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77041A - 摄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摄像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577041A CN1577041A CNA2004100546750A CN200410054675A CN1577041A CN 1577041 A CN1577041 A CN 1577041A CN A2004100546750 A CNA2004100546750 A CN A2004100546750A CN 200410054675 A CN200410054675 A CN 200410054675A CN 1577041 A CN1577041 A CN 157704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forementioned
- camera head
- casing component
- light
- illuminating par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5/00—Special procedure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Apparatus therefor
- G03B15/02—Illuminating scene
- G03B15/03—Combinations of cameras with lighting apparatus; Flash units
- G03B15/05—Combinations of cameras with electronic flash apparatus; Electronic flash uni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14—Foldable telephones, i.e.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H04M1/0216—Foldable in one direction, i.e. using a one degree of freedom hinge
- H04M1/0218—The hinge comprising input and/or output user interface mea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6—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provided with illuminating mea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50/00—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 H04M2250/52—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including functional features of a camer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Stroboscope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摄像装置,该摄像装置的铰链机构被固定在摄像装置本体的侧面上,显示拍摄的图像的图像显示部由铰链机构旋转自由地安装,其中,向被拍摄体发光的发光装置被内装于铰链机构内。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摄像装置中照射被拍摄体的发光部的配置构造。
背景技术
用图11至图15对搭载了照射被拍摄体的发光部的现有技术中的摄像装置进行说明。
从图11至图13表示设计上发光部通常在外观上露出来的摄像装置的例子,图14、图15表示发光部通常隐藏在摄像装置本体内部,需要时通过自动或者手动露出到摄像装置本体的外观部的构造。
在图11、图12、图13、图14、图15中,101、111、121、131、141分别是摄像装置本体,102、112、122、132、142分别是摄像镜头部、103、113、123、133、143分别是发光部。
图11的发光部103被配置在摄像镜头102的上侧(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02-314865号公报)。
图12的发光部113配置在使图像显示装置117相对于摄像装置本体111开闭自由地构成的铰链机构114的下侧。另外,图13的发光部123配置在摄像镜头122的下侧。这时,当图12、图13所示的摄像装置的使用者把持摄像装置本体111、121时,如各图所示,成为用右手116、126紧密接触摄像装置本体111、121的前面部115、125的形态。
再有,在图14中,发光部133被保持在以134的点为中心向箭头137的方向旋转自由地构成的构件136上,该保持构件136被设定成当发光部133隐藏在摄像装置本体131内时处于b的位置、当发光部133露出时处于a的位置。例如,在日本特开2002-250962号公报中记载了同样的构成。
再有,在图15中与图14相同,发光部143被保持在以144的点为中心向箭头147的方向旋转自由地构成的构件146上,该保持构件146被设定成当发光部143隐藏在摄像装置本体141内时处于b的位置、当发光部143露出时处于a的位置。这时,为了把保持构件146收容在b的位置,在摄像镜头142的一部分上设置凹部145。
以上说明中的发光部在是通常被称为闪光灯的发光部的场合,主要在静止画面摄影时使用,在是被称为视频灯(Video Light)的发光部时,在动画摄像时使用。
但是,在上述那样的发光部的配置上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当配置成图11那样时,摄像装置本体的高度(图中记号H部)变高而导致大型化。
(2)当配置成图12、图13那样时,在使用者用手把持摄像装置本体的场合,有可能发光部被使用者的手指遮挡,从而导致操作性下降。
(3)当把发光部做成突出的形状时,有损外观设计的美观。
(4)当配置成图14、15那样时,需要用于使发光部弹出的转动机构,增加摄像装置的成本,装置也大型化了。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防止摄像装置的大型化及成本的增加的同时、提高使用发光部进行摄影时的操作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摄像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备有摄像装置本体、摄像镜头、把经前述摄像镜头入射的被拍摄体光变换成电信号的固体摄像元件的摄像部;向被拍摄体发光的发光装置;使具有显示由前述摄像部拍摄的图像的图像显示面和以包围前述图像显示面的外框的方式设置的第1外壳构件的图像显示部;用于使上述图像显示部回转到覆盖作为构成前述摄像装置本体的一个面的第1外壳构件的位置的第1位置和作为露出前述第1外壳构件的位置的第2位置的旋转构件;固定在前述第1外壳构件上并相对于前述第1外壳构件突出设置的,或者固定在前述第2外壳构件上并相对于前述第2外壳构件突出设置的,内装前述旋转构件及前述发光装置的第3外壳构件。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以及优点,通过以附图为参照的下面的说明将会弄明白。此外,在附图中,对相同或相似的结构附加相同的参照标号。
附图说明
附图包含在说明书中,构成其一部分,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与说明书的记述一起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摄像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发光部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发光部的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发光部的剖视图。
图5A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摄像装置本体的主视图。
图5B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摄像装置本体的侧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摄像装置的概略功能构成图。
图7A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摄像装置的背面立体图。
图7B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摄像装置的正面立体图。
图8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摄像装置的发光部及绞链部的剖视图。
图9A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另一个摄像装置的背面立体图。
图9B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另一个摄像装置的正面立体图。
图10A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折叠状态下的另一个摄像装置的背面立体图。
图10B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折叠状态下的另一个摄像装置的正面立体图。
图10C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另一个的摄像装置的正面立体图。
图11是表示第1现有技术例的图。
图12是表示第2现有技术例的图。
图13是表示第3现有技术例的图。
图14是表示第4现有技术例的图。
图15是表示第5现有技术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形式进行详细说明。
<第1实施例>
参照图1~6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
在图1中,1是摄像装置本体,2是摄像镜头,3是发光部,6是图像显示装置(一般使用LCD板),7是保持图像显示装置6的壳体,用铰链部4开闭自由地安装在摄像装置本体1上。发光部3、铰链部4被固定设置在作为构成摄像装置本体1的一面的外壳构件1a上,同时内装在突出设置在面1a上的外壳构件1b内。
通常,在使用者把持摄像装置的时候,使用者用右手30握住本体。为此,进行开闭动作的图像显示装置壳体7被构成在摄像装置本体1上的与右手30把持的侧相反侧的面上。图1是使图像显示装置壳体7相对于摄像装置本体1向箭头12的方向张开了的状态的图。5是构成第2发光部的白色LED,是用于对低照度的被拍摄体通过照射光来补充被拍摄体的照度的光源,用做自动调焦时的辅助光或动画摄影时的视频灯。8是第2图像显示部,11是麦克风。
在此,用图2、3、4说明包含发光部3的铰链部4的构造。发光部3是用于使来自作为发光构件的氙管17和反射其光的反射板18的光通过并照射在被拍摄体上的导光构件,这些构造由构件19保持在摄像装置本体1上。如图2所示,铰链机构的底座13a、13b由紧固零件15、16固定在摄像装置本体1上,并由旋转轴构件21、22转动自由地设置在底座13a、13b上的旋转构件20与图像显示装置壳体7固定在一起。
图3是用AA′线剖切图2的剖视图。图像显示装置壳体7被构成能以旋转轴14为中心转动,旋转轴构件21、22的旋转中心与旋转轴线14重合。通过做成这样的构成,图像显示装置壳体7被构成以旋转轴14为中心向箭头12的方向自由转动。
特别在使图像显示装置壳体7向箭头12a的方向旋转了时,固定在摄像装置本体1内部的检测开关25以在设置在图像显示装置壳体7上的突起部29作用下进行反应的方式被构成。相反,当使图像显示装置壳体7向与箭头12a相反的方向旋转时,由于突起部29从检测开关25离去,所以检测开关25不进行反应。这样一来,可以检测图像显示装置壳体7是处于打开的状态还是处于关闭的状态。
图4是用BB′线剖切图2的剖视图。也可以把图像显示装置壳体7构成为具有与旋转轴14垂直的旋转轴27并在箭头28的方向上自由旋转。这时,旋转构件20和图像显示装置壳体7用旋转轴构件26结合。该旋转轴构件26的旋转轴中心与旋转轴线27重合。一般该旋转在图像显示装置壳体7相对于摄像装置本体1张开的状态时被使用。
特别在使图像显示装置壳体7向箭头28a的方向旋转时,固定在铰链部上的检测开关24以在设置在旋转轴构件26上的突起的作用下进行反应的方式被构成。相反,当使图像显示装置壳体7向与箭头28a相反的方向旋转时,由于突起部从检测开关24离去,所以检测开关24不进行反应。由此可以检测图像显示装置壳体7被旋转到哪个角度上。
图6是表示摄像装置的概略功能构成的框图,301是摄影镜头。302是摄像元件,303是信号处理部,304是图像显示装置,305是记录部,306是控制用微型计算机,307是操作部,308是发光控制部,309是发光部。
被拍摄体的像经镜头301成像在摄像元件302的受光面上,该摄像元件302输出对应于被拍摄体的像的电信号,该电信号被输入到信号处理部303中。
在该信号处理部303中,上述电信号被变换成规定形态的图像信号,输入到控制微型计算机306和图像显示装置304、记录部305。在记录部305中,把输入的图像信号记录在可擦写的存储卡等存储介质上。另外,在图像显示装置304上,图像信号作为可视图像进行显示。
使用者一边用图像显示装置304确认摄影的像一边操作操作部307。表示该操作部307的操作内容的数据由控制微型计算机306变换成表示具体的处理内容的指令之后,供给到装置各部。
在设定为发光部309自动发光的场合,信号的流程为,控制微型计算机306判断被拍摄体像的照度水平,当不是正确照度时,向发光控制部308发出指令,发光控制部308向发光部309发出发光的指令。
另外,在设定为由手动使发光部309发光的场合,信号的流程成为,当使用者确认图像显示装置304的图像且判断为照度不足时,由操作部307进行发光的操作,从接受了该信号的控制微型计算机306向发光控制部308发出发光的指令,发光控制部308向发光部309发出发光的指令。
图5A、图5B分别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摄像装置本体1的前方正视图和侧视图。
如图1、2、3、4、5A、5B所示,用摄像装置本体1一体地覆盖铰链部4的铰链机构(13a、13b、15、16、20、21、22、26)和发光部(3、17、18、19),发光部3相对于铰链部4被布置在被拍摄体侧。而摄像镜头、发光部、铰链部被设置在大致相同的高度的位置上。其结果,本体自身的高度不会变高。特别如图2所表明的那样,由于把发光部形成纵长的形状并放置在与旋转轴14相同的方向上,所以,可以利用处于摄像镜头2和铰链部4之间的无用空间,可以使本体小型化。再有,由于没有把发光部3配置在摄像镜头2的下侧(手指抓住的部分),所以手指不会抓到发光部3上,可以防止误操作。
<第2实施例>
参照图7A~图10C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
在本第2实施例中,举出了把本发明应用于携带式信息终端的场合的例子,在图7A、图7B中,51是带摄像装置的携带式信息终端本体,52是摄像镜头,53是发光部,54是铰链部,56是图像显示装置,57是保持图像显示装置56的壳体,由铰链部54开闭自由地安装在携带式信息终端本体51上。另外,55是发出声音的扬声器,58是操作部,59是麦克风,60是通信用的天线。发光部53、铰链部54固定设置在作为构成带摄像装置的携带式信息终端本体51的一个面的外壳构件51a上,同时内装于相对于面51a突出设置的外壳构件51b内。
在此,图8是表示铰链部54的构造的剖视图。如图8所示,在铰链部54中,支承型的构件64通过旋转轴65a、65b固定在构件63a、63b上。构件63a、63b固定在壳体57上。发光部53是使来自作为发光构件的氙管61和反射其光的反射板62的光通过并照射到被拍摄体上的导光构件。再有,摄像镜头52通过夹着位于其构成镜头组的焦点位置的摄像元件(CCD或CMOS等)67固定在安装上述摄像元件67的电子基板66上。上述的发光部构造和摄像镜头构造构成在支承构件64之间。
携带式信息终端本体51的使用者打开壳体57边看图像显示装置56边操作操作部58。
在使用者把该携带式信息终端本体51作为电话使用时,边把扬声器55放在耳朵上边对麦克风59发声。这样一来,声音在携带式信息终端本体51的内部变换成电信号且由电波从外部通讯用天线60发送信号。
使用本携带式信息终端本体51的摄影,把摄像镜头52朝向被拍摄体方向,边用图像显示装置56确认被拍摄体映像边进行。这时,为了明亮地摄制被拍摄体,可以使发光部53发光,边把光照射在被拍摄体上边进行摄影。
另外,图9A、图9B是表示携带式信息终端的另一个构成例的图,是摄像镜头72被安装在保持图像显示装置76的壳体77的背面侧的形式。
在该场合下,发光部73、铰链部74固定设置在作为构成带摄像装置的携带式信息终端本体71的一个面的外壳构件71a上,同时可以配置在相对于面71a突出设置的外壳构件71b之中。
再有,图10A~图10C是表示携带式信息终端的另一个构成例的图,81是带摄像装置的携带式信息终端本体,82是摄像镜头,83是发光部,87是保持图像显示装置86和第2图像显示装置90的壳体,由铰链部84开闭自由地安装在携带式信息终端本体81上。85是发出声音的扬声器,88是操作部,89是麦克风。
在图10A~图10C所示的构成的场合,即使不打开壳体87也可以摄影。使用者在图10A、图10B那样关闭壳体87的状态及图10C那样打开壳体87的状态下,都可以把摄像镜头朝向被拍摄体方向,边用第2图像显示装置90确认被拍摄体映像边进行摄影。这时为了明亮地拍摄被拍摄体,也可以边使发光部83发光而把光照射在被拍摄体上边进行摄影。
如上所述,由于可以把含有发光部的构成收容在铰链部的构造之中,所以可以使本体小型化。
再有,在上述的第1及第2实施例中,对于收容铰链部和发光部的外壳构件固定在摄像装置本体侧的场合进行了图示,不言而喻,也能适用于外壳构件固定在显示装置侧的场合,即,也可以把发光部和铰链部固定在构成壳体7、57、77、87的一个面(包围图像显示装置的外框的面)上,同时内装在相对于该面突出设置的外壳构件内。
由于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能够实现本发明大量而广泛的实施形式,应该理解为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实施方式,而是由附加的权利要求所规定。
Claims (10)
1.一种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由第1外壳构件包围的摄像装置本体;
具有摄像镜头和把通过前述摄像镜头入射的被拍摄体光变换成电信号的固体摄像元件的摄像部;
朝向被拍摄体发光的发光装置;
具有显示由前述摄像部摄影的图像的图像显示面和以包围前述图像显示面的外框的方式设置的第2外壳构件的图像显示部;
能相对转动地保持前述摄像装置本体和前述图像显示部的旋转构件;
固定在前述第1外壳构件上并相对于前述第1外壳构件突出设置的,或者固定在前述第2外壳构件上并相对于前述第2外壳构件突出设置的内装前述旋转构件及前述发光装置的第3外壳构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摄像部内装于前述第1外壳构件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摄像部内装于前述第2外壳构件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摄像部内装于前述第3外壳构件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发光装置是沿前述旋转构件的长度方向配置的闪光装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内装于前述第3外壳构件内的朝向被拍摄体发光的第2发光装置,前述第2发光装置是视频灯。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发光装置是视频灯。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旋转构件是铰链机构,前述铰链机构是2轴旋转机构。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第1外壳构件的厚度与前述第2外壳构件的厚度大致相等。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前述第3外壳构件内内装检测前述图像显示部的开闭并进行前述图像显示部的显示的开一闭控制的开闭检测开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80790/2003 | 2003-07-28 | ||
JP2003280790 | 2003-07-28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577041A true CN1577041A (zh) | 2005-02-09 |
CN100454974C CN100454974C (zh) | 2009-01-21 |
Family
ID=335356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410054675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54974C (zh) | 2003-07-28 | 2004-07-27 | 摄像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7092626B2 (zh) |
EP (1) | EP1503579A1 (zh) |
KR (1) | KR20050013942A (zh) |
CN (1) | CN100454974C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878242B (zh) * | 2005-06-06 | 2010-09-08 | 索尼株式会社 | 图像拾取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0754681B1 (ko) * | 2003-07-23 | 2007-09-03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휴대용 통신 장치 및 촬영 모드 감지 방법 |
US7092626B2 (en) * | 2003-07-28 | 2006-08-15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Placement of light-emitting section in image sensing apparatus |
EP1689148B1 (en) | 2005-02-03 | 2009-04-01 |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 An optical device |
JP4468995B2 (ja) * | 2005-02-18 | 2010-05-26 | ノキア 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 画像撮影のための携帯用電子デバイス |
JP2006279307A (ja) * | 2005-03-28 | 2006-10-12 | Toshiba Corp | 画像記録再生装置及びキーアサイン変更方法 |
US20070177016A1 (en) * | 2006-01-27 | 2007-08-02 | Guangzhou Sat Infrared Technology Co., Ltd | Upright infrared camera with foldable monitor |
KR100728926B1 (ko) * | 2006-03-20 | 2007-06-15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3축 힌지 구조를 갖는 휴대용 전자기기 |
USD563449S1 (en) * | 2006-09-11 | 2008-03-04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Digital camera |
JP4781989B2 (ja) * | 2006-12-15 | 2011-09-28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電子機器および電子機器用筐体 |
JP4781988B2 (ja) * | 2006-12-15 | 2011-09-28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電子機器および電子機器用筐体アセンブリ |
USD571842S1 (en) * | 2007-03-23 | 2008-06-24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Digital camera |
USD577048S1 (en) * | 2007-06-27 | 2008-09-16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Digital camera |
USD571846S1 (en) * | 2007-06-27 | 2008-06-24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Digital camera |
USD598943S1 (en) * | 2008-01-16 | 2009-08-25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Digital camera |
KR101786952B1 (ko) * | 2011-01-24 | 2017-10-19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조명 조립체를 구비한 카메라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691766A (en) * | 1992-09-04 | 1997-11-25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Video camera with vented light |
JP3496207B2 (ja) | 1994-06-22 | 2004-02-09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ビデオカメラ |
JP4001958B2 (ja) * | 1996-08-19 | 2007-10-31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撮像装置 |
KR100274623B1 (ko) * | 1997-12-23 | 2000-12-15 | 윤종용 | 디지털 스틸 카메라 |
JPH11331669A (ja) | 1998-05-11 | 1999-11-30 | Canon Inc | ビデオカメラ |
JP2000270069A (ja) | 1999-03-16 | 2000-09-29 | Canon Inc | デジタルカメラ付き携帯情報端末 |
JP2001169161A (ja) | 1999-12-06 | 2001-06-22 | Olympus Optical Co Ltd | 電子カメラ |
KR20010068807A (ko) * | 2000-01-10 | 2001-07-23 | 윤종용 | 영상 통신용 무선 단말기 |
JP2001268419A (ja) | 2000-03-17 | 2001-09-28 | Sony Corp | 撮像装置 |
JP2002250962A (ja) | 2001-02-26 | 2002-09-06 | Sony Corp | 閃光装置のポップアップ機構及びこれを備えたカメラ装置 |
US7173665B2 (en) * | 2001-03-30 | 2007-02-06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Folding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
JP3778807B2 (ja) * | 2001-03-30 | 2006-05-24 |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 折畳式通信端末装置および画像表示方法 |
JP4557457B2 (ja) | 2001-04-17 | 2010-10-06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ビデオカメラ |
JP2003131755A (ja) | 2001-10-24 | 2003-05-09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携帯型通信端末装置 |
JP2003174586A (ja) * | 2001-12-07 | 2003-06-20 | Seiko Precision Inc | 撮像装置および携帯電子機器 |
JP2004072337A (ja) * | 2002-08-05 | 2004-03-04 | Sony Corp | カメラ装置 |
US7092626B2 (en) * | 2003-07-28 | 2006-08-15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Placement of light-emitting section in image sensing apparatus |
-
2004
- 2004-07-15 US US10/891,634 patent/US7092626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4-07-27 CN CNB2004100546750A patent/CN100454974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4-07-27 EP EP04017726A patent/EP1503579A1/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4-07-27 KR KR1020040058494A patent/KR20050013942A/ko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06
- 2006-07-13 US US11/457,375 patent/US7522830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878242B (zh) * | 2005-06-06 | 2010-09-08 | 索尼株式会社 | 图像拾取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1503579A1 (en) | 2005-02-02 |
CN100454974C (zh) | 2009-01-21 |
US20050025473A1 (en) | 2005-02-03 |
US7522830B2 (en) | 2009-04-21 |
US20060245012A1 (en) | 2006-11-02 |
US7092626B2 (en) | 2006-08-15 |
KR20050013942A (ko) | 2005-02-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577041A (zh) | 摄像装置 | |
JP4037128B2 (ja) | 投影型表示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 |
CN1197329C (zh) | 折叠式信息装置 | |
CN1598685A (zh) | 电子仪器 | |
US8373795B2 (en) | Camera body and imaging device to which a lens unit configured to form an optical image of a subject can be mounted | |
US7377660B2 (en) | Photographing assisting apparatus, photographing method, and photographing system | |
JP2001221951A (ja) | 顕微鏡 | |
JP2009210679A (ja) | プロジェクタを内蔵する電子機器および投射ユニット | |
US20100316370A1 (en) | Camera with built-in projector and projector device | |
CN1346456A (zh) | 便携式电子设备 | |
US8059087B2 (en) | Digital picture frame with light-shielding carrying portion | |
JP2008122463A (ja) | 閃光装置、並びに撮像装置および方法 | |
CN1438535A (zh) | 自动照相摄影装置 | |
JP2001339626A (ja) | 撮像装置 | |
JP2004260726A (ja) | カメラ | |
CN107087080A (zh) | 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读取辅助装置 | |
JP2001203916A (ja) | 回転式撮像装置 | |
CN1297180C (zh) | 照相机 | |
JPH05153475A (ja) | 撮影装置 | |
CN101057180A (zh) | 照相机的辅助光装置 | |
JP2006180201A (ja) | 画像投射機能付撮像システム | |
JP2004235053A (ja) | 照明装置付き機器操作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 |
JP2004046036A (ja) | 携帯型機器 | |
JP2002344776A (ja) | 資料提示装置 | |
JP2005221822A (ja) | カメラ及び撮影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121 Termination date: 201707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