3 23,从而数据可以被正确发送。
图7是示出通过PNID的应用在装置和PNC间发送和接收命令帧的过程的示图。参照该图,多个原语中的原语CREATE-STREAM(生成流)将通过举例的方式被描述。当装置向PNC请求信道时间时,原语CREATE-STREAM被使用。最初,在装置侧的DME710产生MLME-CREATE-STREAM.request(MLME生成流请求)701并且随后将其发送到MLME720。
执行父微微网的装置的功能并且同时执行其子微微网的子PNC功能的装置#4 14从父PNC分配到装置ID4。装置#4 14使用MLME-CREATE-STREAM.request,即一个被校正与与特定目标装置通信的原语。装置#4 14具有两个由PNID区分的内部DEV结合表。因此,如果PNID作为新参数被加入到根据传统技术描述的原语中,则表将被构造如下。
MLME-CREATE-STREAM.request{
PNID,
TrgtID,
DSPSSetIndex,
StreamRequestID,
StreamIndex,
…
DesiredNumTUs,
RrquestTimeout
}
装置#4的MLME720生成请求信道时间的命令帧702并将其发送到父PNC的MLME730。此时,由于PNID包含在从装置#4 14的DME710接收的MLME-CREATE-STREAM.request701中,具有正确MAC报头的命令帧可以被生成。
命令帧702被结合到射频(RF)信号中并且随后通过物理层经空中发送到父PNC。RF信号在父PNC侧物理层被解调,并且命令帧702被提取出。在通过父PNC侧的MAC层后,命令帧702被发送到父PNC的MLME730。接收到发送的命令帧702的MLME730生成Imm-ACK帧703(确认帧702的接收的帧),并且将其发送到装置#4。
发送到PNC的MLME730的命令帧被以MLME-CREATE-STREAM.indication(MLME生成流指示)704的格式发送到PNC的DME740。作为响应,PNC的DME740发送MLME-CREATE-STREAM.response(MLME生成流响应)705到PNC的MLME730,并且PNC的MLME730随后通过MAC层和PHY层经空中发送RF信号。RF信号包括用于CREATE-STREAM响应的命令帧706的信息。RF信号在装置侧的PHY层被解调并且命令帧706被提取出。在通过装置侧的MAC层之后命令帧706被发送到装置的MLME720。接收命令帧706的装置的MLME720生成Imm-ACK帧707,以确认接收到帧706并且将其发送到PNC侧。发送到装置的MLME720的命令帧被以MLME-CREATE-STREAM.Confirm(MLME生成流确认)708的格式发送到装置的DME710。
如果从父PNC11确认装置#4 14可以与特定目标装置通信,则PNC11通过信标的超帧分配信道时间作为可以用于装置#4和目的装置间通信的时间。随后,装置#4 14可以在所分配的信道时间内与目的装置通信。
已经描述了当原语是CREATE-STREAM时的例子。然而,包括PNID作为附加参数的诸如MLME-DISASSOCIATE(MLEM分离)、MLME-MEMBERSHIP-UPDATE(MLEM成员资格更新)、MLME-PNC-HANDOVER(MLME-PNC移交)、MLME-PNC-INFO、MLME-PROBE(MLME探测器)的其它原语也可以被执行。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如其中所述,父PNC分配不同的装置ID给父微微网的成员,其子PNC(第一装置)分配不同的装置ID给子微微网的成员(S810)。此时,作为父微微网的成员并且执行子PNC功能的第一装置也从父PNC分配了装置ID。在此过程中,相同的装置ID可能被分配给父微微网的成员和子微微网的成员的装置。
父微微网的成员装置周期性地通过PNC信息命令帧从父PNC接收存在于父微微网中的成员的信息。由于第一装置是成员之一,它同样接收发送的帧(S811)。第一装置已经知道了它自身覆盖的子微微网的成员的信息,因此,它利用子微微网成员的信息和发送的帧中所包含的信息构造内部DEV结合表(S812)。
接下来,第一装置从它自身的内部DEV结合表中读出第二装置的装置ID和PNID信息(S820)。内部DEV结合表可以如图4B-1和4B-2中所示通过给两个表分别增加PNID、或者如图4C中所示通过给表的每一行输入PNID而被构造。
第一装置随后生成包含作为参数的目的装置(第二装置)的装置ID和PNID的信息的MLME-CREATE-STREAM.request(S830)。第一装置利用MLME-CREATE-STREAM.request具有的目的装置(第二装置)的装置ID和PNID的信息生成命令帧以请求用于与目的装置通信的信道时间,并且将其发送到父PNC(S840)。随后,父PNC通过信标的超帧分配信道时间,在此期间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可以彼此通信(S850)。随后,在所分配的信道时间内,数据在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间被发送和接收(S860)。
图9A是示出装置分别具有的内部DEV结合表的第一例的示图。在传统方法中,当新装置加入微微网时,新装置发送其自身的装置信息到PNC并且作为成员与微微网结合。通过这些过程,PNC获得其自身覆盖的微微网成员的信息,并且将信息存储到内部DEV结合表中。内部DEV结合表是一种其中包含单一微微网内的装置的信息的装置信息表,它在装置意图发送数据到不同的装置时被使用。
PNC通过信标周期性地发送多条装置信息到每一成员。随后,接收到信息的每一成员将信息存储到其自身的内部DEV结合表中,并且可以在以后利用表中包含的信息与不同的成员装置通信。在传统技术中,同一微微网内的成员间通信是允许的;然而,没有方法在不同的微微网内的成员间进行通信。
为了解决该问题,负责其自身微微网的PNC通过它们之间的周期性通信分享它们各自具有的内部DEV结合表,从而,允许每一PNC知道存在于全部微微网内的全部装置的信息。如果PNC发送装置信息到每一成员,接收到信息的每一成员将接收到的信息存储到其自身的内部DEV结合表中,并且在以后当它意图与属于不同的微微网的装置通信时利用所存储的信息将数据发送到目的装置。在此情况下,PNC经过作为中间位置的目的装置所属的微微网的PNC。
然而,尽管发送装置已经知道目的装置的装置信息,但微微网中的通信还要通过DEVID来实现。在此,在单一的微微网内每一装置具有其自身的唯一的DEVID,但是,重复的DEVID可能共存于其它微微网内。因此,仍然存在唯一的目的装置不能确定的问题。
本发明利用识别每一微微网的标识符使数据能够发送到正确的目的装置,即使存在重复的DEVID。某种意义上,它类似于在标准规范中定义的PNID(微微网标识符)和BSID(信标源标识符)被分配给全部微微网的IEEE802.1标准。如果PNC发现使用与它自身相同的PNID或BSID的不同的PNC,则它改变其自身的PNID或BSID。在此情况下,PNID必须改变,BSID可变可不变。标准规范不允许PNID和BSID同时改变。考虑到这些,使用PNID作为识别微微网的标识符是更有效的方法。因此,根据本发明,PNID被加入到每一内部DEV结合表中,并且加入了PNID的表随着交换各种参数而被发送,在这点上,即使装置ID(DEVID)重复,也能够通过以唯一方式识别每一装置来使发送装置与目的装置通信。
在如图2所示的无线通信环境中,存在于三个微微网中的三个装置分别具有一个再其中所示的内部DEV结合表:即,存在有三个内部DEV结合表。每一表都包含根据装置的信道时间分配信息字段、BSID字段、父微微网字段和卖主特殊信息字段等。如果需要字段,还可能存在包含其上级字段的详细信息的子字段。
为了存储存在于相同微微网中的成员的和存在于不同的微微网中的成员的信息,每一装置使用包含有存在于三个微微网100、110、和120中的所有成员的信息的三个内部DEV结合表900、910、和920。因此,内部DEV结合表的数量与所存在的微微网的数量相同,并且它们根据PNID来区分。
参照图2所描述,考虑当第一子微微网的装置#4 114意图发送数据到第二子微微网的装置#2 122时的情况。首先,如果源装置和目的装置具有相同的PNID,则表示它们存在于相同的微微网中,因此,利用目的装置的DEVID,数据可以直接被发送。其次,如果它们具有不同的PNID,则表示它们存在于不同的微微网中,因此,数据最初被发送到负责源装置所属的微微网的PNC,数据随后被发送到对应于不同的PNID的微微网的PNC,并且数据最终被发送到目的装置。最后,如果目的装置属于父微微网,则表示负责源装置的PNC和目的装置都是属于父微微网的成员,因此,数据可以在它们之间直接发送。
图2中示出的例子对应于上述的第二种情况。即,当作为第一子微微网110的成员的装置#4 114意图发送数据到作为第二子微微网120的成员的装置#2 122时,装置#4 114首先发送数据到负责它所属的微微网的第一子PNC103。随后,作为父微微网成员的第一子PNC103发送数据到同样是父微微网成员的第二子PNC106,并且第二子PNC106发送数据到作为其自身微微网的成员的装置#2 122。
除了如上所述的将PNID加入到表中的方法之外,使用单一表时将PNID应用到对应于每一装置的每一行的另一种方法可以被认为是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图9B示出在此情况下将PNID应用到每一装置具有的内部DEV结合表的例子。如果表以这种方式构造,则PNID必须被输入到每一列。然而,利用这种方法,不需要具有根据微微网的多个表,因此,PNID可以用表930被简单地管理。在根据该方法的单一内部DEV结合表中,PNID被加入到每一行,并且每当交换各种原语时PNID就被发送,从而即使装置ID(DEVID)相同每一装置的唯一ID也可以被识别,并且装置可以与所希望的其它装置通信。
图10是示出本发明整体工作的流程图。
构建作为父微微网的初始装置之间的初始微微网(S501)。如果新装置加入到由父微微网形成的网络中(S502),则新装置决定是与父微微网结合还是构建子微微网(S503)。
如果装置决定简单地与父微微网结合,它经过标准规范中定义的结合过程(S504)。接下来,装置周期性地通过PNC信息命令帧从父PNC接收存在于父微微网中的成员的信息(S505),并且将所发送的信息存储在用于其自身微微网的内部DEV结合表中(S506)。
当子微微网已经形成时,装置周期性地经PNC信息命令帧从子PNC接收存在于子微微网中的成员的信息(S507)。即,子PNC通过PNC信息命令帧发送存在于它自身微微网中的成员的信息到父PNC和其它子PNC,并且父PNC和其它子PNC发送所发送的信息到存在于它们自身微微网中的成员。此后,每一装置将所发送的信息存储到用于每一微微网的“内部DEV结合表”中(S508)。
在步骤(S503)中,当已经加入网络的装置决定形成子微微网时,即,当它决定成为子PNC时,它经过根据传统标准规范执行的子微微网形成过程(S514)。
存在于子微微网中的全部装置周期性地经PNC信息命令帧从子PNC接收存在于子微微网中的成员的信息(S515),并且将所发送的信息存储到用于它们自身微微网的内部DEV结合表中(S516)。此后,子PNC通过其自身的PNC信息命令帧将存在于其自身微微网中的成员的信息发送到父PNC和其它子PNC(S517)。父PNC和每一子PNC将所发送的信息存储到用于相关微微网的内部DEV结合表中。
子PNC经每一PNC的PNC信息命令帧从它们处接收存在于父微微网和其它子微微网中的成员的信息(S518)。接收到信息的子PNC将所接收的每一微微网成员的信息存储到相应的内部DEV结合表中(S519)。存在于子微微网中的成员通过PNC信息命令帧接收存在于父微微网和其它子微微网中的成员的信息(S520)。已经接收到所发送信息的装置将所接收的信息存储到相应的内部DEV结合表中(S521)。
与图10中示出的过程相同,全部装置获得存在于全部微微网中的全部装置的信息,并且将其存储到它们自身的内部DEV结合表中,此后,它们可以通过图11中示出的过程在装置间发送和接收数据。
首先,特定源装置尝试与存在于任选微微网中的另一目的装置通信(S601)。随后,源装置利用存储在它自身中的目的装置所属的微微网的内部DEV结合表生成将被发送的数据帧(S602)。
随后,源装置判断目的装置的PNID是否与它自身的PNID相同(S603)。如果源装置和目的装置的PNID相同,则表示它们共存于相同的微微网内,因此,它利用目的装置的DEVID直接发送数据(S604)。
然而,如果它们的PNID不同的,则表示它们存在于不同的微微网中。因此,源装置最初发送数据到负责源装置所属的微微网的PNC(S605),并且该PNC再次发送数据到对应于不同的PNID的微微网的PNC(S606)。此后,数据被发送到目的装置(S607)。如果目的装置的PNID指的是父微微网的PNID,则表示负责源装置的PNC和目的装置都是父微微网的成员,因此,数据可以在它们间发送。
如上所述,当属于父微微网并且同时执行其子微微网的子PNC功能的装置意图与存在于父微微网或子微微网中的另一装置通信时,即使它们具有相同的装置ID,这两个装置间也可进行正确的通信。
根据本发明,属于不同的微微网的装置间通信可以利用存在于MAC报头中的PNID以一种有效并且简单的方式进行,而没有MAC层的上层中使用分离的桥接的不便。
尽管本发明已经通过所属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因此,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变形和修改。
Claims (17)
1、一种用于作为父微微网的成员和子微微网的子微微网坐标方位仪(Piconet Coordinator(PNC))的第一装置与存在于父微微网或子微微网中的第二装置通信的方法,包括:
利用识别父微微网的父标识符和识别子微微网的子标识符与分别分配给第一和第二装置的第一装置ID和第二装置ID来生成命令帧,以请求用于与第二装置的通信的信道时间;
将生成的命令帧发送到父PNC;
接收从命令帧已被发送至其的父PNC分配的信道时间,在此期间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通信;以及
在所分配的信道时间内在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间发送和接收数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识别父微微网和子微微网的父标识符和子标识符是如IEEE 802.15.3标准所规定的微微网标识符(PNID)。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生成命令帧的操作包括:
a)由父PNC分配父装置ID给父微微网成员,以及由子PNC分配子装置ID给子微微网成员;
b)由父PNC从第一装置的内部DEV结合表中读出在(a)中分配的第二装置ID和第二装置的PNID;
c)由父PNC生成包含作为参数的第二装置ID和第二装置的PNID的MLME-CREATE-STREAM.request;以及
d)由第一装置利用第二装置ID和第二装置的PNID生成命令帧以请求用于与第二装置通信的信道时间,并且将命令帧发送到父PNC。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包括多个表的内部DEV结合表通过将唯一的PNID分配给第一装置的内部DEV结合表的多个表中的每一个来进行配置。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内部DEV结合表通过将唯一的PNID输入到第一装置的内部DEV结合表中的每一行来进行配置。
6、一种用于作为父微微网的成员和子微微网的子微微网坐标方位仪(PNC)的第一装置与存在于父微微网或子微微网中的第二装置通信的系统,包括:
第一装置,利用分别识别父微微网和子微微网的父标识符和子标识符与分别分配给第一和第二装置的第一装置ID和第二装置ID来生成命令帧以请求用于与第二装置通信的信道时间,将生成的命令发送到父PNC,并且被从父PNC分配用于与第二装置通信的信道时间,其中
第二装置,从子PNC或父PNC被分配第二装置ID并且在信道时间内从第一装置接收数据并将数据发送到第一装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中,识别父微微网和子微微网的第一和第二标识符是如IEEE 802.15.3标准所规定的微微网标识符(PNID)。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中,生成命令帧并将其发送到父PNC的处理包括:
a)父PNC分配父装置ID给父微微网成员,以及子PNC分配子装置ID给子微微网成员;
b)父PNC从第一装置的内部DEV结合表中读出在(a)中分配的第二装置ID和第二装置的PNID;
c)父PNC生成包含作为参数的第二装置ID和第二装置的PNID的MLME-CREATE-STREAM.request;以及
d)第一装置利用第二装置ID和第二装置的PNID生成命令帧以请求用于与第二装置通信的信道时间,并且将命令帧发送到父PNC。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中,包含多个表的内部DEV结合表通过将唯一的PNID分配给第一装置的内部DEV结合表的多个表中的每一个来进行配置。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中,内部DEV结合表通过将唯一的PNID输入到第一装置的内部DEV结合表的每一行中来进行配置。
11、一种用于第一装置与共存于具有父微微网和至少一个子微微网的微微网系统中的第二装置通信的方法,包括:
由第一子微微网坐标定位仪(PNC)通过第一预定的命令帧从父PNC和其它子PNC接收第一成员装置的信息,并且将信息存储在第一子PNC的至少一个装置信息表中;
由第一子微微网的成员装置通过第二预定命令帧从第一子PNC接收第一成员装置的信息作为接收的信息,并且将接收的信息存储到第一子微微网的成员装置的各个装置信息表中;
由第一成员装置中的第一装置尝试与属于不同的微微网的成员装置的第二装置通信;
由第一装置利用第一装置的装置信息表生成将被发送到第二装置的数据帧作作为生成的数据;以及
由第一装置发送生成的数据帧到第二装置,
其中,第一装置的装置信息表包括用于识别不同的微微网的标识符。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识别不同的微微网的标识符是如IEEE 802.15.3标准所规定的微微网标识符(PNID)。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一和第二预定命令帧是如IEEE802.15.3标准所规定的第二装置的PNC信息命令帧。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一和第二装置的装置信息表包括内部DEV结合表。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发送操作包括:
由第一装置确定第二装置的PNID是否与第一装置的PNID相同;
当确定第一和第二装置的PNID相同时,由第一装置利用第二装置的装置标识符(DEVID)直接发送数据;以及
当确定第一和第二装置的PNID不同时,由第一装置发送数据到第一装置的微微网的PNC,第一装置的PNC发送数据到第二微微网的PNC,之后,接收到数据的第二微微网的PNC发送数据到第二装置。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内部DEV结合表形成一些表,其中,表的数量与父微微网和至少一个子微微网的数量相同,并且在该数量的表的每一个中分配唯一的PNID给父微微网和至少一个子微微网。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内部DEV结合表形成不考虑父微微网和至少一个子微微网的数量的单一表,并且将用于父微微网和至少一个子微微网的唯一的PNID插入到每一列中。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0364857 | 2003-09-18 | ||
KR1020030064857A KR100541640B1 (ko) | 2003-09-18 | 2003-09-18 | 차일드 pnc와 목적지 디바이스간에 효율적으로통신하는 방법 및 시스템 |
KR200364857 | 2003-09-18 | ||
KR200368844 | 2003-10-02 | ||
KR0368844 | 2003-10-02 | ||
KR1020030068844A KR100577389B1 (ko) | 2003-10-02 | 2003-10-02 | 서로 다른 피코넷에 속하는 디바이스간에 통신하는 방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599359A true CN1599359A (zh) | 2005-03-23 |
CN100334859C CN100334859C (zh) | 2007-08-29 |
Family
ID=341973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410078129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34859C (zh) | 2003-09-18 | 2004-09-17 | 在子微微网坐标方位仪和目标装置之间通信的方法和系统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050078646A1 (zh) |
EP (1) | EP1517490A2 (zh) |
JP (1) | JP3905534B2 (zh) |
CN (1) | CN100334859C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002938B2 (en) * | 2003-12-23 | 2006-02-21 | Motorola, Inc. | Piconet spanning tree network |
WO2006011077A1 (en) * | 2004-07-22 | 2006-02-02 | Philips Intellectual Property & Standards Gmbh | Method of connecting a new device to an existing network |
USRE46001E1 (en) | 2004-07-22 | 2016-05-10 | Koninklijke Philips N.V. | Method of connecting a new device to existing network |
KR100757260B1 (ko) * | 2004-12-14 | 2007-09-11 | 전자부품연구원 | 개인 무선 네트워크에서 스캐터넷 구현 방법 |
US20060198337A1 (en) * | 2005-03-07 | 2006-09-07 | Hoang Minh 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erating a node in an ad-hoc communication system |
GB2428353B (en) * | 2005-07-14 | 2009-02-04 | Toshiba Res Europ Ltd | Wireless ad-hoc network formation |
SG129309A1 (en) * | 2005-07-14 | 2007-02-26 | Matsushista Electric Ind Co Lt | Method and system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between devices |
GB2430113B (en) * | 2005-09-09 | 2007-09-05 | Toshiba Res Europ Ltd | Inter piconet communication |
US8254301B2 (en) * | 2005-11-22 | 2012-08-28 | Telcordia Technologies, Inc. | Group-header based method to organize local peer group of vehicles for inter-vehicle communication |
JP4709699B2 (ja) * | 2006-06-30 | 2011-06-22 | Okiセミコンダクタ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装置識別符号の生成方法 |
WO2008069516A1 (en) * | 2006-12-05 | 2008-06-12 |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 Method for selecting serving pnc based on fer in wireless mesh network |
KR100912542B1 (ko) | 2006-12-05 | 2009-08-18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무선 메쉬 네트워크에서 프레임 에러율 기반의 서빙 pnc선택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무선 디바이스 |
US8000334B2 (en) * | 2007-01-11 | 2011-08-16 | Sprint Spectrum L.P. | Methods and improvements for joining wireless mesh networks |
US8244249B1 (en) | 2007-03-09 | 2012-08-14 | Sprint Spectrum L.P.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a mesh-network takeover |
US9037750B2 (en) * | 2007-07-10 | 2015-05-1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data exchange in peer to peer communications |
US8279814B2 (en) * | 2007-11-12 | 2012-10-02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llocating channel time in 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 |
US8520629B2 (en) * | 2007-11-13 | 2013-08-27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piconet coordinator handover in 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 |
KR101569926B1 (ko) * | 2008-08-11 | 2015-11-17 | 코닌클리케 필립스 엔.브이. | 인체 영역 네트워크에서 효율적인 데이터 전송들을 위한 기술들 |
KR20100052247A (ko) * | 2008-11-10 | 2010-05-19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무선 네트워크에서의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
US20100118837A1 (en) | 2008-11-11 | 2010-05-1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Using synchronization frames for mesh networking with piconets |
WO2012165759A2 (ko) | 2011-05-27 | 2012-12-06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개인 영역 통신망의 스케줄링 방법 및 그 장치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2035A (en) * | 1868-09-08 | Morgan l | ||
JP3141820B2 (ja) * | 1997-07-18 | 2001-03-07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アドホックローカルエリアネットワーク |
US6975613B1 (en) * | 1999-12-06 | 2005-12-13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System and method for scheduling communication sessions in an ad-hoc network |
AU2001264504A1 (en) * | 2000-06-12 | 2001-12-24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Random identity management in scatternets |
AU783921B2 (en) * | 2000-11-16 | 2005-12-22 | Symbol Technologies, Inc. | Coexistence techniques in wireless networks |
US7058050B2 (en) * | 2000-12-01 | 2006-06-06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Flexible inter-network communication scheduling |
US6920171B2 (en) * | 2000-12-14 | 2005-07-19 | Motorola, Inc. | Multiple access frequency hopping network with interference anticipation |
JP3858746B2 (ja) * | 2001-05-08 | 2006-12-20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制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制御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
JP3876752B2 (ja) * | 2002-04-15 | 2007-02-07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制御装置及び通信制御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
JP3968514B2 (ja) * | 2002-07-05 | 2007-08-29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
US6925064B2 (en) * | 2003-09-11 | 2005-08-02 | Motorola,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scovering neighbors within a piconet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7245947B2 (en) * | 2003-09-16 | 2007-07-17 | Nokia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power-based control of an ad hoc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
-
2004
- 2004-08-19 JP JP2004239941A patent/JP3905534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4-09-17 CN CNB2004100781290A patent/CN100334859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4-09-17 EP EP20040104510 patent/EP1517490A2/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4-09-20 US US10/944,180 patent/US20050078646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05094749A (ja) | 2005-04-07 |
US20050078646A1 (en) | 2005-04-14 |
JP3905534B2 (ja) | 2007-04-18 |
EP1517490A2 (en) | 2005-03-23 |
CN100334859C (zh) | 2007-08-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599359A (zh) | 在子微微网坐标方位仪和目标装置之间通信的方法和系统 | |
US7995502B2 (en) | Method for allocating an address of device in 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 (WPAN) and WPAN device | |
CN1249939C (zh) | 基站设备、标识符控制设备和标识符分配方法 | |
WO2007052249B1 (en) | Dynamic time-slot allocation and qos priority access in a mobile ad hoc network | |
US8526430B2 (en) | Multi-hop communication method based on distributed medium access control | |
CN102364970A (zh) | 一种移动自组网络地址自动配置的实现方法 | |
CN1540950A (zh) | 管理设备与微微网的连接的系统和方法 | |
CN1628437A (zh) | 在多点协同无线网络之间通信的系统和方法 | |
KR101109692B1 (ko) | Ip 주소 할당에 대한 정보 제공을 위한 이동 노드,데이터 서버 및 ip 주소 할당 정보 제공 방법 | |
US20090122778A1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ssigning time slot for transmitting beacon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 |
JP2013522997A (ja) | アドレス空間を再配置するための方法と装置 | |
CN1875587A (zh) | 用于在自组织无线电通信系统中接入无线电资源的方法、无线电站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 |
CN102461050B (zh) | 在无线网络中控制网络的方法和设备 | |
CN102395126A (zh) | 一种基于树状结构的移动自组网地址配置实现方法 | |
CN101242558B (zh) | 对业务资源进行协调的方法、系统、基站及设备 | |
CN1647478A (zh) | 通信终端装置及通信控制方法 | |
CN101053212A (zh) | 用于在无线通信网络内进行流处理的技术 | |
US20070066308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moving phantom children in an ad-hoc communication system | |
CN1703042A (zh) | 基于协调器的无线网络中的通信方法 | |
US20090157878A1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necting lower nodes to one another to increase scalability in zigbee network | |
CN1662010A (zh) | 利用蓝牙技术的群组网络系统及其生成方法 | |
TW201233209A (en) | Control unit, node and method for addressing multicast transmissions in a wireless network | |
KR101508940B1 (ko) | 근거리 무선통신 기반의 단축주소를 이용하는 멀티캐스트 시스템 및 방법, 그리고 이에 적용되는 장치 | |
US20120140629A1 (en) | Routing method | |
CN1750493A (zh) | 无线网络装置和使用该装置进行重新连接的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829 Termination date: 200910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