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09425A - 彩色图像的形成方法以及彩色图像的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彩色图像的形成方法以及彩色图像的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509425A CN1509425A CNA018233147A CN01823314A CN1509425A CN 1509425 A CN1509425 A CN 1509425A CN A018233147 A CNA018233147 A CN A018233147A CN 01823314 A CN01823314 A CN 01823314A CN 1509425 A CN1509425 A CN 150942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oner
- colors
- mentioned
- image forming
- toner image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15/0105—Details of unit
- G03G15/0131—Details of unit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2215/0103—Plural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s
- G03G2215/0119—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4—Arrangements for exposing and producing an image
- G03G2215/0495—Plural charge levels of latent image produced, e.g. trilevel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l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 Develop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关于将多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在媒介物上形成彩色图像的装置,提高从中间复制体到媒介物的2次复制效率。其内容有通过收容各种不同颜色调色剂的若干个显像器将多种颜色调色剂至少在1个图像载体上形成的图像形成组件、中间复制体、在上述中间复制体上将上述多种颜色调色剂按各种颜色的顺序进行1次复制的1次复制装置和将上述中间复制体的多种颜色调色剂在上述媒介物上进行2次复制的2次复制装置。并且,图像形成组件是在中间复制体上按照复制顺序调色剂层电压变低那样,形成多种颜色调色剂图像。由于直接附着于中间复制体的调色剂层电压很高,所以这种直接附着的调色剂层的2次复制变得非常容易、也提高了2次复制效率、提高了2次颜色的再现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通过电子照片程序形成彩色图像的彩色图像形成方法以及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特别是关于具备将多种颜色调色剂图像复制于中间复制体上,重叠在一起后,装备最终复制到输出媒介物上的中间复制程序的彩色图像形成方法和彩色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彩色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利用彩色图像的输出装置。特别是开始利用使用电子照片程序,在一张纸上形成彩色图像的打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这种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在纸上直接形成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的形成方法和在中间复制体上,形成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后,将中间复制体上的调色剂图像复制到纸上的方法。其中后者,纸张的运送比较容易,适合快速印刷。
使用中间复制体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大致可以分为4通路型和单通路型(串联型)两种,这些彩色画像形成装置公布于特开平10-228188号公报,特开平2000-147920号公报以及特开平2000-187403号等公报上。
在图2 1和图22中,用单通路型对传统的中间复制体型彩色图像形成方法进行了说明,如图2 1所示分别在黄色(Y)、红色(M)、以及蓝色(C)上设置了图像形成组件112-1~112-3,另外,还设置了黑色(F)的图像形成组件,但由于说明起来非常简单,所以将其省略。这些图像形成组件112-1~112-3装备感光体磁鼓,它由周围配置的清理叶片、带电器、LED曝光组件、显像器来构成。
在图像形成组件112-1~112-3中,通过众所周知的电子照片程序,在感光体磁鼓上形成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各种颜色的感光体磁鼓的调色剂图像通过复制电压的施加,按顺序重叠静电复制于移动中间复制带116上(称作一次复制)。然后中间复制带116上的调色剂图像通过2次复制器复制于输出用纸120上(称作二次复制)。用纸120上的调色剂图像通过定影器定影输出。
也就是说在一次复制时,在中间复制带116上,首先复制黄色(Y)调色剂图像130,然后是复制红色(Y)的调色剂图像132,最后是复制蓝色(C)的调色剂图像134,一次颜色时就复制任意一种颜色,2次颜色时就复制任意二种颜色,3次颜色时就复制三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
并且,这种中间复制体116的1次复制图像,一般是复制于媒介物120上。这种在2次复制部的复制效率,在1次颜色时,由于调色剂的附着量少,所以与调色剂的带电量无关,基本上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在2次颜色时,由于中间复制体上存在着比1次颜色多1倍的调色剂,中间复制体上的附着量增多,所以2次复制效率下降。例如,假设将同等带电量的调色剂的附着量变为2倍时,由于调色剂层电压和调色剂厚度的平方成正比,所以变为4倍。复制动作基本上只要加大与调色剂层电压Vt相反的电压,从理论上来说复制效率会变为100%。因此,只要加大复制电压就可以了,但是因为和放电的多少有关系,所以规定有上限量。
因此,使用上限以下的复制电压时,复制带116上的2次颜色调色剂图像中,直接连接到复制带116上的调色剂130,其复制变得非常困难,也就是说与复制带116直接连接的调色剂130和复制带116的附着力强,其上部的调色剂132和复制带116的附着力弱。
如图22所示,传统上由于将各色的调色剂130、132、134的带电量设为一致,即使两种颜色重叠在一起时,在复制带116上的调色剂层的电压以及附着量都按相同的比例进行重叠。因此,假如施加2次复制效率为75%的复制电场,则从两种颜色的调色剂的上层开始将有75%部分的调色剂被2次复制。
因此,提高2次复制效率非常困难,另外还会产生两种颜色的调色剂的比例发生变化的问题。将不同于2次复制效率的1次复制效率按各种颜色进行平均的各种提案已形成,例如在特开平1-32981号公报中提出的方法,即从复制带的上流侧朝着下流侧,将各种颜色的带电量加大的方法,在特开平7-116597号公报中提出的方法,即限定最下流侧的复制前的表面电压、调色剂的带电量以及规定调色剂层厚度的方法。
但是这些是将1次复制效率进行平均的方法,并没有考虑2次复制的效率,例如,1次复制时通过在上流侧形成的中间复制体上的调色剂的电荷,下一种颜色复制时一次复制电场被减弱,造成下一种颜色的复制效率下降。从这一点出发有人提出,越是中间复制体上流侧越将调色剂带电量减小的方法。
但是,这种方法存在着下列问题,即1次复制效率是按各种颜色进行平均的,在2次复制中,越是中间复制体下层的调色剂其带电量(电荷量)越小,所以逐渐地下层的调色剂的2次复制变得困难起来。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高2次颜色的2次复制效率而提供的彩色图像形成方法以及彩色图像形成装置。
另外本发明的其他目的,是为了在降低2次复制电压时也能提高2次复制效率而提供的彩色图像形成方法以及彩色图像形成装置。
并且,本发明的另外目的是提供、提高2次复制效率,将2次颜色正确再现的彩色图像形成方法以及彩色图像形成装置。
为了达成此目的,本发明的彩色图像形成方法有以下三个步骤形成,即通过收容各种不同颜色的调色剂的若干个显像器至少在一个载体上形成上述的多种颜色调色剂图像;在中间复制体上,将上述复制的调色剂图像按照各种颜色顺序进行1次复制;以及将上述中间复制体的多种颜色调色剂图像在上述媒介物上进行2次复制。并且,上述调色剂图像形成步骤以下列步骤为特征,即在上述中间复制体上复制的调色剂层的电压,按照上述复制的复制顺序降低来形成上述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
在本发明中,中间复制体的2次颜色(2层)的调色剂层内,将直接附着于复制体上的调色剂层的电压调高,将重叠在一起附着在上面的调色剂层的电压调低,以此来进行重叠。因此,由于直接附着于中间复制体上的调色剂层的电压比较高,所以这种直接附着的调色剂层的2次复制变得非常容易,用同传统相同的2次复制电压就可以提高2次复制效率。
另外,在本发明中,最好由下列步骤构成,即上述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的带电量,按照上述多种颜色的复制顺序变低,以此来形成上述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通过此步骤,通过对带电量的控制,可以很容易地提高2次复制效率。
另外,在本发明中,最好由下列步骤构成,即上述调色剂形成步骤,通过改变上述各种颜色的显像器的电气显像条件,上述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的带电量,按照上述多种颜色的复制顺序变低,以此来形成上述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通过这些,在没有大幅度改变原理和程序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很容易地提高2次复制效率。
另外,在本发明中,最好由下列步骤构成,即上述调色剂形成步骤,通过改变对限制上述显像器显像油墨滚筒调色剂图像厚度的叶片供给的叶片偏压,上述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的带电量,按照上述多种颜色的复制顺序变低,以此来形成上述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通过这些,在基本没有改变原理和程序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很容易地提高2次复制效率。
另外,在本发明中,最好由下列步骤构成,即上述调色剂形成步骤,通过改变复位偏压电压,此电压供给于对上述显像器油墨滚筒供给调色剂的复位油墨滚筒,上述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的带电量,按照上述多种颜色的复制顺序变低,以此来形成上述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通过这些,在基本没有改变原理和程序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很容易地提高2次复制效率。
并且,在本发明中,最好由下列步骤构成,即上述调色剂形成步骤,复制于上述中间复制体的调色剂附着量,按照上述多种颜色的复制顺序变小,以此来形成上述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通过这些,在各复制工序中即使产生逆向复制,也可以将2次复制前的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附着量平均,可以形成高品质的彩色图像。
并且,在本发明中,最好由下列步骤构成,即上述调色剂形成步骤,通过改变上述各种颜色的显像器的电气显像条件,上述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的附着量,按照上述多种颜色的复制顺序变低,以此来形成上述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通过这些,在没有大幅度改变原理和程序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很容易地将2次复制前的附着量进行平均。
并且,在本发明中,最好由下列步骤构成,即上述调色剂形成步骤,通过改变叶片偏压电压,该电压供给于限制上述显像器显像油墨滚筒的调色剂图像厚度的叶片,上述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的附着量,按照上述多种颜色的复制顺序变低,以此来形成上述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通过这些,在基本没有改变原理和程序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很容易地将2次复制前的附着量进行平均。
并且,在本发明中,最好由下列步骤构成,即上述调色剂形成步骤,通过改变复位偏压电压,此电压供给于对上述显像器油墨滚筒供给调色剂的复位油墨滚筒,上述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的附着量,按照上述多种颜色的复制顺序变低,以此来形成上述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通过这些,在基本没有改变原理和程序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很容易地将2次复制前的附着量进行平均。
并且,在本发明中,最好由下列步骤构成,即上述调色剂形成步骤,通过改变对上述显像器的显像油墨滚筒供给的显像偏压电压,上述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的附着量,按照上述多种颜色的复制顺序变低,以此来形成上述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通过这些,在基本没有改变原理和程序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很容易地将2次复制前的附着量进行平均。
并且,在本发明中,最好由下列步骤构成,即上述调色剂形成步骤,在对应多种颜色的若干个载体上,通过收容对应色的调色剂的若干个显像器,以此来形成上述多种颜色的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形态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构成图。
图2是图1重要部分的构成图。
图3是适用于图1装置的利用表面方向电阻的一次复制方式的说明图。
图4是图3的复制方式的等价电路图。
图5是本发明一个实施形态的各种颜色调色剂带电量的说明图。
图6是本发明一个实施形态的2次复制原理的说明图。
图7是说明本发明一个实施形态的2次复制效果的说明图。
图8是图1显像器的构成图。
图9是图8显像器的偏压电压和调色剂荷质比的特性图。
图10是图6的2次复制方式的复制效率的特性图。
图11是本发明其他的实施形态的调色剂附着量的相关图。
图12是为了说明图11的本发明的其他实施形态的课题的逆向复制动作说明图。
图13是图12的复制效率和逆向复制效率的相关图。
图14是通过图12的逆向复制对2次复制前各种颜色的调色剂附着量的说明图。
图15是为了实现图11的显像偏压和磁鼓上调色剂附着量的相关图。
图16是为了实现图11的叶片偏压和磁鼓上调色剂附着量的相关图。
图17是为了实现图11的叶片顶出量和磁鼓上调色剂附着量的相关图。
图18是为了实现图11的复位偏压和磁鼓上调色剂附着量的相关图。
图19是本发明其他形态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构成图。
图20是本发明其他形态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构成图。
图21是传统的中间复制型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构成图。
图22是传统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2次复制动作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例按照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第一种彩色图像形成方法、第二种彩色图像形成方法、以及其他实施形态的顺序来进行说明。
[彩色图像形成装置]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形态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构成图,图2是图1重要部分的构成图。
作为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图1显示了单通路型(串联型)彩页打印机的装置构造。在彩色打印机10中,配置了作为中间复制材料所使用的中间复制带24。中间复制带24在作为驱动滚筒26、拉伸滚筒35、从动滚筒而起作用的支撑滚筒32的周围传送。并且,中间复制带24通过图上没有显示的马达所驱动的驱动滚筒26的旋转,在图示情况下向左绕圈旋转。
在中间复制带24的上部,从上流侧(右侧)向下流侧(左侧)按照黄(Y)、红(M)、兰(C)以及黑(K)的顺序,配置了图像形成组件12-1、12-2、12-3以及12-4。在图像形成组件12-1~12-4中,设置了作为载体的感光体磁鼓14-1、14-2、14-3、14-4。
在感光体磁鼓14-1~14-4周围配置了具备带电器16-1~16-4、LED阵列18-1~18-4、调色剂软片盒20-1~20-4的显像器22-1~22-4。并且,在带电器16-1~16-4的前侧,配置了清理叶片和除电器。
图像形成组件12-1~12-4中设置的感光体磁鼓14-1~14-4,通过下端部接触中间复制带24。对于此复制带接触点,介于中间复制带24在对称面的位置上,配置了作为施加1次复制电压的中间复制材料所使用的中间复制滚筒38-1、38-2、38-3、38-4。
在这种实施形态中,对于感光体磁鼓14-1~14-4的中间复制带24的接触点,也就是对于复制尖点,离间开复制带的表面方向,接触配置了中间复制滚筒38-1~38-4。图2也显示,在这种实施形态中,对于感光体磁鼓14-1~14-4的复制带接触点即复制尖点,在离开传送带的下流侧分别配置了中间复制滚筒38-1~38-4。
对于这些中间复制滚筒38-1~38-4,在1次复制的期间内施加,通过电源40在+500V~+1000V的范围内分别设定的一定电压。
对于在中间复制带24的驱动滚筒26的反面处即复制带的上流侧所设置的支撑滚筒32,介于中间复制带配置了施加2次复制电压的用纸复制(2次复制)滚筒45。在用纸复制滚筒45上接续稳定电流电源46,以便在2次复制的期间内增加规定的偏压。
根据以上内容,从戽斗48通过拾波滚筒52所送出的用纸50上,去进行到中间复制带24上重叠形成的调色剂图像的用纸的复制。在用纸复制滚筒45中,进行图像复制的用纸,经过定影器54加热定影后,排出到码垛机60。在定影器54中设置了热滚筒56和支撑滚筒58。
另外,在中间复制带24上流侧的支撑滚筒32和使用黄色调色剂的最开始的图像组件12-1之间,配置了清理叶片42,针对这种清理叶片42,夹着中间复制带在反面的位置上配置有接地滚筒44。
接地滚筒44是电气的接地连接的滚筒。另外,在驱动滚筒26和支撑滚筒32中间设置的拉伸滚筒35,它给与中间复制带24一定的张力,该拉伸滚筒35也是电气的接地连接的。针对这种接地滚筒44和拉伸滚筒35电气性的接地连接,驱动滚筒26以及支撑滚筒32设置于电气上未接地的状态。
并且,在彩色打印机10中各个部分的细节进行了说明。图像形成组件12-1~12-4中设置的感光体磁鼓14-1~14-4,例如,在外径为30mm的铝塑管中涂抹上由电荷发生层和电荷输送层构成的层厚大约为25μm的感光层来形成。在图像形成时,通过带电器16-1~16-4,使得磁鼓表面带电均衡。
作为带电器16-1~16-4,使用导电刷,接触感光体磁鼓14-1~14-4的表面,例如,通过施加频率为800Hz、P-P电压1100V、胶印电压-650V的带电偏压,使得感光体磁鼓表面均衡带电-650V.作为带电的程序,除了这些还可以使用电晕带电器和固体滚筒带电器等。
在完成感光体磁鼓14-1~14-4带电后,使用所配置的LED阵列18-1~18-4,应用各种颜色的图像去进行曝光,在磁鼓的感光体表面形成静电潜像。另外可以使用激光扫描曝光装置来代替LED阵列18-1~18-4。
对感光体磁鼓14-1~14-4的感光体形成静电潜像后,通过显像器22-1~22-4使用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去进行显像,将感光体上的静电潜像转换成可视图像。在这种实施形态中,作为显像方法利用了使用带负电非磁性一种成分调色剂的非磁性成分接触显像。当然显像方法并非限定于非磁性成分接触显像。并且,调色剂的带电极性并非限定于负带电。
然后,通过图像形成组件12-1~12-4在感光体磁鼓14-1~14-4上形成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后,在中间复制带上进行一次复制。通过图像形成组件形成的黄色、红色、兰色以及黑色的各种单色图像,在中间复制带24上按照顺序进行复制,通过将各种颜色的图像重叠在一起,形成彩色图像。
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重叠的时间,通过调整LED阵列18-1~18-4的写出时间,来进行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的正确位置重叠。从感光体磁鼓14-1~14-4向中间复制带24的复制,是通过在中间复制滚筒38-1~38-4上施加+500V~+1000V的范围内所规定的1次复制电压来进行的静电复制。
在这里,中间复制带是通过碳素进行电阻调整的厚度为150μm的聚碳酸酯树脂部件,其电阻值如后面所述,为了进行高效率的一次复制,将复制带厚度方向的体积电阻率和复制带表面的表面电阻率规定在一定的范围内。
另外,通过中间复制滚筒38-1~38-4和成为感光体磁鼓14-1~14-4的复制带接触点的复制尖点的离间距离所决定的中间复制带24的电阻值,来调整对中间复制滚筒38-1~38-4的施加的电压,这种中间复制带24的材料,并非限定于聚碳酸酯,可以使用的聚亚氨酸类、尼龙类、氟素类等的树脂材料。
下面对2次复写的详细内容进行说明,在中间复制带24上形成的彩色图像使用复制滚筒45,通过2次复制统一复制到记录媒介物上,例如复制到用纸50上。配置了作为2次复制滚筒起作用的用纸复制滚筒45,其中心轴和复制滚筒表面间使用调整的电阻值为1E+5~1E+8Ω左右的海绵滚45,介于中间复制带24对后备滚32施加0.5~3Kg左右的压力。
这种海绵滚45的硬度是在阿斯可(アスヵ一) C有40~60°。2次复制是指对于中间复制带24上的图像位置配合上时间,在由后备滚52送出的用纸50上,通过对用纸复制滚筒45施加由规定电流电源所决定的偏压,来静电复制中间复制带24上的彩色图像。
用纸50上所复制的彩色图像,通过由热滚筒56和后备滚58所构成的定影器54,将显像剂通过热定影在用纸50上得到固定图像后,排出到码垛机60上。
这种彩色打印机10连续的彩色印刷程序的印刷速度,也就是说中间复制带24所决定的用纸运送速度,例如说是91mm/s。当然,用纸的运送速度并不限于此,即使是一半45mm/s的速度,也能得到同样效果,印刷速度也并不限于此,并且即使是更高的速度也是同样的。
在1次复制时使用的各种颜色的复制电压,最好是具有可以得到同样复制效率的相同电压特性。在图1和图2的实施形态中,对于感光体磁鼓14-1~14-4的复制尖点,在下流侧的同等位置上配置了各种颜色的中间复制滚筒38-1~38-4,所以各种颜色的复制效率显示出基本上相同的倾向。实质上是各种颜色的复制尖点部分的执行电压的区别在复制效率的电压限界之内,各种颜色的电压限界只要重叠即可。
下面对图1彩色打印机10的中间复制带的1次复制部和2次复制部的电气的分离构造进行说明。首先作为电阻体的中间复制带24,是通过驱动滚筒26和后备滚筒32来拉伸的构造,驱动滚筒26和后备滚筒32在电气方面处于未接地状态。
因此,在中间复制滚38-1~38-4上,通过电源40施加1次复制电压时流动的电流,可以防止从驱动滚筒26和后备滚筒32中漏出,减少漏掉电流,防止无用的电流消耗。
另外,在中间复制带24上,中间复制滚筒38-1~38-4和2次复制用的用纸复制滚筒45相接触,通过用纸复制滚筒45施加2次复制电压的时间,有时候在施加1次复制电压时间内重复。
因此,在施加2次复制电压的用纸复制滚筒45和位于施加1次复制电压最上流侧位置的中间复制滚筒38-1之间配置了在电气方面上属于接地接续的接地滚筒44,并且,将在驱动滚筒26和后备滚筒32之间的拉伸滚筒35电气的进行接地接续。
这样,中间复制带24的中间复制滚筒38-1~38-4的1次复制电压施加领域和用纸复写滚筒45的2次复制电压施加领域进行了电气的分离,控制了1次复制电压和2次复制电压电气的相互影响。
下面就图1彩色打印机10中关于1次复制以及中间复制体进行详细的说明。图3是1次复制的说明图。图4是它的等价电路图。
在图3中,作为1次复制滚筒起作用的中间复制滚筒38-1~38-4,是不锈钢制造的,例如使用了外径为8mm的可旋转金属滚筒。图3是取出在位于图1最上流侧的图像形成组件12-1中所设置的感光体磁鼓14-1和与此相对应设置的中间复制滚筒38-1,表示了对于中间复制带24的配置关系。
另外,为了说明显示了在感光体磁鼓14-1的上流侧配置了中间复制滚筒38-1的图示,但是如图1所示,在感光体磁鼓14-1的下流侧配置中间复制滚筒的情况也是相同的。
在图3中,对于从感光体磁鼓14-1的中心延长至垂直下方的中心线C,到中间复制滚筒38-1同样从中心延长至垂直下方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将其设为L1,例如L1=10mm,对于感光体磁鼓14-1和中间复制带24的接触部分,即对于复制尖点,在复制带行进方向的上流侧设置了中间复制滚筒38-1。
另外,还可以按下列方式进行配置,即中间复制滚筒38-1的垂直方向的位置,对于从感光体磁鼓14-1中心线的最下部引出的连线,向上方设置到中间复制滚筒38-1的中心线的最上部。通过这种中间复制滚筒的配置,对于感光磁鼓14-1,将中间复制带24通过卷值角接触,复制尖点的宽度设为1mm左右。
关于这种感光体磁鼓14-1和中间复制滚筒38-1的位置关系,图1剩余的感光体磁鼓14-2~14-4和中间复制滚筒38-2~38-4也是相同的。
另外,在图3中表示了在感光体磁鼓14-1和介于中间复制带配置于反面侧的中间复制滚筒38-1上施加1次复制电压40时,对于复制尖点的电流流向。例如,以中间复制滚筒38-1为例,在此施加所规定的直流电压800V时,通过施加电压所得电流,是依存于中间复制带24的表面方向的电阻,如箭头62所示,流向对应的感光体磁鼓14-1的复制带接触点即复制尖点的位置。
也就是说,从复制滚筒38-1向复制尖点位置,电流在中间复制带24的横向方向流动。其中一部分,之后会流向厚度方向即体积电阻起作用的方向,但是基本上是依存于中间复制带24的表面的电阻,在横向方向上流动。
同时,虽然从中间复制滚筒38-1到其他感光体磁鼓14-2有电流流动,但是,电流依存于中间复制滚筒38-1的复制带接触点和感光体磁鼓14-1、14-2的复制尖点之间的距离,距离越近电流流量越多。
这样,在进行该1次复制时,对中间复制滚筒施加电压而流向感光体磁鼓复制尖点的电流,主要是流向复制带的表面方向,从这一点出发,可以清楚复制电压依存于复制带表面方向的表面电阻。
即,如果使用等价电路显示,如图4所示,一次复制电流从电源40中流出,通过复制滚筒38-1,通过中间复制带24的横向的电阻R,流向感光磁鼓14-1的复制尖点。
在这种利用表面方向的电阻的复制方法中,如图3所示,如果从复制点(复制尖点)的附近通过复制装置38-1施加复制电压,由于电流62会按照图3的箭头方向流动,且体积电阻率产生影响的部分为向厚度方向流动的部分,流经表面的部分对于复制电流的影响很少。为什么呢?因为复制带24的厚度为100~150μm,而从复制点到复制装置38-1的距离为2~20mm,所以复制电流的决定主要依存于无法抵抗的表面电阻率。
在以前的利用体积电阻的复制方式中,由于向薄的复制带24的厚度方向施加电压,如果施加高的复制电压,由于复制带24很薄,受到高电场的作用,很容易劣化。对此,在本发明中使用的利用表面方向的电阻的复制方式中,复制尖点的位置(复制点)与复制装置38-1之间存在距离,所以,即使复制电压产生变化,复制电压施加点与复制尖点的位置间的电阻值R也是很稳定的。因此,即使施加高的复制电压,电阻值也不会发生变化,复制带的电气特性(电阻值)很难劣化。所以,即使进行高速的印刷,也可以降低复制带的劣化,可以进行稳定的复制。
而且,由于在感光磁鼓错开的位置上,可以配置复制滚筒,作为复制滚筒,可以使用上述的金属滚筒。因为与海绵状滚筒相比,金属滚筒具有耐久性好、成本低的优点,且不会产生海绵体的渣滓,所以可以提供便宜的耐久性优秀的高速打印机。
其次,介绍关于在利用表面方向的电阻的复制方式中的中间复制体(带)24的表面电阻率与体积电阻率。在以前的利用体积电阻(厚度方向的电阻)的中间复制方式用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中,将中间复制体(复制带形状、磁鼓形状)的电气电阻设定如体积电阻率(Ω·cm)≤表面电阻率(Ω/□)那样。例如,在特开平10-228188号公报、特开2000-147920号公报中有所记载。
上述的体积电阻率与表面电阻率的关系是以抑制复制时产生的尘埃(调色剂分散造成图像的劣化)为主要目的的。即,通过将中间复制体的表面电阻率提高设定,以及抑制复制尖点前后的不需要的电场的扩展,来抑制调色剂在电气方面的分散。
不依靠1次复制(将调色剂从感光体向中间复制体复制)、2次复制(从中间复制体向记录媒介物复制),复制电压的施加不是向中间复制体的膜厚度方向,而是向表面方向施加的复制方法(利用中间复制体的表面方向的方法)中,如上所述,复制的效率对于中间复制体的表面电阻的依存性很大。即,为了得到充分的复制效率,使规定的复制电流流动,中间复制体的表面电阻越高,越需要高的复制电压。
另一方面,中间复制体的电阻(表面电阻、体积电阻)越高,复制时的尘埃就越少,复制电压越高,复制时的尘埃就越多。
所以,在利用中间复制体的表面方向的电阻的方法中,在使用以前的利用厚度方向的电阻的复制方式中提出的表面电阻高于体积电阻的中间复制体时,为了抑制尘埃的条件与为了提高复制效率的条件是折衷的关系,很难同时达到。
因此,本发明的发明者们,对于在利用中间复制体的表面方向的复制方法中的中间复制体的体积电阻率与表面电阻率进行了种种研讨的结果,在利用表面方向的电阻的复制方法中,发现以下的关系对于尘埃的抑制与复制效率的提高是有效的。
体积电阻率(Ω·cm)>表面电阻率(Ω/□)
即,如图3所介绍的,表面电阻率低的,复制电压低。因此,通过低的复制电压进行复制,可以提高复制效率,由于复制电压低,可以抑制尘埃的产生。与此同时,利用高设定的体积电阻率,可以确保带子的电荷保持能力,提高调色剂向复制带的电气的吸附力,减少尘埃。
换句话说,表面电阻率低的,流到复制带的表面的电流会增多,复制变的很容易。即,复制效率提高,复制电压降低。在图1中的串联型装置中,降低表面电阻率,缩短磁鼓之间的距离时,例如:复制滚筒38-1的电流,流向感光磁鼓16-1的其它,同时还流向旁边的感光磁鼓16-2,会对复制产生影响。但是,如图1及图2所示,由于将复制滚筒38-1~38-4的一次复制电压设定为通用电压,所以,即使电流流动,对于复制操作也不会产生负面的影响。
另一方面,需要使复制后的调色剂静电附着在复制带24上进行运送,在复制带上积蓄很多的电荷可以稳定地运送。因此,大的体积电阻率在通过复制尖点的复制带上附带的电荷衰减少,可以抑制尘埃。
关于此类体积电阻率的范围,体积电阻率过高,电荷积蓄得过多,在进行以下的复制时,复制电压会升高。特别是,图1中所示的串联型的中间复制型装置中,感光体磁鼓间很狭窄(例如:50mm以下),对于降低各种颜色的复制电压,希望电荷迅速的衰减。
由于复制带的衰减是由体积电阻率和以导电率所表示的缓和时间决定的,所以对于体积电阻率是有上限的。还有,如果体积电阻率过低,会出现电荷的泄漏,变得不能进行复制。所以,对于体积电阻率,有希望使用的范围。
考虑以上的情况,进行实验的结果为:在施加的电压为500V、时间为10秒的条件下,体积电阻率在1×10^9Ω·cm~1×10^12Ω·cm的范围内可以得到良好的结果。此时,表面电阻率小于体积电阻率的,复制效率好,可以在更低的电压下进行复制。
在二次复制时,同样,可以使用利用表面方向的电阻的复制方式,同样的条件也可以适用。但是,由于2次复制基本上不影响体积电阻率,如果在上述的体积电阻率的数值范围内,没有什么问题。为什么呢?因为在二次复制尖点部位,调色剂在媒介物50上进行复制,其后的调色剂的动作会依存于媒介物,而与复制带没有关系。
如这样,中间复制体的体积电阻率越高,复制时的尘埃就越少;表面电阻率越小,复制效率越好。即,可以在低电压下进行复制。
即,如果体积电阻率大,复制尖点上的电场就很难扩大,在复制前的尘埃会很少。与此同时,由于复制尖点通过后的带电的衰减变得缓慢,将调色剂保持在复制带上的力量会很强。还有,如图3中的说明,表面电阻率低的,流过复制带表面的电流会增多,很容易复制。
所以,体积电阻率大而表面电阻率小的复制带是有效的。而且,体积电阻率过低,会发生泄漏;过高,则除了表面电阻率以外,体积电阻率也会对复制效率产生影响,导致复制效率降低。因此,体积电阻率推荐为在10^9~10^12Ω·cm的范围内。
而且,在实际中,独立自由地变换制作复制带的体积电阻率与表面电阻率是很困难的,有其自身的限制。因此,至少通过将表面电阻率的值设定为低于体积电阻率,可以得到好的效果。实际上,表面电阻率有可能作成的范围是如果体积电阻率设定为定值时,有0.5~1桁条左右的差异,在本发明的场合,表面电阻率的可以设定范围为:10^8~10^11Ω/□。而且,有单位面积附近的电阻率,一旦幅度变宽电阻上升。但是,不是线性的关系。
回到图2,来说明显像器22-1~22-4。显像器22-1~22-4是搅拌从各个调色剂软片盒20-1~20-4中投入的一种成分显像剂(调色剂),并送至感光磁鼓16-1~16-4。即,各显像器22-1~22-4是由将显像剂运送至感光磁鼓16-1~16-4的显像滚筒71、搅拌内部的显像剂并且将显像剂供给显像滚筒71的复位滚筒73、规定在显像滚筒71上的显像剂层厚度的叶片72所构成的。
从显像偏压电源70中向此显像器22-1~22-4中供给显像偏压。在此实施形态中,从显像偏压电源70中供给叶片偏压、显像偏压、复位偏压。如后面所述,为了个别地控制各种颜色的调色剂的带电量,显像偏压电源70向各个显像器22-1~22-4中供给个别的偏压Y、M、C、K。
[第1的彩色图像形成方法]
图5为本发明的第1种实施状态的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带电量特性图。图6为根据图5中的带电量的2次复制动作的说明图。图7为图6的2次复制效果的说明图。
首先,复制基本来说如果添加调色剂层的电压Vt与反极性的电压,理论上复制效率会达到100%。为了提高复制效率,可以提高复制电压。由于根据放电产生的影响,有上限的限制。在2次复制中,在复制电压的上限以下使用时,2次上色(2层)的调色剂层内,与调色带直接接触的调色剂在向中间带24复制时,会很困难。例如,如果将复制效率设定为50%,在2种颜色重叠的上部的调色剂虽然100%复制,但是直接在中间带上方的调色剂为0%,即没有进行复制。
所以,在本发明中,直接在中间复制带上方的调色剂在2次复制时,可以很容易实施复制的装置。有关1次复制,基本上是单色调色剂的复制,复制效率的安全系数很高。因此,调色剂的带电量可以在-5~-35μC/g很宽的范围内。本发明正是利用了这一点,提高了2次复制的效率。
如图5所示,增大(提高)调色剂的带电量,来达到中间复制带24的上流部分的颜色;减少(降低)调色剂的带电量,来达到中间复制带24的下流部分的颜色来。在图1、图2的实施形态下,增大带电量,来达到上流部分的黄色(Y);减少带电量,来达到下流部分的蓝色(C)。
而且,如图6所示,为了提高中间复制带24的2次颜色(2层)的调色剂层内的、直接附着在中间复制带24上的调色剂层(Y)的电压,如降低重叠附着的上部调色剂层(M)的电压那样,进行重叠。即,按照带电量的大小顺序,在中间复制带上使各种颜色的调色剂重叠。
例如,如图6所示,将直接附着在中间复制带上的调色剂层(Y)的电压与使其重叠在一起的上部的调色剂层(M)之比设定为3∶1时,上部的调色剂层(M)与以前一样,可以100%复制在媒介物上。由于直接附着在中间复制带上的调色剂层(M)具有以前的1.5倍的电荷量,2次复制量是以前的1.5倍。例如:将中间复制带24上的附着量W设定为相同的量,在施加以前的复制效率为75%的2次复制电压的条件下,由于中间复制带上附着的调色剂层(Y)进行1.5倍的复制,复制效率提高至(50+25*1.5=)87.5%。
所以,为了提高直接附着在中间复制带24上的调色剂层(Y)的电压,降低使其重叠在一起的上部调色剂层(M)的电压,通过使其重叠的操作,在与以前相同的2次复制电压下,可以提高复制效率。
图7为在改变品红色的调色剂(M)与黄色的调色剂(Y)的带电量,改变调色剂电压时的重叠中2次复制效率的实验实例的说明图。作为实施例,准备好改变了调色剂的外部添加剂(一氧化硅粉末),调节了带电量的2种调色剂(Y、M)。
在这里,Y(黄色)由于外部添加剂而提高了带电量,M(品红色)由于外部添加剂降低了带电量。在此调色剂显像滚筒上的调色剂层电压方面,Y(黄色)为-48V,M(品红色)为-23V。在此时的一次复制后的调色剂电压方面,Y单色为-71V,M单色为-32V,重叠后的调色剂层电压为-98V。调色剂层电压的提高是因为显像滚筒与OPC磁鼓的速度比为1.25,磁鼓上的调色剂层(调色剂量)多于显像滚筒上的调色剂层。
在此2种调色剂中,改变Y与M的重叠顺序时的2次复制效率的实验结果如图7所示。在中间复制带上,与将调色剂层电压高的Y重叠在调色剂层电压低的M上(Y on M)的情况相比,将调色剂层电压低的M重叠在调色剂电压高的Y上(M on Y)的情况有很好的复制效率。特别是,在2次复制电压低(500V~2000V)时,复制效率提高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可以得知,在2次颜色的2次复制时,首先在中间复制带上形成调色剂层电压高的Y的方法,复制效率高。
如上说明,通过按照带电量高的顺序,在中间复制体上进行复制,可以提高2次复制效率。而且,也可以提高2次颜色的再现度,形成高品位的彩色图像。
接下来,通过图8的显像器的构成图、图9的调色剂荷质比特性图来说明上述的各种颜色的调色层电压的改变方法。如图8所示,一种成分显像器22-1~22-4是由与感光体磁鼓接触的显像滚筒71、形成调色剂层的叶片72和复位滚筒73所构成的。通过向形成调色基层的叶片72供给叶片偏压Vbl,向复位滚筒73供给复位偏压电压Vr,可以对叶片72、复位滚筒73进行各种颜色独立的电压控制,而且,向显像滚筒71施加显像偏压电压Vb。
为了改变调色剂层的电压,虽然需要改变调色剂的电荷量或者调色剂的附着量,但是,改变调色剂的电荷量(荷质比)是有效的。作为改变调色剂电荷量的方法,在本发明中,改变了显像器的电气的显像条件。图7为改变了叶片偏压电压Vbl、复位偏压电压Vr时的调色剂的荷质比(-μC/g)的测定结果。
无论是改变叶片偏压电压Vbl时(图中虚线),还是改变复位偏压电压Vr时(图中实线),调色剂的荷质比都会产生变化。所以,通过各种颜色(至少为Y、M、C3种颜色)改变叶片偏压电压Vbl与复位偏压电压Vr的任何一方,或者双方,各种颜色的调色剂的荷质比(-μC/g)都会产生变化。此时,按照Y、M、C的顺序,将调色剂的荷质比变小。由此,通过显像器的电气控制,改变调色剂的荷质比可以不改变显像器的成份来改变荷质比。
图10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2次复制效率的特性图,图10是在图1、图2所构成的彩色打印机中,改变向2次复制滚筒供给2次复制电压V时的2次颜色(Y+M)的复制效率(复制在媒介物上的附着量/中间复制带的附着量)的特性图。此实施例的实验条件如下所示:
调色剂:带负电调色剂(平均粒子直径7.6μm)
显像滚筒71的电阻:10^6Ω·cm
复位滚筒73的电阻:10^5Ω·cm
形成调色剂层的叶片72:厚度0.1mm
显像偏压电压Vb:-300V
形成调色剂层的叶片偏压电压Vbl:
Yellow(黄色的)Vbly:-500V
Magenta(品红色的)Vblm:-45V
Cyan(蓝色的)Vblc:-430V
Black(黑色的)Vblb:-400V
复位偏压电压Vr:-500V
带电刷电压:
胶印Vdoffset:-650V
AC Peak to Peak Vp-p:1100V
中间复制带24:体积电阻为2E+9Ω·cm,厚度为150μm;
一次复制滚筒38-1~38-4的电阻:5E+5Ω·cm
二次复制滚筒45的电阻:5E+6Ω·cm
一次复制的电压:
Yellow(黄色的)Vty:-800V
Magenta(品红色的)Vtm:-950V
Cyan(蓝色的)Vtc:-1050V
Black(黑色的)Vtb:-1200V
如图10所示,通过改变本发明的调色剂的荷质比,按照大小顺序来重叠荷质比的实验例(图中实线),可以得知,使用各种颜色将荷质比在同种情况下(图中虚线)相比较,大幅度地提高了复制效率,特别是通过2次复制低电压(500V-2000V),这种倾向更加明显,通过低复制电压可以实现高复制效率。
在图10的实例中,虽然通过各种颜色将复位偏压统一,改变叶片偏压,但是,如图9中所示,即使将复位偏压做各种颜色的改变,也可以改变调色剂带电量。
[第2的彩色图像形成方法]
接下来,说明作为本发明其他实施形态的平均中间复制带24上的各种颜色调色剂的附着量的方法。图11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形态的各感光磁鼓的调色剂附着量的说明图,图12为说明建立在本发明的基础上的附着量减少的原因的模式图,图13为品红色调色剂复制时的特性土,图14是按照图12的显像的中间复制带上的各种颜色调色剂附着量的说明图。
在使用中间复制体的彩色图像形成的方式中,在一次复制部位上,将各种颜色顺次复制时,在各个一次复制部位上,在复制带上已经形成的调色剂内部,在其复制部位上调色剂不重叠的部分,只透过了其复制部位的磁鼓。
如图12所示,此时,在复制带24上形成的调色剂Y包含有不带电的调色剂或者带逆向电的调色剂。因此,进行品红色(M)的调色剂的复制时,由于品红色的复制电压,会产生从中间复制带24向品红色感光磁鼓14-2的中间复制带24的黄色复制(称之为逆向复制)的现象。因此,在黄色调色剂的中间复制带24上的附着量会减少。
例如,按照YMCK的顺序进行一次复制时,Y调色剂在MCK的复制时,由于会出现零星的逆向复制,附着量会有所减少。所以,如图14所示,在同等的显像条件下,按照YMCK的顺序,二次复制前的复制带上的调色剂的附着量会增多。图13表示的是在进行M(品红色)调色剂复制时,M调色剂的复制效率与Y调色剂的逆向复制量。随着复制电压的提高,M调色剂的复制效率也会提高,但是,另一方面Y调色剂的逆向复制量也会增多。
因此,在二次复制后的附着量中会出现这样的差异,会影响到彩色印刷品的质量。即,会产生Y(黄色)变薄,以下按照MCK的顺序浓度增加的问题。
在本发明的此类实施形态中,为了解决上述课题,保持二次复制部位上一定数量的各种颜色的调色剂附着量,要重新控制在磁鼓上的调色剂附着量。也就是说,如图11所示,从上流部分向下流部分,按照YMCK的顺序,调色剂的附着量减少,将二次复制部位上的各种颜色的附着量控制为一定的数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改变显像器的电气的显像条件是有效的方法。即,如图8所示,一种成分显像器22-1~22-4是由与感光体磁鼓接触的显像滚筒71、形成调色剂层的叶片72和复位滚筒73所构成的。向形成调色剂层的叶片72供给叶片偏压Vbl,向复位滚筒供给复位偏压Vr,对于叶片72、复位滚筒73,可以独立地控制各种颜色的电压。而且,在显像滚筒71施加显像偏压Vb,在各种颜色中能独立地进行电压控制。
图15是在1成分显像器中的显像偏压与感光磁鼓上附着的调色剂的附着量(g/m^2)的关系图。如果加大显像偏压,则附着数量也会增多;如果降低显像偏压,则附着量会减少。
因此,为了相对于各种颜色,可以独立地改变各种颜色的显像偏压,要在YMCK的顺序方面减少磁鼓上的调色剂附着量。即,在图2中显示的构成中,从显像偏压电源70向各种颜色的显像器22-1~22-4供给按照YMCK的顺序减少了的显像偏压。
改变此磁鼓上的调色剂附着量的方法除了改变显像偏压的方法以外,还有改变向形成调色剂层的叶片供给的叶片偏压的方法、改变向形成调色剂层的叶片72的显像滚筒施加的压力的方法、改变向复位滚筒73供给的复位偏压的方法。
图16是在1成分显像器中的叶片偏压与感光磁鼓上附着的调色剂附着量(g/m^2)的关系图。如果加大叶片偏压,则附着数量也会增多;如果降低显像偏压,则附着量会减少。
图17是在1成分显像器中的叶片顶出量所造成的叶片压力与感光磁鼓上附着的调色剂附着量(g/m^2)的关系图。如果加大叶片顶出量,减小压力,则显像滚筒上的调色剂层厚度会增加,附着量也会增加;如果减少叶片顶出量,增大压力,则附着量会减少。
图18是在1成分显像器中的复位偏压与感光磁鼓上附着的调色剂附着量(g/m^2)的关系图。如果加大复位偏压,则附着量会增多;如果降低复位偏压,则附着量会减少。
可以单独使用以上的参数(偏压、叶片压力),或者组合使用若干个参数也可以得到同样的结果。由此,通过平均2次复制前的各种颜色的调色剂的附着量,可以得到高品位的彩色图像。
使用上述的图1、图2的彩色打印机进行实验时的实验条件(标准设定)如下所示:
调色剂:带负电调色剂(平均粒子直径7.6μm)
显像滚筒71的电阻:10^6Ω·cm
复位滚筒73的电阻:10^5Ω·cm
形成调色剂层的叶片72:厚度0.1mm
顶出量0.1mm
显像偏压电压Vb:-300V
复位偏压Vr:Vb-100V
带电刷电压:
胶印Vdoffset:-650V
AC Peak to Peak Vp-p:1100V
中间复制带24:体积电阻为2E+9Ω·cm、厚度为150μm
一次复制滚筒38-1~38-4的电阻:5E+5Ω·cm
二次复制滚筒45的电阻:5E+6Ω·cm
一次复制的电压:1100V
按照图15的显像偏压与磁鼓上的调色剂附着量的关系,通过增加黄色、减少黑色来添加各种颜色的下述的显像偏压。结果,2次复制前的复制带24上的调色剂附着量为6.8g/m^2,平均了各种颜色。
Yellow(黄色的)Vby:-350V
Magenta(品红色的)Vbm:-330V
Cyan(蓝色的)Vbc:-300V
Black(黑色的)Vbk:-275V
在图5的第1实施形态的带电量的控制中,通过利用各种颜色来改变叶片偏压、复位偏压,可以控制带电量与附着量两方面。而且,通过利用各种颜色来改变叶片偏压、复位偏压中的至少一方和显像偏压,可以控制带电量和附着量两方面。由于此方法只是通过改变显像器的电气的显像条件就能完成,是很容易实现的。
[其他的实施形态]
图19是适用于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彩色打印机的其他的实施形态。在图19中,与图1以及图2显示相同的部分使用相同的标记显示。
首先,在图1的彩色打印机10中,将中间复制带24如粘贴在驱动滚筒26、支撑滚筒32以及拉伸滚筒35的3点上那样进行配置,复制带空间可以小型化,而在此实例中,设置1对拉伸滚筒28、30,防止复制带拉伸滚筒的变动。
还有,与形成图像组件12-1~12-4的感光体磁鼓14-1~14-4相对应,夹住中间复制带24,向相反侧滑动后设置的1次复制用的中间复制滚筒38-1~38-4的配置改变为图1所示。即,中间复制滚筒38-1~38-4设置在感光体磁鼓14-1~14-4的复制尖点中。
在此实例中,也能适用于上述的调色剂的带电量、附着量的各种颜色的控制方法。而且,中间复制滚筒的位置如图1所示,并不只在复制尖点的下流部分,也可以在上流部分。而且,可以为上流部分与下流部分分开配置进行的组合。
图20是本发明的其他的实施形态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构造图,表示的是适用原有的4分支型的彩色电子照片机构的例子通过本发明有带电量、附着量的控制方法。
如图20所示,4分支型彩色电子照片机构中有为形成单一的感光体磁鼓100与黄色(Y)、品红色(M)、蓝色(C)以及黑色(K)的4种颜色图像的显像组件106。感光磁鼓100通过继续在清理叶片101上设置的带电器102以及在使表面均一地带电后通过曝光组件104的激光扫描,形成了静电潜像。然后,通过显像组件106的黄色调色剂进行显像,形成图像,在与感光体磁鼓100接触的中间复制带108上,通过复制滚筒110的复制电压的施加,来静电复制调色剂图像。然后,按照品红色、蓝色以及黑色的顺序重复进行相同的处理,在复制带108上重叠颜色,最终通过复制滚筒111在纸上一起使用4种颜色的显像剂进行复制,以定象装置进行定影。
由于在此类4分支型彩色电子照片机构中,可以有一套感光体磁鼓100、清理叶片101、带电器102、曝光组件104以及复制滚筒110,在成本方面是有优势的。另外一方面,为了形成1张彩色图像,中间复制带108需要转动4次,彩色印刷的速度比单色印刷慢了1/4。
在此实例中,也适用于根据上述图2的显像偏压电源70的各种颜色的带电量、附着量的控制机构。
在上述实施形态中,使用页式打印机来说明图像形成装置,同时也适用于复印机、传真机等。而且,中间复制体不仅仅限定于带状,也可以使用磁鼓状。此外,也不仅仅限定于单层,由于其功能的分担,也可以使用多层。
以上本发明通过实施例进行了说明,在本发明的技术宗旨的范围内,本发明可以有多种变形的形式,这些都不会被排除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以外。
产业上使用的可能性
在中间复制型彩色图像形成装置中,为了在中间复制体复制调色剂层的电压,在上述多种颜色的复制顺序上如降低那样形成上述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提高在中间复制体的2次颜色(2层)的调色剂层内直接附着在复制体上的调色剂层的电压,如降低重叠附着上的调色剂层的电压那样,去进行重叠。因此,由于直接附着在中间复制体上的调色剂层的电压高,所以可以容易地进行该直接附着有调色剂层的2次复制,通过与以前相同的2次复制电压,可以提高2次复制的效率。由于可以容易地进行直接附着在中间复制体上的调色剂层的2次复制,可以提高2次颜色的再现性,形成出高品位的彩色图像。
Claims (22)
1.一种彩色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媒介物上形成多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的彩色图像形成方法中,是由使用包含各种不同颜色的若干个显像器在至少有一个的图像载体上制作出上述多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的步骤;
在中间复制体上,将上述每种颜色按照顺序进行一次复制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的步骤;
上述中间媒介物上二次复制上述中间复制体的多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的步骤组成的;
以上述调色剂图像形成步骤是由上述中间复制体上复制的调色剂电压层在上述多种颜色的复制顺序方面降低而制作出上述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所组成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彩色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上述调色剂图像形成步骤是由使上述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的带电量按照上述多种颜色的复制顺序降低,制作出上述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的步骤所组成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彩色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上述调色剂图像形成步骤是由通过改变上述各种颜色的显像器电气的显像条件,使上述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的带电量按照上述多种颜色的复制顺序降低,制作出上述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的步骤所组成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彩色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上述调色剂图像形成步骤是由通过改变向设定上述显像器的显像滚筒的调色剂层厚度的叶片供给的叶片偏压,使上述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的带电量按照上述多种颜色的复制顺序降低,制作出上述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的步骤所组成的。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彩色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上述调色剂图像形成步骤是由通过改变向上述显像器的显像滚筒供给调色剂的复位滚筒供给的复位偏压,使上述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的带电量按照上述多种颜色的复制顺序降低,制作出上述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的步骤所组成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彩色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上述调色剂图像形成步骤是由使复制在上述中间复制体上的调色剂附着量按照上述多种颜色的复制顺序减少,制作出上述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的步骤所组成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彩色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上述调色剂图像形成步骤是由通过改变上述各种颜色的显像器的电气显像条件,使上述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的附着量按照上述多种颜色的复制顺序减少,制作出上述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的步骤所组成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彩色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上述调色剂图像形成步骤是由通过改变向设定上述显像器的显像滚筒的调色剂层厚度的叶片供给的叶片偏压,使上述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的附着量按照上述多种颜色的复制顺序减少,制作出上述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的步骤所组成的。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彩色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上述调色剂图像形成步骤是由通过改变向上述显像器的显像滚筒供给调色剂的复位滚筒供给的复位偏压,使上述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的附着量按照上述多种颜色的复制顺序减少,制作出上述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的步骤所组成的。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彩色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上述调色剂图像形成步骤是由通过改变向上述显像器的显像滚筒供给的显像偏压,使上述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的附着量按照上述多种颜色的复制顺序减少,制作出上述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的步骤组成的。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彩色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上述调色剂图像形成步骤是由通过使用包含与多种颜色分别对应调色剂的若干个显像器,在与多种颜色分别对应的多种图像载体上制作上述若干种颜色的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的步骤所组成的。
12.一种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媒介物上制作若干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中,包括使用各种不同颜色调色剂的若干个显像器,在至少为一个的图像载体上制作上述复数颜色的调色剂图像的图像形成组件;
中间复制体;
在上述的中间复制体上使用每种颜色顺次进行一次复制上述若干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的1次复制装置;
在上述媒介物上二次复制上述中间复制体的若干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的2次复制装置;
以上述图像形成组件是使上述中间复制体上复制的调色层电压按照上述多种颜色的复制顺序降低,制作出上述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以上上述图像形成组件是使上述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的带电量按照上述多种颜色的复制顺序降低,制作出上述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以上述图像形成组件是通过改变上述各种颜色的显像器的电气显像条件,使上述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的带电量按照上述多种颜色的复制顺序降低,制作出上述各种颜色调色剂图像。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以上述图像形成组件是通过改变向设定上述显像器的显像滚筒的调色剂层厚度的叶片供给的叶片偏压,使上述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的带电量按照上述多种颜色的复制顺序降低,制作出上述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以上述调色剂图像形成组件是通过改变向上述显像器的显像滚筒供给调色剂的复位滚筒供给的复位偏压,使上述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的带电量按照上述多种颜色的复制顺序降低,制作出上述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
17.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以上述图像形成组件是使上述中间复制体上复制的调色剂附着量按照上述多种颜色的复制顺序减少,制作出上述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以上述调色剂图像形成组件是通过改变上述各种颜色的显像器的电子显像条件,使上述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的附着量按照上述多种颜色的复制顺序减少,制作出上述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调色剂图像形成组件是通过改变向设定上述显像器的显像滚筒的调色剂层厚度的叶片供给的叶片偏压,使上述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的附着量按照上述多种颜色的复制顺序减少,制作出上述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以上述调色剂图像形成组件是通过改变向上述显像器的显像滚筒供给调色剂的复位滚筒供给的复位偏压,使上述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的附着量按照上述多种颜色的复制顺序减少,制作出上述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
21.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以上述调色剂图像形成组件是通过改变向上述显像器的显像滚筒供给的显像偏压,使上述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的附着量按照上述多种颜色的复制顺序减少,制作出上述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
22.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图像形成组件是由在若干个的图像载体上制作各种颜色不同的上述调色剂图像的组件所构成的;
以及上述一次复制装置是使用在上述中间复制体上施加复制电压,在上述的中间复制体上复制上述若干个图像载体的上述调色剂图像的若干个一次复制器构成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JP2001/004589 WO2002099536A1 (fr) | 2001-05-31 | 2001-05-31 | Procede et dispositif de formation d'images couleur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509425A true CN1509425A (zh) | 2004-06-30 |
CN1292315C CN1292315C (zh) | 2006-12-27 |
Family
ID=117373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01823314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92315C (zh) | 2001-05-31 | 2001-05-31 | 彩色图像的形成方法以及彩色图像的形成装置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6904255B2 (zh) |
EP (1) | EP1403729B1 (zh) |
JP (1) | JP4016944B2 (zh) |
CN (1) | CN1292315C (zh) |
DE (1) | DE60144298D1 (zh) |
WO (1) | WO2002099536A1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367124C (zh) * | 2002-11-19 | 2008-02-06 | 佳能株式会社 | 成像设备 |
CN111722503A (zh) * | 2019-03-19 | 2020-09-29 |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3122221A (ja) * | 2001-10-16 | 2003-04-25 | Konica Corp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
US7003238B2 (en) * | 2002-11-05 | 2006-02-21 | Ricoh Company, Ltd. | Intermediate image transfer device for a col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JP2005107101A (ja) * | 2003-09-30 | 2005-04-21 | Brother Ind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5195647A (ja) * | 2003-12-26 | 2005-07-21 | Sharp Corp | 転写装置 |
US7421223B2 (en) * | 2004-04-23 | 2008-09-02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Printing system |
KR100716985B1 (ko) * | 2004-11-05 | 2007-05-10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전자사진방식 칼라화상형성장치 |
JP4889090B2 (ja) * | 2005-03-18 | 2012-02-29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 |
JP4628854B2 (ja) * | 2005-04-27 | 2011-02-09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 |
KR100677587B1 (ko) * | 2005-05-23 | 2007-02-02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화상전사유닛 및 이를 구비한 전자사진방식 화상형성장치 |
US7391982B2 (en) * | 2005-11-16 | 2008-06-24 | Xerox Corporatio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adjusting transfer current in an image transfer machine |
JP2008129323A (ja) | 2006-11-21 | 2008-06-05 | Ricoh Co Ltd | 転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KR101145214B1 (ko) * | 2007-01-31 | 2012-05-25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현상제소모량을 제어할 수 있는 화상형성장치 및 화상형성방법 |
US20090129795A1 (en) * | 2007-11-15 | 2009-05-21 |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 Color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col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JP5247178B2 (ja) * | 2008-02-08 | 2013-07-2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多色画像形成装置 |
US7869732B2 (en) * | 2008-07-03 | 2011-01-11 | Xerox Corporation | Amplitude modulation of illuminators in sensing applications in printing system |
US8126359B2 (en) * | 2008-07-15 | 2012-02-28 | Xerox Corporation | Use of xerographic images and a full-width array sensor for multiple control system sensing |
US8155548B2 (en) * | 2008-07-21 | 2012-04-10 | Xerox Corporation | Dynamic process control for printing devices in the presence of reload defects |
US8331816B2 (en) * | 2008-07-22 | 2012-12-11 | Xerox Corporation | Printer control system to minimize two-dimensional image quality defects |
JP2010092004A (ja) * | 2008-09-10 | 2010-04-22 | Kyocera Mita Corp | フルカラー用トナーセット、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と画像形成装置 |
US8170456B2 (en) * | 2008-09-18 | 2012-05-01 | Xerox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improving image on paper registration in an image printing system |
US8203769B2 (en) | 2008-10-10 | 2012-06-19 | Xerox Corporation | In-line linear variable filter based spectrophotometer |
US7873290B2 (en) | 2008-10-14 | 2011-01-18 | Xerox Corporation | Dynamic process control for image printing devices in the presence of reload defects based on customer image content |
US8253973B2 (en) * | 2008-10-20 | 2012-08-28 | Xerox Corporation | Method for accurately finding a physical location on an image bearing surface for toner images for optimal streak correction |
US8208183B2 (en) * | 2008-11-19 | 2012-06-26 | Xerox Corporation | Detecting image quality defects by measuring images printed on image bearing surfaces of printing devices |
US8599434B2 (en) * | 2009-02-24 | 2013-12-03 | Xerox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improved solid area and heavy shadow uniformity in printed documents |
US8573592B2 (en) | 2009-03-06 | 2013-11-05 | Xerox Corporation | Inline skew and lateral measurement of a sheet during printing |
US8175507B2 (en) | 2009-03-31 | 2012-05-08 | Xerox Corporation | Transfer belt lateral position control apparatus and method |
US8571460B2 (en) * | 2009-06-09 | 2013-10-29 | Xerox Corporation | Calculation of correction factors for lead edge sensor measurement in duplex registration |
US8441680B2 (en) * | 2009-07-22 | 2013-05-14 | Xerox Corporation | Black point compensation in a TIPP architecture |
US8284455B2 (en) * | 2009-08-24 | 2012-10-09 | Xerox Corporation | Visual uniformity adjustment procedure using areas of different screen geometries and frequencies |
US8320013B2 (en) * | 2009-08-27 | 2012-11-27 | Xerox Corporation | Synchronization of variation within components to reduce perceptible image quality defects |
KR20110039002A (ko) * | 2009-10-09 | 2011-04-15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화상형성장치 |
JP5017380B2 (ja) * | 2010-01-07 | 2012-09-05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転写装置 |
JP5540800B2 (ja) * | 2010-03-19 | 2014-07-02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転写ベルト、画像形成装置及び転写ベルトの製造方法 |
JP2016045406A (ja) * | 2014-08-25 | 2016-04-04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6270676B2 (ja) * | 2014-09-22 | 2018-01-31 |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 画像形成装置 |
JP6482884B2 (ja) * | 2015-01-27 | 2019-03-13 |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 画像形成装置 |
US9869590B2 (en) | 2015-05-29 | 2018-01-16 | Xerox Corporation | Spatially-resolved FWA spectrophotometer using micropatterned optical filters |
US9702689B2 (en) | 2015-06-18 | 2017-07-11 | Xerox Corporation | Use of a full width array imaging sensor to measure real time film thicknesses on film manufacturing equipment |
JP7225744B2 (ja) * | 2018-12-06 | 2023-02-21 |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JP7387370B2 (ja) * | 2019-10-08 | 2023-11-2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7119378A (en) | 1981-01-17 | 1982-07-24 | Canon Inc | Multicolor electrophotographic method |
JPS62153873A (ja) | 1985-12-26 | 1987-07-08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多色静電記録装置 |
US5363178A (en) * | 1989-04-11 | 1994-11-08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JP2991317B2 (ja) * | 1993-03-19 | 1999-12-20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H07134503A (ja) * | 1993-09-17 | 1995-05-23 | Canon Inc | 画像形成装置 |
JPH07146597A (ja) | 1993-11-24 | 1995-06-06 |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
JPH08106197A (ja) * | 1994-10-06 | 1996-04-23 | Toshiba Corp | 画像形成装置 |
JP3391946B2 (ja) | 1995-07-13 | 2003-03-3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H09319179A (ja) | 1996-05-28 | 1997-12-12 | Casio Electron Mfg Co Ltd |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
JP3507305B2 (ja) * | 1996-11-01 | 2004-03-1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H10171241A (ja) | 1996-12-09 | 1998-06-26 | Hitachi Ltd | 現像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カラ−電子写真装置 |
JPH10228188A (ja) | 1997-02-17 | 1998-08-25 | Fuji Xerox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JP3792902B2 (ja) * | 1997-08-04 | 2006-07-0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H11102091A (ja) * | 1997-09-29 | 1999-04-13 | Minolta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JPH11327222A (ja) | 1998-05-07 | 1999-11-26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JP4250259B2 (ja) * | 1998-06-19 | 2009-04-0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4155677B2 (ja) | 1998-09-08 | 2008-09-24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中間転写ベルト、その製造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0147864A (ja) | 1998-11-18 | 2000-05-26 | Canon Inc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0187403A (ja) | 1998-12-21 | 2000-07-04 | Nitto Denko Corp | 半導電性ベルト |
JP3688161B2 (ja) | 1999-09-24 | 2005-08-24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3642241B2 (ja) | 1999-10-19 | 2005-04-27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1209232A (ja) * | 1999-11-19 | 2001-08-03 | Sharp Corp |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
-
2001
- 2001-05-31 JP JP2003502589A patent/JP4016944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1-05-31 EP EP01934450A patent/EP1403729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1-05-31 US US10/479,119 patent/US6904255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1-05-31 WO PCT/JP2001/004589 patent/WO2002099536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1-05-31 CN CNB018233147A patent/CN1292315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1-05-31 DE DE60144298T patent/DE60144298D1/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367124C (zh) * | 2002-11-19 | 2008-02-06 | 佳能株式会社 | 成像设备 |
CN111722503A (zh) * | 2019-03-19 | 2020-09-29 |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 |
CN111722503B (zh) * | 2019-03-19 | 2024-03-08 | 富士胶片商业创新有限公司 | 图像形成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DE60144298D1 (de) | 2011-05-05 |
EP1403729A4 (en) | 2009-12-09 |
US6904255B2 (en) | 2005-06-07 |
EP1403729A1 (en) | 2004-03-31 |
JP4016944B2 (ja) | 2007-12-05 |
EP1403729B1 (en) | 2011-03-23 |
WO2002099536A1 (fr) | 2002-12-12 |
CN1292315C (zh) | 2006-12-27 |
JPWO2002099536A1 (ja) | 2004-09-16 |
US20040136758A1 (en) | 2004-07-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509425A (zh) | 彩色图像的形成方法以及彩色图像的形成装置 | |
CN1102762C (zh) | 使用中间转印件的图象形成装置 | |
CN1112610C (zh) | 复制方法及图像形成装置 | |
CN1291282C (zh) | 调色剂及使用它的图像形成装置 | |
CN1154884C (zh) | 图象形成装置、彩色图象形成装置以及传送带组件 | |
CN1296777C (zh) | 成像设备 | |
CN1752857A (zh) | 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 |
CN1083998C (zh) | 能同时进行显影和清洁的成象设备 | |
CN1153323A (zh) | 成象装置 | |
CN1036274A (zh) | 充电器 | |
CN101038467A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US7254359B2 (en) | Transfer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CN1271476C (zh) | 成像设备 | |
CN1752861A (zh) | 图像形成装置和彩色图像形成装置 | |
JPWO2002056118A1 (ja)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方法 | |
CN1293434C (zh) | 显影装置 | |
CN101030062A (zh) | 图像形成设备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 |
CN1885194A (zh) | 图像形成方法和图像形成设备 | |
CN1233787A (zh) | 使用单组分调色剂的显影装置 | |
CN1120998C (zh) | 使用单组分显影剂的显影装置及其刮片 | |
CN1210993A (zh) | 图象形成装置和图象形成方法 | |
CN1542566A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JP2011081122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10276976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CN1896888A (zh) | 控制显影单元电压的成像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1227 Termination date: 20120531 |