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09969A - 工件表面处理的装置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工件表面处理的装置和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509969A CN1509969A CNA2003101187638A CN200310118763A CN1509969A CN 1509969 A CN1509969 A CN 1509969A CN A2003101187638 A CNA2003101187638 A CN A2003101187638A CN 200310118763 A CN200310118763 A CN 200310118763A CN 1509969 A CN1509969 A CN 150996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orkpiece
- turning axle
- inward turning
- auto body
- suppor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9/00—Convey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application for specified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5G49/02—Convey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application for specified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conveying workpieces through baths of liquid
- B65G49/04—Convey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application for specified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conveying workpieces through baths of liquid the workpieces being immersed and withdrawn by movement in a vertical direction
- B65G49/0409—Convey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application for specified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conveying workpieces through baths of liquid the workpieces being immersed and withdrawn by movement in a vertical direc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workpieces of definite length
- B65G49/0436—Convey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application for specified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conveying workpieces through baths of liquid the workpieces being immersed and withdrawn by movement in a vertical direc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workpieces of definite length arrangements for conveyance from bath to bath
- B65G49/044—Convey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application for specified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conveying workpieces through baths of liquid the workpieces being immersed and withdrawn by movement in a vertical direc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workpieces of definite length arrangements for conveyance from bath to bath along a continuous circuit
- B65G49/045—Convey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application for specified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conveying workpieces through baths of liquid the workpieces being immersed and withdrawn by movement in a vertical direc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workpieces of definite length arrangements for conveyance from bath to bath along a continuous circuit the circuit being fixed
- B65G49/0454—Convey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application for specified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conveying workpieces through baths of liquid the workpieces being immersed and withdrawn by movement in a vertical direc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workpieces of definite length arrangements for conveyance from bath to bath along a continuous circuit the circuit being fixed by means of containers -or workpieces- carriers
- B65G49/0459—Convey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application for specified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conveying workpieces through baths of liquid the workpieces being immersed and withdrawn by movement in a vertical direc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workpieces of definite length arrangements for conveyance from bath to bath along a continuous circuit the circuit being fixed by means of containers -or workpieces- carriers movement in a vertical direction is caused by self-contained means
Landscapes
- Coating Apparatus (AREA)
- Finish Polishing, Edge Sharpening, And Grinding By Specific Grinding Devices (AREA)
- Processing And Handling Of Plastics And Other Materials For Molding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工件特别是汽车车身表面处理的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浸渗池和带有上面各自设置工件的多个支架的输送装置,其中,输送装置将工件完全送入浸渗池,在完全浸入的状态下沿基本上水平的平移方向输送通过浸渗池,再从浸渗池中送出,使整个工件表面能够的得到全部处理,为此提出,借助于输送装置,至少一个工件在完全浸入的状态下环绕内旋轴转动,内旋轴基本上与平移方向平行或者倾斜设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件,特别是汽车车身的表面处理的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浸渗池和带有上面设置工件的多个支架的输送装置,其中,输送装置将工件完全送入浸渗池,在完全浸入状态下沿基本上水平的平移方向通过浸渗池并再从浸渗池送出。
此外,本发明还涉及工件,特别是汽车车身的表面处理的方法,其中,设置在各个支架上的工件借助于输送装置完全送入浸渗池,在完全浸入状态下沿基本上水平的平移方向通过浸渗池并再从浸渗池送出。
背景技术
工件表面处理的这种装置和方法在现有技术中有所公开。
特别是DE 196 41 048 A1公开了汽车车身表面处理的装置和方法,其中,汽车车身可松开地设置在各个支架上,支架借助于输送链沿平移方向输送并可环绕垂直于平移方向的水平内旋轴转动。借助于支架上带有在固定导轨上滚动的辊子的杠杆,支架连同设置在上面的汽车车身在其平移运动期间沿平移方向附加转动,使设置在上面的汽车车身在浸渗池的首端浸入浸渗池,并在浸渗池的末端再从浸渗池中送出。
在送入浸渗池之前,每个汽车车身处于标准位置,其中,汽车车身的车窗设置在汽车车身底部组件的上面。在送入浸渗池时,汽车车身从该标准位置转入车头调转位置,其中,汽车车身相对于标准位置环绕其横向中轴转动角度180°,从而在车头调转位置中,汽车车身的车窗设置在汽车车身底部组件的下面。在该车头调转位置上,将汽车车身输送通过浸渗池。
在汽车车身浸入过程中,在汽车车身的空腔内或者在向下浸入状态下的表面上产生气泡,妨碍浸渗池的处理液到达汽车车身被气泡覆盖的部位。由此会导致汽车车身的相关部位处理不够,特别是浸渗池中的涂层液体涂层不够。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述类型的装置,它可以在完全浸入工件情况下使全部工件表面得到完全的处理。
该目的在具有依据本发明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特征的工件表面处理装置中得以实现,即借助于输送装置至少一个工件在完全浸入状态下环绕基本上与平移方向平行或者倾斜的内旋轴转动。
依据本发明方案的优点是,可以将完全浸入状态下的工件送入倾斜位置,其中,在浸入过程中在工件上形成的气泡,由于其相对于处理液较小的单位重量,可与工件分离并向上从浸渗池中排出。
如果所要处理的工件是汽车车身,那么按照这种方式气泡特别是可以从汽车车身容纳座椅和容纳备胎的部位上去除,从而避免汽车车身的这些部位以及特别是汽车车身的门边和边框处理不够,特别是涂层不够。
对消除气泡特别有益的是,不仅在倾斜位置上将工件输送过浸渗池,而且在完全浸入状态下在浸渗池内环绕内旋轴转动,结果处理液相对于工件形成消除气泡的流动。
如果所要处理的工件具有空腔,那么,该空腔通过借助于工件的旋转运动产生的处理液相对于工件的流动受到冲洗,其中,处于空腔内的气泡从工件内排出,随后上升到浸渗池的池液面。
德国专利文献854 906公开了一种工件表面处理的装置,其中,工件沿平移方向输送,同时环绕平行于平移方向的内旋轴转动。然而,公开的这种装置仅具有非常平的处理池,所要处理的汽车车身不能完全浸入。据此,在这种装置中,汽车车身旋转运动的目的仅是汽车车身所要处理的各个表面相继与处理液产生接触。因为在这样一种装置中,汽车车身的表面不断浸入处理液再从中提出,所以在这种装置中未提出利用本发明解决的问题,该问题涉及到,在一次性浸入过程中产生的气泡附着在所要处理的工件上,还涉及到在完全浸入状态下输送过浸渗池。
加注处理液的浸渗池的作用是可以对所要处理的工件进行任意方式的表面处理;特别是可以涉及到用于对所要处理工件进行预处理或者上漆的浸渗池。
如果内旋轴基本上与平移方向平行设置的话,可以特别有效地去除工件表面的气泡。
工件环绕内旋轴的旋转运动,原则上可以任意的旋转角度和任意的旋转方向进行。在旋转运动期间,旋转方向可以保持不变或者任意经常改变。旋转运动特别是可以包括回转运动。特别是旋转运动可以这样构成,使工件在两个极限旋转角位置之间来回运动。
旋转运动也可以任意地经常中断。
为了能够获得工件在浸渗池中足够的倾斜位置,优点是工件在完全浸入状态下,以至少10°,优选至少30°从其浸入浸渗池后直接所处的起始位置环绕内旋轴转动。
特别有益的是,工件在完全浸入状态下以至少360°从其起始位置环绕内旋轴转动。
此外,工件在完全浸入状态下,可以自由地,即以任意的角度和任意的旋转方向环绕内旋轴转动。
为了能够有效地去除工件任意定位表面的气泡,具有优点的是,工件在完全浸入状态下可以进入旋转位置,其中,工件相对于其起始位置(沿平移方向所见)顺时针环绕内旋轴旋转;还可进入旋转位置,其中,工件相对于其起始位置(沿平移方向所见)逆时针环绕内旋轴旋转。
如果所要处理的工件是汽车车身的话,那么优点是,内旋轴基本上平行于汽车车身的纵轴设置。因为汽车车身垂直于其纵轴的延伸明显小于汽车车身沿纵轴的延伸,所以由此实现在将汽车车身送入倾斜位置后,气泡必然沿汽车车身以尽可能短的路径运动,以便到达汽车车身的边缘并完全脱离汽车车身。
原则上在中断工件通过浸渗池的平移运动期间,工件可以环绕内旋轴转动。
然而具有优点的是,在沿平移方向输送通过浸渗池期间,工件环绕内旋轴转动,可特别有效地将气泡与工件分离。按照这种方式,处理液相对于工件相对流动的速度由于环绕内旋轴的转动和由于通过浸渗池的平移运动而相加。
此外,工件的内旋轴在旋转运动期间在垂直方向上运动,即上升或者下降,由此有益于气泡与工件分离。
因为在池液面的范围内会聚集浸渗池内的夹杂,所以有益的是,工件在环绕内旋轴转动期间,始终与浸渗池的池液面保持至少5cm,优选至少10cm的距离。按照这种方式,避免聚集在浸渗池上面的夹杂与所要处理的工件产生接触。
在依据本发明装置一优选的构成中,输送装置包括运动装置,借助于该装置可将工件从浸渗池外面的位置传送到工件完全浸入浸渗池的位置。
这样一种移动装置特别是可以包括内旋装置,借助于该装置工件可环绕内旋轴转动。
将工件从其浸渗池外面的位置传送到工件完全浸入浸渗池位置的运动,除了旋转运动外也可以包括在旋转运动同时或者前后进行的其他运动。
特别有益的是,工件可以至少180°的角度环绕内旋轴转动。
此外证明有益的是,内旋轴与内旋轴横向,优选基本上垂直设置。
如果所要处理的工件是汽车车身的话,那么特别有益的是,工件借助于运动装置可从汽车车身的车窗设置在汽车车身底部组件上面的标准位置,传送到汽车车身的车窗设置在汽车车身底部组件下面的车头调转位置。
按照这种方式,实现汽车车身以车头调转位置输送通过浸渗池。它的优点是,汽车车身的可见表面,例如车顶,发动机罩和行李箱盖在浸渗池中停留期间向下,从而这些表面不会沉淀污物颗粒。
在依据本发明装置的一种特别构成中,至少一个支架包括在输送装置的导向装置上操纵的基座件。
特别是基座件可以借助于与基座件同时运动的平移驱动装置沿导向装置行走。
此外,至少一个支架包括一个可环绕内旋轴转动保持在基座件上的转动件。
在本发明一可选择的构成中,至少一个支架包括一个转动件,它可环绕内旋轴转动与连续运输装置连接,其中,运输装置沿平移方向输送转动件。
此外,至少一个支架包括一个上面保持工件的保持件,其中,保持件相对于转动件可环绕内旋轴转动。
工件旋转运动的驱动特别简单,方法是至少一个支架包括一个设置在支架上的旋转驱动电机,用于驱动工件环绕内旋轴的旋转运动。
这种旋转驱动电机可以这样设置在支架上,使它不浸入浸渗池。
但旋转驱动电机也可以作为连同工件浸入浸渗池的浸入式电机构成。
这种浸入式电机特别是可以这样设置,使它直接,即没有传动齿轮箱中间连接地驱动工件环绕其轴转动的内旋轴。
此外,旋转驱动电机可以作为电动葫芦构成。
对此可以选择或者补充的是,至少一个支架包括一个旋转驱动装置,用于驱动工件环绕内旋轴的旋转运动;输送装置包括外部的旋转驱动电机,它在工件环绕内旋轴转动开始前与各自支架的旋转驱动装置接通,在工件环绕内旋轴转动结束后与旋转驱动装置断开。按照这种方式,利用唯一的外部旋转驱动电机就可驱动表面处理装置的全部支架。
此外,本发明这种构成中的优点是,外部的旋转驱动电机在工件环绕旋转轴转动期间沿支架的平移方向运动。
此外,本发明这种构成中的优点是,输送装置包括用于外部旋转驱动电机与旋转驱动装置连接的连接装置,连接装置包括用于操作连接定位器的操作装置。
如果支架具有可以使旋转运动独立于工件平移运动的旋转装置,那么优点是旋转运动可以简单的方式变化,例如在取决于每个支架的各自工件类型的情况下,可以独立于其他支架进行控制。
对此也可以选择工件的旋转运动由此产生,即支架在至少包括至少分段式螺旋形构成导轨的导向装置上操纵,从而在支架沿导向装置运动期间,支架连同设置在其上的工件整体环绕导轨的螺旋轴转动。
如果导轨的螺旋轴不都是水平设置,而是至少分段式向水平面倾斜的话,那么由此可以产生工件在浸渗池中附加的垂直运动,有助于气泡与工件分离。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述类型工件表面处理的方法,它可以在完全浸入的工件中使整个工件表面得到完全处理。
该目的在具有依据本发明权利要求23前序部分特征的工件表面处理方法中得以实现,即至少一个工件在完全浸入状态下环绕基本上与平移方向平行或者倾斜的内旋轴转动。
依据本发明方法的特殊构成是从属权利要求24至44的主题,其优点已经在上述与依据本发明装置的特殊构成相联系的情况下予以说明。
附图说明
下面借助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进行说明。其中:
图1示出汽车车身的侧视图,车身设置在表面处理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支架上并处于浸渗池池液面的上面;
图2示出图1支架的顶视图;
图3示出表面处理装置第一实施方式的横截面图,带有设置在浸渗池上面的汽车车身;
图4示出图3中I范围的放大图;
图5示出脱开状态下连接装置两个元件的顶视图;
图6示出包括设置在上面的汽车车身在内的支架的转动件和定位件的侧视图,其中,汽车车身完全浸入浸渗池;
图7示出表面处理装置第一实施方式的横截面示意图,包括完全浸入浸渗池的汽车车身;
图8示出连接状态下连接装置的放大图;
图9示出连接状态下连接装置两个元件的顶视图;
图10示出包括汽车车身的表面处理装置第一实施方式的横截面示意图,汽车车身完全浸入浸渗池并在浸渗池中处于多个不同的转动位置;
图11示出表面处理装置第二实施方式的横截面示意图,其支架仅在浸渗池的一侧上操纵,包括处于浸渗池上面的汽车车身;
图12示出表面处理装置第二实施方式的顶视图;
图13示出表面处理装置第二实施方式的横截面示意图,包括完全浸入浸渗池的汽车车身;
图14示出表面处理装置第二实施方式的横截面示意图,包括处于浸渗池内部不同转动位置中的汽车车身;
图15示出汽车车身的侧视图,车身设置在表面处理装置第三实施方式的支架上,其中,汽车车身处于装置浸渗池的上面;
图16示出表面处理装置第三实施方式的横截面示意图,包括处于浸渗池上面的汽车车身;
图17示出图16中II范围的放大图;
图18示出表面处理装置第三实施方式横截面示意图中与图17相应的断面,包括完全浸入浸渗池的汽车车身;
图19示出脱开状态下连接装置的侧视图;
图20示出连接状态下连接装置的侧视图;
图21示出表面处理装置第三实施方式横截面示意图中与图18相应的断面,包括在浸渗池内部多个转动位置上的汽车车身;
图22示出表面处理装置第三实施方式的顶视图;
图23示出汽车车身的侧视图,车身设置在表面处理装置第四实施方式的支架上,其中,汽车车身处于装置浸渗池的上面;
图24示出表面处理装置第四实施方式的横截面示意图,包括设置在浸渗池上面的汽车车身;
图25示出表面处理装置第四实施方式的侧视图,其中,汽车车身完全浸入浸渗池;
图26示出表面处理装置第四实施方式横截面示意图的断面,包括完全浸入浸渗池的汽车车身;
图27示出汽车车身的侧视图,车身设置在表面处理装置第五实施方式的支架上,其中,汽车车身处于装置浸渗池的上面;
图28示出表面处理装置第五实施方式横截面示意图的断面,包括处于浸渗池上面的汽车车身;
图29示出表面处理装置第五实施方式的侧视图,其中汽车车身完全浸入浸渗池;
图30示出表面处理装置第五实施方式横截面示意图的断面,包括完全浸入浸渗池的汽车车身;
图31示出汽车车身的侧视图,车身设置在表面处理装置第六实施方式的支架上,其中,汽车车身处于装置浸渗池的上面;
图32示出表面处理装置第六实施方式的横截面示意图,包括设置在浸渗池上面的汽车车身;
图33示出表面处理装置第六实施方式的侧视图,其中,汽车车身完全浸入浸渗池;以及
图34示出表面处理装置第六实施方式横截面示意图的断面,包括完全浸入浸渗池的汽车车身;相同的或者功能等效的元件在所有附图中采用同一参考符号标注。
具体实施方式
图1-10中示出的第一实施方式整体采用100标注的汽车车身102表面处理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浸液池104,它利用汽车车身102表面处理液体的浸渗池108一直加注到池液面106。
表面处理装置100还包括输送装置110,汽车车身102借助于该输送装置可完全送入浸渗池108,在完全浸入状态下沿水平平移方向112通过浸渗池108,随后再从浸渗池108送出。
输送装置110包括导向装置114,具有两个导轨116a,116b,其中各个在浸渗池108的左侧上或右侧上与平移方向112平行延伸。
如从图3中可以清楚看到的那样,两个导轨116a,116b设置在浸渗池108池液面106的上面。
输送装置110还包括多个支架118(在图1-10中仅示出其中一个),它们可以沿输送装置110的导向装置114自主和彼此独立地行走,并沿输送装置114前后保持距离。
如从图2可以清楚看到的那样,每个支架118包括在导向装置114上操纵的基座件120,具有带与导轨116a,116b平行分布的纵梁122的直角框架的形状,纵梁借助于与纵梁122垂直分布的横梁124相互连接。
在其后端(从平移方向112上所见)上,基座件120的纵梁122各自具有一个传动导轮126,可转动支承在环绕水平轴的相关纵梁122上,并在各自对应的导轨116a,116b的水平表面滚动。
两个传动导轮的一个(126b)借助于设置在基座件120上的平移驱动电机128可直接进行转动运动,借助于联节轴130传递到对面间接传动的导轮126a上。
通过一方面传动的导轮126和另一方面导轨116a,116b之间的摩擦,支架118的基座件120可沿平移方向112行走。
在纵梁122的(从平移方向112上所见)前端上,基座件120借助于各自没有受到传动的导轮132支承在导轨116a或116b的表面。
基座件120在导向装置114上的侧面操纵通过多对导轮134得到保证,导轮环绕垂直轴可转动设置在纵梁122之一上,并可在导轨116a,116b之一的彼此相对的垂直导轨面上滚动。
基座件120的纵梁122大致在横梁124之间的中心通过系梁136彼此连接,系梁带有两个垂直于平移方向112彼此相距的轴承座138,内旋轴140的末端可环绕与平移方向112水平和垂直分布的内旋轴心142转动支承在上面。
如从图4中可以清楚地看到的那样,内旋轴140上固定包括两个纵梁144的转盘143,纵梁彼此相距与内旋轴心142垂直延伸。
在其前端和后端上,纵梁144通过各自的轴承座146相互连接。
内旋轴140与转盘143,纵梁144和轴承座146共同构成整体以148标注的支架118的转动件,它随同基座件120沿平移方向112共同运动,并可相对于基座件120借助于内旋驱动电机149环绕内旋轴心142以任意角度在任意旋转方向上转动,内旋驱动电机设置在基座件120上,随同其共同运动并通过传动齿轮箱与内旋轴140连接。
在转动件148的轴承座146上,转动轴150可环绕与内旋轴心142垂直的转动轴心152支承。
在转动轴150上固定支承夹持装置156的支座154,借助于夹持装置携带汽车车身102的运件框架158可松开固定在支架118上。
转动轴150,支座154和夹持装置156共同构成整体以160标注的支架118的保持件,它随同转动件148并因此随同基座件120沿平移方向112共同运动,并可相对于转动件148环绕转动轴心152旋转。
运件框架158包括两个与汽车车身102的纵轴心平行延伸通过横架164相互连接的运件滑板162。
在多个这种横架164上固定保持件160的夹持装置156,以便将运件框架158保持在保持件160上。
此外,运件框架158的多个横架164具有止动装置166,借助于该装置汽车车身102可松开固定在运件框架158上。
对于汽车车身102本身来说,图1中示出了多个可以相互选择的外形。
为了使保持件160可以在转动中环绕转动轴心152偏移,具有整体以168标注的旋转驱动装置,它包括在转动轴150的轴承座146之间固定在转动轴150上的转动杆170,它在其远离转动轴150的自由端上具有与转动轴心152轴向延伸的长孔172(参见图4和8)。
与转动杆170的纵向垂直延伸的连接销174在长孔172内可纵向移动,并通过与转动杆170的两面设置的两个连接板176与第一连杆件178的连接销侧端连接,连杆件沿其纵轴心180可移动支承在两个轴承座182内,轴承座在它们一侧固定在支架118的转动件148上。
旋转驱动装置168还包括第二连杆件184,它沿其纵轴心186可移动支承在固定在基座件120上的两个轴承座188内。
第二连杆件184借助于同样设置在基座件120上的旋转驱动电机190可沿其纵轴心186来回运动。
特别是旋转驱动电机190可以由此产生第二连杆件184的来回运动,即它驱动齿轮(未示出)进行旋转运动,齿轮与第一连杆件178的齿条段啮合,从而齿轮的旋转运动转换为第二连杆件184的直线运动。
为了能够将第二连杆件184的来回运动传递到第一连杆件178上,具有整体以192标注的连接装置,它包括在第二连杆件184转动件侧端面端上的连接法兰194和第一连杆件178基座件侧端面端上的连接角钢196。
在图8和9中示出的连接法兰194和连接角钢196的连接位置上,连接角钢196从后面咬住连接法兰194,连接法兰194的转动件侧端面200平面紧贴在第一连杆件178的基座件侧端面198上,从而两个连杆件178,184通过造型连接防止两个连杆件178,184纵向上的分离运动,由此其纵轴心180与第二连杆件184的纵轴心186平行设置的第一连杆件178在连接部位上沿纵轴心186随同第二连杆件184来回运动。
为了控制旋转驱动电机190,内旋驱动电机149对转动件148相对于基座件120的转动,并控制平移驱动电机128对基座件沿导向装置114的平移运动,具有在支架118上并随同其共同运动的(未示出)控制装置。
上面介绍的汽车车身102表面处理装置100的功能如下:
各个设置在运件框架158上的汽车车身102在输送装置110的装料站(未示出)中借助于夹持装置156可松开固定在各个支架118的保持件160上。
汽车车身102首先处于图1中示出的标准位置,其中汽车车身的车窗设置在汽车车身底部组件的上面。
随后,支架118借助于平移驱动电机128沿导向装置114从装料站一直运动到浸渗池108的首端。
在浸渗池108的首端区内,通过转动件148以180°的角度环绕内旋轴心142相对于基座件120的转动,汽车车身102浸入浸渗池108。
这种转动可以顺时针或者逆时针进行;此外,在转动件148转动期间,基座件120沿平移方向112的平移运动可以继续或者中断。
也可以基座件120至少在转动件148的一段旋转运动期间逆平移方向112向回运动。
在转动件148相对于基座件120的旋转运动结束后,汽车车身102从原来的标准位置转入图6中示出的车头调转位置,其中,汽车车身102的车窗设置在汽车车身底部组件的下面。
在转动件148旋转运动结束后的这种浸入位置上,汽车车身102完全浸入浸渗池108。
如从图6中可以看到的那样,在表面处理装置的该实施方式中,在浸入位置上运件框架158也完全浸入浸渗池108。
但是也可以设想装置100这样构成,使其在浸入位置上仅汽车车身102本身完全浸入浸渗池108,而运件框架158至少部分处于池液面106的上面。
支架118的内旋轴140和转动轴150在汽车车身102的浸入位置上处于池液面106的上面,以防止浸渗池108中的材料沉积在支架118的运动部件上。
在完全浸入状态下,通过由平移驱动电机128驱动的基座件120的平移运动继续或者如果转动件148的旋转运动中断的话再重新启动平移运动,汽车车身102沿平移方向112通过浸渗池108。
通过转动件148的内旋运动,设置在转动件148上的第一连杆件178从其内旋轴心142下面的原始位置运动到图7和8示出的内旋轴心142上面的位置,由此,原来垂直设置在连接法兰194转动件侧端面2000下面的第一连杆件178的基座件侧端面(参见图5)与转动件侧端面2000(参见图9)形成接触,其中,连接角钢196同样包住连接法兰194。
通过转动件148的内旋运动,第一连杆件178连接在第二连杆件184上。
在基座件120继续平移运动期间,保持件160产生环绕转动轴心152的旋转运动,方法是借助旋转驱动电机190,第二连杆件184沿其纵轴心186来回运动,结果是第一连杆件178沿其纵轴心180相应地来回运动。
这种直线的来回运动借助于长孔172内操纵的连接销174转换成保持件160环绕转动轴心152的旋转运动。
这种旋转运动是一种椭圆形的旋转运动,其中旋转方向周期性换向。
因此,汽车车身102在这种不断的椭圆形旋转运动中,从图7示出的汽车车身102的垂直纵向中心面202基本上垂直设置(从平移方向112所见)的原始位置,顺时针运动,直至纵向中心面202利用垂直面包括例如约30°的最大角。此后,第二连杆件184直线运动的运动方向以及保持件160旋转运动的旋转方向换向,从而汽车车身102通过其起始位置(从平移方向112所见)逆时针环绕转动轴心152转动,直至汽车车身102的纵向中心面202利用垂直面重新包括约-30°的最大角。
如果汽车车身102在半个旋转周期的整数后重新处于起始位置的话,保持件160环绕转动轴心152的这种椭圆形的旋转运动可根据要求的旋转周期数继续和中断。
在汽车车身102通过浸渗池108运动期间,保持件160环绕转动轴心152的旋转运动也可以一次或者多次中断并重新开始。
也可以设想,保持件160环绕转动轴心152的旋转运动在汽车车身102的浸入过程期间就开始和/或者在提出过程期间继续。
通过将汽车车身102在浸渗池108内完全浸入状态下从起始位置送入图10示出的倾斜位置,在浸入过程期间汽车车身102的空腔内或者在浸入状态下向下的表面上产生的气泡可与汽车车身102分离并向上从浸渗池108逸出。
按照这种方式,可以特别有效地去除汽车车身102座椅部位和备胎部位的气泡,从而避免汽车车身102的所述部位以及特别是汽车车身102的门边和边框处理不够,特别是涂层不够。
通过汽车车身102在浸渗池108中的倾斜位置,特别是在与汽车车身环绕转动轴心152的旋转运动和与汽车车身沿平移方向112平移运动的结合下,可以特别有效地去除气泡。
在汽车车身102浸入浸渗池108环绕内旋轴心142的内旋运动的结合下,通过汽车车身102环绕与内旋轴心142垂直的转动轴心152的旋转运动,形成对汽车车身102特别有效的冲洗。
为了更好地对汽车车身102进行冲洗,在环绕转动轴心152旋转运动期间,可以额外在浸渗池108中将汽车车身102略微提升和/或者下降。可以通过将浸渗池108范围内的导轨116a,116b不都是水平分布,而是包括提升段和下降段达到这一目的。
因为在池液面106的范围内聚集浸渗池108内的夹杂,所以汽车车身102环绕转动轴心152的旋转运动这样进行,使汽车车身102在旋转运动期间不进入与池液面106少于5cm距离的浸渗池108的范围内。
按照这种方式,有效避免聚集在浸渗池108上面的夹杂沉积在汽车车身102上。
如果汽车车身102由于基座件120沿导向装置114的平移运动而到达浸渗池108的端区的话,通过转动件148以180°角环绕内旋轴心142相对于基座件120转动,将汽车车身102从浸渗池108重新送出。
转动件148的这种外旋运动可以利用与内旋运动同一旋转方向或者利用与内旋运动相反的旋转方向进行。
基座件120的平移运动在转动件148的外旋运动期间继续或者中断。
此外,也可以基座件120在转动件148的外旋运动期间,至少分段式逆平移方向112返回运动。
在将汽车车身102从浸渗池108中送出后,支架118运动到(未示出的)卸料站,其中,在松开夹持装置156后,将汽车车身102连同运件框架158从保持件160上取下。
为防止汽车车身102在所要求的环绕转动轴心152旋转运动开始前或者结束后自动环绕转动轴心152转动,可以通过汽车车身102纵向中心面202垂直设置的起始位置上适当的定位装置,将保持件160相对于转动件148止动。这种止动在旋转运动开始时松开并在其结束后重新产生。
图11-14中示出的汽车车身102表面处理装置100的第二实施方式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导轨116a,116b不是设置在浸渗池108的不同面上,而是相反设置在浸渗池108的同一面上。
在该第二实施方式中,转动件148的转盘143不是设置在内旋轴140轴承座138之间,而是设置在内旋轴140的突出浸渗池侧轴承座138a的自由端上,从而转盘143突出支架118的基座件120伸向浸渗池108。
此外,该第二实施方式在结构和功能方面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之处请参阅上述介绍。
特别是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杆件178和第二连杆件184也分别设置在转动件148和基座件120上,其中,两个连杆件178,184通过转动件148的内旋运动从图11示出的脱开位置进入图13示出的连接位置。
图15-22示出的汽车车身102表面助理装置100的第三实施方式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三实施方式的支架118不包括借助于设置在支架118本身上的平移驱动电机沿导向装置114连续运动的基座件,而取代它的是每个支架118借助于循环运输装置,特别是连接支架118的输送链沿平移方向112连续运动。
在该实施方式中,输送装置110在浸渗池108的两侧各自包括一个输送链204,它由在输送链204的纵向上连续的相互铰接的链节组成,其中,几个这种链节具有托链轮和/或者导链轮,各自的输送链204利用它们在导向装置114的各自对应的导轨116a,116b上进行操纵。
输送链204借助于未示出的驱动装置,例如包括齿轮和/或者履带式驱动链,沿导向装置114进行连续的或者断续的循环运动。
该实施方式支架118的内旋轴140利用其末端可环绕内旋轴心142转动支承在输送链204的彼此相对的链节上,因此与输送链204共同沿平移方向112运动。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取消了前两个实施方式的基座件120。
对第三实施方式转动件148内旋运动和外旋运动的驱动来说,没有与支架118同时运动的内旋驱动电机。
确切地说,为了驱动内旋运动和外旋运动,在内旋轴140的每一端上分别具有四臂式旋转十字轴106,在每个臂的末端上各自携带可环绕水平转动轴心转动支承的导轮208。
在每个时间点上至少一个导轮208滚动输送装置110固定设置的导轨109上的每个旋转十字轴206(参见图17和18)。
在浸渗池108的起始区内,该导轨这样构成,使旋转十字轴206的导轮这样受到操纵,从而旋转十字轴206以及支架118的整个转动件148在支架118沿平移方向112的平移运动期间,同时环绕内旋轴心142相对于输送链204旋转180°。通过由于输送链204的平移运动和由于旋转十字轴206共同作用的内旋运动与输送装置110导轨的组合,汽车车身102在该实施方式中像上述实施方式中那样,从图15中示出标准位置传送到图18中示出的浸渗池108内的车头调转位置。
以相应的方式,输送装置110的导轨在浸渗池108的末端区内这样构成,使旋转十字轴206由于导轮208与导轨的共同作用重新环绕内旋轴心142转动180°,从而汽车车身102从浸渗池108内的车头调转位置重新传送到浸渗池108上面的标准位置。
支架转动件内旋运动和外旋运动的这种驱动在DE 196 41 048 A1已经做过详细介绍,从而这种类型旋转驱动的具体介绍可以参阅所述文献,其公开书也与此相关成为该权利申请说明书的组成部分。
汽车车身102表面处理装置100的第三实施方式和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之间其他不同之处在于,保持件116环绕转动轴心152的旋转运动不是借助于固定设置在支架118上的旋转驱动电机,而是取代它借助于外部的旋转驱动电机进行,它在汽车车身102浸入浸渗池108后与转动件148的第一连杆件178连接,在保持件160环绕转动轴心152的旋转运动结束后再与第一连杆件178断开。
例如从图17可以看到的那样,该外部的旋转驱动电机210设置在活动支座212上,支座借助于在与平移方向112平行分布的导向成型件216上的导轮214沿平移方向112可移动操纵。
为驱动支座212的平移运动,例如可以使用环绕不驱动的导向轮220和驱动的导向轮222设置的输送链218,其中,驱动的导向轮222借助于驱动电机224进行旋转运动(参见图22)。
支座212这样与输送链218连接,使它可以通过启动驱动电机224与平移方向112平行或者相反运动(特别参见图22)。
如从图17可以清楚看到的那样,在活动支座212上也固定两个轴承座188,上面第二连杆件184可环绕其纵轴心186转动支承。
第二连杆件184在其靠近支架118的末端上具有连接法兰194。
外部的旋转驱动电机210驱动与第二连杆件184作为齿条构成的段啮合的齿轮226,从而第二连杆件184通过齿轮226的转动沿其纵轴心186移动。
按照这种方式,第二连杆件184的连接法兰194只有在外部的旋转驱动电机210处于其起始位置时和支架118运动到外部的旋转驱动电机210的旁边时,才运动经过该支架118的旋转驱动电机侧的旋转十字轴206,并与该支架118转动件148的第一连杆件178接触,如图19所示。
在该第三实施方式中,如果汽车车身102处于浸渗池108内完全浸入状态下的话,转动件侧的第一连杆件178与第二连杆件184同轴设置。
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杆件178靠近第二连杆件184的末端没有连接角钢,而取代它的是圆柱形的连接法兰228,远离它们的是彼此相反径向上的两个连接销230(在图19中只能看到该连接销的一个)。
在第二连杆件184上通过径向远离其的连接板232铰接移动缸234,里面可以气动,液动或者其他适当的方式接受可沿移动缸234的纵向移动的移动杆236。
移动杆236靠近连接法兰194的末端与两个驱动杠杆238铰接,驱动杠杆此外还可环绕与第二连杆件184的纵轴心186径向分布的水平转动轴心240转动铰接在第二连杆件184上,并各自与定位杠杆242固定连接。
在其远离转动轴心240的自由端上,每个定位杠杆242各自具有定位槽244,用于接受第一连杆件178连接法兰228的各个连接销230。
如果两个连杆件184或178的连接法兰194和228彼此紧贴在一起,如图19所示那样,那么两个连杆件178,184可以由此相互连接,即通过操纵移动缸238将移动杆236从移动缸中移出,结果使驱动杠杆238以及定位杠杆242(在图19的所视方向上所见)顺时针转动,从而每个定位杠杆242通过各自对应的连接销230下降并从后面咬住连接销,直至达到图20中示出的连接位置,其中,连接销230完全进入定位杠杆242的定位槽244内。
在该连接位置上,两个连杆件178,184沿纵轴心180,186形状合理地相互连接,从而在该连接位置上第一连杆件178随同第二连杆件184沿其纵轴心186来回运动。
结果可以上述的与第一实施例相关介绍的方式,借助于外部的旋转驱动电机210通过连杆件178,184的直线来回运动,产生支架118的保持件160环绕转动轴心152的椭圆形的旋转运动。
为产生两个连杆件178,184之间的连接,可以暂时停止使支架118沿平移方向112运动的输送链104。
在连杆件178,184彼此连接期间,运动的支座212连同外部的旋转驱动电机210沿平移方向112以已连接的支架118同样的速度共同运动。
如果要结束保持件160环绕转动轴心152的旋转运动,可将第二连杆件184与第一连杆件178脱开,方法是这样操纵移动缸234,使移动杆236回拉到移动缸234内,由此定位杠杆242与连接销230脱开,并返回图19中示出的脱开位置。
随后第二连杆件184沿其纵轴心186借助于外部的旋转驱动电机210从支架118的旋转十字轴206旁经过,从而第二连杆件184和旋转十字轴206在支架118沿平移方向112继续运动时不会相互妨碍。
随后运动的支座212连同外部的旋转驱动电机210借助于驱动电机224和输送链218以与平移方向112相反的方向返回其起始位置。
外部的旋转驱动电机210保留在该起始位置上,直至下个支架118从其旁边经过并进行新的连接过程。
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杆件178与转动杠杆170共同构成支架侧的旋转驱动装置246,上面连接进行旋转运动的外部的旋转驱动电机210。
如从图19和20可看到的那样,驱动杠杆238和定位杠杆242这样构成和设置,使定位杠杆242在连接位置(图20)上与第二连杆件184的纵轴心186平行设置;使移动缸234无论在连接位置(图20)还是在完全脱开位置(图19)均与第二连杆件184的纵轴心186平行设置。由此达到通过两个连杆件178,184之间的连接可以传递很大的力,而不会给移动缸234增加机械负荷。
在由移动缸234,移动杆236,驱动杆238,定位杠杆242和连接法兰194,228构成连接装置192的中间位置内,移动缸234的轴心相反容易向第二连杆件184的纵轴心186倾斜,因此要求移动缸234与第二连杆件184铰接。
连接装置192的上述构成也可以在汽车车身102表面处理装置100的前两个实施方式中,取代那里所述的连接装置192的构成使用。
此外,汽车车身102表面处理装置100的第三实施方式在结构和功能方面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之处请参阅上述介绍。
在图23-26中示出的汽车车身102表面处理装置100的第四实施方式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支架118的保持件160不仅可以从起始位置相对于支架118的转动件148以+/-30°转动,而且确切地说可以环绕转动轴心152自由转动。
第四实施方式的每个支架118具有如第一实施方式的基座件120构成的基座件,上面可转动支承内旋轴140和与其固定连接的转盘142。
转盘143在第五实施方式中支承带有与内旋轴心142垂直设置的纵梁252的转向支架250,与其末端远离的是与纵梁252垂直的竖梁254。
在竖梁254远离纵梁252的末端上,各个旋转轴150可环绕与内旋轴心142垂直的内旋轴心152转动支承,其中,(从平移方向112所见)前旋转轴150为不驱动的旋转轴150a,(从平移方向112所见)后旋转轴150为驱动的旋转轴150b。
旋转轴150远离转向支架250竖梁254向内的末端,与可转动悬挂在转向支架250上的支承框256的竖梁256固定连接。
竖梁254远离旋转轴150的末端通过与内旋轴心152平行延伸的支承框256的支承板258相互连接。在支承板258上设置止动装置166,汽车车身102借助于该装置可松开固定在支承框256上。
在图23和25中示出了汽车车身102的多种可行的外部轮廓。
在汽车车身102表面处理装置100的第四实施方式中,旋转轴150和带有止动装置166的支承框256共同构成支架118的保持件160。
在该实施方式中,内旋轴心152穿过汽车车身102,而在第一至第三实施方式中它完全处于汽车车身102的外面。
保持件160环绕内旋轴心152旋转运动的驱动借助于与支架118共同运动的旋转驱动电机190完成,电机固定在与转向支架250的纵梁252连接的升降台260上。
升降台260还支承两个轴承座262,上面可转动支承旋转驱动电机190的输出轴264,其自由端上支承锥形齿轮266。
锥形齿轮266与固定在驱动轴270一端上的另一锥形齿轮268啮合,驱动轴可环绕与内旋轴心252平行设置的内旋轴心转动支承在两个固定在转向支架250的纵梁252上的轴承座270内。
驱动轴270远离锥形齿轮268的末端支承与设置在驱动轴278一端上的锥形齿轮272啮合的另一锥形齿轮274,驱动轴可环绕与竖梁254平行分布的内旋轴心转动支承在与转向支架250的后竖梁254连接的轴承座280上。
驱动轴278远离锥形齿轮176的末端具有轴形齿轮282,它与固定与保持件160的驱动旋轴轴150b连接的锥形齿轮284啮合。
上面所述的部件,从旋转驱动电机190到锥形齿轮284,由此构成旋转驱动装置190,利用该装置保持件可以任意角度和任意旋转方向环绕其内旋轴心152相对于支架118的转动件148转动。
在汽车车身102表面处理装置100的第四实施方式中,汽车车身102并不借助于运件框架158,而是取代它直接安装在各支架118的保持件160上。
在该第四实施方式中,汽车车身102也是浸入浸渗池108,方法是在浸渗池108的起始区域内,转动件148环绕内旋轴心142以180°的角度内旋运动,将汽车车身102从图23和24示出的浸渗108上面的标准位置送入图25和26示出的浸入位置,在该位置上汽车车身102完全浸入浸渗池108。
在汽车车身102浸入浸渗池108后,通过保持件160借助于旋转驱动装置168环绕内旋轴心152的转动而转动,以便将附着在汽车车身102空腔内和向下表面上的气泡从汽车车身102去除。
保持件160环绕内旋轴心152的旋转运动此时可以连续或者断续,在保持开始转向或者一次或者多次换向下进行。
在将汽车车身102从浸渗池108中送出之前,将汽车车身102返回到图26中示出的起始位置,在该位置上汽车车身102垂直的纵向中心平面202垂直设置。
随后,将汽车车身102从浸渗池108中送出,方法是在浸渗池108的末端区域内,转动件148以180°的角度环绕内旋轴心142转动,由此汽车车身102从浸渗池108内的车头调转位置转送到浸渗池108外面的标准位置。
然而,保持件160环绕内旋轴心152的旋转运动可以在转动件148的内旋运动结束前就开始,并在转动件148的外旋运动开始前仍然持续。
旋转运动从旋转驱动电机190到旋转轴150也可以借助于其他传递装置,例如曲柄机构,传动链,牵引绳或者类似装置传递。
此外,汽车车身102表面处理装置100的第四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之处请参阅上述相关介绍。
图27-30中示出的汽车车身102表面处理装置100的第五实施方式与上述第四实施方式的区别仅在于,导向装置114的导轨116a,116b设置在浸渗池108的同一侧;带有转向支架250的转盘143凸出内旋轴140的轴承座143,从而转向支架250和汽车车身102设置在图27和28示出的汽车车身102处于浸渗池108上面的标准位置和图29和30中示出的汽车车身102至少部分浸入浸渗池108的车头调转位置。
因此,完全可以像将上述的汽车车身102表面处理装置100的第二实施方式看作第一实施方式那样,将第五实施方式看作是第四实施方式。
此外,汽车车身102表面处理装置100的第五实施方式与第四实施方式相同之处请参阅上述相关介绍。
图31-34中示出的汽车车身102表面处理装置100的第六实施方式与上述第四实施方式的区别在于,如在上述的第三实施方式中那样,支架118借助于输送链204沿平移方向112输送;转动件148的内旋运动和外旋运动通过与内旋轴140固定连接的旋转十字轴206利用输送装置110定位设置的导轨209的共同作用完成,而支架118上无需平移驱动电机或内旋驱动电机。
因此,完全可以像将上述的汽车车身102表面处理装置100的第三实施方式看作第一实施方式那样,将第六实施方式看作是上述的第四实施方式。
此外,汽车车身102表面处理装置100的第六实施方式在结构和功能方面与第四实施方式相同之处请参阅上述相关介绍。
特别是保持件160借助于设置在转动件148上同时运动的旋转驱动电机190驱动环绕内旋轴心152的旋转运动。
Claims (44)
1.一种工件特别是汽车车身(102)的表面处理的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浸渗池(108)和带有上面各自设置工件的多个支架(118)的输送装置(110),其中,输送装置(110)将工件完全送入浸渗池(108),在完全浸入状态下沿基本上水平的平移方向(112)通过浸渗池(108)并再从浸渗池(108)送出,其特征在于,借助于输送装置(110)至少一个工件环绕内旋轴(152)转动,内旋轴基本上与平移方向(112)平行或者倾斜设置。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内旋轴(152)基本上与平移方向(112)平行设置。
3.按权利要求1或2之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工件在完全浸入状态下以至少10°,优选至少30°从其起始位置环绕内旋轴(152)转动。
4.按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工件在完全浸入状态下以至少360°从其起始位置环绕内旋轴(152)转动。
5.按权利要求1-4之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工件在完全浸入状态下进入旋转位置,其中,工件相对于其起始位置(沿平移方向所见)顺时针环绕内旋轴(152)旋转;还可进入旋转位置,其中,工件相对于其起始位置(沿平移方向所见)逆时针环绕内旋轴(152)旋转。
6.按权利要求1-5之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工件为汽车车身(102);内旋轴(152)基本上与汽车车身(102)的纵轴平行设置。
7.按权利要求1-6之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工件沿平移方向(112)通过浸渗池(108)期间,工件环绕内旋轴(152)转动。
8.按权利要求1-7之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工件在环绕内旋轴(152)转动期间,始终与浸渗池(108)的池液面(106)保持至少5cm,优选至少10cm的最低距离。
9.按权利要求1-8之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输送装置(110)包括运动装置,借助于该装置可将工件从浸渗池(108)外面的位置传送到工件完全浸入浸渗池(108)的位置。
10.按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运动装置包括内旋装置,借助于该装置工件可环绕内旋轴(142)转动。
11.按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工件以至少180°的角度环绕内旋轴(142)转动。
12.按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内旋轴(142)与内旋轴(152)横向,优选垂直设置。
13.按权利要求9-12之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工件为汽车车身(102);工件借助于运动装置可从汽车车身(102)的车窗设置在汽车车身(102)底部组件上面的标准位置,传送到汽车车身(102)的车窗设置在汽车车身(102)底部组件下面的车头调转位置。
14.按权利要求1-13之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支架(118)包括一个在输送装置(110)的导向装置(114)上操纵的基座件(120)。
15.按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基座件(120)借助于与基座件(120)同时移动的平移驱动装置(128)可沿导向装置(114)行走。
16.按权利要求14或15之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支架(118)包括一个可环绕内旋轴(142)转动保持在基座件(120)上的转动件(148)。
17.按权利要求1-13之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支架(118)包括一个可环绕内旋轴(142)转动与连续运输装置(204)连接的转动件(148),其中,运输装置(204)沿平移方向(112)输送转动件(148)。
18.按权利要求13-17之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支架(118)包括一个上面保持工件的保持件(160),其中,保持件(160)可相对于转动件(148)环绕内旋轴(152)转动。
19.按权利要求1-18之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支架(118)包括一个设置在支架(118)上的旋转驱动电动机(190),用于驱动工件环绕内旋轴(152)旋转运动。
20.按权利要求1-19之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支架(118)包括一个旋转驱动装置(246),用于驱动工件环绕内旋轴(152)旋转运动;输送装置(110)包括外部的旋转驱动电机(210),它在工件环绕内旋轴(152)转动开始前与各自支架(118)的旋转驱动装置(246)接通,在工件环绕内旋轴(152)转动结束后与旋转驱动装置(246)断开。
21.按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外部的旋转驱动电机(210)在工件环绕内旋轴(152)转动期间沿支架(118)的平移方向(112)运动。
22.按权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输送装置(110)包括用于外部的驱动电机(210)与旋转驱动装置(246)连接的连接装置(192),连接装置包括用于操作连接定位器(242)的操作装置(234)。
23.一种工件特别是汽车车身(102)的表面处理的方法,其中,设置在各自支架(118)上的工件借助于输送装置(110)完全送入至少一个浸渗池(108),在完全浸入状态下沿基本上水平的平移方向(112)输送通过浸渗池(108),再从浸渗池(108)中送出,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工件在完全浸入的状态下环绕内旋轴转动,内旋轴基本上与平移方向(112)平行或者倾斜设置。
24.按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内旋轴(152)基本上与平移方向(112)平行设置。
25.按权利要求23或24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工件在完全浸入状态下以至少10°,优选至少30°从其起始位置环绕内旋轴(152)转动。
26.按权利要求23-25之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工件在完全浸入状态下以至少360°从其起始位置环绕内旋轴(152)转动。
27.按权利要求23-26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工件在完全浸入状态下进入旋转位置,其中,工件相对于其起始位置(沿平移方向所见)顺时针环绕内旋轴(152)旋转;还可进入旋转位置,其中,工件相对于其起始位置(沿平移方向所见)逆时针环绕内旋轴(152)旋转。
28.按权利要求23-27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工件为汽车车身;内旋轴基本上与汽车车身(102)的纵轴平行设置。
29.按权利要求23-28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工件沿平移方向(112)通过浸渗池(108)期间,工件环绕内旋轴(152)转动。
30.按权利要求23-29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工件在环绕内旋轴(152)转动期间,始终与浸渗池(108)的池液面(106)保持至少5cm,优选至少10cm的最低距离。
31.按权利要求23-30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输送装置(110)包括运动装置,借助于该装置可将工件从浸渗池(108)外面的位置传送到工件完全浸入浸渗池(108)的位置。
32.按权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运动装置包括内旋装置,借助于该装置工件可环绕内旋轴(142)转动。
33.按权利要求3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工件以至少180°的角度环绕内旋轴(142)转动。
34.按权利要求32或3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内旋轴(142)与内旋轴(152)横向,优选垂直设置。
35.按权利要求31-34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工件为汽车车身(102);工件借助于运动装置可从汽车车身(102)的车窗设置在汽车车身(102)底部组件上面的标准位置,传送到汽车车身(102)的车窗设置在汽车车身(102)底部组件下面的车头调转位置。
36.按权利要求23-35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支架(118)包括一个在输送装置(110)的导向装置(114)上操纵的基座件(120)。
37.按权利要求3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座件(120)借助于与基座件(120)同时移动的平移驱动装置(128)可沿导向装置(114)行走。
38.按权利要求36或37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支架(118)包括一个可环绕内旋轴(142)转动保持在基座件(120)上的转动件(148)。
39.按权利要求23-38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支架(118)包括一个可环绕内旋轴(142)转动保持在连续运输装置(204)上的转动件(148),并借助于连续运输装置(204)沿平移方向(112)输送转动件。
40.按权利要求38或39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支架(118)包括一个上面保持工件的保持件(160),其中,保持件(160)可相对于转动件(148)环绕内旋轴(152)转动。
41.按权利要求23-40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支架(118)包括一个设置在支架(118)上的旋转驱动电机(190),用于驱动工件环绕内旋轴(152)旋转运动。
42.按权利要求23-41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支架(118)包括一个旋转驱动装置(246),用于驱动工件环绕内旋轴(152)旋转运动;输送装置(110)包括外部的旋转驱动电机(210),它在工件环绕内旋轴(152)转动开始前与各自支架(118)的旋转驱动装置(246)接通,在工件环绕内旋轴(152)转动结束后与旋转驱动装置(246)断开。
43.按权利要求4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外部的旋转驱动电机(210)在工件环绕内旋轴(152)转动期间沿支架(118)的平移方向(112)运动。
44.按权利要求42或4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输送装置(110)包括用于外部的旋转驱动电机(210)与旋转驱动装置(246)连接的连接装置(192),其中,外部的旋转驱动电机(210)借助于连接定位器(242)连接在旋转驱动装置(246)上,连接定位器借助于的操作装置(234)进行操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DE10258132.0 | 2002-12-02 | ||
DE10258132A DE10258132A1 (de) | 2002-12-02 | 2002-12-02 |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Oberflächenbehandlung von Werkstücken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509969A true CN1509969A (zh) | 2004-07-07 |
Family
ID=323090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2003101187638A Pending CN1509969A (zh) | 2002-12-02 | 2003-12-02 | 工件表面处理的装置和方法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1426314B9 (zh) |
CN (1) | CN1509969A (zh) |
AT (1) | ATE303335T1 (zh) |
DE (2) | DE10258132A1 (zh) |
ES (1) | ES2244879T3 (zh) |
PT (1) | PT1426314E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450900C (zh) * | 2006-03-07 | 2009-01-14 | 江苏天奇物流系统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电泳翻转架 |
CN101087727B (zh) * | 2004-11-22 | 2011-05-18 | 艾森曼机械制造有限及两合公司 | 带转移站的表面处理设备 |
CN101932518B (zh) * | 2008-01-29 | 2014-01-29 | 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 用于对物体尤其汽车车身进行表面处理的处理设备 |
CN111013879A (zh) * | 2020-01-10 | 2020-04-17 | 彭国良 | 一种镀锌后护栏用上色设备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04061791A1 (de) | 2004-12-22 | 2006-07-06 | Dürr Systems GmbH | Elektrotauchlackieranlage |
DE102008050435B3 (de) * | 2008-10-08 | 2010-01-14 | Ise Automotive Gmbh | Aufnahmevorrichtung für zumindest einen tauchzulackierenden Gegenstand und Verfahren zum Bewegen desselben |
AT509670B1 (de) * | 2010-04-09 | 2012-12-15 | Fehberger Alex | Vorrichtung zum befördern eines zu behandelnden gegenstandes |
CN102933476B (zh) * | 2010-04-09 | 2016-06-01 | 亚历克斯·费伯格 | 用于输送要处理物件的装置 |
AT509861B1 (de) * | 2010-06-23 | 2011-12-15 | Fehberger Alex | Vorrichtung zum befördern eines zu behandelnden gegenstandes |
DE102011082798A1 (de) * | 2011-09-15 | 2013-03-21 | Dürr Systems GmbH | Förder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Fördern von Werkstücken durch einen Behandlungsbereich |
AT514190B1 (de) * | 2013-03-15 | 2021-04-15 | Automotive Eng Corp |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Tauchlackieren großer Karosserien |
DE102023111061B3 (de) | 2023-04-28 | 2024-09-19 | Wenker Gmbh & Co. Kg | Vorrichtung zum Drehen einer Werkstücktrageinheit sowie Fördersystem für eine Tauchbehandlungsanlag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598163A (en) * | 1948-03-17 | 1952-05-27 | Carrier Engineering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ating vehicle bodies |
DE4033333C2 (de) * | 1990-06-12 | 1998-01-29 | Honda Motor Co Ltd | Oberflächenbehandlungsvorrichtung |
DE4410477C1 (de) * | 1994-03-25 | 1995-09-14 | Flaekt Ab | Vorrichtung zur Oberflächenbehandlung von Fahrzeugkarosserien |
DE19641048C2 (de) * | 1996-10-04 | 2000-07-20 | Flaekt Ab | Verfahren zum Ein- und Ausbringen von Werkstücken, insbesondere Fahrzeugkarosserien, Vorrichtung und Anlage zur Oberflächenbehandlung von Werkstücken im Durchlauf |
DE10047968A1 (de) * | 2000-09-27 | 2002-04-18 | Flaekt Ab |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Oberflächenbehandlung von Werkstücken |
DE10063448C5 (de) * | 2000-12-20 | 2009-02-12 | Eisenmann Anlagenbau Gmbh & Co. Kg | Anlage zur Behandlung, insbesondere zum Lackieren, von Gegenständen, insbesondere von Fahrzeugkarosserien |
DE10100167C2 (de) * | 2001-01-04 | 2003-01-23 | Eisenmann Kg Maschbau | Anlage zur Behandlung, insbesondere zum Lackieren von Gegenständen, deren Geometrie eine Vorzugsrichtung aufweist |
-
2002
- 2002-12-02 DE DE10258132A patent/DE10258132A1/de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3
- 2003-10-25 DE DE50301078T patent/DE50301078D1/de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3-10-25 EP EP03024611A patent/EP1426314B9/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3-10-25 ES ES03024611T patent/ES2244879T3/es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3-10-25 AT AT03024611T patent/ATE303335T1/de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3-10-25 PT PT03024611T patent/PT1426314E/pt unknown
- 2003-12-02 CN CNA2003101187638A patent/CN1509969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087727B (zh) * | 2004-11-22 | 2011-05-18 | 艾森曼机械制造有限及两合公司 | 带转移站的表面处理设备 |
CN100450900C (zh) * | 2006-03-07 | 2009-01-14 | 江苏天奇物流系统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电泳翻转架 |
CN101932518B (zh) * | 2008-01-29 | 2014-01-29 | 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 用于对物体尤其汽车车身进行表面处理的处理设备 |
CN111013879A (zh) * | 2020-01-10 | 2020-04-17 | 彭国良 | 一种镀锌后护栏用上色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1426314B9 (de) | 2005-11-30 |
EP1426314A1 (de) | 2004-06-09 |
DE50301078D1 (de) | 2005-10-06 |
DE10258132A1 (de) | 2004-06-17 |
PT1426314E (pt) | 2005-11-30 |
EP1426314B1 (de) | 2005-08-31 |
ES2244879T3 (es) | 2005-12-16 |
ATE303335T1 (de) | 2005-09-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509969A (zh) | 工件表面处理的装置和方法 | |
CN1206141C (zh) | 货物保管设备 | |
CN1206078C (zh) | 加工金属构件的方法 | |
CN1472039A (zh) | 加工站 | |
CN1204026C (zh) | 货物保管设备 | |
CN1886231A (zh) | 紧固装置及紧固方法 | |
CN1281356C (zh) | 对冲孔机的冲头和/或模具的更换方法以及冲孔系统 | |
CN1868833A (zh) | 物品收纳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80162C (zh) | 能够缩短安装节拍时间的元件安装方法 | |
CN1191605C (zh) | 在电镀和/或电抛光期间装载和定位半导体工件的方法与设备 | |
CN1194847C (zh) | 轮胎硫化设备 | |
CN1880193A (zh) | 物品运送设备及其操作方法 | |
CN1931512A (zh) | 一种离心压缩机齿轮箱壳体的制造工艺 | |
CN1275737C (zh) | 自动珩磨加工系统的加工单元和自动珩磨系统 | |
CN101065213A (zh) | 单元生产方法以及单元生产设备 | |
CN106392834A (zh) | 一种水龙头打磨抛光装置 | |
CN101062496A (zh) | 主轴及被处理物输送装置 | |
CN1816490A (zh) | 自动扶梯或自动升梯的扶手、扶手导引系统及扶手驱动系统 | |
CN1078835C (zh) | 抛光方法和抛光装置 | |
CN1802227A (zh) | 尤其用于发动机气缸盖的拉床、铸模和铸造工艺 | |
CN1577761A (zh) | 基片接合方法和设备 | |
CN101061259A (zh) | 用于化学和电解处理工件的装置和方法 | |
CN1280872C (zh) | 电镀装置 | |
CN1655950A (zh) | 用于自动转印图案至方向盘表面的方法和设备 | |
CN1791481A (zh) | 面板输送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