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32109A - 机动二轮车的车身罩构造 - Google Patents
机动二轮车的车身罩构造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532109A CN1532109A CNA2004100079734A CN200410007973A CN1532109A CN 1532109 A CN1532109 A CN 1532109A CN A2004100079734 A CNA2004100079734 A CN A2004100079734A CN 200410007973 A CN200410007973 A CN 200410007973A CN 1532109 A CN1532109 A CN 153210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cover
- peristome
- driving engine
- regulating mechanis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17/00—Weather guards for riders; Fairings or stream-lining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J17/10—Ventilation or air guiding devices forming part of fair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 Control Of Throttle Valves Provided In The Intake System Or In The Exhaust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机动二轮车的车体罩构造,所述的机动二轮车将用于调节供给发动机气缸头的空气量的进气量调节机构配置于发动机上方,在覆盖发动机的周围并构成车身罩的一部分的罩构成构件上设置用于进行进气量调节机构的调节或从发动机排热的开口部,其中,可进行进气量调节机构的调节或从发动机排热,可尽量避免从开口部浸入水,避免增加零件件数并优化车身罩设计。将从侧方覆盖进气量调节机构24的一部分地遮蔽开口部38的一部分的外观设计构件39安装于罩构成构件32上,使得可在开口部38中除由设计构件39遮蔽了的部分之外的其余部分进行进气量调节机构24的调节或从发动机E排热。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动二轮车,该机动二轮车在具有可转向地支承着枢支前轮的前叉的头管与从该头管向后下方延伸的主车架的车架上支承着配置于上述主车架下方的发动机,在上述发动机的上方配置调节供给该发动机的气缸头的空气量的进气量调节机构,在覆盖上述发动机的周围并构成车身罩的一部分的罩构成构件上设置用于进行上述进气量调节机构的调节或从上述发动机排热的开口部,特别涉及车身罩构造的改进。
背景技术
比如已知有例如日本专利特开2000-280956号公报等所述的机动二轮车,在这种机动二轮车中,可插入用于调节汽化器中的慢车转速或空燃比的螺丝刀等的开口部开设在作为车身罩的一部分的护腿罩上。
另外,要尽力避免向汽化器等的进气量调节机构中溅水,但在上述现有的机动二轮车中,使汽化器的一部分朝向外部在车身罩上开设了比较大的排热用开口部,特别是,在进气量调节机构在其侧方具有卷挂、连接节流阀钢索的皮带轮的情况下,水有可能通过上述开口部溅到上述皮带轮上。如果将开口部的开口面积形成得尽量小一些,则不容易从开口部向车身罩内溅水,但由于必须专门设置减小开口面积的车身罩,所以必然增加零件件数。
本发明即是有鉴于上述现有事实而作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动二轮车的车身罩构造,所述的机动二轮车可进行进气量调节机构的调节或从上述发动机排热,可尽量避免从开口部溅入水、可避免增加零件件数且车身罩的外观设计也优良。
发明内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的机动二轮车为,在具有可转向地支承着枢支前轮的前叉的头管与从该头管向后下方延伸的主车架的车架上,支承着配置于上述主车架下方的发动机,在上述发动机的上方配置着进气量调节机构,该调节机构用于调节供给该发动机的气缸头的空气量,在覆盖上述发动机周围并构成车身罩一部分的罩构成构件上开设开口部,该开口部用于进行上述进气量调节机构的调节,或从上述发动机排热,在这样的机动二轮车中,其特征在于,将外观设计构件安装于上述罩构成构件上,所述外观设计构件从侧方覆盖上述进气量调节机构的一部分并遮蔽了上述开口部的一部分,上述开口部中除由上述外观设计构件遮蔽住的部分之外,在其余部分可进行上述进气量调节机构的调节、或从上述发动机排热。
如依这样的构成,则由外观设计构件减小了开口部的开口面积,不需要专门设置减小开口面积的车身罩,可以实现车身罩的通用化,可避免增加零件件数,借安装外观设计构件可优化车身罩的外观设计,另外,可尽量防止从开口部向进气量调节机构溅水,而且,在除了以外观设计构件遮蔽了的部分之外的开口部其余部分,可以进行进气量调节机构的调节或从上述发动机排热。
另外,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是,在上述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的构成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将上述开口部在使其前部从侧面看重叠于上述进气量调节机构的一部分的位置设于上述罩构成构件上,在上述外观设计构件上整体设有遮蔽壁与多个叶片,所述遮蔽壁用来遮蔽上述开口部的前部,多个叶片从前后方向横贯上述开口部中除以上述遮蔽壁遮蔽部分之外的部分地连接于在上述遮蔽壁的上下拉开间隔的多处。如依该构成,可由遮蔽壁尽量防止向进气量调节机构侧溅水,另外,由于使用多个叶片可取得轻快感,并可优化车身罩的外观设计。
附图说明
图1是机动二轮车的侧视图。
图2是图1的要部放大图。
图3是开口部附近的车身罩的侧视图。
图4是图3的4-4线剖视图。
图5是图3的5-5线剖视图。
图6是图3的6-6线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借附图所示的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图6表示了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图1是机动二轮车的例视图;图2是图1的要部放大图;图3是开口部附近的车身罩的侧视图;图4是图3的4-4线剖视图;图5是图3的5-5线剖视图;图6是图3的6-6线剖视图。
首先在图1中,该机动二轮车的车架10具有头管12、主车架13、枢支板14、左右一对车座轨15...、和左右一对加强构架16...,所述头管12可转向地支承前叉11;主车架13从该头管12向后下方延伸;枢支板14连设于上述主车架13的后端部;左右一对车座轨15...,其前端焊接于上述主车架13,并向后上方延伸;左右一对加强构架16...连接于两车座轨15...的中间部与上述枢支板14间。
在上述前叉11的下端枢支着前轮WF,在前叉11的上部连接着棒状转向车把17,在前叉11上支承着用于覆盖前轮WF上方的前挡泥板18。
一并参照图2,在主车架13的下方,配置着比如使气缸轴线稍稍成向前上方的水冷式发动机E,该发动机E由设于上述主车架13的中间部的吊板19与上述枢支板14支承。
在上述枢支板14上,可上下摆动地支承着后叉20的前端部,在该后叉20的后端枢支着后轮WR。另外,在车架10的车座轨15...与后叉20间设有后缓冲器21...。上述发动机E,连同变速机M构成动力单元P,变速机M的输出经由链22传递到后轮WR。
在发动机E的气缸头23的上部侧壁上,经由进气管25连接着配置于发动机E上方的作为进气量调节机构的节流阀体24;在上述进气管25的中途,安装着用于从该进气管25向气缸头23内喷射燃料的燃料喷射阀26。另外,节流阀体24的上游端连接于配置在该节流阀体24上方的空气滤清器27。
在上述节流阀体24上,可转动地支承着用于调节供给发动机E的空气量的蝶形节流阀(图中未示出),在连于该节流阀并配置于节流阀体24侧方的皮带轮44上,卷挂连接着节流钢索45。另外,在上述节流阀体24上还附设有图中未示出的电子控制单元,将发动机转速、发动机温度、节流阀开度与曲柄位置等输入该电子控制单元,基于这些输入信号,上述电子控制单元控制上述燃料喷射阀26等的工作。
在后轮WR的上方、以上述车座轨15...支承的方式配置着燃料箱28,该燃料箱28的上方,由比如为串型的乘车用车座29覆盖,该乘车用车座29可向燃料箱28供油,可开闭地由上述车座轨15支承。
在车身构架10上,安装着覆盖该车架10、上述发动机E的一部分、节流阀体24、空气滤清器27与燃料箱28的合成树脂制车身罩31。该车身罩31由前侧罩32...、护腿罩33...、前顶罩34、主车架顶罩35与后侧罩36构成,所述前侧罩32...作为覆盖上述发动机E的周围的罩构成构件配置于主车架13的左右两侧;护腿罩33...从前方覆盖驾驶员的腿部、并连接于两前侧罩32...的前部;前顶罩34从前方覆盖头管12地连接于两护腿罩33...;主车架顶罩35从后方侧覆盖头管12,同时从上方覆盖主车架13,并连于前顶罩34...;后侧罩36从两侧覆盖燃料箱28。另外,后轮WR的后部上方由后挡泥板37覆盖,该后挡泥板37由上述两车座轨15...支承。
在构成车身罩31的一部分的前侧罩32...上设开口部38...,该开口部38...用于进行上述节流阀体24的调节、或从发动机E排热,并使这些开口部38...的前部从侧面看与上述节流阀体24的一部分,比如皮带轮44附近相重叠;用于从侧方覆盖节流阀体24的一部分,比如皮带轮44附近,并遮蔽开口部38...的一部分的外观设计构件39...安装于上述前侧罩32...,使得除了开口部38...中以上述外观设计构件39...遮蔽了的部分之外,在其余部分可进行上述节流阀体24的调节或从发动机E排热。
一并参照图3~图6,上述开口部38大致成三角形,具有第一缘部38a、第二缘部38b、第三缘部38c,所述第一缘部38a向后下方延伸;第二缘部38b从第一缘部38a的上端比第一缘部38a平缓地向后下方延伸;第三缘部38c连接第一与第二缘部38a、38b的后端之间;第一~第三缘部38a~38c间的相互连设部平滑而弯曲地形成。
外观设计构件39一体具有:有着对应于上述开口部38的整个周缘部的形状的框部39a,遮蔽上述开口部38的前部地在上述框部39a中从对应于第一缘部38a的部分向开口部38的内方侧伸出的遮蔽壁39b,在上述开口部38中前后横贯除以上述遮蔽壁39b遮蔽部分之外的部分,上下拉开间隔配置于多处的多个,比如5个叶片39c、39d、39e、39f、39g,在开口部38的上方与下方向前侧罩32的内方侧延伸地连接于上述框部39a的一对安装臂部39h、39i。
框部39a配置成使其外面对应于与前侧罩32的内面相对应的位置,相向于前侧罩32的内表面地从上述框部39a延伸出的安装臂部39h、39i由螺纹构件42、42固定于在前侧罩32的内表面突出设置的安装凸缘40、41上。
遮蔽壁39b遮蔽了开口部38中的大致前半部并延伸至节流阀体24的皮带轮44后方,从而整体连设于框部39a,在该遮蔽壁39b上下拉开间隔的多处,比如5处整体连设上述各叶片39c~39g的前端部。而且,各叶片39c~39g在前后方向横贯开口部38中除以遮蔽壁39b遮蔽的部分之外的部分,同时在和前侧罩32的外表面之间留下稍微间隙地从开口部38的第二与第三缘部38b、38c再向后方侧延伸,在对应于开口部38的第二与第三缘部38b、38c的部分、于上述框体39a与各叶片39c~39g间设支承腿39i...。另外,各叶片39c~39g,为增加轻快感,向后上方倾斜形成。
接下来说明本实施例的作用,用于为调节供给发动机E的气缸头23的空气量而配置于发动机E的上方的节流阀体24的调节、或从发动机E排热的开口部38,设于前侧罩32,该前侧罩32构成车身罩31的一部分并覆盖发动机E的周围,但为从侧方覆盖节流阀体24的一部分,比如皮带轮44附近,而遮蔽开口部38的一部分的外观设计构件39也安装于前侧罩32上,以便可以进行在开口部38中除以外观设计构件39遮蔽的部分之外的其余部分的节流阀体24的调节,或从发动机E排热。
从而,由于以外观设计构件39减小开口部38的开口面积,不需专门设置减小了开口面积的车身罩,通过实现车身罩31的通用化,可避免零件件数的增多,借安装外观设计构件39可优化车身罩31的外观设计,同时可尽量防止从开口部38向节流阀体24侧,特别是向皮带轮44的溅水,而且可在除由外观设计构件39遮蔽的部分之外的开口部38的其余部分,进行节流阀体24的调节或从发动机E排热。
另外,开口部38在其前部从侧面看重叠于上述节流阀体24的一部分的位置设于前侧罩32上,在外观设计构件39上整体设置有遮蔽壁39b和多个叶片39c~39g,所述遮蔽壁39b用于遮蔽开口部38的前部;多个叶片39c~39g连于在上述遮蔽壁39b的上下拉开间隔的多处以便在前后方向横贯开口部38中除由遮蔽壁39b遮蔽部分之外的部分。因此,可由遮蔽壁39b尽量防止向节流阀体24侧,特别是向皮带轮44侧溅水,另外由多个叶片39c~39g可获得轻快感地优化车身罩31的外观设计。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本发明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所述的本发明的情况下,可进行种种设计变更。
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对作为进气量调节机构使用了节流阀体24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也可将本发明用于使用气化器作为进气量调节机构的机动二轮车。
如上所述,如依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则可进行进气量调节机构的调节或从上述发动机排热,另外,可使车身罩通用化地避免零件件数的增加,可优化车身罩的外观设计,并可尽量防止从开口部向进气量调节机构溅水。
如依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则可由遮蔽壁尽量防止向进气量调节机构侧溅水,另外,可由多个叶片获得轻快感地优化车身罩的外观设计。
Claims (2)
1.一种机动二轮车中的车身罩构造,在这种机动二轮车中,在具有可转向地支承着枢支前轮(WF)的前叉(11))的头管(12)与从该头管12向后下方延伸的主车架(13)的车体架10上,支承着配设于上述主车架(13)下方的发动机(E),用于调节向该发动机(E)的气缸头(23)供给的空气量的进气量调节机构(24)配置于上述发动机(E)的上方,在覆盖上述发动机(E)的周围并构成车身罩(31)的一部分的罩构成构件(32)上,设置用于进行上述进气量调节机构(24)的调节或从上述发动机(E)排热的开口部(38),在这种机动二轮车的车身罩构造中,其特征在于,将从侧方覆盖上述进气量调节机构(24)的一部分地遮蔽上述开口部(38)的一部分的外观设计构件(39)安装于上述罩构成构件(32),以使得可在上述开口部(38)中除以上述外观设计构件(39)遮蔽的部分之外的其余部分进行上述进气量调节机构(24)的调节或从上述发动机(E)排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二轮车的车身罩构造,其特征在于,上述开口部(38),在其前部从侧面看重叠于上述进气量调节机构(24)的一部分的位置设置于上述罩构成构件(32)上,在上述外观设计构件(39)上整体设置遮蔽壁39b与多个叶片(39c~39g),所述遮蔽壁(39b)用于遮蔽上述开口部(38)的前部;所述多个叶片(39c~39g)在前后方向横贯上述开口部(38)中除由上述遮蔽部(39b)遮蔽的部分之外的部分,并与在上述遮蔽壁(39b)的上下间隔的多处相连。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083796/2003 | 2003-03-25 | ||
JP2003083796A JP4363875B2 (ja) | 2003-03-25 | 2003-03-25 | 自動二輪車における車体カバー構造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532109A true CN1532109A (zh) | 2004-09-29 |
CN100339269C CN100339269C (zh) | 2007-09-26 |
Family
ID=333991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410007973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39269C (zh) | 2003-03-25 | 2004-03-23 | 机动二轮车的车身罩构造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4363875B2 (zh) |
CN (1) | CN100339269C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001383A (zh) * | 2009-08-28 | 2011-04-06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跨骑型车辆用发动机壳的保护罩 |
CN102285402A (zh) * | 2010-06-11 | 2011-12-21 |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 骑乘型车辆 |
CN102310904A (zh) * | 2010-06-11 | 2012-01-11 |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 骑乘型车辆 |
CN102691581A (zh) * | 2011-03-23 | 2012-09-26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跨骑型车辆 |
CN102869874A (zh) * | 2010-03-24 | 2013-01-09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跨骑型车辆的吸气系统的配置结构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607712B2 (en) | 2007-02-28 | 2009-10-27 |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 Structure of side cover for motorcycle |
WO2010143197A1 (en) * | 2009-05-25 | 2010-12-16 | Tvs Motor Company Limited | Grille for a body cover of a motorcycle |
JP2012017087A (ja) * | 2010-06-11 | 2012-01-26 | Yamaha Motor Co Ltd | 鞍乗型車両 |
JP5602506B2 (ja) * | 2010-06-11 | 2014-10-08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鞍乗り型車両 |
JP5597147B2 (ja) * | 2011-03-07 | 2014-10-01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鞍乗型車両 |
EP3381776B1 (en) * | 2017-03-31 | 2020-11-11 | TVS Motor Company Limited | A step-through scooter type vehicle |
JP7559442B2 (ja) | 2020-09-07 | 2024-10-02 | スズキ株式会社 | ルーバー部材 |
JP7523415B2 (ja) * | 2021-08-23 | 2024-07-26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鞍乗型車両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014257B2 (ja) * | 1997-08-22 | 2007-11-28 |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 スクータ型自動二輪車の車載部品組付け構造 |
JP4180728B2 (ja) * | 1999-03-31 | 2008-11-12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二輪車のレッグシールド |
-
2003
- 2003-03-25 JP JP2003083796A patent/JP4363875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4
- 2004-03-23 CN CNB2004100079734A patent/CN100339269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001383A (zh) * | 2009-08-28 | 2011-04-06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跨骑型车辆用发动机壳的保护罩 |
CN102001383B (zh) * | 2009-08-28 | 2015-05-06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跨骑型车辆用发动机壳的保护罩 |
CN102869874A (zh) * | 2010-03-24 | 2013-01-09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跨骑型车辆的吸气系统的配置结构 |
CN102869874B (zh) * | 2010-03-24 | 2015-04-08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跨骑型车辆的吸气系统的配置结构 |
CN102285402A (zh) * | 2010-06-11 | 2011-12-21 |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 骑乘型车辆 |
CN102310904A (zh) * | 2010-06-11 | 2012-01-11 |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 骑乘型车辆 |
CN102310904B (zh) * | 2010-06-11 | 2013-06-12 |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 骑乘型车辆 |
CN102691581A (zh) * | 2011-03-23 | 2012-09-26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跨骑型车辆 |
CN102691581B (zh) * | 2011-03-23 | 2016-06-08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跨骑型车辆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04291700A (ja) | 2004-10-21 |
JP4363875B2 (ja) | 2009-11-11 |
CN100339269C (zh) | 2007-09-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339269C (zh) | 机动二轮车的车身罩构造 | |
JP3379720B2 (ja) | 自動2輪車用防風装置 | |
CN102656082B (zh) | 带有增压器的摩托车 | |
JP3723792B2 (ja) | 車両用エンジンの空気取入装置 | |
CN102575572B (zh) | 发动机的增压装置 | |
US5609658A (en) | Air cleaner for a vehicle | |
US7320378B2 (en) | Exhaust control apparatus for a vehicle, and vehicle including same | |
US20150275830A1 (en) | Supercharging system for engine | |
CN101797943A (zh) | 二轮摩托车的导风结构 | |
EP1923304A2 (en) | Vehicle | |
EP2161187B1 (en) | Motorcycle | |
EP2042415B1 (en) | Motorcycle having a cowl structure | |
EP1520978B1 (en) | Intake air management apparatus for a vehicle, and motorcycle including same | |
CN1053486C (zh) | 轻便两轮摩托车的吸气装置 | |
JPH0365483A (ja) | 自動二輪車のウインドスクリーン | |
CN1657356A (zh) | 具有后部安装散热器以及向其提供冷却空气的空气控制系统的摩托车 | |
JP4156718B2 (ja) | 自動二輪車の燃料タンク | |
CN1456473A (zh) | 摩托车的后部照明装置 | |
CN1184100C (zh) | 机动两轮车的空气吸入口构造 | |
JP4991363B2 (ja) | 自動二輪車のカウル構造 | |
US11092121B2 (en) | Saddle riding vehicle | |
JP3836224B2 (ja) | 自動2輪車のカウリング装置 | |
CN1535886A (zh) | 机动二轮车的排风结构 | |
JP4202610B2 (ja) | 自動二輪車の電装品配置構造 | |
KR100483937B1 (ko) | 자동 이륜차용 에어클리너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926 Termination date: 20200323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