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图4对本发明实施例1的连接器的整体进行说明。
图示的连接器1被安装在LCD板等的背面,与从机器本体的配线和被连接的对方的连接器插接,用于把从机器本体来的电信号传送到LCD板。
连接器1,具有:在第一方向A1上以一定的间隔排列的多个导电性信号接点(以下也简称为「接点」)10、导电性的地线板20、保持接点10以及地线板20的绝缘体40、覆盖绝缘体40的导电性壳体60。将这些接点10,在连接器1的长方向、即第一方向A1上相互保持一定间隔地配置。
各接点10是由对金属板进行冲压加工后,再进行折弯加工而制成,具有:压入部11、从压入部11向与第一方向A1垂直的第二方向A2延伸的弹簧部12、在弹簧部12的自由端部以弯曲的方式折弯形成的接触部13、从压入部11向另一方延伸的用于焊接的端子部14。弹簧部12与接触部13合在一起,在这里称为信号接点接触部。
地线板20被配置在与第一以及第二方向A1、A2垂直的第三方向A3上并与接点10具有间隔。地线板20具有:在第一方向A1呈长板状的第一连结部(垂直部分)21、从第一连结部21略呈直角弯曲的第二连结部(水平部分)22、从第二连结部22在第一方向A1上以一定的间距相互离开地延伸到第二方向A2的多个地线压入部23、从各地线压入部23进一步延伸的地线弹簧部24、在地线弹簧部24的自由端部,在与第一方向A1垂直的平面内,向接点10弯曲地折弯形成的地线接触部25。将地线弹簧部24与地线接触部25合在一起,在这里称为地线接点。信号接点10与地线接点,在第三方向A3上相互对峙地配置。
另外,地线板20具有:在第一方向A1的两端附近、从第一连结部21向与地线弹簧部24的相反方向延伸的地线端子部26,和在第一方向A1的两端形成的插锁部27。插锁部27在第三方向上具有相互对峙的上侧弹簧部28和下侧弹簧部30。上侧弹簧部28以及下侧弹簧部30向与地线弹簧部24同样的方向延伸。
进而也参照图5以及图6,对连接器1的细节部分进行说明。
在插锁部27的上侧弹簧部28上形成有孔部29,在下侧弹簧部形成有缺口31。在地线端子部26和插锁部27之间,附加地线弹簧部32向与地线弹簧部24相同的方向延伸。在附加地线弹簧部32的自由端部,与地线接点25相反的方向形成弯曲形状的附加地线接触部33。附加地线弹簧部32与附加地线接触部33合在一起,在这里称为第一连接片。
绝缘体40由树脂等非导电性材料制成。在绝缘体40的上面部41与下面部42之间形成插接孔43。在插接孔43的上面侧内面形成接点收容槽44,在下面侧内面形成地线收容槽46。在接点收容槽44的深部,如图3以及图6所示,形成有接点收容孔45。在地线收容槽46的深部,如图3以及图6所示那样,形成地线收容孔47。
在绝缘体40的第一方向A1的两端部,形成凹部48。在凹部48的上面内侧形成槽49,在下面内侧形成槽50,在深部形成壳体孔51。槽49的深部,从背面开设孔52,槽50的深部从背面开设孔53。在绝缘体40的上面部41上形成保持壳体用槽54,在下面部42上形成保持壳体用槽56。在保持壳体用槽54、56的深部,分别形成壳体锁合用孔55、57。另外在下面部42上,在第一方向A1的两端部,如图4所示,切出一对切缝58。
壳体60盖住绝缘体40。所以,接点10以及地线板20也被壳体60所覆盖。从与第一方向A1垂直的的截面看,壳体60是略呈コ字形制成的冲压部件,在前面开设有插接孔61,在其下侧形成有引导面62。
从图5以及图6可以看得很清楚,在插接孔61的两外侧形成有被弯曲的折叠部63,以便插入与壳体60相互平行的上面板72以及下面板74之间。折叠部63向第二方向A2延伸,在其延伸方向的中央附近,形成有沿第三方向A3突出的凸部64、65。在折叠部63的前端,形成有边缘部66、67。在凸部64、65以及边缘部66、67的中间,形成有凹部68、69。进而,在折叠部63还形成有锁孔70以及加强筋71。
在壳体60的上面板72上,形成有壳体压入部73,在下面板74上,形成有壳体压入部75。下面板74的长方向的两侧被延长作为焊接用的壳体端子部76。
其次,参照图1~图7说明连接器1的组装。
接点10被压入接点孔45,并以沿第一方向A1排列的状态固定。地线板20对绝缘体40从第二方向A2的后侧组装入。其结果,地线板20的地线压入部23,被压入绝缘体40的地线收容槽47内并被固定。此时,在绝缘体40的孔52中,插入插锁部27的上侧弹簧部28,在绝缘体40的孔53中,插入下侧弹簧部30,在切缝58中插入附加地线弹簧部32。此时,如图7所示,附加地线弹簧部32的顶点突于入绝缘体40的下面部42上。
壳体60对于绝缘体40从第二方向A2的前方组装。其结果,壳体60的压入部73、75,通过绝缘体40的保持壳体用槽54、56,被压入壳体孔55、57中并被固定。在将壳体60组装到绝缘体40上时,凸部64与凸部65分别插入槽49和槽50中。所以,折叠部63在第一方向A1上被定位,其前端部通过壳体孔51。当折叠部63通过壳体孔51时,边缘部66在通过地线板20的插锁部27的上侧弹簧部28以后,插入在插锁部27的孔部29中,上侧弹簧部28与凹部68接触。另外,边缘部67在通过下侧弹簧部30后插入在缺口31中,下侧弹簧部30与凹部69接触。
地线板20的附加地线接触部33,从绝缘体40的下面42突出,因此由附加地线弹簧部32的弹性向壳体60的下面74的内侧压接,所以地线板20与壳体60呈导通状态。
特别是参照图1,作为连接器1连接对方的对方连接器100,由对方接点110、对方绝缘体120、销130、柄140、地线壳体(未图示)构成,在对方接点110上连接电线160。
在对方绝缘体120上,形成有板状的对方插接部121、本体部122、导柱部123、124。在对方插接部121的背面,组装导电性的地线壳体(未图示)。当把对方插接部121与连接器1以及对方连接器100进行插接时,被在第一方向上对峙配置的接点10以及地线板20夹入。
在连接器1中,具有用于接受对方连接器100的对方插接部121插接孔2、用于接受对方连接器100的导柱部123、124的柱孔3、4。在对方绝缘体120的本体部122的两端侧,固定着能以销130为中心转动的柄140。
柄140由对金属板进行冲压加工而制成。柄140的两侧面部为操作部141,并以由上面部142和下面部143夹住对方绝缘体120的本体部122的方式组装。
从操作部141,延伸板簧部144,板簧部144对于对方绝缘体120的本体部122产生反弹力。由这个反弹力,柄140的操作部141受到图1的箭头150方向的力,因此起着总是从对方绝缘体120离开的作用。
当连接器1与对方连接器100插接时,对方插接部121插入插接孔2中。这样,接点10与对方的接点110接触,导柱部123、124分别插入柱孔3、4。当对方连接器100再进一步插入时,柄140的箭尾部(未图示)插入壳体60的锁孔70中,呈锁住状态。
要解除锁住状态,就要通过按压柄140的操作部141,抵抗板弹簧部144的反弹力而使柄140旋转,突出状态的箭尾部向图1的箭头151方向旋转,从导柱部123、124引入,与壳体60解除锁定状态。另外,当以压入操作部141的状态、拔出对方连接器100时,可拔出对方连接器100。
上述的接点10,与对方连接器100的对方接点110接触,用于传送电信号。地线板20与对方连接器100的地线壳体接触,用于传送机器本体的地线信号。壳体60用于保护信号接点以屏蔽来自使用连接器1的机器内外的杂波。接点10的端子部14、地线板20的地线端子部26、壳体60的壳体端子部76,比如通过焊接在如LCD板那样的基板上而被固定。
当连接器1与对方连接器100插接时,不但接点10与对方接点110连接,而且地线板20与地线壳体也连接。所以,来自电线160的电信号,通过接点110以及接点10被传送到LCD板等基板上,地线信号,从地线壳体通过地线板20被传送到LCD板等基板上。
下面,参照图8~图12,对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连接器进行说明。在图8~图12的连接器1’以及对方连接器100’中,可以采用图1~图7的连接器1以及对方连接器100同样的结构。另外,在图8~图12所示的连接器1’以及对方连接器100’中,对与图1~图7中的连接器1以及对方连接器100的部分具有同样功能的部分(形状有一些不同),采用同样的参照符号并省略说明。
连接器1’,是将壳体60对绝缘体40从第二方向A2的后侧组装构成。即,对于绝缘体40,地线板20以及壳体60,从第二方向A2相互同样的一侧插入。另外,在该连接1’中,不需要在地线板20上采用图1~图7说明的连接器1的地线板20的第一连结部21。
参照图13~图16,对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连接器进行说明。在图13~图16的连接器1”以及对方连接器100”中,也可以采用与图1~图7的连接器1以及对方连接器100同样的结构。另外,在对于图8~图12所示的连接器1”以及对方连接器100”中,对与图1~图7的连接器1以及对方连接器100的部分具有同样功能的部分(形状有一些不同),采用同样的参照符号并省略说明。
连接器1”,从与对方连接器100”的插入方向的相反侧将接点10与地线板20装入绝缘体40,然后从与对方连接器100”的插入方向相同的方向将壳体60装入绝缘体40。这些的组装方向与图1~图7的连接器相同。
在组装时,形成于地线板20的两端部分的插入部34,作为第一连接片从沿绝缘体40的壳体孔51的第二方向A2的后方插入,另一方面,壳体60的折叠部63作为第二连接片从壳体孔51沿第二方向A2的前方插入。
在地线板20的插入部34上形成有销钉35。这个销钉35与折叠部63接触,使地线板20与壳体60成为导通状态。最好使插入部34以及折叠部63中的至少一方具有弹性,由这个弹性,能把销钉35压入折叠部63是理想的,即使没有弹性,由销钉35也可以得到规定的接触。另外,销钉可以设置在插入部34以及折叠部63中的至少一方。
下面,参照图17~图24,对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连接器进行说明。在图17~图24中,对与图1~图7相同的部分采用相同的参照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连接器1的各信号接点10的焊接端子14、地线板20的一对焊接端子26、壳体60的一对焊接端子76被焊接在LCD板等基板(未图示)上。各接点10与电线160连线后被固定在绝缘体120上。当连接器1与对方连接100插接时,连接部121插入插接孔2,各导柱部123、124分别插入各导柱孔3、4。此时,连接器1的各接点10与对方连接器100的各接点110连接,连接器1的地线板20与对方连接器100的地线壳体连接。所以,从各电线160传送的电信号通过各接点110、10,地线信号从地线壳体通过地线板20传送到LCD板等基板上。
连接器1的各接点10由对金属板进行冲压加工而制成。接点10的压入部11被压入绝缘体40。在压入部11的一侧,形成有弹簧部12和其前端部的接触部13,在另一侧形成焊接端子14。
地线板20跨越沿第一方向A1的连接器的全长、从垂直部21和水平部22构成L字形。从水平部22延伸多个压入部23和弹簧部24。在各弹簧部24的前端部,朝向接点10侧形成接触部25。地线接点32由压入部23、弹簧部24和接触部25构成,接触部25与对方连接器100的地线壳体连接。另外,从沿第一方向A1的垂直部21的两侧附近,在与弹簧部24的相反方向延伸焊接端子26。
在地线板20的沿第一方向A1的两端部形成有插锁部27。如图5所示,在各插锁部27上设置有上侧弹簧部28和下侧弹簧部30,并向与弹簧部24的同一方向延伸。分别在上侧弹簧部28处设置孔部29,在下侧弹簧部30处设置缺口31。
绝缘体40由树脂等非导电性材料制作,如图18、图20、图21、图23、图14所示,在第一方向A1上的绝缘体40两侧的上面部41和下面部42之间形成有插接孔43。在上面部41上形成有多个接点槽44。在下面部42上形成有多个地线板槽46。
在各接点槽44的里侧形成有接点收容孔45。另外,在各地线收容槽46的里侧形成有地线收容孔47。
在绝缘体40的第一方向A1的两端部设置有凹部48。如图20所示,在第三方向A3的各凹部48的上面内侧设置有槽49,如图18、图19、图21、图22所示,在各凹部48的下面内侧设置有槽50。如图18以及图21所示,在各凹部48的里面设置有壳体孔51。如图19以及图22所示,在槽49的里面,从背面设置有孔52,在槽50的里面,从背面设置有孔53。
如图18~图22所示,分别在绝缘体40的上面部41上设置有几个壳体槽54,在下面部42上设置有几个壳体槽56。如图19以及图22所示,分别在壳体槽54的里面设置有壳体孔55,在壳体槽56的里面设置有壳体孔57。
壳体60,如图18所示,对金属板实行冲压加工制造成断面为コ字形状,在前面设置有插接孔61。在插接孔61的下侧设置有引导面62。
在插接孔61的左右两外侧,如图21以及23所示,被折弯设置折叠部63。在各折叠部63上,分别在第二方向A2的中央附近,设置凸部64、65,在前端设置边缘66、67,在凸部64、65与边缘66、67之间设置凹部68、69。另外,在比各折叠部63的凸部64、65靠根部一侧上设置锁孔70和加强筋71。
如图19以及图22所示,分别在壳体60的上面部72上设置有几个压入部73,在下面部74上设置有几个压入部75。下面部74的第一方向A1的两侧延伸,成为焊接端子76。
连接器1的组装如下进行。
各接点10,从如图16以及图22所示的绝缘体40的后侧压入各接点孔45,以一定的间距排成一列并固定。
地线板20,如图19所示,从第二方向A2的绝缘体40的后侧装入,各压入部23在被压入各地线板孔47后固定。此时,如图21~图23所示,在各孔52中,插入各插锁部27的上侧弹簧部28,在各孔53中,插入下侧弹簧部30。
壳体60,如图18以及图19所示,从第二方向A2的绝缘体40的前方装入,壳体60的各压入部73、75,通过绝缘体40的各壳体槽54、56,在被压入各壳体孔55、57后固定。
在将壳体60组装到绝缘体40时,如图19~图22所示,分别将各凸部64插入各槽49,将各凸部65插入各槽50。所以,各折叠部63在第一方向A1上定位,各折叠部63的前端部穿过各壳体孔51。
当各折叠部63过通各壳体孔51时,各边缘66在通过地线板20的各插锁部27的上侧弹簧部28以后,如图23所示,插入孔部29,所以上侧弹簧部28与凹部68接触。另外,各边缘67在通过下侧弹簧部30以后,插入缺口31,因此下侧弹簧部30与凹部69接触。
其结果,地线板20通过插锁部27以及折叠部63与壳体60构成电连接。这里,插锁部27的上侧弹簧部28以及下侧弹簧部30作为第一连接片发挥作用,折叠部63作为第二连接片发挥作用。
各柄140,在与各电线160与各接点110压接以后,安装在绝缘体120上。
在绝缘体120的连接部121的背面,组装地线壳体(未图示)。在本体部122的左右两端侧,安装以各销130为中心可旋转的各柄140。各柄140是由对金属板进行冲压加工制作而成。各柄140的侧面部成为可以由手指操作的操作部141,以由上面部142和下面部143夹住本体部122的方式将各柄140组装在本体部122上。在各柄140内收容板簧144,各板弹簧144通过与本体部122对接,对各柄140向箭头150的方向施力。
如图24所示,各柄140的前端侧145,在装入绝缘体120时,插入各导柱部123、124的内部,前端侧145的倾斜部146和钩部147从各导柱部123、124的内部突出。
当连接器1与对方连接器100插接时,通过将连接部121插入插接孔2、使各接点110与各接点10接触,各导柱部123、124分别插入各柱孔3、4中。此时,当各柄140的倾斜部146通过壳体60的各加强筋71时,反抗各板簧144,各前端侧145的倾斜部146和钩部147埋入各导柱部123、124的内部。
如果将对方连接器100进一步插入连接器1中,则如图24所示,各柄140的钩部147插入壳体60的各锁孔70,因此对方连接器100被连接器1锁住。
将连接器100从连接器1脱离的操作如下进行。用手指按下各柄140的操作部141,对抗各板弹簧144的反弹力,各柄140向箭头151方向旋转,因此,各钩部147从各锁孔70脱出。所以,解除了对方连接器100与连接器1的锁定状态。若用手指以按住各操作部141的状态将对方连接器100从连接器1拔出,对方连接器100脱离连接器1。
不按下各柄140的操作部141,即使想从连接器1拔出连接器100,但由于各柄140的钩部147锁合着壳体60的各锁孔70,所以也不能拔出。
在连接器1中,壳体60的各边缘66、67,分别与地线板20的孔部29和缺口31锁合。因此,当在对方连接器100上施加过大的拔出力时,拔出力不限于在壳体60上,也传达到地线板20上,地线板20被拔出力强拉。
由于地线板20向绝缘体40组装方向、是从与壳体60相反侧的绝缘体40的后方装入的,因此如果地线板20由拔出力强拉时,就会碰到绝缘体40。在绝缘体40上,地线板20和各接点10是从第二方向A2的后方装入的,地线板20的各焊接端子26和各接点10的焊接端子14被焊接在基板上。所以,由于在具有壳体60、各接点10、地线板20向绝缘体40的各压入保持力以及壳体60、各接点10、地线板20的各焊接端子76、14、26的剥离强度的连接器1整体上都受到加在对方连接器100上的拔出力,因此各柄140的钩部147和壳体60的各锁孔70不容易受到破坏。
另外,由于壳体60的各凹部68、69分别与地线板20的上侧弹簧部28、下侧弹簧部30接触,因此壳体60与地线板20导通。流过地线板20上的地线信号通过各焊接端子26流入基板,但地线信号通过地线板20和壳体60的接触部也流入壳体60的各焊接端子76,因此增加了地线信号的传送路径,电气性能得到提高。
在上述中,是对设置用于在绝缘体40上固定壳体60的压入部73、75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壳体60的锁定部与地线板20的被锁定部相锁合,通过它们的互动作用,使壳体60以覆盖住绝缘体40的方式被固定,因此,即使没有用于将壳体60固定在绝缘体40上的壳体60的压入部73、75和绝缘体40的壳体孔55、57的构成也可以。
另外,对实施例1~实施例4进行了说明,但对这些实施例做适当的组合当然也是可以的,勿容置疑,这些组合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范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