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11990A - 锁眼缝纫机 - Google Patents
锁眼缝纫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511990A CN1511990A CNA2003101102752A CN200310110275A CN1511990A CN 1511990 A CN1511990 A CN 1511990A CN A2003101102752 A CNA2003101102752 A CN A2003101102752A CN 200310110275 A CN200310110275 A CN 200310110275A CN 1511990 A CN1511990 A CN 151199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inforcing portion
- noose
- data
- round end
- sewing machin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圆头锁眼缝纫机(M)系在定位于送料台(13)的加工布上进行包含圆头眼部(52)、直线部(53)和套结加固部(54)的圆头锁眼缝制,由于从操作面板(23)输入设定的有关直线套结加固部(54)的特性数据包含有直线套结加固部(54)的缝纫方向相对X方向的倾斜补正用的倾斜补正数据(BA),因此,根据该倾斜补正数据(BA)对直线套结加固部(54)的缝纫方向相对X方向的倾斜(φ)进行补正,可形成外观性美观的直线套结加固部(54)的线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加工布上进行包含直线部及与其直线部交叉的套结加固部的锁眼线迹缝制的锁眼缝纫机。
背景技术
以往,在包含沿钮孔的两侧的直线部及与其直线部的端部交叉的套结加固部的锁眼缝制的锁眼缝纫机方面有多种型式的提案。其中,例如在本申请人提出的日本国专利特许申请公开平成9年第135980号公报(美国专利第5752456号公报)中揭示了一种由圆头眼部及其与其连续的直线部组成的圆头锁眼缝制的圆头锁眼缝纫机。在这种圆头锁眼缝纫机中,设置有同步驱动针杆和与其针杆对向的弯针的驱动机构、使设有弯针的弯针座和针杆沿着俯视看的逆时针方向摆动的摆动机构、以及使载置加工布的送料台相对缝针、在与直线部平行的Y方向和与Y方向正交的X方向上进行相对移动的移动机构,根据用于圆头锁眼缝的线迹数据,通过驱动控制这些驱动机构、摆动机构和移动机构,进行圆头眼部和直线部的包边缝。
并且,在该圆头锁眼缝纫机中,当圆头锁眼缝制后,为了增强圆头锁眼缝的直线部的与圆头眼部相反侧的端部(防止脱开),对该直线部的端部进行缝纫方向为X方向的直线套结加固部的套结加固缝。即,在圆头锁眼缝制之后,按照从操作面板输入的有关直线套结加固部的各种特性数据(套结加固部的长度、针数、幅度、与直线部的重叠幅度),作成直线套结加固部的套结加固缝用的线迹数据,根据该线迹数据对驱动机构、摆动机构和移动机构进行驱动控制,缝制出直线套结加固部。
但是,在上述的圆头锁眼缝纫机中,尽管是在圆头锁眼线迹的缝制后连续地进行直线套结加固部的套结加固缝,但在实际上,因缝制中作用于缝料的紊乱等,往往会产生如实施例的图10中的双点划线L0所示的、直线套结加固部的缝纫方向离X方向多少有点倾斜,成为图中的右上挠状态,出现圆头锁眼线迹的外观性不良的问题。另外,这种直线套结加固部的倾斜现象在加工布为柔软质地的场合以及采用前切刀方式(形成钮孔后再进行包边缝的方式)的场合容易发生。由此可以推定,直线套结加固部倾斜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在钮孔的左右进行直线部的包边缝时、缝纫结束侧的一方(图10中的左侧)被拉伸成布料收缩状态的结果。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对与圆头锁眼线迹的直线部交叉形成的套结加固部的缝纫方向的倾斜进行补正、以改良套结加固部外观性的锁眼缝纫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圆头锁眼缝纫机具有输入装置,该输入装置用于输入设定有关相对于与直线部交叉的套结加固部的直线部的角度的特性数据。
当套结加固部形成倾斜的场合,使用者可以例如通过试缝预先求出合适的套结加固部角度,通过输入装置输入设定有关相对于与直线部交叉的套结加固部的直线部的角度的特性数据。并根据输入设定的特性数据,通过圆头锁眼线迹的缝制可改良套结加固部的外观性。
再具体地讲,具有:当针杆上升时、加工布相对缝针在与直线部的缝纫方向平行的Y方向和与其Y方向正交的X方向上进行相对移动的移动机构;按照每1针的由移动机构指定移动量的线迹数据对移动机构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以及输入设定有关套结加固部的特性数据用的输入装置,同时,前期特性数据包含有对套结加固部的缝纫方向相对X方向的倾斜度进行补正用的倾斜补正数据。
这种锁眼缝纫机一边按照每1针的由移动机构指定移动量的线迹数据、通过移动机构使加工布相对缝针分别在X方向和Y方向上进行相对移动,一边上下驱动针杆,在加工布上进行包含直线部和套结加固部的缝制。此时,套结加固部的线迹数据虽然根据的是通过输入装置输入设定的有关套结加固部的特性数据,但在该特性数据中,由于包含有套结加固部的缝纫方向相对X方向的倾斜补正用的倾斜补正数据,因此,在缝制套结加固部时,根据这一倾斜补正数据来补正套结加固部的缝纫方向相对X方向的倾斜。
或者,当圆头锁眼线迹是包含形成于直线部一端侧的圆头眼部和形成于另一端侧的套结加固部的圆头锁眼线迹的场合,具有:同时驱动针杆和弯针、通过缝针和弯针的配合运动在加工布上反复进行形成线迹的线迹形成动作的驱动机构;当针杆上升时、加工布相对缝针在与所述直线部的缝纫方向平行的Y方向和与其Y方向正交的X方向上进行相对移动的移动机构;使设置有弯针的弯针座和针杆摆动的摆动机构;按照指定每1针的加工布的移动量和针杆及弯针座的摆动角度的线迹数据、对驱动机构、移动机构和摆动机构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以及输入设定有关套结加固部的特性数据用的输入装置,同时,前期特性数据包含有对套结加固部的缝纫方向相对X方向的倾斜进行补正用的倾斜补正数据。
这种锁眼缝纫机一边按照指定每1针的加工布的移动量和针杆及弯针座的摆动角度的线迹数据,对驱动机构、移动机构和摆动机构进行控制,使加工布相对缝针在X方向和Y方向上进行相对移动,一边使针杆和弯针座摆动,在加工布上进行圆头锁眼缝制。并且,在圆头锁眼缝制结束之后,连续地在直线部的与圆头眼部的相反侧的端部形成缝纫方向朝X方向延伸的套结加固部。此时,套结加固部的线迹数据虽然根据的是通过输入装置输入设定的有关套结加固部的特性数据,但在该特性数据中,由于包含有套结加固部的缝纫方向相对X方向的倾斜补正用的倾斜补正数据,因此,在缝制套结加固部时,根据这一倾斜补正数据可补正套结加固部的缝纫方向相对X方向的倾斜。
此时,在上述各锁眼缝纫机中,所述控制装置还可根据倾斜补正数据对套结加固部中的每1针的移动机构的Y方向的移动量进行补正。根据倾斜补正数据补正套结加固部中的每1针的移动机构的Y方向的移动量,并对套结加固部的缝纫方向相对X方向的倾斜进行补正。
还可以将有关所述套结加固部的倾斜补正数据作为该套结加固部的终端侧上的Y方向的补正量来进行设定。使用者可容易地输入设定倾斜补正数据。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圆头锁眼缝纫机的侧视图。
图2为圆头锁眼缝纫机的送料台的局部俯视图。
图3为表示圆头锁眼缝纫机的控制系统的方框图。
图4为表示有关圆头锁眼线迹及其直线套结加固部的特性数据的图。
图5为说明在加工布上形成的圆头锁眼缝的线迹的说明图。
图6为表示带套结加固缝的圆头锁眼缝制处理的大致顺序的流程图。
图7为说明圆头锁眼缝的线迹数据的说明图。
图8为套结加固缝线迹数据作成处理的流程图。
图9为说明包含套结加固缝的圆头锁眼缝的线迹的说明图。
图10为说明直线套结加固部的线迹的说明图。
图11为变更例的、与图9相当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图10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本实施例是本发明适用于对加工布上形成的圆头眼孔的周围进行包边缝的圆头锁眼缝纫机场合的示例。
首先,主要参照图1对圆头锁眼缝纫机M的整体结构作简略的说明。如图1所示,圆头锁眼缝纫机M是一种在大致矩形箱状的底板部1上一体性具有从其后方部上部向前方连续延伸的支臂部2的结构,并载置在缝纫机台板16上。
在该缝纫机台板16上设置有:使针杆4和弯针6a(图2中只示出一部分)等同步驱动的驱动机构的驱动源即缝纫机电机24;设定有关图5的圆头锁眼线迹50及直线套结加固部54的特性数据(参照图4)等用的操作面板23;以及脚踏式的启动·停止开关20(均参照图3)等。并设置有由控制各机构动作的微电脑等组成的控制装置35(参照图3)。
又,在所述支臂部2的前端部下部设置有具有缝针3的、可上下运动的针杆4。虽未作详细图示,由所述缝纫机电机24驱动而回转的主轴5的回转力通过凸轮机构传递到该针杆4,并以所定的幅度(缝针摆动幅度L)从中心向左右驱动,同时进行上下驱动。在此场合,所述主轴5进行一圈回转,针杆4在左侧摆动位置和右侧摆动位置上进行2次上下运动。
又,在未作详细图示的所述底板部1上设置有与针杆4对向的弯针座6。该弯针座6具有2个弯针6a,这些弯针6a与通过凸轮机构传递所述主轴5的回转力的针杆4同步地进行运动。驱动机构由这些缝纫机电机24、主轴5和凸轮机构等构成。针杆4和弯针座6通过由设置于底板部1内的步进电机组成的θ方向驱动电机26和由齿轮机构7组成的摆动机构8,在水平面上分别围绕垂直轴一体摆动。
在所述底板部1上设置有位于弯针座6后方侧并被固定配置的下切刀9,同时设置有相对该下切刀9、从上方与其接离且可摆动的冲压用锤10。该锤10由设置于底板部1内的气缸11(参照图3)等组成的锤驱动机构12进行驱动,通过与下切刀9配合运动,如图5所示,在加工布上的圆头锁眼线迹50的内侧位置形成圆头眼孔51。该圆头眼孔51由圆头眼孔部和与其连接的Y(-)方向延伸的直线孔部构成。又,作为通过下切刀9与锤10的配合运动而在加工布上形成圆头眼孔51的定时方法,有先形成圆头眼孔51、后形成圆头锁眼线迹50的前切刀方式和先形成圆头锁眼线迹50、后形成圆头眼孔51的后切刀方式两种,使用者可选择其中的一种。
并且,在底板部1的上面部设置有将加工布定位的送料台13。该送料台13整体上是薄形的矩形箱状体,在其下面中开放着与弯针座6及下切刀9对应的部位。又,如图2所示,在该送料台13的上面设置具有开口部14a的金属制的布板14。另外,在所述布板14上的位于所述开口部14a的左右两侧(图2中用双点划线表示的压脚位置)设置有压住加工布保持用的压脚(未图示)。
该送料台13通过未作详细图示的、由设置于底板部1内的X方向驱动电机30和Y方向驱动电机32组成的移动机构15(参照图3),可在与圆头锁眼线迹50的直线部53平行的Y方向(前后方向)和与该Y方向正交的X方向(左右方向)上独立地进行水平移动。由此,在将加工布定位于送料台13(布板14)上的状态下,通过移动机构15可使加工布相对于缝针3进行X、Y方向的相对移动。
下面参照图3的方框图说明圆头锁眼缝纫机M的控制系统的概要。
缝纫机M的控制装置35由包含CPU36、ROM37和RAM38的微电脑以及通过数据总线等的通道39与该微电脑连接的输入接口40和输出接口41构成。来自启动·停止开关20、与压脚连结的压脚开关21、定时信号发生器22和操作面板23的信号向输入接口40供给。
又,从输出接口41向用于缝纫机电机24的驱动回路25、用于θ方向驱动电机26的驱动回路27、用于设置在锤驱动机构12上的驱动气缸11的电磁切换阀28的驱动回路29、用于移动机构15的X方向驱动电机30的驱动回路31、用于Y方向驱动电机32的驱动回路33以及操作面板23分别供给驱动信号及驱动脉冲信号。其中,所述X方向驱动电机30和Y方向驱动电机32分别由步进电机构成。所述定时信号发生器22与缝纫机M的主轴5连接,检测主轴5的回转相位,输出各种相位信号。
在ROM37中存放着作成圆头锁眼线迹50的线迹数据的圆头锁眼线迹数据作成程序、进行圆头锁眼缝用的包边缝控制程序、作成套结加固部54的线迹数据的套结加固部线迹数据作成程序、以及进行直线套结加固缝用的套结加固缝程序等。在此场合,控制装置35根据装置固有的XY座标系对移动机构15等进行控制。
又,在RAM38中设置有各种工作存储器和缓冲器等,例如、存放已作成的圆头锁眼线迹50的线迹数据的圆头锁眼缝数据存储器38a、存放套结加固部54的线迹数据的套结加固缝数据存储器38b(参照图3)等。另外,如后所述,在该RAM38的工作存储器中还存放着由使用者设定的特性数据的数值等。
如图3所示,在所述操作面板23上设置有输入有关图9的圆头锁眼线迹50和套结加固部54的多种特性数据用的各种输入键23a、以及显示被选择的特性数据的内容及其数值等的显示器23b。作为输入键23a,设置有对与多种特性数据对应的数值设定进行依次更换且作出指示用的选择键、变更向各项目输入的数值用的数值上卷健及其数值下卷键等。该操作面板23具有作为输入设定后述的特性数据用的输入装置的功能。
下面先对圆头锁眼线迹50作出说明。如图9所示,圆头锁眼线迹50包括:圆头眼孔51中的、形成于圆头眼孔51部周围的圆头眼部52;分别与该圆头眼部52连续的、位于直线孔部左右的左右一对的大致直线状的直线部53;以及位于该直线部53的与所述直线部53反向侧端部、与该直线部53交叉状延伸形成的套结加固部54。该套结加固部54基本上是沿着与直线部53延伸方向(Y方向)正交的方向即、X方向延伸(平行状)而形成的。
在缝制该圆头锁眼线迹50时,例如按照右侧的直线部53(图中的从下向上)、圆头眼部52(图中的逆时针方向)、左侧的直线部53(图中的从上向下)、套结加固部54(图中的从左向右)的顺序连续地进行缝制。此时,也如图5所示,对于右侧的直线部53,左侧为内针,右侧为外针,对于左侧的直线部53,与其左右对称,右侧为内针,左侧为外针,对于圆头眼部52,内周侧为内针,外周侧为外针。对于套结加固部54,直线部53侧(图中的上侧)为内针,与直线部53分离的一侧(图中的下侧)为外针。缝针3落入内针和外针的2个部位作为1针进行计数。
如图5所示,在缝制直线部53和圆头眼部52时,缝针3按照<1>、(1)、<2>、(2)、…、<17>、(17)、<18>的顺序而下落。在该图5中,用<>表示内针,用()表示外针。为了方便起见,用虚线表示从内针向外针形成的线迹,用实线表示从外针向内针形成的线迹。如图9和图10所示,在缝制套结加固部54时,缝针3按照点a、b、c、d、…、u、E的顺序而下落。
对于直线部53,从内针到达外针时,缝针3按照线迹数据沿X方向相对移动,同时加工布(送布台13)只能沿Y方向送进线迹间距Ps。从外针到达内针时,缝针3只能沿X方向相对移动缝针摆动幅度Ws。由此,相对于外针的位置座标,下1个内针的位置座标处在与Y座标相等的、X方向上仅错开缝针摆动Ws的位置。另外,具体地讲,缝针3的X方向的相对移动只能使缝针3本身摆动缝针摆动幅度L(机械结构所决定的值),并且根据需要,可通过使送料台13在X方向上移动缝针摆动幅度补正W来实现。因此,缝针摆动幅度Ws=L+W。
又,在缝制圆头眼部52上半部的半圆形部分时,加工布(送料台13)每1针在XY方向上进行移动,同时通过θ方向驱动电机26使针杆4和弯针座6每次以一定的摆动角T沿着从上面看的逆时针方向进行摆动。作为整个圆头眼部51,针杆4和弯针座6进行180度反转。对于圆头眼部51的下半部,只能通过X、Y方向的移动来进行缝制。在保持针杆4和弯针座6的180度反转状态下缝制左侧的直线部53。
对于套结加固部54,是在针杆4和弯针座6的90度回转状态(从180度反转状态向顺时针方向返回90度的状态)下进行缝制,针杆4的针摆动方向为前后方向(Y方向)。详细如后所述,对于该套结加固部54,加工布(送料台13)每1针(从内针至外针时)只能将加工布(送料台13)沿X方向送进间距P,同时根据需要(后述的补正量),通过使送料台13沿Y方向移动来进行缝制。
本实施例中,如后述的作用说明所示,在控制装置35作成圆头锁眼线迹50的线迹数据(落针位置的运算)时使用了图4所示的特性数据,但该特性数据是可以由使用者操作操作面板23任意地进行输入设定(对初始值的变更)。此时,在该特性数据中包含着套结加固部54的缝纫方向的相对X方向的倾斜进行补正用的倾斜补正数据(直线套结倾斜补正BA:特性数据号24)。
具体地讲,直线套结倾斜补正BA作为套结加固部54的终端侧上的Y方向的补正量的程度(等级)(参照图10)是通过指定-3~3中的某一等级进行输入设定的。另外,等级0是与X方向平行(初始值),从数字0开始越是离正或负远,则分别向图中的上方或下方的倾斜度φ越大。直线套结倾斜补正BA可以数值(例如mm)方式输入设定或以角度方式输入设定。
又,如图4所示,作为有关作成套结加固部54的线迹数据的特性数据,另外还有直线套结长度D(特性数据号03)、直线套结针数n(特性数据号04)、直线套结幅度补正BW(特性数据号18)、直线套结重叠量G(特性数据号19)、直线套结X位置补正XA(特性数据号23),这些也可以通过操作面板23的操作任意地进行输入设定。
对于各特性数据省略了详细的说明,但作为作成圆头眼部52和直线部53的线迹数据用的特性数据,具有缝速(主轴5的回转数)、圆头眼孔形状(8种花样之一)、线迹长度、线迹间距Ps、圆头眼部针数、切刀间隙、切刀的X、Y位置补正、缝纫开始和缝纫结束的加固缝针数、圆头眼部52的形状补正、缝针摆动幅度补正W等,这些也可以通过操作面板23的操作任意地进行输入设定。
下面参照图6、图8的流程图等对由圆头锁眼缝纫机N的控制装置35进行的带套结加固缝的圆头锁眼缝缝制控制的程序进行说明。图6表示圆头锁眼缝制控制的主程序,图8表示其中的套结加固部的线迹数据作成处理(图6的步骤S11)的详细程序。又,图中的符号Si(i=11、12、13…)就是各步级。
在进行带套结加固缝的圆头锁眼缝之前,如上所述,先由使用者操作操作面板23的输入键23a分别输入图4所示的多种有关特性数据的数值。其次,将这些特性数据中分别设定的数值分别存储在RAM38的工作存储器中。此时,使用者根据加工布的缝料的种类等先求出倾斜度,这种倾斜度是针对有可能形成套结加固部倾斜的场合,例如预先通过试缝来求出对于套结加固部的X方向的合适的倾斜度,输入设定好直线套结倾斜补正BA的值。
如图6所示,首先进行圆头锁眼线迹数据作成处理(S10)。在该作成处理时,从图4的特性数据中,根据圆头眼孔形状(图4的特性数据号03)、线迹长度(特性数据号02)、圆头眼部针数(特性数据号06)等的多种特性数据作成圆头眼部52和左右的直线部53缝制用的线迹数据。即,如图7所示,例如当圆头眼部52和左右直线部53的全体针数是17针时,对于17针的各个针数,为了决定外针对内针的落针位置,对X方向驱动电机30、Y方向驱动电机32和θ方向驱动电机26各自的驱动脉冲数进行设定,将这些线迹数据存放在RAM38的圆头锁眼缝数据存储器38a中。
其中,如图5、图7所示,17针中的第1针1N~第5针5N是右侧直线部53a的包边缝用的线迹数据,第6针6N~第13针13N是圆头眼部52的包边缝用的线迹数据,第14针14N~第17针17N是左侧直线部53b的包边缝用的线迹数据。本例中,缝针摆动幅度补正W为0,缝针摆动幅度Ws是原来的L。
另外,如图5、图9、图10等所示,圆头锁眼线迹50(加工布上的落针位置)的X座标、Y座标是将X方向中的右方向定为「+」侧,将Y方向中的前方向定为「+」侧,但请注意:由于送料台13的送进方向是X方向、Y方向都与其相反(例如当落针位置向右移动时,送料台13向左移动),因此,当图7所示的数据是正(+)时,送料台13向左或后方移动,当负(-)时,送料台13向右或前方移动。
接着,进行缝制套结加固部54用的套结加固缝线迹数据的作成处理(S11)。在该套结加固缝线迹数据作成处理时,根据直线套结长度D(图4的特性数据编号3)、直线套结针数n(特性数据编号4)、直线套结幅度补正BW(特性数据号18)、直线套结重叠量G(特性数据号19)、缝针摆动幅度补正W(特性数据号22)、直线套结X位置补正XA(特性数据号23)、直线套结倾斜补正BA(特性数据号24)的7种特性数据对于第n针以内的各个针数算出外针与内针的X座标和Y座标之后,分别对X方向驱动电机30、Y方向驱动电机32、θ方向驱动电机26的驱动脉冲进行运算。
其中,如图10所示,将沿圆头眼孔51的Y方向延伸的中心线与从直线套结加固部54的第1针的外针a沿X方向延伸的直线的交点定为座标原点0。若将直线套结加固部的幅度定为F,则该座标原点0就是从圆头锁眼线迹50的第18针的内针<18>沿Y方向只离开了(F-G)的位置上的点。即、F=L+W+BW。
另外,缝针摆动幅度补正W和直线套结幅度补正BW是为了缝制与缝针摆动幅度L不同的幅度的圆头锁眼线迹50和直线套结加固部54而设定的,在设定有这些缝针摆动幅度补正W和直线套结幅度补正BW时,在缝针横摆的同时,驱动送料台13通过X方向驱动电机30和Y方向驱动电机32沿X方向和Y方向驱动BW和W,可将圆头锁眼线迹50和直线套结加固部54的幅度调整到所定的幅度。
下面参照图8的流程图详细说明套结加固缝线迹数据的作成处理。如图8所示,将针距k的初始值定为1(S20)。通过S20~S25求出k=1~n针迹的外针和内针的X座标、Y座标,图10中的第k号针迹中的外针与内针的X座标Xko、Xki成为:
Xko=-D/2+XA+P×(k-1)
Xki=-D/2+XA+P×(k-1)(S21)。
其中,P是直线套结加固部54的间距P即、P=D/(n-1)。
其次,第k号针迹中的外针与内针的Y座标Yko、Yki成为:Yko=0、Xki=F(S21)。但是,若只如此设定Y座标,则在实际中,因缝制时作用于缝料的紊乱等,往往会如图10的双点划线L0所示引起直线套结加固部54的缝纫方向多少离X方向(图10的点划线)有点倾斜,有时影响到直线套结加固部的外观性。
为此,在S23中,根据直线套结倾斜补正BA使各针迹的外针和内针的位置在Y方向上错开所定量(即、由移动机构15对送料台13的朝Y方向的移动量进行补正),以补正直线套结加固部54的缝纫方向相对X方向的倾斜度φ。该直线套结倾斜补正BA相当于倾斜补正数据。即,对于最终针的第n号的针迹的外针和内针,这些Y方向的补正量就是BA本身,对于途中的第k号的针迹的外针和内针,将直线套结倾斜补正BA的值(与等级对应的长度)朝Y方向补正与离第1针迹的外针a的距离对应分配的量。即,在X座标保持原有状态下,将外针和内针的落针位置补正成从X方向来到了仅倾斜角度φ的直线L1上的状态。由此,在第k号针迹中的外针与内针的Y座标Xko、Xki中加上-P×(k-1)×tanφ=-P×(k-1)×BA/D的Y方向的补正量。
一旦求出第k号针迹中的外针与内针的X座标、Y座标,则k的值只增量1(S24),反复进行从步骤21的处理,直至分别求出第n号针迹中的外针与内针的X座标、Y座标为止。这样,一旦求出第1号针迹至第n号针迹的、外针与内针的X座标、Y座标,则从这些的座标系据中,对X方向驱动电机30、Y方向驱动电机32和θ方向驱动电机26的驱动脉冲数进行运算(S26)。作成这些驱动脉冲数的数据即、套结加固缝的线迹数据,存放在套结加固缝数据存储器38b中。
再返回图6,操作启动·停止开关20,在开始带套结加固缝的圆头锁眼缝的缝制处理时,首先根据作成的圆头锁眼线迹缝的线迹数据,进行圆头锁眼缝的缝制处理(S12)。即,首先如图5所示,通过从第1号针迹1N至第17号针迹17N的运针,对右侧直线部53a、圆头眼部52和左侧直线部53b进行连续缝制。
接着,按照套结加固缝线迹数据进行直线套结加固部54的缝制处理(S13)。即,首先由θ方向驱动电机26使针杆4和弯针座6摆动驱动90度,然后根据套结加固缝数据存储器38b的线迹数据,一边从第1针迹的外针a在Y方向上摆动针杆4,一边使送料台13向左方移动,以此进行直线套结加固部54的缝制,结束套结加固缝后,返回至主程序。即,如图10所示,根据1针迹的线迹数据,从圆头锁眼线迹50的最终的18针迹的内针<18>开始缝制出套结加固缝用的1针迹的外针a及其内针b,然后,根据2针迹以后的各线迹数据,从2针迹至n针迹的各个针迹依次缝制出c、d、e、…、t、u、直至终点E,将按照输入设定的特性数据的直线套结加固部54套结加固缝制在与圆头眼部52相反侧的脚跟部53的端部。
采用以上说明的圆头锁眼缝纫机M,由于有关直线套结加固部54的特性数据包含了直线套结加固部54的缝纫方向相对X方向的倾斜补正用的倾斜补正数据即、直线套结倾斜补正BA,因此,在缝制直线套结加固部54时,可根据该直线套结倾斜补正BA对直线套结加固部54的缝纫方向相对X方向的倾斜进行补正,使直线套结加固部54相对X方向平行状形成,可改良直线套结加固部54的外观性。
下面对上述实施例中增加了各种变更的变更例进行说明。
1]本发明不仅适用于圆头锁眼缝,而且也适用于图11所示的、可缝制出包含位于直线状的钮孔(未图示)的左右两侧的直线部62和位于该直线部62两端的套结加固部61的锁眼线迹60的锁眼缝纫机。这种锁眼缝纫机既可以是针杆在X方向上移动(摆动)、同时送料台在Y方向上移动的结构,也可以是不具有使针杆摆动的摆动机构的结构。即,即使在缝制套结加固部61的场合,也与缝制直线部62的场合一样,一边使缝针在X方向上移动,一边使送料台在Y方向上移动,可缝制出与直线部直线状的钮孔62正交的套结加固部61。又,本发明也可适用于具有使上线与下线相交用的梭子结构的锁眼缝纫机,以取代上述实施例的弯针6a。
2]也可将上述实施例的套结加固线迹数据作成程序记录在CD-ROM和FD等的可读取的记录媒体中。并且,也可通过这种将套结加固线迹数据作成程序安装在各种锁眼缝纫机的驱动装置的存储器中。
3]上述实施例是在作成直线套结加固部54的线迹数据时对直线套结加固部54的缝纫方向相对X方向的倾斜进行补正的示例,但也可以是通过家用电脑等的数据作成装置预先作成与X方向平行延伸的直线套结加固部54的线迹数据,在向控制装置35的RAM38的套结加固缝数据存储器38b读入之后从操作面板23输入设定直线套结倾斜补正BA,在此场合下对直线套结加固部54的缝纫方向相对X方向的倾斜进行补正(即、也可以说成是作成倾斜补正的新的直线套结加固部54的线迹数据)。
Claims (7)
1.一种锁眼缝纫机,系一种在加工布上进行包含直线部及与其直线部交叉的套结加固部的锁眼线迹缝制的锁眼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具有用于输入设定有关所述套结加固部相对所述直线部的角度的特性数据的输入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眼缝纫机,其特征在于,具有:
当针杆上升时、加工布相对缝针在与所述直线部的缝纫方向平行的Y方向和与其Y方向正交的X方向上进行相对移动的移动机构;
按照每1针的由所述移动机构指定移动量的线迹数据对移动机构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以及
输入设定有关所述套结加固部的特性数据用的输入装置,
所述特性数据包含有对所述套结加固部的缝纫方向相对X方向的倾斜度进行补正用的倾斜补正数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眼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圆头锁眼线迹是包含形成于直线部一端侧的圆头眼部和形成于另一端侧的套结加固部的圆头锁眼线迹,
并具有:
同时驱动针杆和弯针、通过缝针和弯针的配合运动在加工布上反复进行形成线迹的线迹形成动作的驱动机构;
当所述针杆上升时、加工布相对所述缝针在与所述直线部的缝纫方向平行的Y方向和与其Y方向正交的X方向上进行相对移动的移动机构;
使设置有所述弯针的弯针座和所述针杆摆动的摆动机构;
按照指定每1针的所述加工布的移动量和所述针杆及弯针座的摆动角度的线迹数据对驱动机构、移动机构和摆动机构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以及
输入设定有关所述套结加固部的特性数据用的输入装置,
所述特性数据包含有对所述套结加固部的缝纫方向相对X方向的倾斜进行补正用的倾斜补正数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锁眼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倾斜补正数据对套结加固部中的每1针的移动机构的Y方向的移动量进行补止。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锁眼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倾斜补正数据对套结加固部中的每1针的移动机构的Y方向的移动量进行补正。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锁眼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有关所述套结加固部的倾斜补正数据作为该套结加固部的终端侧上的Y方向的补正量来进行设定。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锁眼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有关所述套结加固部的倾斜补正数据作为该套结加固部的终端侧上的Y方向的补正量来进行设定。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2379862A JP2004208811A (ja) | 2002-12-27 | 2002-12-27 | 穴かがりミシン、その縫目データ作成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
JP2002379862 | 2002-12-27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511990A true CN1511990A (zh) | 2004-07-14 |
CN100590246C CN100590246C (zh) | 2010-02-17 |
Family
ID=328162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31011027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90246C (zh) | 2002-12-27 | 2003-12-25 | 锁眼缝纫机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2004208811A (zh) |
CN (1) | CN100590246C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904183B (zh) * | 2005-07-28 | 2011-06-15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锁眼缝纫机的切线装置 |
CN1824871B (zh) * | 2005-02-22 | 2011-12-07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锁眼缝纫机 |
-
2002
- 2002-12-27 JP JP2002379862A patent/JP2004208811A/ja active Pending
-
2003
- 2003-12-25 CN CN200310110275A patent/CN100590246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824871B (zh) * | 2005-02-22 | 2011-12-07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锁眼缝纫机 |
CN1904183B (zh) * | 2005-07-28 | 2011-06-15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锁眼缝纫机的切线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04208811A (ja) | 2004-07-29 |
CN100590246C (zh) | 2010-02-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2007181551A (ja) | ミシンの布送り装置 | |
US5284104A (en) | Embroidering machine including sewing machine and embroidering unit connectable to sewing machine | |
CN1814885B (zh) | 钉扣缝纫机 | |
CN1511990A (zh) | 锁眼缝纫机 | |
CN1150362C (zh) | 具有针进给机构的缝纫机 | |
CN1912222A (zh) | 在曲面上缝制用的缝纫机及数据生成装置以及缝制方法 | |
CN101445999B (zh) | 圆头锁眼缝纫机 | |
US5752456A (en) | Eyelet-end buttonhole sewing machine wherein tacking data for bar tack are generated based on operator-specifie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ar tack | |
JP6374661B2 (ja) | ミシン | |
CN1648313B (zh) | 锁眼缝纫机及锁眼线迹形成方法 | |
CN2830448Y (zh) | 针镏的改进结构 | |
JP2000300873A (ja) | ボタン孔かがり縫いミシン | |
CN1254577C (zh) | 缝纫机 | |
JP2008246186A (ja) | ミシン及びミシン操作プログラム | |
JP3868805B2 (ja) | 根巻きボタン付けミシン | |
CN1152986C (zh) | 电子锯齿形缝缝纫机 | |
CN1524989A (zh) | 电子式锯齿线迹缝纫机 | |
JP2007215594A (ja) | ミシン | |
JP4790456B2 (ja) | 玉縁縫いミシン | |
CN1291092C (zh) | 锁眼机 | |
CN1812250A (zh) | 步进电机控制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缝纫机 | |
US875628A (en) | Scalloping-embroidery machine. | |
CN1221699C (zh) | 绣花机 | |
KR101124140B1 (ko) | 곡면에 봉제하기 위한 미싱 및 데이터 작성 장치 및 봉제 방법 | |
US1326593A (en) | Stitch-forming mechanism for sewing-machine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217 Termination date: 201312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